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政府工作报告都写 政府工作报告(通用6篇)

时间:2024-11-23 作者:雅蕊

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政府工作报告都写 政府工作报告篇一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秦淮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xx年是极具挑战、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稳中向好、改革创新实质突破、青奥盛会精彩圆满”三大任务,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区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我们坚持把保障服务青奥盛会作为头等大事,集中各类保障资源,提供全方位服务,举全区之力加以推进,全面展现新秦淮的良好形象。活动组织顺畅有序。成功组织青奥会“共筑未来线”实体火炬首场传递活动,确保市重竞技运动学校等训练场馆正常运行。服务保障扎实有力。组织开展行政执法、环境整治、信访维稳、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提升窗口地区功能品质,高质量完成绿色通道建设和青奥重点工程。外事服务周到细致,圆满完成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各国政要等青奥贵宾的重大接待任务。社会氛围文明和谐。围绕“分享青春、共筑未来”主题,引导广大居民群众和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支持青奥活动,组织5万名志愿者加入青奥专项行动,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精心保障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首次国家公祭日系列活动,全区人民的凝聚力显著增强。

我们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核心要求,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在转型升级中实现了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全市转型发展秦淮现场观摩会顺利召开,秦淮转型发展之路得到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全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60亿元,增长10.4%,其中服务业增加值502亿元,增长11.9%;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0.54亿元,增长10.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8亿元,增长13%;完成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183亿元;实现服务外包执行额7.65亿美元,其中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2.5亿美元;实现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996元,增长9.1%。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全市中心城区前列。

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传统产业更替,推进新兴产业培育,引导优势产业集聚,着力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

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传统商贸业提档升级。“网上新街口”、“商圈网”项目迅速发展,金鹰三期裙楼实现开业,秦淮电子商务产业园一期落成,门东成为全市中华老字号品牌集聚区。全区电商交易额、网络零售额分别达554亿元和530亿元,规模电商企业超150家。金融服务业加快集聚。在全市率先启动互联网金融示范区创建,南京互联网金融中心建设进展顺利。新华商品现货合约、南京金融资产等交易中心正式运营,预计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6%。设计股份、维格娜丝成功上市,在地上市企业累计达13家,占全市的18%。楼宇、园区总部经济提速增效。加强南京中心大厦、国际金融中心等一批重点楼宇建设,全区实现属地税收亿元以上楼宇7幢、5000万元以上楼宇10幢。提升晨光1865、国创园等11个重点园区产业集聚度和税收贡献度,建成税收亿元园区2个、千万元园区8个,都市产业园税收增长38%。市级总部企业达19家,占全市的20%。

科技创业创新深入推动。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省交规院、晨光集团被评为省优秀重点企业研发机构,江苏和成液晶材料科技成果转化取得重大突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8家。完成发明专利申请量3830件,增长24.9%。科创载体规模扩大。集中打造高新园区、国创园等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示范点,新增孵化面积5万平方米。新增在孵企业192家、毕业企业19家,五十五所、华东地质、城际在线等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省级验收。招才引智实现突破。集聚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2名,3名科技创业家和4个高端人才团队正进入最后评审,“321人才”总量在全市名列前茅。

发展潜力不断增强。重大项目扎实推进。江苏银行总部大厦即将竣工,国创园完成二期改造,中航科技大厦、门东二期建设有序推进,全年市级重大项目总投资达100亿元。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组织“创洽会”、“金洽会”等大型招商活动,南京—惠普软件国际人才及产业基地项目正式签约,中国铁塔南京公司、平安集团江苏公司等一批优质企业成功落户。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定期开展“三服务”活动,为驻区企业提供融资、人才等服务。支持民营经济加速发展,新设各类市场主体1万多家,新增注册资本122亿元。吸引红杉资本等投资基金助推驻区企业发展壮大,全年争取各类产业引导扶持资金共1.4亿元。

根据全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要求,明确内容,细化方案,重点改革任务取得实质性进展。

积极推进全市旅游管理体制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按照全市综合改革“先行先试”要求,出台《秦淮区(老城南)旅游管理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组建夫子庙—老城南管委会,完成大成殿等部分区属景点整合,启动西水关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同时,加快推动明城墙、外秦淮河游览线无缝对接,探索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有效路径。

不断创新经济工作机制。强化区级部门、功能片区经济主体职能,促进街道工作职能向城市综合治理和服务保障民生转变。整合区属商贸、开发企业,新组建科技创业、商贸商务、保障房建设、老城南建设四个集团公司,激发国有企业内在活力。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构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实行“先照后证”登记。

全面深化社会领域改革。街道“四部一中心”体制改革全面推开,市民服务中心全部投入使用。积极探索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外包,在蓝旗新村等17个社区试行。实施优质教育资源放大工程,在全市率先启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区管校用”管理改革,努力构建校际间教师常态流动机制。创新“院府”合作医疗服务,健全辖区内三甲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服务机制。组建“医养融合”医疗服务联盟,建成梅花无忧等一批“老年健康生活体验馆”。

加快推动城市建管体制改革。启动城建机制改革,有效实施“建管分离”。加快市政养护作业市场化,稳步推进区属市政养护企业“国退民进”改革。深化老旧小区管理创新,在各街道试点运作。

稳妥实施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梳理区级行政审批事项和权力清单,将60项事权下放到街道、高新园区。启动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整合工商、质检、食药监职能,挂牌成立市场监督管理局。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清理规范、撤销归并55家事业单位。

坚持问需于民,增进百姓福祉,全区70%以上可用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实事全部兑现。

社会保障扎实有力。就业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3665人,实现再就业17320人,援助困难人员就业3625人,扶持青年大学生自主创业542人,创业带动就业33133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961人。成功举办首届“秦淮杯”女大学生文化创意创业大赛。社会救助力度不断加大。实施“五位一体”[1]社会救助模式,兜底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1亿元,惠及困难群众19.2万人次。为老助残服务不断增强。新建14家省级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新增养老机构床位1004张,社会组织运营率达60%。新打造2家残疾人托养示范机构,我区被评为残疾人就业服务先进单位。市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实施4个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完成35部老旧高层住宅电梯整治,新建 34万平方米保障房,安置4300多户拆迁困难群众和低收入家庭。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布局进一步优化。启动学前教育研究与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建设,组建幼教联盟;整合区属职业学校,加快向高职校转型。实施考棚小学等7所学校4万平方米抗震加固工程,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开通社区健康快车。新建七桥、银龙鑫苑等社区卫生服务站,改造朝天宫、夫子庙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防控禽流感等突发疫情。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新图书馆开工建设。成功举办第28届秦淮灯会,组织“文化惠民直通车”系列活动,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880场次。巩固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更新全民健身点46个。全区民族、宗教、侨台、人口、档案、地方志、红十字等各项事业都有了新的进步。

社会治理不断加强。全面推行“中心制—耦合型”社区治理模式,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承办市第二届社区服务项目洽谈会,全区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12个。完善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建成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深入开展法治建设走基层活动,圆满完成青奥会和国家公祭活动期间安保维稳任务。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六打六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完善双拥工作机制,荣获省双拥模范区称号。打牢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基础,加强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

在科学保护的基础上,整合利用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推动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向城市竞争优势转化。

老城南保护与复兴力度加大。着力打造特色街区精品工程,彰显历史文化内涵。完成门东片区箍桶巷、三条营文化街区保护建设,成功引入金陵戏坊、博纳影院等文化休闲业态,民俗特色与人文风情相结合的街区风貌初步成型。加快门西片区胡家花园保护利用,鸣羊街东侧、高岗里等配套地块建筑修缮工程已完成90%。推动南捕厅片区改造,四期拆迁和规划建设有序实施。

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不断升级。完成科举博物馆一期一区建设,科举文化专题展对外开放。全面完成贡院街示范段景观改造,新增夫子庙大世界等旅游主题体验店,调整核心景区低端业态面积2万平方米。实现内秦淮河东五华里环境提升,桃叶渡文化休闲街区建成开放。夫子庙景区顺利通过国家5a级复查。

