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总结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中班水果接龙活动反思总结篇一
活动目标:
1、能将两个相同的物体进行匹配。
2、能在两个相同物体之间建立对应关系。
3、喜欢玩接龙游戏。
活动重点:
能找到相同的物体。
活动难点:
能将两个相同的物体进行匹配。
活动准备:
实物接龙卡每人1套、白瓷板每人1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接龙卡,介绍活动。师:“今天,派派给小朋友带来了接龙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贴有实物接龙卡的白磁板)蝴蝶结形状的叫实物接龙卡,看看上面有什么?”幼儿集体指认。
二、基本部分
1、演示接龙规则。收好卡片,套上皮筋。师:“先把皮筋取下来,套在手腕上,把所有的卡片都摆在白磁板的下边,随便取出一张,横贴在磁板上有标记的地方,看看卡片的这头有什么?(帽子)我们就要从其他卡片中找出一张有帽子的卡片,和它接起来。好谁来找找,下面哪张卡片上有帽子啊?请你把相同物体的两头接在一起。”教师指导幼儿完成操作。
2、师:“他做的对不对?看好前一张上有什么,就在下面的卡片中找一张有相同物体的卡片来接,每接一张还要说‘谁和谁接在一起’那这里我们要说‘帽子和帽子连在一起’。
3、师:“再看下面一张是什么?谁来帮我找找哪个卡片上有相同的物体能和它接在一起呢?”教师指导幼儿完成操作。
4、师:“我们发现卡片贴到板子的外面了,有没有小朋友可以帮我想想办法,怎么样又能把物体接在一起,又能把卡片贴到板子上面呢?“教师引导幼儿将卡片拐弯贴。
5、师:“卡片接到外面了,我们可以拐弯来接,这样弯弯曲曲的像长龙一样,这个游戏就叫做接龙。”
6、回顾活动过程:“接龙游戏好玩吗?我们是怎么玩接龙游戏的呢?大家来说说说。先将皮筋取下套在手腕上,将卡片排在哪里?第一张从哪里开始?然后看什么地方找下一张卡片?记住,要把所有的卡片都接完,才算完成。
7、幼儿分组操作,教师指导
(1)提醒幼儿边说边做“谁和谁接在一起”。
(2)帮助操作慢的小朋友完成操作。
三、结束部分
1、交流分享。师:“你们刚才玩了吗?好玩吗?谁愿意把我的这条龙接起来。小朋友接完了,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和**连在一起’他接的对吗?”
2、评价。师:“今天那些小朋友学会把一样的物体接在一起?那些小朋友能一边接一边说?今天某某小朋友玩接龙的时候,自己的卡片没有跟别人的卡片弄混,而且一张也没丢,他做的很好。”
文档为doc格式
中班水果接龙活动反思总结篇二
设计意图:
近段时间,我上了一节中班数学活动《蔬菜卡片接龙》的公开课,在上课前,我首先拟定活动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来思考怎样教会孩子不受物体排列方式的影响,给蔬菜卡片接龙。孩子不同于成人,如果老师就直接告诉孩子,应该如何进行接龙,第一,孩子可能不能理解,第二,孩子在没有理解的前提下,可能会将卡片接错。为了让孩子达到这一目标,我在第一环节设计一个情景,蔬菜伤心的哭了,因为它自己的好朋友数字宝宝丢了。请小朋友来帮助它,小朋友一听首先有了兴趣,其次他们很乐意帮助蔬菜宝宝,在这个情景的前提下,孩子们帮蔬菜宝宝找到了相应的数字宝宝,同时也获知它们是一对好朋友,应该在一起。第二环节,我继续延续上面环节的情景,孩子们帮蔬菜宝宝找到了好朋友很高兴,想请小朋友来做游戏,蔬菜卡片接龙游戏,告诉幼儿蔬菜宝宝想和数字宝宝开火车出去玩,那应该怎么开火车,谁和谁在一起,将这个问题抛给幼儿,先让幼儿思考一下,聪明的孩子很快想到,蔬菜宝宝和数字宝宝手拉手在一起。这时老师提示,我们来试试看,提供蔬菜卡片,先选择一个火车头,提示幼儿看看有几个蔬菜宝宝,它的好朋友是谁?幼儿说出后,讲相应的卡片接在后面,示范过后,接下来的卡片幼儿思考应该接哪一个。第三个操作活动,让幼儿自己给蔬菜卡片接龙,我发现通过前面环节的铺垫,大多数学会了接龙的方法,正确率较高,只有个别孩子需要老师的指导。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6、7,知道他们能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
2.能不受物体排列方式的`影响,正确感知7以内数量。
活动重点:
认识数字6、7,知道他们能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
活动难点:
能不受物体排列方式的影响,正确感知7以内数量。
活动准备:
