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校长培训班开班领导讲话篇一
一个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靠引进,另一种就是靠自己培养。所以企业应不断地进行职工培训,向职工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培训良好的行为规范,使职工能够自觉地按惯例工作,从而形成良好、融洽的工作氛围。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市长培训班开班典礼讲话,仅供参考。
市长培训班开班典礼讲话(一):市长在全市应急管理知识培训班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为提高全市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市政府专门安排这次培训班,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讲课,让大家集中时间和精力,系统地学习应急管理有关知识,切实提高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能力。这次培训时间虽短、天气虽热,但大家学得非常认真,达到了预期效果。借此机会,就如何做好我市的应急管理工作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居安思危,进一步增强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党和政府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做好这项工作,既是各级政府必须履行好的重要职责,又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掌握好的重要本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加强应急管理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而不是只强调经济增长,不顾安全甚至以破坏环境资源、忽视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为代价。二是加强应急管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突发事件给人民群众造成的损失,是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神圣责任,是高度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义。三是加强应急管理是新时期、新阶段应对新矛盾的迫切需要。从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看,人均gdp处于1000美元至3000美元为“非稳定状态”的危机频发阶段。目前,我国正处于这个阶段,各种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重大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存,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大环境影响,食品卫生和流行性传染疾病威胁增加,公共卫生事件呈现易发、多发趋势;各类社会矛盾开始交织显现,群体性事件数量增多。应对这些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及时有效地进行危机处置。四是加强应急管理是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保证。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发展需要速度,但更需要安全和稳定。加强应急管理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近年来,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市应急管理工作逐步加强,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一是应急管理忧患意识日益增强。各级各部门和单位对应急管理工作更加重视,特别是在防范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方面,危机意识、责任意识、民生意识显著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各种灾害事故的防范自救意识也普遍加强。二是应急管理预案逐步完善。到去年底,全市共制定各类预案3159件,基本形成覆盖各行各业,多层次衔接配套、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应急预案体系。同时,加大了各种预案演练力度,为实战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市、县、乡三级都相继成立了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市里各专业应急指挥与协调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职能更加明确;军地应急管理联系逐步密切。四是应急救援队伍逐步建立健全。全市基本形成了以公安、武警、消防为骨干和突击力量,以防汛抗旱、森林防火、泰山救助、医疗救助、动物疫情处置等专业队伍为基本力量,以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为辅助力量的应急队伍体系。市应急救援支队和各县市区应急救援大队相继成立。五是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先后成功处置了“2?24”日京福高速公路客车侧翻事故、“1?25”新泰市放城镇上峪村和“1?27”徂徕山林场锦罗林区火灾等突发公共事件,尤其是在北京奥运火炬在我市传递和承办亚举赛期间,各项工作扎实细致,没有出现突发事件。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各级高度重视、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与各级应急管理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的地方和单位应急意识还不够强、反应还不够快、处置时衔接不够好;部分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还不够高;有的应急管理机构人员和经费投入不足;社会公众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的能力有待加强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我市应急管理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境内有泰山这一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有面积占全省前两位的泰山、徂徕山林场,有东平湖、大汶河和各类大中型水库,有新矿、肥矿、泰和等各种矿山企业和华阳、瑞星等化工企业,有京沪、京福、泰莱高速、104国道和京沪、泰莱、泰肥、磁莱铁路,各类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极易发生,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难度加大,社会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各级各部门要站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坚决把防范突发事件的弦崩得紧而又紧,措施定得细而又细,工作做得实而又实,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危机,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努力营造经济平稳发展、社会秩序井然、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氛围,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全市应急管理工作上水平
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抓好基础性、关键性的工作,推动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
