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对所教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提高教学效果。这些教案包含了各个学科的不同教学单元和主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准备课堂教学。
热门小学数学式与方程教案(通用13篇)篇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7374页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及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使学生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过程:
我们在复习了整数、小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题的基础上,今天要复习解简易方程,(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求路程的数量关系。
(2)乘法交换律。
(3)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结合提问怎样求式子的值的。
3、做练习十四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选择两道说说是怎样想的。
热门小学数学式与方程教案(通用13篇)篇二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类比等式变形的过程抽象出等式的性质,了解等式性质是解方程的依据。
2、会用等式性质解形如x+5=12的简单方程。
3、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四、教学难点:
了解等式的性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大象的体重=石头的重量)。
师:曹冲之所以聪明,就在于他“运用了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来解决问题”的策略。今天我们也要用他这个策略解决以下问题。
检查预习。
(二)讲授新课。
探究一:学习等式性质。
1、师操作:在天平两侧各放一个5克砝码。
提问: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天两边关系吗?
提问:如果在天平一边加上一个砝码,天平会怎样?要是天平不平衡,怎么办?
提问:你还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吗?
教师呈现其他天平直观图,鼓励学生观察并写出等式。
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概括出等式性质。
等式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师操作在刚才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减砝码。
提问:你能用等式来表示吗?
提问:如果在天平一边去掉一个砝码,天平会怎样?要是天平不平衡,怎么办?
提问:你还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吗?
教师呈现其他天平直观图,鼓励学生观察并写出等式。
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概括出等式性质。
等式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3、教师小结:我们刚才用天平演示的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是等式的性质。这也是我们今天解方程的依据。
(三)重点精讲。
探究二:学习解方程。
师板书x+2=10问:用天平如何表示?
问:如何用刚才的知识解方程?(两边都减去2)。
1、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并画出天平图。
2、师在解题示范时要注重“解”和“等于号”的书写要求。
3、交代检验方法。
4、学生试着解方程。
y-7=1223+x=45。
组内交流收获和疑惑。
小组汇报。
教师总结板书: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五)随堂检测。
1、请你画图或举例说说下面这句话的意思: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看图列方程,并解方程。
3、解方程。
(1)x–19=2。
(2)x-12.3=3.8。
4、看图列方程,并解方程。
5、看图列方程,并解方程。
6、看图列方程,并解方程。
板书设计。
x+5=7x-5=7。
解:x+5-5=7-5解:x-5+5=7+5。
x=2x=12。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热门小学数学式与方程教案(通用13篇)篇三
2、掌握等式的性质,理解掌握移项法则。
3、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昂成(数字系数),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5、初步学会用方程的思想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现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
解方程、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典例回顾。
(1)。x=5(2)。x2+3x=2(3)。2x+3y=5。
判断下列x值是否为方程3x-5=6x+4的解。
(1)。x=3(2)x=3。
4、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解:设先安排x人工作4小时。根据两段工作量之和应是总工作量,由此,列方程:
去分母,得4x+8(x+2)=40。
去括号,得4x+8x+16=40。
移项及合并,得12x=24。
系数化为1,得x=2。
答:应先安排2名工人工作4小时。
注意: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
本题的关键是要人均效率与人数和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
三、基础训练:课本第113页第1.2.3题。
四、综合训练:课本113页至114页4.5.6.7.8。
五、达标训练:3.7。
六、课堂小结:收获了哪些?还有哪些需要再学习?
