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球运动优质课教案(通用5篇)

时间:2024-12-16 作者:储xy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地球运动优质课教案篇一

①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②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夜的形成,并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③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并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和各自的特点。

④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用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解释一些自然地理现象;四季的形成。

大地球仪1个,小地球仪10个,昼夜形成演示仪,手电筒11个,《地球自转歌诀》投影片,地球公转运行仪,皮球等。

1课时。

导入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自然现象,可能没有引起大家太多的注意,如:为什么会有日出日落?为什么日出自东,日落向西?

(因为地球的自转运动)

从身边的自然现象入手,让学生感觉学习地理有用,同时又教育学生要养成观察的习惯。

教学新课

板书一、地球的运动

大家知道这些现象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引起的,那么地球是怎样进行自转运动的?自转运动又是怎样产生白天、黑夜的?我们这儿准备有手电筒和地球仪,你能演示一下地球的自转运动吗?你能通过演示来解释这些现象吗?

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容易激起学生们的探究欲望。问题一出,学生立即会跃跃欲试。

学生四人一组,合作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有人拿手电筒,有人转动地球仪,有人观察并做好记录,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旋转地球仪时的方向,演示完毕后,小组讨论下面这几个问题:

让学生自己动手,既能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①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日出回落现象?(因为地球的自转)

②为什么日出自东、日落向西?(自转方向和日出日落相反是自西向东)

③日出日落产生了什么现象?(白天黑夜)学生回答完毕后,请学生进一步思考下列问题:

④昼夜的产生只是因为地球在自转吗?

若问题4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用一较大的玻璃地球仪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还因为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

通过设置这几个问题,在探究自转运动的过程中,由现象到本质,将难懂的、抽象的知识变的简单、具体。

搭建一知识台阶,帮助学生理解。低台阶、高密度。

教师作进一步的解释: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我们叫它昼半球;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们叫它夜半球(如教材图1.15昼与夜示意图)。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各地昼夜也就不断更替,而且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

再请学生自己动手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如教材图1.17昼夜交替演示图所示,思考下列问题:

①指出昼半球、夜半球的范围。当中国是白天时,还有哪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处在白天的有日本、朝鲜、蒙古等国家;处在黑夜的有美国、加拿大、巴西等国家。)

②将地球仪转动180°,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中国处在黑夜,美国处在白天。)

③地球上某地经历一次白天和黑夜大约多长时间?(24个小时左右,即一天。)

④从南极和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有什么不同?(从北极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俯视为顺时针。)

⑤教材图1.18讨论思考,在同一时刻,中国北京的畅畅同美国的姨妈互相问候有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地球不停地从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也就是说东边的地点的时刻比西边地点的时刻早。)

这几个问题的设置,将知识拓宽、加深。

教师小结:(边小结过板书)地球围绕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还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

教师出示《地球自转歌诀》,学生朗读:

地球向东绕轴转,旋转一周为一天,

背着太阳为黑夜,朝着太阳为白天,

地球上面看日出,每天东边要早见。

歌诀帮助学生记忆。

承转:大家都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公转,你能想像出同时进行的这两种运动吗?

板书二、地球的公转运动

现在我给大家演示这两种运动,请大家边观察边思。考下列问题:

①地球公转围绕的中心是什么?

②运动的方向怎么样?

③公转一周的时间有多长?