文旅产业提质增效。积极推动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南京秦淮特色文化产业园创成国家级试验园和省级示范园。广电·越界文化产业园启动建设,中艺建筑设计等一批重点文化创意企业落户。预计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8.6%。加快主题酒店、实景演出等建设,夫子庙—老城南获评全国城市中央休闲区。全年完成旅游总收入368亿元,占全市份额接近1/4。

坚持开发与整治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大力改善城市面貌和区域环境,城区功能进一步完善。

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完成区域总体规划修编。加快城市路网建设,积极推进石杨路(苜蓿园大街—大明路段)拓宽、双麒路高铁改线段改造工程,实施平江府路、长乐路、中华路等干道街巷出新。提升区域防汛排涝能力,完成霞光里小区、宏光空降设备厂等14个排水达标片区建设。改善环境景观,完成城西干道、应天大街沿线改造,建成绕城公路、京沪高铁、宁杭高速等21公里进出城绿色通道。新增明城墙步道和景观面积10.8万平方米,东水关至西水关等城墙段实现贯通。

综合整治深入实施。圆满完成“大干一百天”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强力推进“9322”和“再干两百天、环境再提升、管理见长效”专项整治行动,各街道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作用,综合考核位居全市主城区前列。完成越城天地、汉西门大街等8个城中村、危旧房改造征收,拆除各类违建14万平方米,明城墙周边、汇山石材、瑞香酒楼等一批难点违建被坚决拔除。以窗口地区、主要通道治理为重点,严管倚门出摊、占道经营,拆除户外广告、立面店招7.5万平方米。加强交通秩序管理,新建停车场3个,新增泊位1万多个,整治“三小车”和渣土车400多辆。

环境质量有序改善。加强河道长效管理,全面落实“河长制”,实施十字河、东风河等黑臭河整治。积极改善空气质量,强化扬尘污染防控,限产停产49家企业。淘汰黄标车6233辆,完成率达92%。建成大光路餐饮污染控制示范街区,创建省、市级绿色学校 4家。新增西水关等绿地1.8万平方米。

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贯彻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切实加强执行力,不断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依法行政继续深化。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区政府重要决策、文件均进行合法性审查,清理规范性文件42件。主动接受区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切实履行政府重要工作、重大决策事项向人大报告和向政协通报制度。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9件、政协委员提案226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100%。

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提高。加强政务公开,全年公开政务信息4700多条。完成政务大厅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为企业、居民办理各类事务5.6万件。“12345”政府服务热线累计处理群众诉求5.3万件,综合考核居全市前列。拓展民生工作站沟通平台,筹集千万元专项资金,全部用于民生热点事项整改,解决率达94%。

勤政廉政建设继续强化。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关于改进作风的各项规定,区政府带头抵制“四风”,推进落实整改措施44项。全面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严格区属重点项目招投标管理,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得到有效落实。进一步加强执行力,不断提升政府部门、街道工作效能。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机制,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行为,全年共查处问责公务人员45人次。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xx年,是充满挑战、充满自信的一年。我们共同承担了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共同经受了环境综合整治的重大考验,实现了区域环境品质的明显改观;我们也共同分享了青奥盛会带来的精彩喜悦,在文明和谐发展中感受了激情,凝聚了力量。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也是区人大及其会、区政协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群众团体,向驻区各企事业单位、部队、科研院所,向所有关心支持秦淮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区域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面临诸多挑战,转型升级任务依然艰巨;城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区域环境品质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尚不均衡,民生改善力度仍需加大;社会利益多元、诉求多样、矛盾多发的趋势明显,维护稳定的任务繁重;少数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自律意识淡薄、工作效率低下,能力和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20xx年是全面完成“”任务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当前,世界经济正在保持艰难的复苏态势,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我国依然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全市经济也处在增速换档、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趋利避害、顺势而为,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开拓前行,在新的起点上谋求更大的发展、实现更大的突破。

20xx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按照省、市、区委全会和全市转型发展秦淮现场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统筹抓好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提升城区品质,改善人民生活,确保“”圆满收官,奋力开创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核心区建设新局面。

20xx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性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亿元。约束性指标是: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结构性指标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服务外包执行额10亿美元,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2.8亿美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219亿元。

今年,我们将切实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动力,发挥功能区集聚带动作用,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巩固商贸商务业优势。提升新街口商圈功能,加速东铁管巷地块整体开发,金鹰三期主体竣工。以地铁3号线开通为契机,加快启动红旗无线电厂地块等项目,推进太平南路商业特色化、高端化发展。优化夫子庙商圈业态,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老城南智慧旅游电商平台,促进传统商贸向休闲娱乐拓展。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提升新街口金融商务区能级,优化金融业态,南京互联网金融中心投入运营。新增金融机构5家,新引进各类金融服务外包和中介服务机构100家,在地基金累计达50亿元。重点培育新兴产业。打造电商服务产业链,培育一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电子商务品牌企业,创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建成智能交通创新基地,全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加快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提高服务附加值,尽快形成具有一定辐射效应的企业集群和知名品牌。

推动项目载体建设。加快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建设,全面启动南京—惠普软件国际人才及产业基地建设。实施高新园区天安数码城、东显科研大厦等配套项目建设,实现8万平方米载体主体封顶,全面推进宜家南侧地块建设。完善重点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加快广电·越界创意产业园、光华科技园二期建设,建成6.5万平方米优质载体;启动南工院金蝶大学科技园二期和金陵科技学院大学科技园建设,推动海院伯利兹、通济产业园等园区提质增效。加速中航科技城、中山乐都汇等市级重大项目建设,实现茂业天地大厦主体封顶,完成雅居乐长乐渡建设。全区重大项目实现年度投资103亿元。

推动科技创业创新。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广科技创新券[2],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引进高端研发机构和行业龙头企业,完成发明专利申请量1898件。新增科创载体10万平方米,其中孵化器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90家。全面完成“321人才”五年计划,加大高端人才团队引进力度,全区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总量达320名,共培养科技创业家15名。

推动楼宇总部经济发展。以楼宇社区服务中心为抓手,完善“区、街、楼宇”三级联动服务网络体系。打造斯亚财富中心、江苏银行总部大厦等重点楼宇,着力引进一批总部企业,推进商贸、金融、电子商务等特色楼宇产业集群。壮大楼宇经济规模,新增税收亿元以上楼宇1幢,5000万元以上楼宇2幢,楼宇税收贡献比重提高10%以上。

破除传统发展路径依赖,用改革创新激发发展新活力,积极推进各项重点改革任务。

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构建现代旅游服务体系,将城市环境和城市旅游相结合,全力打造全市旅游管理体制综合改革试验区。根据自身特点先行先试,组建夫子庙—老城南综合执法大队,出台景区容貌标准和业态导则,推进涉游环节依法依规管理。在统一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基础上,与各市属单位建立经营权合作,开通夫子庙—老门东—明城墙和秦淮河旅游专线,放大资源整合的叠加效应。有序推进区域功能旅游化改造,建设智慧旅游管理和运营中心,引领秦淮旅游进入智慧时代。

深化街道(社区)体制改革。加快行政服务管理事项向街道市民服务中心集中,全面建成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协同办理的“一窗多能、全科服务”模式,实现“联接联办、全区通办”。推动社区“去行政化”,完善社区准入制度,引导社区居民自治。强化街道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取消街道经济指标考核,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公共服务与居民自治的有效衔接、良性互动。

深化建管体制改革。加快构建高效权威的“大城管”综合执法机制,持续提高城区管理水平。建立符合市场化要求的新型监管机制,制定科学公正的考核办法。推进市政养护作业市场化,全面完成区属环卫、绿化、市政养护领域改革。加强新老企业过渡衔接,确保市政养护运转顺畅。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强国资监管,督促区属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依法经营管理、依法处置重大事项。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国有资本退出传统工商业等领域,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造。

