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的撰写过程需要进行信息收集、数据整理和结果分析等环节。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调研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乡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优质19篇)篇一
类型丰富、层出不穷的乡村旅游逐渐成为北京人旅游的主体,传统意义上“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的乡村旅游已不能满足游客对乡村旅游品牌多样性、内容丰富性和体验差异性的要求。北京乡村旅游已形成了新产品体系,包括景观类旅游产品、民俗旅游村、休闲度假村、观光农业示范园以及节庆类旅游产品。截至2008年年底,北京市共有13个区县的344个村开展乡村旅游接待工作,其中市级民俗旅游村167个,占现有民俗村的49%;民俗旅游户已发展到2万余户,从事民俗旅游接待服务的人员约6万余人。拥有各类观光农业示范园354个,其中绝大部分是以采摘、垂钓、养殖为主。有的民俗旅游村依托大型旅游景区,形成了“观在景区,吃住在民俗村”的发展模式;也有的民俗村依靠内在的旅游要素,让游客与当地人或表演者共同游戏、生活或劳作,诸如歌舞看戏、种花养鱼、采摘果实、种植蔬菜、学做菜肴及其他家庭工艺等,让游客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了解各种实用科技知识;有的还利用历史事件遗迹发展“红色旅游”,组织游客观览具有地方特色的旧民居与古建筑等。
在北京的昌平、平谷、怀柔、密云和延庆等山区及西北六环外侧的平原区和浅山区分布着一批度假村,它们充分发挥环境优美、空气新鲜、绿地广阔、交通方便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产品。有的采用前村后园,以园养村,以村促园的经营模式;有的以温泉为依托,建成温泉疗养地、戏水池、游泳池等,使度假者通过温泉浴达到医疗、保健效果;也有的以景点为依托,游客白天观景,晚上在度假村休息、娱乐;还有的以高尔夫球场、滑雪场、足球场、羽网球馆等体育设施及森林为依托,吸引市民前往度假观光。
乡村游出现8种新业态。
北京市旅游局根据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总结推出了乡村酒店、国际驿站、采摘篱园、生态渔村、休闲农庄、山水人家、养生山吧、民族风苑8种全新乡村旅游业态。北京市旅游局安金明副局长指出:“这8种产品的推出,必将改变京郊乡村旅游产品单一、特色不突出的状况,有利于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升级换代。”为规范这8种新业态的发展,北京市旅游局还牵头制定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具有休闲、娱乐、求知、教育功能的乡村酒店,是将农业、生态、田园等景观与住宿、餐饮设施结合,为游客提供乡村休闲体验。昌平区乡村酒店分为温泉康复疗养型、特色餐饮型、体验农事型、餐饮会议型、采摘休闲型、田园风格型、拓展登山型、特殊风格建筑型等。朝阳区重点打造的国际驿站,以家庭(户)为基本旅游接待单位,并形成一定规模的经营主体。它所接待的群体以国际游客为主,外国游客居住国际驿站,可亲身体验当地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过程,参与中国传统或当地传统节日及其它特色活动,参与人们日常休闲及娱乐活动,也能观赏独具中国或地方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等。据介绍,大兴区新型的采摘篱园、密云天然的生态渔村都值得一游。此外,北京发展较好的休闲农庄有通州区禾阳休闲农庄、通州区天地和庄园、昌平区中科捷奥休闲农庄、延庆县怡情园休闲农庄等。而房山区重点打造的养生山吧,依托山地资源,以绿色健康、修身养生为经营理念,将绿色、养生理念融入乡村旅游之中,也引起了许多市民的兴趣。
建立有效机制推动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是任何市场永恒的主题。旅游者的需求是不断更新的,北京市旅游局因此倡导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乡村旅游产品创新机制。积极收集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信息和旅游市场变化动态,主动地革新现有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的内容、档次、类型,并且积极推动乡村旅游的升级换代。这也是北京市乡村旅游产业一直在全国保持先进水平的成功秘诀。
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与差异化不断推动产品创新;市旅游局还以科学的规划引导旅游产品创新的方向;市农委、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水务局等政府部门则以投资为乡村旅游产品创新提供基础设施配套;国际投资、市民投资与居民互助合作社为产品创新提供了资金保障。北京市旅游局与标准局不断对新产品业态建立标准,也保障了创新产品的健康成长。
乡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优质19篇)篇二
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移风易俗,成语,意指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出处:《荀子·乐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新中国移风易俗活动起源于1952年爱国卫生运动,七十年代后扩展到改变旧的风俗习惯,特别是红白事的新事简办。反对索要彩礼,反对大操大办,提倡勤俭节约。
风俗本是一国一民族或地区族群传承性的生活文化,一种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上,它展现为五彩缤纷的风土人情。风俗的多样性,往往是因自然条件和人性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精辟见解。但是,随着时光流逝,时代发展,当时流行的时尚、习俗久而久之会发生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高,生活趋于安逸,原有风俗中的不适宜部分,逐渐显现出来,基本已成为加重群众负担的另一主要形式。
近年来,各类媒体相继报道了各地不良的社会风气及风俗习惯,发人深思。典型的案例有:我国某地农村出现的天价彩礼事件,彩礼"三斤一响","万紫千红一片绿":“三斤”,即百元人民币要称三斤;“一响”小轿车;“万紫千红一片绿”,即一万张面值五元的钞票,一千张面值100元的大红票子,加上一堆面值50元的钞票,算下来光彩礼钱的几十万。拿目前陕西脱贫的标准3015元来算,彩礼钱既是脱贫标准的100倍以上。新郎被扒光泼狗血拿灭火器喷;父母被当“畜生”拉车;儿子即将结婚,父亲18年前结婚借的彩礼钱才刚还完等等。笔者认为这样的恶俗、陋俗出现实为不妥,优良的传统已被彻底遗弃。
xx年10月19日,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在**县举办全省移风易俗工作现场会,对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推动该项工作深入开展,为全国创造出实践经验。
xx年11月28日新华社电讯,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xx年12月6日,**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决议》,标志着移风易俗工作正式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xx年12月13日,**县探索“三治融合”的县域治理新模式系列活动中的德治,为移风易俗工作指明了方向。
综上所述,从古至今,各级各部门对移风易俗工作都非常重视,不良的社会风气及陈规陋俗已成为阻碍精神文明建设及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结合我镇工作实际及“五个强镇”建设目标,多措并举除陋习将成为常态化。
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助推移风易俗。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县全面从严治党的会议精神,以开展“亮身份、晒业绩、作表率”为着力点,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以“道德评议”为抓手,提高思想认识;以健全各类工作制度为根本,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以脱贫攻坚为载体,践行“学、兴、当”摒弃“等、靠、要”;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宣传牌微信组织开展活动,将村规民约融入民心,营造全民共建的良好氛围;三是设立曝光台,不定期在广场大屏幕曝光不文明现象;四是积极开展文艺汇演,将群众身边事表现出来,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落实环境卫生、食品监管负责人,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二是跟风现象不断出现,“过事”成为敛财的一种手段。普遍存在“不过事,钱送出去了收不回来,不是亏了”的畸形心理。人家家里添小孩了,大人60大寿,都去了,我们不去,显得不重视人家,去了都送礼,自己不送,待在那里不好意思;自家有事,人家都来了,人家有事,不去就不合适,人情世故不好处理,滋长了小事不断出现的现象经常发生,甚至出现“么事造事过”的不良风气。
三是生活富裕,炫富心理在心中悄然升起。存在“以前日子一般般,现在日子过好了,房子有了,车有了,耍下牌子让人知道,这是让人瞧得起的一种表现”,找点事过,看下谁能来庆贺,看下谁不来,谁看不起自己,针对有些人还专门发请帖,希望人家出现在自己的过事现场充门面,“但有些人只是认识,说了不来怕会招人说闲话人”的现象。
四是部分党员干部不能带好头。一是亲戚朋友过事,把送礼、出席作为一种联络感情的方式,认为人家有事去了,后面有啥事好说话,联络感情成为工作的一小部分;二是把家里过事认为是荣归故里的一种表现,亲戚朋友来送礼热闹,是一种受人尊敬的体现;三是党员干部家里过事,成为部分同僚及有心人巴结逢迎的一种方式,过事范围无法控制,“圈子”文化成为工作文化,报备制度形同虚设。
五是传统风俗夸大化,精神内涵逐渐向物质化延伸。主要表现在:一是节日气氛营造、安排从自发组织延伸至有钱好办事,无钱事难办;二是年轻人从思想上已么办法接受现状,奉献精神受到抑制,如传统的烧狮子,花鼓子,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受当今社会价值观等影响无法延续,致使花炮燃放无节制,据调查,“过事”现场花炮燃放费用可达过事全部费用的一半以上,动不动就是上万块的花炮;三是餐桌文化及酒文化导致浪费现象特别严重,以前农村过事自行操作的八大件,蒸菜等现在已基本演变为酒店承包制,每一桌的费用从最初的200元以内演变为如今的“666”“888”“999”甚至千元以上,剩菜剩饭从以前的基本没有到现在成桶装成车拉。
六是村规民约形同虚设。一是村居民普遍对村规民约的认识不够充分,宣传做的还不到位,在走访单永锋等贫困户时,说到:宣传单领回去看都没看放那就不管了,有些人直接扔了,还有些人看了,但是还是不太理解,认为是作秀,规范内容与实际不相符,差距较大,没有人上门说过这事,导致村民自治流于形式,遵守村规民约成为空谈;二是村规民约中体现出奖惩的一系列措施没有机构,没有保障,无法公开透明,无法实施,主体责任不明确;三是各村督管、客头签订的责任书流于形式,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面情软、怕得罪人导致签订责任书成为走过场,对自己的要求不严,规矩意识及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不强。
七是基础设施薄弱,环境意识匮乏。主要表现在:一是生活垃圾乱扔乱放,垃圾填埋坑及垃圾处理池较少,无法满足群众需求;二是群众生活习惯差,环境意识不强,污水直排现象严重,改厕改圈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环境治理出现一阵风现象;三是奖惩措施力度不大,不切合实际,环境督导力度不扎实。
1、试点成立“红白理事会”过事机构。由村民共同推选理事会秘书长,由红白理事会统一承办,确定过事类型,过事标准、规模,过事场所,市场监管所及民政干部联合督导,形成监管、运行长效机制,形成奖励、惩处机制,对支持移风易俗工作的要予以适当奖励,对反对、不理解、不支持该项工作的要有惩罚措施,从源头上予以制止。
承诺书要制式制作并具有一定法律效力镇纪委及辖区派出所应参与执法过程。
4、聚焦家规、家训、家风,继续延伸道德评议。积极组织乡贤、离退休老干部、党员、代表开展研讨研习,评议的内容应再挖掘,评议的形式应再创新,评议的效果应再深化,逐步营造群众敢于讲真话、讲实话,敢于抵制陋俗的良好氛围,敦促群众做有责任心、有孝贤心的五好居民,切实做到“先锋行动党旗红”主题实践活动人人参与。
5、加大驻村干部培训力度。一是加大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长的培训力度。近年来,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视、网络的普及,群众掌握政策的渠道更多,培养一批知识型干部入村工作更有利于村域治理发展;二是加大联村干部培训力度,树立主人翁意识及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思路,融入当前各项重点工作之中;三是加大村干部培训力度,多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阔干部视野,不做井底之蛙,不洋洋自得,不满于现状,用大爱无疆、甘于奉献的精神,大胆尝试,突破创新,真正做到村域经济社会发展上台阶;四是充盈经费,成立村域经济发展基金组织,调动在外创业人士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类合作社及村域经济组织,团结村民共同致富,针对公益事业要立足长远,不活在当下,针对困难救助应具有保障措施,要借鉴众筹理念,传播正能量;五是落实有力的奖惩措施,在严格各项纪律要求的前提规定下,针对脱产干部全身心投入工作,处理突发事件得当,对村域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应予以奖励,奖励要具有可操作性,要严格把关。
6、加强“村民自治”工作力度。一是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各项议事制度的确定,议题的选择,会议的落实,出发点和根本点都在于服务群众,解决问题,因此着重征求意见是关键。二是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村民监督委员会要直接参与村民议事会议,积极调动辖内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参与议事会议,对议题内容充分发表意见,实现全民参与,夯实监督力量,确保议定事项落实有力。
乡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优质19篇)篇三
去年11月以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电视电弧会议之后,亳州市涡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安排部署。本着统一思想、尊重民意、凝聚共识的理念,广泛开展调研活动,形成了可信度较高的调研报告,起草了《关于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实施意见》,在县委十一届二次全委会上一致通过,并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下发。把移风易俗作为推进乡村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以破除陈规陋俗、继承优良传统、弘扬社会新风为目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乡村破除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虚荣攀比、封建迷信等陈风陋俗,倡树喜事新办、厚养薄葬、节俭养德、文明理事的社会新风尚,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农村落地生根,文明新风融入农村生产生活各个方面,以此达到乡村和谐、崇德尚善、文化繁荣、婚俗节俭、文明治丧,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建章立制遏制不正之风。
为改变这一陋习,涡阳县以移风易俗为契机,持续推进文明乡风活动。这一做法,不仅保持了红白喜庆、摆宴请客的传统习俗,又弘扬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让很多群众拍手称快!
