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撰写实践报告,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和概括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成果和收获,形成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文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几篇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报告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最新金融发展调研报告大全(18篇)篇一
《二次创业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我们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行动指南,《纲要》高屋建瓴,不仅对油田的产能建设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同时,对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对油田的农牧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更具有前瞻的指导意义。对此,我们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政治高度,认为××油田农牧经济与生态环境的改善是我们进行二次创业的政治要求。为完成这项政治任务我们必须从宏观上科学分析,从微观上入手,才能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大庆地区地处黑龙江的松嫩平原。地表土质以盐碱和草原为主。油田开发以来,人们的经济活动已形成石油开发与农牧经济各自优势并存的格局。这里的生态环境,除了原本就脆弱外,还与个别不适当的经济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发展,在主观上农牧业都力图取得一处好的生态环境,并为此展开过草场和耕地的开发。考察农牧经济区域与石油开发城市建设交替增长的原因,与生态环境变迁相交织,具有明显的生态社会学和二次创业的政治意义。
一、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要正确分析农牧业各自对种植业的需求与生态的关系。
油田开发以来,大庆地区农牧经济生态区域的增长,与农牧业发展为求得生存的需要,与油田农牧经济需求所相适应的生态经济环境有直接的关系。我们从农业经济对垦殖草场的需要,牧业经济在保持自己生产方式独特性前提下对种植业的些许需要两个线索来逐一分析。当然,个中不排除农业垦殖对草原的`强力推进。
从油田发展农业经济的角度来看,与移民城市居民生活习惯的改变、农产品生活必需品的增加有一定的关系。上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油田一系列成功的农牧开发政策的实施,这里的农牧分布格局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另外,由于畜牧业经济产品的单一缺陷,需要农业产品作为补充。也使得油田农牧业开始依赖油田开发进程,尤其随着居民对粮食等农产品需求量的加大,有的农牧企业便利用临近的农耕基础而从事起简单的农业种植经济。农业争夺草场,畜牧也需要农田,所以在农牧交汇处开辟草场,改牧业生态为农耕生态的主观行为渐多,经济区域变动与生态环境改变纠葛缠绕,彼此依存。
目前,油田农牧在经济生产方式变化的交错冲突中也相互调适,形成新的生态经济发展势态。油田产能建设占地与农牧业占地矛盾日异突出,并由此引发了工农之间的协调,政府和企业为此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总的看是利农、补农。因此农业发展自然会引起旧有生态系统的局部改变,并带给畜牧业经济一定的影响,弱化了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随着新的经济类型的出现,其原有的经济布局发生改变是必然的,只是这一过程是在缓慢而不经意间发生着。类似的现象在油田的农牧业企业都有发生。
农业对草原的垦殖,是为减缓不断增长的人口压力造成的生活资料的缺乏为根本原因的。大庆地区草原农耕区域的扩大自油田开发以来就在不间断中进行着,除了生态脆弱的碱滩沙丘等不宜开垦地外,凡是有水源和土质肥沃的地方都逐渐被开垦。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时,有水源和能够垦殖的地方均已开辟为农田。在当时以重视农业经济为先导的形势下,垦殖草场是不可避免的,哪怕只能种植一两年也在所不惜。不过个别地区已有的垦区反映了这里的土壤不适合农业。这里土壤沙质,含碱性极重。一般垦地种植一次后,待土壤肥力自然恢复,若继续垦种就会影响到草原生态。所以垦殖也是时垦时荒,仅在水源充足、灌溉方便、土壤肥沃的区域,有粗放的垦种。就这一情况来看,若没有较高的生产力水平,油田农牧业难免受到一定的限制。由于油田开发,大部分原来林木较多的地区均遭到破坏。毁林毁草严重破坏了油田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草原自然恢复能力减弱,农业不成,牧业不兴,部分耕地不得不被迫退耕还牧或弃耕,草场退化,沙化面积不断扩大,农牧矛盾日渐突出。故时人考察后评价说“大庆极有希望之生产事业,持续发展首推畜牧业”,“故振兴畜牧,实较垦殖为得计”。
农牧业经济与油田开发双方在争夺富源方面的拉锯战,并不是一味的此长彼消,因地理气候、发展目的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地方依然保持着某种经济成分的优势。
二、二次创业中不能忽视农牧业与油田开发双方争夺草场耕地对社会生态环境的影响。
不可否认,油田开发的成功,解决了我国的石油资源缺少的矛盾。为了持续发展,因发展而争夺“草场和耕地资源”的纷争此消彼长。其结果生成了新的农牧经济生态环境系统。不过,值得关注的是,这种新生成的农牧经济区域,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弱化了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
农牧经济不同的经济生产方式决定了相应的自然生态环境。牧业经济为了生存要争得草场,农业垦殖也需要土地,双方为争得富源,必然要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大庆在处理农牧与开发油田双方争夺水草的过程中,有保护农耕的主旨。究其原因主要还在于农牧经济有着自身的优势。因为农业经济和牧业经济在生产周期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农业经济较牧业经济有着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和风险小等特性,故而在双方争夺土地、水源的拉锯中更有强力,因而农牧之间也有一定的矛盾。不过,在农牧生产方式交替演进的过程中,生态恶化已经显现。农田已经是“幅员狭隘,十地九沙”。另外,水渠所浇灌的地亩数也在减少。因生态变迁而争夺草场和水源的纷争,不仅存在于农牧业之间,在农业和农业,牧业和牧业之间也同样存在。就草原纷争来看,由于生齿日繁,过量畜牧,导致草原生态退化,也时常引发社会矛盾。上世纪以来,大庆加强了对大庆地方农牧生产的行政管理。农牧界限的推移与水土流失强度有密切的关系,二者相较,农业的影响要大于牧业,这不仅仅是因为农区的人口密度要大于牧区,换句话说,除了人为因素外,植被、地表组成物质等多种多样的自然因素也在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植被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而植被的变化主要是林木面积的缩小,由于人口的增加和油田区域的扩展,一部分草地和林地被征用,自然环境受到人为的破坏和干扰,保持植被原貌的土地越来越少。
在农牧业经济的相互拉锯之中,草场开辟为农田,后又荒芜的现象也较严重。开垦、抛荒、耕地增减不定的过程,使草原大体呈现出减少的趋势。而这一趋势的非线性过程所表现出的就是植被破坏,土壤不能有效地涵养水分,而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乃至沙化。
上述从表面上看扩大了农业区,但实质上加剧了农牧矛盾,引发了发展矛盾。由垦殖而引起的农牧冲突等社会问题也早已经引起有关人士的注意,并认为就大庆的实际情形来看,更“宜于畜牧”。主要表现在:(1)垦殖移民,仅解决一部分人之生活问题;于国家之立场,应为全体油田人民着想,使其生计提高。(2)农业不宜发达;而畜牧则不受交通限制,产品亦易于销售。(3)在贸易上,牧畜可以出口,增加输出。(4)农业投入的资本较畜牧多,而大庆非兴水利,广造森林,不足以复兴农业,而牧畜则不然。(5)就地质而言,大庆大部分土地,黄土层甚浅,设行垦殖,即土层之侵蚀作用更大,则易成沙化;而牧畜,则极浅之土层,因生牧草关系,可使土层不易起侵蚀作用。因此,一味讲求垦殖,而不注重气候、地势、土壤等自然生态环境,抛弃畜牧的观念和做法是不可取的。大庆“气候寒冷,雨量稀少,春季霜去较迟,秋季见霜过早之区,只能宜林木,不能骤事农垦。因热冷剧变,冀作物有良好之生长与收获,势所不能。”
同样,忽略大庆区域土壤的自然属性和生态条件而不是因地制宜地实施相宜的经济形式,也会造成生态失衡。所以在研究了大庆地区农牧业经济变迁后,所做出的总结应是“大庆地区在作为畜牧地区时,侵蚀就不甚显著,在作为农业地区时,侵蚀就较为严重。”
三、政治任务与经济任务的并存带给我们的思考。
大庆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生态环境对油田开发与持续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从事不同经济生活的人们,需要不同的生态经济环境,为此,纷争就会迭宕起伏。改畜牧生态为农耕生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农牧经济双方需要而互补的一种结果,但更大程度上又是将内地过剩人口向周边新土地的转移消化。如果原生态环境能够适应这种改变,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从事不同经济生活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得到改善。不过大部分的时候这种改变均发生在土层薄,沙层厚,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差的荒漠草原带,而这些地方仅能适应草原牧业生态社会,一旦被垦殖为农田,短期内可能稍有收益,但很快沙化现象就会显现,进而引发社会矛盾。况且,近几十年,是大庆历史上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人口增长最快,矛盾冲突频繁,草场开垦最多。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损害,恐怕也抵得上此前历史时期的总和,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在生态脆弱的半农半牧地区,人们不适当的传统粗放的农业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损害远不是畜牧业所能比拟的。在这里我们借用费孝通先生的一段话。费孝通先生指出:“靠天种地的粗放农业对牧场草地来说是一种破坏力量。而且凡是丢荒之地在天旱地区植被破坏后,很快就会沙化,农耕所及,草场荒废。”加上农业社区人口增殖一定要扩大耕地面积,即使在较高的农作和施肥的农业水平上,也会和牧民争夺土地。所以在这种技术条件农区和牧区既相互依存,需要互通有无,而又相互排斥,难于长期和平共存。这种关系在传统生产技术没有突破以前,决定了大庆边区农牧接触界限上长期发生的你去我来,我来你去拉锯局面。所以,今天大庆开发中退耕还草还林等的举措,应用科学和科技手段对半农牧地区生态环境因地制宜的调适,就是对以往教训的吸取。
最新金融发展调研报告大全(18篇)篇二
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大力发展金融业是促进榆林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农村资金的供求矛盾突出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重大制约因素。推动农村金融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已经迫在眉睫。最近,根据省政协的通知精神,我市政协财农委组织人员,对全市金融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先后听取了有关方面的情况通报,召开了金融界人士座谈会,并走访了有关金融机构,企业界人士和农村,了解我市金融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提出加快发展的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榆林金融业的现状。
(一)榆林金融业机构建设概况。
目前,我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5类21家,包括1家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4家大型股份(国家控股)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榆林分行、中国农业银行榆林分行、中国银行榆林分行、中国建设银行榆林分行;3家银行类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榆阳农村合作银行、神木农村合作银行、府谷农村合作银行;9家县级农村信用合作联合社;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长安银行榆林分行、交通银行榆林分行、招商银行榆林分行;1家邮政储蓄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榆林分行,构成榆林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基本框架。其中法人机构12家(12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法人机构9家。从业人数5064人,营业网点544个,其中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325个,邮政储蓄银行79个,农业银行61个,占营业网点的85.4%;从分县情况看,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榆阳区、神木、府谷、定边、靖边和横山县,分别为106、60、72、52、48、40个,占营业网点的69.4%。当然全市仍有14个乡镇没有金融机构网点,主要分布在靖边、佳县、绥德和子洲县。平均每0.6万人拥有一个银行网点资源;城市网点密度大于农村,农村网点人口覆盖率小于城市。近期,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西安银行等多家银行考察榆林市场,拟在榆设立分支机构,榆林银行业金融机构队伍将进一步壮大。
根据陕政办发[xx]108号和陕金融发[xx]1号文件精神,我市积极支持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共16家,已开业经营的有10家,其余6家正计划于年底全部开业。目前正在申报的小额贷款公司有34家,其中已经报省金融办待批的有18家。
xx年三季度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24家,152个机构。其中财产险公司15家,寿险公司9家。全市县级支公司40个县级营销服务部81个,中xx保财险、中国人寿在乡镇设立了79个保险机构。全市保险从业人员6597人,较年初增加702人。
(二)货币信贷运行情况。
xx年三季度,全市各银行金融机构执行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榆林经济的'冲击,促进地方经济稳定快速发展,榆林市存款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信贷投放呈现扩张趋势。
1、存款增长再创新高。截至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147.78亿元,较年初增加260.85亿元,增长29.41%。储蓄存款余额为604.17亿元,较年初增加121.08亿元,全市企业存款余额为329.10亿元,较年初增加98.19亿元。从总量看,全市活期存款(包括企业活期和活期储蓄)呈上升的趋势,定期存款(包括企业定期和定期储蓄)呈下降的趋势,存款活期化趋势有所加强。9月末,全市活期存款余额为768.17亿元,占全部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的82.31%,定期存款余额为165.10亿元。受经济面逐渐好转影响,居民投资意愿增强,储蓄存款增速出现下降,企业加大生产投入,企业存款持续快速增长。
2、各项贷款增势明显。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651.84亿元,较年初增加183.84亿元,增长39.28%,增幅比去年同期上升21.92个百分点,同比多增113.25亿元。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390.99亿元,较年初增加72.23亿元,增幅22.66%,同比增长13.99个百分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1.25亿元,较年初增加62.5亿元,增幅48.54%,同比增长13.86个百分点。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同步增长,9月末,全市短期贷款余额为379.40亿元,较年初增加129.70亿元,同比多增74.34亿元,主要是农业贷款增加较多(较年初增加84.46亿元,同比多增38.6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为264.79亿元,较年初增加60.08亿元,同比多增35.57亿元。在总量增长的同时,信贷结构得到优化。各类金融机构践行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有保有压、区别对待、不断提高信贷投入效率,支持农业生产和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使全市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从贷款投向分布看,9月末,工业贷款余额62.66亿元,较年初上升18.52亿元,同比多增11.74亿元,继续加大对煤、电、油、气、化工等重点行业的支持力度;农业贷款余额192.07亿元,较年初增加84.46亿元,同比多增38.62亿元,占全市新增贷款的61.12%,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基本建设贷款余额134.64亿元,较年初增加23.11亿元,同比多增3.57亿元,金融对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也在加大。
最新金融发展调研报告大全(18篇)篇三
按照市总工会下发的20xx年第一季度信息调研提纲的通知,xx县总工会党组高度重视,积极组织人员下企业,入厂矿,进车间,与企业负责人、车间及一线工人座谈,对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企业及政府采取对策进行座谈了解。
一、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xx县所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企业面临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同时,在调研中发现,县内传统产业影响最大,外来企业,民营企业受影响也不小。因资金、原料、成本、市场等方面的差异,企业受到影响的程度不一样,重晶石企业受重创,化工、食品加工企业受一定影响。
1、重晶石企业。重晶石是xx县的拳头产业,也是全国储藏量最大的地区。前几年主要是向外出口初级原始材料。近几年来,由于国际市场疲软,价格波动。特别是20xx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重晶石企业大都处在停产状况。xx县重晶石公司原有职工八十多人,去年只剩经理和财会人员四人值班,企业全部停产。县清发矿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私营企业,十多年来,发展迅速,效率很好,20xx年来也处于停产状况。兄弟矿业、宏易矿业、林辰矿业等十来家重晶石企业已是门庭冷落,人去空空。我们调研人员到xx最集中的矿区贡溪乡、扶罗镇、李树乡原来那种热火朝天的矿区景象再也没有了。县重晶石总公司原来人来人往的外来客商也一去不返。粗放型生产企业面临严重考验。
