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才能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请大家看一下小编整理的一些合作案例和经验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教育工作者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优质21篇)篇一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合作、竞争和创新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竞争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若教师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内容,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增强了合作学习能力。我任教的五年级学生活泼好讨论擅表达,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教学“容积和容积单位”这一内容时,我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教出。这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理解容积的概念、掌握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和理解容积和体积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引导学生在自学提纲的帮助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学生根据自学提纲要求独立学习教材51页,3分钟后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交流讨论,理解概念,解决独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点。然后组内进行“扮演小老师讲解知识点”的分工并预演做好汇报的准备,学生为了能争取到当小老师的机会相互学习。接下来进入全班汇报交流环节,小组派出对应的小老师讲解自学提纲里的问题,每题请2个小组参与,其他小组可以向小老师提问,汇报结束后,师生共同进行评价和小结。这只是我的一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尝试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小组长能根据组员的能力恰当地分好工,组员各负其责准备自己要汇报的问题,汇报也很精彩,有的小组为了得到更高的评价,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听众也很认真地倾听,想找出小老师们说错或说漏的知识点进行提问。当然,整个过程也不是那么完美的,比如说,有部分后进生能听懂,但不会表达,还有个别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完成不了学习任务。我觉得这节课的关键首先是要设定好自学提纲,它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依据,虽是高年级学生,但他们还不具备独立自学好的能力。其次合作学习的组织也很重要,小学生的自我设定和调控能力有限,只有在老师恰当的引导下才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
才能胜利。这样学生的合作是自觉的、主动的、真诚的。课堂上,高年级学生不太愿意积极分享,交流汇报。有的学生明知道答案,只是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或听别人回答,有的学生不愿思考,坐享其成地等待问题的答案,还有的思考了,想不出解决办法。若学生不举手示意,老师也难了解学生是否在认真学或学会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从教学设计入手,也可以采用多样的有趣的教法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我采用的小组竞争制也有不错的.效果。我班规定:一天的单科学习中,小组内有4人发言,给小组加1分;小组6人都答了题,给小组加2分;小组6人都答了题,并且其中4人答了2次,给小组加3分;小组内6人全都答了2次或2次以上的题,给小组加4分;组内任意一人发言特别精彩或提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有意义的解法,给小组加1分,放学前进行总结,并将分数纳入班级小组评比。学生兴致很高,争先恐后发言,为了得到更多的奖分,小组合作学习时,组员们互帮互学,教会后进生发言并推选他汇报,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创新,在竞争中相互合作学习。其实教学评价起了激发兴趣的作用。我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并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我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汇报水平,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
总之,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把握恰当的合作时机。对于那些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那些力所难及的问题,则让学生合作解决,而那些力所不及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引导解决。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追求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具有实效性。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同样,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掌握知识的多少已不是最重要的。如何掌握知识,学会学习才是至关重要的。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提倡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可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由于其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等有限,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是说在低年级教学中放弃小组合作学习。那么,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应该如何采取自主互助、合作探究的形式以实现小组学生间的取长补长呢?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高年级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教育工作者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优质21篇)篇二
余姚市三七市镇二六市小学叶明立。
2013年春季,余姚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全市小学科学教师参加90学时培训活动。在活动期间,市小学科学教研员郑水军老师向广大教师介绍了“基于分层学习活动的小组有效合作学习”这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让在座的老师耳目一新,震动极大。在此后的几次培训活动中,郑老师又多提提及这种教学模式,并强调要在全市推广这种教学模式模式。2013学年开始,我在自己执教的班级中开始尝试这样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一开始确实没有任何头绪。幸得教研室组织的几次推广培训活动让我受益颇多。2014年春,余姚市小学科学第八期新近招聘教师培训活动在风山小学举行。在那次培训活动中,风山小学的科学教师展示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培训结束之后,我细细回味,嚼咀。在自己的班级里开始探索这样的教学模式。2014年4月教研员来校听课,这给予了我极大的鼓励和信心。
2014学年开始,新的班级接手后的第一节课我并没有着急于教学内容,而是向学生介绍了“基于分层学习活动的小组有效合作学习”中对于学生的各项要求。一开始也是进行常规的内容,分组,确定组长等各类人员,学习汇报过程等等。一节课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我跟学生约定,下节课我要有自己小组的特色名称。于“向上小组”“四叶草小组”“隆咚强小组”等五花八门的小组名开始出出现在教室的布告栏上。我们约定:不管你以后被班主任调到哪个位置,上科学课,要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你一定要回到自己的小组内参加学习活动。除了更学生约定之外,我还积极联系了班主任,希望他们在其他活动中叶可以尝试用我已经分好的小组开展活动。于是在《劳动与技术》的的实践活动中,各小组也一展风采,并且用班级特有的形式张榜表彰实践活动出色的小组。看着班主任的这份良苦用心,我既高兴又感动。
2014年11月,余姚市第二实验学校课堂展示周活动中,两位教师再次让我感觉自己所津津乐道的小组名师多么地渺小。在这两位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交流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回到学校,我将小组里的组长叫到了一起,将听课时拍摄的视频给他们看,让他们好好学习一下,人家是怎样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过程的。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他们从抱着兴趣看看,到默不作声。我知道自己的前期目的已经达到了。所以顺势就对这些组长开始了自己的培训工作。12月9日,教研员再次来校听课。在课后的交流中他惊异于班级学生对于“基于分层学习活动的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掌握程度。也不吝惜地表扬了我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在12月12日的全市教研活动主题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在活动中,我看到到了其他学校在优化小组合作商所做的努力,也听到了姚北实验学校的施丹丹老师介绍了他们对于推进“基于分层学习活动的小组有效合作学习”中小组有效合作所做的努力。这样再一次让我们清楚的看到自己所摸索的内容人家已经开始实施,并且进入了经验介绍的阶段。
回到学校,面对朝夕相处的学生,我对如何进行小组优化,促进有效学习有了自己的认识。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核心,又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它既是集体智慧的体现,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效地促进学习效率。
第一:创建相对固定的小组,营造合作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以前的小组合作往往具有较大随意性,相对固定小组的出现,有效地减少了这种随意性,使得小组成员固定化。不仅如此,小组独特的组名让小组成员有了更强大的归属感。在设立小组时,我根据全班学生在兴趣爱好、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分成了4类。每一小组中各类型的学生都有,这样一来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也为小组之间的将来的竞争打下了公平的基础。
另一个是对于组长的培训。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小组能否有效开展活动,组长是关键。要让组长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能熟练主持小组活动。还要注意组内分工的合理性,小组合作学习往往需要分工,只有合作小组内分工明确,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几个组长经过培训之后能力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了提高。
