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迎端午粽飘香心得体会大全(18篇)

时间:2023-11-09 作者:紫衣梦最热迎端午粽飘香心得体会大全(1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积累,它记录了我们的成长轨迹和收获。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分享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最热迎端午粽飘香心得体会大全(18篇)篇一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思量当年,端午起源,汨罗江畔,楚国屈原。

江中的波涛如聚如怒,狂风划过你的脸颊,那个吟唱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大夫,也醉了吗?那为什么任那江水浸湿他的足迹,任那西风撩乱他的发丝,任那波涛冲刷沉沙的折戟,任那敌人践踏楚国的尊严?别了,我的祖国;别了,我的故乡;别了,我眷念的山河!

随着一块巨石沉入江底,你停止了呼吸,身躯沉下了,灵魂升华了,你化作一缕粽香,虽然淡不可闻,但却经久不散。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连篇累牍,回归正题。于是,五月初五这张白纸上,开始有了别样的色彩。

“粽叶香里说屈原,听取鼓声震天。”号令起处,千舟竞渡,分开波涛,踏起重浪,万龙竞跃。一点雄黄,几里飘香,驱走百毒,带来安康。

但端午节最吸引我们的地方,怕仍是那粽子吧!

你看那粽叶翻折再翻折,折出了一只只碧绿的棱锥;你看那线绳穿梭再穿梭,穿出了一串串诱人的香粽;你看那清水蒸煮再蒸煮,煮出了一锅锅四溢的粽香。

一手执粽,一手剥皮,糯米微露,粽香四溢,轻闻其香,心旷神怡。

现在,我正坐在考场上,端午的粽香已隐隐飘来。况且,今年端午节与父亲节正好相逢,那股香甜更加浓郁。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犹如一片大海,而端午节恰似这汪洋大海上的一叶龙舟,千百年来未曾沉没,反而更加绚烂多彩。中华文明又如一只茶壶,粽叶便是那香茗,经过岁月的浸泡,香气扑鼻,沁人心脾。

览世界历史,千百年来薪火相传,延续不断者,唯我中华文化,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

粽香悠然飘来……啊,又是一年端午粽飘香!

最热迎端午粽飘香心得体会大全(18篇)篇二

农历五月初五,正是端午节。端午节作为我国纪念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的传统节日,于20xx年5月20日列入国家文化遗产,于20xx年9月30日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不知在多少年前,汨罗江平静的水面旁,一位爱国诗人怀着无比的悲愤,抱着一块大石头投江而死,那位爱国诗人就是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

当地百姓闻得屈原投江后,立即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但始终不见屈原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楚国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洞庭湖,可还是没有寻到屈原的尸体。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于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人们又恐江里的鱼虾伤害屈原的身体,就纷纷从家里取来米饭,用叶子包着,用丝线扎着,以免松散,然后把米团撒入江中,口中唤着“鱼儿,鱼儿,莫伤亲人”,后来渐渐地形成了吃粽子的习俗。有唐代文秀《端午》一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风俗大同小异,除了赛龙舟和吃粽子,还有许多五花八门的习俗。如有些地方在小儿头上用雄黄画“王”字,驱五毒,挂艾草、菖蒲、榕枝,饮雄黄酒,吃“五黄”等。

端午节有许多不同的别称,如端阳节、重午节、天中节,又如解粽节、菖蒲节、浴兰节等。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让我们品着粽子,闻着艾草菖蒲的清香,听着端午节的来历故事,收获知识,将我国的传统节日发扬光大!

最热迎端午粽飘香心得体会大全(18篇)篇三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每当粽子的清香在家家户户弥漫之时,端午节就快到了。

于是我们一边品尝着粽子,一边倾听着姥姥轻声细语的述说,于是从老人家哪里,我们明白了端午节的来历,更认识了一个伟大的人物。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五节,它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的忌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咬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屈原,一个流传千古的爱国英雄,他的身体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思想却透露在他的心血——《离骚》之中。短短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便道出了他的心扉。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他的真实写照。可惜,天妒英才,他怀才不遇,投身汩罗江殉国。他的死,是统治者的昏庸造成的;他的死,是百姓的损失。他是为苍生而死,他是为国家而死。但他的死并不代表正义的灭亡,更多的是有志青年都被他的鲜血唤醒。以前我很好奇,一个不去利用自己的有用之躯在有生之年多做着贡献而去自杀的“懦夫”,凭什么能受到人们如此尊重呢?现在我明白了,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屈原的死,是一颗赤胆忠心的见证!如今,屈原可以瞑目了,他已达到了他所想要的结果,爱国英雄一代接一代,数不胜数,但人们只记得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屈原的爱国英雄为苍生而付出了生命。

又是一年粽子香。相信屈原会在水底默默的观看着,然后静静的流着泪,毕竟人们没有忘记他,历史没有忘记他。让我们永远记住他说过的那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它能使我们沉迷时变得清楚,软弱时变得坚强,骄傲时变得谦逊,颓丧时变得进取,迷茫时变得自信。让我们心怀感恩,胸怀远大理想,朝着“为中华之崛起”远大目标好好学习吧!

