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可以是来自各个领域的佳作,通过学习这些范本,我们可以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引发大家对写作的思考和探索。
教育专家的教学设计范文(19篇)篇一
1、通过本课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常见的安全预防及遇险应急常识,掌握一些险情的自救方法与技能。
2、通过安全教育的学习,提高学生生存自救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珍惜生命,回报社会;教育学生临危不惧、互相帮助、救人危难、意志坚强、百折不挠的精神。
1、了解常见的非法侵害防范常识及应急常识。
2、了解防火安全常识,并能在火场自救逃生。
3、能辩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交通安全常识。
4、了解卫生防病常识。
5、提高心理素质,学会紧急情况下自救技能。
6、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集体活动、分组管理、小组活动和个人演练相结合。
讲解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
灭火器、防火疏散通道、交通标志牌、火警标志牌、保护垫、安全带、消防训练塔等。
一、课前准备:。
工具材料:15个灭火器,20个火警和交通标志牌,安全教育喷绘牌若干,1.7米高特制跳台一个。
二、导语:
俗话说“水火无情”,是说水灾火灾给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让我们没有安全感。那么,类似的灾害可不可以预防?如果灾难发生了,能不能采取有效的'自救应急措施,把灾难降低到最小程度?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安全教育课,就是让同学们了解一些安全常识,学会一些应急自救措施,最大程度地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树立安全意识,以预防为主,拒灾难于千里之外。
三、安全指导:
1、遵守课堂秩序,听从老师指挥。
2、演练中严格按照程序操作,互相保护。
3、高楼逃生演练时,一定要求系好安全带。
四、活动组织:
(一)三警电话:
中小学生遇到灾难发生时,不提倡当英雄,应以安全自救为主;自救的方法有:逃跑、呼喊、烟火求救、报警、野外求救字样sos等。
三警电话:110、119、120。
三警电话接通后,应讲清地点、案情或灾害事故情况等,如歹徒正在行凶,应注意自身安全。火警或急救应在路口引导消防车和救护车。
教法、学法:
通过三警电话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10、119、120报警电话是特种专用电话,让学生认识到拨打三警电话戏耍取乐的严重后果。
(二)防火安全常识与应急训练:
1、野外火灾事故预防:
(1)不在草木繁茂的山林用火;
(2)上山扫墓时应注意防火;
(3)不乱扔烟头;
(4)不乱扔矿泉水瓶;
(5)燃放鞭炮应注意防火。
2、家庭防火:
(1)家中不放置易燃易爆危险品;
(2)家庭装修应使用不燃性材料或经阻燃处理的材料;
(3)保持室内过道、楼梯畅通;
(4)家庭用电、用气、驱蚊等注意防火;
(5)家庭应自备灭火器,并掌握使用方法。
3、公共场所和高楼预防火灾:
(1)公共场所和高楼应制订防火逃生方案,并进行演练;
(2)防止人为纵火;
(3)安全通道应保持畅通;
(4)高楼各层应有消防设备和逃生器材。
教法、学法:
采用分组讨论方法,让学生了解野外、家庭、高楼和公共场所应如何预防火灾。
4、火灾应急常识:
(1)灭火的方法:
火焰初起时应用灭火器、沙土、湿毯子等物品覆盖灭火;
电器、油等着火不可直接用水灭火。
(2)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小型干粉abc灭火器):
a、适用范围:油、电子仪器、文物、图书等物品的初起火灾;
b、使用方法:
应距离燃烧物5米处放置好灭火器,拔出保险销,一手在上一手在下,将喷嘴对准火源处,握住开启手柄喷干粉灭火。
c、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训练:每名学生按使用方法实际操作训练一次。
5、火场逃生训练:
(1)火场逃生的方法:
a、火灾初起时,可披上湿衣服、湿毛毯等低姿势冲出火场;
b、出现浓烟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嘴鼻逃生;
c、衣服着火可撕脱衣服,用手或物体扑打;也可倒地打滚灭火;
d、高楼发生火灾时应走安全通道,不可乘坐电梯;
e、大火风筝;封住安全通道时,可用绳子、窗帘、床单等物系成长绳往楼下逃生;
g、烟气从门缝进入时,可将湿毛巾湿衣服、湿毛毯等物品挡好;
h、楼下着火也可到楼顶避火、求救。
(2)火场逃生训练:
a、模拟火场逃生训练:用舞台发烟器发出烟雾,学生用湿毛巾捂住嘴鼻进入安全通道逃生。
b、楼上绳索逃生训练:在消防训练塔下铺好保护垫,学生登上消防训练塔,让学生在消防训练塔上系好安全带后,手脚并用,从楼上向楼下逃生训练。
(3)学生分小组竞赛。
教法、学法:
这部分内容采用演示法、实践操作法,通过学习,掌握火灾应急常识并能在火场自救逃生。在演练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合作精神。
6、火灾应急“十要”
(1)要早扑火。
(2)要早抱警。
(3)要先扑火,后搬财物。
(4)要沉着冷静。
(5)要仔细判断,果敢决策。
(6)要注意邻室起火。
(7)要掌握正确的逃生要领。
(8)要屏住呼吸。
(9)要掩口鼻。
(10)要隔离烟火。
(三)交通安全常识:
1、交通安全标志的识别:学习20种交通安全标志,然后分小组进行竞赛。
2、交通安全十项注意:
(1)遵守交通规则;
(2)行人应走斑马线、天桥、地下通道等;
(3)乘车应系好安全带,关好车门,车停止后从车的右侧车门下车;
(4)乘车时不把手、头伸出车体外,不往车外抛物、吐痰等;
(5)不乘坐无牌、无证或破旧老化的车、船等;
(6)不进入交通管制区;
(7)乘车时应尊老爱幼。
(8)乘坐飞机、火车、汽车、轮船、轨道机车等要听从管理人员的指挥和引导;
(9)在规定的站点候车、下车;
(10)排队购票。
3、交通安全十大危险:
(1)突然横穿马路;
(2)在马路上踢球、疯打闹;
(3)比赛追逐机动车辆、自行车等;
(4)钻、爬栏杆,不走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
(5)在汽车后面或底下玩,未发现汽车启动或倒车;
(6)下车后不看清同向有无来车,即猛跑过马路;
(7)不走人行横道而走在机动车道上;
(8)过马路时对车速判断不准,想在汽车到达前过马路;
(9)在汽车夹缝中穿行;
(10)在住宅区内不注意车速快的汽车。
教法、学法:
这部分内容采用了讲解法、讨论法、竞赛法等形式研讨,使学生能识别常见的交通标志,认识到违规的危险性,了解交通安全常识,提高安全意识。
(四)其它安全常识:(在教室墙上挂着喷绘内容)。
1、非法侵害防范常识;
2、卫生防病常识;
3、遇险应急常识。
教法、学法:
这部分内容是用喷绘板挂在墙上,学生在参观学习过程了解这些常识。
(五)心理素质训练(信任背摔):
1、信任背摔方法:
由6名学生组成3小组,两名同学相对,双手搭在对方的肩上,并抓紧,3个小组紧排在一起,承担从高台上后倒的同学。
在高台上(高台的高度与学生的肩同高)有教师或教练指导学生往后背倒,要求后倒时要直,不能歪着倒或斜着倒。
2、学生分组训练,每人至少训练三次。
教法、学法:
心理素质训练培养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及身体自控能力和胆量。
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实践操作过程及效果进行评价。
1、学生在组内交流、谈体会。
2、教师总结:
本课只是安全教育内容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安全教育的知识,希望同学们能去研究。
这一课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勇敢,了解了一些安全知识,学会了一些自救的本领,但老师希望你们都用不上,因为应急自救是亡羊补牢,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一课老师真正想教给你们的是要时刻树立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只有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才能确保我们的安全,才能幸福的生活。
教法、学法:
采用讨论法按小组交流,最后派代表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加深理解达到升华的效果。
教育专家的教学设计范文(19篇)篇二
幼儿性别教育不仅包括幼儿性生理(生命起源、怀孕与出生过程、生殖器官、身体结构和特征、两性差异的认识)方面的知识,也包含心理方面(性别角色的认识与发展、爱与情感的建立),以及社会发展(两性交往互动、家庭的初步认识、性别保护和性别尊重)。因此这次活动的设计主要是通过科学、社会教育的形式,让幼儿认识生命,爱惜生命,感恩父母。
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蕴藏着巨大的生命资源。自然界的生活是直观的、具体的、现实的、丰富的,是目的、意义与价值的源泉。因此这次活动通过让幼儿参观周围环境,了解周围大自然中的各种生命现象,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感受生命的美好,萌发幼儿珍惜生命、爱护生命,保护、尊重各种生命的情感。
1、在户外参观过程中,幼儿感受到植物和动物都是有生命的,每个生命都是来之不易的。
2、幼儿了解有生命的物体是不断生长变化的,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阻碍,生命是脆弱的。
3、初步萌发幼儿的生命保护意识,保护身边的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珍惜生命。
1、幼儿园有种植园和饲养区,幼儿具有种植蔬菜和饲养动物的经验。
2、关于动植物的图片、动植物生长变化的片段视频。
1、观看图片,认识有生命的事物。
播放两组图片,一组是有生命的物体,一组是无生命的物体,让幼儿观察比较两组图片的异同。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初步感知有生命体和无生命体的特征,并加以区分。
2、观看视频,了解生命的生长变化。
播放植物的种植—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萎过程,以及动物的生长繁殖视频。
幼儿讨论:植物和动物分别是怎样成长的,它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阻碍呢?(了解生命成长的不容易)
1、种植区、饲养区观察。
幼:······
2、到幼儿园的花园观察,渗透保护花草、动物的感情。
组织幼儿观察花园里都有哪些植物、动物。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花园美吗?为什么呢?