2、化工企业。xx的重晶石资源丰富,近十年来,以重晶石为原材料的化工企业应运而生,特别是外来企业接踵而来,化工企业蒸蒸日上。红星集团、南天硅、新中化工、、秦箭炉料、晶鑫炉料等大批外来企业私营企业来到xx投资建厂,他们来到xx创业也吸收了大批的本地农民工,为本地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机会。红星集团投资上亿元在xx工业园区发展,安排农民工四百多人。虽然他们看准了xx该项目的发展前景,对在xx投资信心百倍,但去年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企业因为把握不准市场,原材料波动,产品销售不畅,如果再进入资金投入增加了他们的顾虑。全年处与开开停停,企业老板思想压力不断加大,企业效率受到影响。据调查统计全县农民工到化工企业从业的目前半失业人员达800多人。
3、食品加工。xx是湘西黄牛主产区,湘西黄牛以肉鲜味美而响亮全国。xx以湘西黄牛为原材料的肉业产业发展迅速。近几年来,十多家牛肉加工企业在牛业上做文章。嘉信食品,老蔡牛肉走俏全国。正因为xx占有本地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声誉,牛业发展从原料到加工到深加工,有一个比较完善的机制以及充足的货源供应,另外xx牛肉这几年已经走出了xx,外来客商前来定货增多,20xx年上半年影响不是很明显。下半年后,由于金融危机越来越影响到内陆地区,食品加工类企业消费市场萎缩,居民购买力下降,企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嘉信食品下半年减少定单近三成,老蔡牛肉也减少定单近两成。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20xx年春节牛肉企业现状有所好转出口外调上升。
4、招商引资。此次金融危机对xx县招商引资和企业投资影响不太明显。教师新村,梅林新村,紫竹名城等几家外来投资房地产企业明显放慢的建设速度,他们加大了对风险的评估。但县内买房的积极性没减,20xx年在建的900多套房子保持原来价格也基本售完。投资上亿的柏树林食品工业园项目顺利推进,前锋工业园建设进展步伐加快,投资两个多亿建设金橘名城的湘邵房地产有限公司12月征地兑现已经完成。外来客商对xx投资信心在增加,只是投资者放慢步伐等待发展时机。
二、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原因。
目前,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制约企业正常经营发展的瓶颈很多。主要有:
一是原材料价跌过快。去年及上半年原材料价格猛涨,下半年价格猛跌,原材料价格波动大而不稳带来连锁效应,产品价格严重下降,导致企业生产成本过高,负债经营,加之很多供货企业停产、破产,导致企业举步维坚举、生产困难。
二是市场萎缩低迷。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用货企业限产、停产、及至破产,造成市场萎缩,产品无法销售。同时,不少加工类企业工艺简单、缺乏竞争力,市场占有额低,销售途径狭窄,无法在短时间内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很难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立足。
三是资金不足。虽然国家出台了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降低了银行贷款利率,调增了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但是银行对中小企业发展信心不足,特别是当前金融危机这一大背景下,银行为了降低风险,加紧收缩银根,对中小企业实行“限贷”、“惜贷”、甚至停贷。
四是企业规模小,处在产业链的底端,抗风险能力弱。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跌,带来了产品的快速降价,很多产品卖不出去,库存压力加大,企业维持艰难。
五是企业基础管理缺失和弱化。不少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管理体制比较混乱,人员比较复杂,不具备现代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不能推行流程优化、效率明显、节约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三、企业采取的应对措施。
金融危机对于xx的发展既有挑战,更有机遇。我们要理清工作思路,既要准确分析把握此次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又要抓住国内外经济形势呈现的发展机遇,趋利避害,促进xx建设平稳发展。目前,针对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加剧,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中央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增大政府的投资来发挥带动作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并且提出了放宽金融政策、鼓励出口创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等10项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措施,对xx企业发展又是一个良好的机遇。通过调研发现,很多企业自身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此次金融危机。
一是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原材料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二是回笼资金,抓基础建设。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一方面利用这个时间,企业集中精力追缴货款,清理外债,回笼资金,为下步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另一方面适时进行厂区的内部建设。
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针对东南沿海地区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的企业,利用这些企业周转资金和市场订单,凭借开发区的廉价土地和劳动力,实现两者的“嫁接”,争取这些企业来开发区投资发展。对一些在招商活动中已签约项目处于观望状态,我们采取超常规措施,对于在谈和已签约项目,抓牢线索,紧盯不放,力争使项目早日开工建设,达产达效。
四是抓住政府对企业扶持政策的机遇。xx县委、县人民政府出台了“xx侗族自治县加快经济发展四十条”和“补充规定十八条”,对投资政策、土地政策、税费政策,服务政策以及积极协调和鼓励信贷支持,执行宽松优惠的税费政策,实行临时优惠电价,鼓励投资引资实施工业项目,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服务和扶持力度等应对金融危机出台了积极支持企业的具体措施,县内各企业充分利用政府政策支持契机,发展企业,构造抵御金融危机的防火墙。
四、建议。
一是提供政策扶持。支持中小企业多渠道融资。认真执行好xx县委县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下促进工业发展四十条和十八条”,给企业提供一个宽松的投资和发展环境。帮助企业共渡难关,同时,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简化办事流程,降低企业交易成本。
二是加强政策指导和服务。县招商局,工业经济局要加强与企业在出口政策、形势预测、市场分析等方面信息的沟通、共享和互动,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问题,提高审批和服务效率,为企业提供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劳动部门做好企业裁员职工的劳动社保及再就业培训工作,采取多种措施,合理解决裁员生活出路,维持社会稳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金融发展调研报告大全(18篇)篇四
近年来,受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复杂形势影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各地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如何突破困局,特别是破解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促进地区金融与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成为了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和难点。初,市政协和xx区政协共同协商谋划,将“xx区金融与经济互促发展情况”作为开展联合调研的重点课题,进行了周密安排,组织成立了由市、区两级政协领导牵头,发改、经信、商务、农牧业、统计、财政、金融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联合调研组,广泛深入地开展了调研活动。先后组织召开了政府部门、工商企业界、金融保险界、涉农合作经济组织和个体工商户、农户代表等多个层面的专题座谈会,参与座谈会各界人士200多人次;走访政府相关部门、金融、保险、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100多家,广泛听取和征求各方意见建议,深入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研究对策,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从发展速度看,金融与经济深度融合,实现互促发展。“十一五”时期(20xx年—20xx年),xx区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2%,达到178。9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也呈高速增长态势,其中存款余额年均增长24。5%,20xx年达到259。7亿元;贷款余额年均增长24。2%,20xx年达到195。7亿元。进入“十二五”,xx区经济增速放缓,进入了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换挡期”。—20xx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预计20达到285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增速也有所下降,其中存款余额年均增长15。4%,预计年达到460。9亿元;贷款余额年均增长20。3%,预计2014年达到393。1亿元。可以看出,不论是“十一五”的高速发展期,还是进入“十二五”的“换档期”,临河地区的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一直保持着相同的发展趋向,正相关关系十分明显。特别是金融存贷款总量与增速均高于同期经济总量与增速,金融业的持续发展对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二)从金融资金投向看,金融资金的投向结构对于经济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20xx年—20xx年,金融机构存贷比由81。4%上升到85。2%,资金使用效率稳步提高。贷款资金投向一、二、三产的比例由20xx年的12。7:48。7:38。6演变为2014年的10。3:52。0:37。7。虽然投向一产和三产的贷款资金比例减小、数量也远远低于二产,但也正是因为长期以来金融资金对第二产业的重点投入和持续稳定增长,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了工业化进程。xx区三次产业结构由的23。2:38。3:38。5调整为2014年的16。3:51。4:32。3。从另一个角度看,贷款资金投向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的比例由“十一五”末(20xx年)60:40变为2014年的62:38,投向大中型企业资金占比持续上升,投向小微企业资金占比持续下降。虽然金融“嫌贫爱富、重大轻小”的本性一时难改,但对大中型企业的重点持续扶持,保证了龙头企业的投资和运营,促进了支柱产业的发展,对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另外,虽然投向一产和三产、以及小微企业的资金比例有所减小,但总量和增速仍在不断增长,金融对一产和三产、以及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仍在不断加大。从目前来看,这种结构性的矛盾仍将长期存在,需在今后的发展中逐步加以引导。
(三)从金融总量和规模看,xx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壮大。xx区现有国有商业银行5家: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政策性银行1家:农业发展银行;地方股份制银行3家:河套农村商业银行、包商银行、黄河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7家,担保公司5家,保险公司24家。各类金融机构共有营业网点220多个,从业人员4600多人。20xx年—20xx年,金融存、贷款余额年均增速分别达到了21。8%和20。4%。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壮大,对地方财政的贡献也在不断加大,20xx年—2014年,金融对地方财政贡献由3。8%上升到11。8%。可以说,xx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金融业的发展壮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存贷款规模不断扩大,对地方财政的贡献不断加大。
近年来,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为推动金融业快速发展,大力支持实体经济,特别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做了大量工作和实践探索。
(一)推进金融改革。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金融业发展的意见》,设立了金融业发展基金,市本级财政拿出500万元对引进金融机构、扶持企业上市和信贷增量进行奖励。同时出台了《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意见》,建立了绿色通道和推进企业上市工作联席会议制度。xx区完成了农村信用社改制,组建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河套农村商业银行和黄河村镇银行,引进了包商银行。特别是河套农村商业银行组建以来业务迅速发展,2014年10月末,存、贷款余额分别占到临河地区全部金融机构的24。4%和24。1%。地方金融机构对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xx区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推动金融产品创新。针对中小微企业和农户资信不足、担保不足和财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金融机构在法律、政策、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尽最大能力满足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时段企业的贷款需求。其中河套农商行大力推广“商户联盟贷款”和“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公司+农户”、“基地+农户”、“担保+农户”等贷款模式,有力地支持了“三农”发展。截至11月底,涉农贷款余额达到43。44亿元,同比增长11。1%。农业银行突破抵押担保贷款的政策限制,创新推出了“专业合作社+农户”、“多户联保”等信贷产品,为从事农业的专业合作社和农户提供融资52。13亿元;工商银行推出了适合小微企业融资“短、频、快”特点的“网贷通”,已累计发放贷款23。51亿元;中国银行以“中银信贷工厂”为依托,为不同行业的小微企业量身定做了“银商通达”、“乳业通宝”、“粮食通宝”等十余种授信新产品,业务量明显上升;包商银行围绕地方特色推出了“圈链客户”信贷业务,存、贷款余额增长达30%以上。这些创新性金融信贷产品的推出,促进了金融服务多元化,满足了不同群体的信贷需求,缓解了融资难问题。
最新金融发展调研报告大全(18篇)篇五
近日,我们对具有发展畜牧业资源丰富和潜力巨大的吉林省xx市进行了专题调研。
结果显示:区域畜牧业在市场经济的拉动下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由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金融部门信贷支持力度减弱,较大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发展步伐。
截至200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畜牧业贷款余额3亿元,占“三农”贷款比重仅为9.2%。其中2004年前畜牧业贷款2.4亿元,近4年来新增畜牧业贷款只有0.6亿元,远远低于其他行业贷款增量。
究竟难在哪里。
畜牧贷款风险高,惧贷心理加重。
过去,xx市辖区内农业银行和农信社曾多次承办畜牧业贷款,对当地畜牧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受市场、经营、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大部分畜牧业贷款出现不良,甚至形成风险。截至2008年末,全市畜牧业不良贷款余额2.2亿元,占畜牧业贷款投放总量的73%,这一巨额不良贷款的形成,致使承办贷款的金融机构产生了惧贷心理,贷款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据对某县农业银行调查了解,2003年办理一批奶牛贷款,贷款规模为2000万元,共计63户,购买奶牛216头,期限为3年,于2005年到期。目前,该批贷款共计收回本金137万元,其余1863万元全部形成不良,不良率高达93.15%。
户多面广、分散经营不利于管理。
几年来,xx市70%以上的养殖户还处于分散经营,庭院养殖,遍布各村屯,给承办贷款的金融机构增加了经营成本和管理难度。例如某县农行2000年发放的养羊贷款,共计2380万元,养殖户1017户,分布10个乡、97个村、225个自然屯,每名信贷员平均负责170个养殖户。距离该行最远的养殖户村屯达120公里。这样就导致信贷员到户率低,跟踪管理不到位,对养殖户和养殖情况发生变化不能得到及时了解和掌握。
例如,该县包拉温都乡五道营子村养殖户王志刚贷款2.5万元,购买羊76只,仅半年时间,由于饲养能力和越冬缺少饲养,便把羊一次性全部卖掉,卖羊款用于子女办婚事。目前,该笔贷款已全部形成风险。
缺少产业化龙头企业,使市场与养殖户难以形成产业链条。
目前,畜牧业产品市场发育并不完全成熟,全市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仅有22户,覆盖率低,对养殖户经济利益联结不够紧密,拉动作用小,养殖户直接面对市场,只要市场价格或需求出现较大波动或变化,不但畜牧产品难以转化为商品,而且养殖业主的经营理念和信心也会产生变化,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收入的不稳定性,导致对农户经营规模,经营项目受到严重制约,致使畜牧业贷款存在风险隐患。
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协调联动机制。
无论是当地政府、牧业管理部门或金融机构,在过去项目建设中,往往表现为重扶持、轻管理;重投入、轻回收。这种项目后期管理不足或管理不到位现象,是严重缺少部门之间协调联动机制的典型表现,后果是把养殖户风险直接转嫁给了承贷的金融机构。
