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反思 图形与位置和复习教学反思(汇总5篇)

时间:2024-11-12 作者:薇儿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反思篇一

本课的学习是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性对位置,能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辨认和运用。尊重生活经验,素材有童趣,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活动,重视亲身体验。教材利用学生熟悉的游戏和身边常遇到的一些现象,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学习有关方位的初步知识。

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里,已经积累了一些判断左右的方法和经验:吃饭时用右手拿筷子、写字时用右手握笔、况且大多数孩子在家庭、幼儿园已经了解了一些判断左右的方法,然而这种认识只是粗浅的、感性的,对不同的孩子来说层次也是不同的。基于以上分析,我在本课的设计中本着借助经验,重视体验,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设计,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和主动观察的数学活动,吸引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我设计了一连串的游戏活动,每个游戏活动既是一个新问题的提出,又为下面的游戏开展做好铺垫、准备,可谓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水到渠成之感。学生们正是在一个个的游戏活动中深化了认知,锻炼了思维,增长了智慧。学生在游戏中学会了用前后左右上下来描述事物的相对位置。首先借助给大树找朋友的活动,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展学习,然后的游戏中重视体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参与进来,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活动中设计生活中实际的问题,让学生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在应用中逐步巩固知识。同时在各个环节中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要有表扬性的'语言,又有小红花,这样来激励学生的学习,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然而,在课堂上我虽尽量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去做,却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首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习过程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过程,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在课堂上我也努力去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但我始终有种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感觉,没有充分放手。

其次,对于时间的掌握上还需加强。例如在游戏二看谁的反应快的处理上稍显仓促,没有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尤其是对学生同桌互动上用时较少。

再次,对细节的处理上欠妥,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习,老师的语言不可以有随意性,同样对每一个小环节的处理上也是不容一点马虎,要正确的处理知识。例如在本课的教学中,当我面对面教给同上下左右拍手活动时,同学们跟我做同样的动作而忽视了给学生解释镜面示范的道理。

一节课下来,感觉教学目标已基本完成,但是在一些细节性问题的处理上还欠妥当,有时学生说不来的情况下,自己很着急,险些替他们说出来,而对如何引导到正确的地方来做到很不够。今后,我将朝这个方向继续努力。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反思篇二

能运用表面积、体积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整理与反思

1.计算下面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1)揭题: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指名说一说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各怎样计算?

2.

(2)出示上图:你还记得这四种图形的体积怎样求吗?字母公式是什么?

(3)指名汇报。

(5)小组交流。结合学生汇报,课件出示过程。

3.求下面立体图形的体积。(课件出示)

(1)一个正方体,底面周长是8dm。

(2) 一个长方体,底面是边长12cm的正方形,高是50cm。

(3)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12.56cm,高是5cm。

(4)一个圆锥,底面半径是3cm,高是4.5cm。

(1)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回顾了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下面我们就来运用这些公式。

(2)学生逐题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在括号里填合适的单位。

(1)一间卧室地面的面积是15( )

(2)一瓶牛奶大约有250( )

(3)一间教室的空间大约是144( )

(4)一台微波炉的体积是92( ),容积是25( )

(2)学生完成填空,指名回答。

5、0.5m3=( )dm3 4050dm3=( )m3

0.09dm3=( )cm3 60cm3=( )dm3

1.04l=( )ml 75ml=( )cm3

(1)提问:相邻体积间的'进率是多少?

(2)学生完成填空,指名回答。

6.过渡:刚才我们复习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相关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拓展训练(课件逐题出现问题,逐一进行解答)

1.一个长方体鱼缸,长40厘米,宽40厘米,高35厘米。

(2)如果把金鱼缸放在柜子上,柜子上至少留出多大的面积?

(3)做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4)李叔叔在购买这个鱼缸时为了方便携带,用一个外包装是长42厘米,宽42厘米,高38厘米的长方体纸箱来装。做这样一个纸箱至少需要硬纸板多少平方厘米?(接头处忽略不计)

(5)鱼缸所占的空间有多大?

