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高三教学反思篇一
看完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我觉得感触很多,收获也很大。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一下个人的感受:
一、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
这次研修,我们完成了120学时的课程计划,22门课程基本涵盖了公共管理专业应涉猎的主要领域,从宏观经济学、危机管理、公共管理、公共财政、公共政策、教育管理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人力资源管理、媒体新环境及应对策略、领导语言艺术、信息技术等等,内容覆盖面广,信息量大。聆听了教育部有关官员及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人保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电视台等知名专家教授的授课,领略了名师的智慧和风采,老师们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理念精深,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他们精彩的讲解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使我的思维理念不断地受到新的冲击,从而进一步理清了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解开了许多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迷茫和疑惑,大大地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正所谓:聆听的是智者的声音,感悟的是知识的力量;学到的是管理的精华。
二、增长了知识,提升了能力
一是学习了很多科学的管理方法。如中国人民大学侯景新教授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周石教授的"高绩效团队建设"、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李克实教授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国际关系学院郭惠民教授的"突发事件处置与危机管理"等专题讲座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可以说,通过这次研修,切实地增长了管理知识,增强了工作自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能力。"管理的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管理的一半是科学"指的是管理的制度要合理、科学,即既要符合当前的教育方针政策,又要适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管理的一半是艺术"指的是学校的管理要讲究技巧。即要"善管巧理"。它告诉我们,只有把合理的制度和管理的技巧两者合二为一,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可以预见,在培训期间所学到的这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必将给我今后的工作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是学习了很多新颖的思维方法。如"中国基础教育办学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宏观背景与战略选择"、"公共财政学"等讲座,从不同的研究领域出发,以不同的研究视角,展现了许多新颖的思维方法,这些新的思维方法,是在既符合政策法规和教育规律,又充分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直面现实困难,突破常规思路,创新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问题迎刃而解,效率不断提高,成效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际上,这些思维方式所闪现出的智慧,就是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我觉得这些新思路、新方法对实际工作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它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心态更加自信,思路更加开阔,方法更加灵活。
三是学习了很多有效的沟通方法。但凡成功的管理者,无一不是善于沟通的好手。作为管理者,一方面加强团队内部管理,需要与成员沟通,良好的沟通,能够使团队成员理解管理者的管理意图,能够激大家的参与感和热情,能够引导团队成员朝着共同的目标团结一致,发奋努力。另一方面创设团队发展的良好环境,要与外界沟通。无论是要争取领导的政策支持,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还是要赢得外界的大力帮助,这都需要重视沟通,一方面要保持自信、充满诚意,另一方面要善于寻找双方的关注点、兴奋点和共同点,促进工作的有效推进。
四是提升了个人修养。如清华大学刘书林教授的"科学发展观与干部素质提升"、清华大学李燕教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漫谈"、清华大学朱汉城教授的"走进音乐世界--音乐赏析"等课程,对提高个人的素养有莫大的帮助。
三、提高了认识,完善了自身
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成长,这是我这次研修的重要心得体会之一。通过学习,不仅逐步地提高和完善了自己,而且,通过学习,还促进了反思。
一是要注重提高理论修养。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地感觉到得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管理理论水平离工作实践对自身提出的要求差距大。这不仅体现在自己学习的习惯上,没有养成有计划、有规律地学习理论知识的习惯,而且体现在自己的学习成效上,既没有对各种理论做到大量涉猎,扩充知识面,又没有精读某种理论,融会贯通,更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因此,以后要在学习上更进一步加强,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在学习中提高、在学习中成长。
二是要注重积累实践经验。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概括提炼而成。专家们的工作经验和理论成果,都是因为他们不仅勇于实践、不断探索,而且是因为他们善于总结,注重积累。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注意收集、总结、提炼成功的经验,使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并逐步成为自身工作特色,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三是要注重提高业务水平。通过这次研修,我深刻地认识到,要做好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一名管理者的要求。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管理能力,掌握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益,使学校发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能够勇立潮头,立于不败之地。
总的来说,个人的工作能力和思想认识需要在不断学习中去丰富和提高,培训和学习能够让我们分享更多成功经验和提高发现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次培训,我更明确了自己在工作中的成长方向,也认识到了自己更多的不足,我会朝着新的目标进一步扮好自己在工作中的角色。
高三教学反思篇二
