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天文与历法的论文大全(17篇)

时间:2023-11-01 作者:温柔雨实用天文与历法的论文大全(17篇)

范文范本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被广泛认可和模仿的优秀作品,它们可以成为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典范。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经典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启示。

实用天文与历法的论文大全(17篇)篇一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研究和应用曾经是世界领先的,不少有关天文的记载成为现代天文学研究的珍贵资料。

但是,在我们现今的基础教育中,天文学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1世纪将是人类着眼太空的时代,世界科技飞速发展,人类开始开发宇宙太空。

地球的能源在不断地耗尽,新的能源也许要向太空寻找,太阳能当然是最直接的。

当地球上的环境不再适合人类的生存时,新的居住地肯定也只能是其他的星球。

我们在宇宙中是否孤独?为了适应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的时代需要,加强素质教育,普及天文知识是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在文理分开的大学教育中,文科学生对于基础科学的识了解得不够全面。

同时,由于人们对天文发现的广泛兴趣,天文学在教育和科普领域也起着十分独特的作用。

同时天文学的发展对人类也有巨大的意义。

天文学是人类认识宇宙的科学,是近代科学革命的摇篮,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源泉之一。

早在远古时期,随着人们对日月经天、斗转星移、昼夜更替、寒来暑往等自然现象观测和认识的逐渐深化,在中国、巴比伦、埃及和希腊等文明古国,天文学便开始萌芽、发展了。

在中国古代,天文学已相当发达。

中国在公元前13世纪甚至更早就建立了天文台,中国有着世界上历时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丰富的天象记录,有不断革新的精确历法,有见地深刻的宇宙论,还有融合高水平机械技术的天文仪器。

所有这些,都是世界天文学发展史乃至整个人类文明史上的宝贵财富。

在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测400周年的今天,天文学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

望远镜为人类带来了层出不穷的重大天文发现,极大地增强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能力。

回顾天文学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的意义是适时和恰当的,也是对即将落幕的国际天文年的最好总结和纪念。

天文学对于人类文明进步与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天文观测对重大科学理论的建立提供依据和进行正确性检验;另一方面在对地球、生命及其在宇宙中的`地位的认识过程中,新的天文观测发现逐渐地、不断地深刻改变着整个人类的宇宙观。

新的天文观测和发现必将并继续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整个人类的宇宙观,不断加深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这种在理性指导下的实践活动体现了现代的科学探索精神,也必将为人类认识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带来无穷的益处。

宇宙空间,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都是天文学这门学科所研究的对象。

其中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是天文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天文学研究的过程当中,天文学家主要通过观测天体发射到地球的辐射,发现并且比较准确地测量它们所在的位置。

从而根据它们的位置来探索它们的运动规律,对他们身体上所存在的物质进行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内部结构能量来源、演化规律的研究,天体物理学的研究历史非常古老,可以说,自从人类文明史诞生以来,天文学也就随之诞生。

谈到天文学研究的意义,那么大家最关心的当然是天文学的研究对我们生活的实际意义,一方面天文学研究影响着我们人类的自然观,就拿古代的天文学家观测太阳月球和其他一些天体及天象来说,这些观测帮助人们确定了时间方向和历法这些方便人们日常生活的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是天体测量学的开端,人类观测天体,记录天象已经有了五六千年的悠久历史。

在人类早期的文明史当中,天文学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埃及的金字塔,欧洲的巨石阵在史前都是非常著名的天文观测地点,到现在仍然是闻名海外的天文学观测遗址。

许多天文学家可能正是意识到了天文学研究对人类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才出现了像哥白尼的日心说,康德和拉普拉斯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等等一系列天文学领域的重要理论。

这些理论不仅奠定了之后的天文学家对天体的观测以及研究,而且还推动了近现代天文学研究的提前到来。

牛顿力学,核能的发现也是天文学研究当中非常重要的成果。

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在现代天文学研究当中,天文学家对高能天体物理,致密星和宇宙演化的研究,从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天文学家对太阳和太阳系天体的研究包括有地球和人造卫星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在航天、测地、通讯导航等部门当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其实天文学研究最早起源于人类时令的获得和占卜活动,往往要经历观测,理论,再到观测的三个必经的发展途径,通过这三个途径把我们的视野伸展到宇宙的最深处。

同时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天文学的研究对象也从太阳系发展到太阳系以外的整个宇宙,同时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天体物理学这三大分支学科构成了现代天文学的研究方法体系。

而光学天文学、射电天文学、空间天文学这几个分支学科则成为了天文学观测的必要手段,如果要对天文学研究的意义进行进一步的说明,那必定离不开天文学研究的各个对象层次,包括有行星层次和恒星层次,星系层次等等。

这些星体层次的研究帮助我们能够进一步地了解宇宙,从而能够使我们未来的生活越来越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实用天文与历法的论文大全(17篇)篇二

秋分这天太阳光直射点到达黄经180°(秋分点),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即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南半球相反。故秋分也称降分。而在南北两极,秋分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

秋分的习俗。

一、秋祭月,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

二、竖蛋,“秋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这一天,很多地方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

三、吃秋菜,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

四、送秋牛,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秋分的养生方法。

从气候上讲,秋分是一年中的冷热交界线,是冬天的前奏,一过秋分,就意味着夜晚慢慢变长,天气逐渐寒冷起来,养生保健也要格外重视起来。中医养生讲究“阴阳平衡”,因而在精神和饮食上要注意调和。

俗话说“伤春悲秋”,也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在精神养生方面,由于秋季天气的变化,人们的情绪也容易受到影响而产生“悲秋”之感。所以秋分过后人们应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以适应深秋容平之气。此时正值天高气爽,也较宜进行户外活动,不妨开展一些运动量不是很强烈的户外活动,如登山、慢跑、散步也都是不错的运动之选。

在饮食上,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同时秋燥津液易伤,除了使用必备的护肤品来预防口唇和皮肤干燥之外,也应多食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比如银耳、百合、秋梨、芝麻、藕等。诸如老鸭汤、鲫鱼汤、猪肝汤等汤品也是秋季居家养生之佳品。

关于秋分节气的农谚。

秋分有雨来年丰。

秋分有雨来年丰的意思是说秋分节气的时候若下雨,第二年会有一个好收成。民间这样的俗语有很多,都是经过历年大家的观察得出的结论,因上口好记而流传至今。

相反如果秋分节气这天没有下雨,那么第二年的收成就不怎么好。这是古人长期经验的总结,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是准确率还是比较高的,农村的老人都是比较相信的。

秋分日晴,万物不生。

从俗语字面的意思是说在秋分前后如果是大晴天,或者是秋分没有降雨,那么接下来就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不会降雨,也就是说会是在冬季出现旱情。

这个时候天气开始转凉,降雨量也不太大,秋分的时候如果是晴天的话,那么很久的时间都会是干旱,所以后边万物可能不生。

这一句农村俗语就是针对农作物收获的,说的也是过去人们没有天气预报,根据一些经历总结而得出的一些生活经验,也蕴含着一些生物地理的知识。

秋分不宜晴,微雨好年景。

例如“秋分不宜晴,微雨好年景”,意思是说在秋分节气是宜雨不宜晴的,如果秋分节气这天下雨了,那预示着这一年的年景很好。

另外还有“秋分半晴又半阴,来年米价不相因(米不贵)”,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在秋分节气如果是阴雨天,那么来年的粮食就会大丰收,自然米价也就不贵了。

其实古人期盼在秋分节气的时候下雨,并不是说来年就一定会是风调雨顺了,这不过是把秋分节气下雨当作是一个好兆头,表达了农民对于丰收的渴望。

秋分出雾,三九前有雪。

这句俗语就是说如果在秋分之时就下起了雾,那么大家就要提前注意了,天气会急剧变凉,冷天会到来早很多,而且三九之前就有可能会下雪。

所以在秋分之时,有起雾的地方,就需要提前留意了,说明会高当年的冬天会来的早,在三九之前就开始进入严冬,提醒人们注意御寒,而且要预防感冒。

秋分雨多雷电闪,今冬雪雨不会多。

这同样是一句很简单的民谚,不过主要是在山西地区流传。其意思是说在秋分的时候降雨又有雷电,那么在冬季的时候一般雨雪天气不会太多。

秋分响雷,遍地生贼。

有些地区的人应该都听到这么一句农谚“八月响雷,遍地生贼”说的是农历八月如是巨雷大雨,不是好兆头。而“秋分响雷,遍地生贼”的道理估计也是寓意不好的意思。

秋分西北风,腊月冬不净。

“秋分西北风,腊月冬不净”说的就是秋分日的天气状况对以后的天气的影响很重大。这里的“腊月冬不净”指的是腊月会出现多雪的天气,冬腊月下雪多是好兆头,在西南地区,人们皆开年小麦收成好。

秋分不露头,割了喂老牛。

这是在南方地区流传很广的一句谚语,在过去南方种植水稻都是双季的,即早稻和晚稻。在秋分的时候正是南方的双季晚稻抽穗扬花的关键时刻,而早来的低温阴雨很容易形成“秋分寒”天气,这也是晚稻开花结实的主要威胁。如果在秋分的时候还没有抽穗扬花,那注定当年的水稻产量也不高,很难有收成。

秋分节气问候祝福语。

1、秋分总会来,天会变,地会变,日常气温都会变,生活总是匆忙,梦会变,事会变,工作心情也会变。祝福不变,诚意不变,朋友快乐不会变,秋分快乐!

