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撰写心得体会时,个人需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具体详细地描述所经历的事物,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匠心心得体会篇一
“匠心”二字,通常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太常见。然而,匠心却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态度和思维方式。在这个物质社会中,追求完美和创新似乎成为了一种奢侈。然而,在这深思熟虑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认识和重视匠心的重要性。
第二段:解读匠心的含义
匠心一词源自古代的匠人,他们运用自己多年来的经验和技艺,制作出精致、优雅的工艺品。匠心,对于他们来说,是追求完美的态度,是对技艺的无尽探索和追求。如今,“匠心”已经成为一种价值观,代表了对工作的热忱、对细节的关怀、对完美的追求以及通过品质打造信誉的坚持。
第三段:感悟匠心的价值
匠心亦是人们对内心的诉求,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和工作。在这个大众化的时代里,匠心的存在值得我们反思。当每一个细节都被重视时,一个产品或一个服务将更加完美。匠心能够使生活和工作更加精彩,让每一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世界带来美好和惊喜。
第四段:匠心的实践和体验
匠心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无论是制作一件艺术品还是提供一种服务,人们都可以通过匠心的体验和实践,不断追求卓越。例如,一位厨师将用心做好每一道菜肴;一位家具工匠将精心制作每一件家具;一位建筑师会设计一个舒适、实用的建筑空间。无论是哪个行业,匠心让工作变得有趣而有意义。
第五段:匠心的意义及启示
匠心带给人们的享受不仅仅是对细节的关怀,更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通过匠心的实践,人们会发现自身的潜力和能力,进一步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匠心也是对社会责任的体现,能够为社会带来更多的价值和正能量。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匠心,则是可以引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好选择的标尺。
总结:
匠心体现了追求卓越的态度和思维方式,它不限于任何一个特定的行业,而是融入到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匠心的实践与体验,人们能够发现生活的美好和无限可能。因此,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加注重细节,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匠心心得体会篇二
九十年代起,中国经济大潮汹涌澎湃,使大多数人产生了金钱至上的思想观念,好多年轻人都不愿到生产一线工作,要么经商做生意,要么考公务员,使得我们制造业一线年轻技术工人严重断层。全国劳模大会的召开,是对我们一线工人的充分肯定,也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崇尚劳动已成为我们劳动者永不消失的荣耀。
"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每天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推出了"大国工匠"系列报道,每期介绍几位制造业的国家级高级技师,有的是在生产一线制造火箭的焊接工,有的是在生产一线装配"蛟龙"号、高速列车、飞机的钳工。他们这些人都没有多么高的文凭,从学徒开始,靠自己的勤奋钻研、实干和敢于探索的精神,最终成为国家级高级技师,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就我公司的实际,谈以下几点看法和感受。
一、不要认为没有文凭就自卑。我们的一线职工大多是工作10年以上的老工人,高中以下文凭占大多数,但大家在我们生产的胶合板机械领域个个都是技术能手,无论是焊接,还是加工和总装,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像谷延春、郭同虎等的焊接技术;沙崇光、燕春伟等的加工技术;高大明、刘玉宁等的装配技术,在公司乃至全国都是高手,他们大都没有多么高文凭,但是在本职工作中都很出色,在行业内都是好手。只要好学、勤学,手艺就会练成,练成手艺就会成为行业高手,也可享受高工资、高待遇。我们大家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善于琢磨、善于钻研、善于总结,怎么干才能干得快、干得好,要有自己一套独到的工作方法,你才会超越别人,有了高超的的技能你也会成为国家级高级技师的。
二、抓质量要一丝不苟。"大国工匠"中的几位高级技师,生产的都是飞机、火箭、高铁、轮船,是一批质量要求相当高的产品,如有0.1%的质量问题,飞机可能坠落、高铁可能脱轨,轮船可能沉没,这些产品要求的是100%的保证质量。我们的干部和职工在平时质量管理中动不动就是"差不多"、"还凑合",这些词都不能用在我们的质量管理中,我们的产品质量也要求是100%。这就需要我们的一线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要一丝不苟,想办法、动脑子,把质量确确实实提上来。我们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我们机械制造业的品牌不是靠广告宣传能换来的,是靠过硬的质量和优越的性能从用户的口碑中换来的。我们全体员工要时刻把质量放在心中,不合格的工件坚决不入库,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出厂,要有持之以恒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把产品做好,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会不断地发展壮大,大家才能过上越来越幸福的生活。
三、你不一定爱厂但一定要热爱你的工作。无论工厂怎么对你好,有个别同志总是在抱怨;无论工厂怎么感化你,有个别同志仍然是无动于衷。这些同志不热爱自己的工厂可以理解,但一定要热爱你自己的工作,工厂有千万家,但你从初期学的工种可能只有一种,无论你在那个工厂工作,你干不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不会吃上饭的。只有你热爱了你的工作,你才能想方设法把工作做好,你才能提高你的技能,你才有立足于企业的本钱,如果你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不出一定的价值,到任何一个单位都不会收留你的,现今的企业,没有任何一个单位愿意收留一个闲人的。无论你从事任何工种,都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自我约束和要求自己,把自己培养成高技能人才。
