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草船借箭学情分析报告视频 草船借箭教案(汇总7篇)

时间:2024-09-23 作者:BW笔侠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草船借箭学情分析报告视频篇一

导入:课前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师:这是哪部电视剧的歌曲? 《三国演义》那个人物最有才能,智谋最高?

板书:诸葛亮

出示幻灯片:诸葛亮简介。生自读。

出示学习内容:课本《草船借箭》;丛书《诸葛亮舌战群儒》;课外阅读《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出示学习目标:1.学会运用语言、动作、心理和侧面等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2.学习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生轻声读学习目标。

一、初读课文 感受人物形象。

1.读《草船借箭》,找到描写诸葛亮的句子,说说你眼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人,填写学习单。

方法提示:我认为诸葛亮是一个()的人,从 课文第()段()可以看出来,这是()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侧面等)。

学生自由起立发言,大家共同补充纠错。

学习《诸葛亮舌战群儒》,方法同上。

学习《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方法同上。

二、畅所欲言,交流收获

小组讨论总结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可以用那些词语来形容?抽生到黑板上板书这些词语。

3、读写结合,完成练笔。

用今天所学描写人物的方法,如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一个你熟悉的同学,让其他同学说说你描写的同学是怎样的人,用到了什么描写。

四、学习总结:1.我会通过……感受人物性格。2.我会运用学到的方法描写人物。

草船借箭学情分析报告视频篇二

《草船借箭》是小语人教版第十册的教材。这篇课文故事性很强,多数学生已经读过连环画册或者看过电视剧,对故事的内容有了一定的印象。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学习者是主体”。本篇课文的教学我是以“神机妙算”这个成语为突破点,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仔细品位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

生:机,就是机智的意思。

生:算,就是打算。

老师:妙算呢?

生:巧妙的打算。

老师:那么神机妙算的意思呢?

生:神机妙算,就是说有惊人的机智,巧妙的打算。

老师:说的好。做事能有预见性,根据形式做出准确的判断,这样的人就可以称做神机妙算了。

老师:那么课文里哪些地方能表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呢?请同学仔细的品位课文内容,把这些内容找出来。

生:当周瑜叫诸葛亮在10天造出10万支箭的时候,诸葛亮胸有成竹的说,只要3天,可以看出,他知道周瑜要陷害他,并且已经想好了如何去应对他的方法。

老师:说的很有道理,说明诸葛亮对周瑜的性格了解得很清楚。

生:诸葛亮吩咐把找20条快船30个军士,说明他已经算计好了得到10万只箭的最佳人手和工具。

生:一千个草把子也说明了这一点。

生:课文里有一句话也可以看出来:每条船接受了五六千只箭,20条船总共有20多万只。

老师:诸葛亮的数学运算能力真是一绝。

生:把20条船用绳索连起来,这样在统一受箭的时候才会集中,不浪费空间。

生:我补充,来去的途中也便于统一行动。

生:特别是回去的时候,曹操派人追杀,这样行动起来就迅速了。

生:说到这里,我想到课文里的一句话,诸葛亮回去的时候船是顺风顺水,曹操要追也来不及了。

老师:能看出什么问题来?

生:诸葛亮对天气情况也很熟悉,他三天以前就预见到了。

老师:还有哪里能看出诸葛亮对于天气的熟悉?

生:第一天和第二天诸葛亮都不急着行动,到了第三天的四更,诸葛亮才开始行动,这时,江上大雾漫天,而这是诸葛亮需要的天气。说明他也提前都估计到了。

生:诸葛亮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出兵。

老师:诸葛亮的胆子怎么这样大呢?

生:因为他已经知道操场的性格特点了?

老师:什么性格呢?

生:生性多疑啊!

老师:诸葛亮对人了解的很透彻了。

老师:对于鲁肃,诸葛亮很信任他,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鲁肃为人忠厚诚实。

老师: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的这个特点。

生:诸葛亮让鲁肃不要把他的计策告诉周瑜,鲁肃很守信用。

老师:看来,诸葛亮对人,对天气,对于如何布阵都是得心应手的。这样的人真可以称得上神机妙算了。

【教学收获】

本篇课文教学的顺利进行叫我为之一喜,学生的的深刻理解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我的新里引起了震撼。学生多会思想,多会思考。自始自终,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想让学生自发的学习,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我们教师就得营造出自由、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让他们在课堂上尽情地读书、说话,不断地质疑、解疑,使他们的思维活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生动起来。

草船借箭学情分析报告视频篇三

草船借箭之后,周瑜的剑又一次告急了(借了十万支箭,还不够用,看来敌人还是真的多。)军中的箭只剩下最后几百支了。他和诸葛亮商议,要用上次借箭的方法继续去借,但诸葛亮不答应了。他可是高人,怎么能一个方法用两次呢?但实在抵不过周瑜的软磨硬泡,最后还是决定帮他一次。

