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经验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有必要把这些体会写下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参考和启示。
中央经济会议会议组织者心得体会范文(20篇)篇一
12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既是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部署,也是对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部署。各级领导干部务必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握正确方向,脚踏实地推进,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总结20经济工作,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部署20经济工作,重点是落实“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推进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讲话中阐述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具体部署了明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并作总结讲话。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按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贯彻落实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妥善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改革开放向纵深迈进,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大局总体稳定。今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二五”规划可以胜利收官,使我国站在更高的发展水平上。同时,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国内外条件变化,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化解。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是我们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必须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必须克服困难、闯过关口,坚持辩证法,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潜力大,韧性强,回旋余地大,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特别是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这是绕不过去的历史关口,加快改革创新,抓紧做好工作,就能顺利过关。必须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理论上作出创新性概括,在政策上作出前瞻性安排,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要努力实现多方面工作重点转变。推动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推进城镇化,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促进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保障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进行资源配置,要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扩大对外开放,要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
中央经济会议会议组织者心得体会范文(20篇)篇二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中央讲话,总结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经济工作。既总结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瞩目成就,又为20经济工作指明方向、提供遵循。中国经济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取决于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离不开对人民至上的始终坚守,有制度优势保障、科学决策护航、科技创新驱动。唯此,才能让中国经济这艘巨轮披荆斩棘、破浪前行,把握机遇、行稳致远。
把稳“方向盘”,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党中央权威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依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党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党的领导当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依然严峻,越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越要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凝聚一切力量,集结一切智慧,全力推动党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掌好“为民舵”,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决策的根本前提。中国经济正增长的背后,蕴含着对人民利益的始终坚守,无论是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还是在脱贫攻坚、防汛救灾第一线,各行各业的党员干部们都在心里装着人民、想着人民、念着人民,用各自的方式在为民造福中推动经济发展。只有坚持人民至上,才能把经济发展的“为民舵”把好把稳。任何时候,发展经济都要坚持人民至上。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多想民之所盼、多为民之所想、多解民之所忧,紧扣人民利益促进经济发展,为人民好的事多做、损害人民权益的事坚决不为,真正把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为经济建设作贡献。
扬好“前进帆”,始终坚持科学决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我国经济运行已经逐步走上正轨、恢复常态,但是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环境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切记不可松劲懈怠。在诸多风险挑战面前,要少一点焦灼、多一点淡定,少一点得过且过、多一点分秒必争。要强化风险意识,未雨绸缪,提前预判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要强化机遇意识,善于在风险挑战中发现发展良机,找准时机、珍惜契机、把握良机,把我国的优势条件充分利用起来,把我国的良好精神风貌充分展示出来,以求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激活“动力源”,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驱动力。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正因如此,科技创新、技术革新对于催生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把科技创新的平台建起来、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抓起来、科研基础设施强起来,为打好经济发展科技攻坚战搭好台。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科学家们“从0到1”的新突破,要着力做好人才引入、技术引进工作,引导更多的科技工作者主动做科学家精神的弘扬者,在秉持科学精神、把握科学规律、大力推动自主创新中谋发展、创佳绩。
中央经济会议会议组织者心得体会范文(20篇)篇三
理好“民生清单”赓续“幸福账单”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规划的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中,涉及民生的内容占有相当篇幅,也大有看点。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加强保护消费者权益。以就业、粮食安全、消费、房地产、居住、脱贫攻坚、信息保护等为重点,处处透露着“民生”二字,是一份带有“民生温度”的“民生清单”,温暖了亿万国人的心。
这张“民生清单”,是暖心聚情的“民心清单”。坚持民生导向,就要着眼于老百姓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越是发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保障和改善民生等话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与此次会议提出的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精准呼应,对“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七个民生话题的深化,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立场,以制度优势形成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这张“民生清单”,是党员干部们的“责任清单”。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一份清单,一份期待,这张清单是惠及民生的“晴雨表”,是党员干部的“军令状”。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国家谋求发展的最终目的,政府执政理念及工作宗旨,都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这是一份重任。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1至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2.1%;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同比名义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0.6%,实现由负转正;前11个月,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11.2%,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6.1%、13.9%……“六稳”“六保”政策,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守住了“米袋子”,守好了“菜篮子”,畅通了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等。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责任具体到每一项民生工程,做实、做深、做细、做透,推动党员干部在实际问题上下功夫、花气力,走好了惠民的“先手棋”,打响了“当头炮”,履职尽责不负人民。
这张“民生清单”,是老百姓的“幸福账单”。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粮食年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六千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十三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十亿人……民生实事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要在民生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为民造福是党和政府践行初心使命的最大体现,唯有认真对照民生问题清单,让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变成一件件暖心事、顺心事、舒心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成色更足、质量更高,让老百姓心中的“蓝图”都一一变成现实。