幼:······
师:因为有各种各样的花朵、小草,还有小鸟、蝴蝶等等,让我们的花园很美丽。所以我们不可以摘花儿,随意践踏小草,不能伤害小动物。爱惜每一个生命,即使它是很微小的。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看了图片、视频,还在户外寻找观察植物、动物,了解到了这些植物和动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他们在适宜的环境中努力成长,就跟小朋友们一样,在父母亲人的照顾下慢慢长大。我们要小心呵护每一个的生命,即使它很微不足道,像周围的小花、小草、蚂蚁等等。
让幼儿在家里种植喜欢的植物,或者饲养一只小动物。将植物或动物的成长过程、幼儿的照料过程记录下来。感受生命的成长,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教育专家的教学设计范文(19篇)篇三
1.使学生了解“119”“110”“120”“122”等求助电话的作用和拨打的注意事项.
2.使学生掌握拨打求助电话的方法,学会帮助他人,救助自己.
1.如何正确拨打求助电话;
2.清楚认识谎报和胡乱拨打求助电话的严重后果.
多媒体课件、卡片、电话机。
一、课间导入,揭示课题.
1、孩子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认识一位新朋友,请看——(课件。
出示小朋友图片)学生看图.他叫小明,谁来和他打个招呼?请全班孩子一起和新朋友打个招呼.(咱班的孩子真有礼貌、真热情.)。
2.师:今天,小明一个人在家.(播放课件:小偷出现)哎呀,小明有危险了,该怎。
么办哪?赶快帮咱们的朋友想想办法吧!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贴出:尽快拨打“110”)这个办法真英明.对,“110”
就是一种紧急求助电话,那该怎么拨打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求助电话帮大忙(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究。
(一)拨打110。
1.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拨打紧急电话呢?哪位孩子愿意帮小明给警察叔。
叔打电话?
2.尝试拨打:请你来拨打这个电话,其余的孩子请仔细听,看这样拨打,能让警察。
叔叔及时赶来救小明吗?(指名尝试拨打110,其他学生仔细倾听,发现问题,获得新知.)。
3.教师相机点拨指导,并在黑板上贴出卡片:注意事项(详细地址、简述情况).
1)关注学生的表情、语气,提醒学生说出拨打的电话号码.
2)若拨打电话的学生,没有说清详细的地址,师:这样我们能及时赶到吗?追问:为。
什么?(没有说清具体的地址)对,一定要说清具体的地点、单元、楼层、门牌.
3)指名拨打紧急电话,教师与生配合表演.
4)勇敢、聪明的孩子拨打了110之后,结果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
播放小偷被抓的片段),师:正因为有了你们这些智多星的帮忙,小偷被捕了.听!(课件播放掌声)这掌声是送给英勇的警察叔叔的,也是送给咱们班助人的小勇士的.看来,拨打110向警察局求助来抓小偷还真管用.
(二)了解其余的求助电话及其作用.
1.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小朋友们知道了拨打110向“警察局”报警,可以“抓住。
2.指名说,教师随机贴出:119、120、122、急救中心、消防队、扑灭火灾、救护伤病员、处理交通事故.
3、巩固练习:设置情境,请生判断该拨打哪个求助电话?向哪里求助?a.我上街去,
看见两车相撞了,幸好没有人受伤.b.老奶奶乘坐公交车晕倒了,其余的乘客真为她着急。
啊!??请学生来假设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其余学生判断:该拨打哪个号码求助?
4、孩子们,紧急情况又发生了.看,(课件出示火灾图片)加工厂的主人肯定很伤心、很难过,咱们帮帮他吧!像这样的情况该拨打什么电话呢?学生说:拨打119.
5、指名尝试拨打119,评价.
6、出示结果:接到这位勇敢的孩子的求助电话,结果怎么样呢?(课件出示:消防车。
声音及消防队员灭火图片)消防员叔叔迅速赶到火灾现场,相信这场大火会迅速扑灭!谢谢咱班热心助人的孩子.
(三)拨打120。
1.过渡:小朋友,生活中的意外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你们看(课件出示:车祸图)。
3.请生上台,表演拨打.点拨,评价.(并指出,同时这件事情也给我们提了个醒,
平时过马路时一定要特别小心.)。
4.出示拨打后的结果.(课件播放消防车声)这位叔叔得到及时的救助,感谢两位孩子!(四)小结:(指着板书)看来,要正确呼叫紧急电话:就要尽快拨打、说清详细地址或环境特征,还要简要地说清事情发生的情况,这样才能及时得到救助.
三、情景模拟。
1.过渡:孩子们,生活中的意外实在太多了,看(课件出示图片),这些人多么需要你们的帮助,赶快帮帮他们吧!选择一副图片,帮助图片中的小朋友求助.
2.学生同桌之间内自由练习,教师巡视,相机指导:要说清详细地址.
3.请生上台进行情景表演,其他学生注意倾听.
4.学生评价.
5、师小结.
四.读儿歌,巩固求助电话知识.(视时间灵活而定)。
五、拨打紧急电话的注意事项。
1、师:孩子们,关于求助电话,有几点老师可得提醒你:(课件逐条出示)110、119、120、122等求助电话,随时、随地使用任何通讯工具都可以免费拨打.
目前,我国有部分城市已经将119、110、122等求助电话统一为110,以方便市民拨打.即使在信号全无的地方,“110”能一拨就通.
谎报和胡乱拨打110、119、120、122等求助电话是违法行为,要负法律责任.
2、为什么谎报和胡乱拨打这些求助电话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呢?(生自由发表意见)师小结:谎报和随意拨打求助电话会耽误许多宝贵的时间,会误了大事,所以千万不要随意拨打.(板书:千万不要随意拨打)。
六、谈收获孩子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一定收获不小吧,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七、总结。
孩子们,在这愉快的40分钟里,你们不仅知道了拨打110向警察报警,可以快速抓住坏蛋;拨打119向消防队报警,可以及时地扑灭火灾;拨打120向急救中心求助,可以使病人或伤者得到及时的治疗,还掌握了正确呼叫紧急电话的方法,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老师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一定能成为自救和救助他人的好孩子!
八、作业。
查一查:你还知道哪些求助电话?它们分别起什么作用?拨打时要注意些什么?(视时间而定,还可请生谈谈打算采用什么方法去完成作业..)。
演练设计。
1、“做一做”
(1)和小伙伴合作,练习拨打电话的求助技能.
(2)大家都记清楚了吗?表演看看,巩固记忆.
2、“写一写”
(1)在课堂上书写并反馈交流.
(2)督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落实行为要求.