最热迎端午粽飘香心得体会大全(18篇)篇四

思量当年,端午起源,汨罗江畔,楚国屈原。

江中的波涛如聚如怒,狂风划过你的脸颊,那个吟唱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大夫,也醉了吗?那为什么任那江水浸湿他的足迹,任那西风撩乱他的发丝,任那波涛冲刷沉沙的折戟,任那敌人践踏楚国的尊严?别了,我的祖国;别了,我的故乡;别了,我眷念的山河!

随着一块巨石沉入江底,你停止了呼吸,身躯沉下了,灵魂升华了,你化作一缕粽香,虽然淡不可闻,但却经久不散。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连篇累牍,回归正题。于是,五月初五这张白纸上,开始有了别样的色彩。

“粽叶香里说屈原,听取鼓声震天。”号令起处,千舟竞渡,分开波涛,踏起重浪,万龙竞跃。一点雄黄,几里飘香,驱走百毒,带来安康。

但端午节最吸引我们的地方,怕仍是那粽子吧!

你看那粽叶翻折再翻折,折出了一只只碧绿的棱锥;你看那线绳穿梭再穿梭,穿出了一串串诱人的香粽;你看那清水蒸煮再蒸煮,煮出了一锅锅四溢的粽香。

一手执粽,一手剥皮,糯米微露,粽香四溢,轻闻其香,心旷神怡。

现在,我正坐在考场上,端午的粽香已隐隐飘来。况且,今年端午节与父亲节正好相逢,那股香甜更加浓郁。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犹如一片大海,而端午节恰似这汪洋大海上的一叶龙舟,千百年来未曾沉没,反而更加绚烂多彩。中华文明又如一只茶壶,粽叶便是那香茗,经过岁月的浸泡,香气扑鼻,沁人心脾。

览世界历史,千百年来薪火相传,延续不断者,唯我中华文化,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

粽香悠然飘来……啊,又是一年端午粽飘香!

最热迎端午粽飘香心得体会大全(18篇)篇五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来临了,在这个古香古色的传统节日来临之际,我仿佛又闻到了那飘香四溢的粽香,似乎又看到那相互追逐的`龙舟......

说起粽子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去年妈妈教我包粽子的情景。那是接近端午节前的一个星期天,妈妈告诉我要包粽子,我一听兴奋得跳起来说:“妈妈,快点,快点,我要学。”妈妈说:“别急,别急,要先准备材料呢。”说时妈妈把准备好的材料拿出来给我看,我一看:“哇,好丰富哦!妈妈,应该怎么弄,快教我。”原来妈妈准备了:粽叶、糯米、五花肉、香肠、蛋、香菇、莲子、红豆、花生等让我流口水的食物,瞧,是不是很丰富!妈妈说:“胤胤,包粽子是很费功夫的,就看你有没有耐心哦。”“噢,妈妈您可别小瞧我,我可有一双灵巧的手,您等着瞧吧。”我看着那些食材信心十足地说。“那好吧,你就跟着妈妈学包粽子咯,可是要等吃过午饭以后再包。”“为什么呢?”“因为要把这些食材先浸泡一下,这可是重要步骤哦,你就耐心地等等吧。”“哦,那我要赶快吃饭了。”

吃过午饭我便兴趣浓浓地找妈妈:“妈妈,好了吗?可以弄了吗?”妈妈说:“应该可以了,我要先把那些食材炒一下,你去把那边桌子整理好。”“遵命,亲爱的老妈。”我愉快地哼着小曲,轻快地跑到桌子旁,开始整理。“整理完毕,妈妈,您弄好了吗?”“好了,好了。”说着,妈妈把那些炒好的食材端到桌子上。“终于要开始包粽子咯。”我高声欢呼着。

妈妈拿起粽叶开始教我怎样包粽子,可我看着那些炒好的食材,香气扑鼻引得我注意力一直不能集中,根本不知妈妈在说什么。妈妈一看我这样就说:“刚才还吵着要学包粽子呢,怎么现在又不学了?”我一听,赶紧解释说:“才不是呢,因为您炒得太香了,我才忍不住走神了嘛。”妈妈看着我,偷笑着:“那现在正式开始了吗?”“哦,好吧,好吧。”我口是心非地回答。虽然这样,我还是努力地把注意力拉回来。妈妈熟练地拿起粽叶告诉我:“先把粽叶折成一个小碗状,先加入少许糯米及配料,中间放一块五花肉,上面再加入糯米,包好再用棉线扎紧,这样就好了,你来弄弄看。”我一看觉得简单极了,就说:“我会弄,我会弄。”可当我把粽叶拿在手上时,怎么也弄不好,沾得满手都是米和油。“嗨,怎么那么难弄呢?”我气得直跳脚。妈妈耐心地教我怎样包,经过我一番努力,终于包出了一个四不像的粽子。不过,我总算是包出来了。当妈妈从锅里拿出我那个四不像粽子时,感觉还蛮挺有成就感的。

学包粽子真是趣味无穷啊!而这次包粽子不仅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不管做任何事都要有耐心和信心,才能成功;同时也让我借这次机会更加贴近生活,领悟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最热迎端午粽飘香心得体会大全(18篇)篇六

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传统节日:欢乐喜庆的春节、粽叶飘香的端午节、美好圆满的中秋节、登高望远的重阳节……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和内涵,我最喜欢的是端午节。