回首2020年,中国写下了一份世界瞩目、载入史册的中国答卷。谱写2021年,我们更要努力,把人民群众的期待变为履职尽责的责任,赓续“幸福账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中央经济会议会议组织者心得体会范文(20篇)篇四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12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的,国家主要领导人悉数莅会,可见对经济工作的重视程度。下面是本站带来的银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希望大家喜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了今年的经济工作,提出了明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会议突出强调了“六个必须”:必须深刻认识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把“三农”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必须在结构优化中促进总量平衡,必须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必须不断强化企业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必须坚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这“六个必须”,内涵极其丰富,意义十分重大,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是我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新体会、新认识。这些体会和认识,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断丰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不断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体系,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六个必须”,第一条是必须深刻认识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快”是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强调,“好”是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这表明我们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这个词序的变化,蕴涵了深刻的意义,是对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认识的深化,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认识的深化,是对新阶段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经济发展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的自然、经济、社会、国际条件。这些条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不可能长期单兵突进。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方式仍然粗放,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仍然过大,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有限、环境污染的制约,越来越受到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制约,越来越受到社会发展滞后的制约。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强调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促进国民经济长期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我国正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经济快速增长阶段,坚持又好又快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各类生产要素潜力的有效途径,是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
今年是实施“”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实现了“”开门红。面对良好开局,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前经济运行虽然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基础还不稳固,经济增长仍然具有明显的粗放型特征,经济结构仍然不合理,体制机制仍然不完善。无论是从现实出发还是从未来着眼,都要求我们必须“好”字当前,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又好又快”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尽管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水平还很低,完成现代化的任务依然艰巨。无论是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还是促进社会进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都需要加快经济发展,保持一个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是,我们要的速度应当是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的速度,是资源消耗比较少、环境得到保护的速度,是经济波动比较小、增长得到持续的速度。又好又快,就是既要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防止大起大落,更要坚持好中求快,注重优化结构,努力提高质量和效益。
我国已具备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诸多条件。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我国的经济必定能够又好又快发展,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当前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使我们明晰了形势,明确了任务。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内外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发展进入全面转型调整的过程。从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从普遍短缺转入普遍过剩,从主要关注价格转向更多关注质量和品牌、信誉,这是一次全面且非常深刻的转型。
面对这一深刻复杂的变化,首要任务是防止经济增长失速。因为随着市场需求水平下降,企业订单数量减少,企业开工率会下降,困难企业会增加。这会使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受到影响,也会增加债务杠杆,增加银行不良贷款。而这些问题又会使消费和投资紧缩,拉动市场需求进一步下降。这些变化循环互动,就可能使经济增长失速,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可能冲击基本民生。20xx年以来,我们采取多种措施稳增长,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取得了积极成效。当前消费需求持续平稳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持续稳定在20%左右,成为投资增长的重要稳定器;房地产市场销售形势持续回暖,1月份至11月份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增速已快于房地产投资增速,预示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态势可望结束,等等。综合来看,需求侧趋稳的基础初步建立。
适应经济新常态,更重要的是企业、产业的转型调整,是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只有当企业、产业适应了增速有所降低、要求更高的市场需求之后,企业效益、财政收入、金融债务链条、就业形势等才会处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状态,社会再生产才能进入水平更高的新轨道。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从当前的市场需求特点看,一是从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二是对价格的关注下降、对质量和品牌信誉的关注提高。总而言之,是从强调“有没有”转向强调“好不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引导企业从满足“有没有”的粗放低水平数量扩张,转向满足“好不好”的集约和质量效益型发展。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企业和产业的全面转型调整,异常艰巨复杂,因此,紧密结合当前经济运行的实际,找准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至关重要。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为“十三五”开局之年的中国经济发展确定了行动指南。通过去产能工作,积极稳妥地调整过剩产能,就可以有效提升产业素质,优化要素资源组合;通过去库存工作,把房地产消化库存与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新型城镇化进程紧密结合起来,就会促进房地产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去杠杆工作,就可以处理好与过剩产能调整等相关的债务问题,化解金融风险,完善与财产责任相关的机制和制度;通过降成本工作,就可以努力改善企业转型调整的环境,促进转型调整顺利进行;通过补短板工作,就可以进一步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支持新型城镇化、企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筑牢基本民生保障的底线。落实五大任务,形成合力,必将系统扎实地推进企业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必将不断改善经济增长的基础,提高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12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的,国家主要领导人悉数莅会,可见对经济工作的重视程度。会议指出,明年即20xx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稳中求进和改革创新,二者相辅相成。稳中求进是根本,如果经济大起大落,不仅会影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会影响改革的进程,增加改革的难度,只有稳中求进,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使改革任务顺利推进。改革创新是引领,只有改革创新,才能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源源不绝的动力,确保“稳”、实现“进”。会议还提出了20xx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传递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新信号。
作为承担国家经济工作重要责任的大银行,建行在明年的经济工作中也将担任重要角色。我们电话银行中心作为建行的新兴产业,更要把握这良好的契机,乘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好风势,努力发展自身实力。
武汉电话银行中心营销部的多元化营销工作从无到有,在领导的正确导向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已逐渐形成体系,无论是嵌入式营销、信用卡分期还是小企业、电子银行外呼、个贷催收等项目,均实现了多管齐下、共同发展的好局面。明确了20xx年中心和部门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无论是对中心的发展还是个人的进步,明年都将是一个机遇亦将是一个挑战。如何在现今的经济大环境下实现自身的突破、进而实现中心的突破,为建行的发展添砖加瓦,将是我们要深入思考的课题之一。
我想今后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既要稳中求进,又要改革创新,关键是把握好度,不能裹足不前,也不能急于求成,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现有的项目应继续做精做细,朝精品项目努力;新的项目要积极探索,挖掘自身潜力。业务结构调整工作势在必行但需要把握节奏。此外,在如今良好的政策方针导向下,每一名普通员工,也可以在中心发展的大潮中找出自己的定位,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从现在做起,把今年的工作“收好官”、将明年的工作“起好头”,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稳中求进”。
20xx年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对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对建设银行的事业发展、对我们中心的发展壮大都具有深远影响。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让我们坚持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中心和部门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团结一心,扎实工作,奋力开创营销工作的新局面。
中央经济会议会议组织者心得体会范文(20篇)篇五
最近全国瞩目的焦点在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这是关乎到“十三五”的开局和良性运转的重要举措,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同时经济工作会议是最近几年前所未有的对粮食生产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新的经济政策和国家方针我们这些中小城市尤其是以农业为主的城市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改变经济结构,就业状况和居民收入稳定提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西部中小城市尤其是农业结构为主的城市要抓住这次经济会议对农业的关注,积极打造本地经济发展新动力,在这方面要有一些新思路和新办法,尤其是在去市场杠杆在房地产市场去库存方面要有新举措,对此我认为可以结合农业的的发展来考虑这些问题,首先是考虑农村人口尤其是青壮劳力进城打工经商后,农村土地的荒废问题,在这方面一个是要支持鼓励农村劳力进入粮食的生产环节,在价格方面、肥料方面给予支持,同时积极鼓励倡导农业生产的多元化,鼓励城市居民进入农业生产领域,鼓励大农业工业化的生产格局,也解决并解放农村劳动力。其次是针对城市经济发展鼓励做周边大城市的配套产业,尤其是本来工业就欠发达地区,应该针对周边休闲旅游业、第三产服务也为主,同时解放的部分农村劳动力也积极鼓励进城居家创业,以此也解决城市房地产的过剩问题。
2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年12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总结2021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重点是落实“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推进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此次会议可能是召开时间最晚的一次,可能也是近年来最重要的一次。准确的说,其核心不是供给侧改革,而是供给侧改善。
房地产作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于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房地产问题列为单独任务,将“化解房地产库存”作为重点要抓好的五大任务之一。不仅显现出当前房地产去库存的艰巨性,更为今后一段时期房地产政策走向定下基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了加减法。进城难、库存大,鼓励降房价,限购或成过去时;社保伤不起?降保费,守住薪水含金量;创新没动力?降电价,激发企业肺活量;提高赤字率、财政更积极,更有为的政府呼之欲出。让每一项改革真正贴近百姓的生活,中国经济仍值得期待!
