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在写作时会遇到困惑,不知道如何下笔。这时候,范文范本就可以成为我们的灵感源泉。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范文范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模仿。
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汇总22篇)篇一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赏中秋明月,扬中华文化。
漫漫历史长河中,伟大的祖**亲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诗词曲赋是她柔光轻泛的双眸,国画、书法和曲艺展现出她曼妙的身姿,而传统节日更是描绘出她灵动飞扬的神采。
现实一次次向我们证明:我们过着历史悠久的中秋节,却不一定了解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我们坐在庭院里赏月,却未必能再联想起“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或“玉兔捣药”的古老传说;我们尝尽了美味的月饼,却往往没听说过“朱元璋与月饼起义”。象征团圆与幸福的中秋节似乎在渐渐淡化它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汇总22篇)篇二
2、传承文明,弘扬文化,立足本国,面向世界。
3、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4、手牵手保护文化遗产,心连心共筑精神家园。
5、重温东方文化,陶冶情操,使家庭与世界平等。
6、发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创造先进灿烂中华文化。
9、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0、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迫切需要加强保护。
11、正视传统文化的正面效应,重视文化现代价值的发掘。
13、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14、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5、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做好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发展。
16、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是几千年来中国人达成的共识。
17、中华民族历史优,传统文化流传久,炎黄子孙代代传,发扬光大人人承!
18、中华儿女文化情,代代传承代代行,你传承来我传承,弘扬文化你我同行。
19、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哲学的门派,哲学思想散见于佛、道、儒各家著作中。
20、传统文化中医学、养生、方术的魅力。中医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2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她兼收并蓄,发展至今,可见其魅力所在。
22、中国传承了五千年的文化,成为这世界上的一朵奇葩。儒家思想遍天下,中国瓷器人人夸。
23、中国传统文化在明清之际,通过西方耶稣会士,通过东学西渐,还传播到了欧洲一些国家。
24、古往今来我不怕,孔子文化传天下,全球掀起国学热,孔子学院中外建,国学精髓世界扬。
25、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实,传统文化的气息我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得到。
26、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长了知识,又让我们和祖国的缘分更近一点。
27、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长了知识,又让我们和祖国的缘分更近一点!
28、中国传统文化中俯拾即是的为人之要、处世之道、治理之策,当是领导干部修齐治平的优秀教材。
29、汉唐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等国。
30、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尊老爱幼典范世界标榜,更有助人为乐事迹不断,只让华夏神韵屹立东方。
31、中国传统文化不是摆几本线装书和假古董,也不是穿套汉服或唐装,更不是风水、堪舆、预测之学。
32、虽有普通话,方言亦发扬光大,千年的文化,怎能忘了它。馁好啊,侬好啊,趣味实在大!莫要忘了它!
33、中华民族文化多,我把语言说一说,南腔北调多丰富,各地都用自己的,普通话是通用语,全族人民都会说。
34、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正式成为中国的国家称谓。中国为世界文明古国,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文化与文明史。
35、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千里传,万里路途多遥远,异国他乡中华文化美名扬。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其中意味需要细细品。
36、大棚菜,遍地花,科学种田靠文化,绿色食品进万家,蔬果宝宝长得壮,全民健康你我他,我要游遍全中国,祖国文化顶呱呱!
37、要说民族文化,必说琴棋书画;妙在收心养性,培养独特文明;塑造人格保证,追求脱俗意境;民族传统之镜,折射博大精深。
38、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哲学的门派,哲学思想散见于佛、道、儒各家著作中。易经描述宇宙产生,大致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
39、中华文化遗产真不少,我来说说咱瑰宝,万里长城真是好,阻挡外侵不老少,传承中华儿女情,中外游客齐欢迎,称赞劳动人民最伟大。
40、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原文化,中庸尚和,璀璨瑰丽,荆楚文化,韬光养晦,辉煌灿烂,巴蜀文化,瑰宝陆离,连绵久远!
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汇总22篇)篇三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重要的传统文化,他所表现出来的东方之美,是端庄,矜持,是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而穿着比基尼演京剧,这个措施本来就不合适。比基尼是西方文化的象征,主办者本来是想中西结合,让外国人也领略下东方之美。可这“创新”也未免太卖肉了,比基尼的艳丽,性感与京剧的本来风格矜持完全不相符合,这完全谈不上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这是对中国文化的玷污,糟蹋!他们不知道中国传统文化是不可以随便进行所谓的“创新”,如果是真有心想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第一步而且是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它,只有真正地做到尊重中国传统文化,才真正地能够做到文化的真正创新。可是对于那些佳丽们和构思这个节目的人早已经忘记这一点了。
“京剧比基尼”在我看来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侮辱。所有的传统文化皆有限界,一旦越界,就仿佛是象棋中的楚河汉界一样,卒一旦过河,就再也无法回头了。这件事情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就如以上的卒子一样。博大精深的中国国粹一夜之间被“创新”地如此低俗,我相信许多人看了这场所谓的文化看不见任何的国粹文化,只是为了一饱眼福,看那些美女的胴体罢了。
唉!这也难怪,在如今的这个社会中,处处充满着利益的欲望,为了吸引他人的眼球,可以不顾传统文化的意义老进行“恶搞”,“创新”,只为了那赤裸裸的商业利益。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利欲熏心的人,让我们看到了京剧的不再是京剧,国粹已非国粹,他们被裹上了商业的“创新”包装,他们早已变味了。
假如这个世界上的传统文化皆是商业上所谓的“创新”,这恐怕是全人类的悲哀吧!要想对文化做到真正的“创新”而且不越界,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它,才能更进一步地进行创新。
在生活中,要想获得成功,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继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便难以成功。
近日,国际比基尼小姐大赛选手身穿比基尼并以传统戏曲扮相出现的照片引发热议。有网友称这是“糟蹋国粹”,也有观点认为是创新。组委会回应称本意在于弘扬中华文化,决无糟蹋京剧想法。头饰让选手更有东方韵味,也向世界传递东方美感。
