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改革发展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法院司法改革工作报告(精选6篇)

时间:2024-11-21 作者:QJ墨客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改革发展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法院司法改革工作报告篇一

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法院司法改革工作报告,欢迎阅读!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代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报告上海法院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有关情况,请予审议。

20xx年6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上海高院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之一。上海法院的司改工作于20xx年7月在市二中院、徐汇、闵行、宝山区法院等四家法院先行试点,20xx年4月在全市法院全面推开。一年多来,我们在市委的领导下,在最高法院的指导下,在市人大及其会的监督下,在市政府、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试点先行、先易后难、于法有据、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有重点、有步骤、有秩序地推动改革,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xx年7月全国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在上海召开,会议对上海及上海法院改革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一、上海法院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抓好思想发动,形成改革共识,凝聚改革力量。这次司法体制改革涉及到司法领域的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等深层次、关键性问题,特别是中央确定的上海司法体制改革试点五项任务,更是破冰之举,困难多、风险大、关注度高。鉴于上海法院是首批试点单位,无经验可循,同时还担负着为全国司改先行探路的重任,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因此,我们把统一思想认识放在试点工作的首要位置。改革试点开展以来,全市三级法院先后召开有关司改的动员会、答疑会、培训会70余次,教育引导全市法院干警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上来,以形成改革共识,凝聚改革力量,保证改革顺利推进;深刻理解司法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和上海试点工作的重大责任,从而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抓好顶层设计,遵循“三个坚持”,明确目标任务。司法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顶层设计十分重要,我们遵循“三个坚持”,着力在方案设计上狠下功夫。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司法体制改革,首先必须找准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为此,我们先后召开了各类调研座谈会150余场,梳理出100多个问题,形成了10余份专题报告,确保改革方案接地气,具有针对性。二是坚持司法规律。司法规律是司法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规律,凡不符合司法规律的改革都难以成功。为此,我们认真研究司法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如在推进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和人员分类管理改革中,对审判权作为判断权、裁决权的权力运行规律的研究和对司法人员职业特点及管理的内在规律进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改革方案的制定中,确保改革方案符合司法规律的要求。三是坚持实事求是。司法体制改革既要符合中央精神,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又要符合司法规律,按规律办事;还要符合中国的国情,即中国的司法实际。要做到这三者的统一,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说真话、报实情,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如在推进人员分类管理改革过程中,我们深入调研、反复测算,形成了28份人员情况分析表,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掌握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为制定改革方案及过渡期政策奠定了基础。四是精心制定实施方案。我们根据中央、市委、最高法院关于司改的部署和要求,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历经34稿研究制定了《上海法院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改革方向、原则、目标、任务、方法、步骤,以此指导全市法院推进改革,确保不犯颠覆性错误。

(三)抓好先行先试,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我们按照先易后难、先行试点的工作思路,分阶段、分步骤,有序推进,以先行试点推进和重点改革事项的突破带动改革的全面开展。一是确定了先行试点。确定了市二中院、徐汇、闵行、宝山区法院等四家法院为先行试点法院,为全面推进先行探路。二是重点抓好中央确定的改革试点五项任务的完成。高院突出抓好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和人员分类管理两项改革试点,配合相关部门完成其他三项改革试点任务。三是同步推进最高法院《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20xx—20xx)》(简称《四五改革纲要》)的落实。研究制定了《上海法院贯彻四五改革纲要实施意见》,将最高法院《四五改革纲要》确定的改革任务分解为11类116项具体任务,并明确了责任单位,形成了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态势。

(四)抓好组织领导,强化责任监督,积极稳步推进。为确保改革积极稳妥,落到实处,高院始终坚持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自觉接受监督,确保改革顺利推进。我们一是建立司法改革领导机构。高院党组成立了“上海法院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下设司法改革办公室和试点工作推进办公室,抽调专人集中办公,负责协调、指导、督查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的推进工作。二是建立工作责任制。根据先行试点任务要求,将改革任务分解,明确5类27项改革任务及牵头领导、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间。三是建立督察督导制度。对全市司法改革情况进行督察督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改革任务落实到位。四是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全市各级法院进一步强化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的意识,主动向人大及其会汇报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高院共组织召开各类座谈会10余场,邀请人大代表视察法院、指导司法改革工作400余人次。积极配合市人大会专题调研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改革试点开展以来,市人大会领导及相关委员会在法院召开调研座谈会10余场,对我们的改革给予了强有力的监督与指导,促进了改革的深化与发展。

(五)抓好宣传引导,注重舆论导向,营造良好氛围。我们全力做好司改的宣传引导工作,与媒体共同策划,精心组织以“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司法改革促进司法公正”等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在社会上引起较强反响。在上海法院局域网开设司法改革专栏,截至今年9月底共编发《司法改革专刊》146期;设立司法改革宣传栏目,截至今年9月底共刊发各类宣传报道300余篇;中央及上海媒体共刊发上海法院司法改革报道万余篇,及时公布改革信息,介绍改革情况,回应内外关切,营造了良好的改革氛围。

二、上海法院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一)以司法责任制为重心,推进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完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是党的xx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以落实司法责任制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以审判权为核心、以审判管理权和审判监督权为保障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一是以审判权为核心,建立完善了独任法官、合议庭办案机制,落实“让审理者裁判”。制定了独任法官、合议庭审判规则及审判人员权力清单,规范案件分配、裁判文书签发等审判规则,明确院、庭长不得对未参加审理案件的裁判文书进行审核签发。建立专业法官会议制度,促进法律适用统一。完善审判委员会工作机制,规范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范围。二是以权责统一为原则,建立完善了独任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由裁判者负责”得到落实。制定了审判人员责任清单,明确法官应当对履行审判职责的行为承担责任,在职责范围内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法官在审判工作中,故意违反法律法规的,或者因重大过失导致裁判错误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应当承担违法审判责任。三是以审判管理权、审判监督权为保障,健全完善了审判权监督制约机制。制定了关于院、庭长行使审判管理权、审判监督权的职责规定,规范院、庭长行使管理权、监督权的职责和方式,切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四是以保障审判权高效公正廉洁行使为目标,建立完善司法廉洁监督机制。建立了案件廉政回访制度和廉政风险环节监督提示系统。20xx年至今年9月底,全市法院共发放廉政监督卡90.24万件,案件廉政回访11640件次;风险提示系统累计发现并提示2131次。严格落实《上海法官、检察官从严管理六条规定》,健全完善了“法官任职回避制度”和“一方退出”机制,目前上海法院配偶或子女是律师的103名法官已全部实行一方退出。

通过改革,长期以来存在的审判分离、权责不明、层层审批、请示汇报等行政化问题正在得到解决,法官的审判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真正得到落实,权责明晰、权责统一、监督有序、制约有效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如改革后全市法院直接由独任法官、合议庭裁判的案件比例为99.9%,依法提交审委会讨论案件为0.1%。截至今年9月底,院、庭长直接办案数为51313件,同比上升19.4%。

(二)以落实员额制为重点,推进人员分类管理改革。指出:“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是必须牵住的‘牛鼻子’。”我们牢牢牵住改革的“牛鼻子”,积极稳妥推进人员分类管理改革。一是探索建立了符合司法规律和职业特点的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将法院人员分为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三大类,并确立了33%、52%、15%的员额比例,实行员额制管理。二是初步完成了人员分类定岗。确定了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考核考试、差额择优的工作原则,经过双向选择、业绩能力考核考试、差额遴选等九个程序性步骤,较好地完成了人员分类定岗任务,实现了预期目标。今年9月全市法院首批人员分类定岗完成后,入额法官总数为2296人(包括四家先行试点法院),占总编制数的25.5%。不仅确保了高素质法官进入员额,而且留有余额补充新法官,确保了改革过渡期间法官队伍不断层。三是探索建立了法官助理体制机制。明确不再任命助理审判员,增设了法官助理。研究制定了法官助理的职责、选拔、任命等制度规定。全市法院已选拔任命法官助理1153名。四是探索建立了符合司法规律和职业特点的法官选拔任用制度。高院成立了“法官遴选(惩戒)办公室”,提高法官的准入门槛和选拔条件,明确法官今后主要从法官助理中选拔;高、中院的法官从基层法院择优遴选,同时建立从优秀律师、法律学者中公开选拔法官的制度。今年5月从优秀律师中公开选拔一名三级高级法官。五是探索建立了符合职业特点的法官晋升机制。明确法官等级晋升采用按期晋升和择优选升相结合的方式,不受行政职级限制。没有行政职务的法官,也能晋升成为高级法官。六是探索建立了符合法官职业特点的职业保障制度。积极配合市职能部门,推动建立与法官单独职务序列配套的薪酬制度。七是探索建立了法官日常考核机制。创新考核机制,制定了法官岗位考核管理办法,明确入额后考核不合格的将退出法官员额,破除了一次入额、终身入额,能进不能出的难题。八是探索建立了高素质人才培养机制。制定高素质人才培养规划,对改革后三类人员实行分类分层培训,10月已完成对首批入额、由助理审判员晋升为审判员职务的436名法官的培训,确保入额法官的能力素养符合审判需要。

推进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实行员额制管理,是一场动自己“奶酪”的硬仗。20xx年底全市法官占在编人数的56%,按照33%的法官员额比例,将有730名法官不能入额,改革难度非常之大。我们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改革始终。在推进人员分类管理改革过程中,全市三级法院领导与干警谈心累计3000余人次,教育引导广大干警要从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出发,正确认识人员分类管理改革,正确对待个人得失,积极支持改革,自觉为改革作贡献,确保了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的顺利推进。

