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育研究最新进展(专业15篇)

时间:2024-12-22 作者:纸韵

范文范本是经过精心编辑和整理的典型写作样本,可以帮助学习者明确写作目标和提升写作质量。请大家阅读下面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对大家写作能力的提升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教育研究最新进展(专业15篇)篇一

初中数学在教材表达上采用形象通俗的语言,研究对象多是常量,侧重于定量计算和形象思维,而高中数学语言表达抽象,逻辑严密,思维严谨,知识连贯性和系统性强,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同学们要有不怕困难攻克数学疑难问题的顽强学习意志,勇于进取敢于竞争的学习精神。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想办法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老师的讲解。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要预习课文,带着问题听课,通过老师的解释,学会不断思考,解决自己的疑难问题,从而提高课堂听课效率。而高中数学内容容量大,同学会有听了没办法记,记了来不及听的无所适从现象,但是做好笔记又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那我们就应该先注意记好解题的关键思路和结论,不要面面俱到。课后要整理笔记,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再者,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完成作业。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

每学完一节一章后,要按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这也是再认识的过程,对进一步深化知识积累资料,灵活应用知识,提高概括能力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高中数学教育研究最新进展(专业15篇)篇二

在我们课堂教学中,要对教材深入研究,反复琢磨,充分发挥教材所隐含的知识体系和内在的导向作用。要想发挥教材隐含的知识体系和内在的导向作用谈何容易,所以备课要备知识体系,提高备课的高度。

如在讲概率与统计这部分知识之前,我就先拿出了高等数学里的概率与数理统计,(可以在百度里直接输入你要查找的知识名称即可)对事件的直观意义,有限等可能概型,一类无限等可能概型,概率的公理化,条件概率等一些数学概念再学习,这些知识也许在我们的课堂中不可能用上,可是它可以大大缩短我们一些不必要的讲解。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在我们讲解某个问题时,想了一大堆语言描述和讲解,绕了一大圈,就是说不到点子上,课堂时间白白浪费先不说,学生也越听越糊涂。相反,如果我们对知识的内含和外延已有所了解,那么恰当的语言描述只需一两句即可。所以,我们只有在备课前对这部分知识的体系有所解,再去看教材,才能真正领会到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内在的导向作用,有的放矢。

(2)备教材。

教材是纲,是我们教学的蓝本,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教师自己必须自己直接与课本对话而不要急于去找现成的教案。

如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这节课,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加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是以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入的:一野外考察小组为了安全迅速通过一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的路线铺垫了若干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的完成了任务。让学生解释其中的道理。教材设计了五个小问题:1,用含s的代数式表示p,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2,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函数图象。3,请利用图象对1,2作出直观解释。接下来教材编排的做一做是给出了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让学生写出函数表达式,并完成表格。教材的最后设计了一道小综合试题。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反复琢磨教材的编排意图,就会发现其中所隐含的知识体系:实际问题文字语言表达——转化——数学关系式表达式——转化——函数图象表达——转化——数学表格表达——转化——实际问题文字语言描述,这样我们不仅顺利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还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统一美。这正是教材编排的高妙之所在。

再如九年级上册第71页c组试题的编排,第一题,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而第四题又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这正是教材编排的内在导向作用,如果不进行钻研,我们就可能会就题论题,很难发现这些内在的知识体系。

(3)查阅相关的辅助资料。

二、大胆质疑——超越教材。

可以说数学教材是众多教育专家智慧的缩影,也是教育部门高瞻远瞩的产物,但教材毕竟是“昨天的产物”,难免存在一些局限性,它不可能及时反应今天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要大胆的.质疑和拓展,要在用好教材的同时超越教材。

九年级下册课本第41页习题第二题: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面积为s,试作出s随a的变化而变化的图象。关于自变量a的取值范围,在去年的教课书上是a大于等于零,当时我们就对此展开了争论,有的认为只要是整式,在一般情况下都应带上等号,而也有的认为当等于零时正方形不存在,虽然数学式子有意义但讨论没有生活实际意义。最后,我们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要学习有用的数学,数学要服务于生活实际,大胆的作出决断,把等号去掉。今年的教课书一发下来,我就迫不及待的查看,结果发现,在新的教课书上,已经把等号去掉了。

三、学会倾听——扩展自己的知识视角。

对于我们所选用的练习题,我相信,大多数我们大家都独立完成并做正确,我们只是在遇到了有疑问或不理解的地方才去交流和探讨,但是我认为,即使你做相当好,也十分有必要听听同事们不同的看法。在处理某个问题时,你侧重了这方面的知识,我侧重这那方面的知识,而他则侧重了另一方面的知识,所以这样的交流是十分珍贵的,它会大大减少了我们教师多年来思维定势的教学,同时也使我们的思路更加广阔,同学们也会对我们的数学课堂感到新奇,这样我们的数学课才能有生命力,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基于这样的思考,平时我非常注重教研组内的合作交流,并虚心倾听,另外我也注意到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倾听大家的看法,在网上我参与了初中数学教师沙龙和初中北师大版教师沙龙的讨论与交流。

交流让你产生灵感,倾听让你快速成长。

如九年级下册第32页,有一块如图所示的四边形空地,求此空地的面积?这个问题极其简单,它的基本作法是把这个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然后作高,利用三角函数或勾股定理求出高的值,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得。而我们老师大都侧重于三角函数及勾股定理的运算,思维定势在这一种解法上。这时,我就在组内提出这样的疑问,“处理图形问题的两大基本手段是分割与重组,我们用分割的方法可以完成了此题,难道就不能用重组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在我们的热烈讨论中,另外一种新型的解法逐渐浮出了水面:把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后重新组合,可组合成一个等腰梯形,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后来我们把这个疑问放到了课堂上,学生的讨论十分热烈。这样的数学课,学生参与性强也乐于去学习,学生收获的是一种数学方法,锻炼的则是一种数学思考,这远比数学知识本身重要的多。

四、虚心接受批评和指导——在反思中成长。

在刚来求实的时候,我最怕同事们来听课,不用说是领导了,我更怕同事们听了课,什么也不说?我心里会想是不是对我的课不满意,会不会说些什么。可是到了三年级时,我发现我的这个恐惧心里已悄然消失了。

上学期杨老师听了我四五节课,可以说每节课杨老师都进行了“狠批”,但我的心里没有任何不高兴和恐惧,反而我都会认真的倾听和反思,并及时整理我的这种反思。杨老师每次听完课,对我批评指导之后,我就感觉到自己又进步了很多,脑海里所留下的却是对杨老师的敬重和感激。

五、精心听课——提升教学本领。

到许昌和焦作听课回来后,我就在反思本上写下这样两句话:听优质课听的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听同事的课更重要的是学习知识和本领。听省里面的优质课,我们要认真领会他们对教材的处理,以及对深度与广度的把握,它侧重于听,等过了一段时间后,在我们每个人的头脑里所沉淀下来的便是形成的自己的教育理念,这也是我们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每个人都有但又都不会完全一样。而听同事们的课,我们应反复琢磨,他对问题的处理手段,以及他对教材知识的拓展,并积极的想方法帮其完善,他侧重于合作共嬴的积极心态。只有这样积极心态,我们才能从同事身上学到真本领。我经常听我们三年级几个老师的课,每一次都会有很大收获。

如刘老师那节课,对于课本中的一道例题,她让学生说出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某一点的生活实际意义,这是我备课的时候所没有想到的,当时我只简但的认为是一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点而已。孙老师喜欢对课本例习题进行变式和拓展,九年级下册“最大面积是多少”这节课中的做一做:原题:某建筑物的窗户如图,它的上半部分是半圆,下半部分是矩形,制造窗框的材料总长为15米,当x等于多少时,窗户通过的光线最多?此时,窗户的面积是多少?变式:若把材料总长15改为a,则矩形的长与宽的比是多少?拓展:有l为长的钢材,要做成如图所示的窗框,问小矩形的长宽之比多少时,窗户的采光性最好?窗户面积是多少?曹老师善于对解题方法和知识的系统性进行归纳和整理,条理性很强,学生听起来非常清析。王老师善于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这样学生先感知概念,然后再给出概念,学生理解自然而又深刻,这符合由感知到理解的新课程理念。

我的以上反思,只是我本人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看法而已,或者说是我现阶段的一种教学理念,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多批评扶正,谢谢大家。

