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教育研究(通用17篇)

时间:2024-11-20 作者:笔尘

范文范本是一种对某一类文章、作品等进行概括和示范的文本材料,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写作的参考和借鉴。在下面这些范文范本中,你会发现不少写作的亮点和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学生的教育研究(通用17篇)篇一

摘要:诚信是为人之本,成德之基。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涤荡,诚信在消退,利益取代了道德,诚信让位于欺诈,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也侵蚀了洁净的校园,给小学生的成长及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从不同视角指出小学生诚信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强调家庭、学校与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以期能够提升小学生的道德感、责任感等素质。

前言。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一个“狼来了”的故事,一个说谎的孩子,最后失去了救援之手,为自己的言行付出了代价。它告诫人们:“人无诚信不立”、“国无诚信不稳”,只有诚信,才是走向成功的通行证。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以孩子教育为出发点,以诚信教育为突破口,加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不失为一条可行之径。

诚信即诚实守信,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诚”主要讲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信”主要讲取信于人,信任他人。有学者认为:“‘诚’的重心在我,强调的重心在人,是主观动机,是内心态度和内在品质;‘信’则强调言行的客观后果,涉及自己外在言行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诚信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教育规律,利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受教育者诚信品格所进行的教育,包括三层内涵:首先,指培养诚信之人的教育,即使受教育者成为富有理念和诚信品质的教育。

其二,指教育本身是诚信的,即教育自身对受教育者、社会和国家是诚信的。

其三,指教学自身的诚信,即在自觉和自在中教学诚信的教育。

诚信既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又是一种无形的财富,连接着生活的无形纽带。诚信教育对于一个人,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为了瞬息万变社会发展的需要所必须要进行的。

素质教育的口号在小学校园里愈喊愈烈,作为素质教育之根本的诚信教育也不甘示弱,成为一个具有时代性的话题。自然,小学生诚信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随着其教育的发展而日见凸现!据诚信内涵和意义的阐述来审视小学校园的诚信现象,会发现其中存在诸多诚信阻滞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有些问题甚至表现得相当突显。

一个“诚信”课题组对小学生“诚信”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题目如下:在下列十项品行中,你认为未来社会最应提倡的是什么?正直、礼貌、诚实、守信、孝敬、宽容、责任、独立性、合作、守时,在小学生的选择中作为现代社会重要价值观的守时、守信被列为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三位,其结果反映出的诚信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小学生诚信在我们的生活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经过查阅多方面资料总结发现,其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为经常性的迟到、旷课、向师长撒谎、抄袭同学作业等,而且像雇人代做作业等“伪学”现象屡见不鲜。校园中存在的诚信问题使得部分小学生整日无所事事,不思进取,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自己,与诚信对小学生的基本要求背道而驰,最终堕落为所谓的“问题”学生。

通过具体分析,小学生诚信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是主观和客观共同影响的结果。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第一,小学生诚信观念的薄弱。它是导致小学生诚信出现问题的主观因素。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贮备少,认识能力还处于发展时期,是非判断力低,意志品德不坚,遇到实际问题时,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随着核心家庭的剧增,孩子在家中常处于中心地位,容易造成很强的虚荣心。当孩子虚荣心遭到挑战时,也会出现不诚实的现象。

第二,父母的品行“有失楷模”。中国有句老话:“不知其人观其子”,这说明以父母品行为标榜营造和谐诚信的家风,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一项调查中,只有42.7%的孩子认为家长是诚信的!高年龄父亲,低学历母亲,单亲家庭或核心家庭,不和谐家庭等,家庭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会为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第三,教师的道德“有失风范”。铸造诚信之魂关键在教师,教师是一面镜子,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今教师存在大量不诚信现象,比如,老师要求小学生要守时守纪,不许迟到、旷课,而老师就有上课迟到、下课拖堂的现象;老师要求小学生不许打手机,但有的教师却在上课时公然接打手机。这些不能以身立榜的行为,给小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俄国思想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小学生造就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言行对学生是至关重要的。

第四,学校的教育“有失调节”。从学校内部的教育来说,学校本应是教育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许多学校仍然是重智育、轻德育,表面上搞素质教育,实际上还是走应试教育的.老路,甚至以智代德,对小学生如何做人缺少关注,道德教育名存实亡。

缺乏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加上现行的教材内容陈旧老套,缺乏时代性、人本性、前瞻性,无法使学生全面、自由、创造性地发展,使得“教”“育”分离,“知”“行”脱节,存在严重的“失调”现象。

第五,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由于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使得部分经营者在利益驱动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制假售假等现象,经济中的虚假欺骗程度不同地渗透到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从而扰乱了社会正常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造成了整个社会的信用危机。学校不是“世外桃源”,社会的诚信危机必然会影响校园和学生自身。

党强调公民道德建设要从娃娃抓起,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更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期。为了让孩子们将来能够与社会、与他人和谐友好相处并得到充分发展,我们应该让孩子从小懂得要做一个诚信的人,在小学中开展诚信教育,采取相应的对策是至关重要、刻不容缓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刚懂事甚至刚出生时,就要深入浅出地进行诚信教育,引导孩子实事求是,分清是非,辨别善恶,诚实守信。

第一,家长要具有诚信的品德,做一个诚信的人。不对孩子说谎话,做到言而有信,欺骗会给孩子的一生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父母要在言行上为孩子树立榜样,以良好的品格来感染孩子、熏陶孩子。

第二,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有意识的诚信教育。“以诚待人,以信办事”,就是说为人要诚实,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尽力做到。如今很多家长认为“老实人吃亏”而教唆孩子耍圆滑,终究造成孩子的诚信存在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对孩子进行有目的的诚信教育,对孩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

第三,家长要用心营造良好的诚信家风。古人云:“家风淳,子孙贤”,诚信家风是孩子成长的沃土。诚信品质的养成,要靠长期的熏陶。在家庭生活中,每个家庭成员良好的言谈举止,诚实守信的品质,特别容易潜移默化,相互影响,从而共同进步。由此可见诚信的家风是形成孩子良好的诚信品质不可缺少的因素。

学校是教学的场所,更是育人的场所。诚信的学风、师风、校风对培养诚信之人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教师在小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第一,良好学风的建立。把日常小事作为诚信教育的重要途径,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从细微处见风格,从小事中显精神。在学习生活中,向同学借东西要及时归还;做好人好事的情况,应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让学生给学生提供和树立榜样,在相互学习中,培养小学生整体的诚信品质。

第二,规范师风的约束。老师是诚信的领航者和实践者,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应模范地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与党的教育方针,与学校的教学工作保持一致,切实给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应言行统一,表里如一,不失信于小学生,否则,教育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第三,诚信校风的建设。诚信校风是一种环境、一种氛围,它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的作用,并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在诚信校风建设中要净化、美化校园环境,在学生学习中经常性地开展以诚信为核心的德育工作;以诚信建设为主题的辩论会、演讲会;组织寓教于乐的课堂活动等,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高质量的诚信校风以其较强的渗透力、影响力,帮助小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格。

小学生的诚信教育仅依靠教育的力量难以实现其本质的转变,还需要系统的社会配套工程进行强化。在现代社会中,任何教育都要接受社会的检验,以得到升华和发展。小学生的诚信教育更离不开社会,需要社会的加强与优化。

第一,各级国家要以身作则倡诚信。要人民群众诚实守信,国家首先要率先垂范,对老百姓“言而有信”,取信于民,国家做好了,老百姓自然跟从,人人都以诚信为荣。从目前局势看国家应采取加强德育规范建设,大力倡导树立社会主义八大荣辱观,使社会主义市场逐步完善,让国家部门成为实施诚信教育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

第二,借助媒体宣传和推崇诚信美德,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社会媒体应根据自身特点,创造正确的社会舆论,以健康向上的舆论引导人,并通过推典型、树榜样,形成以讲诚信为荣、不讲诚信为耻的舆论氛围,使诚信人受到表扬,使背离诚信的人受到舆论的批评,让诚信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

第三,建立适当的立法机制。社会上一些人、企业或单位不讲诚信,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失信成本过低。失信者得不到严惩,守信者就得不到保护,对人们的行为起到了训导作用,从而“好人也会变成坏人”。可以通过立法来实现强制追究,使非诚信行为不仅受到道德的谴责,更有法律的制裁,从而保护守信者,严惩失信者,净化社会风气,让小学生在充满诚信的社会环境下成长,诚信代代传承。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西方文化的冲击,小学生存在的诚信问题已不容忽视。要合理把握诚信教育观念,加强小学生的诚信意识,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在一个诚信的氛围中健康成长,为构建繁荣昌盛的和谐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

学生的教育研究(通用17篇)篇二

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进行梳理和反思,就会发现创业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集中反映在忽视以学生为本,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体的需要,忽视学生的利益诉求,缺乏对学生成长规律的深入认识和把握。

清晰地认识并进而准确定位高职创业教育,是科学有效开展创业教育工作的基础。当前高职院校存在两种错误的定位,一种是过分拔高创业教育的地位,特别是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就业压力不断增大,院校过分夸大创业带动就业的乘数效应功能,创业教育被提高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途径的高度。一种是过分降低创业教育的地位,认为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将创业教育作为可有可无的工作,只在一些商贸类专业的部分学生中进行,所谓的创业教育实在是就业困难情况下的权宜之计、无奈之举。

目前对于高职创业教育的认识普遍存在两种偏差:第一种认识偏差是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创富教育,以追求经济财富为主要目的,教会学生创办企业或开办公司,学生过于追求财富,而忽略了创业背后最深厚的东西,是对自身兴趣的热爱与探索;第二种认识偏差是第二课堂论,即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开展一些活动,将创业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就业指导课、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

高职教育相对于本科以上教育,缺乏创业的环境氛围和进取精神,主要基于高职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据麦可思调查,2011届全国高职毕业生中有xx%属于家庭的第一代大学生,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小富即安”的心态较为普遍,淡化了创业进取的精神,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对于创业,都认为是“冒险的行为”,是不守本份。甚至有的青年人,宁肯背上“啃老族”的骂名,都不肯迈出创业之路。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建立了校政企合作平台,为提高学生就业率提供了有效途径,但是校政企合作主要停留在就业层面。在创业教育实践方面,往往存在“学校热情很高,企业热情不高”的现象,很少有用人单位愿意为高职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很少有社会风险投资商主动与高职学生进行合作,让学生学习实际的企业治理和经营。

