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反思与分享(专业16篇)

时间:2024-11-18 作者:影墨

范文范本是对某一类作品中的优秀特点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文本,它可以为我们写作提供参考和启示。范本中的优秀作品是经过作者反复推敲和精心雕琢的,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如何提升文本的质量和表现力。

数学教案反思与分享(专业16篇)篇一

设计意图:

为了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幼儿积极操作探索“2个、3个、4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活动目标:

1、知道2、3、4的分解、组成,认识分解和符号。

2、能积极操作探索“2个、3个、4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3、激发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2、3、4的分解、组成,认识分解和符号。

2、难点:能积极操作探索“2个、3个、4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活动准备:

1、演示教具:雪花片操作教具一套、数字和分合号卡片一套、黑板一块。

2、幼儿人手一套雪花片操作图、雪花片若干、数字卡片和分合号卡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小朋友们好!今天呀老师带来了几个数字宝宝,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教师出示数字卡片2、3、4。)。

2、幼儿答。2、3、4、

3、提问:那小朋友们想一想,在生活中2、3、4这三个数字宝宝可以表示什么呢?

4、幼儿回答。

二、基本部分。

1、教师:那今天呀徐老师不仅给小朋友带来了三个数字宝宝,而且徐老师还要请小朋友来玩一个游戏,名字叫:我会分。在玩游戏前,我们先来认识下游戏要用到的操作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出示雪花片操作图。

3、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图片上有什么?它表示什么?

4、幼儿答。

三、学习分合式。

1、提问:“刚才小朋友一眼就看出了图片上有雪花片之外,还有两个小盘子,那小朋友有没有看到上面有个符号?”

2、教师告诉幼儿这个符号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分成号,带领幼儿用手做出分解符号的样子。

3、提问:“这每一副图上要我们小朋友做什么呢?”

4、师幼集体讨论。

6、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7、请个别幼儿上黑板分。

8、师幼集体验证。

10、请个别幼儿上黑板操作。

11、教师总结。

四、游戏:智慧大考验。

五、活动结束。

大班数学《我会分》活动是让幼儿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数学对幼儿来说,是较抽象的思维概念,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我把双数比成都找到了好朋友的数字,单数比作需要找朋友的数字,将抽象的概念生活化,具体化,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活动中适当的给予引导,将游戏的方式交给幼儿,由幼儿自己理解并完成,每一操作过程结束小结,留意到每位幼儿的学习情况,而不仅仅只是作为一个游戏简单的一带而过,当幼儿出现错误时,及时的帮助其修正,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如个别幼儿将双数和单数区分不清楚时候,不能忽略这些现象,在后面的环节中,要给予弥补,结合《幼儿用书》的实际生活经验看一看糖葫芦哪些是双数的,哪些是单数的,加入了迁移生活经验的活动,体现了数学活动的生活化。

《我会分》活动提倡的是操作性和游戏性,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受益,真正体验到操作游戏的快乐,这也是《我会分》活动的主要目的,整个活动条理清楚,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来学习单双数。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讨论操作结果,达到了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活动中,在操作中,幼儿能自己开动脑筋探索知识,获得经验,并运用各种感官参与,使得多种智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幼儿熟练掌握任意数是单数还是双数?这是我下一步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总之整个活动在动静交替中进行,且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单双数的概念,活动的教学效果较好。

小百科:分,汉语词汇,汉字“分”有两个读音。

数学教案反思与分享(专业16篇)篇二

1.通过活动,知道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1个、1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2.通过活动,学习按指令向一定方向爬,并能做到正确、快速,不挤撞。

3.体验师生共同活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共同学习的愿望,提高活动的能力。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猫妈妈头饰、小猫、小鱼头饰若干。

一、扮演角色,激发参加活动的愿望:

1.分配角色(教师扮猫妈妈,幼儿扮小猫)。

2.戴头饰,从中渗透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

二、游戏《小猫捉鱼》:

1.小猫跟着猫妈妈学爬。

2.小猫捉鱼观察猫妈妈手中的鱼,知道有许多鱼和许多种颜色。猫妈妈把小鱼朝一个方向抛,小猫朝这个方向爬着去捉鱼。

要点:必须是爬着过去捉鱼。

三、小猫装鱼:

分颜色装到相应的盘中,渗透1个、1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四、小猫回家:

猫妈妈带着小猫听着音乐高高兴兴地回家,把小鱼送到娃娃家。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百科:猫,属于猫科动物,分家猫、野猫,是全世界家庭中较为广泛的宠物。家猫的祖先据推测是起源于古埃及的沙漠猫,波斯的波斯猫,已经被人类驯化了3500年(但未像狗一样完全地被驯化)。一般的猫:头圆、颜面部短,前肢五指,后肢四趾,趾端具锐利而弯曲的爪,爪能伸缩。夜行性。

数学教案反思与分享(专业16篇)篇三

1、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按点卡匹配相应数量食物的图片。

2、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胸前有兜兜的绿色围裙,供幼儿系上扮毛毛虫,与故事内容相应数量的食物小图片若干,根据故事(附后)制作的大图书一本,1-5点卡、毛毛虫贴画、纱巾各若干条,欢快的音乐伴奏带。

一、游戏导入——激趣。

师:今天天气真好,毛毛虫们快到草地上来玩吧!