2、秋分时节温度降,天凉保暖添衣裳;生活工作虽然忙,朋友其实不会忘;一条短信诉衷肠,愿你平安又健康,幸福永远在身旁。

3、在日夜平分的日子里,日不短来夜不长,爱情事业两兼顾,财富人生两打拼,健康亲人两呵护。愿快乐秋分!

4、秋分送祝福,身体要健康。恭喜你一叶知秋,添衣从不落人后,祝贺你闻一知二,秋冻知道要适当。先要爱自己,才能爱别人。有人在等你来爱,记得回复哟。

5、今天是个好日子,一年一天哦!在这美好的日子里,祝愿你秋天收获特别多,分秒开心喜颜开,快意江湖恩怨少,乐享此生逍遥过。

6、一到秋分,二话不说,三五成群,四处旅游,五尺之躯,六神大喜,七情舒爽,八面威风,九转功成,十分满意;秋分祝福,万般顺畅!

7、秋分是日月交合同辉同映的日子,神灵赐予人间这条带着神奇梦幻般短信,收到的人将会一生幸福,储存的人快乐一生,转发给好友吧,将好运传递吧!

8、秋分到了,祝我尊敬的各位老奶奶三十六圈的比赛气不喘面容不改,我祝三叔公的买卖生意扬名四海,祝收到短信的身体健康,天天开心。

9、秋分节气到,秋忙开始了,秋天天气凉,秋意挡不了,秋风飘飘来,秋叶飘飘落。秋收结束了,秋种少不了。愿农民朋友大丰收!

10、秋分棉花白茫茫,蓝天白云送吉祥。秋分花生沉甸甸,高山流水好运传。秋分短信情绵绵,海阔天空送祝愿。祝秋天快乐!

11、秋分时节,冷月共霞光一色,祝福悄悄送上。天气一天比一天凉,出门在外多添衣裳,一日三餐,搭配仔细。愿你一生幸福,好运绵长。

12、秋分来,落叶归,雁儿南飞列成队。早晚凉,添暖衣,健康身体不遭罪。常吃红枣炖雪梨,气色红润好身体。知己一言三春暖,朋友情谊永无边。

13、秋分到,风儿紧,多穿衣服少着凉,多多锻炼身体好,一分祝福来报告:你我友谊似秋风,刮遍东西南北中,一年秋分来证明!

14、秋天长又长,“秋分”分两半,分给晚夏一半,延续夏的温暖;分给早冬一半,铺垫冬的寒冷。秋分来临,注意保暖防寒哦!

15、秋风习习,夜变长;秋雨绵绵,问候忙;秋意深浓,要安康;秋分来到,别心慌;温馨贴士,来帮忙:喝多水添衣勤,早晚冷别着凉,保重身体心舒畅!

实用天文与历法的论文大全(17篇)篇三

升天入地求之遍。(打一天文学名词——阴阳历)。

天涯海角。(打一天文学名词——远地点)。

一道鹊桥横渺渺。(打一天文学名词——银河系)。

财源茂盛达三江。(打一天文学名词——银河系)。

牛郎织女盼七夕。(打一天文学名词——星期日)。

牛郎织女盼七夕。(打一天文学名词——星图集)。

生。(打一天文学名词——星座)。

生日愿望。(打一天文学名词——星图)。

生日活动。(打一天文学名词——行星)。

通宵假寐。(打一天文学名词——虚宿)。

实用天文与历法的论文大全(17篇)篇四

天文学是研究宇宙空间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学科。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天文学就有重要的地位。下面我们通过论文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摘要:《崇祯历书》是由徐光启等人历时五年编撰而成,是介绍欧洲天文学知识的文学著作。《崇祯历书》分为基本五目和节次六目两部分。基本五目主要介绍欧洲天文学中的天文仪器、天文数学和天文学相关理论,节次六目主要介绍历法方面的知识。本文将对《崇祯历书》中的数学和天文学知识基础进行探讨。

关键词:《崇祯历书》;数学基础;天文学基础。

《崇祯历书》中采用了几何算法和天体系统,清晰地引入了地球与地理经纬度的概念,同时采用了西方的计量单位,对欧洲天文学的基本理论、天文学仪器和必要的数学知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是我国较为全面的介绍欧洲天文学的著作,对天文学在我国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测量全义》作为《崇祯历书》的基础文献,记载了西方球面天文学和三角学的相关知识,是《崇祯历书》数学和天文学研究的基础。

一、《崇祯历书》的天文学基础。

(一)崇祯改历与天文学知识。

在十七世纪的中国天文学逐渐出现改革。在封建社会里,历法的作用不仅在于告知民众时间,更是王权得以确立的条件。在明朝末期,由于钦天监采用的元朝郭守敬等人编制的《大统历》进行的日食推测,屡次不能够得到验证,使明朝官员对《大统历》中的天文学知识产生质疑,因而上书请博访知历人员对天文学知识进行改革。徐光启通过崇祯二年发生的日食现象,将传教士预推的时间和食分与《大统历》预推的时间与食分进行比较,得到传教士预推的时间和食分比较精准,而钦天监使用的《大统历》预推结果则出现偏差。长期参与历法编纂工作的钦天监五官正戈如实将情况汇报给了崇祯帝,崇祯帝这才同意了改历的申请,并命令徐光启、李天经和李之藻等人以及入华的耶稣会天文学家进行西法改历的工作。在徐光启、李天经等人的支持下,从崇祯二年到崇祯七年,中西学者共同努力编译了长达137卷的长篇巨著《崇祯历书》,促使了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渐趋高潮。

《崇祯历书》中五目指的是:法原,即天文学基本理论,包括球面天文学原理;法数,即天文数表,附有使用说明;法算,即天文计算必备的数学知识,包括平面和球面三角学几何学;法器,天文仪器知识;会通,指中国传统方法和西历度量单位的换算。六次指的是:日躔历、恒星历、月离历、日月交会历、五纬星历、五星交会历六种。包括日月五星运动,恒星方位,日月交食,节气,朔望等的中西换算。徐光启为了介绍一些基本的天文学理论,还特意在基本五目中设立了法原一目,在法原中着重介绍了哥白尼和第谷的天文学体系,还涉及到更早一些的托勒密体系的内容。这些传教士在中国采取了科学传教的策略,在传播天主教的同时,也将西方天文、历算等科学知识输入中国。在《崇祯历书》的天文学知识部分有大量与开普勒天文学相关的内容。在改历的过程中,欧洲传教士金妮阁曾奉命返回欧洲搜集与天文学相关的研究著作和寻找西方优秀的天文学家,最终其带回了七千多部著作回到中国,对《崇祯历书》的编撰工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此外,开普勒在《崇祯历书》的编纂工作中与中国的传教士进行过大量的书信往来,详细回答了邓玉函在编纂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

(二)《崇祯历书》中的天文学思想。

《崇祯历书》中开普勒对天文学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对天体机械运动现象进行描述,并通过机械运动的知识来对天体运动现象进行解释,之后分析天体运动的原因,通过数学假设解释天体物理运动的本质。在《崇祯历书》中的观点认为天文学与物理知识是有一定的界限的。例如,书中认为天体实际的薄厚实际上是天体之间的距离,而脱离的距离及无法表述其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因此,其在开普勒天文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西方主流天文学的思想,即认为数学天文学与物理天文学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崇祯历书》系列历法采用的是第谷体系,这一点很多文献已经证明。《崇祯历书》系列历法中的日躔也是参考了第谷的理论。《崇祯历书》中强调了太阳在天体中的中心位置,认为太阳是万光之源,其他所有的天体都在或多或少地接受太阳的光源,太阳的地位就像君主在群臣中的地位一样。这样的观点与托勒密在《至大论》、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以及开普勒在《天文光学》中所阐述的观点是相一致的。然而,在具体的论述中托勒密、哥白尼与开普勒对太阳中心位置的具体论述是不尽相同的。托勒密在论述中采用midpart一词,强调太阳是在天体的中间部分,而哥白尼则是采用nearcenter一词,强调太阳是在中心位置附近,这两位天文学家都是在数学意义上强调太阳的`中心位置,而开普勒不仅认识到了太阳在天体中数学上的中心位置,而且认识到太阳在天体中物理上的中心位置。他阐述,太阳是天体光与热的直接来源。

从物理力源的角度强调了太阳是天体运动的中心,认为太阳为天体的运动提供了动力来源,并提出天体的运动是由于太阳的旋转,太阳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吸引天体围绕其运动。《崇祯历书》融入了欧洲天文学的基本思想,尤其是开普勒的天文学物理思想,对《崇祯历书》的编撰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崇祯历书》与天文仪器。

16世纪末,欧洲传教士开始在中国开拓宗教事业。同时将欧洲科学和技术传入中国,导致某些中国科技领域一定程度上的欧洲化。其中,天文学和天文仪器的变化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16前后,耶酥会士利玛窦,在肇庆、南昌、南京等地传教期间,经常在他的住所展示天球仪、象限仪、罗盘、日晷、地球仪、星盘、等天文仪器,并以此作为礼物送给当地政府官员。1629年起,邓玉函、汤若望、罗雅谷等传教士应徐光启的邀请供职皇家天文机构,在《崇祯历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17世纪初以前的欧洲天文学和天文仪器。这本书中既解说了发明不久的新仪器,又描述了若干已经或即将被淘汰的古典仪器,内容包括仪器的几何学理论、基本构造、安装和使用方法等。