以某市农信联社为例,2004年奶牛贷款项目启动后,从开始申报贷款、筹建奶牛园区,到养殖户办理贷款,购回奶牛。项目竣工之后,畜牧部门及推介该项目的乡镇政府便完成使命,后续的经营管理、经济效益、资金偿还、安全隐患等全部由该联社承担。这种严重缺乏部门之间协管理的现状,致使畜牧业项目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不仅给金融业带来新的风险,而且严重影响了牧业生产的积极性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关政策措施不配套。
畜牧业贷款具有额度大、期限长、风险难以把控等特点,如果没有相关政策的配套实施,金融业投放信贷的顾虑短期内难以消除。据对辖内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座谈反映,过去支持畜牧业发展的信贷资金由于缺少相关配套政策,以至于出现大面积不良贷款和经营风险时难以挽回,因而顾虑重重。
主要表现在:一是信贷资金出现风险时,金融内部缺少保全措施;二是地方政府推介或主导的项目,金融业贷款出现损失后缺少必要的补偿政策;三是畜牧业贷款缺少保险政策的及时跟进。
对策与建议。
完善配套机制,实行封闭式运行。
针对区域大多数养殖户与市场脱节,尚未形成产业链条的实际问题,各级政府部门要注重培育和引进产业化龙头企业,使当地养殖户通过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市场的有机对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链条。即:市场—公司+农户的运行模式。由产业化龙头企业首先建设养殖和加工基地,要引进养殖农户进入基地集中饲养,并由公司统一提供防疫、疾病治疗等服务,提供饲料,统一收购加工,统一销货,统一结算,整体运作程序完全达到封闭式运行,将市场、管理、资金流程等置于可控之内,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和资金风险。
建立多方联动的协调管理机制。
针对目前养殖户点多面广、分散经营、不便管理的实际,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协调畜牧职能部门,乡村政府,承贷金融机构建立多方联动协调管理机制。
乡村政府要协助承贷银行管住户、看住物,防止个别养殖户中途转产不养、变卖等造成贷款形成风险;畜牧职能部门要对养殖户实行档案化管理,不但要为养殖户提供饲养技术、防疫等服务,还要协助承办贷款行社管理资金使用,防止挪用;对贷款购买的大牲畜实行档案化管理,变卖时需经畜牧业部门批准;承办行要督促分管信贷人员做到经常到户,及时了解掌握养殖户的经营情况和思想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控信贷风险。
政府牵头、搭建平台、实施集约化经营。
政府部门在扶持区域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应改变过去按户补贴、分别使用的做法,将政府扶持养殖户的财政资金集中起来,按统一标准建造畜禽集中养殖园区,走牧业养殖专业合作化道路,建议由养殖大户或养殖能手出任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实行种畜统一购进,统一饲养,统一配购饲料,统一防病治病,统一管理,逐步提高专业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水平。
尽快建立并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充分调动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畜牧业发展的积极性。
首先,要对大牲畜、规模养殖的家禽等实施保险政策,由地方财政统一承担畜牧业保险费用。其次,制定实施畜牧业贷款风险和损失的补偿政策,在该项贷款完成一个周期后,由当地政府部门牵头、畜牧、承办行、保险公司担保机构参加的评估小组,对被认定风险和损失的贷款及时予以补偿。最后,对金融机构新增加畜牧业贷款要给予收贷税收优惠或减免政策,充分调动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畜牧业发展的积极性。
金融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一是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营销理念,要正视区域经济与社会环境实际,努力寻找金融助推畜牧业发展的着力点,切忌畏首畏尾,故步自封,无所作为。
二是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与管理,力求在信贷人员配备、业务流程设计、风险管控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三是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为有效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各涉农金融机构要积极向上级行争取贷款权限,努力保持对牧业经济发展必要的支持力度,尽量放大国家支农惠农政策效果,有效破解区域牧业发展难题,进而实现政、银、企、农多赢局面。
四是基层央行要发挥协调和窗口指导的作用。主动牵头协调政府、财政、金融机构、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建立完善投资体系,对农信社资金投放能力不足的要给予再贷款支持,努力满足畜牧业发展资金需求。
最新金融发展调研报告大全(18篇)篇六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这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世界发展新规律所做出的科学论断。因此,中央把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作为文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传媒面临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所必然带来的传媒全球化,也使新闻传媒业必须面对国际传媒的激烈竞争。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传媒业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传媒业取得了很大发展。,全国报纸种数为2111种,总印数为938.9亿印张,千人报纸拥有量为142份,分别是1978年的11.3倍、8.3倍和3.2倍,是1950年的5.5倍、144.4倍和26倍;图书总数为154526种,图书总印张数为406.1亿印张,千人图书拥有量为4944册,分别是1978年的10.3倍、3倍和1.3倍,是1950年的12.7倍、68.8倍和10.1倍;杂志总数为8889种,总印张数为100.9亿印张,千人杂志拥有量为162册,分别是1978年的9.6倍、4.4倍和2.5倍,是1950年的30.1倍、126.1倍和8.1倍;电台总数为301座,发射总功率为49615千瓦,分别是1978年的3.1和3.6倍,是1950年的6倍和138.5倍;电视台总数为357座,千人电视机拥有量为300台,分别是1978年的11.2和115.4倍。作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90年代初进入中国,1993年互联网用户数仅为人,10月,用户人数为62万人,到1月用户人数达到3370万人。
我国从1978年开始恢复媒体广告业务,广告营业额的增长速度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从1982年到,广告营业额年均增长幅度为42%,是同期gdp增长幅度的2.6倍。广告营业额占gdp的比重从1982年的不到0.3‰,上升到20的0.8%,人均广告费也由1982年的0.15元增加到2000年的56元,广告从业人员从1982年的1.6万人增加到2000年的64万人。在广告营业额的构成中,媒体广告占到很大比重。2000年报纸广告为146.47亿元,占20.55%;电视广告为168.91亿元,占23.7%;广播广告15.19亿元,占2.13%;杂志广告11.34亿元,占1.59%。
2、传媒业的国际比较。
我国对反映传媒发展水平的几个主要指标:千人日报拥有量、千人收音机拥有量、千人电视机拥有量和千人互联网用户数,进行了世界几大国的比较。,中国千人日报拥有量为40.4份,日本为578.1份,美国为212.5份,俄罗斯为105份。19,中国千人收音机拥有量为339台,印度为120台,日本为956台,美国为2118台,俄罗斯为418台。2000年,中国千人电视机拥有量为293台,印度为78台,日本为725台,美国为854台。2000年,中国千人互联网用户为17.8人,印度为4.9人,日本为371.1人,美国为338.7人,俄罗斯为21.3人。
笔者还对中国传媒在世界传媒业中所占地位计算了测算和评估。中国的日报总量1995年已占到世界总量的9.18%,收音机总量年已占到世界总量的17.2%,电视机总量1997年已占到世界总量的24%,互联网用户20初已占到世界总量的6.2%。由这些总量数字可以看出,我国已成为世界的传媒大国。另一方面,笔者用传媒渗透能力指数计算了1995年世界各国的传媒发展水平,结果发现我国的传媒渗透能力指数仅略高于中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仅相当于美国水平的1/6,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1/2,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1/5。这说明我国还仅是个传媒弱国。
在国际传播方面,美联社、合众国际、路透社、法新社每天发出的新闻量占据了整个世界新闻发稿量的4/5,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90%以上是由美国和西方国家垄断。西方50家媒体跨国公司占据了世界95%的传媒市场。美国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美国电影占领了全球50%以上的总放映时间。世界传媒发展很不平衡,“西风压倒了东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了新闻舆论和传媒市场,形成了“媒介帝国主义”。
最新金融发展调研报告大全(18篇)篇七
xx县旅游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境内有德天瀑布、明仕田园、龙宫仙境等高品位旅游景点40多处,素有“百里山水画廊”的美誉。加快旅游业发展,是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的现实要求和战略抉择。
旅游产业发展得好不好,首先要看发展规划做得好不好。对于明显的区位优势和秀美怡人的山水风光,保持生态风貌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抓好全县旅游发展规划和景区景点规划编制,是确保资源有序开发,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的重要保证。结合全区旅游发展趋势和发展定位,正加快推进《xx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德天瀑布景区旅游总体规划》、《雷平—恩城—堪圩—硕龙—下雷控制性详细规划》、《全县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全县旅游绿道总体规划》修编,强化规划意识,提高规划水平,坚持做到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主导作用和统筹作用,指导全域旅游发展,提升旅游开发水平。
旅游服务设施水平决定着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品质和发展水平。加快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可以为旅游业发展创造环境、增加后劲。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必须注重抓好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整体服务功能。
一要加快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结合景区景点建设和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加强宾馆饭店、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系统建设,对各旅游景区公共厕所进行改造提升,逐步完善明仕田园景区、德天瀑布景区、恩城山水等旅游沿线旅游公共厕所建设;完善宾馆饭店等接待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接待档次,新建一批星级酒店,开展创“星”活动,满足游客需求。
二要加快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抓住xx列入广西首批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县工作,以项目建设带动旅游大发展。重点推进安平旅游景区、恩城山水度假区、恩城水上古镇、老木棉紫园景区、冠林及展鹏两家五星级酒店及摄影基地的规划建设,全面推进德天景区升级改造工程、德天瀑布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和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名镇、名村工作,尽快完成德天游客集散中心、服务中心和中越购物一条街建设。
三要加速构建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围绕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切实改善和优化旅游交通条件。重点推进县城—那岭—硕龙、县城—恩城—堪圩—宝圩等2条旅游线路主干道建设,建设明仕—板价、恩城—格强、硕龙—德天、雷平—安平、全茗—乔苗等5条旅游公路连接线,建设硕龙—德天(沿归春界河)沿河游览步行绿道,提高县城区域内旅游通行能力。扎实推进崇靖高速公路(xx段)、隆安—硕龙高速公路、崇左—靖西铁路等交通项目的规划建设,不断强化与周边县(市、区)交通网络连接,构建联通内外旅游大通道。
近年来,民俗文化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已经成为旅游产业的重要要素,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要依托丰富的山水、历史、民族文化资源,扎实做好民族文化和文化遗产的开发保护与传承,促进旅游文化融合,进一步提升旅游文化品位。
一要着力拓展“文化节庆”活动平台。着力在特色民俗文化包装上做文章,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思路,继续打造“边关国际文化旅游节”节庆平台,深入挖掘、包装下雷双降节、硕龙建街节、雷平观音出巡等节庆活动,扎实推进“边境大舞台·天天演”文化工程等,不断探索节庆活动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机制,进一步营造“以节造势、以势聚客、以客促发展”氛围,以资源换市场,加快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化进程。
二要加大对民俗文化的挖掘力度。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强化对当地民俗文化的挖掘开发,培育民俗文化与旅游经济融合点。以举行“三月三”侬垌文化旅游月为载体,通过举办文艺表演、摄影绘画、拔河比赛、篮球比赛、山歌赛、民俗风情体验及木棉花、油菜花观赏等系列活动,扎实推进边关文化、侬垌文化与旅游文化融合发展。依托富有地域民族风情特色的“短衣壮”,在宝圩板价村和堪圩明仕村建设集观光、娱乐、美食、养生等为一体的民族文化旅游村。结合安平旅游区等项目的落地挖掘土司文化,通过建设壮族博物馆等形式保存和开发土司文化,把保护民族文化与促进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加快组织实施“养利古城文化保护开发项目”和“壮族土司民俗文化村”建设,打造壮族社会历史文化展示基地。
每个地方的旅游资源都有各自的特点,开发旅游资源要充分考虑各地方的特色,因地制宜开发,才能形成特色品牌,才能吸引游客,才能实现旅游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一要打造文化旅游名片。要依托申报“中国长寿之乡”和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及雷平镇“百镇建设”、硕龙镇创建全国景观旅游名镇,结合《花千骨》、《农民篮球队》等多个剧组取景拍摄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整合全县生态、红色、边关、民俗等资源,打造中越边关特色旅游品牌、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品牌、主题度假旅游品牌和民族风情文化旅游品牌,全面提升旅游业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二要打造文化旅游产品。对于特色旅游产品的打造,必须紧紧围绕山水风光和民俗文化两大要素,科学设计,精心包装。重点加大旅游与文化、体育、边贸、农业及其他产业的融合,加快传统民族手工艺品、地方特色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的研制和开发,设计和包装“短衣壮”民族服饰等壮文化特色产品;依托地方旅游产品产销渠道,加大龙眼、苦丁茶、大米、珍珠鸭蛋、八角、蛤蚧、蔗糖等本土特色农副产品包装推广,逐步形成具有浓厚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为游客奉献精美可口的旅游大餐。
xx县作为中国连接越南和东盟各国的重要节点,开发跨国旅游、边境旅游、边关风情游有巨大的发展优势和潜力。要积极推进中越德天—板约国际旅游合作区建设,推动中越两国政府尽快签订《中越德天—板约瀑布地区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协定》,尽快开通中越边境“一日游”线路和边境旅游异地办证业务,进一步融入北部湾大旅游圈。结合硕龙镇打造成民族边关风情小镇和硕龙口岸升格为国际口岸的需要,把硕龙、德天、岩应三个互市点和硕龙口岸一并纳入硕龙镇区总体规划,建设硕龙口岸经济区,形成大口岸就是大旅游格局,进一步推动旅游口岸协调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金融发展调研报告大全(18篇)篇八
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大力发展金融业,是促进我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市委批转的《市政协20**年工作要点》,今年上半年,我们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市金融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在市政协副主席储昭平的带领下,调研组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情况通报,先后召开了金融界人士座谈会、企业家座谈会、金融专家座谈会,并实地走访了有关金融机构,了解我市金融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提出加快发展的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努力支持金融机构改革,促进了金融业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金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1、金融工作明显加强。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出台了《关于印发xx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关于推进中小企业振兴计划、解决企业流动资金问题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措施,激发和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和支持金融企业做大做强。建立了与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协调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分析形势,协调解决问题。银政企沟通机制更加畅通、更加密切,金融与地方经济互动融合、互相促进的局面进一步形成。今年3月,我市成立了金融工作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协调驻肥金融监管机构和驻肥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落实中央金融政策,推荐公司上市,协同有关部门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金融工作办公室的成立及其职能的发挥,必将对我市金融业的统筹协调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2、金融总量迅速壮大。