(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模仿毛毛虫快乐地在草地——绿地毯上爬行、嬉戏,教师不时地用头轻轻触碰幼儿的头或用脸轻轻地贴近幼儿的脸,并大声地招呼:“你好!”“你真可爱!”……在教师的感染下,幼儿也快乐地相互碰碰头、贴贴脸,整个气氛轻松、快乐而友好。)。

二、寻找食物——感知5以内的数量。

1、师:宝宝们肚子有点饿了吧?我们去找些东西吃。

师生在草地上边爬边寻找食物,教师依次向场地撒小图片(一个苹果一两只梨—+三根香蕉—+四颗葡萄一五片树叶)。根据幼儿在场地上聚集的情况,可不断变换着方向向空处撒小图片,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2、提问:你找到了什么?数数有几个?

师:赶快把这些好吃的食物吃掉吧。——幼儿“啊呜啊呜”,将图片放进胸前的兜兜里。

(教师通过集体、个别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并手口一致地点数图片中的食物数量,鼓励幼儿大胆表述。此环节中,教师关注的重点是能力较弱的幼儿,让他们也能准确点数出图片中的食物数量,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欣赏故事——拓展对数量的认知。

2、师生共同阅读大图书,让幼儿在看看、说说、数数、猜猜中,巩固对数量的认知。

(色彩鲜明、富有童趣的画面深深吸引着幼儿,教师适时的提问——“毛毛虫找到了什么”“有几个”“一起来数一数”……不断引导着幼儿去观察和思考,让幼儿的注意力始终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点卡找朋友——匹配相应数量的食物。

2、操作活动。幼儿每人取一张点卡,将兜兜中的小图片,按数量匹配到卡片中相应点子下面的空格里。(图片的反面贴有双面胶,操作时,幼儿只需撕去面纸,即可将图片贴在卡纸上。)。

3、活动评价。操作正确的小朋友在其额角上贴上毛毛虫贴画以示奖励,在同伴和教师帮助下完成的幼儿同样在其额角上贴上毛毛虫贴画以示鼓励。

五、毛毛虫变蝴蝶——感受快乐。

1、师:毛毛虫吃饱了,它找到了一片树叶,趴在上面睡着了。醒来的时候,毛毛虫的脚不见了,长出了一对美丽的翅膀。毛毛虫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2、师:你们想变蝴蝶吗?让我们也趴在草地上睡一觉吧。(主、配班老师悄悄地在幼儿背后粘贴上翅膀——纱巾,解开围裙。)。

3、师:宝宝们,醒来吧!看看你们长出翅膀了吗?

(幼儿惊奇地发现自己真的长出了“翅膀”,音乐声中,师生一起挥舞着“翅膀”飞出活动室。)。

本节活动充分发掘并利用故事中的数学元素,让幼儿在故事的情境中学习和感知5以内的数量,避免了数学学习的单调和枯燥,增强了活动的愉悦性和趣味性,激发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中使用的教具十分简单,但很实用。活动前给每个幼儿系上绿色围裙,不仅是毛毛虫角色的标志,围裙上的兜兜也成了毛毛虫的小肚肚,装下了毛毛虫“吃”的各种食物(图片)。操作环节中,给予幼儿贴画奖励,满足了小班幼儿的心理需求和特点,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了增强幼儿对毛毛虫变蝴蝶这一现象的兴趣,借助纱巾,模拟蝴蝶的翅膀,让幼儿体验舞动“翅膀”的乐趣,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

活动中,让每一个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努力建构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而且,特别关注能力较弱幼儿的表现,让他们在老师、同伴的帮助下,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保证每一个幼儿能快乐地在活动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附故事:毛毛虫。

一条绿色的毛毛虫。爬呀爬呀,它的肚子饿了,想找一些东西吃。

第一天,它看见了一个红苹果,“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二天,它发现两只黄梨子,“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三天,它找到三颗紫葡萄,“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四天,它又发现了四块咖啡色的巧克力,“啊鸣、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五天。它找到五片绿树叶,又“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毛毛虫的肚子不再“咕噜咕噜”叫了,它快乐地趴在叶子上说:“我要结一个茧,把自己包起来,好好睡一觉。”

过了几天,毛毛虫醒来了。它的脚不见了,长出了一对美丽的翅膀。它说:“我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啦!”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百科:虫狭义上是指动物界中无脊椎动物的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动物,所有生物中种类及数量最多的一群,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动物,已发现100多万种。其基本特点是体躯三段头、胸、腹,2对翅膀三对足;1对触角头上生,骨骼包在体外部;一生形态多变化,遍布全球旺家族。本词条下述介绍主要为昆虫。

