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

时间:2024-12-19 作者:QJ墨客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设计篇一

霍老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自从成书译介到中国,一直盛传不衰,被视为生活教科书、人生路标和精神补品,现在又改编成电视连续剧。一部外国文学作品,在我国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实乃罕见。

三周前,我们布置阅读这部名著,并作好圈点批注。大家或多或少有一些心得吧。现在,请同学们谈谈阅读这部名著的感想和体会。

杨亚这部作品塑造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主义色彩和英雄主义的格调。作为一个新时代的英雄,他身上表现了这样的人格特征:自我牺牲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韧的意志。这些完美的精神操守永远是激励一代又一代有为青年向美向善的原动力。

李晶晶这部小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写国内战争,第二部分描写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

小说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严峻考验,从一个普通的工人子弟成长为一个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

小说中有这样一句话:“钢铁是在旺火和骤冷中炼成的”,意思是坚强共产主义战士是在同敌人与困难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所以作者用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书名。

袁凯泉卧病在床上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希望通过文学创作回归到战斗队伍中来。为了顺应时代对文学的需求,以及社会对理想人物的呼唤,作者塑造了革命和建设中产生出来的青年英雄形象,把同时代波澜壮阔的斗争生涯和富有激情的建设蓝图描绘了出来。

霍老师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也受启发和感染。读名著,谈体会,重在联系实际、联系自己。下面我谈谈读这部名著的体会。

再读保尔,走近保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自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成书,四十年代介绍到中国(1942年上海新知书店出版,梅益译),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读者,成为千千万万中国人的良师益友。今天,重温这部世界经典,意义深远。时势变迁,观念更新,读者对名著不断有新的认识,但这部世界经典表现出的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是跨越时空的永恒理念。

最早是在连环画中认识保尔的。那是中苏关系最为紧张的时候,花了三分钱,我在小书摊上看到了由画家毅进配画、王素改编的小人书,保尔柯察金这个勇敢的名字跳入我那童稚的心田,拳打舒拉,勇救朱赫来,让我激动不已。

时光流逝,我从兄长的书包里,翻过这部大部头原著,可惜小说残缺不全,前无封面,后无结尾。好歹插页还在,让我大饱眼福。后来才知道,白底红画,封面是那么美,红军战士身着布琼尼戎装,高举红旗,挥动刺刀,正向敌人冲去。

正是全国上下大学中国保尔张海迪的年代,我考入了师范院校。带着对英雄的崇拜,我首次捧起完整的名著,保尔,他那坚强的意志也激荡我那青春的心。可惜在那浮躁的年代,风华雪月成为时尚,深迷朦胧诗的我,名著并没有深入下去,倒悄悄剪下书中作者画像和几幅插页。独感兴趣的是激动人心的独白和曲折生动的情节,特别是保尔和冬妮亚的浪漫爱情记忆犹新,令人神往。

走上工作岗位,意气风发,不甘寂寞,参加自修考试,一口气拿下几门单科,《外文选》却挡住了在望的烫金证书。那是意识形态大震荡、苏联面临解体的年代,为应付考试,我撇开原著,看起少儿版故事梗概,断章取义,记下小说分析:保尔,一个贫苦的工人子弟,经过革命熔炉的冶炼,成为共产主义战士,他正直、坚强、自强不息;小说弘扬了革命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可是,“人最宝贵的是生命”那一段,怎么也理解不透。走上讲台,讲解《生命的意义》,也只好照本宣科,甚至安排学生自学。

不觉步入而立之年,工作不顺,生活磨砺,曾使我一度消沉,甚至想到保尔在海边痛苦思考的那一幕。也许是受保尔影响,我直面人生,挺起腰杆,工作大有长进;提起笔杆,多篇文章见诸报端。此刻,我对保尔有了更深的理解,认识到“钢铁是烈火和冷却中炼成”的真正涵义。

