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的阅读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丰富我们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范文范本4:下面是一篇关于青春期教育的范文范本,对于父母和孩子们来说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艺术设计史论文(通用15篇)篇一
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给学生更多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的机会。
良好的个性和创新意识是艺术设计人才发展和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条件。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应正视专业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精神自由、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目前,在高校艺术设计院系的专业课教学中,不少教师多注重技巧技法的传授和训练,对启发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意识没有充分的重视,而创造性思维指的是思维方式不拘泥于一种模式,而是多角度、多空间思考问题,它是一种开放式发散思维,是教学中要真正领会的教学实质。正如物理学家劳厄所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这说明在艺术设计教学中不仅限于造型技能和专业机能技法的训练、专业知识的传授,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作为教师,要学会诱导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积极的期望和要求,能对学生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而要达到这一点,则必须变为学生自身的要求,并化为具体的行动。
要善于为学生创造种种成功的机会,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能力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实质所在,即由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重在系统传授知识、学生单纯的接受知识,转变成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传授知识给人智慧,教会学生思维的现代教学方式,采用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大学生们都希望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具有被他人认可的心理,所以在教学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活动。让学生站上讲台,利用多媒体和黑板,无拘无束地讲解自己的设计灵感,把自己的创意和作品展现给大家。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主动性和独立性得到锻炼和提高,使学生认清所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加强致力于本专业的学习信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二、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仔艺术设计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提供和营造尽可能宽松、自由、崇尚个性的教学氛围。自由是人的天性,个性是艺术的生命,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更宜于学生个性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发展。传统教育是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的“接受、模仿、继承”为基本模式。现代教育则认为,优秀的教师应该善待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是教学的真正主体。在专业方面,应树立师生平等的意识,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作用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师生平等、管理民主、学术自由、教学相长。王东春.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只有形成这样的教育氛围,才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开放他们的创造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品质和个性,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得到锻炼和发挥。
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艺术要不断创新,就要张扬个性,有时候就要突破权威,这就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以师者自居,要学会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时时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不要求学生作品与示范作品一模一样,学生有创新的地方,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学生只有处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才能心情舒畅、情绪愉快、思维活跃,能通过作品较准确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倾听学生创意。
在教学和专业研究方面,要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倾听学生创意,造就性格鲜明的新型人才。培养和发展想象力是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相对来说,知识是有限的,而人的想象力却是无限的,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想象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人们常说:“画如其人”。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缺少自由、受到种种限制的人是难以在专业方面使个性得到自然张扬的。艺术不同于科学,真正的艺术创造应该是纯精神、纯情感的自然流露。绘画语言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没有新旧之分,没有优劣之分,也不存在可以供人效法和模仿的所谓“范画”。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条条框框太多,片面强调了学生行为方式的技能训练,忽视了技能训练与心里思维活动的相互依存关系,导致在教学中程序化、概念化,以至于在教学中带来不良影响甚至造成误导,学生的思维难以积极调动起来,导致学生对教学要求不够重视,作业敷衍了事,或盲目参考、抄袭,从作业效果(构思、风格)上反映出思维严重的封闭现象,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赞许犹如阳光”。的确,每一位学生,不论其品质好坏,成绩优劣,无不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肯定和鼓励。学生们总朝着老师鼓励的方向发展。对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每一点进步,或对某些长处有所发展的学生都应给予鼓励,如:作品构思有创新,色彩搭配效果好,造型准确等等。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有充分时间思考,如此学生就可以有大量的时间去浏览、阅读欣赏更多更好的各种资料、音乐、舞蹈及美术作品。通过阅读来增加想象力,以全面提高艺术素质,使学生在学习上逐步上台阶,不断地由小成功积为大成功,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信心,激发内在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学会总结经验,正确评价。
一切教育活动要服务和服从于主体。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大都是通过课堂教学培养的。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另一重要途径是:加强学生专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社会实践,引导学生认清自我发展目标,把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总结经验,提高自我学习、欣赏和鉴别能力。
艺术的本质是感性的,艺术规律不同于科学规律,科学建立在已知的基础上,科学创造往往依赖于前人的成果,而艺术创造与前人互不相关联,教师的期望来源于正确的教育思想,教师要相信“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有潜能的,他们的潜能是可以发展的。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如果教师总是认为学生笨,教不会,带着这种消极的态度去从事教育,就会有意无意地把“这类学生好不了”的想法强加于学生,使整个教育一开始就失败了。要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优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是高校教师的重要课题。教学中,既要热情鼓励好的学生,更要想法对基础差、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进行鼓励,决不能简单的一味批评责备,更不能把其说的一无是处。学生的错误中往往包含有合理成分,教师应满腔热情的给予肯定,学生的成功源于学生的信心,学生信心的形成往往源于教师的鼓励。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运用鼓励性评价有益于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进取,在学习上取得新的成功。艺术教育课只是艺术知识的吸取,而艺术实践则是艺术教育课的延伸和提高,注重学生对各类艺术的感悟、体验、赏析和创造。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实践环境,真正学以致用,突出艺术特色,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和实践创新人才。
五、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立艺术教育实践奖励机制。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做好教学工作的保证。教师的人格魅力、道德水平、知识技能、教育艺术及经验方法以及他们对实践教学的认知水平等都直接作用于课程,是影响教学效果最具能动性的课程资源要素。作为教师,首先应明确自己的职业责任,从师德、教风、教学水平等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言传身教,立身为范,全方位提升自己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
实施艺术教育实践教学,要付出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投入,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因此,应加大对艺术教育课建设的投入,同时还需要主管部门关心、支持,需要各系、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高校也可以与地方艺术团体合作,请他们来校讲学、演出,主动与他们交流、切磋。考虑到教师组织和参与实践教学的付出太多,多数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对其付出的劳动要尊重,应计入工作量,给予适当的报酬。对在艺术实践上指导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应给予奖励和表彰。
总之,要高度重视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学模式的改革,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时间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教师应该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加快更新知识结构,站在全球化大背景的高度,整体观察急速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正视和重视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放在平等的位置,要尊重学生提出的质疑问题,鼓励学生勇于发表不同于教师的见解。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精神,并且要组织学生总结经验、正确评价、学习交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
艺术设计史论文(通用15篇)篇二
摘要:随着环境破坏和污染的严重,生态保护成为热议话题,生态文明观指导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也为大众所关注,笔者结合时代要求,介绍了生态文明观的内涵和要求,阐述了室内和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希望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进一步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生态文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生态文明强调生态系统的平衡,要求人类站在生态系统的整体看待自身地位,寻求与动植物等生物群的和平共处,因此,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之时,必须要脱离人类主体地位,尊重周围环境和生物群,保证其正常生活,减少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在此种精神之下,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以环境为重,寻求与生态的平衡,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寻求发展。
一、生态文明观的内涵。
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工业文明的进步以及社会生活的变迁对生态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灾难,身处其中的人类亦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生存与发展均陷入困境。在此种情况之下,生态文明观应运而生,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体现,生态、环保、可持续是生态文明的内涵,这种价值观和发展观是对人类发展过程的引导和限制,其具体要求是:共同参与,强调主体的广泛性;加强监督,强调国家的监督和保护;在节约能源、控制污染、防止破坏的同时尽力修复,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创建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观的提出对于改变人类观念和行为都有着极大的意义,将其与环境艺术设计结合,能够进一步促进这种改变,加快其实现进程。
二、生态文明观下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
1.空间规划。
首先探讨生态文明观之下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空间设计是室内设计的第一步,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室内空间的合理规划理念是合理、舒适,空间的构架必须要与建筑结构相适应,这样可以使得装饰过程更为简便,节省改造结构的额外过程,同时也能够减少带来的污染。室内设计要考虑建筑结构和后期装修以及使用的便利和舒适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室内设计绝不仅仅是建筑内部因素的考虑,室内与室外设计虽然属于不同领域,但实际上确是一个整体,统一于建筑物及其周围环境,因此室内设计必须要考虑建筑及环境,使得室内设计与整体环境协调。此外,尽量通过合理设计来减少后期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污染和浪费现象也是室内环境艺术设计需要考虑的内容。
2.材料减省。
室内设计着要合理控制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减少装修材料的使用,现代室内设计往往过分依赖装修材料,导致室内装修大多使用化学材料,不仅耗费了大量化学材料,对于环境和资源造成较大的压力,而且化学材料使用过多也不利于人体健康。室内环境是人类居住的场所,大量的时间都需要待在室内进行生产生活,因此,舒适健康的环境是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设计者在设计时,要锐意创新,寻找节省材料的方式对室内进行装修,在保证舒适的情况之下,减少材料的使用,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寻求自然与人的和谐。在生态文明观下,室内装修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使用绿色材料,坚持节约、简约的风格。
3.无害材料。
在坚持节省材料之时,更要选择环保的材料进行室内设计和装修装饰,环保系数高的材料对人体健康有益,并且环保材料能够减少甚至免除化学物质的释放,使得室内环境安全无害。在选择时,可以侧重自然之物,尤其是绿色植物,例如竹、藤等物,不仅能够舒缓压力,还能够吸收有毒有害物质,净化室内空气,天然材料的使用对于室内环境具有较强的改造作用,除此之外,还应尽量减少诸如人造板、漆等化学合成物,使用天然木板或者含有毒有害物质较少的装修材料。在选择之时,必须要牢牢把握标准,选择达标的材料,避免有害材料带来的伤害。生态文明观下,强调人体的健康和环境的自然,寻求人与环境的和谐,最大程度上保证舒适和健康。4.保护环境保护环境是生态文明观的重要理念,在进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时,要以环保为目标,主要是对于废弃物的处理。对待装饰装修过程中的废弃物,要尽量回收利用,对于材料散发的有害气体,可以利用绿色植物或者其他手段予以吸收,对于装饰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材料,要回收利用。无法使用的废弃物,要进行回收处理,实践之中,一些设计者对于产生的废弃物置之不理,运至一处后放任不管,这实际上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废弃材料置于自然之中,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可能对空气、水、土等自然因素产生严重污染,这是对生态文明观的极度悖逆,室内设计必须要对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置,结合环保和生态要求,避免污染和破坏。
三、
生态文明观下的室外环境艺术设计。
1.合理利用土地。
现代社会中,可利用土地资源是十分稀缺的,尤其是要保障建设用地与自然用地平衡的基础上,因此,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的首要目标,便是合理利用土地,这也是生态文明观的重要要求。合理利用土地,首先要考虑建筑的合理布局,避免占地面积过大或者间距和间隔不合理导致的土地资源浪费。其次,要合理利用小块土地和边缘土地,结合生态文明观的要求,在这些区域可以建设小型绿地,种植花圃或者草坪,增加绿地面积,绿化不一定要成片规划,边角绿化也是重要环节,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扩大了绿化面积。不仅如此,还可以利用环境之间的协调和结合来合理利用土地,提升利用率,例如绿地喷泉,既解决灌溉,又美化了环境,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同时,利用自然资源的组合搭建自然的生活环境,减少人为的干预。
2.尊重动植物自然属性。
动植物有其自然的生活轨迹和生活方式,坚持生态文明观,就需要在进行室外环境艺术设计之时,尽量减少对于动植物的破坏,尊重其自然属性,使其成为景观设计的特色。例如,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之中,植物花草属于必备之物,然而大多数植物都是后期栽种,如果在环境之中生长着植物,则不需移动,可依据其生长态势设计绿化,使其融入设计的绿化之中,成为景观特色。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建筑均是依山而建、环水而成,与自然亲近,与环境融合。因此,在室外设计之时,不改变早已形成的生态环境,保持自然特色,不仅增加了设计的天然成分,还能够节约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投入。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的最大特色便是与环境融合,随着环境质量日益下降,生态文明观指导下的环境艺术设计必然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因此,尽量减少人为活动的痕迹,尊重自然属性是必然趋势。
四、结语。
希望笔者的研究能够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有所启发,使得更多的设计者能够在生态文明观念下进行设计,加强创新,以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为重要使命,合理设计和构建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也希望更多专家能够重视生态平衡,对此加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子玮.关于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探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12):3-4.[2]戴珊珊.论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xx(6):287-289.[3]汤少哲.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xx(7):130-133.