数学教案反思与分享(专业16篇)篇四

1、确判断7以内数量的多少,并按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序。

2、按要求进行操作活动并检查活动结果。

3、倾听同伴的发言,并能判断其回答是否正确。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1、自制如附图所示1~7的长条点卡3套(如有投影仪就不需要点卡),磁性板或绒板。自备1~7的动物卡片。

2、用书第11页的格子纸,点子印章人手1个,每组2盒印泥。

3、布置:在活动室里摆放一些7以内数量的玩、教具。

(一)看动物卡片拍手。

1、教师出示1~7的动物卡片。

教师:卡片上有几只小动物,小朋友就拍几下手。

2、教师交代拍手数的变换要求。

教师:这次拍手的次数要比卡片上动物的数目多1个(或少1个)。

教师再次出示动物卡片,幼儿按教师提出的要求拍手。

(二)制作比7少的点卡。

1、教师出示7的点卡教师:卡片上有几个点子?请每个小朋友做一做比7少的卡。

2、幼儿操作后,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印了几个点子,几比七少。

教师:再印一张比7少的点卡,这次印的点子数目要和刚才的不一样。

3、幼儿操作后,教师再次让幼儿介绍自己印了几个点子,并说说几比7少。

教师:请小朋友将比7少的点卡全部做出来,做好后按点卡数量的多少有顺序地排好。

(三)比较七以内数的多少。

1、有目的地选择幼儿制作的几种点卡(有序的、无序的和有遗漏的),并用教具点卡进行记录(或直接用投影展示)。

3、按照幼儿的意见进行修改。

(四)“找一找”。

1、教师:请小朋友在活动室里找一找,看看哪些物品的数目是比7少的,看看谁找得多。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数学教案反思与分享(专业16篇)篇五

1.师:“我们跟着脚印找到灰太狼的家了,美羊羊救出来了。

2.喜羊羊觉得这个排序的方法很好,还能运用到哪些地方呢?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数学教案反思与分享(专业16篇)篇六

(1)观察、讨论、讲述蘑菇的排序。

小结:树、石头、蘑菇是从标记红旗下面开始,按照一个大一个小,或者一个小一个大的规律排序的。

三、幼儿操作活动。

1.师:“哎呀,不好了,美羊羊被灰太郎和红太狼抓走了,看,这是灰太狼、红太狼留下的脚印,大脚印是灰太狼的,小脚印是红太郎的,我们要救美羊羊,就要找出脚印的排列规律,才能跟着脚印走。”

2.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

数学教案反思与分享(专业16篇)篇七

2.能探索用不同的排列方式排列图形;。

3.能倾听同伴的发言,乐意跟同伴、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一张森林运动会的ppt图片2.大象图片7个、小鱼图片8个、小猪图片9个。

经验准备:正确认识10以内的基数、会口手一致地点数六.教学过程1.导入(3分钟)。

(2).请幼儿说出黑板中图片上的小动物名称。

活动过程。

(2).在给幼儿一定时间思考之后,请幼儿发言。

(3).针对幼儿的回答,进一步提问:”你怎么知道是大象(小鱼)多呢?“。

(4).在明确幼儿的真实想法后,引导幼儿排除队伍排列方式的影响,用点数的方法正确判断动物数量多少。

(5).请幼儿在黑板是给小动物们分别变换队形,教师再次引导幼儿判断哪个队的小动物数量最多,哪个队的小动物数量最少。

”小动物们这次又变换了队形,这次又是谁最多,谁最少?"。

(6)最后,教师总结:比较数量的多少,要进行点数,在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不管队形如何变,其数量既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数学教案反思与分享(专业16篇)篇八

1、感知4以内的数量,能手口一致地点数数量4的实物。

2、能认真观察、寻找事物中有关4的数量。

1、ppt课件《小熊的生日宴会》

2、礼物盒图片,苹果、香蕉、糖果等图片。

3、操作材料:每人一张图画纸,(简笔画图案:服饰)

一、导入:出示ppt课件,引出主题数量--4

1.教师:你看到了什么?这是谁呀?(小熊)我们来看看小熊发生了什么故事?(过生日))小熊几岁生日呢,你怎么知道的。有几根蜡烛?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手举起来) 1、2、3、4,4支蜡烛。

二、进一步感知数量4,引导幼儿寻找数量为4的物品。

1.教师:(小老鼠、小牛、小兔子、小猪)好多小动物们都想参加小熊的生日宴会。可是呢,小熊对大家提出了个要求,我们来听一听小熊是怎么说的:“谁准备了数量为4的礼物,谁就能来参加我的生日宴会。”

要求:

1.寻找小老鼠旁边的数量4.

2.寻找小牛身上的数量4.

3.寻找小兔子身上的数量4.

教师:那我们来看看谁能去参加小熊的生日宴会?看看它们都准备了哪些礼物?

三、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数量4.

