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历史教研组工作总结模板(七篇)

时间:2024-11-14 作者:储xy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总结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总结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总结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教研组工作总结汇报篇一

一、对历史新教材的认识。

原来的材料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的首位,“以知识传承为主”,内容多、程度深、观念陈旧等问题突出。而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新教材,围绕三个维度尤其把情感目标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以学生发展为主”。我们从教材的使用情况认识到,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确实是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论作为整套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经过比较,笔者认为,新教材与旧教材有以下几个显著的区别。

1.课文设计独具匠心,突出了以学生为主题的教育理念。这套教材在课文设计和编写体例上独具匠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纠正了教材只是教师“教本”的片面做法,而把教材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本”。

教材每课的体例大体包括:导语(传说、故事,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文、坚排的资料(增强历史真实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材料阅读”(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供学生自行阅读)、动脑筋(生动有趣的问题,使学生的思想机器开动起来)、活动与探究、课后自由阅读卡(把课堂教学与课后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与技能,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几个学习栏目。这样的课文设计和编排,使新的历史教科书真正变成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学本。

2.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一套教材切实贯彻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凋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课文中特意设置了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栏目;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每一个学习单元都设有活动课,将学生活动直接引入教科书体系和课堂学习过程之中,这是对传统教科书的重大改革。活动课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图文并茂,有很强的可读性。在注重课程内容改革的同时,本套教材在课文的呈现方式上,注重图表的有效运用,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适宜初中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大幅度增加了历史知识表述中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遥远的历史有一种切实的感受,真正做到融科学性、思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

4.历史主线清晰,学习主题明确。如七年级上册内容,每个单元的题目就是几个朝代的特点;八年级上册,每个单元一个主题,条理非常清晰,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这一体系下,新的初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构建,基本消除了现有历史课程中存在的“难、繁、偏、旧”现象,适应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二、使用新教材带来的变化。

新的课程体系给教师留出了充分的驾驭教材的空间和余地,而新课标的目的也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他们受到很好的教育,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人格。因此教师、学生在新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观念、行为、角色都要随之发生变化。经过一年多的课改实验,我们在听课、教研中感到了以下几点突出的变化。

(一)教师的变化

1.从准备情况看,实验区的教师现在都感觉到一种强烈的紧迫感、使命感,不研究,不更新就适应不了新的教学,所以争当新课程的研究者。许多教师积极开发利用教育资源,尤其是校外教育资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有的历史教师为讲好一节课,为把课上得更生动形象,为制作好多媒体课件,不惜代价或自己到市里参加计算机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或自己买一些与历史教育有关的光盘,如有关秦始皇的历史片,有关辛亥革命、长征及抗日战争等的大型历史记录片,它们既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

2.从新课导入看,引入形式丰富多彩。现在听历史课不再单纯是教师一上课就带领学生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然后再讲新课。现在光是新课的导入就很精彩,除了复习旧课式导入、提出问题式导和外,很多课都引用了诗词式导入(如讲“红军不怕远征难”,就播放毛泽东的长征诗),播放乐曲式导入(如讲“九一八事变”,就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图片赏析式导入(如讲秦始皇,就采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华清池、兵马俑的图片),还有的教师讲文化内容时配以古筝曲,效果也很好。总之,用这几种形式导入新课会很快带学生走进历史,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从教学方式和方法来看,条件好的学校,可以用上多媒体教学,内容编排灵活,形式新颖,课件制作精美,直观性很强,课容量大。受条件所限,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学校,经过教师努力也能把课上得精彩,吸引学生。无论哪种方式方法,在新课标、新理念指导下的新课程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

在课堂上既有小组讨论(常用形式),又有游戏、角色扮演、抢答竞赛等形式,教师能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师也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在教师钻研教法的同时,还注意遵循新课标中“过程与方法”这个维度的要求,在授课中注意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如注意让学生列表进行纵横比较、中外对比,注意引导学生读图、填图,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注意运用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某一问题,并能用所学内容解答与材料有关的历史问题,等等。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体系,决定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生活性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体现在每一节历史课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学习方式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某些内容的分角色抢演,某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资料搜集,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评价等,都可以锻炼学生查阅资料、运用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的新思路、新点子不断被开发出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感受与体会

经过一年多的课改实验,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么多的变化,教师已经认识到自己就是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实施者和研究者,教师主动研究教学的积极性和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精神都明显提高,并敢于向学校领导和教研员提出问题和建议。在平时不断整理自己的心得体会,有的还写出了很好的论文。随着教师教学行为角色的变化,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敢于提问题了,敢于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了,愿意学历史了,会引经据典了,真正做到了学生心灵开放,个性张扬,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确实在向创新型人才转变。学校领导、家长都在关心新课程改革,社会各界都在关注新课程改革。我们肩负重任,愿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与课改一同成长前进。

四、疑惑的问题

1.有些章节删去的内容太多,出现前后脱节的现象,建议设置成阅读材料,以增强分析历史史实的能力。例如:七年级上册中,《北方民族大融合》一课,提到十六国比较突然,因为以前没有提到过。再如,八年级上册《抗日战争》一课,对国共战场的叙述不太明了。另外,讲到近代民族工业中的三座大山时,对于其中的官僚资本主义,由于之前删去了相关的内容,学生较难理解。在侵略史的内容里,现在去掉了中法战争,另外还有香港问题,使得我们有时觉得出题很难。

2.个别动脑筋、活动与探究题目设计偏难或者比较抽象,学生很难找到解决的办法,又苦于身边没有可查寻的资料。另外,一课中动脑筋、活动与探究题目有的偏多,建议设置适量的中心题目,便于更深入地探究。

3.教材中坚框的内容,大多都是古文,有些确实有难度,教师也难以解释,或者很耽误时间,建议教材书下面最好有一些明确的注释。

初中历史教研组工作总结汇报篇二

一、加强理论学习,强化师德师风和师资队伍建设。

1.本学期,全组教师认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师德学习,每人都认真写了心得体会,师德修养得到提升。

2.同时利用教研活动围绕新课程学习了课改理论和课程标准,提升了理论素养,使教学实践以理论为支撑,各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普遍提高。通过组内老师互相听课,认真评课,采取案例分析,教学诊断等方式开展了“如何备课”、“如何说课”、“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学习和讨论。另外针对本组历史学科特点,本组老师经常捕捉当前的人文、时政和科技的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充满了趣味性和生活化。

3.加强新老教师之间的沟通,利用传、帮、带活动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根据期初的计划我们组开设了一系列的公开课,既有优秀教师、学科骨干的观摩课又有新教师的汇报课;既有初三教师的复习课模式又有成长中教师的公开课。这些课对新教师的迅速成长帮助很大。