中央经济会议会议组织者心得体会范文(20篇)篇六
会议客观评价了2015年经济工作的成果,深度分析了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确定了2016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和总体要求、政策基调和主要任务。体现了我们党驾驭发展大局、把握规律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就如何学习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如何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谋划好2016年工作,推动科学发展,谈几点思考与学习体会。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的意义重大、节点关键。这次会议是在欧债危机蔓延、国内经济下行、部分中小企业破产、股市持续下跌等如此复杂背景下举行的。中央对明年经济发展的策略应对都有很强的针对性,是全国经济协奏曲的主旋律和指挥棒,所以必须全面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才能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反复学习研读、思考归纳,我认为把握好会议精髓,必须把握四个基本:
一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无数的事实证明,党的事业胜利来自于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和深刻分析。2015年中国经济在危机中成长,所以在2016年政策安排和准备行动之前,一定要对形势有一个准确判断。会议认为,国内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股市持续暴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蔓延、美国经济陷入混乱和高负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世界经济前景低迷等。这就是中央对形势的基本判断,只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国际国内两个形势基本判断上来,才能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提高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自觉性,才能时刻保持清醒和主动,才能趋利避害,实现稳中求进,实现持续发展。
二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基本定调。中央对各种形势作了全面分析和判断,提出了推动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这个稳中求进的定调,对于把握2016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节奏和速度,数量与质量很重要。这样基调的确定,是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下的科学判断。经济维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光稳还不够,必须继续朝前走,在稳的前提下,要化不利为有利,在危中求机,推动经济继续平稳地向前,因为发展中的问题只能靠发展去解决,要准确理解,不稳无法进,不进难以稳的辩证关系。
三是把握对经济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中央强调2016年经济工作,必须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线和发展方式转变这个主题,做到四个牢牢把握: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个战略基点,因为外需无法左右、内生动力、自主发展必须扩大内需;牢牢把握发展实体这一坚实基础,鼓励勤劳致富、实业致富,不鼓励投机式致富和掏别人口袋致富;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鼓励自主创新、增强集成创新,以创新增强竞争力;牢牢把握民生这一根本目的。把握了这四个基本原则,工作就有了尺度和标杆,就有了着力点和着重点,工作才能卓有成效。
四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基本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五项:把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放在第一位,强调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重点。二是抓好三农工作,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三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四是抓好重点领域改革。第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其实工作任务远远不止这些,这是中央对新年度工作的基本部署,也强调了着重要做好的重点工作。
二、突出五个坚持在履职实践中落实会议精神。
2016年全国经济工作大政方针已定,目标任务已明确,调子已定。关键是要抓落实,关键是要办好自己的事。2016年我们将以迎接宣传和学习贯彻党精神为主线,把握一个总基调,强化两个保障,突出五个坚持,重点围绕稳字做文章、围绕进字求突破,全面做好2016年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的胜利召开。
一个总基调就是稳中求进。稳中求进是2016年经济发展必须坚决执行的一个总的政策基调,不能有丝毫动摇。
强化两个保障。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工作,为落实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部署,提供组织保障。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队伍保障。实现中央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的战略目标。
突出五个坚持。我们要深刻理解稳中求进准确内涵和内在要求,在稳中求进的框架内,正确处理稳与进的辩证关系,在工作中突出五个坚持:一要坚持稳中求进。稳是为了进,进是为了稳,不进无以稳,不稳无法进,因而进才是稳的目的。我们要按照总分行要求,紧贴淮安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第一手情况,针对性拿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和政策建议,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向上争取信贷资金倾斜和政策倾斜,加大对地方经济的信贷投入,最大限度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合理资金需求。小微企业、三农、科技型等企业贷款增幅要高于平均增速,以此推动地方经济在稳中继续前进。
二要坚持稳中求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虽然方向不变,但要求增强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前瞻性,提出了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这对执行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作为货币政策的传播和执行者,必须认真研究、深刻理解稳健货币政策的新内涵、新要求。针对不同的金融机构采取不同的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对不同的行业和产业区别加以政策对待,同时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变动,适时适度调整窗口指导方向和力度,着力引导金融机构根据货币政策意图灵活支持经济实体,把货币政策执行得适时适度、灵活有效。
三要坚持稳中求优。就是通过优化对政府、对金融机构、对社会公众的金融服务,为货币政策传导和经济发展提供优良环境。引导金融机构贴近自身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的经营优势,着力调整信贷结构,以信贷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着力保障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再建项目、小微企业优先发展,成效优良。大力推进民生金融创业惠民工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辖内社会秩序优良。
四要坚持稳中求新。要创新货币政策传播新渠道,在四会基础上,建立约见谈话制度、月度分析制度、突发情况报告制度、定时会商制度,信贷投入效果评估制度等。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继续推进深化扩大推广金融帮办、行业协会、商会联盟等金融服务新形式。大力推广林权抵押、商标质押等融资新渠道,指导金融机构积极推广应收账款、订单、知识产权等适合科技企业发展特点的新型金融产品,举行金融产品创新推介会、督办会、表彰会。加快推进融资债券、集合票据等直接融资活动,提请政府制定一个推动直接融资指导意见和激励办法。
五要坚持稳中求为。在支持地方经济平稳发展中,人行要主动作为,顺势而为,为所当为,正确把握政策,准确判断形势,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当好地方政府参谋助手,加强沟通协调,开展良好合作,争取地方政府对工作的支持,为有效传导货币政策创造良好环境。协助政府出台鼓励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制度办法。继续深化金融帮办、县区行对中小企业的覆盖面,引导金融机构开拓视野,准确定位,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之中,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识和责任。加大推进金融生态建设和征信体系建设,为金融机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努力推进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建设美丽富庶幸福新淮安贡献力量,为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提供支撑,为实现淮安五大建设目标作出努力,以优异成绩向党的献礼。
中央经济会议会议组织者心得体会范文(20篇)篇七
20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2021年则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会议公告指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既是对明年经济工作的全面部署,也是对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部署。”
会议明确了2021年经济五大任务: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供给、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强化供给侧管理顺应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逻辑。
近一个时期以来,经济理论界一直热议“新供给经济学”,对其理论演绎和实践逻辑从各个层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阐释,这是非常应势的针对性研究,也有许多有价值的判断。笔者认为,其实,在一个经济运行周期中,什么时候多使用些需求管理政策,什么时候多使用些供给管理政策,政府在协调平衡总供给与总需求中怎样把控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和施策力度,并没有优劣之分,完全要依赖其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和满足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需要。
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经济能够比较平稳地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是充分运用了经济赶超时期后发优势和要素资源比较优势,释放出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活力。但今天中国经济体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各种生产要素已经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国内国际经济格局也出现了深刻变化。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资金成本等要素投入的低水平数量型规模扩张助推经济快速增长的“要素红利”时代已经告一段落。今天的中国,面对的是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克服“三期叠加”的“成长中的烦恼”,要应对各种利益博弈的挑战,在传统生产要素边际效率递减、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拐点的时候,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依靠创新驱动,优化要素配置,重塑产业结构和生产组织结构,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释放组织变革的红利和制度改革的红利,以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如果说,过去的30多年,中国已经比较好地解决了“为谁生产”的需求经济学这个基本问题,在中国经济步入发展新常态的今天,我们必须谋划好“生产什么”“怎样生产”的供给经济学问题。这就是中国经济学今天的基本逻辑,其着力点就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来盘活巨大的要素存量;通过提高投资有效性,扩大有效供给,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通过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这是一个重大判断,也是一个顺乎时势的战略抉择。
