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有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为大家收集了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案例,希望可以给您一些启发和帮助。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实用13篇)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词中用典的意义,掌握诗歌学习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朗读诗词的能力。
3、了解豪放派词人及词的特点,体会词人立功报国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豪放派词人及词的特点,体会词人立功报国的英雄气概。
难点:了解词中用典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代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曾这样评价他: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他是苏东坡。
二、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三、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驰骋疆场,为国效力。他在这年十月,祭常山归来,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实用13篇)篇二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朝的__________,字_______,号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并称“三苏”。他的词属于______派。
2、词萌芽于_____(填朝代名),形成于____朝,盛行于________,最初称为“______”或“________”,也有人把它称为“___________”。根据字数的多少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词中“太守”指________;“孙郎”这里借指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
5、在词中作者运用冯唐的典故,用意是()。
a.希望君王听从己见,废除新法。
b.希望君王能重新启用他,赋予大任。
c.希望运用冯唐的力量,让打猎更顺利。
d.希望君王能够将冯唐派遣至己处。
6、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开头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上片中“千骑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粗犷、豪放;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婉约、纤柔。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作者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表达了词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
8、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描绘了出猎的壮阔场面。
b.“酒酣胸胆尚开张”等三句刻画了词人以酒壮胆,口吐狂言的醉态。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达了词人渴望摆脱政治窘境,为国效力的心情。
d.“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9、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地影响,苏、李二人成为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10、全词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答案:
韩(韩愈)柳(柳宗元)加欧阳(欧阳修),三苏(苏轼、苏洵、苏辙)并曾(曾巩)王(王安石)。
一韩一柳一欧阳,三苏曾巩带一王。
2、词萌芽于_____(填朝代名),形成于____朝,盛行于________,最初称为“______”或“________”,也有人把它称为“___________”。根据字数的多少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南朝唐代宋代曲词曲子词诗余小令、中调、长调。
3、词中“太守”指________;“孙郎”这里借指_____________。
作者自己作者自己。
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
出城打猎(出猎、打猎、狩猎);渴望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
5、在词中作者运用冯唐的典故,用意是(b)。
a.希望君王听从己见,废除新法。
b.希望君王能重新启用他,赋予大任。
c.希望运用冯唐的力量,让打猎更顺利。
d.希望君王能够将冯唐派遣至己处。
6、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b)。
a.词的上片开头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上片中“千骑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粗犷、豪放;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婉约、纤柔。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这首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作者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表达了词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
8、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描绘了出猎的壮阔场面。
b.“酒酣胸胆尚开张”等三句刻画了词人以酒壮胆,口吐狂言的醉态。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达了词人渴望摆脱政治窘境,为国效力的心情。
d.“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9、全词抒发了作者____为国效力疆场、抗击侵略者____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实用13篇)篇三
学习目标:
1朗读品析,体会豪放词的艺术特色。
2知人识词,理解苏东坡的思想情怀。
导入:
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苏东坡为什么会令人感到亲切敬佩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这节课让我们跟随苏轼一起来到密州,一起观看他的出猎之旅!
一.读词知境,感知豪放之风。
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说:诗词如果不加以朗读吟诵,那么,它的生命就没有完成。
1初读,读准字音。生读,订正字音。齐读初步感知。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实用13篇)篇四
教学目标:
1、理解词和内容与思想;。
2、体会词人所抒发的情怀;。
3、赏析“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三个名句。
教学重点:理解词和内容与思想;赏析名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忆已学过的苏轼的诗词名句,引入《江城子.密州出猎》。
2、让学生指出词牌名与词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作者及作品介绍(见《长江作业》)。
四、朗读理解词意。
1、播放示范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结合课下注释再读理解词意;。
4、教师指导理解词意;。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我年纪已经不轻,却还想显示出少年人的豪情。左手牵着黄色猎犬,右臂架着捕猎的苍鹰。随从武士头戴锦帽,身着貂皮猎装,千骑竞逐,像一阵狂飙卷过平原山冈。替我告知全城的人,随我出城打猎,看我如同当年孙权那样亲自射杀猛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喝足了酒,胸襟还开阔,胆子也还壮。两鬓添些白发,对我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使臣冯唐,手持符节来到云中郡,重新起用魏尚?将会把雕花的良弓拉得像圆月一样,朝瞄准西北的目标,射杀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实用13篇)篇五
原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实用13篇)篇六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诗词如果不朗诵,它就失去了生命,让我们一起将他赋予生命。今天我们先做好第一步先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学生齐读。
师:字音很准确,语速和情感还要慢慢提高。看标题,你从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看出了什么?说说看。
生:他的词牌名是江城子,地点是在密州,事件是打猎。
师:你知道词牌名,还知道了地点和事件,那我想问词的题目在哪?