通过改革以及员额制的落实,长期以来存在的人员混岗、审判资源配置不合理、审判人员职务晋升不畅等问题正在得到解决。以法官为核心,以法官助理、书记员为辅助,以司法行政人员为保障的分类科学、结构合理、权责明晰、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符合司法职业特点,具有上海法院特色的人员管理制度基本建成。其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审判人员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审判一线实际力量得到增强。全市法院配置到司法一线的法官人数比改革前增加了1.4%,主要办案部门的法官实有人数比改革前增加了7.6%。二是法官与辅助人员配置更加合理,辅助人员比例明显增加。法官与审判辅助人员的比例从改革前的1∶0.75变为改革后的1∶1.5。法官助理的设置,使法官能有时间和精力更加专注于审判中心业务。三是法官队伍结构得到优化,提升了法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入额法官中45岁以下中青年骨干比例提高4.1%,硕士以上学历的比例提高4%,平均从事司法工作年限20xx年。

(三)聚焦国家战略,围绕上海工作大局推进改革。一是紧紧围绕市委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部署,高院出台了《服务保障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知识产权法院出台了《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服务保障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二是紧紧围绕上海自贸区建设的需要,深入推进涉自贸区审判体制机制改革。20xx年11月5日成立了“浦东法院自贸区法庭”。为适应自贸区扩区后的司法需求,高院指导浦东法院制定了《深化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司法保障机制改革方案》,及时调整自贸区法庭收案范围。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在浦东法院建立了“自贸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调研联系点”。20xx年4月9日、27日,先后成立了“浦东法院自贸区知识产权法庭”和“上海海事法院自贸区法庭”。三是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需要,高院制定了《关于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实施意见》,海事法院制定了《关于强化海事司法职能服务保障国家战略的工作意见》,为国家战略和上海大局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四)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切实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是党的xx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三项改革任务之一。我们严格公正司法,切实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一是认真实施落实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严格贯彻罪刑法定原则,充分保护被告人获得辩护的权利。目前,市一中院、二中院及9家基层法院已实现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案件指定辩护全覆盖。二是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高院制定了《关于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意见》,支持和保障律师依法执业,构建法官与律师的新型关系。三是健全防范冤假错案机制。坚决贯彻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证人和鉴定人出庭作证等法律原则和规则。

(五)构建阳光司法机制,提升司法公信力。上海高院是最高法院确定的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试点单位,我们以此为契机,按照韩正书记关于建设“阳光司法,透明法院”的要求,坚持“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原则,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六难三案”等突出问题为重点,制定了《关于推进阳光司法、透明法院建设的意见》,积极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在抓好三大公开平台建设的同时,自我加压,敢于担当,打造了“12368”诉讼服务平台、律师服务平台等具有上海法院特色的十大司法公开服务平台。20xx年1—9月,全市法院网络庭审直播768场次;裁判文书上互联网11.2万余份;“12368”诉讼服务平台提供各类服务33.4万余次;律师服务平台已有1268家上海律师事务所使用,占上海律师事务所总数的91%,累计提供服务量43万余次,日均1423次。

(六)探索跨行政区划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院改革。根据中央、全国人大会以及最高法院关于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和在北京、上海建立跨行政区划法院的重大改革部署,积极推动两个法院的建立。20xx年1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了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和跨行政区划法院——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完成了组建任务。截至今年9月底,三中院共受理案件495件,审结249件;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共受理案件1164件,审结393件。

(七)推进立案登记制改革,切实保障当事人诉权。今年5月1日全国全面实施立案登记制改革以来,我们结合上海实际,及时研究制定了《关于〈最高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规定〉的实施细则》,对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今年5—9月全市法院收案数为328494件,日均3128.5件,比去年同期上升13.52%。其中,当场立案324031件,日均3086件,当场立案率为98.64%。

(八)积极推进制度创新,为全国司改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借鉴。指出:“治理国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韩正书记指出:“司法体制改革不仅仅是要解决上海的问题,要始终把工作着力点放在为全国司法体制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上。”我们紧紧抓住制度创新这个根本,在推进改革的同时,研究制定了涉及司法体制改革的相关配套制度34项,不仅为全市司法体制改革提供了遵循,而且为全国司法体制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借鉴。

(九)促进审判质效全面提升。今年1—9月,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46.52万件,审结43.98万件,同比分别上升13.3%和11.4%。全市法院审判质效良好,审限内结案率为99.18%,92.17%的案件经一审即服判息诉,经二审后的服判息诉率为98.8%。

三、需要破解的难题及下一步打算

(一)需要破解的难题

上海法院司法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一是案件大幅上升和改革任务繁重带来的双重压力,需要在下一步推进改革过程中解决好案多人少矛盾,提升审判质效,体现改革的成效。案多人少是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尤其是今年1至9月,全市法院受理案件数较去年同比上升13.3%。案件大幅增加和改革任务繁重的双重压力,不仅会影响审判质效,甚至会影响到司法公正。因此我们既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又要解决好案多人少突出矛盾,确保公正高效地办理好每一起案件,通过审判质效的提升体现改革的成效。第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人员分类管理改革,落实员额制管理,明确入额法官一律在审判一线办案,让有限的司法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第二要进一步推进审判机制改革,通过推动繁简分流改革,开展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推进刑事案件速裁程序改革试点,探索庭审方式改革,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等,提升审判质效。第三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向科技要人力、要效率。第四要探索建立科学的人员编制适时增长和相匹配机制,保证审判人员的设置与日益繁重的审判任务相一致。

二是审判权、审判管理权和审判监督权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以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落实司法责任制。推进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落实司法责任制,取消了提请院、庭长审核把关,减少了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数量等,审判权力运行机制中的“行政化”问题得以解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得以真正落实。但是,审判权的“独立”行使不等于不要“监督”,“去行政化”不等于“去审判管理”,缺乏对审判权独立行使的监督制约可能会带来审判质效下滑,甚至会产生新的司法不公、司法腐败等问题。因此,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中,一方面要坚持“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原则,将司法责任制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审判权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和完善对审判权的法律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内部监督机制,确保审判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促进司法公正。

三是部分法官的综合素养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必须加快建立高素质法官队伍的培养机制,为公正司法提供队伍保障。党和人民对公正司法的要求,需要法官具有相应的实践经历和社会阅历,具有良好的法律专业素养和司法职业操守。司法改革后法官的权力更大,责任更大,对法官的素质要求将更高。但在现有的法官队伍中,一些法官的素质及能力与其承担的法律赋予的审判职责和日益繁重的审判任务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入额法官中,有部分年轻助理审判员,从事司法经历较短、办案经验不足,亟待提升。因此,加快健全高素质法官队伍的培养机制,加强对法官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需要我们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官的选拔、遴选和交流机制,健全和完善以培养法官的政治素质、法律素质、专业素质、职业操守等为重点的法官教育培养机制,努力提升法官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要高度关注改革推进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改革顺利推进。韩正书记强调:“司法改革不是一般的改革,而是对司法体制机制的重大变革,改革的推进难度很大。上海法院已经扎实、稳妥地走出了第一步,但面临的困难不能低估。”前一阶段上海法院的改革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有少数法院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推进不平衡等问题,而随着改革的深入全面推进,还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改革的难度不会减弱。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完成好中央交给我们的改革试点任务;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作持续、队伍稳定。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全市法院将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精神,按照中央、市委、最高法院关于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部署,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会的监督下,攻坚克难、迎难而上,全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工作。

一是坚持以提高司法公信力为根本尺度,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要坚持公正司法、严格司法,公正高效办好每一起案件,以每起个案的公正来确保司法公正,切实守好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司法改革的获得感。

二是坚决完成好中央确定的上海司法改革五项试点任务,继续当好全国司法改革的排头兵。要在总结前期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加大推进力度,完善工作机制,扩大改革成效,把中央交给上海的改革试点任务完成好。

三是紧紧围绕上海工作大局推进改革,全力做好司法服务保障。要紧紧围绕上海自贸区建设、“四个中心”建设和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等重大工作,进一步推进审判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金融审判、海事审判,服务保障好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四是继续抓好最高法院《四五改革纲要》的实施,确保改革整体推进。要抓好高院制定的《上海法院贯彻四五改革纲要实施意见》中的11类116项改革任务的推进,突出抓好立案登记制改革、行政案件集中管辖改革试点、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等重点改革项目,确保各项改革取得实效。

五是以改革为动力,促进审判任务的完成。坚持推进改革和抓好执法办案紧密结合,一手抓改革的推进,一手抓执法办案第一要务,以改革促进审判工作,以良好的审判质效体现改革成果。

六是坚持从严管理,打造过硬法院队伍。按照关于“五个过硬”的要求,加强法院队伍建设。继续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向邹碧华同志学习的活动,严格落实《上海法官、检察官从严管理六条规定》等司法廉政制度,教育干警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法治信仰,遵循职业道德,恪守职业良知,公正为民司法。

尊敬的:

党的xx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来,法院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县人大及其会的有力监督、上级法院的精心指导、县政府、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全面加强审判执行工作和自身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顺利开展了多项司法改革工作和大量人、财、物上划省统管前期摸底准备工作。

法院现设置政治部、纪检组、监察室、立案庭、民一庭、民二庭、刑事审判庭、少年刑事审判庭、审判监督庭、执行局、**人民法庭、办公室、法警大队、书记员管理处、审判事务管理办公室等**个编制内机构外,还设立设立新闻办为内设机构。核定政法专项编制**人,现实有干警**人,空编**人。现有在职在岗**人中,党员干警**人,占干警职工总数的**3%,女干警**人,占干警总人数%,少数民族**人,占干警总人数%。30岁以下**人,31-35周岁**人,36-45周岁**人,46-55周岁**人,56岁以上**人。分别占干警职工总数的8.5%、23.4%、23.4%、42.6%、2.1%。全院干警平均年龄**岁,党组成员平均年龄**岁,各庭室负责人平均年龄**岁。高中以下学历**人,大专学历**人,本科学历人数**人,分别占干警职工总人数的%、%、%。从职级情况看,现有在岗**人中,副处**人,正科**人,副科**人,主任科员**人,副主任科员**人,科员 人,工人**人,分别占干警职工总人数的%、**8%、*7%、*2%、*6%、*1%。现空缺副科**人。现有审判人员**人,占干警职工总人数的%。