世纪之初,“钢铁”热播。我再捧名著,再读保尔,走近保尔,深感名著所包含的人性美和人道主义精神,跨越时空。现在我正努力工作,钻研业务,我想《生命的意义》那一课,我会讲得更精彩。

杨雪莹摘下眼镜看保尔

我是在荧屏上与这部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见面的。当时年幼,只关心片中的打斗场景,道理是一条也没悟出来。但保尔的模样却深印心中:一头蓬乱的头发,手插口袋,深陷下去的大眼睛,总是闪着倔强的光芒。

今天,我再次认识了保尔。可是,要问他到底坚强在哪里,仍一片茫然。因为我们是带着眼镜来看他,只是听他人叙述而在头脑中形成的草图。有人认为他傻,甘愿过穷日子,为了革命放弃了事业、恋人、金钱与地位。

当你站在保尔面前,就感到心灵的震撼。对于保尔精神,我不想再用形容词来修饰,因为那是一两个词句难以能表述的。

不禁想起中国保尔吴运铎、张海迪,他们是生活的强者。他们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挫折和打击,取得了肢体健全的人都难以取得的成绩。霍金也是这样的强者,面对病魔不低头,成为响誉世界的科学家,值得世人学习。这也让我们懂得了真理:钢铁是在坚强与信念中炼成的。

沙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台永不停息的机器,吸引了上千万的读者,也激励了上千万的青少年。

“钢铁是在烈火和急剧的冷却中炼成的”。保尔成长在极度艰苦的战争环境中,面对困难与挫折,他没有退缩;面对凶恶的病魔,他没有屈服。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甚至在双目几乎失明和全身瘫痪的情况下,他毅然拿起笔,写起了小说。稿件丢了,再写。顽强、执着,终于完成了作品。与他相比,我是多么渺小啊。

读完名著,我认为,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自觉的在大风大浪中磨练意志,在与各种困难的斗争中经受考验。真金不怕火炼。百炼才能成钢。保尔永远成为我们的榜样。

刘卉善待生命

幼时嬉耍,我捉到了一只蜻蜓,握在手中。手心的温度急剧上升:蜻蜓那扇动翅膀的力量令我震惊,一种生命的渴望、追求,小东西一直在作挣扎、抗争。我的心中燃起了一把生命之火,愈烧愈旺,直烧的我松开了手。小蜻蜓“嗖”的一下飞向了天空。顽强的生命力让我深思遐想。

是的,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善待生命,把握命运,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不碌碌无为,我们的生命就会有更高的质量。

霍老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理想和激情的追求更加迫切。中华民族的青少年也面临着严峻的精神挑战和重塑理想的机遇,只有重新评价和反思理想主义、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并以健康的人格、奋发向上的努力、奉献的精神要求自己,才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保尔精神应成为我们永恒的人生精神坐标。

掌声响起来

――语文活动课研究偶得

安徽省马鞍山市安工大附中霍光武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语文设计了许多语文活动课,有综合实践活动:我爱语文、走进图书馆、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有口语交际:用语文明得体、说话有针对性、婉转拒绝,有诵读欣赏,还有名著推荐与阅读即读书报告会。

三周前,我安排同学们阅读苏联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了相应布置。

一、动员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自从成书译介到中国,一直盛传不衰,被视为生活教科书、人生路标和精神补品,现在又改编成电视连续剧。一部外国文学作品,在我国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实乃罕见。你一定会喜欢这本名著,并以极大的热情去阅读,去感悟,去汲取营养。

二、阅读方法指导

1、浏览全书,弄清小说主要内容、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等,精读精彩片段,如《筑路》、《生命的意义》等,评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品味作品的语言特点。

2、阅读出版说明和后记,了解出版意图,掌握阅读线索。

3、参阅附录资料和课外及网上搜集的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经历、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重要思想和重要内容。

4、结合观看电影和电视连续剧,将剧中人物形象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

5、圈点批注,制作读书摘卡,撰写读书心得。

三、思考、交流、采访

1、读完名著,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书名?