传说,农历五月初五的这一天,爱国英雄屈原抱着石块沉入了汨罗江。为了纪念屈原,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老百姓就把糯米放进竹筒里,煮熟后投入江中来祭祀屈原。

每年端午节,奶奶都要包很多的粽子,有:蜜枣的、蛋黄的和咸肉的,我最喜欢甜甜的蜜枣粽。包粽子前,奶奶会把糯米放进清水里泡上四到五个小时,同时也会把芦苇叶放入开水中浸泡。这样,芦苇也就有了韧性,不易裂开。准备好后,就可以开始包粽子了。先拿出两片一般大小的又长又宽芦苇叶卷成漏斗状,放入一小勺糯米,接着均匀地放入蜜枣或者蛋黄,然后再放入一勺糯米,最后用剩下地芦苇叶把糯米包裹起来用细线紧紧地捆扎好,一个可爱地三角粽子就包好了。奶奶把包好得粽子放进锅里煮,馋得我口水直流。大约一个小时,芦苇叶的清香混合着蜜枣的甜腻就飘进了各个角落。

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体现,我们要把每一个节日都要办得热热闹闹,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把中国传统节日推广到全世界!

最热迎端午粽飘香心得体会大全(18篇)篇七

又是一年五月五,粽香悠悠,记忆的精灵带着我的思绪回到了小时候。

早晨的小院里,我坐在木凳上,歪着小脑袋,看着奶奶包粽子。一盆昨夜泡的糯米,一把鲜绿的粽叶和一盘红红的枣儿摆在奶奶面前。只见奶奶将三片粽叶在手中排好,中指和食指一夹一转卷成漏斗状,然后将糯米放入其中轻轻压实,又拿起一颗枣放入其中,再将粽叶神奇地转来转去,接着用一根细细的线绳,三下两下,绕来转去,一个漂亮的三角粽就呈现在我的眼前了。

看着奶奶手中翻飞的粽叶,娴熟的动作,让我佩服极了,这哪里是在包粽子,在我的眼中,分明是在制作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那情景一直定格在我的记忆中。

那时只想着吃粽子,并不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奶奶一边忙碌着,一边给我讲着。我从奶奶那里知道了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奶奶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煮。当粽子的香味飘满小院的时候,奶奶把粽子端到了我的面前。我迫不及待地拿一个剥开粽叶,里面白白的糯米露了出来,一股清香沁人心脾,咬上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如今,我在苏州读书,每到端午节没有机会看奶奶包粽子了,但脑海里总会浮现出小时候奶奶为我包粽子的情景。

现在我吃过很多花样的粽子,但我始终觉得奶奶包的粽子好吃……。

最热迎端午粽飘香心得体会大全(18篇)篇八

每年的端午,都是我最开心的日子。为啥?有粽子吃呗!粽子有这么好吃吗?当然!五月初五,粽儿香飘十里,方圆几百户都品尝着粽子,这“乐趣”真是妙不可言,我也不会例外。

每当这时,妈妈会把芦叶、糯米和馅料一齐摆好。只见妈妈把芦叶摊开,用筷子将糯米铺匀,码上馅料。接着,把芦叶折叠成一个有棱有角的三角形,呵呵,很特别哦。然后,放进锅里煮熟。

老远的,我闻到了香。粽子煮熟啦!墨绿色的芦叶散发出淡淡清香,剥开,洁白的米团里仿佛镶着木雕,“雕”的还是飞禽走兽(因为是肉粽嘛),细细品味,芦叶清香与糯米淡甜混合,甜而不腻。

粽子的香很浓厚:它夹杂着芦叶的清香、糯米的甜香、馅料的淡香……香蔓千里,惹人惜爱。

粽子功能甚多,既是驱邪消暑的开胃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滋补佳品,老少皆爱。

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屈原在写下《离骚》之时以身殉国。粽子,包含了太多历史,艰辛。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粽香再次飘来……。

最热迎端午粽飘香心得体会大全(18篇)篇九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快到20xx年了,过去那些美好的情景常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让我们用真诚的笔墨,描绘出这些美好的记忆吧!

今年的端午节,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提着自己家里包的粽子来到学校,这是送给老师的。同学们互相攀比着自己的粽子,谁带的最大、最多,谁就是最受同学的称赞和羡慕的人。

到了学校,大家纷纷把一袋袋香喷喷的粽子堆到讲台上。看着这么多香甜软糯的大粽子,我心里美美哒!大家都期待着老师快来,猜测着老师看到这些的高兴样,猜测着老师会说什么。“老师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句,大家赶紧坐好。

一进教室,老师便被这堆成小山的“百家粽”吓了一跳。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之后,老师动情地说:“谢谢大家,谢谢你们的爸爸妈妈!大家的心意老师心领了,可是这么多,老师也吃不完呀,该怎样处理这些大粽子呢?”看着同学们瞪大眼睛等待结果的样子,老师笑了,“咱们一块儿吃掉它们吧!”

