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研,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下面是一些教研成果的展示,让我们一起分享教育的成果吧。
教研员的教育管理对思品教研组工作计划的影响(精选18篇)篇一
20xx年上半年,我们教研组要以新课改的理念为理论指导,以《永嘉县中小学校本培训细则》为具体指导,积极参与县教研室、县教师研修学校教师素养提升活动、学区教研活动等,扎实有效开展校本培训活动。
县中小学校校本培训工作评估细则是永嘉县教师研修学校考核学校校本培训的依据,自然也就是我们教研组开展校本培训工作最直接的'标准。在这评估细则中共有7大块类别,其中第5至第7块类别与我们教研组工作密切相关,即a5完成规定任务:
1、组织教师每人每年至少读一本书,写一篇读书心得体会?
2、学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先进教师经验交流。
3、学校每年至少组织6次各学科集体备课活动。
4、每位教师每年开公开课1次及以上。
5、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10节。
6、学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评价研究活动。
7、学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教学技能培训或展示活动。
开一次制定计划的专题会议:总结上学期期末考试情况,学习县教研室、县教师进修学校、学区、学校教研工作计划,明确本学期本组校本培训活动安排,商讨活动安排的主题、形式;活动安排定时间、定人员。
组长至少提前2天发短信提醒本组成员参加校本活动,并把短信发给学校教研室领导以接受他们的监督。每次活动都做到及时签到、拍照、上传,有序高效完成校本活动。
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为组员参与县、学区公开课、讲座献计献策。鼓励组员参加各类评比评选。
根据上级教研活动安排,提前安排组员参与教研活动并及时传达教研活动内容,共享教学资源。
教研员的教育管理对思品教研组工作计划的影响(精选18篇)篇二
做任何工作都应该有个计划,以明确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我们应该要有一个合理的工作计划、合理的时间计划。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思品教研组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一、指导思想。
新学年,新学校,我们品德教研组工作要把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思品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围绕学校教研工作重点,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组织本组教师不断学习探求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切实加强常规教学工作,积极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促进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从而把握各年级教材的课程目标及教学目标。
(二)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全体教师能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能开展丰富多彩、寓教育于其中的各种教育活动,并能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切合该学科的教学方法,设计出针对性、实效性强的,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思品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围绕学校教研工作开设教研课,并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中,渗透我校“创绿”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
(四)重点培养一到两名思品骨干教师,为整体提高我校思品教师队伍的素质起好引领作用。
三、具体措施。
(一)以年级为单位,同年级的思品教师一起学习、解读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交流教学的得与失,这样可以集思广益,达到整体提高,共同过好教材的目的。
(二)以教研课为龙头,激发思品教师钻研教材,践行新课标理念的热情,为新课程理念下品德教学在学校的全面开展积累实际经验。
(三)提倡教师自学教学刊物,了解教研信息,学习现代教学教研理论,从而丰富自身教育理论,提高自身素质。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让学生快乐地学,让老师幸福地教”的乐学吴江打造为愿景,以六力并举的快乐校园建设为抓手,以转型为主线,发挥“研究、指导、管理、服务”职能。立足课堂,积极探求小学品德学科教学的最优化途径。立足教师发展,努力变革教研方式,推进“三微”精致教研。以科研为引领,探索小学品德课程与综合实践整合的有效策略,深入推进品德学科建设。
二、工作重点和措施。
(一)立足课堂,寻求小学品德学科教学的最优化。
1、以课标为纲领,加强学习提升。继续做好《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的学习,尤其是要针对课标中重新修订、修改的内容,教师要进行深入学习、仔细体会,把握好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性质、基本理念,了解基本的教学方式、评价要求,并努力将课标要求体现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2、以质量为目标,规范教学行为。品德学科以兼课教师为主,教师要向“每节课要质量”,根据学生基础和实际,设定明确的课时教学目标,有效开发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多元、合理的教学活动,关注学生主体性,提高活动参与度。要积极开展多主体、多形式的教学评价活动,使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得到保持。
3、以研究为途径,提高教学效果。教学的过程应该同时也是研究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发现、研究、改进,从而不断优化教学方式。首先要研究教材。其次要研究学生。再次要研究教学方法。
4、以建模为抓手,优化教学方式。根据教育局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为主要特征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要求,本学期将围绕“实践体验式教学模式”“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这两个教学模式进行实践与研究,细化操作流程、优化策略,以期不断完善、更趋合理。
(二)尝试“三微”,追求学科教研精致化。
1、微型课的探索与改进。微型课是教育局提出的新的课堂教学研究形式,并在第四届a级课评比中进行了全区推广。本学期,我们将将在联片教研活动中尝试微型课的探索与研究工作。
2、微教研的尝试与研究。微教研是以微主题、微组织、微片段为基本特征的教研活动,微教研还是一种网络教研方式,本学期,我们借助区教育局云教研平台的建设,将给老师们创设交流、反思、探讨的空间。
3、微课程的建构与推进。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传统教学观,要求做到“既见树木更见森林”,要求变学科意识为课程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师自身特长,尝试微课程的建构。
(三)着眼发展,索求学科效益的最大化。
1、推进评价改革,发展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更是教学的归宿。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小学品德学科是以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为目的的,因此,在教学中要积极推广“以学论教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评价制度,让“以学论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大家要认真把好品德学科教学的质量关,按时、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2、借助课题引领,发展学科。本着科研先导、引领的原则,本学期将继续做好品德课题的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要在研究中不断反思、及时总结,定期形成课题,在发展学科的同时,也促进自身的发展。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教研组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教育部门、课程标准和《____省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建议》的精神,并结合县教师发展中心20____年上半年学科工作行事历,紧紧围绕学校本学期的工作目标,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研质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二、工作目标:
1、学好理论,提高素质。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完善。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不被淘汰,我们全体社会组老师要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初中历史与社会新常规》,深入领会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和《____省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建议》。