围绕习对江苏民生工作提出“七个更”[3]的要求,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区人民。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抓好就业创业扶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4000人,实现再就业1085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000人。加强公益性岗位管理,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完善养老助残服务体系。深化“医养融合”模式,建立社区医疗机构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联动机制,覆盖率达80%。新增养老机构床位595张,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0家。完成残疾人就业需求调查,努力提升弱势群体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新开工面积18万平方米,当年竣工面积27万平方米,完成佳营南路等4000余套经济适用房安置。

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教育事业创新发展。完善东部地区教育资源,开工建设石杨路学校,推动金陵中专牌楼校区建设,配套建设银龙鑫苑、银龙六期幼儿园。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区管校用”管理机制,在全市率先推动教师合理有序流动,积极探索“一体化托管”、“一校多址”等多元化办学模式,力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建设市学前教育研究与国际交流合作中心,积极创建省示范性教师发展中心。全面提升健康服务水平。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健康服务网络。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档升级,启用红十字医院医疗综合楼,加快秦淮中医院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疾病防控、卫生监督。完善人口家庭公共服务体系,覆盖率达95%。大力开展“体育零距离”系列服务,拓展全民健身空间,改造出新28个全民健身工程点。启动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创成5家省3a级档案室。

深化社会治理创新。完善街道“中心制”建设,着力增强社区自治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推进社区公共服务外包,和谐社区建成率达98%,通过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终期评估。加快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健全管理机制。完善市场监管体系,进一步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切实抓好安全隐患整改,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全面推进法治秦淮建设,深化基层法治创建。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推进民族宗教依法管理,提高治安防范水平,切实加强和改进人民武装工作。

以文化繁荣发展为目标,突出文化旅游功能,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增强区域文化整体实力。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健全“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积极创建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街道和市示范文化站,新图书馆主体完工。举办第29届中国·秦淮灯会暨第5届苏台灯会,精心策划秦淮之夏、都市文化节等活动,全年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300场以上。

加快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启动科举博物馆一期二区建设,实施常设展陈布展,完成贡院西街片区改造以及来燕桥至平江桥滨河步道建设。基本完成门东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启动门西a地块改造,推进高岗里风貌区历史建筑保护,完成鸣羊街东侧环境综合整治。实施白鹭洲公园二期治理和西五华里改造,完成南捕厅四期拆迁,启动大板巷示范街区建设。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推动省级以上非遗项目传承保护基地建设。

壮大文旅产业发展。聚焦创意设计、文化演艺、数字文化等主导产业,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培育规模文化企业50家,引进重点文化人才30名,力争全年文化企业收入增长15%以上。系统梳理和展现文化基因,打造特色客栈、秦淮礼物等特色产品,放大文化旅游品牌效益,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23亿元,增长15%。

牢固树立城市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提升长效管理水平,建设生态优美、功能完备、管理有序的现代化精品城区。

加强城市综合治理。集中精力开展“再干两百天”专项整治行动,全面落实“9322”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强化拆违控违,率先推进体制内违建拆除,完成大阳沟等6个项目动迁扫尾。深化网格化管理,有效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加大综合执法力度,积极推进市政养护和户外广告市场化运作。不断规范停车和渣土管理,完成凤台桥、紫金明珠等一批公共停车设施建设。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东南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强与南部新城对接,促进东南部地区融合发展。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大力推进城中村、危旧房改造,完成小锏银巷、四条巷等12个地块41万平方米整治任务。加大基础设施改造力度,推动清水塘泵站建设,完成城佐村、绣花巷等8条街巷整治。加强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出新七里街20号、小火瓦巷20号等4个小区。加速路网改造,启动中航科技城市政道路建设,完成石杨路西延(苜蓿园大街—大明路段)拓宽改造,实施佳营南路建设和双麒路高铁改线段整治维修。

优化区域生态环境。扎实推进污染减排,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治污力度。积极打造河道治理示范工程,有效整治红花河、青年河等黑臭河流,实施月牙湖、秦虹片区等11个排水达标区建设。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规范施工工地管理,严格落实防尘措施。加强绿化、河道养护,集中治理一批公园广场、河道岸坡。扎实推进绿色创建活动,打造和谐人居环境。

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强化依法、高效、廉洁的现代化公共治理能力建设。

不断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优化政府机构,理顺部门职责,规范机构设置。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管理,进一步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建立符合我区实际的行政审批事项、政府行政权力、政府部门专项资金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一批目录清单,真正做到政府部门“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运转高效、法制保障的政府机构职能体系。

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科学认识、主动适应国家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实施,在经济新常态下积极作为。完善依法决策机制,严格遵循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坚持重大决策通过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程序,建立健全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切实提高决策质量。推进诚信体系建设,打造守信践诺的诚信政府。提升政务行为的诚信度,加强公务人员的诚信教育和信用管理,对失信行为实行“零容忍”。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严格落实人大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认真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注重承诺兑现。依法深化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政府透明度和公信力。突出战略思路、重点领域和秦淮特色,编制好全区“十三五”规划。

切实提高执政为民能力。依托民生工作站和“12345”热线平台,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畅通与群众联系渠道。按照“三集中、三到位”[4]的要求,加强政务服务规范性建设,开辟绿色通道,开展预约服务,实行并联审批,打造实体服务大厅和网上办事大厅线上线下一体的政务服务平台。建立和完善分类绩效考核体系,增加群众满意度权重。加强督查督办,坚决问责处理懒政、庸政、怠政等消极现象,进一步形成团结奋斗、争创一流的工作合力。

扎实开展勤政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市委“十一个一律”,落实好“三严三实”要求,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成果,持之以恒纠正“四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招投标和国有资产转让行为,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项目的全面监管和全程监督,强化事前防范和事中监控。全面推行预算公开,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坚决压缩一切不必要的行政开支,确保实现“零增长”目标,树立廉洁、勤政、务实、节俭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托,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对江苏的要求和嘱托为强大动力,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的光荣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坚决的姿态、更加务实的工作,凝心聚力,奋勇前行,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秦淮而不懈奋斗!

1、创业就业。落实青年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扶持500名青年大学生自主创业,打造1个市级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基地)。全区新增城镇就业24000人,实现再就业10850人,援助困难人员就业2600人,确保有就业愿望的困难人员100%就业。新安置、培训残疾人就业620人。

2、养老助老。深化“医养融合”养老模式,全区居家养老“医养融合”覆盖率达80%。养老机构新增床位595张;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0家。建立30支志愿服务分队,为居民提供院前救护、助老、助困、助残等志愿服务。

3、扶贫助困。投入150万元设立红十字慈善助困资金,加强对特困群众应急和突发灾祸居民的救助。开展困难职工“四季”帮扶活动(春季送岗位,夏季送清凉,秋季送助学,冬季送温暖)。为辖区企业退休职工免费体检50000人;为特困妇女人群开展宫颈癌、乳腺癌“两癌”筛查服务10000人次。

4、教育惠民。完善中小学、幼儿园视频监控系统。继续实施中小学、幼儿园食堂改造提升工程。银龙鑫苑校区配套幼儿园、银龙六期配套幼儿园建成招生。建设区残障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指导中心和区域随班就读资源教室,促进特殊儿童幸福成长。

5、文体惠民。开展“文化惠民直通车”品牌活动,全年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300场次。完成10公里健身步道建设;完成28套室外健身器材更新改造;创建7个省级优秀晨晚练点;打造12个公共体育服务示范社区。

6、住房保障。建成保障房1484套,其中紫杨佳园保障房(杨庄六号)竣工交付392套,经济适用房六期南扩保障房竣工交付1092套。开工建设佳营南路经济适用房三期工程、八宝东街地块保障房工程;实现四方巷地块保障房主体竣工。

7、居住环境改善。完成30部老旧高层住宅电梯整治工程。完成3处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完成4个小区出新。投入2220万元(市、区各50%)为全区111个社区设立为民服务专项资金,用于解决群众最直接的民生问题。完成38个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达标升级整改工作。实施60个老旧小区创新管理。解决一批民生工作站群众反映较多的小区破旧车棚修建、险树剪修、路灯安装、破损下水管道维修、旱厕改造等问题。