(学生总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公转的方向与自转的方向一致,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课堂小结

由学生填写下表进行总结:

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绕转轴心

方向

周期

产生现象

表中的?是下节课要学的内容,给学生留有悬念。

板书设计

构架式的板书,给学生一个重点突出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知识。

课外实践

动动手,测量竿影的长度和方向。

①首先,在学校空旷平坦的空地上垂直插立一根竿子,然后,在晴朗的日子,分别在早晨、中午和下午,观察和测量这根竿子的影子,并且填写下表:

次数观察时间竿影长度竿影方向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②根据记录表,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早上,竿影在_边,中午,竿影在_边,下午,竿影在_边。_时,竿影最短。

③请你想一想,这个观察实验,能说明什么问题。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

高中地球运动优质课教案篇二

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

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3.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

4.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5.知道五带的界线及各自的特点。

能力目标

1.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能用简单的工具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能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初步学会绘制简略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动手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地球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探索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必须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无神论教育。

1.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

2.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

1.实例解释时差现象。

2.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演示、分析、写结论为主的教学方法。

1.地球仪和手电筒等。

2.绘制有关投影片及教具。

第一课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第二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季节变化

第三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五带划分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方法1播放地球运动录像导入。

方法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原来地球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始终在运动着。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随地球自转一周正好是八万里。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及其产生的现象。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讲授新课]

设问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呢?请同学们先看一个演示,大家要注意仔细观察。

演示教师用三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如没有三球仪,教师可在讲桌中假设一个太阳,用地球仪进行演示)

提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同学们观察到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

生答一是围绕地轴自转,二是围绕太阳公转。

过渡大家说的很好,下面我们就共同来看看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有哪些规律。

板书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活动1.投影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比较表(见板书设计),并指导学生画到笔记本上。

2.引导学生认识球体旋转,必须绕轴转动,并用地球仪演示,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是地轴。

3.教师用地球仪自西向东慢慢旋转,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然后指导学生用手中的小地球仪(没有地球仪的学生可将课本卷起来,一端标出北极,另一端标出南极代替地球仪)自己或以小组演示,也可让部分学生上讲台进行演示。

4.让学生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自己演示地球的自转,观察地球做什么样的运动?(逆时针转动)

5.让学生再将地球仪的南极对着自己演示地球的自转,观察地球做什么样的运动?(顺时针转动)

6.让学生列举自然界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进而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体验得出结论: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24小时(一天)。

7.组织学生讨论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教师可启发学生坐火车或汽车的时候,当车行驶很平稳,又不看车外只看车内时的体验得出结论。(由于我们也随着地球转动,因而并不感觉到地球在运动)

过渡通过演示、观察,我们知道了地球在自转运动时的规律。那么,地球在公转时,围绕什么旋转?公转的方向是否和自转的方向一致?公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

活动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1第一自然段,并把得出的结论填入表格中。

2.组织学生阅读课本p9阅读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

3.组织学生进行趣味演示,两人一组,一人代表地球,一人代表太阳,叫若干组上讲台演示地球自转,同时在围绕太阳公转,大家观察、评判,看哪一组演示的好。并纠正演示中出现的问题。

4.在学生演示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思考:地球无论是自转,还是公转的过程中的姿势是直立着身子转呢?还是倾斜着身子转呢?地轴在空间指向的方向改变不改变?(倾斜着转,保持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继而得出结论:地球转动的特点是地轴倾斜,空间指向不变。

过渡通过演示、观察,同学们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归纳的很好。下面我们来看看地球自转时会产生什么现象?有什么意义?

板书二、自转的地理意义

演示1.教师用地球仪把亚洲、欧洲和非洲面对学生,让学生观察能否看到南北美洲?为什么?(不能,因为地球仪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教师同时指出,地球也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2.教师用手电筒作光源(太阳),照射在地球仪上,让学生观察产生什么现象。(朝向太阳的半球为昼,背向太阳的'半球为夜)然后教师指出这种昼夜现象是在地球仪不动的情况下产生的。那么,假如说地球也不自转,是不是也会产生这种昼夜现象呢?(是的,地球不动,同样会产生昼夜现象)

3.继续演示,教师慢慢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让学生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发生什么变化?(昼半球不断变成夜半球,夜半球不断变成昼半球)然后教师进一步指出:这种地球仪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不断相互更替的变化,说明地球上产生昼夜更替的现象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朝向太阳的半球--昼