这怎么行?同学们都说:“不行不行!这是我们送给老师的,怎么能自己吃呢,回去怎么给爸妈交代啊?”老师开始给大家做“思想工作”了:“老师理解大家的心意。可是这么多,老师的确是吃不完呀。你们就当帮帮老师的忙,顺便也都尝尝、品品别人家的味儿,互相点评一下。好吗?”同学们都被老师说服了,不由得纷纷点着头说:“行!行!行!”

我们开始分粽子了,大家你一口我一口地吃着,老师也和大家一起说说笑笑,吃着粽子。看着我们大口大口的吃着,她的眼神流露出来的分明是母爱!

同学们都说自己在家吃不了多少粽子,可是和同学在一起觉得越吃越好吃,越吃越甜,好像和老师、同学在一起吃比在家里吃更香、更甜!这就是和无话不说的“亲人”在一起所有的独特情谊吧!

粽子的香气弥漫了整间教室,这就是真挚的友谊和浓厚的师生情谊呀!这份“粽情飘香”的美好会永远留存在我记忆的最深处,它是最美好的,最快乐的。

最热迎端午粽飘香心得体会大全(18篇)篇十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端午节。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龙舟节,相传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来。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要吃粽子、吃“五黄”(黄瓜、黄鳝、黄鱼、咸鸭蛋黄、雄黄酒),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有的地方还要划龙舟。今天我就在萧山日报小记者活动里好好体验了一把包粽子的乐趣。

老师先发给我们每人两片粽叶。粽叶长长的、宽宽的、青绿色,带着一股特有的植物清香。我们按照老师的示范,先把两片粽叶略微交错重叠在一起,然后在三分之一处折成漏斗状,这“漏斗”里面就可以装米和馅啦。

我们的第一项任务是包一个红豆馅的粽子。老师拿来一盆拌好的粽子馅,里面有糯米、红豆、白糖等很多料,我左手拿着刚才包了一半的粽叶,右手舀了满满一勺馅料,正好把刚才的“漏斗”填满,接着把多余的粽叶折回盖住“漏斗”包裹好,用老师发下来的粽绳在粽腰处扎紧并打结。哇!一个还像那么点回事的粽子就在我手上诞生啦!

接着的第二项任务是包一个肉粽。有了刚才初次成功的经验,现在我就“轻车熟路”了:拿上两张粽叶,在三分之一处折成漏斗状,在“漏斗”中舀入一半糯米,然后放入猪肉馅料,再加上糯米把“漏斗”填满,接着把多余的粽叶折回盖住漏斗包裹好,用粽绳在粽腰处扎紧打结。嗯!这回比上次那个包得更好看一点了!

我兴致勃勃地又包了第三个粽子,还是个肉粽,因为我喜欢吃肉粽。而且我觉得,端午节学习包粽子,既体验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习俗,又锻炼了巧手能力,还品尝了美味,真是一举夺得啊!

最热迎端午粽飘香心得体会大全(18篇)篇十一

“桃儿红,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粽子香,包五粮,剥个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当大街上孩童们唱起了这首歌谣时,我就知道又到了吃粽子的时候了。

每年的端午节奶奶都会给我包粽子吃,今年也不例外。一大早,奶奶已经忙开了。

你瞧,奶奶先把粽绳、粽叶煮好洗净,剪去粽叶两头,然后把米洗净,把红豆、红枣和糯米混合。奶奶说:“包粽子首先要把粽叶卷成你想要的粽子的大小。”奶奶边做示范动作边说,“卷好的粽叶里放上糯米,要把糯米压紧,这样包出的粽子才好吃。”我认真地听着,眼睛盯着奶奶变魔术般的双手。最后,奶奶在中间放了一颗红枣,用线绳缠绕两三圈,系成活扣,就大功告成了。

看着奶奶包得那么得心应手,我也忍不住想露两手。奶奶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似的温和地说:“玲玲,我一步一步慢慢包,你仔细看着点,跟我一块儿包。”我愉快地答应了,心想:包粽子一点也不难。

奶奶先把粽叶平放在左手心,然后用右手捏住粽叶的边,向里翻转卷成冰激凌蛋筒形状。“放糯米,压紧!”,还没等奶奶说完,我的米“哗啦”一声撒了一地。顿时,我像霜打的茄子——蔫了,奶奶微信着对我说:“遇到困难,不能轻易低头,每件事从不会到会总要有个过程。”听了奶奶的话,我继续包起来,经过反复实践,终于包好了第一个粽子。看着自己的“作品”,我心里乐开了花。

粽子出锅了,满屋皆是清香四溢。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感觉更是香甜无比!

最热迎端午粽飘香心得体会大全(18篇)篇十二

一年中的节日,我最喜欢的要数端午节了。

每到端午节,我总要起个大早,去感受一年中最香气四溢的一个早晨。清晨的空气格外清新,满街都是卖香草的农人,推车的、挑担的……让人的心情不能不好起来。

大街小巷卖香囊的小摊也常引人驻足。一个个香囊缝制精巧,造型奇特。你买一个小老鼠,他买一个小兔子,挂在孩子的身上,也送给孩子许多美好的祝愿。

家家粽子飘香。大大小小的粽子一笼一笼出锅,那种香味真是诱人。剥一个沾满蜂蜜,满口满心都流动着甜蜜。

端午这天,我们会在鼻子、耳朵、额头上抹雄黄酒,因为有着特别的意义:可以免受虫蛇伤害。用雄黄、独头蒜泡成的酒在这个节日里也不再令人讨厌了,似乎也成了香醇美酒。

这是大诗人屈原带给我们的节日,这是一个飘香的节日。

最热迎端午粽飘香心得体会大全(18篇)篇十三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来临了。赛龙舟,吃粽子端午节的主要活动。虽说,没有看见精彩的龙舟比赛但是我亲自包了一会粽子。