传教士所造仪器与同时期的欧洲产品相比是落伍的,但在中国历史上是先进的。它们之中的大多数未能广泛传播,因为对于中国人来说属于新知识,有些技术仅停留在书本描绘阶段,有些仪器只是御用品,也没能在天象观测上得到较好地应用。

二、《崇祯历书》的数学基础。

天文学的研究离不开数学基础的支持,《崇祯历书》采用了丹麦的天文学家第谷所创立的几何学计算方法,将几何学、三角学用于天文学预测与研究中。其中《测量全义》是《崇祯历书》中的基础,汇集了平面三角和球面三角的相关知识以及测绘仪器的制造等知识,其内容丰富,是当时先进的天文学数学知识的总结。《测量全义》详细讲述了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圆锥曲线、球面三角以及球面天文等数学知识。

在平面几何相关知识中主要对直线三角形、面上、面下、线上和线下等公式和测量方法进行了总结。通过举例的方式对定理进行阐述和证明。具体方式都是通过文字论述。例如在论证圆面积计算公式中,通过先给出命题,之后以解曰为标志将抽象的命题以具体的题目的方式将其具体化,然后通过论曰、再论曰等词汇,对具体题目进行具体的论证。《测量全义》中公式与理论的论证体现了西方数学中所蕴含的严格的逻辑性和确定性,在论证的过程中使每个环节环环相扣,这与我国传统数学中寓理于注和注重算法的形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外,在命题的证明过程中采用了反证法开拓了中国数学家的思维。立体几何主要论述了柱、台、球和锥的一些性质以及其计算公式。《测量全义》对例题几何的论述,其内容较为零碎、讨论也不尽充分,但其完善了我国数学家的几何体系,对我国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圆锥曲线、球面三角和球面天文部分对圆锥、球面以及球面与天文的知识进行了更加详细的介绍,丰富了我国数学和天文学研究的内容。

三、总结。

徐光启以翻译求会通,以会通求超胜为目的编译了《崇祯历书》,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崇祯历书》的编纂对我国数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它刺激中国学者整理中国传统文献,另一方面,将中国数学与天文学知识与西方知识相融合,并进行一定的创新研究,推动了中国数学和天文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明]李天经、汤若望等,《浑天仪说》,徐光启.崇祯历书(附《西洋新法历书》增刊十种)[m].潘鼐,汇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张伯春.明清测天仪器之欧化[m].辽宁教育出版社,(12).

[5]胡开泰.《崇祯历书》的数学和天文学基础――以《测量全义》为中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6]褚龙飞,石云里.《崇祯历书》系列历法中的太阳运动理论[j].自然科学史研究,.4(31).

实用天文与历法的论文大全(17篇)篇五

摘要:

中国古代天文学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自神话时期兴起,绵延千年不衰。但中外学者对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质疑也从未停止过。本文从科学哲学角度,叙述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兴起与发展,详细分析其功能效用与历史影响,从而辨别中国古代天文学是否为真科学。

关键词:

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哲学;真科学。

从众多资料来看,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历史之悠久,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传说在少昊氏时,人人私下研习天文,都搞起了沟通上天的巫术,致使天下大乱。颛顼帝命令重、黎二人“绝地天通”,禁止了平民与上天沟通交流。之后与天交流的权利就专属于天子,也只有天子钦定的巫觋才有资格去沟通上天。从此天文学在古代中国就成了皇家的专属品,而天子也开始拥有了对“天命”的解读权。这也就是中国漫长天文学史的开端。

我国天文学至于夏商周代时已经有了一定水准的历法。特别是到了周代,已经有人开始观测流星、行星等天象及星辰。相比于上古时代,这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传统的天文学体系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正式完成的。在这一时期,不仅二十八星宿体系确立,而且在历法方面有了重大的进步。我们古人开始通过观测日影长短的周年变化来确定冬至和夏至的日期。并且在这一时期流传了大量人们观测流星、彗星等天象的详细记录。这些都成了我国历史上的宝贵资料。

自从春秋战国时期传统天文学大框架建立之后,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时期,天文学进一步蓬勃发展。不仅历法得到统一,二十四节气,浑天仪等天文知识以及天文学仪器的进一步发明使得我国的天文学一路高歌猛进。到了元朝,由于铁木真缔造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辉煌帝国,我国古代天文学甚至传到阿拉伯等国,可谓是盛极一时。明清时期,中国开放了千年来“严禁私习天文”的禁令,使得我国古代天文学有机会走向一个新的巅峰。

也正是因为我国古代天文学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服务于皇室,很多中西方学者就质疑中国古代天文学是否是真正的科学。甚至有些激进派的学者直接将中国古代天文学打入伪科学的深渊。在此,笔者持有不同看法。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认为,科学是历史发展总过程的产物,它抽象地表现了这一历史发展总过程的精华,这个精华显然包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每一种不同的运动形式都构成每一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而整个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在总体上便构成总体科学的研究对象。因此,所谓科学就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动、变化规律的概括,都是人们在感觉经验基础之上用“理性方法”整理概括的结果。此外在科学的本质与功能上,马克思还突出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是一种在人类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的思想。

按照马克思的观念,我们反观中国古代天文学,这是一门有着上千年悠久历史的学科,毫无疑问它也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无数古代先贤们定历法、造仪器、编文献来研究这浩渺天空中天体运转的奥秘。这分明就是在研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规律。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对社会发展变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天文学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便是航海。早在战国时期中国人就根据天文学中观测到的星辰位置,发明了具有指向性功能的“司南”。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这为日后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果大家觉得航海之术离我们日常生活过于遥远,不能说对社会变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那么,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该是我们的立身之本了吧。中国古代天文学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石器时代,人们保持着刀耕火种的农业经营方式,这种粗放的耕作模式导致了极端的低产。不过正是伴随着天文学的发展,历法的完善,节气的确立,使得传统农业高度关注农时后,精耕细作的优良方式才逐步趋于成熟,造福了无数黎民百姓。

参考文献:

[1]江晓原,钮卫星.中国天学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

[2]遵妫.中国天文学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

[3]张之沧.科学哲学导论[m].人民出版社,.

[4]吴国盛.什么是科学[m].民出版社,.

实用天文与历法的论文大全(17篇)篇六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研究和应用曾经是世界领先的,不少有关天文的记载成为现代天文学研究的珍贵资料。

但是,在我们现今的基础教育中,天文学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1世纪将是人类着眼太空的时代,世界科技飞速发展,人类开始开发宇宙太空。

地球的能源在不断地耗尽,新的能源也许要向太空寻找,太阳能当然是最直接的。

当地球上的环境不再适合人类的生存时,新的居住地肯定也只能是其他的星球。

我们在宇宙中是否孤独?为了适应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的时代需要,加强素质教育,普及天文知识是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在文理分开的大学教育中,文科学生对于基础科学的识了解得不够全面。

同时,由于人们对天文发现的广泛兴趣,天文学在教育和科普领域也起着十分独特的作用。

同时天文学的发展对人类也有巨大的意义。

天文学是人类认识宇宙的科学,是近代科学革命的摇篮,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源泉之一。

早在远古时期,随着人们对日月经天、斗转星移、昼夜更替、寒来暑往等自然现象观测和认识的逐渐深化,在中国、巴比伦、埃及和希腊等文明古国,天文学便开始萌芽、发展了。

中国在公元前13世纪甚至更早就建立了天文台,中国有着世界上历时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丰富的天象记录,有不断革新的精确历法,有见地深刻的宇宙论,还有融合高水平机械技术的天文仪器。

所有这些,都是世界天文学发展史乃至整个人类文明史上的宝贵财富。

在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测400周年的今天,天文学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

望远镜为人类带来了层出不穷的重大天文发现,极大地增强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能力。

回顾天文学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的意义是适时和恰当的,也是对即将落幕的国际天文年的最好总结和纪念。

天文学对于人类文明进步与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天文观测对重大科学理论的建立提供依据和进行正确性检验;另一方面在对地球、生命及其在宇宙中的`地位的认识过程中,新的天文观测发现逐渐地、不断地深刻改变着整个人类的宇宙观。

新的天文观测和发现必将并继续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整个人类的宇宙观,不断加深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这种在理性指导下的实践活动体现了现代的科学探索精神,也必将为人类认识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带来无穷的益处。

宇宙空间,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都是天文学这门学科所研究的对象。

其中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是天文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天文学研究的过程当中,天文学家主要通过观测天体发射到地球的辐射,发现并且比较准确地测量它们所在的位置。

从而根据它们的位置来探索它们的运动规律,对他们身体上所存在的物质进行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内部结构能量来源、演化规律的研究,天体物理学的研究历史非常古老,可以说,自从人类文明史诞生以来,天文学也就随之诞生。

谈到天文学研究的意义,那么大家最关心的当然是天文学的研究对我们生活的实际意义,一方面天文学研究影响着我们人类的自然观,就拿古代的天文学家观测太阳月球和其他一些天体及天象来说,这些观测帮助人们确定了时间方向和历法这些方便人们日常生活的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是天体测量学的开端,人类观测天体,记录天象已经有了五六千年的悠久历史。

在人类早期的文明史当中,天文学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埃及的金字塔,欧洲的巨石阵在史前都是非常著名的天文观测地点,到现在仍然是闻名海外的天文学观测遗址。