2、改善教学,提高质量。在明确课程的性质与特征,突显综合意思的思想指导下,我们教学时要注意历史、地理或其他人文学科领域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科研,提升水平。
结合县教师发展中心的要求,我们本学期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和一人一课活动。组员可以通过上课、说课或者试课的方式来完成本学期的教研任务。通过听课——评课或者试课说课的研究方式及时与教师进行讨论、反馈,共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
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1.社会组会议,全体研读《初中历史与社会新常规》,制定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
2.组织成员进行网络培训和县里的培训。
1.组织成员参加县里的论文评比、命题比赛以及县课堂教学评比。
2.开展第一次集体备课和七年级教师的一人一课活动。
1.为期中考试做好命题安排准备。
2.开展第二次集体备课和八年级教师的一人一课活动。
3.组织成员参加县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复习研讨会议。
1.期中考试数据分析。
2.第三次集体备课并开展九年级教师的一人一课活动。
1.制定期末复习计划,复习迎考。
2.撰写期末工作总结。
3.对阅卷工作进行安排。
1、近三年第一次社会思品组师资配备到位,实现无大学生临时代课的稳定局面。
2、年轻教师多:近三年入职的七位,全部在七、八年段。
3、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几乎全部集中在九年级段。
二、本学期工作思路及重点。
1、针对本组师资特点,本学期工作重点排首位的,是青年教师指导与培养。
思路:根据以往师徒结对工作中实施的不足,制定明确的指导意见。
方案:《社会思品组新教师培养方案》。
一)教学。
1、说明手写备课的意义和要求:
(1)意义:如同板书,不可用ppt取代那样,过程即意义。
(2)要求:
教学目标——规范、可操作。
重难点——有理由。
学情分析——真正的分析,由自己认为的分析。
教学过程——导入、主体、当堂检查、课后作业、板书。要写出:核心问题、小问题、追问、过渡等,(大段材料若已知,可以不写)。
2、师徒结对。
(1)每周与师傅至少谈话一次,并做好记录。(记录便可)。
(2)两周至少请师傅来听课指导一次,课后写一篇教学反思。
(3)听课按学校要求。
二)外出学习与科研。
1、外出学习机会,新教师优先安排。每次学习后,写一篇学习心得。
2、每学期写一篇教学论文(可结合市论文比赛等),或精品百课等市里的参赛项目。
三)命题。
1、期中考前做一份去年期中卷分析:对每道题进行分析。包括:考察的知识点、能力要求、情感目标。
2、期中考后对所教班级进行分析。包括:成绩数据分析,错题方式分析,错题原因分析,对后续教学的改进等。
以上所有资料,除手写备课本之外,其余以电子稿打印的方式附着在备课本上。
另:学校要求一学期上交参评:教学设计一份,试卷一份,说课稿一份,课件一份,两次开课。结合学期具体时间点进行布置。
2、以课改为抓手,结合市里今年校本课程的推进,利用各年段备课组活动,分别落实《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的教研,及校本课程的落实。
思路:今年七、八年级的备课组长一人为新人,一人虽是老教师,但工作非常认真负责。抓住这一契机,扎实推进课改课堂和落实校本课程。
具体做法:教研员指导,备课组长牵头执行。
研讨实践:
1)有效小组合作的建立。
3)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推进。
以上研究可选择一两个,尝试做成课题。
3、九年级工作重点:研究中考改革方向。
思路:九年级老师基本都是老初三,课堂教学的落实和学生的抓紧工作都没问题。但近年进行中考改革,能否抓住命题方向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中考。所以初三重点研究中考改革。
具体做法:
1)本学期第一次大组校本教研,就传达20____年中考试题及改卷的变化,从初三到初一的老师都要思想跟进。
2)紧密跟进市里命题动向。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小学思品、社会教研工作继续以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扎实开展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操作行为的研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主要工作。
随着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思想品德和社会学科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我校青年教师在市教研室组织的评优课活动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今年秋季,我校一、二年级将全面使用品德与生活教材,三、四、五年级将使用品德与社会新教材,要求广大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课程视角,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把握和落实课程目标,探索综合课程新天地。
促进课程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亮点之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课程性质,从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探索综合课程的新天地。
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儿童生活的综合性决定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2、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应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3、教学评价的灵活性。
教学评价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发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的评价。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评价方式方法。可以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目的,既要有学生的调查记录、自我评价,又有家长、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寄语,可以说是建立学生个人的小小资料档案册。五年级使用的是思想品德和社会教材,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可以将校本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带进思品、社会课堂,用好老教材,走好课堂教学的新路子。
(二)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1、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应积极开展相应的校本培训,对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编排特点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增强对学科教学的研究,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师资的配备上努力实现相对集中、相对稳定、相对专业化,即一个年级由一至两位教师负责执教,便于稳定任课教师队伍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要给青年教师多创设亮相、展示的机会,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断壮大我校小学思品、社会骨干教师队伍。
教研员的教育管理对思品教研组工作计划的影响(精选18篇)篇三
本学期我校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研工作继续以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扎实开展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操作行为的研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主要工作。
随着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我校将使用品德与社会教材,要求广大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课程视角,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把握和落实课程目标,探索综合课程新天地。
促进课程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亮点之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课程性质,从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探索综合课程的新天地。
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儿童生活的综合性决定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2.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3.教学评价的灵活性。