2、保尔身上最使你感动的是什么?和同学们作交流。

3、精读《筑路》、《生命的意义》,思考、讨论:

(1)筑路者面临哪些困难?他们面对困难采取什么态度?表现了什么精神?

(2)保尔在什么情况下思考生命的意义?他为什么想得那么深刻?

4、采访周围像保尔一样的人,看看他(她)如何经受种种考验,克服重重困难,顽强的生活、学习、工作的。

四、读书报告会

第一轮,回答问题

必答、抢答,回答关于名著的有关知识。

第二轮,读名著,谈体会,读书报告

首先,每组由小组长指定一名同学代表本组谈心得。其次,老师说说自己多年来几读名著的体会。然后,同学们自由登台谈体会。最后,老师作总结。

五、整理、办报

整理心得体会,办一期手抄报《读名著,谈体会,见行动》。

就这堂语文活动课,谈谈体会和感受。

一、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

新课标强调,建立、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这堂语文活动课,改变原有单一、被动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二、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情感体验。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孔子云: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特别是具有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三、依托教材,开发课程资源。

新课标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教学不再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课程也由此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广大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践的执行者,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积极研究教材,充分利用,并深入挖掘,开发课程资源,引进生活活水,精心设计语文活动,语文课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

四、课堂和学生生活出现新变化。

新课标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可以说,没有笑声的课堂是不成功的课堂,没有掌声的课堂是不完整的课堂。语文活动课,一改传统语文教学教师一言谈,教学的一堂死水,课堂现波澜。师生互动、平等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成了课堂上一道亮丽风景。学习方式多样化,活动课让学生的个性和才华得到充分展示和体现。

学生需要个性,活动张扬个性;语文课需要活力,活动课放飞活力。让语文走向生活,让语文魅力四射。掌声响起来,让每一个学生喜欢语文、热爱语文。

[苏教版语文活动课课堂实录]

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设计篇二

活动目的:

通过听、讲、评、记故事,培养学生听说、理解及记忆能力。

活动准备:

选择一个恰当的少儿生活故事(例:《推车》)

一、揭题谈话,激发兴趣。

二、听故事。

1.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边听边记,记住主要人物及故事情节。

2.老师讲《推车》的故事。

3.简单理解故事。

主要人物:诚诚、丁丁、刘老师

故事情节:一个星期天,诚诚、丁丁帮一位戴草帽的妇女推煤车。

三、讲故事。

过渡:这个故事有趣吗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1.逐个试讲。

2.分小组(四人一组)讲,其他人边听边纠错。

3.每个小组推荐一名讲得最好的同学上台讲。

四、评故事。

1.提出要求:分别用两三句话评价人物、评价内容、评价故事情节、评价语言。

2.同座轻声交流。

3.集体交流。

例如:

a.评人物:诚诚是个乐于助人的孩子,做好事不是为了受老师表扬;丁丁是个知错就改的孩子,他先是认为做好事要让老师知道、表扬,后来受到教育,改正了错误;刘老师带头为老人做好事,是位言传身教的好老师。

b.评内容:内容简单,却富有教育意义,使人懂得究竟为什么做好事。

c.评情节:情节有起伏,有戏剧效果。当我们得知那位戴草帽的妇女就是丁丁他们的班主任刘老师时,觉得很有意思,作者故意设置这样的巧合,既使丁丁受到教育,更使广大读者受教育。

d.评语言:符合人物身份,贴近生活。

五、记故事。

1.激趣。同学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记下来,讲给家长听,讲给你的亲朋好友听

2.提出要求:按故事的先后顺序记,主要内容不变,语言可以稍有变化,语句通顺连贯。

3.学生听记故事,修改故事。教师指导点拨。

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设计篇三

开展语文活动课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吸收知识、明晓哲理。活动的开展旨在培养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爱好,养成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并在活动中积累词汇,懂得道理,把生活与学习语文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的探究文化生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