艺术设计史论文(通用15篇)篇三
摘要:高职教育中的艺术设计专业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艺术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并输送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本文从高职专业定位、加强课程体系构建、提高教材适用性、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和大力加强校企合作等几个方面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高职教育就业人才培养艺术设计。
一、高职定位创建特色专业。
高职院校一般按专业来开展教学、培养人才的,专业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学生今后的工作领域和当前学习的范围。因此,专业设置是高职院校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校的办学目的和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并直接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关系到学生就业与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艺术设计几乎涵盖了所有实用艺术,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比较强的应用性边缘学科。艺术设计学科的交叉性,既表现在学科体系内各专业之间,也表现在与其他学科的外部关联上。艺术设计专业始终坚持要求学生具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学科交叉的知识结构,重视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要兼有科学与艺术的双重优势,并为此须进行一系列创新实践。
二、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
在我国大力推行高等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如何主动适应新的形式并满足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建立就业工作和人才培养过程之间的互动,培养具有创造性、技术性的艺术设计人才,是当今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
1.加强课程体系构建。
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创新,积极稳妥推进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构建。充分发挥中原地域人文环境优势,把艺术设计教育及审美教育始终贯穿于整个课程设置和知识体系中,构建培养设计能力的模块式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注重课程优化设置,减少传统课程教学的课时数,精选专业基础课程,适当减少必修课门数,增加选修课比例,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确定专业公共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由专业基础课教研室、各专业教研室、企业合作共同组建课程建设团队。
没有素质教育观念为指导,课程改革就失去了灵魂。因此,我们把素质教育观念的培训作为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环节。一是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国家培训,准确理解课程改革的意图和思路;二是让真正了解课程改革精神和要求,避免随意派教师参加一些低水平的研修班、研讨会,浪费精力和经费。三是组织教师培训,深入学习和理解各学科课程标准以及综合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理性认识,防止把课程改革演变为简单的“换教材”。在培训模式上改变过去单纯灌输的方式,采用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法,让教师既当先生又当学生,在参与中领略新的理念和内容,体会新的教法和思路。
2.提高教材适用性。
在课程的学时分配上,理论教学大于实践环节,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弱。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注意到了这个问题,都积极地创建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建立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发展与教学活动十分重要。针对各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的要求,无论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设计课都应有相应的实习、实训工作室。我们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其实践能力要求更强,不是单纯的一个计算机辅助教学机房就能满足需求的。最起码应该建立三个实训工作室:
(1)专业绘图实训室:这里并不是指单纯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机房那么简单,应提供学生大量自由操作的空间结合完备的硬件设备,能完成大量的项目设计。以往简单的绘图工作室就是以老师辅导学生,更多的是老师在操作,成为一种检查辅导的形式,真正的专业绘图工作室应该提供给学生自由度更大的空间,为其开拓更为宽广的设计方向,提供给学生更为直接的空间与课题进行真正的实题设计。
(2)模型制作实训室:虽然各个院校软件课程开设了很多年,并有了较高的成效,但对于三维模型的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却非常欠缺。而对于教育学生而言,模型制作的意义更为重要。对于开拓学生空间思维和专业的创造能力以及诱发设计灵感都是一个快捷的途径,在节省时间上可以与手绘相比美,而且也是强化设计的材料意识,结构与力学意识,施工工艺意识的方便途径。
(3)材料与施工实训室:工作室可满足室内设计专业,环境艺术专业以及其他专业相关课程实训内容。备有工作台,施工工艺样板,材质样板,多种工具,便于学生进行观摩和实际操作,符合教学条件。对于基础材料的认知、常用室内装饰结构展示、常用装饰施工工具认知及基础工程施工工艺训练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4.大力加强校企合作。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参与。通过产学合作的途径,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但很多高等职业院校虽说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考虑到了产学结合,但在就业之前缺乏与外界的沟通渠道。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使得教学与专业培养与社会行业需求相结合。这一工作需要由校方就业办牵头,针对专业方向联系学生实习培训基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倡导推行“双证书”制,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双证”即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高职教育应在锁定“两高”(比本科生动手能力高、比中专生知识能力高)的基础上推行“双证制”。学生在校期间,除了拿到学历证书外,还可拿到一个或几个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既具备第一岗位的任职能力,又有转换岗位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邵文华.高职的定位:职业特色.中国教育报,20xx年10月1日第3版.[2]珊冬.课改推动素质教育.中国教育报,20xx年2月7日.[3]李晓华.论素质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年第四期.[4]王朝庄.高职教育教学特点比较研究,20xx.[5]余向平.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xx.[6]王伟.以就业为导向培养艺术设计本科应用型人才.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xx年05期.