8、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石杨路西延道路建设、双麒路高铁改线段整治维修工程;建成杨庄六号地块配套道路。建设一批公共自行车租赁站。新增凤台桥、紫金明珠北2处停车场,新增公共停车位1650个以上(包括临时停车位),缓解部分地区停车矛盾。

9、环境综合治理。完成低洼易涝片区整治改造及户部街—延龄巷口、大四福巷管网改造。实施直管危旧房安全整治达5000平方米以上。实施清水塘环境综合整治。完成红花河清淤、青年河截污工程。

10、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创建6个绿色市场,全面推进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开展夫子庙核心景区“远程监管”和“透明厨房”活动。设立12个社区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宣传站。新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1处。

政府工作报告都写 政府工作报告篇二

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是每年一次的权威性文件,以总结去年工作为起点,规划和展望明年发展为重点,对于推动湖南的经济、社会和改革各项事业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次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引人瞩目的重点和亮点将在以下的五段式文章中展开。

第一段:总体概述

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是湖南一年一度的重要事件,该报告的首要任务是对过去一年湖南省各项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并为即将到来的一年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在今年的工作报告中,报告中全面总结了去年的工作,提出了今年湖南省的目标任务,同时也标明了湖南省政府的工作重点,为湖南省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二段:经济发展

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经济发展的内容令人振奋。报告中指出,湖南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稳住了发展的脚步。该报告强调要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推动湖南省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此外,报告中还强调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省级经济圈的构建等重要举措。这一系列政策措施预示着湖南经济将有更加强劲的发展动力。

第三段:社会民生

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在社会民生方面的关注点让人感到暖心。报告中提到,要加大力度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现贫困人口脱贫全覆盖,提高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此外,报告中还强调了加大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些措施体现了湖南政府对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福祉的关切,为解决社会民生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第四段:生态环境保护

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报告中指出,要坚决打击污染和重特大安全事故,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湿地湖泊、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此外,报告中还要求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治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这些举措表明湖南政府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五段:改革与创新

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报告中要求加快改革开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全面创新改革。报告中还提到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此外,报告中还强调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龙头企业,打造优秀创新创业环境。这些措施展现了湖南政府积极推动改革与创新的决心,为促进长远发展和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在总结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之后,可以看到湖南省政府在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生态环境保护和改革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和成就。作为湖南的一员,我们也应该积极支持湖南政府的工作,并争做建设湖南的合格建设者和参与者。只有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湖南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政府工作报告都写 政府工作报告篇三

想知道1998年的时候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吗?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的1993年政府工作报告,欢迎阅读!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五年政府工作的回顾

从1988年市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到现在,是济南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较快的五年。五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在全市各级人大的监督和各级政协的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克服困难,顽强拼搏,保持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国民经济稳步发展,胜利地完成了“七五”计划和“八五”计划前两年的任务,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经济实力显着增强。五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加快农村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理清思路,调整结构,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全市经济发展实现了速度与效益、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内向型经济与外向型经济、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同步增长,并进入了全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实力“50强”的行列。按1990年不变价,199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71.9亿元,比1987年增长74%,年均递增11.7%;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5.23亿元,为1987年的1.7倍,五年累计上交国家34.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25.1亿元,是前五年的2.6倍,先后完成了一批基础工业项目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业生产有较大发展,1992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346.2亿元,为1987年的2.3倍;实现利税24.2亿元,为1987年的1.5倍;五年累计完成技术改造投资37.5亿元,为前五年的2.3倍;一批名优拳头产品产量有较大增长,工业基础和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农村经济坚持“五条路子”奔小康,正在向市场经济迈进。农业基础进一步强化,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有了良好开端。农业生产尽管遇到严重自然灾害,仍连年保持丰收年景,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1992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完成41.2亿元,为1987年的1.3倍。特别可喜的是农村大批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乡镇企业出现了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的好势头。1992年乡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45.9亿元,是1987年的5.3倍。第三产业蓬勃兴起,城乡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1992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54.8亿元,是1987年的入8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80.03亿元,是1987年的2.2倍。财政、税务、金融、保险、工商、审计等工作,在扶持生产、融通资金、培植财源、增收节支等方面成效显着。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1992年,城市职工人均货币工资2710元,比1987年增长90.6%;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到20xx元,比1987年增长l倍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65元,比1987年增长46%;1992年末,城乡人均储蓄1498元,为1987年的3.7倍;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7.7平方米和21.1平方米。群众消费结构明显变化,吃穿用各类消费品档次有了较大提高,彩电、冰箱、照相机等拥有量比1987年成倍增长,录相机、空调机等高档消费品开始进入居民家庭。所以说,这五年,尽管物价有所上涨,但人民群众还是亲身感受到了物质文化生活年年有改善,而且一年更比一年好。

——经济体制改革作为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继续深化。五年来,我们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目的,全面推进了城市综合改革。围绕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认真实施了对企业两轮承包经营责任制,积极推行了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进行了股份制等多种形式的改革试点。企业兼并联合进展较快,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集团发展到52家。商业、供销、物资企业全部实行“四放开”,60%以上的国合商业小企业实行了“公有民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继续稳定完善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计划、财政、金融、物价、外贸、科技、劳动、人事、教育等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和住房、医疗制度改革,都取得了新的进展。所有这些,都为建立社会主义命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外向型经济加速发展。五年来,特别是划入沿海经济开放区以来,我市对外经济技术交往日益活跃,外向型经济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利用外资规模和领域迅速扩大。到1992年,累计批准“三资”企业625家,嫁接改造老企业500多家,当年合同利用外资额达到2.62亿美元,为1987年的7倍。农村开放步伐明显加快,1992年新批“三资”企业150家,合同利用外资额近1亿美元,分别超过了前十二年的总和。外贸出口大幅度增长,1992年完成出口供货值21.5亿元,是1987年的3.5倍,全市自营出口企业发展到9家。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旅游等非贸易创汇有较大发展,境外兴办企业开始起步。外事、侨务、对台办、海关、商检等涉外部门,都在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中,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坚持“科教兴市”的方针,科技教育事业有了较大发展。五年来,我们始终把科技教育放在战略位置,作为振兴济南的大事来抓。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共完成科技成果1483项,实施火炬计划99项,星火计划185项,推广重点科技成果160项,科技兴农、兴工、兴第三产业都取得较大进展。1991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后,我们把开发区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龙头,倾注了大量精力,集中各方面力量,加快了建设步伐。目前,开发区1.76平方公里科技新园区的道路建设已基本完成,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8家,高技术产品74项。教育工作,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端正办学方向,加快了教育体制改革,开拓了多渠道、多形式办学的路子,各级各类教育出现了协调发展、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各级政府积极为教育办实事,全市人民踊跃捐资助学,积极参加“希望工程”建设,城乡多渠道筹集资金3.6亿元,新建校舍78万平方米,完成校舍改造41万平方米,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人才交流不断扩大,五年共引进各类人才5000多人,解决了一批经济建设急需的专业人才。

