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观潮的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及反思篇一
学习全文,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多、水美,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泉城。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泉城就是我国的——济南。说到泉城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泉城,一起去去细细欣赏泉城的美景。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看看泉城的泉水呢?(出示图片)
2.看了刚才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呢?
( 美,多,神奇。。。。。)
板书:泉多、泉美
3.课文哪一自然段总的说了泉水的这些特点呢?(出示第一自然段)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1)哪些地方说明泉多?(七十二泉)
指读。齐读。
(2)哪些地方说明泉美?(白浪翻滚、银花盛开、晶莹剔透、明珠散落)
美在什么地方?(样子)
(虎啸狮吼、秋雨潇潇)
你听过吗?分别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能分别读好这两个词语吗?我们把这两 个词语连起来读一下。
指读。齐读。
接下来呢,老师请我们班男生读声音洪大的这句,女生读声音低细那一句,一起来感受一下泉的声音美。
声音高低不同,给我们不同的听觉冲击。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趵突泉”
济南的泉真多啊,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而在这几个泉中,趵突泉最为出名,它又有什么过人的魅力呢?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吧。(出示文字)
1、接下来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写出了 趵突泉什么特点,动笔划一划、圈一圈能够反映这些特点的词或句子,再朗读一下。
(1)谁来说说看,趵突泉有哪些特点?
大 从哪里感受到的?(开阔、占了大半个)
谁来把这句话读一下,要读出它的“大”。
指名读。
齐读。
清 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泉水的“清”?
(很清、清清楚楚)
吗?(指名读.齐读.)
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此刻,你的面前出现了一池清泉,泉水很清,连游 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同学们,你们看到的景色真美啊,趵突泉的泉水清得真美啊。让我们再一齐把这句话读一下,再次体会一下趵突泉泉水的清。齐读。
美 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三堆白雪 冒)
指名读.
齐读.
趵突泉那么大,那么清,那么美,不愧为七十二泉之首,让我们再一起通过朗读,再次体会体会。
三.学习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
1.刚才我们学习趵突泉,还记得是怎样学的吗?指名回答。
2.出示学法。齐读。
3.请你用以上的方法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泉水来学习一下。
4.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自己所喜欢的泉水。
▲“珍珠泉” (出示图片)
它有哪些特点呢?
清——“清澈见底” 谁能来读好这个句子。
指名读。 齐读。
观潮的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及反思篇二
首先,我让学生自己读课文,问:小朋友们看一看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学生们各种答案都有,其中有个别人找对了,但是我没有立即就给予肯定,我又问:大家说的都有道理,那到底谁说的才是正确的呢?于是我用了填空的形式:孔繁森是个( )的人。问:现在这个题目该怎么填?生:优秀。“那再想一想这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这时大家都明白了,是围绕“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而写的了。
接着,我引导大家联系实际,说说爸爸妈妈在生活中是如何对待自己的。通过回忆、发言,同学们都体会到了父母的关爱和辛苦付出。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再创设情景,请同学们想象练说在日常生活中孔繁森为三个孤儿所作的一切。从中,大家都深深地体会到孔繁森的优秀品质。然后,我又请同学们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三个孤儿会对孔繁森说些什么,这样一来,既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又理解了课文的中心思想。
最后,同学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再次体会到孔繁森对汉族和藏族的团结所作的贡献。
借图创境 入文悟文——《孔繁森》教学反思
孔繁森是90年代的模范人物,他的事迹对于一个生活在当代的8、9岁孩子来说是遥远的,要想让孩子们理解孔繁森关心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是学习本课的一个难点。
在学习第二小节的重点句:“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时,我用一张图片缩短了时代距离,带领孩子们迅速地进入文本;也借助这张图片启发学生的想象,联系生活感悟他的无私关爱。
这是一张在网上找到的,孔繁森和孩子们亲密地搂在一起的照片。
1、“你觉得他们的关系怎么样?他们喜爱这个新爸爸吗?”