生:密州。
师:谁在密州出猎?重要集中在词的哪个部分?上阕还是下阕?我们先一起把上阕读一读?
就在同学们朗读时发生了一件神奇的事,苏轼穿越时空来到我们身旁。
苏轼在哪里呀?谁来为我们展示一下?用现代汉语向我们讲述了当时的情景。
生:(学生翻译上阕)。
师:你射杀了猛虎?你拿出杀猛虎的气略了吗?谁愿意来挑战一下?
生:(又一学生更富有情感地翻译上阕)。
生:我看到的苏轼是一位豪放狂妄有远大抱负,希望为国献身的形象。
师:哪里看出来的?
生:老夫聊发少年狂。
师:觉得自己读得豪放吗?再读一读?
生朗读。
师:我们在为他加加劲,再一起读一读。哪几个字尤其要读出来?怎样的狂?哪一类年龄一样的狂。
生再读。
师:你们正值少年,一起来读一读,再自信一点。
生再读。
师:你还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苏轼?
生:是英勇的人。带领的随从也很英勇。千骑卷平岗,
师:随从是怎么英勇的?哪个字看出来的?
生:卷中看出来的。
生:受人爱戴的,全城的人都出来了。
师:苏轼在杭州曾留下过为民造福的痕迹,是哪个地方?
生:苏堤。
师:哪个词体现了受人爱戴?
生:倾城。
生齐读。
师:还看到了什么?
生:豪情满怀的人。因为他要射杀猛虎。
师:男生一起亲射虎,看孙郎,
男生读。
师:全班一起,预备起。还看到了是一位怎样的太守?
生:勇敢自信。左牵黄,右擎苍。因为身边都是很危险的动物,但他却敢带出来,可见勇敢。
师:除此之外,外在形象上也很威武。一起来读一读。我们看到了一位英勇,受百姓爱戴的太守,我们一起把上阕读一下。
生齐读。
生:酒酣熊胆尚开张说出了豪气冲天,老当益壮。
师:你读一读,什么标点符号?
生:感叹号。
师:我们也学过一首诗写出了苏轼的老当益壮,背一背。
生齐背。
师:你还看到了怎样的苏轼?
生:持报效朝廷,为国家尽自己力量的迫切。
师:那个字最明显体现出来?
生:谴。
师:你问皇上什么时候派遣你,对吧?所以重点词是那个?
生:何日。
生读。
师:有迫切,期盼,还有其他吗?
生:无奈。
师:你来读一读,再体验一下,还有其他情感吗?
生:乐观,旷达。被贬官但还没放弃。
师:还有吗?
生:万丈雄心从未消失的本色,
师:你预习很充分,你能从自己的理解去说说吗?
生:还看出苏轼很急切。
生:西北望,射天狼。看出了一位渴望杀敌报国,有着强烈愿望的苏轼,也看出了爱国。
师:哪里看出了爱国?
生:西夏军队进扰。
生:会。
师:会要读好。把力量决心凝聚在这,拿出决心来。三个字再响亮一点,敌人已经倒地了,生齐读。
师:你来做苏轼,我做宋神宗。你用词中的话来回答我。
师:苏轼,你此次见我,究竟要做什么呀?