创新?何以为创新?创新,并不是所谓的闭门造车,不是靠自己的主观臆造去随意地瞎编乱造,而是要注意继承前人优秀的成果,在别人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创新才会显得更有意义。英国17世纪的科学巨匠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的三大定律,创新不可谓不丰富。可当别人问及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的成绩时,他说:“如果说我看得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虽然这只是一时谦虚之词,但细细想来,如果没有伽利略夜观星空,如果没有第谷数十年如一日研究天体的运行规律,那么牛顿想要总结出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似乎要大费周折了。可见,传统和创新是不可分的,只有在取其精髓,去其糟粕的传统中创新才是可取的。
话说回来,国际比基尼小姐大赛组委会面临如此责难,完全是咎由自取的,应该承认,包括京剧在内的一些传统艺术如今日渐式微,确实需要创新,使之枯木逢春。但如何创新却是个严肃话题,再怎么创新都应以保护和继承为主旨,以尊重传统艺术为前提,都不能丢弃“传统”二字,而将其扭曲或恶搞得面目全非。
盲目的创新往往会弄巧成拙,让人传为笑谈。“邯郸学步”的郑国人,总想学习别人的步法,以使自己跟本国的人走路不一样,似乎是创新了,但是动机不纯,方法不对,最终就是爬回去。前几年的小品《如此包装》也是说这个道理,本来评剧便是一门值得继承的传统,可是那个“总监”非要进行“创新”,将原来风马牛不相及的流行音乐与民族艺术强行配伍,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那“创新”出来的“四不像”让我们津津乐道了好些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了传统便是无源之水,而没有了创新便是一潭死水,只有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才会真的“清如许”了。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让我们引以为豪的是我们的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区便是一种文化。即便这样,仍有着不少的文化在流传中消失,退出历史的舞台,我想其中的原因莫不是“创新”二字。
“创新”即推陈出新,迎合时代的潮流。
在大多数人的心中,传统的文化是固定、不可改变的,但这不是绝对的。流传至今的文化,必然是先人智慧的结晶,但是,文化也想生命体一样,需要不断补充新鲜的血液来维持活力,这血液便来自创新。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其之所以经久不衰,全凭我们代代人的不断创新,让汉字冲最初的甲骨文到现在的简体汉字,可见一斑。
然而现在面对网络语言有人认为是创新,也有人认为不是,在此之前我们需要明白,文化的传统,不仅可以让今人接续前人,而且可以让后人连接当今的思想。汉字其独特的魅力在于它的内涵,一个字,便是一种情。这是其他文化所不具备的。而网络语言在大谈自己“创新”的同时,却忘记汉字的根本。这又何来的创新呢?同样,作为国粹之一的京剧同样面临着危机。
最近传的沸沸扬扬的比基尼京剧便是危机的源头。京剧中的服装因素尤为重要,其中每一位人物的服装、脸谱都可以生动形象的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然而,所谓的“比基尼京剧”只是在比基尼上印京剧服装的印花,在舞台上随便走走秀罢了,根本堂本谈不上创新。与之相比的是,新版京剧“草船借箭”才是名副其实的创新。它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让京剧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让逐渐被人们淡忘的京剧再次成为舞台的亮点。
文化的创新不能只在新,滥竽充数等同于火上浇油。我们在创新的同时,不能忘记文化的传统,传统无异于其根本,像“比基尼京剧”这样的做法就像是在掘根断源,让这一种文化衰退的更快。
文化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向往,不是我们手中玩新潮的道具,所以,创新不仅是新,还要有其根本。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的古国。国粹是很多的,京剧就是其中之一,它也是一种文化,当今经济全球化,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国之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世界各国都重视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因此我们既要尊重传统文化,又要适当的创新。
我们应该承认,包括京剧在内的一些的传统艺术文化如今日渐式微,确实需要创新,使之枯木逢春,向世界发展,向世界推广。我们要以保护和传承为主旨,以尊重传统艺术为前提,去创新它,去改革它。
2012年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说:“我的作品是中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风情。”莫言的获奖,体现了世界对我们中国文学的肯定和认可,也对我们文化的传统和创新的认可。
当今,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更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古今中外的融合,文化艺术的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转,既保持自身传统,特色,又要创新发展文化。
清代有名的书法家翁方刚一生研究书法,讲究笔笔有来历,最佩服唐代虞代南、欧阳询的书法;同为清代书法家刘石庵则善于发展自身的笔法,创造出了一种新书法。有人问翁:“刘的书法如何?”翁说:“他有哪些笔是古人的?”刘反驳:“他的哪一笔是自己的?”
其实书法既要向古人学习,也要创造新笔法,这才能称得上好的书法,而文化亦如此。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我们既要继承前人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也要在此基础上创新,发扬自身的特点,这样的文化才能发展得更成功,流传得更久更长。
对于前人留下好的文化传统,我们要懂得继承。
中国传统文化悠远流长,儒家、道家、法家各有各的特色,如孔子的仁之说,这就是值得继承的文化,但也有很多糟粕。古代女人的地位是很卑微的,不仅小时遭受裹脚的痛苦,而且个人的婚姻也要听从父母兄长,没有权利去把握自己的命运;面对这些因循守旧的文化糟粕,我们坚决拒绝。因此,取之精华,去其糟粕继承文化的原则。
而在继承的同时,也要创新。
当中国还处在受外国侵略、封建主义严重的内忧外患之时,以孙中山为首的反帝反封建队伍逐渐强大起来,他们借鉴外国革命,力求中国革命有所超越。最后革命虽然没有完全胜利,但他这样打破桎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难道这不是文化的创新吗?也正是这种创新,中国共产党才会成立,才能领导人民建立中国。
而此前第37届中国区比基尼小姐总决赛和全球总决赛的启动仪式上,参赛佳丽们穿着京剧元素的比基尼进行了展示。京剧是我们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宝物,但却和比基尼联系了一起,这难免不让人联想到美色,无疑是在亵渎传统文化,这不是创新,是糟蹋国粹。因此,我们也要以正确的方式创新。
郑国有一个人想学别人的步法,以显与本国人走路不一样,但不懂继承,不会创新,终也忘了自己的步法,落得爬回去的下场。若文化不懂得继承传统,不会正确地创新,那么也终会成为邯郸学步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汇总22篇)篇四
中国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中国向来以“礼仪之邦”着称,而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是民族的希望,我们更有责任传承和发扬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
其实,每个人都是文化的传承者,我们不需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我们只需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小事做起,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做好每一件小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啊,美德就是藏在在点点滴滴的小事里。在生活中我们应树立起我们的榜样,树立自己的理想,积极学习,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诠释美德,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我们的美德感染更多的人。
每一个人都是美德的化身。青少年时期是我们一生中的黄金阶段,也是我们性格形成的阶段,我们更要挖掘自身的潜能,开发自己的优点,让自己的优点变成一种美德。“传承优秀文化,争做美德少年。”这并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多的是要唤起我们心中的美德。时间匆匆,但唯一不变的是人们心中的美德。我们要努力,要让中华民族的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要让自己的美德在中华文化中熠熠发光。
精选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无形财富,传统佳节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这些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下面是小编......