切实运用好政策“组合拳”实现“五降”和“五增”
2021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围绕“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重点任务,会议明确了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思路和取向,即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实施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关键是要打好政策的“组合拳”,在“五减”和“五增”上下大功夫,取得实效。
这次会议明确提出,明年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现实经济压力来看,笔者认为,首先是要减少和降低这五个方面的压力。这五大任务,实质上是相互关联,相互牵掣,有着内在联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化解产能过剩(去产能)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国内许多产业产能过剩,既有结构性原因,也有经济周期原因和体制性原因,比如,“一吨钢铁”卖不过“一斤白菜”令人咋舌,今年的煤价跌落到历史低点,原油价格也受到国际油价大跌的困扰,等等。在因地制宜、分类处置的基础上,宏观政策与产业政策要积极引导,化“过剩产能”为“富余产能”,通过开辟中西部产业接续发展通道和国际产能合作积极纾解;也要把去企业库存与减低企业成本紧密结合,在财税政策和价格政策上切实减少企业负担,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步伐;在转化二三线房地产库存上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扩大公共服务社会化供给上紧密结合;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上,一方面要守住防风险底线,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结构性宽松货币政策,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建设,等等。因此,解决“五减”,本质上是要变“结构性减负”为促进“结构性改革”和“结构性补短”。
笔者认为,对应这“五去”还必须强调“五增”,就是“增活力”“增动力”“增效益”“增均衡”和“增信心”。要通过宏观、中观、微观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创新,以改善供给侧管理的视角,切实加大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力度,进一步消除利益壁垒,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切实摆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权力于市场、还权力于社会,以充分激发企业活力、社会活力和大众创业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组织制度的成长步伐,尽快让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孕育而生,以创造新供给带动释放新需求;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在未来的5年,加大力度推进区域发展均衡、城乡二元经济均衡、产业发展均衡、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均衡,以及社会各个阶层利益发展均衡,让更广大的群众普遍增强改革发展的获得感。
最后,我们还是要强调“增信心”。尽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正如所指出的,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全党要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便无难不克、无坚不摧。
“十二五”成就辉煌,我们又站在新的起点上,“十三五”时期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新引领,我们一定会有一个新开篇。
中央经济会议会议组织者心得体会范文(20篇)篇八
砥砺奋进谱写经济开局“新篇章”
近日,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总结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任务,传递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清晰而鲜明的信号。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锚定2021年经济工作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砥砺奋进,担当作为,谱写经济开局“新篇章”,展现新气象、创造新业绩、实现新发展。
永葆“闯”的精神,迈好开启“新规划”的“第一步”。党中央站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历史关口,精心谋划部署2021年经济发展大棋局,在全面总结“十三五”规划成就基础上,深刻指出了2021年可能存在的风险挑战,确定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等八大重点任务,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时代大势、驾驭发展全局的高超智慧和战略定力,为迈好“十四五”的第一步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党员干部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坚持顺势而为、借势而进、造势而起、乘势而上,永葆“闯”的精神,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科学精准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实现经济全面恢复、持续恢复,迈好开启“十四五”规划的“第一步”。
永葆“创”的劲头,踢好奋战“新征程”的“第一脚”。中国的发展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更没有一马平川的。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我们党在新征程上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拿下的“娄山关”和“腊子口”。党员干部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经济工作重点任务,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要严密防范风险挑战,永葆“创”的劲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在危机中育先机,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全过程,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工作实绩,努力为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奠定坚实基础,踢好奋战“新征程”的“第一脚”。
永葆“干”的作风,跑好创造“新胜利”的“第一棒”。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够牢固,新冠肺炎疫情隐患犹存,外部环境诸多不确定性仍在,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特殊背景之下,注定了2021年是激流勇退、逆风破浪的一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创业维艰,奋斗以成。前进道路上有“险滩”亦有“风景”。党员干部要主动瞄准新发展格局,永葆“干”的作风,对标对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擘画的“路线图”,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狠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积极发扬斗争精神,努力提升“七种能力”,迎难而上、坚定笃行,努力在解决突出问题上取得新成效,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新业绩,谱写经济发展新篇章,真正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__周年,跑好创造“新胜利”的“第一棒”。
中央经济会议会议组织者心得体会范文(20篇)篇九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规格最高的经济会议。下面是带来的2021你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4日在北京闭幕。会议客观评价了2021年经济工作的成果,深度分析了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确定了2021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和总体要求、政策基调和主要任务。体现了我们党驾驭发展大局、把握规律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就如何学习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如何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谋划好2021年工作,推动科学发展,谈几点思考与学习体会。
一、突出“五个坚持”在履职实践中落实会议精神。
2021年全国经济工作大政方针已定,目标任务已明确,调子已定。关键是要抓落实,关键是要办好自己的事。2021年我们将以迎接宣传和学习贯彻党精神为主线,把握一个总基调,强化“两个保障”,突出“五个坚持”,重点围绕“稳”字做文章、围绕“进”字求突破,全面做好2021年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的胜利召开。
一个总基调就是稳中求进。“稳中求进”是2021年经济发展必须坚决执行的一个总的政策基调,不能有丝毫动摇。
强化两个保障。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工作,为落实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部署,提供组织保障。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队伍保障。实现中央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的战略目标。
突出五个坚持。我们要深刻理解“稳中求进”准确内涵和内在要求,在稳中求进的框架内,正确处理稳与进的辩证关系,在工作中突出五个坚持:一要坚持稳中求进。稳是为了进,进是为了稳,不进无以稳,不稳无法进,因而进才是稳的目的。我们要按照总分行要求,紧贴淮安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第一手情况,针对性拿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和政策建议,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向上争取信贷资金倾斜和政策倾斜,加大对地方经济的信贷投入,最大限度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合理资金需求。小微企业、三农、科技型等企业贷款增幅要高于平均增速,以此推动地方经济在稳中继续前进。
二要坚持稳中求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虽然方向不变,但要求增强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前瞻性,提出了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这对执行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作为货币政策的传播和执行者,必须认真研究、深刻理解稳健货币政策的新内涵、新要求。针对不同的金融机构采取不同的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对不同的行业和产业区别加以政策对待,同时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变动,适时适度调整窗口指导方向和力度,着力引导金融机构根据货币政策意图灵活支持经济实体,把货币政策执行得适时适度、灵活有效。