许多天文学家可能正是意识到了天文学研究对人类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才出现了像哥白尼的日心说,康德和拉普拉斯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等等一系列天文学领域的重要理论。

这些理论不仅奠定了之后的天文学家对天体的观测以及研究,而且还推动了近现代天文学研究的提前到来。

牛顿力学,核能的发现也是天文学研究当中非常重要的成果。

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在现代天文学研究当中,天文学家对高能天体物理,致密星和宇宙演化的研究,从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天文学家对太阳和太阳系天体的研究包括有地球和人造卫星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在航天、测地、通讯导航等部门当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其实天文学研究最早起源于人类时令的获得和占卜活动,往往要经历观测,理论,再到观测的三个必经的发展途径,通过这三个途径把我们的视野伸展到宇宙的最深处。

同时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天文学的研究对象也从太阳系发展到太阳系以外的整个宇宙,同时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天体物理学这三大分支学科构成了现代天文学的研究方法体系。

而光学天文学、射电天文学、空间天文学这几个分支学科则成为了天文学观测的必要手段,如果要对天文学研究的意义进行进一步的说明,那必定离不开天文学研究的各个对象层次,包括有行星层次和恒星层次,星系层次等等。

这些星体层次的研究帮助我们能够进一步地了解宇宙,从而能够使我们未来的生活越来越好。

文档为doc格式。

实用天文与历法的论文大全(17篇)篇七

1.天文学让人类知道天地运行规律,四季时分的终始,时间的尺度得以碓立,我们的行为亦有了更好的'规律。天文学亦是人类自然崇拜中的最高神化目标。天文学更被用以发展占星学,令古代天文学蒙上了一点神祕主义的气氛。

2.对于古代中国来说,天文学除了上述的各项外,亦显示了中国文化和其他人一样,有把道德外在化的倾向。但中国人对「天」的观念仅在于作为道德的化身。中国虽然在传统中也有迷信,但我们不认为上天是会控制一切的,结果仍在我们手中。中国人,无论是星相家、堪舆师等,都一直认为他们所预测的并非不可改变,先天的因素是可以由后天修改的。

3令我们努力自力更生,形成中国人勤奋向上、强调内省的性格,亦使我们把大自然看成朋友。由于天道只是一套外在的客观规则,所以人们只有和天地合作共处,才能安身,对中国这个农耕民族来说,平稳的生活是很重要的。天地是人的合作对象,而不是征服对象。

这是一种符合环保的想法,是以虽然中国亦有破坏环境的时候但大多的中国人均是敬畏天命、爱惜大地的。中国的自然环境亦大多能保存至近代。若然能将此与中国与自然为友的态度配合,当有助于推行环保。

4.最后,是古中国天文学知识本身。除了赤道坐标系统外,中国古化天文学中还有不少值得他人学习参考的。例如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系统,属世界所仅有,其对农业的用途,从通用公历的今天,中国人仍同用农历,可见一斑。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中国天文学当对世界农业及其他若干事业有很大的用处。

实用天文与历法的论文大全(17篇)篇八

《崇祯历书》是由徐光启等人历时五年编撰而成,是介绍欧洲天文学知识的文学著作。《崇祯历书》分为基本五目和节次六目两部分。基本五目主要介绍欧洲天文学中的天文仪器、天文数学和天文学相关理论,节次六目主要介绍历法方面的知识。本文将对《崇祯历书》中的数学和天文学知识基础进行探讨。

《崇祯历书》;数学基础;天文学基础。

《崇祯历书》中采用了几何算法和天体系统,清晰地引入了地球与地理经纬度的概念,同时采用了西方的计量单位,对欧洲天文学的基本理论、天文学仪器和必要的数学知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是我国较为全面的介绍欧洲天文学的著作,对天文学在我国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测量全义》作为《崇祯历书》的基础文献,记载了西方球面天文学和三角学的相关知识,是《崇祯历书》数学和天文学研究的基础。

(一)崇祯改历与天文学知识。

在十七世纪的中国天文学逐渐出现改革。在封建社会里,历法的作用不仅在于告知民众时间,更是王权得以确立的条件。在明朝末期,由于钦天监采用的元朝郭守敬等人编制的《大统历》进行的日食推测,屡次不能够得到验证,使明朝官员对《大统历》中的天文学知识产生质疑,因而上书请博访知历人员对天文学知识进行改革。徐光启通过崇祯二年发生的日食现象,将传教士预推的时间和食分与《大统历》预推的时间与食分进行比较,得到传教士预推的时间和食分比较精准,而钦天监使用的《大统历》预推结果则出现偏差。长期参与历法编纂工作的钦天监五官正戈如实将情况汇报给了崇祯帝,崇祯帝这才同意了改历的申请,并命令徐光启、李天经和李之藻等人以及入华的耶稣会天文学家进行西法改历的工作。在徐光启、李天经等人的支持下,从崇祯二年到崇祯七年,中西学者共同努力编译了长达137卷的长篇巨著《崇祯历书》,促使了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渐趋高潮。

《崇祯历书》中五目指的是:法原,即天文学基本理论,包括球面天文学原理;法数,即天文数表,附有使用说明;法算,即天文计算必备的数学知识,包括平面和球面三角学几何学;法器,天文仪器知识;会通,指中国传统方法和西历度量单位的换算。六次指的是:日躔历、恒星历、月离历、日月交会历、五纬星历、五星交会历六种。包括日月五星运动,恒星方位,日月交食,节气,朔望等的中西换算。徐光启为了介绍一些基本的天文学理论,还特意在基本五目中设立了法原一目,在法原中着重介绍了哥白尼和第谷的天文学体系,还涉及到更早一些的托勒密体系的内容。这些传教士在中国采取了科学传教的策略,在传播天主教的同时,也将西方天文、历算等科学知识输入中国。在《崇祯历书》的天文学知识部分有大量与开普勒天文学相关的内容。在改历的过程中,欧洲传教士金妮阁曾奉命返回欧洲搜集与天文学相关的研究著作和寻找西方优秀的天文学家,最终其带回了七千多部著作回到中国,对《崇祯历书》的编撰工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此外,开普勒在《崇祯历书》的编纂工作中与中国的传教士进行过大量的书信往来,详细回答了邓玉函在编纂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

(二)《崇祯历书》中的天文学思想。

《崇祯历书》中开普勒对天文学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对天体机械运动现象进行描述,并通过机械运动的知识来对天体运动现象进行解释,之后分析天体运动的原因,通过数学假设解释天体物理运动的本质。在《崇祯历书》中的观点认为天文学与物理知识是有一定的界限的。例如,书中认为天体实际的薄厚实际上是天体之间的距离,而脱离的距离及无法表述其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因此,其在开普勒天文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西方主流天文学的思想,即认为数学天文学与物理天文学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崇祯历书》系列历法采用的是第谷体系,这一点很多文献已经证明。《崇祯历书》系列历法中的日躔也是参考了第谷的理论。《崇祯历书》中强调了太阳在天体中的中心位置,认为太阳是万光之源,其他所有的天体都在或多或少地接受太阳的光源,太阳的地位就像君主在群臣中的地位一样。这样的观点与托勒密在《至大论》、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以及开普勒在《天文光学》中所阐述的观点是相一致的。然而,在具体的论述中托勒密、哥白尼与开普勒对太阳中心位置的具体论述是不尽相同的。托勒密在论述中采用midpart一词,强调太阳是在天体的中间部分,而哥白尼则是采用nearcenter一词,强调太阳是在中心位置附近,这两位天文学家都是在数学意义上强调太阳的中心位置,而开普勒不仅认识到了太阳在天体中数学上的中心位置,而且认识到太阳在天体中物理上的中心位置。他阐述,太阳是天体光与热的直接来源。

从物理力源的角度强调了太阳是天体运动的中心,认为太阳为天体的运动提供了动力来源,并提出天体的运动是由于太阳的旋转,太阳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吸引天体围绕其运动。《崇祯历书》融入了欧洲天文学的基本思想,尤其是开普勒的天文学物理思想,对《崇祯历书》的编撰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崇祯历书》与天文仪器。

16世纪末,欧洲传教士开始在中国开拓宗教事业。同时将欧洲科学和技术传入中国,导致某些中国科技领域一定程度上的欧洲化。其中,天文学和天文仪器的变化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1629年起,邓玉函、汤若望、罗雅谷等传教士应徐光启的邀请供职皇家天文机构,在《崇祯历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17世纪初以前的欧洲天文学和天文仪器。这本书中既解说了发明不久的新仪器,又描述了若干已经或即将被淘汰的古典仪器,内容包括仪器的几何学理论、基本构造、安装和使用方法等。

传教士所造仪器与同时期的欧洲产品相比是落伍的,但在中国历史上是先进的。它们之中的大多数未能广泛传播,因为对于中国人来说属于新知识,有些技术仅停留在书本描绘阶段,有些仪器只是御用品,也没能在天象观测上得到较好地应用。

天文学的研究离不开数学基础的支持,《崇祯历书》采用了丹麦的天文学家第谷所创立的几何学计算方法,将几何学、三角学用于天文学预测与研究中。其中《测量全义》是《崇祯历书》中的基础,汇集了平面三角和球面三角的相关知识以及测绘仪器的制造等知识,其内容丰富,是当时先进的天文学数学知识的总结。《测量全义》详细讲述了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圆锥曲线、球面三角以及球面天文等数学知识。