教育专家的教学设计范文(19篇)篇四
培育健康心灵,守护生命阳光。
1、通过本次班会,旨在教育学生明确: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弥足珍贵,应该珍视自己的生命,学会对生命负责。
2、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的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平等的;人类应该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对自然中的一切生命负责。
3、掌握一些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
4、培养学生表演才能,挖掘学生的潜能。
班级学生单纯、善良、热情,对于大自然有一种出于内心的热爱,但尚未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同时班中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耐挫力弱,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对于他们显然尤为重要。全班学生对于参加本次主题班会热情非常高涨,前期积极准备、筹划。
1、教师查找资料、收集故事、班内失去父亲的孩子准备讲他父亲的故事,诉说对父亲的思念。
2、制作相关多媒体课件。(身怀六甲妇女的图片、各行各业的人物图片)
3、主持人准备串联词。每小组准备一个与生命有关的节目。(内容由教师审核后确定)
4、活动场地设计,板面设计。
(一)宣布活动开始
甲: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一次。
乙:生命之花美丽而多彩。
合:xx中学初一年级“培育健康心灵,守护生命阳光”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生命的诞生
(1)甲:我们来自于哪里?将来离开学校将走向哪里?请看下面两组图片。
(2)课件出示身怀六甲妇女图片、各行各业的人物图片。
(3)学生组内交流我来自哪里,将来打算从事什么行业。
〔评析:通过看图片使学生明白自己来自于父母,将来要走上社会,从事各行各业。〕
﹙三﹚生命的可贵
﹙1﹚乙:生命一旦逝去将永不返回,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2﹚甲:听xxx同学朗诵生命可贵的文章。
﹙3﹚乙:人是世界的主宰,人的生命可贵,请看组图《生命》。看了你有什么感受?
﹙5﹚学生谈论看短片的感受。
〔评析:唤起同学们深切的情感体验,树立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责任。〕
﹙四﹚珍爱生命
﹙1﹚甲:生命是可贵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怎样保护自我,珍爱生命?请看小品《过马路》。
﹙2﹚乙:大江,大河是危险的地方,我们应不应该独自到哪里去玩呢?请看短剧《大江,大河是危险的地方》。
(3)甲:5.12汶川地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短片。
(学生讨论当地震来临时应该怎么办?)
﹙3﹚班主任总结本次活动
教育专家的教学设计范文(19篇)篇五
学校开展“五心”教育,开展体验教育,实践育人,从而不断增强未成年人以忠孝、仁爱、诚信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观。以此来提高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感,构建和谐互助的人与人关系。“五心教育”是指“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的教育系列活动。为确保此项工作有效开展,现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与日常工作相结合,使“五心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学校是为学生提倡优质教育服务的,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教师的“关心”和“爱心”,用我们自身工作上的行动成为“五心”教育的感染力量和表率,使五心教育通过学校教师队伍向学生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地传递开。
二、与精神文明、热爱伟大祖国、文明学校相结合。
学校组织相关活动,更进一步确保“五心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例如:组织敬老爱幼活动,健康老人评选活动,家庭互助互帮活动、热爱伟大祖国诗歌朗诵活动等。利用中学生团员的力量,使学校五心教育活动的推动力量得到更大的保证。作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他们身上荡漾着青春的气息,是感染社会的最强力量之一,组织他们参与到“五心教育”中来,让他们的行动牵动学校“五心”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利用多种形式,加大“五心教育”的宣传力度,营造倡导“五心”的社会氛围。
例如:制作及编写一些五心教育有关的宣传品和文字,在校园内张贴及传播,定期出版与五心有关的板报等。
四、结合各种节日,开展相关的五心教育活动,如“十一国庆节”将进行热爱祖国的宣传和活动。
教育专家的教学设计范文(19篇)篇六
1、熟悉校园,老师,同学。熟悉班级上课形式。
2、学习十二字行为规范要求,为以后养成良好的行规习惯打基础。
教学重点。
1、知道学校的名称和自己是一年级几班的学生,知道教室的位置。
2、向老师、同学介绍自己的姓名及自己的特长、爱好。
教学难点。
1、整体认知“十二字行为规范”
2、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介绍自己认识新朋友。
一、谈话揭题。
1、小朋友们好!欢迎大家来到大张庄小学读书,我是这个学校的老师,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李老师”(请同学齐声向老师问好,老师也应答“小朋友们好!”或“你们好!”
二、认识校名、年级、班级。
全校的老师和同学欢迎你们来到我们这所学校。我们这所学校的校名谁知道?(请学生回答)。
1、出示带有拼音的校名小黑板。
2、教师按拼音正确地把校名念一遍,请学生跟老师念,请个别同学念。
3、教师边画边讲年级与班级。
4、说一说。
我是()小学()年级()班的小学生。
三、
自我介绍。
我们这个班有这么多小朋友。大家今后要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玩耍,我们要互相认识。
1、老师示范自我介绍。
我的名字叫什么?我最喜欢什么?
2、学生轮流说。
红花奖励做得好的同学。
第二环节认识我们的学校。
到教室外站队,按高矮顺序排队,依次排座位。
一、学习要求:
1、通过参观校园,感受到名校园的美,生活在其中的快乐。
2、在参观过程中,熟悉校园环境,了解校园常规,争做名校园的名学生。
二、学习过程:练习集合:
刚才大家在教室的表现真好,现在老师想带你们去参加校园,大家想去吗?
1、学习集队。(要求:快、静、齐)、请女孩子安静地由矮至高排一列纵队,男同学静坐观看。
3、孩子离座按要求排队。
1、听到“齐步走”的口令,大家安静地向前行走,不说话,注意对齐前面、旁边的小朋友。
2、下楼梯时要向右走,(老师说明原因)不跑步,不从扶手上滑下去,要注意安全。
3、走到楼梯的最后一级台阶时,第一排学生要停下来稍作停留,以保证队伍的整齐有序。
组织学生上厕所。
1、帮助学生认识男女厕所,说明要求:下课后要抓紧时间上厕所;上完厕所后要洗手;不在厕所周围玩耍。
2、让学生上厕所。
(四)参观校园。
1、认识白线,注意上下楼梯靠右行。
2、见到老师问好,有礼貌。
3、校园文化、楼道文化,评比栏和宣传栏。
4、参观办公室,告诉学生喊“报告”,老师同意才能进。
5、参观饮水处,学会饮用方法。不洗手、不挤不插队、不乱扔、不用嘴巴直接含,节约用水不浪费。
6、参观厕所,清楚要求。认清标志,手纸入篓,不在厕所攀爬疯打聊天。
7、参观操场和体育乐园,明确要求。不准自己进入,要有老师安排带入。所有运动器械需在教师同意及教师看护下接触。
四、放学训练。
1、整理好自己抽屉和座位附近垃圾,依次扔入垃圾篓,把椅子放入桌内。
2、集合整队。做到“快静齐”。口令“不说话,把手牵,安静走到巷子口,大家一起说再见。”
3、行进中“沿白线,靠右行”。
第三环节我们这样上学。
一、现在我们要学习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小学生。
二、了解“十二字行为规范”
请同学们向后看黑板上的十二个字。会认读的同学读给大家听师带领大家齐读逐字讲解,初步感知全班再次齐读。
三、演示导行部分口令静息。
请座好——头正、身直、肩平、脚并拢学习课间操向前伸手向后仰头向左弯腰。
向右伸手配音乐练习。
第四环节学习儿歌《我会做》。
一、出示儿歌。
《我会做》。
进学校,笑一笑,右边走路不乱跑。校园教室真美丽,纸屑入袋才干净。上课座正不乱动,先听再说不插嘴,耳听眼看举手说,发言站直声响亮。可见常把笔盒看,铅笔橡皮在不在。放学之前站路队,不说话,把手牵。安静走到巷子口,大家一起说再见。只要同学都做好,我们班级人人夸,每天我都要做到,三好学生我来当。
二、师范读,讲解。
三、师带读,学生跟读,配动作。
四、尝试背诵记忆。
五、将抽象的要求编成具体的儿歌,形象生动,直接导行,帮助孩子记忆并形成习惯。再次练习站队,准备站队——教室门口整队——下楼,校门口整队——门外一年级放学区内集体再见。
我的名字是„„。
我们的学校是道明外国语学校。
教育专家的教学设计范文(19篇)篇七
教学(上)。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教学、教学模式、教学原则、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了解教学的基本任务、教学活动的本质特征、教学模式的分类、教学原则应遵循的要求、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与评价,以及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趋势。
第一节。
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一、教学的定义。
所渭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牛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但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思想品德。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凭借教学活动实现的。
二、教学的任务。
(一)关于教学任务的传统表述。
先前我国理论界关于教学任务的研究,主要是在学习前苏联教学论和总结自己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传统的关于教学任务的认识,主要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
(3)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二)近些年以来我国关于教学任务的不同表述。
目前,在国内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推行的以及由各种学术团体发起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在任务和目标的表述上做了许多改革,表现之一就是不再恪守国内的传统,采用了类似发达国家的方式,将思想感情和能力的培养置于教学任务中居前的位置,同时将学习知识的任务放在靠后的位置。显然,这样的变化,意在改变长期来在我国中小学教学活动中过于强调知识,以至忽视了思想感情和能力培养的倾向。
第二节。
教学活动的本质及模式。
一、关于教学活动本质的界说。
教学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认识活动,因此它应该服从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如认识是人脑的反映,认识过程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的过程的规律等等。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认识活动,既要受到这些认识规律的制约,又表现出了它自己独特的特征。教学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一)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学生的认识过程。
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学认识主要指中小学生的认识,这是教学认识最具决定性的特征,下面几条特征也要受到这一决定性特征的制约。
(二)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过程。
学生的认识在总体上是去认识人类已知的事物,在认识的对象和方式上都具有间接性的特点:
首先,认识的对象是间接的。学生学习的知识不是本人亲身获得的,而是现成的、前人的认识结果,主要表现为书本知识和理论知识。是数十年、数百年、数千年问由前人逐渐积累起来的,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检验的真理性知识。
其次,认识的方式是间接的。学生不是直接同事物打交道去获得对于事物的认识,而是通过读书、听讲、观察等方式接受现成的知识,然后通过作业、实验等方式应用。