第二:创设活动情景,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不例外。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合作能力地提高,从而增强科学学习的兴趣。在执教《光与影》这一课是时。我设计了让一名学生从不同方位用手电筒照射组内的另一同学,其他组员则站在不同的方向来画出自己做看到的影子是什么样的。这样一来,组内的每一个成员的学习兴趣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每个学生都有事情要做,忙的不亦乐于。哪位组员出了一点小差错,其他组员能力及进行纠正。这一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合作学习的兴趣,也促进了学习效率的提升。
第三:指导合作方法,培养合作技能,提高学习能力。
首先,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学生也是一样的。刚将学生分组结束,学生有点茫然地看着我,真不知道接下去自己要做什么。一种全新的,他们从来没有尝试过的学习模式要在他们这是进行实施,他们自己却对此一无所知。虽然第一次实践前跟学生交代过了,但是真正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还是乱了套。小组里学生经常出现有的听,有的看,有的什么也不干的情况,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比较短暂,在对合作的意义不甚明了的情况下,这种别人的发言与我何干的认识在所难免,这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明确小组合作的意义,教给学生方法。首先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合作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了解对方的观点,这样才能合作探究。在课堂上,我发现有些学生不善于表达,不知道怎样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学;有些学生则是不敢表达,顾虑自己的发言是不是正确,会不会受到同学的笑话。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克服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把自己想说的内容告诉大家。
其次,在合作学习中,要指导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倾听别人就是尊重别人。而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总是想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喜欢听别人的意见。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在交流中要学会‘你讲的话我愿意听’,出现意见分歧时,讲清自己观点的理由,保留自己的观点。
最后,在合作学习中还要让学生学会相互信任、团结互助。在合作活动中相互信任,是合作成功的基础,让每一位学生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所在合作小组的同伴学习负责,使他们坚信他们是“命运相关”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土壤中有什么》一课时,要求学生观察土壤,并做土壤的沉积实验,这就需要小组同学互相合作,才不会出错。在实验操作中,由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与动手能弱的学生相互配合,最后在小组的讨论中得出结论。
小组有效合作是“基于分层学习活动的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一个关键点,这个关键点能不能发挥作用,在很大程度是要取决于小组合作有没有制度的保障。而制度保障中的关键因素是校区考核的办法。姚北实验的施丹丹老师已经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我想这是我今后努力优化的一个方向。
教育工作者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优质21篇)篇三
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有力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学生灵动了,课堂活跃了。然而当今课堂中相当一部分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如何优化小组合作学习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一年级刚入学的新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保护意识比较强,使得许多孩子没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一起交流,缺乏合作的经验,但多数孩子乐于交流。因此,教师要寻找机会、创造机会激励学生合作。从入学第一天起,就要让学生树立合作学习的意识,首先从与同桌合作开始。如第一课《数一数》就让同桌小朋友合作一起完成,让他们感受到合作成功带来的喜悦。而在《认物体》等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把桌椅改成马蹄形,全班分成几个大组便于学生间交流,为合作学习创造环境和氛围。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交往互动过程中,能使学生多思考,多实践,多表达,能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灵活安排小组,明确分工。
1、分组要灵活。课前或课上,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把学生分成小组。分组的方式较多,常见的有以下三种:
1、差异组合式。这是美国《教育领导》杂志介绍一种小组学习方式,通常有四人组成,其中一个为优等生,两个为中等生,一个为后进生。他们的分工是:在各自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的前提下,优等生对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和后进生的“达标”学习负有辅导责任。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2、男女搭配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来自异性的支持和帮助总是更有鼓舞力,更容易产生效果,这就是“异性效应”。讨论小组以4—6人为一组,男女各半。
3、自由搭配式。由学生自由组合讨论(学习)小组,这样小组的成员大多兴趣、爱好相投,感情相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灵活的分组,使学生获得了与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同学交往的机会,学会向他人学习的能力,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这在当今和未来的社会中是相当重要的素质。
2、分工要明确。
教育工作者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优质21篇)篇四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是与“个体学习”相对应的一种教学策略和学习组织形式,是一种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完成共同任务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基本环节:自主探索发现——组内相互交流质疑,探究论证达成组内共识——组间交流质疑,进一步探究论证达成共识——整合得出正确结论。这一过程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使整个课堂失去实效性。这里,我就如何把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正确合理用于教学粗浅地说说我的几点思考。
一、选好适宜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把握合作学习的契机。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没有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的小组活动只是为了形式而合作,许多没有合作必要的问题去让学生合作学习,摆空架子,缺乏实效。合作学习它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它的使用范围有其局限性,并不是万能的教学方式,而适用于我们的教学活动。它的使用受到学习内容的限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不是一遇到问题就让学生讨论,而是根据学习的内容、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抓住适当的时机,组织学生研讨。那在什么情况使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最为正确合理呢?本人认为当学生学习直观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迁移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规律性明显的教学内容;学习方法相似的知识;开放性较强的教学问题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比较适宜。所以在选好适宜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制定准确且实效性强德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关键。
二、优化组合,强化合作
1、合理组建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组织
竞争的公平性,即遵循“组内异质”原则,形成互补,从而使小组活动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输出,可以激发更多的观点,使全班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组建好的合作交流学习小组间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
2、重视学习小组“领头雁”的培养
重视学习小组“领头雁”的培养。这“领头雁”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学习要优秀,责任心要强,并能管住自己,而且乐于助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在小组选出自制力较强、组织能力较好的同学为小组长后,对小组长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清楚小组长的职责,带领小组进入角色,开展合作,增强小组竞争力。组长负责小组的合作交流组织、检查监督、表扬批评等,让学生管理学生,把权利下放,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小组合作交流的顺利开展。
3、培养学生掌握社交技能
大胆发言,敢于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如何“提建议”;如何说服别人,评价他人等等。好的社交技能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三、创设问题情境,当好引导者
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引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提出合作学习的目标,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活动前向学生提出合作建设。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小组合作推导公式前,可以提出以下几点合作建议:
(1)想与三角形有关的那些图形。
(2)用多种方法验证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3)思考公式推导过程对我们的启发。
这样把合作交流的步骤交代清楚,小组学习就能有条不紊地展开。提出合作交流建议或指导的目的是引导启发,提示合作的流程,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四、优化师生关系,当好合作者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教育工作者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优质21篇)篇五