大数字卡1—7各一张,大蔬菜实物卡片6、7各3张(排列方式不同),幼儿每人一份蔬菜接龙卡片,大接龙卡片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复习认读数字1—5。
1.师生一起玩数数拍手游戏
教师出示数卡1—5,请幼儿一边拍手一边数数。
二、基本部分:
1.认识数字“6”,知道“6”可以表示很多的有6个的物体。
(1)出示6个蘑菇的图片
问:这里有几个蘑菇?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6个),6个蘑菇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数字6)
(2)出示数字“6”。
师:“6”像什么?(像哨子)
师:数字“6”还可以表示什么?(6个西瓜、6颗葡萄、6块巧克力等)
教师小结:只要是6个物体,我们都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
2.改变6个蘑菇的排列方式。
师:看好啦!蘑菇要排队了啊,我们来看看他们排成什么样了。(出示多种排列方式的图片)它们哪里不一样?(排列方式不一样)
教师小结:不管物体是怎么排的,有几个就用数字几表示。
3.认识数字“7”,并尝试对物体进行不同的排列。
(1)出示7个萝卜图片,数数有几个(7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数字7)“7”像什么?(像镰刀)
(2)师:红萝卜说了,我也要像黄瓜那样排队,哪个小朋友愿意来帮帮他(请幼儿用7个萝卜排列)。
师:刚刚用了很多种排列方法,但是萝卜只有几个?(7个)所以,不管物体是怎么排的,有几个就用数字几表示。
三、给数宝宝1—7找相应的好朋友。
1.师:今天我们来给数字宝宝找好朋友,小朋友们愿意帮助它们吗?好,下面老师说一个数字朋友们就要从你们手里的卡片中找出这个数字相对应的好朋友。
2.师生一起玩数字宝宝找好朋友的游戏。
四、蔬菜数字接龙。
1.师:刚才我们小朋友帮数字宝宝都找到了自己对应的好朋友,数字宝宝很开心,可是我们的蔬菜宝宝却很伤心因为他们也找不到自己的好朋友。接下来我们要来玩一个蔬菜数字接龙的游戏,我们来帮助蔬菜宝宝找好朋友。前面是数字后面是蔬菜,第二张卡片的数字要表示前面一张蔬菜的数量。
2.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反思:
通过这节课,我觉得在设计一节活动时,设置一个情景,或是安排一个游戏,首先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其次,在愉快的游戏中孩子不知不觉中就把知识掌握,达到这节课的目标。比起教师直接教授知识,效果要好很多。孩子就是孩子,不同于成人。他们不愿意接受教师直接教授的知识,可是如果是在游戏中自己发现的规律或是探索到的一些信息,对孩子来说更有意义,更容易接受,并转化为自己的经验。所以在今后的教学的活动中,在设计一节活动时,要将孩子的年龄特点放在第一位,更多地融入游戏和情景,让孩子在玩中学。
中班水果接龙活动反思总结篇三
有益的学习经验:
认识闪电的形成,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准备:
1.两个气球。
2.家长或者教师带领幼儿观察雷阵雨时闪电的情形。
活动与指导:
1.教师请幼儿回忆雷阵雨的情形,启发幼儿思考闪电是怎么回事,引起幼儿对于闪电的兴趣。
2.教师将活动室用黑布遮住,拿两个气球一下一下地接触,请幼儿观察气球接触后会出现火星跳跃的现象。
3.教师告诉幼儿他们看到的火花就是电,在天空当中也有许多带电的云层,这些带电的云层相互碰撞就会发生同气球一样的火星现象,这就是闪电。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给“纸宝宝”洗澡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给“纸宝宝”洗澡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纸张在水里的变化,能用语言与同伴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用观察、尝试、探究、讨论的方法客观记录事实。
3、知道爱惜纸张,体验发现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师生家长共同收集废旧的宣纸画、卡纸画、糖纸、牛皮纸、即时贴、面巾纸、电光纸、复印纸、瓦楞纸、报纸等。
2、水盆四只,抹布四块,84消毒液少许,毛笔4支,待装饰的果奶瓶。
3、记录纸,与上述纸对应的纸卡(5×10cm)一套。
活动过程
一、初次探索:用比较的方法给画纸洗澡。
请一个小朋友在集体面前洗宣纸画和卡纸画,其他孩子围观,边看边谈。
1、猜猜――两种纸宝宝洗完澡会变成怎样?