这次,出发的船有60多条,船和船紧紧地并在一起,草坝子也有几百个,每个草坝子手上还拿了把弓,做出射箭的样子。周瑜让诸葛亮赶紧观测天气,以免错过了好时机。诸葛亮掐指一算,第二天的上午天会有大雾,正是他们借箭的好时机。周瑜一听,赶紧让大家准备准备,第二天就往曹操的水营开去了。

船缓缓地向曹营开去,快到达曹营的时候,诸葛亮让士兵们把鼓打起来,那个鼓声震耳欲聋,气势如虹。把睡梦中的曹操给震醒了,他听的声音如此之响,便派士兵赶紧去看看。士兵一看回来报告了曹操,说对方有敌军进攻,人数非常多,但雾太大,实在看不清楚,听这个声音,应该人数不少。曹操大吃一惊,敌军突然来袭,实在是让他有点措手不及,赶紧先让弓箭手先上前摆好架势,准备放箭。

十万多名士兵摆好了架势,正准备听候曹操的指令放箭,这时曹操突然说:“慢,放火箭。”原来曹操经过第一次的教训,从中吸取了经验了(看来诸葛亮说计谋不能用二次是对的)。

火箭就像一颗颗流星一样,划过长空,落到了船上。周瑜说:“什么情况?”诸葛亮说:“大事不妙,他们放火箭了,大家赶紧撤!”顿时,整个船队被烧得精光。士兵们纷纷都跳入了水中,狼狈不堪,落荒而逃。诸葛亮和周瑜也抓住了一块船上的木板,往自家的营地漂去。这时诸葛亮耷拉着脑袋自责,怪自己为什么不坚持原则,把同一个计谋用两遍,自己的一世英明就这样毁了。周瑜则在那里仰头叹气说道:“即生瑜,不生亮,何生曹?”

草船借箭学情分析报告视频篇四

《草船惜箭》是人教社新编的第10册第五组教材的首篇重点讲读课文。文章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的故事。说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周密、才智过人。这是一篇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发展语言、启发思维、启迪智慧的好课文。

【教学目标】

本组教材读写的训练重点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教学时,应当把这一训练重点有机地融进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知道草船借箭这件事有它的前因后果,文中每个细节也有它的前因后果。让学生在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和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分清事情前因后果的方法,并能在学习本组教材的后两篇课文中加以运用,进一步提高阅读的能力,并领会其在作文上的作用。基于此,教学目标为: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有杰出的才干和顾全大局的广阔胸怀。

2、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领会其在阅读和写作中的作用。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委托”、“轻易”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习从重点词入手读懂课文、探究课文的读书方法。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围绕上述的第1、2、4进行。教学重点是“诸葛亮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教学难点是“了解诸葛亮借箭为什么能成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全面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努力启发诱导,变“教”为“导”,变为学生探索、发现的过程。针对训练的重点项目和课文的特点,设计富有思考价值的重点项目,和符合课文特点、富有思考价值的、多层次、多梯度的问题来导读课文,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充分发挥朗读、默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感受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的教学方法为:

1、采用启发式教学:

即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采用“导读法”教学:

导之以读、导之以思、导之以说、导之以写、导之以疑。

3、采用实物演示法教学:

实物演示起着直观的作用,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难点。

此外,运用讲读法、板书法等,多法并举,目的在于变阅读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为“清清楚楚一条线”。

【学法指导】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教师要成为 “善教者”,就必须进行学法指导,因“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根据本课特点,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下面三种方法学习课文:

1、以课题的“借”字为线索:为什么借箭?怎样借箭?借箭的结果怎样?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从重点段入手,加强字、词、句的训练,避免面面俱到,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3、抓重点词语“神机妙算”设疑导读,以词绕文,串珠引线,深究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程序】

一、复习引入

复习旧课的目的在于温故知新,为新课作垫铺,使教学前后衔接。

1、请一位同学说说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分别用四个字概括。

2、诸葛亮为什么敢于向周瑜立下军令状,保证三天之内筹得千万支箭?请从课文中找出一个中心词概括说明,并用上“因为……所以……”(板书:神机妙算)

3、“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个词语提出什么问题?

二、导之以读

通过插问导读课文,使学生知道诸葛亮怎样神机妙算?分别体现在课文什么地方?为进一步深究因果、回答问题奠定基础,达到以读代问、以读代答的目的。

生(先读):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等诸葛亮调度。

师(插问):那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在算?

生(接读):第一天……去了就知道。

师(插问):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一种妙法是什么?

生(接读):诸葛亮吩咐……朝北岸开去。

师(插问):诸葛亮首先“算”到了什么?

生(接读):这时候大雾漫天……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师(插问):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二种妙法是什么?