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师:苏轼,你好像都没准备好,再说一遍我听听,可是你已经老了,不再年轻。
生:鬓微霜,又何妨?
师:忠心可佳,但要从长计议,你失望吗?你难过吗?你暂且回去吧?
生: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师:此句与上一句话相呼应,哪句话?
生:老夫聊发少年狂,
师:39岁的苏轼,为什么称自己为老夫呀?
生:因为内心沧桑。
师:那为什么向少年一样呢?
生:借酒抒发。
师:英雄不再年轻,但豪情不灭,哪怕是这样一次普通的出猎,其实我为的不是出猎,而是要抒发我内心憋得慌的豪情壮志。这次是悲哀吗?壮烈吗?悲壮吗?悲应该是哀伤的,但他悲而能壮,你知道他是什么派吗?他用人格在写词,那怕挫折再多,也……,这点在给朋友的信中就体现出来了。
齐读幻灯片内容,
师:读出了什么?
生:忠义。
师:对谁的忠?谁的义?
生:国家忠,百姓义。
师:我们的语速应该再慢点,我们一起来读读看。再慢一点,厚重一点。
生齐读。
师:我们有两句话还是没读好,苏轼的情还是没读好。师示范读老夫聊发少年狂,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千骑卷平岗。
师:用你的心去触摸一下苏轼的心,再读读看。
学生齐读。
师:苏轼就要离我们而去了,但他说有一个字是我们的灵魂,化身。哪个字?
生:狂。
师:那么就以狂人苏轼,你的形式来写一句话。这个内容我们课下来进行。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实用13篇)篇七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问题】。
4.本词作者是【】(朝代)的【】。(2分)。
5.首句“狂”字有何作用?(3分)。
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引用典故,有何用意?(2分)。
【参考答案】。
4.北宋。
苏轼。
5.“狂”字是本诗的诗眼,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下文的内容均围绕“狂”字展开,出猎场面的壮观,作者不服老自比孙权的豪迈,希望重获重用为国效力的壮志等都是“狂”的具体表现。
评分意见:本题3分。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1分,联系下文具体回答2分。
6.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委以重任,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评分意见:本题2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实用13篇)篇八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亲自杀一头老虎,像孙权一样给大家看看。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到云中,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注释。
(1)江城子:词牌名。
(2)密州:今山东诸城。
(3)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
(4)聊:姑且,暂且。
(5)狂:豪情。
(6)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7)黄:黄犬。
(8)苍:苍鹰。
(9)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10)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11)千骑:上千个骑马的人,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12)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
(13)太守:指作者自己。
(14)看孙郎:孙郎,孙权。这里借以自喻。
(15)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16)尚:更。
(17)微霜:稍白。
(18)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
(19)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20)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21)会:定将。
(22)挽:拉。
(23)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另解释为:天弓)。
(24)满月:圆月。
(25)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赏析。
苏轼因此词有别于“柳七郎(柳永)风味”而颇为得意。他曾致书信于子骏表达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此词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作者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
以上主要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下片前三句是说,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何妨?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两句是说,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名(一样信任我)呢?此时东坡才三十八,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自请外任。此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西夏大举进军环、庆二州,四年占抚宁诸城。东坡因这次打猎,小试身手,进而便想带兵征讨西夏了。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是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一个文人要求带兵打仗,并不奇怪,宋代诗人多有此志。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末三句是说,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如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词人最后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