艺术设计史论文(通用15篇)篇四
摘要:本文以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的概念为切入点,就其在设计中的具体凸显、应用方法,进行细致的探讨研究,期望为优化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性与环保性,并相应应用解决实际生态环保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生态理念;环境艺术设计;凸显探索。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应的生态污染与环境破坏问题也愈发严重,各类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进行盲目生产、开发的项目建设愈发多见。比如工厂随意排放的污水废气、工作与生活垃圾随意废弃不进行及时处理等现象,都给我国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损害与破坏,进而给人们自身的生活环境带来不利影响。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态环保理念的提升,其也开始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相应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也随之兴起并成为重要设计趋势。本文也将对生态理念的应用、体现进行相应的探究分析。
1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研究分析。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指的是在维护社会正常运转与人们正常生活、工作的前提基础之上,经由对环境空间的设计、规划与调整,来让其空间资源得到最为科学、合理的配置,并实现其资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进而降低其能量与资源消耗,达到生态环境保护与促进其生态系统稳定循环目的的设计理念。生态理念是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友善共处发展思想而逐步形成的,将其运用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能在其具体设计、规划的各个方面与环节上,体现出人与自然良好相处的理念特点,对任何一个环节有所忽视均无法构建起有效、和谐的空间生态环境体系。因此需要艺术设计者基于能量与物质低消耗与稳定循环的角度,进行相应空间环境的设计、调整工作。以此保证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得到充分的贯彻、突显,进而建设起稳定的生态环境体系,进而保护本区域的生态环境并促进其开发壮大。
2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凸显、体现探索。
2.1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体现。
(1)使用、开发新能源。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因缺乏有效的生态保护意识,常常会使用能量较强但消耗率高、污染严重的资源材料,例如各类化石燃料等。将其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若无法有效解决其原料污染的隐患,自然也就无法体现出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与环境保护目标。所以将生态理念实践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活动时,首先就需要艺术设计者主动、积极得去寻求新能源,替代原有的高消耗与高污染的能源材料。即使必须使用部分传统能源材料时,也应尽可能选取污染性较低的原料进行空间环境设计,以此减少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能源消耗过高与污染问题,凸显出设计中的生态理念。
(2)设计应凸显出舒适感。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在于让人感受到相应空间环境的舒适与自然,因此在其设计工作中应始终将在其空间内生活、工作的人的感受作为设计要点。进而将其各类需求进行设计规划与体现,所设计出的空间环境就应足够自然环保,并体现出安全、舒适的环境氛围,以此实现人们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满意与舒适的感受、体会,达到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目的。同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也应注重对特殊人群,比如老弱病残等群体的环境需求考虑,而不是仅关注普通人群的环境设计要求。以此达到其设计成果满足各类群体需求、进而充分发挥出设计环境的作用与生态理念的目标。
(3)设计应尊重自然、维护自然正常发展。尊重自然准则也是环境艺术设计应用生态理念的一大重点内容,通过在艺术设计中尊重自然、让自然生态环境发挥出其自身的自我修复与调节能力。以此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为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升其自然生态环境的自我平衡能力与可持续发展成效。因此在实际设计、实践中应本着促进自然发展优先于人为干预的思路,在做环境艺术设计时减少对生态系统的过多保护性规划,尽可能让自然生态环境通过自我进行修复与调整。
2.2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构建思路与凸显。
(1)生态设计与生态保护。生态设计是基于生态理念,通过其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指引与规划,来实现其艺术设计具备对自然生态环境平衡、修复作用,进而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体系与生态健康,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也维护人们自身的生存条件。伴随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方面工作的进展,人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也在逐步加强与提升,相应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与设计的接受程度也在提高,因此生态设计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范围正逐步扩大,并且进入到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伴随生态设计的应用与手段的改进、发展,其通过在自然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使用、实践,能相应降低人为原因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与破坏,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免受外界不利影响的同时,也能维护其系统自身的循环、平衡与发展。
(2)生态资源的使用、开发。生态资源是环境艺术设计在生态理念影响下,进行设计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设计与开发各类可再生、低污染、低消耗的生态资源原料,并将其资源应用到具体的空间环境设计环节之中。以此发挥出生态资源自身的优势与作用,减少诸如化石燃料等非生态资源的利用,降低相应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的发生可能。具体在环境艺术设计对生态资源的应用设计上,就可基于各类生态资源的作用特点进行规划与实践。比如化石燃料在其燃烧进程中,所生成的硫化物与氮气,散播在空气中就会逐渐形成酸雨层,进而给当地的生态环境系统带来严重损害。因此就必须对此类非生态资源的应用进行严格管控,并尽量减少对其的使用。同时对于各类低消耗、低污染的太阳能、风能等生态资源,则需加大对其的开发力度,将其应用到人们生活、工作中的各个领域。比如太阳能热水器等形式,进而通过生态资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使用与开发,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健康与和谐,促进其生态系统的稳定循环和平衡。同时针对现代社会生活与工作所生成的废弃物逐渐增多的局面,在对其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还可基于生态理念,进行对废弃物的资源开发与再利用作业,以此实现各类生态资源充分使用、开发的目的。并进而减少废弃物的处理成本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影响,保护其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健康。
3结语。
伴随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发展提升与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提高,相应的生态理念也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的一大趋势与指导性思想。这就需要艺术设计者通过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体现生态理念,以此提升其设计的生态保护作用,实现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维护与发展,并促进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处。
作者:陈晓敏单位:徐州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姚芳芳.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思路构建和探索[j].中华少年,20xx(24):249-250.[2]王萍,陈文福.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问题[j].设计艺术研究,20xx(05):51-54.[3]李奇.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问题[j].美与时代(城市版),20xx(01):30-31.[4]冯琛.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j].明日风尚,20xx(05):15-16.
艺术设计史论文(通用15篇)篇五
1)搭建艺术类人才培育平台国内任何区域均可搭建艺术类人才培育平台,以发挥协调、监督和强化区域内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关键职能。在搭建艺术类人才培养平台时,需制定中、短、长发展计划,确定每一个艺术类人才培养院校的发展目标及运营计划,帮助各院校高效处理办学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寻找最佳处理方案:有计划地评估培育院校的发展目标实现情况并给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从课堂教学质量及实际训练质量下功夫;帮助各院校提升教师团队自身素养,可高效利用闲余时间集中开展老师技能培训工作.激发老师自我提升的积极性及潜在才能,进而提升老师自身素质,需格外关注“双师型”教师团队的质量。
2)重点发展校企合作由于国内艺术类人才培养工作发展的时间较短,大多数高等院校存在教学设备等软硬件条件滞后,满足不了办学需求的情况。假如能够与专业对口的公司开展合作,不仅仅可解决培养学校缺少教学设施的实际问题.同样能为企业培养企业发展所需的专业型人才。这种发展模式虽在国内教育领域内提出多年,但就当前办学现状而言,专业对口的公司参与积极性不足,因此,办学院校要重点关注该发展合作模式的办学规模大小和课堂办学质量提升上,可考虑把校企合作的企业对象拓宽至国内所有的企业:学校自身的教育,不管是在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的编制或者是学科培养目标、教育模式的确定上,均需考虑公司的实际发展现状.以有效地推进“校企合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3)校校之间注重强强联合。不同艺术类人才培养学校间,需格外强化区域内不同院系的分工合作,高效利用资源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比如,部分专业虽然行业性很强,有社会需求,但市场需求量较小,就需要借助于区域内学校间统一协调、统一规划,推行交换培养或委托培养的模式开展;而部分学校某些专业相对比较差些,可考虑跟该专业较为强大的学校合并。另外,各院校在发展中均要较强学校专业的科学合理分布,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体现自身办学特色,以实现学校教学质量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同时确保学校办学资源合理高效的利用。
2、加强区域间开放合作.促进全国培养学院的协同发展。
艺术类人才培养区域间院校要做到协同发扎,第一步应搭建有针对性的合作平台,比如搭建全国性的职教协调平台,基于该个平台,有效地协调各院校的可用资源,统一统筹规划。另外,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及远程教育渠道丰富学校办学资源,集中区域间艺术性人才的教育培养优质资源,实现培养院校办学资源区域间分享的目的。
1)突破区域界限,强化横向联合。结合国内经济发展的实际差距现状,可进行细分为三类不同的地区:东部发达地区、东部欠发达区域及西部贫困地区(不发达地区),艺术人才培养策略受区域性经济发展现状的限制。因此,不同区域艺术人才培养策略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和欠平衡性。假如各培养院校单独发展、独立作战就必然导致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持续拉大和不平衡性的加剧。这就要求不同艺术类人才培养学校需打破当前的区域性限制,遵循因地制宜发展策略、协同发展的根本性原则进行改善艺术设计教育现状.既要满足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客观需求,同时需强化区域性合作发挥的整体优势、以提升整体效率。不同培养学校可考虑基于区域间合作弥补不同地区的差异,达到劳动力过剩与专业型人才需求的互补,达到办学条件互补等。
2)打破国界,联合办学。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融合,不同地区及不同产业均产生了横向联合的发展倾向.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全球性统一的大市场已产生,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教育也必然随着这一发展倾向开始踏上联合办学、联合经营之路。国外的教育机构凭借自身较长的办学时间,在办学经验上较为丰富,各个方面均比较成熟,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基于国内外合作,可以吸取他人优势,掩盖自身发展劣势,进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自身的水平和竞争力,这对国内艺术类人才培养运作模式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应高效应用各种渠道和方式打破国界.与国外办学院校联合办学.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我们在探讨艺术类人才培养教育区域合作发展模式的进程中,明显感觉到远大的发展前景。因此,教育从事者应遵循艺术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区域合作,拓宽合作范围,提升自身水平。
艺术设计史论文(通用15篇)篇六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健康的生态理念已经被大众所认识,并逐渐运用在环境艺术的设计当中。本文从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出发,阐述了生态理念在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探讨了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实践内容及方式,提出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平衡关系。
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精神文明需求逐渐提高,对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也因为在现代环境中所流露出的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包括大气污染、噪音污染、水质污染甚至是城市景观污染。基于这种状态,目前就有很多专业的环境景观设计人员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充分考虑到生态理念的运用,在建筑设计、城市雕塑及各种公共设施的布局与安排中,按照科学的思想,采用高科技的手段,在满足人们发展需求的同时追求艺术美感,统筹兼顾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1环境艺术设计和生态理念的本质概念。