——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我们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突出重点、多办实事、为民造福”的原则,坚持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使城市建设和管理创出了新的水平。五年来,共筹集建设资金27亿元,先后拓宽改造了泺源大街、明湖路等主次干道40多条,新建了八一立交桥、辛庄高架桥等一批桥梁。完成了济青高速公路济南第一合同段,北西外环路建设基本竣工。新建扩建的火车东站、南站和长途汽车站投入运营。济南机场建成通航,并被批准为国际空港。济南邮政枢纽投入使用,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2万门,市区全部实现程控化。新辟公共汽电车营运线路8条,新增线路180公里。管道煤气、集中供热面积不断增加,居民燃气率达到56%。建成了引黄保泉一期工程,全市日供水能力达到84万吨。人防工程建设坚持平战结合,扩大了使用领域,工程利用率达到42.5%。建筑业有了很大发展,房地产开发进展较快,先后建成了燕子山、八里洼等18个住宅小区,房屋面积增加522万平方米,安置住房特困户2072户。认真实施了《城市规划法》,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分区规划和一批详细规划的编制,提高了城市规划管理水平。对一批较大污染源进行了治理,有效地控制了环境污染。制定实施了《城市大环境绿化规划方案》,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94万平方米,比1987年增长59.1%,园林建设呈现出新的特色,全市绿化、净化、美化水平登上新的台阶。加强了城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广泛深入地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城市整体卫生水平不断提高。去年我市被国家命名为“洁净城市”,并再次进入全国“十佳”卫生城市行列。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振奋了全市人民精神。在全市城乡广泛开展了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信念更加坚定。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艺术部门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宣扬各条战线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新鲜经验,创作出了一批优秀作品,激发了全市人民投身两个文明建设的积极性。继续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掀起了双拥共建热潮,荣复转退军人安置工作取得新的成绩,进一步加强了军政军民团结,去年我市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民兵、兵役工作得到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有了新的进展。认真实施“二五”普法和依法治市规划,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制定和实施了一批地方法规,涌现出了一批依法治厂、治村、治校的典型,特别是章丘市依法治村的成功经验在全省、全国推广。坚持不懈地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地打击了严重刑事、经济犯罪活动和社会丑恶观象,严厉打击了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维护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各级政府、各部门加强了廉政建设,认真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严厉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三为主”的方针,狠抓了后进面的转化,去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37‰以内,圆满实现了人口控制目标。医疗卫生事业有较大发展,医疗设施有较大改善,除害防疫等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民族、宗教、体育、档案、地方志、社科研究、技术监督、矿产管理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为振兴济南做出了新的贡献。

特别是刚刚过去的1992年,在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全市人民思改革、思开放、思发展,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放开手脚,真抓实干,出现了多年未有的大好形势。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20.4%,第三产业增加值、出口供货值分别增长22%和33.3%。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回升,市属预算内工业企业实现利税增长31.1%。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完成总产值、实现利税分别增长72.1%和61.6%。科技、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都有明显进步,处处呈现着欣欣向荣的景象。

总之,过去的五年,是全市人民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的五年,是济南改革开放步伐较快、城乡面貌变化较大的五年,是经济建设全面推进、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的五年。五年来的实践雄辩地证明,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强国富民、振兴中华的根本路线。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这条基本路线,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能充分显示出来,社会主义事业就充满生机,大踏步前进。

五年来,我市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是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共同奋斗的结果。全市人民同心同德,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并以圆满完成本职任务支持政府工作;各级人大及其会,各级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给予了有效的监督和促进;省级机关、驻济部队、武警部队对我市改革开放和建设事业给予了大力支持;离退休老同志满腔热情地对政府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外国友人对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给予了热情关心和真诚合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市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虽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离中央和省的要求,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前进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设备陈旧落后,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经济效益仍不理想;财政状况相当紧张;农业基础比较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人民生活仍有不便;社会治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重大恶性案件时有发生。从政府自身工作看,我们的思想还不够解放,改革创新意识还不够强,特别是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中,缺乏处理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经验;政府机关中仍然存在效率不高等现象,以及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作风,我们一定要正视和解决这些问题,在思想认识上有新的飞跃,在工作上奋发图强,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

二、今后五年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重点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今后五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精神,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推动经济建设登上新的台阶;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各项事业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争取1993年基本完成第八个五年计划,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0.9亿元,争取实现翻三番;工农业总产值达到811.1亿元,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出口供货值分别年均增长5%、17%和26%;地方财政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10%和20%;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实现初级卫生保健,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达到8平方米以上;环境质量有较大改善,人民生活提前达到小康水平。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济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将明显增强。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到那时,全市总体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形成规模,6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转入二、三产业,农村商品经济全面发展;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外向型经济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繁荣活跃,济南成为全省商业、金融、科技、教育、信息、旅游中心;城市面貌显着变化,交通通讯灵便畅通,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城市环境清洁优美,基本形成多功能、开放型、社会化、现代化城市的新格局。城市发展,向东建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南建成仲宫旅游区,向西建设新工业区,向北跨过黄河建设副食品基地,基本实现到20xx年再建设一个新济南的第一步规划目标。

各位代表,要实现今后五年的宏伟蓝图,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奋力开拓,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城市工业和农村经济登上新的台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灵魂和核心,是我党经过长期实践探索、付出沉痛代价而得出的正确结论。政府工作千头万绪,但始终要把经济建设放在高于一切、大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头等位置,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毫不动摇地坚持这一中心,集中全力抓好经济工作。农业特别是粮食的稳定增长,是整个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安定团结的重要保证。农业生产农村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不能放松。要继续落实完善党的各项农村政策,增加农业投入,改善生产条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保证粮棉油生产的稳定增长,要引导广大农民面向国际国内市场,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二、三产业,提高集约化、商品化、现代化水平。围绕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点抓好七大工程,即以北部平原为基地的粮棉开发工程、以发展无公害蔬菜和保护栽培为主的蔬菜开发工程、以南部山区为基地的林果开发工程、以发展畜牧业为主的粮草转化工程、以推动农村科技进步为目标的科技兴农工程、以二、三产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开发工程和搞好现代化小城镇、卫星城建设的城市化工程,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推动农村市场经济全面振兴。

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进一步增强工业整体实力。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体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要始终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大幅度地调整产品结构,大面积地实行技术改造和嫁接,下大气力强化和改善企业管理。要以市场为导向,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大力发展适销对路产品。要突出抓好机电、轻工、纺织、石油化工、建筑材料等五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抓紧组建产供销一体、技工贸相结合的企业集团,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和规模效益。要坚持走技术进步、内部挖潜扩大再生产的路子,加速企业嫁接改造,争取用三年时间把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改造一遍,用五年时间把所有企业改造一遍,使企业素质、产品质量和档次都上一个较大台阶,培植一批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的名优骨干产品。以建设现代化企业为目标,加速企业管理及其产品质量性能与国际市场的接轨,迎接“入关”后面临的新挑战。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提前实现奔小康目标的必由之路,对全市经济振兴具有重大战略作用。我们要继续坚持“三上一联”的方针,充分发挥城市大工业和科技方面的优势,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勇敢地向国际市场进军。要积极发展区街经济,增强区级经济实力。

(二)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今后五年,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加快改革的步伐。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继续推进完善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根本转换。积极推行股份制试点,不断总结经验,有步骤、有秩序地健康发展。二是积极发展各类市场,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今后五年,要把重点放在全国性生产要素市场、区域性交易市场、本市各类市场三个层次的建设上,加快发展各类批发市场和生产资料期货市场,形成多层次、多渠道、高效畅通的商品流通网络。大力发展金融市场,拓展融资渠道,增设金融机构,争取设立外资银行机构。要建立以市场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发挥价格作为市场信号和调节供求的功能。三是改善宏观经济管理机制。从改变政府部门对经济管理的方式入手,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价格等各种经济杠杆,逐步建立起灵活高效的宏观调控机制,企业生产经营主要通过市场来调节。积极发展会计、审计、公证、咨询等社会中介机构,以形成比较完整的监督和服务体系。四是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初步建立起以待业、养老、医疗、保险以及劳动就业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

(三)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勇敢参与国际竞争。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是我们的基本国策。要抓住目前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用足用好国家赋予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优惠政策,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高起点、快节奏地推进对外开放。要多层次、多渠道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积极争取与海外大财团、大企业、大公司的合作,重点发展“三资”企业,加快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嫁接改造,鼓励外商从事第三产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原材料工业的发展。搞好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推动全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要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奋力开拓国际市场。认真实施产品“以质取胜”战略,继续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加强出口专厂、专车间和创汇重点项目建设。特别要重视发挥农村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开拓新的创汇领域。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海外投资办企业,兴办跨国公司。