(一)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加强应急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应急体系规划要清、应急预案要全、应急管理体制要实、应急管理机制要活、应急管理办法要硬”的要求,着力抓好各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打牢应急工作基础。一是尽快做好应急体系规划建设。编制和实施《**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是实现应急资源有机整合与优化配置、减少重复建设的有效措施。市应急办要抓紧时间牵头组织两区、市直有关部门进行编制。各县市区要在全市规划的指导下,尽快编制符合各自实际的应急体系规划。二是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实践证明,处置突发事件,有没有预案效果大不一样,预案管不管用效果更不一样。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市《总体预案》的要求,抓紧编制修订本级、本行业和领域的各类预案。总的要求是,今年9月底前,全市各专项预案和县市区政府总体预案、专项预案要全部完成编制或修订;今年年底前,所有乡镇(街道)、村庄(社区)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的预案编制要基本完成,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要建立预案动态管理制度,规范预案编制程序,完善预案编制、演练、修订和审查备案制度。要经常性地开展预案演练,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逐步增强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按照“事情要有人管,工作要有人干”的要求,尽快健全完善各级应急管理办事机构。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各县市区虽然都成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初步解决了有机构管理的问题,但人员不够、人员不到位的情况十分突出。有的县市区没有专职人员,有的应急办不负责值班,应急管理工作重要的值守应急职能没有承担起来。今年8月底前,各县市区和市各专项应急管理机构要按编制规定配齐工作人员。同时,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要明确行政负责人、法定代表人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责,确定专(兼)职工作人员。四是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不是哪一个部门能够单独承担的,尤其是发生突发事件时更需要多部门的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可以说,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是保证应急管理工作稳定性、持久性、长效性的关键环节。要加强各级各部门和单位以及各专项应急管理机构的协调联动,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联系工作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要加快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恢复重建、调查评估和应急物质储备调拨等机制建设。要研究建立保险、社会捐赠等方面参与、支持应急管理工作的机制,充分发挥其在突发公共事件预防与处置等方面的作用。五是要加强应急管理法制建设。目前,国家相继制订了应对突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单行法律和行政法规60多部。《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出台实施,标志着我国规范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共同行为的基本法律制度的确立,为有效实施应急管理提供了更加完备的法律依据和法制保障。要切实做好《应对法》的贯彻落实和宣传教育工作,有关部门要将《应对法》纳入全市普法计划,利用各种媒体,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增强依法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并完善应急管理规范性文件和措施办法,切实加大依法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力度。
(二)努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是应急管理工作的根本,要把可能遇到的风险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的环节建设得更实一些,把应对的措施准备得更周全一些,重点抓好以下六个环节的工作。一是积极推进全市应急管理平台建设。根据国务院、省政府要求,市级综合应急平台要在20xx年前建设完成,力争年底试运行。各县市区综合应急平台和市有关专业应急平台要在20xx年前建设完成。各县市区和市有关应急平台的建设要做好规划,结合自身实际,严格按照《关于推进全市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要求,搞好衔接,主动接入市综合平台体系,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要利用2—3年的时间,基本建成以市政府综合应急平台为中心,以市有关专业应急平台和县市区综合应急平台为基础的全市应急平台体系。二是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要加强公安消防、森林消防、防汛、医疗救护等各类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建设,改善技术装备,强化培训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要加大对市应急救援支队的投入和训练力度,真正把市应急救援支队打造成一支专业化、综合性的应急救援队伍。要逐步建立社会化的应急救援机制,大中型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要建立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积极参与社会应急救援。要建立各类应急救援专业人才库,成立专家组,为提高应急处置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奠定可靠的人才保障。三是加强各类应急资源的管理。要尽快建立应急资源储备制度,在对现有各类应急资源进行普查和有效整合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应急处置所需物料、装备、通信器材、生活用品等物资和紧急避难场所,以及运输能力、通信能力、生产能力和有关技术、信息的储备。要加强对储备物资的动态管理,建立重要物资监测网络及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保障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需要。四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要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公共安全以及预防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需由政府负担的经费,并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要重点支持市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建设,保证尽快启动运行。要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为应急队伍、装备、交通、通信、物资储备及更新维护提供财力支持。五是积极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预防突发事件,最好的预防是群防,是每个人都能够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或尽快消除隐患;发生突发事件时,最好的救助就是自救,是在事件发生初期迅速脱离险境。要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让应急管理科学知识走进社区、农村、企业和学校,在全社会形成家喻户晓的良好氛围。六是加强基层工作。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是全部应急管理的基础,基层应急工作建设的好坏,事关整个应急工作建设的大局。目前基层应急建设是整个应急体系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各县市区各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社区、农村、企业和学校等人口集中地方的应急管理工作,提高群众的安全自救意识,提高群众在第一现场、第一时间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