高中数学教育研究最新进展(专业15篇)篇三

教学中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与价值。下面本站网要分享给你的是高中数学教育叙事文章,希望你能喜欢。

我有幸搭上课改的这列快车,身为第一线的数学教师,从课改理念的学习,到深入课堂进行课改实验,我从中受益匪浅,可以说“在数学教学中有得也有失。下面我从得与失两方面来进行一下高二年级的教学反思如下:

成功的经验:

1、教学中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与价值。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机械的技能训练与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忽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致于使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枯燥无用、神秘难懂的印象,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我是一名课改教师通过学习和实践,基本上能摒弃过去“斩头去尾烧中段”的做法,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从生活中导入,在生活中学习,到生活中运用。如:我在上等比数列一课时,不再像传统教学那样采取直接从概念导入,而是提前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有关细胞分裂若干次以后的细胞总数问题,独立探索,由此知道细胞在整个分裂过程中不断增加个数,而这一问题可以由等比数列来处理,再让学生验证自己估计的是否准确。让学生在活动中捂出等比数列数学模型与实际的细胞分裂问题的关系,建立了数学中等比数列的概念。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明白了等比数列的重要性,产生了学习的内在动力。

2、课改使我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水平。通过学习课标,我意识到:“学习方式不仅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而且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传统课堂一味地采用灌输和强化训练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是踏着别人踩出来的路走,而新的学习是要学生自己去找路走。“课堂教学中我不仅能关注让学生获取知识,同时也能关注学生获得这些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学习水平和能力。

存在问题:

一是组织学习活动还不够到位。由于学生人数过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参与面不是很广,往往让少数学生参与,而大部分学生成为“旁观者”;二是关注弱势群体不够,课堂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有部分学生能积极举手发言,能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能热情地投入到自主探索之中,是课堂舞台的主角,能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但细细观察会看到,在这热闹的背后又隐藏着许多被遗忘的角落,总有一部分学生在成为观众和听众,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形成“差生”是必然的。根据两点所想到的:要想改变上面的状况,我认为:首先要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并进行理论联系教学实践的深入思考与研究。教学中设计的学习活动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挑战性;而应该设计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的活动,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有事可想,都有收获,都有体验。再次在教学中我们不能纯粹追求活动数量的多少,而应以追求活动的质量为宗旨,这样才可以保证各个学习活动都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还可以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力争做到“好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可提供各种层次的弹性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选择、实践和解决。

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教学反思主要是针对以下几方面进行: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重视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本方法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下面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以函数为例从逻辑的角度看,函数概念包含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等以及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和一些具体的函数,这些内容是函数教学的基础,但不是全部。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函数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函数与其它内容也有联系。方程的根可以作为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不等式的解就是函数的图象在轴上方的那一部分所对应的横坐标的集合;数列也就是定义在自然数集合上的函数;同样的几何内容也与函数有着密切的联系。

2、学生学数学的自我反思。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最大的区别是从实际的算到理论的思。当初中学生第一次走进高中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已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成“空的容器”,按着自已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把学生头脑中的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使他们感到数学中的问题所在,思路的矫正,以及对数学更深入的理解。

3、教师对教数学的反思。

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已的讲解并没有很好地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地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自从20xx年后,有个学习理论强烈震撼了我,那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后来意识到,我们现正在倡导的许多新课程理念就是来之于这个理论背景,也使我的困惑茅塞顿开。.所以,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走出一条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和认识,经过实践,我得到以下几点教学感悟:

1关注学生的“预习”,淡化课堂笔记。

对于有些浅显易懂的课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对于有些概念性强、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则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为什么呢?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的预习就是把课本看一遍,他们似乎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但是,他们失去了课堂上钻研问题的热情;他们失去了思考问题时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更为可惜的是,由于他们没有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失去了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的磨练!

2新理念下的教学应该怎样?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放下权威,变以前的“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教学目标的设置也改变一贯的用词:“使学生……”,体现三级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的心中应时时、处处装着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问题,选择例题,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促进者、指导者,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和人文精神,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形成正确、健康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坚持这样一种做法:上课时老师尽量少讲,主要是给学生腾出大量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更亲历其境地去学。正是由于有了学生的深层次的参与,才能取得过去我们以老师的教为主所不可能达到的高效。为什么?这还可以从教学的本质是什么谈起。

3反思教学势在必行。

教学中能否取得以上满意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观念、教学方式的改变。从我的亲身感受来说,这是一个相当痛苦,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本人有极大的责任心、耐心与勇气,跟自己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挑战,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与培训,更重要的是加强反思性教学,即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经验理论化的过程;促进教学观念(特别是自身存在的内隐理论)改变的强有力的途径。

4学生也要反思。

如果说老师去反思是为了更好的教,那么学生去反思是为了更好的学,并且还是我们整个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那么,高中学生到底怎样进行反思?教学中我始终带着这个问题,思索自己的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方法、习惯如何养成?怎样进行反思?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从前人、专家哪里吸取精华,特别是有关教学反思与教师反思给了我许多零星的想法,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实验,不断的否定与修改,逐步形成了高中生如何进行反思的一套做法。

4.1反思什么?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到底要反思什么?我认为大体上可分为:首先应该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其中包括得失与效率;其次要求学生对活动所涉及的知识及形成过程进行反思,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反思;再次要求学生对活动中有联系的问题、题意的理解过程、解题思路、推理运算过程以及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最后还要求学生对数学活动的结果进行反思。特别做完题后要及时反思,即把自己的解题过程作为自己研究思考的对象,并从中得出某个结论。

4.2怎样反思?

有些学生,一上完课,就忙于做数学作业,对于上课内容没有整体把握或没真正理解透,做起题来只会模仿,照搬照抄,不是漏洞百出,就是解题思路受阻,方法欠优等。极易挫伤学生的解题信心及学习效率。因而,学生应作解题前的反思。还可对学习态度、情绪、意志的反思,如自己的身体、精神状态怎样?失败了能坚持吗?碰到难、繁题能静下心吗?自己有能力、信心解决它吗?以前见过它吗?或者是否有类似问题?哪些知识、技能还需回顾、请教等;其次要不断地自我监控。最重要的是解题后的反思。主要包括检验解题结果,回顾解题过程、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还需对涉及的思想方法、有联系的问题进行反思等。

4.3反思习惯的养成。

要提高学生的反思效果,除了以上这些,还必须讲究科学的方式,提高反思能力。要求学生写反思性。

日记。

就是一种不错的形式:

首先,每节课后要求学生写反思性学习日记,使学生超越认知层面,对本节数学知识的再认知,促使学生形成反思习惯,检查自我认知结构,补救薄弱环节。由于时间问题,不可能把上课的精华全都及时记下或理解,通过笔记可以弥补,做好善后工作。做好错题分析、订正工作,完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

其次,写反思日记是一回事,怎样达到更好的效果又是一回事。老师当初应该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认识到写反思日记的重要性,注重随时翻阅,最好每天抽5—10分钟浏览一下。一个阶段后,老师应做好督查工作,当作一份作业,了解学生存在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同时对学生的反思工作起到监督的作用,直到养成自觉的习惯。

总之,作为一线教师只有积极投入新课程的改革,不断探索、尝试新理念的内涵,才能更好的挑战的新教材的实施。

高中数学教育研究最新进展(专业15篇)篇四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虽经验不足却对于教育教学有诸多热情,并视之为终身使命。平时一直关注新教育的改革,身为数学教师的我,力图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新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以下是我的一些教育教学反思。

一、数学学习需要最佳心态。

学习心态是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数学活动不仅是数学认知活动,而且也应是在情感心态的参与下进行的传感活动。成功的数学活动往往是伴随着最佳心态产生的。那么怎样构成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心态呢?我认为,要构成数学学习最佳心态,就必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轻松感、愉悦感、严谨感和成功感。

二、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去了解世界。而对于数学教师来说,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去挖掘数学,不仅要能“做”、“会理解”,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去“理解”,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辨证等方面去展开。

以函数为例,函数概念主要包含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三要素,以及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和一些具体的特殊函数,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等,这些内容是函数教学的基础,但不是函数的全部。

教师在教学生时,不能把他们看作“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三、多媒体走入课堂势在必行。