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提高济南的吸引力和知名度。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搞好交通、通讯、邮政、供电、供水等方面的设施建设。主要是完成济南火车站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济邯铁路、济德公路;程控电话增加到40万门,县(市)驻地实现程控化,乡镇驻地实现自动化;完成引黄供水工程,建成盖束沟污水处理厂;改造22万伏输电网和城区中低压配电网;建成有线电视网、彩电中心等一批文化、教育、体育、卫生设施。城市管理上到一个新水平,实现国家卫生城市的目标。

(四)把第三产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发展步伐。第三产业发展状况是衡量城市观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济南是省会城市,理应成为全省第三产业最发达的城市。我们要坚持国家、集体、个体一齐上,大中小项目一齐上,内资外资一齐上的方针,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尽快把我市建成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现代化商业服务中心、科技文化中心和金融信息中心。要按照建设大市场、发展大流通的要求,加强市场建设,培育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兴建一批现代化大型商业服务设施。要重视资金、物资、技术、人才、劳务等生产要素市场建设,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旅游等新兴行业。

(五)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全面推进社会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制高点。我们要认真贯彻“科教兴市”的方针,切实把经济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形成规模,争取在生物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等方面有较大突破,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要坚持高起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强消化、吸收、创新。认真实施“产学研工程”,积极发展科研生产联合体、科技先导型企业和中试基地,加快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步伐。要健全科技开发体系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实行科研机构企业化,鼓励兴建民办科技机构,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发展教育事业是振兴济南的根本大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调整教育结构,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要坚持经科教结合,加快培养发展市场经济和外向型经济急需的专业人才。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进一步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创造安定的社会政治环境;认真落实三项基本国策,大力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形成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的新局面。

三、一九九三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今年是实施“八五”计划的第三年,也是下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至关重要。目前,全国、全省改革开放迅速发展,出现了你追我赶、竞相争先的新态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国际经济技术交流的日益扩大,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我们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发扬敢打必胜、争创一流的精神,团结奋进,加速发展。今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安排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96亿元,增长14%;工业总产值完成422亿元,增长22%;工业销售产值达到390亿元,增长22%;农业总产值完成43.7亿元,增长6%;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65.7亿元,增长20%;市属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48亿元,增加2l.5%;出口商品供货值达到28亿元,增长30%;批准合同利用外资额3.5亿美元,增长33.6%;社会商品零售额达到94.5亿元,增长18%;物价总指数上涨幅度控制在9%左右;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7.27亿元,增长13.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今年以来,全市各项工作开局不错,特别是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我们要坚定信心,奋发努力,确保全年各项奋斗目标的圆满实现。

(一)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强经济发展活力。一是围绕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加快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要全面贯彻国务院《条例》和省、市实施意见,年内基本完成企业内部干部人事、劳动用工和工资分配三项制度的改革。进一步落实企业自主权,放权还权于企业,把企业真正推向市场,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二是搞好股份制试点,重点抓好第二批35家试点企业,积极争取几家企业股票异地上市。对国营小型企业和集体企业,大胆实行出租、转让、租赁或拍卖,在国合小型商业企业中普遍推行“公有民营”。进一步放宽政策,充分发挥工商联等社会团体的作用,积极发展私营、个体、合作等民营经济。三是继续深化农村改革。要稳定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健全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大力推行股份合作制;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成龙的服务网络,兴办农工商一体化的经济实体。四是加快和完善医疗、住房、养老和待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形成覆盖全社会的保障体系。五是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认真搞好计划、财政、税务、工商、物价、劳动、人事等方面的改革,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二)深入扎实地开展“市场效益年”活动,推动工业生产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全市各经济部门、各企业,要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市场效益年”活动的决定,增强市场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把全部工作转到强化管理、开拓市场、技术进步、提高效益上来。全市乡镇以上工业确保实现利税29亿元,增长20%以上;实现利润9.1亿元,产品销售率达到94.5%,资金利税率达到11.2%,全员劳动生产率1.15万元,流动资金周转1.57次,预算内工业企业三项资金占用额比上年下降20%。一是按照市场需求,抓紧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集中力量发展重型汽车、数控机床、机械压力机、轻骑摩托车、电子衡器、计算机、集成电路、高档煤气灶、全自动洗衣机、高档卷烟、箱包、啤酒、水泥、花岗石材等名优产品,开发一批高效益、高创汇、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新产品。全年开发新产品500项,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0%以上。在巩固发展现有集团的基础上,重点扶持一批骨干企业,发展集团经济。对产品没有市场、扭亏无望的企业,坚决实行兼并、联合、转产。有条件的企业要调整经营战略,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积极向一、三产业延伸,实行跨行业经营。二是抓好重点技改项目的建设,全年完成技改投资10亿元。对机床一厂“921”工程、机床二厂数控龙门式机床、轻骑250摩托车、30万台滚筒洗衣机、2万吨脂肪醇等12个大型技改项目,实行严格的项目责任制,争取尽快投产见效。同时,努力争取再上一批规模大、效益好、有发展前途的新项目。三是实施营销战略,全方位开拓市场。要加强营销队伍建设,把那些能吃苦耐劳、有开拓精神、懂业务、善经营的人员充实到营销队伍中来,工业企业经销人员的比重一般要占全部职工的10%以上;要拓展销售渠道,扩大销售网络。发展工商联营联销,强化产品广告宣传,提高产品的辐射力和覆盖面;健全完善营销激励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予以重奖。四是强化企业管理。以优质、高产、低耗为中心,整顿厂风厂纪为重点,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质量保证和成本考核制度,把各项基础工作搞上去。五是下大气力抓好扭亏增盈,年内争取亏损企业数和亏损额分别下降20%和30%。

(三)切实抓好农业和农村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扶持农业的政策规定,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证粮棉油稳定增长。加强土地管理,十分珍惜土地资源,严禁乱占耕地。要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加快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和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完成商河县北部万亩果园开发第一期工程,在全市形成商品粮、棉、菜、肉、果、奶、渔等集约化生产基地,全年粮食总产达到20亿公斤,棉花110万担,蔬菜12亿公斤。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搞好多种经营,广开致富门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搞好小流域治理,充分利用引黄设施,努力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今年要完成水利工程1.2万项,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3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80平方公里,绿化荒山25万亩。

开展“村办企业年”活动是今年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加速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要实行全民动员,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加快村办企业、乡办企业和县办企业的发展。有条件的地区要加快工业小区、外向型加工区建设,使企业布局相对集中,形成区域经济中心。

巩固和发展农村大好形势,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必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对各级政府鼓励发展农村经济的政策规定,要坚决执行,取信于民;一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集资、收费和摊派,要坚决停止;兴办各种社会公益事业,要量力而行,不能超出群众的承受能力,以保护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要认真解决贫困乡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支持发展商品经济,使这些地区更快地实现脱贫致富。

(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进一步完善城市社会化服务体系。市场建设,今年重点抓好国家级棉花批发市场、省级生产资料市场、信息中心等大型专业市场的建设,发展堤口路、大桥路、济洛路三个市场群,完善发展资金、物资、技术、人才、劳务、房地产等生产要素市场,加强市场法规建设,增强市场服务功能。商业服务设施,主要抓好西门“不夜城”、新世界商场、华联商厦、饮食服务综合大楼、人民商场等大型项目建设。加快旅游娱乐业的发展,搞好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仲宫旅游渡假村和美里湖娱乐中心。进一步强化市场物价管理,严厉惩处制销假冒伪劣产品、哄抬物价、欺行霸市等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五)实行全方位开放,推动外向型经济取得新的突破。