(通用43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
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汇总22篇)篇五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文明灿烂不熄,四大发明、四书五经,学习的力量在历史中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撑。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领导干部应带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比如,“自强不息”、“天下为公”、“君子喻于义”、“言必信,行必果”、“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深深植根于每个中国人的内心世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老百姓的言行方式,孕育着当代社会所需要的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精髓,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领导干部应把立德作为立身之本,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主动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精神任重而道远,需要领带干部带头弘扬,更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将我们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
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汇总22篇)篇六
当时间的沙漏漏下最后一粒沙粒,金子的本色才会如此灿烂;当贝壳的泪痕划过最后一瞬,珍珠的色彩也会如此耀眼。当六年的.养分在体内积累,毛竹的生机也会如此蓬勃。
正是由于历史的洗礼,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最终诞生了华夏女儿的独一无二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材料中所说的那个歌星的经历,正是由于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形成的。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现如今,知道重阳节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感恩节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情人节的人越来越多,可知道七夕节的人越来越少了。对于我们先辈留下来的许多传统节日,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几乎全都置于脑后了,这难道不是一种崇洋媚外吗?这难道是我们口口声声说到的责任感吗?然而,我们身边其实有许多人在为我们做榜样,他们能坚守自己的信念,鼓励人们学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著名学者马寅初不就是吗?他积极提倡我们青少年应当多多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虽然世界正在多元化,但是,我们传统的中化文化不能丢!因此,我们是否想过,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否会被他国文化所取代?这个答案须靠我们用行动来回答。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继续发展的基石,是我们共同保护,共同继承的使命。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坚定信念,共创美好未来!忆往昔,若不是司马迁的沥尽心血,怎会有《史记》的鸿篇警后人,若不是李时珍的跋山涉水,怎会有《本草纲目》的福祉遗万年代;若不是曹雪芹的五次易稿,怎会有《石头记》的哀婉催人泪?看今昔,是谁苦心钻研十余载,终使两星成?是谁奋斗十八年,终抱金牌归?是钱学森!是申雪与赵宏博。他们是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的坚定,他们是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的不懈。正是由于继承和传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才使得他们能够这般坚定,这般执着。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仍能点亮一片星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片绿叶,但能点缀整个春天;传统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若驾一叶扁舟,但仍能惊动一片大海。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的公信力。
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汇总22篇)篇七
——题记。
中国泱泱五千年文明,孕育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整整五千年的文明史,延续到今天,处处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自然是学养深厚。精美的民间工艺,独特的风俗习惯,各具特色的传统节日,都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
既淡到传统文化,不得不提的,便是“传承”二字,优秀的传统文化须得有人继承,再谈发扬,若是不薪火相传,再优秀的传统文化都会在不知不觉中丢失。我对中华传统文化都会在不知不觉中丢失。我对中华传统文化之根的理解,便在“传承”二字上,若连“传承”都做不到,那又何谈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五千年的文明史,向我们展现了许多传统文化。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我却能明显感到中国五各年传承下来的文化正在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
(一)书法—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传统文化之一,它与绘画、音乐等纯门类不同,它不仅仅是艺术,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文学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的载体。独一无二的书法无疑是中华文化区别于世界其他文化的标志之一,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之一,是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更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书法却被人们遗忘在脑后,毛笔被硬笔所代替。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甚至即将远离硬笔,进入一个无纸无笔的键盘时代,很少再有人会拿起毛笔练习书法。
(二)传统节日——蕴含中华文化特色习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合家团圆的中秋节,龙舟竞赛的端午节,共插茱萸的重阳节,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节日。每个传统节日也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千年传承下来,也成了中国人口口相传,无人不知的故事。
中华传统节日沿续了千年之久,如今却渐渐被人们所淡忘,传统节日渐渐被外国节日所取代,甚至外国节日的风头隐隐有盖过传统节日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依然是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薄弱。不关注中国传统节日,盲目追求外国节日的行为在年轻一辈中更是明显,这一系列的行为都导致了外国节日逐渐取代中华传统节日成为中国主流节日的现象产生。一个民族如果不热爱本民族的节日,那又怎会去传承。
综上所述,于我看来,中华传统文化之根便是“传承”二字,“传承”意在为让我们不忘初心,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壮大,薪火相传,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自我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这,就是“中华文化之根”,这,便是我对“中华文化之根”的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汇总22篇)篇八
然而,我们身边其实有许多人在为我们做榜样,他们能坚守自己的信念,鼓励人们学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著名学者马寅初不就是吗?他积极提倡我们青少年应当多多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虽然世界正在多元化,但是,我们传统的中化文化不能丢!因此,我们是否想过,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否会被他国文化所取代?这个答案须靠我们用行动来回答。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继续发展的基石,是我们共同保护,共同继承的使命。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坚定信念,共创美好未来!忆往昔,若不是司马迁的沥尽心血,怎会有《史记》的鸿篇警后人,若不是李时珍的跋山涉水,怎会有《本草纲目》的福祉遗万年代;若不是曹雪芹的五次易稿,怎会有《石头记》的哀婉催人泪?看今昔,是谁苦心钻研十余载,终使两星成?是谁奋斗十八年,终抱金牌归?是钱学森!是申雪与赵宏博。他们是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的坚定,他们是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的不懈。正是由于继承和传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才使得他们能够这般坚定,这般执着。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仍能点亮一片星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片绿叶,但能点缀整个春天;传统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若驾一叶扁舟,但仍能惊动一片大海。
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汇总22篇)篇九
中国泱泱五千年文明,孕育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整整五千年的文明史,延续到今天,处处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自然是学养深厚。精美的民间工艺,独特的风俗习惯,各具特色的传统节日,都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
既淡到传统文化,不得不提的,便是“传承”二字,优秀的传统文化须得有人继承,再谈发扬,若是不薪火相传,再优秀的传统文化都会在不知不觉中丢失。我对中华传统文化都会在不知不觉中丢失。我对中华传统文化之根的理解,便在“传承”二字上,若连“传承”都做不到,那又何谈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五千年的文明史,向我们展现了许多传统文化。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我却能明显感到中国五各年传承下来的文化正在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
(一)书法—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传统文化之一,它与绘画、音乐等纯门类不同,它不仅仅是艺术,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文学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的载体。独一无二的书法无疑是中华文化区别于世界其他文化的标志之一,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之一,是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更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书法却被人们遗忘在脑后,毛笔被硬笔所代替。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甚至即将远离硬笔,进入一个无纸无笔的键盘时代,很少再有人会拿起毛笔练习书法。
(二)传统节日——蕴含中华文化特色习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合家团圆的中秋节,龙舟竞赛的端午节,共插茱萸的重阳节,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节日。每个传统节日也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千年传承下来,也成了中国人口口相传,无人不知的故事。
中华传统节日沿续了千年之久,如今却渐渐被人们所淡忘,传统节日渐渐被外国节日所取代,甚至外国节日的风头隐隐有盖过传统节日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依然是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薄弱。不关注中国传统节日,盲目追求外国节日的行为在年轻一辈中更是明显,这一系列的行为都导致了外国节日逐渐取代中华传统节日成为中国主流节日的现象产生。一个民族如果不热爱本民族的节日,那又怎会去传承。
综上所述,于我看来,中华传统文化之根便是“传承”二字,“传承”意在为让我们不忘初心,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壮大,薪火相传,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自我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这,就是“中华文化之根”,这,便是我对“中华文化之根”的理解。
只有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才能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汇总22篇)篇十
作文。
希望能为打击提供帮助!
43年过后,我应战友之邀,旧地重游,竟然吃惊地感觉到,青海的文化渊源深着呢!