一张照片,早已吸引了所有孩子的目光,三个孤儿穿的是藏族衣服,很有特点。有的学生观察很仔细,笑容、搂抱,他们能自己从图片上感受到一家人的快乐,为下文孔繁森的无私关爱做好了铺垫。
2、“这个新爸爸对他们怎么样?请你来读读这组句子。
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抚养他们。
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看了很多老师的教案,在这里都做了一组比较。“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 光靠空洞的说教难以使学生与教者产生共鸣,而这组比较的确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具体与空洞,从而品味出作者遣词的独具匠心,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而经过刚才一张照片的出示,为孩子们创设了情境,很自然地过渡到孔繁森对孩子们的关爱。在孩子们眼里,这不再只是书本上的优秀援藏干部,更是个疼爱孩子的好爸爸。当孩子们把图片映入脑海中后,爸爸,这个称谓,拉近了他们的距离,也为联系生活的想象和重点句的朗读训练铺平了大道。
3、联系生活,激发想象:
曲尼发高烧了,孔繁森……
曲印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孔繁森……
小贡桑摔倒了,孔繁森……
……
“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大胆地进行想象,而想象的基础是感性材料,而感性材料就是具体的形象甚至可以触摸的感官信息。”语文教学中的直观演示,需要合适的时机展示它的价值。一张图片,一个称谓,一个情境的创设,完美的契合,使咬文嚼字更自然,朗读体验更真实。
16《孔繁森》教学反思
《孔繁森》一文,通过描述其在援藏工作期间收养孤儿并为孤儿献血交学费这两件感人的事迹,颂扬了孔繁森关心爱护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孔繁森实在是一个距离远,感觉陌生的人物。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人物品质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前,让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交流关于孔繁森的故事,使他们对孔繁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孔繁森的照片,说一说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再打开书,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教学时我帮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先了解新词“援藏”的意思,以此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再抓住“优秀”一词,指导学生联系自己先前初步的体会,对孔繁森产生一个总体印象。这时大家都明白了,是围绕“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而写的了。
接着,我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爸爸妈妈在生活中是如何对待自己的。通过回忆、发言,同学们都体会到了父母的关爱和辛苦付出。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再话锋一转:“爸爸妈妈为我们做到的事,孔繁森同样也为三个孤儿做到了。”然后,我进一步激发想象:曲尼发高烧了,孔繁森……曲印学习退步了,孔繁森……小贡桑尿床了了,孔繁森……很自然就让学生理解了“孔繁森就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这三个孤儿。”“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大胆地进行想象,而想象的基础是感性材料,而感性材料就是具体的形象甚至可以触摸的感官信息。”语文教学中的直观演示,需要合适的时机展示它的价值。一张图片,一个称谓,一个情境的创设,完美的契合,使咬文嚼字更自然,朗读体验更真实。这段教学中,我主要抓住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允许他们产生自己的独特体验,尊重他们的感悟。因为学生的情感积累、生活经历、理解程度、思维角度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我力求做到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在学习课文第三段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孔繁森每次下乡见到生活贫困的藏胞,就要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他们。往往只过了半个月,他的工资就没了,有时连伙食费都交不起。自从他收养了三个孤儿,他的生活就更艰苦了。于是他想到了献血。在理解这一段时,我先让学生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哪儿最让你感动?学生抓住了 “悄悄地”一词,紧接着我就让学生思考孔繁森为什么要悄悄地去献血。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总结出孔繁森只想苦自己,不想麻烦别人的大公无私的品质。在理解“请求”、“恳求”时,我让两个学生上来演一演,孔繁森是怎样请求医生给他献血,医生不同意,孔繁森又是怎样恳求医生的。通过表演,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请求、恳求”共同的地方是都有要求的意思,“恳求”比“请求”程度上要深,态度是诚恳的。
在教学末,我还穿插了一首歌曲:《公仆赞》,音乐是灵空的,它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歌曲的插入,使学生在音乐声中,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最后,同学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再次体会到孔繁森对汉族和藏族的团结所作的贡献。以上环节结构紧凑,环环相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观潮的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及反思篇三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朗读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入评价机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兴趣。
1、巩固生字词,会写板、椅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演读,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能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试着称赞别人。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图片、词卡、幻灯片、头饰等。
一、复习
1、开火车读词语卡片。
2、出示图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二、谈话
这节课让我们一同与小獾、小刺猬去感受相互称赞带来的欢乐。那请同学们赶快读读课文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整体上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三、朗读感悟
1、精读1~4自然段:
⑴ 读一读、想一想:板凳做得很粗糙,为什么小刺猬还要称赞小獾呢?
