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一起来看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是否有些观点和思考可以借鉴。
实用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心得体会大全(16篇)篇一
本轮经济全球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发展市场经济成为各国经贸联系的共同基础。从全球范围内看,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中亚、中东欧等国家开始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发展中国家通过对战后经济发展经验的反思,开始了由国家动员和配置资源以启动发展的体制转向了以市场为基础的体制改革;即使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为赢得全球竞争优势,也开始对各自长期实施的市场管制、干预和保护体制进行体制结构调整。正由于世界各国对发展市场经济、加快市场化改革达成了广泛的共识,经济全球化才可能得以顺利发展。
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代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两大主题。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现有的以国际组织、多边协定、非政府组织和地区组织构成的国际体系,长期以来一直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基础。但冷战后形成的一霸多强的国际格局,使和平的国际环境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9・11”事件之后,反对国际恐怖主义成为一项主要议题,使全球多极化发展,加强国际合作出现了新的转机。在促进全球发展方面,冷战结束后,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已明显不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要重建国际经济新秩序,就必须建立全球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的约束机制(制约以实力替代规则和不遵守规则等问题),就必须确定危机发生时的全球调整责任和解决机制(全球预防危机的政策协调等问题),就必须管理和协调全球化发展中的不平衡、不稳定增长问题(全球的宏观调控),就必须建立促进发展和保护弱者利益的再调节机制等问题。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新的全球经济协调体系。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早解决,一旦各种矛盾交织激化到一定程度,全球化进程仍可能会出现逆转和倒退。
目前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谁来主导国际规则的制定。过去全球利益矛盾的激化往往导致武力和战争。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当今的全球利益矛盾和冲突应更多采取谈判与协商的方式加以解决。即使如此,当今的全球市场机制和规则,并不能有效解决全球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援助和国际合作问题;也不能有效解决全球发展机制中的政策协调问题。如果全球贫富不均的“马太效应”日益扩大,被边缘化的国家、组织及弱势群体势必将成为经济发展不稳定的一个主要根源。因此,在当代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一方面要逐渐形成一套国际通行的市场开放规则和规范,另一方面在新规则制定时应充分考虑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利益,同时制约用实力誊代规则的不良倾向。中国入世后,将在这两个方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制度建设和新规则制定做出贡献。
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全球开放,这就必然加剧全球竞争,改变现有的国际分工和交换格局,形成对世界各国现有体制的激烈冲击。这种冲击和影响是全面、深刻的。它不仅要求世界各国进一步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措施和开放市场,而且市场开放的范围从传统的货物市场扩大到服务市场、农产品市场、知识产权市场、金融市场、电信市场以及各类要素市场,最终实现全方位的市场开放;不仅要求有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以便利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而且要求各国经济的微观基础和财产结构对外开放,以适应企业跨国并购,建立全球生产和经营网络的需要;不仅要求开放贸易、投资和生产等经营性活动,而且要求开放各国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通讯和金融基础设施,以适应it革命、物流革命、组织管理革命以及推行全球供应链管理的发展需要。同时,经济全球化还要求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必须是开放透明的,实行非歧视原则,并接受国际监督。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各国的宏观经济调控体制正面临着重大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综合国力的较量已取代军备竞赛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内容。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这就要求世界各国的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贸易体制、科技教育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形成改善供给效率,挖掘增长潜力,建立公平竞争的激励机制和政策平台;就要求各国调整本国的企业制度、企业组织管理、企业创新机制,形成适应全球化的微观基础;就要求开放本国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金融、电信、物流等领域,发展全球竞争力。
在现阶段的全球竞争中,金融创新和跨境金融联系的不断扩大,促进了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和虚拟经济的发展,使全球化进入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在跨国公司的推动下,跨国并购已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发展全球生产和经营网络,已成为全球化中“超国家”的重要力量;提升全球综合物流的运作能力,重视人才、知识管理和创新活动,已成为现代企业取得竞争能力的关键。这一系列变化,对各国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革,提出了新的挑战。
民族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重要而又敏感的问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从两个方面对民族国家提出了挑战。一方面是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在逐步让渡给“超国家”的组织和机构。这包括:(1)国际多边协议和规则要求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部分让渡。如wto规定的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措施、实施服务贸易市场准入等多边贸易协定;imf规定的实行货币可兑换、资本账户开放以及健全国际金融监管机制等规定。(2)各种国际机构规定的经济主权部分让渡。如知识产权保护、竞争政策、劳工和妇女权利保护等,都会制约本国政策的实施和有效范围。(3)地区一体化组织规定的自由贸易协定、经济一体化协定以及各种跨境宏观政策约束等项规定。在欧洲,已明显出现了各民族国家融合为大邦联经济体的趋势。另一方面,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正面对着微观组织变化的蚕食。如跨国公司、非政府机构以及其他微观组织形成的对民族国家政府作用的影响和制约等;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产生的跨境扩散及影响,对民族国家的传统管理方式也带来诸多的新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经济管理体制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转变。
从历史上看,早期的经济全球化是由资本主义国家推动的,表现为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在当代,一方面传统的资本主义转化为不同的市场经济体制,如美国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欧洲大陆的福利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其他国家实施的各种混合体制的市场经济;同时,全球化也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大大拓展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也通过市场化改革,走向市场经济。在全球化时代,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同时,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制度竞争成败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全球化必然是各种不同的市场体制相互混合、相互竞争,各种体制同时并存、不断变革的时代。只要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存在,探索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就不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因此,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各种市场经济体制的竞争,各国经济管理体制能否适应未来的变化,能否通过体制创新创造出更有生命力的新体制,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体制上。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正在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新形势,客观上迫切要求加快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影响。
本轮经济全球化仍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这就必然涉及在积极参与全球化过程的同时,如何保持和发展中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特性问题。在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既处于全球化的上升阶段,同时其固有的内在矛盾也不会消失,而是在全球化进程中不断激化和爆发。因此,从长期看,社会主义将在资本主义全球化中获得复兴而不是终结。
全球化对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影响,一是加剧了制度竞争,必然形成进一步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压力。在没有可供借鉴的现成模式和发展经验的情况下,就迫切需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惟一标准的原则,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制度创新。
二是加剧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矛盾,必然加大社会经济不稳定和不平衡的压力。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加快微观基础和产权结构的改革,培育和发展一批有核心竞争能力的跨国公司,扶持和提升中小企业参与全球化的实力及能力。同时,应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及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尤其是建立和完善覆盖城镇与农村地区的全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健制度、扶助贫困地区及弱势人群的社会自愿援助体系;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等。
三是加剧了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竞争,必然形成综合国力较量的压力。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进行科技创新,加快调整束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传统体制、机制和政策,建立与中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能够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基本经济制度。其中加快推进科技教育体制改革是增强中国综合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基础。中国科技创新的重点:一方面是把国外和本国自主开发的科研成果有效地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并应用创新科技改善传统产业,发展新兴服务业;另一方面,则迫切要求提高中国的全民族文明素质,包括进一步完善中国的基础教育体系。
在中国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社会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本经济制度,就要从实际出发,把富民强国放在首位,充分利用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成果和发达国家创造的先进生产力来发展自己。同时,要在全球体制竞争中保持、发展和完善中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特性。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的新变化,势必对进一步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重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将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重大影响。经济全球化扩大丁市场配置资源的边界,使大企业有条件在本国、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选择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微观规制改革,放松政府管制巳成为各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重大政策调整;股东资本主义正替代法人资本主义,促使各国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势必对僵硬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重大冲击。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不仅要求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进一步完善和开放,而且要求中国未来的体制对全球变化趋势有更灵活的反应能力和调整弹性。
二是将对中国的宏观调控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发展开放型经济,将导致国际经济环境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国内经济,从而影响国内宏观经济的运行和稳定。国际作用机制主要包括:(1)周期的影响。如全球经济减速甚至陷入衰退,将通过对外贸易、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股市、汇市以及对未来的预期等渠道对国内经济增长和发展前景产生严重影响。(2)政策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占世界经济总量大的发达国家,根据本国宏观经济形势而采取的货币、财政收支、利率、汇率政策以及对外经贸政策,都会通过国际传递机制对中国宏观政策产生影响。(3)外部冲击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外部冲击主要影响中国宏观增长态势。而在中国结构转型和大的体制调整过程中,外部冲击很可能加剧国内经济的不稳定。(4)产业的影响。当国际上出现大的结构转换时,国际产业新分工体系及产业转移,跨国公司的竞争战略调整及创新浪潮,都将对中国的产业政策和结构调整产生影响。这就要求中国及早建立适应全球化变化的新调控体系,从对内均衡与对外均衡、短期稳定与长期发展、需求变化与增长潜力等方面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最大限度地抵御和消除国际经济变化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三是对中国经济的微观基础产生重大影响。在全球化环境中,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将占据主体地位。要提升企业竞争力,就要创造更便利的企业创业环境,更宽松的企业创新体制条件,更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的政策平台,以及以完善市场竞争环境为中心的微观规制制度。现阶段,西方跨国公司的竞争力重点已转向了服务经济、知识管理以及发展全球运营和管理网络体系的阶段;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跨国公司,其竞争力重点也开始转向高增值制造业、应用和创新科技产业以及为大跨国公司提供配套的制造、营销与研发等领域。发展中等技术、中等增值含量的制造业,发展精细、高效,特色的多元化现代农业,发展金融、电信、物流和专业服务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中国下一步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将转变为全球化的综合战略。这将对中国传统的微观经济管理体系提出更大的挑战。