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和反思: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
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20xx年的高考卷也不例外。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
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
3、熟悉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即考纲)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4、合理利用其他资料。
除了高考试题、考纲、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
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通常的做法是精选一套复习资料作为主要参考书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
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正因为如此,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
3、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自然科学,与数学、物理、生物乃至社会发展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不仅在知识上有相互融合和渗透,而且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有相同、相似或者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这一点不仅在教材中有所体现,而且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如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化学与新科技、新发现等相互联系的试题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在复习中可以化学知识为主干,找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交叉点,并以此为基础向其他学科领域延伸、扩散,实现从单一学科知识和能力向综合科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转化,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切实培养解决化学与社会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
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化学总复习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复习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多思善想。
1、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如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应用性是指通过复习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此外,要重视对化学实验内容的复习,而且尽可能地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这些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切实提高实验能力。
2、学会反思,提高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天就能办得到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要常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教师需要聚焦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细心体会,善于发现问题,耐心地与学生沟通,不断尝试改进,使学生成绩不断的得以提高。
3月份的教学主要内容为:部分有机化学的复习、实验专题的复习、每周三、周六下午考试的考卷分析。
考卷的分析主要针对考卷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补缺补漏,同时引导思路,规范答题。
有机化学是复习糖类、油脂、蛋白质与合成材料,本章的主要复习重点是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淀粉的性质、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这些知识也是本章的考查重点。复习时根据网络图,对本章知识进行梳理、总结、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高三教学反思篇三
2015届高三一轮复习已经开始了,为了提高复习效率,让学生取得更快的提高,我对高三化学的教学进行了反思。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本是高考的“根”,“两纲”是高考的“脉”。
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追根还应源于课本,从课本知识点、本事考查点衍生而来。高考知识体现课本资料,高考的最终落脚点是课本,复习过程中,不可盲目探测不确切的高考信息,把精力浪费在猜题上,不可大大超过课本而随意拓宽和加深知识范围,也不可刻意地为某些多次练习而被强化的题型去增加某些“规律”或特殊解法。要切实做到重视课本而不完全依靠课本,从而实现由“知识立意”向“本事立意”转变这一命题指导思想。做到瘦身减肥、扔掉包袱、轻装上阵。
二、重视基本实验,构成技能创新。
实验是化学试题的重头戏,高考化学试题的难度往往出此刻实验题中,为此要高度重视对化学实验的复习。分析近几年来高考实验试题,发现均具备以下特点:素材的选取呈回归课本的态势;重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反应原理和实验原理的考查;试题考查方式体现由浅入深,从课本到创新;试题考查重点是考查学生实验的本事(观察本事、操作本事、分析理解本事、实验设计本事等),出现了开放性试题;;实验仪器、装置、现象、操作、设计均在考查范围之中。针对以上特点,应努力做到:认真复习课本实验,弄清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实验基础知识并能做到举一反三;复习实验要做实验,不要“在黑板上做实验”,也不要讲实验。仅有创设实验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做实验的情境中才能做好实验题,否则学生可能就答不对或答不准;培养学生实验设计本事和实验创新本事以适应开放性试题。使学生在遇到新的实验情境时,要学会联想到已学过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将其合理地迁移到新情境中去解决新的实验题。在注重课本实验复习的同时,还要科学地设置实验训练题,使学生见多识广,在应考中从容应答。
三、课堂精讲,课后精练,提高复习效益。
讲要有尺度,太透会使学生不劳而获,造成思维惰性,引不起思维波澜,只是风吹水面,不留痕迹。要经过讲来启迪学生思维,“雏鸡仅有啄破蛋壳才能自我站起来”,“不给学步的孩子送拐杖”。不提倡让学生不跳就摘到果子,要让学生跳一跳甚至跳两跳摘果子。
练习是高考复习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要求学生做必须量的题目,以提高解题速度和巩固基础知识,无疑是必要的,但如果逢题必做,拣到篮子就是菜,势必会沉溺于题海。所以教师首先要跳出“题海”,先亲自逐题演练,“遍尝百草苦甘”。从而认真筛选习题,在“巧”字上下功夫,多中求少,少中求优。既重视知识深度和知识体系,又要注重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全”、“细”程度;既要有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又要具有启发性、时代性,符全高考命题趋势和题型变化。帮忙学生走出题海,经过演练,力争学生“答一会一类,明一知百,练一题习一法,举一反三”。
