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端午志愿者宣传篇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这是由于古代节气与农神的崇拜,以及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形成的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更是精神食粮。近年来,学校也重视这一节日教育,希望每个学生在这个节日中能够收获更多的心得和感悟。在这个端午节,我有了一些亲身体验,有所收获,也有一些体会。
【第一段】
在这个端午节,我们学校组织了一场祭屈原的活动。我们全校在校操场上集体向屈原先生默哀三分钟,表达我们的缅怀之情。之后的班级演讲比赛,同学们都用心准备、发挥自己的专业和才能,为了这个节日传承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各种特长和思想。这个节日不同于其他节日,它不像春节那样喜气洋洋、一团欢乐,它是成全我们在诸多日常生活细节中追求节日文化意味的一种机会。
【第二段】
又如,端午节而言,粽子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同学们在班级里制作粽子,老师也教我们粽子的历史和制作技巧。我们努力的揉菜叶、整饰笼子、放豆沙、捆紧缚,互相比好看和好吃的粽子。在这个过程中,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美食文化,并且涵盖了手工、卫生、合作、共同制品等方面。这样的活动、教育,会让我们在做事中感悟到生活的应有的态度和方式。
【第三段】
此外,我今天还去了纪念馆,了解了屈原生平和他的爱国事迹。在解说员的讲述下,我对屈原这位先辈的的无畏精神予以了深刻的认识。我惊叹于他的思想的前瞻性和高度,特别是怀抱国家情怀,视民为家,不管官场上的险阻还是幸福,都坚定地为国付出。他用生命书写了忠诚的篇章,塑造了真正的爱国者的形象,教育我们要学习他勇敢无惧、不屈不挠的精神,勇敢追求美好的前程。
【第四段】
在这个端午节,我还深刻了解了龙舟的文化。我们学校的老师讲解了龙舟起源的开端、发展和传播。龙舟比赛的诸多细节,如划水、加速、队形、配合、协作等都是响应、尊重典雅传统的一种表现,和具代表性。它不只是健康、愉悦、开心、勇气的一种体育赛事和娱乐项目,更承载了中华民族追求团结、拼搏和荣誉的精神。让我们认识到,端午节可是一个历史的告诫,提醒我们在高速发展进程中,坚持尊敬和传承优秀文化,永远保持学习的心态。
【总结】
通过这个端午节的各类活动,我更加贴近我民族的文化传承,也增长了相关知识。同时,也得到了一些成长和启发。本次之旅,让我们不仅收获了生活的美好,更加了解和认识所处的地位和传承的文化,我深刻感觉到自己的思想活力和自身的潜力正在被慢慢激发。在未来的日子里,端午节对我的生活和未来造成的影响,绝不仅仅是这样的收获,请期待我,未来中华民族一个更加优秀的明天。
端午志愿者宣传篇二
端午节来到了。
大城市的超市里早已摆满了花色各异、香气扑面的粽子。就连我们小小的县城超市,绿豆馅的、枣泥馅的、沙馅的――五颜六色的粽子也是琳琅满目,占据了超市的醒目位置,成了人们一时的抢手货。
端午节,儿子儿媳非常关心我和老伴。几天前,他们就从千里之外打来电话说,端午节我们给你们二老寄去些粽子吧,北京的粽子质量好,好吃。我对他们说,不用了,咱家里现在什么样的粽子都有。再说了,千里迢迢这么远的路,买粽子的钱还不够路费的呢!
就这样,儿子儿媳的`一片孝心被我们谢绝了。
散发了一天狂热的太阳刚刚藏进了西山后,我和老伴已吃过了晚饭,也许是多年来养成的一种生活规律吧,“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每天晚饭之后,我和老伴是一定要出去散步的,大都去溜溜超市居多,因为这样既能散步健身,又能顺便买回些吃的蔬菜瓜果来。
我和老伴漫步来到了超市粽子摊位,我指着粽子问老伴说:“端午节快到了,你想吃粽子吗?想吃我给你买几斤。”
“不爱吃!不爱吃!我咋看粽子吃着不放心,不卫生!”老伴脱口而出说。稍时,老伴反问我说:“你要是想吃粽子的话,还不如我在家里给你用江米、绿豆、莲子、枣干、葡萄干做呢,保证比这超市里卖的好吃!最起码要干净!”
“端午节不吃粽子能算过节吗?”我又问。
“依你说端午节非要吃粽子不中!”老伴说:“那好,端午节那天,我亲自给你做粽子,还给你炸油泡、糖糕和菜角吃!”