涡阳县探索建立规章制度,使移风易俗工作有章可循。自活动开展以来,涡阳县县委高度重视,县委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印制了具体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绘制出切实可行的流程图,挂图作战,环环相扣,落实责任,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县纪委、监察局联合下发通知,规定党员干部因婚嫁丧葬事宜要安排招待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天,规模严格控制在15桌以内,人数不得超过150人,其他喜庆事宜不得以任何方式通知家族以外人员参加。公职人员办理婚嫁丧葬事宜严格执行五不准,严格执行报告、公示、监督制度,办理婚嫁事宜,当事人须提前10日以书面形式向所在单位党组织和纪检监察组织报告;办理丧葬事宜,应在事发24小时内向所在单位党组织和纪检监察组织报告。
同时,将移风易俗纳入文明单位、文明村、星级文明户等文明创建考核体系,对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优先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各乡镇开展移风易俗试点,制定移风易俗奖励政策,表彰奖励先进典型,形成示范效应;村级重引导,将移风易俗内容写入《村规民约》,组建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经过县乡村三级协作,将移风易俗制成一张隐形的网,无形中遏制了铺张浪费、大操大办、攀比迷信等不正之风。
出台婚丧嫁娶规定,就如同是高压线,任何人都不能碰,更给了群众一把尚方宝剑,过去遇到喜事、丧事,大家总抹不开面子,现在有了这个硬杠杠,真好规定出台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纷纷响应,举手赞成。
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构建了丰字型联动机制。形成了县委县政府、县文明办、乡镇文明办、村红白理事会工作主线,纪委、监察局、公安局、文体局、教育局为侧线的联动机制。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县文明办主抓,镇村具体实施落实,各侧线相关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对于镇村发现的而在其职责范围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主线逐级上报,由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解决。强有力的工作机制促使全县上下拧成一股绳,形成了工作合力。
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绘制出切实可行的流程图;县纪委、监察局联合下发《关于全县党员干部婚丧嫁娶监督办法的通知》,规定公职人员办理婚嫁丧葬事宜严格执行五不准,严格执行报告、公示、监督制度;县文明委将移风易俗纳入文明单位、文明村、星级文明户等文明创建考核体系;村级将移风易俗内容写入《村规民约》,开展相关活动。
各部门相互联动,加大投入,让文化占领思想阵地。充分利用2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5个镇级公共电子阅览室、480个农家书屋、389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点、6个农民文化乐园、20个美丽乡村文化中心,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开展了送戏进村文艺演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活动、送图书进农家书屋等。仅,开展送戏进村文艺演出778场次,送戏进敬老院60场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4668场次,为农家书屋配送图书3.89万册,订阅报刊1945份,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如此,还多渠道筹资投入50余万元创作编排了反应孝道文化的泗州戏《伯俞泣杖》,创作了禁毒题材的小品《悔恨》,以及《美丽乡村武楼之歌》、《大平原》等音乐作品,为文明乡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一面是引导,一面是打击,公安、文旅局等部门联合开展农村演出市场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婚丧嫁娶涉及色情表演农村大篷车,加大非法电台、电视台的整治,20查出两起色情表演的大篷车、捣毁1个非法电台和2个非法电视台,对涉案人员进行了行政处罚,有力净化了农村文化市场。年全省扫黄打非现场会在涡阳县召开,充分肯定了涡阳县的工作成绩。
理事会理出文明新风。
面对群众的热切期盼,涡阳县首先从婚事大操大办抓起。全县287个行政村,目前已经成立了162个红白理事会。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理事会设立婚嫁服务队,坚持喜事新办,反对在婚事中的封建迷信活动,反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理事会规定:倡导节俭办婚宴,提倡宴请亲友范围为直系亲属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不随意扩大范围。婚礼前商议婚礼事宜,提倡茶话会,不摆宴席,席桌数量不超过本村红白理事会规定。大力推广自助餐式婚宴等成功经验,树立文明节俭、个性现代的婚俗新风。礼品、礼金由当地红白理事会按当地习俗确定,严禁攀比跟风;提倡婚嫁前后晚上不燃放烟花、婚礼当天多使用音响鞭炮;提倡简易宴宾典礼活动,搭建宴宾典礼场所不准阻碍交通、扩大规模和豪华布置,婚庆场所布置费用不超过当地平均水平;提倡使用音响代替乐队;摒弃闹婚房行为;提倡集体婚礼、旅游结婚等新式婚礼方式。
红白理事会积极做好移风易俗的宣传工作,其章程、制度上墙,确保村民知晓度。现在,新婚摆阔攀比的少了,节俭节约的多了;喜事新办的多了,闹婚房搞迷信的少了,文明新风渐吹渐劲。
多方教化促进思想转变。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故里善事多,道德之乡善人众。涡阳县依靠地域优势,充分挖掘本地优秀传统文化,为文明乡风的培育引得源头活水。成立老子文化办、老子文化研究协会,充分把老子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发扬光大、宣传到家。
在县文明办的统筹下,充分挖掘本地好人和道德模范,目前为止,全县已有中国好人30位,安徽好人18名,亳州好人18人,亳州市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7人,安徽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3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为扩大好人的辐射效应,在文化中心设立好人馆,在城区各公园广场、主干道路,各乡镇所在地,设立好人宣传标牌,大范围进行宣传;成立中国好人宣讲团、好人事迹报告团,深入基层进行宣讲,使好人事迹传遍千家万户,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争做好人的良好社会风气。
不仅如此,该县还利用道德讲堂平台、经典诵读活动,全面引导群众向善、助人之心。26个乡镇(场、街道)、省市级文明单位均设立道德讲堂,至少每月开课一次,每年受教群众多达50000余人。听好人故事、诵读一段经典、送出一份祝福系列活动让群众接受一次次精神洗礼。多方面的教化潜移默化,促使群众从内部转变了思想,为文明乡风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立体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推进移风易俗,引导群众打破百年来形成的习俗传统,做好宣传教育和正面引导十分关键。活动开展以来,县文明办印制并发放了40000余份革除婚丧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倡议书,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电子显示屏等宣传媒介,集中宣传革除婚丧陋习树立文明新风活动。各乡(镇)村采取喇叭广播、标语宣传、文化墙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活动的重要意义,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分别到每家每户,宣传《婚姻法》、《殡葬改革条例》等法律法规,受教群众多达60多万人.次,在全县上下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全县各级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签订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保证书,坚持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不邀请或者接受除亲戚外的人员参加,不接受下属以及有利害关系单位和个人的礼金礼品。同时,党员干部还切实负起监管职责,对管辖范围的大操大办问题敢于亮剑,敢抓敢管,各村两委与每家每户签订《自觉遵守婚丧喜庆村规民约承诺书》,将村规民约转化为村民的自觉行动,以此推动移风易俗有序推进。
真督实查促进节俭之风。
为确保工作落实,涡阳县设立了举报电话和邮箱,县纪委、组织部、文明办等通过受理群众举报、现场检查、明察暗访、舆论监督等方法,加强对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党员领导干部违规办理婚丧喜庆事宜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在全县范围内通报。对不认真履行职责、不严格审核监督,致使本单位干部职工违规办理婚丧喜庆事宜的,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还要追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责任,以此向全社会展示县委坚决破除婚丧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的坚定立场。
现在,涡阳县通过乡镇动员、广泛宣传、完善自治组织、制定村规民约、设置长期固定的'宣传栏、签订承诺书、党员干部带头、广大群众自觉执行等环节,有效提高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股倡勤俭、兴节约、拒铺张、反浪费的清新、文明、简朴的婚丧喜庆新风已在全县悄然兴起。
乡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优质19篇)篇四
杨市村位于枞阳县白荡湖东北稍,境内省级、县级四条公路贯通,交通便捷,是金社镇政府所在地,也是全县55个脱贫帮扶村之一。全村区域面积6.3平方公里,辖53个村民小组,33个自然村庄,1个街道,人口5700余人(含城镇居民),耕地面积3367亩(其中水田2597亩,旱地770亩)人均耕地0.6亩,山林面积801亩,有三个圩口。今年以来,该村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着力点,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力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
1、人口、劳动力、在外务工人员等情况。
目前全村现有农村总户数1548户,农村总人口5350人,全村劳动力约3870人,在外务工人员有3120人,其中脱贫户外出507人。
2、脱贫攻坚及巩固脱贫成果情况。
该村20xx年有建档立卡279户,人口10xx人,贫困发生率19.80%。20xx年脱贫48户215人,20xx年脱贫19户78人,20xx年脱贫25户109人,20xx年脱贫61户244人,20xx年脱贫65户250人,20xx年脱贫63户123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07%,贫困村顺利出列。20xx年脱贫1户4人,实现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为零。目前该村易致贫边缘户5户,人口数xx人,脱贫监测户xx户,人口数42人。
3、村集体经济情况。
该村利用集体资源,盘活存量土地资产,想方设法扩展增收渠道,村集体收入由20xx年3.4万元到20xx年24.0997万元,主要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是圩田、和水面流转、光伏收益和扶贫专项资金入股分红收益,集体经济状况薄弱。
村两委干部职数有10人,,其中党委5人,村委会委员5人,村务监督委员会3人,后备干部1人,扶贫专干1人女性4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4人,村民代表81人,村民组长36人,组织机构健全。
该村通过开展农村环境和卫生整治,落实了门前三包,完善村规民约,加强宣传教育等手段,引导村民树立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环境的意识,使村庄环境卫生长期清洁。保持“应绿尽绿,能绿则绿”,对村内主要街道进行绿化、亮化,房前用竹篱、围栏围起,房前屋后规范栽种瓜果、绿化小品,全村形成“植物自然,乡土浓郁”的景观。
20xx年党建引领扶贫资金10万元入股富源制香厂,20xx年新型农民经营主体扶贫资金10万元入股枞阳县富民粮食加工有限公司、产业发展扶贫资金10万元入股枞金羊业养殖合作社;2019年扶贫专项资金50万元实施了5条乡村公路硬化、水利兴修12万元用于4个塘口清淤,村级发展专项20万元入股枞阳县富民粮食加工有限公司、中央财政发展资金10万元入股枞金羊业养殖合作社,20万元行业资金实施“万千工程”入股乌金白茶生态有限公司,铜陵市总工会、枞阳县总工会提供帮扶资金37万元新建村为民服务大厅,20xx年扶贫19.5万元进行楼庄小套泵站建设,扶贫专项资金72万元实施老茶园改造和新建钢构厂房。
1、坚持党建统领发展,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2、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一是加强产业发展利用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合理优化布局,整合自然资源,利用县文化旅游集团平台搭建、休闲采摘、农家餐饮、农事体验活动,与附近的白云岩风景区、狂狮河漂流等观光旅游、户外运动对接起来,增加部分帮扶户的收入。二是大力培养农业产业发展的实用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农村专业技术、熟练技术和种养殖技术的能手队伍,使之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电商服务人员,利用远程教育和现场教育相结合,开展科技培训入户、技术服务入户、农业信息入户,提高科技带头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带动辐射能力。三是主动联系县农业农村投资发展公司流转部分村民自留山山林和村集体山林对接国家储备林项目,这样可以增加村民和集体收入,村集体可作为县农投公司委托方对山林进行有效管理,协助公司砍伐经济价值低的杂状树木,种植经济价值高苗木替代这样可以获得一定管理收益。四、空心村现象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主要原因村里中青年大量外流导致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成为生活的主体;使之社会活力弱化。表现为村庄内生组织乏力和公共生活退化;房屋闲置老化。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阻碍了乡村振兴建设的步伐。呈现”断壁残垣、破败无序、人畜混杂”等脏乱差现象,既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又影响了村容村貌及环境卫生,与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格格不入。村两委要紧紧抓住当前的国家政策,主动对接县政府乡村振兴局、交通、规划等相关职能部门,力争把改造“空心村”落到实处。将农村危房改造、清洁工程、通村公路、美丽乡村创建、农村环境整治结合在一起,可以用补偿金弥补或规划兴建安置房,这样一来,农户得到了应有的补偿,村集体实际掌握了土地使用权,农地的整治可以增加土地的增减指标挂钩,村集体可以增加较多的收入。
3、铺筑返乡人才创业路,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民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亲的人更有信心,让愿意返乡创业的能人更有决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20xx年度,县政府安排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2万元。根据规划,村集体新建800平方米(造价成本:900元/每平米)钢构厂房一幢,根据预算,附属工程围墙、水泥地坪、排水沟、简易绿化、公厕等尚有资金缺口45万元。目前帮扶单位中:铜陵市总工会承诺支持20万元,枞阳县总工会承诺支持15万元,缺口资金大约10万元。
因村集体经济困难,迫切需要有关单位给予帮扶支持,目前钢构产房项目已在线上挂网拍租,浙江义乌市老板已经有意向合作,主要生产玩具。为了吸引外商投资,村集体研究决定对厂区水、电、路、通讯、土地平整及附属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截止目前,水、电、路土地平整、通讯设施已基本完成,尚有公厕和简易绿化等尚未完成。此外,该项目的实施,可使脱贫群体28户收益,解决就业岗位78人,人均每年可以获得3万多元稳定收入。
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是根本。大力发展乡村产业,筑好巢,引好凤,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还实现了农民“离土不离乡”,脱贫户就地就近就业增收,从而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帮扶单位、帮扶干部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更是首要的政治任务,(我是农发行干部,县乡村振兴局同志说农发行不是帮扶单位,另有藕山镇万桥村是帮扶单位,县农发行领导表示不能支持两个单位),作为乡村振兴工作队成员,我建议村两委一方面向镇帮扶联系人-人大主席汇报,再主动向县人大负责同志汇报,取得支持;建议对接获得我行项目贷款支持的县投发、县建投、县农投等相关企业,共同解决杨市村钢构厂房的10万元资金缺口,力争村办企业早日开工投产发挥效益。
乡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优质19篇)篇五
乡村旅游行业管理,通俗地讲,就是旅游行业管理在乡村旅游中的推广与应用。旅游行业管理,按照有关专家的解释,就是“政府组织及行业组织通过旅游政策、法规,引导旅游发展方向,建立市场规则,协调、监督和维护市场秩序,规范旅游企业行为,达到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以此类推,乡村旅游行业管理就是各级政府及乡村旅游行业组织,以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要素为管理对象,通过运用行政、法律及经济手段,建立市场规则,协调、监督和维护市场秩序,规范经营者行为,以达到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增强经济效益及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乡村旅游行业管理作为乡村旅游业最基本、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其主体就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来看,主要有两类:
一是政府部门。我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尚处在初期阶段,存在着许多“瓶颈性”矛盾和问题,如设施需要完善,经营需要规范,规则需要建立,秩序需要维护,行业标准需要确立,这些工作必须且应当由政府来支持、推动,离开了政府的主导,乡村旅游发展必然矛盾重重,步履维艰。
二是行业协会。乡村旅游行业协会是乡村旅游经营者自发成立的市场中介性组织,是政府管理职能的延伸,其实质是介于政府和经营者之间的非政府行业管理机构。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的不断完善,政府行政管理逐步向行业管理的转变,行业协会在乡村旅游的管理中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重要。
规范作用。针对乡村旅游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所出现的盲目开发、重复建设、生态破坏、经营紊乱、竞争无序等问题,政府部门通过行业管理,建立服务标准,规范企业行为,查处违法问题,制止无序竞争等,为乡村旅游发展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起着指导作用。乡村旅游经营的主体大多是当地农民,普遍素质不高,信息闭塞,观念落后,知识缺乏,严重制约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对此,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的管理,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推广管理经验、指明发展方向、提出改进意见等指导帮助农民提高经营管理的能力和素质,使其在实践中少走弯路,多出成效,让旅游资源优势尽显,充分发挥。
服务作用。乡村旅游因经营主体的弱势性及资源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乡村旅游的行业管理应重在扶持与服务,着力开辟乡村旅游发展的“绿色通道”。加大导向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使乡村旅游协调发展,整体推进;积极提供信息支持,开阔发展视野,使乡村旅游目的地在竞争中抢占先机,把握主动;组织乡村旅游目的地整体对外宣传,进一步扩大目的地知名度。
调控作用。乡村旅游各产业要素,彼此依赖性强,哪一方面缺失或不完善,都会直接影响到乡村旅游的综合接待能力,甚至影响到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行业管理主体应当全面把握各要素发展情况,并运用行政、税收、法律等手段有效把握平衡,适度抑制过快行业,扶持发展滞后行业,确保资源合理配置,有效整合,协调发展,整体推进。
监督作用。监督是乡村旅游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乡村旅游发展初期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甚至存在着不合法的事情,需要通过行业管理的监督检查,确保经营者守法经营,不断改进经营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增强乡村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