由于教学认识的这种间接性,使得教学活动获得了在一般认识活动中所没有的巨大优越性,这就是教学认识的高效率,学生可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掌握人类几千年认识结果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内容。应当指出,教学活动虽然是以间接认识为主,却不等于无视直接经验。而且,是否善于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是否能够将间接经验转化为学生的直接经验,或者与学生的直接经验联系起来,对于教学活动的成功是举足轻重的。
(三)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在教师领导下的认识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识是在教师领导之下进行的,学生的任何学习活动都不可能没有教师的指导而孤立存在。教师的领导作用的发挥必须注意以下两点: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领导的方式应当是多样化的。
(四)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有教育性的认识过程。
教学是教育活动的主要途径。任何历史时期,任何国家和社会的教育都会将自己的根本利益及其要求体现在教育目的中,教学认识必然要为某种教育目的的实现服务。因此,教学认识的教育性不能够像其他认识活动中那样偶然地、自发地发挥作用,而是成为经常的、自觉的追求,成为必须有意识、花力气去实现的东西。教师必须努力保证教学认识的内容和形式、过程和方法都与教育目标方向一致,必须努力使得学生从教学认识中产生的情感、形成的价值观等是积极的、向上的,是与社会要求和教育目的相一致的。
三、
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
按照一般的意义,模式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根据国内外有关教学模式的研究和相应的定义,教学模式的概念可以这样表述: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教学模式是认识和把握教学活动多样性的关键。
(二)教学模式的种类。
由于研究者的出发点和关注点不同,对于教学模式的分类也十分多样,有些比较注重模式的概括性,有些则更注重模式的具体差别。
1.关于教学模式的概括化研究。
我国有的学者指出,教学模式的具体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从根本持征上,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别,即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模式,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模式,折衷于两者之间的教学模式。
2.关于教学模式的全面化的研究。
在西方,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最为全面、完整,最有代表性,从而影响也最为广泛的是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的成果,这些成果集中反映在《教学模式》一书中。在这本关于教学模式的专著中,他们提出了信息加工类、个人类、社会类、行为修正类4类教学模式,共有25种:
信息加工类的教学模式包括:概念获得模式、归纳思维模式、探究训练模式、先行组织概念模式、记忆模式、认知发展模式、生物科学探究模式。
个人类的教学模式包括: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群辩法模式、意识训练模式。
社会类教学模式包括:课堂会议模式、直率性训练模式、群体调查研究模式、角色扮演模式、法理学探究模式、研究室训练模式、社会探究模式、社会模拟模式。
行为修正类教学模式包括:相倚性管理模式、通过操作方法的自我控制模式、训练模式、掌握学习模式、减轻紧张模式、脱敏模式、使教与学的特点相适应的模式。
第三节。
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一般地说,教学活动越是能够符合教学原则,教学活动就越是容易成功。反之,教学活动越是脱离教学原则的要求,教学活动就越是可能失败。
二、介绍几种教学原则体系。
(一)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
目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是在前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原则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基本的有五条即下面讨论中的前面五条,但其内容已由我国教学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结合我国的教学实践有所发展,并补充了一些新的原则。
1.直观性原则。
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官直接感知学习对象。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一般说,直观的具体手段有以下三种: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要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3)要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
2.启发性原则(启发自觉性原则、自觉性原则)。
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在教学活动中贯彻启发性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3.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有系统地进行。是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提出的。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
(1)按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顺序教学。
(2)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人深、由简到繁。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4.巩固性原则。
指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牢固地掌握和保存。是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保证巩固的科学性。
(3)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
(4)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5.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
(2)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3)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6.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指教学要在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是为了将教学中科学知识的传授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在教学活动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
(1)坚持正确的方向。
(2)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3)实事求是。
(4)讲究教学艺术。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指教学活动要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是为了解决和防止理论脱离实际、书本脱离现实而提出的。
在教学活动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
(1)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
(2)注重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3)联系实际应当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应当尽可能广泛地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次,应当尽可能地结合本地区的特点;最后.应当注重中小学生发展的实际。
(4)帮助学生总结收获。
8.因材施教原则。
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是为了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而提出的。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
(1)充分了解学生。
(2)尊重学生的差异。
(3)面向每一个学生。
第四节。
教学的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教学组织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师以什么样的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与学生发生联系,教学活动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展开,教学时间如何分配和安排等问题。
二、班级授课制及其意义。
(一)班级授课制的由来及发展。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在古代教育中,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即使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仍然是通过个别教学进行教育的,每个弟子之间在原有程度、学习内容、学习进度上各不相同,没有一致的要求和规定。工业革命之后,社会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教育的规模和效率都必须扩大和提高,个别教学因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表观出明显的不适应,于是班级授课制应运而生。
(二)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
班级授课制的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有人用班、课、时三个字来概括。
班: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即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程度大致相同,并且人数固定,教师同时对整个班集体进行同样内容的教学。
课:把教学内容以及实现这种内容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展开的教学活动,按学科和学年分成许多小的部分,分量不大,大致平衡,彼此连续而又相对完整,这每小部分内容和教学活动,就叫做一"课",一课接着一课地进行教学。
时: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的单位时间里进行。单位时间可以是50分钟、45分钟或30分钟,但都是统一的和固定的。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
(四)对班级授课制的评价。
1.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1)班级授课制使得教学获得了巨大的效率,一位教师同时向几十个学生教学,使得教育的普及成为可能。
(2)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有计划地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3)由于学生是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水平接近,有利于他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
可以说,没有班级授课制,就会影响义务教育的普及。因为它具有这样一些突出的优越性,尽管不断受到批评和加以改革,仍然表现出长久的生命力,而且许多改革实际上是对于班级授课制的发展,而不是彻底的否定。
2.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
(1)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比较多地是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现成知识。
(2)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机会比较缺乏,因此不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3)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多样化,比较固定化,缺少灵活性。