老伴的一句话,勾起了我儿时过端午节,老娘给我炸油泡、糖糕和菜角的往事回忆。
那个时候,我的老家人们过端午节,大都是不吃粽子的。时至今日也是这样,起码说吃粽子的人很少很少。再说,那时也没有卖粽子的,即使有,穷人也吃不起。端午节吃什么?从我记事儿时起,每年到了端午节那天,几乎家家户户是炸油泡、糖糕和菜角。这种过端午节的传统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端午节清晨一早,老娘就在厨房里忙活开了,先从集市上买回来韭菜和粉条,到家后赶紧调菜角馅儿,烧开水烫好糖糕面,搅上油泡面醒着。待到油泡面醒好了,老娘就开始点火炸起油泡、糖糕和菜角来。老娘一个人又是包菜角,又是捏糖糕,又是炸油泡,还得烧锅,还得往锅里下,还得往外面叨,忙得不可开交。可是,老娘能干,能吃苦,一人做就行了。用不了多长时间,老娘就炸好了一馍筐子黄腾腾的油泡、糖糕和菜角。这时,老娘就对我说:“趁热吃吧,油炸的东西凉了不好吃!”
我吃着老娘炸的油泡、糖糕和菜角,那味道真香真美真好吃,至今仍念念不忘,铭记在心!
如今,老娘走了,离开了我们,端午节再也品尝不到老娘亲手炸的油泡、糖糕和菜角了!
时过境迁。如今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别说县城里的人端午节吃粽子,就连农村老百姓吃粽子也不足为奇了!但是,端午节炸油泡、糖糕和菜角,仍是老家的一种风俗习惯。
端午节那天,你看,家家户户青烟袅袅;你闻,村庄里到处飘溢出沁人心扉的香气!
端午节,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由衷地祝愿祖国人民节日快乐,幸福安康!
啊,端午节,我快乐的端午节,难忘的端午节!
端午志愿者宣传篇三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今年,我经历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端午节,从中我获得了很多的收获和体验。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一下我的“端午实践心得体会”。
第一段:端午节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我首先想谈一谈端午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据传,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端午”二字,则代表着这个节日的时间,即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个节日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通过诗歌、美食、龙舟赛等形式来感受它。在这个节日里,我们重温中国传统文化,表达爱国情怀,感受家庭的和谐和团结。
第二段:端午节的家庭传统活动
在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里,一些特别的活动也一直在我们的家庭中流传着。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包粽子、赛龙舟、悬艾草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家人们团结一心,彼此协作,让这个节日变得更有意义。我们通过亲自制作粽子,跟家人共同分享黄色的圆满和平安;通过赛龙舟这项活动,我们感受团队精神以及互相帮助的重要性;通过悬艾草,我们也能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
第三段:端午节的区域差异
不同地区的端午节有着不同的习俗,使得这个节日更加丰富多彩。南方地区的端午节以龙舟赛为主,粽子偏甜味,用糯米包上豆沙、咸蛋黄等锅巴,让人垂涎欲滴。而在北方,粽子通常是加入肉糜、香菇、香肠等多种馅料的咸味粽子。北方的端午节要求人们吃蒜苗、香葱、韭菜等蔬菜,以驱邪避疫。这些不同的习俗让我们体会到了不同地域的特色,也让这个节日更加具有文化传承的价值。
第四段:端午节的现代意义
随着时代的变迁,端午节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今天的端午节不仅限于传统的文化活动,也包括了更多现代的元素。例如,在现代社会上,很多单位组织了健步走、游泳、登山等活动;而一些商业机构会推出各种端午节福利,做出各种美食、手工艺品来吸引顾客。这些现代的活动形式更能够满足人们身心的需求,让这个传统节日更具有现代化的魅力。
第五段:总结与感想
阅读了以上内容,我想你必然能够感受到端午节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它不仅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思考我们个人与家庭生活、乃至国家和社会的一部分。我们通过参与端午节的活动,可以更好的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互相帮助和共同进步,更好地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我而言,在这个特殊时刻里,感受到了很多人情世故,更明白了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东西。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团结、互助、包容,才能够让我们平安、健康地生活下去。我期待着下一次辞旧迎新的端午节,也将始终心系传统,用心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端午志愿者宣传篇四
端午小时候,对于端午的概念,无非只是一个吃粽子,划龙舟的盛大节日,长大了,才明白端午是纪念屈原的日子。今年端午我才知道端午在不同的地方纪念不同的人。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在苏州,纪念的是伍子胥。
传说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记得前不久,韩国申报“江陵端午祭”为联合国无形文化遗产,引起国人的激烈反映。殊不知,韩国江陵的.端午祭和中国的端午节也有所不同。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说法,只是在农历5月5号一天,一般是搞龙舟赛和吃粽子等简单的活动。而韩国江陵端午祭的内容比较广泛,是把端午节伸展开来,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来庆祝,完全变成了江陵地区的一个地方庆典。其实,对于端午,许多人都把它淡化了,只知是一个吃粽子,划龙舟的日子罢了,韩国申报“江陵端午祭”,重新激发国人对端午的热情,我们真该好好谢谢韩国!
端午志愿者宣传篇五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要插艾枝,悬艾虎。端午节这天一早,人们将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带在身上,驱虫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节要画门符。端午节这天,人们将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纸做门符。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
端午节要带香包、系五彩丝线。香包是用棉制品和丝线绣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五次丝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节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