要全方位、多层次扩大利用外资,兴办一批大型利用外资项目,切实搞好50家大中型企业的嫁接改造,年内新批“三资”企业500家。加强对“三资”企业发展的全过程管理,今年“三资”企业产值要达到20亿元,利税达到1.5亿元、创汇7000万美元。切实按照国际惯例管理企业,依法保护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扩大农副产品、纺织、服装、轻工、机械、化工、建材、抽纱等支柱行业和骨干产品的出口规模,建设好8大农产品出口基地和一批工业品出口企业。特别要加快农村外向型经济发展,今年争取每个乡镇都有出口创汇产品或“三资”企业,农村出口商品供货值达到11亿元,比上年翻一番。要充分利用企业自营出口权,推行外贸出口代理制,在完成本口岸计划的前提下,继续发展联合经营,走多口岸、多渠道出口的路子。更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重点组织好济南在香港、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的经贸招商活动,第三届泉城金秋经贸洽谈会,积极参加全国全省出口交易会。加强劳务和技术出口、海外工程承包等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争取开办20家海外企业。积极发展与兄弟省市的经济技术协作,实行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要实行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国内外人才,抓好经贸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具有开拓精神、战斗力强的经贸队伍。

(六)做好财税金融保险工作,更好地促进全市经济发展。财税工作,要进一步提高理财的本领,抓好增收节支,确保全年财政收支平衡。要牢固树立生产观念,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不断培植和扩大财源。加强县乡财政建设,努力使更多的县区财政收入过亿元。

强化预算外资金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适当集中一部分,扶持经济的发展。合理确定资金分配,集中全力保改革、保重点、保发展,争取每年办成几件大事。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搞好利税分流和会计制度改革,加强股份制规范化管理,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确保国有资产的增值。要强化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确保国家税收收入。对那些偷税漏税、暴力抗税和骗取退税的案件,要坚决查处。要树立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发扬厉行节约、艰苦奋斗、勤俭办一切事业的优良传统,十分珍视国家和人民的资财,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金融工作,要大力组织存款,切实抓好对公存款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加信贷资金来源;积极争取建立地方银行,支持发展城市信用社和农村合作基金会;配合有关方面,努力减少三项资金占用,盘活资金存量,加速资金周转;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融资功能,搞好资金拆借、债券发行等业务,为重点建设和技术改造筹集资金;调整信贷结构,优化资金投向,大力支持重点产业、行业、企业和产品的发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进一步发展保险事业,扩大业务,强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为社会安定和经济稳步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城市规划法》,严格按规划办事,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安排制订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今年城市基础道施建设的主要任务是:(1)完成济青高速公路济南段建道,搞好济王、济微公路进出口路段的改造;(2)全线建成外环路和全福公路立交桥、黄台铁路立交桥,开工建设济南火车站广场及地下工程,完成工业南路拓宽一期工程,打通经四路延长线,建成长途汽车南站;(3)完成济南机场一期工程收尾项目,建成机库、卸油站、商检设施等工程;(4)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明年投产运行;(5)扩建平阴等热电厂,搞好市区集中供热和供电增容设施的建设;(6)开工建设日供水60万吨的引黄供水工程,改善供水状况;(7)建设管道煤气三期工程,增加用户3万户;(8)市县区新增程控电话5.5万门,建成济南至章丘、长清、平阴的光缆通讯工程和邮政信函引进项目;(9)建成佛苑小区,确保完成民族小区的建设计划;(10)开工建设市区有线电视网,年内争取开通3万户。城市建设要坚节约用地的原则,发展高层建筑,充分开发地下空间。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引入竞争机制,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第一流工程。

城市管理工作,要以建成国家卫生城市为目标,加强城市环境卫生和秩序的综合治理,搞好市容市貌管理,整顿交通秩序;抓好节水保泉工作,加快实施大环境绿化工程,搞好荒山、园林、道路、庭院绿化,使城市净化、绿化、美化上到一个新水平。

(八)坚持“科教兴市”的方针,加快科技进步和人才的培养。科技工作,要继续完善开发区“科技城”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3万平方米标准厂房、2万平方米创业服务中心。铺开东区10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尽快达到“三通一平”。要落实好去年已签约的116个进区高新技术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并发挥省会城市的优势,今年争取批准进区企业达到100家,认定高新技术产品120种。再选择50项高新技术成果,兴办科技先导型企业,培植高新技术生长点。要重点抓好200项科技攻关项目、50项星火计划、45项火炬计划的实施,搞好30项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教育工作,要坚持“三个面向”的方针,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为基础,大力加强基础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地方高等教育,把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初中级人才摆到突出位置,以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要实行开门办学,提倡社会办学;增加教育投入,抓好校舍改造;加强师范教育,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努力创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社会环境。要进一步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重奖,以激励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九)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以学习宣传党的十四大精神为主线,在全市人民中深入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形势任务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鼓舞和启迪人们解放思想,树立与新时期、新任务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使全市人民以高昂的斗志投入到振兴济南的伟大事业中去。广泛深入地开展“双拥共建”、警民共建、争创文明单位等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市民的文明水平。加强国防教育,做好民兵和预备役工作,搞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严重经济犯罪活动,严密防范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坚持不懈地抓好“扫黄”、“除六害”斗争,维护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秩序。重视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和调解工作,及时消除不安定因素。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增强全市各族人民的团结。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深入实际,深入生活,创作更多健康有益、讴歌新时代的好作品,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激励全市人民奋发进取。社科研究、地方志、档案等工作要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积极探索,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

(十)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的就在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我们要多渠道安置劳动就业,年末城镇待业率控制在2.5%以内。加大住宅建设投入,搞好住房特困户的解困工作,改善市民的居住条件。要增加供电负荷,合理调度电力运行,千方百计改善居民生活供电。提高公共汽车的运力运量,尽力解决居民乘车拥挤状况。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加快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努力减轻大气、水体和噪声污染,为城乡居民创造清洁优美的生活环境。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的建设,不断提高医疗保健水平。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继续搞好老龄工作,关心和支持老龄事业的发展。要高度重视、认真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继续贯彻“三为主”的方针,抓基层、打基础,严格执行各项计划生育法规和人口控制目标责任制,确保实现人口控制目标,实现优生优育,提高人口质量。

今后五年,是济南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要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还面临着许多实际困难,全市各级政府担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领导水平,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向着新的目标奋进。

第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我们必须换脑筋,变观念,从姓“社”姓“资”的疑虑中,从计划经济的框框中,从小生产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做到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凡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冒,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地分析济南市情,打破旧的思维定式,确立新的发展战略。要正确处理好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既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又要防止和克服盲目性,把广大干部群众的高涨热情和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级领导干部要学政治,学经济,学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国内外一切先进的管理经验,特别要学习市场经济理论,努力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学会按价值规律和市场法则办事,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发展的本领。

第二,坚持精兵简政,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迫切需要上层建筑进行相应的变革。我们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在中央和省的统一部署下,积极稳妥地进行政府机构改革。今年要基本完成县乡两级政府机构改革,抓紧市级政府机构改革的试点,争取取得实质性进展。要有步骤地撤并一批职能交叉重复的机构,裁减不必要的非常设机构,严格定编定员,改变机构臃肿、层次过多、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现象。要制订相应的政策,妥善做好人员的调整和安排,鼓励机关干部到生产经营第一线,创办经济实体,施展自己的才华,为社会创造财富。进一步下放权力,转变政府职能,把主要精力转到“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上来,更好地发挥各级政府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宏观指导、组织协调作用。

第三,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市。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保证人民群众参政议政、共同管理国家的根本途径。各级政府要加强民主制度建设,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会的监督,及时报告政府工作,认真执行人大的各项决议;加强民主协商,在做出重大决策和重要部署前,要主动听取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和群众团体的意见,重视和发挥其民主监督作用,提高政府工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要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在全市继续推广移植章丘市“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的经验。认真实施“二五”普法规划,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根据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需要,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适时加强地方立法特别是经济立法工作,健全地方法规体系,实现经济运行法制化。要加强法制队伍建设,强化行政执法和监督,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把各项工作纳入法制的轨道。

第四,转变作风,真抓实干。要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继续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要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走出新路子,创造新经验。各级政府、各行各业要针对发展中的薄弱环节,选准突破口,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各项措施,切实抓出成效。要坚持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把政府工作置于群众监督之下,调动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创造性。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倾听群众意见,关心群众疾苦,努力为群众多办实事。要自觉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敢于正视问题,揭露矛盾,改进工作。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为名,不为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好人民的公仆。要加强各级政府领导班子的建设,做到顾全大局,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做好工作。加强组织纪律性,认真执行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政策法令,保证今行禁止,政令畅通。要提倡雷厉风行、求实务实的作风,讲实话、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第五,加强廉政建设,树立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廉政建设是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要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来认识廉政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坚持从严治政,在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坚持反对腐败现象。要对政府工作人员深入进行廉政教育,不断增强抵制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加强廉政制度建设,健全和完善监督约束机制,保证各项廉政规定的贯彻落实。要严肃法纪政纪,加强监督、监察工作,严厉查处各种违法违纪案件,对危害党和人民的腐败分子,不论是什么人,都要一查到底,严加惩处,决不姑息迁就。

各级政府和机关干部要做到廉洁奉公、政明风清,带头同腐败现象作斗争,以实际行动推进廉改建设,提高政府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凝聚力。

各位代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大政方针已定,宏伟蓝图鼓舞人心。让我们高举党的十四大的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励精图治,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夺取改革开放和观代化建设事业的新胜利,为全面振兴济南而努力奋斗!