课程改革是创新和继承并存的过程,课程理念的创新来自于实践,是对素质教育的深化。信息技术与新教材的整合更能体现信息技术的工具性,高中数学新教材简洁、实用,一改过去教材不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结果轻过程”,对背景知识的关注和应用不够;不注重实践和应用。新教材中选取了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和学生熟悉的教材,用生动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结论及思想方法发生发展过程的学习情景,使学生感到数学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从而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

多媒体的应用还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轻松感、愉悦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一改老式数学教学的苦燥无谓。因此,多媒体走入课堂势在必行。

高中数学教育研究最新进展(专业15篇)篇五

(一)完善了教学内容。

(二)更新了教学方法。

(三)创新教学模式。

(一)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

(二)利用网络构建网络课堂。

(三)利用网络建立交流。

三、新媒体技术在利用时要注意的问题。

(一)不要过度依赖新媒体。

(二)防止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总结。

高中数学教育研究最新进展(专业15篇)篇六

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中,将几十个学生集于一堂,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智力相差悬殊,教师唯以应付。按以往的“等量,同速,同要求”授课,势必出现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的情况,这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人才是很不利的。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调整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内学有所得,各展其长,充分发展个性。教师的教法必须根据学生的学法而定,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就是把全班学生按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分几个层次,然后根据各层次学生的情况设计授课内容和目标进行教学,它包括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课堂提问和练习分层及课后作业分层。实施分层教学,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重要的是要优化师生关系,使课堂中有一个师生真诚友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心理,尊重学生个性,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的去学。再者,分层教学不仅使成绩好的学生更优秀,更有发挥潜能的空间,而且也使基础差的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学,一节可下来自己也有所收获,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不会觉得枯燥无味,厌恶数学,也不会对数学产生畏惧的心理。这样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步的开拓,使他们心理平衡,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积极向上,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且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实施一段时间后,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后进生和优秀生,优秀生更优,后进生也有某些进步。对成绩有进步的学生要及时表扬,评价以鼓励为主,使其享受成功的喜悦,更加增强自信心;而对变差的应多加以关心,多作引导,使其重燃希望之光。

当然,学生成绩的好坏不仅与教师的教有关,而且更离不开学生自己的学。因此,教师更应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善于思考,善于联想,善于对比,善于总结。

一、善于思考。

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这样既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紧抓相关知识,通过层层剖析思考,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实质,强化思维训练,形成独立的求知能力。

二、善于联想。

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与其相关的另一个或多个事物的思维过程,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方法。一旦让学生掌握了联想的方法,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平面问题与立体问题的联想,“数式”与“图形”的联想等。

三、善于对比。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对相近或相似知识的比较,了解它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把容易混淆的概念,相近的问题进行搜索,整理并加以对比,许多问题往往可迎刃而解。

四、善于总结。

总结包括对知识一类问题的解法及思想方法的归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善于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性地小结,机地记忆,并且在解题过程中为做题而做题,根本不去归纳方法。那么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学会作总结,使知识形成网络,便于抓住重点,掌握规律,并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及解题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的真谛在于“悟”,教的秘诀在于“度”,课堂上,教师应把学法指导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使课堂教学成为学法指导的主渠道。只要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终身受益。

高中数学教育研究最新进展(专业15篇)篇七

高中数学教育担负着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双重重担,高中数学在教学实践中过分注重数学知识的掌握,忽略了教师素养的提高,因此降低了高中数学人文教育价值的时效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教育案例,一起来看看吧!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虽经验不足却对于教育教学有诸多热情,并视之为终身使命。平时一直关注新教育的改革,身为数学教师的我,力图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新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以下是我的一些教育教学反思。

一、数学学习需要最佳心态。

学习心态是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数学活动不仅是数学认知活动,而且也应是在情感心态的参与下进行的传感活动。成功的数学活动往往是伴随着最佳心态产生的。那么怎样构成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心态呢?我认为,要构成数学学习最佳心态,就必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轻松感、愉悦感、严谨感和成功感。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去了解世界。而对于数学教师来说,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去挖掘数学,不仅要能“做”、“会理解”,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去“理解”,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辨证等方面去展开。

以函数为例,函数概念主要包含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三要素,以及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和一些具体的特殊函数,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等,这些内容是函数教学的基础,但不是函数的全部。

教师在教学生时,不能把他们看作“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三、多媒体走入课堂势在必行。

课程改革是创新和继承并存的过程,课程理念的创新来自于实践,是对素质教育的深化。信息技术与新教材的整合更能体现信息技术的工具性,高中数学新教材简洁、实用,一改过去教材不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结果轻过程”,对背景知识的关注和应用不够;不注重实践和应用。新教材中选取了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和学生熟悉的教材,用生动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结论及思想方法发生发展过程的学习情景,使学生感到数学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从而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

多媒体的应用还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轻松感、愉悦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一改老式数学教学的苦燥无谓。因此,多媒体走入课堂势在必行。

彼岸花开。

幸福,对于当下急功近利、欲壑难填的国人来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也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奢侈品。人们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是不是13亿中国人就有13亿种对幸福的解读呢?答案不得而知,但是,作为一个从教7年的年轻教师,一个对生活要求不算太高的年轻教师,我确确实实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这其中虽然伴随着成长的跌跌撞撞,但是我一直坚信,我能成为一名因我的存在而让学生感到幸福,同时我也乐在其中的老师,因为彼岸花开,希望永在。

幸福来自彼此的喜欢。

悄然来临。

幸福来自彼此的尊重。

学生尊重老师,理所当然。其实,老师尊重学生也是理当如此。20xx年,因为我教学成绩突出,我被调到高一年组承担文科重点班的教学任务。说起这届学生,就不得不说一个叫张纪元的孩子,他在20xx年的高考中取得了数学141的高分,成为松林管局文科状元。对于刚接触的这个年组第一却选择文科的优秀学生,我要求自己一定要用自己的专业水平赢得他的尊重。我认真备课,做大量的高考题,为他量身选择能激发他的学习热情和动力的习题,哪怕是在我高三每周42节课的时候。如今已中国政法大学大三的他仍不时地给我发短信打电话。不仅是张纪元如此,那届学生见我都会很亲切的喊我一声“晓秋老师!”所以,这三年我成长最快,虽然是被学生撵着成长起来的。我的总结是,不要小瞧学生的能力,要想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就要学会彼此尊重。

幸福来自彼此的认同。

我一直认为林区的家长易于沟通,只要你是一个认真负责的老师,家长就会认可你。20xx年春节,邵明洋的爸爸问了好多人之后,终于打通了我新换的电话,就是想表达一下感激之情。他说,孩子是花了8000元钱上的高中,初中数学倒数,如今成了数学成绩年组第一的优等生,他很感激。放下电话,我的心中溢满了幸福感。一个老师的价值能得到家长的认可,那他就是一个幸福的老师,我把这样的认可当成我最高的荣誉,千金不换。

人往往因为生命的不完美而感到有所缺憾,也因此感慨幸福的难得。就如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蚤子。不要苛求幸福,其实它就在不远处,也许就在彼岸,在你思维的转角处。感谢让我成长,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的学生、家长、同仁。

看,彼岸花开,幸福常在。

摘要: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个人探究问题小组研讨问题探讨了案例实施的收获,同时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

析。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素质教育数学建模。

案例:

一.教师提供原始问题。

欧拉七桥是坐落在(18世纪)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现今叫加里宁格勒,在波罗的海南岸),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个有趣的问题在居民中传开了:“一个旅游者在这里逍遥漫步时想,能否从某个地方出发,穿过所有的桥各一次后再回到出发点?”

二.个人探究问题。

问题1:分析数学家欧拉的解法,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解决方法:亲自尝试,查找书籍和网络资料。

学生自制了简单的实物模型,尝试走了几次都失败了。如果一条一条的实验,用数学方法算一下(7x6x5x4x3x2x1=5040次),这样一种方法,一种方法试下去,很难找到问题的答案。虽然我们在研究时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但是我们应该用更简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

1.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要找一条不重复地经过7座桥的路线,而4块陆地无非是桥梁的连接点,那么,不妨把4块陆地看作是4个点,把7座桥画成7条线。七桥问题就简化为能否一笔画出这7条线段和4个交点组成的几何图形的问题了。

2.带领学生结合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每经过一点,总有画到那一点的一条线和从那一点画出来的一条线。这就是说,除起点和终点以外,经过中间各点的线必然是偶数。像上面这个图,因为是一个封闭的曲线,因此,经过所有点的线都必须是偶数才行。而这个图中,经过b点的线有五条,经过a、c、d三点的线都是三条,没有一个是偶数如图,从而说明,无论从那一点出发,最后总有一条线没有画到,也就是有一座桥没有走到。

三.小组研讨问题。

问题2:七桥问题所渗透的数学内涵?