(1)21世纪,国际间的交流会更加广泛,跨国合作会更加普遍。现在的中学生,是21世纪的主力军。入世将使竞争、合作深入到各个领域,要使未来的主力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有着极其重要和深远的社会意义。因为会合作是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必备条件。
(2)近年来,我国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过多地强调了以学生个体训练为主线的发展过程,却忽视了以人际互动为中心的社会化过程,而合作意识又是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针对当前少年儿童信息发展特征所表现出的在学习与生活中缺乏与他人合作意识的现状,本课题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以期通过课堂合作学习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3)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被教师广泛采用。如今几乎所有的语文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仔细观察,告诉我们多数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仅有形式而无实质,应用的随意性很大,有时合作学习甚至被异化成教师的表演秀。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调查表明因为教师为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形式而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重合作操作技术,轻合作精神的培养,以至合作效果不理想。
(4)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是值得教师研究的课题,也是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提出的一个新挑战。可以说对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在培养教师的研究能力,合作能力,教育教学的综合能力。
2、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在国外,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研究已成体系;在国内,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试验过程中出现了有形式而无实质的现象,本课题侧重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旨在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拓展延伸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空间,端正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丰富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提供区域里可借鉴的合作学习的有效流程。
二、国内外关于本研究的综述
1、合作是一种古老的思想,在原始社会它是人类生存的重要保证。合作学习在理论上依据于教育社会学、教学心理学和团体动力学。
2、18世纪末,英国的兰开斯特和贝尔两人,倡导采用合作学习团体施教。
3、合作学习观念在1806年传至美国,到19世纪早期,美国出现了共同学校运动,十分强调合作学习的运用。
4、美国教育家杜威非常重视合作学习在教学上的运用。他在20世纪30年代自办了一所大学研究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鼎盛。
5、现在合作学习已发展出十几种教学方法,产生了许多流派。其中贡献最大的是美国的david·johnson和art·johnson兄弟俩。他们建立了一个合作学习的理论模式,并以二到三年出一本书的速度不断推进课堂理论的研究。
6、21世纪,合作教育思潮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合作学习被作为重要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予以倡导。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把“学会共同生活”(或译作“学会共处” )与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列为教育的四大支柱,认为这是今日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
7、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政策对合作学习的方式是鼓励提倡的。
8、《新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由此可见合作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它的成败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进度和质量。
9、《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创设民主平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学会分享与合作,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三、本课题的界定
合作学习即英文cooperative learning。对学生而言,它是一种学习方式,对教师而言,它则是一种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策略,它依据学生能力、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一个小组中,鼓励同学间彼此协作、互相支持,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并达成团体目标。据此可知,合作是至少二个以上个体之间或个体与群体之间的行为,其要义是为了实现某一目标或完成任务,也就是说生与生,师与生,组与组之间互动均属合作,共同观察,共同实验,提问、讨论、活动都是合作的行为。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共同生活,是本学习方式的重要内涵。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教育工作者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优质21篇)篇六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小组协同探究的过程,比较适合于语文课堂教学,因为语文课文中没有直接告知的结论,而要借助已有的知识通过推想才能解决问题。但由于学生知识水平与思维方式所限,在自学质疑阶段有时提不出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这时就需要老师给予适度学习任务,相机引出需探究的问题。如学习《犟龟》这篇课文,在学生自学质疑的基础上,老师给予适度引导,如: 课文的标题是“犟龟”,小乌龟的“犟”表现在哪些地方?你如何评价这样的性格? 小乌龟并未赶上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算不算个胜利者? 学了本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在你的身边,有没有类似“犟龟”的人和事?谈谈你的感受。这样通过老师的任务驱动,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就能步步深入理解文章主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二、给予合作分工的指导
组长,学习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纪律组长管理好自己小组在开展活动中的纪律,使活动有序进行。这样的分工让每个孩子都有当上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感觉,都能体验在不同岗位中发挥自己作用的愉快。这一点对于大多数独生子女来说非常重要,使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自己不再是家里的“小皇帝”,而是学习小组的一员,并且懂得组员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团结进取才能使自己小组的活动获得成功。
分工时教师还可根据活动的内容将各个角色生活化,如:小组表演课本剧的时候指导学生如何成立剧组,选择有组织能力的同学当“导演”,让朗读水平高的同学当“旁白”,让善于表演的同学当“道具师”,各种各样的头衔让每个组员各司其职,兴趣十足,表演起来就有模有样了。在许多次活动中,我不断尝试“角色生活化”的做法,实践证明学生十分喜欢这种体验,他们以自己扮演的角色为荣,端正了合作心态,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氛围。
三、授予特殊的合作技巧
确保合作顺利进行的特殊技巧有合理分工、仔细聆听别人谈话、肯定别人的努力、调解争端、让每个人积极参与等等。教师可以把这些技巧列成表格贴在教室里,以备学生随时对照检查,并选择一两项技巧着重运用于某一类课型中。如:将合理分工、调解争端运用于活动课中,让学生自编童话剧、课本剧等。当这些技巧以一种自由宽松的方式深植于学生的大脑时,就必然会改变学生讨论的性质,指导学生变“听、讲”为“倾听”,变谈话为“交谈”。
四、提供充分的讨论时空
小组合作学习应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积极主动的阅读、探索、分析、补充、归纳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有一定的时空作保证。如:学习《黔之驴》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合作讨论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采用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提供充分的讨论时空,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让学生归纳寓意。这样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提高能力,同时还会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五、形成开放的评价体系
对协作结果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方法很多,可以口头汇报,要求学生将本组讨论的结果向全体同学汇报,一般程序为:学困生发言,中等生补充,优等生总结。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分析综合能力。还可以书面考查,要求学生合作讨论后单独考试,以小组的平均分为每个小组成员的得分。为保护学困生的积极性可以根据学困生的进步情况给全组加分,这有利于培养团队对个人以及个人对团队的责任感。还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评价,让他们不仅对同学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也对老师与同学的评价进行再评价,形成立体的、交互的、开放的评价体系。这样对学生的发展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
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面临的新课题。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教育工作者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优质21篇)篇七
刚才三位老师谈了动手操作很重要,但我认为合作学习也不可忽视。合作学习技能指导与训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必须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下面我就结合苏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课,谈一谈怎样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苏老师是把学生分成4人合作小组,以一个优等生、一个学困生和两个中等生为主要构成原则。这样就避免了老是由部分优生在课堂唱主角的现象,从而大大提高了全员参与率。