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同质化严重,简单的、共性的活动多,大多数院校创业教育没有和开设专业紧密结合,没有反映出本行业、本专业的特色,具体表现在,虽然各高职院校适应社会需求开设的专业千差万别,但是大多把开展的创业教育简单的等同于开办书吧、网吧、休闲吧等地摊式的活动,创业项目也主要集中在低端服务行业。

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师资主要来自于院(系)政治辅导员和部分专业教师,一般性的开展创业教育理论教学尚可,然而对于创业实践的指导,无论是辅导员还是专业教师,由于自身没有创业实践经验,指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往往有心无力。极少数的校外特聘教师,如具有企业高层管理经历的人士,开展创业教育的主要指导方式是开展讲座,缺点是指导时间严重不足,不能与学生长久相处,较短暂的指导行为居多,不能理解学生的特殊需要,以致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应坚持以生为本,把以生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要做到以生为本,就要充分尊重高职学生个体发展实际,科学确定创业教育的定位,明确工作的重点。

1、持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中注重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素质,要从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高度出发,深化创业素质教育改革,构建弹性、宽容、活跃、人性化的高校创业素质教育管理体系,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鼓励和支持在校学生和毕业生创业。在课程设置、专业设置、学分认定、实践教学、弹性休学、奖学金评定等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

同时,高职院校应成立针对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管理的专门管理机构、研究机构及创业咨询服务中心,组织协调解决在创业素质教育中产生的问题,合理配置高校资源以达到均衡发展的目的,对大学生创业的全过程进行指导和协助。建立创业教育评估体系,推动高校创业素质教育制度走向制度化、科学化。

2、坚持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相结合。

目前,就业仍然是绝大多数高职毕业生走向社会的主要形式,创业属于就业的范畴。就业与创业相比较,从就业人数来看,就业仍然是主流和主体,而创业是个例和努力方向;从就业方式来看,创业是更高层次的就业,可以带动就业,对社会的贡献度要高于就业。

高职院校要正确认识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的关系,就业教育是毕业生就业前的准备教育,是缓解就业压力,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措施。而创业教育是开发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具有开创型个性和能力的现代人才的教育。就本质而言,是一种新兴的高级生存教育,发展教育和创新教育[6]。高职院校要将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创业观、人才观和就业观。对就业形势有正确认知,对自身综合素质有正确评价,树立远大理想,以创业的心态去就业,毕业后顺利就业或自主创业。

3、坚持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20xx年,彭刚出版的《创业教育学》一书中总结创业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品质,其中创业知识包括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性知识。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是创业成功的基础,高职院校加强专业建设,也是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因此高职院校要倡导院(系)根据专业特点,探索适合本专业特点的创业教育实施形式,鼓励、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科技创业,专业知识的学以致用将更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创业的动力。

4、坚持创业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

掌握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高职学生创业的基础,但是如果没有积极的心态,没有创业成功的自信心,没有执着的精神,有效的创业教育也无从谈起。高职院校要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持续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让学生逐步学会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通过有创业经历的身边榜样、杰出校友、典型人物的现身说法,分享创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增强学生对自主创业的认知和自信心;通过体验式活动,培养高职学生执着顽强的意志。

5、坚持创业教育与实践演练相结合。

创业教育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创业实践环节。高职院校应当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积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一些小微企业,或者依托社会上的小微企业,帮助学生通过企业实践“在干中学”,实现创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高职院校积极鼓励学校和企业的相关人员参与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来,建立起一支“双师型”的专业教师、学生思政工作者和聘请的企业家组成的专兼职创业导师队伍。创业导师既为学生上课,又带领学生参与创业实践,逐步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创业指导引领工作机制。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计划、创业计划、职业生涯等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进行创业锻炼。

6、坚持创业教育与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

高职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着创业意识不强,创业能力不高等问题,对于就业,大多是被动选择,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没有充分的认识。创业教育是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素质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是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和创造,岗位就业、岗位立业、开拓事业、创办新企业、开拓新岗位等是其基本内涵。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不仅局限于教育学生如何创办企业或公司,而是更加强调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创业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和呼唤,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需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遵循高职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规律,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和专业特色,科学定位,积极探索,构建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创业教育模式,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创业人才,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学生的教育研究(通用17篇)篇三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赏识教育在排球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研究。结果认为,赏识教育作为一种能够与教学目标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应用于排球技术教学中,不仅降低了排球技术学习的难度,还可以让学生体验排球运动的乐趣、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增强学生对排球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排球技术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赏识教育;排球教学;排球技术;实践应用。

在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步伐下,以人为本的观念被应用到了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想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需要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前提下,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排球教育作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顺应时代的发展,顺利地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在排球技术中引入“赏识教育”。因为赏识教育在遵循教育学原则的基础上,区别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借鉴了目标教学等其他教学方法的优点,对待学生的优缺点、成绩等给予赏识性的评价,与排球教学活动形成了快乐合作的学习模式,在教师的赏识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促进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推动排球技术教学的发展。本文主要讨论赏识教育在排球教学中的优势和可行性以及实践应用的相关问题。

1、排球教学活动的现状。

在我国相当大的一部分排球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信心,没有创新动力。这是因为在我国的排球教育体系中,一些教师不管学生的起点如何、能力大小,都采用“一刀切”的标准,没有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同学们在排球学习中看不到希望,久而久之,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就失去了学习排球技术的信心,造成了排球教学活动的停滞不前。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应在排球教学活动中积极引入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教育方法中的一种,赏识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学生个人特点的教学活动,赏识教育以促进学生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从而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主要目标。赏识教育即通过教师认识到学生的能力或价值加以重视或给予赞扬,或进步等方面的肯定,因材施教地发掘学生潜能,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环境,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使学生增强主体意识和自身能力的过程。

赏识教育具有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个性化特点,由于这个特点,使得学生能够在取得成绩后及时得到赏识,这大大缓解了学生在排球学习上的学习压力,使得最终的教学目标能够逐步实现,具有一般教学方法所没有的优势。在这个循序渐进式的排球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只要完成自己的阶段性目标,其在排球学习上就能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赏识,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学习排球的自信心。针对当前学生的学习特点,赏识教育不但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排球技术的乐趣,同时在看得到学生取得成绩时,教师也能够体会到排球教学的乐趣。从而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从排球知识的传授者变身为排球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排球技术教学活动中的乐趣。而赏识教育教学法是区别对待鼓励或委婉批评的方式,通过心理暗示、赞赏等,让学生通过自己在排球技术上的努力,不断尝试成功,逐渐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个人的能力和价值得以体现,对排球运动的兴趣也油然而生,在排球教学中达到了认识和情感的统一,让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动力。

3、教学观念在排球教学中的改革。

21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需要敢于批判、敢于怀疑、敢于创新的人才,每名学生都是不断发展的个体,具有自己的个性和才华。教师是教育活动行为的实施者,一名学生能否成才主要取决于教师如何培养,教师培养学生的教育行为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但要注意掌握学生们的共同特点,同时也应注意熟悉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创建平等、自由的师生交流平台,注重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长处,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予以引导,使学生热爱排球运动。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就要在排球教学的改革中加入赏识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地方就是人都有希望获得他人赏识的渴望。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手段对排球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赏识是一种理解、一种激励,能够因材施教地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使学生走向积极向上。在赏识教育中,学生受到鼓舞,回报给教师积极的反馈,更加努力地投入到排球学习中去,这样学生的创造性不断被培养,潜能不断被激发,最终给排球技术教学改革中注入新的活力。

4、赏识教育在排球教学中的运用。

谁也代替不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所以,首先对排球课中带有各项技能的内容及相关排球知识的部分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观察、学习和思考,给学生提供自主研究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独立学习思考的无限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排球知识的求知欲。其次,教师要提供给同学互相合作学习的机会。因为积极的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够让同学各抒己见,拓展了学生的交流信息渠道,解决自己的疑问,在互动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自信,帮助同学获得更多排球知识,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最后,教师应提供给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如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同学结合自己已有的排球运动知识,设计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排球运动,培养学生用创造性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从而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5、赏识教育在排球教学活动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排球技术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应注意很多事项。例如,首先,教师在排球教学活动中应意识到赏识教育不是单纯地给予学生赞赏和肯定,赏识教育中也包含批评的成分,赏识教育允许教师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对事不对人的大胆的批评。

因为,批评和赏识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教师在该坚持的时候一定要坚持,毕竟学生犯错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教师在遵循对事不对人的原则上予以批评,是在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上的引导。赏识教育批评下的教师能够让学生在犯了错误后,重拾信心改正错误。其次,赏识教育不是一味地赞赏学生,教师在赞赏学生的同时注意不要让学生形成虚荣、自以为是的心理。教师要想正确地做到赞赏学生应当做到细心地观察和发现学生的成绩,在看到学生的努力后再鼓励学生和时刻关注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不断进步。最后,学生是不断发展成长的个体,教师在运用赏识教育教学法时应有正确的着眼点,学生的天生特质不是决定学生今后发展的唯一要素。所以,教师在赏识时应正确地着眼于学生的个人表现和努力程度,客观科学地给予赏识。这样才能培养更多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6、结语。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全新教育理念运用到排球教学中,不仅可以更新当前排球教育的观念,还能有效促进探索排球教育教学的改革。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许多高校教育想要推动其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但很多都未跳出传统的“一刀切”的教育模式,而赏识教育就在于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客观上贯彻。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运用科学的理论逐步缩小差异。所以,赏识教育的效果优于一般教学方法的效果。赏识教育在学生学习排球知识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心理的引导,认可、鼓励、赞赏学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生精神补充和心理慰藉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树立排球技术的自信心。所以,学生在整个排球技术教学活动中充满了兴趣和求知欲。因此,足以说明赏识教育教学法有利于排球技术教学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2]周国辉.大学生激励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学生的教育研究(通用17篇)篇四

许多大学在安全教育工作上,采取的是讲座或者授课的方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只是学习到了一些关于安全方面的知识,但却不知道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生活中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他们还是无法应对。例如,某高校,由于平时缺乏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致使火灾发生之后,学生们不知如何应对,顿时失去了理智,开始狂奔乱跑,从而引发了更大的伤亡。