四是将对中国金融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当前,金融一体化已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动力。建立在工业文明基础之上的贸易全球化规则体系,正在向建立在后工业文明基础上的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方向转变,由此将引发全球经济体系的根本变化。在金融、技术和服务成为国际竞争的新手段的条件下,如何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完善包括金融衍生工具在内的'风险管理市场体系,发展与国际连接的信用、结算和信息网络体系,有效打击网络诈骗和犯罪,加快金融和信息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都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新的挑战。
本轮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传统的进口替代体制或出口导向体制开始转向建立开放型经济体制。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发展开放型经济体制,无疑是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基准。要适应全球化发展的新形势,建立一个对内外资、内外贸、内外企业都适用的非歧视性的、公平竞争的激励机制和市场体制,既是wto规则的基本要求,也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从国际的一般发展规律看,建立开放型经济体制,首先要求国内有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这包括:运作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要素自由流动的统一大市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成分都共同适用的竞争政策,比较完善的市场秩序管理规则体系。国内市场经济的一体化程度越高,建立开放型经济体制才能更有效。而中国发展开放型经济体制,则是在国内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推进的,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全球化环境中发展开放型经济,比在国内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具有更大的挑战性。从这个角度分析,中国加入wt0后所面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压力和难度,甚至超过了1979年的改革开放。
因此,在建立和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规则的基础上,要及早研究和制定符合中国具体国情、发展阶段和长远目标的开放经济体制改革战略。这包括:一是始终把握住市场开放不能损害中国根本利益的原则;在短期内不能形成对中国主要产业、企业、就业和国际收支的过度冲击;不能危及中国的金融安全、产业安全和制度安全的底线,做好应对预案。二是在全面履行市场开放承诺的基础上,下大气力从体制上解决阻碍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创造更加公平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建立产权明晰的企业制度;制定以供给效率为中心的税收、外汇、信贷、研发支持等激励机制,完善定位明确、廉洁高效的政府职能。三是研究和制定开放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业扶持和保护政策体系。充分利用wto的例外条款、特别保障条款以及发展中国家特殊对待的相应条款,在履行承诺和重守诚信的条件下,通过立法、行政和社会力量,扶持和保护本国的幼稚产业、基础产业和敏感产业。同时通过立法制定相应的扶持和保护措施的执行、终止、奖惩、修订及监督程序,以及这些措施有效性的评估机制。四是要建立宏观预警、监控和保障机制,把可能发生的外部冲击、内部不确定性扰动以及中长期结构转型时期的风险,控制在可预期的范围内。同时,进一步完善微观的风险管理体制,包括建立抵御外汇风险、资产风险、价格风险等风险的管理工具。
四、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首先,经济全球化要求我们加快政府职能和管理体制的转变。在全球化竞争中,体制竞争是第一位的。要建立有利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体制软环境,政府职能转变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这就要求我们以加入wto为契机,把企业应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尽快地归还企业;把政府的职能真正转变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上来,加快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规范和完善。目前,中国现行的政府管理方式和政策手段,在许多方面还不适应这个要求。包括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没有完全确立起来,一些地方、部门保护主义比较严重;政府职能定位不够清晰,缺位和越位现象并存,行政管理体制、方式在许多方面不符合应对全球化的基本要求;市场经济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法律规范和保障,经济运行和管理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调整、清理和解决,将严重制约中国企业应对外部竞争压力的能力。因此,加快政府职能和管理体制的转变,建立适应全球化的市场经济新体制,在未来5-8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其次,经济全球化要求我们建立新的产权结构。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要求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就是要有助于巩固和发展中国现阶段所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另一方面又要求所有制结构是开放的,在保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坚持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会有更多的外资企业到国内来投资办厂,并且会同更多的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组成各种形式的合资企业。因此,只有不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保持所有制结构的开放性,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外国企业到国内投资的需要。实际上,包括外资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要有利于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也要有利于支持、鼓励和引导民营、个体以及外资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实行同等待遇,为各类企业的发展创造平等竞争环境。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重要企业要由国家控股外,鼓励非国有制企业、个人和境外投资者以适当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形成混合所有制企业。
再次,经济全球化要求我们建立新的宏观调控体系。在全球化环境中,进一步加强国家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及相关立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避免无序恶性竞争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防范经济、金融风险。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难度更大、范围更广、任务更加艰巨,不仅要考虑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更要考虑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来确定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进一步完善和增强宏观调控手段,防范和化解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对国内经济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保持宏观经济的对内均衡与对外均衡,促进国内经济的健康发展。
最后,参与经济全球化还要求建立和完善同国际接轨的市场经济体制,使之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又有利于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其他市场经济的差别,主要在于基本经济制度的不同。除了基本经济制度的不同之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其他市场经济在经济运行机制以及宏观调控方式等方面具有很多共同点。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要进一步开放市场,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而且要按照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建立同国际接轨的市场经济规则,便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开展国际经济合作。
五、完善中国的涉外经济体制。
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中国的涉外经济体制,在外贸体制、利用外商投资和扩大对外投资,汇率制度和形成机制,以及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和人民币可兑换等方面按照国际通行规则进行改革和完善。
首先,在外贸体制改革方面,要根据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的需要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逐步降低关税、减少数量限制和规范配额管理,按照非歧视原则对外国产品和服务实行国民待遇。同时要借鉴和采用国际标准,推进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建设,有效实施健康、安全、卫生和环保等方面的检查检疫和疫情监控,防止有害物质和生物通过贸易渠道入境。针对当前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反倾销、反补贴以及保障措施等手段,加强对外国反倾销、反补贴的磋商和应诉,维护中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合法权益。实行外贸经营资格登记制度,逐步实现放开各类企业的外贸经营权,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对外经济贸易体系,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为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当前迫切需要抓紧制定和完善对外贸易法律法规,增大对外贸易政策的透明度,建立健全符合国际通行规则和中国国情的对外经济贸易体制。
其次,在利用外资方面应继续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作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利用外资政策,改善投资环境,逐步对外国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按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有步骤地开放银行、保险、电信、外贸、内贸、旅游等服务领域,对外商投资企业逐步实行国民待遇,制定统一、规范、透明的外商投资准入政策。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或企业外,取消对其他企业外资持股比例限制。鼓励外商特别是跨国公司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和出口型企业,()促进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积极探索利用收购、兼并、风险投资和投资基金等各种方式来促进利用外资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采取鼓励政策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中西部地区的老工业基地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矿产和旅游资源开发、优势产业发展等。继续合理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用好银团贷款、融资租赁、出口信贷等国际商业贷款。强化外债的全口径管理,加强外债的监测和短期资本监管,保持合理的外债规模,优化债务结构,健全责权利统一的借用还机制,防范债务风险。
再次,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国外去投资办厂,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市场发展跨国经营,带动产品、服务和技术出口,促进国内成熟产业和过剩生产能力向外转移,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提高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主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能力。通过在境外合作开发国内短缺资源,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置换,为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实施“走出去”战略,必须在体制上和政策上予以保证和支持。重点是建立健全对外投资服务体系,在金融、保险、外汇、财税、人才、法律、信息服务、出入境管理等相关领域提供必要的便利和支持。同时,也要完善境外投资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和规范对外投资的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资本外逃。
最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外汇管理体制及汇率制度,稳步推进资本项目的自由化,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同时,逐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和实行更加灵活的汇率政策,为人民币最终实现完全的可兑换创造条件。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外国的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和投资基金也会逐渐进入中国市场,而国内金融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也为扩大利用资本投资创造了必要条件。逐步开放资本项目下的资本流动并最终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既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大势所趋,也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必然要求。当然,资本项目的开放也意味着中国的金融市场最终将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一部分,国际金融市场和资本流动的风吹草动会更加迅速地波及国内,从而要求进一步加强对资本流动的监测和监管,实行更加灵活的汇率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实用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心得体会大全(16篇)篇二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趋势之一,这一趋势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它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外交布局的重要内容。而个人在深入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也从中收获了许多体验和启示,下面将会从自身经历和角度分享一下经济全球化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全球化背景下的全球供应链。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以往的经济模式中,企业之间通常采用简单的商业交易,而现在企业之间则通过全球供应链的方式进行连锁、分工协作。这一模式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例如企业之间的协调不易、在供应链中产生的损失和浪费等等。而我们在实践应用中也要不断摸索出适应全球供应链的方法,最终实现自我价值和企业发展。
第三段:数字化技术在全球化中的应用。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普及,很多国家将其广泛应用于经济活动中,从而实现了更高效、更稳定的经济运作。香港作为一个开放和创新的国际都市,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例如,一些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客户服务质量,缩短了处理时间,从而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总之,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企业和个人可以更好地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各种挑战。