四、未来的高级技术工人会大有作为。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的飞速发展,经济总量已有显著提高,已跃居世界第二,但是粗放式的发展,过度依赖于消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也使得中国的制造业量大而不精,因此,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必然趋势。要转型升级,就必须有一批高水平的技术工人,再先进的机器也是通过人制造出来的,没有能人产品永远也不可能升级。我们企业过去是生产中小型产品为主的企业,我们的部分职工过去只是制造小型产品,现在升级为制造大型数控产品及生产线,这些都要求我们的一线职工要提高自身素养,学习先进技术,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过去的生产一线工人是最底层,现在的生产一线工人是最顶层,尊重知识、崇尚劳动,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望全体职工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的技术水平,技术水平提高了,你才会大有作为。
请大家看一下"大国工匠"这个报道,向全国各行业的优秀技师学习,大家会从中受到启发的。希望全体一线职工勤学习,肯钻研,爱岗敬业,在不久的将来,很多人都会成为百圣源的工匠,成为中国的工匠。
匠心心得体会篇三
《教书匠》是中国著名教育家方舟子撰写的一本书。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教师教育的困境和挑战,以及方舟子对教师教育的思考与观点。阅读完《教书匠》后,我深受震撼和启发。本文将从教师形象、教师培养、教育改革、教师责任和教师成长五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教书匠》的心得体会。
作为读者,当我第一次接触到《教书匠》这本书的时候,我被书中对教师的描述所吸引。在书中,方舟子通过对几位教师的访谈,以及对教师工作环境的描绘,将教师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些教师形象既有对学生负责、用心教学的好教师,也有对工作草率、敷衍塞责的差教师。通过对这些教师形象的展示,方舟子引发了读者对教师形象的思考。我深深地认识到,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更是学生的榜样和师哥师姐。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成为合格的“教书匠”,就需要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
《教书匠》还深入探讨了教师培养的问题。书中提到,当前的教师培养机制存在很大的问题,很多培养出来的教师知识水平不够扎实,专业素养不够高。这是导致教育质量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方舟子呼吁应加强对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学识水平和专业能力。在我看来,教师培养应该以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为核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合格的教师,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改革是《教书匠》思考的重要议题之一。书中指出,当前的教育体制存在很多弊端,需要进行深刻的改革。方舟子主张分层设立教师教育专业,旨在提高教师教育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他还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公正、公平的教师选拔机制,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从事教育工作。对此我深感赞同,教育改革离不开制度的创新。只有在健全的制度保障下,教育事业才能发展得更为健康和稳定。
在《教书匠》中,方舟子不仅关注教师,也关注教师的责任。他认为,教师应该肩负起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塑造学生品行和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要积极主动地践行自己的职责,要有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我来说,作为一名教师,要认真履行自己的教育使命,不断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负重前行。
最后,《教书匠》也给我带来了关于教师成长的启示。方舟子认为,教师应该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给学生更好的教育。他呼吁教师要具备“三观”,即“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喜欢自己的工作、积极向上地发展自己”。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去思考、去学习、去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教师,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总之,方舟子的《教书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对教师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教师作为社会的栋梁之才,肩负着培养人才、传播知识、弘扬文化的重要使命。我相信,只有通过加强教师培养、进行教育改革,教师们才能真正成为“教书匠”,为中国教育事业的繁荣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匠心心得体会篇四
八个劳工,八个工匠。热爱自己的工作,脚踏实地,勤奋认真,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他们的成功之路就是追求自己专业技能的完美和完善。通过继承和学习,通过专注和坚持,他们成为了国宝级的顶尖技师和某一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1、钳工胡双倩,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老胡工作30多年,创造了抛光零件100%合格的惊人记录。在中国新一代大型飞机c919的第一架原型机上,有许多“前所未有”的由老胡亲自打磨的新零件。