(1)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概念。环境艺术设计是指将环境、艺术、设计这三个学科利用科学的理念和专业的方法相互结合起来,既能保持三者之间的相对独立,同时又密切相连。环境本身是开发和设计的对象,期间要选择适当的科学材料,尽可能降低预算成本,另外要充分考虑环境的承载力与色彩美学,用艺术的眼光和科学的专业手段进行整体环境设计。通常是指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综合考虑环境当中的力学、光学、色彩、成本等相关内容,对环境进行艺术设计,并进行合理开发。(2)生态理念的本质概念。生态理念是指在设计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满足公共设施设备能够正常运行,达到大众生活质量预期要求的同时,还需要设计者充分运用生态理念设计思想,始终贯彻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要求,着重的突出环境设计中的生态发展理念。生态理念要求在当代的环境设计中,各项资源都可以达到最合理的配置与规划,最大程度的降低生态能源和自然物质的消耗及浪费。
(1)资源利用的高效性。在当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要充分考虑所采用的生态资源,重视其资源利用的高效性。在生态环境开发中极大可能地降低和减少资源的浪费及损失,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资源的综合利用。同时也要考虑到所利用资源的成本问题,争取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成本,完成资源的最大利用。(2)布局规划的持续性。在当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要充分考虑环境布局和规划的持续性。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不只要考虑当时的环境状态和当代人们的生活需求,也要从长远方面打算,在设施配置和布局规划上,考虑到后代人们的使用需求和社会后期的发展需求。(3)艺术设计的多样性。在当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要充分考虑环境艺术产品的多样性。环境艺术产品在需要满足大众对产品实用要求的同时,适当增加产品的艺术设计,从设计者角度讲,在产品色彩、美感上要更加丰富。增加环境艺术产品的多样性,可以为当代的消费者们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4)能量使用的循环性。在当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要充分考虑环境艺术设计中能量和耗材的循环使用性,主要是指对人工环境生产中消耗和使用的原料及能量,尽可能的进行循环利用。生态环境开发过程中,可以利用高新的科技手段,进行资源和材料的回收利用,或是开发出可循环使用的替代材料。资源合理的循环利用可以促进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了生态理念的合理运用。
(1)环境艺术设计中注重艺术设计和艺术参与。生态环境不同于单纯的艺术产品,其是指运用艺术的手法把许多外在的因素和条件充分结合起来的整体环境。就环境艺术设计来讲,这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时,需要艺术设计者从现代艺术角度出发,满足生态环境实用需求的同时,遵循艺术设计和艺术参与的基本原则,尽可能创造出既有艺术美感,又可以满足当代社会发展具体要求的环境设施。(2)环境艺术设计中尊重自然自身的发展规律。大自然的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会顺应自身的变化及时更新,也具有特别强烈的自我恢复和自我维护的能力。所以生态环境设计者在设计和规划时,要充分尊重自然的这种自身发展规律,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进程,可以适当增强设计对象的自身调节能力。大众只有充分尊重自然发展规律,才能更好的促进环境艺术的生态理念,才能更好的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4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实践内容。
(1)以先进的科技统领环境艺术设计,开发利用新型能源。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永远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学的发展,大力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生活的不断提高,也逐步的提高了当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文明。所以在当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中,要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从材料资源的选择上,尽可能开发并采用高科技的新型材料,用来弥补不可再生材料的缺失。另外在材料资源的回收上,也需要运用先进的高新科技,增加再利用的空间,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在当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中,不可避免会有一些资源材料在提供能量时造成环境污染,违背了生态环境的初衷。例如化石燃料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和大气污染等,这就需要高科技的现代手段,开发一些新型能源用来代替高污染的材料,在能源使用上尽可能的奉行生态理念。(2)环境艺术设计充分运用天然材质和天然的环境基础。在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参与设计者要对天然的材质材料有充分的了解,知晓每一种材质自身的品质和特点。在运用时,更好的使用天然的材质。像不同的木材具有不同的纹路和香气,所表现营造出的氛围也因此不同,同理还有大理石等石材材质,也会因为不同的硬度和性质,在生态环境设计规划时要进行区别对待,放置不同的应用范围。不只是选材,还有在材料使用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到天然材质的特点,特殊的天然材质要选择专属的加工工艺,最大限度的体现天然材质的自身特点。然而在生态环境这个大环境中,要将选用的天然材质与所处的环境基础进行匹配,在大环境中尽可能的选择低成本、高效能的方式进行规划和布局。在现实中,有很多生态环境设计在布局时受到当地环境基础的影响,因地型特殊影响整体设计效果,这就要求设计者在生态环境设计时,充分运用当地的大环境基础。例如遇到山丘、河流时,都可以加以利用,用山的高度或是河流的流转弯度来完成整体的生态环境设计,借以自然的绿叶来烘托环境设计的主体风格,更能体现出天然的生态理念。
5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已经意识到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在环境设计中加强了生态理念,充分尊重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同时也遵循了艺术设计和艺术参与的基本原则。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理念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人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其中包括加强科技的发展,提高科学的设计理念,开发新型的代替能源,重要的是要秉承与时俱进的思想,努力创造既符合生态发展,也具有艺术美感的环境艺术作品。不管怎么样,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社会发展与自然规律之间的平衡关系,才是我们最终要坚持和维护的。
参考文献。
[2]黄馨玉.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j].科学之友,20xx(4).。
艺术设计史论文(通用15篇)篇七
摘要:许多理论与实践研究证明,艺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儿童艺术教育以灌输为主,儿童的艺术应该是儿童内在精神生活生动的外部表达,儿童通过艺术活动,能够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力,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创造心理素质。
关键词:艺术教育创造性培养途径。
一、鼓励幼儿自由地进行艺术创造。
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大胆,创造性若隐若现,成人要及时发现并精心培育。当孩子的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超越客观现实时,当他们的描述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时,当他们自编自唱时,当他们兴致勃勃地乱涂乱画时,老师切不可以“不对,不像,不是这样的”等成人化审美趣味和评价标准去限制他们,或盲目地否定,而要认识孩子学习艺术的优势,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以启发、引导、提示、鼓励为主,为孩子创设一种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让他们自由思索,大胆想象,主动选择并作出决定。以美术教育为例,教师应给儿童创作“自由画”的机会,即使是命题画,也应当给儿童充分的创作空间,如工具材料可以让幼儿自由选择,造型不必强调严谨准确,只要尽力画,就是纯真而可爱,色彩也不必是客观再现的,更注重儿童各自的气质个性与对色彩的偏爱,在构思上则更多地鼓励那些独物的想象和创造。如一次美术活动时,我让小朋友画意愿画“炎热的夏天”,没提太多要求,让他们发挥想象,画出各种小朋友的动态。有的幼儿通过回忆:画出有的小朋友的太阳伞底下乘凉,有的小朋友在玩水,有的小朋友在吃冰淇淋,等等。大部分孩子画得干净、漂亮,只有小文的画乱糟糟的,大树东倒西歪,太阳的颜色也不对,我一拿起他的画,小朋友都大笑起来,有的说:“老师,让他重画一张吧,他画得不好。”我也没好气地说:“重新画一张吧!”小文似乎很委屈。过了一会儿,他把画交给我,我一看和刚才的那张一样,就呵斥道:“你是不会画,还是不想好好画!”小文这才支支吾吾地说:“老师,我画的黑色的太阳,我们就不怕晒了!”我愣住了,赶紧拿起画来仔细一看:“太好了,这是今天最成功的一幅画!”我深深地自责,刚才怎么没先让他说说理由呢?我拉着小文的手说:“小文,真对不起,老师错怪你了,你画得真棒。”这件事极大地触动了我:在日常教育过程中,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仍是脱节的,常常以固定的模式要求孩子,抑制了孩子的思想和想象。在以后的美术活动中,我都先让孩子说说他们的构思,使孩子们的想象得到了激发,画的画也丰富多彩。
二、多通道参与艺术作品欣赏,培养幼儿的美学意识。
首先,教师应有计划、有步骤地选取古今中外经典的、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符合幼儿欣赏水平的音乐、舞蹈、美术和戏剧等艺术作品供幼儿欣赏。如此,既可以增进幼儿的艺术欣赏经验,又可以引领幼儿感受多元文化,形成包容、理解与尊重多元文化的心理。
其次,教师应从欣赏入手组织艺术学习活动。幼儿艺术学习必然要经历欣赏d体验d创造的进程,从欣赏入手组织幼儿的艺术学习,既可以激发幼儿艺术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满足艺术活动自身规律的特殊需要。
最后,教师应想方设法地让幼儿进行多通道参与欣赏。个体在认识过程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对认识对象的体验就越细致、越丰富,理解也会越全面、越深刻。如教师在引导幼儿欣赏音乐作品时,就可以鼓励幼儿用线条、语言、动作等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在引导幼儿欣赏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借助配乐诗朗诵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美的自然法则如平衡、秩序、和谐、自然、真实等人类审美的本能在儿童的绘画、舞蹈、音乐活动中均能自然显现,所以成人要做的就是对儿童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这些审美本能加以肯定,并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使他们无意识的显现成为艺术表现。
三、在启发引导教学中适当地进行艺术技巧训练。
艺术表现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不过一味地加以灌输和模仿的方式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又会影响儿童的艺术创造,幼儿的艺术活动不仅是他们思想、情感、兴趣和对外部世界认识的表现,作为审美活动,更重要的在于对美的追求,让幼儿感受和理解真、善、美,引起幼儿的情感挥发,给幼儿以美的享受,陶冶其情操。教师要大量运用观察、记忆、体验、联想、欣赏等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尽量不做技法示范,侧重教会幼儿运用各种艺术工具、材料的方法,强调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个性化,儿童具有极大的潜力,只要解放他们,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他们的艺术活动水平就会迅速得到提高。
1.游戏化的技巧训练。
绘画活动是一个逐渐上升的过程,枯燥的技术训练不仅会影响幼儿创造性的表达,而且会让幼儿失去绘画的兴趣。于是,我设计了一些游戏化的技术训练。它的游戏性可以让幼儿在愉快、积极的情绪中,不知不觉地达到技术训练的目的;可以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使其从中感到审美愉悦。如绘画命题应从学生感兴趣的物入手,五颜六色的泡泡、滑稽的小丑、可爱的小鸡、甜美的苹果娃娃……只有生动的形象、绚丽的色彩,才有可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2.多样化的绘画工具和材料。
幼儿有意注意发展不够稳定,因而多样化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能刺激他们的操作欲望,吸引其从事绘画活动,这才有可能有效发挥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创造力。为此,我在班级里设立了“巧手吧”,先后投放过水粉颜料、绒线、荧光笔、棉签、水彩笔、油画棒等工具和材料。如此多样化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并不是随意堆砌在一起,而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来提供,从而提高绘画成功率,增强他们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3.针对能力层次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
考虑到每个幼儿的能力差异,在技巧训练时,我对幼儿提出了适合不同能力层次的要求。如在练习画直线时,同样是画格子布的内容,我要求能力弱的幼儿将分布较密集的点连成直线;能力中等的幼儿对点地分布较疏些;能力强的幼儿只用两点连成直线。这满足了不同能力幼儿的需要,使幼儿练习画直线再也不枯燥,其能力也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从活动中获得满足感。
四、个性心理品质培养促进创造性发展。
个性心理品质在创造性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艺术教育中幼儿的个性心理品质可以得到较好的发展。
第一,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教师要充分利用艺术教育的优势,多为幼儿提供集体创编的机会,如全班幼儿群策群力共同创编舞蹈、歌曲或几个合作完成一幅画等,是儿童体会到互助的力量、合作的乐趣,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乐于合作,善于合作。
第二,要注重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独立、自信的个性品质,在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幼儿独立构思,自由创编,尽量与别人不同,少用“对”、“错”、“像不像”来评价幼儿。
第三,要培养幼儿克服困难、坚韧不拔、坚持到底的个性品质。教师要充分利用艺术教育活动对幼儿的强大吸引力,强化儿童在反复练习,想办法,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喜悦情绪和内心体验,使孩子逐渐养成做事能动脑筋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边霞,刘丽玲.关于幼儿艺术教育若干问题的对话.学前教育研究,2003.1.