(4)强调统一性,难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5)每个学生实际上分别地对教师负责,彼此之间没有分工与合作,因此学生的互相交流和启发难以保证。由于具有这样一些局限性,人们一直在致力于班级授课制的改革。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近代以来,班级授课制成为中小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但人们并没有停止有关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的探索。而这些探索又相当集中地围绕着对于班级授课制的改革展开,人们一直在努力,试图在保持克服班级授课制优越性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克服它的局限性。
(一)分层教学(分组教学、能力分组)。
分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在西方一些国家尤其是美国十分流行。一般在中学,有些学校在小学高年级实行。
1.分层类型。
通常在每一年级有a、b、c、d、e五个水平,a组为最高,b组次之,余此类推。就一般情况而言,a组和d组人数都比较少,大多数学生在b、c两组。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合流运动(mainstream)之后,弱智学生进入普通学校与正常学生一同学习,许多学校的e组实际是这些学生。还有一些学校只有二或三个等级。
2.分层依据。
以美国部分州为例,主要依据智力测验分数、学习成就、教师意见、家长意见决定。
3.分层范围。
通常在主要科目实行分层。比如,数学、英语、科学、社会。
4.分层管理。
一般实行弹性机制,分层不是固定的,每学期或每学年要进行调整,层次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进步显著,可以上调,学习吃力,则可以下调。
因为是按照科目分组,实际上所有科目都在a组或所有科目都在d组的学生很少,多数学生是不同的科目在不同层次的组中学习。
优点是由于增加了智力测验和成绩作为依据,同一层次内学生的基础和水平较一般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更为整齐,因此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更加便利。
由于不同科目各自分组,能够比较好地适应学生的兴趣和差异。
缺点是在管理上比较复杂。
(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为主体,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机制,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通常由4~6名在性别、学业成绩、个性特征、家庭及社会背景等方面具有异质性的学生组成。由于在每个小组内体现了合理差异,从而在全班各小组之间形成了大体均衡、可资比较的小组联合体,使各小组在大致公平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竞争。同时,由于组内各成员之间在各方面的差异与互补,又有利于各小组成员之间互助性合作活动的开展,最终促进组内每个成员的认知、社会交往、个性和积极情感的全面提高。
2.设立小组目标。
学习目标为小组而不是个人设立。这样,改变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教学偏重竞争的课堂气氛,形成合理的组内互教互助、组际公平竞争的良性机制。而对小组目标,全体小组成员会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每个学生能够体会到:一个人的成功并非真正的成功,只有在小组的其他成员也达到学习目标的情况下,自己才能达到目标。学习不再是自己的事。因此,成绩好、能力强的,会积极帮助其他组员,学习较差的,由于集体荣誉感和自尊心也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学习,尽量使所在小组不因自己失败而被拖后腿。这样,小组成员彼此之间的关系是荣辱与共的相互依赖关系。
3.实施小组评价与奖励的机制。
与小组目标的设立相互联系的,是小组合作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动力源泉。在小组奖励面前,每个小组成员都尽力为集体的成功而工作,积极承担集体义务,从而推动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保证以小组为单位实施评价,使得小组成员之间不是你输我赢的关系,而是大家输或大家赢。这种机制可以有效地调节小组合作,促进成员争取小组目标的实现。
4.个人责任的明确。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习成效的大小同个人是否尽责直接联系在一起。要在两方面确保责任到个人:
(1)通过将小组任务分解到个人,或全班任务先分解到小组,再分解到个人的方法,使组内每个成员都承担了小组任务中的特定部分,一个人完不成承担的任务,不仅会影响自己的成功,也会对小组或全班完成任务带来不利影响。
(2)在单元检查、小测验和竞赛中,不再允许依靠组内其他成员的帮助来证明个人掌握学习内容、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每个组员必须靠自己力量独立完成测验。统计小组总体成绩之前要先计算个人成绩。
5.均等的成功机会。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只要自己努力,有同伴之间的帮助,每个学生都可以做得很好,成功的机会是均等的。小组合作学习经常采用"个体提高分"的计分方式:个体本次测验的分数比上次测验高出来的分数。
在发达国家基础教育各阶段已经普遍实行,许多国家在教育法中规定的每班学生人数。通常在15~25人之间。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也开始了小班教学的尝试。小班教学是社会和义务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对于教育公平性、公正性的进一步要求:不仅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而且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可以预见,在今后几十年内,小班教学会成为我国义务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实行小班教学有几个问题应当给予注意:
1.取消教师分科任教或延缓教师分科年限。在多数实行小班教学的国家和地区,通常采取教师包班的方式,而不是分科任教。在小学阶段尤其普遍,甚至在一些班额仍然较大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和我国台湾,在小学也是教师包班。在小学阶段,各门课程的文化科学知识都是基础性的,具有合格学历的小学教师完全能够胜任。教师包班,为教师了解每个学生提供了分科任教所无法比拟的便利,也为教师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创造了分科任教条件下难以得到的充分条件。发达国家之所以先后将班级授课制改为小班教学,正是立足于学生发展所做的选择。
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小学,还存在着复式教学。复式教学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合编在一个班级,采用直接教学和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的方式,在同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在复式教学中,教师为某个年级学生授课称为直接教学,同时布置其他年级学生从事各种作业和练习称为间接教学或自动作业。
【学习要点】。
1、识记教学的定义。
2、识记教学的任务。
3、领会教学活动的本质。
4、识记教学模式的概念及分类。
5、识记教学原则的概念。
6、识记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并领会贯彻这些原则对教师的要求。
7、识记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8、识记班级授课制的特征,领会对班级授课制的评价。
9、领会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趋势。
教育专家的教学设计范文(19篇)篇八
l、通过学唱歌曲《牧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蒙古族歌曲个性和感_彩,培养学生热爱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通过介绍蒙古人民的生活方式,使学生了解律动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懂得生活是舞蹈创作的重要源泉。
3、了解马头琴的音色。
学唱歌曲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蒙古族民歌的特点,扩大学生的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采用直观法和示范法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艺术风格,用启发和创造式发挥想象力创编歌曲律动。
钢琴、影碟。
一、三分钟欣赏。
播放乐曲《万马奔腾》引导学生回答:
1、这首乐曲的情绪?感受到什么场面?(情绪热烈,表现草原特有的壮观场面)。
2、你知道这首曲子中独特的乐器音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吗?(马头琴)。
3、这是哪个民族独特的乐器?(蒙古族)。
4、你对这个民族有多少了解?
5、请学生介绍马头琴的传说,教师补充。
二、导入新课。
马头琴音色柔和浑厚,独具特色。演奏技术丰富,既可以为民歌、说唱音乐伴奏,也可以独奏,它已成为蒙古族具有代表性的乐器。蒙古族是一个世代以放牧狩猎为生的游牧民族。肥沃的草原、兴盛的牧畜业,丰富的矿藏养育了蒙古各族人民他们常常用自己的歌声赞美祖国,同时也赞美了家乡,今天我们将一起领略草原人民带给我们的无限美好情怀。
三、学唱歌曲《牧歌》。
2、教师小节:这首歌曲旋律起伏宽广、曲调优美、节奏自由,这正是蒙古族歌曲的特色。
3、采用听唱法和自学的方法学习曲谱。
4、教师引导学生划节拍掌握两拍半的节奏,纠正错误。
5、引导学生划分乐句,总结蒙古族民歌的特点:通常短小精悍,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蒙古族民歌分为长调、短调。长调比较自由,舒缓;短调比较热情、欢快,结构清晰。这首歌曲具有长调的特点。
6、有感情演唱。
四、《牧歌》已经被改编为各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奏无伴奏合唱等。
欣赏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播放录音。提问:无伴奏合唱与原民歌在表演形式上有什么不同?谈谈欣赏这部作品的感受。
五、欣赏一段蒙古族舞蹈,引导学生总结蒙古舞的特点,教师小结:
l、蒙古族是一个载歌载舞的民族,男子的舞蹈动作粗犷强悍、女子端庄典雅十分优美。蒙古舞的动作主要来源于生活,比如各种马步就来源于牧民骑在马上的动作。舞蹈中的鹰式位加硬腕组合就是根据雄鹰展翅飞翔动作的升华,这些都成为蒙古舞特有的艺术表现。蒙古舞主要用肩部动作。通过肩部及各种马步动作使舞蹈风格浓郁,别具一格,柔肩是舞蹈动作中最富有特色的动作。
2、学几个简单的动作。
六、创编。
跟随《牧歌》音乐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挑选几个同学展示。
七、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蒙古民歌,从宽广优美的歌声中,从优美舒展的舞蹈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蒙古歌舞的个性和感_彩,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
教育专家的教学设计范文(19篇)篇九
1、引导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长、老师、社会关爱的道理,体会得到他人关爱的快乐和幸福,拥有感恩惜福的健康心态。
2、引导学生珍惜学习、生活的机会,孝敬父母,勤奋学习,服务社会。
3、使学生不仅有感恩的想法,更要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
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形成感恩的意识;
难点:如何投入真挚饱满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内心的波澜,如何使学生不仅有感恩的想法,更有感恩的行动。
1、花生。
2、花生成长的课件。
3、感动中国孟佩杰的视频。
4、歌曲《感恩的心》。
一、品尝花生,懂得珍惜。
活动一:
2.看花生知生成(播放课件)。
师:是农民在春天播下了种子,精心管理,种子也拼命吸收阳光雨露和土壤中的各种营养,终于种子发芽了,它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土里,努力生长。可是不久嫩叶上就长出了虫子,农民又要忙着除草、捉虫……就这样日复一日,在150天后,花生终于成熟了。
3.同学们,品尝了花生的味道,了解了花生的成长,你想说点什么呢?
