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大班教案飞向太空篇一
1.初步探索"反手投掷",发展手臂力量,提高身体协调性。
2.通过自己不断体验以及吸取同伴经验,能向前上方用力抛出物体,不断完善动作。
3.感受竞赛游戏的乐趣,积极参与游戏。
重点:初步探索学习"反手投掷"的动作。
难点:探索体验大臂、小臂、手腕甩动的方法。
物质准备:中奶盒制成的"飞船"、宇航员胸牌幼儿人手一个,四种不同颜色的飞船各一个,场地布置,音乐片段,录音机,贴花若干,"优秀飞行员"徽章2个,跳绳4根。
经验准备:了解一些有关太空星系和宇宙飞船知识,有一定的掷远、接力游戏经验。会玩游戏"看指挥变向快跑"。
一、准备部分:
(一)幼儿排四路纵队和老师做"太空"模仿操。(踏步、头部、上肢、下蹲、体转、肩部、手腕、脚踝)
(二)热身游戏:"看指挥变方向快速跑"。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飞船",创设情境,引发幼儿游戏兴趣。
(1)探索抛出飞船的预备动作和基本玩法:
1.幼儿尝试练习"飞出飞船",教师注意观察幼儿预备、甩臂动作(2--3遍)。
2.幼儿集中讨论交流:
3.教师示范、讲解动作1遍后,幼儿全体模仿练习2遍。
(2)探索"控制飞船的方向"(角度向上、方向向前):
1.幼儿分两组,一组听口令同时飞一次飞船,另一组幼儿观看。
2.幼儿两路横队集合、总结:你如何做到控制飞船向正前方飞行?
3.幼儿两路横队集合、讨论:有的飞船在空中飞得时间久,有的刚起飞就砸向地面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要向空中飞出,角度不能太低)你们有没有发现飞得远的飞船它在空中都是在旋转的?这是怎么做到的?(手臂甩得有力气)手臂(手腕)怎样的?(大臂用力甩出去,手腕要转出去)教师带领幼儿一同感受手臂甩动、手腕转动动作。(教师示范一次,鼓励幼儿要超越)幼儿集体练习1次。(一路横队)
(二)游戏活动:登陆海王星1.教师介绍游戏玩法和规则:(集合)2.幼儿竞赛游戏,教师视幼儿身体状况和情绪而定游戏次数(1--2遍)。
三、结束部分:太空漫步(4分钟)
(一)幼儿与教师随音乐放松:重点放松手臂。
(二)师生共同收拾场地器械,回教室休息。
大班教案飞向太空篇二
(一)加深幼儿对宇宙间星球的认识,帮助幼儿了解气象卫星、通讯卫星及其用途,扩展幼儿知识,萌发幼儿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指导幼儿用语言、绘画、手工制作、游戏等方法,表达对太空科幻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三)要求幼儿积极主动地参加游戏,在游戏中学会谦让、协商、合作。
(四)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游戏材料,注意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一)知识准备
参观幼儿园太空馆,认识太空行星。
(二)物质准备
1、创设航天站、太空列车、太空舱,壁画――神秘的太空。
2、提供各种星球操作材料、半成品材料、各组游戏活动材料(略)、投影机、头饰、录音带等。
三、活动过程
(一)晨间活动
1、在教室内组织幼儿阅读有关太空方面的画报、图书,重点指导杨逸翔、陈嘉霖小朋友,增长太空方面知识。
开展飞机棋、太空棋、规则棋等棋类活动,镶嵌、拼插等桌面游戏。
2、组织幼儿进行早操锻炼。
(二)科学教育活动
1、启发幼儿回忆地球的星球朋友,了解地球的新朋友。