在平面几何相关知识中主要对直线三角形、面上、面下、线上和线下等公式和测量方法进行了总结。通过举例的方式对定理进行阐述和证明。具体方式都是通过文字论述。例如在论证圆面积计算公式中,通过先给出命题,之后以解曰为标志将抽象的命题以具体的题目的方式将其具体化,然后通过论曰、再论曰等词汇,对具体题目进行具体的论证。《测量全义》中公式与理论的论证体现了西方数学中所蕴含的严格的逻辑性和确定性,在论证的过程中使每个环节环环相扣,这与我国传统数学中寓理于注和注重算法的形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外,在命题的证明过程中采用了反证法开拓了中国数学家的思维。立体几何主要论述了柱、台、球和锥的一些性质以及其计算公式。《测量全义》对例题几何的论述,其内容较为零碎、讨论也不尽充分,但其完善了我国数学家的几何体系,对我国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圆锥曲线、球面三角和球面天文部分对圆锥、球面以及球面与天文的知识进行了更加详细的介绍,丰富了我国数学和天文学研究的内容。

徐光启以翻译求会通,以会通求超胜为目的编译了《崇祯历书》,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崇祯历书》的编纂对我国数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它刺激中国学者整理中国传统文献,另一方面,将中国数学与天文学知识与西方知识相融合,并进行一定的创新研究,推动了中国数学和天文学的发展。

[1][明]李天经、汤若望等,《浑天仪说》,徐光启。崇祯历书(附《西洋新法历书》增刊十种)[m].潘鼐,汇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2]张伯春。明清测天仪器之欧化[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12).

[5]胡开泰。《崇祯历书》的数学和天文学基础--以《测量全义》为中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6]褚龙飞,石云里。《崇祯历书》系列历法中的太阳运动理论[j].自然科学史研究,2012.4(31).

实用天文与历法的论文大全(17篇)篇九

中国古历采用阴阳合历,即以太阳的运动周期作为年,以月亮圆缺周期作为月,以闰月来协调年和月的关系。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又分成24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以下是百分网小编搜索整理的关于2017年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供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刘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二十八宿与国分野如下:

国 郑 宋 燕 越 吴 齐 卫 鲁 魏 赵 秦 周 楚

【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昴宿。唐代卫象诗“辽东老将鬓有雪,犹向旄头夜夜看”,旄头亦指昴宿,诗句表现了一位老将高度警惕、细心防守的情景。

【参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如曹植“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壁宿】指北官玄武七宿中的第七宿,由两颗星组成,因其在室宿的东边,很像室宿的墙壁,又称东壁。唐代张说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形容壁宿是天上的图书库。

【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屈原《九歌》:“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古诗十九首》:“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玉衡是北斗星中的第五星。《小石潭记》中用“斗折蛇行”,形容像北斗星的曲线一样弯弯曲曲。

【北极星】星座名,是北方天空的标志。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其实,由于岁差的原因,北极星也在变更。三千年前周代以帝星为北极星,隋唐宋元明以天枢为北极星,一万二千年以后,织女星将会成为北极星。

【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如《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白虹贯日】“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如《唐雎不辱使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汉代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燕太子丹厚养荆轲,让其刺秦王,行前已有天象显现,太子丹却畏其不去。

【运交华盖】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鲁迅《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东曦】古代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太阳。《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东曦既驾”指东方的太阳已经出来了。

【天狼星】为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苏轼《江城子》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其中用典皆出自星宿,雕弓指弧矢星,天狼即天狼星。屈原《九歌》中也有“举长矢兮射天狼”,长矢即弧矢星。

【老人星】为全天空第二颗最明亮的星,也是南极星座最亮的星。民间把它称作寿星。北方的人若能见到它,便是吉祥太平的事。杜甫诗云:“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星。”

【牵牛织女】“牵牛”即牵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银河东。“织女”即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相对。《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唐代诗人曹唐《织女怀牵牛》:“北斗佳人双泪流,眼穿肠断为牵牛。”

【银河】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陈子昂《春夜别友人》:“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苏轼《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秦观《鹊桥仙》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文曲星】星宿名之一。旧时迷信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如吴敬梓《范进中举》:“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天罡gang】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小说《水浒》受这种迷信说法的影响,将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大小起义头领附会成天罡星、地煞星降生。

【云气】古代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虎”。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如《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农历】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古人写文章,凡用序数纪月的,大多以农历为据。如《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农历的六月、七月相当于公历的七月、八月。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正月 立春、雨水 二月 惊蛰、春分

三月 清明、谷雨 四月 立夏、小雨

五月 芒种、夏至 六月 小暑、大暑

七月 立秋、处暑 八月 白露、秋分

九月 寒露、霜降 十月 立冬、小雪

十一月 大雪、冬至 十二月 小寒、大寒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如《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称夏至、冬至为至日,这里指冬至。

【初阳】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此时阳气初动,故称“初阳”。《孔雀东南飞》:“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欧阳修《醉翁亭记》:“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永遇乐》:“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社鼓,指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

【初七】农历七月初七,民间有七夕乞巧的风俗。传说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下九】农历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如《冯婉贞》:“咸丰庚申,英法联军白海入侵。”咸丰,皇帝年号;庚申,干支纪年。“六十甲子”依次是: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指南录后序》“德祐二年”、《雁荡山》“祥符中” (“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等。

(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应为辛亥。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e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祭妹文旷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 是干支纪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

【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

(1)序数纪月法。如《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指南录〉后序》“德祜二年二月”,“是年夏五”,“五”就是五月。《谭嗣同》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庾信《哀江南赋》:“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即农历十月。

(3)时节纪月法。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代农历十月;陶渊明《拟古诗九首》“仲春遘时雨”,“仲春”代农历二月。

【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

(1)序数纪日法。如《梅花岭记》:“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指农历十五日。《〈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2)干支纪日法。如《殽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殽。’“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即农历六月九日;《登泰山记》“是月丁未”,指这个月的十八日。古人还单用天干或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如《礼记·檀弓》“子卯不乐”,“子卯”,代指恶日或忌日。

(3)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朏(fe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

(4)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如《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纪时法】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

(1)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2)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古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序数纪时对应关系见附表。

地支纪时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天色法与地支法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两种纪时方法。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李愬雪夜入蔡州》: “夜半雪愈急……,恕至城下……,鸡鸣,雪止……,晡时,门坏。”《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是平旦的别称。再如《失街亭》:“魏兵自辰时困至戌时。”《景阳冈》:“可教往来客人于巳、午、未三个时辰过冈。”《祭妹文》:“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群英会蒋干中计》:“从巳时直杀到未时。”

【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如《孔雀东南飞》:“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群英会蒋干中计》:“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李愬雪夜入蔡州》:“四鼓,恕至城下,无一人知者。”《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夜间时辰 五更五鼓 五夜 现代时间

夜半 三更三鼓 丙夜 23-1点

鸡鸣 四更四鼓 丁夜 1-3点

平旦 五更五鼓 戊夜 3-5点

实用天文与历法的论文大全(17篇)篇十

中国古代的天文和历法,具有政治象征意义。颁布历法,标明正朔之所在,是政权正当性的表现。历法又与农时节气密不可分,是非常实用的知识。而要调整历法,就必须观察天文。中国古代是阴阳合历,既要考虑月相周期,又要考虑二十四节气和四季的变化,必须保持每隔一段时间修订历法。唐朝有天文学家、数学家僧一行借鉴印度历法编撰《大衍历》;元代有郭守敬吸收回回历法,制作《授时历》。

明崇祯二年(1629年),钦天监据大统历、回回历推算日食皆不验,曾向利玛窦学习历法天文的徐光启,以新法推算,预测“五月初一日,顺天府日食,二分有余,不及五刻”。结果获得验证。说明又到修订历法的当口了。

礼部乃奏请开局修历,礼部侍郎徐光启领衔,耶稣会士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汤若望等,先后被聘入局。其实,早在利玛窦在北京时,朝廷已因大统历预报天象屡次失误而持续多年议论改历。加之弘治以来逐渐放开“私习天文”之禁,这就为西洋天文历法技术提供了立足机会。

利玛窦曾自荐修历,未被理会。但他并不灰心,而是强烈要求罗马派遣精通天文学的耶稣会士来中国,阳玛诺、熊三拔、邓玉函等都可能是因此来到中国的。来华耶稣会士成为一个天文学造诣很高的群体,令与他们接触的不少中国官员倾倒,以致多次主动上书,推荐耶稣会士参与修历。

1629年这次钦天监官员用郭守敬的方法推算日食,再次失误,才出现中西学者联合修撰新历的局面,并于1634年撰成《崇祯历书》。《崇祯历书》修成后,又经过8次实测,以及与保守派的数次较量,崇祯确信西方天文学方法的优越,决定颁行。可惜,此时遭遇易代鼎革之变,竟未克进行。

清军进京后,“奉天承运”,迫切需要颁布新历,以明正朔。汤若望将《崇祯历书》作了删改、补充和修订后,自费刻印献上,改名为《西洋新法历书》,给顺治皇帝献上一份厚礼,于是清廷即刻颁行。康熙时去“西洋”二字,改题《新法历书》。