其实高考并不难,高考试题中难题还会超过20%,切不可讲得比练的难、练得比考的难、教辅比课本难。
四、落实反思总结和严格纠错,提高复习效率。
高三化学总复习要进取引导学生学会反思,进取反思,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要经过严格、合理、规范的要求来帮忙、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1、“一门知识的基础就是概念的积累。”在概念复习中,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和原理约有220多个,这么多知识点在高考中不可能面面具到,对知识的考查只能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抽样,本事考查也只能是高中学生所能到达的本事水平。但基本概念和原理可是关,后面的复习就会障碍重重。所以必须确实注意这一环节的复习,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及理论真正弄清楚。对众多的知识点,要仔细比较,认真琢磨。
2、养成在解题后再思考的的习惯。每次解完题后要回顾解题过程,审视自我的解题方案、方法是否恰当,过程是否正确、合理,是否还能够优化,检查语言表述是否规范,是否合乎逻辑。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仅要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使知识得到不断的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长期坚持就能驾驭化学问题的全貌,掌握化学知识及其运用的内存规律和联系。
知识体系。对于知识结构图,教师不要全部包办,要在学生自我归纳整合后再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意识整合过程中的不足。
总之,高三化学复习要讲究方法。针对化学各类知识的特点,将所学知识进行浓缩、收敛、精炼、放大、升华、迁移,利用联系、比较、归纳、推理等多种方法进行复习,以良好的心态正视高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高三教学反思篇四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
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的这节内容也是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实验的探究相结合的,鉴于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教学经验。
同样采取通过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充分运用交流、提问等手段,在这里为了理解和巩固知识,结合图像教学,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转换成图像。强化运用规律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
1、鉴于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教学不足的地方,如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理论分析的能力,在这节内容处理上,先以一个实验作案例分析指导,在放手让学生独自探究,效果比上次好多了。
2、学生在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和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这两个知识点上容易混淆。在这两个知识点上,既有联系性又有独立性,在教学处理上,既要分开又要有机结合。例如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速率都会加快,但学生会错误理解为放热反应方向的速率减小。
三、不足之处:1、学生实验由于不够熟练,时间上还是有点不够,部分探究活动未能充分地开展,自主学习时间仍然显得不足。2、往后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要加强。
化学平衡状态这一知识点可以说是高中化学是最难的一个知识点,由于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所以这一节的内容往往是老师讲的稀里糊涂,学生听的一塌糊涂。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所以我在教材的处理上,尽量将本节课的内容简单化,先让学生能够听懂,增强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在教材处理上我将本节课分成导入――例题分析――画图――平衡概念的建立――平衡状态的判断巩固五部分。在导入时利用工业生产上要考虑反应速率和原料转化率提出了化学平衡。并指出化学平衡是可逆反应的一个重要特点,利用n2+3h2=2nh3这个可逆反应来讨论反应开始前、反应进行中、反应一段时间后生成物和反应物浓度的变化情况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情况,并依据这个变化进行画图,了解了在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各组成成分的浓度保持不变,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从而引出了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并利用“逆、等、动、定、变”这五个字对化学平衡状态进行了总结,最后再通过两组练习,总结类型题中对化学平衡状态判断的标志。现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反思如下:
1、本节课是化学理论中的重要的一部分,抽象难懂,所以我采用直接导入,利用工业生产的实际要考虑和原料的转化率,提出化学反应研究的程度——化学平衡。但是,由于和学生切身联系的不是很密切,学生进入的状态有些迷糊。课下我对这样的引课重新设想了一下,从学生学过的可逆反应入手,提出可逆反应的特征: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反应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也就是说,向这样的反应是无法进行彻底的,当它反应到最大程度时是怎样的呢?这样就引出了化学平衡。
2、化学平衡是建立在可逆反应的基础上的,但是这节课对可逆反应却介绍得不是很详细,没有展开介绍。如果这一点要是向我第一条说的那样,就一举两得了。
3、问题难易的设置要适当,否则不能启动学生的思维。过难,学生还不具备回答问题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思维过程难以启动,会出现课堂上的冷场,学生也得不到成功的体验;过易,学生不用思考或略加思考即可完成问题,学生又体验不到探索的乐趣。由于最后一道题,问题设计的过难,学生就有些困惑。
4、课堂上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我自认为这节课我做得还的是比较好的。请同学们回答,一个“请”字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每个学生回答问题以后,我及时插上一句,“回答得很棒”、“做得很好”,相信这可以对学生进行激励。
5、课程中利用几道反应特征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练习题,感觉不是很好.一方面,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都是我在讲,学生只是在跟着我走,没有形成连贯的思维;另一方面,学生反应不好,理解有难度,特别是对通过密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判断化学平衡不太好懂。第一,我在备课时习惯做大量习题,把难理解易错的题都归纳出来,上课时先讲解一下再让学生下去做练习。现在感觉这样做有两个弊端,一是课堂任务加重,导致为了赶进度而忽视学生的思考。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自己做过错过后再听的情况下强。第二,平衡状态的判断难点有: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指同一种物质的消耗速率等于生成速率;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不会判断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物质的量有没有发生变化。对于这一节,上课时应注意牵引学生思考,课后让学生练习找出难理解的地方,再进行指导。