教学评价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发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的评价。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评价方式方法。可以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目的,既要有学生的调查记录、自我评价,又有家长、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寄语,可以说是建立学生个人的小小资料档案册。五至六年级使用的是思想品德和社会教材,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可以将校本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带进思品、社会课堂,用好老教材,走好课堂教学的新路子。
(二)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1.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应积极开展相应的校本培训,对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编排特点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增强对学科教学的研究,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师资的配备上努力实现相对集中、相对稳定、相对专业化,即一个年级由一至两位教师负责执教,便于稳定任课教师队伍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要给青年教师多创设亮相、展示的机会,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断壮大我校小学思品、社会骨干教师队伍。
(三)规范和优化教研制度,提高教研活动实效。
根据县局要求,今后应进一步规范教研组活动,除时间、数量上保证外,应注重活动质量和实效。积极创设教研氛围,开展说课、研课、教学基本功竞赛等活动,也可以采取教学沙龙、每月议题讨论等形式加强研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学习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014-----2015第一学年度。
湖西小学张艳。
教研员的教育管理对思品教研组工作计划的影响(精选18篇)篇四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围绕县教育局教研室和学区以及学校教科研工作计划要求,以“有效教学”为核心,研究课标、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研究教材,优化课堂教学,总结探索学科教学规律,切实提高我组教学水平。
二、工作要点。
1、加强理论修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尤其要围绕“减负提质”“有效教学”等热点问题,结合社会思品教学实践,通过专题学习和讨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2、加强教师教学常规建设。根据《永临学区教师教学常规细则》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教师上课、听课、作业和辅导等教学行为,以规范促提高。
3、规范备课组建设,优化集体备课模式,实现“减负增效”。各备课组要保证集体备课的`时间和实效,各项活动要求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有记录,有落实有总结,确保各项任务有序地展开。
4、有计划地组织好校级听评课以及市区级的各项教研活动和评比项目,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5、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多渠道地营造校园学习氛围。
6、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积极撰写论文、案例,尤其要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
7、坚持正确导向,抓好毕业班教学工作。组织九年级的教师认真研究考纲,真正吃透中考改革的精神实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把好中考质量关。
教研员的教育管理对思品教研组工作计划的影响(精选18篇)篇五
本学期以“轻负高效”为教研组建设目标,以“规范”为主题,规范教研组研讨活动、规范社会学科专业指导活动、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和规范集体备课活动,并使之常态化。
1、本学期社会教研组将围绕“课堂教学价值”总主题展开教学研修活动。具体活动包括课堂教学价值的讨论,依据课堂教学价值进行上课评课的具体实践。
1、深化学科教研指导、加强均衡。充分发挥教学优秀人才及骨干教师教学辐射作用,以师徒结队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2、组织好学科专业指导活动。作到活动有主题、有方案、有记录。
1、组织教师学习《社会学科建议》、《思品学科建议》、并借助网络进行教学研讨。
2、落实规范,促进教师成长。落实教教务处制定的方案,为保障其落实,在经过开学初为期一周的课堂教学调研的基础上,对教师在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听课和作业批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了教学常规交叉检查等行为。
3、以规范促提高。根据《市教学常规》的要求,规范教师上课、听课、作业和辅导等教学行为。
(一)在集体备课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
1、集体备课活动开展不规范。原因有很多方面,主要是来自学校,教师工作任务繁重,一身兼数职,往往将集体备课活动时间挤占了。
2、集体备课活动某些环节缺失。有些集体备课活动欠缺课标、学生和习题环节的研讨。
3、集体备课有活动少定论。老师有激烈的研讨活动,但讨论一结束一切回归“原生态”。
(二)集体备课规范化建设。
1、规范教师教学常规行为。要求我校社会教研组老师课堂教学设计参照教学设计范例进行书写,今后教学常规检查亦按照此范例检查,并打出等级。
2、规范集体备课活动行为。
首先,明确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和主备人。
其次,明确集体备课的任务、活动流程。
在前一周布置下周集体备课主讲任务,各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在教案上注明。集体备课的活动流程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总结上一周教学的得失。有哪些成功之处,存在哪些教学上的不足,哪些必须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弥补和强化。二是讨论下周教学的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最后,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形成本次集体备课的教案、教学案,形成书面材料分发给备课组成员。每个成员必须根据本班的学生实际对集体备课的教案加以添加和取舍,形成体现分层,符合本班实际的“个性化教案”。
3、加强经典习题编写工作及典型错题的整理工作。
4、加强教师课堂教学疑难问题的集体研讨活动,并组织各备课组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小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在常态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水平。
通过扎实开展工作,做到质的提升。
教研员的教育管理对思品教研组工作计划的影响(精选18篇)篇六
认真学习县教育局、教研室相关工作的精神,结合学校在新学期的安排,开展教研工作。着眼教师专业发展,以课题研究引领,立足课堂教学,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计划总结学研就活动,打造学习型、研究型教研组。
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结合教学开展研究,提高的教师的业务素养。不断学习并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的教师的政策水平,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彰显学科特点,扩大学科组影响力和美誉度。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构建学习型、研究型的和谐教研组。
引导全组成员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积极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同时认真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使他们尽快熟悉业务,尽快成长,增强思品教研组的整体实力。我们将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虚心的师德品格,高效务实地开展工作,力争使我校思品学科教学质量有一个质的提高。
(一)、加强理论学习,用科学的理念指导工作。
1.本学期将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改理论,认真领悟新课程的核心理论,并真正落实到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去。
2.本学期将指导新教师认真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以及考试说明,让他们了解中考思品学科的命题特色,以及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要求,以使他们能够高屋建瓴,更好的驾奴教材。
3.认真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各种继续教育和各种形式公开课,示范课。并认真做好笔录,以便在校教研活动时间能相互交流,借鉴其他兄弟学校老师的宝贵经验。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研组整体水平。