(三)认真做好突发事件的防范工作。应急管理,体现的是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非常态时的处置能力,考量的是常态时的基础工作。只有把工夫下在平时、用在防范上,才能“应”而有序、“急”而不乱。一是搞好各类风险隐患的排查和监控。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主”的方针,组织力量认真开展风险隐患普查工作。对各类危险源、危险区域以及矛盾纠纷等进行普查登记、分析汇总,建立有关隐患排查信息数据库,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市政府应急办要尽快牵头建立全市的危险源等信息数据库,并纳入市综合应急管理指挥平台。二是切实抓好安全排查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本系统和本行业的安全监管监察,严格执行安全许可制度,经常性地开展监督检查,依法加大处罚力度;要提高监管效率,对事故多发企业和屡次排查均存在隐患的企业,要依法从严查处,责令其限期整改;对无故不整改的单位或企业,要责令停工停产整顿,什么时候复查通过,什么时间复工复产。三是加强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工作。监测网络是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工作的基础。要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监测网络建设,科学布点,扩大覆盖,提高监测水平,为预测预警提供翔实可靠资料。对监测中发现的不稳定因素,要尽快组织专家进行分析研判,作出科学预测。要依法依规及时将预警信息向社会公布。四是搞好突发事件趋势分析和评估总结工作。要建立突发事件的年底总计、年初分析评估制度。各级各部门和单位要根据分类分级标准,及时、全面、准确地统计各类突发事件发生的起数、伤亡人数、造成的经济损失等相关情况。市民政、安监、卫生、公安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别归口统计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故、社会安全事件的情况,并及时向市政府应急办报送相关材料。
(四)全力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置和善后工作。突发事件的处置和善后工作是应急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最能够体现应急管理工作成效的重点环节,需要一丝不苟地抓好。一是加强值班工作,严格信息报告制度。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建立和完善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工作条件,明确人员职责,确保信息渠道畅通。突发事件发生地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单位作为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要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逐级上报到市政府的时间距事件发生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紧急情况下,可先通过电话报告,再书面报告。特殊情况下,可以越级上报,但必须同时报告上一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单位,并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可能受事件影响的地区。市政府应急办要加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的通报力度,加强对信息报送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杜绝迟报漏报事件的发生。二是全力做好应急处置和善后工作。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立即启动相关预案,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迅速开展先期处置工作,并按规定及时向上一级政府报告。事发地县级政府要统一组织领导应急处置工作,积极调动有关救援队伍和力量开展救援工作,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灾害事件,并做好受影响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和事故现场环境评估工作。应急处置结束后,要及时组织恢复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依法依规及时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查明原因,依法依纪处理责任人员,总结事故教训,制订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三是及时对外发布信息,做好舆情引导工作。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坚持及时、全面、客观原则,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权威信息。对涉及敏感问题的信息,要严格把关,防止社会谣传、误传。要严肃宣传纪律,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一定要按预案要求发布信息,防止新闻媒体自行其事,给应急处置工作造成被动。
三、强化责任,确保各项应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应急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敏感度高,政治性、政策性都比较强。各县市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强化责任意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细分细化应急管理的各项工作,不断把应急管理工作推向深入。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应急管理工作实行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责任制。各级政府是本行业、本区域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政府及部门一把手是应急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各县市区政府要把应急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应急管理工作的情况汇报,提前规划、及时研究确定有关重大事项,及时解决应急体制建设中的问题,要使应急管理工作与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等项工作同步部署、同步推进。主要负责同志关键时候要亲自部署安排,亲自检查调度,亲自过问协调。分管同志要经常了解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单位以及相关人员。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近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明确了对党政干部实行问责的7种情形,其中有4种情形涉及突发事件。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有关规定,坚持严格要求、实事求是、权责一致、惩教结合的原则,明确问责对象,完善问责程序,对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失职、渎职、玩忽职守等行为的,要依法、依纪严肃追究责任,决不姑息迁就。
(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县市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和职责分工,分解目标,明确任务,加强协调,搞好各项应急管理工作的衔接配合,形成快速反应、高效运转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要按照政府主导、军地协同、条块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要求,进一步理顺政府应急管理机构与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的关系,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作用,加强地方、部门间的协调联动,实现统一领导、分类管理、互联互动和专业化处置。要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充分发挥群众团体、社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及公民在突发事件预防、应对和处置等方面的作用,形成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合力。