活动课是对课堂的延伸,它的开展改变了长期以来单调乏味课外作业,充分地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语文活动课展开与语文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它的展开有助于学生进行语文课的学习,它融时事、社会、文学等于一体化,使语文教学有声有色,真正地把语文教学推向社会,推向现代化。

(一)趣味家庭作业是语文活动课形成的基础

长期以来,单调乏味的语文家庭作业压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这也就是我们教育界这几年来宣传减负的原因所在,可想而知,这种极易导致学生产生惧学与厌学的心理的教育教学是不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正如生产关系与生产力若失去了协调,必将导致社会经济的阻碍。作为一名符合现代化教育的工作者,首先要有先进的思想,要懂得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该善于为教学“配料”,让学生学“烧”得心应手,学“品”津津有味,这样的教学效果也就更好了。

1.朗读的多样化启示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朗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是通过读的形式让学生接受祖国的语言文字,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它形式多样,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分类。如:配乐朗读,在修订版的《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有所悟,培养语感,在读中接受情感的熏陶。”而配乐朗读既能发挥读的本能,又能更好地帮学生理解课文,增强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且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学了《林海》《桂林山水》《大海的歌》这类咏物且具有诗情画意的文章之后,可以让学生回家后为这课文选配乐曲,并为此专门开个配乐朗读比赛,比一比谁选的曲子最合适,议一议谁朗读的最美最动听。这样,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会成培上增,而且干起来就特别卖劲,何乐而不为?在配乐朗读会上,一曲曲优美的古筝独奏,一支支雅致民间小调,真是让人遐想万千,浮想联翩,那轻快的《茉莉花》,舒缓的《高天上流云》,还有哪节奏鲜明的'通俗歌曲《大海》,令人无不如痴如醉……这一段段美妙的音乐加之那声情并茂的朗读,那美丽如画的境界,那祖国的大好河山自然便会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直至内心,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情感。除此之外,还有演读,即边读边演;有极限读,即边作剧烈运动边作朗读;有曲子读法,即为课文作曲或选曲,以课文代歌词;有睡意读,即在遐想中默读等。

2.“君子”动手又动脑

由于小学生对形象直观、色彩鲜艳的事物饶有兴趣,再加上他们天性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因此在学完课文后布置一些涂涂画画的作业,让学生在玩中学习知识,在学中体验玩的乐趣,无疑会起到好的效果。如学了《黄山奇石》《记金华双龙洞》等这类文章后,为了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调动学习的热情,可布置涂涂画画的家庭作业。《黄山奇石》――自读课文,把想象中的“神仙、动物、容室”等用图画细致地表现出来,做一张景区导游图;《黄山奇石》――把文中那些美丽的景点用色彩表现出来,对于奇石可以按着自已的想法任意作画,事后搞一个画展。这样,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展示他们自己的杰作,学习的劲儿自然也就“火”了。

(二)趣味活动是语文活动课的生命

1.信息人员英姿,设计师风采

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要从小抓起,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做设计师,学当信息人员,对于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具有很大的意义。

[1][2]

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设计篇四

活动课记录

霍老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自从成书译介到中国,一直盛传不衰,被视为生活教科书、人生路标和精神补品,现在又改编成电视连续剧。一部外国文学作品,在我国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实乃罕见。

三周前,我们布置阅读这部名著,并作好圈点批注。大家或多或少有一些心得吧。现在,请同学们谈谈阅读这部名著的感想和体会。

杨亚这部作品塑造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主义色彩和英雄主义的格调。作为一个新时代的英雄,他身上表现了这样的人格特征:自我牺牲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韧的意志。这些完美的精神操守永远是激励一代又一代有为青年向美向善的原动力。

李晶晶这部小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写国内战争,第二部分描写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

小说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严峻考验,从一个普通的工人子弟成长为一个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

小说中有这样一句话:“钢铁是在旺火和骤冷中炼成的”,意思是坚强共产主义战士是在同敌人与困难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所以作者用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书名。