苏教师要阐明小组的特殊意义,让学生明晰自己在小组内的职责,如果小组内有一人掉队,将会影响整个小组的成绩。其次,小组内设小组长,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
苏老师抓住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小组合作分工,让每位同学选择其中的一种三角形来测量每个角并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最后经过大家的反馈交流让大家了解到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问题设计得很有价值。
教育工作者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优质21篇)篇八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情感交流、思维迸撞;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为了确保每个组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合作学习效率,切实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课堂高效,结合教学实际总结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一、组建结构合理的小组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当注意结构的合理性。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从而将一个班级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再结成若干个学习对子。这样有利于组内成员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际间竞赛,公平竞争,发掘小组群体智慧,实现优势互补。因为合作学习需要多样性,而不同成员间的信息互换可以激发更多的观点,使全组成员形成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二、做好小组成员的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的学生无所事事,其重要原因就是分工不明确。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使每个成员都担当特定的角色,并且每个角色都是不可替代的。所以要充分体现“因生而宜、力所能及”的原则,对小组内部进行合理分工,每个小组应设立小组长、评价组长、记录员、学科组长等角色和若干个学习对子,根据实情再交换分工。
1.小组长。他的任务是指挥小组开展活动,负责小组所有的成员都能完成各自的任务,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因此要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
2.评价组长。负责小组成员间的联络和协调,并对其他组的学习情况作以评价。因此要选择比较灵活,性格外向,善于交际的同学担任。
3.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的活动、决议、讨论结果。因此要选择学习态度好,对工作认真负责,同时笔头快,字迹清楚的学生担任。
4.学科组长。负责重述小组讨论学习的主要结论,并演示研究成果,所以应选择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
5.学习对子要本着优帮差的原则,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优等生的小老师作用,帮助中差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让中差生也能体验学习的快乐。
每个组员不仅要明确自己的任务,而且使他们体验到个人的价值,从而形成组员之间的相互配合,有效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
三、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
为了确保有效合作学习的开展,应对组内各成员(重点是行政组长)进行专门的培训。
1.督促小组成员积极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组员合作学习的意识。
2.指导组织者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调控。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简单的问题让后进生先说,促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回答正确的同学给予肯定,出现意见分歧时,请组员说明理由,当出现冷场时,组长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
3.引导学科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问题发表的不同意见,并指明评价组长及时准确地向全班汇报。
四、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1.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尊重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应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及时地引导、鼓励,让每位学生既学得高兴又有所收获。
2.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合作学习时间。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讨论的时间,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五、关注小组合作学习技巧的培养
在组织合作中,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并掌握一定的合作规则。
1.学会表达。小组讨论交流时,采用小组长指定轮流发言,小组成员围绕一个问题轮流发言(可先指定后进生发言),力求每个成员都参与交流,提高弱势群体的参与意识,防止学困生被边缘化。
2.学会倾听。合作小组成员必须认真听清教师的提问,听懂小组的分工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嘴。
3.学会思考。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要注意指导思考方法,从扶到放,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
4.学会辩论。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以理服人,避免无意义的争辩,使用积极、文明的语言进行辩论,避免出现过激言语。
5.学会互助。合作交流中,同伴间的帮助远比教师的帮助效果好,要提倡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当小组代表发言精彩时,相关的组员也应受到奖励。
《2341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教育工作者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优质21篇)篇九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课堂上学生交流的主要形式,自以学习杜郎口教学经验以来,小组合作更是如火如荼,各种课都引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情绪高涨,热热闹闹,课堂教学因此气氛活跃!学生动起来了,笑起来了,老师冻起来了,这的确是一种好方法,老师喜欢,学校喜欢,教育部门领导更是喜欢。
但是,这种热闹,活跃的背后究竟讨论什么,学到什么,效果如何呢?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参与的情况怎样呢?经常看到讨论时有些学生东张西望,心不在焉,也有些学生只听不说,所谓的讨论只是优秀学生的表演,所谓的合作只是优秀生的合作,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质量,如何优化小组合作学习奖惩机制,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问题.通过自己在课堂上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我认为要优化小组合作学习及奖惩机制,得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怎样分组?何时进行?怎样分工?这是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功效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我认为:
1、小组讨论的动机和目的应该贯穿教师操作始终。
2、太难或太容易不会有好的合作结果,问题提出的时机要恰当。
3、教师先搞好小组角色分工工作,要让学生明确分工的目的、方式,一般的小组讨论形式都是前后桌为自然组,这种分组的盲目必然带来讨论的盲目,我们可以每个小组的成员一定时内换角色,如这组甲生是发言员,乙生是记录员,彼此的角色一定时内轮换一次,这样,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角色中锻炼了自己的不同能力,这样能杜绝有人不发言,不讨论的误区。
4、我觉得重点还是培养小组长,就像一个有经验的老师总能找到适当差生回答的问题一样,小组里有一个好的“头”就能带出好的兵。
5、小组长可以由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可以在小组中起榜样示范作用;也可以由活跃好动、自我约束力差的学生担任,可以激发其思维活跃在老师提出的问题中,提高自我约束力,保证小组合作顺利进行,但最好由小组成员自己选举决定,而不是老师指派。因为在尊重小组成员意愿的前提下,学生参与合作的主动性会增强,当需要进行小组合作时,先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再讨论分工,然后在全体成员分工合作下,小组合作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我觉得要有效组织学生有效合作学习,小组应该每学期。
三、两次的更换组员,让学生常常面对新面孔,另外,小组合作后环节还应该注意小组内的成果展示,通过成果展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以计分的形式激励小组积极性,比如:回答问题积极加分,个人得分组内也得分,一周一统计,期末评出优秀小组,优秀小组长,优秀组员,发奖状或拍照,可充分调动学生小组合作积极性,有效促进小组合作学习。
1、任务分配要难度适中。
2、小组的编排要根据成绩合理反搭配。
3、要真正体现“合作”兵教兵,兵练兵。
4、引入竞争机制。
5、适时鼓励和表扬。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对于小组分工合作学习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教师操作起来有很多的未知性,因此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首先,要精心备课,把学生合作完成的学习目标定清楚,把所有可能遇到的情况做好预设,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其次小组合作前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对小组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对实施的教材的重难点进行适当的改造,关于组内的分工当根据具体问题而异。再次,小组合作真正的效率在于及时检测与反馈,如果教师放手完全让学生讨论,对讨论的情况不闻不问,对不讨论的学生不积极予以教育;对捣乱学生不加以制止,课堂讨论效果不好,因此,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讨论不能匆匆忙忙收场,应付走过场。
五、如何合理有效地评价。
过去我们教师过于吝啬自己赞美的语言,总感觉学生的回答不尽人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的评价不用那么严格,多赞扬,多鼓励,本组解决不了的可以到其他组取经。
2、可以看一看小组在每节课中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正确率及小组成员的参与水平。