(6)在鱼缸里注入32000毫升水,水深多少厘米?(玻璃的厚度忽略不计)

(7)再往水里放入一些鹅卵石,水面上升了5厘米。鹅卵石的体积一共是多少立方厘米?

(8)如果鱼缸玻璃的厚度是2厘米,那么鱼缸的容积是多少毫升?

2.制作下面圆柱形物体,至少各需要多少铁皮?

(1)提问:这三个物体的形状各有什么特点?

(2)学生独立解答。

如果说新课教学是“画龙”,那么复习则是“点睛”。但很多老师感到“复习课难上、复习课难教”,怎样才能让复习课上的更有效呢?下面谈谈结合这节课的设计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梳理

在复习过程中,必须对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使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另外在复习课中要精心设计开放性、综合性的习题,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表现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和帮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

总之,上好复习课,需要老师敢于放手,敢于创新,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参与全过程,学生将带给你一个个意想不到的惊喜,这样的教学一定会更加的扎实有效。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反思篇三

一、以学生为主课堂才能更有效

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我这节课整个的活动设计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学生置于一种和谐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中。比如开始我考虑到学生会紧张我就用奖品激励学生勇敢的积极发言;习题的选择我改变了平常的设计方法,如果只是一味的呈现题目,学生会感觉到枯燥乏味。让学生事先出题,教师根据学生整体水平选择题目,并用金题榜的形式呈现,这样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

二、教师多积累多反思才能打造精彩课堂

书到用时方恨少。教师的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比如今天的整理这一块,如果平时的教学中不注意知识梳理,可能学生的知识卡片连今天的效果也达不到。有了足够的经验和知识底蕴教师才能在课堂上保持敏锐的观察力,才能有效的捕捉学生的问题,才能更好的生成知识或解决学生的思维困惑处。这也正是我做的不足之处。比如我让学生在评价我的整理方案时,学生说我把体积都放在一块了。当时我就没有更好的将儿童语言用数学化的语言再表述出来。在以后的工作中还是说要多学习,多观察,多积累,多反思。

对于本节课存在的严重不足有以下几点:

1、习题的设计缺乏层次性。

我的设计意图是好的,让学生出题,但我只考虑到学生最容易错的题目作为习题练习,但没有精心的设计,没能体现知识的层次性。

2、没有更好的利用学生的有利资源。

本节课的一大特点就是重在让学生整理知识完善认知结构。学生整理的也不错,但在课堂上我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充分发挥整理卡片的作用。另外学生自己出的题目,如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出题意图,或像选择题第4题那样,说说每个选项的意图效果会更好一点。

3、没有更好的关注知识本质和注重知识间的沟通。

说实话关注知识的本质是我在课堂上较少关注的,有时自认为很好的东西其实只是在流于形式。对于数学这门严谨的课程来说的确要关注它的本质,应该回归它的数学味。意识到这一点是我本节课最大的收获。总之,经历了这节课,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但我还年轻,也希望通过这样一次一次的摸索能快速成长。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反思篇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变换,发展空间概念。我先复习了一些旧知识,如平移、旋转的概念,然后开始观察图形,这里我非常重视学生的操作,给了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按照“想一想、做一做、在想一想”的过程进行研究,在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我并进行随堂观察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最后听学生自己小结的时候,注意了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时的完整性,及时纠正错误的说法。最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漂亮的图案(用自己手中的基本图形),让学生带着乐趣完成了这个环节。经过了反复的练习,学生用语言表达就完整了很多。

在课堂上,我主要是让学生用三角形或七巧板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一变,自己进行操作,避免出现教师摆,学生看的现象。再者,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到新的图形,但得到同样的新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就会出现具有自己个性的操作方法。另外,对于图形每一步的变换,我都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平移或旋转的概念,也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进行表达。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反思篇五