权威不足。市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作为乡村旅游的政府机构,普遍权力小、地位低,在乡村旅游中难以成为管理核心,缺乏应有的权威。造成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权威性小,一是国家旅游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缺乏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持;二是乡村旅游中有关资质认定、项目审批、颁发营业执照等关键环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无权过问,经营中出了问题往往拍不了板,定不了调。如有的家庭旅馆经营多年却从未缴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只能提醒督促,最终还得协调其他部门解决。
管理滞后。乡村旅游发展中普遍存在着重效益、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许多地方没有制定具体的乡村旅游管理办法,如乡村旅游目的地、住宿设施、餐饮饭店、从业人员等进入市场应具备的条件,市场监管措施,安全保障等都没有做出明确规定,行业管理缺乏依据,随意性大,致使行业管理跟不上乡村旅游发展的步伐,造成乡村旅游许多项目未能纳入行业管理的范围。
1、提高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权威性。提高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权威,不仅是加强乡村旅游行业管理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乡村旅游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作为主管旅游的政府机构,除现有的职权外,根据旅游行业管理及乡村旅游市场监管的需要,应适当扩大一些行业管理职权。
如重点景点和重大旅游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权;乡村旅游饭店和餐馆的审批权;乡村旅游景点(线路)的审批权;旅游价格审批权;牵头组织开展旅游市场的监察权等等。此外,加大旅游行政执法力度,提高旅游质量监督工作效能。建立健全旅游消费者保护机制,扎实做好旅游投诉服务工作,依法维护旅游经营者和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来树立行业管理在旅游经营者和游客心目中的威信。
2、建立联合执法的长效机制。在当前国家旅游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旅游市场中的一些违法违规行为无法查处的情况下,要管住、管好乡村旅游市场,仅仅靠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全社会力量,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全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因此,乡村旅游行业管理,必须要走旅游专业执法和联合执法相结合的路子,且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使二者结合的办法成为一种制度化的乡村旅游行业管理模式。
借鉴一些地方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当前市县旅游局应下设旅游联合执法大队,长期抽调公安、工商、交通、技术监督、交警、城管、卫生等部门工作人员参加,进行联合执法。联合执法大队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直接领导,但业务上接受各相关部门的指导。各部门人员的身份不变,编制不变,工作上接受旅游行政部门及其编制所属部门的双重领导。
3、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当前,社会监督越来越得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视,成为各旅游目的地加强和改进旅游行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一方面,建立举报制度。旅游行政部门开设乡村旅游举报、投诉热线电话,随时受理有关乡村旅游开发、经营及服务等方面的举报和投诉。在乡村旅游村落设立举报箱,实行举报奖励制度,使监督公开化、透明化。另一方面,强化新闻监督。利用新闻媒体信息面广、影响面宽、舆论强大的特点,对旅游经营中的违规行为进行曝光,借助新闻的力量实现行业管理的目标。
4、加强行业协会建设。行业协会是旅游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市场体系成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健全的旅游市场体系及市场运行、管理机制,离不开行业协会。一方面,政府和旅游行政部门要赋予乡村旅游行业协会一定的权力。行业协会是独立于政府的一种社会中介组织,是平等的法律主体,有权力参加政府制定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政法规和法律活动。对此,政府及有关部门,可让行业协会参与政府的一些行业管理职能,让行业协会以协会名义代替政府部门组织开展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行业检查评比活动等。这样,可以增强行业协会的权威,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加强对乡村旅游行业协会负责人的培训。乡村旅游行业协会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大都为当地农民,缺乏行业协会相关知识和业务技能,通过培训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民主观念,提高他们的组织领导水平和协调能力,让协会真正起到政府、经营者、市场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乡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优质19篇)篇六
xx村位于新沂河堤北面,虞姬沟南面,距颜集镇政府西3公里,颜邵公路、颜花公路从境内通过。镇组织农技、农经等相关人员于xx年元月27日对xx村有关情况进行调研,现在把调研情况作如下报告:
现有5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42户,总人口2158人,劳动力860人,在外打工劳动力560人,尚能转移100人,全村耕地面积1441亩,其中旱地1441亩,中低产田518亩,粮食种植面积达841亩,油料面积30亩,蔬菜面积10亩,花卉面积500亩,其它经济作物面积60亩。畜牧业生产情况:大家畜4头,生猪150头,羊105只,家禽养殖2200只,兔子50只。二三产业生产情况:企业6个,其中私营板厂1个,个体工商户5个。企业从业人数30人,粮食生产59000公斤,油料生产3000公斤,禽蛋产量28000公斤,蔬菜产量50000公斤,社会经济总收入1154万元。第一产业收入643万元,第二产业425万元,第三产业86万元,分别占总经济收入的55%、37%、8%,主要农产品小麦、玉米、花木,人民收入来源于花木和外出劳务。xx年农民人均收入3875元,其中外出劳务收入1500元。
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无经济收入,干群思想不解放,农民群众小富即安的思想,没有积极进取、开拓精神,特别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花木行情好能够致富,上级号召引进新品种,不少农民群众对种植花木抱着消极态度,对种植花木认不上,思想守旧,小农意识强,不接收新鲜事物,只知道种粮食,有饭吃不挨饿,导致经济发展缓慢,今后要进一步推进花木之乡经济发展、使农民及早致富过上小康生活。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民就业致富门路窄,收入增长困难,发展生产无资金,无工业项目,无技术人才,交通闭塞,党员干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村郭无房屋,党员干部无活动场所。电灌站,不能发挥抗旱排涝作用,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以上各方面原因导致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生产生活难以提高。
1、做大做强花木产业,扩大花木种植面积,引进高档花木品种,培养花木经纪人队伍,搞好花木营销促进农民收入,搞好土地流转,搞好花木生产面积,花木面积生产到1000亩。
2、多渠道开展招商引资,不断提高全民创业积极性,壮大农村经济发展,近期村里招来了一个板材厂,现在已经在筹建中,需要资金50万元,要求上级扶持。搞好生产劳动力的转移就业,xx年-xx年年外出务工人员要达到700人。搞好二三产业,鼓励全民创业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渠道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到20xx年实现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
3、xx年要把村部房屋建设好,搞好党员活动室。
4、搞好村庄规划,开好一道沟,铺设村中心路和村内道路,预计到20xx年村内全部铺设水泥路,使村容整洁,面貌焕然一新,村里组织专人进行规划。
5、搞好水利建设,开挖好田间一套沟,修复好村电站,保证农田旱涝保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以厂带动其它项目的发展,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培育花木龙头企业,促进花木生产,提高农民积极收入。搞好资金筹措,按项目落实责任,由专人负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1、村无房屋,希望上级给予资金支持,建好村部房屋。
2、村板材厂生产,资金短缺,要求信用社给予扶持。
3、颜邵路面窄,要求加宽,村内道路铺设资金困难,要求上级给予支持。
4、村电灌站损坏,要求水利部门给予资金支持修复电站。
乡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优质19篇)篇七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枢纽,承上启下,直接担负着农村的预防保健、卫生监督、基本医疗、卫生管理等任务,在农村卫生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既是农村卫生工作的热点,也是难点。9月28日至30日,根据县委书记刘新利的要求,政府组织了调研组一行6人,在魏国华常委的带领下,对我县乡镇卫生改革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深入到五乡两镇实地了解乡镇卫生院发展现状,以及当前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状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1、乡镇卫生院的基本情况。我县五乡两镇,41个行政村。全县共有乡(镇)卫生院6所(牧业医院1所、中心卫生院2所、一般卫生院3所);村卫生室15所;乡镇卫生系统61人,占全县卫生系统人员的34%;卫生技术人员53人,占全县卫生技术人员的35%;乡镇卫生院有床位数25张,千人均床位编制数2.5张。
2、乡镇卫生院的经营情况。据卫生部门统计,xx年全县5所乡级卫生院的收入(不含财政拨补)略有节余,通过财政拨补,没有亏损的卫生院。卫生院业务收入构成中,以药养医的状况普遍存在。调研组所到卫生院,药的`收入占业务收入很大的比例。调研中发现哈尔交的卫生院属于危房,住院部前面突出的平台一直用两根大柱子支撑着。
3、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积极引进新的医疗设备。目前,各乡镇卫生院已配备了x光机、b超等相关的仪器。卫生院完善了病房生活设施,药房中配备了基本的日常用药,每个乡(镇)都设有村卫生室,解决农牧民日常病找医生难的问题。
调研组通过实地考察,感到县委、政府对农村卫生工作是重视的,对卫生院建设发展是关心支持的。但从总体上看,农村卫生工作发展严重滞后,卫生院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具体表现:
1、基层卫生院设备简陋,危房加固、重建进展缓慢。虽然卫生院引进了x光机、b超等设备,由于没有专家人员的指导,缺乏技术操作人员,许多设备成“花瓶”摆设。诊病仅靠“老三件”(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
2、人才缺乏。近年来一直没有本科毕业生进入乡镇医院,在职的培训成材后又流向县城。再加上基层基础条件差,待遇低,难留人。
3、医师老龄化严重。平均年龄在38-40岁之间,他们大部分是五六十年代的中专毕业生,部分医师开出的处方已不适用,面临退休的医师,却因后继没有人,迟迟得不到退休。大部分年轻的乡村医师因没有医师资格证,不能开处方。卫生院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这是长期积累形成的。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由于我县是个贫困县,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农牧民生活较为困难,对筹集合作医疗资金热情不高,造成医疗业务量少,村医队伍极不稳定,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农村合作医疗的巩固和发展。出现这些的原因:一是宣传力度不够,部分农牧民没有真正认识到合作医疗的好处。二是农牧民对医疗合作有误解,认为卫生院无法生存才出此对策;担心卫生院和医生会搞人情关系,看病、报销不公平。三是乡、村集体经济支撑保障困难;有些农牧民几年未生病报销,认为吃亏了,借机不参加,农牧民个人缴费拖欠面不断扩大。
做好农村卫生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必须以乡镇卫生院建设为切入点,从思想认识、政策、资金、人才技术和管理上,支持乡镇卫生院的发展。
在全面抓好改革创新措施落实的同时,针对农村卫生工作点多面广、情况复杂、任务艰巨的特点,突出抓好一些重点难点工作,以增强实效,带动全局。要本着“计划可行、目标可达、措施可做、效果可测”的原则,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制定各项具体工作目标和任务。
1、县乡两级政府要把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列为今后工作重点,在财政与政策上切实加以扶持。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提出“从xx-xx年各级人民政府每年增加的卫生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县乡两级政府要落实好中央政策,逐年加大财政对卫生投入力度,投入要重点向农村倾斜,确保新增卫生经费大部分用在农村,做到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
2、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如何为农村卫生机构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是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必须要认真研究和解决,通过建立完善以下机制,逐步解决:一是建立农村卫生人才稳定机制,要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基础上,实现待遇留人的突破。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和激励机制,实行一流人才一流报酬。对在乡级卫生机构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享受基层卫生岗位津贴,津贴从单位节余中列支,不列入工资基金管理,并在服务期满一定年限后开始领取。二是建立符合农村需要的人才的培养机制,要重点解决在职培训成材后流失的问题。对选送外出进修学习人员,要明确任务课题,力争做到送出去一个人,带回一项新技术新疗法,形成一个特色专科。
3、制定规划,逐步解决农村卫生院危房。县政府应该每年从财政安排一定专项资金,规定一定的期限消灭危房,完成其他卫生院整体规划,为病人提供一个好的就医环境。
4、应该加大宣传力度稳步开展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各乡镇卫生院通过在各村主要街道、路口张贴宣传标语,悬挂横幅,营造宣传氛围。各村委会利用广播每天对农村合作医疗的有关政策和具体内容进行宣传,使农牧民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农村合作医疗的好处。
乡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优质19篇)篇八
随着清洁乡村活动的深入开展,如何处理日益增多的建筑垃圾处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目前,我县尚未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在建筑垃圾管理方面相对薄弱。基于以上情况,我组织驻aa镇工作队全体队员开展了aa镇建筑垃圾产生、分布及管理等情况的综合调研。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很有必要规范建筑垃圾的管理。
一、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一)占用土地,降低土壤的质量。随着建筑垃圾量的增加,建筑垃圾堆放点在增多,面积也在逐渐扩大,建筑垃圾中的某些成分逐渐渗透进入土壤改变土壤的组成,破坏土壤的结构,降低了土壤的生产力。
(二)影响空气的质量。建筑垃圾在堆放过程中,在温度、水分等作用下,某些有机物会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一些腐败的垃圾会产生腥臭,细菌、粉尘会随风飘散,造成空气的污染;少量可燃的建筑垃圾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的致癌物质,会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
(三)污染水域。建筑垃圾在堆放或填埋过程中,受发酵和雨水的淋溶、冲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渗滤出污水,会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垃圾渗滤液中不仅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而且还含有大量的金属和非金属污染物,水质成分复杂,一旦进入饮用水源,将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
(四)影响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大量的城市建筑垃圾堆放杂乱无章,占用很多城市空间,与城市整体形象极不协调。工程建设过程中未能及时转移的建筑垃圾往往成为城市的卫生死角,严重影响清洁乡村活动的纵深开展。
二、aa镇建筑垃圾管理现状。
aa镇建筑垃圾处臵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缺乏规范化和系统化,很多细化工作并没有落实到位。主要表现为垃圾随意倾倒、堆放现象较为严重,如瑞雁社区周边、城乡结合部等地方,就存在着严重的建筑垃圾违法倾倒、堆放现象;运输过程中的撒漏现象也较为严重。总的来说,aa镇建筑垃圾管理呈现以下几个问题:
(一)管理难度大。随着我县城区的不断扩大,建筑垃圾日益增多,建筑垃圾监管工作任务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部分运输业主存有侥幸心理,一而再、再而三地从事违章清运活动,致使建筑垃圾乱倒、沿途撒漏等问题突出,难以得到有效根治。
纳处理,影响管理效果和效率。
建筑垃圾消纳场所的缺乏,使大量的建筑垃圾只得被倾倒在城区的.各个角落,成了二次污染。
(三)运输市场混乱。目前,我县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车辆越来越多,这些运输车辆基本上属于个体运输车辆,或在一些运输公司挂靠的车辆,多数没有蓬盖或封闭设施,管理松散,而且参与建筑垃圾清运的车辆也有少部分是无牌无证、车容车况差的“黑车”,运输成本相对较低。一些建筑工地业主唯利是图,全然不顾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有意招揽这样的低价车参与运输。这些车辆进入建筑垃圾运输市场以后,在利益的驱使下,大多是多装快跑,野蛮运输,逢路就跑、逢空地就倒,造成建筑垃圾一路抛撒,导致很难监控,严重影响市容。
(四)部门协调不够。建筑垃圾的运输和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如:规划部门负责建筑垃圾固定消纳处臵场的统一规划并负责建筑工地源头的管理;市政管理部门应负责查处建筑垃圾抛洒、偷倒、乱倒等行为;交警部门负责车辆运输违章的查处,对超载、超速行为严厉打击;公安部门负责执法保障。要加强建筑垃圾的管理,各部门必须加强协调配合,抓好建筑垃圾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形成管理合力,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而目前,我县仍没有形成各负其责的管理体制,这是导致建筑垃圾乱倒,运输撒漏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出台相关规章制度的必要性。
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也有利于改善我市城市环境卫生。
因此,很有必要制定出符合我县具体实际、针对性强、可操作的地方性规章制度。通过制定规范性条例,增强群众环保意识,认识到乱倒乱堆建筑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使我县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四、意见和建议。
(一)强化建筑垃圾管理工作。尽快出台《aa县建筑垃圾管理办法》,使我县建筑垃圾管理更为规范,监管依据更便于操作,更为符合实际。加强行政许可,严格建筑垃圾运输单位的准运条件和资质管理;尽快明确建筑垃圾处臵收费标准。
(二)完善专业机构及专业队伍,建立建筑垃圾长效管理机制。一是成立aa县建筑渣土管理机构,隶属县环卫站,落实人员和专项资金,对城市建筑垃圾、渣土(泥浆)进行有计划地统一协调和管理,探索源头管理、标本兼治的举措,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二是建立执法联动和协调机制。逐步建立起以渣土管理部门为主,城管、建设、国土、公安、交警、环保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以城区为主、城乡协调推进的区域执法模式;逐步建立起以市容监察支队处理为主,市政、交通、公安协同处理的执法新模式。
(三)加快建筑垃圾专用消纳、综合利用设施的规划建设。尽快启动建筑垃圾专用消纳场的规划建设,为城区及周边建设工地的渣土提供临时性的建筑垃圾和渣土转运的消纳场地。
乡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优质19篇)篇九