3、给小组打分,可以每节课打,也可以通过下节课前臵检测打;
4、对优秀生予以奖励,对进步的差生更应奖励,激发差生的学习动力,给他们以信心和力量。
一、学习目标:(要求:全班齐读,明确目标)。
重点:
1、识记造纸术发明的时间、祖冲之所得圆周率的计算值。
2、了解张仲景、华佗、贾思勰和郦道元的主要成就。
3、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树立热情科学的意识难点:《水经》与《水经注》的关系。
二、预习展示(要求:预习展示前,组内要认真检查每一个组员的预习落实情况,对于组员存在的疑虑,组内要通过探讨来解决)。
1、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是()。
《水经注》《齐民要术》《伤寒杂病论》《九章算术》。
发明。
2、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改进。
意义。
3、科学成果:著作:地位:
4、医学成就:华佗、张仲景。
5、农学、地理学:
三、课内自习(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先后自习独立思考,将自学结果交给组长检查,然后组内交流讨论,达成一致,自习展示要求组长检查完后推荐本组优秀学生代表上台板书展示,为节省时间,允许一组可以有两位或更多的学生上台展示)。
1、把下列相关内容用线连起来。
东汉贾思勰《伤寒杂病论》地理学。
华佗《水经注》农学南朝郦道元“麻沸散”数学。
张仲景《齐民要术》医学北魏祖冲之圆周率。
2、历史谜语:
(1)爷爷打冲锋(猜一历史人物)(2)山东同志来取经(打一古书)。
四、达标测评(见优质课学训练73—75页)1、2,3,4,5,6题。
(要求;独立完成,合作交流,组内统一)。
五、课堂小结:六:组组评比。
七:布臵下节预习内容。
教育工作者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优质21篇)篇十
城关街道小学。
张传霞。
2014年2月28日。
一、问题的提出:
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为我们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努力的方向,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学习的平台。
271教学模式要求把70%的时间交给学生,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地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1)个别平时表现好的同学唱独角戏;(2)有的组员只是旁听和随从,不积极主动;(3)一些小组缺乏领导人物,无法组织小组展开讨论;(4)由于班额大,不可能组组发言,这样就不清楚没发言的组的讨论结果等等的问题。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以及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结合教学实际提出此课题,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发挥它的功效。
二、课题界定:
以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对该课题的探究,使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三、研究依据:
以“271”高效课堂教学思路为指导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
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认识活动的平台。
四、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真正地体现出老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
2.以“271”高效课堂为指导,通过对课题的实施,真正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3.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发挥个人的潜能与集体的合作精神相结合,使每名学生都获得相应发展。
五、研究内容:
在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的引导下,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真正把时间还原给学生。俗话说得好: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教他们学会合作,使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享成果,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六、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14年3月——2014年4月)。
(1)立项课题,申请上报;(2)落实课题研究及班级;(3)制定。
研究方案。
实施阶段:(2014年5月——2014年11月)。
(1)以四至六高年级学生为对象,先进行班级教学研究,分项落实研究内容;
(2)定期讨论研究总结,每学期做一次阶段总结研究报告。总结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1月)。
(1)对课题的研究过程进行整理总结;
(2)研究成果的鉴定评审,做好结题工作。
七、研究方法及对象:
(3)比较鉴别:通过一段时间的课堂实践,与前段时间进行比较,查漏补缺。
研究对象是小学四——六年级的学生。
八、预期研究成效:
1.初步构建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高效教学模式。
2.教师的观念也随之更新,在学习观上,认识到要突出学生的主题性地位,把主动权教给学生。在教学观上,认识到要善于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标新立异,自觉参与集体学习。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形成了科学的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固定模式。
4.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
教育工作者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优质21篇)篇十一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是与“个体学习”相对应的一种教学策略和学习组织形式,是一种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完成共同任务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基本环节:自主探索发现——组内相互交流质疑,探究论证达成组内共识——组间交流质疑,进一步探究论证达成共识——整合得出正确结论。这一过程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使整个课堂失去实效性。这里,我就如何把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正确合理用于教学粗浅地说说我的几点思考。
一、选好适宜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把握合作学习的契机。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没有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的小组活动只是为了形式而合作,许多没有合作必要的问题去让学生合作学习,摆空架子,缺乏实效。合作学习它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它的使用范围有其局限性,并不是万能的教学方式,而适用于我们的教学活动。它的使用受到学习内容的限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不是一遇到问题就让学生讨论,而是根据学习的内容、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抓住适当的时机,组织学生研讨。那在什么情况使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最为正确合理呢?本人认为当学生学习直观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迁移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规律性明显的教学内容;学习方法相似的知识;开放性较强的教学问题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比较适宜。所以在选好适宜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制定准确且实效性强德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关键。
二、优化组合,强化合作
1、合理组建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组织
竞争的公平性,即遵循“组内异质”原则,形成互补,从而使小组活动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输出,可以激发更多的观点,使全班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组建好的合作交流学习小组间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
2、重视学习小组“领头雁”的培养
重视学习小组“领头雁”的培养。这“领头雁”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学习要优秀,责任心要强,并能管住自己,而且乐于助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在小组选出自制力较强、组织能力较好的同学为小组长后,对小组长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清楚小组长的职责,带领小组进入角色,开展合作,增强小组竞争力。组长负责小组的合作交流组织、检查监督、表扬批评等,让学生管理学生,把权利下放,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小组合作交流的顺利开展。
3、培养学生掌握社交技能
大胆发言,敢于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如何“提建议”;如何说服别人,评价他人等等。好的社交技能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三、创设问题情境,当好引导者
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引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提出合作学习的目标,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活动前向学生提出合作建设。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小组合作推导公式前,可以提出以下几点合作建议:
(1)想与三角形有关的那些图形。
(2)用多种方法验证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3)思考公式推导过程对我们的启发。
这样把合作交流的步骤交代清楚,小组学习就能有条不紊地展开。提出合作交流建议或指导的目的是引导启发,提示合作的流程,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四、优化师生关系,当好合作者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教育工作者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优质21篇)篇十二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小组协同探究的过程,比较适合于语文课堂教学,因为语文课文中没有直接告知的结论,而要借助已有的知识通过推想才能解决问题。但由于学生知识水平与思维方式所限,在自学质疑阶段有时提不出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这时就需要老师给予适度学习任务,相机引出需探究的问题。如学习《犟龟》这篇课文,在学生自学质疑的基础上,老师给予适度引导,如: 课文的标题是“犟龟”,小乌龟的“犟”表现在哪些地方?你如何评价这样的性格? 小乌龟并未赶上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算不算个胜利者? 学了本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在你的身边,有没有类似“犟龟”的人和事?谈谈你的感受。这样通过老师的任务驱动,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就能步步深入理解文章主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二、给予合作分工的指导