“哇,真香!”我迷迷糊糊地说。这是什么香气呀?告诉你吧,那就是粽叶香啊!香气迎来,嗯!太美了。几片洗净的粽叶散发着清香白花花的糯米在粽叶的衬托下更白了。咦,枣子,五花肉,蛋黄,这有什么用呀!呵呵,当然要和糯米配在一起喽!我看见妈妈学的呢么起劲,心里毛毛的。不禁也动手了。婆婆准备手把手教我可我不同意,因为自己报的粽子才更香呀!这样才更有意义吗!我看着婆婆的手,左手将粽叶凹成锥型。在锥型粽叶里放上一大堆糯米,外加一个蛋黄,两块五花肉。一这米从哪来的?“啊,婆婆米。。米漏了!”我大叫.“重做个把!”婆婆轻松地讲。我这次吸取了教训,成功顺利做到倒数第二部,这可是最难做的一部,好就在这里好,不好也在这里不好我认真的'扣了几道,第一个就成功了。接着,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一个比一个好,一个不一个精巧。婆婆将粽子放入锅里住了一会,我吃了自己包的粽子心里喜滋滋的。

端午节,真可谓是粽叶飘香,肉里有字!

最热迎端午粽飘香心得体会大全(18篇)篇十四

咦,老妈在包粽子呢,上去搭把手。“妈,教教我。”于是,就开是学习咯!唉,这可真是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哦,每一次都自信满满的开始,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不急,不急,不是有句话说的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嘛,慢慢来,一定可以的,相信自己!”我自我安慰的说道!

第一步:把粽子叶靠近叶尖那一半折成三角兜状,留出来到粽子叶柄的长度差不多是整片叶子的一半长。手心向上用拇指压住折过来的叶尖部位,其余四指在叶子下面托住。

第三步:再次填入江米,把刚刚放进去的枣盖住而没有高于三角兜的边缘为宜。为了让粽子好吃,可以把江米用手指压一压,相声《大保镖》里不是还有”压压我的大徒弟,压压我的二徒弟“的词呢吗?压完江米,粽子会更瓷实更有弹性。

第五步:子捆好扎紧,多余的粽叶和马兰草要用剪刀剪掉,这样既不会扎手又很美观。

“一个,两个,三个……”哇,好多,战果还真不少!哇,我包的粽子好香,你闻到了没?不多说,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循着清香,我走出房门。远远望去,狂风撩起榆树的叶,叶子统统翻了个个儿,暗绿的背面满是凹凸不平的叶脉。树下坐着一位老人,脚边的小蓝子中托着狭长墨绿的棕叶,叶上的水珠慢吞吞地滑行,右边的水珠不耐烦,“吱”地一下顶着前面的水珠掉下去了。笑容可掬的奶奶端坐着,苍老的双手并不像看上那样僵硬,墨绿的棕叶在她的手中犹如一只上下翻飞的燕子,绿色的翅子扑腾着,溅起了一圈细密晶亮的水珠,眨眼间,草线已经打个圈儿紧实地贴着棕叶了,娴熟的手艺让我看得眼花缭乱。恍惚中却又扎好了一个,哧溜扔进了脚边的桶子里。

不一会儿,甜棕便蒸好了。一阵开场幕一样的蒸气过后,绿莹莹、水灵灵的甜棕呈现眼前,三个三角小甜棕一骨碌翻进了光润的白瓷盆。用竹筷拨开棕叶,顶着叶向后倾,一团“宝贝”露了出来:翠绿的棕叶是用翡翠琢的宝箱,箱内的“玛瑙”、“珍珠”取之不尽。未及再作细看,一口便落了肚子,甜而不腻,黏而爽口,恰到好处的清甜,久久在口中回漾,回味无穷。不及细品,一块又进了肚子,三个棕子瞬间被消灭个精光。雨稀了,天边渐渐露出红晕,玉玺一样的芭蕉也向阳频频点头,烂漫的山花是流动的色彩,掠过的春燕是跳跃的音符。

我抚了抚肚子,再次回味那属于端午的清香。

我爱粽子,爱那粽叶中所蕴含的`清香。将糯米包裹在粽叶中,包成类似于三棱体的形状,蒸熟即可食用。但粽子在最初却不是用来食用的,而是一位渔夫为了不让河中的鱼龙虾蟹去咬屈原的身体,用榛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并投入水中。而当时的这一切便逐渐发展成了今天的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打开粽子,第一口咬下去,屈原抱石投入汨罗江中的情景浮现在我眼前。听到郢城被攻占的消息后的他万念俱灰,已对楚国不再抱有任何希望。在五月五日,写下绝笔之作《怀沙》之后,抱石投入汨罗江中。屈原对国家的忠心,就像包裹在粽叶上的那条彩线,都早已经紧紧地连在一起。国家的安危也就是屈原的安危,他也选择了同自己的国家一起离开。

