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时间的安排要合理,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疲劳程度。怎样编写一份好的六年级教案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关注的问题,以下是一些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五年级语文枫桥夜泊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根据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尝试自读,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中的生字、新词和重点诗句。
2.通过吟诵,体会《枫桥夜泊》所描写的景,体会作者心情。
3.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2.简介三位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预习课文
1.按照预习要求分小组进行预习。
2.说说这两首诗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作最喜欢哪一首?哪一句?说说为什么?
三、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读古诗,正音。
2.理解词语。
3.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4.质疑问题。
四、学习《枫桥夜泊》
1.理解题目。
“枫桥”交代了什么?(地点)
夜:夜晚;泊:停泊;枫桥夜泊: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
2.教师配乐范读。
3.反馈预习情况。
4.指名朗读。
5.引导学习全诗。
(1)齐读。
(2)逐句重点理解词语。
(3)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诗人因何而愁呢?
(5)引导学生看图,说说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
(6)诗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从诗人当时的心情,体会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分组讨论)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别董大》
根据学习《枫桥夜泊》的学习方法,掌握自学方法,自学《别董大》。
1.小组讨论后,教师指导,师生共同总结。
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3.弄清题目的意思,准确地理解诗意。
4.先同座互相读讲,再指名逐句读讲,有讲得不准确的,老师酌情指点。
5.把四句诗连起来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7.练习背诵。
六、总结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枫桥夜泊》和《别董大》。
3.根据诗意,发挥想象,进行情境描写或绘画。
附:板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暮江吟》内容,认识作者所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读准字音,理解词意诗意。
3.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枫桥夜泊》和《别董大》。
2.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学习《暮江吟》
1.按以上方法小组自学。
2.交流讨论
(1)作者及写诗背景。
(2)说说对题目的理解。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你最欣赏哪一句?
(4)通读全诗,逐字逐句读懂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5)思考并讨论:这首诗哪几句是写景?哪几句抒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用笔在书上把你认为重要的句子画下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4.根据诗人描绘的意境,小组共同讨论画一幅画。
三、课堂讨论
1.自由朗读这三首诗,思考有哪些相同或相似之处?
2.你最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四、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大意。
3.根据诗意,进行情境描写、续写或绘画。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根据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针对这个重点,首先从解题入手,理解题意,接着引导学生一句一句进行解释词义,理解诗句的训练,然后把四句诗意串联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境,从而悟出作者从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的难点是:尝试自读,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运用朗读、解释、理解、串联等阅读程序尝试自读,老师适当点拨、讲解,指导学生理解句子内容。学习后,再让学生根据诗意,发挥想象,进行情景描写或绘画,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五年级语文枫桥夜泊教案篇二
一、歌曲导入
1、师:上课前,我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课件播放)
2、这首歌与你平常听到的歌有什么不同?这就是1200多年前诗人张继留下的千古绝唱《枫桥夜泊》。(板书课题)
二、目标展示
1、出示目标。
2、师生共同明确目标。
三、围绕目标有效教学
(一)自主预习
1、出示预习提示
(1)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古诗意思。
(2)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自主预习,教师巡视。
3、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4、教师根据课件疏通诗意。
(二)质疑问难
在刚才的学习中,你遇到了哪些不懂的问题,现在可以向本组的同学请教。
(三)合作探究
1、出示整合后的问题:
(1)《枫桥夜泊》这首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诗人在枫桥夜泊时看到了什么,听到
了什么?
(2)你觉得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心情的字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小组合作探究。
3、小组代表展示。
4、教师小结。
(四)强化练习
1、体会诗人的愁。
2、用读来表现诗人的愁。
(五)归纳总结
诗人张继愁于未能金榜题名,愁于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愁于不能志在四方、造福百姓时,月亮不懂事,她不肯皎洁地照着,居然落了下去;乌鸦懂事,她不肯安静地飞过,居然叫了起来;钟声不懂事,她不肯老实地睡去,居然送来一声又一声叹息;客船不懂事,她不肯给人安稳的睡眠,居然泊在这样的一刻!这一切的一切,更是让诗人愁上加愁愁更愁啊!
四、目标检测、反馈与补偿
你能通过朗读把诗人的愁绪表达出来吗?
五、拓展延伸
阅读元朝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五年级语文枫桥夜泊教案篇三
3.根据诗意,发挥想象,进行情境描写或绘画。
附:板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暮江吟》内容,认识作者所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读准字音,理解词意诗意。
3.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五年级语文枫桥夜泊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根据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尝试自读,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中的生字、新词和重点诗句。
2.通过吟诵,体会《枫桥夜泊》所描写的景,体会作者心情。
3.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2.简介三位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预习课文
1.按照预习要求分小组进行预习。
2.说说这两首诗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作最喜欢哪一首?哪一句?说说为什么?
