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导学案篇一
;内容摘要: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我国语文教改不断推进,对于语文课堂的整体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课堂整体结构、内在逻辑和层次关联,优化课堂的整体性效果。本文从“导学案”着手,提出现阶段中小学导学案应用现状、导学案设计原则及其重要意义。以此落实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同学们的自主能力、探究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化解现时代语文课堂教学误区、疑难和盲目性。
关键词:导学案 中学语文 教学设计
在学生中心的理念下,如何优化语文课堂的整体构建成为经典性的话题。在落实此项复杂的工程中,以导学案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以问题善导,让学生将课堂变活,深入挖掘探究思考,发挥学习自主性,相互探究撞击思想灵魂的火花。引导学生递进式探究,启发学生终身性学习,从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内涵高效的实效性课堂。
一.导学案于中学语文教学应用现状
深入中学调查发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导学案的使用现状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效果上。首先,在使用方法上,三分之一的学生在导学案的使用上有自己独到的方法。剩余学生则是按照老师的设计照搬去做,或是抄书亦是查阅,将导学案看做测试卷来完成。其次,教师在导学案的设计处于学习阶段,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大多按照自己备课的需要,将问题罗列在导学案上,未进行系统性的策划。最后,在使用效果上,三分之二的学生反映效率不高,甚至有学生认为导学案的使用只不过是题量的增加,从而成为学习上的负担。无论是从学生角度还是教师角度来看,如何实效落实导学案教学有待深入研究。
因此,针对导学案在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优化导学案设计,引导学生利用导学案寻找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针对性地依据学生所需个性化设计导学案,真正落实每一环节,达到中学语文减负减压的目的。
二.中学语文导学案设计策略
导学案贯穿于语文教学的主线,是教师教学设计思想的体现,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课堂的工具,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方法、学习自主意识的媒介。导学案的运用依据中学生学习需要,应对学习知识难度的提升,层次的跨越,设计旨在优化语文教学高效性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一)“导学案”内容设计原则
导学案的设计包括视频微课教学、课上探究、课下拓展。把学情作为主导,以微课的预习为索引,以课上探究为载体,以课下延伸为拓展。在内容上设置“预习”、“群学”、“反馈”三大板块的内容。
1.自主原则
“预习”是语文有效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学生们自学的过程。要求教师要具有前瞻性,在设计整体教学内容时,应预设好同学们对于新知的感悟能力,布设预习板块。例如:在中学语文《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中,导学案预习内容可设计为对于诗词中出现的三个典故进行预习。一方面可以让同学们预习新知,提高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提高课上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借助图书、电子设备等查阅资料,既拓宽了同学们的知识层面,又提高文学素养。钱梦龙老师回忆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时曾谈到“教学始终追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摸索着前进着。”可见,预习环节尤为重要,锻炼学生逐渐降低对老师的依赖性,在观念上、方法上培养自主意识,为之后的探究式学习奠定基础。
2.探究原则
“群学”过程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内容设置上要反复斟酌,明确导学案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问题要依据学情而定。首先,所设问题要有启发性,钱梦龙老师“导读语文”中的“导”所倡导的是“道而弗牵”的理念,即因势利导。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基础上发挥领导支配作用,善导学生进行探究。其次,问题要讲究梯度性,切入点由小及大,难度由浅入深,引导同学们逐步进入情境。另外,问题设置要有内涵深度,不仅涉及当堂的知识要点,更要顾及同学们在文学底蕴上的提升,通过自主探究、同学间探讨突破思维定式的问题,巧妙“逆”问,增强课堂乐趣。最后,问题设置要全面,涵盖听说读写多方面的探究能力,建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终身学习观念。赵谦翔老师“绿色语文”注重培养人的智力潜力全面发展,素质品质全面提升,培养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全面发展。此探究过程正是对同学们创新探究思维能力进行锻炼,为培养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人才奠定基础。
3.实效原则