当然首先看到的是城市的繁荣,世事的进步,经济的发达。格尔木是个比县高半格的城市,其规模决不比内地的地区级城市小,而它的文明程度更比内地城市高。我们在西宁刚一下火车,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处处群集式的高入云端的大楼,当年市区以东的那大片荒芜之地早被开发了。小车载着我们这个街那条路的闯,来在离闹市很远的一条标着八一路标牌的街口,下榻郁金香大酒店。这而就好象是专门为关中人开的,一街两行的饺子、混沌、面,我们沿街漫步,走着挑着,看那家面食实惠地道。
头一回,我们就发现了奇特。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有道不锈钢护栏,每道护栏中间,镶着一幅幅古朴典雅的水墨画,给人一种厚重感。每幅画的旁边有段文字,题目满是人们耳熟能祥的民族的传统的故事,如《岳母刺字》、《纳莹映雪》、《安安送米》,等等。
这些故事都有历史典故,都有典籍记载,都在中华文明史上发挥着一辈传一辈的文化思想教育作用,今天却在塞外城市里让人眼前一亮。我去过北京、天津,去过改革开放的先驱城市深圳,更经常出没于古都西安,从来未发现过如此规模的传统文化宣传。那年在深圳看到“发展就是硬道理”的巨幅宣传栏,我当时有种时代感、气派感,可是在另一条街上却发现一巨幅裸女雕塑,我于是又大吃一惊,这,这,这又作何解释呢?啊,我只能说自己孤陋寡闻。前些年,我所在的县城一条街上也出现了一道文化长廊,主要内容是本县的时政宣传。有一期换上了当今孝廉的内容,却让人觉得它的不实和浅显。不像人家西宁市八一路来得那么厚重,那么深邃,那么让人回味未穷。
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汇总22篇)篇十一
这是一个美好的早晨,我们教室中出现了许多精美的作品,有美丽的中国结,有远近闻名的书法,有细致的刻纸,还有雄伟的东塔的照片。
这些作品让我感受到了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我最喜欢的是骏马图,那马儿像在草原上飞奔,尾巴一甩一甩的,非常美丽!更有趣的是弥勒佛,他有着元宝一样的肚脐眼,手抱着头大笑。他的肚子大大的,里面可装着一条大袋子。俗话说:“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天下可笑之人。”这可真搞笑。还有年年有余的中国结,鱼的鳞片金灿灿的,尾巴也是一样。还有一个金元宝。祖国可真好!我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中国的民族乐器,浩瀚如烟海,灿烂如繁星。被称为民族乐器之王的“筝”,是中华民族乐器的代表,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到今天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筝由面板、底板、边板、筝头、筝尾、岳山、码子、出音孔。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上周六,我、吴语若、李景宜、任静怡还有沈诗玥也组队去探访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是去博物馆里体验。这些博物馆可真有趣,不仅有平常的实物展示,体验区还有放映区,甚至还可以拿寻宝图和答题卡。“寻宝图”就是博物馆的透视图,“宝物”就是一个互动场所。
文档为doc格式。
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汇总22篇)篇十二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则一位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以往与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她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黄香温席是在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唐朝贞观年间,西城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途中,白天鹅不谨飞走,使者只拔下几根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余吧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代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干为流传开来。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录它可以使我们的礼仪发扬光大。
传统礼仪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国人和海外人引来容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它,国人将迷失自我;没有它,中国便只剩下一个空壳。
纵观古今中外各国发展,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认为自己的优秀的传统礼仪是过时的,有害的。而传承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是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地大声说:“我是中国人!”
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汇总22篇)篇十三
随着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提出,在教育教学中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相关的语文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到传统文化,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中国所独有的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还让学生学习相应的民族文化知识。小学阶段是学生在智力以及生理方面比较关键的时期,在这阶段传授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以此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渗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知识,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让学生学习相应的汉字,在识字过程中进行文化渗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学生要学习比较多的生字,在课文量上也比较多,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阅读内容有很多,例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在教学中可以将这些内容以视频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是知识的承载者,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模仿者,为此,教师一定要提升自身素质,在教学中要注重文字的书写,只要教师能够书写比较好的文字,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够认识到文字的美感。由于很多学生的文字书写方式和教师的差不多,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书写的美观、大方,让学生感受到书写的魅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书写中,不仅能够学习到相应的书写知识,还能够在书写中感受传统文化,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古诗词的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传统文化,对学生在写作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在讲解诗文时可以将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中,以不同的视角来给学生讲解相应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诵读也是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诵读可以让学生积累很多的相关知识。李白“摧眉折腰事权贵”,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孔子认识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终生忧劳不悔;“忧道不忧贫”,屈原忧国不复兴,君不明察,忧“世人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杜甫也始终忧劳不辍,写出了惊警后世的“三吏三别”,目的是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孙中山面临“贼氛方炽”的混乱社会,痛感“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这些都构成了中华民族向前的动力,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也筑成了中国人的精神风貌。以此在诗文的学习中更好地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课本内容都是按照一些古典书籍进行学习的,然后再经过现代作家的改编成为教材。因此,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课本内容中感受传统文化。例如《开天辟地》主要是讲解万事万物的由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又如在《司马光砸缸》中主要讲述的是七岁的孩子就已经有了成年人的思维,当别的孩子在玩时,他却在读书。当有个孩子玩耍掉进水缸里时,别的孩子都比较紧张,只有司马光想到用石头救出落水的孩子。这个故事得到了广泛的流传,从这个故事的学习中不仅让学生学习到相关的知识,还能够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
新课程教育理念提出了在教育教学中更多地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在教学中,可以将识字内容以视频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在讲解诗文时可以将学生带入到学习的情境中,以不同的视角来给学生讲解相应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另外,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也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房殊。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
[2]童一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思考[j]。求知导刊,2015(23)。
[3]于春霞。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j]。才智,2016(25)。
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汇总22篇)篇十四
我的家乡在顺德,赛龙舟是顺德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过去,由于顺德河涌水道纵横交错,以农业耕种、种植业、饲养塘鱼为主,顺德农民习惯了“开门见山,举步登舟“的生活,逐渐演化成赛龙舟的习俗。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平时深埋河涌下的龙舟装扮一新,各乡各镇击鼓游龙。顺德的男女龙舟队实力显赫,享誉国际,十多年来在国内外大赛中,多次勇夺桂冠。
去年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我也随妈妈去马岗管理区观看当地的赛龙舟。一大早的河岸边,早就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热闹非凡了。此时,人声鼎沸,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场面。每条彩龙颜色各异,千姿百态,它们都张着犄角,睁着眼睛,显得神采奕奕。
“预备,开始!”随着裁判员的一声令下,各色各样的“龙”如箭离弦,顺流而下,欲争群龙之首。它们都在你追我赶,力争上游,谁也不甘落后,那激动人心的场面,催人振奋。顿时,乐声响彻江面,鼓声咚咚,锣声当当,号子高亢。龙舟上的健儿们如同出征的战士一样,个个神采奕奕。他们狠劲猛划,奋力冲刺,岸上山呼海啸,滚起阵阵“加油”声浪。
看龙舟赛,作壁上观,每一条龙舟都牵动着观众的`心,我的心犹如大海里的波涛,时起时伏。健儿们果然不负观众所望,他们沉着、冷静、镇定,挥动着肌肉鼓鼓的臂膀,拼命地划着。终于有一条龙舟遥遥领先,成为了群龙之首,岸上的人欢呼雀跃、击掌喝彩。
就这样,赛龙舟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但那催人奋发的锣鼓声仍在我耳边回荡,那拼搏向上的情景常在我眼前闪现。朋友,请到我们家乡来,来看看这富有民族特色的赛龙舟吧!
中华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让梨”等典故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至高无上的美德,更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之都。但是中华美德在今天,仿佛早已被人们忘却,人们对它不管不问,正所谓:此道今人弃如土。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我们国家也不例外。而中华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瑰宝,我们都是中国人,自然要理所当然地继承我们祖先给予我们的一笔丰厚的礼物,就像我们是中国人,就要说中国话一样,和谐的社会需要中华美德来构建,来填充这个空虚的世界,否则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枯燥无味,这正是中华美德给予我们的,一颗中国心。
啊!让我们保持一颗纯正的中国心吧,并且是一颗有着中华美德的中国心!要永远记住,你是个中国人,要学习中国文化,中国美德!