二、师小结揭题:
不仅仅是花生,我们所吃的粮食,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让我们一起对农民伯伯说声:“谢谢农民伯伯!”
1.学生交流:
生1:父母。
生2:爷奶姥爷们。
生3:教师们(还有食堂、宿舍的教师)。
生4:同学们。
生5:接送我们上学的校车司机们。
生6:生病时为我们治病的医生护士们。
四、案例启发,知道感恩。
活动二:情景剧表演(学生表演)(师板书:案例启发,知道感恩)。
2.启发明理:预设:同学们笑了,为什么呢?
生交流:
生1:这样的情景是否曾发生在你的身上呢?又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
生1:李若宁做得不对,她不应该随便对妈妈发脾气,难道她没看到妈妈生病了吗?她太没有礼貌了,一点也不尊重妈妈。
生2:妈妈生病了,李若宁应该学着去照顾妈妈,而不应该因为妈妈没给她做饭就冲妈妈发火,这样,妈妈得多伤心呀!
生3:李若宁没想到妈妈也会难过吗?妈妈天天给她做饭,今天只是因为太难受了,如果我是李若宁,我就应该理解妈妈,应该问问妈妈吃没吃饭,然后给妈妈买点饭。因为妈妈爱我,我也得爱妈妈。
生4:这里的妈妈太伤心了,没给孩子做饭,她心里肯定特别难过,她多内疚呀?孩子没吃饭就上学了,她得多惦记呀?唉,做妈妈真难。
(预设:师评价一下学生的发言:同学们发言很积极)。
过渡:我们看到,一个小小的情景剧引起了我们这么多的思考,我想,曾经有过这样经历的同学一定知道自己错了,也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但,下面的这个真实的故事,会更加触动我们的`心。
五、榜样示范,学会感恩。
(师播放视频)(师板书:榜样示范,学会感恩)。
六、活动延伸,情感升华。
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今天的课就要结束了,但我们感恩的行动却刚刚开始,它将伴随我们一生。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学会珍惜,学会表达爱,学会感恩,让我们共同谱写一曲感恩的乐章!师播放《感恩的心》,生慢慢离开教室。
教育专家的教学设计范文(19篇)篇十
1、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乐意与同伴游戏。
2、初步感知空间方位概念,能用前、后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相应的位置,提升辨别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习以自身或客体为中心区分前后空间方位,理解物体前后方位的相对性、可变性、连续性。
活动重点:初步感知空间方位概念,能用前、后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相应的位置,提升辨别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难点:学习以自身或客体为中心区分前后空间方位,理解物体前后方位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兔子、企鹅、青蛙、鸭子)、环境创设(房子道具、玩偶等)。
师:“小朋友,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当老师说到一个词时请你说出它的相反词。”
教师依次说出大小、上下、长短、高矮、前后。
1、师:“小朋友,刚才的游戏,我们最后说到了哪个相反词?”
师:“小朋友,你知道在我们身体上有哪些器官、部位是在我们身体的前面?有哪些器官是在我们身体的后面?”
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及时作出肯定或更正。
小结:我们身体前面有鼻子、眼睛、嘴巴,我们的身体后面有屁股。
2、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除了我们的身体器官、部位外,你的身体前面还有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师:“你的身体后面还有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师:“咦,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一体机在小朋友的前面,可是老师说一体机在老师的后面,为什么一体机位置发生了变化?谁来说一说?”
(发散幼儿思维,自由回答)。
小结:原来我们面对的方向不一样,所以我们前后的物体也不一样,物体的前后是有相对性的。
3、师:“现在听老师说名称,请小朋友说出它们在你的前还是后。看谁说的又快又对。”(如:教师说钢琴,幼儿回答前)。
1、师:“请两位小朋友说一说你的前面坐着谁?你的后面坐着谁?”
2、师:“请小朋友告诉老师,xx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幼儿自由回答)。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在你前面的这座房子,它的前面有谁?房子的后面有谁?”
师:“看一看后面的那座房子,它的前面有谁?房子后面有谁?”
(教师将前面的房子调换方向)师:“现在在看一看房子的前面有谁?房子的后面有谁?”
师:“为什么房子前后的小动物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有谁说一说?”
小结:原来房子面对的方向不一样,所以房子前后的小动物就会发生变化。物体的前后是有可变性的。
3、师:“现在小动物都跑来要跟小朋友做游戏,邀请小朋友根据要求帮助小动物站好队。”
教师说出动物名称所在位置,幼儿操作。如:企鹅面对自己站在最前面,企鹅的后面是鸭子,鸭子的后面是青蛙,小兔在青蛙后面。
师:“队伍要有变化了,青蛙的前面是企鹅(企鹅站在青蛙的前面)。”(教师变换动物站队的次序,引导幼儿操作)。
师:“现在请所有的小动物向后转,请问青蛙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教师说出前后让幼儿说出动物名称)。”
师:“现在请企鹅站在小青蛙的前面兔子的后面。(教师变换要求,重复练习)”
1、幼儿变换位置,感知物体前后的可变化性和连续性。
师:“现在我们一起玩一个变变变的游戏。请小朋友听清老师的。
要求快速说出他们的相应位置。”
问其中一名幼儿前后各是谁?变换座位后再问前后各是谁?反复几次游戏。
师:“为什么这位小朋友刚才前后的人和现在前后的人不一样了?”
小结:中心发生了变化,所以前后的事物也就发生了变化。当人或事物向前或向后移动的过程中还具有连续性。
2、师:“请小朋友轻轻起立站在椅子前面,现在将小椅子推进桌子里面站在椅子的后面。”
师:“面向老师向前一步走,向后退一步”。
师:“请小朋友按要求站成两列,请xx站在老师的前面,xx站在xx的后面,xx站在xx的后面,xx站在xx的前面xx的后面。”
师:“其他小朋友迅速站在xx的后面,现在请小朋友跟随老师到外面休息一下吧!”
教育专家的教学设计范文(19篇)篇十一
这部作品人物美、故事美,正因如此它在世界上拥有众多读者。今天我们只欣赏了它最生动的几个情节,最主要的几个人物,最美的几处景致,它还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等待我们去发掘。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学修养的提高,再过半年,一年,五年,再读这部书,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更多、更深的感受!
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段话:
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读书苦思时的刹那;
世界上最舒展的一刻是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
让我们拿起书,以书为伴,畅游在多姿多彩的课外阅读中,让课外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
教育专家的教学设计范文(19篇)篇十二
1、初步了解船的种类。
2、学会乌篷船的折叠步骤,提高幼儿的折纸技巧。
1、长方形纸、彩笔。
2、乌篷船范样。
1、听磁带引入。
听磁带《摇到外婆桥》,提问:他们摇着什么去外婆桥的?(船)是什么样的船呢?(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答出各种船,如小木船、大轮船等。教师总结幼儿回答并说明:我们来把船分成两种,一种是有篷的,一种是没有篷的。)。
2、出示范样,交代乌篷船的名称。
(1)教师边放音乐边拿着纸船作划船状走上讲台。
(2)交代乌篷船:大家看看老师手上的纸船有没有篷啊?(有)篷是什么颜色的?(灰色)所以我们把它叫做乌篷船。
3、示范折法,幼儿动手跟着学。
(1)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做一只乌篷船呀?