“反馈”内容的板块设置不容小觑,是学生自我总结、自我反思、互相测评、收获检测的过程。反馈的是当堂课程中对于自己表现的自评,留给同学们足够的时间进行自我认识,发现提高空间。魏书生老师“六步教学法”谈及“自测-自结”环节,在课程临近尾声的环节测试同学们对所学知识要点的掌握情况,语文高效课堂的建构中将其优化,内容上不仅涉及课本知识的测试更注重对于学习能力和人格的培养,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落实。测评的内容难度要适中,将本节课中重难点知识编入,增强同学们对知识的把握能力。即在整个导学案的设计中,要注意内容设置的可操作性,教师要从学生角度设想内容的安排,学生是否能达到预设效果。而后积极引导同学间进行相互性的评价,秉持谦虚的态度,反思自我,向同学学习,塑造谦卑恭敬不断进取的人格。
(二)“导学案”结构设计原则
导学案作为语文教学的工具,在整体结构上的设计要达到美观、简洁、有层次的效果。以便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固而在结构设置上既要坚固内容的可操作性又要美观内涵兼具,促进学生多项能力的全面发展。
1.美学原则
导学案的使用群体面向的是广大中小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4-5岁期间开始建立审美意识,因此,对于导学案结构的首要要求要具有合理的布局。对于不同的语文课文需要,可插入不同形式的图表,丰富导学案的内容。例如在《背影》散文教学中,针对父亲买橘一段内容的教学,可插入父亲攀爬站台的图片。有助于同学们体会父亲动作,领悟主旨,增强导学案的形式美,以吸引同学们的眼球。其次内容量排版切忌过多,产生任务重,学习难的错觉,即本着简约性的原则,一课时导学案的整體量1-2页为佳。例如在问题的结构安排上,尽量提炼问题设置的语言用语,减少重复啰嗦言语。在活动环节的设计上流程化清晰化,将复杂的活动简单化。最后,不同板块之间要有明显的界限,合理设置排版布局,增强层次感、吸引力,在良好的视觉效果基础上,提高同学们对学习的积极性。
2.递进原则
中学语文的教学,讲求“求实”,在三大部分教学内容中,分块进行,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余映潮老师“板块教学”思想强调把一节课或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有效分成几大板块的教学活动内容,例如:余映潮老师在《最后一课》的案例教学中,将整堂课分为了“文意把握”和“片段欣赏”两大板块,由文意的习得促进对于片段的理解欣赏。两板块间相递进,提高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因此,在语文高效课堂的建构中,方可认真研究余映潮老师在板块设计中的内在逻辑,各个教学“板块”之间的关系,以及所呈现出的切入点从小到大,难度由浅入深、整体由感知到创造提升的逻辑联系。将其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进行优化,每一层次的问题设计、活动安排都要讲究层层递进,难度逐步深入,最终实现学习目标的构建。
3.全局原则
导学案是助力同学们高效学习的媒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设计时,以全局性、前瞻性的眼光谋篇整体布局。导学案主要由自学、群学、反馈三大部分,自学 、对学、群学、展示、反馈五个环节构成。自学过程包括预习和导入两部分,教师依据教学实况带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提高了同学们的关注度,有利于推进教学的有效性。群学包括对学、群学、展示三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对学环节即为对子间交流合作,解决难度较低层次的问题。群学的小组探究环节采用六人一组,共同探讨,生生参与,花较短的时间探究重难点,降低目前教学课时不足的难度。展示即为交流学习成果的过程,在导学案中设置此框格列写展示思路,及时把握引导学生观点。反馈分为三个框格,即自我反馈、互测、互评,及时反馈学习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导学案于中学语文教学应用思考
综上而言,导学案内容的设计要充分依据学情,整体设计广度兼具深度,梯度兼具内涵,个性兼具全面,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结构安排上要体现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内在逻辑性,落实课堂的实效性,所学知识真正为学生所实用,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开拓性、创新能力、问题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
因此,在中學语文教学中运用导学案模式教学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从语文教学的发展而言,有利于建构语文课堂的整体性,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从教师专业成长而言,有利于培养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形成系统性的教学流程;从学生发展而言,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习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掌握所学知识。中学语文教学有效利用导学案,在塑造学生性格习惯上具有长效性作用。同时,若对于导学案设计,教学课堂把握不到位等则可能会适得其反。落实中学语文课堂的建构,教师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促进语文高效落实,提高学生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立.重构高效课堂[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16.