组长,学习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纪律组长管理好自己小组在开展活动中的纪律,使活动有序进行。这样的分工让每个孩子都有当上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感觉,都能体验在不同岗位中发挥自己作用的愉快。这一点对于大多数独生子女来说非常重要,使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自己不再是家里的“小皇帝”,而是学习小组的一员,并且懂得组员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团结进取才能使自己小组的活动获得成功。
分工时教师还可根据活动的内容将各个角色生活化,如:小组表演课本剧的时候指导学生如何成立剧组,选择有组织能力的同学当“导演”,让朗读水平高的同学当“旁白”,让善于表演的同学当“道具师”,各种各样的头衔让每个组员各司其职,兴趣十足,表演起来就有模有样了。在许多次活动中,我不断尝试“角色生活化”的做法,实践证明学生十分喜欢这种体验,他们以自己扮演的角色为荣,端正了合作心态,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氛围。
三、授予特殊的合作技巧
确保合作顺利进行的特殊技巧有合理分工、仔细聆听别人谈话、肯定别人的努力、调解争端、让每个人积极参与等等。教师可以把这些技巧列成表格贴在教室里,以备学生随时对照检查,并选择一两项技巧着重运用于某一类课型中。如:将合理分工、调解争端运用于活动课中,让学生自编童话剧、课本剧等。当这些技巧以一种自由宽松的方式深植于学生的大脑时,就必然会改变学生讨论的性质,指导学生变“听、讲”为“倾听”,变谈话为“交谈”。
四、提供充分的讨论时空
小组合作学习应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积极主动的阅读、探索、分析、补充、归纳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有一定的时空作保证。如:学习《黔之驴》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合作讨论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采用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提供充分的讨论时空,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让学生归纳寓意。这样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提高能力,同时还会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五、形成开放的评价体系
对协作结果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方法很多,可以口头汇报,要求学生将本组讨论的结果向全体同学汇报,一般程序为:学困生发言,中等生补充,优等生总结。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分析综合能力。还可以书面考查,要求学生合作讨论后单独考试,以小组的平均分为每个小组成员的得分。为保护学困生的积极性可以根据学困生的进步情况给全组加分,这有利于培养团队对个人以及个人对团队的责任感。还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评价,让他们不仅对同学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也对老师与同学的评价进行再评价,形成立体的、交互的、开放的评价体系。这样对学生的发展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
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逐渐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的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是教育科研领域中一个"合作革命"
《论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教育工作者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优质21篇)篇十三
科学构建合作小组。
在日常的课堂中,同桌双人合作是十分常见的,这是其他合作方式的基础,每人都是这个小组的“主角”,这种合作也简便易行,但这只是一种最小范围的、随机的合作,也有的按座位将前后两排4人或6人自然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这样便扩大了合作交流的范围,增加了信息量,也能培养学生适应合作的能力,但这种合作小组人员组成的随意性太强,不利于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因此,在构建合作小组时,一定要注意小组组合的科学性。
1、合理安排小组人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教室的大小等,确定每组四人,共14个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循序渐进,取得经验之后再深化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内每个学生才有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
2、精心搭配小组成员。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由于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充分体现了“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竟争的宽松环境。
3、及时进行组间微调。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会很不平衡,甚至会有很大差异。此时,我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微调,使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了解更多的学生,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4、明确组内成员分工。构建好学习小组后,我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学习时才不会盲从。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将小组分为1、2、3、4号,一号为组长,同时负责辅导4号,2号辅导3号,这种角色分工,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教育工作者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优质21篇)篇十四
讨论学习,古已有之。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与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就是早期的讨论教学模式。近代以来,杜威的“活动课程”、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以及当代“认知心理学”的相继问世,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例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新课程的实施与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历史学科所具有的过去性、综合性特点也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的最有效的途径。 从教学设计角度考虑,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有三个步骤:课前准备——课堂合作——课堂评价。本文就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策略、组织策略、评价策略等方面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与实践。
一、准备策略——精心准备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与质量同事前动员和准备关系极大。如何做好课前准备呢?建议从以下三个环节精心准备。
1.精心设计问题
即通过对“两弹一星”“东方魔稻”“科学春天”“飞天梦想”四个模块的分组探究合作学习,突出本课的教学灵魂——中国的科技成就的影响力:感动中国,震撼世界。
2.适当补充资料
在历史学习中引进历史资料,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特色。历史资料对于历史学习就如同自然科学必须要进行实验一样重要,同时,历史资料的运用也是新课程提倡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基础。为了拓宽视野,深化认识,教师应该补充相应的历史资料或引导学生自主查找相关资料。资料的内容是与合作学习有关的原始资料、史学界某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和文献。资料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文字、图表、图画、地图及音像资料等。补充资料的途径主要是鼓励学生从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多方获取。为了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中下水平的学生,教师也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经过择取的客观性的历史资料。例如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习中,要求学生课前分组查找关于“两弹一星”“东方魔稻”“科学春天”“飞天梦想”四个模块的相关成就和人物的图片、文字材料及影音材料等。现将“飞天梦想”组同学查找到的的探究材料:古人飞天梦想和神舟上天的图片。(略)
文字材料:美国、欧洲的一些航天专家纷纷对“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发表评论。“这表明中国已成为21世纪世界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强大参与者。”“中国已成为第三个将航天员送上天的国家,这令世界出现太空新秩序。它向世界宣示,中国有技术和财力将航天员送上天。”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中国的航天计划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国展示了强大的航天技术能力。”
西班牙《世界报》评论说:“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3.合理布置场所
课堂上,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活动,从参与合作的人员看,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强调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多边交流。实践表明,每一个小组的特征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小组成员的互动行为和合作学习的质量。
《谈谈高中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教育工作者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优质21篇)篇十五