二.落实教学常规,狠抓教育质量。

1、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期初每位教师研究制定切实可行教学进度计划,并按照计划认真组织教学,努力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2、加强集体备课,做到不备课不上课。为把集体备课做到实处,根据教务处的规定我们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进行。不定期检查教案,督促各任课教师充分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3.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科教育理念,在实践中积极探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过程,把立足点放在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探究学习”中来,努力规范课堂教育行为,进行课改研究,提高教育实效。

4、各任课教师均能做到教学课后积极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得失,促进教育教学能力提高。

5、在教案的撰写和课堂教学活动中,本学期我组教师最大的优点是普遍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和知识巩固环节,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三.深化教研气氛,以教带研,以研促教。

本学期里,我组又继续在校内举行了公开课,各位老师主动听课学习,认真评课交流互相纠错、互相鼓励、共同进步。本学期主要有任晓老师的校级研讨课,谢刚鲁卫军老师赛讲课,通过讲课,听课,评课,我们历史教研组的教师能更好的交流教学心得与体会。让年轻教师获得更多经验,让老教师获得更多新的教学思维。

四.存在不足

1教研形式缺乏多样性教研的"瓶颈"是专业引领不够,许多教研仍然是内容、形式没有多少改变,模式固定,主要是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经验总结等。

2应试理念制约了教研的方向应试理念制约了教研的方向,影响教研的深入开展。学校、家长要让学生考高分,教师只能在这一指挥棒下培养应试能力,而对新的教学理念和策略缺乏深入研究和探讨。

五、整改策略:

1、优化教研工作程序,避免教研活动的盲目无效教师要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走上研究之路。除了学校给教师创造宽松、自由的氛围外,教研组在常规工作中要优化教研工作程序,教研活动有主题,理论学习有内容,教学方法有指导,专业发展有目标。

2、丰富教研活动内容,激发教师的教研兴趣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让课堂教学有特色的教师指导年轻教师,通过集体备课、上示范课、共同研讨等形式带动大家一起提高。组织各备课组结合实际开展专题研讨、课题研究、教学方法交流。根据学年教师工作成绩。如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论文获奖情况评出先进。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3、加强专业引领,突破教研"瓶颈"专业引领是制约教研发展的"瓶颈"。如何突破这个瓶颈呢?首先,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教研的开展要根据每个教师的特长,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作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创造良好教研的氛围。可采用结对子、随堂研讨等形式给年青教师以帮助和指导。其次,要积极争取专业教研人员的支持,积极利用外部条件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再次,加强史学理论的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对每次的理论学习要有具体的要求。最后,充分利用资源共享的机会,使学科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促进学科组共同发展。

尽管我们在教研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工作中也还存在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比如教师的参与积极性难以调动,教学研究效果不是很明显,教学论文水平有待于提高等等。总之,教研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对教学的研究是无止境的,在以后的工作中还需探讨更加有效的研究方式,不断提高我校历史教研组的教学质量。

初中历史教研组工作总结汇报篇三

我们知道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教学只有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学生的思维发展,是由相对低级的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由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和辨证思维。小学时学生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思维,而到了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慢慢发展到以逻辑思维为主的思维活动。

初一学生能够学习一些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但思维多停留于事物表面。喜欢听历史故事,有英雄主义意向和强烈的好奇心理,常思索一些滑稽,有趣的事物。只有充分了解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水平,才能科学地确定教学的起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一、 准确把握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达到这个要求,初一历史教学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教师要依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注意小学教材与中学教材衔接。

例如:孔子。学生在小学已学习了“大教育家孔子”,初一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大教育家孔子,还要学习作为大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孔子。教学中,在学生已掌握“孔子是怎样教育学生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首先了解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其次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仁”的学说。再次掌握孔子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这样循序渐进,不断提高。

二、 激发学习的兴趣是引入门道的第一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知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有巨大的心理效应,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进而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化非智力因素为智力因素。为学生学好历史提供取之不尽的动力。要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最有效的的方法是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

而这个成功还必须是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例如,提供教坛讲故事。小学的历史学习是以故事形式进行的,初一学生已了解与初中课文有关的一些故事。让学生将小学了解的故事与相关的课文结合上讲台讲故事。每个学生都可通过努力做到。

人是不是动物?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我国境内最早的居民是谁?他们长的什么样子?吃什么东西?住在哪儿?把每个问题假设为一个“宝藏”,解决一个问题等于发现一个“宝藏”。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让学生到历史的隧洞中去寻宝。学生随着教材内容的展现,不断地发现,在成功的喜悦鼓励下继续前进。

三、 直观教学是引入门道的最好方法之一

教学方法的选择受制约于学生的思维水平。 从思维特征看,初一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采用直观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教学的直观形式有实物直观、模型直观和语言直观等。由于历史室的建设,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直观教学提供了更现代化的广阔天地。

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蔡伦燃起的理性之光至今光彩照人,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那么,纸是怎样造出来的呢?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教材提供了七幅图。《考古发现的我国汉纸的出土地点》告诉我们,我国不少地区在汉朝就懂得造纸。彩图《甘肃天水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证明了“我国人民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彩图《居延出土的汉代简册》我们看到没有纸之前人们用竹木简作书写材料。

竹木简很笨重,《汉武帝时,文人东方所朔向皇帝上了一个奏本,竟用了3000片竹简,派了两个人才抬进宫去》。书写材料还有帛,但很贵,不能大量使用。随着文化的发展,需要有一种既便宜又方便的书写材料,这就推动人们发明了造纸术。《蔡伦》是位改革家,在他之前,纸的质量比较差,产量也不高,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纸的质量和产量都提高了纸的使用日益普遍。

造纸的过程是复杂的,《汉代造纸图》以静态形式展现了造纸的过程,而教学录像“造纸术”片断,则以动态形式展现了造纸的过程:浸泡——蒸煮——碓料——打浆——抄纸——烘干。《造纸术传到世界各地的时间》我们看到,造纸术从我国先后传播到世界各地,改变了世界书写材料的面貌,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深刻地影响世界历史的进程。从而认识造纸术的发明是了不起的科学大事,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样运用直观的图,适时插入对图的阐述、说明和描述,图言并茂,还有集“视、听”为一体的动态录像,引导学生在感知直观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不仅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最终获得科学的理性知识,还受到了思想教育。

每一堂课的教学,直观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及时地将认识的材料进行总结归类,上升到一般的理论,这是感知过程的最后目标,只有这样,初中学生掌握的知识才是系统的,深刻的。