[2]闫春梅.童话审美教育初探.学前教育研究,2007.2.
[3]李小红.幼儿绘画教学指导思想浅谈.学前教育研究,2007.4.
[4]张小鹭.中日幼儿美术教育的比较研究.美术教育,2002.11.
[5]茅惠祥.儿童画的绘画语言.美术报,2004.2.
艺术设计史论文(通用15篇)篇八
内容摘要:首先通过了解传统漆艺,再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漆艺相结合起来,最后把握自己的现代漆艺创作方向。
关键词:传统漆艺现代漆艺创作。
我国漆艺的历史距今已经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了,挖掘出的河姆渡文化时期朱漆木胎碗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件漆艺作品,但漆的历史还可以推前,至今已见证中国是最早使用漆的国家,所以漆的根是在中国,有根源的艺术才能发展的日益昌盛,所以对于每一个对漆艺感兴趣的中国人一定要先从漆的根源开始了解它,不仅要了解漆的技艺的特性,还要真正了解漆本身作为一种材料的性能,它是漆艺创作的媒介,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的驾驭漆,尽情的发挥漆的魅力,才能将你的艺术创作得更完美。
的把握漆艺的发展方向,才不会盲目的去创作。
现在这种经济飞速发展信息时代,人们的的这种现代思想观念对漆艺的陌生可以说是一个对漆艺的发展不太乐观的现状,这也是中国漆艺家们所要克服严峻的问题,并非漆艺太传统化,太工艺化,而是人们的思想意识里面对漆的了解少之甚少,其实传统工艺与现代理念不仅不矛盾,而且相互促进,并不了解漆艺美的真正所在内涵以及真正的所在价值,这是严重滞碍漆艺蓬勃发展的问题,大多漆艺家对漆的着迷程度是无可形容,但面临的这种现状很无奈的为之感到叹息,所以现代漆艺的发展在全方面的了解传统之后提出现代漆艺重点放在创新上,创新成为首要的一种漆艺审美特征,漆艺的发展前景是无限远的,就漆本身材质来说,天然漆的美是任何涂料取代不了的,许多美感效果非天然漆莫属。天然漆有“涂料之王”的美誉,并且涂刷形成的漆膜具有耐久、耐磨、耐热、耐水和耐溶剂等性能,尤以耐酸性最好,这给漆工艺品的持久保存提供了保证,由于漆的性能如此优越,所以它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可以跟木、陶、雕塑、金属、绳、玻璃、石、纸等材料相结合,可以说运用到很多行业中去,这必须要人们去了解认识。我想在现在和将来我们每个热爱漆的人会凝聚力量,共同发展漆艺的文明,希望早日漆艺的魅力能展现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以促使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
我的漆器创作是根据了解传统漆艺――将传统与现。
我必须要运用我全身心的劳动与智慧以及极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去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种带着浓郁的民族色彩的文化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体现着全人类的劳动与智慧的完美结合,这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人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深入了解了传统文化之后回到现实生活中去思索,世间各种事物唯有向着历史滚动的车轮方向向前发展才会立于不败之巅,这就需要我们拥有强烈的洞察力和敏锐深远眼光以及全新的现代审美观念,这就是当下所面临的巨大困难,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得学习深刻了解现代人们生活的理念和审美观念,现代漆艺创作过程贯穿了艺术创作的审美发生、审美创造以及审美接受三大环节。现代漆艺呈现给人们的是一种新的漆文化精神。现代漆艺作品不仅是物质产品,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产品,更是一种文化。可以说现代漆艺是现代艺术与漆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所以作为我们创作者来说,发扬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运用我们的劳动与智慧去展现人类的精神文明。
参考文献:
(1)汪天亮《福州漆艺术》。
艺术设计史论文(通用15篇)篇九
摘要:网页设计是运用网络技术对网页进行设计的学科,其中也会运用到设计艺术的知识,是一门交叉学科。伴随着互联网电商的发展,茶叶的销售很多也会从线下转变到线上,目前,很多茶产品的展示和销售逐渐向互联网上转移,茶产品网页层出不穷。但是由于茶叶产品的网页艺术设计是新出现的东西,所以在艺术呈现上还不是很成熟,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在本文从茶产品网页的艺术设计定义入手,分析了茶产品网页艺术设计的内容和技术,从色彩搭配、元素构成、文字排版等方面提出了茶产品网页艺术设计视觉呈现的方法。
关键词:网页设计;茶产品;艺术设计;视觉呈现。
近年来,互联网电商发展迅猛,很多产品都有了网络销售渠道,茶产品也不例外。茶产品的网络销售离不开网页的展示,好的网页艺术设计才能让茶产品从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所以茶产品网页设计的视觉呈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茶产品网页以互联网为载体,将茶产品的各种信息以方便、快捷的形式传达给消费者,所以茶产品网页艺术设计必须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和高标准、高要求。茶产品的网页是信息和主要表现形式的载体,要想设计出更加便捷、美观的茶产品网页,网页中的艺术设计元素必须更具有观赏性,视觉呈现方式应该更加独特和新颖,整个呈现效果应该风格统一,主题明确。
1茶产品网页艺术设计的内涵。
互联网和电商的普及,很多商品都在网上进行销售,所以网页设计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茶产品网页艺术设计是通过设计师对茶产品的理解和内涵的认知,根据茶产品的特色,进行的创造性的网页构思。从表面上来看,茶产品网页设计是对网页的版式、色彩、声音、动画进行了合理的安排和运用,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要想实现这一过程,不仅需要一定的技术能力,还需要对茶产品有深入的了解。因此,茶产品网页设计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同时也蕴含着茶文化的内涵和韵味。茶产品网页艺术设计内涵其实就是新型的可视化的茶文化内涵视觉呈现,以前人们习惯了用实物呈现茶文化,现在要将实物换成图片、音频、视频等表现形式,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是网页设计呈现茶文化的方式比原来更多了,不过也有其短板,就比如人们没有办法去闻一下茶叶的气味,品尝茶水的味道,触摸一下茶叶,这些都是网页设计无法进行呈现的,但是视频和音频、图片包含的信息要比传统的实物大很多,就好比在有限的地方想要呈现全国所有地方的不同种类的茶叶,通过线下展示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通过一个视频就能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线上和线下各有所长,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我们只能借助手中的技能,最大程度地通过网页艺术设计将茶文化的内涵呈现出来。
2茶产品网页艺术设计视觉呈现要素。
2.1茶产品网页的视听元素。
茶产品的网页艺术设计包含众多的视听元素,而如何以合适的艺术形式将这些视听元素组合起来,并且支持大多数浏览器的显示和播放,具有比较快的加载速度和浏览体验,减少和避免使用外部程序和模块,是茶产品网页设计主要考虑的问题。茶产品网页艺术设计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这样可以更加丰富茶产品网页设计的视觉效果,让其具有更好的视觉呈现。这样做的本质就是让网页设计呈现给人的感觉能够尽可能的还原人实物给人呈现的东西一样,近年来流行的3d、4d、vr技术都能很好的运用于茶产品网页设计中,其目的也是让人看到的东西更加真实,和实物一样。将这些网页艺术设计的新科技运用到茶产品网页中,可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能够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
2.2茶产品网页的版式设计。
茶产品网页的板式设计,需要首先对内容进行主次的划分,突出重点内容,避免过于繁琐和混乱。将茶产品网页的各种视听元素进行有机的组合和排列,体现出茶产品的个性,通过这些排列形式也可以体现出设计师的想法和思维,展现出茶产品的文化内容和风格。茶产品的网页艺术设计在本质上和报刊杂志等平面媒体的本质是相同的,只不过茶产品网页设计中对版式的设计更加重视,需要其准确的传递出茶产品的信息,并且带给人感官和精神上的享受。茶产品网页的版式设计虽然不受到固定规格尺寸的限制,但是必须符合读者屏幕的阅读限制,所以茶产品网页设计中的各个元素和位置必须有更加精确的尺寸和定位。茶产品网页艺术设计也不同于印刷品的线性形式,这一区别也给茶产品网页艺术设计的结构安排带来更多的难度。
3茶产品网页艺术设计的视觉呈现方式。
3.1色彩的搭配。
设计师用以表达设计理念的首选就是色彩,色彩也是茶产品网页艺术设计中最能抓住用户眼球的部分,其次才是网页中的文字和图像。对于茶产品网页设计的色彩运用需要像音乐的音符一样进行巧妙和恰当的安排,这样才能像音乐优美的旋律一样,具有色彩的艺术感。色彩可以通过视觉的呈现让人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反应,所以需要经过精心的组合、搭配以及画面的构成。茶产品网站艺术设计的视觉呈现不能过于单一的使用同一种颜色,也不能同时使用过多的色彩,导致整个茶产品网站色彩过于复杂,而是根据茶产品的主题选择一两种颜色作为主要的颜色,其他部分选用相近或者同色系的颜色作为次要颜色。所以,需要在确定主题色彩之后,考虑主题色彩与其他颜色之间的关系,让各个色彩之间能够达到协调和均衡,同时还要考虑各种颜色的纯度、透明度和色相的问题。其目的就是让人在浏览茶产品的网页时候拥有更好的体验。
3.2点、线、面的构成。
茶产品网页设计的基本构成是点、线、面,其排列组合方式有成千上万种,而网页设计师需要做的就是通过合理的点、线、面组合来表达茶产品网页的自然、生动、朴实等形象,让人通过茶产品网页对茶产品产生美好的联想。通过点、线、面的密集程度和集合形态,来表达想要表达的不同特色,反映出茶产品网页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心理和情感,所以茶产品网页艺术设计中点、线、面的关系一定要处理好,这样才能将茶产品网页艺术设计的最佳视觉效果呈现出来。
3.3文字的排版和应用。
茶产品网页艺术设计的另一形象要素就是文字,文字也是茶产品网页艺术视觉呈现中必不可少的,担任着传递产品信息和情感的作用,所以茶产品网页艺术设计中的文字应用能够给人以美感和审美感受,同时也可以准确的传递作者的意图。恰当的安排茶叶产品中文字的位置,避免文字与茶叶产品网页中其他视觉元素形成冲突,导致主次颠倒,同时在茶产品网页设计中也不能轻易使用自动文字排版工具,避免文字内容错乱和像素的偏差。
3.4留白的方式和技巧。
在茶产品网页艺术设计中恰当的留白可以让视觉的呈现更为多元化,这也是茶产品网页设计中一种比较讨巧的设计方式和技巧,可以让茶产品网页中的图片和文字更加从容。只有通过留白对茶产品网页的空间进行缓冲分配,才能让茶产品网页更具有活力,更加生动,避免出现呆板的情况。在茶产品网页排版布局中,恰当地进行留白可以更加彰显茶文化的艺术韵味,同时平衡茶产品网页的整体布局,让整个茶产品网页布局和排版松弛有度,同时茶产品网页中的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也能够更加合理,让整个网页艺术设计能够得到升华,提高整个网页的艺术高度,同时也可以带给浏览者更多放松的感觉,让用户浏览时心情更加愉悦。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和时代的发展,茶产品基本上都有网络销售渠道,茶产品网页设计的审美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茶产品网页设计在传递茶产品信息的过程中也需要带给用户视觉和感官上的享受,所以茶产品网页艺术设计必须结合艺术和技术。所谓的艺术就是网页设计本身所强调的,是每个设计师都应该拥有的技能,技术而言就是对茶产品的理解,需要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展示茶文化的内涵,我们希望通过网页方式呈现给消费者的就是和原来线下的一样,技术是实现目的手段,我们运用的技术不一样,但是想要实现的目的一直都是一样的。网页设计相比较线下具备很大的优势,而技术的进步也让视觉呈现越来越好,由视觉感官的艺术上升到视听享受的层面,让茶产品网页设计不仅仅具有报刊杂志的功能,更有影视观赏的效果,将用户带入更好的浏览环境中,从而对茶产品的外在和内涵有更深的理解和领会。只有处理好茶产品网页艺术和技术的关系,才能满足人们对茶产品网页日益增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高文婧.艺术类网页设计工作坊“双主体”管理体系的构建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xx(13):20.