雷锋叔叔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因为他身上有许多我们所没有的中华美德。中华美德人人都可以拥有,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拥有,团结同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谦虚好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你也拥有了中华美德……中华美德就在细微之处,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发现它。
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汇总22篇)篇十五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一直是设计师们关注的话题,现代设计中如何恰当、有效的运用中国传统元素是设计师们倍受关注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以及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中的多种方式都应当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力求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得到恰当、合理的继承与发展。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源远流长历史的文明古国,在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积累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文化宝藏。正是在这种因素的基础上,中国人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同时中国传统文化正潜移默化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在风格多样的艺术门类中,对传统文化的运用表现得是精美绝伦。如中国传统水墨元素与现代几何形状融合的设计形式;现代社会热衷的“中国风”风格的房屋设计理念;甚至在音乐领域都出现了以中国传统戏曲曲调为主旋律的现代流行歌曲,在不同年龄阶段引起了广泛、高度的追崇。但是由于近年来国内外各种新思潮的不断涌入,影响着我们固有的价值观与审美观,使我们的作品越来越偏离自己的传统文化。如果设计师对传统文化不加以利用和宣扬,必将会导致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发展的停滞。因此,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更为广泛和深入应用,是当今设计师们所面临的新课题。现代设计只有符合时代的脉搏和节拍并不断地推陈出新,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无穷价值才会更具有生命力。
中国传统美学体系博大精深,学术界一般认为,对中国传统艺术影响最大的是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正是这三种美学思想的不断冲击和融汇,影响和决定着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和审美趣味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形成了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天人合一”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肯定事物是多样的统一,主张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使社会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现代平面设计的理想境界也是和谐的,但这种和谐不是通过点、线、面等基本因素的简单堆积或叠加,而是通过图形创意、文字编排、色彩冷暖等视觉元素的运用,使各元素之间以有机的整体性来呈现不同的视觉形式美感,同时也能够使它们更准确、有效的达到为主题概念服务的目的。
比如对家国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是中国人极其敏锐的心理感受,在世界各民族中,再没有一个民族比中华民族更注重团圆了。所以说到团圆这个字眼,在我们传统文化的底蕴深处,可以说是流传深广。中国人借用传统文化把人们美好的祝愿画成优美的形象、吉祥的图案,并用这些元素去装饰礼品。馈赠者的情感和愿望不仅得到了表达,受礼者也得到了精神慰藉和心理满足。
1、传统图形的创新。
古代艺术为现代图形设计提供了丰富元素,如龙、凤凰、太极等基本图形,这些图形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情感,如驱除灾难,追求幸福,长寿等美好愿望。中国传统图形蕴含着永恒的时代内涵,因为古代人与现代人是相通的,现代人与未来人也是相通的,他们表达了人类自身最根本的需求,设计者可以运用这些古代的图形表现出时代精神,现代设计融入传统图形并非简单的拿来主义,我们要研究其深层次的文化特点,并提炼出特定文化的精髓,将中国传统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到现代设计作品之中。我们还要把传统图形等一系列元素进行变化、重组,使其既保持传统图形的形体特点,又含有现代设计的韵味,进一步表达出某种情感和思想。目前中国元素在设计领域的大量运用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势崛起。
北京奥运会一系列精美绝伦的设计可以说是把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宣扬到全世界的完美诠释。奥运奖牌就是传统文化在奥运题材设计中的运用。奖牌背面镶嵌着取自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的玉璧,背面的中间位置镶嵌着北京奥运会会徽的金属图形。整个奖牌从整体上来说尊贵典雅,中国特色浓郁,既体现了对获胜者的赞誉,也形象的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玉”比“德”的高尚价值观,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礼赞和对运动员拼搏精神的真挚褒奖。另外在火炬、标志、志愿者、礼仪小姐服装等种.种设计都在不同程度上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既保留了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深刻意味,又具有现代设计所具有的时尚感。
运用传统图形为设计符号,可以在完成主题的情况下形成具有文化内涵的视觉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国际大环境中发展的结果,显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2、传统字体的变形。
现代设计中常常会用到文字的组合编排,说到字体,我们会情不自禁的联想到我国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书法,书法字体运笔的轻重、虚实、强弱、节奏韵律,净化了的线条如同音乐旋律一般,竟成了中国各类造型艺术和表现艺术的灵魂。从最初阶段的象形文字和甲骨文到篆刻、宋体等其它字体,都具有浓厚的民族韵味。对中国传统文字进行再设计成为当今社会的潮流,甲骨文作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既是图形又是文字,它的形体结构和造字方式,为后世汉字和书法的发展奠定了原则和基础。我国美学家李泽厚先生曾说过“甲骨文之所以能开创中国书法艺术独立发展的道路,其秘密正在于它把象形的图形模拟逐渐变为纯粹化、抽象的线条和结构。这种净化的线条——书法美,就不是一般的图案花纹的形式美、装饰美,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意味的形式”。
在平面设计领域卓有成就的年轻设计师陈楠,尤其对甲骨文、东巴文等字体深有研究,他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研究甲骨文,其价值在于他能够把一套非常古老的元素通过现代化的设计手段供给今天的青年人参考借鉴。这是作为一个设计师创新方面的重要体现。
古代文明创造的蕴含中国传统瑰丽文化的各种字体,应将它建立在现代设计与现代科技的紧密结合中,在字体设计上做不同程度的“加法”或“减法”,使它能充分反映传统文化内涵并具有时代个性的设计风格。形式多变的中国古代字体已震惊世界,作为中国设计师更应该深入探索、研究它,把它的神秘面纱揭开,让它在现代经济中充分发挥魅力。
3、传统色彩的提炼。
中国传统色彩体系对于现代色彩设计,是一种极其宝贵的设计财富。传统色彩作为历史文化的结晶传承下来,并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和用色习惯,通过社会生活的各种媒介转化为现代人生存所需求的东西。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中国传统色彩体系如黑、白、黄、绿等颜色成为了中国人应用的主要色彩参考标准。比如:红色是中国的颜色,是喜庆的颜色,因此我们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灯笼、剪纸、中国结等以红色为主色调的中国传统工艺品,中国红是最具中国传统的色彩,因为只有热烈的红色才最能表达人们心中快乐的心情。
在上海召开的apec会议上,“唐装”成为各国首脑的服装,形成了一种时尚。唐装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民间服饰,它款式独特,颜色艳丽,蕴含着美好意义。唐装的色彩基本以斑斓的红、蓝、黑为主,兼有明黄、金黄、墨绿等,体现了中国传统装饰的色彩观念,也体现了中国人对传统吉祥、幸福理念的永恒追求。
色彩的再设计中,应当对色彩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色彩的创新是以体验、感受、领悟、发现为前提条件,我们既要想到传统的古朴和原始色彩,又要想到时代潮流色的发展趋势。另外对现代或传统的优秀色彩作品进行欣赏,也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当你在欣赏一幅名作时,首先就是画面的色彩印象驱动了你的视觉冲击力,欣赏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启动思维不断自我追问或相互交流的过程。总之色彩再设计归纳起来有四个统一,即:观察与描绘的统一、再现与创新的统一、附丽与独立的统一、印象与联想的统一。我们对色彩再设计的过程中,就要从这四个方面出发并有所突破,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设计色彩的表现能力。
三、结束语。
21世纪的市场竞争是设计的竞争,而设计的竞争背后则是文化的较量。中国的现代设计要具有中国特色就必须继承传统。秉承和发展一切优秀传统文化,是设计创新的前提,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随着新一轮的经济崛起和文化复兴,具有50文化底蕴的中国传统元素这个大品牌有着永恒、智慧、神秘以及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当今社会大谈国际化的我们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传统文化血脉,因此,既体现中华文化特色又能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的产品,将受到中国人的青睐,也将成为设计未来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4]李研祖.平面设计艺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杭间,何洁,靳埭强.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m].济南:山东书报出版社,2005.