袁凯泉卧病在床上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希望通过文学创作回归到战斗队伍中来。为了顺应时代对文学的需求,以及社会对理想人物的呼唤,作者塑造了革命和建设中产生出来的青年英雄形象,把同时代波澜壮阔的斗争生涯和富有激情的建设蓝图描绘了出来。

霍老师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也受启发和感染。读名著,谈体会,重在联系实际、联系自己。下面我谈谈读这部名著的体会。

再读保尔,走近保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自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成书,四十年代介绍到中国(1942年上海新知书店出版,梅益译),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读者,成为千千万万中国人的良师益友。今天,重温这部世界经典,意义深远。时势变迁,观念更新,读者对名著不断有新的认识,但这部世界经典表现出的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是跨越时空的永恒理念。

最早是在连环画中认识保尔的。那是中苏关系最为紧张的时候,花了三分钱,我在小书摊上看到了由画家毅进配画、王素改编的小人书,保尔柯察金这个勇敢的名字跳入我那童稚的心田,拳打舒拉,勇救朱赫来,让我激动不已。

时光流逝,我从兄长的书包里,翻过这部大部头原著,可惜小说残缺不全,前无封面,后无结尾。好歹插页还在,让我大饱眼福。后来才知道,白底红画,封面是那么美,红军战士身着布琼尼戎装,高举红旗,挥动刺刀,正向敌人冲去。

正是全国上下大学中国保尔张海迪的年代,我考入了师范院校。带着对英雄的崇拜,我首次捧起完整的名著,保尔,他那坚强的意志也激荡我那青春的心。可惜在那浮躁的年代,风华雪月成为时尚,深迷朦胧诗的我,名著并没有深入下去,倒悄悄剪下书中作者画像和几幅插页。独感兴趣的是激动人心的独白和曲折生动的情节,特别是保尔和冬妮亚的浪漫爱情记忆犹新,令人神往。

走上工作岗位,意气风发,不甘寂寞,参加自修考试,一口气拿下几门单科,《外文选》却挡住了在望的烫金证书。那是意识形态大震荡、苏联面临解体的年代,为应付考试,我撇开原著,看起少儿版故事梗概,断章取义,记下小说分析:保尔,一个贫苦的工人子弟,经过革命熔炉的冶炼,成为共产主义战士,他正直、坚强、自强不息;小说弘扬了革命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可是,“人最宝贵的是生命”那一段,怎么也理解不透。走上讲台,讲解《生命的意义》,也只好照本宣科,甚至安排学生自学。

不觉步入而立之年,工作不顺,生活磨砺,曾使我一度消沉,甚至想到保尔在海边痛苦思考的那一幕。也许是受保尔影响,我直面人生,挺起腰杆,工作大有长进;提起笔杆,多篇文章见诸报端。此刻,我对保尔有了更深的理解,认识到“钢铁是烈火和冷却中炼成”的真正涵义。

世纪之初,“钢铁”热播。我再捧名著,再读保尔,走近保尔,深感名著所包含的人性美和人道主义精神,跨越时空。现在我正努力工作,钻研业务,我想《生命的意义》那一课,我会讲得更精彩。

杨雪莹摘下眼镜看保尔

我是在荧屏上与这部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见面的。当时年幼,只关心片中的打斗场景,道理是一条也没悟出来。但保尔的模样却深印心中:一头蓬乱的`头发,手插口袋,深陷下去的大眼睛,总是闪着倔强的光芒。

今天,我再次认识了保尔。可是,要问他到底坚强在哪里,仍一片茫然。因为我们是带着眼镜来看他,只是听他人叙述而在头脑中形成的草图。有人认为他傻,甘愿过穷日子,为了革命放弃了事业、恋人、金钱与地位。