四、 加强学法指导是引入门道的关键

中学的学习要求与小学的不一样,学习方法也就不同。有些学生在小学成绩优秀,但由于初一这个转折点没过渡好,成绩大幅度下滑,反之,却上升。因此,加强学法的指导是必要的。

1、回答问题。每节课都有提问,学会回答问题是最基本的。如果问题是一个点,学生可以作答。如果问题是个面,大部分学生便不知所措了。例如: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了哪些进步?这是一道比较题,必须把山顶洞人和北京人进行比较回答。但学生的答案是毫无判断、没有选择地照搬课文,反映出学生答题的水平较为低下。

教师要为学生分析题意,介绍答题的基本步骤,然后引导学生先阅读课文,分析判断,再综合作答,并要求答案内容有一点以上的必须分点作答养成条理清晰的好习惯。

2、列大事年表。学完一个单元,列大事年表可教会学生抓住重点,理清历史线索的方法。

3、设计表格。每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都异彩纷呈,头绪繁多,设计表格教会学生归类整理知识的能力。

4、编写课文提纲。这是学会学习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一篇课文,学生从阅读入手,分析重点难点,到综合提炼形成文字。不仅学会了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综合概括,文字表述,还懂得了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系统。会读一篇课文也就会读一本书。有人说“学习就是善于整理这本书里的全部家当。

整理一遍以后,放好,全在脑子里。”学会编写课文提纲,也就是学会整理书中的有效信息,把这方法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行之有效。长大以后,还会处理所有的信息——社会的和生活的信息,从而获得工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初中历史教研组工作总结汇报篇四

一、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让学生在历史课上真正的有所收获,我做了充分的准备。 1.充分了解学情。学生对课文中的事件,感受是肤浅的,不能产生亲近感以及重视意识。如果采取常规教学方式,学生一定会兴味索然,效果绝对不会理想。而采用分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让孩子自己阅读从中获得知识比老师讲授要好的多,水到渠成,从而顺利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2.针对学情选择教法 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下,为了“激其情,发其智”,我使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等。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经典瞬间图片、经典语言等,将学生的思想引入历史的情境之中,使其在历史的欢乐和痛苦中感受、体验,从而产生思想上的震撼和感悟,以收到思想教育的效果。将活的感情注入死的历史知识之中,声情并茂,激活学生的情感。 3.注重历史教育的思想性,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如今“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已成为高频率的政治词汇,然而对于学生来说这次会议的转折意义,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是他们不曾用心去体会的,这节课我主要就是把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改革开放精神,通过一系列精彩的内容设计和语言表达,让学生受到精神上的震撼。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注重教学过程的逻辑性。为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历史教学过程要注重教学环节的逻辑性,即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让学生把握各个历史事件内在的逻辑关系,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整课设计衔接紧凑,环环相扣。

本课最后的总结是亮点,让学生能融会贯通的将本课学习内容串联起来。

在这节课中,音频(歌曲《春天的故事》)等多媒体教学软件和大量的教学图片,使学生从视觉直观形象的感知了具体的历史情节,包括一些书本没有的,未曾接触的历史趣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内涵,提高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和热情。实践证明:历史课和多学科整合,特别是历史课与信息技术融合运用,效果比较理想。

四、教学中的遗憾:对于文字的历史材料选择不够精,忽略了课本中小字部分的阅读,在小组活动中,有一个组整体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以后要注意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强弱搭配适当。

五、对今后教学的启示:本节课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他们体会到了改革开放成功的喜悦,快乐而紧凑的教学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对今后的历史课程学习的兴趣更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结构,设计贴近学生的学习任务,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使学生更大的发展,这是一个漫长的学习实践过程,我将一如既往,争取和学生共同进步。

上完公开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具体如下:

首先,我觉得自己的课堂有以下亮点:1.教态自然大方,思路清晰,环环相扣。2.教学设计新颖,我以虚拟人物朱子柳—岳家军成员之一,为线索,再联系上节课岳飞被害,岳家军被解散的背景,假设朱子柳现在要卸甲归田,请问他是要向南走还是向北走为入口导入本课,本课的所有内容都由朱子柳这个人物来串联。3.重点突出。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学生们通过讨论解决朱子柳要在南方投资什么行业最可行这个问题,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重点。4.课本与现实的紧密结合。通过解决朱子柳在宋朝时期在南方做投资的问题,有效的将我们现金的经济学知识与历史知识结合起来,并且学生也较为感兴趣。通过市场调查这样一个小环节,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使同学们能感受到历史是与现实是紧密结合的。5.充分利用了小组合作竞争的模式,调动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不足之处也有很多,例如在小组合作竞争中有些同学还是没有参与进来,主要是老师对他们的关注还是不够。板书设计也还不够精心,使人一目了然。对学生的评价不到位,所以这是我以后主要改进的地方。

一、在公开课时间的选择上,历史课学生本来就不甚重视,所以公开课选在第五节课有点失误,或许是临近放学的缘故,课尾时班里学生显得有些浮躁。

二、没有及时查看多媒体设备。由于第四节课和第五节课只有五分钟时间,再加上第四节课也是公开课,所以等上课铃都打了才发现多媒体设备没有声音,接着又用几分钟调试音响,浪费了时间。

三、只在一个班试讲过,自己对讲课稿不太熟悉,在上公开课时多次看讲课稿,这样不仅对教学的流畅度有影响,也使自己稍显紧张起来,而且在辩论赛的时候,由于没有对学生按正方、反方排位,所以在辩论赛上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四、在多媒体的设计上,材料部分的字体偏小,应该分几张幻灯片再放大一些,而且材料显得有点多,在问题的设问和材料安排上,应该再减少一些内容。

五、在板书设计上,课尾画图时和板书都用的白色粉笔,用同一种颜色有些让人看不出来大树的设计来,所以应该用彩色粉笔画图。

鉴于此次组内公开课出现的问题,自己要及时调整预案,在以后上公开课时既要考虑到主观因素,也要考虑到客观因素,这样,在讲课时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6.评课部分记录:

亮点方面:

一、导入新颖,邓国平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将“大山”(相声演员)设定成银行工作人员,以成动画的形式,来讲述他的一天,这一天“大山”享受到了各种各样来自世界各国的产品,从而引出学习内容——经济全球化。从课堂反应来看,学生乐于接受,对学习内容抱有极大的兴趣。

二、板书有设计感,邓国平老师的板书,并没有依照常规板书的一二三点来写,而是将板书设计成了一棵小树,在经济全球化的土地上,由于各种因素,使得中国的经济在快速成长,像一棵小树。寓意十分独特,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了升华。