最后一口,如今的端午节的场面映入眼帘:大街上,小巷里无不飘着丝丝粽香;赛龙舟的人也多了起来,在五月初五的河面上时常见到些蓄势待发的龙舟。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之前只有在史书中才可见的往河中扔粽子、倒雄黄酒的场景如今也能见到了。

最热迎端午粽飘香心得体会大全(18篇)篇十五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关于这个古老的节日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其中最 的恐怕就是屈原先生的故事了。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目睹自己的祖国被侵占,心如刀割,但他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无奈之下在农历的五月初五,写下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他。人们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据说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后来,为了防止饭团被蛟龙吃掉,人们便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的办法,这便是粽子的原型。

是怎样的精神促使这位伟大诗人纵身跃入滔滔江水呢?是那颗忧国忧民、热爱故土的心。

今天的我们重拾起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不也是热爱祖国的表现吗?

粽叶飘香,又一个端午节就要到了,让我们在品尝美味粽子的同时,重温屈原先生的铮铮铁骨,继承屈原先生的爱国精神吧!

谢谢大家!

最热迎端午粽飘香心得体会大全(18篇)篇十六

传统的端午佳节临近了,我家又张罗着包粽子了,虽然超市买得到各种风味的粽子,但我觉得自已亲自包粽子才有过节的味儿。

周五傍晚写完家庭会议后,我去“金华联购物广场”买了四斤后腿肉。晚上老妈开始拌馅,将整块肉切成小肉块,每个肉块要肥瘦搭配好,再拌上酱油、盐、料酒、鸡精,料酒越多肉越香,将这样的卤肉放入冰箱明天待用。周六爸妈都上班去了,我清晨我去菜市场买来十斤糯米和三斤新鲜粽叶,回家后就忙碌开了。先洗净糯米,动作要快不要让糯米浸水时间太久,将洗净的糯米倒入箩中沥干水分,撒进适量的酱油、盐,双手搅拌均匀,直到白色糯米都变成酱色为止。将碧绿的新鲜粽叶放进水池中漂洗,用冷水浸上几个小时,捞起来放入大铁锅中小火煮几分钟,煮过的粽叶松软、有韧性,煮好后我将粽叶的根部两头尖尖的蒂头剪去,至此嘉兴肉粽的制作准备工作一切就绪,就等着包粽子了。下午我请来奶奶帮着包粽子,她说我买的粽叶太窄,须三片粽叶方可包完一个粽子,她动作很是娴熟,先把粽子一端围成一个圆锥体呈碗状,再盛上糯米和肉块,再把粽叶缠绕起来决不能让米露出去,最后用棉线裹住粽子包扎起来就成了。妈妈包粽子不是沿用嘉兴人惯用的.偌大一个枕头棕,而是小巧玲珑的三角锥状粽子,一直到晚饭后也才包完一半,明天在家继续包粽子。为图省事老爸又迫不及待地想吃粽子,于是我们只好用高压锅煮粽子,先大火烧开再小火慢慢煲,过了约一个小时粽子就熟了。解开线绳,小心翼翼地剥去清香且油光可鉴的粽叶,酱黄色、晶莹剔透的粽子就一骨碌滑入碗中,咬上一小口,黏黏爽滑的糯米夹杂着卤肉的香味扑鼻而来,吃上几口保准让你唇齿留香.边吃粽子边品尝着新茶,那绝对是一种享受。

去年端午节前夕我将这种自家的特产作为礼品馈赠给了一些亲朋好友,他们反馈说味道很好,不到嘉兴就可以吃到正宗的嘉兴肉粽。今年我打算再赠一些给亲朋好友,以粽会友,不亦乐乎!

最热迎端午粽飘香心得体会大全(18篇)篇十七

端午要到了。端午都吃粽子。每到这个时节我都会想起母亲跟婆婆。

我走出校门到23岁成家前不会包粽子。这可不是母亲失职不教,母亲什么都想我离开她时都会做,我,就偏不学,任她打骂,我自半分不改倔强。没办法,母亲是怀着教女无方的愧疚心情把我嫁掉的。我还看得出来,老人家不光是愧疚还有忐忑与不安,总是怕被人退掉她这愁嫁的女儿。不然为什么我每次抱怨接收我的人这不好那不对时,她都很少顺我意说话?结婚后我也十几年都不会包粽子。但是我很虚心,十几年每年端午都不厌其烦的学习。我求知的态度那就是古先闲的名言:孺子可教也!可我真的不好教啊!我跟婆婆一起住了整整十七年,第一年我没张罗端午应节的吃食,从第二年开始到婆婆去逝前两年里,十四年的时间,我从默默地看老人家包到底气十足的跃跃欲试,我心想凭我这玲珑心性,纤纤巧手包个粽子还不是手到擒来?事与愿违。事与愿违啊!我和婆婆围着糯米盆,手里一张粽子叶在手,抬头看婆婆先把粽叶根子这边往里弯在根部围城个圆椎漏斗样的椎体,一手轻轻的把泡好的江米填进粽叶围好的圆椎体里,每次填米都带里点水,水的作用是让粽米实诚,合上棕叶,再用煮泡好的马莲叶拦腰系好,这就算包好了一个。