强化、细化考核要求,促进新教师不断进行理论学习,自我反思,勤于总结。使新教师明确知道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做些什么,应该准备些什么?在理论学习,相互听课,交流总结中不断提高自己,以实现学校提出的“一年合格,两年成熟,三年成为教学骨干”的奋斗目标。
2.加强常规检查和调研活动,本学期将建立思品教研组调研机制。我们将组织老教师,邀请学科分管领导,对新教师进行听课,并对课堂教学进行课题评议,及时反馈给上课老师,让他们及时地了解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以不断取得点滴进步。
3.重视老教师的传、帮、代和对新教师的指导工作。我们将充分利用老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的宝贵资源。请他们对新教师的每一堂课进行具体的指导。把他们的经验以讲座的形式向全组老师的别是新教师做介绍。同时,要求老教师定期开展示范课,以供新教师学习,借鉴。
(三)、推进教研组工作信息化建设,组建教研组资源库。
本学期我们将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充分发挥年轻教师信息技术强的优势,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组建我组的资源库。把平时自己动手做的或者是在网上下载的有用的课件、练习、文章集中存放在一起,以供全组教师学习、借鉴,以便资源共享。总之,由于我校思品教研组的构成具有年轻化的特征,我们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不断的`学习,扎实的工作来弥补我们的不足之处。我们将在县教研室的关怀下,在学校教导处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升我校思品教研组的整体水平,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提升思品学科的生命力。
教研员的教育管理对思品教研组工作计划的影响(精选18篇)篇七
以《思品与生活的课程标准》、《思品与社会的课程标准》为指导,以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课程的核心,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为基本教学理念,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2、依据学校工作布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思品与社会》的工作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效率,特别强调《思品与社会》课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端正思想,加强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的质量。
2、各位教师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现行的教材为依据,完成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来规范学生。能联系周围,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4、配合学校教导处及其他教研工作,搞好本教研组的工作。
5、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培训。做好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一)练队伍:
抓好骨干力量:
抓好骨干力量,创造研究氛围。在继续组织课题研究小组的基础上,让的教师在课题研讨中、在现场教学展示中,既能充分体现自我的存在价值,又能在认真研究的过程中,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带头人。通过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由点带线,由线及面,从而带动全校的思品教研氛围。
2、形成教研氛围:
(1)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向课外延伸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2)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园网建设,主动提供思品、社会、品德与社会信息,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进行网上学习、交流等。
(3)重视听课学习,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不能像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一样把新课程作为学科课程来上,教师要学习美术课上的色彩形象、数学课上的统计方法、常识课上的试验对照法、英语课上的任务驱动模式等等,使品德教学更具有生命力。
(二)抓管理:
备课:
力求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效益。
每个年级可针对年级特点结合学校德育工作选定几篇重点课文开展集体备课。备课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青年教师还应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能及时地写出教学中有质量的反思,向成为反思型的教师方向迈进。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落实新课标的主渠道。教师要立足课堂,围绕课题深入研究,主动探索不同课型的不同教学模式,让教学获得更好的实效。
在备课方面,倡导“高效、共享、反思”的联合备课方式,特别要注重教后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步提高反思能力,形成反思习惯。要求每位老师按学校要求上交每月教学反思(重点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反思,归纳至少一种教学模式),并在组内交流以、学习。
2、上课:
(1)提出专课专用的要求,并以组内互查,教学处抽查的形式进行检查反馈。
(2)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单一和机械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先进手段进行教学,加强教研组内的课堂教学研究,进行行动研究,有一套说课、备课、研究实录、课件及案例资料,并积极参加各类教学展示。
3、评价: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也是学生自我提高的一个过程,保证目标的实现。鼓励教师在评价时从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从多方面进行评价,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利于学生发展。
(三)促教研:
常规教研:
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做到定人、定时间、定内容。
2、教研展示:
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研工作方向,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精神,重点开展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过程方法探索、新教材教法研究、教师专业培训、教学评价研究、教学调研指导等教研工作,强调“教研”、“科研”、“培训”三位一体,促进学科教学发展。
1)围绕教育主题,开展教学研究,立足课堂,实践反思,探索合课程教学若干模式,真正实现“以科研指导教学,促进新课程教学实效”的目的。
2)加强理论学习,促进专业成长。
知识结构的建构依赖于不断地学习、汲取,要主动了解国内外前瞻性的教育教学改革信息,在实践中探索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教学规律,做到在理论学习中增长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能力,在交流反思中促进发展。本学期重点通过继续学习《如何提高思品课堂实效性》相关理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相关教学案例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积累教学实践经验。
教研员的教育管理对思品教研组工作计划的影响(精选18篇)篇八
我们在爆竹声声中辞去了旧岁,欢天喜地的迎来了新的一年。在新年伊始之际,我们的工作也将如火如荼的开展。俗话说:“一年之际在于春。”在春天,我们就要将任务安排好,计划好。在新学期里,我们就要将计划圆满的规划好,制定好。为了使本学期我校思品教育教学工作有步骤,有计划,有目的的完成任务,也为了显示我校思品教育教学工作者的能力,更为了培养一批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将我校这学期思品教研组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标准》和《九年义务教育湖北省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为依据和准绳,以教育的“三个面向”为指针,以我校的教育教学现状为根本出发点,全面细致的将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社会的焦点问题,国内外大事融入思品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在教师中渗透改革、创新的思想,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课堂的结构,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形成一定的道德行为习惯,规范他们的一言一行。
二、基本情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完全小学。领导管理有方。随着学校的不断进步,来我校参观、交流、学习的领导及有关的社会人员越来越多,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校教师队伍的发展,特别是思品教师,担负的是学生人生道路的指路灯,引路人。我校正有一批教学过硬,思想端正,工作扎实,方法灵活,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