⑵ 画一画你找到的词句。
设计意图:让学生找出重点词句,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⑶ 幻灯出示重点句,随机指导朗读:
板凳做的.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的很认真。
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换说法:
一( ) 比 一 ( ) ( )
⑷ 指名3人读,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评价,进一步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自读5~10自然段:
⑴ 幻灯出示问题:
① 小獾为什么送给小刺猬椅子?
② 当小刺猬送给小獾大苹果时,小獾是怎样称赞小刺猬的?
③ 小刺猬得到小獾的称赞后是怎么说的?
方法:
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
⑵ 学生汇报:
随机出示幻灯片,指名朗读。
设计意图:以提问的方式展开,让学生有目的、带着问题学,对感悟课文非常有好处。
⑶ 分角色朗读5~10自然段。
3、分角色演读(小组内进行)。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表演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4、学生表演,同学们夸夸他们。
5、夸夸身边的小伙伴。
设计意图:学以至用,品尝体会称赞别人或让别人称赞带来的乐趣。
四、知道写字板、椅
1、观察后说说注意的地方。
2、指导书写。
3、写后同桌互相检查。
五、总结
六、作业
找机会夸夸你的家人或朋友,观察他们得到夸奖后的表现,写成一则日记。
设计意图:延伸到课外,体会称赞别人的快乐,并把这美好的瞬间记录下来。
小刺猬:消除疲劳
18 称赞 快乐
小獾:自信
观潮的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及反思篇四
;4、《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教学难点:
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乡下孩子(指读课题)。
师:你们想继续了解他,并和他成为好朋友吗?(再次指读课题,学生再次兴致盎然地齐呼“乡下孩子”)。
二、复习巩固生字词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让我们先来和老朋友——生字词打个招呼吧。
(出示ppt生字词)
师:多种方式,如开火车游戏,分组赛读,小老师教读等方式三、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
师:乡下孩子在他们的爸爸妈妈眼里是什么样的呢?
师:老师听出来了,真是个可爱的孩子。
出示ppt:乡下孩子像_____一样_____,像_____一样_____。师:曾是曾经、以前的意思。这一小节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黄鹂”比喻孩子的活泼快乐,用“野菊”比喻孩子的纯朴可爱。让我们感受到乡下孩子的天真可爱,他们在爸爸妈妈的关爱下是多么温暖、幸福。(幸福)
板书:欢唱的黄鹂盛开的野菊
2.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们的幸福吧,同学们知道这一小节里面,哪两个字,需要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吗?
师:同学们真细心。请同学们拿起课本让我们一起来快乐地读一读第一小节。
3.小结
师:请小朋友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趴在爸爸背上,爸爸带你来到田野里逮蚂蚱,捉蝴蝶,来到鱼塘边钓鱼,你感觉怎样?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啊,那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乡下孩子。。。
(二)学习第二、三小节
1.齐读2、3小节
师:乡下孩子的生活可有趣啦!请同学们自由读读 2、3 小节,看看他们平时都做些什么?
2.指名回答,师板书。
板书:捉蝴蝶含草叶挖野菜逮小鱼
师:假如你是乡下孩子,在这些事中你最喜欢做什么?为什么?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还有谁也喜欢读的,一起读读。
指名说。(根据学生回答展开)
捉蝴蝶:
(1)你来读读捉蝴蝶的句子。(出示幻灯)
(2)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田野里的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美极了!招来了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嘘,我们一起来捉蝴蝶吧!(模仿动作)让我们一起踮起脚尖儿,轻轻地,轻轻地,猛地一扑,哈,捉住了!
师:谁想捉蝴蝶?(让举手的小朋友到黑板上捉蝴蝶)
师:(问捉到蝴蝶的小朋友):你想干什么?
(3)师:你想编什么故事?
师:你们编的故事可真美,谁能美美地读读这句话?