立案登记制改革情况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组织全体干警认真参加全国全省法院立案改革视频会议,认真学习会议精神,统一思想,让全体干警认识到推行立案登记制度改革是充分保障当事人诉权,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立案难”问题的重大举措。组织全体干警认真学习 《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和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范围、立案程序、制裁违法滥诉、加强立案监督等内容,把全体干警的思想认识从立案审查制过渡到立案登记制上来。

2、制定方案,有序推进。及时召开有关庭室全体人员参加的立案登记制改革会议,认真讨论立案登记制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讨论研究应对方案。召开党组会议,研究立案登记制实施中的物质保障、人员配备、案件分流,来访接待,实施方案等问题。研究制定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一线立案法官在材料受理、登记立案、不予立案裁决和上诉、复议救济等环节的操作标准,要求全程留痕、全程透明,以此作为检验立案工作质量和考核立案工作的依据。

3、快速分流,协同化解。打造一站式、全方位的诉讼服务中心。改变传统立案庭功能模式,结合诉讼流程规律和上级法院要求,把诉讼服务中心合理划分为诉讼引导、立案受理、调解速裁、鉴定评估、信访接待五大区域。各区域之间相互衔接、有机联系,形成综合性诉讼服务体系,涵盖诉讼服务的各个环节,快速分流案件,协同化解矛盾,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全方位诉讼服务。

4、夯实基础,提升服务。对诉讼服务中心设施进行改造升级,诉讼服务中心总面积达到1000平米,改造远程视频接访室、庭前调解室、速裁室和律师阅卷区,配备电子显示屏、触摸屏案件查询系统、打印机、复印机、传真、休息座椅、书写台、老花镜、饮用水、便民药箱、伞架、笔墨纸张等便民设施。专门印制诉讼指南、文书样本、格式诉状、诉讼风险告知、诉讼流程图表等14类宣传册,供当事人自行取阅。

5、强化事务管理,确保保障有力。进一步规范人民法院经费保障、装备和固定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基本建设、科技应用与管理等工作;认真贯彻和严格执行计划、财务、物资装备等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规章制度,修改完善人民法院财务、装备、基本建设和审计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并组织贯彻和落实;配合玉溪市审计局圆满完成我个人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6、抓调查研究,积极应对司法改革。认真学习党的xx届四中全会精神、司法体制改革相关文件精神及其他地区改革经验,充分认识开展司法体制改革等调研的重大意义,通过调研真正收获符合实际、有价值、可行性、可操作的成果,竭尽全力做好调研为司法改革提供理论及实务支持。重点对省以下法院经费的管理方式、资产的划转、人员队伍建设以及配套制度建设等问题展开集中讨论及征求意见建议,并结合工作实际对体制改革的经费物质装备保障渠道、管理方式、相关配套措施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对近年来经费收入、支出,机关人员编制数、实有人数及临时聘用人员,固定资产(物质装备配备)情况、基础设施建设负债情况,案件收案、结案及诉讼费收入,人民法庭建设等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统计调研力求做到精益求精,数字统计真实准确,勾稽关系清晰严谨;数字来源有据,均同各年度决算数据相对应,保持一致;分析说明力争条理清楚、内容完整、解释明白,数据翔实、底数清楚,为上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认真做好司法体制改革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司法体制改革在我县顺利推进,真正实现平稳过渡、实现改革效果。

存在问题

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利益格局不断变化和调整,社会矛盾更加凸显。我院近年来案件数量不断增长,平均每年都在1200件以上,审判任务重与人员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干警工作压力非常大,案多人少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判质量和效率,同时也给涉诉信访稳定带来了隐患;由于退休、“门槛”过高进人渠道不畅、待遇低吸收不了人才、人才外流等原因,我院干警人数逐年减少,目前,我院有6名法官干警工龄已满30年以上,随时面临退休离岗。而一线审判人员仅13人,年人均审理案件92件,民商审判人员每年审理案件都在100件以上。案多人少,审判力量薄弱的矛盾日益突出。

人员结构不合理日益凸现。一是整体人员结构不合理。现有干警职工的47人中,从事一线审判的工作人员仅为13人,占27.7%。审判人员虽为38人,但从事审判工作仅25人,占65.7%。 其它岗位人员9人,分别为法警5人,书记员2人,工人2人。岗位与从事工作不相符,且年龄普遍偏大。司法警察的比例为10%,低于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配备标准,警力不足。书记员队伍不稳定,现有2名书记员从事与其职责不相符的工作,为完成繁重审判任务,不得不招聘合同制书记员来缓解力量不足和人员配备不合理问题。二是审判人员结构不合理。现有的38名审判人员中,7名院领导、2名专职审判委员会委员以及16名行政部门、立案庭和审管办等部门所占的法官多,一线审判人员少,实际仅13人所占的比例为34.2%。三是中层干部岗位空缺较多。我院13个内设机构中,有5个空缺副科级干部。内设机构中基本空缺副职领导。由于没有配备好中层领导,有的出现职责不符,工作起来“名不正、言不顺”,不敢管理,加之责任与待遇不符,工作压力大,工资收入低等原因,不愿认真管理,工作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四是进人渠道不畅,法官断层问题严重。法院现有法官38名,50岁以上的6人,占15.7%,40—50岁的16人占42.1%,30—40岁的14人,占36.8 %,30岁以下的2人,占5.2%。年龄在40岁以上的法官占57.8%。法官的年龄结构日趋老化,出现“两头小中间大”的趋势,这种结构对法院审判事业的发展十分不利。同时,因法院进入门槛的提高,法院进人较难,近4年来法院都没有招到法律本科大学生。由于法官的待遇跟不上,高素质的法律人才不愿进入法院工作,法官队伍如果不能及时补充,5—20xx年后,将出现无人办案的局面。

近日,上海市闸北区人大会召开第三十三次会议,听取闸北法院司法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闸北区人大会杨惠德主任主持会议。

闸北法院朱建国副院长受陈萌院长委托,就该院根据高院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积极稳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努力构建符合司法职业特点的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和符合司法规律的审判权运行机制等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进行了详细汇报,并对该院在推进司法改革各项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作了介绍。

在听取汇报后,闸北区人大会和代表们对闸北法院司法体制改革工作的推进情况给予充分肯定。闸北区人大会杨惠德主任指出,司法体制改革是党的以及xx届三中、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战略任务。20xx年以来,根据全市统一布局和安排,闸北区法院按照改革试点的要求并结合自身实际,正确把握改革重点,凝聚改革的正能量,在实施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法官以及司法辅助人员职业保障、司法责任制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司法体制改革进程也面临亟待解决的难题,要强化大局意识,在“撤二建一”的大背景下,始终保持改革的信心和定力,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加强组织协调,推进并努力探索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要坚持问题导向,紧紧抓住区法院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问题,研究改革措施,拿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确保试点各项工作稳妥地推进;要加强舆论导向,把宣传重点放到落实司法责任制和提高司法公信力上,把着力点放在提高司法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上,有效引导社会热点,积极营造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社会氛围,努力形成法治建设良好的区域环境。

改革发展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法院司法改革工作报告篇二

公务用车改革前,全区61个部门(含公、检、法、工商、税务、医院、学校等),13个街道,拥有各种车辆1072辆。纳入这次车改的63个单位共有626辆车;专、兼职驾驶员103人,据统计每年财政负担公务用车费用1995万元(以20xx年为例)。其中新车购置费500万元(与上年度相比呈增长趋势);车辆使用经费1495万元,平均每辆车每年耗资经费2.39万元(不含司勤人员经费)。

在公务用车管理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如拥有公车是一种“待遇”,是 “地位”的象征;公车私用、购车攀比、车辆管理不统一、车辆使用经费较大等问题。这些现象既不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同时又使财政负担较重,不利于本地区的建设和发展。至此公务用车管理、使用中的种种弊端已显露无遗。

二、公车改革的意义

为了贯彻落实全市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变多年来形成的公车管理使用吃财政“大锅饭”的做法,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机关后勤保障工作新机制。邓小平同志指出:“对于物质缺乏诱发的不正之风,非得依靠发展经济才能消除。对于体制弊病所滋生的腐败现象,非得深化改革才能治本。”公务用车改革势在必行。推进公务用车改革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党政机关改革、加快建立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勤政廉政建设、从源头和制度上遏制腐败的战略举措。推进公务用车改革使管理车辆专业化,使用车辆市场化,用车服务社会化,让职务消费转化为个人消费,减少交通事故,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根本上杜绝“车轮腐败”,节约财政支出,加快发展地方经济,加强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改革的方案及基本情况

我区的车改工作从今年6月份开始筹备,经过3个月的前期调查,9月上旬全面启动。至12月底,我区63个参改单位417辆公务车(除执法车、保留特殊用车等)拍卖成功,标志着我区车改工作已基本完成。

(一)界定范围和对象,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我区车改范围确定为全区区级机关各部门、各街道。公、检、法及市垂直领导的单位(含区属医院和区属学校)暂不纳入此范围。对象是参改单位的局级干部、科级干部、一般干部(其他人员)。公务用车改革前,用车的对象主要是局级领导,而公务用车改革后,享受车改补贴的除局级领导外,还包括参改单位局级以下的所有干部、职工。因此,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积极支持,参与车改,为顺利推进车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确定基本原则,明确实施步骤。