调研中了解到,近年来我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长迅速。截至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752。7亿元和2678。7亿元。4月末,我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416。51亿元和309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5%和36。5%,创历史新高。资本市场融资力度加大。全市17家上市公司发行股票19只,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83亿元。9月以来,市建投集团、海恒集团共发行企业债37亿元,市国资公司申请发行10亿元企业债正在办理股权质押登记手续,另有40亿元企业债的发行正在申请之中。信托租赁典当融资及小额贷款迅速发展。兴泰租赁累计向全市200户中小企业提供17亿元租赁融资,兴泰信托20新增信托规模43。94亿元。全市典当总额22。54亿元,年末典当余额5。74亿元。小额贷款公司自去年试点以来,已放贷1。44亿元。
3、金融体系不断完善。
目前,全市有政策性银行2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6家,股份制银行6家,外资银行1家,地方银行2家,农村合作银行2家,村镇银行1家,进出口银行、华夏银行、恒丰银行、汇丰银行正在或准备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我市证券期货保险业发展迅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目前我市有证券公司总部2家,证券公司营业部29家,期货公司总部3家,期货公司营业部7家,保险机构37家。同时,其他类型金融机构不断丰富,安徽兴泰租赁业务规模逐步扩大,江淮集团与民生银行合资的汽车金融公司正在积极筹建,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由此可见,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我市已经基本形成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元金融体系。
4、银政企合作成绩显著。
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针对银行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对接难的问题,我市在全省首家设立网上“金融超市”。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向金融机构推介优质中小企业1294家,100多户企业获得贷款37亿元。适时召开银企对接会,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对接成效。年9月,市投融资管理中心牵头组织召开银行与房地产企业对接会,建行向95户中小企业提供贷款5。93亿元;2008年10月,市投融资管理中心会同市房产局组织召开银行与房地产企业对接会,6家银行与18家房地产企业签署25亿元贷款协议。今年1月,市投融资管理中心牵头组织,发行规模1亿元的“滨湖·春晓”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创新了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实现中小企业融资新的突破。今年6月,“滨湖·春晓”二期中小企业发展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正式公开募集,首期5000万元已由兴泰信托公司与金鼎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推出。203月,市政府、人行合肥中心支行联合召开全市首季银企对接会,签约项目216个,金额91。4亿元。建立了重大项目融资支持机制,确保像合肥京东方、熔安动力这样一批2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顺利实施,推动了美的工业园、格力产业基地一期、长虹工业园等重大项目的建成投产。
5、金融创新稳步推进。
银行业改革稳步推进。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在肥分支机构改革已经完成,农业银行在肥分支机构改革顺利推进;政策性银行在肥分支机构改革逐步深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xx市商业银行整体并入新组建的徽商银行;在全国省会城市中首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肥东、长丰农村合作银行正式开业,肥西农村合作银行正在组建;村镇银行试点稳步推进,成立了长丰科源村镇银行。金融资产质量进一步改善,2008年末,我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2。23%,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5个百分点,利润增长34。1%。信托业务稳步发展,建总行34。09亿元控股兴泰信托获国家批准,国元信托盈利水平跃居行业前列。证券保险业改革创新全面开展。国元证券成功借壳上市,华安证券顺利重组,证券业规范经营取得明显成效;非上市公司代办股份转让试点顺利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稳步开展,“信贷+保险”等创新业务逐步启动;国元农业保险公司正式开业。
二、我市金融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中我们感到,面对当前激烈的竞争态势,我市金融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最新金融发展调研报告大全(18篇)篇九
我国传媒业经历了两次大的改革。第一次是1978年以后进行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改革,国家逐步减少对新闻单位的财政拨款,绝大多数新闻单位通过媒体广告等经营创收实现自收自支。第二次是19以后进行的媒体“集团化”改革,广州日报等几十家大型新闻单位组建起传媒集团。“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改革,是传媒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采取的改革措施,它一方面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另一方面激发出媒体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各新闻单位按照市场需求,创办了各种满足不同受众需求的媒体形式,并在内部推行独立核算、承包经营、人事分配等各项改革。“集团化”改革,是新闻媒体发展到一定规模,面对社会信息化和传媒全球化的新形势,所做出的必然选择。事业单位的组织形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只有用集团这种组织形式,才能把规模日益庞大、分工逐渐细化、媒体数量不断增加、产业功能更加完备的传媒组织更好地协调和运作起来。我国宏观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的外部环境,以及信息社会带来的发展机遇,加上新闻单位内部不断深化各项改革,使传媒业迅速成长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兴产业。目前,我国整个传媒市场的规模已超过1000亿元,从起传媒业连续三年保持了25%的增长速度,利税总额已超过烟草业,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四,出现了一批规模达十几亿、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大型传媒集团。
最新金融发展调研报告大全(18篇)篇十
金融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没有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就很难发展现代农业。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改进“三农”金融服务,离不开制度性扶持政策。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亟待建立健全,应积极发挥税收作用,促进农村金融体系更快更好建设。
(一)关于农村信用社。
为配合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确保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积极稳妥地进行,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改革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税收政策。
1.从20__年1月1日起至20__年底,对参与试点的中西部地区农村信用社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其他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按其应纳税额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2.从20__年1月1日起,对改革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取得的金融保险业应税收入,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
(二)关于农业保险。
根据现行营业税法规规定,对农牧保险,即为种植业、养殖业、牧业种植和饲养的动植物提供保险的业务,免征营业税。
最新金融发展调研报告大全(18篇)篇十一
今年以来,全县金融部门牢牢把握稳健货币政策的总要求,着眼“四个争当”、“三大取向”、“四化同步”目标定位,积极融入新常态、研究新常态、适应新常态,以推动产业转型为主线,以提高创新能力为载体,持续增加“双百工程”、新兴业态、现代农业、民生工程以及消费领域的信贷支持,主要金融指标增量、增幅持续向好,全县金融运行形势健康平稳。
一是城乡居民存款增势强劲。截至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62.96亿元,年内新增6.84亿元,较年初增长4.38%,同比多增3.29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存款较年初增加8.66亿元,增幅6.86%,同比多增5.16亿元。居民存款快速攀升,一是与外出农民工返乡过节直接相关,集中汇入款项推高存款规模,其中邮储银行、信用联社居民存款分别较上月增加2.02亿元和1.3亿元;二是投资担保公司兑付风险发生后,撤出资金、手持现金陆续回流银行,银行增存基础趋于稳健;三是个人购买理财产品集中到期,多数理财资金赎回后自动转存银行;四是春节期间城乡居民生产、生活交易趋于活跃,个体商户增存持续向好。城乡居民存款恢复常态增长,为金融机构做好全年信贷营销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反映出居民投资渠道单一、消费需求偏低的运行特点,亟待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月末,全县企业存款余额9.97亿元,较年初减少1.25亿元,同比多下降1.71亿元。从金融角度看,经济下行压力对全县传统产业的影响将长期存在,资源供给趋紧、国际贸易摩擦、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下游市场重组、产成品占用攀升等多重因素交互叠加,单位存款较年初减少3.9亿元,同比少增6.6亿元。
二是实体经济信贷增速放缓。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0.13亿元,较年初新增1185.44万元,同比少增7233.27万元,增长0.12%,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0.8个百分点。从贷款类别看,个人经营性贷款较年初减少6645.3万元,同比多减少1.9亿元,个人消费贷款较年初增加6270.74万元,同比少增3036.79万元,个人贷款出现“双降”,一方面说明消费品市场需求走弱,供求关系处于调整期,城乡居民投资意愿持续下降,另一方面则体现出人民银行降息降准政策短期效应不明显,需要其他政策配套联动。企业贷款较年初新增1560万元,但从投向结构看,新增政府投融资平台水利工程项目贷款7500万元,企业贷款实际减少906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少下降4209.53万元,企业贷款余额周期性下降与春节前后开工率不足有直接关系,也与金融机构年初储备项目、集中贷审相关联。
三是金融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县邮政储蓄银行结合家具商户集聚经营的特点,创新推出“仓储物流综合授信”模式,向金宇家具城提供批发式贷款7000万元,与县农业局联合制定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实施方案,在县政府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后,计划选择两处镇街进行试点。信用联社全市率先成立生态农业贷款审查中心,形成了制度化、流程化、一体化运作格局,新增涉农贷款6021万元,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同时,贷款审批时间较往常缩短2-3个工作日,目前正在研发大蒜配资信贷产品,预计7月份推向市场。县农行承担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融资增信试点进展良好,贷审终结并提供授信支持11户,发放融资增信贷款1145万元。
四是普惠金融取得新突破。莱商银行金乡支行顺利开业,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到9家,下辖营业网点(含离行式自助终端)65处,开通网银4.2万户,设立农村便民取款点108个,金融设施建设逐步健全,服务环境趋于优化。下岗失业人员政策性小额担保贷款基金增加到1500万元,贷款对象由下岗失业人员扩大到农村妇女、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残疾人、大中专毕业生、大学生村官等弱势群体,承贷银行发展到两家,前两个月累计发放政策性小额担保贷款7笔,金额85万元,在帮助弱体成功创业的同时,带动35名城乡居民实现本地就业。
(一)企业信用违约风险上升。去年四季度以来,全县先后有36家企业出现银行信用违约现象,涉及贷款本金1.53亿元,其中煤化工企业1家,违约金额233万元,金额占比1.52%,通用设备制造企业5家,金额1953.58万元,占比12.77%,纺织服装企业2家,金额306.51万元,占比2%,商贸物流企业1家,金额893.91万元,占比5.84%,农资生产及农产品批发企业27家,金额1.19亿元,占比77.78%,企业违约现象集中爆发,既有偏离主业经营、跨行业过度投资造成资金回流困难因素,也有联保企业为应对银行压贷而采取的集体违约对策,无论哪种原因,最终损害的将是银企合作关系和全县金融生态环境。
(二)信贷成长环境面临严峻考验。全县“双百工程”的强力实施,为银行业扩大项目贷款储备、培育新的信贷增长点提供了承载主体,民间借贷机构清理整顿也为社会资本回流银行创造了宽松条件。另一方面,全县对公存款增势乏力的被动局面没有实质性改观,尤其是担保圈风险发生后,部分银行贷审权限上收,附加条件增多,甚至出现抽贷现象,企业因达不到续贷条件经营更加困难,1-2月份,全县企业贷款展期笔数41笔,展期金额5284.52万元,同比分别增加26笔、3038.49万元。
(三)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较为突出。全县小企业普遍存在产品结构单一、经营不稳定、核心技术缺乏、财务信息不透明等诸多问题,在贷款审批中缺乏比较优势,难以及时获得信贷支持。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营销小企业客户的方式也需要进一步创新,审贷标准与审贷流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是精准施策,保持信用总量平稳增长。县人民银行将制定印发《金融支持全县实体经济发展助力经济转型的指导意见》,将信贷资源向现代农业、小微企业、服务业、科技创新、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倾斜,确保全年新增贷款15亿元。加大向上争取工作力度,向上级人民银行争取再贷款规模力争超过3亿元,引入异地银行贷款力争超过2亿元。以农村信用社体制转型为契机,组织申请全省信贷资产质押试点,全面拓展融资渠道。在做好鲁特电工、金人电气上市培育的同时,新增1-2户小微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交易,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区域集优票据,促进社会融资总量稳健增长。
二是突出定向调控,巩固“四化同步”要素保障。加强信贷政策、投资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配合,重点加大对园区产业集群、“1351”培植工程、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信息产业、生态保护建设示范区的信贷投放。进一步加大政银企合作力度,组织召开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业、文化产业专项银企合作推进会,以更大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启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开发大蒜价格指数保险贷款和大蒜配资信贷两项创新产品。
三是强化监测预警,维护辖区金融稳定。重点关注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市场、产能过剩行业、民间借贷、企业担保圈等五类风险,实施金融风险监测全覆盖工程,系统开展经营稳健性现场评估。严格落实政银企战略合作协议,配合政府做好企业担保圈风险化解处置工作。制定存款保险制度宣传方案和应对预案,确保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后在辖区内平稳运行。
四是优化服务环境,提升社会满意度。全面深化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力争年底前将所有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转型升级为集取款、汇款和缴费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支付网点。推广实施《省直管县国库管理办法》,构建出口退税实时拨付绿色通道,不断提高经理国库水平。坚持“一企一策”、“一行一策”,进一步提高外汇服务便利化水平,推动辖区跨境人民币业务向纵深发展。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机制建设,优化咨询投诉信息电子数据库,探索建立纠纷非诉第三方调解机制。