(三)加强学习,深入调研。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需要大家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工作水平。一要带着责任感学。我们从事的这项工作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大局,大家一定要从这个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加强应急管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二要带着危机感学。关于应急管理的相关知识很多,是我们工作中必须要掌握的,需要我们通过不断学习来理解和掌握。大家一定要有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要自觉挤时间学,学深学透,尽快成为行家里手。三要带着问题学。要以这次培训班为契机,集中精力搞好学习与交流,并把理论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认真思考研究制约本地、本部门应急管理工作开展的问题,努力提高领导应急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四要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学习。各级各部门应急管理领导干部和应急管理工作者都要不断学习掌握应急管理各方面知识,掌握应急管理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不断追踪学习借鉴国内外有关应急管理和危机应对处置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加强与先进地区和部门的交流,不断总结应急管理工作中的经验体会,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整体水平。
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基础,是掌握全局和指导工作的重要手段。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快工作作风转变,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加强应急管理的调查研究,摸实情、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应急管理是一项具体务实的工作,要杜绝纸上谈兵、杜绝关门做决策的行为。要把安全隐患的情况摸清,对调研、检查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掌握工作主动权。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领导干部不能因为成功地应对了一次突发事件,就骄傲自满;也不能因为错误地处置了一次突发事件,就心灰意冷。要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关键是在事前及时发现苗头,在事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航空安全中著名的“海恩法则”告诉我们,每一起重大飞行安全事故的背后有29个事故征兆,每一个事故征兆背后有300个事故苗头,每一个事故苗头背后又有1000个事故隐患。同理,一次突发事件的背后同样有着诸多征兆、苗头和隐患。希望大家要居安思危,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善于发现征兆、苗头和隐患并及时予以处置,尽量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市长培训班开班典礼讲话(二):市长在全市《公务员法》培训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从明年月日起,《公务员法》正式实施。为了使全市各级机关工作人员了解和熟悉《公务员法》,明确颁布实施《公务员法》的目的和重大意义,掌握《公务员法》的主要内容和实施程序,为正式实施《公务员法》奠定坚实的基础,按照省、宣城市委组织、人事部门关于开展《公务员法》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经研究决定从今天开始,对全市党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进行《公务员法》培训。全市的培训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由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局共同组织实施,计划利用五天的时间,将全市党政机关中的工作人员全面轮训一遍。今天,培训班就正式开班了。下面,我就做好这次培训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公务员法》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
《公务员法》是我国五十多年来干部人事管理第一部总章程性质的法律。它的制定和颁布,标志着干部人事管理进入了法制化的新阶段,在我国干部人事工作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是《公务员法》的颁布,填补了我国法律体系的一个空白。《公务员法》坚持以规范管理、保障权益、加强监督为重点,在公务员管理的各个基本环节和主要方面都有比较成熟的制度设计和法律规范,使干部人事管理工作基本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它的制定和颁布结束了我国干部人事管理工作没有大法的历史,填补了我国法律体系的一大空白,标着着公务员管理进入了法制化管理的新阶段,它是我国公务员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重要标志,是我国数百万公务员期盼已久的盛大喜事,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它为公务员录用、考核、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奖励、培训、交流与回避、工资福利保险、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等一系列公务员单项法规的制定提供了依据,为建立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公务员法律体系奠定了基础,必将把人事管理法制建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二是《公务员法》的颁布,必将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依法治国的重点是依法管理好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公务员法》将十多年来形成的干部人事管理的新成果,如竞争上岗、公开选拔、职位聘任以及领导干部任职公示制、任职试用期制和引咎辞职制等,进行总结吸纳,上升为法律,为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为提高广大公务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提供了重要保证,也为科学、民主、依法管理公务员队伍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是《公务员法》的颁布,必将促进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公务员法》加强了对广大公务员,特别是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考核,这有利于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有利于在新形势下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改进管理干部的方法,克服干部人事工作的神秘化倾向,扩大干部任用和监督中的民主,用法律保证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有利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加强政府的行政能力建设,提高治国理政的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第一范文网版权所有