长郡中学教学开放周,我上了一节题为“化学平衡”的高三复习公开课。课后,感慨良多。化学平衡是一个重要的化学概念。化学平衡概念比较抽象,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也具有一定难度。“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教材必修块的内容,它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学习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卤化烃的水解、酯的水解的基础,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让学生能达到浅显易懂的教学效果就是课堂的最大收获,使之建立起清晰的化学平衡的观点是本节教学成功的关键。
本节课我的教学主线是:1.首先向学生灌输一种化学的思想,也就是化学究竟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举了工业上合成氨的例子,即如何来正确认识一个化学反应,提出了四个字“质”—质变,反应物可以生成生成物;“量”质量、物质的量;“能”能量的变化,即吸热和放热;“效”—效率、效果,即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问题。以此来引入新课。2.回顾化学平衡知识点,提出可逆反应的定义,以及可逆反应的特征。3.从可逆反应入手,结合几个高考里面经常出现的图像,提出化学平衡的概念。并有学生归纳总结化学平衡的特征。4.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即化学平衡的判据。5.课堂练习题目巩固知识点。
进入高三复习已经两个多月时间,感觉自己还是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复习方法。归结起来也就是:“诊断练习”----“知识点回顾”-----“走进高考,高考真题赏析”-----“重难点突破”------“课堂练习”。两个多月下来,感觉效果不错,但是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就是课堂上学生活跃力不够。到了高三全是复习课,学生已经有了对知识的认知,以前总感觉这样很正常,但是听了师傅的课才发现,原来不是这样的。师傅的课堂,充满了所谓的“人文关怀”,师生配合非常好,学生的主体地位非常突出,而且有很多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这在我的课堂上是没有的。这段时间我也在反思这个问题,也请教了备课组很多专 家和老师。主要原因是,自己讲得还是太多了,生怕学生不会,生怕学生遗漏一些知识点。但是忽略了这是复习课,学生对于一些简单的、基础的知识点,已经通过自主预习、复习,早已经掌握,因此提不起兴趣也是很正常的。
其实从上次上完组内“硫及其化合物”公开课后,结合了很多老师给我的意见我也在进行自我调整,反思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多让学生讲,自己在旁边只是提醒、引导、点评。明显能感觉到学生的兴趣提上来了,而且非常高涨。当有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别的同学都能比较认真地听着,然后进行补充。学生的兴趣起来了,因此成绩的提高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个人认为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传给学生的是方法、兴趣、解决问题的态度和审视问题的穿透力。让学生感到这门课学起来简单就是你的本事,这应是我们教师在教学教研上最该投入精力的一面,更是真正站在学生立场为他们着想,而且这样更能提高教学质量。
高三教学反思篇五
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现对几年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和反思如下。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
3、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即考纲)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4、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纲、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通常的做法是精选一套复习资料作为主要参考书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正因为如此,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
3、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自然科学,与数学、物理、生物乃至社会发展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不仅在知识上有相互融合和渗透,而且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有相同、相似或者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这一点不仅在教材中有所体现,而且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如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化学与新科技、新发现等相互联系的试题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在复习中可以化学知识为主干,找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交叉点,并以此为基础向其他学科领域延伸、扩散,实现从单一学科知识和能力向综合科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转化,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切实培养解决化学与社会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化学总复习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复习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多思善想。
1、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如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
应用性是指通过复习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此外,要重视对化学实验内容的复习,而且尽可能地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这些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切实提高实验能力。
2、学会反思,提高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天就能办得到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要常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
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