(指导朗读)
(4)(课件展示: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
师板书“编织”,理解“编织”在这里不是指妈妈编织毛衣,
而是指创造故事。(引说)
师:乡下孩子多有想像力啊!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指名几个学生读,齐读
(5)含草叶:捉到蝴蝶,咱们给这美丽的蝴蝶姑娘吹首歌曲吧!用什么吹?(草叶),你会吹吗?同学们回到家的时候可以在家长的陪同下,到野外摘一片草叶含着吹一吹,看能不能吹出美妙的音乐来。
师:在乡下,连劳动都充满乐趣呢!(ppt)瞧,乡下孩子挖了满满一篮子野菜回家了。
(6)挖野菜:挖野菜做什么?(出示小猪图片)瞧,小猪的肚子怎样?
(肚子很大、很圆。小猪吃的很饱。)
师:饱的把肚子都……(引读)撑圆了的肚子是什么样?这么多野菜,把小猪的肚皮都撑圆了。能读出来吗?
两组比赛读,看谁能把小猪的肚皮撑圆。
看着小猪吃得这么饱,乡下孩子心情怎样?你觉得他们是个怎样的孩子?(勤劳)
(7)逮小鱼:指名读出逮小鱼的句子。随机理解“逮”意思就是捉。怎么逮小鱼?
师:我们会说逮老鼠,逮蚂蚱,下手要快。再读读。不一会儿就逮到一串小鱼了,猫咪——乐坏了。看到小鱼,小猫乐得(喵喵叫)
师:你们觉得小猫看到小鱼的时候会说什么呢?
生:小猫仿佛在说:“这小鱼太好吃了,我要吃。”
生:我好想吃!
师:好吧,给你一条,够吗?不够,再来一条,还不够,这小猫真够馋的,看来是一群——馋嘴猫,整串都给你吧!
师:小猫乐坏了,乡下孩子也乐坏了。(快乐)
师:乡下孩子的生活真是多姿多彩、快乐无比。那你能把它美美的读出来吗?一起读出他们的快乐吧!
生:指名赛读、师生赛读。
(8)出示:捉一只(),能编织()。含一片(),能吹出()。挖一篮(),撑圆了()。逮一串(),乐坏了()。
三、学习第四小节
师:乡下孩子的生活真是太有趣了!为什么乡下孩子会有这么幸福快乐的生活呢?
1.课件出示第4小节,指名读。
你看见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田野。
生2:广阔无边的田野。
生3:一望无边的田野。
师:这里的田野那么空旷,没有楼房的遮挡,视野非常开阔,所以称为——“旷野”。(指导读词语)。
2.乡下孩子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无拘无束、幸福愉快地成长着,因
为他们——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
板书:阳光下旷野里
3.谁来给我们读读课文的第四小节,感受乡下孩子的自由和快乐。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是啊,仿佛看到了一群快乐的孩子在田野里飞跑,咱们一起读读。
4.齐声有感情朗读第四小节。
四、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感受到了乡下孩子们的生活那么幸福、快乐、有趣,真让人羡慕。全班齐读课文。
五、课堂作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六、板书设计:
乡下孩子
欢唱的黄鹂盛开的野菊(幸福)
捉蝴蝶含草叶
(勤劳)挖野菜逮小鱼
阳光下旷野里(快乐)
相关热词搜索:;观潮的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及反思篇五
1、学习课文第三-七自然段,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2、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多媒体。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a、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厉声叫骂,引吭大叫,昂首大叫。
b、步调从容、大模大样,净角,傲慢,傲然,毫不相让。
c、一日三餐,三眼一极,一丝不苟,从容不迫,侍候,脾气、责备,供养不周,架子十足。
师:大家有信心读准它们吗?(生齐读,读后可相机正音)。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①鹅是高傲的动物,(板书:高傲)②作者从四方面写鹅和高傲:姿态、叫声、步态、吃相(板书)③第一自然段从姿态写鹅的高傲,第三自然段写鹅的叫声,第四自然估写鹅的步态,第五-七自然段写鹅的吃相,④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中心句,又是过渡句。
(二)学习第三-七自然段。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了解鹅的高傲。请大家自由读第三-七自然段,把你喜欢的词句画下来,还可以在旁边写上你喜欢的理由。
2、学生自由读书。
3、全班汇报、交流。
(1)从叫声体会高傲。
生: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出示幻灯片,学生齐读)
师: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严肃郑重”就是严肃认真,“厉声呵斥”是声音严厉地大声斥责。从这两个词我感觉到鹅的高傲。)
师:你的感觉很对头,让我们再读这句话,感受鹅的高傲。(生齐读)
如果鹅会说话,猜猜它会说什么?