20**年,**x镇党委政府、民政办组织相关人员深入所包村,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走访了300户群众,就树新风、摒旧气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6项内容的调查了解,今年,又经过调研,了解了相关的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调查结果显示,75%的人认为当前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相互攀比铺张浪费的现象造成精神和经济压力很大;19%的人认为有压力但可以承受;5%的人认为没有压力。对**x镇开展的移风易俗倡新风活动满意率、各村开展移风易俗倡新风活动知晓率和通过村成立红白理事会来规范婚丧喜庆事宜操办赞成率均达到99%。认为开展移风易俗倡新风活动以来婚丧等喜庆事宜大操大办现象明显减少的占95%。
一是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以前,婚丧事一般大操大办三天,亲戚、邻居全帮忙,招待、应酬等消耗了主人大量时间和精力,往往事情办理完了,人也累的精疲力竭,苦不堪言。现在,办理婚丧事宴请天数少了,招待的人少了,办事的程序简化了,花的钱也少了,相比之下主人也轻松多了,其他人也可以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发展农村经济上来。
二是节约了费用,减轻了农民经济负担。在**x村进行调研时,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反映,自全镇开展移风易俗倡新风活动以来,该村已经有十余户操办婚丧嫁娶事宜,全部按照村里制定的村规民约执行。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后,每户每年可省下吃喝、人情往来开支6000元左右,照这样计算,每年可为全村群众节省资金二十万元以上。
三是促进了社会和谐。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以来,婚丧事不使用鼓乐队,不搞歌舞演出,席桌上不提供酒水,婚宴规模和范围缩小,既减轻了主人的经济负担,又减少了酒后打架斗殴等闹事行为和交通事故发生率,从而净化了社会风气,促进了社会和谐。
四是倡导了文明新风。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以来,群众摒弃婚丧宴请攀比斗富的心态和喜、丧事大操大办的行为,革除陈规陋习,注重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新观念逐渐形成。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新方式在全镇迅速得到推广,形成了崇尚科学、文明健康的新风尚。
五是引起了较好的社会反响。目前,全镇**个村陆续开展了此项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群众普遍反映,开展移风易俗倡新风活动是镇党委、政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项重要举措,解决了一件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在全镇、全县都造成巨大反响,大多数群众都表示积极拥护和支持。
**x镇的移风易俗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通过调研,发现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党员干部认识上有偏差,对开展移风易俗倡新风的长期性、重要性认识不足;各村制定的村规民约还有待于进一步细化;结婚彩礼和酒席标准还需要探讨和研究;宣传力度还不够,很多村民担心只是一阵风,不能够长期坚持抓下去等问题。
首先要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传统观念和历史习俗已经根深蒂固,要想在短期内彻底根除,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意识,充分利用喇叭、标语、黑板报等形式,在全镇宣传开展移风易俗倡新风活动的重大意义和群众所得的实惠,要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搞好宣传,在全镇形成更加浓厚的舆论氛围。
其次要进一步巩固提高,建立长效机制。在调研中,很多村民存在一定的顾虑,那就是这项活动能不能长期坚持下去的问题,要想解决农民的顾虑,就必须建立长效机制,镇上要出台相应考核措施,村里要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会议可以吸收德高望重的、有代表性的老年人参加,多听取他们的意见,重新制定细化本村的村规民约,用来规范约束这项工作,充分发挥已经成立的红白理事会的作用,保障该项活动能够长期坚持下去。
最后要继续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是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根本保障。针对农村外出工作人员越来越多的实际情况,不但要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还要注意做好农村在外工作人员的思想工作,特别是在外工作的党政事业干部、经商的企业老板等收入相对较高的群体,让他们理解支持镇、村开展的移风易俗倡新风活动,树立新型婚俗观、丧葬观和消费观,在全镇形成科学、健康、文明、节俭的良好风尚。
乡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优质19篇)篇十
根据调查,我区管理期内省市乡村之星共有25人。从行业分布来看,种植养殖行业6人,占乡村之星总数的24%;加工制造3人,占比12%;贸易经营类6人,占比24%;社会管理8人,占比32%;乡村旅游2人,占比8%。从学历来看,中专及以上学历的8人,占32%;中专及以下17人,占68%。从年龄来看,45岁以下仅1人,其余皆45岁以上。
调查显示,我区乡村之星队伍结构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农村复合型人才较多。相当多的既是生产型人才,又是经营型人才;有些既是种植、养殖能手,又是技能带动型人才,他们是生产、经营等领域的多面手。二是在生产实践中成才的较多。中等以上专业学校培养和师承的比较少,较多的是在生产实践中边实践、边学习、边总结、边摸索而成长起来的。三是社会管理型人才较多,主要是村级合作组织管理者,村集体经济领头人等。四是年龄结构老化,文化层次偏低。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乡村之星们在带头示范、推广农业技术、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农民增收,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乡村之星自身具备一定科技素养,掌握一定科技知识,其思维方式、经营理念在群众中起着潜移默化的引领带头作用。例如:山东沃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崔文娟,20xx年返乡创业,开始了她向农业挖“第一桶金”的梦想。她在村里流转了550余亩土地,注册成立了山东沃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门种植谷子,经营小米。通过不断学习反复实践,崔文娟精心选育出了“焦金黄”等优质谷子品种。她种植的谷子不仅产量提高,运用的“粪种调制”方法还有效的提升了谷子的品质,使“蓼坞小米”在色泽、口感、营养价值上都有了很大提升。公司先后成立了淄博乡裕家庭农场,淄博淄川霖珂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吸收当地598户(其中贫困户、残疾家庭共计65户)村民入社,免费发放优质谷种“焦金黄”、传授种植技巧、签订回收协议。对普通村民以高于市场价5%的价格进行回收,对贫困户及残疾人家庭则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进行回收,极大的激发了广大村民谷子种植积极性。公司聘请谷子专家多次对合作社员进行现场指导服务,还经常帮助社员引进农资、农具,让周边村民通过技术增产增收,得到了周边村民的高度称赞。
乡村之星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确实发挥着示范带头作用,但在乡村之星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1、人才组成结构不合理,部分人才专业素质不高。
我区乡村之星等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偏少、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总体素质不高。从行业结构来看,乡村之星等农村实用人才仍以传统产业为主,从事市场营销、技术推广等新兴产业人才较少,不足以为农业产业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建议:一是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投入,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和农业职业教育。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兴办与农村经济紧密联系的各类职业学校,而不只是依靠短期速成培训,使广大农村青少年切实接受农村实用技术教育,让他们成为有技术的职业农民,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中坚力量。二是提高培训力度、开展分类培训,不断提升农村人才的竞争力。积极组织农村实用人才交流学习,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等形式,开发潜能、活跃思想、激发热情,促进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
2、从我区现状来看,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扶持机制,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带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农业龙头企业较少,缺少形成专业村和专业户的必要条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规模不够大,吸纳农民的能力有限,使得人才在农村发展的空间不大,造成人才流失。
建议:一是搭建发展平台,建立激励导向机制,激活农村人才队伍。对农村实用人才扩大生产经营,在土地、信贷、供电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重点扶持。二是探索设立农村人才发展基金,成立乡村人才互助会等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资金、技术等难题,为农村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倡导鼓励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发展,对回乡创业人才,在创业立项、土地使用、信贷服务、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拓宽服务渠道,引导专业技术人员、科技人员到乡村,从事技术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支持他们参与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不仅要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而且要有组织协调乡村旅游发展的能力,即行业管理能力。资源是基础,管理是手段,丰富的资源与完善的管理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两个轮子”,二者缺一不可。资源丰富而管理滞后,其资源的开发利用就大打折扣,难于实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其行业管理越来越发挥着独特而显著的作用,可以说,行业管理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方乡村旅游业的兴衰与成败。重视乡村旅游的行业管理研究,既是行业管理本身之所需,更是乡村旅游提质换档、实现转型之必须。
乡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优质19篇)篇十一
亲爱的朋友们: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由于受封建传统习俗的影响,目前在我县特别是农村地区,婚丧嫁娶活动中大操大办、相互攀比、讲排场、比阔气等现象时有发生,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婚丧习俗也有所抬头,不仅影响了群众的正常生活,阻碍了正常的人际关系,还败坏了良好的社会风气。春节即将来临,为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我们在此发出倡议:
一、告别陋习、传播文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宣传移风易俗,严格遵守和执行有关政策规定,自觉抵制婚丧喜庆陋习,动员、劝说父母子女、亲朋好友自觉遵守所在区域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自觉做移风易俗的传播者。
二、崇尚节俭、喜事新办。提倡结婚、生育、升学、入伍、生日、乔迁等喜事新办,通过一束鲜花、一条短信、一张贺卡、一句问候等方式,表达祝贺,传递祝福,增进感情。杜绝滥发请柬、大摆筵席、铺张浪费、大操大办,自觉做勤俭节约的参与者。
三、恪守孝道、丧事简办。树立厚养薄葬新理念,老人在世多尽孝道,老人离世丧事简办,不相互攀比,不奢侈浪费,不参与封建迷信色彩的丧葬活动。倡导简朴文明的丧葬礼俗和绿色环保的祭祀祭奠活动,自觉做文明治丧的推动者。
四、爱护环境、遵守公德。爱护城乡公共设施,保护公共环境卫生,不乱贴红纸,不乱放鞭炮,不吹鼓奏乐噪音扰民,不乱抛和焚烧冥纸,自觉做生态文明的践行者。
文明的婚丧习俗需要你我共同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需要你我共同维护。作为每一位和县市民,理应在移风易俗方面走在前列。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弘扬勤俭节约优良作风,培育孝悌和睦文明家风,倡导婚丧嫁娶时代新风,以实际行动为建设文明、美好、和谐、幸福的新和县贡献力量。
乡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优质19篇)篇十二
乡村移风易俗倡议书。因此,为响应党实现*梦的号召,全面贯彻*届一中全会以来的文件精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构建*社会,特作以下移风易俗的改革倡议:。
一、巡境日。
每年正月初六为我村的旧俗巡境日。在崇尚科学文明的新时期下,建议把这日子改为民俗文化节,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积极向上的活动,活跃乡村喜庆气氛,增进村民的友谊与团结。
二、佛生日。
资料共享平台乡村移风易俗倡议书。届时宴请宾客,歌舞昇平,果然热闹非凡。殊不知如此繁多的节日给村民造成了人力、精力、财力的浪费。过多饮酒,也给交通安全造成隐患。由此,建议村民每个佛生日庆祝丰俭自酌,但请客全年只要一次,定于八月初一,其余只上香烧金钱,不用请客。
三、嫁女。
嫁女按原俗,嫁女人家要组织多人挑着糖果饼干到家。
乡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优质19篇)篇十三
从哲学的角度看,劳动是主体、客体和意义的内涵统一。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主要指生产原料的过程。它通常是指人类能够输出劳动量或劳动价值的运动。劳动是人们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唯一手段。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2021年工作要点和监督工作计划,9月19日至21日,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白小平为组长,部分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和内司工委工作人员参加的调研组,先后深入到吴起县、甘泉县和市直相关部门单位,采取听、查、看、问、访等方式对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市、县区两级行动迅速,及时制定工作方案,开展广泛宣传动员,积极组织线索摸排,出手重拳打击,坚持源头治理,进一步落实推进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问责,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10月19日,全市累计破获涉黑涉恶类刑事案件439起,刑事拘留538人,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1个、涉恶类犯罪团伙41个,恶势力犯罪集团5个,扣押、冻结涉案资产1750余万元,收缴枪支2支,子弹53发。全市检察院共批捕涉黑涉恶案件22件80人,向法院起诉9件20人,法院判决2件4人。
(一)领导高度重视,反应行动迅速。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始后,市委、市政府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和安排部署,对照中、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要求,确定了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目标(一年大见成效、两年健全机制、三年天蓝地净),成立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工作,县区和市直各成员单位也相应成立了工作机构。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了《延安市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施方案》,市扫黑办制定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组织机构及工作制度》,建立了线索排查、信息报送、案件分流、案件会商等工作制度,保障扫黑除恶斗争专项工作有效实施和有序推进。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等办法对干警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基层干警执法办案水平。市检察院推行七快联动工作机制和重大黑恶势力犯罪案件会商机制,市法院对黑恶案件办理采取五定一包(定办案人员、定督办领导、定办案期限、定目标责任、定奖惩办法),提高办案质效。
(二)广泛开展宣传,营造打击声势。全市各级各部门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融入业务工作,在新闻媒体刊发、在乡村社区、集贸市场、机关学校等重点部位张贴《有关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有关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通告》等文件,在人流密集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开展资料、图文、标语等宣传,发放宣传资料7万余册,悬挂宣传横幅3000余条,设立宣传专栏300多个。延安日报和延安电视台开设了专栏,及时跟进,宣传报道扫黑除恶斗争进展,先后刊发宣传稿件500余篇。各县区组织政法干警、网格员、包片干部入户走访,面对面宣传,引导群众积极举报犯罪线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专项斗争工作开展以来,市扫黑办举报专线收到群众举报线索147件,办结131件,市公安机关收到群众举报线索387件,办结301件,11名犯罪嫌疑人主动投案自首。
(三)把握工作重点,出手重拳打击。针对扫黑除恶打击重点工作要求,全市公检法、信访部门对近年来的治安案件、职务犯罪案件、轻微刑事案件、涉众型经济案件、信访案件进行了全面排查梳理;其他扫黑除恶工作成员单位结合各自职责重点加强了对旅游景区、油煤气区、车站、建筑工地、仓储物流、商场市场、学校医院等重点领域的摸排。基层各单位在摸排时坚持源头治理,对黑恶犯罪容易滋生的村组社区、商场市场、景区油区等的重点区域、重要领域开展了十个没有平安创建活动,一方面发动专门力量打击村霸、油霸、沙霸、路霸等各类黑恶势力,一方面发动行业部门、干部群众自查整改问题隐患,做实矛盾纠纷化解、防控体系建设、治安问题整治、安全隐患整改、重点人群管理等基础性工作,强力挤压黑恶势力滋长的空间。对于摸排出和中省转办的涉黑涉恶犯罪,全市政法机关采取高压态势,出手重拳,严厉打击,成功打掉了一批涉黑涉恶犯罪团伙,惩治了犯罪,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群众的权益。为支持黑恶犯罪线索挖掘和打击工作,市财政部门安排了专项奖励资金,调动广大群众举报线索的积极性和民警办案的主动性。
(四)建立工作机制,夯实工作责任。一是建立了市政法部门打击重大黑恶势力犯罪案件联动工作机制和会商机制。截至9月,共召开相关部门联席会议5次。二是建立了市扫黑除恶领导小组负责人联系包抓机制。各包县区领导负责经常性对县区工作进行指导、调研督导、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三是建立了督导督查工作机制。市扫黑办每周向市委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对各县区一周工作进行通报,适时对重点县区、重点案件进行督导。先后发出案件督办函80份,对县区报结的4起案件退回补充侦查。市委督查室对扫黑除恶进展情况每月一汇总,安排专项督查。市扫黑除恶领导小组成立5个督查组,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督导,面对面听取基层群众意见建议。四是市县区两级均建立了党政领导履职工作台账并不定期组织督查,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将扫黑除恶工作责任落到实处。五是加强考核问责。将扫黑除恶工作纳入了对各县区和市级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不力的县区和部门严肃追究责任。六是全市公安机关对摸排出的线索实行三长负责制和核查结论三有一无审核签字负责制,确保线索核查质量。
一是宣传动员广度、深度不够。打赢扫黑除恶人民战争,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从调研情况看,各县区群众发动不充分,宣传声势不够大;基层组织对扫黑除恶既是一项政治任务又是一场人民战争认识不清,参与积极性不高,责任压力传导不到位;广大群众对扫黑除恶工作的了解和认识还不深,思想上有顾虑,有的害怕黑恶势力打击报复,参与和支持扫黑除恶斗争热情不高。
二是线索摸排和挖掘力度不大。走访发现,县区及公检法司各部门普遍存在摸排线索不深入、不扎实、不细致等问题,个别成员单位和乡镇政府认为扫黑除恶是政法机关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对自身担负的职责认识模糊,不能积极主动地开展线索摸排和挖掘工作。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全市摸排、挖掘的案源少、大案要案不多。
三是打击力度不大,政法各部门协作机制尚未形成。虽然我市政法各机关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目前总体上看,还存在线索总量少、深度挖掘不到位、办案重点不突出、震慑效果不强、办案责任夯的不实等问题,摧网毁伞力度不大,还没有真正打出声势,打出威风,形成强烈震慑。政法各部门依然处于各自为政的状况,还没有有效形成紧密配合、协同作战的工作局面。