生(接读):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一边大声呐喊。

师(插问):诸葛亮又“算”到了什么?

生(接读):鲁肃吃惊地说……天亮了就回去。

师(插问):诸葛亮“算”准了没有?

生(接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箭好像下雨一样。

师(插问):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三种妙法是什么?

生(接读):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两边的草把子都插满了箭。

师(插问):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第四种妙法是什么?

生(接读):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要追也来不及了。

三、导之以思

这一环节的教学,抓“神机妙算”一词,出示两道思考题,深究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究竟“算”到了什么。思考题(一)采用“扶”的方法,指导读书方法。思考题(二)采用“半扶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其教学目的是运用读书方法,实现学法迁移运用。

思考题(一):

首先引导学生指读有关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再指导学生摘录句子中的“大雾漫天”,最后启发学生明白:诸葛亮能预测到三天之后“大雾漫天”是因为他懂天文。

思考题(二):

先指导学生看插图,听鲁肃和诸葛亮的谈话录音,再让学生摘录句子中的“不敢出兵”,从曹操说的话可以知道他是一个用兵谨慎、多疑的人。诸葛亮敢断定曹操不敢出兵,是因他深知人心。

四、导之以练

“练”就是课堂练习,出示练习题,放手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学法、独立思考的能力。

练习题: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利用四种妙法,划去有关句子,分别用八个字概括。

先检查、讨论概括为:绳索连接、朝北开去;一字摆开、擂鼓呐喊;掉转船头、逼近水寨;齐声高喊、驶回南岸。再让学生反复朗读有关句子,加深对四种妙法的理解。

五、导之以说

思考题: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的四种妙法,妙在什么地方?说明了什么?

这道思考题,有一定的难度,可使用实物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悟出各法的奥妙:“绳索连接”使雾中的船不会离散、“一字摆开”是为了扩大受箭的面积, “掉转船头”既能使船两面受箭,使船保持平衡,又为迅速撤兵做好准备,“驶回南岸”是说明诸葛亮晓得地理。

这一环节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口头的表达能力。

最后,利用板书总结课文,明确困果,再布置作业预习第一、二段,以果寻因,落实本组课文的训练项目。

草船借箭学情分析报告视频篇五

草船借箭之后,周瑜的剑又一次告急了(借了十万支箭,还不够用,看来敌人还是真的多。)军中的箭只剩下最后几百支了。他和诸葛亮商议,要用上次借箭的方法继续去借,但诸葛亮不答应了。他可是高人,怎么能一个方法用两次呢?但实在抵不过周瑜的软磨硬泡,最后还是决定帮他一次。

这次,出发的船有60多条,船和船紧紧地并在一起,草坝子也有几百个,每个草坝子手上还拿了把弓,做出射箭的样子。周瑜让诸葛亮赶紧观测天气,以免错过了好时机。诸葛亮掐指一算,第二天的上午天会有大雾,正是他们借箭的好时机。周瑜一听,赶紧让大家准备准备,第二天就往曹操的水营开去了。

船缓缓地向曹营开去,快到达曹营的时候,诸葛亮让士兵们把鼓打起来,那个鼓声震耳欲聋,气势如虹。把睡梦中的曹操给震醒了,他听的声音如此之响,便派士兵赶紧去看看。士兵一看回来报告了曹操,说对方有敌军进攻,人数非常多,但雾太大,实在看不清楚,听这个声音,应该人数不少。曹操大吃一惊,敌军突然来袭,实在是让他有点措手不及,赶紧先让弓箭手先上前摆好架势,准备放箭。

十万多名士兵摆好了架势,正准备听候曹操的指令放箭,这时曹操突然说:“慢,放火箭。”原来曹操经过第一次的教训,从中吸取了经验了(看来诸葛亮说计谋不能用二次是对的)。

火箭就像一颗颗流星一样,划过长空,落到了船上。周瑜说:“什么情况?”诸葛亮说:“大事不妙,他们放火箭了,大家赶紧撤!”顿时,整个船队被烧得精光。士兵们纷纷都跳入了水中,狼狈不堪,落荒而逃。诸葛亮和周瑜也抓住了一块船上的木板,往自家的营地漂去。这时诸葛亮耷拉着脑袋自责,怪自己为什么不坚持原则,把同一个计谋用两遍,自己的一世英明就这样毁了。周瑜则在那里仰头叹气说道:“即生瑜,不生亮,何生曹?”