[7]古新良.论网页设计中艺术设计的视觉呈现[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7):262+264.
艺术设计史论文(通用15篇)篇十
一、研究的社会背景:
社会的发展带动当代审美价值的变化,从而促使环境艺术地域性的觉醒。
审美价值作为形而上的意识范畴,其发展变化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代审美价值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开放的特性。近三十年来,在人们迷乱于物质世界的纸醉金迷的时候,开放的特性使原本就迷失了精神信仰的人们更失去了审美价值的评判标准。与人们关系无比密切的生活、学习、居住环境,在经济全球化的利诱下,各具特色的地域性特征日渐稀少,具有历史感和精神根基作用的居住空间与装饰符号,被所谓国际主义的几何线块或者生硬的欧陆风格取代,导致人们生活环境的冷漠与乏味,几乎泯灭了人们的心理愿望和审美追求。
好在审美价值的发展总是具有轮回的特性。物质的相对富足让人们有时间回头审视精神家园的荒芜。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人们对居住环境开始更加寻求个性化与多样性,新形式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对人们特别是都市人群具备了更强烈的吸引力。
二、研究的动机和意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然特征孕育人文精神的独特性。
四川,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千百年来,孕育了独特的巴蜀文化。四川民居,建筑布局灵活,因地制宜,顺应自然,做工考究。特别是川南民居,空间虚实相生,装饰风格独特,简洁雅致,柔美婉约,是当代人居环境内外空间设计与装饰设计可资借鉴的宝库。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西方强大的物质潮流,随之也带来了外来文化。在西方国际主义设计运动为主流的形式下,为形式而形式的设计思想,给中国的人居环境艺术带来了毁灭性破坏。我们从物质形式上去追赶世界的步伐,但是在文化与传承方面并无创新。
人居文化不是封闭的,而是具有延续性的、开放的系统,就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我们只有从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非常宝贵的现实遗产中,不断发掘它对今天发展的积极一面,并且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作为今天设计的源泉。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人居环境艺术设计道路来,才能使幸存的“勉强”空间得到根本的改善,使历史的文脉得以继续发展。
室内外空间设计与传统装饰符号的综合研究开拓了环境艺术设计研究的视野,从空间形态组合形式到心理空间营造,从材料质感到构造技术研究,从装饰符号研究再到色彩、艺术形式与风格研究,其有机结合必将成为促进设计创新的动力。
本文以传统空间形态组合方式和装饰符号的意义及运用为主要的研究方向,其研究范围主要在于探索、利用现代人所理解的传统空间形态组合形式以及装饰符号,来营造现代人心目中的传统感觉的人居环境,而不是仿古,生拉活扯地把人拽回到过去的时代。
三、研究的目的:
本研究尝试以空间设计和装饰符号的结合点入手,以艺术设计学研究为指导,来探讨传统感觉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范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交叉、设计应用等领域的问题。并通过对“天人合一”思想的讲述,追溯传统人居环境艺术设计方法应用的渊源与发展历程,以启示现代设计。
预期目标:
1、通过对川南传统民居空间组合形式、哲学思想、设计原则、设计程序的研究,总结出指导性的传统人居空间设计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2、通过对传统装饰符号的研究,追溯其含义、制作构造、材料质感、色彩、形式法则等的一般规律,吸取其精华以给予现代人居环境艺术设计以启示。
3、运用以上两个目标的研究成果指导现代人居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应用及其成果研究,并对其涉及的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梳理,以形成一个空间组合形式与装饰符号有机结合的设计应用体系。
四、基本思路和主要问题:
从艺术设计学角度的探讨――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够在设计方法论的高度把握传统民居空间设计的一般规律。空间设计是艺术设计学的一个研究方向,只有把握住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和设计方法论才能在川南民居室内外空间设计的研究中理清思路。
从对传统民居设计研究的意义与其当代审美价值方面进行探讨――通过传统民居室内外空间设计和装饰符号综合研究体现出的优势,说明该研究的意义与价值,并期望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可以结合时代特点,继往开来将其运用到现代人居环境艺术设计中去。
从当代环境艺术设计角度探讨――通过对川南民居给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以启发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应用范围、表现形式、设计原则、设计成果等一系列课题内部结构的研究,探讨川南传统民居内外空间设计及装饰符号的当代审美价值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及其未来发展方向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艺术设计史论文(通用15篇)篇十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推进,中原经济发展的速度异常迅猛,在发展的同时突显了诸多的不利现象,而艺术设计对这些现象的调控作用得以充分显现。
因此,中原经济发展对民办学校艺术设计教育的需求日益明显。对民办学校艺术教育与中原经济发展进行概述,并分析中原经济发展对民办艺术设计教育的需求原因,提出民办艺术设计教育满足中原经济发展需求的途径。
中原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地域资源以及交通设施等优势,受到大量高污染企业的青睐,致使大量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纷纷前往开办工厂,从而引发诸多发展弊端,针对这些弊端问题需要大力发挥知识的力量。此时,结合中原经济发展实际,对民办学校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相应的需求,本文通过分析中原经济发展对民办艺术设计教育的需求原因,提出民办艺术设计教育在中原经济发展中的需求解决途径,以期对中原经济稳健发展尽绵薄之力。
一、民办学校艺术设计教育与中原经济发展的概述。
1.民办学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含义。民办学校艺术设计教育是指民办学校以艺术设计知识为抓手,充分发掘艺术具备的独特美感,并将其渗透于艺术设计中,利用艺术设计强大的审美及实用功能引发受教育者的思考,并利导受教育者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从而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整个过程。可见,艺术设计教育不但具备社会属性,同时拥有个体属性,通过对其有效的实施开展,实现了造福社会,提升个人能力的强大作用。
2.中原经济发展的含义。中原经济发展即指以河洛地区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域,致力于经济总量的增长提高,加强经济结构的科学合理优化改进,注重经济质量的合理改善提升,从而有效提高地区经济效益的增长速度,实现经济形态的健全完善,实现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加速现代化进程推进。由于中原地区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现已被国家确定为重点开发区域,因而其经济发展的意义尤为重大。
3.民办学校艺术设计教育与中原经济发展的关系。民办学校艺术设计教育具备目的性与创造性等特点,通过教育实践突显出其协调生产消费的经济属性,该经济属性要得以充分发挥,必须依托高度发展的社会经济力量,同时,经济属性的有效发挥能积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
可见,民办学校艺术设计教育与中原经济发展为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原经济的发展是民办学校艺术设计教育高效开展实施的重要基石,经济发展越迅猛,人们的审美情趣提高越快速,艺术设计的物质基础越雄厚,教育的具体实效越明显;民办学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实施是中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民办学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实施目的在于满足人们的欲望需求,在其教育实施过程中,充分显现艺术设计带来的精神愉悦与视觉享受,利导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推动艺术设计观念目的的具体化,进而促进中原经济的稳健发展。
二、中原经济发展对民办艺术设计教育的需求原因。
1.保障经济稳健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猛烈冲击,我国工业化进程发展迅速,中原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独特,吸引了大量高污染产业前往投资建厂,导致中原地区环境污染现象越发严重,进而引起了国家对该现象的关注与重视。
因此,中原地区经济战略的调整势在必行,在战略调整过程中,需要正视地区环境突显问题,经济寻求解决策略,积极防治环境污染现象。此时,民办艺术设计教育充分发挥其保障功能,通过教育培养输送具备审美设计能力的从业人才,发挥人才地区环境科学美化的设计引导力量,加快了地区环境污染的整治力度,从而保障地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2.加速经济结构调整。民办艺术设计教育在经济层面上,充分突显出其创意特性。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日益显现出知识于经济中的作用,因而经济结构发生了必要的调整,于是创业产业的发展优势充分得以突显,创意产品的贸易比重日益加大,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愈发广阔。
可见,通过民办艺术设计教育的有效开展,充分突显其经济创意特性,将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的有效调整。
3.推动经济效益提升。民办艺术设计教育全面融入了高新科技力量,在高新技术与人们日常活动、新型科技与日常消费用品以及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起着纽带作用,其通过利导高新科技发展,带动人们日常生活的丰富;通过寓高新科技力量于艺术设计,促进日常消费用品技术更新;通过向企业输送艺术设计高科技人才,完成产品的人性化设计提升,满足消费者的购买要求,进而有效增加经济效益。