二、准确把握《公务员法》的精神、内容和特点,切实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首先,要准确把握《公务员法》的精神、内容和特点。一是深刻认识《公务员法》的中国特色。与西方国家的公务员法相比,我国的《公务员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表现之一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表现之二是强调公务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表现之三是不分政务类和事务类,强调公务员无论职务高低,其工作性质是一致的,对党和国家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也是一致的;表现之四是公务员不是独立的利益集团,都是人民的公仆,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深入了解公务员法的发展突破。与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相比,《公务员法》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突破:调整了公务员的范围,把中国共产党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纳入了公务员范围,充分体现了我国现行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确立了分类管理原则,将公务员的职位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等,为公务员提供了多样化的职业发展阶梯;改革完善了职务级别制度,扩大了级别的功能,并实行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使职务和级别的关系更加合理,这有利于拓宽公务员职业发展空间,消除“官本位”思想。同时,《公务员法》对职位聘任制度作出了明确规定,为提高公务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是学习培训活动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在学习培训期间,一定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具体来将,学习贯彻《公务员法》,一是要紧密结合我市经济发展中带有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问题,围绕市委、市政府各项战略目标的实现去学习、去研究。要结合今年的机关效能建设,推动全市“一主两翼”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为“三年两个一流,五年再争百强”提供坚强的党政人才智力保障;二是要将《公务员法》的学习实施,贯彻于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加强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之中,贯彻于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新局面,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各项工作之中;三是要将公务员制度建设与建立权责明确,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的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有机结合,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强化服务意识,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健康发展;四是要将《公务员法》的学习与贯彻落实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制定和组织实施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人才强市战略,促进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和跨越式发展;五是要结合《公务员法》的学习和贯彻实施,推进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使我们的各项工作都有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使各项工作都能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
第三,要明确要求,保证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质量。各乡镇、各部门的党政主要领导,对公务员的日常管理都负有重要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精通《公务员法》的内容,熟练掌握《公务员法》。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学习《公务员法》做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常抓不懈。要按照建立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的要求,树立勤奋学习的观念和良好的学风,切实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带头学、坚持学,做好表率。要逐字逐句认真研读法律条文,全面掌握《公务员法》的主要内容,领会其精神实质。要坚持“问题引导学习、学习解决问题”的好传统,把学习中反映的新情况、新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通过调研论证,形成推进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三、切实加强对这次培训的组织领导。为了确保这次培训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培训班开班之前,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进行了认真的筹备。培训期间,组织、人事部门要切实加强管理,把培训工作搞得紧张有序,严肃活泼。参加培训的同志要安心学习,排除干扰,真正把《公务员法》学习好、掌握好。每个参加培训的同志必须遵守纪律,严格要求,正确处理工学矛盾,坚持参加学习培训。凡确因有事,不能参加培训的同志,必须向组织部请假。组织部和人事局要建立培训考勤制度,派员全程监督,并要建立学习培训档案。培训结束时还要进行考试。培训情况、学习成绩要归入本人档案。对无故不参加培训,或不按规定学时听课,或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年度考核将不予确定考核格次,不能正常晋升工资档次,并要进行补学、补考。
今天的培训,主要是集中对市四大班子领导和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市直单位党政正职进行培训,今后几天还要分批对其他科级领导干部和一般干部进行培训。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各部门一定要按照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的要求与安排,积极督促单位的其他同志参加培训,要安排好参训同志的工作,确保其安心学习。总之,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切实把公务员法培训工作搞好,达到预期的目的。
最后,预祝同志们学有所悟,学有所获,祝培训班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市长培训班开班典礼讲话(三):在市直机关文明礼仪培训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十次党代会精神,将机关“靓化工程”不断向纵深推进,以迎接中国第三届会8月16日在我市成功举办为契机,以迅速提高广大机关干部文明素质为目的,优化“软环境”,打造“软实力”,全面提升市直机关整体形象,努力把我市加快建成文明富裕和谐牡丹江。今天,市直机关工委和市委党校、晨报联合举办公务礼仪培训班。大家作为文明之师、礼仪之范的学习者和传播者参加培训,充分体现了各单位对机关文明礼仪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也反映了在座的各位对文明礼仪知识的渴求和文明行为的向往。为此,我代表市直机关工委,对同志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积极支持市直机关文明礼仪培训工作的市委党校、牡丹江晨报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文明礼仪培训班顺利开课表示诚挚的祝贺!