新时期以来,大学生安全教育已经成为公众所关注的话题,然而学校却没有对安全教育工作加以重视,对教师队伍的素质要求也不高。当前,我国各大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要么是由普通教师担任,要么就是由学校安全保卫部门担任。普通教师只能够教会学生一些关于安全的理论知识,而安全保卫部门的人,却只懂得教学生一些普通的安全防范技术。这些担任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不是很高,难以教出既懂得安全理论知识,又懂得将之运用于实际生活的学生。

对于高校来说,学生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固然很重要,但相比之下,学生的安全就比成绩更加的重要。很多高校领导由于没有意识到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致使安全意识在本校学生身上尤为缺失,不利于校园的和谐发展。对此,学习有关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完善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效果。

教育教学模式决定了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针对高校安全教育教学手段单一的状况,学校应加以重视,改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例如,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既教会学生掌握安全理论知识,又引导学生将这些理论灵活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此种教学模式,才能够促进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素质对学生会造成直接影响,素质高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也能具备高尚的道德,而倘若教师自身素质就不高,又怎能教出好学生呢?因此,高校应采取措施加强安全教育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总之,高校有关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安全关系着大学生的成长,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各个高校应该从多个方面加大重视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培养力度,力求通过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大学生自我安全防护能力,从而降低大学生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生的教育研究(通用17篇)篇五

心理安全是一个新概念,广义的心理安全主要是指人们在心理上或精神上具有比较稳固、能抵御外界力量所带来的心理刺激的防线,有效规避各种心理险情的发生;狭义的心理安全指的是人们面对所处内外环境的安全情景时所具有的一种内心平稳、不受威胁、不用戒备、不被指责和批评的心理状态,内心有一种安全感。在本文中,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指的是狭义的心理安全,是指大学生能以积极的、稳定的心理状态适应生活、学习、工作中各种内外因素、环境、政策的变化,时刻保持内心平稳、不受威胁、不需要戒备、不被攻击、伤害、指责和批评的心理平衡状态,有一种内在的心理安全感。

二、大学生心理安全问题的主要现状。

目前我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总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呈现出乐观开朗、精力旺盛、学习欲望强烈、意志力坚强、人际关系和谐及适应能力强的特点。但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高教体制改革力度逐渐加大、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和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大学生很难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容易导致心理失衡,尤其是近几年来少数大学生表现出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冷漠、考试作弊、抽烟、酗酒、打架斗殴、偷窃等不良现象,大学生犯罪和自杀的比例在不断攀升,这些问题大多都是由心理障碍问题引起的。再加上大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不强、心理承受力较弱、社会适应能力较差,难以承受心理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致使他们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例如:强迫、暴躁、固执、消沉等负面心理情绪和行为紊乱,他们极易陷入抑郁、焦虑、烦恼、恐惧等心理困境中而不能自拔,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如果不加以积极疏导,极有可能导致大学生心理失调,身心遭受严重创伤,以至于自杀、凶杀的惨案屡屡发生。例如,“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案”、“中南大学王啸杀人案”、“‘丑歧视’引发四川大学高考状元曾世杰杀人案”、20“西安音乐学院撞人杀人案”等。以上极端案件发生后,导致许多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感降低了。近10年来有很多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的研究报告,国内外相关报道显示大学生的心理障碍率约为10%~30%,他们暴露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许多调查显示,目前全国30%~40%的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中患有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患的学生比率约为10%~15%,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甚理想。事实上,心理安全隐患比外在安全隐患更隐蔽、更难监控,爆发更加突然,造成的后果更严重。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一个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都有可能是一枚定时炸弹,随时会爆炸。而以上数据和发生的极端案件警示我们,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安全隐患已经十分突出,将严重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校应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来预防和减少大学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问题已迫在眉睫。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大学生杀人案件等现实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深思,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不容忽视,高校应该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建立“四级联动心理安全保护体系”,做好学生心理危机“五早”预警工作。

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安全问题,成立由“保卫处、学工队伍、各二级学院(系)党委(副)书记为组长,专兼职心理咨询师、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为成员的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机构领导小组,积极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教师值班制、异常情况汇告制,以及以“学生心理健康社团骨干、班级心理委员、辅导员、班主任到院系、学生管理部门、学校”为主体应对学生突发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为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发展,高校应积极培养和建设一支具有较高自助与助人能力的班级心理委员队伍,随时掌握全班同学的心理状况,每周将班上学生的心理健康变化情况向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汇报一次,并填写好学生心理问题周报表,要求观察同学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有心理危机或潜在危机的学生,他们有明显的心理异常情况要及时向辅导员及班主任汇报,如新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或存在精神症状的学生,各二级学院(系)应将该生的情况迅速以电话或书面报告的形式向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上报,并在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向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报告,并注意报告过程中的保密原则。高校建立以“学校保卫处、心理咨询中心的专职心理咨询师”为主、以“各二级学院(系)党委(副)书记、学工办主任、辅导员和班主任”为辅、以“学生心理健康社团骨干和班级心理委员”为前哨的“四级联动心理安全保护体系”,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早期预警工作,即做到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变化“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预防、早控制”,确保信息畅通,及时发现,快速反应,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有效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二)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心理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需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要把安全教育与心理咨询辅导紧密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重要作用,及时对学生的.心理疑难问题进行疏导,主要通过开设心理咨询门诊、专业教师做客心理咨询室、“心语”信箱、心理热线电话预约、心理咨询网页学习等个体咨询形式,以学生会和团委社团为载体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与咨询活动,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与形式,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和专题讲座、心理报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按需配备心理健康教育固定场地和固定经费,适时开展学生团体辅导和个别心理辅导,减缓他们内心的压力,释放和转移不良情绪情感,巩固和发展积极的心理状态,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通过对有违纪行为或思想上有轻生念头的大学生进行及时的疏导和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抗挫折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解决他们的心理障碍问题。

(三)加强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和条件保障。

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作为高校心理安全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需要有较强的专业素质,他们的教育工作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质量。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与学生联系最多、相处时间最长、接触机会最频繁的老师,是广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心理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他们应该具有相应的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了解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心理调节方式,对预防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很大帮助。因此,高校应十分重视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培养,建立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资格认定体系,落实专项经费,定期组织业务培训、交流讨论和专题论坛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全员心理辅导培训活动,有机会经常派送他们参加省市级专业培训、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学习专业理论和教育工作方法。

(四)定期开展心理安全隐患排查,完善学生电子心理健康档案。

高校应对每年入学新生及时开展心理健康状况测评,为他们建立电子心理健康档案,在心理健康普查测评中筛选出有心理障碍问题和自杀倾向的学生,重点关注家境经济困难、学习成绩差、身体缺陷、失恋、违纪、家庭遭遇突变、受到意外刺激、父母离异等特殊学生群体,并对其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安全隐患排查,排查出存在心理疾病患者或精神疾病患者,对已经发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建立个案,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一方面,针对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就业等活动中时常出现的心理压力问题,要经常和他们谈心,帮助学生排忧解难,缓解内心压力,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重点关注患有较严重心理障碍和有精神病史的大学生,建立预警对象数据库,及时进行跟踪了解,主动约请他们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安排资深的心理专家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并根据其危机状况及时加以疏导和干预,定期测量辅导。高校应及时疏导存在心理困惑的学生,防患于未然,做到心理障碍问题早发现、早干预。

四、结语。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甚理想,自身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威胁大学生的心理安全。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心理从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重要时期,是心理能力提高的黄金时期;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既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也是家庭、高校和社会共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塑造积极健康的人格的责任和义务。大学生心理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心理健康,也关系到高校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还关系到高校的和谐稳定。“复旦大学投毒案”等一系列极端事件警示我们:面对新形势,高校应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安全隐患问题,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会、自身四大主体之间的力量,全方位、全过程地展开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安全校园、幸福家庭和健康自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学生的教育研究(通用17篇)篇六

摘要: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增多,就业压力也逐年增长,创业成为广大高职院校就业的新途径。创业教育是适应新形势,对传统的职业教育的新发展,对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为例,对在创业教育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展开原因分析,同时开展了一些具有针对性、创新性的实践做法,对促进创业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目前,我国在职业教育上大力提倡开展创业教育,一方面,因金融危机导致各国经济下滑严重,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就业形势严峻,因此我们大力鼓励创业教育,鼓励高职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并以创业带动就业;另一方面,创业教育也更切合大学生个人进步的个人需求帮助他们用个人的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基于此前提下,我们着重研究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为促进学生实现创新创业健康发展提供建议。

1.创业教育的良性现状。创业教育这一领域在我国还处于研究阶段的初期,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比例较低,有较大发展空间;创业教育在国家大力提倡下快速发展,给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为例,针对该校创业教育实施情况进行调查,数据分析如下。首先是高职学生对于创业的认知,91%的学生对创业有基本的认识,78%的学生有过创业的想法,其中11%的学生表示毕业后一定会创业,9%的学生表示如果无法就业就选择创业。在选择创业的原因方面,71%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为了培养自己的社会经验和创新能力,36%的学生表示创业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32%的学生表示创业是为了圆自己的创业梦。在创业实践中,24%的学生有过类似的社会实践经历,2%的学生有过自主创业开办公司的经历,其余的74%的学生表示从没接触过创业实践活动。而参加过创业实践的学生中只有18%的人认为自己的创业是成功的。关于阻碍创业的最大因素,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35%的学生表示资金为创业的最大障碍,其余的65%的学生认为社会经验及相关社会关系为创业过程中的最大障碍,由此可以了解到,这三项为创业教育关注的重点内容。调查显示,69%的学生表示创业教育应该不仅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创新能力,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心理素质、独立性、适应性和抗挫折能力,表明创业教育应该涵盖较为广泛的内容。

2.创业教育的失效现状。我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发展不均衡,各方面体系不健全,缺乏经验,同时缺乏正确的创业教育理念,具体有以下几个表现。一方面,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现实脱节,没有办法付诸实践。关于创业实践,校内创业街是某些院校实践的最好例子,由学生进行开店,这是处于初期的创业方式,对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意识、风险意识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且这种方式资金投入较少,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快推广。但是这种实践方式的缺点是,因资源十分有限,限制了参与创业实践的学生人数。此外,学生此类型的创业主要提供的是简单的商品买卖服务,对学生创业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不明显。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没有足够完善制度辅助和氛围熏陶。我国相关的创业政策不够健全,创业服务没有做到位,给自主创业设置了一些壁垒,导致创业教育的欠缺。而良好的创业氛围是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给有条件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创新、开放、自由、包容的文化环境,让学生在大环境中耳濡目染,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创业素养。我国的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还停留在摸索阶段,自身办学条件等方面的不足导致学校不能提供整体引导,缺少创业氛围,无法提高学生创业素养。