板书昼夜更替

背向太阳的半球--夜

活动1.指导学生以小组(按学生拿的地球仪和手电筒的数量,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及观察昼夜更替的现象。并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在夜半球和昼半球大体经历多长时间?(学生议论回答后,教师需指出12小时左右,究竟多长时间因季节和所在纬度不同而有差异,待上高中学习时,再深入了解)进而让学生议议完成一次昼夜更替需要多长时间?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认识人们以1天(24小时)为单位的起居和作息时间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2.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和美国的纽约,然后演示观察,当北京是傍晚时,纽约是什么时间?(早上)并看课本畅畅和姨妈的问候,思考在同一时刻,为什么会有时间上的差异?

3.让学生带着上述问题继续演示。指导学生先在地球仪上同一纬线上做了3个标记,然后自西向东慢慢转动地球仪,观察3个标记从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顺序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认识相对位置偏东的标记,要比位置偏西的标记先进入昼半球,也就是说,在同纬度地区,偏东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显然在时刻上偏东地点要比偏西地点早一些,使学生知道地球的自转还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

4.让学生列举自己所遇到的时差问题的例子,并思考如果观看在国外举行的各种国际体育比赛的电视直播时,如何来计算时差准时收看呢?教师启发学生按地球24小时转动360°来计算出: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让学生了解时刻计算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一般方法。

5.投影展示:①日本的东京于今天当地时间下午3点钟有一场精彩的中日足球赛,在北京中央电视台直播的时间应是几点钟?

②俄罗斯的莫斯科也于今天当地时间下午3点钟有一场中俄篮球友谊比赛,我们在家打开电视收看的时间应是几点钟?

教师指出我们全国统一采用的是北京时间。然后指导学生进行计算:①东京和北京的时差是1小时,且北京在东京以西,所以,中央电视台直播的时间应该是:15-1=14,即下午的2点钟;②莫斯科和北京的时差是5小时,且北京在莫斯科以东,所以,我们在家打开电视收看的时间应该是:15+5=20,即晚上的8点钟。

练习(见备课资料,教师可根据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反馈练习)

[课堂小结]

投影展示板书设计,总结新课,并强调地球自转是地球上产生昼夜更替的基本原因,更替二字是关键。

●板书设计

设计1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1.自转--绕轴旋转--自西向东--一天

2.公转--绕日旋转--自西向东--一年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设计2

●活动与探究

1.通过查资料或上网等方式,搜集能够证明地球自转的方法。

2.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地球上产生昼夜更替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假设地球不自转,能否产生昼夜更替的现象?如果能产生,那么,需多长时间昼夜更替一次?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复习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后承转:我们已知道了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那么,地球公转会产生什么样的自然现象呢?

[讲授新课]

设问同学们,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地球是倾斜着身子,而且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教师出示地球仪说明)。假如地球是直立着身子(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90度)围绕太阳公转会产生什么自然现象呢?

活动1打比方,把讲桌比作公转轨道面,讲桌中心放一个自制的有支架的四个水平方向带有光线箭头的太阳(支架的高低要使光线箭头指向演示用的地球仪赤道为准),并把地球仪上的赤道、南、北回归线用红纸条明显地标出来。

2.投影展示演示比较表

项目假设性演示模拟性演示

地球绕日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一年)(一年)

地球绕日公转时的姿势(直立)(倾斜)

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有无变化(无)(高低不同)

某地一年内每天昼夜长短有无变化(无)(长短不同)

某地一年内各月获得热量有无差别(无)(多少不同)

原因分析(太阳始终直射赤道)(太阳有时直射赤道,有时直射南、北回归线)

3.教师用地球仪在讲桌上分别进行以上两项演示(可以用电脑动画演示),要求学生以学生小组边观察、边思考、边讨论、边记录表中内容。

4.组织学生交流各小组观察、讨论的情况后,教师指出:同学们,通过以上对比演示,使我们知道了假如地球是直立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一年内我们的日常生活可就单调乏味了。正是由于地球在绕日公转时地轴倾斜,且它的空间指向不变的转动特点,才使我们在一年内有了现在这样冬去春来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