第四段: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经济全球化也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跨文化交流与合作中,了解不同文化的背景、价值观念和礼仪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沟通,加强共享经验和知识的交流。同时,各种跨文化的学习和交流也是一个切实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在全球化中获得切实的经验和成长。
第五段:潜力与挑战。
通过数十年的发展和实践,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尤其是在全球化不断加速的今天,个人应该研究和分析国际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认识新的趋势和机会,为个人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实现自己提供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作为现代人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开放的心态和视野是适应全球化必要的条件。另外,在经过反复的思考、阐述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我们还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公司运营、策划、组织等方面的知识和中指导思想,从而更好地为个人和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实用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心得体会大全(16篇)篇三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交通、通信的日益便利,世界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全球经济体系。全球化带来了很多机遇和挑战,我在学习《世界经济与全球化》课程中对此有着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更加便利,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作共赢。通过开放的国际贸易,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和规模。同时,全球化也为各国之间的技术创新和经验交流提供了平台,使得各国可以从其他国家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些机遇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其次,全球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全球化使得全球经济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国的经济波动可能会对其他国家产生连锁反应。例如,美国次贷危机就波及了全球范围,使得各国的经济陷入了衰退。此外,全球化也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竞争压力。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而是全球范围内的竞争。这就要求企业具备更高水平的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全球化也使得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的竞争压力,难以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
再次,全球化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我们应该看到,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各国应该积极适应全球化的要求,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在引导和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政府应该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法规,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对国内市场的监管和管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此外,企业也应该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立足于市场。
最后,我们也要看到全球化带来的一些问题。全球化使得资源的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富人越富,穷人越穷。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的问题,而一些发达国家则过度消费导致资源浪费。这些问题需要全球范围的合作和协调来解决。各国应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它带来了很多机遇和挑战。在全球化的潮流下,各国应该积极适应全球化的要求,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解决全球面临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更加平衡、可持续的全球经济增长。
实用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心得体会大全(16篇)篇四
当前,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影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世界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中国通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这个巨大变化,既为促进中国经济体制进一步与国际规则接轨,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社会和经济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也对推进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建立比较完善、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由各国市场开放带来的市场经济体制全球化。随着全球市场逐步开放,势必会推动商品(包括服务)、信息、技术及生产要素跨境流动的不断增加,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从国家内部扩展延伸到全球,形成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再次成为支配世界发展的新趋势。这次经济全球化无论在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在推进速度上都超越了以往。本轮经济全球化与早期的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是建起一套对全球市场开放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包括wto的多边经贸规则体系,imf和世界银行主导的金融开放与援助发展的全球规则体系,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建立的跨境制度规则体系。其意义在于: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通过国际经济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初步建立全球(地区)通行的国际市场规则和行为规范。
本轮经济全球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发展市场经济成为各国经贸联系的共同基础。从全球范围内看,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中亚、中东欧等国家开始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发展中国家通过对战后经济发展经验的反思,开始了由国家动员和配置资源以启动发展的体制转向了以市场为基础的体制改革;即使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为赢得全球竞争优势,也开始对各自长期实施的市场管制、干预和保护体制进行体制结构调整。正由于世界各国对发展市场经济、加快市场化改革达成了广泛的共识,经济全球化才可能得以顺利发展。
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代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两大主题。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现有的以国际组织、多边协定、非政府组织和地区组织构成的国际体系,长期以来一直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基础。但冷战后形成的一霸多强的国际格局,使和平的国际环境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9・11”事件之后,反对国际恐怖主义成为一项主要议题,使全球多极化发展,加强国际合作出现了新的转机。在促进全球发展方面,冷战结束后,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已明显不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要重建国际经济新秩序,就必须建立全球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的约束机制(制约以实力替代规则和不遵守规则等问题),就必须确定危机发生时的全球调整责任和解决机制(全球预防危机的政策协调等问题),就必须管理和协调全球化发展中的不平衡、不稳定增长问题(全球的宏观调控),就必须建立促进发展和保护弱者利益的再调节机制等问题。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新的全球经济协调体系。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早解决,一旦各种矛盾交织激化到一定程度,全球化进程仍可能会出现逆转和倒退。
目前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谁来主导国际规则的制定。过去全球利益矛盾的激化往往导致武力和战争。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当今的全球利益矛盾和冲突应更多采取谈判与协商的方式加以解决。即使如此,当今的全球市场机制和规则,并不能有效解决全球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援助和国际合作问题;也不能有效解决全球发展机制中的政策协调问题。如果全球贫富不均的“马太效应”日益扩大,被边缘化的国家、组织及弱势群体势必将成为经济发展不稳定的一个主要根源。因此,在当代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一方面要逐渐形成一套国际通行的市场开放规则和规范,另一方面在新规则制定时应充分考虑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利益,同时制约用实力誊代规则的不良倾向。中国入世后,将在这两个方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制度建设和新规则制定做出贡献。
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全球开放,这就必然加剧全球竞争,改变现有的国际分工和交换格局,形成对世界各国现有体制的激烈冲击。这种冲击和影响是全面、深刻的。它不仅要求世界各国进一步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措施和开放市场,而且市场开放的范围从传统的货物市场扩大到服务市场、农产品市场、知识产权市场、金融市场、电信市场以及各类要素市场,最终实现全方位的市场开放;不仅要求有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以便利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而且要求各国经济的微观基础和财产结构对外开放,以适应企业跨国并购,建立全球生产和经营网络的需要;不仅要求开放贸易、投资和生产等经营性活动,而且要求开放各国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通讯和金融基础设施,以适应it革命、物流革命、组织管理革命以及推行全球供应链管理的发展需要。同时,经济全球化还要求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必须是开放透明的,实行非歧视原则,并接受国际监督。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各国的宏观经济调控体制正面临着重大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综合国力的较量已取代军备竞赛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内容。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这就要求世界各国的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贸易体制、科技教育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形成改善供给效率,挖掘增长潜力,建立公平竞争的激励机制和政策平台;就要求各国调整本国的企业制度、企业组织管理、企业创新机制,形成适应全球化的微观基础;就要求开放本国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金融、电信、物流等领域,发展全球竞争力。
在现阶段的全球竞争中,金融创新和跨境金融联系的不断扩大,促进了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和虚拟经济的发展,使全球化进入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在跨国公司的推动下,跨国并购已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发展全球生产和经营网络,已成为全球化中“超国家”的重要力量;提升全球综合物流的运作能力,重视人才、知识管理和创新活动,已成为现代企业取得竞争能力的关键。这一系列变化,对各国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革,提出了新的挑战。
民族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重要而又敏感的问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从两个方面对民族国家提出了挑战。一方面是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在逐步让渡给“超国家”的组织和机构。这包括:(1)国际多边协议和规则要求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部分让渡。如wto规定的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措施、实施服务贸易市场准入等多边贸易协定;imf规定的实行货币可兑换、资本账户开放以及健全国际金融监管机制等规定。(2)各种国际机构规定的经济主权部分让渡。如知识产权保护、竞争政策、劳工和妇女权利保护等,都会制约本国政策的实施和有效范围。(3)地区一体化组织规定的自由贸易协定、经济一体化协定以及各种跨境宏观政策约束等项规定。在欧洲,已明显出现了各民族国家融合为大邦联经济体的趋势。另一方面,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正面对着微观组织变化的蚕食。如跨国公司、非政府机构以及其他微观组织形成的对民族国家政府作用的影响和制约等;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产生的跨境扩散及影响,对民族国家的传统管理方式也带来诸多的新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经济管理体制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转变。
从历史上看,早期。
的经济全球化是由资本主义国家推动的,表现为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在当代,一方面传统的资本主义转化为不同的市场经济体制,如美国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欧洲大陆的福利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其他国家实施的各种混合体制的市场经济;同时,全球化也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大大拓展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也通过市场化改革,走向市场经济。在全球化时代,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同时,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制度竞争成败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全球化必然是各种不同的市场体制相互混合、相互竞争,各种体制同时并存、不断变革的时代。只要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存在,探索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就不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因此,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各种市场经济体制的竞争,各国经济管理体制能否适应未来的变化,能否通过体制创新创造出更有生命力的新体制,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体制上。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正在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新形势,客观上迫切要求加快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影响。
本轮经济全球化仍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这就必然涉及在积极参与全球化过程的同时,如何保持和发展中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特性问题。在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既处于全球化的上升阶段,同时其固有的内在矛盾也不会消失,而是在全球化进程中不断激化和爆发。因此,从长期看,社会主义将在资本主义全球化中获得复兴而不是终结。