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后又作出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意料的结局,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记叙出猎的笔锋一转,自然地表现出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实用13篇)篇九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注释。
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今山东诸城。
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
聊:姑且,暂且。
狂:豪情。
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黄:黄犬。
苍:苍鹰。
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上千个骑马的人,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
太守:指作者自己。
看孙郎:孙郎,孙权。这里借以自喻。
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尚:更。
微霜:稍白。
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
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会:定将。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另解释为:天弓)。
满月:圆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实用13篇)篇十
教学目标:
1、理解词和内容与思想;。
2、体会词人所抒发的情怀;。
3、赏析“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三个名句。
教学重点:理解词和内容与思想;赏析名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忆已学过的苏轼的诗词名句,引入《江城子.密州出猎》。
2、让学生指出词牌名与词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作者及作品介绍(见《长江作业》)。
四、朗读理解词意。
1、播放示范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结合课下注释再读理解词意;。
4、教师指导理解词意;。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我年纪已经不轻,却还想显示出少年人的豪情。左手牵着黄色猎犬,右臂架着捕猎的苍鹰。随从武士头戴锦帽,身着貂皮猎装,千骑竞逐,像一阵狂飙卷过平原山冈。替我告知全城的人,随我出城打猎,看我如同当年孙权那样亲自射杀猛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喝足了酒,胸襟还开阔,胆子也还壮。两鬓添些白发,对我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使臣冯唐,手持符节来到云中郡,重新起用魏尚?将会把雕花的良弓拉得像圆月一样,朝瞄准西北的目标,射杀天狼。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实用13篇)篇十一
初步了解苏轼的经历和形象,体会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渴望为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曲折委婉,情意绵长。
补充:王灼《碧鸡漫志》:“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道自振。”
补充材料:“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不再局限于儿女情长,闺阁情愁,而是表现出猎这一男性化的事件,体现的是男子的豪情。
音量大、吐字饱满、语调高亢、断句果断不拖沓、有英雄气概……。
3、补充材料:俞文豹在《历代诗余引吹剑录》谈到一个故事,提到苏东坡有一次在玉堂日,有一幕士善歌,东坡因问曰:“我词何如柳七(即柳永)?”幕士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4、以小组朗读评比的形式,强调豪放派作品的朗读气势,在朗读中感受苏词豪放的特点。
1、在朗读苏轼这首词、体会“豪放”的风格特点时,应重点抓住词中哪一个字来体会苏轼当时的情怀?读出“狂”的感受。
2、这首词中苏轼的“狂”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左牵黄,右擎苍”——对自己威风形象的得意之情。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声势浩大。
“卷”描绘出千骑席卷山林、人欢马叫、竞逐争奔的浩大声势。
“亲射虎,看孙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英雄气概。
3、圈划文中能够突出体现苏轼的“狂”的字词,并通过朗读重读加以表现。
“亲射虎”“看孙郎”“西北望,射天狼”等。
1、苏轼为何而“狂”?(“狂”一般是由于有强烈的情感需要宣泄)。
“老夫”“鬓微霜”“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
背景的'补充:
当时,北宋王朝积贫积弱,国内外危机日益加深,辽和西夏不断侵扰,边患时有发生。苏轼虽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而被贬官,但仍关心国事,坚持抵御外侮的主张。
希望报效国家,以身许国而又不被朝廷信任,报国无门,年华空老。
3、苏轼的“狂”是积极乐观的还是消极观的?你怎么理解苏轼的这种“狂”?
“鬓微霜,又何妨?”——不服老。
“何日遣冯唐”——对朝廷满怀希望。
“会”挽雕弓如满月——对未来的确信。
强调:反复朗读下片,尤其是体会“射天狼”上扬的语调。
确有悲壮之气,强调其中的“壮”
潇潇洒洒,秉承“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乐观、豁达。
有诗为证:
贬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贬官琼州:“抒说先生睡未足,着人休撞五更钟”;
贬官海南:“九死蛮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正如他自己所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朗读体会。
1、重现补充材料:王灼《碧鸡漫志》:“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道自振。”
2、通过这首词,你对豪放词有哪些认识?