三、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读古诗,正音。
2.理解词语。
3.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4.质疑问题。
四、学习《枫桥夜泊》
1.理解题目。
“枫桥”交代了什么?(地点)
夜:夜晚;泊:停泊;枫桥夜泊: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
2.教师配乐范读。
3.反馈预习情况。
4.指名朗读。
5.引导学习全诗。
(1)齐读。
(2)逐句重点理解词语。
(3)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诗人因何而愁呢?
(5)引导学生看图,说说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
(6)诗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从诗人当时的心情,体会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分组讨论)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别董大》
根据学习《枫桥夜泊》的学习方法,掌握自学方法,自学《别董大》。
1.小组讨论后,教师指导,师生共同总结。
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3.弄清题目的意思,准确地理解诗意。
4.先同座互相读讲,再指名逐句读讲,有讲得不准确的,老师酌情指点。
5.把四句诗连起来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7.练习背诵。
六、总结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五年级语文枫桥夜泊教案篇五
2.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学习《暮江吟》
1.按以上方法小组自学。
2.交流讨论
(1)作者及写诗背景。
(2)说说对题目的理解。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你最欣赏哪一句?
(4)通读全诗,逐字逐句读懂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5)思考并讨论:这首诗哪几句是写景?哪几句抒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用笔在书上把你认为重要的句子画下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4.根据诗人描绘的意境,小组共同讨论画一幅画。
三、课堂讨论
1.自由朗读这三首诗,思考有哪些相同或相似之处?
2.你最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四、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大意。
3.根据诗意,进行情境描写、续写或绘画。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根据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针对这个重点,首先从解题入手,理解题意,接着引导学生一句一句进行解释词义,理解诗句的训练,然后把四句诗意串联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境,从而悟出作者从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的难点是:尝试自读,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运用朗读、解释、理解、串联等阅读程序尝试自读,老师适当点拨、讲解,指导学生理解句子内容。学习后,再让学生根据诗意,发挥想象,进行情景描写或绘画,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五年级语文枫桥夜泊教案篇六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编了三首古诗:《长歌行》《七步诗》和《出塞》。
《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前四句通过朝露易逝、花草枯萎和百川归海说明美好时光短暂而易逝,且一去不复返,后一句只抒胸臆,劝戒人们珍惜时光,及早努力,不要等老了在徒然叹息。
《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出塞”,就是到边防线上去戍守边疆。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二、学习目标:
1、学会三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出塞》。
3、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引起心灵饿共鸣。
四、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研读,读中感悟。
五、教具准备:
1、搜集与诗、诗人有关的资料。
2、收集有关古代军人戍守边疆的图画。
六、课时安排: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长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学习课文中的“葵”“羹”“煎”三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激情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古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而中国诗歌就像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一直盛开在世界文苑之中。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使我们领略诗中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大家曾学过不少古诗,那就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背诵下来吧!(先自由背,再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首古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介绍诗人
1、三首古诗的作者分别是谁?哪个朝代的?(板书作者和朝代)
2、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你对其中两位诗人的了解。
三、学习《长歌行》。
1、教师导入:“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我们曾经学过《古朗月行》,大家还记的吗?我们来背一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这种形式的诗--《长歌行》。
2、(投影出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3、学习向导:(投影出示“学习向导”)
(1)读一读《长歌行》,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3)记下不懂的问题,画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不了的,拿到全班讨论交流。
(4)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
4、给足自学时间,指导学生按照“学习向导”进行学习。
5、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2)按照“学习向导”中问题的顺序,依次进行汇报,交流自学情况。(再次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向导”)
(3)学生充分谈,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
(4)教师参与环节:同学们设计的汇报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机会出几道题,考考大家。(出示多媒体课件--练一练)
练一练:
先解释加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6、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长歌行》劝导人们珍惜青春年华,是一首传诵经久的劝诫诗)
7、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8、教师请一名同学配乐朗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9、诗中的哪句话,对世人有规劝的含义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0、教师小结:《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还打比方,说明光阴似流水,一去不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
11、大家把这首古诗背诵下来,也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搜集有关劝诫后人勤奋好学的诗句。
附:板书设计
长歌行汉乐府民歌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指名背诵《长歌行》。
二、学习《七步诗》
1、导言:同学们从《长歌行》中不仅领略了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比喻,更使我们受到了有益的启发,那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名句不时地激励我们珍惜时间,不断努力。今天我们将要赏析的这首诗的创作经过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和诗名吗?(板书题目及作者)
2、诗人简介及创作经过。
(1)曹植(公元192--232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字子建,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沛国谯县人,有政治雄心。他的哥哥曹丕当皇帝后,他受排挤、迫害,终生遭受软禁。
(2)请学生介绍这首诗创作的经过。
3、(投影出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4、放声朗读这首诗。(自读、互读。)
5、大家还记得我们学习《长歌行》时,老师给你们出示的“学习向导”的内容吗?好!我们就按着这个内容来学习这首古诗。
6、足自学时间,指导学生按照“学习向导”进行学习。
三、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2、按照“学习向导”中问题的顺序,依次进行汇报,交流自学情况。(再次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向导”)
3、(学生充分谈,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
4、教师参与环节:同学们设计的汇报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机会出几道题,考考大家。(出示多媒体课件--练一练)
练一练:
先解释加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5、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步诗》全诗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
6、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四、拓展创新训练。
1、教师导语;这首诗中蕴含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是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为曹氏兄弟为了争夺王位而不顾及兄弟情谊的做法而惋惜,更使我们深深地同情曹植的不幸处境。今天让我们运用我们的智慧与才能重新演绎这个故事吧!