我校共有学生六百多人,这些学生在家中受到父母的宠爱,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没有一定的理想和目标,态度不端正,没有上进心和进去心。我校现有思品教师10名,教学班12个,相信经过这学期的共同努力,一定会为我校撑起另一片天空。
三、任务及目标。
1、端正思想,加强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的质量。
2、各位教师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现行的教材为依据,完成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来规范学生。
4、联系周围,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5、配合学校教导处及其他教研工作,搞好本教研组的工作。
6、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培训。
四、方法措施。
1、加强常规教学的管理,实现常规教学规范化。
2、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兴趣,通过各种形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统一。
4、不定时的对学生进行各种不良习气的调查。
5、开展一些活动,小检测,对他们进行督促。
6、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他们到社会中,生活中体会。
五、活动安排。
第十二周在三至六年级每班抽三人参加思品知识竞赛。
教研员的教育管理对思品教研组工作计划的影响(精选18篇)篇九
1、以《思品与生活的课程标准》、《思品与社会的课程标准》为指导,以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课程的核心,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为基本教学理念,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2、依据学校工作布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思品与社会》的工作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效率,特别强调《思品与社会》课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1、端正思想,加强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的质量。
2、各位教师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现行的教材为依据,完成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来规范学生。能联系周围,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4、配合学校教导处及其他教研工作,搞好本教研组的工作。
5、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培训。做好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一)练队伍:
1、抓好骨干力量:
抓好骨干力量,创造研究氛围。在继续组织课题研究小组的基础上,让更多的教师在课题研讨中、在现场教学展示中,既能充分体现自我的存在价值,又能在认真研究的过程中,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带头人。通过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由点带线,由线及面,从而带动全校的思品教研氛围。
2、形成教研氛围:
(1)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向课外延伸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2)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园网建设,主动提供思品、社会、品德与社会信息,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进行网上学习、交流等。
(3)重视听课学习,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不能像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一样把新课程作为学科课程来上,教师要学习美术课上的色彩形象、数学课上的统计方法、常识课上的试验对照法、英语课上的任务驱动模式等等,使品德教学更具有生命力。
(二)抓管理:
1、备课:
力求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效益。
每个年级可针对年级特点结合学校德育工作选定几篇重点课文开展集体备课。备课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青年教师还应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能及时地写出教学中有质量的反思,向成为反思型的教师方向迈进。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落实新课标的主渠道。教师要立足课堂,围绕课题深入研究,主动探索不同课型的不同教学模式,让教学获得更好的实效。
在备课方面,倡导“高效、共享、反思”的联合备课方式,特别要注重教后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步提高反思能力,形成反思习惯。要求每位老师按学校要求上交每月教学反思(重点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反思,归纳至少一种教学模式),并在组内交流以、学习。
2、上课:
(1)提出专课专用的要求,并以组内互查,教学处抽查的形式进行检查反馈。
(2)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单一和机械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先进手段进行教学,加强教研组内的课堂教学研究,进行行动研究,有一套说课、备课、研究实录、课件及案例资料,并积极参加各类教学展示。
3、评价: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也是学生自我提高的一个过程,保证目标的实现。鼓励教师在评价时从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从多方面进行评价,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利于学生发展。
教研员的教育管理对思品教研组工作计划的影响(精选18篇)篇十
本学期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教研组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教育部门、课程标准和《xx省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建议》的精神,并结合县教师发展中心20xx年上半年学科工作行事历,紧紧围绕学校本学期的工作目标,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研质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1、学好理论,提高素质。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完善。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不被淘汰,我们全体社会组老师要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初中历史与社会新常规》,深入领会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和《xx省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建议》。
2、改善教学,提高质量。在明确课程的性质与特征,突显综合意思的思想指导下,我们教学时要注意历史、地理或其他人文学科领域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科研,提升水平。
结合县教师发展中心的要求,我们本学期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和一人一课活动。组员可以通过上课、说课或者试课的方式来完成本学期的教研任务。通过听课——评课或者试课说课的研究方式及时与教师进行讨论、反馈,共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
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1.社会组会议,全体研读《初中历史与社会新常规》,制定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
2.组织成员进行网络培训和县里的培训。
1.组织成员参加县里的论文评比、命题比赛以及县课堂教学评比。
2.开展第一次集体备课和七年级教师的一人一课活动。
1.为期中考试做好命题安排准备。
2.开展第二次集体备课和八年级教师的一人一课活动。
3.组织成员参加县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复习研讨会议。
1.期中考试数据分析。
2.第三次集体备课并开展九年级教师的一人一课活动。
1.制定期末复习计划,复习迎考。
2.撰写期末工作总结。
3.对阅卷工作进行安排。
教研员的教育管理对思品教研组工作计划的影响(精选18篇)篇十一