五是注重调查研究,服务领导决策。紧密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深入研究全县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和新问题。建立特色行业调研监测制度,加强对突发性、趋势性、规律性问题的调查分析,从金融角度提出政策建议和应对措施,切实发挥好决策参谋作用。
最新金融发展调研报告大全(18篇)篇十二
农村金融的困境日益凸显,农村金融服务落后,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掣肘因素。因此,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强化“三农”金融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破解的难题。
一个健康、完整的金融体系对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投入是资金投入的主渠道。而现有金融体系在为农村服务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由于农村经济货币程度较低,农村金融赖以生存的微观经济基础脆弱,正规金融因农村的比较弱势而选择“自我纠正”,国有商业银行大量退出农村市场,导致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下降,农村金融出现“空洞化”和边缘化。首先是政策性金融缺位。对农业发展银行实行“独立核算、自主保本经营、企业化管理”与其承担的农村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存在一定的矛盾。农发行为我国目前唯一的政策性农业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太窄,主要负责粮棉油收购、储运等环节的资金提供,农业发展急需的其他贷款业务基本没有涉足,在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后又将面临业务严重萎缩的问题,没有真正起到支持农业开发的作用。
其次,农业银行支农功能“边缘化”。随着农行商业化改革的深入,其“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的经营原则与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分散性、波动性、长期性”向背离,农业银行将农业资金从以农业为主转为以工商业并举,竞争视角从农村转向城市,使得贷款业务逐渐离“农”。
再次,农村信用社支农有限。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占主导地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经济的资金需要,较好地支持了农村经济发展,但由于受自身经营规模和经营体制所限,其资金供给总量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存在“农信难为农”的严重问题。
为防范贷款风险,面对农村贷款规定较为苛刻的条件。大部分农民贷款因提供不出相应的质押、抵押及不动产等担保而与农贷失之交臂;另外,由于农村贷款期限、结构、金额等方面设计与农村资金需求特点不相适应。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渐深入,农业走向产业化、现代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周期长,而现实的贷款产品金额偏小,期限一般为1年,与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信息不对称;此外,浮动贷款利率制度使农民承受能力严重受挫。实行浮动利率制度后,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处于垄断地位,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对贷款一律实行上浮,在相当程度上加重了农户的利息负担。
由于社会信用环境差,借款人信用观念淡薄,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时有发生,制约了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农村信用体系尚不完善,金融机构考察其财务状况和信贷条件较为困难,同时贷款需求总体缺少有效的担保、抵押,使农业地区需求量大、亟须支持的大额农户、个体公商户贷款、民营企业贷款、小城镇建设贷款、水利建设贷款等难以形成需求。另外,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尚未建立,农户信用信息处于零散分布状况。
民间借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但良莠不齐,同时,也加大了农民的负担和农村金融风险。由于对民间借贷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和正确引导,其风险、隐患日益凸现,由此引发的经济纠纷呈上升态势,间接殃及社会稳定;另外,民间借贷不规范,无借据、合同,缺乏担保,隐蔽性强,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坑蒙拐骗在所难免,甚至引发刑事案件;民间借贷利率一般高于同档次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风险集中,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此外,影响金融宏观调控。民间借贷活动在高利率的吸引下,易诱发大量资金以现金形式流出金融机构,加大现金“体外循环”,造成金融信息失真,干扰央行对社会信贷总量的监测。民间借贷投向具有一定的趋利性、盲目性,资金流向与国家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不能配套,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落实效果不佳。
农业保险机构运行障碍主要表现有:保险基金规模较小,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商业性保险项目界定模糊,农业险种划分及其保费标准正在探索中,理赔及风险补偿机制建立滞后,贴农、为农保险制度不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组织规模偏小,经营行为不规范;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关系不顺,行业自律以及监管不到位,风险及补赔机制尚不健全。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要求下,现行农村金融体系需要积极地进行变革和创新,适应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农户、乡村企业多样化、多层次金融需求特点,积极构建以合作金融为主体,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和非正规金融有机结合的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形成有效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合力。
要建立起政府主导、横向联动和金融服务“三位一体”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机制,并构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和监测,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进行量化考核,并不断健全金融生态环境法律基础,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的外部生存环境。
首先,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是一种无形资产,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融资成本,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健全信用文化,广泛开展诚信宣传,强化农户诚信教育,培育农户的信用道德和信用精神,提高农户的信用素质。政府采用补助的形式开展对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培训,强化新型农民整体素质。
另外,深化农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完善内部治理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使企业真正成为合格的农村市场主体。尽快建设和健全企业和个人的诚信系统,加快诚信立法,实现银行、政府、执法部门间的社会信用信息数据互连互通,提高社会信用信息的共享程度。运用法律、制度、行政和经济手段,健全信息披露制度,规范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信评估等诚信机构,提升其公信力。建立农村信用的激励和惩戒机制,完善企业市场竞争和退出的公平环境,创造农村金融生态良性发展的诚信环境。
其次,转换地方政府职能。政府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政府要加强对创建金融生态环境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指定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整体规划、目标、任务以及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切实转换服务理念,强化农村服务意识,严格依法行政,提高政务质量和效率。结合当地农村经济金融状况,加快支农金融相关的制度建设,并保证规章制度的完善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以有效保护农村投资者、存款者的合法权利。
再次,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与支持力度。财政是农村金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支撑。构筑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金融生态环境需要以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农业产业环境,投资环境和农村经济的运行质量。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满足农村金融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农村金融生态比城市金融生态相对脆弱,因此,需要加强国家财政与政策性金融对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的项目支持力度。同时,需要积极探索工业反哺农业,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可行途径与制度设计。
农村金融立法应循序渐进,平稳推进。应重点制定农业投资法、农村合作金融法和农业保险法等专门法律,为农村金融体系的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使之有能力和动力进行金融制度创新。
首先,制定农业投资法。制定农业投资法,使国家对农业的投入法律化,通过立法规定中央、地方、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对农业的投资比例及相应的责任。
另外,农业投资法在法律上要规定对农业贷款实行优惠利率,中央银行对农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应低于城市的商业银行,以调整其级差收益。同时,建立农业信贷国家财政补贴制,以补偿因低息贷款而造成的损失,走农村金融“以农养农,国家保护”的路子。
此外,农业银行在完成上交存款准备金后,多存可以多贷,但必须明确年度农业信贷的结构比例和投入时期。
其次,制定农村合作金融法。尽快制定农村合作金融法及配套的法规,给农村合作金融以应有的法律保护。在农村合作金融法律中,要对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产权组织形式、融资渠道、经营机制、管理模式、运营规则、职能作用等做出明确规定。根据农村发展的实际,在资金、利率、税收等政策方面给予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以优惠政策,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范。在立法中应对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性质、经营目标、经营业务、权利义务、与政府的关系等内容做出规定。这样既可以为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法律的依据、规范和保障,又可以规范农村合作金融市场,为农村合作金融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础。
再次,制定农业保险法。加快农业保险的立法,从法律上明确政府、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政策和财政上予以支持,建立起确保农业持续发展和农村长期稳定的保障机制。在农业保险法中,要明确农业保险的实施范围和实施方式。扩大农业保险的实施范围,农业保险应包括农作物的耕种、收获后储藏、加工及其运输的保险,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财产的保险,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身保险及各种手工艺和家庭产品的保险等。
另外,要明确政府在农业保险中应发挥的作用。进行保费补贴,根据农业保险发展的需要和我国财力,规定保费补贴的参考比率;进行费用补贴,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农业保险的成功经验,由政府对农业保险的经营费用进行补贴。实行某些优惠政策,对农业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免税,对其经营的商业保险业务则降低税率,对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也实行免税;对农业保险的投保人提供贷款担保或对向投保者提供低息农业贷款的金融机构给予利息补贴。另外,要逐步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组织制度体系。根据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实际需要,农业保险的组织形式应多样化,包括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地方性农业保险公司、商业性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合作组织等。
最新金融发展调研报告大全(18篇)篇十三
调查对象:校区内所有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二、主体。
互联网金融,仿佛在一夜春风之后,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但到底什么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为何会产生,它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带着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开展了调查,有了一些收获。
(一)背景。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业与现代信息科技相结合的,以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为代表精神的,以传统金融业的在线化、互联网企业的渗透化和金融生态圈新型化为主要业态表现的,以支付方式、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为核心模式的新兴领域。就其内涵而言,涉及货币信用化与虚拟性流通,就其外延而言,拓展到互联网的各种运用。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在本质上并未改变金融的属性,只是对金融的构成要素进行了重构,是对传统金融业的一次革新。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产物,这种崭新的金融模式有着深刻的产生背景。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既出于金融个体(主要是指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对于降低成本的强烈渴求,也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提供的有力支撑。
中国金融业的改革是全球瞩目的大事,尤其是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和金融管制的放松。而全球主要经济体每一次重要的体制变革,往往伴随着重大的金融创新。中国的金融改革,正值互联网金融潮流兴起,在传统金融部门和互联网金融的推动下,中国的金融效率、交易结构,甚至整体金融架构都将发生深刻变革。
(二)产生的原因。
一是互联网化。随着wifi,3g等技术发展,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的融合趋势非常明显,有线电话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也融合进来。移动支付将与银行卡、网上银行等电子支付方式进一步整合,真正做到随时、随地和以任何方式进行支付。二是行业融和。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近年来互联网业、金融业和电子商务业之间的界线日渐模糊,行业融合日渐深入,已经形成新的“互联网金融”蓝海,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以阿里金融为代表的新兴互联网,在支付、结算和融资领域内的种.种“举措”,给银行的传统经营管理带来巨大挑战。三是技术为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成为依托,尤其是数据产生、数据挖掘、数据安全和搜索引擎技术,是互联网金融的有力支撑。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搜索引擎等形成了庞大的数据量。云计算和行为分析理论使大数据挖掘成为可能。数据安全技术使隐私保护和交易支付顺利进行。四是网络交易。自从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和平板电脑进入我们的生活,通过互联网做交易开始变得更加普及。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下面是我们调查问卷及结果统计:
2、你是否熟悉互联网金融a、非常熟悉b、熟悉c、不熟悉。
3、你是否利用互联网参与过金融活动a、总是b、经常。
c、从不。
4、你是否了解“余额宝”等存款类业务a、了解,已使用。
b、了解,未使用c、没有使用。
5、你对传统金融模式的满意程度a、满意b、一般c、不满意。
6、你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满意程度a、满意b、一般c、不满意。
7、你认为互联网金融安全吗a、非常安全。
b、一般c、不安全。
8、你是否被互联网金融欺诈过。
a、没有。
b、偶尔。
c、经常。
9、你认为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收益率高吗。
a、高。
b、一般。
c、不高。
10、你是否看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a、非常看好。
b、比较看好。
c、不看好。