1.主体对创业教育的认识理念不够准确。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管理者在创业教育方面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就业指导的组成部分,在就业率高的情况下对于创业教育开展不够,仅仅停留在按部就班的水平。而高职院校学生对于创业教育也存在认知不足,有少部分的大学生认为是“赢利”,还有部分同学认为创业就是创办公司贩卖产品,更有同学认为创业教育是针对少数优秀学生开展的培训。最后,便是家庭和社会对于创业教育认识明显不够,部分家庭并不支持孩子大学毕业后进行创业。

2.创业教育师资配置不完善。一方面,国内大部分学者创业教育研究较少或者不够深入,从事创业教育人才缺乏。另外一方面,师资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教师自己缺乏专业的创业思维,采用的教育方法大多是照本宣科,学生受此影响,很难有所创新和进步。针对创业这个命题,只有空洞的理论是不够的,实践经验相对更为有用。目前,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教师中,普遍缺乏创业实践经历,在开展具体的创业教育时,很容易只从理论出发,只有书中的理论支撑,无法完全输出创业的精髓所在。

3.创业教育管理模式与服务体系存在缺陷。有不少高职学生认为学校对创业教育不重视或很一般,不清楚学校是否有创业管理机构,对于创业教育的管理模式理解较为空洞,仅交由相关部门辅助管理;同时,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组织并未进入学校常规管理范围,缺乏系统性、组织性的教育并不能取得良好效果。另外,在高校服务体系方面,并未形成相关产业链,与社会联动较为不足,理论与实际较为脱节。在创业教育方面,实践相对于理论更为重要,大部分并未创建创业实践基地,使得学生空有理论而缺乏实践。

通过对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创业教育的多方走访和调查,该校建立了一套创业服务、教育、指导和管理四位一体的信息服务系统,努力实现创业教育工作的科学化管理和人本化服务。

1.转变创业教育的观念。首先,广东行政职业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机制中,着力把学生往具有创业能力和突出素质两方面并进的创业型人才方向培养。其次,通过开展创业讲座等方式转变学生创业观念,学生是创业的主体,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创业意识。最后,加强学生对于创业活动的理解并开展创业教育活动。开展较为系统的创业实践模式,积极帮助学生进行创业,深刻认识到创业教育的实用性,尽快转变传统教育的相关观念,建立帮助学生创业的良好形式。

2.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在学习教程方面,广东行政职业学院通过组建专家、教师,科学系统化编写了创新创业相关教材,结合该校开展的素养教育工程,大大地促进了创业教育的长远健康发展。在课程设置方面,不仅加强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相渗透与融合,还完善了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创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创业课程。在第二课堂活动方面,通过创办创业大赛、校外创业孵化园实地观察与交流、企业顶岗实习等方式,大力营造创业文化氛围。总体而言,要加强创业教育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提升创业教育的多元化,使得学生受到实践性强又多元化的教育体系。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支素质突出的教师队伍是创业教育成功的必须条件,只有拥有一支素质突出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广东行政职业学院高度重视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打造一支具有专职和兼职水平的教师队伍。在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各行业的创业实践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学校和创业成功人士、创业研究人士的联系,聘请成功创业人士作为学校的兼职创业教育教师,更有利于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

4.注重创业实践基地的拓展和建立。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大力搭建创业实践基地,除了校企合作确立实践基地,还在校内建立了“学生创业实习一条街”。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进行创业教育在硬件上有极大的困难,因此积极地创建自身的创业实践基地,既有利于创业教育的进一步推行,也有利于给予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可能。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创业基地基本模式较为完善,创业的园区设置在校内,在校外有更大范围的创业实践基地。这样的模式更值得我们借鉴。

四、结束语。

尽管在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在创业教育的理念和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政策以及教育氛围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在调查中所显示的问题也体现了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方面的不足和缺陷。着眼于创业教育的长远发展,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且尽力使其得到良好解决。

参考文献:

学生的教育研究(通用17篇)篇七

在小学教育阶段,新课改明确指出课堂教学的责任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引导学生会赏识。在人群中,存在着一些特殊的人物,他们的世界里没有声音,他们不能够像正常人一样说话、永远处于无声的世界,这些人被称为弱势群体,他们虽然在生活上有着一定的困难,但是他们有权利享受教育。我国也逐渐地开始注重对弱势群体的教育教学。美术作为艺术学科范畴,一方面能够熏陶学生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强化弱势群体的心理素质,引导他们学会赏识,并通过赏识不断的全面发展自我。新课改指出:教育的使命和教师的人物是让学生从小有良好的心态,学会自信,学会欣赏自己。尤其社会上的一些弱势群体,他们不同常人,在生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他们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我国也越来越注重对这些人群的教育。美术作为艺术学科范畴,适当的开展美术教学,能够让这些人感受到美的事物,学会欣赏美,进而懂得赏识,以赏识激励自我发展。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聋哑学生的赏识教育。

一、开启交流平台,鼓励学生表达自我。

聋哑学生不同于正常的.小学生,他们由于自身的缺陷性,往往缺乏自信,不善于交流。美术作为美的事物,很容易震撼人的内心,同时,事物的多元角度展示,使得美术成为开启人与人交流的一个途径或者说是一把钥匙。在小学美术中,每个单元都有欣赏课,即:让学生欣赏一些名家作品,开启学生欣赏美的心灵。对此,笔者在教学中,运用美术欣赏课,开启交流平台,鼓励学生对于美术作品敢于表达自我,引导学生去欣赏美,理解美的内涵,从而为赏识教育奠定基础。如:在学习人物美术教学内容时,笔者让学生欣赏世界名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看到的,畅所欲言的表达,力争“我口说我想”。每个人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事物特点不同,从而自我表达的也不相同,诸如:有的学生感觉这个人物作品的核心内容在于图画人物微笑的永恒;有的学生则感觉这幅画在于人物的神秘性;还有的学生认为蒙娜丽莎是作者对某种理想世界的一种期望等等,在审美理解上各有各的看法,这样表达出来,相互之间能够进行交流,进而拓宽自我的思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属于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能够刺激学生增强学习美术的信心,强化学生的欣赏能力等等。

二、给予个性化平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指出:个体差异是正常的,因此应使学习过程适合每个儿童的需要,而不是将儿童套入预先规定的有关学习速度和学习特点的假说之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聋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相对来说较大,这样一来就决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因材施教。结合学生个体的特点来打造教学计划,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来构思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法等等,尽可能地保证全体学生的个体逐步发展。我们知道,赏识教育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懂得欣赏、学会欣赏,而欣赏自我、强化学生的自信心无疑是支持这一些实现的核心内容。对此,笔者在教学中,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给予个性化的平台,采取放养式的教学手段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学习美术的成就感,从而提升自我的自信心。如:在学习《蜻蜓飞飞飞》教学内容时,笔者放飞学生的思想,鼓励学生抛开思想和行为的束缚,大胆的想象如何制作蜻蜓,不拘于形式,给予每位学生发展的平台,就学生个体开启他们的思维,进学生个体的一切技能去实践美术作品。如:有的学生用折纸、树叶、剪纸、线、布条、橡皮泥等等制作各个样式的蜻蜓。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深入学习美术,增强自信,笔者还举办了相对应的画展,展示学生的每幅美术作品,创设展示学生技能的平台,让学生相互欣赏、相互促进,在赏识中增强自信,在自信中推进赏识。

三、打造多元化的平台,深化学生的赏识能力。

小学美术内容多种多样,诸如:简笔画、国画、素描、山水画等等。学生在学习美术上的取向也有所不同。对于聋哑学生来说,他们对于色彩有着特殊的敏感性,笔者在教学中依托装饰色彩内容鼓励学生多方面的尝试美术实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生为主,打造多元化的平台,从多角度,权威方位的引导学生深入赏识,强化学生的赏识能力,深化美术赏识教育的质量。如:在涂鸦教学内容时,笔者改变传统的让学生单一的模仿图画颜色去涂、去绘画,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装饰颜色。引导学生多看、多比、多想、多实践。即:在涂鸦的过程中,多看看自己的作品,诸如:正面看看,远处看看,再和其他的小学生的作品对比看看,寻找自我的美术涂鸦灵感,更好的装饰美术作品内容;多想想怎样才能够创新,怎样才能够更彰显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多尝试集中色彩、线条的搭配等等。以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出现,强化学生多元化的尝试美术学习,并从中感悟艺术美、发现艺术美、创造艺术美,从根源强化自我的赏识并实践赏识。总的来说,聋哑学生是特殊的,是有缺陷的,他们大都缺乏自信,缺乏交流。而美术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技能,更有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我们作为教师应灵活的运用美术学科的优势,在美术教学中渗透赏识教育,让学生学会赏识,并以此激励自我持续发展。

学生的教育研究(通用17篇)篇八

摘要:本文从谈幼儿园教育的现状出发,指出赏识教育的重要性。以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为基础,提出了三方面赏识教育方法:巧用表扬语,善用体态语,妙用有形物,并详细阐述了夸孩子、幼儿体态语应忌、笑脸宝盒、宝贝加油卡等具体的做法。

关键词:幼儿;赏识。

面对幼儿集体,老师常犯这样的错误:当幼儿遵守规则,做得好、做对事情时,老师没有注意太多,甚至视之为理所当然;当幼儿不遵守规则,做错事情时,老师才会去注意他。有时,甚至给予指责和呵斥。久而久之,让幼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严重影响了幼儿自信心的发展。因此,倡导幼儿教师赏识幼儿,肯定幼儿,给幼儿更多成功体验,非常重要。

一、巧用表扬语――用描述夸奖孩子的努力。

口头表扬作为对幼儿良好行为的奖励是老师培养幼儿自尊心、自信心的最常用的手段。但那些空洞和泛泛的表扬说辞,会使表扬毫无意义。那么老师应该怎么夸呢?下面,我们看看有益称赞和无益称赞的区别。无益的称赞:你比其他人做得好。有益的称赞:我喜欢你的卡片,很漂亮,也很风趣。孩子的感觉:我的品味不错,我可以信赖自己的选择。描述性的语句以及孩子由此得出的积极结论是孩子精神健康的.基石。孩子从我们的话中对自己作出结论,事后还会默默地对自己重申,这会使他们对自己及周围的世界抱有积极看法。