热门小学数学式与方程教案(通用13篇)篇四
本班共有18名同学,学习基础较好,能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学占到全班的33℅,学习基础薄弱,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学占到39℅,其他同学学习水平中等偏下。
热门小学数学式与方程教案(通用13篇)篇五
1、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并能较熟练地运用它解形如x+a=b的方程。
2、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形如x+a=b的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会检验给出的未知数的值是不是某方程的解。
4、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好习惯。
1、对等式的基本性质一的理解和运用。
2、掌握解形如x+a=b的方程的依据、步骤和书写格式。
3、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形如x+a=b的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掌握解形如x+a=b的方程的依据、步骤和书写格式。
2、较为熟练地运用形如x+a=b的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后,怎样求x呢?在学生渴望解决这一问题的内在需求的驱使下,展开合作探索活动。
在教学等式的基本性质时,可利用实物演示,通过提问: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以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把两组图的内容归纳成一句话。这样,及时引导学生超脱实例的具体性,实现必要的抽象概括。
这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索x的值的求法,然后在小组讨论后汇报。学生在陈述自己的想法时,不仅要说出自己是怎样推算的,还要请学生说出这样推算的理由。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强调解方程的每一步得到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
教学中还要重视对学生书写的要求,初学时,可要求学生等号对齐。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的计算过程,开始练习时也要求学生写出来,待熟练之后再简写。无论是解方程还是检验,都要从一开始就强化书写规范,以发挥首次感知先入为主的强势效应,促进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形成。
最后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时,要强调: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区别这两个概念。
模式方法:观察――实验――讨论――交流――概括结论。
作业设计:自主练习1-3题。
1、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天平,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交流,帮助学生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一。
2、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算术思维向方程思维的转变。
3、在检验的问题上,要注重引导学生由算术法的验算向方程法的检验转变。
4、教学时,要加大引领力度,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一要做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引领,进一步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渠道,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对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路、步骤及格式的引领。
本次教研活动,使老师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较为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较为实际的教学环节,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也为教师在教学中围绕重点、突破难点指明了方向。
热门小学数学式与方程教案(通用13篇)篇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经历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学习过程,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货物方法,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方程思想,丰富解题策略,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体验用新的`策略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方程,学会解只含有加、减法和乘、除法一步计算的过程。在实际生活中,用列方程、解方程的方法也能把一些分析数量关系比较困难的问题,很容易解决。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新课: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师: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和我们过去解决实际问题一样,首先要审题。(板书:审题)。
题中告诉我们哪些已知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过去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时,审题后要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也要分析数量关系,所不同的是,现在我们要找一个数量关系式。(板书:找等量关系式)。
(3)过去我们解决问题时是想怎样从已知的推算出未知的,现在我们可以把未知的数设为x。(板书:设未知数)可以这样写:先写“解”字,表示下面是解题的过程,而设小军的跳高成绩为x米这句话必须写下来,否则,人家就不知道你下面列出的方程是什么意思。
(4)谁能根据我们找到的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板书:列方程)。
(5)下面我们用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了。(板书:解方程)。
请学生上黑板板书。
强调:因为在设的前面已经写上了“解”字,所以在接方程时不再需要写“解”字了。
(6)、因为这里是解决实际问题,在求出答案后,还应该像过去解决实际问题一样写上答句。(板书:写答句)。
(7)、在问题解决后要检验答案是否正确、合理。突出两点:第一是看方程列的是否合理,第二是看解方程是否正确。(板书:检验)。
2、练一练:第一题。
3、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
(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7.2厘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4、试一试:
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一头蓝鲸重165吨,大约是一头非洲象的33倍。这头非洲象大约重多少吨?(列方程解答)。
5、练一练:第二题。
三、全课总结: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热门小学数学式与方程教案(通用13篇)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游戏,探索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
2、利用探索发现的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方程。
3、经历了从生活情境的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
4、通过探究等式的性质,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天平游戏,帮助数学理解等式性质,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并据此解简单的方程。
难点:推导等式性质(一)。
教学准备:
一架天平、课件及班班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情激趣。
学生讨论纷纷。
师: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是在类似跷跷板的天平上做游戏,看看我们从中有什么发现?
二、运用教具,探究新知。
(一)等式两边都加上一个数。
1、课件出示天平。
怎样看出天平平衡?如果天平平衡,则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
2、出示摆有砝码的天平。
操作、演示、讨论、板书:
5=55+2=5+2。
x=10x+5=15。
观察等式,发现什么规律?
3、探索规律。
初次感知:等式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再次感知:举例验证。
(二)等式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
观察课件,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师板书:
x+2=10。
x+2-2=10-2。
x=8。
(三)运用规律,解方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68页“练一练”第2题。
先说出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2、小组合作完成69页“练一练”第3题。
完成后汇报,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总结。
板书设计:解方程(一)。
x+2=10。
解:x+2-2=10-2(方程两边都减去2)。
x=8。
热门小学数学式与方程教案(通用13篇)篇八
1、结合具体情境,类比等式变形的过程抽象出等式的性质,了解等式性质是解方程的依据。
2、会用等式性质解形如x+5=12的简单方程。
3、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1课时。
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了解等式的性质。
(一)导入新课。
(板书:大象的体重=石头的重量)。
师:曹冲之所以聪明,就在于他“运用了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来解决问题”的.策略。今天我们也要用他这个策略解决以下问题。
检查预习。
(二)讲授新课。
探究一:学习等式性质。
1、师操作:在天平两侧各放一个5克砝码。
提问: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天两边关系吗?