(三)调查分析及建议。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被大多数的人所熟知,近一半以上的人都参与到互联网金融交易,目前大多数的人对互联网金融的一些营销方式还是比较满意的,互联网金融的支付快捷便利,带来的收益较储蓄高,企业融资成本大大降低,融资速度快,这些让互联网金融的未来看起来一片大好,但是由于它目前正处于幼稚期,也暴露了很多缺点,一是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互联网金融依托互联网进行数据的传递、存储、处理和使用,有可能面临因设备问题和人为问题带来的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问题。近期出现大批互联网贷款公司出现挤兑、骗贷、跑路等现象,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二是虚拟金融服务引起的洗钱、非法集资等业务风险。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在电子信息构成的虚拟世界中进行,由于交易对手身份确认、信息不对称等,增加了业务的风险判断和管理风险;互联网金融高效便捷的金融产品虚拟交易方式有可能被不法分子滥用,为洗钱、非法集资等不法活动提供便利。三是监管法律法规滞后缺位引起的法律问题。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方面的监管和适用的法律存在空白和灰色地带,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于市场发展。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业务呈现多元化,涵盖全部金融子领域,对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是一个挑战;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无时空限制、客户范围广泛,一旦发生金融风险则会造成大面积的负面影响甚至出现系统性风险。我们调查的人群中就有人被欺诈过,一半的人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欠缺,所以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是要加强互联网法制建设,制定互联网管理的基本法,明确互联网管理的基本原则,明确网络运营商、网络用户、信息服务企业和信息发布者等主体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建议金融机构和从事网络支付服务的非金融机构加强技术防范、人才培养、内部控制和风险预警,建设数据备份中心,建立网络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确保网络金融安全。二是要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首先是要明确牵头监管的部门,避免一些不法个人或机构利用网络销售金融产品的欺诈行为;其次是对当前存在的各类互联网金融产品进行分类,对高风险互联网金融产品销售实现登记备案制度。三是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平台体系。正如马云所言“金融的本质是做信用,互联网金融本身是建一个有信用的体系”。四是积极探讨互联网金融的对外开放,接纳部分有成功经验的国外互联网金融机构来华开展业务,形成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和谐格局。五是加大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研究,鼓励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对互联网企业而言,发展互联网金融,首先需要的是扩大金融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和维护客户群,充分利用互联网开放式平台优势,强化互联网金融产品开发,满足客户一站式和多样性需求服务;其次加大技术研发,改进互联网金融的运行环境,实现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安全畅通和信息安全传输。对金融机构而言,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开放优势,加强对其他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尤其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互联互通,开发更多适合网上营销满足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鼓励推进金融产品创新。
最新金融发展调研报告大全(18篇)篇十四
(2012年9月3日)。
近年来,农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已经逐渐成为重要的农村市场主体,对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稳定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解xx信用联社支持农业合作社发展的进程、效果,以进一步促进我县农业合作社发展,探索金融支持其发展的有效途径,按照省联社有关通知要求,我县联社就金融支持农业合作社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金融支持农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截至2012年6月末,全县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114831万元,全县“三农”贷款95993万元,新放贷款中涉及农业合作社和社员贷款余额7300万元,受益农户5210户。其中投放养殖业合作社贷款1920万元,种植业合作社贷款2400万元,农产品加工和其他专业合作社2980万元。
二、xx县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
截止2012年6月末,xx县农业合作社已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共有140多家。从涉及的行业看大体分为种植业、养殖业和其他涉农合作社。其中种植业主要有粮食、棉花、油菜、蔬菜、水果、茶叶等专业合作社,养殖业主要包括生猪、渔业、黄鳝、蜂业、湘莲、珍珠等专业合作社,其他涉农类合作社如农机服务、农副产品、农产品运销、水产营销等专业合作社,呈现出合作社发展的多样性。其中全县养殖专业合作社有47个,占合作社总数的33%;种植业69个,占49%;其他26个,占18%;涌现了像xx棉花专业合作社、xx茶业专业合作社、xx优质稻专业合作社、xx蔬菜专业合作社、xx润农棉花专业合作社、xx湖渔业生产农业合作社等一大批有特色、有规模、发展势头快、助农增收增效好农业合作社。
三、
支持农业合作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xx联社努力加强和改进对“三农”和县域经济的金融服务,不断夯实和加大“三农”信贷业务,积极支持农业合作社的发展。
1、有针对性地制订信贷扶持计划。
xx信用联社把支持农业合作社作为服务“三农”的一个重点,及时了解我县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对各农业合作社及社员开展调查,掌握农业合作社经营项目、入社社员、股份设置、经营管理和资金需求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了对农业合作社信贷资金支持的扶持计划,做到支持对象不盲目。xx县银华润农以棉花专业合作社的形式直接向农户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及提供棉花栽培技术,由xx公司向各村场签订合同,按农户承包合同田亩多少毛估产量,由公司担保逐笔发放贷款。该合作社涉及村场14个,农田面积26000亩,农户1087户,2011年就向该合作社社员发放约210万元。
2、在风险可控中推行灵活的贷款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决农业合作社及社员贷款问题,xx联社采取“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贷款方式给予积极支持。一方面,对农业合作社社员中的信用户、示范户和专业户,按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管理办法,给予最高3万元的信用贷款限额。另一方面,对生产资金需求量较大的农业合作社及社员,大力推行农户联保、农村专业大户和农业合作社贷款,使专业合作社和社员的贷款额度得到大幅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合作社及社员的发展。如xx信用社和联社营业部向xx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插旗菜业累计发放贷款250万元,支持其进行蔬菜加工、成品销售,主打产品芥菜和豆角,在带头人的带动和管理下,该合作社创立了“xx菜业”品牌,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仅此一项,农户增加收入150元—200元/亩,全镇农户增收600—800万元。
3、创新服务方式以有效解决合作社融资难题。
植、收购、加工为主,为扩建厂房改善成品质量和提高产量,该合作社xx米业以法人代表xx名义向三封寺信用社申请借款,却缺乏抵押物。经过多方协商并上报联社审核,信用社以担保公司担保的方式向该合作社发放贷款200万元,解决了该合作社抵押担保难的问题。
四、促进农业合作社发展的金融支持建议。
1、规范农业合作社自身管理。
农业合作社要加强自身规范建设,重点从规范登记注册、规范股权设置、规范生产行为和规范管理制度等方面,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自身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力,促进其广泛吸收农户入股,提高农户入户合格率和农民组织化程度;对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名义的贷款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提供贷款贴息和税费减免。
2、推广法人代表个人担保与政府专项担保贷款。
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对普通社员的约束力较弱,因此有关部门要强化对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的风险约束,推广法人代表个人财产担保贷款,规定合作社法人代表对于合作社贷款具有连带清偿责任。同时可由市财政和县财政设立专业合作组织风险补偿基金,对专业合作组织提供贷款担保。
3、创新信贷产品以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在坚持风险可控、成本可算、利润可获、信息披露到位的前提下,积极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服务产品,探索新型担保方式,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贷款的品种和担保范围,创新各类符合法律规定和实际需要的农副产品订单、保单、仓单等权利以及农用生产设备、机械、林权等财产抵质押贷款品种,提升信用社服务水平。
最新金融发展调研报告大全(18篇)篇十五
为了解当地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和农户对农村金融机构创新服务的要求,掌握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并准确地预测信贷投量,把准信贷投向,促进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提升“三农”服务水平,从而更好服务于当地经济。通过对延川县农村金融服务机构采用问卷、座谈、走访等形式的调研,就延川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普及和服务能力、服务方式进行全面掌握,并对今后发展提出对策。
20xx年11月15日-20xx年12月1日。
通过本次调研,了解延川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发展的现状以及创新发展的模式,分析延川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当前问题,然后通过剖析当前问题,以及借鉴国内先进县市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发展的模式和经验,提出促进现阶段延川县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发展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主要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和进行问卷调查、座谈调研调(调查问卷见附件2)以及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由于延川县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存在的问题还很多。部分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资金紧张,存款的增长速度和贷款增长速度严重不匹配。以延川县农村信用社为例,因为农村信用社一直扎根农村,情系农民,立足农村经济发展,长时期服务“三农”,同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是农村主要的金融服务机构,截至20xx年10月,延川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63237万元,各项贷款9584万元,其中涉农贷款4996万元。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初步在农村开始设立,时间较短,所以存在有很多的问题,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
样化需求;从基础服务设施上看,农村信用社硬件服务设施还有待加强,服务网点的改造、人力资源配置仍需进一步完善。
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立足县域,主要吸收当地存款资金,存款规模受地方经济影响较大,特别是山区农业县,经济规模制约农信社支农资金更加明显。县域范围内存款市场份额的竞争日趋激烈,民间融资行为更加活跃,存款搬家的现象比较突出,支农资金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信社支农功能的发挥。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农业作为高风险低受益的行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影响巨大,而目前农业保险覆盖率不高,且手续复杂,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借款人就可能不按时履行还贷责任。即使有抵押,但由于抵押品大多数是农民住房、宅地或农机等,这些抵押品一般都很难变现,所以农村金融机构还要承担不良贷款损失。
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发展的资金困难,所以要在经营管理、业务发展和产品服务创新上有所突破。但是,当前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利润来源和结构单一,严重缺乏创新动力,服务机构开办的中间业务也仅有代理企业产险和代理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等几项,还不能办理代扣代缴税金等中间业务,无法留住企业基本结算账户,吸收企业存款难度较大。
(1)立足社区、服务“三农”。农村金融服务机构要找准市场定位,主要服务于县域经济,信贷资金绝大部分用于支持本地农户、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2)通过强化监管措施,切实防范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各级监管机构在积极争取试点工作的过程中要加强监管与控制,要始终把防范风险放在第一位,优化产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强化资本约束,把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办成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农村金融市场。
(3)通过合理规划,设置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实现公平竞争,服务周到,高效务实的农村金融市场。鼓励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投资来源多元化和股权结构分散化,为农村金融机构良性运作奠定良好的资本来源结构。
(4)改进服务方式,开发多种服务产品。农村金融服务机构要推行“阳光信贷”,适当简化贷款手续和审批程序:一是公开信贷品种、办贷流程、信贷服务人员服务片区、办贷监督机构,承诺办贷时限;二是简化贷款办贷手续;三是适当放宽基层网点的贷款审批权限。农业和农户小额贷款具有其特殊性,既受其生产经营项目的制约,也与农村地区经济交易方式相关,对额度较小的农户贷款在监管上适度放宽,以比较简化的手续规范管理。。
(5)加强培训与教育,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村金融服务工作人员队伍。一是要强化工作人员的遵纪守法、行业自律意识和岗位业务技能培训,培育出一批政治过硬、业务精良的工作队伍。二是要加快人才引入步伐。高薪从外地引进高素质人才,亦可通过协商从当地金融机构中吸纳一批富有从业经验的现有从业人员,切实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
通过实践调查,全面掌握了延川农村金融服务的状况,并根据自己的学习知识,结合实践情况,对延川农村金融服务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自己的这些建议能为延川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有所帮助。本次实践调查给了我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使我所学习到的金融知识在实践中的一次有机结合,提高了我的实践应用能力。
附件1:
参考书籍和资料。
2.延川县农村信用联社发展规划。
3.中国农村金融服务问题及对策浅析《中国县域经济报》。
最新金融发展调研报告大全(18篇)篇十六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上,金融资源的实际总供给小于实际总需求,农村金融缺口率比1998年的57.8%来说有所下降,但至20xx年末农村金融缺口仍高达4931.8亿元,供求未能实现均衡。
(一)金融机构大撤并导致农村金融体系空洞。
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为迎接内外资银行的挑战,商业性银行尤其是农业银行显著加快了建设现代商业银行的步伐。经营明确地向商业化方向转变,开始大量撤并设在乡镇的机构网点,贷款向大客户倾斜。不仅使其在农村的金融服务出现断层,而且还使大量的农村资金被转向了城市,使得商业性金融对农村经济的支持作用日渐减弱。事实上,农村金融领域也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天地,农村金融市场不应该成为商业性金融的抛荒之地。
(二)农村的金融服务功能弱化,金融产品与服务单一。
首先,我国虽然已有运作十多年的农业政策性银行,但现阶段的农发行却背上了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不良资产负担沉重的包袱,数据显示农发行的不良贷款比率高于同期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水平。现阶段我国农村领域,最需要贷款的需求者有,贫困户、微型和小型企业及龙头企业。改善基础设施、促进农技推广以及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而产生的金融需求很迫切。