全球化对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影响,一是加剧了制度竞争,必然形成进一步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压力。在没有可供借鉴的现成模式和发展经验的情况下,就迫切需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惟一标准的原则,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制度创新。
二是加剧了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竞争,必然形成综合国力较量的压力。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进行科技创新,加快调整束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传统体制、机制和政策,建立与中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能够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基本经济制度。其中加快推进科技教育体制改革是增强中国综合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基础。中国科技创新的重点:一方面是把国外和本国自主开发的科研成果有效地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并应用创新科技改善传统产业,发展新兴服务业;另一方面,则迫切要求提高中国的全民族文明素质,包括进一步完善中国的基础教育体系。
三是加剧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矛盾,必然加大社会经济不稳定和不平衡的压力。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加快微观基础和产权结构的改革,培育和发展一批有核心竞争能力的跨国公司,扶持和提升中小企业参与全球化的实力及能力。同时,应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及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尤其是建立和完善覆盖城镇与农村地区的全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健制度、扶助贫困地区及弱势人群的社会自愿援助体系;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等。
在中国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社会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本经济制度,就要从实际出发,把富民强国放在首位,充分利用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成果和发达国家创造的先进生产力来发展自己。同时,要在全球体制竞争中保持、发展和完善中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特性。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的新变化,势必对进一步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重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将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重大影响。经济全球化扩大丁市场配置资源的边界,使大企业有条件在本国、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选择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微观规制改革,放松政府管制巳成为各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重大政策调整;股东资本主义正替代法人资本主义,促使各国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势必对僵硬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重大冲击。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不仅要求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进一步完善和开放,而且要求中国未来的体制对全球变化趋势有更灵活的反应能力和调整弹性。
二是将对中国的宏观调控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发展开放型经济,将导致国际经济环境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国内经济,从而影响国内宏观经济的运行和稳定。国际作用机制主要包括:(1)周期的影响。如全球经济减速甚至陷入衰退,将通过对外贸易、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股市、汇市以及对未来的预期等渠道对国内经济增长和发展前景产生严重影响。(2)政策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占世界经济总量大的发达国家,根据本国宏观经济形势而采取的货币、财政收支、利率、汇率政策以及对外经贸政策,都会通过国际传递机制对中国宏观政策产生影响。(3)外部冲击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外部冲击主要影响中国宏观增长态势。而在中国结构转型和大的体制调整过程中,外部冲击很可能加剧国内经济的不稳定。(4)产业的影响。当国际上出现大的结构转换时,国际产业新分工体系及产业转移,跨国公司的竞争战略调整及创新浪潮,都将对中国的产业政策和结构调整产生影响。这就要求中国及早建立适应全球化变化的新调控体系,从对内均衡与对外均衡、短期稳定与长期发展、需求变化与增长潜力等方面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最大限度地抵御和消除国际经济变化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三是对中国经济的微观基础产生重大影响。在全球化环境中,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将占据主体地位。要提升企业竞争力,就要创造更便利的企业创业环境,更宽松的企业创新体制条件,更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的政策平台,以及以完善市场竞争环境为中心的微观规制制度。现阶段,西方跨国公司的竞争力重点已转向了服务经济、知识管理以及发展全球运营和管理网络体系的阶段;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跨国公司,其竞争力重点也开始转向高增值制造业、应用和创新科技产业以及为大跨国公司提供配套的制造、营销与研发等领域。发展中等技术、中等增值含量的制造业,发展精细、高效,特色的多元化现代农业,发展金融、电信、物流和专业服务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中国下一步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将转变为全球化的综合战略。这将对中国传统的微观经济管理体系提出更大的挑战。
四是将对中国金融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当前,金融一体化已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动力。建立在工业文明基础之上的贸易全球化规则体系,正在向建立在后工业文明基础上的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方向转变,由此将引发全球经济体系的根本变化。在金融、技术和服务成为国际竞争的新手段的条件下,如何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完善包括金融衍生工具在内的风险管理市场体系,发展与国际连接的信用、结算和信息网络体系,有效打击网络诈骗和犯罪,加快金融和信息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都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新的挑战。
济体制。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发展开放型经济体制,无疑是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基准。要适应全球化发展的新形势,建立一个对内外资、内外贸、内外企业都适用的非歧视性的、公平竞争的激励机制和市场体制,既是wto规则的基本要求,也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从国际的一般发展规律看,建立开放型经济体制,首先要求国内有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这包括:运作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要素自由流动的统一大市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成分都共同适用的竞争政策,比较完善的市场秩序管理规则体系。国内市场经济的一体化程度越高,建立开放型经济体制才能更有效。而中国发展开放型经济体制,则是在国内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推进的,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全球化环境中发展开放型经济,比在国内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具有更大的挑战性。从这个角度分析,中国加入wt0后所面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压力和难度,甚至超过了1979年的改革开放。
因此,在建立和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规则的基础上,要及早研究和制定符合中国具体国情、发展阶段和长远目标的开放经济体制改革战略。这包括:一是始终把握住市场开放不能损害中国根本利益的原则;在短期内不能形成对中国主要产业、企业、就业和国际收支的过度冲击;不能危及中国的金融安全、产业安全和制度安全的底线,做好应对预案。二是在全面履行市场开放承诺的基础上,下大气力从体制上解决阻碍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创造更加公平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建立产权明晰的企业制度;制定以供给效率为中心的税收、外汇、信贷、研发支持等激励机制,完善定位明确、廉洁高效的政府职能。三是研究和制定开放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业扶持和保护政策体系。充分利用wto的例外条款、特别保障条款以及发展中国家特殊对待的相应条款,在履行承诺和重守诚信的条件下,通过立法、行政和社会力量,扶持和保护本国的幼稚产业、基础产业和敏感产业。同时通过立法制定相应的扶持和保护措施的执行、终止、奖惩、修订及监督程序,以及这些措施有效性的评估机制。四是要建立宏观预警、监控和保障机制,把可能发生的外部冲击、内部不确定性扰动以及中长期结构转型时期的风险,控制在可预期的范围内。同时,进一步完善微观的风险管理体制,包括建立抵御外汇风险、资产风险、价格风险等风险的管理工具。
四、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首先,经济全球化要求我们加快政府职能和管理体制的转变。在全球化竞争中,体制竞争是第一位的。要建立有利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体制软环境,政府职能转变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这就要求我们以加入wto为契机,把企业应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尽快地归还企业;把政府的职能真正转变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上来,加快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规范和完善。目前,中国现行的政府管理方式和政策手段,在许多方面还不适应这个要求。包括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没有完全确立起来,一些地方、部门保护主义比较严重;政府职能定位不够清晰,缺位和越位现象并存,行政管理体制、方式在许多方面不符合应对全球化的基本要求;市场经济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法律规范和保障,经济运行和管理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调整、清理和解决,将严重制约中国企业应对外部竞争压力的能力。因此,加快政府职能和管理体制的转变,建立适应全球化的市场经济新体制,在未来5-8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其次,经济全球化要求我们建立新的产权结构。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要求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就是要有助于巩固和发展中国现阶段所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另一方面又要求所有制结构是开放的,在保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坚持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会有更多的外资企业到国内来投资办厂,并且会同更多的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组成各种形式的合资企业。因此,只有不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保持所有制结构的开放性,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外国企业到国内投资的需要。实际上,包括外资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要有利于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也要有利于支持、鼓励和引导民营、个体以及外资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实行同等待遇,为各类企业的发展创造平等竞争环境。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重要企业要由国家控股外,鼓励非国有制企业、个人和境外投资者以适当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形成混合所有制企业。
再次,经济全球化要求我们建立新的宏观调控体系。在全球化环境中,进一步加强国家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及相关立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避免无序恶性竞争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防范经济、金融风险。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难度更大、范围更广、任务更加艰巨,不仅要考虑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更要考虑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来确定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进一步完善和增强宏观调控手段,防范和化解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对国内经济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保持宏观经济的对内均衡与对外均衡,促进国内经济的健康发展。
最后,参与经济全球化还要求建立和完善同国际接轨的市场经济体制,使之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又有利于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其他市场经济的差别,主要在于基本经济制度的不同。除了基本经济制度的不同之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其他市场经济在经济运行机制以及宏观调控方式等方面具有很多共同点。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要进一步开放市场,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而且要按照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建立同国际接轨的市场经济规则,便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开展国际经济合作。
五、完善中国的涉外经济体制。
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中国的涉外经济体制,在外贸体制、利用外商投资和扩大对外投资,汇率制度和形成机制,以及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和人民币可兑换等方面按照国际通行规则进行改革和完善。
的对外经济贸易体制。
其次,在利用外资方面应继续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作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利用外资政策,改善投资环境,逐步对外国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按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有步骤地开放银行、保险、电信、外贸、内贸、旅游等服务领域,对外商投资企业逐步实行国民待遇,制定统一、规范、透明的外商投资准入政策。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或企业外,取消对其他企业外资持股比例限制。鼓励外商特别是跨国公司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和出口型企业,促进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积极探索利用收购、兼并、风险投资和投资基金等各种方式来促进利用外资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采取鼓励政策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中西部地区的老工业基地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矿产和旅游资源开发、优势产业发展等。继续合理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用好银团贷款、融资租赁、出口信贷等国际商业贷款。强化外债的全口径管理,加强外债的监测和短期资本监管,保持合理的外债规模,优化债务结构,健全责权利统一的借用还机制,防范债务风险。