提问:如果在天平一边加上一个砝码,天平会怎样?要是天平不平衡,怎么办?
提问:你还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吗?
教师呈现其他天平直观图,鼓励学生观察并写出等式。
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概括出等式性质。
等式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师操作在刚才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减砝码。
提问:你能用等式来表示吗?
提问:如果在天平一边去掉一个砝码,天平会怎样?要是天平不平衡,怎么办?
提问:你还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吗?
教师呈现其他天平直观图,鼓励学生观察并写出等式。
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概括出等式性质。
等式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3、教师小结:我们刚才用天平演示的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是等式的性质。这也是我们今天解方程的依据。
(三)重点精讲。
探究二:学习解方程。
师板书x+2=10问:用天平如何表示?
问:如何用刚才的知识解方程?(两边都减去2)。
1、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并画出天平图。
2、师在解题示范时要注重“解”和“等于号”的书写要求。
3、交代检验方法。
4、学生试着解方程。
y-7=1223+x=45。
组内交流收获和疑惑。
小组汇报。
教师总结板书: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五)随堂检测。
1、请你画图或举例说说下面这句话的意思: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看图列方程,并解方程。
3、解方程。
(1)x–19=2。
(2)x-12.3=3.8。
4、看图列方程,并解方程。
5、看图列方程,并解方程。
6、看图列方程,并解方程。
板书设计。
x+5=7x-5=7。
解:x+5-5=7-5解:x-5+5=7+5。
x=2x=12。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热门小学数学式与方程教案(通用13篇)篇九
函数与方程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是衔接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纽带,再加上函数与方程还是中学数学四大数学思想之一,是具体事例与抽象思想相结合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自主探究教学法。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让学生由特殊到一般,有熟悉到陌生,让学生从现象中发现本质,以此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现实生活中函数与方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因此函数与方程在整个高中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新增内容之一,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i必修本(a版)》第94—95页的第三章第一课时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的零点。
本节通过对二次函数的图象的研究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以及根的个数的判断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相应的二次函数的零点的联系,然后由特殊到一般,将其推广到一般方程与相应的函数的情形、它既揭示了初中一元二次方程与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内在联系,也引出对函数知识的总结拓展。之后将函数零点与方程的根的关系在利用二分法解方程中(3、1、2)加以应用,通过建立函数模型以及模型的求解(3、2)更全面地体现函数与方程的关系,逐步建立起函数与方程的联系、渗透“方程与函数”思想。
总之,本节课渗透着重要的数学思想“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方程与函数”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好本节课可以为学好中学数学打下一个良好基础,因此教好本节是至关重要的。
知识与技能:
1、结合方程根的几何意义,理解函数零点的定义;
2、结合零点定义的探究,掌握方程的实根与其相应函数零点之间的'等价关系;
3、结合几类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特征,掌握判断函数的零点个数和所在区间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和严密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感受学习、探索发现的乐趣与成功感。
教学重点:函数零点与方程根之间的关系;连续函数在某区间上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发现与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关系;探究发现函数存在零点的方法。
导学案,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电子交互白板。
(一)、问题引人:
请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用屏幕显示判断下列方程是否有实根,有几个实根?
学生活动:回答,思考解法。
学生活动:思考作答。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让学生对高次方程的根产生好奇。
(二)、概念形成:
预习展示1:
学生活动:观察图像,思考作答。
教师活动:我们来认真地对比一下。用投影展示学生填写表格。
一元二次方程。
方程的根。
二次函数。
函数的图象。
(简图)。
图象与轴交点的坐标。
函数的零点。
问题1:你能通过观察二次方程的根及相应的二次函数图象,找出方程的根,图象与。
轴交点的坐标以及函数零点的关系吗?
学生活动:得到方程的实数根应该是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结论。
教师活动:我们就把使方程成立的实数x称做函数的零点、(引出零点的概念)。
根据零点概念,提出问题,零点是点吗?零点与函数方程的根有何关系?
学生活动:经过观察表格,得出(请学生总结)。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实数根,亦即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
3)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仔细体会上述结论。
再提出问题:如何并根据函数零点的意义求零点?