《崇祯历书》涉及到西方天文学理论,行星运行观测和计算的数据表格、必备的天文数学知识、天文仪器的制造与使用以及中西度量单位的换算。其理论部分《法原》总篇幅的1/3,系统介绍西方古典天文学理论和方法,包括日、月、五星、恒星的运行规律,球面天文学原理,着重阐述托勒密、哥白尼、第谷3人的工作,大体未超出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之前的水平,但也有少数更先进的内容。

《崇祯历书》所参考的天文学著作,已明确考证出的以17世纪初期的作品居多,而最晚近的是1622年出版的作品。西方几种主要宇宙模式理论,明末都已传入中国,包括亚里士多德的“水晶球”体系、托勒密的行星系说、第谷宇宙模型、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

关于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在1760年耶稣会士蒋友仁向乾隆进献《坤舆全图》前,就已经引用和介绍到中国,但蒋友仁的《坤舆全图》明确宣称托勒密体系是错误的,第谷的理论不如哥白尼的正确。与此不同的是,《崇祯历书》虽然引用了哥白尼《天体运行论》中27项观测记录中的17项,对《天体运行论》中的有些章节甚至直接翻译,对其日心地动说的重要内容也有所披露,但对日心说却持否定态度,认为哥白尼用来论证地动的理由,不具说服力。

哥白尼1543年发表《天体运行论》,其宇宙观从学理体系说虽属先进,但直到17世纪都还没有取得令人信服的优势。特别是哥白尼在仪器制造、观测技术和精度方面并不出众,他的日心说对历法制订影响不大。与观测精准的第谷学说相比,哥白尼学说对于修历缺乏实用性。这不仅说明了国人选择西学中的实用主义倾向,为蒋友仁润色文字的钱大昕和作序的阮元都对哥白尼学说持否定态度;而且也说明中国学者将科学修历的技术实践,转向探索自然奥秘的天文学理论兴趣,仍然存在一道鸿沟,后者必须有更多的社会制度条件加以配合。

实用天文与历法的论文大全(17篇)篇十一

天文历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之一,它以天体运行规律为基础,为人类社会提供了精确的时间标准。长期以来,天文历法在农业、航海、地理测量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学习和运用天文历法的过程中,我深入思考了其背后的原理和文化内涵,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体会。

首先,天文历法向我们展示了宇宙的秩序和规律。在追求更好的硬件设施和大规模科研项目的今天,我们有时会忽视天文学背后的基本道理和传统智慧。天文历法的出现,使人们开始关注天体运行的规律,并将之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通过对星体运动的观察和整理,人们发现了春分、秋分、冬至、夏至等重要的日子,并因此确立了重要的农事活动时间和节令。同时,天文历法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规律和安排,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时间的流逝,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

其次,天文历法教会了我们观察和思考。天文历法的建立离不开人类对星空的观察和思考。人们发现了太阳,月亮和恒星等天体在天空中的运行规律,并通过研究彗星、星际尘埃等天增所悟。在观察天体的过程中,人们不仅学会了静下心来,仔细观察,还学会了如何思考问题,如何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这使我们的科学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并且激发了我们的创造力。

此外,天文历法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了地球和宇宙的关系。通过研究太阳运动的规律,我们知道了为什么有昼夜和四季的变化;通过研究月球的运动,我们明白了月亮的盈亏变化和潮汐的产生;通过研究星系和星际空间的运动,我们对宇宙的边界和宇宙的起源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认识到地球只是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让我们对自然和整个宇宙产生了更加敬畏和谦虚的态度。

最后,天文历法还教会了我们珍惜时间和生命。人类的寿命有限,我们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时间和空间。天文历法告诉我们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时刻,过有意义的生活。正如《庄子》里所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我们身处宇宙纷繁多变的世界里,面对无穷的星空,反而引发我们怀揣梦想,拼搏奋斗的动力。天文历法的学习和使用,不仅是对时间的尊重,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它让我们时刻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

综上所述,通过学习天文历法,我不仅深入认识了天宇、地球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也发现了宇宙的秩序和规律。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以及时间和生命的珍贵。天文历法的背后蕴含着人类智慧的结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时间的标准,更启迪了我们关于宇宙奥秘的思考,从而促使我们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加深邃的内涵。天文历法的学习和应用,将在我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为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实用天文与历法的论文大全(17篇)篇十二

在学习中华文化的过程中,我不禁被古人对天文与历法的精准观测与计算所折服。因此,我开始了学习天文与历法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会了古人的智慧,还深刻体会到了自己渺小而又不可忽视的存在。

第二段:天文学的魅力。

天文学是一门广泛而又深奥的学科。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了宇宙的浩瀚和星体的运行规律。看着星星闪烁的夜空,我开始明白自己的渺小和短暂。与此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宇宙的奥秘以及人类与宇宙的关系。天文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哲学和人类思考的重要部分。

第三段:历法的意义。

历法作为人类社会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历法,我了解到了时间的变迁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古代历法的设计精妙和准确性令人惊叹。历法不仅提供了人们生活的基本框架,还对农业、天文观测和文化活动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学习历法,我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四段:心灵的震撼。

学习天文与历法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心灵的震撼。当我了解到古人观测天体的智慧和辛勤,我深感敬佩。虽然没有现代的科技设备,但他们凭借对天文现象的热爱和对数学的精通,创造出了精准的观测法和计算方法。这种智慧令人敬佩,也激励着我努力学习和不断探索未知。

第五段:对学习的启示。

学习天文与历法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面,也给予了我对生活的启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不再轻易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学习和探索。同时,我深刻明白了时间的宝贵和珍贵,要充分利用每一刻来追求自己的梦想。学习天文与历法也让我更加关注自然和宇宙,进而更加珍惜我们生活的星球。

总结:

通过学习天文与历法,我不仅对宇宙更加着迷,而且也对古人智慧的伟大感到敬意。天文与历法不仅仅是学科,更是追求智慧和探索的精神。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保持对天文和历法的兴趣,不断挖掘其中的奥秘和精髓。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习,能够为人类的进步和文明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实用天文与历法的论文大全(17篇)篇十三

古典文学中常见论文这个词,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为论文。以下就是由编为您提供的。

海部宣男(以下简称海部):这是一个很经典的问题。给我们不甚了解的地外智慧生命发送信号可能会有危险。从另一方面讲,曾经参与向武仙座的球状星团m13发送射电信号的卡尔。萨根认为,m13拥有数量众多的恒星(大约十万颗),向那里发送信号很有希望联系到地外生命。不过他也强调说,m13距离地球非常遥远(25000光年),因此,他发送的射电信号需要花费2502017年才能达到m13。和施密特教授一样,我也建议不要向距离地球比较近的,例如10光年的宜居行星发送信号,只要对其进行研究即可。我至少认为在我们的银河系中有很多存在原始生命的行星,但具有高等智慧生命的行星的数量应该极少,平均而言距离也比较遥远。

海部: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作为一名日本天文学家,在4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我也时常思考这方面的问题。上世纪60年代,日本天文学还处于发展阶段,仅拥有一台口径1.88米的光学望远镜,还开展了一些比较先进的太阳射电观测活动。而现在,日本已经跻身世界上几个天文学最发达的国家之列,拥有许多最新的天文望远镜,包括位于地面的口径45米的毫米波段的野边山射电望远镜、昴星望远镜、vera、alma以及kagra(先进的引力波望远镜,建设中);还有“日出”号(太阳)、“朱雀”号(x·射线)等空间望远镜。在许多未来的望远镜建设项目中,例如alma、tmt、spica等,日本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日本也有自己的困难。由于历史原因(140年前日本才引入了现代科学),科学还没有发展成为日本社会和政府体系的强大基础。大学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财力进行基础科学研究。我们已经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想让公众了解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天文学的乐趣及其对于儿童的积极影响。

在所谓“非西方国家”中,日本或许是现代科学取得快速发展的一个特例。究其原因,除了历史和现实因素外,还要归功于日本相对民主的社会体系。卡尔·萨根曾经说过,科学和民主如朋友一样携手前行。开放和透明在科学发展进程中至关重要。日本的民主曾经一度虚弱,不幸导致了军国主义。

因此,要赶超西方国家,我想强调以下两点:1)科学家要善于与公众交流;2)营造开放、透明的民主氛围。

海部:这也是我很喜欢思考的一个问题。首先,西方的基督教(伊斯兰教亦然)从根本上认为是上帝创造了世界。相反,亚洲文明则强调“自然生成”,特别是在佛教和道教中。东方文明提出了理性的宇宙图景,正如中国古籍中描述的那样:“四方上下日宇,古往今来日宙。”这种理解十分受到科学家认可。另一方面,亚洲的哲学家大部分将注意力集中在人性上,而不是自然的结构和起源。然而,西方哲学家却一直努力地想要搞清楚这个由上帝创造的世界,因为这将有助于了解上帝的心智。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产生了很多精心构造的宇宙模型。他们将模型与实际观测结果进行比对,指出两者的差异。这样,西方哲学家便逐渐得到了更好的答案:日心说体系。

另外,西方国家更加民主和富有竞争力的社会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例如望远镜,假如没有它,日心说也不可能被大家快速接受。而后,欧洲的科学革命接踵而至:运动学、数学、化学、电磁学、热力学等等。