解决方法:分小组进行,借助数学理论分析模型具有的特点。

从一点出发,最后又回到这一点,那么连结这点的线一定有偶数条.经过中间的每一点也是如此,如果有划到这点的一条线,就有划离这点的一条线(即“一进一出”),因此经过这些点的线也是偶数条。

若一个点发出的弧的条数为奇数时,称为奇点;发出的弧的条数为偶数时,称为偶点,一笔画一定有一个起点、一个终点和一定数目的通过点,分两种情况考虑:

第一种情况:起点和终点不是同一点,把集中在起点的所有弧画完为止,有进有出,最后一笔必须画出去,所以起点必须是奇点;另一方面把集中在终点的所有弧线画完为止,最后一笔必须画进来,因此,终点也必须是奇点;其它经过的点,有几条弧画进来,必有同样多的弧画出去,必是偶点。

四.小组研讨问题。

问题3:满足什么条件的图形可以一笔画成?

解决办法:将小组讨论结果汇总润色。

1.全是偶点的网络可以一笔画。

2.能一笔画的网络的奇点数必为0或2。

3.如果一个网络有两个奇点,它就可以一笔画,但最后不能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这时,必须从一个奇点出发,然后回到另一个奇点。

案例实施的收获:。

多地带有研究与创造的成分,是数学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的一大亮点.

笔者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及问题解决的途径有可能是教师始料不及的,只有具备较扎实的业务知识与专业涵养,多掌握一些横向交叉学科知识,才能应付自如,这是对教师的能力的一种挑战.研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素质进行的是潜移默化的培养,现有的考试的反馈功能不能凸显出来,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及时地进行疏导和鼓励.

高中数学教育研究最新进展(专业15篇)篇八

作为一名高中生,在学习数学这门学科时,常常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而在漫步高中数学教育平台上,我收获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和体会。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五个方面来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一、重视知识点的掌握。

在数学学习中,掌握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你进一步理解、掌握其他知识的基础。而漫步高中数学教育平台提出了“知识点精讲+巩固练习”的重点训练模式,每个知识点都进行深度剖析,让我们不仅能够清晰地掌握知识点,而且还能通过不断地练习巩固和提高对知识点的掌握度。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及时记笔记、总结复习,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二、重视课堂的互动。

在漫步高中数学教育平台上,能够与名师一对一进行在线互动,是一种非常棒的体验。这种互动能够让我们不仅能够及时得到专业的学科指导,同时也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对数学的兴趣。通过与老师们的互动,我意识到课堂上既要有自己的思考,也要虚心听取和交流别人的看法,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知识。

三、注重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学科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而漫步高中数学教育平台正是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非单纯地灌输知识。我们能够通过选择不同难度的题目,不断的积累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练习出真知”的重要性,只有事先培养好自己的思维能力,才会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得心应手。

四、理性的看待成绩。

在学校里,优秀的数学成绩不仅能够让我们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赞扬,还能够提高我们报考理科类大学的录取概率。但是,在漫步高中数学教育平台上,我发现,急于求成并不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实际练习中,我有时会发现自己的成绩并不尽如人意,但这并不代表自己不擅长数学,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巩固。同时,及时寻求学科老师的建议和帮助,也是提高成绩的有效途径。

五、坚定自信心,勇于探究。

数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需要耐心和细心地思考、推断,学科理论和实际应用也往往在数学中得到了获得最直接的体现。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阻碍和瓶颈。此时,坚定自信心,勇于探究,是非常必要的。在漫步高中数学教育平台上,我们可以通过在线互动、讨论解题思路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习中,不断探索、不断尝试,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在漫步高中数学教育平台上学习数学,不仅有助于我们在学校里更好地掌握知识点,还能够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知识体系,提升我们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些经验和体会也将成为我们终身受益的财富。

高中数学教育研究最新进展(专业15篇)篇九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高度概括地说,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是自主、合作、创新。

所谓自主就是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独立性,即在学习的内容上、时间上、进度上,更多地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机会,给学生自主判断、自主选择和自主承担的机会;合作就是学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平等交流;创新就意味着不固步自封、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以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来展开,其基本做法是:以纪律教育来维持组织教学,以师讲生听来传授新知识,以背诵、抄写来巩固已学知识,以多做练习来运用新知识,以考试测验来检查学习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它的缺陷越来越显现出来,它以知识的传授为核心,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教学,虽然强调了教学过程的阶段性,但却是以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为前提的,没有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革新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改革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改革课堂教学就是要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设计,转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即是要以《数学新课程标准》界定的课程理念为指导,逐步实现新课程标准设定的各项目标,让学生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应用、学会创新。

二、融入新课程理念的设计原则。

(1)建构性原则学生以怎样的方式和途径来获取知识,这是一个学习方式问题,新课程倡导建构性的学习,主张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而应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因此,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应遵循建构性原则,使学生从“我要学”出发,树立“我能学”的自信,最终寻找到适应学习的个性化方式。

(2)交互性原则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进行角色变换,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激励者”和“促进者”,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必然会出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学习。从另一角度看,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就是不断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设计应体现交互原则。

(3)情境性原则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学生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判断。但这一思维过程离不开直观感知、观察发现,或用实际例子(即适当的形式化)来加以表达,学生更容易接受,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守情境性原则。

应关注开放性原则。

(5)实践性原则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不断渗透到各个领域,在数学教育中开展“建模”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注重实践性原则。

(6)创新性原则新课标把“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能力”列为课标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勇于用怀疑的、批判的目光去看待数学,这样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体现创新性原则。

三、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案例一则。

新课标增加“探究性课题”这一版块,这足以说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探究式教学就是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建构知识,体验数学发现和建构过程。情境性教学,引导学生体验,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与教学相呼应的具体场景或教学资源,以引起学生情感的体验,激发学生更主动地学习。下面我将记述一节由问题探究与情境性教学交互使用的教学过程。

如“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求和”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及数列极限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与数列、方程、函数和极限等知识有内在的联系,能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但是,学生对无穷数列各项和,有限到无限的思想方法,以及用极限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还缺少思想基础,因此,我在设计这一节课时,设计情景,提出问题,通过实际问题、具体问题,以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学会建构、探究,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一)设计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1:如果不停地往一只空箱子内放东西,箱子会满吗?为什么?

这问题表面上看是一个游戏,事实上,它隐含着无穷数列各项和知识,有一定的趣味和魅力,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权,也不乏味,有能力发展点、个性和创新精神培养点,学生从实际背景出发,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说明,能经历从抽象表示到符号变换和检验应用全过程,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二)自主探究——感知问题。

我提示学生用数学眼光去看上述问题,即将上述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

(三)合作交流——形成共识。

(1)问题1的讨论结果:

s1:箱子即使很大也会满,因为,设第一次放入的量为a1,第二次放入的量为a2,…设第n次放入的量为an,…,则a1+a2+a3+…+an+…可能很大,总能放满箱子。

s2:箱子即使很小也不会满,因为,设第一次放入的量为a1,第二次放入的量为a2,…第n次放入的量为an,…,则a1+a2+a3+…+an+…可能也很小。

(2)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问题2:你能尽可能多地举出箱子不会满的例子吗?

s3:把一支粉笔的一半放入空箱子中去,剩下粉笔的一半再放入空箱子中去,如此下去,…,放入空箱子中的充其量也只有一支粉笔,不会满,其数学模型是:a+a+a+…=a(a是粉笔的长)。

s4:把一杯水的倒入空容器中去,剩下水的再倒入空容器中去,如此下去,…,倒入容器中的只有一杯水,也不会满,其数学模型是:

b+b+b+…=b(b是一杯水)。

……。

同学们得出结论:数列{an}是等比数列,也是递减数列,且项数无穷的。

接着再让学生自主研究无穷递缩等比数列的定义,并判定数列{an}是否为无穷递缩等比数列?再进一步思考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是否一定是递减数列?总结无穷递缩等比数列的几个特征,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sn与s的关系。

问题4:当|q|。

(4)求无穷递缩等比数列的和。

问题5:怎样求无穷递缩等比数列{an}的和?

sn=a1+a2+a3+…+an=,limsn=lim。

因为当|q|。

我这时就说:好!我们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得出了无穷递缩等比。

数列的求和公式:s=(|q|。

(5)公式的应用(略)。

通过应用交流,使学生加深对公式的认识,体验了数学模型化思想,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习数学。

(四)总结反思——共同创新。

所学内容的逻辑结构,提炼思想观点,引导学生创新,我将本课研究过程和方法概括如下:

抽象概括应用。

教学全过程概括为:具体问题——————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改造抽象概括。

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现实问题————现实模型————数学模型——。

数学方法检验探究、深化、拓展、

————数学模型的解————现实问题的解————————现实问题。

是否符合实际?