在车改工作中,我们做到“政策公开、方案公开、结果公开”,并结合我区实际确定了4个基本原则:一是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原则;二是保证工作需要,不能影响公务活动的原则;三是节约财政支出的原则;四是兼顾国家和个人的利益,有利于调动大多数干部职工积极性的原则。确定车改基本完成时间在20xx年12月31日之前。

(三)深入调查掌握实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全区部门、街道63个参改单位涉及到626辆公车,情况各异,问题多样。根据区委、区政府的部署,从6月份开始,就对全区车辆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摸底调查。对车辆的购买时间、使用状况、行车里程、费用支出、产权归属、人员配备等基本情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包括改革范围、原则、补贴标准、车辆处置、纪律规定等在内的《成都市武侯区机关公务用车改革试行办法》的建议意见。此外,还先后召开了参改单位领导、车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听取意见;到部份参改单位听取意见,对车辆使用经费、人员经费进行抽样核算比对。经过反复研究、推敲、修改,最后形成了指导我区车改的指导性文件。

(四)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补贴标准。

补贴标准的确定,是广大干部职工关注的焦点,也是车改能否成功的核心要素,关键环节。在借鉴外省、市的经验,参考了我市高新、青羊的标准,根据各职级不同岗位,经过认真测算、反复比对、并结合我区的财力建议并报区委、区政府确定:局级正职每月1600元,副职每月1400元,调研员、助理调研员分别为实职的70%(即调研员1120元,助理调研员980元),科级正职为600元,科级副职500元,主任科员500元,副主任科员450元,一般干部(其他人员)每月也可领取补贴400元。

(五)面向社会公开拍卖,依法处置公务用车。

按照武委发[20xx]61号文件精神,对全区所有参改车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面向社会拍卖。

参改单位所有车辆经公示后,由本单位车改领导小组确定参改车辆,并报区公务用车改革领导小组同意后,车改单位再次公示参改车辆和留用车辆。所有参改车辆经区公务用车改革办公室汇总后,由区国资办委托成都市物价局价格认证中心遵循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按照规定的标准、程序和方法,依法对432辆车进行了价格认证(估价)。

区政府采购中心组织由专家、车改领导小组代表(由区委办、区组织部、区纪委、区监察局、区政府办、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区物价局、区国资办等组成)共同组成的招标小组面向社会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公开招标拍卖机构。经过现场谈判,最终确定四川省嘉诚拍卖公司为中标公司。在招标过程中特邀请了武侯区公证处对招标全过程进行了公证。由区国资办委托中标公司嘉诚拍卖公司面向社会公开拍卖我区参改的432辆公务用车。

拍卖公司依法、规范、公平、公正、公开地实施展示、拍卖。分别于20xx年12月4日、11、18、25日和20xx年5月28日组织实施了五场大型拍卖会,共有五千余人(次)参加竞买。参改的434辆车价格认证中心估价金额1423.04万元,每辆车平均价格为3.28万元。拍卖成交金额1860.244万元,每辆平均价格为4.286万元。

按评估价计算,434辆车共计增值额439.2万元,增值比例为30.86%。采取公开拍卖方式处置公务用车增强了国有资产处置的公开性,让民众更好地监督政府;专家认为此举增强了政府办事的透明度,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度;有利于阳光政府、规范化政府的建设,媒体争相报道,社会反响良好。

(六)明确交通补贴费使用范围,严明工作纪律。区委、区政府在公务用车改革试行办法中明确了有关纪律规定,区纪委也制定了相关的纪律。一是凡领取了交通补贴费的领导干部从车改方案执行当月起,在市区内的一切公务活动需用交通工具的,其费用一律由个人支付,二是因公出差到成都市各区(市)县以外,需乘火车、飞机、车、船等交通工具的,按《四川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差旅费开支规定》报销差旅费。区纪委、监察局也制定了相应的《公务用车改革纪律规定》,对违反规定擅自购买、配备公务用车,一律没收上缴;领取公务交通费的所有人员,不准向管理服务对象借用车辆或接受赠车;不准利用职权和工作关系找管理服务对象无偿添加油料,获取车辆配件以及报销交通费用等涉及个人的费用;任何单位不准擅自提高或巧立名目变相提高公务交通费的发放标准;享受公务交通补贴的所有干部,不准为节约交通补助费用而延误、影响正常公务活动的开展。

四、车改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决策。为适应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需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区委、区政府大胆突破传统观念,提出了实施公务用车改革的思路。

(二)领导高度重视,统一思想认识。为保证车开工作顺利进行,由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全区车改工作动员大会,大会宣布了车改试行办法和车改纪律规定。使全区干部职工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全区上下形成合力。为保证公车改革的公开、公正、公平,区委、区政府确定将全区参改的车辆面向社会公开拍卖。由于区委、区政府的正确决策,整个车改工作积极、稳定地进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我区车改的成功,归功于市纪委、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在业务上的指导。外出学习、考察、带回了先进的可借鉴的经验,在我们具体操作实践过程中,各级领导机关给我们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四)车改工作的顺利进行与全区广大干部职工的理解支持、各参改单位的积极配合分不开的。在车改的工作中,尤其是在后期评估、封存期间,正值年底各项工作繁忙时期,各参改单位的领导、干部职工非常理解、支持配合,使车辆在评估、拍卖阶段能够顺利、正常地进行,在时间短、任务重、人手少的情况下,保证全区车改工作能够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要求,圆满地完成各项任务。

(五)车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车改办同志的辛勤工作。车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车改工作中,各负其责,各尽其职,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车改办同志在困难面前,不畏艰辛,加班加点,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了解每个单位的车辆状况,每辆车的状况,为了弄清一个单位甚至是一辆车的情况,往返几次,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正是有了这支能打硬仗的队伍,才能确保车改工作顺利进行。

改革发展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法院司法改革工作报告篇三

在全省“两会”刚刚胜利闭幕和举国上下喜迎新春之际,市政府今天专题召开这次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足见市委、市政府对发展和改革工作的高度重视。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市委十届二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并部署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可以说,既是一次总结会,又是一次部署会,更是一次动员会。刚才,世光主任总结了20xx年全市发展改革工作,并就今年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请认真抓好落实。

刚刚过去的20xx年,是实施“”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倍受考验和挑战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繁重的发展任务,全市发改系统的同志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正确领导下,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着力在战略规划、项目建设、调节运行、改革开放、节能降耗、价格调控、改善民生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很好地发挥了规划、参谋、调控、服务等职能作用,为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良好开局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发改系统的全体同志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一、今年形势依然复杂,要清醒认识准确把握

20xx年,我们倍受了严峻考验和诸多挑战;20xx年,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但基本面正在逐日向好转变。总的讲,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叫做“外围环境复杂,发展压力很大,有利因素叠加”。

(一)外围环境复杂。当前,从国际上看,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短期内很难消除,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欧债危机持续蔓延扩大,新兴经济体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和通货膨胀双重压力,加之国际金融市场持续波动,地缘政治动荡不断,世界经济下行风险与日加大,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盛和花旗集团等国际金融机构纷纷下调了世界经济增长预期,未来发展仍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从国内看,受世界经济疲弱下行的影响,虽然整体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20xx年经济增速明显趋缓。特别是长期快速发展积累了大量矛盾和失衡问题,经济增长下行压力、物价上涨压力与金融领域存在的潜在风险同时并存,加之国家将继续实行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并强调要保持适度投资规模,上项目、增投入的难度加大,投资增速可能进一步下滑。这些问题和矛盾,必然会通过多种传导机制影响我市经济增长。

(二)发展压力很大。晓东书记在全市经济工作会上指出,近年来,尽管我市经济发展保持了较高增速,但整体上并没有实现质的提升和跨越,仍然是一种常规性、一般性和补课式的发展,既谈不上“更快”,又谈不上“更好”,差距依然十分明显。这个定位定得很好,好就好在对张家口当前的发展现状认识很准、把脉很准、判断很准。实事求是地讲,当前,与省内兄弟市比,我市总体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仍处于靠后位置,尤其是全部财政收入20xx年增幅(23.8%)低于全省各市平均水平(25.2%)。同时,周边包头、鄂尔多斯、赤峰等市的发展速度也都快于我们。对此,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保持清醒认识,必须进一步强化危机意识、抢位意识、责任意识和赶超意识,以“人一之,我十之”努力,负重加压,奋力赶超。

(三)有利因素叠加。大的讲,主要有八个方面:一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已围绕“稳中求进”总基调,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并提出财政和信贷政策将注重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中小企业、在建项目等实体经济的支持。二是党的将于年内胜利召开,将会催生一系列利于发展的经济政策。三是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首都经济圈已纳入国家“”规划。四是今年将进入“”规划项目的集中推进建设期,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将于年内密集出台,扩大消费政策体系将会进一步完善。五是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环首都欠发达地区、张承坝上地区等区域发展,并将实施倾斜政策;省经济会提出“把环京津有条件地方建成先进生产要素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并大力推进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六是我市已被列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并从今年起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七是我市修编后的《城市总体规划》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使我市城市总体规划区范围由过去的950平方公里拓展到2080平方公里,并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八是我市被国土资源部列为法制工作联系点,在未利用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上可先行先试。这些无疑都是支撑发展的重大利好。

总之,虽然今年我们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依然很大,但面临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正在累积增加。我们既要做好应对更加复杂严峻局面的准备,更要把握用好多重叠加的各项政策机遇,力争以发改工作的新突破,促进全市发展的新跨越。

二、目标要求已经明确,要紧盯不放全力突破

刚刚闭幕的市委十届二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做出了大力“补短板、强基础、破瓶颈、抓突破”的工作部署。可以说,思路很清晰、目标很明确、任务很具体,也切中了要害、扭住了关键、抓住了重点,应是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要求,认真研究谋划,创新思路举措,积极主动作为。