三要坚持稳中求优。就是通过优化对政府、对金融机构、对社会公众的金融服务,为货币政策传导和经济发展提供优良环境。引导金融机构贴近自身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的经营优势,着力调整信贷结构,以信贷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着力保障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再建项目、小微企业优先发展,成效优良。大力推进民生金融创业惠民工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辖内社会秩序优良。
四要坚持稳中求新。要创新货币政策传播新渠道,在“四会”基础上,建立约见谈话制度、月度分析制度、突发情况报告制度、定时会商制度,信贷投入效果评估制度等。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继续推进深化扩大推广“金融帮办、行业协会、商会联盟”等金融服务新形式。大力推广林权抵押、商标质押等融资新渠道,指导金融机构积极推广应收账款、订单、知识产权等适合科技企业发展特点的新型金融产品,举行金融产品创新推介会、督办会、表彰会。加快推进融资债券、集合票据等直接融资活动,提请政府制定一个推动直接融资指导意见和激励办法。
五要坚持稳中求为。在支持地方经济平稳发展中,人行要主动作为,顺势而为,为所当为,正确把握政策,准确判断形势,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当好地方政府参谋助手,加强沟通协调,开展良好合作,争取地方政府对工作的支持,为有效传导货币政策创造良好环境。协助政府出台鼓励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制度办法。继续深化“金融帮办、县区行”对中小企业的覆盖面,引导金融机构开拓视野,准确定位,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之中,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识和责任。加大推进金融生态建设和征信体系建设,为金融机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努力推进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建设美丽富庶幸福新淮安贡献力量,为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提供支撑,为实现淮安五大建设目标作出努力,以优异成绩向党的献礼。
二、准确把握“四个基本”深刻领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实质。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的意义重大、节点关键。这次会议是在欧债危机蔓延、国内经济下行、部分中小企业破产、股市持续下跌等如此复杂背景下举行的。中央对明年经济发展的策略应对都有很强的针对性,是全国经济协奏曲的主旋律和指挥棒,所以必须全面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才能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反复学习研读、思考归纳,我认为把握好会议精髓,必须把握“四个基本”:
一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无数的事实证明,党的事业胜利来自于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和深刻分析。2021年中国经济在危机中成长,所以在2021年政策安排和准备行动之前,一定要对形势有一个准确判断。会议认为,国内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股市持续暴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蔓延、美国经济陷入混乱和高负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世界经济前景低迷等。这就是中央对形势的基本判断,只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国际国内两个形势基本判断上来,才能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提高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自觉性,才能时刻保持清醒和主动,才能趋利避害,实现稳中求进,实现持续发展。
二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基本定调。中央对各种形势作了全面分析和判断,提出了推动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这个“稳中求进”的定调,对于把握2021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节奏和速度,数量与质量很重要。这样基调的确定,是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下的科学判断。“经济维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光稳还不够,必须继续朝前走,在稳的前提下,要化不利为有利,在危中求机,推动经济继续平稳地向前,因为发展中的问题只能靠发展去解决,要准确理解,不稳无法进,不进难以稳的辩证关系。
三是把握对经济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中央强调2021年经济工作,必须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线和发展方式转变这个主题,做到四个牢牢把握: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个战略基点,因为外需无法左右、内生动力、自主发展必须扩大内需;牢牢把握发展实体这一坚实基础,鼓励勤劳致富、实业致富,不鼓励投机式致富和掏别人口袋致富;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鼓励自主创新、增强集成创新,以创新增强竞争力;牢牢把握民生这一根本目的。把握了这四个基本原则,工作就有了尺度和标杆,就有了着力点和着重点,工作才能卓有成效。
四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基本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五项:把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放在第一位,强调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重点。二是抓好“三农”工作,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三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四是抓好重点领域改革。第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其实工作任务远远不止这些,这是中央对新年度工作的基本部署,也强调了着重要做好的重点工作。
12月22日,中国保监会召开党委扩大会,学习传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国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项俊波传达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求保险监管系统深入学习、准确把握、全面贯彻,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抓服务、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推动2021年保险监管和行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项俊波指出,要加深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理解,确保在思想和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判断,统一到中央对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统一到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上来。今年以来,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妥善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今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
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比较大。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正从粗放向集约、从简单分工向复杂分工的高级形态转变,必须克服困难、闯过关口,必须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努力实现多方面的工作重点转变。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项俊波强调,要紧紧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刻把握保险业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刻领会新常态给保险业发展带来的趋势性变化,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加大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努力实现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
深刻把握保险服务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领域,立足于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强化风险管理核心功能和提高保险资金配置效率为方向,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更好地服务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刻把握改革、发展和防风险的关系,既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又要把握好改革的力度、节奏,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在改革和发展中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项俊波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联系实际认真谋划和做好保险监管工作。一是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全面深化保险改革,为保险市场注入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全面实施商业车险改革,进一步推进保险市场准入退出机制改革,深化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切实发挥市场在保险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二是在服务全局上下功夫。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更好地体现保险的行业价值和责任担当。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调动更多保险资源进入农业农村,使农民更便捷获取保险服务。创新保险资金运用方式,盘活用好保险资源。
三是在防范风险上下功夫。运用好前期压力测试的成果,加强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工作。稳妥推进“偿二代”的正式实施,防范偿付能力不足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监管,防范资金运用风险。强化案件综合治理,切实防控非法集资风险。