怎么样算是一个好看又结实的粽子呢?我看会了要领,觉得一点都不难,首先粽子不能包太紧,紧了粽子中心的米不易熟,而且就算是压力锅压熟的,这样的粽子也缺少那种粽子独特的软糯口感,就跟焖干饭水少了的口感一样。也不能松,松了煮的时候易变成一锅粥,由于煮粽子所需的火和煮粥不一样,这锅粥很难下咽的。至于怎么样算是包好了,只能用成果来检验,操作时没有什么具体的数据可参考。这就充分体现了中国厨艺精深与神秘,流程一样,量多量少,火候需要在不断的操作与学习中把握。但凭经验与灵性。所以吃也是一门学问——那叫饮食文化。

我看得明白想得透彻,但却没包出一个成型的粽子,还好像小孩子不懂事捣乱一样。水呢弄湿了地,我自己还好似雨淋湿了一样的狼狈。那时,市面上卖的粽叶宽的很少,我买的又是那种三四张才能包一个的叶子,很见功夫的。包时我的笨手不是把叶子弄皱了就是弄坏了,彻底用不上了,眼看着叶子就要不够了,婆婆说,你这回可别包了,你就看吧,多看几回就会了,不急。也是,都浪费了,还没处买了呢。

第一回在婆婆面前就没干好活,但是奇怪,我没像在母亲跟前那样不快,也没感到有多囧。机会好多呢,来年接着学!

这一学就是五六年。我是没半点长进。宽的窄的粽叶我都买过,草成几个稍有点棕子形状的作品,但经不住水火的考验,偶有能端上饭桌的又像个另类:三只角。又有一样,脸皮愈来愈厚,看着那些残次的作品竟然不会脸红了。时常在糯米盆前笑的腰都直不起来。而我笨成这样却没听到过婆婆当面旳指责与申斥,看着我越来越没正形她的笑有跟母亲一样的.怜爱。这点我不是自恋,那么多年我学不会包粽子的笑话,我没在别人那里听到过传言。曾经就有一个做婆婆的在外人面前把儿媳妇包咸了饺子,说成是怕给别人吃故意弄咸的。而我婆婆那时候还很贤德的。我念她曾经的好,对她后来对我的态度始终恨不起来。我喜欢做事有始有终。当初她喜欢我时说我是个善良好心的媳妇,我就照着她的意愿始终不变的做,一个心眼看别人的改变,却怎么也学不会改变自己。被人误解也不解释。我就在那里守住我一颗不变的心。

我还是每年跟婆婆一块包粽子过端午。这一年,我正跟婆婆捣着乱呢,三嫂来了,一看我手拿粽叶一招一式学婆婆动作,她上来轻轻拍我一下:你可别跟她学了,一辈子你也学不会。我听她的意思,我学不会这事责任全不在我,立马有了自信。说说,怎么意思。三嫂笑着让我看婆婆怎么包粽子的。我使劲瞪着眼睛瞧,瞧不出啥来,老人家包粽子的动作多熟练呐,两只手灵活翻转间一只粽子就成形了,且绝对是免检产品。三嫂说你再看,把你自己的手跟她好好比对一下,这句话还有一种解释,就是说我笨呐,三嫂急了,你看看你拿粽叶的手跟她是同样的吗。这一说我猛然发觉,真不一样。老人家左撇子!我左手拿粽叶,右手填米,她正相反。等填好了米,合上棕叶那一环节偏差就出来了。我左手该动时我须看她右手动作,但是由于我没发现我们不是同侧手做一样的事,她的动作怎么完美我也找不到学习的点。这教学不同步。几年来都是徒劳啊。

三嫂和我一样都是用右手干活为主的人。她教我我就学会了,婆婆也很高兴,说终于吃到我包的粽子了。我夸下海口说从明年起,您就擎等着吃现成的吧。这一回给母亲送粽子时我高兴得像个小孩子。母亲夸我真是进步不小啊。

可是,再包时,我面对婆婆又忘了怎么包法了。使劲回想着三嫂的动作,眼里看的又是婆婆的手,不觉间我不知道我哪只手是我干惯了活的手了。心急得不行,又想把自己干活的习惯忘掉,干脆学婆婆就使左手了。学到半道,左右手都不听大脑指挥,不知该怎么用手了。整个一个邯郸学步啊!

接下来的几年,我是金庸笔下的段誉,凌波微步,飘渺虚幻,时有时无。你越是特别想要展示时千呼万唤怎么急也不会;放下一颗急切的心,不知不觉间又手到擒来。就是一句话,别真把我当成手艺人。我只是偶尔能玩出几个算得上粽子的造型。还是只有劳累婆婆了。