(一)着眼于“补短板”,全面提速发展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是当前我市最大的短板,也是未来发展最大的潜力所在。全市经济工作会上,市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并提出,力争到“”末,全市有3个左右的县进入全省“三十强”,目前处于全省“三十弱”的8个县全部出列。落实这一《意见》和工作目标,各县区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务求做到首当其冲。

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特色经济。要按照“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的思路,充分挖掘本地优势,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精心谋划发展基础好、有优势、潜力大的特色主导产业,加快培育稳定的县域特色经济架构,积极探索经济特色化、特色产业化、产业规模化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坝上四县和崇礼作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要重点围绕新型能源、生态旅游和绿色蔬菜产业,打造“绿色产业”基地;万全、怀安、阳原和蔚县作为冀晋交界的腹地,要重点围绕加工制造和现代物流产业,打造县域乃至全市经济的核心产业承载区;环首都三县和宣化县作为临近京津的前沿地区,要重点围绕先进制造、高新技术和现代物流产业,打造“现代产业转移和技术扩散先行示范基地”。

另一方面,要立足实际有序发展。由于县与县之间的资源禀赋、区域优势和基础条件不同,各县在规划发展中,必须要充分考虑自身实际,处理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确保做到既科学发展,又跨越赶超。怀来、张北等基础较好的县要以进入全省“三十强”为目标谋划发展;目前处于全省“三十弱”的8个县,要以尽快出列并加速赶超为目标谋划发展。

市发改等综合经济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切实加强对县域经济的规划指导,积极推动县域优势产业集群发展。要引导各县打破行政区划,整合优势资源,拉长产业链条,做大产业规模,重点培强文化旅游、新型能源、装备制造和葡萄(酒)、蔬菜、乳品等基础扎实、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二)着眼于“强基础”,加快推进“硬件”建设

经济发展,基础先行。要继续大力推进城镇、园区和交通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为推动科学发展、跨越赶超和打造“强市名城”创造条件、提供平台。

市级要紧紧抓住国务院批复我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历史机遇,依托我市城市规划区和建设用地扩展的优势,进一步优化完善城市规划布局,拉大城市发展框架;要全面启动新区建设,并加快打造旅游商贸区、现代商务休闲区、高端文化产业区“三大节点”;要以市级六大产业集聚区、三大物流园区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企业入驻和生产建设需求,进一步提升城市承载功能。要围绕构建“立体交通”体系,统筹推进公路、铁路、航空建设,重点推进张涿、张承二期等南北走向高速公路和二秦、京新三期、张石高速蔚县支线、北绕城等东西走向的高速公路,以及张唐、蓝张、京张城际、张呼等铁路和军民合用机场建设。年内,要确保京新三期高速开工建设,张涿、北绕城高速竣工通车;力争京张城际铁路取得突破性进展;力促军民合用机场尽早通航。

各县也要抓紧修编和完善县域城镇规划体系,并以县城为中心,按照“现代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小城镇建设标准,加快建设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和旅游名镇,打造功能齐全的梯次城镇群;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加紧完善本级园区的路、电、水、气、讯及污水、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加快改善县乡村三级交通条件,统筹推进城镇电网、上下水管网、通讯网等公共产品建设,提升城镇承载能力。环首都三县要加快新城建设步伐,促进与北京的同城化、一体化发展。

(三)着眼于“破瓶颈”,创新搞好要素保障

要紧紧围绕发展主题,统筹调控土地、资金、水、电、运等关键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企业和优质项目集聚,以要素的优化配置力保重点领域的发展需求。

在土地上,要在积极争取省里土地指标的同时,充分利用我市荒山、荒坡、未利用地多的优势,向废弃地要地,向荒山荒坡要地,向单位面积使用率要地。要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用地协商与保障制度,通过统一调控,优先支持先导特征明显、支撑作用突出、综合效益显著的立市立县项目,坚决杜绝“圈而不用、用而不足、用非所途”等违规现象,切实提高用地实效。要抓住我市被列为国土资源部法制工作联系点的机遇,积极探索解决生产建设用地新途径。

在资金上,各级要克服一切困难,尽最大财力保障发展需求。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并积极搭建银政、银企对接平台,努力争取更多信贷投放指标。要加快推进金融市场主体建设,年内,市里要力争引进中信、交通和民生三家银行入驻;各县特别是坝上地区、金融网点空白县和乡镇,要积极主动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对接,争取增设更多金融分支机构;金融机构也要积极向这些区域倾斜,加快网点布局优化步伐。要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并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拓展消费服务领域,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探索推广担保融资新模式,破解企业和“三农”融资难题。

同时,各级发改部门要切实发挥好经济体制改革的职能,进一步加强对重大改革问题的研究,探索和破解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真正做到综合改革能主导、专项改革能参与、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能突破。

(四)着眼于“抓突破”,突出抓好全局性重点工作

一是不遗余力地抓好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既是现实税收的重要来源,也是支撑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各级各部门必须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核心抓手,全力以赴搞好谋划、加以推进。

搞好谋划。项目谋划的水平决定区域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从近年来的发展实践看,哪个地方谋划项目的创意好、气魄大,哪个地方就发展得好、发展得快,市外的天津渤海新区、唐山曹妃甸和我市近几年快速崛起的崇礼滑雪,都是很好的例证。为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项目谋划作为一项前瞻性、长期性的重要工作高度重视起来,切实做到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并作为今后一项重要考核内容抓紧抓实。要组建项目谋划专业团队,并依托地缘人脉关系,聘请国家部委和央企有经验、关系广的离退休人员及名牌大学、科研院所专家教授等担任项目顾问。要重点围绕市党代会提出的产业发展“四大战略工程”,围绕市经济会确立的“11456”工程,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的短板和需要,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瞄准央企和世界500强等同行业一流企业,坚持以大手笔谋划推进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

加以推进。要坚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攻坚精神,千方百计跑办争取项目;要把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作为项目建设的重要途径,加快重大项目的引进和实施进程;要建立扶持大项目、鼓励大项目的工作机制和导向,在土地指标分配、产业资金扶持等方面重点向大项目倾斜;要深入推行重点项目分级负责、领导包联、督导调度、考核激励等项目推进机制,加大项目工作在各级领导年度考评中的份额比重,并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制定推进措施,从项目前期、开工建设到竣工投产,一环紧扣一环全程盯办,重大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盯到底,直至项目落地投产。今年,市委、市政府将在全市范围内,适时组织开展至少2次项目现场观摩演练活动;各县区也要自行安排好自己的项目观摩演练活动,这要作为一条刚性任务认真抓好落实。

二是不遗余力地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为了在增强抗风险能力的同时打造新的竞争优势,目前,美国、欧盟和日、韩、印度、巴西等世界各国已普遍把产业结构调整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德国早在本世纪初就提出并实施了20xx年规划,从而在经济危机中最早复苏,成为欧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我国在“”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措施。

我们要牢牢把握“转方式、调结构”这条主线,紧紧围绕市党代会提出的“优势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培育、三次产业融合和产业集聚区带动”四大工程,按照市经济会确立的“经济结构明显优化”的目标要求,快速、有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要围绕做大做强装备制造、新型能源、旅游服务、食品加工等战略性优势主导产业,大力推进高端化发展,强化装备更新、技术革新和产品创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使产业链、技术链、价值链向高端提升;大力推进集群化发展,加快发展上下游产业和配套协作产业,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的现代产业集群;大力推进集约化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资源利用水平,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推进高端化、集群化、集约化发展,建设我市成为华北地区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国内第一个国家级新型能源示范基地、环首都休闲度假基地、京西北绿色有机食品供应基地。同时,要大力推进电子信息、金融保险、物流配送、商贸餐饮、文化娱乐等服务业发展,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增强服务业的支撑作用;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节能降耗,确保圆满完成目标任务。

三是不遗余力地抓好与央企的对接合作。要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基础上,以我市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突出抓好与央企的对接合作。

加强对接,千方百计促成签约。由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央企共有117家,目前与我省签署合作协议的仅有61家,与我市签署合作协议的仅有15家,可以说,大部分的央企我们还没有对接。下一步,要紧紧抓住我省实施“央企进河北”战略的有利契机,抓住当前央企和跨国公司整合、重组、扩张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我市近邻北京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人缘、业缘关系,依托我市优势主导产业及园区,紧紧盯住央企及驻京国内外大企业这一庞大驻京群体,抽调得力人员,组建专门机构,加强对他们的动态研究,及时准确掌握他们的投资动向,有针对性地加大主动拜访和常态化对接力度,加快引进更多的“国字号”企业投资落户我市。

加强合作,扎实推进协议落实。签署协议仅仅是合作的开始,绝不能一签了事、签而不抓、签而不管,特别是对于一些框架协议,要进一步加强与相关央企的深入洽谈,争取将框架协议落实到具体项目上。要重点围绕省下达我市的央企合作9个协议19个项目的推进落实,抓紧研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运转顺畅的工作机制,力促各项合作协议落到实处;要借助央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的经济技术合作,进一步做好“靠大联强”大文章。

同时,加强与国家部委、中直部门及国家有关行业协会的联系,争取他们到我市设立总部经济、培训中心、检测中心、研发基地等,最大限度地承接辐射;加强与中国台湾、香港及“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大企业的对接合作,通过引进更多战略投资者,引进大量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营销理念,实现借势而上、借力发展。