目前,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和年级层次,小学语文教学已有多种新的方式方法。宁夏长庆小学是在原长庆油田子弟小学基础上划转地方的学校,在校学生多为油田子弟,父母长期在油田一线工作,往往一个月或更长时间才能回家一次。学生主要由爷爷奶奶照顾,他们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督促效果较差,因此,班上形成尖子生少,学习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多的现象。但同时,油田学生居住较集中,居住学习环境好,给课间、课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班级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学习效果。
一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适合小学高年级段语文教学的很好方式,可以进一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学习中学生获得的不应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合作的快乐和学习的方法。通过三年的学习,小学高年级段学生已有基本的语言阅读能力和语言判断能力。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应注意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初步自学能力和快乐学习的方法,注意培养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集体荣誉感。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敢于放手。合作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的独立读书,独立思考,不仅在课堂上,还要发展课后。只有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才有意义。有需要才会有兴趣。在学校,好多学生父母不在身边,课堂课后小组合作学习更能得到学生理解,也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需要教师长期训练。学生从小就喜欢问“为什么”,因此要想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首先要考虑的是时机的问题。在学生心中真正有“疑”时组织讨论,在讨论中巧妙点拨会让引发学生探讨的兴趣,从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二
笔者带的一个教学班,学生都是石油子弟,一半以上的学生父母不在身边。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班中在一定时期也会自然形成不同类型的学生。于是笔者就将班中21名学生按学习程度分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对学生而言,要注意培养集体荣誉感;对教师而言,问的问题要稍有难度,须几个学生共同讨论方能解答,否则讨论将流于形式。另外,可按顺序给小组排座位号,同时注意按家庭住址进行分组,便于课堂和课后学习讨论。引导每个学生都主动学习和独立学习,在此基础上加强合作。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向优秀学生学习。
如何使最大多数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全身心投入,而不是极少数的学生参与,才能真正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教师要敢于放手,但难点却恰恰在此,放了如何收,自主到哪一层,合作机制和合作的热情该如何引导,探究的方向该如何选定,都需要费一番探索。这需要教师长期的训练,教给合作学习的方法,提供学习讨论空间,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良好的合作学习能力不能靠训练而应该靠小组的配合与合作。教师应该设计合作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一种环境里学会合作。这个过程必须有学生的完全投入,情感、态度都应该是端正的。在学习过程中经历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学习。
三
1.要注意加强和培养学生人际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人际交往互动、情感交流、思维碰撞、信息沟通、资源共享的过程,交往是活动的支撑。学生自主活动与人际合作活动需要相互支持,人际交往确保了学生自主性活动的展现。因此,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人际交往课堂氛围。教师要促使学生在组内充分与同学交流,与其他组成员交流,也可以与教师交流。多层次的交流活动,使学生能摆脱教师这一权威的束缚,自由发表言论,增加参与意识。
2.要注意加强科学引导。小组合作学习这是一种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强调学生的主体并没有忽视教师的主导性,这中间要求教师能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思维,教师的“导”应科学、及时。
3.要注意加强反馈性。要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它必须通过信息反馈,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与调节。同样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通过汇报反馈和巡回观察发现问题,及时点拨引导全班一起探索研究来解决问题。
4.要注意创新意识的培养。课堂教学改革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在组织研究讨论时,应激励学生去发现和探索一些有创建的解题方法。
5.要注意加强鼓励,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合作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现人与人的沟通,使每位学生成绩都能得到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的进步,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育工作者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优质21篇)篇十六
一、背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改变旧的接受式的教学模式,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那种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的弊端,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无论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是在公开课、观摩课中都是一个“亮点”。但深入思考,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1)学习的内容是否适合合作探究;
(2)合作探究的目标不明确,合作探究时学生各自的任务不明白;
(3)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合作过程中往往被优秀学生“垄断”;有些学生把合作探究的时间当作是一段休息、聊天的时间,出现课堂过于喧哗的现象。
(4)教师的角色把握,有些教师在学生合作探究时穿流各组,做做样子。
因此,合作探究学习处于低效的学习程度。为了进一步优化这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迎合当今社会对创造型人才的需求,我们提出了《》这一课题,使合作探究学习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真正使学生成为物理学习的主人,使教师成为物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课题的提出
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依据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物理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研究目的
1、分析目前在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的意义
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减少差异,提高学习质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四、研究对象
初三、四全体学生
五、研究的内容
(一)课题的界定
旨在研究如何运用合作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帮助学生用较少的时间去获取较多的学习收获。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教育工作者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优质21篇)篇十七
评价要全面而又激励。
大大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下一阶段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最后是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不能只是教师的评价,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生生互评,组间互评,力求全面,科学而又具有激励性。
总之,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没有合作的课堂教学,不是真正的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对学生一生是有积极意义的。
教育工作者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优质21篇)篇十八
(1)符合问题设计的一般要求。主要体现为两点,一是明确具体;二是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探究的问题一定要明确具体,不能似是而非,模模糊糊,让学生不知所云。例如,在“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节的学习中,对于高一新生来说,其对宇宙的认识是非常肤浅的,他可能根本不知从什么角度来谈,这时教师应设计成“结合教材知识,从物质性和运动性两方面谈谈对宇宙的认识”,而不是直接的“谈谈你对宇宙的理解”。探究问题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最好不是教材上的死知识和条条。要使问题有一定的可探究性,使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对地理能力提升有帮助。
(2)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学的目标是由《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规定的。所有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高中地理课堂的探究学习问题的设计也应该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不能偏离教学目标。探究问题设计的目的并非任意决定的,它必须立足于对教学内容的系统分析之上,做到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知识体系,理清内容的基本结构。要探究的教学内容主要从纵横两个方面分析,纵向分析主要是看某一特定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起的作用、所处的位置。对于某一关键内容一般要进行探究,但探究的目的要能服务于整个内容体系,而不仅仅是这一特定的内容本身。
从横向来讲,要看这一部分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哪些能力,这些能力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总之,现行的新课程改革所要构建的课程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为了改变过去的“满堂灌”、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就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提高地理课堂小组探究问题的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04.