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汇总22篇)篇十六
周末下午,我和妈妈一起去参加了一个捏面人的活动。
听了老师的介绍,我知道了原来捏面人早在汉朝的'时候就有了,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现在它还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呢!而且它还有了一个很专业的名字叫面塑。
大概了解了捏面人的历史,我们就开始跟着老师学捏面人了。
首先,老师教我们用红色的面团搓成一个水滴形,一头尖尖,一头圆圆,要搓得非常光滑,不能有裂缝。接着,再做三个绿色的小水滴,用手压扁,三片绿油油的叶子就诞生了;最后,往红色水滴的圆头上一贴,再装上一个绿色的小杆子,咦!一个活灵活现的小辣椒就出现在了我的眼前,真是太神奇了!
短短的一节课上,我们还学做了南瓜、胡萝卜、黄瓜和玫瑰花,其中最难做的要数玫瑰花了!首先要拿一根小竹签做花茎,在竹签的一头裹上黄色的面团做花芯;接着用红色面团做出许多大大小小的水滴形面团,再把它们一个一个地压成花瓣的形状;最后再把这些花瓣从小到大,从里到外,一片一片地把黄色的花芯包裹起来,包的时候必须要将花瓣轻轻向外压一压,增加立体感。中间要特别注意花瓣压得要和饺子皮一样外圈薄中间厚,这样花瓣才能立起来。做完花朵,老师又教我们将绿色面团压成长方形裹在竹签上当花茎,用前面的方法做出绿色的叶子,用工具压出叶脉,裹在花茎上,这样一朵鲜艳的红玫瑰就做好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汇总22篇)篇十七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管理学是在西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我国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引进了很多西方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我国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然而,管理是科学,是艺术,管理更是一种文化,因此中国的现代企业管理,有必要融合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管理思想。尽管翻遍中国古代著作典籍,并没有明确的关于管理的定义,但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却到处蕴含着深刻的管理哲学,例如:儒家思想中的“中庸”,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等等。这些思想直到现在仍然具有其现实指导意义,作为现代企业管理者,应该有选择地将这些传统文化中积极的部分运用到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糟粕,或是已经过时了的管理思想,比如,中国古代重农抑商,还有严重的平均主义思想,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学会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做到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使其真正的为我所用。我国的现代企业,需要西方的管理思想以规范企业的管理模式,也需要中国古代传统管理思想的精华与之相结合,从而形成更适合中国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儒家思想。儒家有四部经典之作:《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论语》是记录孔子弟子言行的著作,孔子的一系列思想和主张都记录在其中。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名人叫赵普,他是辅佐宋太祖赵匡胤的一代名相。史传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只用半部《论语》就把天下治理得一派开平景象了。由此可见,儒家的管理思想博大精深。本文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孔子主张“和为贵”,明确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和”就是和谐统一。故宫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从大殿的名称当中我们即可以看到古代的国家管理者们对“和”的追求和向往。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对于“和”的思想也同样十分重视,“和气生财”是现代人耳熟能详的成语。在企业内部,企业管理者与下属要“和”,整个企业才能上下一心,领导者下达的命令才能够更好的执行,整个企业才能高效运行;各部门的管理者之间要“和”,企业的管理职能才能顺利执行,企业的市场定位,企业战略目标才能准确,企业的管理者协调合作,才能把握住企业在市场中的方向;员工与员工之间要“和”,在同一个团队工作,一定要讲究合作,和谐氛围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使团队更快完成既定目标。在企业外部,企业与合作伙伴,供应链的上下游要“和”,唇亡齿寒,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企业与政府要“和”,这一点毋庸置疑,企业的存在首先要合法,另外,企业的发展方向符合政府的鼓励方向,将会获得政府的优惠政策,如减税、免税、补贴等,深圳特区从一个小渔村到大城市的崛起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企业与竞争者也要“和”,竞争中存在合作,尊重竞争者。儒家思想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竞争者良性竞争,才能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和”是孔子提出的一种理念,但是究竟如何达到“和”的境界,孔子提出了“中庸”,便是“和”的方法论。在儒家经典《中庸》一书中,开篇就解释了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庸”并不是一些人理解的没有主见,墙头草。“中庸”是一种状态,一种不走极端符合外在情势和内在规律的状态。“中庸”是达到“和”的方法论,用现代哲学的观点来解释,“中庸”是对度的把握与灵活运用。在现代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想要达到“和”的效果,管理者要有“中庸”的态度,管理者的“中庸”要在企业日常管理事务中对自己的管理方法、管理职能、管理范围等有一个灵活的对度的把握。管理好一个现代企业,管理者既不能放之任之,做甩手掌柜,更不能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对这个度的灵活把握,就是孔子所说的“中庸”。
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孟子,孟子受业于孔子嫡孙子思。孟子曰:“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无论是一个大的国家,还是一个小的团队,其中的领导者必须要从自己修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然后才能够去影响他人,管理他人。作为一个现代企业的领导者,首先自己要有非常明确的管理理念,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拥有管理者必需的人格魅力,这样才能影响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在实践中形成企业的价值观,形成企业的.核心文化。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发展道路上的明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成败。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观点充分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以人为本”与孟子的“民本”思想可谓一脉相承。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以人为本”有着重要的意义,管理者必须重视“民本”思想,企业的成功并非只是依靠给员工制定严苛的管理条例,而是让员工充分感受到在企业中存在的归属感,企业的管理者体恤员工,信任自己的员工,在员工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实质性的帮助,管理者要把企业变成一个有人情味的地方,这样才能使员工真正将自己融入企业中去,将企业的兴衰荣辱作为己任,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全力以赴。
(二)法家思想。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韩非子,韩非子师承荀子。在韩非子的思想中,管理者要从人的自私的本性出发,寻求管理的最优方式。韩非子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法、术、势”理论。他说:“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难三》),“君无术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定法》),认为要想治理好一个国家,必须要“法、术、势”相结合。“法”是指公开颁布的成文法律以及实施法治的刑罚制度。现在的中国已经是法制社会,“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制定明确合理的规章制度,是管理企业的重要手段之一。
“术”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因能授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根据下属的能力授给下属合适的职位,也就是人尽其用,既不要埋没了有能力的人,也不能分配给下属力所不能及的工作。
二是“循名责实”,这是术的主要思想。法家是典型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非常注重实物,“循名责实”是法家考察待用员工的一个基本原则,强调表面情况和实质情况要互相统一,共同加以验证,必须综合来考察一个人是否表里如一,这就是“法家”所谓的“形名之术”。
三是“叁五之道”,这是法家考察员工言行的一个具体方法,主要意思是利用多方面的情况进行检查,以追究责任人的过失,利用多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以找到取得成功的原因。如果不分析成功的原因,员工就会逐渐对管理者产生傲慢的心理,也会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如果不严厉追究过失,手下的员工就会松懈工作,相互勾结,做一些小动作,试图隐瞒过失,推卸责任。
四是在领导谋略上,要使用“七术”,也就是七种策略。这七种策略是:
(1)众端参照,也就是通过多方面的观察来验证员工的言行;。
(2)必罚明威,就是一定要惩罚那些犯错误的人,以树立威信;。