三、总结有文学色彩。邓国平老师的课后总结是他自己写的一首读起来朗朗上口的诗歌,并且巧妙的将本课所有的学习内容都串联在了一起,使得整堂课增色不少,充分体现一句话:文史不分家。

不足之处:

一、课堂中设计了辩论赛的环节,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没有辩论赛的气氛,建议将座位稍作改动,不必举手之后再陈述观点,直接起立回答。

二、声音有点小,后排听不太清楚。

三、教态如果再从容些就更好了。

马xx老师评课:

汤xx老师的课热情洋溢,亮点很多:

一、教态自然大方,声音饱满洪亮,能利用多媒体工具有效的辅助课堂教学,教学过程循序渐进,教学重难点突出,并且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了及时正面的评价。

二、在教学目标的实现上,汤颖老师紧扣重点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史料,图片,给出问题,让学生去讨论,然后总结记忆知识点。这不仅锻炼了学生归纳信息的能力,而且锻炼和唤醒了学生的记忆能力。

三、汤颖老师的导入虽然是一首老歌《春天的故事》,但是紧扣主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好多学生对这首歌不一定熟悉,所以一开始就为课堂奠定了热情洋溢的基调。

四、在授课过程中,汤颖老师多次走进学生,指导每一个小组,及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例如,最后对于课堂重点知识的总结,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学生都自己去说,这是让学生加深记忆与回顾的良好方法,也使师生之间有了良好的互动。

五、汤颖老师的小结是一个亮点,多媒体上展现出线索,学生根据线索填充知识,这就有效的实现了本课的知识目标。整体上这一堂课,师生之间达成了有效地共鸣与融合,老师的亲切与热情感染了学生,学生也同样以热情的课堂气氛感染着老师。

不足之处:

这堂课稍显不足的是板书没有经过设计,并且板书的字体有点小,如果加以修正相信会更完美。

邓国平老师评课:

亮点方面:

一、新课导入新颖,马晓艳老师利用岳家军幸存之人朱子柳进行导课,而且选用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动漫图片,及时吸引了学生进入到课堂中来,这一点比较突出。

二、整个教学过程设计较为独特。马晓艳老师继续利用朱子柳这一人物作为媒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从以朱子柳导课——朱子柳的选择(北方和南方)——同学们为朱子柳参考,应该选择从事那种行业谋求生计,从而讲述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的知识内容。

三、小组合作充分利用。整堂课上,马老师多次让学生讨论合作,并以小组的形式回答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这样也使得课堂氛围十分活跃,达到了学生参与的目的。而且,小组合作时让每一组的学生自己提问,虽然所提出的问题有重复,但是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达到了启发式教学的目的。

四、在教学过程中,马晓艳老师的声音十分洪亮,粉笔字也非常漂亮,相比较而言,我们都应该学习马老师的优点和长处。

不足之处:

一、建议整合板书。因为这一课讲的是《经济重心的南移》,建议如果将板书设计成从北向南移动的板书,可能会更加一目了然的呈现课题中的“南移”。

二、课尾剩余了约3分钟时间,建议若是在幻灯片的末尾再加上几道与本课相关的精选试题,让学生及时练习巩固,可能效果会更加突出一些。

三、幻灯片感觉整体字号有点偏小,建议多媒体字体再大一些就更加完美了。

总之,讲公开课对年轻老师来讲,每一次都似“摸着石头过河”,每一次都是一次新的尝试,当然每一次也都会存在不足之处。此次评课,老师们的讨论非常激烈,不再只是一个“好”字代替,相互指出优缺点,只有指出和知晓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下一次讲课时才会扬长避短,快速地成长起来,所以此次评课十分有必要,也十分有意义,经过短短近2个小时的评课活动,相信我组的全体汉语部的历史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上,会有一定的进步!

初中历史教研组工作总结汇报篇五

新课程下初中历史学科教研工作应将课改重要部位作为开展教研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要进一步健全教研网络 ,不断改进优化教研工作,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初中历史教研组工作总结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

一、加强理论学习,强化师德师风和师资队伍建设。

1.本学期,全组教师认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师德学习,每人都认真写了心得体会,师德修养得到提升。

2.同时利用教研活动围绕新课程学习了课改理论和课程标准,提升了理论素养,使教学实践以理论为支撑,各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普遍提高。通过组内老师互相听课,认真评课,采取案例分析,教学诊断等方式开展了“如何备课”、“如何说课”、“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学习和讨论。另外针对本组历史学科特点,本组老师经常捕捉当前的人文、时政和科技的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充满了趣味性和生活化。

3.加强新老教师之间的沟通,利用传、帮、带活动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根据期初的计划我们组开设了一系列的公开课,既有优秀教师、学科骨干的观摩课又有新教师的汇报课;既有初三教师的复习课模式又有成长中教师的公开课。这些课对新教师的迅速成长帮助很大。

二.落实教学常规,狠抓教育质量。

1、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期初每位教师研究制定切实可行教学进度计划,并按照计划认真组织教学,努力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2、加强集体备课,做到不备课不上课。为把集体备课做到实处,根据教务处的规定我们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进行。不定期检查教案,督促各任课教师充分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3.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科教育理念,在实践中积极探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过程,把立足点放在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探究学习”中来,努力规范课堂教育行为,进行课改研究,提高教育实效。

4、各任课教师均能做到教学课后积极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得失,促进教育教学能力提高。

5、在教案的撰写和课堂教学活动中,本学期我组教师最大的优点是普遍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和知识巩固环节,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三.深化教研气氛,以教带研,以研促教。

本学期里,我组又继续在校内举行了公开课,各位老师主动听课学习,认真评课交流互相纠错、互相鼓励、共同进步。本学期主要有任晓老师的校级研讨课,谢刚鲁卫军老师赛讲课,通过讲课,听课,评课,我们历史教研组的教师能更好的交流教学心得与体会。让年轻教师获得更多经验,让老教师获得更多新的教学思维。

四.存在不足

1教研形式缺乏多样性教研的"瓶颈"是专业引领不够,许多教研仍然是内容、形式没有多少改变,模式固定,主要是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经验总结等。

2应试理念制约了教研的方向应试理念制约了教研的方向,影响教研的深入开展。学校、家长要让学生考高分,教师只能在这一指挥棒下培养应试能力,而对新的教学理念和策略缺乏深入研究和探讨。

五、整改策略:

1、优化教研工作程序,避免教研活动的盲目无效教师要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走上研究之路。除了学校给教师创造宽松、自由的氛围外,教研组在常规工作中要优化教研工作程序,教研活动有主题,理论学习有内容,教学方法有指导,专业发展有目标。

2、丰富教研活动内容,激发教师的教研兴趣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让课堂教学有特色的教师指导年轻教师,通过集体备课、上示范课、共同研讨等形式带动大家一起提高。组织各备课组结合实际开展专题研讨、课题研究、教学方法交流。根据学年教师工作成绩。如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论文获奖情况评出先进。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3、加强专业引领,突破教研"瓶颈"专业引领是制约教研发展的"瓶颈"。如何突破这个瓶颈呢?首先,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教研的开展要根据每个教师的特长,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作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创造良好教研的氛围。可采用结对子、随堂研讨等形式给年青教师以帮助和指导。其次,要积极争取专业教研人员的支持,积极利用外部条件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再次,加强史学理论的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对每次的理论学习要有具体的要求。最后,充分利用资源共享的机会,使学科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促进学科组共同发展。

尽管我们在教研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工作中也还存在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比如教师的参与积极性难以调动,教学研究效果不是很明显,教学论文水平有待于提高等等。总之,教研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对教学的研究是无止境的,在以后的工作中还需探讨更加有效的研究方式,不断提高我校历史教研组的教学质量。

一、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让学生在历史课上真正的有所收获,我做了充分的准备。 1.充分了解学情。学生对课文中的事件,感受是肤浅的,不能产生亲近感以及重视意识。如果采取常规教学方式,学生一定会兴味索然,效果绝对不会理想。而采用分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让孩子自己阅读从中获得知识比老师讲授要好的多,水到渠成,从而顺利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2.针对学情选择教法 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下,为了“激其情,发其智”,我使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等。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经典瞬间图片、经典语言等,将学生的思想引入历史的情境之中,使其在历史的欢乐和痛苦中感受、体验,从而产生思想上的震撼和感悟,以收到思想教育的效果。将活的感情注入死的历史知识之中,声情并茂,激活学生的情感。 3.注重历史教育的思想性,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如今“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已成为高频率的政治词汇,然而对于学生来说这次会议的转折意义,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是他们不曾用心去体会的,这节课我主要就是把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改革开放精神,通过一系列精彩的内容设计和语言表达,让学生受到精神上的震撼。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注重教学过程的逻辑性。为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历史教学过程要注重教学环节的逻辑性,即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让学生把握各个历史事件内在的逻辑关系,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整课设计衔接紧凑,环环相扣。

本课最后的总结是亮点,让学生能融会贯通的将本课学习内容串联起来。

在这节课中,音频(歌曲《春天的故事》)等多媒体教学软件和大量的教学图片,使学生从视觉直观形象的感知了具体的历史情节,包括一些书本没有的,未曾接触的历史趣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内涵,提高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和热情。实践证明:历史课和多学科整合,特别是历史课与信息技术融合运用,效果比较理想。

四、教学中的遗憾:对于文字的历史材料选择不够精,忽略了课本中小字部分的阅读,在小组活动中,有一个组整体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以后要注意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强弱搭配适当。

五、对今后教学的启示:本节课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他们体会到了改革开放成功的喜悦,快乐而紧凑的教学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对今后的历史课程学习的兴趣更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结构,设计贴近学生的学习任务,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使学生更大的发展,这是一个漫长的学习实践过程,我将一如既往,争取和学生共同进步。

上完公开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具体如下:

首先,我觉得自己的课堂有以下亮点:1.教态自然大方,思路清晰,环环相扣。2.教学设计新颖,我以虚拟人物朱子柳—岳家军成员之一,为线索,再联系上节课岳飞被害,岳家军被解散的背景,假设朱子柳现在要卸甲归田,请问他是要向南走还是向北走为入口导入本课,本课的所有内容都由朱子柳这个人物来串联。3.重点突出。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学生们通过讨论解决朱子柳要在南方投资什么行业最可行这个问题,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重点。4.课本与现实的紧密结合。通过解决朱子柳在宋朝时期在南方做投资的问题,有效的将我们现金的经济学知识与历史知识结合起来,并且学生也较为感兴趣。通过市场调查这样一个小环节,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使同学们能感受到历史是与现实是紧密结合的。5.充分利用了小组合作竞争的模式,调动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不足之处也有很多,例如在小组合作竞争中有些同学还是没有参与进来,主要是老师对他们的关注还是不够。板书设计也还不够精心,使人一目了然。对学生的评价不到位,所以这是我以后主要改进的地方。

一、在公开课时间的选择上,历史课学生本来就不甚重视,所以公开课选在第五节课有点失误,或许是临近放学的缘故,课尾时班里学生显得有些浮躁。

二、没有及时查看多媒体设备。由于第四节课和第五节课只有五分钟时间,再加上第四节课也是公开课,所以等上课铃都打了才发现多媒体设备没有声音,接着又用几分钟调试音响,浪费了时间。

三、只在一个班试讲过,自己对讲课稿不太熟悉,在上公开课时多次看讲课稿,这样不仅对教学的流畅度有影响,也使自己稍显紧张起来,而且在辩论赛的时候,由于没有对学生按正方、反方排位,所以在辩论赛上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四、在多媒体的设计上,材料部分的字体偏小,应该分几张幻灯片再放大一些,而且材料显得有点多,在问题的设问和材料安排上,应该再减少一些内容。

五、在板书设计上,课尾画图时和板书都用的白色粉笔,用同一种颜色有些让人看不出来大树的设计来,所以应该用彩色粉笔画图。

鉴于此次组内公开课出现的问题,自己要及时调整预案,在以后上公开课时既要考虑到主观因素,也要考虑到客观因素,这样,在讲课时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6.评课部分记录:

亮点方面:

一、导入新颖,邓国平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将“大山”(相声演员)设定成银行工作人员,以成动画的形式,来讲述他的一天,这一天“大山”享受到了各种各样来自世界各国的产品,从而引出学习内容——经济全球化。从课堂反应来看,学生乐于接受,对学习内容抱有极大的兴趣。

二、板书有设计感,邓国平老师的板书,并没有依照常规板书的一二三点来写,而是将板书设计成了一棵小树,在经济全球化的土地上,由于各种因素,使得中国的经济在快速成长,像一棵小树。寓意十分独特,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了升华。

三、总结有文学色彩。邓国平老师的课后总结是他自己写的一首读起来朗朗上口的诗歌,并且巧妙的将本课所有的学习内容都串联在了一起,使得整堂课增色不少,充分体现一句话:文史不分家。