扩写《草船借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草船借箭学情分析报告视频篇六

《草船借箭》(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是根据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一段改写。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假借商议军事急于造箭来为难和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了叙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教学时,可紧扣题眼“借”字,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中心。本文是一个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画得生动逼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顾全大局,周瑜的心胸狭窄,妒贤嫉能。鲁肃的忠厚,曹操的多疑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设计理念

《草船借箭》是一篇历史故事,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在人物形象刻画上也很有特点。教学此文,要抓住本课的文眼“神机妙算”拎出主线,对课文做出以简驭繁、高屋建瓴的把握,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主动研讨,以“阅读——感悟——探讨——品读”搭建起学生和文本沟通的平台,使学生形成与文本对话时主动理解和体验的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有胆识,有足谋。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清理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学习课文“妒、督、鲁”等11个生字以及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揭示主题

1、师播放歌曲。

师: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长江边,曾经有无数的英雄豪杰演绎了无数神奇的故事。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部影视剧中主题曲?你们从这部电视剧中了解了哪些故事情节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写的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课题:草船借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

(1)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书做到四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2、交流反馈。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2)指导识记字形:忌(上面是己不要写成已)丞(先写中间的“了”再写两边。

(3)理解词语:都督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神机妙算

(4)指名分节读课文,生点评。

(5)交流围绕课题质疑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师: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借箭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师: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一层层地讲清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请大家将这几个部分的内容找出来做上记号。

四、切入中心,引导探究

1、读完课文,你最想用哪个词来评价诸葛亮?

3、带着你的体会来读这句话。

4、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草船借箭到底“妙”在何处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探讨。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师:我们接着学习这篇课文。

二、精读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一)设疑激qing

(二)研读结合,读中品悟

1、研读知天文。

出示:“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指导朗读)“鲁肃看到这场大雾,心里很害怕”读。“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心里暗暗得意”。读。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诸葛亮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师:你们现在就是胸有成竹的诸葛亮,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读一读。(出示语句读)

师:诸葛亮为什么这样神,能算出三天之后必有大雾呢?(板书:知天文)

2、感悟识人心。

师:你还从什么地方读懂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悟诸葛亮的神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帮我的忙。”

师:他为什么不找别人,偏偏找鲁肃?接着往下读,说说你还体会到什么?

师:是啊,神就神在他知(鲁肃),对,诸葛亮不但知天文,他还知人哪。(板书:识人心)

师:那么诸葛亮光知鲁肃吗?他还知谁?(曹操)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师:是这样的吗?往下读,“曹操下令说:‘江上雾大……’。”

(2)品味诸葛亮的笑。

师: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诸葛亮为什么笑?(为自己的计划能实施而笑,为鲁肃的憨厚耿直而笑,为曹操的轻易中计而笑……)

(3)创设情境,品悟诵读

教师导读:诸葛亮对着曹营笑着说,读:“雾这样大……”(指导读出轻蔑的笑)诸葛亮对着周瑜笑着说,读“雾……”(指导读出胜利的笑)

3、品读懂地利。

(1)研读“诸葛亮下令,船尾朝东……呐喊”。

师:体会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来布阵?(巧妙、节省时间、方便快捷,还可以演一演)这样的巧妙布阵缘于什么?(懂地利)

(2)品味“顺风顺水”“飞”等词语。

师:诸葛亮懂地利还体现在文中什么地方?

师:你觉得这句话了哪个词最有研究价值?(顺风顺水、飞一样……)

师:你从这些词中读明白了什么?

师指导朗读。

三、师结合板书小结: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整个过程,集中反映了诸葛亮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事件的结果是如期交箭,但我们看看起因是由周瑜妒忌开始,因此也该由周瑜“自叹不如”而结束。这样既点明了中心,又照应了开头,还突出反衬了诸葛亮的卓越才干。

四、延伸探讨,走向课外。

1、演课本剧。选取文中一个人物,抓住人物特点,分角色塑造人物形象,然后演一演。

2、开展班级读书会,再读《三国演义》,深入领悟诸葛亮的机智过人。

3、讨论:在你心中周瑜算是英雄吗?为什么?

草船借箭学情分析报告视频篇七

周瑜见诸葛亮很有才干,很妒忌,施计让诸葛亮十天内造十万支箭,本想让他下不了台,没想到诸葛亮立下军令状,说三天内造完。

周瑜下令不让鲁肃准备齐全造船的材料,并让军匠故意迟延。

诸葛亮见了鲁肃,却意外要求鲁肃给他拨二十条快船。鲁肃虽疑惑,但答应了,没告诉周瑜。

一直等到第三天四更时候,大雾漫天,诸葛亮把鲁肃请到船里,并命令用绳索把船连起来。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向东,一字排开,还叫军士边擂鼓便大声呐喊。

曹操听到声音,不敢轻易出动,下令让弓弩手朝他们射箭。箭如雨点般射来,诸葛亮又将船调转。

天亮了,雾还没散。船两边的草把子上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高喊道谢,让船驶回南岸。曹操上了当,但这边的船顺风顺水,追也来不及了。

上岸后,大约一共有十万多支箭。鲁肃告诉周瑜借箭的经过,周瑜自叹不如。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