四是在加强监管上下功夫。要坚持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统一,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统一,不断推进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完善监管制度机制,改进监管方式方法,加强保险公司治理和内控监管,提高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加强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监管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监管效能,为“十三五”时期保险行业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促进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对明年经济工作全面部署的重要会议,也是对推进结构性改革进行重点部署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国内外环境,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实现了“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为“十三五”时期发展顺利开局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认识要到位,适应要主动,引领要有为。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这些问题从症状上看,表现为增速下降、价格下跌、效益下滑等,但在根子上,是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所致。化解矛盾的根本办法,在于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适应新常态,不能坐着等、站着看。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克服困难、闯过关口,引领经济迈上新台阶。
做经济工作,贵在把握规律、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有需求总量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在有效供给不能适应需求总量和结构变化的情况下,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这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
推进结构性改革,需要五大政策密切配合、相互策应。只有宏观政策稳,才能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只有产业政策准,才能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只有微观政策活,才能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只有改革政策实,才能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只有社会政策托底,才能守住民生底线,最大程度减少阵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结构性改革,既要坚持持久战,更要打好歼灭战。明年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则要抓住关键点,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乃至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化解过剩产能,才能形成良好市场预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企业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等。化解房地产库存,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打通供需通道,稳定房地产市场。扩大有效供给,打好扶贫攻坚战,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培育发展新产业,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推进结构性改革,关键在改革。要加大国企、财税、金融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充分发挥改革举措的重大牵引作用。结构性改革必须有国际视野,要更坚定地扩大对外开放。
推进结构性改革,还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任何束缚和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言行,都是违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都要坚决反对。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此为主线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尤其要注重调动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让我们把这次会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把握正确方向,脚踏实地推进,努力在结构性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中央经济会议会议组织者心得体会范文(20篇)篇十
2月22日,中国保监会召开党委扩大会,学习传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国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项俊波传达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求保险监管系统深入学习、准确把握、全面贯彻,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抓服务、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推动保险监管和行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项俊波指出,要加深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理解,确保在思想和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判断,统一到中央对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统一到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上来。今年以来,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妥善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今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
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比较大。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正从粗放向集约、从简单分工向复杂分工的高级形态转变,必须克服困难、闯过关口,必须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努力实现多方面的工作重点转变。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项俊波强调,要紧紧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刻把握保险业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刻领会新常态给保险业发展带来的趋势性变化,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加大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努力实现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
深刻把握保险服务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领域,立足于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强化风险管理核心功能和提高保险资金配置效率为方向,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更好地服务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刻把握改革、发展和防风险的关系,既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又要把握好改革的力度、节奏,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在改革和发展中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项俊波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联系实际认真谋划和做好保险监管工作。一是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全面深化保险改革,为保险市场注入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全面实施商业车险改革,进一步推进保险市场准入退出机制改革,深化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切实发挥市场在保险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二是在服务全局上下功夫。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更好地体现保险的行业价值和责任担当。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调动更多保险资源进入农业农村,使农民更便捷获取保险服务。创新保险资金运用方式,盘活用好保险资源。
三是在防范风险上下功夫。运用好前期压力测试的成果,加强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工作。稳妥推进“偿二代”的正式实施,防范偿付能力不足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监管,防范资金运用风险。强化案件综合治理,切实防控非法集资风险。
四是在加强监管上下功夫。要坚持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统一,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统一,不断推进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完善监管制度机制,改进监管方式方法,加强保险公司治理和内控监管,提高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加强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监管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监管效能,为“十三五”时期保险行业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促进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
中央经济会议会议组织者心得体会范文(20篇)篇十一
在深刻认识历史方向和发展大势中定好自己的位。方位把得准,才能看得远。纵览以往十三个五年规划可知,只有立足基本国情,把握发展大势,尊重客观规律,才能科学回答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如何发展的问题。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正确把握了不变与变、成绩与短板、继往与开来、当前与长远、国内与全球的辩证法,提出了高瞻远瞩的奋斗目标和一系列务实管用的发展措施,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征程行稳致远。作为基层行干部,身处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开局起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深化,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加速拓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找准人生定位与奋斗目标,把个人际遇融入时代发展大局,做“十四五”时期的奋进者、开拓者、建设者,全行上下一心、众志成城,跑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力赛。
在不断增强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中走好自己的路。我国在“十三五”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取得决定性成就,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诠释了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地位的深刻内涵,充分彰显了我国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和发展优势。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乘风破浪、坚毅前行的根本保障。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各种围堵遏制中国的声音和行为,我们要保持政治定力,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坚信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面对“三权分立”“西方宪政”“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潮站稳立场、敢于亮剑。