二、善用体态语――无条件地积极接纳孩子。

帮助幼儿建立自信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无条件地积极接纳孩子”,而这却是很多教师容易忽视的方法。“无条件地积极接纳孩子”是罗杰斯所提出的观点,是指教师对每个儿童的接纳和赞同,并不取决于他是否满足了教师的期望,而只因为他是充满无限可能的、活泼可爱的儿童。“无条件地积极接纳孩子”有时可能是一种不加评判的能力,是承认儿童有权与教师和别的儿童不一样,是一种对培养幼儿成长的信念和信心,其中所包含的潜在情感是无法替代的。要做到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用好体态语是非常重要的。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表情,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传达着某种信息。老师摸摸幼儿的头,或是拍拍他的肩,幼儿就会很高兴,甚至一天都可能很兴奋。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自己体态语的运用,优化体态语言,为孩子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接受的氛围。

三、妙用有形物――用心寻找孩子的闪光点。

表扬孩子的方法很多,但我们发现,除了言语的表扬外,用一些独具匠心的有形方式来肯定幼儿,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1.笑脸宝盒,捕捉生活中的感动瞬间。走进幼儿园的教室,我们常能找到各种各样的“评比栏”,但我们不提倡用这种表扬孩子的方法。因为这样做,容易引起横向比较,引导家长和孩子相互比较,这样做忽视了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有时还会在比较中打击了部分幼儿的自信心,用“笑脸宝宝”的形式,可以避免这点。材料准备:笑脸宝宝若干、彩笔、笑脸宝盒笑脸宝宝――经典卡通笑脸笑脸宝盒――卡通版的抽奖箱使用方法:每次在发现幼儿有良好表现时,即在笑脸宝宝背面写上幼儿的名字,投入笑脸宝盒中。每周总结一次,从笑脸宝盒中抽取部分笑脸宝宝,给抽中的幼儿一些小礼物。抽取完毕后,将盒内的笑脸宝宝取出,将姓名擦除,下一周重新开始。在实施中,我们发现可爱的笑脸宝宝代表了肯定与鼓励,深受幼儿的喜爱。孩子们觉得能在笑脸宝宝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是一件让人得意的事。而老师每送出一个笑脸宝宝,就找到了幼儿的一个闪光点,给了幼儿一次肯定。投票式的储存笑脸的方式和抽奖式的小结,给幼儿带来了神秘和惊喜。

2.宝贝加油卡,大声地说出你真棒。个体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相互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在幼儿园,往往是那些能力较强的幼儿,常能获得成功的积极体验,而那些能力平平或发展稍落后的幼儿,成功的体验较少,容易被成人或同伴忽视,自信心容易受到挫伤。因此,我们精心设计了“宝贝加油卡”,在每周小结讲评时颁发给特别有进步的幼儿。材料准备:宝贝加油卡若干,塑封(便于幼儿珍藏)。使用方法:每位老师回顾幼儿的表现,对一周内进步最大的幼儿(通常2-3名,不宜过多),填写加油卡。与以往一般的奖状不同的是,卡上不仅有获奖者的姓名,还详细地写明了获奖的理由,让这份荣誉更具体、更明确。颁发过程――参照电影节颁奖仪式,教师公布获奖名单,阐述获奖理由,颁发加油卡,逐个进行。我们还要将赏识教育的理念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延伸开去,如:让幼儿轮流当游戏角色、做值日生、领操、带律动、当小组长,注重公平,让尽可能多的幼儿获得成功感。总之,赏识幼儿的方法很多,需要老师们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发挥创新精神,探索多样化途径,并持之以恒,才能培养出的阳光健康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8.

学生的教育研究(通用17篇)篇九

摘要:近些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大家的重视,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旨在从新媒体的主要特征出发,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受到的各种影响,并就目前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新媒体;心理健康;工作建议。

新媒体,从严格意义上该称之为数字化媒体,它与传统媒体差异甚大。新媒体在推动经济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同时也无形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影响深远。

一、新媒体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新媒体指的是数字杂志、数字电视、网络和手机媒体等,它们均是继广播、报刊、户外、电视等传统媒体后出现的新媒体形态。这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概念。新媒体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有线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数字电视机、手机、电脑等终端并运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移动技术向用户提供信息与娱乐的媒体形态。这是一种宽泛的概念。而由其另一严格意义上的概念--数字化新媒体可以得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具有的主要特征如下:

1.交互性与即时性;

2.海量性与共享性;

3.多媒体与超文本;

4.个性化与社群化。由此可见新媒体在迎合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追求自我的需求的同时,也会在各方面对大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1、新媒体下多元化的信息在大学生认知能力方面的.影响。

新媒体所具有的信息资源丰富、交流快捷便利等特点可以使大学生快速便捷地获取需要的信息。同时我们也看到,网络中各种价值观、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使大学生更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可以自由地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分享和发布信息。这既加强了大学生和社会间的联系,也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和学习阵地。然而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其选择信息的能力及是非善恶的辨别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部分辨别信息能力较差的大学生在面对西方国家所谓的“自由、民主”和本土文化宣传的片面报道时,极易被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极端个人主义思潮影响,从而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偏差。

2、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中交往的虚拟性对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的影响。

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新媒体时代下主要是以文字、音像及图片的形式进行虚拟交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微信、微博、qq、人人网等任意的社交平台与其他人接触并交流。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和隐匿性使大学生即使是面对刚刚结识的交往对象也可以宣泄在平时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不良情绪,或者对其吐露自己的秘密,并且不必担心遭到其嘲笑或者泄露给现实中身边的人,而且很多时候还能得到对方的开导。这有利于大学生缓解内心压力,保持愉快的心情,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然而,新媒体的过度使用会让大学生对虚拟身份产生依赖感,长此以往会降低大学生的现实人际沟通能力,使他们不自觉中陷入孤立的境地,难以体会到面对面交流的乐趣,从而产生孤独、情绪低落、压抑等心理问题。

3、新媒体下环境的虚拟化在大学生行为方面的影响。

环境的虚拟化提供了有利于大学生丰富自我、完善自我的环境和机会,但另一方面可能会引发违背道德和伦理甚至是网络犯罪行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具有更丰富、更自由与更开放的特征,这迎合了当前大学生的求知欲强且对外界信息敏感的需求。虚拟化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自主交往的能力,并且可以通过这个过程提高其人际认知能力乃至提高其综合素质。但过度沉溺于手机、网络等新媒体也会导致学生的交往能力和思考能力一定程度的下降。另一方面,新媒体监控性的缺失使人们在虚拟环境中不必承担责任,从而导致一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大学生做出一些诸如损害名誉和人格、情感欺骗、传播虚假信息、*客攻击等道德失范的行为,甚至是网络犯罪行为。

1、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立人格,并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它除了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个人能力的培养外,还注重对学生兴趣、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的培养,切实追求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要提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切实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牢固的基础。新媒体时代重在预防,因此当前大学应利用新媒体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及时发现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早发现问题并对其进行有效教育和疏导。

2、重视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能给个体性极强的大学生群体提供和谐、广泛的人际交往的良好平台,它也蕴藏着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可以调节人的心理,陶冶人的情操,激励人的意志,还能规范人的行为。因此,当前大学要着力于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充分利用校园中的墙报、校刊、书籍、广播、学生社团、校园网络等宣传渠道的优势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校园文化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3、建立健全、多元的心理预防和干预机制。

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对专业心理辅导人员的要求也逐步提升,就目前各高校现状而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当前大学应当普遍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心理指导等常设机构,或者设立专门的学校心理咨询论坛,训练一支由心理学专业人员、辅导员及学生干部担任心理问题咨询专家的队伍,以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方面的工作,倾听学生心理诉求,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并及时疏通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心理冲突、心理困惑以及其他心理问题。同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理念,从而整体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涉及到多个领域,因此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经过理念和模式的创新以及受咨询队伍的健全才能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提供专业化服务,从而达到更佳的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的效果。

参考文献:

[2]潘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实践[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7。

[3]密甜甜.微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4]王铁军.初探微时代的思想政治课德育渗透的有效拓展与延伸[j].华章2013(16)。

学生的教育研究(通用17篇)篇十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进行的生产组织和市场扩展活动、巨额资本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快速流动、国际经济组织在全球经济活动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区域经济波动对全球经济体系的传导和冲击以及纷纷建立的一体化经济区域等一类具有全球性特征的重要经济现象逐渐引起人们密切的关注,并被概括为“经济全球化”现象,包括生产全球化、市场全球化、投资全球化等各个方面1,2。对“经济全球化”的研究,目前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在政策制定时必须考虑的重要背景,同时也为人们在大的历史尺度上透视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和把握全球经济的未来走向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

用“全球化”的分析框架观照其它领域的人类活动是“经济全球化”研究在方法论上的一个重要贡献。事实上,目前关于“全球化”的研究已经不限于经济活动,除“经济全球化”以外,在“全球政治”、“全球文化”、“全球战略”、“全球主义”、“全球问题”等方面都有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3,4,5,6,成为二十世纪最引人注目的一种学术研究规范。

比较而言,教育界对“全球化”现象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无动于衷:我们既没有看到一篇关于“教育全球化”或“全球教育”方面的专题研究报告,目前一些关于wto与中国教育的研讨也仅仅限于就事论事而缺乏学理探究,本文作者在“全国第二届教育政策高级研讨会”所做的专题发言“教育全球化与开放基础教育市场的政策框架研究”7至今也未得到学界的积极回应。难道是教育活动中不存在“全球化”的问题吗?或者是“全球化”的分析框架不适合于研究此类教育现象?还是此类教育现象不具有研究价值?看来都不是。本文将依据充分的事实对上述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希望因此吸引更多的研究者进入这一研究领域。

本文对“教育全球化”的研究包括现象、历史和机制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教育全球化”给国家中长期战略安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在“教育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政策创新问题。

二、“教育全球化”的主要形态。

下面分别予以讨论。

1.教育资源(要素)的跨国流动留学(留学生)是此类“教育全球化”现象的典型代表。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荷兰、瑞典、挪威等欧美发达国家以及日本、新加坡、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纷纷来华频频举办各种“教育展”,受到媒体广泛关注,并因此成为“大专辩论赛”的主题。8,9,10另据官方统计,改革开放二十年,中国赴美留学生超过三十万11,去其他国家留学人员也相当可观。