[2]张金萍。如何提高地理课堂学习活动的有效性[j]。地理教育,2006(04)。
[3]赫兴无。地理探究学习的有效指导[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05)。
教育工作者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优质21篇)篇十九
总而言之,将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应用到我国初中英语阅读环节的教学工作中,不仅可以有效改善传统英语阅读教学学习期间存在的各项问题,还能够有效提升其教学质量和水平,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当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选择适合的合作学习理念和方式,合理分配分配学习小组,设计合作学习内容,通过结合科学的学习策略,使合作学习更具灵活性。只有这样,小组合作学习发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才能变得更具实效性。
教育工作者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优质21篇)篇二十
(江苏省淮安市新马高级中学)。
摘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是贯彻这一理念的最好途径,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参与度,使小组学习具备高效性,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问题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工作者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优质21篇)篇二十一
摘要:本文从(一)合理分组;(二)授予学生必要的合作技能;(三)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等三方面阐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优点,日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
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许多小组合作学习表面热闹,其实际效率却不高。
一番嘈嘈杂杂的“合作”之后,许多学生并没有多少收获。
那如何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合理分组。
学生间的学习关系有三种:竞争性的学习、合作性的学习、个人化的学习。
构建竞争性的学习环境会使学生间产生对抗的作用,构建合作性的学习环境会产生促进性的相互作用,构建个人化的学习环境则学生间不产生相互作用。
很显然,要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相互促进作用,首先必须构建起一个结构合理、规模适宜、积极互赖的真正的合作团队。
这是合作学习有效进行的前提。
1.合理搭配,形成最佳组合。
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学习小组由4~6人组成,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分组,除考虑学生人数、性别、知识基础、学生成绩、学习能力等因素外,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每组最好都安排有较为活跃,善于关心、鼓励他人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小组学习中调动学习气氛,增强合作意识。
过一段时间后,合作学习人员组合的各种问题就会暴露出来,教师应随时充分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分析原因进行重组。
2.明确责任,培养合作意识。
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有序高效运行,合理明确的分工是基础。
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激发各人的个人责任,使得每个成员有事可做,对自己负责的那部分任务全力以赴。
如可以让学生分别承担作品某一部件的加工,承担某方面的信息搜集等。
这样有分有合可以保证全体成员的积极参与。
除了按任务分工外还可进行角色分工,如轮流担任记录者、鼓励者、检查者、解说者、组长等。
在分工中还要注意经常更换角色,使每个成员都轮到过各种角色,体会每个角色的'工作和责任,并从中学会互相理解、体谅、支持,从而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
(二)授予学生必要的合作技能。
必要的合作技能是合作顺利进行、提高合作效率的重要保障。
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一些技能,以进行高质量的合作。
卡耐基大学曾对10,000个名人案例记录做过分析,发现“智慧”、“专门技巧”只占成功因素的15%,其余8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所以人际交往技能应该同认知、情感态度等一样成为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
学生的合作。
技能不是天生就有的。
而教授合作技能的最佳时机就是需要这些技能的时候,学生会有更迫切的需要和学习动机。
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实践合作技能,体会合作技能作用的机会和情境。
课堂中首先应教会学生以下一些主要技能:
1、说明与听取。
要求学生能正确清楚地向其他成员交流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言语简明扼要,紧扣中心;能有序发言;对别人提出的质疑能耐心作出解释;专心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别人;尝试站在对方角度体会别人的看法和感受;对别人提出的合理意见和批评,勇于接受,并表示感谢。
2、帮助与求助。
主动关心其他成员,热心、耐心提供帮助,不嘲讽讥笑;提供帮助时说清方法和理由,协助完成而不直接代替;对给予别人帮助表示乐意;遇到困难主动请教,说清求助内容与希望;态度要谦逊;对获得帮助要表示感谢。
3、组织和鼓励。
善于分配处置各人的任务,明确个人责任,安排合作进程;关注并调控小组合作状况,对影响合作的行为及时制止;对同学讨论提出的各种意见进行整理;鼓励胆小或困难的成员发言、承担任务,并给予更多帮助;对别人的正确观点可点头、称赞以表示赞同或赞赏。
4、处理冲突。
合作中由于各人的兴趣、性格、思维方式等的不同,难免会产生分歧和冲突。
冲突可以被建设性地解决,也可以被破坏性地解决。
要求学生遇到类似情况时要以平和心态冷静处理,仔细听取别人意见,考虑其合理性,反思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对存在分歧的地方,各自明确充分地表述看法和理由,有序交流不争吵,不影响其他小组。
在双方都不能说服对方时,应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执行。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
有效的合作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确定小组规模、组建学习小组、指导分工、促进建立互赖、协调各小组的活动、作出评价和引导……全程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促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意着重发挥以下组织和指引作用:
有效的合作应选择恰当的任务和时机。
一般而言,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可以是多维性问题、开放性问题、综合性问题,使学生感到独自无法完成或较难完成,从而产生合作的需求。
这样还可以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和意义价值,增强以后合作的自觉性。
反之,如果学习任务较简单,或任务本身更适合学生独立学习,则不必采用合作学习,避免为合作而合作。
2、参与和观察。
学生开始合作后,教师并非无事可做了。
在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必须确定了解小组达到目标任务的情况,和小组成员间有效合作的状况。
为此,教师应主动参与到各小组中,成为其中的一员,观察各层次成员的各种表现,分析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获取各种反馈信息。
3、调控与引导。
有序高效的合作离不开教师的调控引导。
教师应在全面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对合作任务、合作时间、目标高低、所给条件等进行调控,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给予引导,保障合作的顺利进行。
除了直接的言语或行为指导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暗示、认可、奖励等多种手段来及时引导学生的合作,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合作热情。
如对一个安静有序、分工制作的小组给予关注,或是赞扬某种合作的方法,其他小组也会努力这样去做。
有时还可给予某个小组一些特别的奖励,如在一张专门的表上记录特别奖励的星数等。
这对引导学生的合作行为会产生积极的强化作用。
4、提供帮助教授合作技巧。
在学生合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
有知识上的,也有合作技能方面的。
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合作进程带来影响。
教师此时应及时提供帮助,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如参与讨论、提供参考意见、作补充说明、提供辅助材料、工具等。
或是教授学生一些社交技巧,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如何发表不同意见,如何向别人提出改进建议,如何处理矛盾、争议等,或是给予其他的鼓励、支持,使学生的合作继续进行,最终获得成功体验。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方法,我们要正确的运用好这一方法,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探索和研究,让小组合作学习法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中学数学月刊》.2合作学习中的教师角色定位张丽。
2.《和谐、合作、发展》.5尹纵禹、张梅玲。
3.《论合作学习及其对学生行为和态度的影响》.3张斌。
4.《论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9王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