其次,农村信用社体制上存在重大的缺陷。近几年来,农信社的存贷比总低于全国金融机构的平均存贷比(见表1)。而且,农信社的不良贷款率在同期也高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咸宁市中心支行的统计,咸宁农村信用社20xx年三季度专项中央银行票据置换之前,其不良贷款达到36283万元,不良率17.81%,票据置换后,不良贷款余额仍达到10457万元,不良率5.88%。截止20xx年二季度末,不良贷款又升至20129万元,较置换时增加9672万元,不良率9.28%,较置换时增加3.4个百分点。
农村信贷资金配置上的偏差,造成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不降反升。尽管农村合作金融经过近年来的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很多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和资产质量大大改善。但要在将来竞争性的农村金融领域争取更大的优势,农村合作金融的改革还必须深入。
4、农村金融监督管理过度和不足并存。借款在融资者融资总额中所占比例过大,达到了70%以上,贷款品种过于单一。
再次,近几年趋势来看,农村存款较其他资源在总的金融资源中所占的比例最大。证券期货和外汇等资本市场的触角根本没有延伸到农村。农业类股票债券占金融资源总量仅有0.7%左右,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见表2)。
总之,农村金融体系萎缩,农村金融对三农的支持乏力,都不利于城乡经济的和谐发展,这些都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严重阻碍。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村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的整体均衡。
经济决定金融,没有一个活跃的市场,金融的核心作用就难以完全释放。农村经济主体的交易需求不足和供给型金融抑制的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农村金融服务滞后现象的产生。农村金融服务滞后的问题,只有通过在供给中创造更多的需求、在需求中提供更多的供给,才能得以从根本上解决。
(二)发展小额贷款业务,弥补农村金融漏洞。
农村有民间借贷最活跃的土壤,无论是农民和农村的经济组织,都离不开民间借贷,随着这几年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民间私下的融资规模在8000—10000亿,完全处于不可控状态,它加大了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只有把民间金融行为纳入规范化的轨道,才能够促进其健康发展。我国农村的民间金融是完全扎根于农村土壤的,因此对农村民间金融不应简单采取打压做法,这会使得民间资金转向低生产率的自我融资方式。
提到农村金融,就不能不提到去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孟加拉国银行家尤努斯。他创立的格拉明乡村银行,专门向贫困农户提供无需抵押的小额信贷,这一模式为全球农村金融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我国的农村小额贷款业务,可以借鉴“尤努斯”这个被国际金融市场认可的模式。发展农村民间金融,一方面,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新的金融机构。纽约联邦银行对美国银行业务状况进行的研究也表明:银行规模越小,其小额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越大,目前已经有不少海外资金进入农村金融市场。这是发展农村金融的一大创新,它能够有效的促进农村现有的金融服务竞争,一改农村信用社的独家垄断。另一方面,有必要对目前各种民间金融分门别类、分别指导,限制和取缔不正常的民间金融活动。这样才能使民间金融真正成为制度性金融的有益补充。
(三)让农业政策性银行更好的为农村服务。
1、将农发行从单纯的粮食银行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型农业政策性银行。有资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后,韩国产业银行重点扩展投行业务,开展承销债券,资产证券化和风险投资业务,组建基金在企业的重组及参与民营化的改造中扮演了关键性角色,成为政策性银行市场化经营的成功范例。
2、允许农发行逐步开展信贷以外的咨询、项目融资、企业并购等中间和表外金融业务。以增强其盈利水平,培养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3、建立和完善贷款的风险管理机制,遵循信贷资产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4、开发适合农村的金融投资品种,使农村金融资源总量平衡。
(1)开展实物和房产为基础的资产进行抵押贷款业务。目前各地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体制不能适应实际需要,农业保险尚未推开,农民生产生活所需贷款比较困难,农业和农村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来源难以保证。虽然农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大力开办了农业生产资料小额信贷业务,但是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政府可以开办农村住房抵押贷款业务,通过建立和健全农村房屋的评估、抵押机制,使广大农民在依法、自愿的原则下,为金融机构加大农业信贷扶植创造条件。建立农村抵押贷款制度就要求:首先,国家要制定农村房屋产权登记制度,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对广大农民发放房屋所有权证;其次,央行要制定农村房屋抵押贷款的原则、政策和措施。
(2)要鼓励引进国外农村金融中的专门为农业设计的金融品种,建立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鼓励各类担保机构为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创造有效的担保形式和途径;促进各类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培育一定数量的机构投资者,扩大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交易规模和流动性,促进订单农业健康发展;鼓励农业保险产品创新,与发展订单农业相结合,有效分散订单农业可能出现的风险;积极鼓励保险公司开拓农村市场,大力发展农村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
总理在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六项任务中叙述一共有476个字,而农村金融就占了193个字,可见农村金融在未来的金融行业发展中将成为新的亮点。新型的农村金融体系与传统体系有根本的区别,这是由农业发展的趋势决定的。现代农村经济主体对资金的需求是时间急,频率高,资金规模相对少。大的金融机构现有业务流程根本不能够满足这种需要。
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揭牌,以农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邮储小额业务“好借好还”亦开始在全国全面推开;3月16日,随着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首家专营“三农”贷款业务公司的开业,目前,我国已有10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核准开业。这是深化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一项创新,意味着农村金融市场正式向各类资本开放。他们将为我国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竞争不充分的广大农村地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满足我国“三农”持续增长的资金需求。
伴随着邮政储蓄银行的组建,农业银行和农发行也开始对农村金融市场重新重视;按照银监会的思路,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以县级法人为单位,保持长期稳定的发展速度;特别是村镇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在07年初建立了试点,整个农村金融市场从机构上开始进入春秋时代。
总之,在农村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相关金融机构应从更深的层次去思考问题。农村金融业改革的过程和它的内在发展规律对于我国现代的监管者和实践者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最新金融发展调研报告大全(18篇)篇十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聚成合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金及其服务是经济发展的血液。而目前,由于农村金融的困境日益凸显,农村金融服务落后,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掣肘因素。因此,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强化“三农”金融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破解的难题。
一个健康、完整的金融体系对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投入是资金投入的主渠道。而现有金融体系在为农村服务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农村金融机构退位,服务功能弱化。由于农村经济货币程度较低,农村金融赖以生存的微观经济基础脆弱,正规金融因农村的比较弱势而选择“自我纠正”,国有商业银行大量退出农村市场,导致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下降,农村金融出现“空洞化”和边缘化。首先是政策性金融缺位。对农业发展银行实行“独立核算、自主保本经营、企业化管理”与其承担的农村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存在一定的矛盾。农发行为我国目前唯一的政策性农业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太窄,主要负责粮棉油收购、储运等环节的资金提供,农业发展急需的其他贷款业务基本没有涉足,在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后又将面临业务严重萎缩的问题,没有真正起到支持农业开发的作用。其次,农业银行支农功能“边缘化”。随着农行商业化改革的深入,其“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的经营原则与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分散性、波动性、长期性”向背离,农业银行将农业资金从以农业为主转为以工商业并举,竞争视角从农村转向城市,使得贷款业务逐渐离“农”。再次,农村信用社支农有限。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占主导地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经济的资金需要,较好地支持了农村经济发展,但由于受自身经营规模和经营体制所限,其资金供给总量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存在“农信难为农”的严重问题。
2、信贷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农民很难取得贷款。为防范贷款风险,面对农村贷款规定较为苛刻的条件。大部分农民贷款因提供不出相应的质押、抵押及不动产等担保而与农贷失之交臂;另外,由于农村贷款期限、结构、金额等方面设计与农村资金需求特点不相适应。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渐深入,农业走向产业化、现代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周期长,而现实的贷款产品金额偏小,期限一般为1年,与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信息不对称;此外,浮动贷款利率制度使农民承受能力严重受挫。实行浮动利率制度后,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处于垄断地位,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对贷款一律实行上浮,在相当程度上加重了农户的利息负担。
3、农村金融服务环境较差,金融生态断裂。由于社会信用环境差,借款人信用观念淡薄,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时有发生,制约了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农村信用体系尚不完善,金融机构考察其财务状况和信贷条件较为困难,同时贷款需求总体缺少有效的担保、抵押,使农业地区需求量大、亟须支持的大额农户、个体公商户贷款、民营企业贷款、小城镇建设贷款、水利建设贷款等难以形成需求。另外,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尚未建立,农户信用信息处于零散分布状况。
4、民间借贷缺乏规范,金融风险加大。民间借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但良莠不齐,同时,也加大了农民的负担和农村金融风险。由于对民间借贷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和正确引导,其风险、隐患日益凸现,由此引发的经济纠纷呈上升态势,间接殃及社会稳定;另外,民间借贷不规范,无借据、合同,缺乏担保,隐蔽性强,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坑蒙拐骗在所难免,甚至引发刑事案件;民间借贷利率一般高于同档次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风险集中,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此外,影响金融宏观调控。民间借贷活动在高利率的吸引下,易诱发大量资金以现金形式流出金融机构,加大现金“体外循环”,造成金融信息失真,干扰央行对社会信贷总量的监测。民间借贷投向具有一定的趋利性、盲目性,资金流向与国家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不能配套,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落实效果不佳。
5、农业保障体系存在许多障碍。农业保险机构运行障碍主要表现有:保险基金规模较小,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商业性保险项目界定模糊,农业险种划分及其保费标准正在探索中,理赔及风险补偿机制建立滞后,贴农、为农保险制度不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组织规模偏小,经营行为不规范;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关系不顺,行业自律以及监管不到位,风险及补赔机制尚不健全。
特点,积极构建以合作金融为主体,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和非正规金融有机结合的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形成有效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合力。
1、构筑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金融生态环境。要建立起政府主导、横向联动和金融服务“三位一体”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机制,并构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和监测,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进行量化考核,并不断健全金融生态环境法律基础,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的外部生存环境。首先,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是一种无形资产,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融资成本,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健全信用文化,广泛开展诚信宣传,强化农户诚信教育,培育农户的信用道德和信用精神,提高农户的信用素质。政府采用补助的形式开展对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培训,强化新型农民整体素质。另外,深化农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完善内部治理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使企业真正成为合格的农村市场主体。尽快建设和健全企业和个人的诚信系统,加快诚信立法,实现银行、政府、执法部门间的社会信用信息数据互连互通,提高社会信用信息的共享程度。运用法律、制度、行政和经济手段,健全信息披露制度,规范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信评估等诚信机构,提升其公信力。建立农村信用的激励和惩戒机制,完善企业市场竞争和退出的公平环境,创造农村金融生态良性发展的诚信环境。其次,转换地方政府职能。政府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政府要加强对创建金融生态环境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指定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整体规划、目标、任务以及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切实转换服务理念,强化农村服务意识,严格依法行政,提高政务质量和效率。结合当地农村经济金融状况,加快支农金融相关的制度建设,并保证规章制度的完善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以有效保护农村投资者、存款者的合法权利。再次,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与支持力度。财政是农村金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支撑。构筑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金融生态环境需要以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农业产业环境,投资环境和农村经济的运行质量。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满足农村金融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农村金融生态比城市金融生态相对脆弱,因此,需要加强国家财政与政策性金融对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的项目支持力度。同时,需要积极探索工业反哺农业,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可行途径与制度设计。