不足之处:

一、课堂中设计了辩论赛的环节,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没有辩论赛的气氛,建议将座位稍作改动,不必举手之后再陈述观点,直接起立回答。

二、声音有点小,后排听不太清楚。

三、教态如果再从容些就更好了。

马xx老师评课:

汤xx老师的课热情洋溢,亮点很多:

一、教态自然大方,声音饱满洪亮,能利用多媒体工具有效的辅助课堂教学,教学过程循序渐进,教学重难点突出,并且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了及时正面的评价。

二、在教学目标的实现上,汤颖老师紧扣重点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史料,图片,给出问题,让学生去讨论,然后总结记忆知识点。这不仅锻炼了学生归纳信息的能力,而且锻炼和唤醒了学生的记忆能力。

三、汤颖老师的导入虽然是一首老歌《春天的故事》,但是紧扣主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好多学生对这首歌不一定熟悉,所以一开始就为课堂奠定了热情洋溢的基调。

四、在授课过程中,汤颖老师多次走进学生,指导每一个小组,及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例如,最后对于课堂重点知识的总结,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学生都自己去说,这是让学生加深记忆与回顾的良好方法,也使师生之间有了良好的互动。

五、汤颖老师的小结是一个亮点,多媒体上展现出线索,学生根据线索填充知识,这就有效的实现了本课的知识目标。整体上这一堂课,师生之间达成了有效地共鸣与融合,老师的亲切与热情感染了学生,学生也同样以热情的课堂气氛感染着老师。

不足之处:

这堂课稍显不足的是板书没有经过设计,并且板书的字体有点小,如果加以修正相信会更完美。

邓国平老师评课:

亮点方面:

一、新课导入新颖,马晓艳老师利用岳家军幸存之人朱子柳进行导课,而且选用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动漫图片,及时吸引了学生进入到课堂中来,这一点比较突出。

二、整个教学过程设计较为独特。马晓艳老师继续利用朱子柳这一人物作为媒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从以朱子柳导课——朱子柳的选择(北方和南方)——同学们为朱子柳参考,应该选择从事那种行业谋求生计,从而讲述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的知识内容。

三、小组合作充分利用。整堂课上,马老师多次让学生讨论合作,并以小组的形式回答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这样也使得课堂氛围十分活跃,达到了学生参与的目的。而且,小组合作时让每一组的学生自己提问,虽然所提出的问题有重复,但是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达到了启发式教学的目的。

四、在教学过程中,马晓艳老师的声音十分洪亮,粉笔字也非常漂亮,相比较而言,我们都应该学习马老师的优点和长处。

不足之处:

一、建议整合板书。因为这一课讲的是《经济重心的南移》,建议如果将板书设计成从北向南移动的板书,可能会更加一目了然的呈现课题中的“南移”。

二、课尾剩余了约3分钟时间,建议若是在幻灯片的末尾再加上几道与本课相关的精选试题,让学生及时练习巩固,可能效果会更加突出一些。

三、幻灯片感觉整体字号有点偏小,建议多媒体字体再大一些就更加完美了。

总之,讲公开课对年轻老师来讲,每一次都似“摸着石头过河”,每一次都是一次新的尝试,当然每一次也都会存在不足之处。此次评课,老师们的讨论非常激烈,不再只是一个“好”字代替,相互指出优缺点,只有指出和知晓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下一次讲课时才会扬长避短,快速地成长起来,所以此次评课十分有必要,也十分有意义,经过短短近2个小时的评课活动,相信我组的全体汉语部的历史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上,会有一定的进步!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二级三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教初二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加上本人对教材生疏,同时要到广州进修本科,无暇顾及六个班面积较广的差生,致使本学期教学成绩未达所想。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初中历史教研组工作总结汇报篇六

从教育实习工作之始,我们十一人分别在初中部与高中部就开始了听课工作。除了对应的原任历史教师外,我们还听了包括初二级、初三级、高二级与高三级历史教师的课,囊括了七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册、九年级上册以及三个必修模块,博采众长。除了拥有丰富经验的.在职历史教师外,我们还互相听课,彼此提出建议,共同进步。这不仅包括了初中部之内与高中部之内的听课,我们还经常彼此交流,初中部的实习队员到高中部听课,高中部的实习队员到初中部听课。除此,我们小组还共同前往广州市第十中学与沙滘中学,聆听来自其他实习小组成员的公开课。在授课期间,我们仍然坚持听原任历史教师或者同班队员的课,充实自己的教学设计,力求保持每个班教学的连贯性。集百家之所长,我们每人至少写下了十五篇听课记录与评课记录,作为以后教学工作的参考范例。

备课。

在通过听课吸取历史教师们丰富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彼此的备课工作。我们通过细心领会课程标准、研读各类教学参考书籍、询问原任历史教师、集体备课讨论等方式,把心理学、教育学、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编写好每一课的详细教案,制作好每一课的课件。而且,对于我们编写的教案和制作的课件,我们会分别交予原任历史教师与李芳清老师,在他们的指导下再进行修改,草稿即成,又复毁之,经过多次修改后才正式定稿。

试讲。光在老师们的指导下修改教案和课件是不足够的,我们还会经过多次试讲,请原任历史教师或李芳清老师指正,才敢把自己的教学设计运用到真正的课堂上。譬如《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高中部的每位队员都试讲了至少两遍,互相吸收彼此的经验,跟原任历史教师和李芳清老师反复讨论,才最终落实教学设计。

授课。

俗话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之说,我们经过反复地完善教案、修改课件、模拟试讲后,终于站上讲台,一展平生之所学。在初中部,每位队员每周授课一节,每节四或六个课时,实习期间共授课五节,课时约二十六个;在高中部,每位队员实习期间共授课三到五节,课时六个。仅仅把原来的教学设计运用到真实的课堂上是不够的,我们每位队员都秉着高度的责任感以及乐学的心态,灵活地进行课堂反思和课后完善。譬如丁智勇在讲授《大一统的汉朝》一课时,感觉自己整个授课过程比较闷,于是在“独尊儒术”的难点处理上设计了一个话剧来提高趣味性,在接下来的授课中形成了活跃的课堂氛围。又如李捷盈在讲授《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一课时,出现较严重的拖堂情况,于是在非教学重点环节减少不必要的解释,终于在一课时内完成了完整的教学。

说课。

除了日常的从备课、试讲到授课以外,针对以后教师招聘中必不可少的说课竞赛,我们在李芳清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两次说课。李老师根据我们每位实习队员的优缺点进行点评,提出建议,并鼓励我们在实习结束后继续进行说课演练。