过渡那么,一年内冬去春来的季节变化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我们以北半球为例,进行演示分析。

板书季节变化

活动1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①在同一天中,早、午、晚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最厉害?(中午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引导学生议论发言)使学生认识太阳光线照射到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所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越多,反之越少。进而给学生说明太阳光线照射到地面的角度,就是课本中提到的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也就是一天中12点时的太阳高度。太阳高度不用大小来说,而是用高低来表述,太阳高度高,也就是太阳光线照射到地面的角度大,地面获得的热量就多;太阳高度低,也就是说太阳光线照射到地面的角度小,地面获得的热量就少。一天之中我们感到中午比早晚热,就是中午的太阳高度比早晚高,获得的太阳热量多的缘故。阳光直射是指太阳高度为90度,阳光斜射是指太阳高度小于90度。(必要时可用手电筒对着墙壁演示,使学生明确太阳高度的高低以及与地面单位面积上获得太阳光热多少的关系)

②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结合当地的情况,说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教师引导学生按春→夏→秋→冬的顺序依次回答)

③一年之中,当地每天白昼的时间一样长吗?(不一样)什么季节较长?(夏季)什么季节较短?(冬季)白昼时间的长短与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有什么关系呢?(白昼时间越长,获得的太阳光热就越多,反之越少)

2.投影展示演示分析引导表(见板书设计)

3.教师按冬至→春分→夏至→秋分的顺序,一边重复刚才的模拟性演示,一边引导学生结合课本p11地球公转示意图,以学习小组边观察、边思考、边讨论、边记录表中内容。在演示到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冬至日和夏至日的位置时,教师注意要简要说明南、北纬23°26′为什么被称为南、北回归线。

4.组织学生以自己的家乡为例,结合观察、记录的内容进行交流总结,使学生认识由于地球公转,引起在一年中正午太阳的高低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导致地球上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的多少随季节而有规律地变化,从而形成了四季。并给学生指出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都能感受到这种显着的四季变化。

5.组织学生进行反馈练习(见备课资料,教师视情况而选择使用)。

[课堂小结]

根据板书设计表格、师生边议论,学生边整理课堂笔记,并强调四季变化为本节的重点。

●板书设计

设计1

设计2

设计3

半球北半球

节气冬至春分秋分夏至

时间12月22日前后3.219.236月22日前后

阳光直射的纬度南回归线(23.5°s)赤道北回归线(23.5°n)

正午太阳高度最低过渡最高

白昼时间最短(昼短夜长)昼夜平分最长(昼长夜短)

地面获得太阳光热状况最少,气温最低过渡最多,气温最高

季节冬季春季秋季夏季

月份12、1、23、4、59、10、116、7、8

半球南半球相反

●活动与探究

1.对照课本p11图1.19,完成一幅简略的地球公转示意图。

2.学校所在地一年之中,夏季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多,气温较高;冬季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少,气温较低。这是什么原因?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方法1由于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在同一时间上,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的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冷热有差异,因此,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方法2复习提问四季的形成后提出:同学们回答的很好。由于地球绕日公转,在一年中正午太阳的高低变化和一年中白昼时间的长短变化,使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的多少随季节而有规律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四季。这是就同一地方,不同的时间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而言的,那么,不同纬度的地方,在同一时间内,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又是什么状况呢?我们用这节课共同探讨学习。

板书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五带划分

[讲授新课]

读图思考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1图1.19地球公转示意图思考: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如何?试画一幅简图加以说明。

组织活动让学生以学习小组观察归纳,并画出简图。然后用实物投影展示若干小组的简图并让各组代表说明交流。最后教师边点拨边画图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也就是太阳直射点的范围最北可以达到北纬23.5度,最南可以达到南纬23.5度。南、北回归线以南以北地区没有太阳直射。