要紧紧围绕全会提出的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期间主要目标,切实将“创新”等高频词作为今后工作重点。对于农商行而言,一是创新驱动。勇于创新是业务发展的前提,抢抓机遇是业务发展的关键。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国家关于企业复工复产、生猪养殖、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政府对资金的迫切需求,都是我行发展的机遇。我行要深入了解政府的需要,找准方向积极对接重点项目,不等不靠,持续发力,助推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二是站稳人民立场。认真学习贯彻好民法典,依法维护人民群众及广大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全行日常工作,树立行为准则、引领社会风尚,用实际行动争当正能量传播者。三是持续强基控险。风险防控是我业务发展的保障,必须认真做好信用风险、管理风险、政策风险、操作风险防控工作,并建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合规创造价值”理念,推动我行高质量发展,努力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
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优势,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中国经济是一艘巨轮,体量越大,风浪越大,掌舵领航越重要。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付出艰苦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实践告诉我们,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在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具有决定性作用。实践充分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党中央具有驾驭复杂局面的娴熟能力,具有引领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的高超智慧,这是我们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主心骨。当前,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越是形势复杂、挑战严峻,越要发挥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定海神针作用,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中国经济巨轮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就要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经过这些年探索实践,我们党已形成一整套成熟的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切实贯彻“两个维护”的要求,从体制机制上保证党在领导经济社会发展中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坚持和完善党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具体制度,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主要议程为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四五”规划的科学编制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向第二个百年目标砥砺奋进的第一个五年,国家层面上意义重大。作为一名基层大学生村官,在政策实施的“最后一公里”,制定我们小“五年规划”也至关重要,到村任职一年来,紧跟处理村内各项事务,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新时代文明建设等,与群众打交道,倾听群众心声,充分感受到学习与务实的重要性,因此编制小“五年规划”要注重“学”“实”“奋”的精神内涵。
注重“学”字。“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出自《荀子·大略》,荀子认为,学者不一定都要做仕者,但做了仕者就必须坚持学习,提高学习能力,为国家、群众做实事,才能真正做到“不负所学”。作为大学生村官、基层干部,更要注重学习的重要性,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首先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要的学习规划,坚持理论学与实践学相结合,用理论去指引实践,再用实践来悟理论,循环往复,理论定能学深悟透,反过来创新实践。其次作为基层的干部要把群众当做的老师,学习“群众话”与“群众事”,“解铃还须系铃人”,基层干部最主要就是处理群众问题,运用群众方法去处理群众问题不过。
注重“实”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干精神”的论述有很多,我们之所以能比历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是因为有前辈们长期的艰苦实干,铁人王进喜、“两弹一星”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我们的“五年规划”一定要实,处理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村内产业发展规划,在国家大规划的指引下制定小规划,让我们的小规划服务大规划。切不可制定与村内实际发展情况相违背的规划,比如在皖北平原地区规划发展茶叶种植茶叶,这就是南辕北辙,乱规划、错规划还不如不规划。
注重“奋”字。“奋斗是青春最亮的底色。”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年,特别是处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现阶段,更要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发挥出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先进青年敢于担当的精神品格。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虽然没有炮火连天的战争,但处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点、中国梦实现的关键阶段,挑战依然很大,必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谱写更加壮丽的青春篇章。
中央经济会议会议组织者心得体会范文(20篇)篇十二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刻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回顾总结了2016年经济工作,提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等改革成效,对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党中央明确20xx年经济工作的总要求,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指明加快推进关键性改革的主要方向,对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作出部署要求,为明年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指明了主攻方向。
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要充分认识20xx年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深刻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初步确立的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深刻认识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深刻认识党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总要求,准确把握明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和加快推进关键性改革的主要方向,把党中央对经济工作总的要求作为明年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做好明年各项工作,推动工商和市场监管事业取得新进展,以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密联系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实际,按照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重点做好以下工作:要深化工商登记便利化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深化“先照后证”改革,推进“多证合一”改革、企业登记注册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企业名称登记制度改革、简易注销登记等工作,加快实施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要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维护公平有序竞争,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完善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的服务和监管,做好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网络市场监管、广告和商标监管等工作。要进一步做好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发挥好小微企业名录在助推小微企业发展的作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加大消费维权工作力度,完善消费维权工作机制,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和服务领域消费维权,加快推进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建设,大力支持消协组织履行公益性职责,为消费升级营造良好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情况,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一战略决策。稳中求进,为多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强调,凸显了这一科学工作方法的重要性,也凸显了我党把握战略机遇期的战略自信和战略定力。实践证明,党中央对经济形势作出的重大判断、对经济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对经济工作思想方法作出的重大调整,符合我国实际,取得了显著成效。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顺理成章,自然而然。
稳中求进,根本在“稳”,着眼在“求”,目的在“进”。根本在“稳”,既是经济之稳,也是社会之稳。着眼在“求”,就是要主动求稳,主动求进,以“求”来争取主动,以“求”来化解矛盾,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灵活性、针对性和前瞻性;目的在“进”,就是要在保稳和求进的基础上,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要有新的进、新的突破、新的成效。对明年经济工作而言,贯彻好这个重要原则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们的宏观政策要稳,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要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与此同时,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扩大开放,稳定民营企业家信心。要加强预期引导,提高政府公信力。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深入细致做好社会托底工作,扩大人民群众获得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稳中求进,不是无所作为,不是不敢作为,而是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全面贯彻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推进改革,妥善应对风险挑战,引导形成良好社会预期,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经济形势总的特点是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质量和效益提高。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创新对发展的支撑作用增强。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改革基本出台,对外开放布局进一步完善。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贫困人口预计减少1000万以上。生态环境有所好转,绿色发展初见成效。与此同时还必须看到,我国经济运行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金融风险有所积聚,部分地区困难增多等。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努力加以解决。