(作者介绍:王雅楠,四川轻化工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李东平,四川轻化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
相关热词搜索:;语文导学案篇二
第2课时 《海燕》(一)
学习目标:1、介绍背景知识。这是学生理解课文深刻含义的前提。
2、读准字音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诵读中把握这首散文诗的结构。
4、能用准确的语言归纳出海燕的性格特征。
课前学习: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前夕的的斗争情况以及作家和作品的发表情况。(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对自己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
课堂学习:
一、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勇敢的斗士
反抗上天的精灵
渴望暴风雨的勇士 迎接暴风雨的先驱者
胜利的预言家 无畏的革命者
革命的先驱者 划破乌云的利剑
2 播放朗读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听读,试给本文拟一个副标题。 听朗诵全诗学生试读。
(方法:齐读,或自己放声读。)
3 问题设计:试给本文拟一个副标题。 要求:①要切合课文的内容;②要和标题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整体;③用语简洁,字数不可过多。 学生或独立完成,或三两人讨论完成。
4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二、表情朗读,品味诗歌画面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思考、归纳、交流
3 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评价
5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三、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播放录音 听朗读,在此基础上,再读《海燕》
2 播放音乐 配乐朗诵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1、反复朗读课文。 2、课外阅读同题材作品
语文导学案篇三
;小学语文导学案范例 《詹天佑》学案
学习目标 :
1. 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施工、阻挠、控制、居庸关、嘲笑、毅然、勘测、勉励、测绘、泥浆、竣工、蔑视、攀山越岭、赞叹不已。
2.感悟课文内容,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难点:顺着作者的思路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中的难句及思想内容。
学习过程 :
第一学时
一、 预习导学
1、查找詹天佑的有关资料,与同学讲一讲他的故事。
2、辨析生字,然后组词。
挠( ) 绕( ) 娆( )竣( )峻( )
浇( ) 饶( ) 烧( )俊( )骏( )
桨( ) 岔( )浆( ) 忿( )
3.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 。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
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4.朗读课文,我从文课文中还了解到:
a
b
c
5、课文是围绕那句话写的?我知道围绕这句话写了 件事,分别是
6、我们知道课文的只要内容是:
二、交流展示:
1、我学会了这些生字词(提示:可以解词,也可以造句。)
阻挠、嘲笑、毅然、勉励、竣工、蔑视、赞叹不已。
2、我想介绍詹天佑。
3、初读课文,我从文中了解到这些信息:
a
b
c
4、本文围绕中心句写了以下几件事:
5、我想朗读第 件事
三、小结拓展
1、初度课文,我的体会是:
2、我还想学习的问题是:
第二学时
一、深入学习,认真体会。
1.学习第2、3自然段。
(1)默读课文, 理解句子:“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结合课文理解)
a意思是
b詹天佑怎么做的?你体会到什么?
2.学习4——6自然段,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
(1)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加个小标题。
(2)自学“勘测线路”,主动探索学法。
① 这一段重点表现了詹天佑的什么品质?
②你是抓住什么来体会詹天佑的这种品质的?
(3)画一画,学习“开凿隧道”。
(4) 詹天佑为什么要根据地势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开凿方法呢?如果都使用中部凿井法好不好?
(5) 朗读课文,演一演火车上山的情景。。
①读课文,思考:设计“人”字形线路,解决了什么问题?