讨论解答让学生观察课本p12图1.20地球上的五带,思考:北纬66.5度和南纬66.5度两条纬度为什么分别叫北极圈和南极圈?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了解自由发言、描述。

评价点拨在学生自由发言交流后,教师可列举一些实例描述出现极昼、极夜的景象,如位于北极圈内的瑞典北部,被称为子夜太阳的故乡,在每年的5月18日至7月14日的午夜12点,一团火球刚落在地平线上,随即立刻升起,光芒万丈,直射天空,观者皆啧啧称奇。在这一段时期内,这里没有黑夜,太阳每天24小时悬在天上,毫不吝啬地把光和热洒向大地。再如,挪威的哈默菲斯特位于北极圈内,是濒临挪威海的一个港口。那里的冬天有两个半月见不到太阳,长夜漫漫,路灯连续几个月不灭,人们只能在灯光下工作和生活。通过这些描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然后指出发生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出现在南纬66°34′以南和北纬66°34′以北的地区。因此,把这两条纬线分别称为南极圈和北极圈。

画图标线指导学生画出地球上五带划分略图,标出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赤道五条纬线,让学生明确五带各自的范围,填出五带的名称。

角色扮演把全班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分别代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儿童,讨论、感受归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时,各自所在温度带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状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以及总结出所在温度带的气候特征。并推荐出5名同学就四个节气和气候特征分别在全班交流。

交流评价在各组讨论、推荐出发言代表后,从代表各温度带在春分这一节气时发言的3名学生开始,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气候特征的顺序,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了解、比较在同一时间(季节)各带太阳高度不同,昼长时间不同,因而获得的太阳光热也不同,因此,根据获得太阳光热的多与少,把地球表面划分成了五个带。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及时点拨、评价,最后进行小结。

反馈练习

[课堂小结]

1.投影展示本节知识要点总结与检测,师生边回忆复述,边归纳要点,强调重点。

2.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地球上的许多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季节变化、五带形成等,这些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而不是什么上帝的主宰、什么神的力量决定的。我们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来探索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规律。

●板书设计

设计1

设计2

设计3

●活动与探究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五带中的哪一带?在当地,竹竿的影子在一年中的什么时候朝南?什么时候朝北?有找不着竹竿影子的时候吗?为什么?

高中地球运动优质课教案篇三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对比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速度等基本特征;

(2)理解黄赤交角的形式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3)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观察、理解、想象和创新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或者通过播放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的视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2)运用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从中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宇宙是运动的,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辩证的唯物主义宇宙观。

(2)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地球运动基本形式的一般特点

教学难点: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多媒体教学法、观察法、演示法、绘图法

环节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图片展示]

[教师提问] 太阳东升西落、四季变化现象的图片。

1、为什么太阳会东升西落?

2、地球上为什么会如此的四季变化现象?

(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设疑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课本的地理知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提示] 这些现象都是由地球的运动引起的 通过简略的告知答案,进一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提问] 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基本形式?

学生回答:自转和公转 引导学生看课本,找出知识点 [提示] 首先学习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绕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 让学生进入状态,大致了解教师授课的逻辑顺序,便于学生掌握 [教师提问]

[过渡]

简单温故一下初中地理课本学习过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回答:(概念、绕转中心、方向)

温故而知新,为更好地学习新知识。

[教师点评] (1)地球围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自转。

(2)绕转中心:地轴

(3)方向:自西向东,北极看:逆时针;南极看:顺时针(南顺北逆)

[地球仪演示] 分别从侧面、北极上空、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旋转方向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式的教学,更利于学生掌握

[教师讲述] 地球自转的周期,有参考点的不一样,一日的时间长度也略又差异,有恒星日(23h56′4″)和太阳日(24h) 教学难点,简单讲解,不要求学生深入理解。 [教师讲述]

[教师设问]

地球的速度可以用角速度和线速度来描述,设问:什么是角速度和线速度,它们又是怎么计算的呢? 培养学生对实物模型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结合数学公式来分析,引出角速度和线速度存在的规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演示图片、动画]

[教师分析] 角速度:角速度是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v=@/ t)

线速度是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v=l/ t) [巩固练习]

[提问] 问:广州和上海,哪个地方的.线速度大?