2页,当前第112

政府工作报告都写 政府工作报告篇四

2022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了《政府工作报告》。这份报告中详尽列举了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和成就,清晰规划了2022年的工作重点和目标。这份报告系统地概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情况,展现了中央政府坚定的决心和行动,让人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二、稳中求进,担当使命

报告中,政府强调实施了稳定中高速增长的宏观政策,通过多措并举推动了经济平稳发展。2021年我国GDP增长超过8%,并实现了就业目标,这表明中央政府在实现稳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政府也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绿色发展,提高创新能力等。这体现了中央政府对我国未来发展的高要求与奋斗目标。

三、人民福祉,关乎心灵

透过报告,我们看到中央政府把人民的福祉放在首位。政府在社会事务领域做出了诸多实际行动,不断优化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民生水平。2021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这使得人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政府也着力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改革,让老百姓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通过这些努力,中央政府给人民带来了更多的幸福感。

四、民主法治,提升治理能力

在报告中,中央政府也表达了对民主法治建设的高度重视。政府提出要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行依法治国,加强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政府还公开承诺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推动社会公平正义。这体现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追求,也展现了中央政府握住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五、开放合作,共享发展

中央政府致力于推进全方位的开放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政府提出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中国经济的发展成果造福于世界各国,同时中国也需要借助国际合作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中央政府的开放合作理念只有通过和世界各国进行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共同繁荣。这种开放合作的决心和举措,将为中国和全球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总的来说,《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央政府向全国人民交上的一份全面考评报告,它展示了中央政府的工作成果,展望了未来。报告再次体现了中央政府的执政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方针,以人民福祉为中心,提高治理能力,推进开放合作。只有在这样的指导下,中国才能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政府工作报告都写 政府工作报告篇五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第九届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推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是全区人民的共同愿望。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千方百计把经济工作搞上去。坚持在发展速度、质量效益和结构调整相统一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增强全区综合经济实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努力走体现现代经济发展要求和自身特点的经济发展新路子,不断增强全区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妥善处理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有条不紊地推进各方面改革和发展。——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不断夯实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我们十分注意既立足当年增产增收,又着眼于长远的发展,在确保年度任务完成的同时,努力从各方面不断夯实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牢固基础。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长、中、近期规划和区域布局以及重大政策措施等基础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制定了全区“十五”计划、实施西部大开发规划、五大经济区发展规划、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等一批总体规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从宏观上把握和推进了全区的发展。加强水利、电力、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硬环境。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优势经济、特色经济,推进产业、企业和产品的升级,推进产业结构和其他方面结构的调整,不断强化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产业基础。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各项社会事业,认真抓好计划生育,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资源,全面推进环境保护,以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确保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经济社会的生机活力。改革开放是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这几年,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注意用改革的办法推进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生机与活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把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地统一起来,稳妥地推进改革,有效地促进发展。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结合,“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不断扩大同国内外各地区的经济技术和其他各方面的交往与合作,积极到竞争、开放的市场中去组织生产要素,努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坚持依法治桂战略,提高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这几年,我们坚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努力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加强行政立法工作,加快建立并逐步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地方特色的行政法规体系。加强行政执法工作,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认真贯彻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主动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加强与工、青、妇、民主党派、工商联及社会各界的沟通和联系,努力扩大基层民主,不断推进政府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努力改进作风,在工作的落实上下功夫。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区党委关于从严治政、廉洁从政的要求和部署,在1998年5月召开的本届政府第一次全会上,我们提出:要按照“坚强团结、开拓务实、廉洁高效、勤政为民”的要求,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五年来,我们一直按照这一要求来开展政府工作。我们始终注意用党的基本路线统揽全局,努力把握好政府工作的原则和方向。坚定不移地从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确保党中央、国务院的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部署的落实。认真把区党委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具体化,确保党委的重大决策在政府工作中得到有效实施。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实效,力戒虚浮,努力做到思想求实、作风务实、工作扎实,多办实事。坚持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注意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努力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水平。坚持廉洁自律,从严治政,努力以良好的政风取信于民。各位代表,本届政府五年任期已满。在这五年时间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工作得到了全区各族人民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代表第九届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桂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指战员和民兵预备役官兵、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海内外所有关心帮助我区各项建设事业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才辈出的新的教育局面。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为公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提供教育保障。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积极发展先进生产力。努力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精细化工、新材料、环保技术等领域实现自主创新和产业化,掌握核心技术,带动我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对推动产业升级的共性、关键性及配套技术进行攻关和推广应用。继续实施以产品创新为核心的创新计划。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加快人才的市场化配置进程。加强计划生育依法管理,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资源的保护。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以先进文化支持和促进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六)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为跨越式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不断优化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法制环境。为此,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制观念和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各级人民政府要自觉地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加强与人民政协的联系,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大力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进程。进一步丰富民主形式,推进和完善村务、厂务、政务公开,扩大公民对公共事务管理的有序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和城市居民自治。加强对行政司法工作的监督,抓好行政司法队伍的建设,提高依法治桂水平。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历史性的战略任务。必须按照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和区党委八届三次全会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认真规划,精心组织,积极、稳妥地推进,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和实现。

政府工作报告都写 政府工作报告篇六

濮阳市是河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在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都有着较为突出的地位。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濮阳市政府工作的总结和展望,也是考察政府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最近,濮阳市政府发布了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我们来分享几点感受和心得。

第二段:对经济发展的看法

在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濮阳市政府提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是否健康,直接关系到广大市民的生活水平。政府在这方面的规划和投入,非常重要。值得一提的是,在年初的疫情影响下,经济的发展被打击,政府在政策层面推出了许多措施,相应的也有了良好的效果。这是一个比较鼓舞人心的信号,也给广大市民带来了一线希望。

第三段:对城市建设的关注

城市建设也是濮阳市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报告中提到了“绿量、美化、亮化、升级、提升”的五大方面。无论是从品质、环境还是设施上,报告中对城市建设的关注和投入都明显增加,相信市民都能感受到一个城市的变化和进步。城市建设关系到市民的居住条件,对于政府而言,这也是体现能力和形象建设的一大关键点。

第四段: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环境保护也是濮阳市政府工作重要的方面之一。城市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同等重要,政府需要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考虑到环境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2021年,濮阳市政府将实施“生态濮阳行动计划”,这无疑是保护环境、美化生态环境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广大市民来说,关心环保问题是一项基本职责,希望能够借此政策得到更多的注重和支持。

第五段:对文化事业的期待

在关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同时,文化事业也是不可忽视的。政府在社会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更多是引导和支持,值得肯定的是,濮阳市政府在文化事业方面的投入和推动,比往年有了更加明显的突破。希望政府在文化方面多做工作,以期更好地推动文化产业和培养良好的文化氛围。

总之,2021年濮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及的各项措施和政策,都是希望广大市民能够生活得更好。政府加大了对民生事业、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文化事业等方面的投入和政策支持,相信未来将有更多的好消息呈现给我们。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