(一)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和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家园,党中央在延安时期十个没有的景象创造了风清气正弊绝的历史奇迹。在当前全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全市各级组织要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充分认识延安具有的特殊政治地位和重大影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做到思想上对标,政治上看齐,行动上自觉,确保专项斗争方向不偏,不走过场。按照中省要求,进一步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扫黑除恶工作,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
(二)坚持依法办事,把握政策,突出重点,加大力度。
紧盯中、省、市确定的重点领域,结合市县摸排的突出问题,紧扣宣传动员、排查摸底、深挖打击、源头防范四个重点环节,坚持打早打小,专群结合,深挖彻查,摧网毁伞,持续用力,要深入摸排、找准病灶、标本兼治、源头治理、精准聚焦,出重拳,下硬茬,深挖保护伞,精准打击,深度打击,打出声威,打出成效,及时公布打击战果,让群众看到希望,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级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层层传导压力,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担负起保一方平安第一责任人的政治责任。政法各部门特别是公、检、法、司主要领导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自觉担负起直接责任,统筹各方资源力量,充分发挥成员单位作用,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强大合力,建立重大案件协商机制,强化督查问责,推动侦查与起诉、审判有效衔接,落实快处、快侦、快捕、快诉、快审、快判,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各成员单位要结合自身职责进一步发挥作用,加强协作配合;在线索深挖上、打击处理上、调查取证上做实做细,完善案件线索排查、案件移送、办理的协作机制,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继续发挥好综合协调,具体负责,督查考核,协调指导职责,加强分析研判,督促各项工作任务深入落实。
按照镇人大xx年工作安排,2月12日至2月22日,第一代表小组成员就本镇移风易俗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走访。本次调研活动集中针对:移风易俗是什么?到底移什么风易什么俗?本镇移风易俗工作开展的方法、步骤,特点以及达到的效果,通过实地走访、入户调查、集中讨论,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比较全面的了解了目前本镇移风易俗工作开展的情况。总的来看:全镇移风易俗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宣传效果渐入民心,对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移风易俗,成语,意指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出处:《荀子·乐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新中国移风易俗活动起源于1952年爱国卫生运动,七十年代后扩展到改变旧的风俗习惯,特别是红白事的新事简办。反对索要彩礼,反对大操大办,提倡勤俭节约。
风俗本是一国一民族或地区族群传承性的生活文化,一种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上,它展现为五彩缤纷的风土人情。风俗的多样性,往往是因自然条件和人性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精辟见解。但是,随着时光流逝,时代发展,当时流行的时尚、习俗久而久之会发生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高,生活趋于安逸,原有风俗中的不适宜部分,逐渐显现出来,基本已成为加重群众负担的另一主要形式。
近年来,各类媒体相继报道了各地不良的社会风气及风俗习惯,发人深思。典型的案例有:我国某地农村出现的天价彩礼事件,彩礼"三斤一响","万紫千红一片绿":“三斤”,即百元人民币要称三斤;“一响”小轿车;“万紫千红一片绿”,即一万张面值五元的钞票,一千张面值100元的大红票子,加上一堆面值50元的钞票,算下来光彩礼钱的几十万。拿目前陕西脱贫的标准3015元来算,彩礼钱既是脱贫标准的100倍以上。新郎被扒光泼狗血拿灭火器喷;父母被当“畜生”拉车;儿子即将结婚,父亲18年前结婚借的彩礼钱才刚还完等等。笔者认为这样的恶俗、陋俗出现实为不妥,优良的传统已被彻底遗弃。
xx年10月19日,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在xx县举办全省移风易俗工作现场会,对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推动该项工作深入开展,为全国创造出实践经验。
xx年11月28日新华社电讯,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xx年12月6日,xx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决议》,标志着移风易俗工作正式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xx年12月13日,xx县探索“三治融合”的县域治理新模式系列活动中的德治,为移风易俗工作指明了方向。
综上所述,从古至今,各级各部门对移风易俗工作都非常重视,不良的社会风气及陈规陋俗已成为阻碍精神文明建设及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结合我镇工作实际及“五个强镇”建设目标,多措并举除陋习将成为常态化。
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助推移风易俗。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县全面从严治党的会议精神,以开展“亮身份、晒业绩、作表率”为着力点,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以“道德评议”为抓手,提高思想认识;以健全各类工作制度为根本,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以脱贫攻坚为载体,践行“学、兴、当”摒弃“等、靠、要”;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严格修订“村规民约”助推村民自治。一是通过实地走访,组织村民大会、村居民院落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征求群众意见,撰写初稿提请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形成制度章程;二是软硬兼施,大力宣传,充分利用媒体、宣传标语、宣传牌、微信、组织开展活动,将村规民约融入民心,营造全民共建的良好氛围;三是设立曝光台,不定期在广场大屏幕曝光不文明现象;四是积极开展文艺汇演,将群众身边事表现出来,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
探索实践“红白理事会”推进移风易俗。一是召集各村督管、承办酒席负责人签订责任书,严格依照村规民约规范操办酒席;二是按照上级部门相关文件要求,探索“红白理事会”及“村民理事会”,实行村民推选理事会负责人,过事统一行动、统一标准,从源头上进行控制;三是严格过事报备制度,签订过事承诺书,落实环境卫生、食品监管负责人,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二是跟风现象不断出现,“过事”成为敛财的一种手段。普遍存在“不过事,钱送出去了收不回来,不是亏了”的畸形心理。人家家里添小孩了,大人60大寿,都去了,我们不去,显得不重视人家,去了都送礼,自己不送,待在那里不好意思;自家有事,人家都来了,人家有事,不去就不合适,人情世故不好处理,滋长了小事不断出现的现象经常发生,甚至出现“么事造事过”的不良风气。
三是生活富裕,炫富心理在心中悄然升起。存在“以前日子一般般,现在日子过好了,房子有了,车有了,耍下牌子让人知道,这是让人瞧得起的一种表现”,找点事过,看下谁能来庆贺,看下谁不来,谁看不起自己,针对有些人还专门发请帖,希望人家出现在自己的过事现场充门面,“但有些人只是认识,说了不来怕会招人说闲话人”的现象。
四是部分党员干部不能带好头。一是亲戚朋友过事,把送礼、出席作为一种联络感情的方式,认为人家有事去了,后面有啥事好说话,联络感情成为工作的一小部分;二是把家里过事认为是荣归故里的一种表现,亲戚朋友来送礼热闹,是一种受人尊敬的体现;三是党员干部家里过事,成为部分同僚及有心人巴结逢迎的一种方式,过事范围无法控制,“圈子”文化成为工作文化,报备制度形同虚设。
五是传统风俗夸大化,精神内涵逐渐向物质化延伸。主要表现在:一是节日气氛营造、安排从自发组织延伸至有钱好办事,无钱事难办;二是年轻人从思想上已么办法接受现状,奉献精神受到抑制,如传统的烧狮子,花鼓子,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受当今社会价值观等影响无法延续,致使花炮燃放无节制,据调查,“过事”现场花炮燃放费用可达过事全部费用的一半以上,动不动就是上万块的花炮;三是餐桌文化及酒文化导致浪费现象特别严重,以前农村过事自行操作的八大件,蒸菜等现在已基本演变为酒店承包制,每一桌的费用从最初的200元以内演变为如今的“666”“888”“999”甚至千元以上,剩菜剩饭从以前的基本没有到现在成桶装成车拉。
六是村规民约形同虚设。一是村居民普遍对村规民约的认识不够充分,宣传做的还不到位,在走访单永锋等贫困户时,说到:宣传单领回去看都没看放那就不管了,有些人直接扔了,还有些人看了,但是还是不太理解,认为是作秀,规范内容与实际不相符,差距较大,没有人上门说过这事,导致村民自治流于形式,遵守村规民约成为空谈;二是村规民约中体现出奖惩的一系列措施没有机构,没有保障,无法公开透明,无法实施,主体责任不明确;三是各村督管、客头签订的责任书流于形式,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面情软、怕得罪人导致签订责任书成为走过场,对自己的要求不严,规矩意识及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不强。
七是基础设施薄弱,环境意识匮乏。主要表现在:一是生活垃圾乱扔乱放,垃圾填埋坑及垃圾处理池较少,无法满足群众需求;二是群众生活习惯差,环境意识不强,污水直排现象严重,改厕改圈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环境治理出现一阵风现象;三是奖惩措施力度不大,不切合实际,环境督导力度不扎实。
1、试点成立“红白理事会”过事机构。由村民共同推选理事会秘书长,由红白理事会统一承办,确定过事类型,过事标准、规模,过事场所,市场监管所及民政干部联合督导,形成监管、运行长效机制,形成奖励、惩处机制,对支持移风易俗工作的要予以适当奖励,对反对、不理解、不支持该项工作的要有惩罚措施,从源头上予以制止。
2、集中调研走访,尽快提请镇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集镇规划区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决议》。规范烟花爆竹售卖点,建立烟花爆竹购买实名登记制度,签订燃放承诺书,承诺书要制式制作并具有一定法律效力,镇纪委及辖区派出所应参与执法过程。
4、聚焦家规、家训、家风,继续延伸道德评议。积极组织乡贤、离退休老干部、党员、代表开展研讨研习,评议的内容应再挖掘,评议的形式应再创新,评议的效果应再深化,逐步营造群众敢于讲真话、讲实话,敢于抵制陋俗的良好氛围,敦促群众做有责任心、有孝贤心的五好居民,切实做到“先锋行动党旗红”主题实践活动人人参与。
5、加大驻村干部培训力度。一是加大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长的培训力度。近年来,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视、网络的普及,群众掌握政策的渠道更多,培养一批知识型干部入村工作更有利于村域治理发展;二是加大联村干部培训力度,树立主人翁意识及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思路,融入当前各项重点工作之中;三是加大村干部培训力度,多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阔干部视野,不做井底之蛙,不洋洋自得,不满于现状,用大爱无疆、甘于奉献的精神,大胆尝试,突破创新,真正做到村域经济社会发展上台阶;四是充盈经费,成立村域经济发展基金组织,调动在外创业人士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类合作社及村域经济组织,团结村民共同致富,针对公益事业要立足长远,不活在当下,针对困难救助应具有保障措施,要借鉴众筹理念,传播正能量;五是落实有力的奖惩措施,在严格各项纪律要求的前提规定下,针对脱产干部全身心投入工作,处理突发事件得当,对村域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应予以奖励,奖励要具有可操作性,要严格把关。
6、加强“村民自治”工作力度。一是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各项议事制度的确定,议题的选择,会议的落实,出发点和根本点都在于服务群众,解决问题,因此着重征求意见是关键。二是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村民监督委员会要直接参与村民议事会议,积极调动辖内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参与议事会议,对议题内容充分发表意见,实现全民参与,夯实监督力量,确保议定事项落实有力。
近年来,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明显改善,一些陈规陋习有所抬头,特别是在婚丧嫁娶等喜庆事宜的操办方面,出现了互相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收钱敛财的不正之风。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带来的是表面繁华,满足的是短暂虚荣,但脱离了基本国情、背离了优良传统,于党于国、于家于己,都有百害而无一例。一些党员干部借婚丧嫁娶之名盲目攀比借机敛财,讲排场、比阔气,份子钱越随越多,酒席越摆越贵,场面越来越大。浪费了人财物力,损害党的形象、违背党的性质宗旨,群众深恶痛绝。虽然发生在少数干部身上,但如果任其传播蔓延,就会像无形的墙隔开党和群众,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县委对此高度重视,为了解县乡镇婚丧嫁娶情况的现状,摸清群众心态,狠刹部分党员干部铺张浪费之风,倡导勤俭节约的优良风尚,提出有效整改措施,推动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县专门就此项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分县委办公室、县纪委两个调研组,分赴9个乡镇开展专题调研。3月19日至21日上午,县纪委调研组来到xx镇开展调研工作,采取入户调查、电话询问、发放调查问卷、分析典型个案和召开调研会等方式展开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3月19日上午,县纪委调研组分赴张巧、洼刘、大高和xx四个村对10户近期办理婚丧事宜的村民进行了走访,召开关于农村婚丧嫁娶调研活动座谈会,与多名群众代表、村支部书记和镇领导干部进行了深入交流,分发调查问卷55份,对5个典型个案进行了具体分析,对xx镇婚丧嫁娶事宜操办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走访和座谈会调研,绝大部分干部群众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份子钱越随越多、酒席越摆越贵、场面越来越大等陋习恶习坚决反对,提倡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呼唤崇俭抑奢的传统美德。但还有少部分干部群众认为红白喜事就该大操大办,请客吃饭就应该宁剩毋缺、宁多勿少,否则就是丢面儿、跌份儿的事情,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风俗习惯以及攀比心理造成的大操大办以及彩礼过高的现象一时半会难以消除,具体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婚事方面。有的群众认为,结婚是人生的一大喜事,过去受穷没办法,如今有钱了,无论花多少都舍得;也有相当一些群众虽不情愿大操大办,但迫于社会大环境的压力,也不得不倾囊为之,甚至东借西贷,硬是咬牙把婚事办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据反映,十年前在农村办一次婚事费用约1000元,如今增至8000~20000元(不包括购置新房),过万元者亦不为鲜。具体有以下表现。
一是订婚时大要彩礼,相互攀比。有的地方已形成不成文的程序,有小见面、大见面、定亲、认家、会亲家、照相、登记等环节;且订婚后双方相互来往,看媳妇、送年礼,名目繁多。每个环节、名目都有一定的费用标准,集中起来约需3000-5000元。再就是购置衣物时攀比成风,许多青年结婚要置办十几套衣服,并且还要有新式的成套家俱和家用电器。这方面的开支一般是3000~8000元。
二是结婚时讲排场,比阔气。这种现象比较突出。如今,城里青年结婚大都用小轿车,没车就感到寒酸,因此,到处求亲告友,拉关系联系车辆,少者两三辆,多者六七辆,而且时兴婚礼摄像。在婚宴方面,则是规模越摆越大,摆一二十桌已属常事,有的已超过50桌;烟酒的档次不断上升。人情费逐年看涨,据镇同志反映,有的户用于这方面的开支年达1000多元。
三是结婚时必须有新房。现在农村没有新房子是不能结婚的,而且房屋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基本都要在县城购买楼房。为此,不少群众儿子很小在时,就节衣省食,筹措资金,甚至抵押贷款等结婚时为儿子购置楼房。这项开支一般几十万元不等。
(二)丧葬方面。由于受“入土为安”封建旧俗的影响,再加上近几年只注重抓火化率的提高,而忽视了骨灰的安置工作,一些群众错误地认为,尸体只要火化了,再用棺材土葬发大丧就合理了,使丧葬改革变了“味”。从调查的四个村看,绝大部分村是火化后用棺材土葬发大丧。据了解,买棺材大约1000~2000元,还要雇吹鼓手,买纸人、纸马、纸轿车、纸电视,披麻戴孝,扬幡招魂,路祭行礼,用棺罩,大宴亲朋。发丧的规模少则几辆车,几十人,多则几十辆车,数百人,队伍浩浩荡荡,长达几里地。待客时10~20桌不等。有的地方还在坟头立碑。这样每次丧事至少花费2000元,有的花费七八千元。在部分村存在的突出问题则是花圈泛滥,一个人去世后,单位要送花圈,以示哀悼;子女要送花圈,以见孝心;朋友要送花圈,以示友诚。一般算来,一次丧事,花圈少则几十个,多则近百个,每个价格在50~80元,造成很大浪费。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崇俭抑奢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传家宝。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逐渐富裕了起来,但一些人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大手大脚、暴遣天物、大肆挥霍的现象也令人震惊,脱离了基本国情,背离了优良传统,于党于国、于家于己有百害而无一利。
一是吞噬发展成果。“奢侈之费,甚于天灾。”虽然我们的家底越来越厚、条件越来越好,但如果不加珍惜,随意挥霍浪费,即使金山银山,也会被吃空挖净。
二是败坏社会风气。“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奢侈之风除了物质上的浪费,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腐蚀。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贪图享乐、奢侈浪费,不仅会消磨个人意志、淡化理想信念,而且容易形成物欲喧嚣的不良的社会风气,助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
三是影响了家庭和睦。婚丧费用开支过大,给群众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有的不得不靠贷款结婚。因此,许多户是“儿子进洞房,父母上债台”。有的因婚后分债务,儿媳一气之下跑回娘家,把喜事办成愁事。有的兄弟几人在分摊债务上引起纠纷,造成兄弟不和,妯娌反目。
四是影响了婚姻自主。有些群众对待儿女婚姻,只看经济条件,成婚与否,多看彩礼多少,家产如何,而不顾及儿女是否自愿,严重影响了青年的婚姻自主。
五是助长了封建迷信活动。丧事大操大办,助长了封建迷信活动,一些陈规陋习死灰复燃。如找阴亲,扎纸人、纸马、纸轿车,扬幡招魂,披麻戴孝等,还引发不少扎制封建迷信用品的“专业户”。
“行礼宜厚,唯行嫁娶不必厚”,由此看来,中国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现象已经历史久远了,很早以前就已经有了。目前,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现象已引起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在这次调研过程当中发现这类现象却屡禁不止,时有发生,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其三是处理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问题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更多的是要用说服教育的办法予以启发引导,同时谁也不愿扫了大家的兴和对弱者的同情心理,加大了处理这一问题的难度;其四是极个别干部积极参与其中,借此据以敛财,上行下效,推波助澜。此风虽然刮在农村,根子却在城里;表现在群众,实际原因在领导。
从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根本来说,主要和“好面子”的思想有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情好客本来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本来无可厚非,但慷慨过度,讲排场、爱攀比的思想也根深蒂固。正是出于这种思想,有的一掷千金、炫耀财富,有的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以无谓的浪费换来心里的安慰和满足。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了本是极其平常的婚丧嫁娶活动,变味走样,形成“人人喊打,又人人参与”的怪现象,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只能是“猛药慢火”,即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比如增加食品浪费款项等,同时严肃查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家里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事件,同时要做好耐心细致说服教育工作的心理准备,形成良好氛围,创造适宜环境,再假以时日,以实际行动移风易俗,把婚丧嫁娶活动办成即符合我国各族人民风俗、人情味浓厚,又不增加大家的负担的事情,让人们在参与这样的活动中,或分担忧愁,或同享快乐,共同分享、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根据这次调研成果,提出以下几点措施建议:。