学生回答:广州 结合考点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过渡]

[提示] 从绕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四方面了解了地球的自转,接下来,继续按照这几个方面来学习地球的另一种地球的运动方式――公转。

适当过渡,为学生学习提供清晰的思路 [教师提问] 什么是地球公转?绕转中心是?它的自转方向又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看书,寻找答案

[学生回答] 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叫公转。

绕转中心:太阳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教师讲述] 同样地,地球的公转周期由于参照点不通也有两个,分别是恒星年(365 天 6时9分10秒)和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

[教师讲述]

[动画演示] 观察图1、18,地球是绕着太阳公转产生的轨道,叫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所以有了远日点与近日点之分。地球绕太阳公转,当地球绕到近日点时,北半球正好为一月初;绕到远日点时,北半球正好为七月初。

更好理解地球公转 [提示] 一些学生好难想象地球自转和公转同时进行的情景 过渡

[学生演示] 4个学生分成两组演示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公转情景 把错误演示作为教学案例,及时指出错误,纠正,使学生印象深刻;演示正确则给与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过渡] 接下来,我们学习公转的速度。地球公转也有线速度和角速度。补充一个定律――开普勒定律 结合物理、数学定律公式,使抽象知识简单化、直观化

[教师分析] 开普勒定律: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也就是图中两块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用扇形面积公式推导s1=s2,s1=1/2l1r1=1/2l2r2,r1大于r2,所以l1要小于l2,根据v=l/t ,可以推出近日点速度较快,远日点速度较慢。

[过渡]

[设问] 刚才讲的是远日点和近日点的速度,那地球公转的平均速度是怎样算出来的呢? 设置悬念

[教师讲述] 因为地球绕日一周转360度,而一个回归年大约365日;所以平均角速度=360°/365日,每日59分,约为每日1度。由于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所以平均线速度:v=路程(弧长)/t =约每秒30千米。

使抽象知识简单化、直观化

[练一练] 北半球每年夏半年(从春分日到秋分日)的日数为186天,冬半年(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的日数为179天。造成这种日数差异的原因是?

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学生回答] 夏半年,地球位于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冬半年,地球位于近3日点,速度较快,所以冬半年日数要比夏半年日数要多

[教师小结] 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征都讲完了,通过一个表格来对比记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特征。

高中地球运动优质课教案篇四

1、教材内容

《地球的运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课文,本节的内容有:①地球自转;②地球公转两部分。

2、编排意图及前后联系

这节内容是继第1节“地球和地球仪”之后编排的,这样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使学生从静态到动态的认识地球,形成完整的认识。并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4、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自转的全部内容和公转的方向周期等内容;第二课时重点解决公转产生四季的变化和五带的形成等内容。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

5、具体内容分析

6、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的能力。

(3)、能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4)、德育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着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地球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难点:四季的形成。

教具准备:

地球公转运行仪,皮球、多媒体cai课件等。

重点指导学生利用自己的实践和生活经验,并借助地球仪,通过分组活动,动手演示、亲身体验、观察讨论、读图分析、合作探究等形式来学习地球的公转。

1、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2、本课内容比较抽象,限于初一学生的思维水平,要做到源于生活,用生活解读地理。

3、指导学生合作探究活动,分组演示、观察讨论、读图分析,配合课件的播放和老师的点拨,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高中地球运动优质课教案篇五

各位评委:

大家上午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5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课型是新课。我将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计和说板书设计这五部分说课。