②演一演。
小结:勘测线路,詹天佑做到了 ;开凿隧道,表现了他 ;“人”字形线路的设计,又体现了 。工作中他时刻不忘为国争光,为人民争气,真不愧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6)抓“赞叹不已”,促想象。
a讨论: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为什么说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b展开合理想象,说说外宾会怎样赞叹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
三、汇报
四、质疑:我学习后还有一些疑问:
a
b
c
四、探究与练习
1. 试画一个示意图,说明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采用的不同的方法。
2. 我会用:
3. 造句:阻挠、毅然、竣工、赞叹不已。
3.詹天佑的杰出在于创新,生活中,你有哪些新发现、新想法、新尝试,请举一例。
4.联系全文的内容,加上想象,写外宾赞叹的片段,注意神态、动作、语气等。
参考:詹天佑(1861年——1919年),广东南海人,少年时代赴美留学,回国后主持修建了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他为我国近代铁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语文导学案篇四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3.体会本文比喻、借代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4.体会作者的豪壮革命情怀。
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3.体会诗中包含的凛然正气。
一、写作背景:红军开始长征时,陈毅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后来突围到江西、广东交界的梅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36年冬,由于叛徒告密,敌军得知这里有一个“大人物”,就派重兵围山、搜山和放火烧山。陈毅在几十天里,隐藏在山林草丛之中,大腿上的枪伤发了炎,又化了脓,还发着高烧,又没有医药,只好用刀子把伤口拉开,挤出脓血,然后用盐水洗一洗。他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不是被敌人搜出杀头,就是因伤病折磨而死。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了《梅岭三章》,准备留做“遗诗”。
借代: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它。如“红领巾参加植树劳动”中的“红领巾”代替“少先队员”。
借喻:比喻的一种,直接借比喻的事物来代替被比喻的事物,被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如“惊涛拍岸,举起千堆雪”中的“雪”比喻浪花。
1.自己动手了解作者信息。(参阅导航塔)
2.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3.解决并掌握两首诗中的重点词语意思。(旋 涯 旌旗 取义成仁 原知 但悲 九州同 乃翁)
1.小序在这首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交代了环境、背景。是“绝命诗”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
3.仿照赏析第一小节的方法,小组长组织赏析后两小节及《示儿》(10分钟后展示)(理解烽烟,飞字换成飘字,理解血雨腥风和自由花)
《梅岭三章》和《示儿》中异曲同工的诗句有哪些?从古至今,爱国的仁人志士很多,爱国的豪言壮语也很多,同学们请将你所知道的爱国诗句说给大家听一听。
1. 《梅岭三章》中统领全篇的句子是
2.《示儿》中抒写诗人光复河山的热切期待和对祖国大业终将取得胜利的不可动摇的信念的诗句是 , 。
3.《示儿》中 , 两句点明了作者生前的遗憾,从侧面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4.《梅岭三章》中的“ , ”和《示儿》中“ , ”有异曲同工之妙。
日积月累: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语文导学案篇五
1、会认宜、层、尽等12个生字,会写宜、实、色等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识字写字和正确地朗读词语。
1、自制字词卡片和课文插图。
2、学生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
3、自制的金色小星星。
两课时。
同学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幅多彩的图画。今天就让我们更多的了解秋天吧!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谈感受。
1、凭借插图和拼音引导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找学习伙伴互助读词语,互相正音。
3、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自主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边看图边听。
2、分组练读,引导学生正确读词。
3、多种形式汇报读。
4、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忆生字的。
1、学生自由练读,要读得正确、读出美感。
2、小组练读,点评。
3、汇报读,看谁读得最美、最有感情。奖给金色小星星。
1、出示宜、实、色、华、谷生字,引导学生认读。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学生点评。注意指导各部件的占格位置。
4、学生临写,同桌互相点评。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把你们收集的关于秋天的.词语,拿出来展示一下吧!