无论中外,留学的历史都可以追溯到相当久远12。只是以往大都将其作为一种文化交流现象来看待,现在则还注意到它所具有的经济功能:

1994年,世界大学生6100万,其中留学生占2%,达130万人。二战以后,在美国就读的留学生历来为世界之最,1994年,在美国就读的留学生达50万人,为美国经济提供了近100亿美圆的市场容量;1992年,澳大利亚教育创汇7。5亿美圆,成为该国第一大出口商品,而在1986年仅3400万美圆,五年增长20多倍。目前,澳大利亚在北京、香港、新加坡、汉城、台北、曼谷、雅加达、吉隆坡等地开设了连锁教育中心,今年教育出口收入可望超过20亿美圆。

39所高校走出国门招生《经济日报》00/09/26就在国外高校纷纷来中国招生之际,中国高校也将走出国门,瞄准国际留学市场。10月28日、29日,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等39所国内高校将聚集韩国,举办“中国留学说明会”。据介绍,接受外国留学生一直是我国对外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同时也是高校加强国际合作和提高国际知名度的有效手段,还可补充高校教育经费的不足。去年我国共接受了来自142个国家的近4万名自费留学生。(柯棘)。

学生的教育研究(通用17篇)篇十一

随着高校改革开放深入,大学生的生活空间大大扩展,交流领域也不断拓宽。在校期间大学生除了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外,还需要走出学校参加各种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尤其是安全知识,势必会导致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曾经看到过这么一则案例:朱某是北京某大学的一名大学生,朱某在北京学习期间,结识了某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龙某,后又结识了某大使馆新任文化参赞萨某。期间,朱某又认识了某自治区党校退休老师杜某。后来,某大使馆文化参赞萨某提出要朱某及杜某等为使馆收集新疆伊斯兰教派活动的有关情况,当时朱某及杜某未表示拒绝,与萨某签订了协议书,并接受由萨某撮合的摄像机 1部、活动经费1万元以及二人的月薪3000元,随后返回乌鲁木齐。接着,朱某及杜某先后前往乌鲁木齐、喀什、莎车等地拍摄、录制了伊斯兰教派有关活动情况的资料,返回乌鲁木齐后,朱某、杜某被抓获,追缴了全部拍摄录制资料。经某自治区国家保密工作局、宗教事务局鉴定,朱某所收集的资料其密级为“机密” 级。朱某的实施的行业严重危害了国-家-安-全。

由此案例,引发了我对当今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方面问题的一些思考。目前,我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复杂多变,而许多不强,认识过于狭隘,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当前我国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这主要表现为境外敌对势力和间谍情报机构为达到分化、西化中国的目的,一方面利用各种渠道,以公开或秘密的方式,传播西方的政治和经济模式、价值观念以及腐朽的生活方式,培养和平演变的“内应力量”。另一方面采取金钱收买、物质利诱、色情勾引、出国担保等手段,或打着学术交流、参观访问、洽谈业务等幌子,刺探、套取、收买我国家和单位秘密。

其次,大学生对国-家-安-全也存在着种种模糊的认识。许多大学生缺乏国-家-安-全意识,对国-家-安-全的认识存在局限性。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内容。因此,全方位理解国-家-安-全有助于端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对大学生加强 国-家-安-全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是讲到国-家-安-全,大学生会自然联想到美国的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以及国-家-安-全机关、军队、警察身上,这种把国-家-安-全等同于情报间谍活动的片面认识,使大学生不能自觉地把维护国-家-安-全与自身的责任联系起来,或多或少地、有意无意地认为“国-家-安-全与己无关”。此种观念和想法是极其错误的,维护国-家-安-全不仅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三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与日俱增,和平环境使大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放松了警惕,淡化了安全意识,认为“对外开放无密可保”,“和平期间无间谍”等等。由于思想麻痹,造成国家的一些机密被泄露,更有甚者,个别经不起金钱、美色等种种诱惑,不惜丧失国格人格,出卖情报,给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教训极为 惨痛深刻!

二、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的原因

那么我国面临如此复杂的国际形势,其原因究竟何在?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为何又会如此之淡薄?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别。由于历史原因和国家自身利益等方面原因,我国在许多问题上与西方一些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分歧。

第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的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地位得到了加强,实现了中国崛起。面对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一些国家别有用心地提出了“中国威胁论”,他们的一些举措给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第三,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网络等电子讯息技术广泛地用与经济交往当中,然而我国却是立法滞后,执法不严这么一个法律现状,给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份子提供了可趁之机。

第四,当代大学生由于涉世不深,国-家-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同时深受西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影响,在思想上存在着深刻的危机。

第五,从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来看,目前的爱国主义观念淡化,学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也十分僵化,内容空洞,空喊口号,效果欠佳。

《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研究》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学生的教育研究(通用17篇)篇十二

摘要:赏识教育在高等体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采用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和文献法来对赏识教育的应用进行研究,主要是以某学校的20xx级的两个班的学生来作为体育教学的研究对象,对常规教学与赏识教学这两种方式的应用效果进行相应的比较,根据相关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与常规教育相比,赏识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也能够使学生更加标准、快捷的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和运动技巧,因此必须要重视赏识教育在高等教育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本文对这一应用效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赏识教育;高等教育;体育教学;应用研究。

我国的大学生存在着亚健康的现象,亚健康问题是极为严重的,大学生能够坚持每一天都进行锻炼的学生较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提升学生对体育的认识,重视体育教学,激发学生对于体育兴趣,使得学生能够成为优秀的综合素质人才。赏识教育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存在着的闪光点和优点,教师要及时的给予学生赞扬,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动力和信心。本文就是对赏识教育在高等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分析,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是对某大学20xx年级的两个班的学生作为赏识教育在高等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对象,两个班的学生一共有80位男生,其中40位男生是对照班,另外40位男生是实验班。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法。

利用文献法查阅赏识教育体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相关的资料,这些文献能够为赏识教育研究奠定理论的基础。

1.2.2实验法。

在应用研究的过程中,使用实验法可以为赏识教育奠定实践基础。通过实验班来对学生开展赏识教育体育教学,可以为相关的研究奠定数据基础。其中对照班使用的是常规的教学方法,而实验班使用的是赏识教育法。在实验之前必须要对同一年级的这两个对照班的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心理素质的基本情况,还要对学生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和技术进行测试,在实验之后还要再一次的对这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测试,对这两次问卷调查和测试的相应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与讨论。实验的时间是20xx年2月到20xx年7月,一共经历了32个学时。体育基本技能和技术在实验控制的过程中,具体的试验情况如下(本文是以篮球课程的体育教学为教学实例):

(1)三米线移动:体育运动的基础之一就是三米线移动素质,三米线移动这一项目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掌握体育运动的技能与技巧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使用的是计时测试的方法来对学生交叉步或者是滑步来进行三米往返移动的运动进行计时,这一测试过程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每十人为一组,测试完毕,使用统计软件来对测试的成绩进行相应的处理,使用的统计软件是spss19统计软件。

(2)在对学生进行三分线内运球上篮技术的测试与教学的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要分别的进行往返运球上篮,时间均为45秒,根据规定,投中一个是十分,100分是封顶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能够进行补篮,而且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两轮次的测试,取这两轮次测试中最高的成绩为这次实验测试的成绩。

(3)全场往返运球两次,要投中四球,而且每一个学生都要从整个篮球场的a场底线开始进行运球,将篮球运送到b篮板的上篮,这样在投中之后就要返回到相应的a场篮板进行投篮,在经过了两次之后,整个实验的前后要分别的计时两次,以最快的成绩为主,规定是45s是60分,而25s是100分。

1.2.3观察法。

对现场所有学生的心理素质变化、学习情况和技术技能进行观察,掌握学生的动态。

1.2.4问卷调查法。

要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展进一步的调查,整个实验前后要分别发放调查问卷80份,这80份调查问卷都是有效问卷,也就是说调查问卷的有效率是百分之百。

1.2.5数理统计法。

本文对于调查数据研究的过程中,使用的是spss19软件来开展数理统计,试验的过程中,使用的是独立t检验和配对t检验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于能够提高实验的精确性,对于实验是极为重要的。

2研究结果和具体分析。

2.1.1理论基础。

赏识教育的主要特点就是要对学生的长处和优点进行鼓励和赏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信心,也能够营造出一种比较和谐的教学气氛,从而高质高效的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而常规的教学方法,教师很少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赏识,这样就使得学生缺乏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日常的生活中变得更加的畏缩和懒惰,在这样的情况下,常规的体育教学方法就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体育人才。因此,在高等教育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开展赏识教育,通过赏识教育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2.1.2赏识教育和常规教育的具体方法。从高等教育体育教学的实际特点和情况来看,笔者结合了赏识教育的相关教学方法和理论来开展赏识教学,以下分别对常规教育法和赏识教育法进行阐述:常规教育法:常规教育法使用的是纠正错误法、预防法、分解法、完整法、示范法和讲解法。赏识教育法:赏识教育法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从理论出发来爱护学生,关心学生使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赏识教育法还结合了现代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来进行教育是学生,使学生懂得学习的重要性。赏识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努力的发现学生的优点,对学生努力的成果进行鼓励和肯定,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良好的持续性的学习动力。除此之外,赏识教育还巧妙的使用了语言,使用甜美的语言风格来对学生进行语言上的赏识,这样就能够给学生带来战胜困难的勇气与信心,并且使用相应的肢体语言来进行赏识学生,这样学生就会在运动中有着学习的欲望。

2.2.1实验前的情况。在实验之前,对于同一年级的两个班的男学生的心里素质、基本技能和技能技术进行了相应的测试,并且使用spss19来开展相应的t检验,具体的情况如表1和表2所示。表中的数据有效的说明了整个实验前学生具有的基本条件是相同的,能够开展实验。

2.2.2实验后的情况。实验之后,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进行测试,使用spssl9来进行检验,表1和表2的数据结果有效的说明了这两组的学生是有着显著性的差异的(p0.01)。

2.3赏识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3.1体育的基本素质分析。

学生在进行三米移动体育练习的时候,使用的常规教学法一组并没有得到教师的赞赏,学生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不积极、不尽力,这样就无法激发学生开展体育运动的兴趣。而使用赏识教学法的一组学生,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充满着激情,经常会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赞赏。笔者对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计时测试比较,发现这两个组实验之前三米线平均的移动速度分别是23.02s、23.13s,并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实验之后,两组的试验成绩分别是22.35s、21.03s,有着显著性的差异。通过配对检验发现实验组的提高更为突出,将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成绩进行独立的t检验(p0.01),结果显示赏识教育对学生的三米移动专项素质的提高优于常规教育。

2.3.2篮球项目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比较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赏识教育可以让学生在面对困难方面表现出非常优秀的应对能力,尤其是毅力很好,而对照组在这方面很多孩子表现就不尽如人意,实验组评价值达到了4点多,而对照组平均值仅为3点多,这写对比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关于山治教育在体育课中的渗透策略还需要不断加强,才能让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表现更好。

3结论。

赏识教育在当前教学中备受重视,在体育教学中渗透赏识教育可以让学生的毅力和魄力不断增强,在面对困难和压力的时候能够表现的更优秀,让学生能够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提升意志品质,以便在应对社会就业发展过程中的社会压力,并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卡耐基.人性的弱点[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孔凡杰.浅谈语言艺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35):264.