由此课例,不难看出,问题式、情景式教学交互设计,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这种设计以培养兴趣为前提,以指导观察思考为基础,以发展思维为重点,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手段,让学生在感情体验中真正地用“心”去学习。

数学本身是为人的,是开放的,是丰富多彩的,一句话,数学是为人所用的。而这一事例生动地告诉我们,作为数学老师,不同的教育观念、不同的思想方法会有不同的数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学生会有不同的发展结果,只要我们用心地去备好每一节课,设计得当的教学程序,我们的学生将会把数学掌握得更好,我们的数学教学将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两年来,我们学校的刘定华校长、姚文清副校长给我们不定期地做课改实验报告,刘校长亲自给我们上课改示范课,还想方设法地从外地引进a类人才给我们上研修课,所以,我们学校兴起了一股课改的热潮。现在的你们如果愿意走进我们的课堂,那定会看到师生合作学习的情景。这两年的课改,从我们的高考取得较好的成绩(理科数学高考平均分排在大桂林市第七,文科排在大桂林市第十八,理科数学高考平均分排在大桂林市第九,文科排在大桂林市第十五)可见一斑。因此,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也能很好地把握应试教育。

高中数学教育研究最新进展(专业15篇)篇十

析。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素质教育数学建模。

案例:

一.教师提供原始问题。

欧拉七桥是坐落在(18世纪)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现今叫加里宁格勒,在波罗的海南岸),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个有趣的问题在居民中传开了:“一个旅游者在这里逍遥漫步时想,能否从某个地方出发,穿过所有的桥各一次后再回到出发点?”

二.个人探究问题。

问题1:分析数学家欧拉的解法,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解决方法:亲自尝试,查找书籍和网络资料。

学生自制了简单的实物模型,尝试走了几次都失败了。如果一条一条的实验,用数学方法算一下(7x6x5x4x3x2x1=5040次),这样一种方法,一种方法试下去,很难找到问题的答案。虽然我们在研究时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但是我们应该用更简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

1.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要找一条不重复地经过7座桥的路线,而4块陆地无非是桥梁的连接点,那么,不妨把4块陆地看作是4个点,把7座桥画成7条线。七桥问题就简化为能否一笔画出这7条线段和4个交点组成的几何图形的问题了。

2.带领学生结合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每经过一点,总有画到那一点的一条线和从那一点画出来的一条线。这就是说,除起点和终点以外,经过中间各点的线必然是偶数。像上面这个图,因为是一个封闭的曲线,因此,经过所有点的线都必须是偶数才行。而这个图中,经过b点的线有五条,经过a、c、d三点的线都是三条,没有一个是偶数如图,从而说明,无论从那一点出发,最后总有一条线没有画到,也就是有一座桥没有走到。

三.小组研讨问题。

问题2:七桥问题所渗透的数学内涵?

解决方法:分小组进行,借助数学理论分析模型具有的特点。

从一点出发,最后又回到这一点,那么连结这点的线一定有偶数条.经过中间的每一点也是如此,如果有划到这点的一条线,就有划离这点的一条线(即“一进一出”),因此经过这些点的线也是偶数条。

若一个点发出的弧的条数为奇数时,称为奇点;发出的弧的条数为偶数时,称为偶点,一笔画一定有一个起点、一个终点和一定数目的通过点,分两种情况考虑:

第一种情况:起点和终点不是同一点,把集中在起点的所有弧画完为止,有进有出,最后一笔必须画出去,所以起点必须是奇点;另一方面把集中在终点的所有弧线画完为止,最后一笔必须画进来,因此,终点也必须是奇点;其它经过的点,有几条弧画进来,必有同样多的弧画出去,必是偶点。

四.小组研讨问题。

问题3:满足什么条件的图形可以一笔画成?

解决办法:将小组讨论结果汇总润色。

1.全是偶点的网络可以一笔画。

2.能一笔画的网络的奇点数必为0或2。

3.如果一个网络有两个奇点,它就可以一笔画,但最后不能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这时,必须从一个奇点出发,然后回到另一个奇点。

案例实施的收获:。

多地带有研究与创造的成分,是数学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的一大亮点.

笔者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及问题解决的途径有可能是教师始料不及的,只有具备较扎实的业务知识与专业涵养,多掌握一些横向交叉学科知识,才能应付自如,这是对教师的能力的一种挑战.研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素质进行的是潜移默化的培养,现有的考试的反馈功能不能凸显出来,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及时地进行疏导和鼓励.

高中数学教育研究最新进展(专业15篇)篇十一

说来从事高中数学已经几年有余了,谈及自己的教学经历和教学方法,自己感想颇多,现在的我比较注意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全面考虑学生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的彼此交融,彼此协调,从而使自己能够顺利完成教学的目标。这一举措的实施,使我的教学的效果获得了全面的提升,并且我的课堂也朝气洋溢,充满活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变得越来越浓厚。

记得在一次上课时,那时是在讲数列问题,是要求学生把握通过观察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课堂上我出了几道题让学生练习,要求学生通过前几项的规律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在巡视过程中发现这些题普遍做的不好,即使班上的好学生也冥思苦想,当时我感到很纳闷。在课后,我做了仔细的思考和调查,发现学生遇到此类不懂的题目时就一筹莫展,真有点盲人摸象的感觉。就连优等生也感到有些茫然。但是学生到感到很有兴趣,都能很认真的在思考。她们都以为此题看似简单解起来为什么却如此之难。看到学生学习情感和立场,我由衷的感到开心。我给学生提示:数学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应用数学规律题,一类是发明数学规律题。应用数学规律题,指的是需要学生应用之前学习过的数学规律解释回答的题目。发明数学规律题,指的是与学生之前学习的数学规律没有什么关系,需要学生先从已知的事物中找出规律,才能够解释回答的题目。

高中数学教育研究最新进展(专业15篇)篇十二

高中数学教育是培养中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的重要阶段,高中数学课程教育的质量一方面决定了学生高考成绩的好坏,另一方面决定了学生创新性能力的培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教育案例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我是从一名初中数学任课转为职业高中数学任课的教师,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况感到很棘手。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数学学习优秀生”将学业成功更多地归结为积极原因,他们普遍认为努力学习数学,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是取得好的数学学习成绩的关键。而与“数学学习优秀生”相比,“数学学习困难生”所感觉到的数学学业失败的原因大多是消极的。“数学学习困难生”的归因倾向有哪些主要类型,针对具体类型,在转化中有什么注意事项,本文通过个案予以初步研究.

教学案例:

袁某,男,职高一年级学生。袁某的父亲母亲都是从事个体经商,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平常工作都很忙,几乎无暇顾及袁某的学习。袁某为家中独生子,平时由姥姥和姥爷照顾,家人对其期望较高,但中考失利,最后决定就读职业高中.上高中后,他的各科成绩都不乐观,在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测验时,数学成绩仅为28分,为名副其实的数学学习困难生。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测验后,我叫袁某到办公室,很轻松地问袁某觉得自己数学学得怎么样,他说:“很烂,我什么都不懂。”“那你愿意学吗?”“还行吧,我以前数学很好的。”“那现在怎么不好了?”“这个问题啊,”他迟疑地说,“我初中的数学老师可讨厌了,她课讲得不好,脾气还大得很,整天只知道考试、分数,我看到她就烦。你说,她是不是到更年期啦。”我诧异他竟然对初中数学老师有这么大成见,问他是否还有别的原因。他想了想说,“也有,比如说,考试时总有很多人作弊,老师也抓不住。他每次考试后都在全班点名批评不及格的同学,好几次都有我。再比如,目前的数学教材各章节没什么联系,我对此不太适应。”“那你认为自己能学好数学吗?”“能,我稍微学一点,多做些题就比别人强,我只是不想学。”说这话时,满脸的自信与得意。我微笑着说:“你很聪明,反应快,努力学学,这章单元测验能超过某某吗?”“没问题,您看我的!”