总之,我归纳有两个重要原因:1)哲学的倾向;2)民主和竞争的社会环境。

海部:科学当然需要广泛的大众基础,因此,我们应当对大学和研究所之外的科学研究活动给予支持。可事实上,基于我在日本放送大学担任了5年教授的经验来看,大多数“民间科学家”所谓的“新理论”都是他们个人的想法而已,或者是基于错误的理解得出的结论。除了学习基础知识外,对于现代科研工作者,接受如何进行科研工作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例如,通过检索和阅读全部相关的论文,了解哪些研究工作已经完成,哪些还没有进行,以及如何理解研究数据和理论模型,怎样遵守研究规范等。那些没有经过这些训练而习惯于依靠自己头脑做研究的“民间科学家”,面临着陷入自己“小天地”而不能自拔的危险。因此。我时常建议那些“民间科学家”,要把他们的论文提交到相关领域的学术期刊那里。因为科学论文需要由本领域的两到三位科学家进行严格地审阅。这是他们证明自己理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方法。

海部:没错,天文学在古代非常重要,天文学因此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学科”。在现代,天文学仍很重要,只是变得很难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得到。但另一方面,基础科学对人类来说越来越重要。我常说“科学是人类了解、认知世界的活动”。这里的“科学”一词,代表的是自然科学,尤其是基础科学。我们迫切想要了解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我们也非常想了解创造我们的这个宇宙。这种“了解世界”的活动,使我们得以成为真正的“人类”。

实用天文与历法的论文大全(17篇)篇十四

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天文学就有重要的地位,下面为大家提供了关于天文学的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示范性中学通常是所在地区教学力量比较雄厚,成绩相对突出的学校,还获得了较好的教学资源和硬件条件,很多学校配备了天文观测设备,个别学校甚至还有独立的天文台,这对于开展天文活动与相关教学提供了物质上的支持和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设置已经成为新课改的热点,它对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都有着独特的作用。地理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怎样在校本课程中发挥地理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就成为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俗话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天文和地理之间联系紧密,因而在中学开设天文实践类的地理校本课程具有可行性。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1.符合新课改要求地理课程要促使学生学习、观察、了解周围的客观世界,熟悉我们周围的地理环境。而环境从微观讲,有我们身边的环境,如学校环境、城市环境等,从宏观讲,有海洋环境、地球环境等,最宏观的环境就要算宇宙环境了,它也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属于学生学习、观测的内容。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现阶段中学教育中,有关天文宇宙环境的学习几乎一片空白。因此,天文观测活动的开展,了解人类生活的宇宙环境就完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属于新课改的内容。2.对学生的人格和思想产生重要影响“研究”二字指明了中学地理教育不仅担负着地理基础知识的传授,还要对学生进行智能训练和思想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对待处理人地关系的态度和思维方式。在这些方面,天文无疑有着极大的优势,面对浩瀚无垠的宇宙,地球不过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人类更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根本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凌驾于万物之上。同时,天文学是一种严谨的自然科学,它有客观、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模式,会对学生的人格和思想产生重要的影响。由此可知,天文实践课完全满足新课改的要求,还顺应了时代发展对中学地理教学的需求,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这种变化,主观上重视,积极应对时代的要求,把天文实践活动开展起来。

1.较强的实践操作性天文观测是操作性很强的活动,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如观测用的器具,天文望远镜及各种辅助设施;其次,观测者要具备一定的天文理论知识,或有专职的人员指导,保证观测活动的安全;最后,对客观事物或现象发生过程的真实描叙、记录,这就要求观测者能熟练运用、操作工具仪器,准确对天体搜索、跟踪、观察。2.较强的科学体验性天文观测有较强的思想教育性,在观测过程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一方面,人们对神秘未知的星空充满了敬畏幻想,如果缺少科学体验性教育,受教育者仍然不能为社会服务、做贡献,甚至会走向反动和愚昧,成为社会的对立面;另一方面,人们进行天文观测时会亲身地感受、体验到闪烁的星辰是由实在的物质构成的,就连耀眼的太阳、辽阔的地球也只不过是宇宙中极普通的天体,从而建立唯物主义科学观、人生观,再辅以其他学科最终确立起科学的世界观,这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高中生这个年龄段恰好处于思维的形式运算阶段,也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科学思维方式的建立和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天文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必须综合利用各学科,特别是物理、数学进行严密的逻辑思维分析;另一方面,在中学阶段,人们习惯将地理视为文科,那么学生就习惯用文科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偏重于知识的记忆和背诵,不重视理解分析,但事实上地理文理兼跨,既有文科内容,也有理科知识。例如,高一上册宇宙环境和大气环境的学习需要学生运用空间想象力,并注重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推导出其中的逻辑因果关系,天文的逻辑思维方法恰好有助于地理学习和地理教学。

地理是在中学教育阶段设置的国家课程,对完善、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效地进行地理教学,是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从以下方面来阐述天文对中学地理教学的作用。1.改变对地理的错误认识传统教育对地理的偏见,使地理明显受到冷落。学生普遍认为学与不学无所谓,认真与不认真也无所谓,学好与学差同样无所谓。通过学校开展的天文观测学习,学生都有较大的转变。其原因在于天文观测的实践活动较多,学习天文知识要求思维缜密,紧跟科学发展最前沿,这就不由自主地改变了对地理的偏见,实际上欧美国家都已经开设天文课。2.促进教学方式向操作化、实验化、科学化发展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发现、研究过程,在实践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天文观测恰好符合这样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各种天文仪器探索新知,进而推动整个学校教学更具实践性。3.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天文观测是一种实践活动,它改变了地理教学单一的课堂学习模式,学生能够在自由的空间里自主开展学习,摆脱了教室的限制,因而学生对天文观测的积极性非常高。从江苏省震泽中学天文小组的各项活动情况来看,都有半数以上的学生报名参加,并形成一大批活跃骨干分子。例如,去年11月18日晚上,学生为了观看狮子座流星雨,彻夜不眠,与地理教师共同在学校操场上记录了美丽、壮观的天文现象。自此,师生不仅结下了深厚情谊,而且学生在学习地理时更加认真、专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很大提高。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同的学科存在较大的差异,不仅表现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上,思维的差异也是重要方面。地理偏重于综合性思维,往往疏于推理性思维,而新时代要求人们平衡发展,各方面的素质均衡。因此,天文学的推理思维就成了地理教育不足的有益补充。5.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天文学涉及许多相关学科,如物理、数学、机械自动化等。这就要求教师努力钻研,扩大知识面。另外,天文的独特性也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课程结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下功夫。总的来讲,它会显著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能力。

1、实践活动课程化在天文教学中,要安排足量的实践活动,并用课程的形式将之固定、数量化,这样才不流于形式和口号,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天文教学的重要作用。

2、教学管理制度化天文教学要有学期计划和活动安排,做到时间、内容、活动方式、辅导教师、活动效果评估逐项落实,并做好教材、教学双保证。学校要把教学计划检查、教学工作的督导、教学成绩的总结和评估作为常规工作的重要环节。

3、教学研究课题化适当开展研究性学习,并将其作为课题内容,由师生共同完成,形式可以多样化,如组建天文协会、兴趣小组等。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指明方向,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落实素质教育。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在我国东部的大部分中学已具备开展天文教学的条件,这不光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更主要是时代的要求及天文本身的特点共同作用的需要。

实用天文与历法的论文大全(17篇)篇十五

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刘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

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昴宿。唐代卫象诗辽东老将鬓有雪,犹向旄头夜夜看,旄头亦指昴宿,诗句表现了一位老将高度警惕、细心防守的情景。

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如曹植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指北官玄武七宿中的第七宿,由两颗星组成,因其在室宿的东边,很像室宿的墙壁,又称东壁。唐代张说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形容壁宿是天上的图书库。

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屈原《九歌》: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古诗十九首》: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玉衡是北斗星中的第五星。《小石潭记》中用斗折蛇行,形容像北斗星的曲线一样弯弯曲曲。

星座名,是北方天空的标志。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其实,由于岁差的原因,北极星也在变更。三千年前周代以帝星为北极星,隋唐宋元明以天枢为北极星,一万二千年以后,织女星将会成为北极星。

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如《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如《唐雎不辱使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汉代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燕太子丹厚养荆轲,让其刺秦王,行前已有天象显现,太子丹却畏其不去。

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鲁迅《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古代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太阳。《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东曦既驾指东方的太阳已经出来了。

为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苏轼《江城子》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其中用典皆出自星宿,雕弓指弧矢星,天狼即天狼星。屈原《九歌》中也有举长矢兮射天狼,长矢即弧矢星。

为全天空第二颗最明亮的星,也是南极星座最亮的星。民间把它称作寿星。北方的人若能见到它,便是吉祥太平的事。杜甫诗云: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星。

牵牛即牵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银河东。织女即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相对。《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唐代诗人曹唐《织女怀牵牛》:北斗佳人双泪流,眼穿肠断为牵牛。

又名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陈子昂《春夜别友人》: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苏轼《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秦观《鹊桥仙》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星宿名之一。旧时迷信说法,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如吴敬梓《范进中举》: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小说《水浒》受这种迷信说法的影响,将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大小起义头领附会成天罡星、地煞星降生。

古代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虎。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如《鸿门宴》: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古人写文章,凡用序数纪月的,大多以农历为据。如《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农历的六月、七月相当于公历的七月、八月。

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

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

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

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

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

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如《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称夏至、冬至为至日,这里指冬至。

实用天文与历法的论文大全(17篇)篇十六

秋分天气很明显的有入秋后的凉意,秋分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比较特殊的,在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分的天文历法及习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秋分这天太阳光直射点到达黄经180°(秋分点),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即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南半球相反。故秋分也称降分。而在南北两极,秋分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