初中历史教研组工作总结汇报篇七

初中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历史教师要重视教学教研工作。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初中历史教学教师教研组工作个人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教研组内的教研活动,主动向其他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在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

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多个课时的课件,课后及时对教学进行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案,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做好复习工作。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使知识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积极参加学校以及晋江市举办的各类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以提升自己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以此丰富之际的教育教学手段,并且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征求其他老师意见,改进工作。

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五、狠抓学风。

首先,我是本年段的下年段行政,学生大都比较重视本学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怕被责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各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穿插一些有趣的历史典故,大部分同学对本学科还是很感兴趣的,学习劲头也浓,大部分学习考试成绩都不错,只有少数同学会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有针对性地在课上多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

通过一学期努力,我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加上本人对才疏学浅,加之年段工作繁杂,无暇顾及整个年段面积较广的差生,使考试成绩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1、相信每一个学生可以教好。

2、从头规范学生行为,教会学生学习。

3、辅导学习基础差的学习,力求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教师讲课的起点是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提问重点也是学习基础差的学生。

我相信只要树立新型教育观,用先进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一点点地学,一步一个脚印,在领导的支持下,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苦心钻研,锐意改革,相信明天会更好,定能在内中创造出更辉煌的明天。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二级三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主动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主动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作为教初二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提高教室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加上本人对教材生疏,同时要到广州进修本科,无暇顾及六个班面积较广的差生,致使本学期教学成绩未达所想。

总的来说,一年来我在历史教学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如何更新知识适应时代的要求?如何让尽快地转变观念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如何发挥学生在教室上主体地位作用?如何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我将通过不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对历史新教材的认识。

原来的材料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的首位,“以知识传承为主”,内容多、程度深、观念陈旧等问题突出。而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新教材,围绕三个维度尤其把情感目标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以学生发展为主”。我们从教材的使用情况认识到,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确实是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论作为整套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经过比较,笔者认为,新教材与旧教材有以下几个显著的区别。

1.课文设计独具匠心,突出了以学生为主题的教育理念。这套教材在课文设计和编写体例上独具匠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纠正了教材只是教师“教本”的片面做法,而把教材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本”。

教材每课的体例大体包括:导语(传说、故事,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文、坚排的资料(增强历史真实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材料阅读”(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供学生自行阅读)、动脑筋(生动有趣的问题,使学生的思想机器开动起来)、活动与探究、课后自由阅读卡(把课堂教学与课后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与技能,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几个学习栏目。这样的课文设计和编排,使新的历史教科书真正变成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学本。

2.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一套教材切实贯彻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凋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课文中特意设置了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栏目;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每一个学习单元都设有活动课,将学生活动直接引入教科书体系和课堂学习过程之中,这是对传统教科书的重大改革。活动课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图文并茂,有很强的可读性。在注重课程内容改革的同时,本套教材在课文的呈现方式上,注重图表的有效运用,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适宜初中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大幅度增加了历史知识表述中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遥远的历史有一种切实的感受,真正做到融科学性、思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

4.历史主线清晰,学习主题明确。如七年级上册内容,每个单元的题目就是几个朝代的特点;八年级上册,每个单元一个主题,条理非常清晰,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这一体系下,新的初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构建,基本消除了现有历史课程中存在的“难、繁、偏、旧”现象,适应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二、使用新教材带来的变化。

新的课程体系给教师留出了充分的驾驭教材的空间和余地,而新课标的目的也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他们受到很好的教育,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人格。因此教师、学生在新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观念、行为、角色都要随之发生变化。经过一年多的课改实验,我们在听课、教研中感到了以下几点突出的变化。

(一)教师的变化

1.从准备情况看,实验区的教师现在都感觉到一种强烈的紧迫感、使命感,不研究,不更新就适应不了新的教学,所以争当新课程的研究者。许多教师积极开发利用教育资源,尤其是校外教育资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有的历史教师为讲好一节课,为把课上得更生动形象,为制作好多媒体课件,不惜代价或自己到市里参加计算机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或自己买一些与历史教育有关的光盘,如有关秦始皇的历史片,有关辛亥革命、长征及抗日战争等的大型历史记录片,它们既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

2.从新课导入看,引入形式丰富多彩。现在听历史课不再单纯是教师一上课就带领学生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然后再讲新课。现在光是新课的导入就很精彩,除了复习旧课式导入、提出问题式导和外,很多课都引用了诗词式导入(如讲“红军不怕远征难”,就播放毛泽东的长征诗),播放乐曲式导入(如讲“九一八事变”,就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图片赏析式导入(如讲秦始皇,就采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华清池、兵马俑的图片),还有的教师讲文化内容时配以古筝曲,效果也很好。总之,用这几种形式导入新课会很快带学生走进历史,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从教学方式和方法来看,条件好的学校,可以用上多媒体教学,内容编排灵活,形式新颖,课件制作精美,直观性很强,课容量大。受条件所限,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学校,经过教师努力也能把课上得精彩,吸引学生。无论哪种方式方法,在新课标、新理念指导下的新课程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

在课堂上既有小组讨论(常用形式),又有游戏、角色扮演、抢答竞赛等形式,教师能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师也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在教师钻研教法的同时,还注意遵循新课标中“过程与方法”这个维度的要求,在授课中注意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如注意让学生列表进行纵横比较、中外对比,注意引导学生读图、填图,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注意运用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某一问题,并能用所学内容解答与材料有关的历史问题,等等。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体系,决定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生活性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体现在每一节历史课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学习方式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某些内容的分角色抢演,某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资料搜集,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评价等,都可以锻炼学生查阅资料、运用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的新思路、新点子不断被开发出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感受与体会

经过一年多的课改实验,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么多的变化,教师已经认识到自己就是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实施者和研究者,教师主动研究教学的积极性和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精神都明显提高,并敢于向学校领导和教研员提出问题和建议。在平时不断整理自己的心得体会,有的还写出了很好的论文。随着教师教学行为角色的变化,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敢于提问题了,敢于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了,愿意学历史了,会引经据典了,真正做到了学生心灵开放,个性张扬,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确实在向创新型人才转变。学校领导、家长都在关心新课程改革,社会各界都在关注新课程改革。我们肩负重任,愿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与课改一同成长前进。

四、疑惑的问题

1.有些章节删去的内容太多,出现前后脱节的现象,建议设置成阅读材料,以增强分析历史史实的能力。例如:七年级上册中,《北方民族大融合》一课,提到十六国比较突然,因为以前没有提到过。再如,八年级上册《抗日战争》一课,对国共战场的叙述不太明了。另外,讲到近代民族工业中的三座大山时,对于其中的官僚资本主义,由于之前删去了相关的内容,学生较难理解。在侵略史的内容里,现在去掉了中法战争,另外还有香港问题,使得我们有时觉得出题很难。