本学期我校小学思品、社会教研工作继续以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扎实开展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操作行为的研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随着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思想品德和社会学科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我校青年教师在市教研室组织的评优课活动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今年秋季,我校一、二年级将全面使用品德与生活教材,三、四、五年级将使用品德与社会新教材,要求广大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课程视角,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把握和落实课程目标,探索综合课程新天地。
促进课程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亮点之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课程性质,从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探索综合课程的新天地。
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儿童生活的综合性决定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2、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应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3、教学评价的灵活性。
教学评价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发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的评价。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评价方式方法。可以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目的,既要有学生的调查记录、自我评价,又有家长、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寄语,可以说是建立学生个人的小小资料档案册。五年级使用的是思想品德和社会教材,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可以将校本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带进思品、社会课堂,用好老教材,走好课堂教学的新路子。
(二)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1、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应积极开展相应的校本培训,对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编排特点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增强对学科教学的研究,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师资的配备上努力实现相对集中、相对稳定、相对专业化,即一个年级由一至两位教师负责执教,便于稳定任课教师队伍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要给青年教师多创设亮相、展示的机会,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断壮大我校小学思品、社会骨干教师队伍。
教研员的教育管理对思品教研组工作计划的影响(精选18篇)篇十二
深入领会新课改的精神,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大胆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创新的思路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把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思品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组织本组教师不断学习探求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
1.积极开展“读书活动”,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将会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及时充电,跟上时代的步伐。本学期要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读书活动,在学习方法上要做到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要求教师本学期阅读教育理论书籍名著1本,要求有读书评论或;每月组织教师参加读书心得交流。
2.继续开展说课、听课、评课活动。
认真做好教学常规工作,抓好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检测等环节。开展年轻教师课堂研讨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以推动全组成员认真钻研教材,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教研员的教育管理对思品教研组工作计划的影响(精选18篇)篇十三
以“让学生快乐地学,让老师幸福地教”的乐学吴江打造为愿景,以六力并举的快乐校园建设为抓手,以转型为主线,发挥“研究、指导、管理、服务”职能。立足课堂,积极探求小学品德学科教学的最优化途径。立足教师发展,努力变革教研方式,推进“三微”精致教研。以科研为引领,探索小学品德课程与综合实践整合的有效策略,深入推进品德学科建设。
(一)立足课堂,寻求小学品德学科教学的最优化。
1、以课标为纲领,加强学习提升。继续做好《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的学习,尤其是要针对课标中重新修订、修改的内容,教师要进行深入学习、仔细体会,把握好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性质、基本理念,了解基本的教学方式、评价要求,并努力将课标要求体现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2、以质量为目标,规范教学行为。品德学科以兼课教师为主,教师要向“每节课要质量”,根据学生基础和实际,设定明确的课时教学目标,有效开发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多元、合理的教学活动,关注学生主体性,提高活动参与度。要积极开展多主体、多形式的教学评价活动,使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得到保持。
3、以研究为途径,提高教学效果。教学的过程应该同时也是研究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发现、研究、改进,从而不断优化教学方式。首先要研究教材。其次要研究学生。再次要研究教学方法。
4、以建模为抓手,优化教学方式。根据教育局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为主要特征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要求,本学期将围绕“实践体验式教学模式”“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这两个教学模式进行实践与研究,细化操作流程、优化策略,以期不断完善、更趋合理。
(二)尝试“三微”,追求学科教研精致化。
1、微型课的探索与改进。微型课是教育局提出的新的课堂教学研究形式,并在第四届a级课评比中进行了全区推广。本学期,我们将将在联片教研活动中尝试微型课的.探索与研究工作。
2、微教研的尝试与研究。微教研是以微主题、微组织、微片段为基本特征的教研活动,微教研还是一种网络教研方式,本学期,我们借助区教育局云教研平台的建设,将给老师们创设交流、反思、探讨的空间。
3、微课程的建构与推进。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传统教学观,要求做到“既见树木更见森林”,要求变学科意识为课程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师自身特长,尝试微课程的建构。
(三)着眼发展,索求学科效益的最大化。
1、推进评价改革,发展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更是教学的归宿。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小学品德学科是以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为目的的,因此,在教学中要积极推广“以学论教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评价制度,让“以学论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大家要认真把好品德学科教学的质量关,按时、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2、借助课题引领,发展学科。本着科研先导、引领的原则,本学期将继续做好品德课题的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要在研究中不断反思、及时总结,定期形成课题,在发展学科的同时,也促进自身的发展。
教研员的教育管理对思品教研组工作计划的影响(精选18篇)篇十四
以“让学生快乐地学,让老师幸福地教”的乐学吴江打造为愿景,以六力并举的快乐校园建设为抓手,以转型为主线,发挥“研究、指导、管理、服务”职能。立足课堂,积极探求小学品德学科教学的最优化途径。立足教师发展,努力变革教研方式,推进“三微”精致教研。以科研为引领,探索小学品德课程与综合实践整合的有效策略,深入推进品德学科建设。
(一)立足课堂,寻求小学品德学科教学的最优化。