复习内容:教科书第十二册p.110整理与反思以及p.110111练习与实践13题。

知识要点:

1.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2.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的方向;

3.用数对表示物体的具体位置;

4.比例尺的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复习,比较系统地综合地运用各种描述的方法描述并确定物体的位置,体会用不同的方法确定位置的特点和作用;能综合地运用比例尺的知识确定物体之间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在复习中训练并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识图、作图的能力。

3.在复习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利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发展学生对数学积极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我们今天复习图形与位置。板书课题:图形与位置

二、整理与反思

1.我们学过了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

2.请大家利用我们教室里面的物体,用上、下、前、后、左、右来描述这些物体的位置?

3.请大家利用我们学校和学校周围的物体,用东、南、西、北来指明物体的方向和位置?

基本方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东北方向也叫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北偏西,东南方向也叫南偏东,西南方向也叫南偏西。

确定位置: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向后数。

数对的写法: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用逗号隔开,外面加上小括号。

用数对表示三角形三个顶点a、b、c的位置。(图略)

5.练习:(五下p.16练一练)

7.教师投影一幅野生动物园的示意图,学生用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描述各个景点的具体位置。(图略)

8.刚才我们复习了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表示物体的准确位置,这里的距离都是已知的,但有的时候需要我们计算,这时又需要用到什么知识?(比例尺)

三、练习与实践

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再全班讨论。讨论时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错误或不够准确的表述。还要提醒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2.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全班校对讨论。提醒学生注意:量图上距离时要中心点到中心点,计算实际距离时数字比例尺可以转换成线段比例尺,使用量角器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两个重合。

3.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再全班讨论。

4.补充:以校门为观测点,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完成图示。(出示线段比例尺:1厘米表示40米)

(1)校门正北40米处是一个喷水池。

(2)教学楼在校门西北,与正西成40夹角,离校门60米。

(3)市少年宫在校门南偏东35方向,离校门80米。

学生根据信息独立画出示意图,展示学生作业时重点讲评第2、3两小题中不同的位置描述,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复习,你对哪些知识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五、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相应的作业。

(其他补充练习见共享空间)

板书设计:

图形与位置

基本方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东北方向也叫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北偏西,东南方向也叫南偏东,西南方向也叫南偏西。

确定位置: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向后数。

数对的写法: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用逗号隔开,外面加上小括号。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课前思考:

用数对来确定物体的位置这一内容较为简单,五年级教学时学生都能掌握。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我放在比例尺的知识上,让学生说说比例尺的含义,再运用比例尺的知识确定物体之间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总得来说,本节课的任务相对而言比较轻松,再补充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即可。

课后反思: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要先确定列,再确定行。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时,先确定角度,再画出相应的一条射线,截取一定的厘米数并写出相应物体的名称,标出角度。这节课的内容较为简单,学生都完成的不错。

课后反思:

教材提供的第111页上的第2题综合性较强,将方位知识、比例尺的知识结合起来,绝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运用以前学习的知识来解答,但仍有少数学生对方位还搞不清楚,时常会出现错误。

和其他老师一样,感到考试时间迫在眉睫,但复习的内容又很多,课堂上由于要照顾到学习困难生,复习节奏就无法加快。

课前思考:

这节课主要复习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在组织学生讨论我们学过哪些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及在确定位置时,还应用过哪些知识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在讨论和教师的引导中进一步明确确定物体位置的不同方法,体会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物体位置的特点和作用。

课后反思:

完成练习与实践时,第1题先让学生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动物园中各景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再让学生用数对描述上述关系,帮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物体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第2题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平面图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图中建筑和场所的位置,再让学生根据给出的两组方向和距离在图中确定百货大楼和图书馆的位置,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方向和位置综合确定位置的方法,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第3题根据提供的公共汽车的行驶路线图,说说公共汽车行驶的方向和经过的站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这几题学生完成的都不错,但在做《天天练》时,部分学生根据文字描述用方向和距离来画图确定具体位置还有点困难。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