(2)现在先看看老师是怎么折的。(边折边讲解重点)。
(3)发放白纸到幼儿手中,幼儿跟着老师一起折。(配班老师帮助能力较差的幼儿完成作品)。
(4)用灰色彩笔给“篷”涂色。
4、展评。
将幼儿折好的纸船用线穿成串挂起来,一起观赏、点评。
文档为doc格式。
教育专家的教学设计范文(19篇)篇十三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童年时期,记忆是很灵活、很敏感的,如果你善于使用它,它就会成为你的第一个助手。学生在早年记住的东西,常常永远不会忘记。”
因此,阅读应是以引导、激发孩子的兴趣为起点,唤起孩子阅读的主动性、创造性。而课外阅读作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普通而经常的形式。《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以日记的形式来记录的,并且是以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口吻来写的,很是贴近生活。所以学生阅读起来较为从容,易于接受,易于理解。学生易于从这本书中捕捉到属于自己的生活,从而把阅读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就消除了由于材料陌生产生的阅读障碍。只有如此,学生才能产生阅读的愉悦和兴趣,从而扣开阅读之门走进阅读的世界。
设计教学过程时,紧紧抓住这本书的主题:“爱”字,从情感入手,阅读过程中始终围绕爱阅读,抓住文中的精彩片段进行展开。突出了师生之爱、母子之爱、同学之爱、祖国之爱,自身也努力投入情感,尽可能地把学生也带入了书中爱的境界里。
我努力创设一种开放的环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学习、交流、畅谈体会,将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相结合。使教师的作用不再是用各种问题去考学生的阅读效果,也不是强性要求学生应读什么,不应读什么,而是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思考,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
今后,我将会继续加强宣传,通过家长会、班级博客等方式让家长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能积极配合教师督促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鼓励家庭进行亲子共读,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同读一本书”“我给爸爸妈妈讲故事”等亲子共读活动,鼓励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共同探讨书本中的一个话题。使广大家长成为书香活动的倡导者、参与者和建设者,将家庭引入到热爱图书、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的行动中来,为孩子创建了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
教育专家的教学设计范文(19篇)篇十四
这是一首温馨、柔和的音乐作品,歌曲旋律比较工整,音域跨度适合小班年龄段的幼儿。小雨和小草的选材贴近幼儿生活,容易唤起幼儿以往的生活经验。但是原歌曲中小雨和小草是每句交替出现的,容易造成幼儿的记忆负担,并且造成游戏中角色交换的困难。因此设计者在保留原曲旋律的基础上,对歌词进行了改编,前两句唱小雨,后两句唱小草,并且根据3-4岁幼儿的认知特点重新填词。改编后的歌曲,适合小班幼儿与爸爸妈妈边唱边游戏。
1、初步熟悉歌曲《小雨和小草》的旋律和歌词。
2、借助教师的语言提示,能边做动作边唱出最后一句“朋友朋友你真好”。
3、在亲子游戏过程中,体会挠痒痒和拥抱的快乐。
1、带着宝宝们热身《小手爬》。
2、观看视频,帮助幼儿熟悉歌曲。
3、边听歌曲边加入小雨的动作。
4、边听歌曲边加入小草的动作。
5、增加抱抱的动作。
6、学唱最后一句“朋友朋友你真好”。
7、幼儿尝试随音乐变换动作,并能唱出歌曲的最后一句。
8、尝试替换最后的动作。
9、开心游戏。
教育专家的教学设计范文(19篇)篇十五
认识平面图形(综合实践课)。
任教班级:启智四班(一年级)。
教学内容:复习巩固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课型综合实践课。
1、知识目标:在操作活动中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能根据他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景中识别这些图形,感受这四种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物辨别、操作、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到数学课堂是有趣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激发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四种平面图形的区分及特征辨别。
1、通过看、找、认、画、拼等手段,增强感性认识。
2、通过创设现实情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3、课前稳定情绪,多利用奖励措施吸引学生注意力,尽量将课件演示内容活动情境化(用操作活动来帮助理解课件内容)。
课件演示法、情境创设法、游戏法、代币法(奖励刺激)。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图形纸制品若干、学具(数数棒)、奖励用品若干。
活动一:变魔术。
在讲桌上一字排开四种物体共4个,用纸盒围在讲桌上,用盖印章的方法,在纸上用物体变出平面图形,展示给学生。
师:谁知道怎么变出来的?谁想来印?
一名学生上来变魔术,出示印好的图形,下面学生猜由什么物体印的,初步巩固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也可分组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动手的过程)。
师:老师想知道,同学们还记得这些图形的名字吗?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吧!
(设计意图:此活动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计了一个由立体图形变出平面图形的魔术,导入新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热情。)。
活动二:记记画画。
教师出示纸制图形、实物,结合课件演示,让学生通过感观回顾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名称既特征,识记图形特征的同时带学生一起说话练习,并带学生书空,画一画每个图形。
活动三:折、剪,图形互变。
教师演示课件,结合纸制图形,让学生来辨认图形,同时也变化形式,轮流让学生辩认,加强学生辨别四种图形的能力。
(变化形式:用课件演示,将正方形对角剪开和水平线剪开后,让学生辨认剪开后的图形,同时也可实物操作让学生辨认。)。
活动四:找朋友。
准备:教师边讲边用课件演示,并且先示范一次,让学生清楚活动操作程序后开始。
1、分发给学生图形纸片,让学生找到黑板上相对应的图形并粘贴上去。轮流让学生找朋友。
2、事先在墙上张贴好几种图形,并空缺一些,空出的部分让学生从盒子里的各个图形中挑出相对应的补到墙上!
(设计目的:此活动在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巩固提高学生对四种图形的辨认能力。)。
活动五:摆图形。
1、用小棒摆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课件先演示一遍摆法,教师再在黑板上用贴的形式示范一次,接着让学生用小棒自己尝试,也可让学生上讲台摆,其它同学在桌子上摆,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2、用图形摆成小人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摆放成一个小人。
(说明:此活动对启智学生而言,难度较大,课堂上一时学不会,视课堂情况灵活处理。如果课堂完成困难,可另做练习课,或者安排作业:给学生每人发放一个礼品袋,袋内装有平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摆出一个小人)。
(设计目的:通过动手摆的操作活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也是对各学生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为下一堂课的学习内容做铺垫。)。
回顾所学内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带领学生再次认识各个图形。总结课堂学生表现,进行食物奖励。
教学设计思路:本堂课首先用富有儿童情趣的“变魔术”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自觉融入课堂。整堂课围绕活动展开,将“教学活动化,让学生学习动态的数学”作为课堂教学的理念。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直观形象地引导学生观察,既富趣味性又具生动性。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亲身体验学习过程,突破本课重、难点,将知识生活化,切合智力障碍孩子的认知特点。
教育专家的教学设计范文(19篇)篇十六
一、辨析题(每题6分,共30分)。
1、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学派都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经过一定的练习后出现的某种变化,且这种变化应当能够保持一定的时期。
2、这是王老师和小男孩小明的对话。王:“你有妹妹吗?”小明:“有”。王:“你妹妹叫什么?”小明:“花花”王:“花花有哥哥吗?”小明:“没有”。按照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明处于感知运算阶段,且他的思维体现了单维思维的特征。
3、在确定运用何种教学媒体的过程中,有些教师会从媒体的种类与功能两个维度进行比较,并通过某种评价尺度来反映其间的关系,从而发现适用于特定的教学情景的媒体,这种媒体选择模型一般称为评价法。
4、演奏中,没种音调有一定的音高和响度,在旋律背景中,音调的主观音高或响度取决于它邻近音调的关系,用两种不同的旋律演奏时,同样的音调感觉会完全不同,这反映了知觉的整体性特征。
5、在肯普提出的椭圆结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中,强调教学设计是一个灵活的过程,各要素呈现游离状态,表明了教学设计可以从任何一个要素开始,并且可按任何顺序进行。
二、比较题(比较下述概念的异同,每题8分,共40分)。
1、(动作技能学习中的)集中练习与分配练习。
2、言语信息与智力技能。
3、沉思型与冲动型。
4、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
5、发现教学法与讲解式教学法。
三、简答题(第一题10分,第二三题各20分,共50分)。
1、什么是最近发展区,研究最近发展区有何意义?
2、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常常要考虑学生该学习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如果让你向高中学生教授“如何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你计划让他们学习什么和怎么学习?陈述你的基本做法。
3、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常用的程序包括传递—接受程序、引导—发现程序、示范—模仿程序和情境—陶冶程序等,简述这四种教学程序的基本过程,并结合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说分析它们分别适用于实现哪种领域的教学目标。
四、综合应用题(30分)。
我国目前在小学、初中与高中阶段都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如果要求以“表格信息加工”这一教学主题为例,为三个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设计,你将如何考虑?请写出你的设计简案。
教育专家的教学设计范文(19篇)篇十七
1、感受和表现歌曲《粉刷匠》的活泼快乐及诙谐情趣。
2、能大胆地根据歌词内容与同伴合作表演,体验协调一致的和谐感。
3、知道要从小就做个勤劳的孩子。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粉刷匠》。
歌曲动画《粉刷匠》。
一、欣赏图片:粉刷匠。
1、教师:看!这个新朋友是谁呀?他在干什么?