1、以课标为纲领,加强学习提升。继续做好《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的学习,尤其是要针对课标中重新修订、修改的内容,教师要进行深入学习、仔细体会,把握好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性质、基本理念,了解基本的教学方式、评价要求,并努力将课标要求体现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2、以质量为目标,规范教学行为。品德学科以兼课教师为主,教师要向“每节课要质量”,根据学生基础和实际,设定明确的课时教学目标,有效开发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多元、合理的教学活动,关注学生主体性,提高活动参与度。要积极开展多主体、多形式的教学评价活动,使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得到保持。
3、以研究为途径,提高教学效果。教学的过程应该同时也是研究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发现、研究、改进,从而不断优化教学方式。首先要研究教材。其次要研究学生。再次要研究教学方法。
4、以建模为抓手,优化教学方式。根据教育局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为主要特征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要求,本学期将围绕“实践体验式教学模式”“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这两个教学模式进行实践与研究,细化操作流程、优化策略,以期不断完善、更趋合理。
(二)尝试“三微”,追求学科教研精致化。
1、微型课的探索与改进。微型课是教育局提出的新的课堂教学研究形式,并在第四届a级课评比中进行了全区推广。本学期,我们将将在联片教研活动中尝试微型课的探索与研究工作。
2、微教研的尝试与研究。微教研是以微主题、微组织、微片段为基本特征的教研活动,微教研还是一种网络教研方式,本学期,我们借助区教育局云教研平台的建设,将给老师们创设交流、反思、探讨的空间。
3、微课程的建构与推进。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传统教学观,要求做到“既见树木更见森林”,要求变学科意识为课程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师自身特长,尝试微课程的建构。
(三)着眼发展,索求学科效益的最大化。
1、推进评价改革,发展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更是教学的归宿。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小学品德学科是以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为目的的,因此,在教学中要积极推广“以学论教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评价制度,让“以学论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大家要认真把好品德学科教学的质量关,按时、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2、借助课题引领,发展学科。本着科研先导、引领的原则,本学期将继续做好品德课题的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要在研究中不断反思、及时总结,定期形成课题,在发展学科的同时,也促进自身的发展。
1、小学品德学科中心组暨课例研究活动。
2、省级评优课活动备赛、观摩。
1、小学品德学科第二届“同一节课”结对研讨暨微型课研究活动。
2、小学品德学科课题组活动。
1、苏州市小学品德学科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活动。
2、小学品德学科教师培训暨学科研究中心活动。
3、联片活动(微课)。
1、苏州市课改展示小学品德学科观摩活动。
2、小学品德学科核心组成员个人发展论坛。
教研员的教育管理对思品教研组工作计划的影响(精选18篇)篇十五
新学年,新学校,我们品德教研组工作要把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思品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围绕学校教研工作重点,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组织本组教师不断学习探求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切实加强常规教学工作,积极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促进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从而把握各年级教材的课程目标及教学目标。
(二)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全体教师能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能开展丰富多彩、寓教育于其中的各种教育活动,并能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切合该学科的教学方法,设计出针对性、实效性强的教案,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思品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围绕学校教研工作开设教研课,并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中,渗透我校“创绿”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
(四)重点培养一到两名思品骨干教师,为整体提高我校思品教师队伍的素质起好引领作用。
(一)以年级为单位,同年级的思品教师一起学习、解读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交流教学的得与失,这样可以集思广益,达到整体提高,共同过好教材的目的。
(二)以教研课为龙头,激发思品教师钻研教材,践行新课标理念的热情,为新课程理念下品德教学在学校的全面开展积累实际经验。
(三)提倡教师自学教学刊物,了解教研信息,学习现代教学教研理论,从而丰富自身教育理论,提高自身素质。
教研员的教育管理对思品教研组工作计划的影响(精选18篇)篇十六
1、近三年第一次社会思品组师资配备到位,实现无大学生临时代课的稳定局面。
2、年轻教师多:近三年入职的七位,全部在七、八年段。
3、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几乎全部集中在九年级段。
1、针对本组师资特点,本学期工作重点排首位的,是青年教师指导与培养。
思路:根据以往师徒结对工作中实施的不足,制定明确的指导意见。
方案:《社会思品组新教师培养方案》。
一)教学。
1、说明手写备课的意义和要求:
(1)意义:如同板书,不可用ppt取代那样,过程即意义。
(2)要求:
教学目标——规范、可操作。
重难点——有理由。
学情分析——真正的分析,由自己认为的分析。
教学过程——导入、主体、当堂检查、课后作业、板书。要写出:核心问题、小问题、追问、过渡等,(大段材料若已知,可以不写)。
2、师徒结对。
(1)每周与师傅至少谈话一次,并做好记录。(记录便可)。
(2)两周至少请师傅来听课指导一次,课后写一篇教学反思。
(3)听课按学校要求。
二)外出学习与科研。
1、外出学习机会,新教师优先安排。每次学习后,写一篇学习心得。
2、每学期写一篇教学论文(可结合市论文比赛等),或精品百课等市里的参赛项目。
三)命题。
1、期中考前做一份去年期中卷分析:对每道题进行分析。包括:考察的知识点、能力要求、情感目标。
2、期中考后对所教班级进行分析。包括:成绩数据分析,错题方式分析,错题原因分析,对后续教学的改进等。
以上所有资料,除手写备课本之外,其余以电子稿打印的方式附着在备课本上。
另:学校要求一学期上交参评:教学设计一份,试卷一份,说课稿一份,课件一份,两次开课。结合学期具体时间点进行布置。
2、以课改为抓手,结合市里今年校本课程的推进,利用各年段备课组活动,分别落实《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的教研,及校本课程的落实。
思路:今年七、八年级的备课组长一人为新人,一人虽是老教师,但工作非常认真负责。抓住这一契机,扎实推进课改课堂和落实校本课程。
具体做法:教研员指导,备课组长牵头执行。
研讨实践:
1)有效小组合作的建立。
3)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推进。
以上研究可选择一两个,尝试做成课题。
3、九年级工作重点:研究中考改革方向。
思路:九年级老师基本都是老初三,课堂教学的落实和学生的抓紧工作都没问题。但近年进行中考改革,能否抓住命题方向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中考。所以初三重点研究中考改革。
具体做法:
1)本学期第一次大组校本教研,就传达20xx年中考试题及改卷的变化,从初三到初一的老师都要思想跟进。
2)紧密跟进市里命题动向。
教研员的教育管理对思品教研组工作计划的影响(精选18篇)篇十七
一、指导思想:
1、以《思品与生活的课程标准》、《思品与社会的课程标准》为指导,以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课程的核心,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为基本教学理念,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2、依据学校工作布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思品与社会》的工作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效率,特别强调《思品与社会》课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二、任务与目标:
1、端正思想,加强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的质量。
2、各位教师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现行的教材为依据,完成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来规范学生。能联系周围,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4、配合学校教导处及其他教研工作,搞好本教研组的工作。