出示地球仪,提示:“地球有许多朋友,它们是谁?”(太阳、月亮、金星……)幼儿分组操作,加深了解。
引导幼儿讲出地球的新朋友。(气象卫星、通讯卫星、登月飞船……)
2、让幼儿了解气象卫星、通讯卫星的用途。
(1)气象卫星、通讯卫星在太空干什么?它们有什么本领?(幼儿自由讨论)
(2)“气象卫星”、“通讯卫星”分别作自我介绍,帮助幼儿掌握它们的用途。
教师小结:“地球有了许多新朋友,有通讯卫星、气象卫星、军事卫星、航天飞机、登月飞船、空间探测器……,他们都是许多科学家、工程师和工人一起不怕苦、动脑筋,想办法创造出来的。”鼓励幼儿从小爱学习,爱科学,锻炼身体,长大当科学家,发明创造,飞向太空。
3、激发幼儿幻想探索太空的愿望和好奇心。
放映幼灯故事《登月旅行》,激发幼儿的兴趣。
提示:“小贝贝已经登上了月球,知道了许多新奇的事,见到了我们没有看过的东西,太空真好玩,小朋友想不想上去看看?你准备用什么办法上太空呢?你想到太空干什么?”鼓励幼儿动脑筋,敢于大胆想象、创作。
4、操作活动。
(1)绘画活动:幻想并画出上太空的工具。
(2)手工制作:让幼儿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火箭、飞碟等飞行物。
要求幼儿讲出自己做了什么飞行工具,到太空干什么?
水平一:能按自己的意愿制作作品,并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作品内容。
水平二:作品构思新颖,制作形象,能主动向他人介绍自己的作品,语言表达完整,连贯。
(3)幼儿合作完成作品展《飞向太空》。
(三)户外活动
自选游戏项目:(1)太空麦当劳;(2)空间城市(建构);(3)太空设备站;(4)太空舱等。
1、听音乐进入航天站,让幼儿在航天站做飞向太空的准备(戴头饰),萌发玩太空游戏的愿望。
2、带幼儿做飞行动作进入太空乐团,引导幼儿自由选择游戏并按角色要求开展游戏,重点指导“太空游戏的玩法”。
3、鼓励幼儿想办法解决游戏中碰到的困难和矛盾。
4、随音乐飞回地球,结束游戏。
大班教案飞向太空篇三
1、让幼儿认识宇宙太空的奥秘,扩展幼儿的知识。
2、诱发幼儿对太空的探究和好奇心。
3、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1、提供给幼儿介绍太空的资料:图书、录象、电脑
2、设计好的大幅“未来太空城”的图片。
3、各种大型积木,橡皮泥,彩纸,皱纸,各种废旧材料等。
4、录音机、磁带。
1、感知太空。
(1)教师扮演星姐姐:“小朋友们好,我是宇宙太空的星姐姐,我知道你们很想知道我住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的,所以,今天我就邀请你们到太空去做客,你们高兴吗?那我们怎么去呢?(坐飞船、航天飞机等)
(2)幼儿随音乐一起做律动“坐飞船”,然后自由地围坐在一起。
(3)查看关于介绍太空的资料,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现在,我们来到太空资料厅,请你们自己去查看关于太空的介绍,好吗?幼儿自由选择,借助各种媒体感知太空的奥秘。
2、构思太空城。
(1)请幼儿讲述刚看到的或以前了解到的.有关太空的知识,教师适当帮助补充小结。
(2)教师出示“未来太空城”的图片。
“小朋友们,现在星姐姐住的太空里来了很多新朋友,有各种人造卫星、太空飞船、卫星空间城,等到不久的将来,我住的太空也将变成一座美丽的太空城。你们看,这就是我设计的“未来太空成”,这里也有学校、工厂、商店、娱乐场所、街道,到了那时,你们就可以天天和星姐姐住在一起了,你们高兴吗?”