2、纸钓工周东红是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级技师,他用手捞出晒干的宣纸后,每张纸的重量误差不到1克。30年来,周东红始终坚持100%良品率的记录,他加工的纸张也成为韩美林、刘大为等著名画家和国家画院的“皇家画纸”。
3、港珠澳大桥贯穿延安。工作时,严观安应进入完全封闭的海底沉管隧道安装操作仪器。按照规定,接头处的间隙误差应该小于一毫米,但他可以做到零间隙。只有初中文化的他通过自学成为了这份工作的第一人。他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海底隧道16次对接。
4、孟剑锋,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在北京apec会议上,——“和美”纯银丝巾果盘,是我国赠送外国领导人及其夫人的国礼之一,是孟大师经过百万次精雕细刻,在仅0、6毫米的银片上创作的“丝巾”。太空英雄、奥林匹克运动员和汶川地震纪念馆的奖牌都来自孟剑锋。
5、张东伟,沪东中华造船集团焊工。银瓦焊接是世界上最难的焊接技术。银瓦板薄如牛皮纸。液化天然气船上的手工焊缝长达13公里,针眼大小的泄漏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张东伟的焊接工艺不仅质量100%有保证,而且外观完美。
7、高凤林,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特种熔焊机。焊工高凤林从事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已有35年,被称为焊接火箭的“心脏”。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他的焊接发动机的推动下顺利飞入太空,其中长征3a系列火箭将嫦娥卫星送上了月球。0、08毫米是高凤林焊接生涯中挑战的最薄记录。
匠心心得体会篇五
书匠是一种神圣而美好的职业,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一步一步地完成了一本书的制作,打磨着每一页,精细处理着每一个细节。在这个数字化、电子化的时代,书匠依然保持着他们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在认识书匠和自己尝试制作书籍的过程中所得到的体会和心得。
第二段:认识书匠
书匠是谁?他们的职责是什么?在我的印象中,书匠就是那些用手工艺制作书籍的人,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热情和执着。他们需要精通各种印刷和制作技术,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和使用方法。他们不仅在制作过程中要考虑书的外观和内在品质,还要考虑书的使用和保存条件。总之,书匠需要具备很高级别的技术功底和丰富的知识储备。
第三段:我曾尝试制作书籍
作为一名喜欢手工艺的人士,我对书匠的东西很感兴趣,于是我决定自己尝试制作书籍。我找到了一些书匠教程并购买了一些制作工具和材料。在制作过程中,我发现不仅需要严谨的操作技巧还需要平常积累的经验和技能。铰刀的摆放、线路的张力、纸张的选择、粘合剂的使用、书脊的绷紧等等都涉及到细节和技巧。虽然我的作品不是很完美,但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书的知识和制作技巧,也领悟到了精细工艺和技术的值得尊重。
第四段:书匠与现代社会
在现代社会中,数字化印刷和电子书的兴起使得书匠的职业地位有所下降,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也面临很多问题。但是,在我看来,书匠的工作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和价值。在电子书普及的情况下,一本可触摸和查阅的书仍然是极具观赏性和收藏价值的。每一个制作精湛的书籍所散发出的文化和历史气息,都是无法被电子书替代的。因此,书匠需要继续拓展市场,同时也需继续传承和发展传统技艺,让人们更加认识到书的重要性和传统文化的价值。
第五段:结语
书匠是一种神圣和美好的职业,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将一本书打磨得越来越美好。如今,在数字化的时代,书匠的工作依然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价值。我相信,当我们沉迷于纸质书的故事时,当我们沉浸于古朴的制作技艺中时,书匠的重要性和价值便涌上了心头。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支持书匠这个职业,让他们的作品流传下去。同时,我也建议我们手头有时间可以尝试自己做一本书,去了解书匠的制作工艺活下来的美好人生。
匠心心得体会篇六
今年“五一”中央电视台 《大国工匠》讲述了八个工匠“8双劳动的手”所缔造的神话。他们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难道就没有工匠精神,还是说社会的浮躁,让我们忽视了这种精神的存在。
“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实践表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
这是一群这样的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实践表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
当前的我们缺失工匠精神,“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而在这个过程中,代表中国实力的制造工程,其顶级工艺技术确实十分精良,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领域,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其背后所折射的,又恰恰是基础制造业优质技术人才——大国工匠的缺失。
匠心心得体会篇七
“匠心育人”意为“用匠人的心去培养学生”。一个良好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匠人的精神,不断磨练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素养,用心去教育引导学生。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我越来越意识到“匠心育人”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术,更是对教育者的全方位要求和培养。
第二段:匠心的含义
匠人的精神是指那些有着非凡技艺和精湛技能的工匠们,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充满了热情和耐心,将每一件作品都制作到最精益求精的境界,并且始终不忘初心、潜心钻研,永不止步。在教育中,匠心则更强调对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上的追求和创新。应该认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历程,认真设计每一个活动的具体内容,并且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