一是强化宣传教育,努力提高人们勤俭办理婚丧事的自觉性。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宣传车、黑板报等形式,组织强大的宣传声势,大力宣传《婚姻法》关于实行婚姻自主、禁止包办买卖婚姻、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等规定,县政府关于丧葬改革的有关规定,使之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真正在社会上形成一个树文明新风光荣,搞陈规陋习可耻的舆论环境。要注意抓好典型,引导群众自己教育自己。对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先进典型,要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要给予曝光。通过宣传教育,帮助人们破除封建落后意识,深刻认识勤俭办理婚丧事的重要意义和铺张浪费的危害,自觉同各种陈规陋俗、丑恶现象作斗争,形成一种健康文明的良好社会风气。
二是整顿和加强红白理事会,引导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根据这次调研,xx镇大部分村都建有红白理事会,这是农村移风易俗的骨干力量。要重视发挥他们的作用,加强对他们的管理指导。没有建立的,要尽快建立健全起来;没有很好发挥作用的,要认真进行整顿,把有较高威信、有能力、热心为群众办事的人充实进去。可以乡镇为单位,对理事会成员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办事能力和服务水平。要建立健全理事会职责范围和各项制度,使理事会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三是党团员和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广大党团员、干部要带头或教育子女不送、不要彩礼,不大操大办,不铺张浪费,搞好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要坚决制止公车结婚和公款送礼现象;要敢于同落后封建旧俗和各种不良风气作斗争。
四是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各部门要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各级党组织要把革婚丧陋习、树文明新风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摆上议事日程,提出明确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制,定期检查,抓好落实。县委、县政府要制定关于移风易俗的具体规定,并在每年元旦前后开展一次以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月活动;各乡镇、村、县直各部门,都要制定、完善乡规民约和具体措施,以规范人们的行为。各级团组织、妇联、工会要重点做好妇女、青年的思想工作,教育青年带头移风易俗,倡导带技术出嫁、集体婚礼、厚养薄葬等文明新风。民政部门要严把丧葬改革关,像抓火化一样抓好骨灰的安置工作,坚决制止火化后用棺材土葬发大丧,大力提倡建立骨灰堂和公墓;可借鉴外地经验,废除花圈商店,在殡仪馆内开办花圈租赁业务。工商、政法部门要积极配合,坚决取缔从事扎制封建迷信用品的业户,严厉打击各种封建迷信活动。宣传、新闻单位要抓好典型,搞好宣传,并把移风易俗活动同文明村、文明单位的评比结合起来,在社会上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强大合力。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犹如水冲沙。”一个家庭的富裕,离不开开源节流、勤俭持家;一个国家的强大,需要全民养成节约习惯、形成勤俭之风。全社会都要警醒起来,坚决抵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共同培育积极健康的文明风尚。
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雪亮工程”建设应用情况近年来,我市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公安主抓、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原则,市综治办高度重视“雪亮工程”建设应用,联合智慧办、公安局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市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实施意见》,以视频监控系统为基础,以市、镇、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抓手,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推进覆盖城乡、延伸入户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工程建设,发挥“群众雪亮的眼睛”优势,动员各级各部门、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共同参与。
(一)夯实建设基础。在“雪亮工程”建设方面,确定了“政府投资保障、公安规划使用、运营商建设维护”的运作模式。利用广播电视传输中心数字电视网对视频监控信号进行传输,协调供电部门,利用每个村庄和社区安装数字电视设备箱的便利条件,直接从数字电视设备箱上取电,有效解决了网不通、电难寻的问题。目前,视频监控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3亿元,全市监控探头达5.2万个,高空球机28个,治安卡口75个,电子警察90个,全市975个村庄、434个居民小区实现了视频全覆盖。
(二)强化联网应用。市智慧办统一建设了全市全域化视频监控平台,接入各镇街区及公安、交通、环保、城建、教育、民政等部门的视频资源,通过视频监控的联网共享,分级授权、随时调用,实现了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目前,全域化视频监控平台已接入监控2.3万余路,达到了联网共享,综合利用的效果。
(三)统一规范运行。出台了《全市视频监控建设规范》,进一步统一监控硬件、管理、应用、维护等工作规范,同时,市综治办牵头,定期通报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运行等情况,确保了视频监控在线运行率保持在90%以上。
(四)深化实战应用。依托“神眼”系统,实现了高清监控、治安卡口、电子警察与电子围栏、wifi热点等资源叠加融合,人员、车辆、电子、网络多种轨迹同步获取,有力提升了打防管控效能。2016年以来,通过视频协助各警种侦破案件?余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余人,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逃逸案件破案率、重大敏感性涉车犯罪案件破案率均达到?%,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安装了监控摄像镜头的区域,违法犯罪活动明显减少,“两抢一盗”街面犯罪持续下降。同时,利用广电网络,开展视频监控延伸入户试点,居民通过家中的电视就能实时查看周边视频监控,发现治安警情“一键报警”,形成了户户都是监控员、人人都是安全员的群防群治格局。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我市在“雪亮工程”建设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视频监控建设联网进展缓慢。目前,我市社会面视频监控探头已达?万个,基本实现全覆盖,但受认识程度、资金保障、部门推进等诸多因素影响,视频整合、联网、加密工作推进缓慢。二是建设标准不统一、质量无保障。部分镇街、村居为图省事省时,视频监控品牌选取较为随意,设备参数杂乱无章,质量更是参差不齐,给视频监控整合联网带来难度。有的镇街在施工环节不规范,导致后期维护维修不能保障。三是布局不合理、运维跟不上。有些镇街、村居对视频监控整体防控效能把握不到位,在规划布局时,只是象征性的在镇域、村居安装几个探头,没有突出重点部位、场所,没有制定长远建设和布点规划,不能实现镇域、村居的视频全覆盖。另外,受道路规划、村庄并点、维保费用等客观因素影响,部分临时拆除的监控探头无法按时恢复,大量损坏的探头不能及时维修,严重影响了视频监控使用效能。
三、下步推进措施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全力统筹推进。按照《关于深化全市视频监控建设及应用的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具体推进方案,将建设任务层层分解到具体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建立严格的责任体系,全力推动建设工作开展。要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加强沟通协作,共享信息资源,坚持一体推进,齐抓共管,真正形成工作合力。
二要织密治安防控网络,提升防范水平。督促各镇(街、区)、各有关部门按照搭建“一个视频共享平台”,织密“五张视频监控网”,打造“五层电子防控圈”的建设目标,积极推动视频监控进沿街门店、小微企业和重点部位,将大门口监控辐射到沿街道路,进一步织密视频覆盖网络。要按照《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从器材选购、施工建设、调试运行、维护管理等各个方面严格把关,保证建设工程质量过硬。要将视频监控建设与智慧城市、综治信息平台建设等工作相结合,加快整合联网进度,实现视频资源共享共用,更好地发挥视频服务打防控和社会管理作用。
三要强化督导考核,严格责任查究。加强对各镇(街、区)视频监控建设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影响全市整体进度的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并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四、意见和建议一是落实资金保障,加大“雪亮工程”经费投入,保证维护维修费用。二是总结前期经验,统一建设标准。既要达到上级标准,又要着眼于长远使用,从起点上确保工程质量。三是加大人员配备,强化管理培训,提高其实际操作、实战运用、分析研判的能力。
2018年9月6日界首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了我市“雪亮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决定同意由市公安局、综治办牵头实施“雪亮工程”项目,项目分三期投资1.5亿元。
2019年界首市政法委申请5000万元预算建设我市雪亮工程,界首市公安局申请预算3500万元建设我市天网五期工程,两项工程都没有纳入一般财政预算,而是纳入建设项目池。
2019年7月25日,市委政法委召开“雪亮工程”建设会议,会议建议由政法委牵头公安局负责先期投资5000万元建设我市“雪亮工程”一期。
近期,按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工作部署,坚持“党政领导、综治牵头、公安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加快推进我市“雪亮工程”建设。
(一)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由市委政法委统筹,市公安局负责,市发改委、市宣传部、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处、市教育局、市交通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行政审批局等主要部门参与的界首市“雪亮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市“雪亮工程”建设工作,统筹推动总体规划及重点工程的组织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公安局,负责全市“雪亮工程”建设日常工作。
(二)对接招投标,制定可研报告。与市采购中心召开了座谈会,了解招标情况,探讨设计施工一体化招标的优势与风险。与采购中心推荐的省招标集团进行座谈,讨论项目招标程序、形式,及招标前期准备工作。向上级部门了解“雪亮工程”建设的技术要求及设计招标程序,制作了我市“雪亮工程”建设的可研报告和初步建设方案,准备项目立项资料。
(三)加强统筹调度,积极推进建设。各乡镇街道、属地派出所已经根据工作需要提出前端点位建设数量及位置,目前已经各单位已经提出建设需求近一千处。
根据省政府270号令、省“两办”关于加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工作要求、阜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和规范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体系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县市区人民政府2019年至2021年每年规划新建不少于1000处视频监控点和联网应用平台,根据实际需求,同步建设人像、车辆、wifi、rfid等多维信息采集监控点,推进上下互通、联网共享。
根据前期调研,2019-2021年,我市计划投资1.5亿元分三期新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点6400路,整合接入社会监控资源能力不低10000路;至2021年,我市视频监控联网应用8000路以上,每平方公里监控覆盖率达到10处以上,全市重点公共区域和重点行业、场所、部位、道路实现全覆盖。首期准备投资5000万元,建设2200路高清视频监控(高清监控、人脸抓拍、车辆抓拍)、同步建设雪亮工程模块化机房、云存储解析中心、安全防护中心、联网共享中心、公安指挥调度中心。
前言:劳动作为重要的技能之一,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城郊小学教育中,就要从培养学生劳动能力出发,明确教育重点与要点,结合当前教育发展形式,解决教育中得到问题。教师也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学生劳动能力情况,制定适合教育计划,确保教育的顺利开展。
思想的提升才能确保行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城郊小学教育中,就要从转变家长与教师观念入手,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一些家长在教育中认为孩子只需要学习好知识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完成家务活等。也正是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使得许多孩子自理能力不足。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就要做好思想观念的转变工作,发挥劳动教育作用。第一,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在树立榜样吧的基础上做好转变工作,以理性的角度面对孩子存在的问题,采取正面积极的教育方法,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第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教育中要发挥家长引导作用,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第三,转变家长教育观,主动帮助学校开展教育工作。学校通过开展家长会、专题讲座等方式,组织家长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转变自身态度,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1]。
(一)落实保障机制。
首先,转变城郊小学劳动教育现状,打造综合素质高与专业实力强的教育团队,保证薪资待遇等方面的合理性,确保劳动教育队伍的稳定性。同时还要结合城郊小学教育特色,邀请专业人员参与教育工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中也要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培训,在更新知识的基础上提升专业实力,实现劳动教育职业化发展。其次,加大资源开发力度。由于劳动资源比较丰富,所以在城郊小学教育中就要从开发利用周边资源出发,做好场所与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展现劳动教育优势,满足劳动教育发展需求。最后,做好监督与管理。相关部门要主动落实上级要求,加大监督与管理力度,主动将劳动教育纳入到教育计划中,完善教育评价机制,获取信息反馈,整合教育内容。进行劳动教育评价就要从完善评价体系出发,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坚持从多样性与灵活性出发,真正将劳动教育落实到具体中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2]。
(二)明确教育渠道。
首先,从学科融入出发,展现劳动教育优势。由于劳动教育注重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就要主动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展现教育优势。通过将劳动教育理念融入到日常教育中,在展现劳动教育功能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劳动能力。如语文、品德教育有着丰富的劳动内容,所以教师需要挖掘不同学科中的劳动教育素材,实现劳动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展现教育作用,挖掘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的全面性。
其次,引入劳动活动。
第一,班级作为学生参与劳动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就要采取多样化活动,如手抄报、黑板报比赛等,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提升学生对劳动的认识。第二,虽然小学生主要以家庭与学校教育为主,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接受到社会教育。因此在教育中就要从加强与社会联系出发,利用公益活动等来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第三,将劳动教育与少先队活动结合在一起,展现教育优势,发挥教育作用。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街道义扫活动等,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意义。通过开发城郊小学周边的资源,可以建设一些劳动教育设施,为城郊小学劳动教育提供有利条件,让学生的劳动和学习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例如,可以结合本地特色,因地制宜开发园艺、养殖或者种植等校本课程内容。让学生借助“农耕园”进行劳动学习。教材内容可以是本校教师编制的,能够拓展当前劳动教育的渠道,有效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升学生的劳动参与热情。在学校生活中,培养学生劳动过程中的集体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学校是每个人的“大家庭”,班级是一个个“小家庭”,每个学生都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需要爱护环境并且为家庭负责,在午后放学之后安排学生负责洒水或者清扫工作,利用这种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发挥正面效果。
最后,落实课程要求。第一,在城郊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时要确保课时的充足性,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课程作为开展学校教育的重要形式,就要结合劳动教育特点,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借助实践活动转变学生思想认识。所以城郊小学教育中需要严格按照新课标中的内容,落实相关课程,严禁出现占用等现象,同时还要制定教育计划,布置劳动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在学校中也要认识到课程灌流的重视度,真正将课程与课时落实得到具体中去,确保教育的顺利开展。教师在教育中需要严格按照就地取材原则,掌握学生需求,与本地具体情况进行融合,挖掘适合的教育资源。在讲述劳动知识时还要增加观念、技能与习惯等教育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活动中去。第二。丰富教育内容。由于城郊小学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开展劳动教育时要坚持从内容丰富与具体出发,严禁将单纯的体力劳动等作为教育重点。而是要从不同的教育形式出发,在保证内容丰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彰显劳动教育优势[3]。
(三)开展家校合作。
在城郊小学学生劳动教育中,家庭作为重要的教育组成之一就要从展现家庭教育作用入手,利用家长的言行与观念对学生产生出积极的影响。所以在教育中需要学校主动与家庭之间进行合作,确保教育思想的准确性,为学生劳动教育开展奠定基础。家庭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就要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配合,对教育内容进行补充与延伸。首先,共同探讨适合的教育方法,制定科学教育方法,保证被教育全面性。其次,要建立出高效的沟通渠道,借助微信、网络等方式推送相关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便于双方掌握堆放情况。最后,探索适合的教育机制,借助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沟通,掌握学生情况。同时还可以向家长提出教育标准与要求,发挥家长监督作用。家长只有鼓励与支持孩子参与劳动,才能转变孩子的价值观念,才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则要及时为家长提供指导与帮助,确保教育的科学性,实现劳动教育目标。
结语: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就要从创新劳动教育内容入手,结合城郊小学教育特点,真正将劳动教育内容纳入到教育计划中去,发挥劳动教育作用,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教师也要主动与家长进行合作,探索适合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邓晓燕.对城郊学生劳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3,(17):5-7.