为搞好这次培训,取得预期效果,借此机会,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第一,文明礼仪是传承中华民族美德的客观要求。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古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五经之一的《三礼》,最核心的就是《礼仪》。在我国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的礼仪规范,至今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家知道,孔融让梨,尊敬长者,被传为美谈;岳飞问路,得以校场比武,骑马跨天下;“程门立雪”,更是尊敬师长的典范。老子在《道德经》中告诉我们“做一天人就要讲一天道德”。这些都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人的礼仪道德所在。文明礼仪,既然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者,有责任和义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礼仪。举办文明礼仪辅导员培训班,就是为了在继承我国优秀文明礼仪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国外礼仪的精华,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符合我国公务员法要求的文明礼仪行为规范。
第二,文明礼仪是营造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文明礼仪是调整社会成员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也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行为规范。只有那些注重自身修养和礼仪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优秀的、被社会尊敬和认可的人。反之,如果不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就会被视为“异端”受到排斥,社会就会以道德和舆论的手段进行谴责和约束。孟子说过:“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也说:“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这些都充分说明礼仪是何等重要。由于文明礼仪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的学科,只有通过系统的礼仪教育,才能够使人们掌握丰富的礼仪知识,了解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指导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按照礼仪规范来约束行为,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统一起来,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修养的现代文明人。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市直机关普及文明礼仪的基本规范,帮助公务员掌握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宽容,诚信真挚、言行适度的交往原则,学会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
第三,文明礼仪是促进和谐机关建设的有效途径。任何单位的交际都离不开礼仪,人类越进步,生活越社会化,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日益增长,都希望寻求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合作、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寻求充满文明友善,真诚安宁的生活空间。机关是社会的缩影,如果没有礼仪作为交往的前提,作为人们交际的行为准则,作为同事之间打开感情之门的钥匙,就不可能有和谐宽容的机关环境。传承并弘扬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传统美德,历来被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所重视,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共识,也是构建和谐机关,打造独特机关文化的有效途径。这次文明礼仪培训,其目的就是为了在市直机关形成高尚的言谈举止,庄重的仪表服饰,规范的接待礼仪,温馨的办公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进一步提高公务员的文明意识,养成文明习惯,促进市直机关良好风尚的形成,使人与人之间、科室与科室之间达到高度的和谐,努力推进市直机关文明程度的提高。
第四,文明礼仪是提升市直机关形象的内在需要。文明礼仪是软环境、软实力的综合体现,直接代表市直机关的整体形象。开展文明礼仪培训教育,是深入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高全体公务员的道德修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贯彻党的xx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更是贯彻落实市十次党代会精神,提升我们市直机关整体形象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举措。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把文明礼仪培训工作,作为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加强公务员道德建设、塑造市直机关形象,深入开展全市机关公务员文明行动的重要抓手,并以此为突破口,努力形成市直机关一流干部素质、一流礼仪环境、一流服务质量、一流机关风气。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广泛调动市直机关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使文明礼仪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进机关、进系统、进科室、进头脑,努力做到全员覆盖、全员参与。教育过程中,要坚持按照文明礼仪重在细节、重在养成的要求,在循循善诱、正面引导、讲透道理的基础上,搞好典型示范和引导。在开展各种文明礼仪养成活动时,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精心策划干部职工便于参与、乐于互动的各类创建活动,抓住知行统一这个关键环节,使活动真正成为干部职工自我教育,提升文明礼仪、提升机关形象的重要实践过程。
第五,认真学习和积极推广文明礼仪的基本知识。这次集中培训,时间虽短,但机会难得,希望每个同志认真学习,力争学有所获、学有所悟。要要尊敬老师,遵守学习纪律,按时上课,认真听讲,大胆提问,积极讨论。回到单位后,大家要积极发挥传授文明礼仪基本知识的作用,利用各种机会和场所,开展多种形式的辅导推广工作,引导本单位干部职工文明行为的养成。要善于把学习的成果运用到日常工作和交往之中,主动做好文明礼仪的示范工作。此外,工委宣传部、市委党校以及晨报要认真做好组织、协调宣传工作,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最后,祝大家学习进步、生活愉快,祝培训班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