第三段:匠心育人的启示
匠心育人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具备很高的敏锐度和创新力。他们需要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断调整教育方法和策略,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同时,他们更要注重激励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充分尊重学生自由发展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走向更高的学术成就。
第四段:实施匠心教育的难点与突破
在实施匠心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挑战,比如说学校硬件设施的不完善、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学生家庭的差距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教育者应该增强自身的教育素养,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同时,学校和社会也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和资源,构建良好的教育氛围和教育生态,执掌学生美好的教育生涯。
第五段:结语
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匠心育人”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实践证明,每一个时代都需要具有匠人精神的教育者,他们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提升教育质量,创新教育理念,将幸福的种子植入学生心灵深处。我相信,只有在“匠心育人”的指引下,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以身作则,最终实现教育的梦想。
匠心心得体会篇八
纪录片中,“大国工匠”都是奋斗在生产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精湛的技艺和积极探求的精神,令人叹为观止。
精湛的技术加上敬业奉献、精益求精的精神,这就是人们常常称道的“德技双馨”,由此两能,技术创新,做大做强,就有了根基和资本。央视播出的《大国工匠》反映的是普通职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业绩,让人敬畏和感动的“德技双馨”的真人真故事,没有半点夸张,平时的叙述就是岁月里无限追求的刻录。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笔者从《大国工匠》中看到了平凡的岗位中迸发出来的劳动精神,劳动之美。对于广大观众来说,《大国工匠》早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尤其电视中的一些故事、人物,让我们的记忆穿越时空,仿佛就在昨天,这些平凡岗位上的劳动者,有我们老一辈劳模的精神再现,也有当今高科技建设者的劳动创造,这些可歌可泣的人物,不仅在平凡的工作中,更在精彩的艺术画面中,通过电视纪录片这个载体,我们共同感受到了共和国通过劳动,改变国家民族命运的一个个历程。
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将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这不是神话故事里的神奇力量,而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身上最普通的工作经验。他绘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 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如此高难度的焊接技术,不管反复看几次,都不禁让人感叹这究竟是技能还是艺术。技术与艺术,精神与工作,有时候就在这样的岁月里刻成了美美与共的极致。
李政道博士说过:“越往前走,技术就精神化。”《大国工匠》中播出的这八名工匠,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的代表,他们以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谱写了“德技双馨”的大美,无不令人叹服。望我们的新闻媒体能够借鉴《大国工匠》的成功经验,把更多的镜头、画面、时段和版面留给广大职工和一线劳动者,讲好劳动者的故事,展示劳动者的风采,从而让更多的劳动变成创造,让技术变成艺术,让劳动成为一个个“匠心筑梦”的旅程。
大国工匠观后心得2
八位劳动者,八位工匠。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他们的成功之路就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成为了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了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1.钳工胡双钱,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工作30多年来,老胡创造了打磨过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惊人纪录。在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的首架样机上,有很多老胡亲手打磨出来的“前无古人”的全新零部件。
2.捞纸工周东红,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经他手捞出晒成的宣纸,每张重量误差不超过1克。30年来,周东红始终坚持着成品率100%的记录,他加工的纸也成为韩美林、刘大为等著名画家及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
3.港珠澳大桥管延安。在工作时,管延安要进入完全封闭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装操作仪器。按照规定,接缝处间隙误差要小于一毫米,他却能做到零缝隙。仅有初中文化的他,全凭自学成为这项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对接。
4.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孟剑锋。北京apec会议上,我国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国礼之一——“和美”纯银丝巾果盘,是孟师傅在仅有0.6毫米的银片上,经过上百万次的精雕细琢才打造出的“丝巾”。航天英雄、奥运优秀运动员、汶川地震纪念等奖章都是出自孟剑锋之手。