[3]粱立芬.微笑在我心―――浅谈微笑在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4).

[4]邓树勋.现代大学体育理论和实践[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8).

[5]周弘.生命如水,哪一段不美[m].武汉:武汉出版社,(12).

[6]刘淑焕.教师如何热爱学生[j].中国校外教育,2009(3).

学生的教育研究(通用17篇)篇十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获得知识,可以通过接受学习,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等方式,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可见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做到合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来提高学生数学的有效预习呢?通过查阅相关研究成果和自己的探索,在了解学生预习现状的基础上我进行了尝试。

一、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让数学预习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不仅仅强调教育要联系生活,而且强调生活本身的发展性和教育性。对小学生来说,很多数学教育的本身就是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教育更贴近学生,如果能在教学预习中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贴近生活的的具体事例,学生预习的过程就会更有趣,更容易感受到数学预习的成功体验,能改变学生在数学预习中的迷茫和无措,使学生认识到数学预习并不是深奥而不能把握。网络资源中蕴含的贴近生活的数学教育材料数不胜数,用其指导学生的数学预习往往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网络教育资源降低数学预习的难度。

在网络进入千家万户的今天,教育技术与手段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它为数学教学提供了其它教学设施无法替代的服务,它改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对深化数学教研教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网络资源中的文字、声音甚至动画、图像形象直观,能将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声情并茂,在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接受看、听、说、模拟等多种感官的刺激,化抽象为形象,在无意识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化难为易,化繁为简,降低了学习难度。当学生预习时与电脑课件中的声音、文字、图像产生共鸣,让本来有难度的数学问题变得迎刃而解,久而久之,他们会自己总结出一套预习的方法,对学习目标、重难点的'掌握越来越准确,对数学预习也不再感到无头绪而只是敷衍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

三、利用网络远程督察学生的预习。

从问卷中还了解到,大多数学生上网时都玩qq,他们在qq空间和同学互相交流学校的一些信息,包括思想方面的交流。从这里我得到启发,我何不利用学生对玩qq的热情来指导学生的预习呢?这个想法让我感到非常兴奋,我想我找到了一个能提高学生预习效果的好办法。老师完全可以和本班学生建立一个班级群,在这个群的对话中,老师极易和学生打成一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对学生的学习非常有利。在这里,老师更容易了解学生、亲近学生,也可以提醒学生必须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可规定学生上网的具体时间,在这个时间段老师可通过聊天指导个别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学生也可以在有疑难问题后随时通过qq请教老师,引导学生逐渐掌握预习技巧,提高预习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预习的主动性。

学生的教育研究(通用17篇)篇十四

人文素质的培养更多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很多高校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更谈不上重视,也许是受到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本就薄弱,价值取向更加偏向功利性。因此,大学生所受到的教育更加不均衡,人文知识的缺乏导致人文素质较低,而人文精神也就更加无从说起。当代高校人文素质与高校发展更像是“上半身”与“下半身”分离前进,让人担忧,人文素质教育更多是“贴在墙上”,而不是落在实处。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更多地像是一种辅助性的安排,学时与学分安排明显不足,甚至安排相关课程只是一种制度安排,流于形式。另外,相关投入少、规划乱、内容陈旧、形式刻板,大学生更多只接触理论,无法融入生活,这样只是一种资源浪费,对素质提高一点作用都没有。

(三)校园缺乏人文气息。

对大学生而言,除了专业课程,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也不可或缺,是向学生展示文学艺术魅力的主要途径,是提升大学生审美意识的重要方式。然而,很多高校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课余时间便放任自流。在数据化时代,许多大学生都将时间消耗在计算机、手机等网络平台,甚至沉溺于其中而无法自拔,中国传统文化被弃之脑后。在这种形式下,很多高校却只注重单纯提升人文素质,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不创新,相互模仿。校园文化创建应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积极性与创造力,形成别具一格的人文风格。

(一)文学可表现人类的文化性格特征。

人类的文化是漫长而瑰丽的,文化典籍浩如烟海,无数的璀璨明珠不断吸引人们的眼光,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而现代欧美电影的大量涌入,也给东方传统文化造成不小的冲击,这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争夺文化阵地,武器便是文学和艺术。因此,文学所特有的深厚影响力不可忽视。

(二)透过文学艺术可以透视人的心灵。

优秀的作品总是会被世人传诵,究其原因,是它们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扎根于生活与历史,高度传神,能够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更深入透视人的心灵。人们的价值观指导着人们的行动,大学生仍需要被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而这时学校给予正确的指导便有重大意义。

(三)文学教育是延伸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中国历史延续五千年,在整个世界文化史中都是极为罕见的,古老深厚的历史底蕴造就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体验。同时,传统文化包含很多具有积极意义的方面。因此,应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方面展示给大学生并加以引导,提升人文修养。

(一)变革思想,重置课程体系。

高校教育者尤其是学校领导应该认识到文学教育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大素质教育投入,将文化教育课程提升到与专业课程并重的高度,重新设置学时学分。另外,可重新编纂系列教材,尤其是能凸显人文精神的优秀教材,尽力开展相关课程,让大学生能意识到学校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在全世界掀起“中国热”的时候,中国特色文化走向世界,而国内高校更加不能丢弃,应该将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作为神圣的使命,培养大学生继承民族文化精髓,提升人文素质的责任感,铸就民族精神。

(二)积极创新,改革教学方法。

目前,在很多高校也设置相应的文学教育的课程,最主要的便是大学语文,注重文字的听说读写训练,但这并不是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应该是大学阶段更加注重的。因此,文学教育不应该仅仅学习文学作品的表面意义,更应该理解它的真正内涵,使学生的欣赏水平和人格魅力等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提高。文学与艺术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把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发挥到极致,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三)改革考核机制。

人文素质包括很多方面,人文精神是其核心,而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也是其重要内容,对于人文素质的考察若是像传统的考试那样肯定是行不通的,人文素质教育成果更多的会体现在平时的生活中。因此,考核机制的变革势在必行,对于文化教育的检验的方式可以更加灵活。例如,观察学生在平日参加活动时候的表现,也可以在平常教学中举办一些活动,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各种考核机制也需要在实践中检验,观察其可行性,以便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为了实现人文培养的目标,大胆积极地探索都是值得的。

(四)创建良好的文化氛围。

良好的人文氛围对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积极作用。文化课程的学时对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相反,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培养的。因此,利用课下的时间便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举办各种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的文化活动。比如,人文讲座、文学社活动、开办汉服社等,延伸文学教育空间,培养大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对文化方面的交流,拓展知识面,塑造思维方式。更重要的,要发挥大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其创造力,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又推动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

21世纪是竞争的新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更高,更需要全面型的人才,面对大环境的不断变化,高校也需要变革教育方式,在不放松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的同时,也要更加注重对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争取培养更高水平的人才。而有关方面的研究正在大力展开,提升人文精神,构建和谐校园,实现“以人为本”的目标,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高校的竞争力,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进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学生的教育研究(通用17篇)篇十五

摘要: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学习成绩较差,存在强烈的逆反心理和一定程度的自卑感。因此,中职学生的有效管理一直是令班主任最头疼的问题。赏识教育是建立在家庭式教育上的一种理念,在教育过程中要求遵循“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的基本原则。将赏识教育应用到中职班级管理当中,在正视中职学生缺点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激励和关怀,消除学生对教师教育的抵触心理,从而实现班级的有效管理,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赏识教育中职院校班级管理应用策略。

1.有利于消除师生隔阂,重建师生平等关系。

中职学生本身的学习成绩较差,纪律涣散,在中学教学中往往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区别对待,这就更加重了他们的逆反心理。在中职院校中,学生对教师往往存在严重的抵触心理,以与教师作对为乐。在这种情况下,部分班主任利用教师的身份,采用强硬手段,要求学生服从管理,班级管理只能是“越管越乱”。赏识教育要求班主任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课堂教学中、校园生活中给予学生以信任和鼓励,逐步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抵触心理,重建师生平等关系。只有架构起平等互信的桥梁,才能使学生服从班主任的安排和管理。

2.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现阶段的中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长期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自负性格,喜欢倾听夸赞、追捧,对于批评和建议很难接受。以往的中职班级管理中,一旦学生不服从管理,班主任就采用记过、责骂甚至是体罚等形式的处罚,不但不利于班级管理,而且很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赏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正确了解和认识自我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学习规划,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和进步,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二、赏识教育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实施策略。

1.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学生鼓励。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例如,有的同学虽然学习成绩差,但是在组织班级活动时表现非常积极,班主任可以让其担任班级里的组织委员,帮助教师组织策划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班主任的表扬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肯定,从这一点上来说,不仅优等生需要表扬,一些学困生更需要得到班主任的肯定与鼓励。班主任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应当不吝鼓励,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特长,从而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

2.营造赏识教育氛围,创设赏识教育条件。

教育是一项双向互动、师生交流的过程,因此在赏识教育开展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教育措施,激发学生的潜力。例如,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内部成立岗位轮流制,提升班级民主程度。在选择班委成员、班级干部时,摒弃传统的教师任用制,选出几名合适的候选人,让学生根据候选人的日常表现,民主、公开的投票,提升班务透明度。同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重新选举,激发学生的活动参与热情,锻炼学生的班级管理能力。