(3)幼儿大胆想象“未来太空成”
“那星姐姐请你们帮帮忙,帮我再设计几座太空成好吗?”幼儿自由设想、构思,并相互讨论交流。
3、建造太空城。
(1)教师帮助幼儿分组,让幼儿开动脑筋,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建造。
(2)幼儿分工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3)请几名幼儿代表说说自己建造的太空成,共同欣赏美丽的太空成,并给它取名,挂牌,然后幼儿和星姐姐一起在太空城前留影。
4、听音乐坐飞船回到地球,和星姐姐再见,结束活动。
在区域中绘画或搭建“未来太空城”。
大班教案飞向太空篇四
1、让幼儿认识宇宙太空的奥秘,扩展幼儿的知识。
2、诱发幼儿对太空的探究和好奇心。
3、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1、提供给幼儿介绍太空的资料:图书、录象、电脑
2、设计好的大幅“未来太空城”的图片。
3、各种大型积木,橡皮泥,彩纸,皱纸,各种废旧材料等。
4、录音机、磁带。
1、感知太空。
(1)教师扮演星姐姐:“小朋友们好,我是宇宙太空的星姐姐,我知道你们很想知道我住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的,所以,今天我就邀请你们到太空去做客,你们高兴吗?那我们怎么去呢?(坐飞船、航天飞机等)
(2)幼儿随音乐一起做律动“坐飞船”,然后自由地围坐在一起。
(3)查看关于介绍太空的资料,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现在,我们来到太空资料厅,请你们自己去查看关于太空的介绍,好吗?幼儿自由选择,借助各种媒体感知太空的奥秘。
2、构思太空城。
(1)请幼儿讲述刚看到的或以前了解到的有关太空的`知识,教师适当帮助补充小结。
(2)教师出示“未来太空城”的图片。
“小朋友们,现在星姐姐住的太空里来了很多新朋友,有各种人造卫星、太空飞船、卫星空间城,等到不久的将来,我住的太空也将变成一座美丽的太空城。你们看,这就是我设计的“未来太空成”,这里也有学校、工厂、商店、娱乐场所、街道,到了那时,你们就可以天天和星姐姐住在一起了,你们高兴吗?”
(3)幼儿大胆想象“未来太空成”
“那星姐姐请你们帮帮忙,帮我再设计几座太空成好吗?”幼儿自由设想、构思,并相互讨论交流。
3、建造太空城。
(1)教师帮助幼儿分组,让幼儿开动脑筋,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建造。
(2)幼儿分工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3)请几名幼儿代表说说自己建造的太空成,共同欣赏美丽的太空成,并给它取名,挂牌,然后幼儿和星姐姐一起在太空城前留影。
4、听音乐坐飞船回到地球,和星姐姐再见,结束活动。
在区域中绘画或搭建“未来太空城”。
在本活动中,我以运动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转动的知识经验。在交流中,我采取了自由交流、小组交流、集体交流的形式,让幼儿去探索发现。
大班教案飞向太空篇五
二、说学情
高一学生已掌握了新闻的基本知识,具备了独立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认识不足。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理思路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三、说教学目标及依据
依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确定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2.分析本文结构,提高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完成本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点: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体会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四、课时:一课时
五、说教学流程:(结合课件)
(一)导入语(屏显“嫦娥奔月”图和“万户飞天”图)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到底如何让梦想变为现实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
1.了解通讯。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生动性、完整性、评论性。
目的:了解通讯自身的特点。
方法:边读边划。
2.词语积累(注意这几个词的意义和写法)
耸入云天扭转乾坤一鼓作气不同凡响
翌年横亘酝酿尘封
方法:利用注解和工具书。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屏幕显示)
目的: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完成教学重点的学习。
(2)梳理主体部分:中国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有哪几个意义重大的事件。(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本文的记叙顺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情感目标)
(3)综合全文,理解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双重含义(屏幕显示)
(四)分析与探究依据探究学习原则
(1)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它是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2)谈谈本文的结构特色(屏幕显示)
目的:了解本文的结构特色。
目的:理解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写法,突破教学难点。
(五)课堂小结(屏幕显示)
大班教案飞向太空篇六
教师:我国从古至今对飞天的梦总是抱有很深很浓厚的憧憬,这个梦想终于在2003年10月17日得到了实现。这一天可以说是全国上下万众瞩目的一天,也是我们的自豪感得到空前提升的一天。这一天,让我们用一些定语来给它下定义。
同学们看书,自己找词语,或者自己形容(时间为3分钟)。
教师归纳、概括、点评:中国第一位宇航员、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实现了几百年的梦想……(这些词语可以 由同学们自己找、自己说,主要的目的是让他们对这一天的意义有所了解)。
教师:在课文的开始,开头的三段,给我们介绍了本篇新闻的主要内容,这一部分叫作新闻的导语。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者依托新闻的精辟议论组成。
明确:标题、电头、导语、主体、结语。
教师: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以本文为例来看这些部分的作用。标题,告诉我们新闻的内容;电头,告诉我们时间和发布新闻的报社等情况;导语,刚才说过了,是介绍本篇新闻的主要内容。主体,围绕导语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叙述;结语,就是结束。
新闻中,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开头,次要的信息放在后面,这种结构叫作倒金字塔结构。