(3)信赏尽能,在奖励方面一定要守信用,鼓励那些有才能和取得成果的人;。
(4)一听责下,就是一一听取员工的意见,然后进行评判;。
(7)倒言反听,就是本来想说这一件事情,但却说一个与本意相反的事情,以获得下属的真实态度。
五是在管理过程中,强调要“防微杜渐”。注意消除管理过程中的细节过失,防止发生质的变化。韩非子在《内储说》提出了著名的“六微”。韩非子认为,在管理过程中会有一些微妙细小的变化,这些变化管理者不易察觉,但是如果任由这些微小的变化进行下去,会对管理产生巨大的威胁。“六微”分别是:
(1)“权借在下”,要防止权力分散和被架空;。
(2)“利异外借”,就是防备内外勾结;。
(6)“乱国废置”,竞争对手插手本公司内部重要人员的任免,这一点要极力避免。
“势”是法家提出的一个概念,广义的“势”指客观形势,狭义的“势”是指权势。这里谈的势,就是领导者通过法和术造成的一种权力状态。韩非子认为:得势的主要方法:一是依靠术驾驭局势,管理下属;二是靠制度权力,领导者只有牢牢把握赏罚的权力,才能确保势的稳固。
从总体上讲,韩非子的法、术、势实际上就是告诉领导者,要管好一个组织的核心问题是权力的问题。法是权力的表现形式,术是权力的手段,势是权力的归属。要制定严明的规章制度、清晰和强有力的奖罚措施。领导者还要有一些必要的技巧和计谋,同时一个领导者一定要懂得树立自己的权威,牢牢地把核心权力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确保自己的领导地位,要善于利用环境去造势,然后因势利导,学会去管理员工做事,从而实现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目标。
(三)道家思想。道家的主要思想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道家的老庄思想是一种逍遥自在的自然哲学,强调凡事顺其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无为而治”是老子管理思想的核心,有人认为老子的“无为而治”是消极的无所作为,这误解了老子的本意,老子说过:“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不妄为”。“无为”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把“无为”思想运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上,要求领导者的管理行为尽量要顺应自然、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并按照规律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制度制定后,最好不要随便改动,人们在这样的法律、制度下,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才能达到“无为”。
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一观点与科学发展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观念不谋而合。在现代企业的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融合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提高企业对可持续发现和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把企业建设成绿色环保型企业,自觉肩负起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社会责任,这样的环境友好型企业,才是未来企业发展的趋势,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博大精深,在此只能列举一二。笔者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意识到,老祖宗的智慧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来自于西方,西方的管理思想有其科学性,对我们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五千年的华夏文化对炎黄子孙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中国的员工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意识、行为特点,如果管理者只是盲目地采用西方的管理制度,而不去考虑中国的传统国情,久而久之,会使员工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影响公司的管理工作。因此,现代中国企业的管理应该将中国传统文化同西方管理思想相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改革创新,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唐药隐.儒家语录.重庆:重庆出版社,.
[2]巨天中,李放.孟子智慧今说.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汇总22篇)篇十八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从我们祖先创造发明甲骨文开始,一直到今天的人类文明,无一不证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了精神血脉,这个民族也将趋向灭亡。传承中华文化,共建精神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历史责任,更是时不我待的需要。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共建精神家园,要从我做起从小抓起。从一年级开始,我就似懂非懂地阅读了《中华上下五天年》了解了从夏商周一直到民国跌宕起伏的历史,历史造就的人物以及他们的思想和作品,明白了中国为什么是文明古国之一,知道中国有孔子。孟子。老子等圣人。对中华文化产生了兴趣。
二年级时开始背诵《三字经》。《弟子规》里面讲了古代的君臣之道,孝敬父母之道,尊敬师长之道,兄弟相处之道,朋友相处之道等等君子处世之道。以及我们坐。立。行待人接物的姿态。,让我对中华文化的精髓有了初步了解,让我领略一番中华五千天年历史文化积淀的魅力。接着我又阅读过《论语》、《大学》和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读本,虽然阅读起来比较费劲,但从里面能学到做人的基本道理,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浓厚底蕴和内涵!
传统文化曾一度被改革开放的浪潮冲淡,所幸的是现在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中华文化的传承。比如我们的小学课本就增加了《传统文化》和《经典阅读》课,这样对每个孩子都进行了《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大大激发了我们传承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很多电视台都推出了弘扬传统文化的节目如《汉字听写大赛》。《成语大赛》都让参赛者和观众对传统文化有了能厚的兴趣,不自觉的翻开书籍和字典查阅。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在中华民族复兴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共建精神家园,是每个中国人责无旁贷的任务!
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汇总22篇)篇十九
端午节就要到来了,传统习俗不能少,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中华文明优秀传统。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传统文化。
作文。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端午节在中国的民间节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鸡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节的特色。
小时候过端午节我足足能提前兴奋上一周,因为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粽子了,那个时候生活比较单调,也很苦,不是过节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说起粽子,它不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体现着乐趣。每年端午一到,母亲在头一天晚上跑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亲一起包,绿绿的粽叶里加上糯米和大枣,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锅里足足煮上3、4个钟头,之后母亲把粽子泡在备好的两水桶内,凉了以后细细地拨开竹叶,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红的大枣就露出头来,蘸白糖再吃,那时吃起来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节前夕,家家把在山上采的艾蒿插在门上,说是为了避邪,我们小孩只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义。
端午节早晨,起床后,母亲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今后一直带着,据说可以去病除邪。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彩的丝线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会花些钱给自己的小孩买香荷包带在身上,我的母亲是自己亲手用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很高兴。
回忆儿时过节是快乐的,节日的气氛也比现在浓。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深厚的传统文化,尤其有许多传统节日。
我最喜欢端午节了。是因为可以上好吃的棕子,糯米里有香肠、有枣子、还有肉,端午节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楚国有个爱国诗人屈原,公元前340年楚国灭亡了。屈原很痛心,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自杀了,人们怕小鱼小虾吃屈原的身体,他们用竹筒把米装起来投进江中,可是被蛟龙偷吃了,后来人们知道了蛟龙最怕苇叶和五色线,人们用这些东西把糯米包了起来。蛟龙看见这些东西就吓走了,这样小鱼小虾不吃屈原的身体了。于是到了这一天人们把包好的棕子投进江中,一年又一年就成了习俗。
我最喜欢端午节了,我最喜欢吃棕子了,我最敬佩屈原了。
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今天我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端午节吧!