2.个别动脑筋、活动与探究题目设计偏难或者比较抽象,学生很难找到解决的办法,又苦于身边没有可查寻的资料。另外,一课中动脑筋、活动与探究题目有的偏多,建议设置适量的中心题目,便于更深入地探究。

3.教材中坚框的内容,大多都是古文,有些确实有难度,教师也难以解释,或者很耽误时间,建议教材书下面最好有一些明确的注释。

我们知道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教学只有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学生的思维发展,是由相对低级的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由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和辨证思维。小学时学生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思维,而到了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慢慢发展到以逻辑思维为主的思维活动。

初一学生能够学习一些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但思维多停留于事物表面。喜欢听历史故事,有英雄主义意向和强烈的好奇心理,常思索一些滑稽,有趣的事物。只有充分了解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水平,才能科学地确定教学的起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一、 准确把握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达到这个要求,初一历史教学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教师要依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注意小学教材与中学教材衔接。

例如:孔子。学生在小学已学习了“大教育家孔子”,初一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大教育家孔子,还要学习作为大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孔子。教学中,在学生已掌握“孔子是怎样教育学生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首先了解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其次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仁”的学说。再次掌握孔子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这样循序渐进,不断提高。

二、 激发学习的兴趣是引入门道的第一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知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有巨大的心理效应,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进而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化非智力因素为智力因素。为学生学好历史提供取之不尽的动力。要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最有效的的方法是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

而这个成功还必须是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例如,提供教坛讲故事。小学的历史学习是以故事形式进行的,初一学生已了解与初中课文有关的一些故事。让学生将小学了解的故事与相关的课文结合上讲台讲故事。每个学生都可通过努力做到。

人是不是动物?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我国境内最早的居民是谁?他们长的什么样子?吃什么东西?住在哪儿?把每个问题假设为一个“宝藏”,解决一个问题等于发现一个“宝藏”。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让学生到历史的隧洞中去寻宝。学生随着教材内容的展现,不断地发现,在成功的喜悦鼓励下继续前进。

三、 直观教学是引入门道的最好方法之一

教学方法的选择受制约于学生的思维水平。 从思维特征看,初一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采用直观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教学的直观形式有实物直观、模型直观和语言直观等。由于历史室的建设,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直观教学提供了更现代化的广阔天地。

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蔡伦燃起的理性之光至今光彩照人,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那么,纸是怎样造出来的呢?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教材提供了七幅图。《考古发现的我国汉纸的出土地点》告诉我们,我国不少地区在汉朝就懂得造纸。彩图《甘肃天水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证明了“我国人民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彩图《居延出土的汉代简册》我们看到没有纸之前人们用竹木简作书写材料。

竹木简很笨重,《汉武帝时,文人东方所朔向皇帝上了一个奏本,竟用了3000片竹简,派了两个人才抬进宫去》。书写材料还有帛,但很贵,不能大量使用。随着文化的发展,需要有一种既便宜又方便的书写材料,这就推动人们发明了造纸术。《蔡伦》是位改革家,在他之前,纸的质量比较差,产量也不高,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纸的质量和产量都提高了纸的使用日益普遍。

造纸的过程是复杂的,《汉代造纸图》以静态形式展现了造纸的过程,而教学录像“造纸术”片断,则以动态形式展现了造纸的过程:浸泡——蒸煮——碓料——打浆——抄纸——烘干。《造纸术传到世界各地的时间》我们看到,造纸术从我国先后传播到世界各地,改变了世界书写材料的面貌,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深刻地影响世界历史的进程。从而认识造纸术的发明是了不起的科学大事,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样运用直观的图,适时插入对图的阐述、说明和描述,图言并茂,还有集“视、听”为一体的动态录像,引导学生在感知直观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不仅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最终获得科学的理性知识,还受到了思想教育。

每一堂课的教学,直观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及时地将认识的材料进行总结归类,上升到一般的理论,这是感知过程的最后目标,只有这样,初中学生掌握的知识才是系统的,深刻的。

四、 加强学法指导是引入门道的关键

中学的学习要求与小学的不一样,学习方法也就不同。有些学生在小学成绩优秀,但由于初一这个转折点没过渡好,成绩大幅度下滑,反之,却上升。因此,加强学法的指导是必要的。

1、回答问题。每节课都有提问,学会回答问题是最基本的。如果问题是一个点,学生可以作答。如果问题是个面,大部分学生便不知所措了。例如: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了哪些进步?这是一道比较题,必须把山顶洞人和北京人进行比较回答。但学生的答案是毫无判断、没有选择地照搬课文,反映出学生答题的水平较为低下。

教师要为学生分析题意,介绍答题的基本步骤,然后引导学生先阅读课文,分析判断,再综合作答,并要求答案内容有一点以上的必须分点作答养成条理清晰的好习惯。

2、列大事年表。学完一个单元,列大事年表可教会学生抓住重点,理清历史线索的方法。

3、设计表格。每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都异彩纷呈,头绪繁多,设计表格教会学生归类整理知识的能力。

4、编写课文提纲。这是学会学习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一篇课文,学生从阅读入手,分析重点难点,到综合提炼形成文字。不仅学会了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综合概括,文字表述,还懂得了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系统。会读一篇课文也就会读一本书。有人说“学习就是善于整理这本书里的全部家当。

整理一遍以后,放好,全在脑子里。”学会编写课文提纲,也就是学会整理书中的有效信息,把这方法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行之有效。长大以后,还会处理所有的信息——社会的和生活的信息,从而获得工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局机关财务工作总结(大全9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

    局财务人员工作总结优质(15篇)

    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

    专业信息技术教师个人简介大全

    竞聘是一次决胜与负败的较量,能够锤炼个人的意志品质和抗压能力。竞聘信需要具备逻辑性和条理性,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职位要求的契合度。欢迎阅读以下这些获奖的竞

    2023年少儿国庆节主持 国庆晚会少儿主持人串词14篇(优秀)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

    最新工作年会主持词 女企业家年会主持词十六篇(优质)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工作年会主持词女企业

    新生家长开学典礼发言稿精选(7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

    最新公司合伙利益协议书(大全10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

    2023年工作终结报告内容(八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工作终结

    学生生日会心得体会(实用12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所经历的事件、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下面是小编帮大

    世界读书日国旗下讲话稿幼儿园(11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