3、议议――画纸能不能洗澡?为什么?你发现两种纸在水里的变化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幼儿从吸水快慢、纸张厚薄等角度谈自己的发现。
小结:刚才我们用比较的.方法(给孩子一个学习的线索),发现宣纸薄,烂得快,卡纸厚,烂得慢。张标的想法很好,但画纸一洗就烂,我们平时画画时要爱惜纸,小心一些。
表扬大胆说出发现的孩子。
二、再次探索:给其他纸宝宝洗澡
自己选择感兴趣的纸宝宝,边洗边看边讲。
1、找找――哪些纸可能会烂?哪些纸可能不烂?将手中的纸分一分。
2、试试――分组洗纸,迁移洗手帕的经验,提醒幼儿一张一张地洗,将纸沉入水中,用手搓搓。
3、比比――哪些纸(不)烂?哪些纸烂得快(慢)?哪些纸(不)吸水?
三、呈现经验
1、讲讲――将探索过程中的发现说给大家听。
2、贴贴――根据自己实验中的发现将5×10cm的纸卡按烂和不烂,对应贴在标记卡内相应水漕里,记录探索的真实结果。对牛皮纸、瓦楞纸等烂得慢的,给幼儿等待的时间,允许幼儿稍候记录。
四、拓展经验
1、你知道还有哪些纸?给他们洗澡会怎么样?激发幼儿发明一种能洗又能给小朋友画画写字的纸的愿望。
2、讨论:洗烂了的废纸有什么用?不烂的废纸又有什么用?出示花瓶,引导幼儿观看,烂了的废纸,可以用胶水和颜料,调和成五颜六色的纸浆,涂在果奶瓶上装饰成美丽的花瓶。不烂的废纸可制作剪贴画,制作服装道具。
五、活动延伸:自主选择,分组游戏
1、捣纸浆,装饰花瓶。制作服装道具、剪贴画。
2、继续实验:在园内外收集毛边纸,铜版纸,蜡光纸,纸杯、纸盒等,进行洗纸活动。进而探索用多种方法使纸遇水不烂。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给“纸宝宝”洗澡
中班水果接龙活动反思总结篇四
1.认识部分红皮或红心的水果。
2.体验共同制作的乐趣。
准备
1.选择红皮或红心的水果(干果),如:红苹果、西瓜、西红柿、火龙果、栗子、山楂等。
2.每桌放一盆已做好的水果沙拉,塑料小勺若干,另有色拉酱、果酱、水果刀(带齿、钝头)、调羹等。
3.幼儿在区角中已学会使用切割工具。
过程
1.尝尝水果沙拉。
――出示水果沙拉,猜猜这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儿品尝水果沙拉。
――品尝后,说说里面有哪些水果。(幼儿说出一种水果,教师就出示这种水果实物)
――这些水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红色)
――除了水果自己的味儿,还有什么味道?(沙拉酱)
2.做做水果沙拉。
――你知道水果沙拉是怎样做的吗?(让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介绍所提供的材料。
――每组幼儿自己选择材料或工具,自制沙拉。
3.互相品尝水果沙拉。
――幼儿自由品尝水果沙拉。可尝尝本组的,也可尝尝其他组做的。
――说说哪一组做的水果沙拉味道最好。请这一组幼儿介绍是怎样制作的。
建议
1.本活动试图让幼儿在互相交流、协作、探索的过程中了解制作沙拉的方法,在与材料、学习伙伴的交互过程中建构制作技能。在制作沙拉这一环节,教师不要刻意将制作方法告诉幼儿,而应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去体验,实际上学习沙拉的制作方法已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2.制作沙拉的过程中,教师的巡回观察非常重要。