5.沪东中华造船集团焊工张冬伟。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难的焊接技术,殷瓦板牛皮纸一样薄,一条lng船上的手工焊缝长达13公里,一个针眼大小的漏点,都有可能带来致命后果。张冬伟的焊接技术不但质量百分百有保障,外观上也完美无缺。
7.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特种熔融焊接工高凤林。焊工高凤林35年专注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人。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他焊接的发动机的推动下顺利飞入太空,其中就有送嫦娥卫星去月球的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0.08毫米,是高凤林焊接生涯里挑战过的最薄记录。
8.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顾秋亮。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其组装对精密度要求到达了“丝”级,在中国,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仅有顾秋亮。成功把“蛟龙”送入海底后,他的新挑战是组装中国首个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
“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证明,仅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
“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而在这个过程中,代表中国实力的制造工程,其顶级工艺技术确实十分精良,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领域,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其背后所折射的,又恰恰是基础制造业优质技术人才——大国工匠的缺失。
其实说到底,我们每个人都是自我行业的工匠,我们都需要工匠精神,我们要向八位大国工匠学习,学习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至死不渝的奋斗目标,争做国家的栋梁。对于身为人师的我们来说,也要努力做一个充满“匠心”气质的教师,不墨守成规或急功近利,而是将持续改善和创新当成永恒的旋律。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的方向不应当是囿于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让孩子们的时间花费在成绩单或名次上,更应当侧重于“育”,“育”是文化,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唤醒和激发,培育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创造活力才是教育目的,仅有能培养孩子好奇心、提升在广阔空间中自由思考的本事、鼓励孩子勇于创新和敢于冒险,并一辈子专注于的教育这一件事的工匠教师,才能做出有匠心味道的真教育。
大国工匠观后心得3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我国政府隆重召开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说明中央政府对劳动模范的重视,也为我们企业的一线生产职工带来了一股春风。
九十年代起,中国经济大潮汹涌澎湃,使大多数人产生了金钱至上的思想观念,好多年轻人都不愿到生产一线工作,要么经商做生意,要么考公务员,使得我们制造业一线年轻技术工人严重断层。全国劳模大会的召开,是对我们一线工人的充分肯定,也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崇尚劳动已成为我们劳动者永不消失的荣耀。
“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每天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推出了“大国工匠”系列报道,每期介绍几位制造业的国家级高级技师,有的是在生产一线制造火箭的焊接工,有的是在生产一线装配“蛟龙”号、高速列车、飞机的钳工。他们这些人都没有多么高的文凭,从学徒开始,靠自己的勤奋钻研、实干和敢于探索的精神,最终成为国家级高级技师,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就我公司的实际,谈以下几点看法和感受。
一、不要认为没有文凭就自卑。
我们的一线职工大多是工作20__年以上的老工人,高中以下文凭占大多数,但大家在我们生产的胶合板机械领域个个都是技术能手,无论是焊接,还是加工和总装,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像谷延春、郭同虎等的焊接技术;沙崇光、燕春伟等的加工技术;高大明、刘玉宁等的装配技术,在公司乃至全国都是高手,他们大都没有多么高文凭,但是在本职工作中都很出色,在行业内都是好手。只要好学、勤学,手艺就会练成,练成手艺就会成为行业高手,也可享受高工资、高待遇。我们大家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善于琢磨、善于钻研、善于总结,怎么干才能干得快、干得好,要有自己一套独到的工作方法,你才会超越别人,有了高超的的技能你也会成为国家级高级技师的。
二、抓质量要一丝不苟。
“大国工匠”中的几位高级技师,生产的都是飞机、火箭、高铁、轮船,是一批质量要求相当高的产品,如有0.1%的质量问题,飞机可能坠落、高铁可能脱轨,轮船可能沉没,这些产品要求的是100%的保证质量。我们的干部和职工在平时质量管理中动不动就是“差不多”、“还凑合”,这些词都不能用在我们的质量管理中,我们的产品质量也要求是100%。这就需要我们的一线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要一丝不苟,想办法、动脑子,把质量确确实实提上来。我们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我们机械制造业的品牌不是靠广告宣传能换来的,是靠过硬的质量和优越的性能从用户的口碑中换来的。我们全体员工要时刻把质量放在心中,不合格的工件坚决不入库,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出厂,要有持之以恒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把产品做好,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会不断地发展壮大,大家才能过上越来越幸福的生活。
三、你不一定爱厂但一定要热爱你的工作。