当你站在保尔面前,就感到心灵的震撼。对于保尔精神,我不想再用形容词来修饰,因为那是一两个词句难以能表述的。

不禁想起中国保尔吴运铎、张海迪,他们是生活的强者。他们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挫折和打击,取得了肢体健全的人都难以取得的成绩。霍金也是这样的强者,面对病魔不低头,成为响誉世界的科学家,值得世人学习。这也让我们懂得了真理:钢铁是在坚强与信念中炼成的。

沙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台永不停息的机器,吸引了上千万的读者,也激励了上千万的青少年。

“钢铁是在烈火和急剧的冷却中炼成的”。保尔成长在极度艰苦的战争环境中,面对困难与挫折,他没有退缩;面对凶恶的病魔,他没有屈服。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甚至在双目几乎失明和全身瘫痪的情况下,他毅然拿起笔,写起了小说。稿件丢了,再写。顽强、执着,终于完成了作品。与他相比,我是多么渺小啊。

读完名著,我认为,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自觉的在大风大浪中磨练意志,在与各种困难的斗争中经受考验。真金不怕火炼。百炼才能成钢。保尔永远成为我们的榜样。

刘卉善待生命

幼时嬉耍,我捉到了一只蜻蜓,握在手中。手心的温度急剧上升:蜻蜓那扇动翅膀的力量令我震惊,一种生命的渴望、追求,小东西一直在作挣扎、抗争。我的心中燃起了一把生命之火,愈烧愈旺,直烧的我松开了手。小蜻蜓“嗖”的一下飞向了天空。顽强的生命力让我深思遐想。

是的,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善待生命,把握命运,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不碌碌无为,我们的生命就会有更高的质量。

霍老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理想和激情的追求更加迫切。中华民族的青少年也面临着严峻的精神挑战和重塑理想的机遇,只有重新评价和反思理想主义、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并以健康的人格、奋发向上的努力、奉献的精神要求自己,才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保尔精神应成为我们永恒的人生精神坐标。

掌声响起来

——语文活动课研究偶得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语文设计了许多语文活动课,有综合实践活动:我爱语文、走进图书馆、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有口语交际:用语文明得体、说话有针对性、婉转拒绝,有诵读欣赏,还有名著推荐与阅读即读书报告会。

三周前,我安排同学们阅读苏联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了相应布置。

一、动员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自从成书译介到中国,一直盛传不衰,被视为生活教科书、人生路标和精神补品,现在又改编成电视连续剧。一部外国文学作品,在我国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实乃罕见。你一定会喜欢这本名著,并以极大的热情去阅读,去感悟,去汲取营养。

二、阅读方法指导

1、浏览全书,弄清小说主要内容、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等,精读精彩片段,如《筑路》、《生命的意义》等,评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品味作品的语言特点。

2、阅读出版说明和后记,了解出版意图,掌握阅读线索。

3、参阅附录资料和课外及网上搜集的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经历、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重要思想和重要内容。

4、结合观看电影和电视连续剧,将剧中人物形象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

5、圈点批注,制作读书摘卡,撰写读书心得。

三、思考、交流、采访

1、读完名著,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书名?

2、保尔身上最使你感动的是什么?和同学们作交流。

3、精读《筑路》、《生命的意义》,思考、讨论:

(1)筑路者面临哪些困难?他们面对困难采取什么态度?表现了什么精神?

(2)保尔在什么情况下思考生命的意义?他为什么想得那么深刻?

4、采访周围像保尔一样的人,看看他(她)如何经受种种考验,克服重重困难,顽强的生活、学习、工作的。

四、读书报告会

第一轮,回答问题

必答、抢答,回答关于名著的有关知识。

第二轮,读名著,谈体会,读书报告

首先,每组由小组长指定一名同学代表本组谈心得。其次,老师说说自己多年来几读名著的体会。然后,同学们自由登台谈体会。最后,老师作总结。

五、整理、办报

整理心得体会,办一期手抄报《读名著,谈体会,见行动》。

就这堂语文活动课,谈谈体会和感受。

一、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

新课标强调,建立、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这堂语文活动课,改变原有单一、被动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二、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情感体验。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孔子云: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特别是具有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三、依托教材,开发课程资源。