期中考试结束后,我和袁某利用中午的时间在教室又一次沟通。我拿出试卷问他:“这次考试还是不理想,你觉得是哪方面的问题呢?”“噢,我没写完,有一道题我看错题了,下次不会了。”他故作轻松地说。“为什么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不了试卷呢?”“我们考场有位同学不舒服,老师找同学送她去医护室,我关心这些事情,耽误了时间。”“这几道平时做过的试题怎么也出问题了呢?”“我都会,但一考试就错,可能是太紧张了吧。”“前几天的数学课怎么都没上呢?”“因为与同学打架,被学校停课处理问题了。”“能答应老师以后尽量避免缺课现象吗?”“我尽力吧。”最后,我鼓励道:“希望你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能持之以恒地努力。”

针对一系列测试结果和袁某平时的表现,我发现袁某平时学习不努力、不主动,没有兴趣,却经常怨天尤人,抱怨数学枯燥,高中数学课程知识凌乱,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断定李某具有较明显的外在归因倾向,且表现欲较强,因此制定了以下转化策略。

(1)客观地分析数学成绩差的原因:我建议袁某的母亲以后尽量对他某一具体行为进行表扬而不只是笼统地夸他聪明,否则很容易使他停留在问题表面,无法深入了解数学成绩较差的原因。并且指出袁某在意志品质方面存在较大缺陷,应对他全面了解,不能一味指责,要耐心地引导他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缺点,客观地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袁某的母亲表示以后会尽力配合。

(2)鼓励多做努力不够的归因:袁某对体育颇感兴趣,每天的体育新闻必看。我对他的执著大加赞赏,并很虚心地向他请教这方面的知识,同时暗示他数学学习也一样,同样需要下工夫,持之以恒。我告诉他数学成绩不好,可能有老师甚至课程的原因,但为什么有许多同学能够学好数学呢?所以,更应从自身找原因。

(3)充分搭建展示平台,督促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针对袁某外向型的性格特点,在课堂上尽可能地给袁某展示的机会,让他时刻感觉到老师在关注他,增强其成就期望。对袁某的数学作业实行面批面改,遇到错题,都先让他自己分析原因,再给讲解,并督促其订正。及时与家长联系,杜绝袁某的旷课现象。

(4)重视每一次考试成败归因:每次测验或一阶段学习结束后,我要和袁某进行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对他这一阶段的学习进行合理评价,从自身找原因,积极鼓励他与班级同学相互合作,帮助他树立新的目标,相互竞争。

经过努力,李某的数学成绩开始出现及格,有了较高的数学学习热情,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人也变得稳重多了。

分析:

对于平时学习不努力、不主动,没有兴趣,却经常怨天尤人,抱怨数学枯燥,数学课程教材编写不好,教师教得也不好,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的这类学生,教师既要肯定其能力,充分搭建展示平台,更要帮助他们客观地分析数学成绩差的原因。教师可以通过每一次考试后与其单独谈话,逐题分析,有必要时还可以做备忘录以便前后对比,勤而行之等教学行为,让他们逐渐丢掉“粗心”“教材体系混乱”“缺乏师长的关心”“学习环境不好”和“家长不督促学习”等泛泛的防御性理由。同时教师还应联合家长督促学生养成脚踏实地的数学学习态度,注重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落实。

摘要:随着教学的深入,如何使学生接受复杂繁琐的内容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好的教学导入方法可以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不仅使学生成绩更快地提高,也提高了老师的教学进度。以下是介绍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和教学实际案例的解析。

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而系统的过程,每一个关节都是至关重要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一个好的开端可以使学生快速地集中注意力从而进入学习状态,使学生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提高课堂效率和减轻老师的教学负担。下面通过介绍几种课堂上的教学方式和具体的案例来进行详细地阐述。

一、创新教学模式。

1、激发学习兴趣。

新鲜的事物对青少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老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摆脱古板的教学方式,不断地创新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真正的优秀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快速随着教师的思维运转,因为面对着繁重的课业负担的高中生很容易对数学这一课程产生厌烦甚至放弃学习,只有学生从自身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对数学产生学习的兴趣,才能真正地融入到高中数学的学习中。而一个好的开端则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慢慢在喜欢上数学。面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用生动形象的直观方法则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例如在分析立体几何时,不要单纯地将一些计算公式或者规律直接告诉学生,应当画出立体几何的透视图或者展出相关的实物模型,有条件的情况下要求学生亲手制作一些模型,这样既增加了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2、由浅入深的推导。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谁可以“一口吃成大胖子”。很多时候我们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而其中的内涵则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去挖掘。很多学生极易被表象所迷惑,如何正确地引导他们不会误入歧途就是我们教师要求掌握的教学手法之一。当学生在接触到一个新知识并对其有所了解后而沾沾自喜时,就需要引导他们向更深层次去探索,只有不断前进才能有所收获。假设在学习“对数”这节课时,可以这样导入:假设用一块厚度为0.1毫米的金属板连续对折三次,计算其厚度,如果连续对折五十次,其厚度能达到多少呢?如果在不借助计算工具的情况下,学生们通过乘法是很难在短时间算出正确的数值,这时学生们就需要一种新的算法来得到他们需要的答案。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大家畅所欲言的同时也使课堂气氛更活跃。

3、课前温习。

在每天教授新知识前,应当先回顾一下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过的知识,同时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新授知识做一个铺垫,使学生更快地接受新内容,巩固旧的知识,在教学上实现“双赢”。

例如在学习证明立体几何平行或垂直关系这堂课时,老师可以先引入平行关系:包括线面平行和面面平行;垂直关系:线线垂直、线面垂直和面面垂直。同时在黑板上写下本堂课的关于四个判定和性质定理的学习内容,四个判断定理:1、若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2、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一个平面,那么两个平面平行3、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4、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四个性质定理:1、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2、两个平面平行,则任一个平面与这两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交线相互平行3、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4、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将新知识与旧知识同时列在黑板上,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两者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对比,不仅巩固了之前的内容,也对新知识有了更多认识,此时教师让学生再通过字面意思进行预习,将新旧知识相互联系后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4、联系实际。

数学同其他课程相比更为枯燥,所以如何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则至关重要,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用应用题的形式就要比单纯的计算更富有趣味性,同时也可以在课堂上举行一些“谁最快最准确”的小比赛,使学生在做题时更有动力,活跃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

综上所述导入的方法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由此可以看出好的教育方法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1、随着教育地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在的教育了,以学习“数列”为例,如果在课堂上老师的提问方式不得当,例如在上课刚刚开始时就提出一连串的关于“数列”的问题:什么是数列?等差数列有什么样的性质?它有哪些计算公式?它与等比数列有何差别,又有何联系?当学生面临老师一连串的提问时,就会产生烦躁的情绪,注意力下降,思想“开小差”。这就说明老师的教学抓不住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耐心。如果老师换一种方法,先在黑板上列出几组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要求学生自己观察并总结出其中的性质和异同点,当学生有参考目标时就会充满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就会变得更加主动。优秀的教育方式不在于一堂课能讲多少,而是能让学生学会多少。

2、上课要做到“有始有终”,有一个好的开始就要有一个好的结束,如何利用好下课前的几分钟也是一种学问。有些老师会让学生在教室提前休息,这样不仅仅浪费了时间,也会扰乱课堂纪律,因此老师可以出一两道简单的题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或布置下预习作业,但是切记布置的任务不要太多,以免影响学生课间休息和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一、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高度概括地说,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是自主、合作、创新。