学生活动:可以解方程而得到(代数法);
可以利用函数的图象找出零点、(几何法)、
设计意图:由学生最熟悉的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出发,发现一般规律,并尝试的去总结零点,根与交点三者的关系。
(三)探究性质:
(四)探索研究(可根据时间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适当调整)。
讨论:请大家给方程的一个解的大约范围,看谁找得范围更小?
[师生互动]。
师:把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究,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充分研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也可以让各组把这几个题做为小课题来研究,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和热情。老师用多媒体演示,直观地演示根的存在性及根存在的区间大小情况。
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在探究学习中得到数学能力的提高。
第五阶段设计意图:
一是为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做准备。
二是小组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意识,本组探究题目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此组题目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探究性,基本上可以达到上述目的。
(五)、课堂小结:
零点概念。
零点存在性的判断。
零点存在性定理的应用注意点:零点个数判断以及方程根所在区间。
(六)、巩固练习(略)。
热门小学数学式与方程教案(通用13篇)篇十
今天听了涂老师的《认识方程》这节课,让我感受颇深。认识方程原来是五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内容,但是涂老师把它放在四年级班级上。虽然是四年级的孩子,但是完全能接受。学生不仅理解了什么是方程,找到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的等量关系,就可以列出方程。还学会判断,在脑海中建立方程模型。听完这节课后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关注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涂老师这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的学习内容都是现实的、与学生已有知识体系有密切联系的。如课前导入以师生之间的轻松愉快的聊天形式给学生明确了“小a已知数”和“小b未知数”。再如给学生介绍天平,虽然学生在三年级科学课上认识天平,但很少有机会进行操作,涂老师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上又给学生介绍了天平的使用方法,并介绍了天平平衡的知识,动态和静态的平衡知识,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对比,体会到等式的意义、不等式的意义、方程的意义,也深刻理解了方程意义中的两个关键点:未知数、等式。整个环节,清晰、自然,真正做到了在无痕中让孩子们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二、巧妙设计题组,小题体现大功效。
涂老师在巩固练习的时候设计了一组开放性练习,让学生体验什么是方程,出现两个不同的算式6x+=78,36+=4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接着让学生辩一辩其中的原因,感知相同的数量关系和相同的数据才会列出相同的方程,展示方程的魅力。相对于学生来讲其实最难的是找到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我想这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转折点,以往数学学习的是确定的数量或图形,而进入代数领域之后就进入了“关系”的学习,这样的内容更加抽象,是数学学习的“分水岭”,学生的数学成绩也由此产生了分化。而通过这个小题组,我觉得学生收获了很多,对方程意义的理解也很深刻,懂得列方程需要从实际问题中存在的相等的数量关系思考,而其间学生在说、在想、在辨、在创造,作为听课老师我很是高兴,看到孩子们学得轻松,学有收获,也锻炼了能力。
三、适时见针插缝,感受数学文化。
虽然这一课时教科书上没有安排相关史料,但涂老师在课上确适时地给学生安排了文化大餐,一个是未知数的历史发展,一个是方程的'历史发展,最好还引用数学家陈省身教授说过的名言“数学有‘好’数学和‘不大好’的数学之分,方程,是‘好’的数学的代表”作为本课结束语,让数学文化贯穿于《认识方程》这节课的课前、课中和课尾。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相信只要我们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我们的课堂将更精彩,更丰富多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热门小学数学式与方程教案(通用13篇)篇十一
4、态度、情感、价值观。
4、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列方程、
问题(1)《九章算术》“勾股”章有一题:“今有户高多于广六尺八寸,两隅相去适一丈,问户高、广各几何?”
整理、化简,得:__________、
问题(2)如图,如果,那么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整理,得:________、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请口答下面问题、
(1)上面三个方程整理后含有几个未知数?
(2)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们最高次数是几次?
(3)有等号吗?或与以前多项式一样只有式子?