新课标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教学不再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课程也由此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广大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践的执行者,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积极研究教材,充分利用,并深入挖掘,开发课程资源,引进生活活水,精心设计语文活动,语文课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

四、课堂和学生生活出现新变化。

新课标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可以说,没有笑声的课堂是不成功的课堂,没有掌声的课堂是不完整的课堂。语文活动课,一改传统语文教学教师一言谈,教学的一堂死水,课堂现波澜。师生互动、平等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成了课堂上一道亮丽风景。学习方式多样化,活动课让学生的个性和才华得到充分展示和体现。

学生需要个性,活动张扬个性;语文课需要活力,活动课放飞活力。让语文走向生活,让语文魅力四射。掌声响起来,让每一个学生喜欢语文、热爱语文。

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设计篇五

[作者]广东省顺德市教研室

[内容]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学生始终普遍存在着对语文课不感兴趣的现象,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初中学生情感丰富,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思维认识由感性认识逐渐过渡到理性认识,求知欲明显增强;学习目的逐渐明确,学习内驱力明显增强。根据初中学生这一特点,要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使语文教学具有形式的多样灵活性、内容的趣味性、价值的可观性。为此,我们在初中开展语文活动课,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形式的多样灵活性激起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初中学生情感丰富、外显,喜欢丰富多彩、形式灵活的活动。他们不像高中学生能以理智的眼光去观察分析问题,也不像高中学生能对深奥的问题作持久的深入的钻研。根据这一特点,我们把一些单调的枯燥的知识传授化为有趣的灵活的活动课,在集知识和娱乐性的活动中接受知识,化单调为灵活,化枯燥为有趣,化深奥为浅易,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如学习修改病句时,往常我们向学生传授语病的种类,修改的方法,教师如数家珍,讲得头头是道,龙飞凤舞;学生却听得如坠五里烟云,懵懵懂懂,甚至昏昏欲睡,收效甚微。但在“语病会诊”的活动课中,我们组织学生分成四组,构成活动主体,每组选出“主诊大夫”1人,其余为“助诊医生”和“护士”,另外,由语文科代表或任课老师担任“监督”“评判”。四小组以各种形式竞赛,有小组必诊、小组抢诊、小组联合会诊等形式,看哪一组同学诊得准,断得快,疗效高。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各小组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助诊医生”和“护士”密切配合“主诊大夫”,为“主诊大夫”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一节课下来,共学习了八种类型的语病,学生不但掌握了辨析语病的方法,还掌握了修改病句的方法。经过检查反馈,学生在修改病句这方面的达标率颇高。另外,我们把活动课的灵活性引向课堂,使课堂活动形式多样灵活,活动效果大为提高,激发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兴趣。如人教版初中第三册第三单元是读报单元,我们将它设计成活动课的形式,利用课堂时间,带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去浏览、阅读报纸,去比较感受办报宗旨与报纸内容的关系,去认识报纸的版面组合,认识报纸的版面、设计、文字、美术的搭配美。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对报纸的认识比往常更多了,也更理性了。然后组织学生组织“小小编辑部”,自己学习办报,让学生进行征集文稿、修改文稿、版面设计、题图插图、刊头设计、书写等工作,在实践中亲尝办报的辛苦和乐趣。当第一期手抄报出版时,学生欢呼雀跃,异常兴奋,他们互相交换着欣赏、品评。如今,这一活动一直在进行,学生办报的激情有增无减,手抄报的质量越来越高。有的学校在省级手抄报比赛中得奖。从办手抄报这一活动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学生并不是真的对语文不感兴趣,而是我们还没有真正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只要我们的教学改变单调枯燥的形式,代之以灵活多样、活泼有趣、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的形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之火就会被点燃起来。

2.以知识的趣味性吸引学

[1][2]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