劳动教育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
劳动教育一是要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使他们懂得劳动的伟大意义。了解人类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历史;懂得辛勤的劳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保证;劳动是公民的神圣义务和权利;懂得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是数千年来剥削阶级思想残余;懂得把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意义。二是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养成劳动的习惯,形成以劳动为荣,以懒惰为耻的品质。抵制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等恶习的影响。我们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投身劳动实践中去,在劳动中增长才干和磨炼意志;在劳动中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在劳动中发展智力、促进思维;在劳动中享受乐趣,感受生活的美。一个热爱劳动的人,必然是一个不怕苦、不怕累的人,做事勤快,兢兢业业;一个热爱劳动的人,能在劳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开发智力、提升能力;一个热爱劳动的人,不会被风雪、严寒所吓倒,身体得到锻炼,体魄自然增强;一个热爱劳动的人。[3]最后,学习是学生的主要劳动,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将来担负起艰巨的建设任务。并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升学、就业和分配。
(一)调查目的。
现在学生的教育都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劳动教育作为其中之一本应受到重视,可现实却不是这样。在现在的社会中大多数的家长更加注重孩子的学习,并且很少让他们做家务劳动,再加上学校里劳动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学生对劳动意义的忽视,以至现在很多青少年都轻视劳动甚至厌恶劳动。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加强学生教育意识,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文件要求,在大(一)调查目的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此外,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小学以校内为主,小学高年级可适当安排部分校外劳动;普通中学、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兼顾校内外,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由学校组织实施。此外,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生活中的劳动事项和时间,纳入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可以看出国家在越来越重视,并着手发展学生的劳动教育。[4]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为劳动教育的改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进行大力的宣传,让更多人知道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调查对象。
对象也就是家乡范围内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教师和学生等群体,针对生源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云调研。调查对象覆盖了各个年龄阶段及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并且除此之外,还在网上发放了调查问卷,尽可能的扩大了调查范围,以使获得的数据更加真实有效。
(三)调查方法。
(1)会议调查法:召集队员在腾讯会议上进行讨论,谈谈本次调查课题的情况以及他们对此课题内容的认识,提出建设性意见。
(2)问卷调查法:通过在网上发放调查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结论。
(3)访谈调查法:活动过程中在个自家乡对教育管理工作者、教师和学生等人群进行线上和线下访谈,并对访谈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结论。
(4)文献调查法:结合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文献资料进行调研分析。通过知网、中国期刊、万方数据库等查阅劳动教育的相关知识。
(5)统计调查与综合归纳法:对问卷调查、访谈结果进行统计与总结,高度凝练、集成,提炼观点,围绕着政府的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等总结成调查报告。
(四)问卷调查。
此次活动以“关注劳动教育,丰富教育内涵”为主题,并为之精心设计了问卷。全队共15人,共同选择出了内涵相对全面、覆盖面广的调查问卷。包括16道选择题以及一道主观题。调查问卷集合了我们十五个人全体的智慧,题目涉及还是比较全面和广泛,选题方面比较贴切且符合当下的社会环境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
(五)访谈调查。
乡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优质19篇)篇十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乡村企业的改制,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等等,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尤其是农村女富余劳动力的从业结构调整,再度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全面了解城乡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更好地发挥妇联组织的作用,我们对全县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调查结果显示,全县现有农村富余女劳动力中有七成以上为中年妇女。针对这一群体,我们重点在镇、镇、乡、乡四个有代表*的乡镇进行了调研。
一、农村中年妇女劳动力的现状。
(一)年龄构成。
通过对四个乡镇,60岁以下xxxx名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进行调查摸底,有xxxx名妇女年龄主要集中在30岁—50岁之间,超过农村富余女劳力的七成。特别是41岁—50岁的,占总数的41%。
(二)文化程度。
在被调查的农村中年妇女中,其文化程度人数及百分比如下表所示:
(三)再就业技能。
乡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优质19篇)篇十五
近年来,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迅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享受纯朴的乡村风光和民俗文化。在乡村旅游中,移风易俗成为重要的主题之一。我曾亲身参与了几次乡村旅游,深感乡村旅游的移风易俗举措对地方文化的保护和大众素质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我对乡村旅游移风易俗的心得体会。
首先,乡村旅游的移风易俗举措提升了人们的文明素质。在纷繁嘈杂的现代生活中,不少人追求的是繁华和奢侈,生活中的许多不文明行为逐渐被社会所接受。而乡村旅游的移风易俗活动,使人们重新认识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公共场所的重要性。在我参与的乡村旅游中,我看到许多游客在导游、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遵循着规则,注意环境卫生,尊重当地人的风俗习惯。他们自觉排队,不乱扔垃圾,礼貌用语频频,形成了和谐的旅游氛围。这种文明素质的提高并不仅仅体现在旅游过程中,还会回到日常生活中,成为一个更加文明、谦虚的人。
其次,乡村旅游的移风易俗举措推动了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乡村旅游吸引游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然而,这些民俗文化也面临着逐渐流失的危险。通过乡村旅游的举措,许多地方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我到过一个古老的水乡小镇,在那里,我们穿着传统的水袖衣裳,参观了当地的传统工艺,还亲手制作了陶艺作品。这个体验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还激发了我们对创造的热情。我相信,通过乡村旅游的举措,各地的民俗文化将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第三,乡村旅游的移风易俗举措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吸引了游客的关注,也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通过推动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乡村旅游打造了独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消费。这些游客除了购买纪念品和特色产品,还会在当地消费餐饮、住宿等服务,为当地的经济带来了增长点。我参与过的一个乡村旅游节,吸引了数万人的到访,并且整个节日期间,当地的饭店、商店、农家乐等都接待了大量的游客,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第四,乡村旅游的移风易俗举措增强了游客的幸福感。在繁忙的工作之后,人们渴望放松一下自己的身心。乡村旅游提供了一个让游客远离喧嚣、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在乡村游玩时,我们呼吸到了清新的空气,听到了鸟儿的歌唱,感受到了沉浸在大自然中的宁静和平和。这种与大自然亲近的经历给予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安宁和满足,也使我们增强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幸福感。
最后,乡村旅游的移风易俗举措提升了乡村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许多乡村旅游项目通过提供就业机会,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发展的机会。除此之外,移风易俗举措还引进了现代化的生活理念和管理方法,帮助乡村居民提高了生活质量和环境素质。我到过的一个古村落,在乡村旅游的推动下,修缮了古建筑,改善了供水和供电设施,村民也得到了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这些改变使得乡村居民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幸福感。
总而言之,乡村旅游的移风易俗举措在许多方面对社会和个人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乡村旅游的推动,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尊重当地的风俗文化,提升个人的文明素质,并为当地的经济增添动力,增强了游客的幸福感和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支持和参与乡村旅游的移风易俗举措,为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乡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优质19篇)篇十六
按照镇人大xx年工作安排,2月12日至2月22日,第一代表小组成员就本镇移风易俗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走访。本次调研活动集中针对:移风易俗是什么?到底移什么风易什么俗?本镇移风易俗工作开展的方法、步骤,特点以及达到的效果,通过实地走访、入户调查、集中讨论,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比较全面的了解了目前本镇移风易俗工作开展的情况。总的来看:全镇移风易俗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宣传效果渐入民心,对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移风易俗”
移风易俗,成语,意指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出处:《荀子·乐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新中国移风易俗活动起源于1952年爱国卫生运动,七十年代后扩展到改变旧的风俗习惯,特别是红白事的新事简办。反对索要彩礼,反对大操大办,提倡勤俭节约。
风俗本是一国一民族或地区族群传承性的生活文化,一种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上,它展现为五彩缤纷的风土人情。风俗的多样性,往往是因自然条件和人性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精辟见解。但是,随着时光流逝,时代发展,当时流行的时尚、习俗久而久之会发生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高,生活趋于安逸,原有风俗中的不适宜部分,逐渐显现出来,基本已成为加重群众负担的另一主要形式。
近年来,各类媒体相继报道了各地不良的社会风气及风俗习惯,发人深思。典型的案例有:我国某地农村出现的天价彩礼事件,彩礼"三斤一响","万紫千红一片绿":“三斤”,即百元人民币要称三斤;“一响”小轿车;“万紫千红一片绿”,即一万张面值五元的钞票,一千张面值100元的大红票子,加上一堆面值50元的钞票,算下来光彩礼钱的几十万。拿目前陕西脱贫的标准3015元来算,彩礼钱既是脱贫标准的100倍以上。新郎被扒光泼狗血拿灭火器喷;父母被当“畜生”拉车;儿子即将结婚,父亲18年前结婚借的彩礼钱才刚还完等等。笔者认为这样的恶俗、陋俗出现实为不妥,优良的传统已被彻底遗弃。
xx年10月19日,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在xx县举办全省移风易俗工作现场会,对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推动该项工作深入开展,为全国创造出实践经验。
xx年11月28日新华社电讯,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xx年12月6日,xx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决议》,标志着移风易俗工作正式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xx年12月13日,xx县探索“三治融合”的县域治理新模式系列活动中的德治,为移风易俗工作指明了方向。
综上所述,从古至今,各级各部门对移风易俗工作都非常重视,不良的社会风气及陈规陋俗已成为阻碍精神文明建设及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结合我镇工作实际及“五个强镇”建设目标,多措并举除陋习将成为常态化。
二、xx镇“移风易俗”做法和成效。
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助推移风易俗。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县全面从严治党的会议精神,以开展“亮身份、晒业绩、作表率”为着力点,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以“道德评议”为抓手,提高思想认识;以健全各类工作制度为根本,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以脱贫攻坚为载体,践行“学、兴、当”摒弃“等、靠、要”;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严格修订“村规民约”助推村民自治。一是通过实地走访,组织村民大会、村居民院落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征求群众意见,撰写初稿提请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形成制度章程;二是软硬兼施,大力宣传,充分利用媒体、宣传标语、宣传牌、微信、组织开展活动,将村规民约融入民心,营造全民共建的良好氛围;三是设立曝光台,不定期在广场大屏幕曝光不文明现象;四是积极开展文艺汇演,将群众身边事表现出来,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
探索实践“红白理事会”推进移风易俗。一是召集各村督管、承办酒席负责人签订责任书,严格依照村规民约规范操办酒席;二是按照上级部门相关文件要求,探索“红白理事会”及“村民理事会”,实行村民推选理事会负责人,过事统一行动、统一标准,从源头上进行控制;三是严格过事报备制度,签订过事承诺书,落实环境卫生、食品监管负责人,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三、存在的问题。
二是跟风现象不断出现,“过事”成为敛财的一种手段。普遍存在“不过事,钱送出去了收不回来,不是亏了”的畸形心理。人家家里添小孩了,大人60大寿,都去了,我们不去,显得不重视人家,去了都送礼,自己不送,待在那里不好意思;自家有事,人家都来了,人家有事,不去就不合适,人情世故不好处理,滋长了小事不断出现的现象经常发生,甚至出现“么事造事过”的不良风气。
三是生活富裕,炫富心理在心中悄然升起。存在“以前日子一般般,现在日子过好了,房子有了,车有了,耍下牌子让人知道,这是让人瞧得起的一种表现”,找点事过,看下谁能来庆贺,看下谁不来,谁看不起自己,针对有些人还专门发请帖,希望人家出现在自己的过事现场充门面,“但有些人只是认识,说了不来怕会招人说闲话人”的现象。
四是部分党员干部不能带好头。一是亲戚朋友过事,把送礼、出席作为一种联络感情的方式,认为人家有事去了,后面有啥事好说话,联络感情成为工作的一小部分;二是把家里过事认为是荣归故里的一种表现,亲戚朋友来送礼热闹,是一种受人尊敬的体现;三是党员干部家里过事,成为部分同僚及有心人巴结逢迎的一种方式,过事范围无法控制,“圈子”文化成为工作文化,报备制度形同虚设。
五是传统风俗夸大化,精神内涵逐渐向物质化延伸。主要表现在:一是节日气氛营造、安排从自发组织延伸至有钱好办事,无钱事难办;二是年轻人从思想上已么办法接受现状,奉献精神受到抑制,如传统的烧狮子,花鼓子,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受当今社会价值观等影响无法延续,致使花炮燃放无节制,据调查,“过事”现场花炮燃放费用可达过事全部费用的一半以上,动不动就是上万块的花炮;三是餐桌文化及酒文化导致浪费现象特别严重,以前农村过事自行操作的八大件,蒸菜等现在已基本演变为酒店承包制,每一桌的费用从最初的200元以内演变为如今的“666”“888”“999”甚至千元以上,剩菜剩饭从以前的基本没有到现在成桶装成车拉。
六是村规民约形同虚设。一是村居民普遍对村规民约的认识不够充分,宣传做的还不到位,在走访单永锋等贫困户时,说到:宣传单领回去看都没看放那就不管了,有些人直接扔了,还有些人看了,但是还是不太理解,认为是作秀,规范内容与实际不相符,差距较大,没有人上门说过这事,导致村民自治流于形式,遵守村规民约成为空谈;二是村规民约中体现出奖惩的一系列措施没有机构,没有保障,无法公开透明,无法实施,主体责任不明确;三是各村督管、客头签订的责任书流于形式,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面情软、怕得罪人导致签订责任书成为走过场,对自己的要求不严,规矩意识及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不强。