无论工厂怎么对你好,有个别同志总是在抱怨;无论工厂怎么感化你,有个别同志仍然是无动于衷。这些同志不热爱自己的工厂可以理解,但一定要热爱你自己的工作,工厂有千万家,但你从初期学的工种可能只有一种,无论你在那个工厂工作,你干不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不会吃上饭的。只有你热爱了你的工作,你才能想方设法把工作做好,你才能提高你的技能,你才有立足于企业的本钱,如果你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不出一定的价值,到任何一个单位都不会收留你的,现今的企业,没有任何一个单位愿意收留一个闲人的。无论你从事任何工种,都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自我约束和要求自己,把自己培养成高技能人才。
四、未来的高级技术工人会大有作为。
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的飞速发展,经济总量已有显著提高,已跃居世界第二,但是粗放式的发展,过度依赖于消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也使得中国的制造业量大而不精,因此,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必然趋势。要转型升级,就必须有一批高水平的技术工人,再先进的机器也是通过人制造出来的,没有能人产品永远也不可能升级。我们企业过去是生产中小型产品为主的企业,我们的部分职工过去只是制造小型产品,现在升级为制造大型数控产品及生产线,这些都要求我们的一线职工要提高自身素养,学习先进技术,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过去的生产一线工人是最底层,现在的生产一线工人是最顶层,尊重知识、崇尚劳动,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望全体职工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的技术水平,技术水平提高了,你才会大有作为。
请大家看一下“大国工匠”这个报道,向全国各行业的优秀技师学习,大家会从中受到启发的。希望全体一线职工勤学习,肯钻研,爱岗敬业,在不久的将来,很多人都会成为百圣源的工匠,成为中国的工匠。
大国工匠观后心得4
今年“五一”中央电视台 《大国工匠》讲述了八个工匠“8双劳动的手”所缔造的神话。他们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难道就没有工匠精神,还是说社会的浮躁,让我们忽视了这种精神的存在。
“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实践表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
这是一群这样的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实践表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
当前的我们缺失工匠精神,“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而在这个过程中,代表中国实力的制造工程,其顶级工艺技术确实十分精良,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领域,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其背后所折射的,又恰恰是基础制造业优质技术人才——大国工匠的缺失。
大国工匠观后心得5
《大国工匠》,这群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在这个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借这8双手向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致敬!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就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来讲,他绘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如此高的焊接技术,不由人折服。
这些大国工匠,基本都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以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让我们为之震惊,为之叹服,为之激动,为之点赞。
大国工匠中高级技工,生产的飞机、火箭、高铁、轮船是质量要求非常高的产品。如果0.1%的质量问题。飞机可能会坠落;高铁可能会脱轨;轮船可能会沉没。这些100%的保证质量在他们的眼里已经习从为常。成为小菜一碟的事情了;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的飞速发展。经济总质量有显著提高,已跃居世界世界第二。这些都离不开他们日日夜夜加班加点,当别人休息时,他们还在一线,当别人一家人团聚时,他们只能独自一人在一线奋斗。
高凤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科研研究院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特种熔融焊接工高级技师,从事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在承接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东北哈汽轮机场大型机车换热器的生产中技术人员一年多未攻克的熔焊难关,高凤林凭借着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反复摸索使压了生产单位一年多的两组18台产品顺利交付。
他们热爱航天,勤奋实践,立足本岗,刻苦钻研,我们应该时刻向他们学习。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使自己在以后可以大有作为,成为大国工匠的一员。
大国工匠每期介绍的都是一些从事制造行业的技师们,有的是在生产一线装配蛟龙号。高速列车,飞机的钳工,在用他们一双双勤劳的双手,高超的艺术创造者中国史上的一个个奇迹。
而现在的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他们奋斗的目标,争做国家的栋梁,而在学习中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学知识,我们要不断地进步,争取做好自己。
我以后一定努力好好学习,学习他们的刻苦认真精神,把这些精神应用到我的专业课学习中来,刻苦扎实的学习专业课知识,在实训时积极认真参加实训,多练习,以创造出一个优异的成绩而努力!
他们耐心专注,咫尺匠心,诠释极致追求!他们锲而不舍,身体力行传承匠人精神!他们千锤百炼,精益求精,打磨“中国制造”他们是劳动者,一念执着、一生坚守。
靠品质赢信任,靠敬业树立口碑,大国工匠的水准应该成为我们的社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