解:去括号,得:
移项,得:4x2-26x+22=0。
其中二次项系数为4,一次项系数为-26,常数项为22、
解:去括号,得:
x2+2x+1+x2-4=1。
移项,合并得:2x2+2x-4=0。
其中:二次项2x2,二次项系数2;一次项2x,一次项系数2;常数项-4、
三、巩固练习。
教材p32练习1、2。
四、应用拓展。
分析:要证明不论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只要证明2-8+17≠0即可、
证明:2-8+17=(-4)2+1。
∵(-4)2≥0。
∴(-4)2+10,即(-4)2+1≠0。
五、归纳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六、布置作业。
热门小学数学式与方程教案(通用13篇)篇十二
找出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
1.口头解下列方程(小黑板出示)。
x-35=40x-5×7=40。
15x-35=4020-4x=10。
2.出示复习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答。
(3)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
(4)集体订正:
解法一:35+40=75(千克)。
解法二:设原来有x千克饺子粉。
x-35=40。
x=40+35。
x=75。
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通过读题你都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知道: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题中涉及到“原有饺子粉、卖出饺子粉和剩下饺子粉;原有饺子粉重量去掉卖出的饺子粉重量等于剩下的饺子粉重量。根据理解题意的过程教师板书:
原有的重量-卖出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教师启发:等号左边表示什么?等号右边表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等号左边表示剩下的重量,等号右边也表示剩下的重量,所以相等。)。
(5)卖出的饺子粉重量直接给了吗?应该怎样表示?(引导学生回答:卖出的饺子粉重量没有直接给,应该用每袋的.重量乘以卖出的袋数)把上面的等式改为:
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卖出的袋数=剩下的重量。
(6)启发学生把已知条件在关系式下面注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要求的问题用x表示即设未知数,教师说明怎样设未知数。
(7)引导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8)让学生分组解答,集体订正时板书如下:
解:设原来有x千克饺子粉。
x-5×7=40。
x-35=40。
x=40+35。
x=75。
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
(9)引导学生自己看118页例2上面一段话,提出问题:你能用书上讲的检验方法检验例题1吗?引导学生自己检验。之后请几位学生汇报结果。都认为正确了再板书答语。
小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出应用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2.教学例2。
小青买2节五号电池,付出6元,找回0.4元,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多少元?
(1)读题,理解题意。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付出”、
“找回”等词的含义。
(2)提问:要解答这道题关键是什么?(找出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4)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汇报解答过程。汇报中引导学生讲解题思路,注意照顾中差生。
(6)教师总结订正。如果发现有列:2x=6-0.4和2x+0.4=6两种。
方程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那种方法简单,并强调用较简单的。
方法解答。
3.学生自己学26页上面一段话,回顾上边的解题过程,总结列。
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总结后投影出示: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4.完成26页的“做一做”
小黑板出示:商店原来有15袋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还剩。
40千克,每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1)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订正,强化解题思路。
三、巩固发展。
1.口答: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2.完成练习七第1题,在书上填写,集体订正。
3.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学生独立做练习七4题,集体订正结果。
四、全课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七第2题、3题。
六、课后记事:
七、板书设计。
例1解:设原有的为x千克。
原有的重量-卖出的重量=剩下的重量第一步:弄清题意,找出。
x-5×7=40未知数,并用x表示;
x-35=40第二步:找出数量之间的。
x=35+40相等关系,列方程;
x=75第三步:解方程;
答:商店原有75千克饺子粉第四步:检验,写出答案。
热门小学数学式与方程教案(通用13篇)篇十三
今天,我观看了赵震老师的《认识方程》一课。这是一节朴实而又深刻的数学课,在赵老师的引领下,学生经历了一堂轻松而又收获颇多的课堂,被数学的魅力深深地打动。
一、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
这是一堂数学概念的学习,在课堂上,赵老师充分应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较好地建立了“等式”、“不等式”以及“方程”的概念。一方面,赵老师借助多媒体,充分应用了天平的直观效果,描述苹果、草莓、桔子等水果的质量,使学生能借助表象进行抽象的描述。同时在描述的过程中,赵老师并不让学生的思维停留于直观。“看谁能把自己的想法清楚、简单地表达出来?”使学生的思维逐渐从直观走向了深刻。整个学习过程,赵老师通过电脑模拟称量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观察,用式子描述关系,从而感知“不等式”、“等式”和方程“的意义和概念,充分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体进行新知的学习。
二、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
赵老师在课中注重学生数学知识的`拓展,向学生介绍方程的历史,了解到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除了注重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还教育学生学习就像吃饭一样,不能一口气吃个胖子,即我们是站在古人的肩膀上来学习的。
三、巩固练习,由浅入深。
课堂上,赵老师通过多种练习,巩固方程的意义和列方程的方法。根据图意列方程、根据题意列方程和乘坐公交车上下车的实际问题的练习,让学生能够用方程描述生活中的现象,进一步巩固对方程意义的理解和抓住等量关系列方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