再次,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国外去投资办厂,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市场发展跨国经营,带动产品、服务和技术出口,促进国内成熟产业和过剩生产能力向外转移,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提高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主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能力。通过在境外合作开发国内短缺资源,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置换,为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实施“走出去”战略,必须在体制上和政策上予以保证和支持。重点是建立健全对外投资服务体系,在金融、保险、外汇、财税、人才、法律、信息服务、出入境管理等相关领域提供必要的便利和支持。同时,也要完善境外投资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和规范对外投资的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资本外逃。
最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外汇管理体制及汇率制度,稳步推进资本项目的自由化,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同时,逐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和实行更加灵活的汇率政策,为人民币最终实现完全的可兑换创造条件。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外国的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和投资基金也会逐渐进入中国市场,而国内金融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也为扩大利用资本投资创造了必要条件。逐步开放资本项目下的资本流动并最终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既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大势所趋,也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必然要求。当然,资本项目的开放也意味着中国的金融市场最终将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一部分,国际金融市场和资本流动的风吹草动会更加迅速地波及国内,从而要求进一步加强对资本流动的监测和监管,实行更加灵活的汇率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实用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心得体会大全(16篇)篇五
第1课时。
教
学
目
标1、知识与技能: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经济全球化的原因;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并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弊端、存在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借助图片、文字材料的形式,学生自主思考为主、教师适当引导为辅的方法来完成本课的教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正确对待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并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责任意识。
教具ppt课件教学要点:一、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1、经济全球化的进程2、经济全球化的原因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二、问题与展望1、经济全球化的作用2、经济全球化的弊端3、我们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特别关注:分析经济全球化给当今世界带来的影响,我们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相关链接: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热点问题:经济危机、世贸组织、环境污染等教学方法:在图片、文字等材料的帮助下,由学生自主学习并思考,中间穿插教师适当的引导来完成本课的教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基本作业:自我测评:根据课文内容归纳经济全球化在20世纪迅速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实用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心得体会大全(16篇)篇六
一经济全球化中的伦理冲突人类社会进入到21世纪以后,世界经济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就是肇始于上世纪末的经济全球化浪潮.这一浪潮使历经风云变幻的`世界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其重要特征是全球性的市场化进程和各国各地区经济利益的密切联系.作为资源配置方式的市场经济模式已被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所采纳和认同,全球性的市场经济体系正在形成和发展之中.与此相对应的是,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不再是孤立的行为,而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球村”也许是对这种联系的最好比喻.
作者:孙春晨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北京,100732刊名:哲学动态pkucssci英文刊名:philosophicaltrends年,卷(期):“”(9)分类号:b82关键词:
实用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心得体会大全(16篇)篇七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趋势之一。虽然它取得了许多成就,如促进了经济增长、减少了贫困和增加了就业机会,但是也引发了一些问题。本文将探讨我对经济全球化的体会和看法。
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带来了诸多益处。首先,它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因为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能够带来经济规模的增长,从而提高了生产力和效率。其次,经济全球化可以减少贫困,因为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此外,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增加了就业机会。
然而,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首先,全球化让财富分配更加不平等。在全球经济中,由于发达国家拥有更多的资本和技术,因此他们能够更容易地获得收益。其次,全球化使得一些企业通过贸易和投资逃避了自己国家的环境和劳动法规等责任,这可能对环境和劳动力造成负面影响。此外,全球化还面临着一些风险,例如全球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的风险。
第四段: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问题。
为了克服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措施。首先,我们需要制定更好的国际法规,以跨越国界的贸易和投资行为,特别是那些有害环境和劳动力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管。其次,我们需要实施一些措施来减少贫困,并确保经济增长的益处得到更加公平的分配。此外,我们需要加强全球风险管理,制定预警机制以应对金融危机和其他危机。
第五段:总结。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带来益处,也会带来问题。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以实现全球化的积极面,最小化它的负面面,并确保它能够更加公正和可靠地服务于全球经济和人民福祉。我们应该强调合作和各个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以确保我们可以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携手前进。
实用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心得体会大全(16篇)篇八
1、分析课标要求:《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根据的要求,本课的基础知识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问题。其中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及存在问题是本课的重点,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是本课的难点。
2、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是本模块最后一个专题的最后一课,具有对整个模块的总结性的作用,反映了经济成长历程的最终趋势——走向全球化。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认识在全球化趋势之下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辩证地看待全球化。
4、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重点是: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及存在问题;难点是: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二、学生分析。
1.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来看,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简单的世界史,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史实已经有所了解,并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初步了解了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归纳和概括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了查找和收集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2.从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行为来看,学生的兴奋点仍集中在直观教具或有趣的历史事件上,对历史的认识仍处在感性认识阶段,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不强。因此,在教学中要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活跃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并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形成较全面的历史观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生能熟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理解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及全球化进程中问题。
2.学生能通过对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原因、表现和影响的具体分析,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教材、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按设计的程序,辅以多媒体教学,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搜集、整理和运用相关资料,参与辩论和讨论等活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运用材料论证问题以及同他人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形成对经济全球化全面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及其利弊,更好地理解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增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策略。
六、教学过程。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3分钟) 多媒体显示麦当劳、可口可乐、雀巢等跨国公司的商标。在此情景下,引导学生明确跨国公司的出现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表现,经济全球化不仅集中在金融和贸易领域,而且涉及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导入新课。
引起兴趣,进入角色。
讲授新课 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1、原因(10分钟) 设问引导学生回顾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在教师的引导下回忆出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并做记录。
多媒体显示图片:磁悬浮列车、跨海铁路、海底隧道等;文字材料:“被接近的距离”,指导学生阅读材料,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观察图片,阅读材料,得出认识。
提问:促使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还有哪些?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得出结论。
阅读教材,划出相关知识点。
2、表现(3分钟) 提问: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教材,自己得出结论,并划出相关知识点。
二、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1、积极影响(5分钟) 显示有关经济全球化的意义的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入手认识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得出认识。
提问:请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经济经济全球化如何丰富和方便人们的生活。
互相交流,自由发言。
肯定学生的发言,说明“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引出下一部分: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问题。
调整思维,整理知识。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讲授新课 二、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2、存在问题(11分钟) 多媒体显示有关全球贫富差距、环境问题、经济危机等问题的图片及文字材料,设问:结合上面的材料,请你谈一谈经济全球化中存在哪些问题。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得出结论。
肯定学生的思维成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问:有人说:“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大家怎么看待这一观点? 学生按课前准备的材料,自愿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畅谈见解。
肯定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看法。过渡至下一部分。 调整思维,整理知识。
三、经济全球化的展望(3分钟)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得出认识: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阅读教材,形成认识。
小结。
(7分钟) 组织讨论: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这既给我们中国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也提出严峻的挑战。面对这一趋势,我们怎样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回顾本课的主要内容,多媒体配合展示本课知识结构。 完善知识结构,并记录于笔记本。
形成性练习。
(3分钟) 多媒体显示教材“解析与探究”的材料及问题。 思考并作答。
八、教学后记。