2、学生分头准备。
3、进行汇报表演,考查学生对这首诗思想内涵的理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预习《出塞》一首诗。
附:板书设计
七步诗
曹植
豆和豆秸
相煎何急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豪迈奔放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请同学们一起读题目《出塞》。揭题《出塞》。
二、检查预习情况,介绍作者。
2、小组讨论预习生字词的情况并汇报。
关--关塞。
但使--只要。
龙城--地名,又称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一带。
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汉武帝时李广曾任右北平太守。英勇善战,匈奴称他为“飞将军”。
不教--不让,不使。
胡马--胡人的兵马。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度阴山--度,指越过。银山,指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
三、学习古诗(投影出示《出塞》全文字幕)
(1)自由读:结合课后注释,试着小声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互助学习:在小组里每位同学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请同学、老师帮助。
(3)各小组推举一位同学汇报学习情况。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句诗的意思是:还是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长征不见归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如果英雄善战的李将军依然健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兵马度过阴山的。
四、再读古诗,体会意境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同学之间互相读。
2、互相交流,谈谈诗中表达的意境和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出塞》是古代乐府中的一首军歌,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他的诗作多以当时的边塞军旅生活为素材。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名将李广的缅怀,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安危无限关心的爱国激情。
五、指导朗读
六、背诵古诗
1、自己读一读,试着背一背。
2、同学之间互相背一背。
七、推荐欣赏:(投影)
教师导入: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名将李广的缅怀,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现在老师在为同学们推荐一首歌颂李广的诗作,请大家一起来欣赏。
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教学后记: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枫桥夜泊教案篇七
教学目的:
1、学会本首诗的生字,理解诗句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能背诵。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通过一时一物的吟咏,在一笑一吟中表现愉快的心情。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教学过程:
一、总结学习方法,引导自学
1、上节课,我们学习《枫桥夜泊》,采用什么学习方法?
(1)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抓住这首诗的重点词、句,理解诗的内容,体会感情。
2、引导自学,这节课我们也用上节课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这首诗。(出示课题《暮江吟》)
3、提出自学要求: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
二、汇报自学情况。
1、小组汇报从这首诗中懂得哪些内容。
2、提出不懂的地方。
3、师引导讨论: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描绘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
(3)作者抓住哪个中心词来描绘?
(4)从这首诗,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4、小组讨论,交流。
三、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1、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句,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出现画面。
2、指名朗读,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3、指导朗读:“一道残阳铺水中”要读得平缓、轻柔;“瑟瑟”和“红”拉长语调,显示颜色的奇特;“可怜九月初三月,露似真珠月似弓”要读出赞美喜爱之情。
4、各小组练习朗读,全班评议。
5、背诵这首诗。
四、补充画面,理解意境。
1、出示挂图,引导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有哪些景物?它们有哪些特点?
2、你能否画出“可怜九月初三月,露似真珠月似弓”的画面?试试看,把它画下来吧!
3学生作画。
4、评比点评。
五、体会学法
六、拓展活动,启发想象
1、把这首诗默写下来。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想象画面,把想到的内容画下来,可以在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丰富内容。
板书设计
暮江吟
日暮残阳江水
愉悦
夜晚露水新月
心情
五年级语文枫桥夜泊教案篇八
一、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全诗。
2.在诗句中体会作者淡淡的旅愁。
3.比比谁收集的古诗多。
二、教学准备:课件、搜集有关乡愁的古诗词。
三、教学过程:
2. 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你已对这首诗做了哪些了解?
师小结,并解释题目《枫桥夜泊》及作者张继。《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3.指导初读古诗。并评价,在书上做好标记。
4.理解诗句。
(1)“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意思。生回答师小结: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
(2)“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意思。
问:为何愁眠?联系这两句的景色想一想。(出示课件)板书:愁眠
(3)“姑苏城外寒山寺”的意思。
(4)“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思。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5.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6.诗中的感情。板书:表达了 __愁闷____的思想感情。
7.听音乐《涛声依旧》读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