三、民办艺术设计教育满足中原经济发展需求的途径。
1.加强政府利导。由于民办艺术设计教育在中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通过政府有序利导,激活民办艺术设计教育的生命力,从而有效保障经济稳健发展。在政府利导过程中,需要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加强法律政策有效保障引导,制定科学完备的教育发展激励方案,因势利导教育实施推进,加大教育经费的扶持力度,强化教育人员培训支持,充分实现政府对民办艺术设计教育的利导功能,进而实现民办艺术设计教育对中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增加地区引力。民办艺术设计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设计人才作为终极目标,因此,社会要具备对该类人才的广泛需求,方能与教育目标相吻合,防止人才培养的无效与流失,激发人才的服务社会的热情。因而需要适度增加中原地区人才吸引机制,扩大社区艺术设计人才作用的宣传普及,建立地区民间艺术设计人才创业辅助机构。可见,只有适度增加中原地区引力,才能有利于民办艺术设计教育目标的实现,完成对中原经济发展的有效推进。
3.变革教育机制。民办艺术设计教育是否能实现对中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重点以教育的成效作为评定依据。可见,有效的民办艺术设计教育才能发挥积极的经济促进作用,因此要重视对原有教育机制的弊端进行变革完善,以实现教育的经济效应。
在变革民办艺术设计教育机制的过程中,需要全面调整专业设置,满足多类层次市场需求,充分突显中原经济地区特色,综合完专业善课程结构,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加强专业实践实施力度,以实现民办艺术设计教育机制的合理变革,实现对中原经济发展进程的推动。
结语。
总而言之,中原经济要实现迅猛发展,必然对民办艺术设计教育的有效开展有着一定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需求,并充分结合需求原因,找寻出适宜的解决途径,以实现对中原经济的有效促进作用。
艺术设计史论文(通用15篇)篇十二
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经过升级、重组、转制等发展而来,在师资方面存在教师数量不足、专业结构不合理、教师技能不过关、新教师缺乏必要的培训和锻炼等现象。
2、宽松的校企合作互动和双赢机制不完美。
首先,学校、行业和企业的价值取向各有不同;其次,学校与行业、企业的管理体系是完全不同的;再次,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的目的各不相同;最后,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间一般较长,而且实习管理过于松散。“校企合作,共育人才”这句口号应体现在“共”字上,校企双方在课程设置、课程开发等领域应共同合作,才能适应技术更新,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校企共赢”。
1、研究思路。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和满足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高等教育,所培养的是建设、管理、生产、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数以千万计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面对当今新形式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挑战,努力实现学生“毕业就能就业,就业就能上手”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2、核心体现。
(1)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应从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余时间两方面入手,也要注重开展好做好就业指导课,增强学生的就业意识。
(2)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根据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行业需求,及时、适时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实训课时所占总课时的比例,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技能实训,练习、强化职业技能。
(3)学生如何突破“就业关。”在校期间应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以及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知识、足够熟练的职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实干的创业精神。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树立道德典范。
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应以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为基础,同时,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也是当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高等教育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1)突出思想政治课在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育德”放在首位,不应忽视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应该积极支持道德建设。
(2)积极开展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等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改革,如采用多媒体教授等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社会现象及道德标准的看法,以及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
(3)“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因此,要注重对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师乃至其他专业全体教师进行师德的教育和培养。
2、开展职场体验,树立职业典范。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还应该强调职业素养的指导作用。学校应定期聘请一些企业行业专家、设计师,以报告及研讨会等形式,与学生沟通,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一个优秀劳动者、设计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3、开展顶岗历练,培养实干精神和敬业精神。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应进一步拓宽学生实践的范围和加大实践场所的数量,以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学目标的设定为基础,安排学生定期到企业生产一线接受顶岗历练,了解社会现实、感受企业文化、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和爱岗敬业精神,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与集体的关系,在顶岗历练中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实现“毕业就能就业,就业就能上手”的人才培养目标。
艺术设计史论文(通用15篇)篇十三
平面设计首先是在平面上进行艺术创作的,通过转变色彩的搭配、图形的样式、文字的描述形式、以及版式的安排方式等等进行艺术创作,这些带有艺术信息的标识,带有说明的功能、以及富含很高的科技含量来做出符合时代的设计作品出来。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可以进行艺术设计的领域也变得越来越广泛。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平面设计与视觉的感知效果在我们所认识的一般情况下,视为同一个范围。特别的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很多人对平面设计、视觉感知效果设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误区,虽然大部分的人知道这是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是有着不同的定义的,但是具体却说不上来究竟是哪里存在着差异在这两者之间。因此,本文进行一下具体的说明,首先,平面设计,视觉传达的设计都是在二维平面上进行的,但是这两者是从不同方面进行具体设计工作的。平面设计中,主要是针对物品来进行设计创作的,而在视觉感知设计中,注重对人的影响,以及人对设计作品的感知。因为这两者都是在二维平面上进行的,所以视觉感知设计就是要通过设计作品形成一定的冲击力,对观赏者形成一定的刺激作用,达到其目的。从这一方面的阐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平面设计的所达到的效果可能相对窄一些,因为它只在平面上进行设计,而无法把控人的主观感觉。但是在视觉感知设计中,设计不仅仅是在二维空间中进行,还要在三维空间中进行展示,形成冲击力,对人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平面设计的重中之重——创意。
好的平面设计是能紧随时代步伐,积极跟进新思想的,及时的了解新的理念、观念,融合新兴媒体、学会利用新媒体来进行一项综合设计,进行复杂的艺术展示。设计人员需要让自己的作品在众多的作品中能够脱颖而出,就要有很好的创意来使得自己的作品更加吸引大众的眼球。作为一名平面设计人员,想要让自己的作品在众多作品中独树一帜,领异标新,在不同的设计风潮中树立自己的设计地位,独领风骚,是需要做出很多努力的事情。这不仅仅需要设计者拥有非常新奇的创意,还需要有能展示自己想法的能力,能够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现,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独特的展示,也需要被大众理解,即大众可以接受这种新奇的设计,这才是好的设计作品,因此设计创意并不是天马行空的,而是能够符合大众审美的创意设计。有专家认为,一个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不仅仅是广告所传递出来的信息这么单一,而是能够影响大众文化的设计作品,一个具有感召力的设计作品甚至可以挽救一个即将倒闭的企业,或者即将失败的一个项目。平面设计其实就是一个构造的过程,在观众的面前树立一个设计品的形象,并且使这种形象通过设计之后能够更好的给大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最终展示的设计作品便是企业需要宣传的实体。因此,无论是从艺术角度,还是商业角度来分析,取得双赢的关键就是需要一个绝佳的创意。有时候,创意的本身可以颠覆我们传统的观念。所以找好创意点至关重要。
三、如何寻找创意明确所需要设计的物品。
在进行具体的平面设计工作时,尤其是要将作品投入经济市场当中,这时的创意就不是凭空产生的,创意的立足点永远要以消费者为主,将服务作为核心理念,明确市场动态,以及生产过程进行综合设计。创意也应当从这些方面着手展开,这些创意的关键点至关重要,关系到日后的经济效益,需要准确把握消费群体,市场结构,以及产品的最终定位,来确定创意点的来源。设计作品中,创意越好,接下来的设计目标便会更加明确。
四、巧妙运用设计元素。