2、加快法律制定,为农村金融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农村金融立法应循序渐进,平稳推进。应重点制定农业投资法、农村合作金融法和农业保险法等专门法律,为农村金融体系的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使之有能力和动力进行金融制度创新。首先,制定农业投资法。制定农业投资法,使国家对农业的投入法律化,通过立法规定中央、地方、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对农业的投资比例及相应的责任。另外,农业投资法在法律上要规定对农业贷款实行优惠利率,中央银行对农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应低于城市的商业银行,以调整其级差收益。同时,建立农业信贷国家财政补贴制,以补偿因低息贷款而造成的损失,走农村金融“以农养农,国家保护”的路子。此外,农业银行在完成上交存款准备金后,多存可以多贷,但必须明确年度农业信贷的结构比例和投入时期。
其次,制定农村合作金融法。尽快制定农村合作金融法及配套的法规,给农村合作金融以应有的法律保护。在农村合作金融法律中,要对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产权组织形式、融资渠道、经营机制、管理模式、运营规则、职能作用等做出明确规定。根据农村发展的实际,在资金、利率、税收等政策方面给予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以优惠政策,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范。在立法中应对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性质、经营目标、经营业务、权利义务、与政府的关系等内容做出规定。这样既可以为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法律的依据、规范和保障,又可以规范农村合作金融市场,为农村合作金融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础。再次,制定农业保险法。加快农业保险的立法,从法律上明确政府、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政策和财政上予以支持,建立起确保农业持续发展和农村长期稳定的保障机制。在农业保险法中,要明确农业保险的实施范围和实施方式。扩大农业保险的实施范围,农业保险应包括农作物的耕种、收获后储藏、加工及其运输的保险,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财产的保险,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身保险及各种手工艺和家庭产品的保险等。另外,要明确政府在农业保险中应发挥的作用。进行保费补贴,根据农业保险发展的需要和我国财力,规定保费补贴的参考比率;进行费用补贴,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农业保险的成功经验,由政府对农业保险的经营费用进行补贴。实行某些优惠政策,对农业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免税,对其经营的商业保险业务则降低税率,对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也实行免税;对农业保险的投保人提供贷款担保或对向投保者提供低息农业贷款的金融机构给予利息补贴。另外,要逐步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组织制度体系。根据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实际需要,农业保险的组织形式应多样化,包括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地方性农业保险公司、商业性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合作组织等。
3、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首先,创新管理体制。强化内控制度,完善农村信用社经营机制。树立以改革和效益为中心的经营管理价值观,构建起涵盖农村信用社各部门、各岗位以及每个员工的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完善目标考核、真正使经营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增强其经营管理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同时要确保管理的有效性。其次,进一步改革产权制度。强化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经营机制的转换。强化内部约束和激励机制,有效地转换经营机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提高内控执行效果;强化增资扩股工作,确保信息的透明度和操作的合规合法性,逐步优化股权结构。再次,完善治理结构。在治理结构选择上,要坚持所有者控制原则及效率管理和监督原则。要做到入股农民是农村信用社的所用者和控制者,形成信用社和入股农民的命运和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制度和体制安排,创造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在组织内部结构机制安排上,既要相互统一,又要相互制衡。根据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要求,农村信用社必须坚持所有者的利益主体和他的风险主体是一致的,而在治理上和管理上也应由他们做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最后,加强风险防范。努力扩充资本金。资本充足率提高了,农村信用社抵御风险的能力自然就增强了。同时,农村信用社应抓住改革的机遇,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改善自身经营,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良好形象,做好服务,强化信用社与社员的联系,使入股社员得到实惠,提高人们的入股积极性。努力实施多元化战略。农村信用社的经营业务应该多样化,资金的投放领域和投放对象应该广泛化。提高信贷质量。农村信用社要提高信贷人员的素质,增强其风险意识;严格信贷审查,加强信贷管理,及时催收贷款。
4、建立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培育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机制。应构建一个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民间金融相结合的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首先,拓宽政策性金融的业务范围。作为目前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应逐步向综合型政策性银行转变,满足不能通过竞争性金融活动而获得满足的农村金融需求。农业发展银行应当健全和完善政策性金融服务功能,继续支持国家粮油储备体系建设,履行为粮棉油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等政策性业务。在业务拓展上,农发行在目前基础上调整充实业务范围,积极开办粮油产业化经营贷款、重新对农业发展银行进行市场定位,进一步调整农业发展银行信贷结构,逐步将支持重点由农产品流通领域转向农业生产领域,使其成为支持农村发展的综合型政策性银行。同时要拓宽业务覆盖面。通过增设基层网点、接收部分基层国有商业银行网点或接收部分基层国有商业银行网点作为自己的分支机构,增强服务农业的能力。另外,逐步开办扶贫开发项目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农村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贷款业务;通过发行农业金融债券和建立农业发展基金,拓宽筹资渠道。此外,建立农村政策性保险业务,鉴于商业农业保险尚缺乏市场基础,建议在政策推动下争取成立地方性的,以政策为依托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建议建立国家和省两级农业保险发展基金,在财政补贴之外,支付农民的保费补贴和农业保险部门的超额赔款补贴,通过政府补贴或委托代理的方式,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进入农业保险市场,为农业保险提供再保险支持。其次,大力发展面向广大农户的合作金融组织。合作金融机构因自身制度设计的特点,使得为社员服务方面具有交易成本低、效率高的内在优势,在农村金融市场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应大力发展面向广大农户的合作金融组织。
如由农户自愿发起的资金互助组织,这种资金互助组织应是真正意义的合作制组织,社员之间互相监督,社员代表参与合作社决策,建立社员大会控制下的法人治理机构,有效建立其自我约束和自担风险的经营机制。再次,逐步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民间金融具有信息成本低、利率弹性大、服务态度好等优点,适度、健康的发展对于活跃民间投资,促进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要通过经济手段而非行政手段来解决民间金融所存在的问题,并逐步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充分利用传统的信用资源来培育和发展民间金融主体,使金融产业逐步走向多元化和市场化。国家应尽快制定民间金融相关的法规和管理办法,加强政策引导,规范民间金融行为,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使之合法化、公开化。同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小额信贷组织和互助合作金融组织。根据市场化的原则,发展以不吸收公众存款的私营、股份、合作制的小额信贷组织和互助合作金融组织,条件成熟时可由监管部门实行备案制管理,设立民营银行,提高民间金融的组织化、规范化水平,更好为“三农”服务。
5、建立有效的农村资金回流机制。首先,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调整县级金融服务功能。国有商业银行要合理设置县域机构,取消单纯吸储的银行营业网点。商业银行可以适度调低系统内上存资金的比例和利率,以减少和解决农村资金流向城市、农业资金流向非农业、经济落后地区资金流向经济发达地区这个资金盈缺布局不均衡、两极分化越拉越大的问题。同时,也可以适度“放权”,给予或扩大对基层行的资金授权授信额度和新增贷款的审批权限。其次,调整、完善农村邮政储蓄的功能,以改变邮政储蓄造成农村资金外流的局面。国家应制订相应的政策,政储蓄资金管理办法,必须对现有邮政储蓄制度进行改革。将县以下邮政储蓄吸收的存款,通过人民银行全额用于增加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并将此作为一项制度稳定下来。另外,降低邮政储蓄新增存款转存中央银行利率。
此外,按照机构企业化方向改革邮政储蓄机构,推进邮政储蓄银行网络的建立,并设立专门的农村金融服务部门,面向“三农”开展业务;通过与农村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合作,进一步加大邮储资金支农力度,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满足度。再次,对支农再贷款要进行财政贴息,引导资金进入农村。不论在地方一级还是在国家一级,财政支农资金和信贷资金都缺乏衔接和配合,国家和地方财政可将支农资金给予财政贴息,以引导信用社和农业银行加大农业投入,降低农民的贷款成本。
6、建立和完善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首先,建立农村信贷保险制度。积极开发农业贷款损失补偿保险品种,对商业性保险公司按照农业保险的业务比重给予相应的保费补贴及免交涉农业保险营业税等优惠政策。其次,加快农业保险制度建设,把农业保险纳入农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考虑组建政策农业保险机构,或者委托政策性银行开办农业保险业务,政府可以对参加保险的农户实行保费补贴,引导农民参保意识;也可以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办业务,鼓励农村金融机构代理农业保险业务。也可以通过财政、税收、金融、再保险等经济手段支持和促进农业保险发展。再次,建立信用担保补偿机制。政府要建立信用担保补偿基金,每年按照一定比例补充当年基金并牵头组建符合农村需求的评估担保机构,设立由财政、企业、农村金融机构出资的信用担保基金,发展农村互助担保组织。建立区域性信用再担保机构,以分散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最后,建立有效的存款保险机制。消除政府承担隐性担保的责任,有利于保护存款人的利益,为稳定金融体系提供事后补救措施,也有助于农村金融机构防范金融风险。
最新金融发展调研报告大全(18篇)篇十八
调研时间:2016年7月10日----8月10日一、调研单位概况。
我在暑假招商银行黄石港支行进行了为期一个月调研,黄石港支行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市内。
招商银行1987年成立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蛇口,是中国境内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国家从体制外推动银行业改革的第一家试点银行。
成立29年来,招商银行坚持“因您而变”的经营理念,从一家只有1亿元资本金、1家营业网点、30余名员工的小银行起步,发展成为沪港两地上市的国内第六大商业银行,在英国《银行家》2015年“全球1000家大银行”榜单中位列第28位,在《财富》杂志2015年世界500强榜单中列第235位。截至2015年末,招行分支机构逾1700家,在中国大陆的120余个城市设立了服务网点,拥有5家海外分行和3家境外代表处,员工超过7万人。此外,招行还在境内全资拥有招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控股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有招商信诺人寿保险有限公司50%股权、招联消费金融公司50%股权;在香港全资控股永隆银行有限公司和招银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商业银行、金融租赁、基金管理、人寿保险、境外投行等金融牌照的银行集团。
招商银行诞生以来,开创了中国银行业的数十个第一:创新推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境内第一个基于客户号管理的借记卡——“一卡通”,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网上银行——“一网通”,第一张国际标准双币信用卡,首个面向高端客户的理财产品——“金葵花理财”,并在境内银行业率先推出了离岸业务、买方信贷、国内信用证业务、企业年金业务、现金管理业务、银关通业务、公司理财与网上承兑汇票业务等等。近年来,招行又确立了“内建平台、外接流量、流量经营”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率先推出闪电贷、刷脸取款、“一闪通”支付等创新服务,按照“手机优先”战略,迭代创新手机银行和掌上生活app,抢占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高地。多年来,招商银行品牌形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相当一部分业务领域已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的标杆,连续多年获得境内外权威媒体评选的“中国最佳零售银行”“中国最佳私人银行”“中国最佳现金管理银行”等殊荣。
近年来,顺应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金融发展形势,招商银行依托自身优势和经营特色,确立了以“轻型银行”为目标、以“一体两翼”为定位的战略体系,经营特色更加鲜明。2015年,招商银行以位居国内银行业第六的规模,实现了许多“轻资本”的战略新兴业务与国有大行比肩的业绩,包括零售利润占比、信用卡、私人银行客户和规模、资产管理规模、资产托管规模,以及金融市场业务、海外业务收入占比等等,走出了一条轻型银行的差异化发展之路,引起市场广泛关注。2015年招行的经营表现得到了市场和投资者的广泛认可,全年a股股价累计涨幅、市净率均排名上市银行第一,获评“中国最受投资者尊重的百家上市公司”第一名。
未来几年,招商银行将坚持“一体两翼”战略定位,专注聚焦,走轻型银行发展道路,努力布局互联网金融,实现数字化思维与能力全面领先,努力把我行打造成为“创新驱动、零售领先、特色鲜明的中国最佳商业银行”。
二、调研的目的见习,即认识实习是国际金融专业专科。
教学。
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在校学生在接触社会和金融业务工作过程中了解和掌握银行、证券、保险、期货等金融部门有关专业知识和操作实务,了解现行金融法规、制度对金融工作者的要求,印证、巩固和提高已经学过的金融方面的有关内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在金融业务实践中调查研究、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综合能力,学会收集整理信息资料,为将来的继续学习、论文写作、创业和就业打下良好基础。通过实习,还应使学生了解目前国内金融市场的实际操作技术、手段、方法和程序,提高学生对金融事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金融专业,回报社会的思想。
此次调研,一方面能巩固和应用我所学的专业知识,增加对金融银行业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为我今后进入这一行业打下一定的认知基础。
其次,让我认识和了解到银行业现有的格局和招商银行的相对竞争优势:管理水平和客户服务水平。好的管理水平可以提高行内整体运行效率和反应速度,减少运营成本,是一个优秀企业必备的素质。好的客户服务水平能让银行在客户群体保持好的印象,做到稳定和吸收客源的作用。
三、
调研主要内容或经过。
如本次调研工作我主要调研招商银行银行的盈利能力、资本结构、股利的分配等等。
(1)招商银行银行的盈利能力。
经调研,我发现招商银行银行的主营收入仍来自于存贷利差。据今年上半年统计:
(2)招商银行的资本结构。
资本充足率2016/6/302016/3/31。
13.9493.0035资产负债比率93.1521从数据看很不错。
(3)招商银行的股利分配。
经调研,招商银行的股利分配方式是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四、前景展望。
当前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全球经济、贸易和投资发展未见好转,国内主要经济指标不甚乐观,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突出的新现象、新情况、新问题。
对银行业而言,不良隐患的继续释放、有效信贷需求的持续疲软、资产荒导致的优质资产组织难题、日趋严重的监管压力等,都为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带来较大挑战。但也有一系列积极因素成为化解经营压力的重要契机:以市政府有望通过更有力的财政政策,加大基建投资力度,以弥补民间投资的不足,稳定经济增长:而是直接融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注册制改革推进、资产证券化扩容,多层次资本市场加速形成的背景下,围绕上市公司的各类股权融资大行其道:三十在经济增速放缓、市场波动的环境下,国内消费金融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的发展条件,居民部门加大杠杆大有可为;四是市场主体加速洗牌,兼并收购迎来高潮,随着产业的集聚整合一大批优质企业正脱颖而出;五是发展小微企业和小企业这两小业务的外部形势发生了有利变化,加上市场“双创“热情高涨,两小业务迎来新的时间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