四是不遗余力地抓好园区经济发展。园区经济极具竞争力和带动力。目前,虽然我市已规划建设了六大产业集聚区、三大物流园区,各县也基本有了各具特色的专业园区。但客观地讲,无论是市级园区,还是县级园区,目前基本上都还处于起步建设阶段,其规模、实力和效应都尚待显现。下一步,要积极借鉴长沙、宁波等地区的成功经验,下大力做好产业园区的招商推介工作,广泛发布项目信息,特别是加大对优势资源和园区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园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下大力创新园区发展模式,进一步加强与有实力、有品牌的产业园区及世界500强、央企等大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对接,采取异地共建、托管、一区多园等形式,积极开展“主体企业开发”、“政企联合”、“项目带动”、“飞地经济”等多种模式的合作,加快建设各类特色产业园,促进优势产业和项目集聚规模发展,壮大园区经济的实力、竞争力和带动力。

三、发改工作非常重要,要尽职尽责倍加努力

各级发改委作为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总规划部、参谋部、项目部、协调部和服务部,职能非常重要,任务非常艰巨。可以说,市委、市政府确立的一系列目标任务能否实现,发改部门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职责和使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关键性作用。

刚刚步入的20xx年,是全面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推进实施“”规划的关键之年,是迎接党的胜利召开的冲刺之年,做好今年的发展和改革工作,既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又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希望全市发改系统的同志们不骄不躁、不辱使命,以更大的力度、更严的要求、更高的标准和效率,更加积极有为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经济会和省发改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既定的大政方针和目标要求,进一步创新思路举措、破解难题、推动发展。

(一)把握大局。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全市中心工作,站在全局的高度和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谋划工作,增强发改工作的统揽性、针对性和指导性。

(二)超前谋划。对全市发展战略、规划、政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改革等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要提前着手,深入调研,及早谋划,及时为党委、政府提出高质量的对策建议,增强发改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实用性。

(三)加强协调。发改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尤其在许多方面担当牵头角色。因此,该抓的工作一定要抓好,属于其他部门抓的工作要交给其他部门去做。要善于从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放在统筹协调上,集中精力谋大事、抓大事。要善于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争取更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

(四)调好运行。要在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基础上,及时分析研判国内外经济发展大势,加强对全市总体经济运行的适时监测、分析和调节,积极应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困难,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的有关综合性问题,确保全市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五)创新工作。政策就是生产力。要认真深入研究国家政策,特别是今年各项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将陆续出台,各级发改部门一定要准确把握、吃透用好。要充分发挥部门优势,挖掘利用各种人脉资源,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与国家、省发改部门的联系,通过勤联系、勤沟通、勤汇报,搞好关系,争取支持。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做法,不断提高跑办能力,真正做到会跑会办,做到既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又争取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上的倾斜。

同志们,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尽管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肩负的任务更加繁重,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充分准备,准确把握并用足用好各个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信心,顺势而为,我们一定会以更加优异的成绩,推动全市更好更快发展,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改革发展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法院司法改革工作报告篇四

今天这个会议,是市委、市政府今年召开的第一个专项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抓紧贯彻市委二届七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度重视项目投资工作,早动手、早落实、早见效,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扎实推进,做到一天不懈怠,一天不耽搁。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清差距,切实增强项目工作紧迫感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和明显进步的一年,经济增速明显加快,工业发展明显加快,城市建设明显加快,几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全省前列,圆满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发展局面,之所以能实现这样的发展速度,关键是我们加大了项目建设力度,加大了投资拉动力度,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资保持较高增幅,拉动了经济增长。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5亿元,增长51。4%,增幅位居全省第二位,高于20xx年25个百分点。二是项目落地取得较大突破,壮大了主导产业。投资20xx万元以上的市重点管理项目186个,增长134。6%。三是园区建设实现较快进展,改善了发展条件。25平方公里的市南部新区主干路网框架基本形成,工业聚集区已落地项目11个,5个省级开发区全年扩区10平方公里。

成绩固然可喜,但这只是低基数的高增长、低基础的快发展。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项目建设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投资总量太小。去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比重不足2%,是全省唯一低于200亿元的市,比倒数第二的阜阳市少75亿元,比宿州市少96亿元。二是工业投资不足。预计去年工业项目完成投资6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8%,远低于全部投资的增幅;今年拟实施重点工业项目投资56。5亿元,也仅占全部重点项目投资的40%;谋划项目中,工业项目不足50%。三是大项目不多。列入省"861"行动计划项目个数、投资额均居全省末位。四是园区发展落后。全市园区开发总面积不到30平方公里,规模工业增加值15亿元,占全市的17。6%;固定资产投资28。8亿元,占全市的16。5%。

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总目标是:确保快速增长,力求争先进位。实现这一目标,靠什么?靠扩大消费,靠增加出口,都是有限的,都不现实,主要还是靠多上项目、扩大投入。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后劲,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对此,大家一定要清醒,一定要充分认识投资和项目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放眼放胆谋划项目,千方百计引进项目,凝心聚力推进项目,争分夺秒建设项目,在全市范围内掀起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热潮。

二、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努力实现项目建设新突破

第一,向上级要投资、要项目。20xx年国家新增投资预计安排5885亿元,在投向上,依然有利于我们争取更多支持;省委、省政府加大对皖北发展扶持力度,更为我们争取支持提供了条件。在全国、全省的大盘子、大蛋糕中,我们能切多少,关键取决于项目水平、工作力度。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紧盯国家的投资动向和重点领域,一定要见事早、行动快,在掌握市情的基础上,吃透上情,找到我市重点项目与国家产业政策的有效对接点,时刻保持与上级的密切联系,带着项目跑,带着感情争,不怕麻烦、不怕配套、不怕求人,积极主动去汇报,不厌其烦去争取,把"可能"变为"现实",把更多的纸上项目,变为更多的落地投资。当前正是国家、省有关部门定投资、排项目的关键时期,省"两会"也日益临近,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快速出击、快速衔接,力争多上、快上一批事关全市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

第二,向客商要投资、要项目。国家投资讲宏观调控、讲整体布局,讲地区平衡,但是客商投资只讲收益回报。招商引资是我们最可主动作为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确保快速增长、力求争先进位的关键所在。要继续推进思想解放,牢固树立算大账、看长远的开放共赢意识,尤其对好企业、好项目,要着眼长远,打破框框,一企一策,特事特办,阳光操作,大胆引进。要排定招商目标,掌握投资意向,带着有市场分析、有环境评估、有效益测算的项目,以利动心,以诚感人,争取招大商、招好商。市四个产业招商中心、三个招商分局,要抓紧到位启动,迅速进入状态,各级各部门都要拿出精干力量专司招商。

第三,向民间要投资、要项目。我市民间资金相对较多,但投资创业的比例不高,去年民间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约为51。5%,比全省73。8%低22。3个百分点。当前,国家正在起草制定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相关政策,省里也会研究制定相关意见。我们要在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上再出台一些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大力推动全民创业,特别是要在鼓励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保险、文教卫生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第四,向资源要投资、要项目。一是煤炭资源。煤炭是我市目前可以直接开发、最具爆发潜力的优质资源。我市现累计查明资源储量43。6亿吨,较20xx年增加8。5亿吨,居全省第三位。但目前,仅有涡北、许疃、刘店三对矿井投产,去年1-11月,我市煤矿合计投资11。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4。1%,直接导致了全市工业投资的回落。要加快开发,早开矿、快开矿、开大矿,争取上马信湖、花沟西、徐广楼、赵集和邵于庄等矿井,争取板集电厂尽快通过批复,开工建设涡北循环经济园,力争5年内投资500亿元。二是粮食资源。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资源基础雄厚,市场稳定可靠,发展潜力巨大。市委、市政府反复强调农业招商,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但效果不明显,进展不大,主要是因为项目谋划力度不够,招商引资力度不够,推动力度不够。三县一区、市发改委、市农委、市经委等有关部门要下功夫推进,每个县区都要谋划一批食品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条;要加快建设食品工业园,加强引导加工企业整合,大力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三是文化旅游资源。目前开发利用依然不够,比如北关历史街区,大家都说好,就是没有大的进展,老是处在谋划研究方案阶段,希望谯城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加大力度,加快推进。要着眼建设"中华药都·养生××",大力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把好创意项目化,把好资源市场化,加快景点、景区和配套建设,加快养生保健、美容健身、中医疗养、休闲旅游等行业发展。

第五,向产业要投资、要项目。要在做大做强企业中催生新项目,充分发挥现有企业在招引大项目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拿出市场、技术、品牌等,围绕上下游产品招引大项目,完善产业链条集聚项目。要在培育新兴产业中开发新项目。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重点谋划上马一批现代中药、文化旅游、洁净煤和节能环保产业项目,我市基础好、有优势、潜力大,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第六,向市场潜力要投资、要项目。我市人口多,消费大,利于凝聚人气,利于做大市场。要着眼建设全国知名特色商品集散地和区域性商业中心城市,充分发挥远离大城市、创业成本低、人口规模大、农民增收快、市场潜力巨大等比较优势,加快市场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一批物流中心和城市服务设施。

第七,向基础建设要投资、要项目。要围绕中心城市建设抓项目,积极推进城市扩张,加快市南部新区建设和××工业园西扩工程,启动涡河城区段景观带二期工程和北部新城建设,加快城市路网、水电气管网等规划建设,开工建设105国道涡河大桥和建安路涡河大桥,确保完成投资22亿元以上。要围绕县城和中心城镇建设抓项目,大力实施县城"123"工程,把集镇当作微小城市来建设,改变过去几纵几横老模式,完善功能配套,建设工业小区,促进商业繁荣,广泛吸纳人口。要围绕新农村建设抓项目,统筹抓好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和新村建设项目,抓好以村村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抓好以中小河流和低洼地治理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要围绕重大基础设施抓项目,加快火车站改造、泗许高速××段建设,大力推进济祁高速××段、亳宿(蚌)铁路、商杭客运专线××段前期工作,积极开展引淮济涡等项目前期研究。要围绕民生建设抓项目,着力抓好一批教育、卫生、文化、广电、体育等社会事业项目,加快市医院新院、××师专新校、××一中南部新校、市体育馆、博物馆等项目建设。