首先,我们应当知道平面设计的元素有图形、颜色、文字。色彩是无声的文字,不同的色调来展示冷暖的差异、明亮度与纯净度的差异等等。不同颜色的面积,位置等等最终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会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可以突出我们民族的特色,不同的感情生活,心里状态等等。因此,只有恰当的运用不同的色彩才能更好的表达内心的感情,才能将作品更好的渲染,使主题突出出来。图形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基本元素,这些也是平面设计中的主体。但是这些基本图形需要加上创意的元素,使得图形的视觉效果更加明确,观众可以更直观的理解所需要展示的物品究竟是什么,图形不能脱离创意而存在,这样就没有了设计的意义,同样,创意也必须依赖图形进行展示。其次,文字也是平面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平面设计中出现的文字都是应当加以创意形式的,形态上不能拘泥于现有的文字形式,而是应当更加个性、带有更多的风格,对整幅作品拥有更加具体的导向。同样,文字出现的位置也是十分讲究的,甚至疏密、大小、形状等都能在不同的情况下传递不同的信息,在一定的设计原则下,使得设计更具有特色。
五、增添特色文化的色彩。
世界上的文化丰富多彩,与各种各样民族的文化是分不开的,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等,设计人员如果可以抓住民族特色来进行设计往往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有些民族的文化差异十分鲜明,能引起观众极大的兴趣来,因此,将文化作为一个创意点对整幅作品有很大的帮助,平面设计也是一种文化行为,因此将民族文化植入产品设计中,可以将公众提前置于一种文化氛围中,提高设计作品的认可度。
六、改善设计工具。
拥有了良好的创意是设计的前提,但是将创意付诸实践就需要很好的工具,现在计算机大规模使用,一些便利的设计工具、软件也可以更好的为设计者服务,使得设计出来的作品更加贴切设计的初衷,使得作品的可信度更高。
七、总结。
综上所述,平面设计的创意是多种多样的,从哪一个点切入都会产生很好的设计作品,但是创意是需要建立在具体的受众之上的,针对不同的人员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再加以计算机辅助设计,最终得到完美的设计作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艺术设计史论文(通用15篇)篇十四
人独自处于室内环境中的时候,其生活与生产活动都不希望收到外界的打扰或者是妨碍,并且其活动的不同对于生理或者是心理范围与领域的要求也不一样,但总归就是一句话,人们都不希望被外来的人或者是事务打破现有的环境。室内环境中,个人也需要与其他人进行必要的交流与接触,但是人际接触的实质是要在接触对象的不同与唱歌的不同上有不同的差异。有研究者曾经用动物的环境和行为的研究为基础,提出了人际距离的理念,然后根据人际交往的密切程度的不同将人际距离进行了不同的定位,分别为密切距离、人体距离、社会距离与公众距离四个程度。其中不论何种程度,都可以根据具体的行为性质将其细分为远方相与接近相两种。也就是说,在距离比较密切的环境中,对与对方可有嗅觉和辐射热感觉为接近相;可与对方接触、握手为远方相。当然,我国民族、宗教信仰、性别、职业与其文化程度的不同都会影响到人际交往,也随之会影响到人际距离。因此,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不断的了解居住者的生活及其精神设计,然后在满足其需要,最终使其满足整个设计方案。
1.2私密性、“尽端趋向”与心理需要的和谐构建。
当前人们往往将自己的居住空间作为隐私对待,这一现象普遍存在在人类社会当中。比如在某一具体的空间范围内视线、声音都是处于单方向屏蔽与隔绝的,他们只希望能够在自己的私密空间内看到更多、听到更多的东西,而不希望其他人来窥探自身任何一点内容。不仅如此,现代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还具有尽端趋向性这一特性。例如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率先进入集体宿舍的那一个人自己首先挑选床位必然会更加愿意挑选处于房间尽头的那一个床铺,其目的在于在生活时确保受到更少的干扰。相对于就餐情况来说,在挑选座位的时候,人们都不太愿意挑选靠近门或者是人流较为频繁的地方,在餐厅中靠墙而设的座位也使得了更多的尽端的存在,进而贴近客户在就餐时人们尽端趋向的这一潜在心理,从而这也是人们为何选择这一位置的原因,正因如此我们在进行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应尽量考虑客户的这一主观意向。
在人与环境这一系统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即人,正因如此,我们在展开室内设计工作室也必须要严格遵循以人为本这一原则,确保设计工作中将人的心理需求及生理需求放在第一位。即空间设计工作必须要确保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安全和高效的展开日常工作和学习,从而确保人们在各类环境中都能够较为顺利的获取所需信息,使得空间设计不仅能够在确保人的安全之外获得心理上的舒适感。需要注意的是,以人为本的室内设计工作必须要充分重视人类的精神层面需求。人的需求千差万别,室内设计必须要根据不同需求的人群来展开不同的审美设计,即创造出风格迥异的室内环境。由此可知,此种多元化的设计思维很难脱离人的需求存在,因此必须要在设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正是由于当前人们对于环保、简谱、自然、温馨等需求,在这一背景下多元化的审美设计走向了室内设计主流。从宏观方向来看,室内设计还应该从可持续发展的思维展开工作,并进一步将以人为本理念上升至以环境为本。同时在具体的环境设计工作时,要合理的对空间利用弹性与效率合理把握,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减少空间资源的浪费、使有限的空间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最后就是在室内环境设计中选择材料是,要尽可能的选择绿色环保的节能材料,并且使用新的工艺来完成整个设计过程,无论是处于设计中,还是设计结束之后,我们都要倡导环保节能的理念。
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加入环境心理学的知识是要从更高层面的设计出符合现代人居住的居住环境,进而为人类创造更加舒适的居住及办公环境。对于现代室内设计而言,设计师不仅要满足人们对于室内装饰的美感、功能,满足不同人群在心理及精神方面的需求。总而言之,室内设计工作者必须要充分发挥自己专长,为人们创造出合理、舒适的空间。
艺术设计史论文(通用15篇)篇十五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情况,不仅与该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对于社会发展的速度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必须要保质保量地完成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工作。
目前河南省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安排主要是以实践课为主,以专业基础课程为辅,以教育学生的艺术设计技能为主要的教育目标,开展教育改革计划的。各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有设计素描、设计色彩、透视、环境艺术史等等。但是不少高校所设置的设计专业基础课程都比较传统和单调乏味,令学生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专业基础课程失去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河南省不少高校的艺术设计课程的模式采用了“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先让学生在校学习两到三年,最后一个学年是让学生到校外的企业或者公司进行实习,甚至有些学校是安排学生一个学期进行校外实训,另一个学期则进行顶岗实习,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提早对于为自己未来的工作岗位、内容以及环境等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帮助学生未来踏入社会工作做好心理准备,确保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能够符合社会对该类人才的要求。但是与其他省份某部分学校所采用的“三明治”教学方式,安排学生进行“学习、实践、再学系、再实践”的学习方式相比较,河南省的这种普通的“工学结合”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不少不利因素的制约,例如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制度不完善、实践时间过短等问题,令学生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践和体现方面未能够达到最理想的状态。为了能够帮助河南省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更好地发展和完善,相关的专业教育人员必须要具有针对性地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深入的了解,商讨出合适的改革措施进行改革。
河南省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我省现有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工作的成果还不太明显,因此,相关的专业教育人员必须要认清这些问题,才能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
不少高校在进行设计课程的时候对于学生的专业实践重视程度不够,令学生自身的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情况未能够达到理想状态,这主要是由于校方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未能够正确认识的全面教学的重要性,忽略了学校自身的特色性和和艺术设计的专业性,令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工作的实践性仍具有进步的空间,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有提升的可能性。因此,相关的领导必须要提高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性的重视程度,制定相关的改革措施,才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除了校方的校园建设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以外,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也需要紧跟着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创新。校方如果想要帮助学生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技能水平方面获取得更高的造诣,那么必须时刻把握时代的脉搏和发展的特点,同时也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所需要掌握与时俱进的设计技能和理念。但是不少河南省的民办院校所用的艺术设计专业教材并不能够及时进行创新,教学教材中的内容过于单调乏味,令学生容易失去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
3.学生实践条件的缺失及计算机软件更新速度慢。
学生实践条件的缺失及计算机软件更新速度较慢,在不同的院校中不同程度上均存在这一问题。学生首先需要进行实践检验自己的知识体系是否完善,其次还需要配合校方为学生所提供的一定的实践机会和条件,通过双方的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当前科学信息技术发达,计算机软件更新速度快,因此当学生投身到社会中去工作的时候,对于这些艺术设计的先进计算机软件的具体操作过程并不熟练的时候,企业往往需要多投资一笔钱培训学生的专业实际应用技能,这一问题的存在需要学生和校方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够得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