内容多写建功立业,情感激昂高亢。
3、苏轼对于词发展的转折性影响。
(1)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创豪放派风格。
(2)以诗为词,在词中大量使用典故,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形式。
(3)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破除“诗尊词卑”的观念。
(4)不拘泥于曲调音律,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实用13篇)篇十二
《江城子密州出猎》选自人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知密州任上的作品,也是豪放词的开山之作。苏轼,才华横溢,平生就有报国立功的信念,但因和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自动请求外任,创作这首词的时候,他年已四十,时值西北边事紧张,西夏多次进攻边境。词人在上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弘的出猎图,下阕刻画了一位老当益壮、忠心报国的英雄太守形象。整首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读来铿锵有力,威武豪迈。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狂”,通过品味、朗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三个典故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情。
根据新课标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所以,这节课我遵循的教学思想是:
1、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
3、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4、师生互动促进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著名词人的生平,词的风格。
2、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当堂背诵课文。
3、紧扣“狂”品味词句。
过程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停顿,节奏与语气。
2、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3。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词人面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朗读教学法:这是一首词运用典故,含蓄蕴藉,含而不露,教学时创设学习氛围,老师作好朗读指导,努力以声表情,以情表意,声情并茂,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狂”与“豪”。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师适时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引导学生品评鉴赏。
导入。课前,以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导入。用竞猜的形式介绍作者。
介绍写作背景。学生适当补充介绍,检查预习情况,有利于增加学生文学常识。
朗读。朗读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过程,它能帮助学生初步把握文意。先由自由读、个人读、齐读,师范读,教师作好朗读指导。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培养培养自主学习词的有效方法就是让学生在多次阅读的基础上感知文意。小组内交流解决疑难。
师生共同赏析,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在这个环节,让各小组讨论,思考出答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启发思考。通过探讨解决问题组织学生自我学习、自主解决问题,在学生回答结束以后,及时给予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拓展延伸:对比阅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进一入让学生感知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别。
课堂小结:〈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豪放词的开山之作,“狂”字贯穿全篇,在词中既有外在表现也有内在心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虽然遭到贬谪却依然保持一种达观态度,有着一腔报国热情的英雄形象,整首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读来铿锵有力,威武豪迈。
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一个作业: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本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流畅、形象。
教学目标是否得到落实,教学过程能否体现目标,都需要教师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及时地进行课外训练,可以很好地反馈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和效果。
板书设计的功能是简要全面的概括教学内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目标指引着教师教的活动,也指引着学生学的活动。学生正确掌握了本词的思想内容,对词人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能及时了解并熟悉课文,所提出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巩固原有知识,整个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但具体的课堂教学还要根据当时的情景调整。
总结一下,本课的教学有以下特点:
1、全新引入,调动积极性。
2、师生互动有效教与学。
3、愉快教学,能力提高。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实用13篇)篇十三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亲自杀一头老虎,像孙权一样。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到云中,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这首词开头是说,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戴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岗。
出猎,对于东坡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所以开篇便曰:“老夫聊发少年狂。”狂者,豪情的意思。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看,今日词人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上片后三句是说,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更是显出东坡“狂”劲而来了。如此声情口吻,可见他何等豪兴!射虎是何等的壮举,孙郎,指三国时代的孙权,曹操就曾称赞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射虎,在风华正茂之年,词人如今也要“亲射虎”,可见其英雄豪气,不减孙郎。写到这里,我们已经看到一个意气奋发的狂飙式的人物形象。
以上主要写在“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此时东坡才四十岁,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自请外任。此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西夏大举进军环、庆二州,四年占抚宁诸城。东坡因这次打猎,小试身手,进而便想带兵征讨西夏了。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是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一个文人要求带兵打仗,并不奇怪,唐代诗人多有此志。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末三句是说,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如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词人最后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
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充满慷慨激昂之情。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功,刚强壮武的英雄气了。词至东坡,开始走向了广阔的生活天地,凡是可以写诗的内容,无一不可以用词来表达,从此词与诗并驾齐驱的地位逐渐得到了确认。从这个角度看,东坡这首《江城子》在词的发展史上有里程碑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