每一年得到五月初五是传统节日—端午节,每家每户都会包美味可口的粽子吃,我们家也不例外。
今年的端午节,外婆来我们家包粽子,我看见外婆准备的材料可多了,有粽叶、糯米、绿豆、五花肉,外婆说她今天要包的是绿豆粽和五花肉粽,我看见外婆把粽叶卷得像一个斗一样,再把糯米、绿豆和五花肉放进去,然后在上面再盖一层糯米,再把粽叶包好,一个绿豆五花肉粽就做好了,不一会,外婆就包了一篮子的粽子,然后我看见妈妈把这些粽子放进一个大锅里面,把盖子盖上,再开火,煮了好久,我终于闻到了淡淡的粽子的香味,原来粽子已经熟了,于是我就叫妈妈拿了一个出来,我迫不及待的剥开一个粽子尝了尝,“啊,真香,真是回味无穷啊!”我边吃边说。
端午节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赛龙舟了,就是一群人坐在船上,用船桨来划船,船头做成一个龙头的样子,船尾是龙的尾巴的形状,之所以叫龙舟。岸上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为他们加油、呐喊,可热闹了!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很多,如果你们还想知道的话,就来我们中国体验体验吧!
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可多了,有喜气洋洋的春节,有团团圆圆的中秋节,有祭祀亲人的清明节……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热热闹闹的端午节,因为端午节不但有我喜欢观看的赛龙舟,还有我最最喜欢吃的美味的棕子了。
那香软可口的棕子让我百吃不厌、回味无穷,可我还是在最近的学习中,才具体地了解到这美味可口的棕子,竟然还有一段古老而又动人的来历呢!
相传我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因他的祖国被秦国侵占,心如刀割,在农历五月初五的这一天,投江自杀了。百姓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纷纷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饭团、鸡蛋投入江中,好让鱼虾吃饱了,不去咬伤屈原的身体。后来百姓们又想出用树叶包饭团,外缠彩带的办法,这就和我们今天的棕子有些相似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汇总22篇)篇二十
阳光洒落在幽静的花园里,梧桐叶斑驳的影子落在我身上。我席地而坐,膝上摊开一本厚厚的《论语》,不停地读着、背着,一股清新、淡雅、古朴的墨香沁入心脾。身旁,一只又一只小鸟儿飞来飞去,美丽的歌声时而婉转动人、时而清脆动听。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国学教我们学习方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国学教我们为人处事;“百善孝为先”国学教我们孝敬之道。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风雨中坚忍不拔的大树,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都无法将他打败;就是风雨时同舟共济的努力,团结一心用爱温暖每一个人;就是风雨后七色的彩虹,只有在与困难搏击之后才会显现。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就在我们细小的举动中流露。在早上,妈妈耐心的叫我们起床;上学路上,不随便攀折树木;学校里,见到师长礼貌问好;上课时,谦虚认真地倾听;课间,朋友互相帮助,不耻下问……国学并不是一定多么深奥的哲学,而是在最细微中体现的。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确如此,但是腹有诗书却不能够真正做到书中所讲,岂不是变成了书呆子?!现在的人,大多都是一肚子学问,却显得特别肤浅,是他们学问少吗?不,是他们做不好。在如此发达的21世纪,我们需要的是高素质的知识型人才,之所以把“高素质”放在前面,是为了强调文明、礼仪、帮助、关爱、感恩等素质的重要性。而这些素质就是直接或间接的来自中国文化,这些中国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大家所说的国学。
中华五千年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21世纪中国传统文化,就在我们手中!让我们共同传承,让我们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汇总22篇)篇二十一
我生于苏州太仓,也算是昆曲的发源地。看自己虽也听过几曲苏州评弹,但对昆曲却一无所知。最近,学校中开展了昆曲鉴赏活动,我自然要去领略一番。
明亮的舞台灯光下,红幕中一素袍女子款款走出,长袖飘飘,袅娜多姿。在那富有民族色彩的音乐中,那年轻女子随着乐律舞动起来。这便是《牡丹亭·惊梦》的开场。我觉得新奇,也颇有兴致地观看起来。
但十几分钟后,我心中的那股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已被磨光。那单调得令人乏味的音乐,太过华丽而显得浮夸的着装、妆彩,而那唱腔却是显得太难理解。一时间,自己竟有几分困倦之意,“昆曲”已然成了“昆曲”。
不变的音乐在我耳畔回响着,渐渐地,我却从中听出几分别样的意味。那每一个动作,都舞出杜丽娘与情郎的缱倦缠绵;字字句句中洋溢着深厚的情感,把少女那思春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那时不时的回身一笑,也为少女动人的身姿添上一丝妩媚。一曲终了,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耳畔突然回想起一种欢快。抬头一看,却是《十五贯·访鼠测字》。娄阿鼠那活灵活现的表演,滑稽的动作让人捧腹大笑。而况钟那与作案人的斗智斗勇,环环相扣的破案经过让人的心一阵阵地揪起,之后又放松下来……最后,案情水落石出。那使真凶归案,为被冤枉者伸冤的那一刻,场下一片鼓掌、叫好声。
昆曲是我国的传统艺术,被誉为“百戏之祖”。数百年来,昆曲舞台上涌现了无数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昆曲表演不能一蹴而就。事后,虽有同学被选上台做“培训”,但那动作却是说不出的僵硬和怪异,与台上艺人那精湛的表演形成鲜明的对比。大概,这就是所谓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汇总22篇)篇二十二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想与大家谈谈:传承我们的中国文化。提起中国文化,不能不谈的当属文字。
在中国文字中,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
它们,是值得我们中华儿女为之骄傲的。因为,正是有了它们,由口头文化发展起来的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才能够作为中国文化的间接记录,展示中国古代文明开始的发展道路;正是有了它们,周朝礼乐时代文化才跨越漫漫历史长河,在当今社会焕发夺目光彩;正是有了它们,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产物才得以传承下来,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正是有了它们,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才能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艺术瑰宝。
然而,文字,这个曾经焕发夺目光彩的艺术结晶,却逐渐被为它骄傲的子孙后代所抛弃。电脑、手机,越来越多的新兴电子产品功能“强大”:拼音输入法,语音录入法……新时代儿童不再研读诸如《四书》《五经》一类的“大块头”,而是狂热于现代小说,漫画等简字读物……殊不知,越来越多的文字——我们民族的根,早已就此隐没于尘世中。我想问问在场的同学们,你们有多少人会写“鳞次栉比”,有多少人会写“纵横捭阖”,又有多少人会写“薨殁”?在现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随着电脑的出现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书写汉字似乎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提笔忘字,正在成为青年人的一种普遍现象。电脑的普及与广泛使用,使得我们对汉字的认知要求越降越低,似乎可以只停留在读音层面。为了迅速有效的表达,大量的成语被弃之不用,取而代之的是“好、很好、非常好”这类的直白、简单的词语。汉字的造型之美、音韵之美、结构之美正在被人们渐渐遗忘。
遗忘几个汉字不可怕,但丢掉汉字的美让人心痛,丢掉汉字所承载的深厚文化令人担忧,丢掉文字所培养的严谨的逻辑思维才最可怕。
我想,所谓“功能强大”的电子产品,实则丢失了诸多功能;所谓“内涵深厚”的简字读物,实乃文化的糟粕。让我们走出电子式文化,走出无聊现代小说的囚笼,解放思想,在我们习惯了通过敲击写出汉字的同时,试着拿起笔,把它呈现在纸面上,因为它不仅仅是汉字,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延续!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