四、观看图片:为小猪准备数量为4的'礼物。

1.教师:小猪想了一个好办法,可以给小熊送礼物,猪妈妈帮小猪准备了很多个礼物,糖果,香蕉,苹果等。请小朋友按小熊的要求,帮小猪挑选合适(数量为4)的礼物,你们觉得哪个礼物合适?(手口一致的数,糖果、香蕉、苹果等的个数。)

教师:小猪很高兴的带着礼物去参加生日会,谢谢小朋友们的帮忙。

2.出示材料,请个别幼儿操作:送礼物。

教师:老师也想去参加小熊的生日宴会,我也准备了很多礼物,想送给小熊,你们也来帮我挑一挑吧。将数量为4的礼物贴在礼物盒下。

五、参加小熊的生日聚会,进行装扮服饰;

1.教师:小熊看到自己的好朋友们都来了,非常高兴,你们想不想参加小熊的生日宴会?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漂亮的服装,可这些衣服上都是空空的,我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贴在衣服裤子上的小花图案。你们还记得小熊的要求吗?要贴几个才能参加生日宴会呀?老师也有几个要求:请你们操作轻轻,说话轻轻。

爱惜我们的操作材料,耐心完成。

当老师的音乐响起时,轻轻地把材料放在桌上,快速坐好。做得到吗?请小朋友一起来装饰衣服吧!

六、结束。

1.播放图片,评价总结。

2.播放音乐《我们大家跳起来》结束活动。

教师:听,宴会就要开始了,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跳起来吧,一起去参加宴会吧。

数学教案反思与分享(专业16篇)篇九

能按点子的数量匹配相应数量的实物,初步感知物体的对应关系。

2.能按要求乐于参加操作活动,能边操作边讲述。

1.画有1个斑点、2个斑点、3个斑点的纸制瓢虫若干。

2.树叶3片,小虫若干。

3.儿歌《小瓢虫》。

一、游戏导入,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戏“小瓢虫”。

小瓢虫,小瓢虫(上下弯曲手指)爬来爬去的小瓢虫(四指作爬行状)紧紧追上大害虫(加快爬行速度)一口把它吃干净(停下做吃状)。

二、利用图片练习手口一致的数3以内的数。

1.通过数瓢虫身上的斑点,学习数数1、2、3。

(1)出示1只瓢虫。提问:瓢虫宝宝长什么样?(圆圆的身体。

背上有什么?(斑点)有几个斑点?(2个)师幼一起手口一致的点数2。

(2)再同时出示2只瓢虫。(身上的斑点分别为1个和3个)让幼儿说说它们身上分别有几个斑点,集体手口一致的数1个斑点的瓢虫,请个别幼儿上来手口一致的数3个斑点的瓢虫。

2.观察瓢虫的外型特征,巩固对大小、颜色的认识。

师:“这3只瓢虫宝宝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颜色、大小、斑点)。

三、利用游戏,培养幼儿按数量分类的能力。

1.游戏“小瓢虫抓害虫”

(1)通过照顾小瓢虫,巩固手口一致数3以内的数师:“瓢虫宝宝的妈妈生病了,想请小朋友帮忙照顾瓢虫宝宝,请你选一个瓢虫宝宝来照顾,拿到后看一看你的瓢虫宝宝身上有几个斑点?伸出手指数一数。”

(2)游戏“小瓢虫抓害虫”。

师:“瓢虫宝宝们肚子饿了,它们最喜欢吃虫子,我们带着瓢虫宝宝去抓害虫吧。”(听着音乐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抓害虫)。

2.送瓢虫宝宝回家。

(1)让幼儿把不同斑点的瓢虫宝宝放到有相应圆点的树叶上。

师:“瓢虫宝宝们累了,想休息了,它们喜欢在什么地方休息?(树叶)请你们送它们去树叶上休息。(送的时候要求幼儿1个斑点的瓢虫宝宝送到有一个圆点的树叶上,2个送到2个圆点的树叶上,3个……)。

(2)集体验证。

四、结束活动。

幼儿学小花猫走路轻轻的离开活动室。

上完这节课后,我对本次活动进行了以下反思:在第一环节中,游戏导入,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戏“小瓢虫”我们班的`幼儿很有兴趣。第二环节中,利用图片练习手口一致的数5以内的数,对我们从托班升上来的幼儿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教孩子数数的时候,应该注重数数的方位,如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第三环节是本次教学活动最重要的环节,通过游戏,培养幼儿按数量分类的能力。当孩子说的答案不一样时,老师需要机智一些,很好的把它转过来,如瓢虫身上的斑点不一样时,可以通过集体数数帮助幼儿解决。还有就是师幼的互动应该更多一些。

数学教案反思与分享(专业16篇)篇十

为了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幼儿积极操作探索“2个、3个、4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1、知道2、3、4的分解、组成,认识分解和符号。

2、能积极操作探索“2个、3个、4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3、激发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1、重点:知道2、3、4的分解、组成,认识分解和符号。

2、难点:能积极操作探索“2个、3个、4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1、演示教具:雪花片操作教具一套、数字和分合号卡片一套、黑板一块。

2、幼儿人手一套雪花片操作图、雪花片若干、数字卡片和分合号卡片一套。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小朋友们好!今天呀老师带来了几个数字宝宝,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教师出示数字卡片2、3、4。)。

2、幼儿答。2、3、4、

3、提问:那小朋友们想一想,在生活中2、3、4这三个数字宝宝可以表示什么呢?