教师:同学们,再从整体上看看课文,课文结构的安排很有特色。前面和后面都是记述“神五”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对中国航天史的回顾(这个回顾是简要的),二者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这是不同于一般新闻的地方。这是一种首尾四合型结构。
(提示:按照时间顺序。)
参考答案:
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
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
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
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神舟”一至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提示,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并概括。)
教师:困难是巨大的,但是我们总算走过来了,我们相信未来我们的国力会更强,未来蓝天上将会有很多中国人的影子,有很多的飞机上都写着“made in china”。
大班教案飞向太空篇七
二、说学情
高一学生已掌握了新闻的基本知识,具备了独立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认识不足。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理思路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三、说教学目标及依据
依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确定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2、分析本文结构,提高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完成本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点: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体会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四、课时:
一课时
五、说教学流程:(结合课件)
(一)导入语(屏显“嫦娥奔月”图和“万户飞天”图)
(二)自主学习(屏幕显示)依据自主学习原则
1、了解通讯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
(1)生动性。(2)完整性。(3)评论性。
目的:了解通讯自身的特点。方法:边读边划。
2、词语积累(注意这几个词的意义和写法)
耸入云天扭转乾坤一鼓作气不同凡响
翌年横亘酝酿尘封
方法:利用注解和工具书。
(三)合作学习-----教师质疑,学生讨论。依据合作学习原则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屏幕显示)
目的: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完成教学重点的学习。
(2)梳理主体部分:中国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有哪几个意义重大的事件。(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本文的记叙顺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情感目标)
(3)综合全文,理解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双重含义(屏幕显示)
(四)分析与探究依据探究学习原则
(1)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它是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2)谈谈本文的结构特。(屏幕显示)
目的:了解本文的结构特色。
目的:理解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写法,突破教学难点。
(五)课堂小结(屏幕显示)
本文的结构很简单,但是作为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很清楚,是大家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希望同学们认真体会它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方法。
六、板书设计
大班教案飞向太空篇八
一、知识教育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二、能力训练目标
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教学设想
三、联系《别了,“不列颠尼亚”》,互相参照体会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难点: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3.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二、整体感知
1.写作背景介绍
2.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在这一段回顾中,有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需要把握:
三、分析与探究
1、请根据导语、主体、结尾的结构将文章划分成三个部分。
?1~3——导语
?4~29——主体
?30——结尾
2、这则新闻的导语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3、按照时间顺序,概括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
?1958.5.17,毛泽东提出要搞人造卫星,拉开我国航天事业的幕;
?1960.2.19,中国自己设计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
?1970.4.24,中国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了天空;
?1986年出台的“863”计划,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1992.9.21,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
?1999.11.20,“神舟”一号实验飞船发射成功;
?.1.9,“神舟”二号发射成功;
?.3.25,“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
?.12.30, “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成功;
?.10.15, “神舟”五号飞船顺利进入太空。
4.【提问】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5、分析本文结尾的特点和作用
7、探讨交流 : 我国发展载人航天事业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