本教学设计是我在学习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和学生水平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的。在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讨论、辩论、自由发言、设计灵活的课后调查活动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了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这些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从本质上认识经济全球化,辩证地看待全球化的利与弊,并进一步思考我国目前发展经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充分体现出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有关课程目标的理念。学生在课堂上也能主动参与,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独立思考,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与其他同学合作探究,共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较好地完成了课程标准的各项目标要求。
附录:
一、课前阅读教材提示及自主探究主题。
1、从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经济全球化的展望三方面阅读教材,自主建立知识结构。
2、围绕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搜集和整理资料,形成自己的见解。
二、上课需要用的图片及文字材料。
1、几个跨国公司: 。
2、先进的交通工具: 3、全球贫富差距扩大。
近xx年来各国所得贫富不均情况有恶化之势。1997年人均gdp逾1万美元的为28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占全部国家的17%,但所创造出的gdp比重高达79%;人均gdp在1000至9999美元间有43个国家,人口比重为26%,gdp比重为15%;人均gdp在999美元以下者有33个国家,人口比重高达57%,其gdp比重仅6%。
4、环境污染5、经济危机。
实用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心得体会大全(16篇)篇九
世界经济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重要议题,全球化的进程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各国的发展模式和相互联系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开放,国家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经济活动的边界逐渐模糊化。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深刻体会到世界经济与全球化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心得体会。
第二段:全球化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全球化使得国际贸易的规模大幅度扩大,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这为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企业可以更容易地获得跨国市场,创业者可以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同时,全球化也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国际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使我意识到,在全球化的时代,持续学习和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性。
第三段:全球化的倡导者与批评者。
全球化具有赞成者和反对者。全球化的赞成者强调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风险的分散化。反对者则认为全球化会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和文化的同化。我们无法否认,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但同样要警惕全球化对于社会公平和文化多样性的潜在影响。作为一个个体,我们应该保持审慎的态度,既把握全球化的机遇,也应该关注其可能的负面影响。
第四段: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全球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全球化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和贫困减少,进而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另一方面,全球化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许多挑战,包括贸易壁垒、技术壁垒和贫富差距的扩大等等。在全球化的潮流中,发展中国家需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推动内外需的平衡发展,同时加强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培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第五段:个体如何适应全球化的时代。
在全球化的时代,个体需要具备更广泛的视野和跨文化的沟通能力。要适应全球化的时代,需要不断学习和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此外,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也是适应全球化的重要途径。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增强自己的跨文化意识,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全球化的时代给个体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抓住机遇,实现个人的发展目标。
结尾段:总结全文。
总而言之,世界经济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重要议题。全球化既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要认识到全球化对于世界经济和个体发展的深远影响,积极主动地适应全球化的时代变化,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不断发展和进步。
实用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心得体会大全(16篇)篇十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客观趋势,它也是一种复杂的演化过程,它充满着矛盾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既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内在矛盾,又是这种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因此,要更好地把握其规律,就必须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矛盾现象及其运动机制进行深入的探讨。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矛盾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并反映本质特征的主要是竞争与合作、开放与封闭、整合与分化以及有序与无序等基本矛盾。它们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存在于经济全球化的始终。
1.竞争与合作。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行为主体是在有限空间、有限时间和有限资源的边界条件下参与各种经济活动的,当时空边界和资源容量在最初阶段可以相对满足各自主体的基本需求时,它们就可能处于与外部相互作用和竞争关系较弱、自给自足的相对封闭状态。但是,一旦各自的基本需求超出了时空和资源边界的容量,它们为了争得各自的生存与发展机会,向外扩展并相互展开竞争则是必然的,“全球化过程使竞争的作用从一种手段、一种经济行动的特殊方法变成一种意识形态,变成了为了继续生存以至于谋求霸权统治而积极追求的一个目标。”[1](p4)这表明,竞争是世界经济运行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动力和活力之源。然而,所有主体所共处的空间和资源是以地球为其边界的,而且由于不断进化,不仅人类社会自身的关系结构日趋复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关系也更趋复杂。这种条件下,由于自发的竞争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经常引起国际的经济冲突和世界系统的动荡;不仅如此,还日益受到自然生态资源环境失衡的严重威胁。这就使它们在竞争的同时,又强烈地意识到对于许多共同面对的问题,只有通过合作并在努力实现共赢的情况下才可能得以解决,才可能有生存与发展得更好的出路。所以,它们又有着强烈的合作欲望和倾向,在不断的'博弈过程中采取合作的行为。这就是我们当今世界经济既存在激烈的竞争,又努力寻求相互间合作的客观现实。即“在一种意义上全球化被看作自由的全球范围的合作;在另一种意义上则被看作畅通无阻的竞争。”[2](p95)。
2.开放与封闭。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由于共处在同一个地球的时空、社会及自然生态系统内,各国和各经济主体相互间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不可分割的依赖关系。因此,他们越来越意识到只有融入到世界经济运行体系中,才可能使自身系统获取不断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才可能从世界经济发展中获取更大的收益。尽管融入此进程的主体有的是“先知先觉”,有的是“后知后觉”,甚至有的还是“不知不觉”。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演化,各国的经济制度和各经济主体在总体上是不断地趋向自由和开放,如今这已逐步成为各自生存与发展的战略。与此同时,交通、通讯手段的惊人进步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更是强化和加速了这一趋向。但是,各国、各经济主体在某种方面和领域不断开放的同时,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它们在另一些方面又在不断强化自身的边界和主权意识,力求增强自身系统的独立性、稳定性和延续性,以保持自身系统质的存在和特征。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本土化”[3](p206-218)倾向就表现得更加明显。而且,即使发达国家在高唱贸易自由化、要求别国开放市场的同时,往往采取合法、合理和创新手段进行贸易保护。”[4](p23)这些实质上都反映出封闭性的倾向。此外,全球化竞争中形成的国家之间的区域合作组织及联盟,企业组织间的兼并、联合和战略联盟等,也都体现出开放与封闭的双重特性。它们在体系内相互间表现出更加的开放性,而对于体系外则表现出体系边界的相对封闭性。所以,这种双重性既存在于同一个体,又存在于不同个体;在不同的条件下或针对不同的事物,就可能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总之,作为经济系统单元,开放与封闭本身就是相对的,因为边界标志着单元子系统的存在和个性,它是封闭的界限,又是开放的边线。所以,每个经济主体都会根据各自的利益自觉选择开放与封闭的程度和方式。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曲折道路也正是这种矛盾作用的集中体现。
[1][2][3][4]。
实用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心得体会大全(16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生能熟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评价极其问题。
(2)学生能熟悉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宗旨、意义,中国入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采取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学习方法,通过设问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学生自己归纳、分析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
(2)应用热点让学生学生讨论、思考和回答问题,引导学生从史出发认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树立学生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美苏的“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采访历史课代表。
晚上洗头用的是什么牌子的洗发水和香皂?——潘婷、舒肤佳(美国宝洁)。
今天穿什么牌子的衣服和鞋子?——海南的揶苗校服和美国的耐克。
用什么什么牌子的手机?——诺基亚(芬兰)。
提问:通过采访,同学们从课代表的身上看到什么样的经济现象?
首先,现代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科学技术促进世界统一的生产体系和技术体系的使用,现代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和以国际互联网作为载体的操作方式,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加强了经济活动的全球联系。
其次,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跨国公司作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成为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推动者。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学思之窗】,然后思考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第三,两极格局的结束和全球范围内对市场经济的普遍认可。冷战期间存在的两个所谓的平行的市场,随着冷战的结束不复存在,市场经济成为全球通行的机制,也促使经济全球化在冷战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1992年10月,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联合国致辞时说“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3、【思考探究】。
材料三:xx年12月,在法国尼斯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xx年4月,在加拿大最古老的城市魁北克召开的美洲国家首脑会议,xx年6月,在瑞典哥德堡召开的欧盟峰会,xx年7月,在意大利热那亚举行的八国峰会,这些大型会议的会场外到处都是情绪激昂的反西方全球化的抗议人群。一名反全球化示威者在热那亚八国峰会的会场外被枪杀身亡后,法国总统希拉克当时就说:“如果没有什么原因触动他们的感情和思想,是不可能成千上万的人跑到这里来游行示威的。无论对错,肯定存在某种焦虑、某种困难。对此,我们不可以视而不见。”
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2)关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通过多媒体演示时事新闻中人们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的不同反映的图片,围绕“经济全球化的利弊”,把学生分为正反两方,以辩论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4、【教师总结】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归理,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并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强调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改变的历史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促进世界共同繁荣。
1、【学生阅读思考】。
鉴于教材篇幅有限,教师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宗旨、职能、基本原则等方面进行了适当补充,并通过数据材料说明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历史情景】播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历史片断:xx年11月10日晚18时39分,随着wto第四届部长会议主席卡迈斯手中的一声木槌响,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决定,13亿中国人翘首以待的梦想瞬间化为现实。
3、【学生思考】结合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定,谈一谈中国为什么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世界和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教师通过“走向世界的海尔”和“美国对华彩电倾销案”正反两个事例的分析,使学生明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对外贸易既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我国企业要积极面对,沉着应战,对内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外熟悉世贸组织规则,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适应新的国际形势。
四、小结: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来说是利大于弊,是最大的受益者,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不存在避世自保的“世外桃源”,任何国家不能现在都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经济全球化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良好机遇。
实践证明,一个国家的开放程度与它所获得的发展机会成正比。只有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才能正确主动获得发展!