4、幼儿回答。

二、基本部分。

1、教师:那今天呀徐老师不仅给小朋友带来了三个数字宝宝,而且徐老师还要请小朋友来玩一个游戏,名字叫:我会分。在玩游戏前,我们先来认识下游戏要用到的操作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出示雪花片操作图。

3、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图片上有什么?它表示什么?

4、幼儿答。

三、学习分合式。

1、提问:“刚才小朋友一眼就看出了图片上有雪花片之外,还有两个小盘子,那小朋友有没有看到上面有个符号?”

2、教师告诉幼儿这个符号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分成号,带领幼儿用手做出分解符号的样子。

3、提问:“这每一副图上要我们小朋友做什么呢?”

4、师幼集体讨论。

6、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7、请个别幼儿上黑板分。

8、师幼集体验证。

10、请个别幼儿上黑板操作。

11、教师总结。

四、游戏:智慧大考验。

五、活动结束。

大班数学《我会分》活动是让幼儿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数学对幼儿来说,是较抽象的思维概念,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我把双数比成都找到了好朋友的数字,单数比作需要找朋友的数字,将抽象的概念生活化,具体化,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活动中适当的给予引导,将游戏的方式交给幼儿,由幼儿自己理解并完成,每一操作过程结束小结,留意到每位幼儿的学习情况,而不仅仅只是作为一个游戏简单的一带而过,当幼儿出现错误时,及时的帮助其修正,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如个别幼儿将双数和单数区分不清楚时候,不能忽略这些现象,在后面的环节中,要给予弥补,结合《幼儿用书》的实际生活经验看一看糖葫芦哪些是双数的,哪些是单数的,加入了迁移生活经验的活动,体现了数学活动的生活化。

《我会分》活动提倡的是操作性和游戏性,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受益,真正体验到操作游戏的快乐,这也是《我会分》活动的主要目的,整个活动条理清楚,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来学习单双数。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讨论操作结果,达到了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活动中,在操作中,幼儿能自己开动脑筋探索知识,获得经验,并运用各种感官参与,使得多种智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幼儿熟练掌握任意数是单数还是双数?这是我下一步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总之整个活动在动静交替中进行,且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单双数的概念,活动的教学效果较好。

小百科:分,汉语词汇,汉字“分”有两个读音。

数学教案反思与分享(专业16篇)篇十一

基本不等式又称为均值不等式,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第3章第3节内容。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本节课为第一课时,重在研究基本不等式的证明及几何意义。本节课是在系统的学习了不等关系和掌握了不等式性质的基础上展开的,作为重要的基本不等式之一,为后续进一步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运用,研究最值问题奠定基础。因此基本不等式在知识体系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在生活及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的好素材,所以基本不等式应重点研究。

依据《新课程标准》对《不等式》学段的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特确定如下目标: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从实际中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通过数学思维认知世界,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良好品质。

重点:理解掌握基本不等式,能借助几何图形说明基本不等式的意义。

难点:利用基本不等式推导不等式.

关键是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掌握.

本节课采用观察——感知——抽象——归纳——探究;启发诱导、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基本不等式为主线,从实际问题出发,放手让学生探究思索。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地反映了教学内容,使学生思维活动得以充分展开,从而优化了教学过程,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改的精神在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法,因此,本课主要采取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让学生想一想,做一做,用一用,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设计以问题为中心,以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主线展开。这种安排强调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对知识的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具体过程安排如下:

设计意图:数学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的“数学现实”,现实情境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平台,数学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构造数学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数学现实.基于此,设置如下情境:。

上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像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

[问题1]请观察会标图形,图中有哪些特殊的几何图形?它们在面积上有哪些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让学生分组讨论)。

基本不等式的教学设计1.探究图形中的不等关系。

形的角度----(利用多媒体展示会标图形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小于或等于正方形的面积.)。

数的角度。

[问题2]若设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b,应怎样表示这种不等关系?

学生讨论结果:。

[问题3]大家看,这个图形里还真有点奥妙。我们从图中找到了一个不等式。这里a、b的取值有没有什么限制条件?不等式中的等号什么时候成立呢?(师生共同探索)。

咱们再看一看图形的变化,(教师演示)。

(学生发现)当a=b四个直角三角形都变成了等腰直角三角形,他们的面积和恰好等于正方形的面积,即.探索结论:我们得到不等式,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设计意图:本背景意图在于利用图中相关面积间存在的数量关系,抽象出不等式基本不等式的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基本不等式。

2.抽象归纳:

一般地,对于任意实数a,b,有,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问题4]你能给出它的证明吗?

学生在黑板上板书。

[问题5]特别地,当时,在不等式中,以、分别代替a、b,得到什么?