2、小结:粉刷匠在把新房子刷得很漂亮。
二、在游戏中学唱歌曲。
1、教师:粉刷匠一边刷一边还唱着好听的歌曲呢。
2、教师范唱歌曲。(配上相应的动作和夸张的表情)。
3、教师:粉刷匠刷了房子的哪里?粉刷的时候刷子像什么?最后粉刷匠的鼻子怎样了?
4、教师可以用歌词来对幼儿的回答做个总结。
5、重点引领孩子做一做“哎呦!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这一句的幽默与开心、可爱。
6、教师:现在老师做粉刷匠,你们做新房子,我们开始刷房子喽。(幼儿一人做房子造型,教师表演唱)。
7、幼儿两两做房子,教师表演唱,提醒幼儿注意倾听。
8、邀请部分幼儿做粉刷匠,和教师一起表演。
9、分角色表演唱。(一半幼儿做房子,一半幼儿做粉刷匠,第二次交换角色。)。
三、完整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幽默、可爱。
1、教师:今天我们玩了小小粉刷匠的游戏,粉刷匠的歌曲你们会唱了吗?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来吧。
2、幼儿跟随琴声演唱歌曲。
3、幼儿戴上“粉刷匠帽”进行表演唱。
音乐活动《粉刷匠》是一首波兰儿童歌曲,她以活泼、风趣的曲调和轻松、幽默的歌词相结合,描绘了小小粉刷匠愉快劳动的情景。韵律清晰明快,歌词浅显易懂,适合中班孩子的年龄和心里特征。为了使教学活动能够达到寓教于乐的学习效果,我这样组织了教学:首先利用粉刷匠的图片来吸引幼儿,以此来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主动参与的欲望。然后,在“小小粉刷匠”的游戏中,引导幼儿学做房子或粉刷匠,在教师一遍遍的范唱中,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内容,从而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这首歌曲。最后让孩子随着音乐一起挥动手中的小刷子,给房子进行粉刷。从一个小房子到一个大房子,在游戏中感知音乐的同时也让孩子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
通过这次活动,我得到以下启示:
1、把主动权交给孩子。
在活动中,为了让孩子学会这首歌,我多次让孩子唱,激发不同的情感去唱,来体验这首歌中的滑稽,轻快的情景。但是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带着孩子们唱,我的声音一直非常的大,其实孩子们都已经学会了,我可以声音轻一点,让孩子声音大一点,主动权交给他们。
2、评价单一。
一个活动的好坏,还缺不了多元化的评价。而在活动中,我也针对孩子的回答进行了评价,但大多是集体评价,也比较单一。在活动中多一点个别评价,比如在孩子刷墙壁时,对他们进行不一样的评价,如:你的房子刷的真漂亮,啊,你里面都刷了……相信这样的评价,幼儿的兴趣会更高。
3、教学动作再夸张一点。
好的教学活动,也需要教师的教态。教态也包括语言和肢体。而粉刷匠,需要用动作来表现粉刷匠的滑稽幽默的风格。课堂上我还是放不开,如果我放的更开得话,可能活动的效果还会更好。
文档为doc格式。
教育专家的教学设计范文(19篇)篇十八
1、培养学生学会感激父母、感激老师、感激朋友、感激周围一切。
2、通过学习感恩教育,使学生们懂得“人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善待周围的人,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他们无私的帮助,只有付出才能有回报”。
3、使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会感恩。
培养学生学会感激父母、感激老师、感激朋友、感激周围的一切。
教学光盘“万人看了,万人哭”的录象。
一、激发定标。
出示课题:“感恩教育”。
同学们:今天,我们这节课主要的目的是学习“感恩教育”,是让全体同学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1、那么什么是感恩教育呢?谁能说一说?(让学生自己发言)。
2、你平常是怎样对待别人的?
3、别人是怎样对待你的?
为了同学们的成长,为了同学们的未来,今天让同学们学会感恩:“感激父母、感激老师、感激朋友、感激周围的一切”。下面请同学们一起观看“万人看了,万人哭”的录象片。
二、自学互动。
1、让学生们认真观看“万人看了,万人哭”的教学录象。
要求:细看、看懂内容,看懂录象情节。
2、结合实际情况,小组合作,交流录象情节,疏通录象的文意。
3、学会感恩:学生与学生互动进行沟通对话、交流录象内容。
4、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看“万人看了,万人哭”的教学录象后的感受。
5、让学生说一说感激父母的什么?感激老师的什么?感激朋友的什么?感激周围一切的什么?(感激父母给了我们的生命;感激老师给了我们的知识;感激朋友给了我克服困难的力量;感激我周围的一切给了我和谐健康的成长空间。)。
三、适时点拨。
1、说出感恩父母的语句(让学生自己说)。
a、学会感激——————感恩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给了我宝贵的生命。
b、学会感激——————感恩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给了我健康、强壮的身体。
2、说出感恩老师的语句(让学生自己说)。
a、学会感激——————感恩我的老师,因为他们给了我无穷的知识。
b、学会感激——————感恩我的老师,因为他们给了我前进的动力。
c、学会感激——————感恩我的老师,因为他们给了我飞翔的翅膀。
d、学会感激——————感恩我的老师,因为他们给了我指明人生的方向。
e、学会感激——————感恩我的老师,因为他们给了我放眼世界的慧眼。
四、测评训练。
1、生命需要(谢谢),生命离不开(谢谢),(谢谢)是人生天平上的一块砝码。
2、修养始于(善良),有了(善良)的心,才能完善人生,(善良)者快乐、幸福、富有。
3、人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善待)周围的人。
五、板书设计:
教育专家的教学设计范文(19篇)篇十九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通过诵读,从人们肆意杀狼,貌似护鹿,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懂得要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难点:感悟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8课《狼和鹿》,齐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狼和鹿曾经生活过的凯巴伯森林。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2、谁来给我们读读描写森林的句子。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理解“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3、从生机勃勃我们知道不光植物长得非常茂盛,动物们生活得也很快乐。看,出示第二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鹿群的生活。(快乐、幸福、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4、读到这儿,一片葱绿,生机勃勃的凯巴伯森林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我们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好好体会体会。
6、谁来读这两句话,读出狼的贪婪和凶残来。(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度:看着这些贪婪而凶残的狼,你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呢?是的,不光是我们,当地的居民也是这样想的。书上说„„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请男生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从这段文字里,你能读懂什么?(规模大、时间长、数量多)。
谁再来读读这一自然段,读出当时人们捕杀狼的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数量之多。
整整25年的捕杀,杀掉鹿的天敌六千多只,可见当地居民对狼真是恨透了。我们把这一段连起来读一读。
当人们看到这么多贪婪而凶残的狼被枪杀后,心里会怎么想?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是的,当狼被大量捕杀后,凯巴伯森林„„看,它们在这里(引读)„„鹿群们生活地快乐吗?请大家自己读下去。1理解“饥荒”。
2、前后森林对照,此时的森林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它。
3、学习更大的灾难。
人们自认为捕杀狼可以给鹿创造一片幸福快乐的生活天地,可谁知道当狼一只跟着一只倒在血泊中,美丽的森林随之被破坏,活泼可爱的鹿也陆续死去,留下一片苍凉和惨淡。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悲剧!让我们配上音乐来读读这部分内容。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这一切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
1、引读点拨:人们没有认识到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彼此关系紧密。这就是生物间的一种平衡关系,就像一架天平,一头是狼,一头是鹿,如果没有外界干扰,它们始终保持平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态平衡。(板画天平;板书生态平衡)。
如果一旦某一方遭到破坏,就像狼被无止尽地杀死,天平必将倾斜甚至是倒塌,必将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想想是谁破坏了这个天平,破坏了这种平衡?(人类)的确,我们人类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破坏生态的平衡。谁能来说说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吗?这一切无疑给人类敲响了“保护生态平衡”的警钟!(板书:保护)。
《狼和鹿》这篇课文就是一幕惨痛的悲剧!让我们拿起书在来读读这篇课文,让我们把“保护生态平衡”这六个字永远记在心中!
六、布置作业:。
南沈灶小学:吴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