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中,特别是导入部分能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的兴趣极高。其次,很多的设问存在太大的空泛,学生的思考的角度存在偏差。
在教学中,本课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讨论、辩论、自由发言、设计灵活的课后调查活动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了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从课堂实施以及学生后续学习的情况来看,本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的原因在于大多能联系身边的实例,容易接受及理解。
当然本设计仍存在着有待修正的地方,如多媒体手段的利用不够充分,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还是有所欠缺等。假如以后有机会再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我会在这两方面进一步完善。
实用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心得体会大全(16篇)篇十二
【知识梳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
背景:
过程:会议:
文件: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内容:
(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
主要任务:
机构:
战后资本主义。
经济体系的形成世界银行:宗旨。
作用:
背景:
世界贸易体系:
(关贸总协定)建立:
宗旨:
三大支柱:作用:
作用:
【重难点突破】。
材料一:1997年,韩国爆发金融危机,韩元贬值一半以上,韩国政府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紧急贷款,得到了其提供的195亿美元的巨额贷款,并按其方案进行了改革。经过短短的两年,韩国金融秩序稳定,经济迅速恢复。
材料二:世界银行贷款支持四川甘肃地震灾后重建。中新网xx年3月21日电:3月20日,世界银行同中国政府签署文件,向汶川地震恢复与重建贷款项目提供7.1亿美元的贷款。这一项目是世行迄今最大的紧急救援贷款项目。
材料四:“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转绕着美元转。”——美国财政部长。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作用。
【典型题例】(xx年江苏高考单科考试)阅读下列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就积极谋求世界经济霸权。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则是其具体表现之一。该体系虽然于上世纪70年代初崩溃,但美国凭借其实力在国际货币格局中仍占主导地位。请回答:
(2)欧洲经济一体化将对世界货币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背景:
欧州联盟。
经济一体化:
过程:
政治一体化:
欧洲一体化加深:
特点:
影响:
背景。
北美自由贸易区。
经济区域集团化。
建立。
特点。
影响。
背景。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建立。
特点:
【典型题例】《赢》第236页第21题。
【巩固练习】《赢》11题。
【知识梳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和发展;世贸组织的作用。
原因:
表现:
实质。
全球化。
影响:
前身:
建立:
世贸组织:
宗旨:
作用:
中国加入世贸:原因:
经过:
影响:
【典型题例】。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2分)。
材料二“……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面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区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生产经营者“奔走于全球各地”,“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始于80年代中期的乌拉圭回合,经过近8年的艰苦谈判,各国终于基本达成一致,从而为更加广泛的贸易自由化确立了基本框架。……到90年代中期,世界2/3以上的国家已经实现了经常账户项下的可兑换。同时,所有发达国家已完全取消资本交易的汇兑限制,许多发展中国家对于资本账户的开放也开始越来越积极。
材料四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近7万家跨国公司,其产值已经达到世界总产值的40%,贸易额约占世界贸易总额60%,对外投资约占全球直接投资90%,由于跨国公司通过市场内部化进行全球性生产经营活动,因而使“经济无国界”,从而将全球的生产连为一体,并且形成生产—研发一销售全球一体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保罗斯威齐认为全球化进程始于何时?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资本主义的生产和消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不能摘抄原文,4分)。
(3)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回答,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是什么?此外影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还有哪些?(4分)。
(4)自四五百年前以来,世界经济呈现什么发展趋势?(2分)。
2.某中学组织学生参观“中国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题展览。请结合下列展览内容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二: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
材料三。
材料四由于发展资金匮乏、债务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及枝术水平的落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xx年1o月15日东莞樟木头的最大玩具厂——合俊玩具厂倒闭,数千名员工走上街头,供应商面对紧闭的厂门,徒叹无奈,舍俊集团高层则集体“蒸发。”一位玩具业资深人士感叹:“东莞玩具业正在下霜。”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砦重要的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二,谈谈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经济领域产生的影响。(3分)。
(3)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据材料三分析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3分)。
(4)据材料四,请你为面临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危机的中国企业如何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2分)。
1.(1)时间:15、16世纪;(1分)事件: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出现。(1分)。
(2)变化:从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森向世界性、相互依赖性转变。(意思相近即可)。(2分)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分)。
(3)推动者:跨国公司、世贸组织等各种国际组织。(2分)原因:科学技术的推动;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确立等。(答出2点即得2分)。
解析:本题考查基本知识相对简单,可结合书本以及书本作答就行了。
2.(1)现象: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产品行销世界各地,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分)原因: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工业生产发展迅速。英国通过殖民争霸活动,击败其他殖民国家,建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运动的推动)。(2分)。
(2)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历程,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创具有近代性质的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分)。
(3)生产(生产经营)的全球化、投资(金融)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3分)。
(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发展自主产业;积极学习吸收外国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警惕世界金融风险。(任答2点,每点1分,共2分)。
实用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心得体会大全(16篇)篇十三
【知识梳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
背景:
过程:会议:
文件: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内容:
(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
主要任务:
机构:
战后资本主义 。
作用:
背景:
世界贸易体系: 。
(关贸总协定) 建立:
宗旨: 。
三大支柱: 作用:
作用:
【重难点突破】。
材料一:1997年,韩国爆发金融危机,韩元贬值一半以上,韩国政府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紧急贷款,得到了其提供的195亿美元的巨额贷款,并按其方案进行了改革。经过短短的两年,韩国金融秩序稳定,经济迅速恢复。
材料四:“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转绕着美元转。”——美国财政部长。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作用。
【典型题例】(xx年江苏高考单科考试)阅读下列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就积极谋求世界经济霸权。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则是其具体表现之一。该体系虽然于上世纪70年代初崩溃,但美国凭借其实力在国际货币格局中仍占主导地位。请回答:
(2)欧洲经济一体化将对世界货币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背景:
欧州联盟。
经济一体化:
过程: 。
政治一体化:
欧洲一体化加深:
特点:
影响:
背景。
北美自由贸易区。
经济区域集团化。
建立。
特点。
影响。
背景。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
建立。
特点:
【典型题例】《赢》第236页第21题。
【巩固练习】《赢》11题。
原因:
表现:
实质。
全球化。
影响:
前身:
建立:
世贸组织:
宗旨:
作用: 。
中国加入世贸:原因:
经过:
影响:
【典型题例】。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2分)。
材料二 “……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面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区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生产经营者“奔走于全球各地”,“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始于80年代中期的乌拉圭回合,经过近8年的艰苦谈判,各国终于基本达成一致,从而为更加广泛的贸易自由化确立了基本框架。……到90年代中期,世界2/3以上的国家已经实现了经常账户项下的可兑换。同时,所有发达国家已完全取消资本交易的汇兑限制,许多发展中国家对于资本账户的开放也开始越来越积极。
材料四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近7万家跨国公司,其产值已经达到世界总产值的40%,贸易额约占世界贸易总额60%,对外投资约占全球直接投资90%,由于跨国公司通过市场内部化进行全球性生产经营活动,因而使“经济无国界”,从而将全球的生产连为一体,并且形成生产—研发一销售全球一体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保罗斯威齐认为全球化进程始于何时?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回答,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是什么?此外影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还有哪些? (4分)。
(4)自四五百年前以来,世界经济呈现什么发展趋势?(2分)。
2.某中学组织学生参观“中国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题展览。请结合下列展览内容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二: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
材料三。
材料四 由于发展资金匮乏、债务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及枝术水平的落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xx年1o月15日东莞樟木头的最大玩具厂——合俊玩具厂倒闭,数千名员工走上街头,供应商面对紧闭的厂门,徒叹无奈,舍俊集团高层则集体“蒸发。”一位玩具业资深人士感叹:“东莞玩具业正在下霜。”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砦重要的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二,谈谈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经济领域产生的影响。(3分)。
(3)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据材料三分析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3分)。
(4)据材料四,请你为面临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危机的中国企业如何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2分)。
1. (1)时间:15、16世纪;(1分)事件: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出现。(1分)。
(2)变化:从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森向世界性、相互依赖性转变。(意思相近即可)。(2分)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分)。
(3)推动者:跨国公司、世贸组织等各种国际组织。(2分)原因:科学技术的推动;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确立等。(答出2点即得2分)。
解析:本题考查基本知识相对简单,可结合书本以及书本作答就行了。
2.(1)现象: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产品行销世界各地,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分)原因: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工业生产发展迅速。英国通过殖民争霸活动,击败其他殖民国家,建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运动的推动)。(2分)。
(2)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历程,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创具有近代性质的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分)。
(3)生产(生产经营)的全球化、投资(金融)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3分)。
实用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心得体会大全(16篇)篇十四
2021年11月21日至25日,本人有幸参加了中共铜仁市委组织部、铜仁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在铜仁市市委党校举办的数字经济发展与智慧城市打造专题培训班,此次专题培训班对于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发展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打造有关精神,提升干部工作能力,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以下是此次学习的几点心得体会:
数字化浪潮及智慧城市的建设,正在冲刷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角落,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新动力,增强产业优化升级的驱动力。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展数字经济和打造智慧城市是人类共同的历史性重大机遇。举办此次培训班,是提高干部专业化能力的需要,本次专题培训班紧紧围绕数字产业化、智慧城市的大招等相关知识,采取课堂讲授、现场体验与学习参观、交流互动、专家点评相结合得授课方式,让我们更好的学习借鉴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好想法。同时我们更要增强危机感、紧迫感,树立赶超意识和争先意识,坚定不移地做好数字经济的发展和智慧城市的打造,将产业和创业做大做强做优。
本次培训的课程安排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尤其是对数字经济时代的逻辑重构与思维创新、智慧城市的打造新思维,让我们对此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当下经济形势有更清晰的认识,对于转变思想观念,突破思维桎梏,有了更加开阔的视野。
数字经济发展与智慧城市打造的方方面面,我们应与各级各部门紧密配合,形成合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和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智慧城市的建设,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生态,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实用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心得体会大全(16篇)篇十五
通史概要: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有两个明显的趋势:一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二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终归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生产国家化、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需要加强合作的结果,也是世界经济竞争激烈的表现。它产生的原因有:现代科技的发展、国际间经济竞争和客观上存在的分工。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五六十年代,世界经济集团化的趋势主要出现在欧洲,如欧洲煤炭共同体的出现。第二阶段为六七十年代,区域集团化成为一种世界经济现象。欧洲区域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如欧共体的建立;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地区性经济集团也纷纷出现,如东盟的出现。第三阶段为80年代至今,区域集团化掀起新的浪潮,进入了较高层次的经济一体化时期,出现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三大区域经济集团。
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它突出的表现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和跨国公司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的问题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把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扩展到全球,造成南北矛盾、贫富分化、环境问题、能源危机、全球性的经济金融危机、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等,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我国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中,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面对机遇和挑战,成了新时期经济发展人们共同关心的话题。从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强同东盟的联系的史实中,我们的态度是: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拥有“双赢”的思维,抱着开放的心态,加强国际的合作与交流,参与国际竞争,抓住机遇,接受挑战,在国际的竞争和合作中,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跟随世界发展的潮流。概括而言,就是辩证地看待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这一经济现象,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一 欧洲的联合。
课标要求: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经济进入“黄金时代”的原因;简述欧洲国家从“欧共体”走向欧盟的历程,认识欧洲联盟成立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
概述欧元产生的影响,培养多角度、多层次理解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西欧经济在二战后进入“黄金时代”的共同原因,进一步思考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应如何借鉴其合理的方法与正确的经验,学习用联系的方法看待问题,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通过分组学习,搜集“欧共体”及“欧盟”成立的资料,了解整个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欧洲走向联合这段历史的学习,认识当今国际社会国家间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树立国际意识;通过对欧洲走向联合的史实的归纳,得出一个别国家或地区怎样才能快速发展的一般规律;并结合我国的实际,进一步探讨一下我们可以借鉴哪些做法,从而树立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责任感。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欧洲走向联合过程及影响。
难点: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教学建议:
1、本课共有三个方面的内容,“西欧经济的‘黄金时代’”主要讲述:二战后的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西欧各国经济在恢复的基础上,进入调整增长期,被称为西欧经济的“黄金时代”;“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主要是欧洲从经济一体化到政治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货币王国的世界公民”主要以欧元的流通为例,进一步表明欧洲走向联合的趋势。
2、西欧经济高速发展的共同原因:第一,西欧各国进行社会改革和政策调整。进行社会改革,例如:推行福利制度,适当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进行政策调整,如:将一些私人垄断企业国有化,并建立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部门。这些政策的推行,促进了西欧经济的稳定持续高速发展,从而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第二,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解决了西欧战后经济发展的启动资金,西欧重工业在短时期内完成了新的装备,并有能力购买足够的工业原料。第三,战后西欧广泛使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并对产业部门进行了改造,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3、伴随着欧洲经济合作的成功,欧洲经济不断的恢复,要求在国际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因而要加强在政治领域的合作成为欧洲各国的一致要求。面对二战结束后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争霸的冷战格局,欧洲各国迫切要求组成一个更加强大的团体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于是在政治领域的合作很快便实施开来。
4、为进一步加强欧洲共同体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减少共同体内部成员国存在的贸易壁垒,用统一的货币在欧共体各国之间流通,实现经济的联合,从而进一步加强欧洲各国之间的政治合作。
实用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心得体会大全(16篇)篇十六
【知识梳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
背景:
过程:会议:
文件: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内容:
(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
主要任务:
机构:
战后资本主义。
作用:
背景:
世界贸易体系:
(关贸总协定) 建立:
宗旨:
三大支柱: 作用:
作用:
【重难点突破】。
材料一:1997年,韩国爆发金融危机,韩元贬值一半以上,韩国政府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紧急贷款,得到了其提供的195亿美元的巨额贷款,并按其方案进行了改革。经过短短的两年,韩国金融秩序稳定,经济迅速恢复。
材料二:世界银行贷款支持四川甘肃地震灾后重建。中新网xx年3月21日电:3月20日,世界银行同中国政府签署文件,向汶川地震恢复与重建贷款项目提供7.1亿美元的贷款。这一项目是世行迄今最大的紧急救援贷款项目。
材料四:“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转绕着美元转。”——美国财政部长。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作用。
【典型题例】(xx年江苏高考单科考试)阅读下列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就积极谋求世界经济霸权。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则是其具体表现之一。该体系虽然于上世纪70年代初崩溃,但美国凭借其实力在国际货币格局中仍占主导地位。请回答:
(2)欧洲经济一体化将对世界货币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背景:
欧州联盟。
经济一体化:
过程:
政治一体化:
欧洲一体化加深:
特点:
影响:
背景。
北美自由贸易区。
经济区域集团化。
建立。
特点。
影响。
背景。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建立。
特点:
【典型题例】《赢》第236页第21题。
【巩固练习】《赢》11题。
【知识梳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和发展;世贸组织的作用。
原因:
表现:
实质。
全球化。
影响:
前身:
建立:
世贸组织:
宗旨:
作用:
中国加入世贸:原因:
经过:
影响:
【典型题例】。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2分)。
材料二 “……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面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区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生产经营者“奔走于全球各地”,“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始于80年代中期的乌拉圭回合,经过近8年的艰苦谈判,各国终于基本达成一致,从而为更加广泛的贸易自由化确立了基本框架。……到90年代中期,世界2/3以上的国家已经实现了经常账户项下的可兑换。同时,所有发达国家已完全取消资本交易的汇兑限制,许多发展中国家对于资本账户的开放也开始越来越积极。
材料四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近7万家跨国公司,其产值已经达到世界总产值的40%,贸易额约占世界贸易总额60%,对外投资约占全球直接投资90%,由于跨国公司通过市场内部化进行全球性生产经营活动,因而使“经济无国界”,从而将全球的生产连为一体,并且形成生产—研发一销售全球一体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保罗斯威齐认为全球化进程始于何时?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资本主义的生产和消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不能摘抄原文,4分)。
(3)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回答,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是什么?此外影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还有哪些? (4分)。
(4)自四五百年前以来,世界经济呈现什么发展趋势?(2分)。
2.某中学组织学生参观“中国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题展览。请结合下列展览内容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二: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
材料三。
材料四 由于发展资金匮乏、债务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及枝术水平的落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xx年1o月15日东莞樟木头的最大玩具厂——合俊玩具厂倒闭,数千名员工走上街头,供应商面对紧闭的厂门,徒叹无奈,舍俊集团高层则集体“蒸发。”一位玩具业资深人士感叹:“东莞玩具业正在下霜。”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砦重要的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二,谈谈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经济领域产生的影响。(3分)。
(3)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据材料三分析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3分)。
(4)据材料四,请你为面临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危机的中国企业如何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2分)。
1. (1)时间:15、16世纪;(1分)事件: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出现。(1分)。
(2)变化:从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森向世界性、相互依赖性转变。(意思相近即可)。(2分)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分)。
(3)推动者:跨国公司、世贸组织等各种国际组织。(2分)原因:科学技术的推动;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确立等。(答出2点即得2分)。
解析:本题考查基本知识相对简单,可结合书本以及书本作答就行了。
2.(1)现象: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产品行销世界各地,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分)原因: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工业生产发展迅速。英国通过殖民争霸活动,击败其他殖民国家,建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运动的推动)。(2分)。
(2)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历程,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创具有近代性质的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分)。
(3)生产(生产经营)的全球化、投资(金融)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3分)。
(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发展自主产业;积极学习吸收外国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警惕世界金融风险。(任答2点,每点1分,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