学生归纳得出。

设计意图:类比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此环节不仅让学生理解了基本不等式的来源,突破了重点和难点,而且感受了其中的函数思想,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

【归纳总结】。

如果a,b都是非负数,那么,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我们称此不等式为基本不等式。其中称为a,b的算术平均数,称为a,b的几何平均数。

数学教案反思与分享(专业16篇)篇十二

在此以前幼儿已进行过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的活动,积累了一些运用感官比较物体量差异的经验,因此在本活动中可以启发幼儿自己想出比较物体粗细、厚薄的各种方法,提高幼儿认识周围环境的能力。

幼儿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二个困难。第一是不能准确地将比较结果与相应的词匹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词与某些概念建立联系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应该先让幼儿通过非正式的教育活动积累有关概念的感性经验,然后在琥式的教育活动中指认和命名活动完成词与概念的匹配。

第二是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由于幼儿思维不可逆,他们不易理解相对概念。因此活动中要采用变换比较对象和设问的方式引起幼儿的思考,帮助幼儿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该内容是幼儿以后学习相邻数和进行排序活动的基础。如果幼儿真正理解了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那么他们的逆向思维和推理能力也将得到相应的发展。

这一内容除了组织正式的教育活动,还应安排非正式的教育活动,如在数学角放置各种有关的材料,让幼儿通过分类活动积累有关的感性经验。

1、学习比较两个以上物体的粗细、厚薄。

2、知道物体的粗细、厚薄是相对的。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1、重点: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2、难点:词与概念的匹配。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教具:粗细不同的毛线、小棒、笔若干;厚薄不同的书、纸、布若干。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厚薄不同的纸、布。粗细不同的毛线、小棒笔。每个幼儿的物品不必完全相同,以便交换使用。彩色的篮子若干只。数学角内放粗细、厚薄不同的物品和分类盒。(分类盒上用形象的图画表示物体的粗细、厚薄。)。

1、通过分类活动使幼儿积累有关粗细、厚薄的感性经验。

(1)在来园活动区域活动时让幼儿用数学角里的材料进行分类活动。教师可通过提问了解幼儿的分类水平,如:“为什么把这支笔放在这个盒子里?”等。

(2)该分类活动是个别进行的,教师应尽可能了解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

2、通过指认活动帮助幼儿在词和有关概念之间建立联系。

(1)幼儿每人一份粗细、厚薄不同的物品。

(2)听指令取出相应的物品。如“找出一张厚的纸。”“把粗的毛线举起来。”指令可由教师发出,也可让幼儿发指令,以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并向命名过渡。

(3)要求幼儿说出完成指令的方法(即采用什么方法比较出物体的粗细、厚薄的)。

3、通过命名活动使幼儿完成概念与词的匹配。

(1)让幼儿说出教师出示的物体的粗细、厚薄。

(2)让幼儿按指令介绍自己盒子里的物品的特征。如:“请说说你盒子两根小棒的不同”。

4、通过分类活动让幼儿体验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1)让幼儿根据语言标记分类。如:“请把粗的小棒放在红的篮子里。”

(2)向幼儿展示分类结果,让幼儿思考分得对不对。

5、通过讨论使幼儿理解物体的粗细、厚薄是相比较而言的。

(1)检查分类结果。如:“红篮子里的小棒是否都是粗的?”

(2)讨论:为什么大家都把自己盒子里粗的小棒放进去,现在却是有的粗有的细。

6、通过变化粗细、厚薄的操作活动让幼儿进一步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1)让幼儿按指令作变化粗细、厚薄的操作,如:“请你让盒子里的毛线变细”。

(2)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如可以用分解的方法使毛线变细,也可找出比它粗的毛线作比较。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数学教案反思与分享(专业16篇)篇十三

《分桃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分一分与除法”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识包括:1、平均分物体时出现的不同情况;2、理解分得同样多、平均分、正好分完、有剩余。

新课程改革告诉我们,让生活真正走进课堂,让学生能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自己动手动脑,通过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填一填等,从现实生活中丰富生动的活动中去感知,才能帮助他们体验平均分,从而在脑海中建立起平均分与除法之间的联系,才能真正体会除法的意义。

孩子从小是听着讲故事长大的。我根据主题图从童话故事“猴宝宝分桃子”导入课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中,提出问题“小猴菲菲和豆豆他们可能吃到几个桃子呢?”激发学生思维。并以此为情节,对各环节进行串联,适应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孩子们都沉浸在故事中,使得教学过程充满童趣,为学生主动探索创设了良好的外部情境。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必须注重学生作为主体的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自我发展。本课的教学力求遵循知识发展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体会了“一样多”“平均分”的含义,经历和体验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加深了对“平均分”的体验和感悟,真正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实现了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

新课程提倡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重要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必要性,进而产生学习的需要和乐学、好学的动力。本课教学,把“分一分”的第2题变一变,变成了一道开放题“猴宝宝家可能请来了几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的鱼同样多,每只小猫分到几条?”为学生创设了充满趣味的、生活化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思考、活动、合作的空间,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运用“平均分”的知识,分筷子、分铅笔、分气球,并要求学生回去之后找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与作用,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促进自我发展,让学生的操作中感悟,在感悟中交流,在交流中形成鲜明的表象。