见到生客进来,它会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叫喊: )
当篱笆外有人走路时,它会放开喉咙大吼道: 。
学生动笔写,再指名说。
师:听了鹅这些慷慨激昂的话,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理解鹅的尽职,作者的喜爱及反语的写法)
过渡:反语就是说反话,类似的词句在文中还有不少。请大家默读第4-7自然段,好好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
(2)从步态体会高傲。
①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读句子后看《包公出场》)
师: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什么?(引导体会“从容”“不慌不忙”,再以自由读、指名读,读后评议、齐读等多种形式感受鹅的傲慢)
师:作者认为鹅走路很像净角出场,看鹅走路就像欣赏韵味十足的京剧,由此可见他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②鸭的步调急速,有急促不安之相。
用对比的手法,将鸭的急速、局促不安与鹅的从容、大模大样对比,让人更形象地感受鹅的高傲。
对比读句子。
③从“傲然”“毫不相让”“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感受鹅的高傲。
(3)从吃想体会高傲。
过渡:鹅就是这样走路的,有意思吗?它的吃饭更有趣,谁来说说你刚才找到的句子。
①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通过读,体会鹅吃饭很可笑,可笑在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可笑在它吃法的刻板、认真,先吃 ,再吃 ,然后 。
问:鹅的这种吃法,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是 三眼一板。(板书)三眼一板,也叫一板三眼,原指戏剧的板式,相当于4/4拍。(一起打拍子)文中指做某事有条理,有序。鹅吃饭的顺序是 (生齐读)
师:这顺序能少吗?能打乱吗?谁能用“先……再……然后……”说一句话。
②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师:堂倌是旧时饭馆里的招待人员,店小二。堂假定在过去地位低下,作者这样打比方,是有意降低自己的地位,显示鹅的尊贵。
(齐读,想象画面)
③从“窥伺”一词可看出连附近的狗都知道它的吃法,了解它吃食的规律,可见它是多么严格地遵守吃法的三眼一板。
④“鹅老爷”一词用得好,白鹅的确像个老爷,吃饭必须有人侍候,摆老爷架子,发现狗偷食,就厉声叫骂,去咬狗,狗把饭偷吃光,它便昂着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
理解“供养不周”,体会作者有意降低自己的地位,显示鹅的高傲,尊贵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理解“架子十足”,体会鹅很高贵,很有派头。
(三)总结表达方法,拓展练笔。
1、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可以学习它的哪些表达方法?师生共同总结。
2、观察一种动物,用以上这些方法,写一写。
《白鹅》是作家丰子恺写的一篇散文。课文主要讲白鹅性格高傲这一特点的种种表现,反映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这第二课时的教学,主要采用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来理解声高傲时,通过读句子,想象写话,说后评议等方式体会“高傲”与“喜爱”,学生的想象写话很有想法,甚至出乎我的意料,理解步态高傲时,京剧《包公出场》来回只有十几移,很能帮助学生理解“净角出场”。只可惜,屏幕不甚清晰,使效果打了折扣,另外,与鸭的步态对比读时,指导仍有欠缺。教学鹅的吃饭这一环节时,内容较多,略显仓促。比较而言,第五自然段的处理较充分、恰当。
这一课的好词佳句很多,在教学中难免有些顾此失彼,但经过同事们的提醒,尽可以不遗漏重要的,在复习导入环节分类复习,在学习课文中不断重现,但结课时由于时间关系没能再次回顾,也算一个小小的遗憾。
都说“好是改出来的”,其实好的教学设计更是改出来的,窦桂梅老师执教《秋天的怀念》时仅导入环节就十易其稿。《白鹅》这堂课还有不少应该修改的地方,而我本人的教学更有很多需要不断修正的地方。就像杨澜所说:“人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不断修正的过程就是不断成长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也许伴随着痛,但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