一、秋祭月,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

二、竖蛋,“秋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这一天,很多地方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

三、吃秋菜,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

四、送秋牛,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从气候上讲,秋分是一年中的冷热交界线,是冬天的前奏,一过秋分,就意味着夜晚慢慢变长,天气逐渐寒冷起来,养生保健也要格外重视起来。中医养生讲究“阴阳平衡”,因而在精神和饮食上要注意调和。

俗话说“伤春悲秋”,也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在精神养生方面,由于秋季天气的变化,人们的情绪也容易受到影响而产生“悲秋”之感。所以秋分过后人们应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以适应深秋容平之气。此时正值天高气爽,也较宜进行户外活动,不妨开展一些运动量不是很强烈的户外活动,如登山、慢跑、散步也都是不错的运动之选。

在饮食上,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同时秋燥津液易伤,除了使用必备的护肤品来预防口唇和皮肤干燥之外,也应多食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比如银耳、百合、秋梨、芝麻、藕等。诸如老鸭汤、鲫鱼汤、猪肝汤等汤品也是秋季居家养生之佳品。

秋分有雨来年丰的意思是说秋分节气的时候若下雨,第二年会有一个好收成。民间这样的俗语有很多,都是经过历年大家的观察得出的结论,因上口好记而流传至今。

相反如果秋分节气这天没有下雨,那么第二年的收成就不怎么好。这是古人长期经验的总结,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是准确率还是比较高的,农村的老人都是比较相信的。

秋分日晴,万物不生。

从俗语字面的意思是说在秋分前后如果是大晴天,或者是秋分没有降雨,那么接下来就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不会降雨,也就是说会是在冬季出现旱情。

这个时候天气开始转凉,降雨量也不太大,秋分的时候如果是晴天的话,那么很久的时间都会是干旱,所以后边万物可能不生。

这一句农村俗语就是针对农作物收获的,说的也是过去人们没有天气预报,根据一些经历总结而得出的一些生活经验,也蕴含着一些生物地理的知识。

秋分不宜晴,微雨好年景。

例如“秋分不宜晴,微雨好年景”,意思是说在秋分节气是宜雨不宜晴的,如果秋分节气这天下雨了,那预示着这一年的年景很好。

另外还有“秋分半晴又半阴,来年米价不相因(米不贵)”,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在秋分节气如果是阴雨天,那么来年的粮食就会大丰收,自然米价也就不贵了。

其实古人期盼在秋分节气的时候下雨,并不是说来年就一定会是风调雨顺了,这不过是把秋分节气下雨当作是一个好兆头,表达了农民对于丰收的渴望。

秋分出雾,三九前有雪。

这句俗语就是说如果在秋分之时就下起了雾,那么大家就要提前注意了,天气会急剧变凉,冷天会到来早很多,而且三九之前就有可能会下雪。

所以在秋分之时,有起雾的地方,就需要提前留意了,说明会高当年的冬天会来的早,在三九之前就开始进入严冬,提醒人们注意御寒,而且要预防感冒。

秋分雨多雷电闪,今冬雪雨不会多。

这同样是一句很简单的民谚,不过主要是在山西地区流传。其意思是说在秋分的时候降雨又有雷电,那么在冬季的时候一般雨雪天气不会太多。

秋分响雷,遍地生贼。

有些地区的人应该都听到这么一句农谚“八月响雷,遍地生贼”说的是农历八月如是巨雷大雨,不是好兆头。而“秋分响雷,遍地生贼”的道理估计也是寓意不好的意思。

秋分西北风,腊月冬不净。

“秋分西北风,腊月冬不净”说的就是秋分日的天气状况对以后的天气的影响很重大。这里的“腊月冬不净”指的是腊月会出现多雪的天气,冬腊月下雪多是好兆头,在西南地区,人们皆开年小麦收成好。

秋分不露头,割了喂老牛。

这是在南方地区流传很广的一句谚语,在过去南方种植水稻都是双季的,即早稻和晚稻。在秋分的时候正是南方的双季晚稻抽穗扬花的关键时刻,而早来的低温阴雨很容易形成“秋分寒”天气,这也是晚稻开花结实的主要威胁。如果在秋分的时候还没有抽穗扬花,那注定当年的水稻产量也不高,很难有收成。

1、秋分总会来,天会变,地会变,日常气温都会变,生活总是匆忙,梦会变,事会变,工作心情也会变。祝福不变,诚意不变,朋友快乐不会变,秋分快乐!

2、秋分时节温度降,天凉保暖添衣裳;生活工作虽然忙,朋友其实不会忘;一条短信诉衷肠,愿你平安又健康,幸福永远在身旁。

3、在日夜平分的日子里,日不短来夜不长,爱情事业两兼顾,财富人生两打拼,健康亲人两呵护。愿快乐秋分!

4、秋分送祝福,身体要健康。恭喜你一叶知秋,添衣从不落人后,祝贺你闻一知二,秋冻知道要适当。先要爱自己,才能爱别人。有人在等你来爱,记得回复哟。

5、今天是个好日子,一年一天哦!在这美好的日子里,祝愿你秋天收获特别多,分秒开心喜颜开,快意江湖恩怨少,乐享此生逍遥过。

6、一到秋分,二话不说,三五成群,四处旅游,五尺之躯,六神大喜,七情舒爽,八面威风,九转功成,十分满意;秋分祝福,万般顺畅!

7、秋分是日月交合同辉同映的日子,神灵赐予人间这条带着神奇梦幻般短信,收到的人将会一生幸福,储存的人快乐一生,转发给好友吧,将好运传递吧!

8、秋分到了,祝我尊敬的各位老奶奶三十六圈的比赛气不喘面容不改,我祝三叔公的买卖生意扬名四海,祝收到短信的身体健康,天天开心。

9、秋分节气到,秋忙开始了,秋天天气凉,秋意挡不了,秋风飘飘来,秋叶飘飘落。秋收结束了,秋种少不了。愿农民朋友大丰收!

10、秋分棉花白茫茫,蓝天白云送吉祥。秋分花生沉甸甸,高山流水好运传。秋分短信情绵绵,海阔天空送祝愿。祝秋天快乐!

11、秋分时节,冷月共霞光一色,祝福悄悄送上。天气一天比一天凉,出门在外多添衣裳,一日三餐,搭配仔细。愿你一生幸福,好运绵长。

12、秋分来,落叶归,雁儿南飞列成队。早晚凉,添暖衣,健康身体不遭罪。常吃红枣炖雪梨,气色红润好身体。知己一言三春暖,朋友情谊永无边。

13、秋分到,风儿紧,多穿衣服少着凉,多多锻炼身体好,一分祝福来报告:你我友谊似秋风,刮遍东西南北中,一年秋分来证明!

14、秋天长又长,“秋分”分两半,分给晚夏一半,延续夏的温暖;分给早冬一半,铺垫冬的寒冷。秋分来临,注意保暖防寒哦!

15、秋风习习,夜变长;秋雨绵绵,问候忙;秋意深浓,要安康;秋分来到,别心慌;温馨贴士,来帮忙:喝多水添衣勤,早晚冷别着凉,保重身体心舒畅!

实用天文与历法的论文大全(17篇)篇十七

1、先秦时期: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19年7闰的原则,这比西方造160年。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

2、两汉时期: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意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

3、隋唐时期: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在实测中他认识到,在小范围有限的空间里得到的认识,不能任意向大范围甚至无际的空间推演,这是我国科学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

4、宋元时期: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突出贡献在天文学方面,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更加简便,有利于农事安排。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元朝杰出天文学家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郭守敬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税务会计个人心得体会(汇总19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实践中领悟到的宝贵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类似的问题或情境。在下面的范文中,大家可以找到一些写心得体会的灵感和思路。回顾在税务处一年来的工作

    热门生产过程管理的心得体会大全(20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促使我们提高自我认知,发现并改正不足,从而不断成长和进步。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一特定经历或事件中的感受和领悟的总结。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各种不同

    精选溶解心得体会及感悟(汇总16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经验,从而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当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样例,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

    热门厂区设备管理制度范文(22篇)

    规章制度的落实需要全员参与和共同维护,不能仅靠单一的管理者来推动。以下是一些值得学习的规章制度样本,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生产设备是企业固定资产的主要

    优质用水用电承诺书(通用19篇)

    在写作过程中,范文范本可以作为我们的参考和借鉴,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下面是一些著名作家的范文片段,希望能够启发大家的写作思维。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专业实践心得和体会(模板17篇)

    通过写下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记录自己的成长轨迹,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为未来的发展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

    2023年抄别人作业检讨书范文(23篇)

    检讨书的目的是增进个人对于行为和决策的认识,为今后的改进提供指导和方向。想要写一份精彩的检讨书,可以阅读以下范文,从中汲取经验和启示。尊敬的老师:你好!教育的弊

    最新申请网格员的申请书(汇总19篇)

    5.申请书是你与招生官员或招聘人员的第一次接触,因此要确保它们有吸引力和灵感。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成功的更多申请书案例,从中汲取写作的灵感和思路。敬爱的党组织:

    最热厨师学徒的心得体会及感悟(通用20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积极的思考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实用舆情监测心得体会(案例18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把握自己的成长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进。这些范文中所包含的心得体会或许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20xx年我乡的网络舆情工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