所谓自主就是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独立性,即在学习的内容上、时间上、进度上,更多地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机会,给学生自主判断、自主选择和自主承担的机会;合作就是学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平等交流;创新就意味着不固步自封、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以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来展开,其基本做法是:以纪律教育来维持组织教学,以师讲生听来传授新知识,以背诵、抄写来巩固已学知识,以多做练习来运用新知识,以考试测验来检查学习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它的缺陷越来越显现出来,它以知识的传授为核心,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教学,虽然强调了教学过程的阶段性,但却是以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为前提的,没有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革新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改革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改革课堂教学就是要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设计,转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即是要以《数学新课程标准》界定的课程理念为指导,逐步实现新课程标准设定的各项目标,让学生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应用、学会创新。

二、融入新课程理念的设计原则。

(1)建构性原则学生以怎样的方式和途径来获取知识,这是一个学习方式问题,新课程倡导建构性的学习,主张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而应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因此,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应遵循建构性原则,使学生从“我要学”出发,树立“我能学”的自信,最终寻找到适应学习的个性化方式。

(2)交互性原则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进行角色变换,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激励者”和“促进者”,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必然会出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学习。从另一角度看,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就是不断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设计应体现交互原则。

(3)情境性原则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学生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判断。但这一思维过程离不开直观感知、观察发现,或用实际例子(即适当的形式化)来加以表达,学生更容易接受,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守情境性原则。

应关注开放性原则。

(5)实践性原则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不断渗透到各个领域,在数学教育中开展“建模”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注重实践性原则。

(6)创新性原则新课标把“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能力”列为课标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勇于用怀疑的、批判的目光去看待数学,这样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体现创新性原则。

三、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案例一则。

新课标增加“探究性课题”这一版块,这足以说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探究式教学就是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建构知识,体验数学发现和建构过程。情境性教学,引导学生体验,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与教学相呼应的具体场景或教学资源,以引起学生情感的体验,激发学生更主动地学习。下面我将记述一节由问题探究与情境性教学交互使用的教学过程。

如“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求和”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及数列极限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与数列、方程、函数和极限等知识有内在的联系,能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但是,学生对无穷数列各项和,有限到无限的思想方法,以及用极限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还缺少思想基础,因此,我在设计这一节课时,设计情景,提出问题,通过实际问题、具体问题,以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学会建构、探究,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一)设计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1:如果不停地往一只空箱子内放东西,箱子会满吗?为什么?

这问题表面上看是一个游戏,事实上,它隐含着无穷数列各项和知识,有一定的趣味和魅力,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权,也不乏味,有能力发展点、个性和创新精神培养点,学生从实际背景出发,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说明,能经历从抽象表示到符号变换和检验应用全过程,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二)自主探究——感知问题。

我提示学生用数学眼光去看上述问题,即将上述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

(三)合作交流——形成共识。

(1)问题1的讨论结果:

s1:箱子即使很大也会满,因为,设第一次放入的量为a1,第二次放入的量为a2,…设第n次放入的量为an,…,则a1+a2+a3+…+an+…可能很大,总能放满箱子。

s2:箱子即使很小也不会满,因为,设第一次放入的量为a1,第二次放入的量为a2,…第n次放入的量为an,…,则a1+a2+a3+…+an+…可能也很小。

(2)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问题2:你能尽可能多地举出箱子不会满的例子吗?

s3:把一支粉笔的一半放入空箱子中去,剩下粉笔的一半再放入空箱子中去,如此下去,…,放入空箱子中的充其量也只有一支粉笔,不会满,其数学模型是:a+a+a+…=a(a是粉笔的长)。

s4:把一杯水的倒入空容器中去,剩下水的再倒入空容器中去,如此下去,…,倒入容器中的只有一杯水,也不会满,其数学模型是:

b+b+b+…=b(b是一杯水)。

……。

同学们得出结论:数列{an}是等比数列,也是递减数列,且项数无穷的。

接着再让学生自主研究无穷递缩等比数列的定义,并判定数列{an}是否为无穷递缩等比数列?再进一步思考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是否一定是递减数列?总结无穷递缩等比数列的几个特征,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sn与s的关系。

问题4:当|q|。

(4)求无穷递缩等比数列的和。

问题5:怎样求无穷递缩等比数列{an}的和?

sn=a1+a2+a3+…+an=,limsn=lim。

因为当|q|。

我这时就说:好!我们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得出了无穷递缩等比。

数列的求和公式:s=(|q|。

(5)公式的应用(略)。

通过应用交流,使学生加深对公式的认识,体验了数学模型化思想,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习数学。

(四)总结反思——共同创新。

所学内容的逻辑结构,提炼思想观点,引导学生创新,我将本课研究过程和方法概括如下:

抽象概括应用。

教学全过程概括为:具体问题——————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改造抽象概括。

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现实问题————现实模型————数学模型——。

数学方法检验探究、深化、拓展、

————数学模型的解————现实问题的解————————现实问题。

是否符合实际?

由此课例,不难看出,问题式、情景式教学交互设计,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这种设计以培养兴趣为前提,以指导观察思考为基础,以发展思维为重点,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手段,让学生在感情体验中真正地用“心”去学习。

数学本身是为人的,是开放的,是丰富多彩的,一句话,数学是为人所用的。而这一事例生动地告诉我们,作为数学老师,不同的教育观念、不同的思想方法会有不同的数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学生会有不同的发展结果,只要我们用心地去备好每一节课,设计得当的教学程序,我们的学生将会把数学掌握得更好,我们的数学教学将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两年来,我们学校的刘定华校长、姚文清副校长给我们不定期地做课改实验报告,刘校长亲自给我们上课改示范课,还想方设法地从外地引进a类人才给我们上研修课,所以,我们学校兴起了一股课改的热潮。现在的你们如果愿意走进我们的课堂,那定会看到师生合作学习的情景。这两年的课改,从我们的高考取得较好的成绩(20xx年理科数学高考平均分排在大桂林市第七,文科排在大桂林市第十八,20xx年理科数学高考平均分排在大桂林市第九,文科排在大桂林市第十五)可见一斑。因此,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也能很好地把握应试教育。

高中数学教育研究最新进展(专业15篇)篇十三

开学不到一个月,老师纷纷反映:学生上课玩手机,走路玩手机;晚睡熄灯后,宿舍里更是手机游戏活跃的高峰期。校长对这个问题也不得不思考:三分之一学生是留守孩子,不给用手机吧,下课时间门卫的公共电话几乎没闲过?于是校长下了个委婉的警告:公共场所不能拿手机。没多久,校长巡视又发现:几乎每个班上课都有不同程度的睡觉现象。经过讨论,政教处不得不下发个无奈的文件:有手机的,交班主任保管,周末才能用;但凡平时看到学生拿手机,一律没收!终于,学生上课睡觉现象几乎没有了。

作为班主任的我,看到以前萎靡不振的学生终于恢复了健康的神态,特别是黄==,上课时他的反应跟上了老师的节奏,喜悦之情漫上心头。

一天下午第五节,我信心百倍地进入上课角色。不经意地,我发现后黄==一桌两本书挨在一起,当我看到他们时,他们眼神似乎有一丝慌乱。难道又有什么把戏?我不声色地假装路过,然后猝不及防地拿起其中的一本课本:原来,他们在玩手机!我顺手拿到手机。

“黄==,你干什么好事!”没想到,他“腾”地站了起来:“我没玩!”

我看他的眼神:两眼圆睁,怒不可遏。我把声音降低了八度:“真的吗?”他又答了一句:“什么时候都冤枉我!”一脚还用力踢着板凳。

我想,如果再多句一刺激的话,恐怕他真的做出什么不能预料的事情来,我不得不忍着怒火:“我能和你谈谈吗?”

来到办公室,我说:“生活中误会常常有,来,做点事,转移注意力,平静平静我们再聊聊。你帮我在百度找一下‘窝赃’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没两下,他找到了。我说:“你读我听好不?”他断断续续地读完意思。我说:“你这样读,老师听不清楚,如果我上课也这样说,你听懂吗?”他稍大声地再读一遍。我说:“谢谢你帮我。”他没回答。

我说:“来近我说话,我耳朵不好。我问你事情,你要好好回答。”他点点头。“你们的语文书刚才是怎么摆放的,你能摆给老师看看吗?”

他迷惑不解地照摆了。

问他:你同桌是“左撇子”吗?你呢?

他说没有。

这时我看到了他我用温和的口气说:“黄志杰同学,现在你知道我要说什么吗?”

他小声地说:“知道。”

“那么,你思考一下,你今晚的做法叫什么?”