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督促学生不断进步。

赏识引向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在管理班级中,虽然要靠严明的班级纪律约束学生,但是,只靠严格管理还是不够的,还需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性格不同,脾气不同,内在需求不同,赏识和激励就要有不同的针对性。班主任要力求在平凡中、普通中捕捉、搜寻学生的闪光点,把握学生的常态,让他们在成功中品味自己的优点,促进其个性的形成。

在生活中不断挖掘学生自身的优势与强项,培养学生强烈的自我认同感。在这种大环境下,为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班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老师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用多元智能眼光看待学生,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在班级开展一项活动,如开展专业技能比赛、书法比赛、绘画比赛、篮球赛等,每次活动学生都做了精心地准备而踊跃参加,各项活动开展地有声有色,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挖掘,特长得到展示,能力得到提高。由于班主任因材施教,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力,使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各尽所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快乐地生活,自由地发展。

4.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保证教育公平公正。

赏识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那些有缺点的学生,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更渴望得到来自各方面的赏识,也更需要给予发自内心的关爱和尊重。另外,不同的学生对表扬与奖励的反应不同,故应因人因时因地采取不同的表扬与奖励方式。对经常调皮捣乱、破坏纪律、人缘不好的学生,当众表扬可以帮其恢复声誉,同时要多提新要求,帮助其克服不良习惯;对胆怯的学生要多肯定、多表扬;对性格内向、成绩落后的学生,要表扬其遵守纪律的优点,鼓励其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活动,改进方法,提高效率。

三、结语。

中职学生由于家庭教育、个人性格等原因,往往存在个性叛逆、抵触心理较强等情况,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放下教师的架子,主动融入到学生的圈子当中,在生活、学习过程中给予鼓励和赞赏,在帮助中职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的基础上,实现班级管理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学生的教育研究(通用17篇)篇十六

教师和孩子们都是平等的。这种平等的体现,不仅仅是蹲下来与他们平视,而是从内心深处把幼儿当成朋友,要真正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来考虑事情,而不能仅凭成年人的是非观和经验,来判断孩子的对与错。对于幼儿园的孩子,这个理念的传递绝对不应该仅仅是游戏、教育、说教等简单的方式,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老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来诱导孩子,就像那则“妈妈请洗脚”的公益广告,我们的举手投足间传递给孩子的尊重,同样能让孩子学到,而孩子也同样会不知不觉地把尊重传递给老师、家长、生活中的所有人。

二、赞赏式的批评,体现另一种尊重。

尊重,并不是放纵。我们在尊重孩子的各种选择的同时,还要尊重孩子的错误。在尊重他们错误的条件下,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孩子,而不是武断地指责。要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寻找孩子的优点,用优点来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我把这种方法称作:赞赏式的批评。赞赏式的批评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孩子的优点、闪光点,并予以及时鼓励和赞扬,从而激发孩子的主动性、主体性的教育行为,使孩子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从而促进孩子健康主动的发展。它是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以尊重孩子价值为前提,唤醒孩子的主体意识及自身发展潜能,让每个孩子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午睡是个别幼儿很头痛的事儿,我们班的齐齐就是其中的一个。小班的时候她是我们那个楼层出了名的不睡觉。升入中班后,刚开始还是一样不睡觉,在床上翻过来翻过去的。我早就注意到齐齐每天的衣服都很漂亮干净,于是,我想用这个话题敲开齐齐戒备的心理。我走过去趴在齐齐床头,微笑着说:“齐齐,你每天穿来的衣服总这么漂亮,都是你自己选的吗?”“嗯,我每天都是自己选衣服,然后自己穿。”“是吗?你真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好孩子。那等你睡醒后我一定要给你梳一个特别漂亮的小辫子来配你的漂亮衣服,行不行?”“可是我睡不着!”“睡不着可以闭上小眼睛,休息一下,它们都累了,好吗?”齐齐很干脆地答应了我,不一会儿就闭上小眼睛睡着了。起床后我第一个叫起了齐齐,给她梳了一个漂亮的小辫子,小伙伴们都夸齐齐的辫子漂亮。从那天以后我们就有了一个约定,只要她睡觉,我就会每天给她梳一个新头型。齐齐每次都会给我梳的头发起个好听的名字,比如:太阳花、过桥辫……等等。慢慢的.,我用这个小约定帮助齐齐养成了很好的午睡习惯。事情虽然过去了很久,但是现在想想,我觉得这是因为我尊重了她,夸奖她每天早晨自己选择衣服不麻烦父母,用这个表扬换来与齐齐的约定,并且,我们都互相遵守了约定。尊重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赏识是尊重的一种表现。

三、尊重和赏识不能盲目,要“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身的个性特点。就想教育要因材施教一样,尊重教育也要因人而异。不同的特点决定赏识点的不同。所以,老师要认真观察每个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的细微变化,给于不同的鼓励和表扬,让孩子感觉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从而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与别人的差距。尊重、赏识不是没有理由的乱表扬,而是根据客观实际情况,依据一定标准而进行的,一定要避免尊重、赏识的盲目性和偏颇。以正确的标准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客观原则,才能尊重、赏识得当,才能使被尊重、赏识的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从而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尊重、赏识的选择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做到合情合理。错误的尊重、赏识只会导致孩子的盲目自大,这就背离了尊重、赏识教育的初衷。总之,尊重、赏识你周围的所有幼儿,你才会赢得所有幼儿对你的尊重和赏识,这种在心与心之间传递的尊重,能更好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平等温馨的教育氛围,培养出懂得尊重他人的有素养的好孩子。尊重、赏识幼儿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了,必须付诸行动。教师和家长是教育的行为主体,同时,社会更是教育的大环境,整个社会的氛围也应该是互相尊重、赏识的氛围。

学生的教育研究(通用17篇)篇十七

我们国家始终都非常重视未成年的思想道德建设。2004年9月教育部修订颁布新《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06年10月,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等。这充分表明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教会学生“做人”,提高学生文明礼貌修养,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水准的标志。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一向以“礼仪之邦”著称,直到今天,我国人民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等优良传统仍为世界各国所称道。

我校现有学生750人,是一所城乡结合部学校。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又加上由于父母出外务工,主要跟随祖父母生活。所以这些孩子缺乏必要的礼仪常识,不懂得尊敬长辈,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另外还有部分家长,由于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习惯养成,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了。我校这些年来,虽然一直在重视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但效果也不理想。例如,很少有学生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下课上厕所拥挤;见到地上垃圾不能主动捡起等,这些都是与学生的文明礼仪部相称的。在现在社会中,礼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在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我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势在必行。我校在此提出这个课题,是想以此为契机,切实提高德育的时效性。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校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提高我校学生文明礼仪素养,摸索出一条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为构建和谐校园出一份力。

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指小学生在为人、处事、学习和仪表卫生等方面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将如何为人、处事、学习和仪表卫生具体化一系列习惯,通过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来进行培养。

大教育家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人无力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深,国无礼而不宁。”我国著名的思想家颜元说:“国有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著名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重视做中学,实践中养成习惯。

研究礼仪养成教育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具有良好礼仪习惯的人,首先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礼仪能够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学校,能够使师与生、生与生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友善,使校园的文明气氛更浓,树立起学校的良好形象;在家里,使家庭更加充满爱,更加温馨、和睦、幸福;在社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有人情味,少一些矛盾,多一份温情,使人们的行为受到自我约束,使社会更加文明和谐。

全校学生。

4、探索培养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规律,创新有效途径与方法。

1、观察法:观察学生在实施课题研究前礼仪习惯的状态,并做好记录。

2、问卷调查法:通过向学生问卷调查,收集信息,做出定性分析。

3、访谈法:适时召开家长座谈会及班主任座谈会,走访研究对象的家庭及班级,了解学生的表现及其习惯及其习惯养成的进度,及时纠正其不恰当的行为。

4、个案研究法:做好个案记录。

1、准备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2月)。

(1)查阅文献,组建研究小组。

(2)制定研究内容、研究目标。

(3)培训课题研究教师,分头查找相关的课题资料。

(4)学生状况分析(研究对象前测)。

2、研究阶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

(1)撰写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

(2)制定每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

(3)按计划开展实践研究。

(4)定期召开实践研究总结会和研讨会。

(5)研究对象后测。

3、总结阶段(20xx年6月)。

(1)撰写相关的课题总结和论文;

(2)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3)接受课题研究的鉴定、结题。

3、提高家长、教师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重要性的认识。

4、教师工作札记、反思、案例、故事等。

5、形成一套培养学生习惯、文明、礼仪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

1、构建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体系,找到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形成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特有评价体系。

2、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养成习惯,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3、使教师提高研究水平,促进专业化成长。

相关范文推荐

    冬至祝福短信分享大全(16篇)

    范文范本是写作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参考范例可以更好地理解写作规范和要求。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参考和借鉴。

    二年级教师的语文教案批注指南(通用17篇)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组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些二年级教案范文经过验证,具有较高的教学效果和适用性。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书写“夺、

    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中班(热门14篇)

    教师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接下来,将会分享一些优秀教师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示和思考。

    疫情防控专家的医疗机构工作方案(专业14篇)

    工作方案的制定涉及到团队合作和沟通,要确保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任务。请大家认真阅读以下工作方案范文,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借鉴。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下

    管理人员在保险公司的工作总结(模板21篇)

    在保险工作中,总结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可以推动我们不断超越自我,提升工作质量。在这里,小编整理了一些经典的保险工作总结案例,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考。

    幼儿教师的日常工作技巧(模板15篇)

    幼儿教师要负责组织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这是一份关于幼儿教师总结的精选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对幼儿教师来说,语言表达仅仅做到准确、清晰、规范是不

    教师工作总结写法大全(19篇)

    教师工作总结是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的思考和解决,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接下来,让我们共同品味一些教师工作总结的范文,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项目安全负责人岗位的关键职责(通用15篇)

    范本是一种鲜活的文本材料,通过阅读范本可以感受到真实的写作氛围和技巧。在以下的范文范本中,你可以发现不同风格和层次的写作范例,为自己的写作增添一些色彩和元素。

    学生分享微课心得体会(汇总16篇)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经历的回顾和总结,也是未来改进的基础。4.这次比赛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潜力和能力,也让我明白了付出努力和持续学习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

    幼儿园教师的大班健康活动教案(模板21篇)

    幼儿园大班的学生开始接触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幼儿园大班总结的范文,欢迎大家参考。1.知道食品袋上有生产日期和保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