第八,向资本市场要投资、要项目。金融是抓投入、抓项目的环境和条件,不把金融发展好,直接影响项目引进、全民创业、企业发展。要把金融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同时,要积极帮助企业开展市场融资,扎实抓好企业上市融资工作。

三、强化举措,加强领导,不断提升项目工作水平

一要提高项目谋划质量。抓经济不抓项目不行,抓项目不抓前期工作更不行。去年我市集中开展了"项目谋划月"活动,全年共谋划储备项目857个、总投资1780亿元,总量有了较大进步,但项目成熟度不高、前期工作推进缓慢,完成核准备案的项目不到30%,不少项目都是"一张纸"项目。要把项目库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围绕向八个方面要投资的要求,扎实谋划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一批现代产业项目、一批社会事业项目、一批新农村项目。项目内容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编制的质量要高,项目条件要符合审批相关要求,确保我市重大项目拿得出、挤得进、用得上,不断档、不掉线。今年是""规划的编制之年,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切实把"确保快速增长、力求争先进位"的目标要求体现到规划编制中去,进一步加强对全局性、长远性问题的研究,用项目来支撑规划、用项目来保证速度、用项目来推动发展,全面完成""规划纲要的起草工作,努力使规划编制过程成为统一思想、集中民智、凝心聚力的过程,成为谋划重大项目、制定发展举措、突破发展难题的过程。

二要提高项目承载能力。要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好省支持皖北省级开发区建设资金,善于置换腾地,敢于举债投入,大力推进市南部新区和五个省级开发区建设,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打造主业突出、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前景良好的招商洼地,吸引企业入驻发展。市南部新区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工业组团今年要确保10个项目竣工投产、30-50个项目落地;五个省级开发区要确保完成10平方公里以上扩区任务。要加快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我市现有较为成形的乡镇工业园区10个、相对集中的工业聚集点10个,仅占乡镇总数的25%。要抓住推进城镇化的机遇,抓住扩权强镇的机遇,抓紧规划,大力实施,积极推进,务求突破。

三要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一是要落实责任。要把每项任务落实到具体项目、每个项目量化到具体指标、每个指标明确到具体人头,每项工作怎么干,什么时间干,干到什么程度,什么时间完成,都要一一明确出来,抓好落实。二是要强力推进。继续实行重大项目领导分包联系制度,认真执行重点项目月通报和跟踪督办制度;市五个项目推进组和发改委要随时掌握项目推进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存在问题;各地各部门"一把手"要身先士卒,亲自抓,抓到底,每周都要到项目工地去看一看,促成项目快建设、快投产、快见效。三是要搞好服务。项目建设相关单位要增强工作主动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全力服务。特别要做好项目的核准报批服务,市本级能够审批的要畅通渠道、抓紧审批,需要市级以上审批的项目,要积极做好相关工作,力争早日审批过关。四是要严格考核奖惩。严格落实重大项目建设"一票肯定"和"一票否决"制,对在重点项目建设中思想不重视、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完不成任务的,要给予通报批评,直至"一票否决"。市"两办"、效能办和发展改革等部门要加强督查检查,及时掌握信息,通报工作进展,促进各项重点工作全面落实。

同志们,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实现全年投资目标,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热情,更快的速度,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今年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奋力开创项目建设的新局面!

改革发展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法院司法改革工作报告篇五

第一,把握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保农民平等享有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坚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确保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确保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坚持依法办事,确保改革规范有序;坚持分类指导,确保改革符合实际。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集体林业的良性发展机制,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目标。

第二,明确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一是明晰产权。二是放活经营权。三是落实处置权。四是保障收益权。

了解更多详细信息,请进入 陕西绿银盛世林权交易咨询有限公司 法律法规专栏、充分认识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具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长期以来,我国林业生产力水平低、林区发展滞后、林农收入增长缓慢,林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集体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确立了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实现了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从耕地向林地的拓展和延伸,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有利于充分调动和激发农民发展林业生产的内在积极性。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现代林业的战略举措,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农业安全与生态安全,事关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积极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的`金融服务工作,是金融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施强农惠农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当前实施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增加就业、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拓宽农村抵押担保物范围,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增加对“三农”的有效信贷投入意义重大。

二、切实加大对林业发展的有效信贷投入

在已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地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办林权抵押贷款、林农小额信用贷款和林农联保贷款等业务。充分利用财政贴息政策,切实增加林业贴息贷款、扶贫贴息贷款、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覆盖面。对于纳入国家良种补贴的油茶林等林木品种,各金融机构要积极提供信贷支持。稳步推行农户信用评价和林权抵押相结合的免评估、可循环小额信用贷款,扩大林农贷款覆盖面。鼓励开展林业规模化经营,鼓励林农走“家庭合作”式、“股份合作”式、“公司+基地+农户”式等互助合作集约化经营道路,鼓励把对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法人授信和对合作组织成员授信结合起来,探索创新“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担保机构”信贷管理模式与林农小额信用贷款的结合,促进提高林业生产发展的组织化程度以及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和融资能力。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林业的经济特征、林权证期限、资金用途及风险状况等,合理确定林业贷款的期限,林业贷款期限最长可为10年,具体期限由金融机构与借款人根据实际情况协商确定。

改革发展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法院司法改革工作报告篇六

一、全面总结,客观分析,正确估价20xx年发展改革工作

20xx年,面对异常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和谐”与“发展”两大主题,紧紧围绕加快建设“陕西十强县”奋斗目标,坚持发展抓项目、结构抓调整、产业抓龙头、和谐抓民生,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保持了经济增长、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社会稳定、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20xx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0.17亿元,增长21.3%;财政总收入15.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09亿元,剔除两权价款收入,同口径比较,分别增长48.2%和40.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6亿元,增长31.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3亿元,增长20.2%;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21元,分别增长18.2%和24.8%。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位次继续前移,县域综合实力大幅跃升,有望跨入“陕西十强县”行列。

一是集中攻坚,项目建设实现新跨越。通过深入开展“大拆迁、大绿化、大建设、大整治”等活动,突出“向上争、对外引”的工作措施,精心策划编项目,对接政策争项目,围绕产业上项目,有效推动了项目建设向纵深发展。全年共实施重点建设项目65个,总投资243.23亿元,完成投资68.67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132.3%。其中:23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51.11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投资的160.5%。42个新建项目,完成投资17.5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投资的87.5%。列入市级的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7.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投资的183.7%。城市建设项目取得新突破,投资9.2亿元,实施了42项城市建设项目,泾河防洪一期、彬州大厦、公刘雕塑、开元酒店等工程相继建成,海鑫大厦、富丽佳城等20幢高层建筑主体封顶,紫薇山生态公园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泾河新区建设全面铺开,城市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完成了龙高街道仿古和香庙街道徽派建筑改造,实施了15个乡镇街道排水工程,建成乡镇专业市场5个,完成了70个新村庄建设任务,开工建设了龙高、北极、义门、新民等5个乡镇农民住宅小区,全县建成和在建农民进城住宅小区达到7处,城乡统筹发展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品位和吸纳承载能力得到不断提升。项目储备全面加强,全年签订招商引资项目55个,合同引进资金233.8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1亿元,陕西华电等全国“500强”企业落户我县,招商引资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实现了新的提升。争取中省市各类项目资金3.02亿元,协调长安银行、农村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发放贷款42.3亿元,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

二是优化结构,特色经济彰显新活力。工业主导地位日益牢固。编制完成了《彬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彬县煤化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启动实施了煤炭、农副产品加工和建材等三大工业园区规划编制工作,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入驻企业达到6户,被确定为全省重点科技产业园区,新型工业化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180万吨煤制甲醇、大佛寺煤矿二期、下沟煤矿瓦斯发电厂等工业项目快速推进,2×20万千瓦煤矸石电厂调试发电,轻型墙体材料生产线等项目建成投产,初步形成了“原煤-洗煤-发电-煤化工-煤建材-煤矿机械”一体化、循环化的产业链条。全县年产值过20xx万元的工业企业发展到13户,其中产值过10亿元的大型企业增加到4户,规模企业的主导作用更加牢固。20xx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00.14亿元,其中规模工业产值98.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和47.9%。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新增苹果园15万亩,全县果园面积发展到50万亩,20xx年实现果品总产41.5万吨,产值9.5亿元;发展日光温室大棚1730亩,亩均效益在万元以上;建成养殖专业村8个、生猪养殖小区6个,实现畜牧业产值1.4亿元;烤烟面积稳定在7600亩,实现烟叶收入1328万元;建成“一村一品”示范村2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2个,车家庄金银花种植、永乐花卉苗圃培育、底店土鸡蛋加工、新民土榨菜籽油等新兴产业成了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典型代表。西早、太底两条公路升等改造工程即将完工,新民、炭店等乡镇31处供水工程全面建成,农村群众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完成投资5.9亿元,组织实施了70个新村建设工程,建成农民新居5893户3.53万间,搬迁“土窑洞、危漏房、独居户”等三告别户4193户,基本实现了“三告别”目标,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编制了《花果山至大佛寺旅游景区创意策划方案》,实施了公刘教稼苑祭祀大殿、侍郎湖游客服务中心、大佛寺石窟外围环境保护、程家川古民居修复、龟蛇山大峡谷漂流、林家堡庄园经济“六大”旅游工程;开辟了循环工业经济、古豳文化等五条旅游线路;成功举办了“中国〃彬县首届大佛旅游节”,旅游开发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xx年,全县接待游客12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3800万元。商贸物流业持续扩张。以旅游业为引领,积极发展商贸、物流、信息中介等现代服务业,交通运输、餐饮服务和房产开发等第三产业持续扩张,城乡消费市场日趋活跃,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预计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4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亿元,增长21%。非公经济蓬勃发展。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办理贷款担保手续1541笔,涉及金额5.06亿元,有效破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全县新增非公经济组织407户,累计达到8787户,从业人员达到3.91万人,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52.2亿元,占全县gdp的65.3%。