5、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培训。做好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三、具体工作要求:
(一)练队伍:
1、抓好骨干力量:
抓好骨干力量,创造研究氛围。在继续组织课题研究小组的基础上,让更多的教师在课题研讨中、在现场教学展示中,既能充分体现自我的存在价值,又能在认真研究的过程中,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带头人。通过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由点带线,由线及面,从而带动全校的思品教研氛围。
2、形成教研氛围:
(1)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向课外延伸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2)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园网建设,主动提供思品、社会、品德与社会信息,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进行网上学习、交流等。
(3)重视听课学习,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不能像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一样把新课程作为学科课程来上,教师要学习美术课上的色彩形象、数学课上的统计方法、常识课上的试验对照法、英语课上的任务驱动模式等等,使品德教学更具有生命力。
(二)抓管理:
1、备课:
力求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效益。
每个年级可针对年级特点结合学校德育工作选定几篇重点课文开展集体备课。备课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青年教师还应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能及时地写出教学中有质量的反思,向成为反思型的教师方向迈进。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落实新课标的主渠道。教师要立足课堂,围绕课题深入研究,主动探索不同课型的不同教学模式,让教学获得更好的实效。
在备课方面,倡导“高效、共享、反思”的联合备课方式,特别要注重教后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步提高反思能力,形成反思习惯。要求每位老师按学校要求上交每月教学反思(重点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反思,归纳至少一种教学模式),并在组内交流以、学习。
2、上课:
(1)提出专课专用的要求,并以组内互查,教学处抽查的形式进行检查反馈。
(2)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单一和机械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先进手段进行教学,加强教研组内的课堂教学研究,进行行动研究,有一套说课、备课、研究实录、课件及案例资料,并积极参加各类教学展示。
3、评价: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也是学生自我提高的一个过程,保证目标的实现。鼓励教师在评价时从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从多方面进行评价,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利于学生发展。
(三)促教研:
1、常规教研:
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做到定人、定时间、定内容。
2、教研展示:
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研工作方向,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精神,重点开展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过程方法探索、新教材教法研究、教师专业培训、教学评价研究、教学调研指导等教研工作,强调“教研”、“科研”、“培训”三位一体,促进学科教学发展。
1)围绕教育主题,开展教学研究,立足课堂,实践反思,探索合课程教学若干模式,真正实现“以科研指导教学,促进新课程教学实效”的目的。
2)加强理论学习,促进专业成长。
知识结构的建构依赖于不断地学习、汲取,要主动了解国内外前瞻性的教育教学改革信息,在实践中探索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教学规律,做到在理论学习中增长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能力,在交流反思中促进发展。本学期重点通过继续学习《如何提高思品课堂实效性》相关理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相关教学案例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积累教学实践经验。
教研员的教育管理对思品教研组工作计划的影响(精选18篇)篇十八
小学品德教研组要立足课堂,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紧紧围绕教育室的工作,扎实有效地落实和开展各项品德教育教学活动,制定工作计划能够让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
以“让学生快乐地学,让老师幸福地教”的乐学吴江打造为愿景,以六力并举的快乐校园建设为抓手,以转型为主线,发挥“研究、指导、管理、服务”职能。立足课堂,积极探求小学品德学科教学的最优化途径。立足教师发展,努力变革教研方式,推进“三微”精致教研。以科研为引领,探索小学品德课程与综合实践整合的有效策略,深入推进品德学科建设。
(一)立足课堂,寻求小学品德学科教学的最优化。
1、以课标为纲领,加强学习提升。继续做好《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的学习,尤其是要针对课标中重新修订、修改的内容,教师要进行深入学习、仔细体会,把握好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性质、基本理念,了解基本的教学方式、评价要求,并努力将课标要求体现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2、以质量为目标,规范教学行为。品德学科以兼课教师为主,教师要向“每节课要质量”,根据学生基础和实际,设定明确的课时教学目标,有效开发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多元、合理的教学活动,关注学生主体性,提高活动参与度。要积极开展多主体、多形式的教学评价活动,使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得到保持。
3、以研究为途径,提高教学效果。教学的过程应该同时也是研究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发现、研究、改进,从而不断优化教学方式。首先要研究教材。其次要研究学生。再次要研究教学方法。
4、以建模为抓手,优化教学方式。根据教育局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为主要特征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要求,本学期将围绕“实践体验式教学模式”“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这两个教学模式进行实践与研究,细化操作流程、优化策略,以期不断完善、更趋合理。
(二)尝试“三微”,追求学科教研精致化。
1、微型课的探索与改进。微型课是教育局提出的新的课堂教学研究形式,并在第四届a级课评比中进行了全区推广。本学期,我们将将在联片教研活动中尝试微型课的探索与研究工作。
2、微教研的尝试与研究。微教研是以微主题、微组织、微片段为基本特征的教研活动,微教研还是一种网络教研方式,本学期,我们借助区教育局云教研平台的建设,将给老师们创设交流、反思、探讨的空间。
3、微课程的建构与推进。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传统教学观,要求做到“既见树木更见森林”,要求变学科意识为课程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师自身特长,尝试微课程的建构。
(三)着眼发展,索求学科效益的最大化。
1、推进评价改革,发展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更是教学的归宿。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小学品德学科是以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为目的的,因此,在教学中要积极推广“以学论教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评价制度,让“以学论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大家要认真把好品德学科教学的质量关,按时、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2、借助课题引领,发展学科。本着科研先导、引领的原则,本学期将继续做好品德课题的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要在研究中不断反思、及时总结,定期形成课题论文,在发展学科的同时,也促进自身的发展。
1、小学品德学科中心组暨课例研究活动。
2、省级评优课活动备赛、观摩。
1、小学品德学科第二届“同一节课”结对研讨暨微型课研究活动。
2、小学品德学科课题组活动。
1、苏州市小学品德学科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活动。
2、小学品德学科教师培训暨学科研究中心活动。
3、联片活动(微课)。
1、苏州市课改展示小学品德学科观摩活动。
2、小学品德学科核心组成员个人发展论坛。
第x届基本功比赛校级选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