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和孩子们完全是一种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课堂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例如“咱们准备好上课了吗?”“咱们就按志晟说的‘可能请来4只小猫’,请你用小棒代替鱼分一分。”……老师温馨的话语、宽松的教学环境,保证了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状态下畅所欲言,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才有“如果请来24只猫,只有12条鱼,我有办法。把每条鱼切成一半,每只猫都分得了半条。”、“请来48只猫,只有12条鱼,每只猫分到四分之一条”的精彩话语。

“把12条鱼。分给3只猫,每只分得一样多。”有一个小女孩要求扮演小猴上台分一分,结果分了好久也没分出来,分来分去,总有一只小猫分的不一样,原来小鱼都粘到一块去了。“如果不是磁铁把小鱼粘到了一块,相信你也是聪明的小猴。”老师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给了孩子莫大的鼓励。

本节课中,恰当地结合教学内容和每一项教学活动,抓住有利时机,渗透爱劳动、爱运动、敬老等品德教育,通过正面引导的方式既鼓励了表现好的学生,又保护了表现差的学生的自尊心,把健康向上的人格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的系统工程渗透到了教学的各个角落。

“预设”与“生成”,是教师行为生成转变的结果。正确目标的预设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我抓住“被除数是12,除数和商不唯一”的特点,把书本第32页“分一分”的第二小题变成了一道开放题:“猴爸爸它们钓了12条鱼,要给每只小猫分得一样多。可能请来几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几条?”原本,我想自己先假设两种情况引导一下,再放手。但是,“可能请来几只小猫”的话音未落,志晟就说:“可能请来4只。”这是意外的教学资源,我便放手交给孩子们,把学生的资源变成教学资源,较好地达到了预设目标。

数学教案反思与分享(专业16篇)篇十四

因为本班学生年龄都在四岁左右,注意力不够集中,因此我采用贴绒教具进行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吸引学生,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1、逐步培养孩子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2、学习区分高矮并说出比较结果。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1、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2、学习高矮排序,能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余物体。

1、贴绒教具:两棵高矮不同的树;长颈鹿、狗、小鸭一只;高矮不同的房子。

2、操作教具:高矮不一的木棒、积木、塑料瓶子、杯子等等。

一、目测比较物体的高矮,学习区分高矮。

1、出示两棵高矮不同的树,引导幼儿观察。看看这两棵树哪棵高哪棵矮?

2、出示高矮不同的两座房子,引导幼儿比较。

3、比较动物的高矮。教师出示高矮高矮不同的3只动物:长颈鹿、狗、小鸭,请幼儿找出最高的动物和最矮的动物。

二、幼儿和幼儿小组比高矮活动。

1、请一高一矮两个幼儿上来比较高矮,看看这两个小朋友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2、再请一个中等个字的幼儿上来,三个小朋友比高矮。看看她比谁高?她比谁矮?

3、帮动物找家。让幼儿根据动物的高矮帮动物找家:高的动物进高的房子,矮的动物进矮的房子。

三、操作和练习。

1、比较瓶子的高矮。让幼儿把3个塑料瓶子放在桌面上比较,指出最高和最矮的瓶子。

2、寻找高矮。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寻找高矮不同的物体,并让幼儿说出寻找的结果,如“老师高,小朋友矮,”“桌子高,椅子矮,”“柜子高,桌子矮,”“小朋友高,布娃娃矮。”

四、实践操作——按高矮排序。

1、每个小朋友使用以下几类操作材料进行高矮排序:

(1)按瓶子高矮排序;(2)按积木从低到高叠楼梯;。

(3)按杯子高矮排序;(4)按小棒高矮排序。

五、户外活动。

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

“今天我们学会了怎样比高矮,现在我们从矮到高排着队,到外面找一找,有什么东西可以比高矮。”

在这次活动中我设计的是中班数学活动《比高矮》。

一是逐步培养孩子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二是学习区分高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并说出比较结果。

教学重点是: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教学难点是学习高矮排序,能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余物体。

这节数学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五个环节。第一环节我以观察贴绒教具,目测比较高矮引入新课,导出课题。第二环节我设计了让幼儿和幼儿小组比高矮活动,使幼儿用眼睛去发现比较高矮。第三部分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和练习使幼儿对高矮的学习进行巩固,并让幼儿说出寻找的结果。第四部分我设计了实践操作——按高矮排序,让幼儿动手操作感知高矮的不同。第五部分我设计了让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把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

这节课教学中我能按备课的设想去讲授完成教学内容,通过这节课的课后反思认识到几点不足:

在幼儿动手操作比物体高矮时,过于牵制幼儿引着幼儿说出比较结果(此块设计时怕幼儿出现随意表达影响教学效果,这一课下来我有这样的感受,幼儿天真的话语才是幼儿的天性,不应该怕幼儿说错,说错时可以及时给予纠正。在练习说高矮时有的幼儿还出现了怯场不敢表达,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的加强幼儿语言方面的训练,教幼儿说完整话。

通过这次活动,我的收获是:不论是活动设计上,还是活动准备上,一定要进行反复推敲,怎样的设计,怎样的准备才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才有利于幼儿的发散思维,才有助于活动的成功;我们都应仔细地研究,只要我们认真地备课,那么每次活动也就都有希望成功。

数学教案反思与分享(专业16篇)篇十五

1、在《小老鼠奇奇》的故事情景中,让幼儿尝试6以内手口一致地点数。

2、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1、经验准备:幼儿会唱数。

2、材料准备:ppt礼物包人手一份音乐松饼三个。

在有趣的故事情景中,尝试6以内手口一致点数。

一、故事导入:

小老鼠奇奇关键问题:小老鼠奇奇过几岁的生日?