然而婆婆年纪越来愈大,坐着不动包粽子,腰腿受不了,零八年时,我就决定自己包。由于没有多大信心,我是趁着中午都午睡,不会有串闲门子的人,躲在厨房里一个人偷偷地包。弄皱了好几个棕叶还是包不成样子,有点泄气,要么还是等婆婆睡醒了让她包?正在我一筹莫展时,儿子从外边回来,问我:妈这东西有这么难弄吗?我说不难,你包一个?一会我又对他说,我不学了,看人家西院你姑啥也不用自己做,粽子都是儿子准丈母娘给包好送来的。等你找女朋友时也挑那丈母娘给包粽子的。儿子听我说完笑着气我:妈,那人家要找个婆婆给包粽子的呢?我这是落了口实给这小子了啊?还气不得,我不就是那等婆婆包粽子的媳妇吗?我这也学学周教授不蒸馒头蒸口气。——我比较超前了。但那时真不到有个周教授。

要么说人还是要有志向呢。我自己跟自己较量的结果是,我终于学会了包粽子。四个角还很有灵气呢,松紧还适中。起锅时,锅里水汤清亮,没有几粒漏出来的米,看那一大锅粽子,绿绿的飘着竹子混合糯米的清香,陶醉,自豪。没出息,我馋了。

婆婆和母亲吃到我完全自己包的粽子时,跟我一样激动,都说了同样的一句话:吃到你包的粽子真是不容易。临死还真吃着了。

第二年婆婆就走了。母亲比婆婆晚走一年,她吃到两回我包的粽子。

我想给她们包好多好多的粽子。

我学会的太晚了。

好多事情都让人始料不及。

最热迎端午粽飘香心得体会大全(18篇)篇十八

又是粽叶飘香时,可我用力的想啊想,却怎么也想不起那包着粽叶的粽子的模样。

每到端午前夕,家家户户是要腌制鸭蛋,浸泡粽叶的。因为妈妈工作忙,加上她对这些传统的节日一向不在乎,所以我从未见过自己家里有这些迎接节日的准备,但是每到端午前,奶奶一定是会托人送来煮熟的粽子和咸鸭蛋的。

端午节总是在上学,是没有机会在老家看到奶奶忙碌的身影的,但是我知道,她也一定是早早买来上好的糯米,早早浸泡在木盆里,洗刷干净粽叶,挑出破损的叶片,撕成条状,搓成细绳备用。到了端午前一天,奶奶忙完家务,把木盆端到堂屋,准备好粽叶和装粽子的盆,坐在小板凳上开始包了。

她是怎样随手就把粽叶在左手中完成一个圆锥形的样子的呢?尖尖朝下,大头朝上,右手抓一把糯米放在粽叶里,然后双手像变魔术似的,就几下,手中出现一个饱满的、被捆的五花大绑的三角形的立体的粽子。

全包好了,奶奶在灶上烧一大锅热水,放进刚包好的粽子和洗干净的鸭蛋,不一会,蒸汽袅袅,突然看不清奶奶的样子,等烟雾散去,灶台上,装好汇成商学院一盆粽子和鸭蛋。

下午,这些粽子和鸭蛋就被送到我家,被妈妈浸泡在凉水里,静待第二天的到来。那含着奶奶手指血丝的粽子,到底会被谁吃呢?这并不重要,因为每一个粽子,每一粒米,都浸透了奶奶的心血。

后来我吃过很多种类的粽子,有同事的妈妈亲手包的,有学生家长亲手包的,有食品公司做的,甚至品尝过一些所谓“天价”的粽子,但总是没有小时候,我吃过的那一两个白糯米的粽子味美、熨贴。

没有爷爷奶奶的小镇,能算故乡吗?没有奶奶亲手包的粽子的端午节,算是端午节吗?

又是粽叶飘香时……。

相关范文推荐

    专业戏剧表演实训心得体会(汇总14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从而不断提高个人能力。以下是一份关于学习方法的心得体会,作者通过自身学习经验的总结,提出了一些高效学习的

    精选诈骗法制教育心得体会(汇总18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个领域或某段时间内的体验与感悟进行总结和归纳,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在实践中得来

    热门图书馆员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7篇)

    通过总结自己的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增强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以下是我整理的一些培训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路。应公司安排于3月14日、15日去济南参

    2023年读詹天佑有感读后感范文(20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书中的思想精髓,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读后感的案例,这些案例包含了对于不同类型书籍的理解和评价

    最新运营管理工作计划及目标(通用17篇)

    工作计划书是将工作任务、时间安排、目标设定等内容书写成一份计划文件,以便于组织和管理工作。以下是一份详细的工作计划书模板,包含了目标、任务、时间表等重要内容,欢

    优质高中生免学费申请书(汇总16篇)

    撰写申请书时,要注意语法和拼写错误,保证书面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范文中的成功案例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申请书的写作要点和结构。您好!我叫xxx,20xx年生,是

    实用稻草人里小白船的读书心得(通用20篇)

    通过写读书心得,我们可以更好地消化书中的知识,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选取的一些读书心得,这些文章内容充实、有深度,对于这本书的理解和思考很到位。

    最热鉴定珠宝心得体会(模板15篇)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把握学习和工作的重点,从而提高效率和质量。以下是一些脍炙人口的心得体会范文,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们的深入思考和动人情感。珠宝是一种奇迹

    实用北京收获心得体会及感悟(通用22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所在,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法。通过阅读这些心得体会范文,可以激发我们自己的思考和创作灵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

    优质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的心得体会大全(20篇)

    党员心得体会的撰写过程可以培养党员同志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下面是一些优秀党员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鼓舞。9月6日,xx镇举行了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