黄志杰面露羞怯地说:“窝赃。”

我笑着说:“同桌没偷东西,你也没帮他收藏什么呀。”

黄志杰说:“我帮他掩饰坏动作。”

我说:“那么,你可不可以叫他拿手机回家,别拿来学校了。”

他向我保证:“老师,一定完成任务。”

“我有冤枉你的事情,请你申诉,我错我改正。”

第二节课,我让大学生给老师提意见。

有学生提出,上次没参与打架,只是在旁边“呐喊助威”,没有动手。其实大多是学生不明白事理而觉得老师冤枉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数学教育研究最新进展(专业15篇)篇十四

自从20xx年后,有个学习理论强烈震撼了我,那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后来意识到,我们现正在倡导的许多新课程理念就是来之于这个理论背景,也使我的困惑茅塞顿开。.所以,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走出一条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和认识,经过实践,我得到以下几点教学感悟:

1关注学生的“预习”,淡化课堂笔记。

对于有些浅显易懂的课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对于有些概念性强、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则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为什么呢?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的预习就是把课本看一遍,他们似乎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但是,他们失去了课堂上钻研问题的热情;他们失去了思考问题时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更为可惜的是,由于他们没有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失去了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的磨练!

2新理念下的教学应该怎样?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放下权威,变以前的“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教学目标的设置也改变一贯的用词:“使学生……”,体现三级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的心中应时时、处处装着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问题,选择例题,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促进者、指导者,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和人文精神,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形成正确、健康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坚持这样一种做法:上课时老师尽量少讲,主要是给学生腾出大量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更亲历其境地去学。正是由于有了学生的深层次的参与,才能取得过去我们以老师的教为主所不可能达到的高效。为什么?这还可以从教学的本质是什么谈起。

3反思教学势在必行。

教学中能否取得以上满意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观念、教学方式的改变。从我的亲身感受来说,这是一个相当痛苦,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本人有极大的责任心、耐心与勇气,跟自己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挑战,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与培训,更重要的是加强反思性教学,即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经验理论化的过程;促进教学观念(特别是自身存在的内隐理论)改变的强有力的途径。

4学生也要反思。

如果说老师去反思是为了更好的教,那么学生去反思是为了更好的学,并且还是我们整个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那么,高中学生到底怎样进行反思?教学中我始终带着这个问题,思索自己的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方法、习惯如何养成?怎样进行反思?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从前人、专家哪里吸取精华,特别是有关教学反思与教师反思给了我许多零星的想法,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实验,不断的否定与修改,逐步形成了高中生如何进行反思的一套做法。

4.1反思什么?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到底要反思什么?我认为大体上可分为:首先应该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其中包括得失与效率;其次要求学生对活动所涉及的知识及形成过程进行反思,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反思;再次要求学生对活动中有联系的问题、题意的理解过程、解题思路、推理运算过程以及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最后还要求学生对数学活动的结果进行反思。特别做完题后要及时反思,即把自己的解题过程作为自己研究思考的对象,并从中得出某个结论。

4.2怎样反思?

有些学生,一上完课,就忙于做数学作业,对于上课内容没有整体把握或没真正理解透,做起题来只会模仿,照搬照抄,不是漏洞百出,就是解题思路受阻,方法欠优等。极易挫伤学生的解题信心及学习效率。因而,学生应作解题前的反思。还可对学习态度、情绪、意志的反思,如自己的身体、精神状态怎样?失败了能坚持吗?碰到难、繁题能静下心吗?自己有能力、信心解决它吗?以前见过它吗?或者是否有类似问题?哪些知识、技能还需回顾、请教等;其次要不断地自我监控。最重要的是解题后的反思。主要包括检验解题结果,回顾解题过程、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还需对涉及的思想方法、有联系的问题进行反思等。

4.3反思习惯的养成。

要提高学生的反思效果,除了以上这些,还必须讲究科学的方式,提高反思能力。要求学生写反思性日记就是一种不错的形式:

首先,每节课后要求学生写反思性学习日记,使学生超越认知层面,对本节数学知识的再认知,促使学生形成反思习惯,检查自我认知结构,补救薄弱环节。由于时间问题,不可能把上课的精华全都及时记下或理解,通过笔记可以弥补,做好善后工作。做好错题分析、订正工作,完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

其次,写反思日记是一回事,怎样达到更好的效果又是一回事。老师当初应该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认识到写反思日记的重要性,注重随时翻阅,最好每天抽5—10分钟浏览一下。一个阶段后,老师应做好督查工作,当作一份作业,了解学生存在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同时对学生的反思工作起到监督的作用,直到养成自觉的习惯。

总之,作为一线教师只有积极投入新课程的改革,不断探索、尝试新理念的内涵,才能更好的挑战的新教材的实施。

高中数学教育研究最新进展(专业15篇)篇十五

数学是一门学科,在高中阶段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高中数学教育所奠定的基础,对于学生接下来的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从未接触这门学科之前,我对于数学一直有些抗拒,觉得它过于抽象和难以理解。但是在接下来的高中数学学习中,我慢慢领悟到了数学的魅力,并从中获得了许多意外的收获。

高中数学教育涵盖了数学的基础、进阶和应用三个方面。在基础层面,学生需要掌握代数、函数、几何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形成了数学学科的基础框架,使我们能够理解各种定理和公式。在进阶层面,我们将在各个方面深入探讨,如微积分、统计学等方面,深入了解数学的本质,掌握更为高级和复杂的数学概念。在最后的应用层面,我们需要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高中数学教育在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数学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技能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数学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形成严谨简洁的思考方式,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到各种各样的场合。高中数学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我们的自我创新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第四段:我的高中数学学习经历。

我的高中数学学习让我真正领会到数学的魅力所在。在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我渐渐开始接触到更深层次的数学概念。例如,在学习微积分时,我意识到它可以帮助我理解和处理各种变化的规律以及各种实际问题中的数学模型。在学习统计学时,我意识到应用统计学知识可以更加客观和准确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段:总结。

高中数学教育深入浅出、博大精深,需要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跨学科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注重平衡掌握基础知识与深入探究的能力,学会如何把数学用于实际问题中,并提升自我创新、自我发展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数学教育不仅帮助我们获得过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解决未来各种各样问题的能力。总之,高中数学教育对于我们未来的更好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关范文推荐

    考古学家参观工地报告(通用16篇)

    范文范本提供了实例和示范,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写作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选取的几篇优秀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本站发布精选工地参观实习报告,

    教育工作者珍爱生命,预防溺水教案反思(精选14篇)

    针对不同主题和类型的写作,有相应的范文范本供我们借鉴。请大家耐心阅读这些范文,并思考其中的精华所在,以便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1、在活动中体验、感知,了解和

    安全风险评估与总结(通用18篇)

    范文范本是一种学习与参考的资源,可以帮助读者提高写作的效率和质量。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总结。推行过程,具体如下:燃化

    初中班主任辞职申请书(优质16篇)

    辞职申请书的撰写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礼貌性,以及对自己离职的原因进行合理解释。辞职申请书是一个非常关键而又复杂的文档,下面是一些常见问题的回答和范文参考。

    小学数学教师各年级版教学工作总结(模板15篇)

    教学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和尊重。通过阅读教学工作总结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师的教学背景、目标和成果。即将结束的这

    美术教师的个人工作计划范例分享(专业20篇)

    教师工作计划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学科知识的有效路径,它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以下是教育界著名专家的教师工作计划样本,欢迎大家借鉴和参考。

    教师教育培训师的线上培训总结题目(优秀16篇)

    教师总结可以激发教育教学的热情和创新意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一些教师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示。自7月25日至7月30日为期六天的“城

    教育培训师的团队合作心得(通用13篇)

    培训中的互动环节很有趣,不仅能够增加我们的参与度,还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我们搜集了一些优秀的培训心得,希望能激发大家对学习的热情。3月25日,很开心参加了学校院

    编写高中申请助学金申请书的技巧(精选17篇)

    助学金申请书是用来向学校申请资金支持,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上的经济困难的一种书面材料。下文是一些成功申请助学金的学生提供的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借鉴。尊敬的各位领导:

    行政经理的职责和挑战(模板21篇)

    行政部门是组织的管理中枢,它对各个部门的运作和协调起着重要的作用。行政管理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管理原理。3、抓好公司规章制度管理工作,执行考勤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