教材分析:这一节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昼夜交替、地方时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本节是这一单元的重点,也是高中地理的奠基,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较抽象且难度较大,如何突破难点成了重中之重。

教学目标:学生已习得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设立如下教学目标:

1. 能解释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及区别。

2. 能根据要求计算地方时、时区和区时。

3. 能运用地转偏向力的规律解释常见的地理现象。

1. 通过观察光照图找出晨昏线的一些特点,学会分析地理事物的规律。

2. 通过自己绘制时区分布图,学会寻找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

3. 通过对比分析长江三角洲的发育图,找出每幅图的变化,并用自己的话说清三角洲形成的过程,学会从地理图表提取地理信息及描述地理现象。

虽然几次活动对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不能立竿见影,但我对学生有积极期望,这种期望会产生罗森塔尔效应(借用李家清教授论文里的句子)。故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定为:

通过对眼、手、脑、口的调动,学会地理思维方法,体验学习的乐趣。

地方时。

由于受年龄、理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限制,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

(1)在太阳高度角即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倾角的问题上,较难以理解。(临时改为:对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角及正午太阳高度区分不好。以致出错。)

(2)在地方时差的计算中“迟”与“早”的概念容易混淆。

(3)地转偏向力规律――北右南左中,左右难分。

教无定法,针对本节内容较抽象的问题,可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配合传统教学方式,达到激活学生思维的目的。利用探究法、作图法提高兴趣。

学会探究、学会联系、学会描述。

以实际生活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观察法突出重点:通过观察某时刻光照图,让学生自主观察晨昏线的特点: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地心的大圆、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判断晨线和昏线。

创设情景,利用生活地理激活思维,突出重点:春分日那天,全球昼夜平分,都是6点日出,18点日落。但是,当我在重庆106。5e听到收音机里报出“现在是北京时间6点整”时,并没有看到日出,日出竟然晚点了,同学们能帮我解释一下吗?引导思考地方时与区时的差别。(该创意来自半只烟老师)

对比分析法突破难点:区分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角和正午太阳高度。纠正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的是角度而不是高度或线段。

动手绘图,加深印象,突破难点:绘制世界时区图,取得地方时与区时的联系与区别,并形成空间思维,自主得出计算规律。

辨析法突破难点:地方时东早西晚。平时所说的某某睡得比你早起得比你晚,和我们地理意义上的早晚是有区别的。

若时间充足,让学生观察地球仪自转时墨水从北极流下的偏移方向,若时间紧迫,让学生观察视频“厄瓜多尔赤道线上的怪现象”,规律:北右南左赤道无,纬度越高越显著。培养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在游戏中学:看图找不同,既而描述长江三角洲的发育过程。培养描述地理现象的能力。

课堂的作用除了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外,还应拓展学生思维。故设计如下:重点掌握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时间计算,地转偏向力的规律。请学生思考,如果地球不自转将会发生什么现象,如果地球不是自东向西而是相反的自西向东自转又会对人们产生什么影响?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除了要求简明扼要、美观规范外,还要能够启发学生思维,故板书设计引入“思维导图”。(此处临时改的,不是很清楚思维导图的具体要求。)

相关范文推荐

    物业春节活动方案(九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写方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

    最新企业读报心得体会(优秀10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企业读报心得体会篇一读报对于

    春节亲子主题活动方案设计 春节亲子活动策划方案(通用八篇)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

    2023年小班手指点画教案反思 幼儿园小班手指点画教案14篇(优质)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

    认识日历大班教案科学十(优秀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我帮大家

    最新幼儿园小班体育教案反思(十四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这里我给大

    最新十八岁成人礼致辞500字(优秀六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

    社区迎新年活动方案9篇(通用)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大

    2023年春节假期领导讲话稿 节日放假领导讲话(五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

    最新初二班主任工作总结下学期 初二下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大全8篇)

    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相信许多人会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