三是改革开放,科学发展体制更富活力。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面粉厂、木材公司等一批困难企业通过改制盘活了闲臵土地,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农村改革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结束,土地流转试点改革顺利实施,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基本药品零差率销售全面推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有序开展,城乡居民就医费用负担逐步减轻,覆盖城乡的卫生服务体系趋于健全。财政改革积极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和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成效显著,政府采购范围不断扩大,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明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成功举办了首届“大佛旅游节”和第二届“柿子节”,参加了西洽会、杨凌农高会等大型商贸活动。彬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明显提高。

四是统筹发展,社会事业迈出新步伐。民生工程进展顺利。全县9大类95个民生项目完成投资21.46亿元,超额15%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其中,底店、西坡机关办公楼全面建成,干部职工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二期等工程有序推进,城乡群众的幸福指数明显提升。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投资2.89亿元,实施校建工程6大类 61项,全县办学条件彻底改善。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全市率先启动,新民、永乐、新堡子3个乡镇卫生院门诊楼主体完工,城乡医疗条件明显改善。“十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群众的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到28.8万名,参合率95.3%,报销比例最高达到80%,全年共为17.3万名群众报销医疗费用3966.15万元。人口与计生工作稳步推进。全县人口自增率控制在4.5‰以内,计划生育政策符合率达到98.5%,人口控制目标全面完成。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新增扩面1.27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49万人,全年为60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2293万元,发放城乡低保和五保户供养金3636.5万元,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节能减排工作顺利推进。大佛寺煤矿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瓦斯“零”排放,煤矸石电厂、城区污水处理厂通过市上竣工验收,全面完成了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周密部署、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乡镇、各部门共同致力发展、推动发展的结果,更是全县发改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埋头苦干、扎实工作的结果。从雪峰局长所作的工作报告里我们可以看出,县发展和改革局在过去的一年里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县委、县政府对发展改革工作表示充分肯定,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发改系统的全体干部职工表示亲切慰问和衷心感谢!

二、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坚定做好发展改革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当前,我们一定要正确估价20xx年的经济发展形势,既要看到面临的挑战和不利因素,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又要看到面临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坚定发展的信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xx年经济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今年经济发展环境将好于去年,但形势依然复杂,经济回升的基础仍不稳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繁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做好经济工作,重点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可以说,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宏观调控的灵活性,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性,给我们带来了更大挑战,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要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关键还是要做大经济总量,经济蛋糕做大了,发展速度加快了,我们才有能力加大民生投入,人民群众才能得到更多实惠,调整结构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发改部门作为综合经济部门在这些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任务很重,责任重大。

虽然,我们面临的形势复杂,任务艰巨,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压力很大,但只要我们切实把握好形势,正确把握住机遇,就能够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实现新突破。我们要把握好国家宏观政策蕴藏的机遇:一是20xx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总基调不变,有利于我县继续抓住扩大内需机遇,更多地争取国家在项目、资金、政策上的支持。二是国家的经济工作政策思路从“保增长”为首要任务,调整为“促转变”为发展重点,同时,我县积极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与国家、省、市相关产业规划和定位高度契合,有利于我县加快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有利于我县争取上级“三农”项目资金,加大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是国家、省、市高度关注民生,有利于我县扩大民生工程投入,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总的来看,当前的经济形势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一定要对下一步经济持续增长的困难和复杂性有足够估计,继续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采取有力措施,巩固和强化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势头,为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三、着眼全局,统筹协调,不断提高发展改革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为实现我县的“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目标,县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了今年全县工作总体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按照这个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我们要结合工作实际,采取有效措施,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要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促发展的根本举措。坚持把上项目、增投入作为促发展的关键举措,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力争投资和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一是抓好中央投资项目建设。对已争取到的项目.要积极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等建设条件,加大专项稽察和问题项目的整改力度,确保建设进度和质量。对将争取的项目,要围绕国家支持的重点领域,尤其要把握中央投资向基层、民生倾斜的取向,精筛细选项目,指导建设单位做深做实前期工作,尽可能多地争取资金支持。同时,按照国家要求,逐级建立中央投资申报安排与项目实施情况特别是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相挂钩的机制。各乡镇、各部门在申报项目时,要实事求是地测算好配套资金需求并千万百计筹措,保证项目建设期间配套资金及时到位、不留缺口,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二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要把多上项目、上好项目、上大项目作为增强经济带动力的主要抓手,立足我县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通过以商招商、产业招商和项目招商等方式,引进一批有资金、有技术、有品牌、有市场的战略投资者,大力发展旅游配套服务、矿产品精深加工、商贸流通等产业,进一步推进产业升级和资源整合。同时,按照“重点建设、重点支持、重点服务,重点保障”的要求,强化协调调度,加快建设进度。继续抓好循环经济、煤化工和煤炭工业园区完善工作,加快农产品加工和建材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重点抓好180万吨煤制甲醇、小庄煤矿、雅店煤矿、下沟煤矿沫煤洗选系统及瓦斯发电厂等项目建设。三是抓好项目谋划储备。要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围绕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谋划一批带动能力强、支撑作用大的骨干项目,并努力落实项目建设条件,使我县的项目建设步入“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发展轨道。四是抓好项目投资融资。严格实行项目投资责任制,切实保障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特别是对财政资金投入的建设项目,要全程监督,确保落实到位。深化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搭建重点项目与信贷资金对接的平台。引导启动民间投资,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拓宽民间投资渠道,最大限度地激发和保护民间创业热情,促进民间投资较快增长。五是强化项目落实机制。在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笔经费、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推进机制的基础上,实行重点项目建设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全面推行“重点项目手续代办制”,提供“全程式”和“保姆式”服务。强化定期调度和分类督导,加大对重点项目的督导检查力度,实施专项督查,动态督导。严格落实奖惩激励机制,认真执行引进项目奖励政策,把项目建设成效作为评价领导班子、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二)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平台。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增强我县经济整体素质、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紧迫任务。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做好准备,推动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服务业发展。一要用足用活政策。省政府已经出台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增加了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规模,用于贴息、配套等。各部门一定要好好研究,吃透政策,包装申报一批项目,争取享受省里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二要建立完善机制。建立健全服务业联席会议制度等,及时研究服务业发展工作,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完善服务业绩考评机制,加强服务业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引导。三要突破重大项目。以现代商贸、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旅游会展和中介服务等产业发展为重点,推进、建设一批示范性强、支撑作用大的服务业项目。

(三)要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按照“拒绝理由、确保完成”的要求,强化措施,倾力推进。一是强化目标责任。要将今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企业和责任人,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联动的目标责任体系,确保既定目标任务如期实现。二是严格控制项目准入。严控能源消耗增量,建立新上项目能耗核算制度,严控新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形成废弃物和副产品的循环利用产业链。三是切实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加大强制淘汰和限期治理工作力度,进一步把上大与压小、扶优与汰劣结合起来,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为发展优势产业、优质项目腾出产能和环境空间。

(四)要把改革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动力。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着力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一是稳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进一步优化乡镇机构和事业站所设臵,理顺职责关系,建立精干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认真搞好政策衔接,加快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增强乡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从今年开始,县财政列支专项资金,积极化解乡村历史债务,切实解决农村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二是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按照“分类指导、因企施策”的原则,切实加强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特别对长期停产、资产闲臵的企业,在妥善安臵职工的前提下,实施“退二进三”战略调整,盘活国有闲臵土地资源,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三是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实施药品价格、采购、配送“三统一”制度,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和基本药物制度,切实减轻城乡群众的就医负担。继续抓好县级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岗位聘用制和绩效工资制,努力提高全县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四、履职尽责,奋发有为,切实提高发改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发展和改革工作事关全局,这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后,发展改革部门责任更大、任务更重。因此,发改部门广大干部要进一步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扎实工作,服务发展,不断开创发改工作新局面,推动发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要着眼长远谋全局。发改部门作为政府系统的参谋部门,必须着眼长远,胸怀大局,善于运用战略眼光和思维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研究发展战略、制定长期规划、提出政策建议、安排重点项目时,要处理好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特别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下,要强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监测分析,及时召开各类分析会、研讨会、通报会,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参谋助手。

二要积极主动做大事。发改部门承担着在经济发展中规划、政策引导和产业布局等宏观调控的功能,必须谋大事、议大事、做大事,在重大问题上有思考、有见解、有思路、有行动,在具体工作中要积极主动、深入调研、提早谋划。比如在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规划计划、综合改革、价格管理、节能减排、粮食安全等重大问题上,发改部门必须积极谋划、未雨绸缪,先人一步、快人一拍。

三要讲究方法善协调。发改部门作为政府系统的综合协调部门,要敢于协调、善于协调,在协调中正确处理好统与分、综与专、虚与实、上与下的关系。在涉及全县大局和事关民生的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综合改革、维护稳定等方面,该牵头的要切实履行牵头责任;在具体事项上,该配合的要配合,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形成推动工作的合力。

四要转变观念强服务。发改部门的同志要率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入基层、服务基层、服务项目单位。要转变职能,在符合政策规定的前提下,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尽量简化项目审批、审核、备案程序;要抓大放小,完善事前指导、事中协调和事后总结评价工作;要转变作风,注意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办事效率;要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确保勤政廉政;要关心同志,爱护同志,及时解决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发展改革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士气,要以为官避事平生耻的志气,要以敢闯敢干敢争先的锐气,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锐意进取,为实现跨越赶超、率先发展,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