本课中,我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学生感受不深,如果利用课件展示秋天的不同美景,让学生观察,效果一定更好。
在识字环节中,为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我采用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的做法,并进行小组点评,力求创设课堂学习的积极气氛。
在阅读中,我留大量的时间给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通过让学生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对词语读出感受和体会。并以奖给金色小星星这样的比赛形式促进学生朗读,学生兴趣较高。
在拓展环节中,我让学生展示他们收集的关于秋天的词语,学生完成较好。他们大部分是在与家长的合作下,共同查阅资料,或走进大自然去体会,去完成的。这样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融合,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语文导学案篇六
1.学会23个声母,24个韵母(包括6个单韵母,8个复韵母,9个鼻韵母和1个特殊韵母)。能读准音,认清形。
2.能读准四声。
3.会读轻声。
4.能正确拼读音节,并能借助拼音认读汉字。
5.能认识26个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在字典中查找音序索引。
6.能熟练认识16个整体认读音节。
7.能正确抄写音节。;在复习中,应注意以下难点的把握,;由于受南方方言习惯的影响,要特别注意翘舌音和后鼻音的准确发音。
(1)汉语拼音基本内容的学习在低年级就已完成,到高年级时有回生现象,因此有必要对汉语拼音的基本内容进行复习。汉语拼音的基本内容是声母、韵母、声调、音节。对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音节练习发音,并带上声调练习。
(2)根据本方言的特点,把握学习汉语拼音的重点和难点。如声母中平、翘舌之分;韵母中前、后鼻音之分。对一些常用字的读音应反复拼读,适当记忆。
(3)区别形近易混的字母;熟练掌握ü的省写规则。
(4)对多音字应适当疏理。并对容易读错的字音进行复习。
1.学会23个声母
汉语一个音节开头的辅音叫声母。如wǒ中w是声母。《汉语拼音方案》中声母21个,小学教材将起隔音作用的w、y当作声母,这样小学拼音中声母就有23个了。
声母发音不响亮,必须配上合适的韵母,才能发出较大的'声音。
普通话的声母按照发音部位可以分为7类:(1)双唇音有3个(b、p、m);(2)齿唇音有1个(f);(3)舌尖前音有3个(z、c、s);(4)舌尖中音有4个(d、t、n、l);(5)舌尖后音有4个(zh、ch、sh、r);(6)舌面前音有3个(j、q、x);(7)舌面后音有3个(g、k、h)。
普通话的声母按照发音方法可以分为5类:(1)塞音有6个(b、p、d、t、ɡ、k);(2)鼻音有3个(m、n、nɡ,其中只有m、n作声母);(3)擦音有6个(f、h、x、sh、s、r);(4)边音有1个(l);(5)塞擦音有6个(j、q、zh、ch、z、c)。
普通话的声母按照发音时声带振动与否又可分为清音、浊音两类。普通话声母中除了m、n、l、r为浊音外,其余都是清音。
2.学会24个韵母
韵母是汉字字音的后一部分,它的发音气流不受阻,声音响亮。普通话有39个韵母,其中23个由元音充当,16个由元音附带鼻辅音韵尾构成。小学生学习其中的23个。
按韵母的结构特点,一般把韵母分为三类,即: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第一类是单韵母ɑ、o、e、i、u、ü。第二类是复韵母。ɑi、ei、ui、ɑo、ouiu、ie、üe、er。第三类是鼻韵母。ɑn、en、in、un、ün、ɑnɡ、enɡ、inɡ、onɡ。
3.学会声调
声音的高低升降叫声调。声调是音节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声调能区别汉字及词义,如“山西”与“陕西”“题材”和“体裁”、“练习”和“联系”等若声调读不准就会出错。
第一声:(阴平)高而平,用“—”表示,如mā。
第二声:(阳平)向上升高,用“ˊ”表示,如má。
第三声:(上声)先降后升,用“ˇ”表示,如mǎ。
第四声:(去声)向下降低,用“ˋ”表示,如m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