买了一盒蜡笔,(演示ppt)里面有几支蜡笔啊?(许多)一盒蜡笔里面原来有很多支蜡笔。

媒体操作:。

播放课件第一页、第二页、第三页。

二、复习数字1---6关键问题:

1、他画了什么啊?(1只大萝卜)会送给谁呢?(小白兔)。

2、这是谁啊?(小花猫)奇奇会画什么送给他呢?(2条小鱼)。

3、最后他想画点东西送给小狗,他该送什么呢?(3根肉骨头)。

4、他还给自己画了很多东西,看看是什么?

(四块蛋糕、五块巧克力、六根棒棒糖)。

媒体操作:。

播放课件第四页、第五页、第六页、第七页。

三、手口一致点数:

关键问题:

2、幼儿交流礼物及数量,教师进行验证小兔送了3块巧克力。

小猫送了4颗糖。

小狗送了5只苹果等。

媒体操作:。

播放课件第八页。

四、幼儿分享。

礼物奇奇收到了好朋友送来的礼物,心里特别高兴他高兴地请朋友们吃松饼。

关键问题:每组出示一块已切好的松饼(要求每位幼儿可以吃三块)。

媒体操作:。

播放课件第九页、第十页。

“小老鼠奇奇”是个语言活动,因此活动主要在于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个活动通过教师的提问,幼儿观察课件并通过说说自己看到的内容,这样的'形式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幼儿基本上都能理解故事内容,只是有个别比较内向的幼儿还不太敢去表达。活动的结束部分,引导幼儿体验分享的快乐。

数学教案反思与分享(专业16篇)篇十六

1、引导幼儿探索学习5的分解组成,知道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

2、帮助幼儿理解分合的含义,知道怎样用语言表达,激发对分合的兴趣。

5个苹果卡片正反面颜色不一、幼儿用书、笔。

一、复习数字2、3、4的分解组合。

二、学习数字5的分解方法。

1、教师示范分苹果,并记录。

教师出示5个苹果,让幼儿观察并点数。

教师:把苹果按颜色分成两部分,要怎么分?教师记录5可以分成1和4。以此方法记录5的其他3种方法。

2、小结5个苹果按正反面区分的不同结果。

3、比较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4和1的异同;以及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的异同。

4、引导幼儿发现5的4种分合方法的排列规律。

三、游戏。

教师和幼儿玩手势口述游戏。5可以分成1和4,1和4合起来是5。

四、书写数字5。

五、完成幼儿用书上的练习。

孩子们对活动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到操作活动中去,体验分合活动的乐趣。游戏是幼儿的`最爱,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于是,在教学中我便为幼儿创设了宽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幼儿在各种游戏活动中一边游戏一边学习,玩中学、做中学,寓教于乐。

相关范文推荐

    交通安全宣传人员心得体会(优质12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和追求。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领域和经历的人们是如何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的。交通事故时时刻刻都会发生,它就

    交通事故调查员的心得体会(汇总17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某个经历或者活动中的个人感悟和领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某月某日下午,我参加了由发电公司安监部组织的关于农投集

    保安工作心得体会分享(通用15篇)

    在工作中,积累工作心得体会是提高自己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下是一些成功企业家总结的工作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借鉴和启发。第一段:引言(诱引读者关注保安工

    班主任教学管理(优秀21篇)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能够学会如何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式。以下是一些备受赞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奉献爱心,增其自信。我国近代教育家

    活动策划师的元旦节活动方案(专业15篇)

    策划方案的编写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和可能的影响,以便做出合理的决策和安排。策划方案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以下范文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策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足球社团活动的成功之道(实用23篇)

    社团活动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帮助他们展现自我并获得成就感。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一些社团活动参与者的感言,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落实计划,认真学习

    校园环境改善建议书(精选21篇)

    范文范本是学习写作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范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前段时间,学校突然流行玩气球,

    教学领域的年终总结范文(18篇)

    总结范文是一种系统性的总结和概括,可以提高我们整合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总结和概括自己的经验和认识。

    学生社团活动策划指南(专业13篇)

    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在相关领域的竞争力。这里有一些关于社团活动的优秀总结范文,让我们一起欣赏和学习。一、活动背景:为了

    小学班主任工作总结(专业16篇)

    班主任工作总结是我们开展下一阶段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进一步改进工作的重要基础。小编特意搜集了一些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