3.活动可根据条件或分组制作或幼儿每人制作一份。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圆外有7个小朋友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圆外有7个小朋友
有益的学习经验:
区别里外,增加空间知识。
准备:
1.1个菜盘,7个茶杯。
2.纸盒1个,里面装一个玩具小狗。
3.地上画圆圈、梯形各一个。
活动与指导:
1.出示纸盒,把盒盖打开,拿起盒子使幼儿能看到里面的小狗,启发幼儿说出小狗在盒子里,把小狗拿出来,放在纸盒的旁边,启发幼儿说出小狗在盒子外面。告诉幼儿纸盒里也叫纸盒内。幼儿跟着说:小狗在盒子(外)面。
2.出示盘子和杯子,盘子里摆4个杯子,盘子外面摆3个杯子,让幼儿说出盘子里外各有几个杯子。
3.指地上的圆圈,向幼儿解释,圆把地面分成三部分:圆内、圆外和圆上。请5、6、7个幼儿分别站到圆内、圆外和圆上,让幼儿说出圆内、圆外和圆上各有几个人。注意说出里外。按口令,幼儿站到梯形内、梯形外和边上。让幼儿说出梯形内、梯形外和边上各有几个人。
4.关上房门,引导幼儿说出我们在房子里面玩,让3个幼儿站到外面,启发幼儿说出房子外面有3个小朋友。
中班水果接龙活动反思总结篇五
秋天到了,水果成熟了,我们就开展了有关水果的活动。本活动“水果接龙”是综合活动课程上的一节数学活动,主要让幼儿找到物体简单的排列规律,接着往下排。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水平,我把活动的过程重新进行了设计,把里面涉及到蔬菜全部换成水果。
首先采用帮农民伯伯摘水果来引起幼儿的兴趣,通过看看、说说,帮助幼儿认识了水果。接着出示已经排序好的.水果卡,让幼儿找找水果娃娃是按什么规律排序的。通过观察、引导,幼儿发现了按水果名称(苹果、香蕉、苹果、香蕉和桔子、苹果、香蕉、桔子、苹果和香蕉)和按颜色(红、黄、红、黄)来排序的。接着我就提升幼儿的排序难度,引导幼儿能否利用数量来给水果排序。通过个别幼儿上来尝试,结合说说排序的结果,孩子们明白了除了按水果的名称外、还可以按颜色与数量来进行排序。
为了让每个幼儿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我课前充分做好了准备,给每个幼儿提供了一张的操作排序卡和若干数量的水果卡,让幼儿按自己的愿意来给水果进行排序。孩子们都开心的玩了起来,有的用两种水果进行排序,有的三种水果都用上,有的用数量来排列。在排排、玩玩、说说中,懂得了按规律进行排序的方法,也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但个别幼儿不能掌握其中的方法进行排序。如果在活动中,先让幼儿操作按水果名称进行排序,等幼儿有了排序的经验后,再增加难度,慢慢引导幼儿按颜色、数量来进行尝试排序,这样才会让每一个幼儿获取排序的经验找到规律。
这个活动中的水果卡可以改成真实的水果,也可以作为一次延伸活动,可以让幼儿更直观的接触到真实的水果,不同的颜色,排序结束后还能品尝水果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