七是基础设施薄弱,环境意识匮乏。主要表现在:一是生活垃圾乱扔乱放,垃圾填埋坑及垃圾处理池较少,无法满足群众需求;二是群众生活习惯差,环境意识不强,污水直排现象严重,改厕改圈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环境治理出现一阵风现象;三是奖惩措施力度不大,不切合实际,环境督导力度不扎实。
四、工作建议。
1、试点成立“红白理事会”过事机构。由村民共同推选理事会秘书长,由红白理事会统一承办,确定过事类型,过事标准、规模,过事场所,市场监管所及民政干部联合督导,形成监管、运行长效机制,形成奖励、惩处机制,对支持移风易俗工作的要予以适当奖励,对反对、不理解、不支持该项工作的要有惩罚措施,从源头上予以制止。
2、集中调研走访,尽快提请镇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集镇规划区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决议》。规范烟花爆竹售卖点,建立烟花爆竹购买实名登记制度,签订燃放承诺书,承诺书要制式制作并具有一定法律效力,镇纪委及辖区派出所应参与执法过程。
4、聚焦家规、家训、家风,继续延伸道德评议。积极组织乡贤、离退休老干部、党员、代表开展研讨研习,评议的内容应再挖掘,评议的形式应再创新,评议的效果应再深化,逐步营造群众敢于讲真话、讲实话,敢于抵制陋俗的良好氛围,敦促群众做有责任心、有孝贤心的五好居民,切实做到“先锋行动党旗红”主题实践活动人人参与。
5、加大驻村干部培训力度。一是加大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长的培训力度。近年来,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视、网络的普及,群众掌握政策的渠道更多,培养一批知识型干部入村工作更有利于村域治理发展;二是加大联村干部培训力度,树立主人翁意识及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思路,融入当前各项重点工作之中;三是加大村干部培训力度,多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阔干部视野,不做井底之蛙,不洋洋自得,不满于现状,用大爱无疆、甘于奉献的精神,大胆尝试,突破创新,真正做到村域经济社会发展上台阶;四是充盈经费,成立村域经济发展基金组织,调动在外创业人士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类合作社及村域经济组织,团结村民共同致富,针对公益事业要立足长远,不活在当下,针对困难救助应具有保障措施,要借鉴众筹理念,传播正能量;五是落实有力的奖惩措施,在严格各项纪律要求的前提规定下,针对脱产干部全身心投入工作,处理突发事件得当,对村域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应予以奖励,奖励要具有可操作性,要严格把关。
乡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优质19篇)篇十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乡村旅游的方式,希望远离喧嚣都市的喧嚣,寻找内心的宁静。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对于推进文明礼仪和社会道德的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我在乡村旅游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是乡村旅游能够带来思考。在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经常忽略了对自然环境和社会责任的思考。但是在乡村旅游中,我们能够更加亲近自然,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进而引发我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思考。通过亲自参与农活,我明白到农民姥姥的辛苦和对土地的艰辛珍视。这使我意识到作为一个城市居民,我应该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进行反思和调整,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二是乡村旅游能够促进相互关爱。在城市中,人们普遍都忙于工作和个人事务,很少有时间与邻居和社区居民交流。然而,在乡村旅游中,我发现乡村社区的居民对待游客都非常友善和热情。他们会主动和我们交谈,分享他们的故事和生活经验。这种亲近和交流让我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和邻里之间的互助精神。这使我思考如果我们在城市中也能够多一些关心和热爱,那么城市将变得更加宜居和美好。
三是乡村旅游能够推动乡村经济发展。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乡村民宿、农家乐和手工艺品店开设。这些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为乡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他们的收入。与此同时,这些乡村旅游产业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带动了乡村经济的繁荣。在我所去的一个农家乐,我看到了一个刚刚下地的农民妈妈喜笑颜开,告诉我多亏了这里的农家乐,她才能有这个收入,同时她也向我推荐了她自己亲手制作的土特产,使我受益匪浅。这使我深刻认识到乡村旅游的重要性,它能够带来双赢的效果,既为乡村居民提供了工作机会,也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体验。
四是乡村旅游能够弘扬传统文化。在乡村旅游中,我发现许多地方都保留了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比如,有些乡村还举办传统民俗表演,让游客近距离感受传统舞蹈和民间音乐的魅力。这使我意识到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我还了解到,有些地方在乡村旅游中推广传统手工艺,挖掘当地的传统工艺技艺,将其发展为独具特色而深受游客喜爱的乡村旅游产品。这使我对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且也对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和传承充满了期待。
五是乡村旅游能够促进乡村社会的进步。通过乡村旅游,我发现一些偏远乡村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一些农村地区的路网得到了修建,供水和供电等基本设施得到了完善。这使得乡村居民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和便利。我还了解到一些乡村旅游项目是由当地居民组织起来的,从而壮大了乡村社会的凝聚力和组织力。这些变化让我看到了乡村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让我更加坚定地认为乡村旅游对于乡村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结而言,乡村旅游移风易俗不仅可以带来思考和思考,还可以促进相互关怀和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弘扬传统文化和促进乡村社会的进步。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乡村旅游,发掘乡村的美丽,为乡村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乡村旅游的扶持和引导,为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只有这样,乡村旅游才能更好地发挥其重要作用,造福更多的人们。
乡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优质19篇)篇十八
乡村旅游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为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增加新的动力。通过对**乡乡村旅游的研究,分析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找出制约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因素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潜在动力,针对性的就如何借助县委加快发展休闲旅游园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深入挖掘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推动**乡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1、交通和区位优势。
**乡林果资源和林木资源相当丰富,森林覆盖率71.2﹪,占全市第一,素有“天然氧吧”之称。尖宝山、平顶山等山体资源是**乡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载体。具有“北方桂林、塞外三峡”之美誉的蟠龙湖、清河两大水体资源是**乡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纽带。
不断加快乡村旅游业发展步伐。始终坚持“开发两头带中间、统筹辐射促周边”的工作思路,以建设“清河谷生态休闲旅游园区”为定位,坚守“科学保护、重点开发、突出特色”的开发理念,充分利用生态和旅游资源,整合和开发旅游产品,催生了一系列以生态度假、景区休闲、民俗景观为主题的乡村旅游项目。
1、生态农家游。
生态农家游以生态休闲山庄和精品采摘园为依托,形成集观光度假、采摘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旅游体验项目。生态休闲山庄的典型代表是省级生态旅游五星级乡村酒店塞北江南山庄。此外,依托生态农业、山场森林资源的绿色综合农业生态宝山山庄正在建设中,楠山休闲渡假山庄和悠然休闲度假山庄即将投入运营。太阳沟采摘园和塞北江南采摘园在20xx年完善多品种、多功能建设的基础上,将于2013年继续打造“尖宝山百亩优质果园”、“掉子沟特色采摘园”两个精品采摘园建设。
2、景区休闲游。
景区休闲游以蟠龙湖(潘家口水库)景区为依托,充分挖掘水库旅游资源,初步形成了吃、住、游、购、娱于一体的接待体系。游碧波水库,赏湖光山色,吃地道农家饭,到清河口村旅游,已成为越来越多附近区域游客的首选。清河口村农家院也已集中连片,20xx年被承德市评为十大最具魅力的旅游乡村。
3、观光民俗游。
20xx年继续推进极富民俗特色的**村新民居建设,年内完成50户新民居建设,使其形成民居景观;加快推进清河景观建设工程,年内在**段修建3道迎水坝,形成1.5公里的汇水面,沿宝清公路路沿两侧种植花卉,形成“一川清水,两岸锦绣”新景观;中远希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40万续建10个观光大棚在今年年底完工。
1、创新意识不到位,开发模式相对单一。
乡村旅游的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参与体验、增长知识、增强体质等多种功能。但是目前**乡乡村旅游产品单一、还主要停留在观光层面上,主要内容仍是“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春天赏花、秋天采果”等传统单一模式,可供游人参与的农业生产活动越来越少,加之缺乏一些大型的娱乐活动,这使得乡村旅游活动缺乏知识性和趣味性,文化品位不高、特色不明显,难于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后劲。
旅游商品开发深度不够。目前,**乡所谓的旅游商品,还只是最初级的农业果实等,缺乏深加工、缺少新理念,农产品附加值不高,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2、基础设施不到位,设施配套不健全。
**乡是农业为主的乡镇,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对乡村旅游的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如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电话亭等公共设施比较简陋,相当一乡村旅游调研报告。
部分的农家院的客房、餐馆等食宿条件较差,以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主的配套设施,难以满足游客的需要。
此外,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尚不健全,众多游客带来的大量不可降解的废弃物质难免会造成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和恶化。
3、服务接待水平不到位,综合素质相对较低。
**乡大多数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者和从业人员为当地村民,多数未经过专业旅游培训,文化素质和旅游专业素质相对不高。在旅游服务过程中,他们不仅难以准确揣摩旅游者的心理,提供使游客满意的旅游服务,甚至会与旅游者发生冲突,从而使游客的旅游质量大打折扣,有些时候游客是乘兴而来扫兴而归,使乡村旅游的形象受到损害。
4、政策法规不到位,管理机构不健全。
目前,我国“旅游基本法"尚未出台,乡村旅游更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政府行政部门的管理,经营者的经营,游客权利的保护均缺乏法律的依据。在管理体系、优惠政策和奖励机制建设上,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宽城县、**乡旅游协会建设仍处于初始阶段,还没有发挥出协会对乡村旅游市场的引导、规范和带动作用。致使乡村旅游的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不到位,也给本地区的旅游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
1、加强领导,规范管理。
乡党委、政府要把发展旅游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资源,形成全乡办旅游的局面。
针对**乡紧紧围绕蟠龙湖旅游经营开发的特点,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结合国家有关标准,制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并举的科学可行、简便易懂的**乡旅游评价标准。针对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制定全乡旅游接待证制度和乡村旅游经营户的考评、公示制度,保证经营户规范经营。切实发挥**乡乡村旅游发展领导小组的组织引导作用,力促乡旅游协会尽早发挥作用。
2、投资多元,借力发展。
积极探索多渠道融资办法,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一要政府投入。乡财政每年列出一定的专项经费,设立乡旅游经济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宣传推介等,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作用。二要市场化运作投入。市场化运作需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乡政府应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有形资源和特许经营权、政策等无形资源变成旅游经济发展的资本来运行,制定政策,鼓励、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旅游经济发展。三要积极对上争取投入。千方百计争取旅游发展政策性资金,争取水利、交通,包括公路“村村通"工程、扶贫等项目资金,最大限度地与发展旅游经济结合起来,增加投入。
3、配套完备,保护环境。
乡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优质19篇)篇十九
xx村干部群众居民朋友们: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物质逐渐富有的同时,也慢慢滋生了人们讲排场、比阔气、慕虚荣等种种铺张浪费的行为。使得人情成为一种债务,请客成为一种负担,人人深陷其中,却又无法脱离,苦不堪言。为改变这种局面,倡导勤俭节约、移风易俗,特向全村干部群众居民朋友们发出如下倡议:
一、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革除陋习、移风易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厉行节俭、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坚持“革陋习、树新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顶住他人的“舆-论”压力,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攀比、不铺张,敢于破旧立新。
二、做好表率,用实际行动为移风易俗创造浓厚氛围。各村组要把倡导勤俭节约,移风易俗教育活动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倡导村干部带头抵制讲排场、比阔气、大操大办酒宴等不良习气。党员干部要做好表率、树立榜样。
三、长抓不懈,努力促使文明社会新风气的形成。各村组要高度重视农村的移风易俗,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迅速的投身到移风易俗、树立新风的潮流中去。从参加一次文明祝贺,举办一次简约仪式做起,用实际行动,为优化社会风气贡献力量。
良好的习惯需要我们去养成,社会的文明需要我们去创造。告别陋习,才能走向文明。在勤俭节约,移风易俗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是行动者。广大干部居民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行动,共同努力,勤俭节约,移风易俗,摒弃陋习,走进文明,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浇灌出绚丽多彩的文明之花,为建设更具实力、充满活力、富有魅力、文明和谐的xx村贡献力量!
xx村村民委员会。
20xx年9月9日。
我村有四千多人口,居住在较为分散的六个自然角落里,长期以来,在旧传统影响下,乡里的习俗较多,民情民-意复杂,难以统一,一些不文明的习俗影响制约着人的经济,文化生活,影响着美丽乡村建设进程。因此,为响应党实现“中国梦”的号召,全面贯彻xx届一中全会以来的文件精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特作以下移风易俗的'改革倡议:
每年正月初六为我村的旧俗——巡境日。在崇尚科学文明的新时期下,建议把这日子改为民俗文化节,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活动,活跃乡村喜庆气氛,增进村民的友谊与团结。
全村原有的大小佛生日共计10个,其中全村参与的“圣祖妈生日”、“大人公生日”、“相公生日”、“普渡”计4个。届时宴请宾客,歌舞昻平,果然热闹非凡。殊不知如此繁多的节日给村民造成了人力、精力、财力的浪费。过多饮酒,也给交通安全造成隐患。由此,建议村民每个佛生日庆祝丰俭自酌,但请客全年只要一次,定于八月初一,其余只上香烧金钱,不用请客。
嫁女按原俗,嫁女人家要组织多人挑着糖果饼干到家家户户分发,虽是分享婚庆喜悦,但最后糖果饼干也很少人吃,难免产生不必要的浪费。我们觉得这些人力、财力可以节约起来,用于捐助公益。诗口角落先行一步,破除这个旧俗。家宇、章枝、家计、香银等同志婚庆新办。倡议全村学榜样,树新风。
旧俗:如逢丧事,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奔丧吊唁,送帛金几许,亦为人之常情。然而,丧家回礼,又是毛巾、肥皂、甚至雨伞等东西,造成浪费。建议丧家只回赠毛巾一条,文明节俭。鼓励丧家把节余下来的钱捐助教育、慈善、投入公益事业建设,造福家乡、更有意义。
原旧俗,讲排场、铺张浪费,攀比规格,造成浪费。为此提倡喜事新办,酒席限于15席,不劝酒,避免因酒滋事,因酒驾,醉驾造成交通事故,这样文明节俭,益于事主,也益于客人。
以上倡议望党员干部带头执行、争做改革模范。广大村民积极实施,树新风、去旧俗,共同为我村美丽乡村建设出力献策,贡献力量。
望乡亲们参照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