中央经济会议会议组织者心得体会范文(20篇)篇十三
(铜仁地区农委----杨云)。
作为农业工作者,面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提出,让我深刻领悟到高层领导在新的形势下对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决心是给力的。和以前的发展提法一样,"发展是硬道理",一是经济发展是硬道理;二是社会发展是硬道理,但在新的形势下,中央高层领导面对民生问题的时候,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让房价飞”、“让物价飞”以及面对中国出现的严重的贫富差距逼近世界红线等重大民生问题,决策领导者在日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果断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由以前的"又快又好发展"转型为"又好又快"发展模式。这一词序的变化凸显了我国经济发展思路的转型,即由过去更多地强调发展的速度,转为更注重发展的效益,增长的质量,实现科学发展。
我们的经济发展怎样才能算得上一个"好"字呢?从纯经济的层面看,是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从而实现速度、质量、效益,消费、投资、出口,人口、资源、环境"三个协调";而从一个更大的视角看,是要通过适当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例等手段,稳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中,种种相继出笼的规划、指标中却包含了严重的隐患,比如,目前处于征求意见状态的长三角区域规划草案对区域内生产力布局提出较为明确的划分;再比如,不少地区的开发区对辖内企业的每亩投资强度、产出强度作出硬性规定。
我们不否认规划、指标对于引导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但遗憾的是,通过规划实现生产力布局有悖于市场经济基本原则,而在目前的政治经济格局下,地方政府也极有可能会将一些"引导性指标"当作"强制性指标"。事实表明,在不少地区,工业项目的"优胜劣汰"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而非产业政策实现的。这意味着我们不少地方政府正在对市场经济主体进行"强行引导",而这也必然会导致"自上而下"的控制和市场环境的"异化"。我们的经济需要引导,但如何把握引导的尺度值得思量。
其次,我们在发展理念上也将再次面临"效率"与"公平"的协调问题。"发展是硬道理"这一思想实际上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经济发展是硬道理;二是社会发展是硬道理。但当两个"硬道理"碰到一起并发生一定程度的抵牾时,应该如何处理?目前我们的地方政府并没有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和理论准备。比如,我们现在提"以人为本",但到底应该以什么"人"为本呢?实际生活中,资本代表生产效率,但资本并不能代表社会和谐度及社会和谐度背后的发展动力和潜力。
要实现这个"好"字,我们同时也需要有制度安排上的完善与提升。
要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关键在于生产要素能够合理配置,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目前我国还处于"行政区经济"阶段,地方政府视自身为市场竞争主体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各地之间的相互比拼不断,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受到了严重阻碍。不少研究结果指出,尽管我国当前区域协作不断取得进展,但统一市场竞争规则与规范这一根本性问题从未得到真正解决。
结合我省近日下发的《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在全省领导干部中开展“四帮四促”活动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意见》精神以及地委行署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三个建设年”等会议精神,作为农业系统工作者,我会在农业工作中以一种“实干者光荣,空谈者可耻”的实际行动来履行我的职责工作。
二0一0年十二月三十日。
中央经济会议会议组织者心得体会范文(20篇)篇十四
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了认真分析对20xx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做好20xx年经济工作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真抓实干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到经济工作各方面。
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优势,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及时召开会议进行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各级领导干部也要吃透把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不仅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而且还要把推进经济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主旋律。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抓经济抓发展,而且还要懂经济,要有抓经济的能力与本事。尤其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对宝贵的发展窗口和发展时机,要不断强化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转化为发展实效。
强化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要在督查、督导上下功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xx年的指导思想、发展对策和重点任务,当务之急就是要督导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抓好贯彻落实。推动落实各项具体任务措施过程中,既要把准方向,也要抓好工作实效,要确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工作基调能够一贯到底。如果出现打折转弯,出现走样变形,要坚决制止,及时整改落实。强化党的领导,就是要抓好各项经济工作的规范落实与工作实效。
强化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要提升干部自身能力。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如果不懂经济,如果抓不好经济工作,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干部。各级领导干部要成为各方面的行家里手,尤其是面对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艰巨任务,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全面提升自身的专业化能力,要深刻认识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要积极主动学习,增强补课充电的紧迫感,自觉赶上时代潮流,努力成为领导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行家里手,这样才能迈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步,才能从容应对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问题。
强化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要统筹抓好各方面工作。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是全面的领导,是各个层面的领导。既要抓经济发展,也要抓好安全风险防范,更要抓好社会治理,要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要夯实民生底线,要保持社会稳定。要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有效防范化解各类经济社会风险,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要继续深化社会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要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疫情防控工作,严防死守,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要安排好“两节”市场供应,确保基本民生,做好困难群体兜底工作等等。
中央经济会议会议组织者心得体会范文(20篇)篇十五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虽然方向不变,但要求增强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前瞻性,提出了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下面是本站带来的20xx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承接“”、开启“十三五”,20xx年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尤为关键。
像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着力补齐短板等,这些都需要坚定改革信念,建立改革激励机制,鼓励地方改革试验,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环境,闯出一条以结构性改革化解结构性矛盾的新路子。
会议强调,要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而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等,正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和重点。我们当前既面临稳增长、调结构的压力,也面临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需要改革来发挥牵引作用。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对于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对于激发企业活力,都有重大影响。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使得事权与财权相匹配,有利于地方发展,也有利于提高财政运行效率。此外,为适应金融混业经营新趋势,加快推进由分业监管向综合监管的监管体制转变,对经济转型升级也具有重大影响。
推进改革,还应加强以服务业市场开放为重点的市场化改革。要放开服务业价格的管制,打破服务业领域的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
值得强调的是,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环境,政府是关键。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推进监管转型,才能激活市场、解放企业。
会议客观评价了20xx年经济工作的成果,深度分析了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确定了20xx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和总体要求、政策基调和主要任务。体现了我们党驾驭发展大局、把握规律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就如何学习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如何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谋划好20xx年工作,推动科学发展,谈几点思考与学习体会。
一、准确把握“四个基本”深刻领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实质。
20xx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的意义重大、节点关键。这次会议是在欧债危机蔓延、国内经济下行、部分中小企业破产、股市持续下跌等如此复杂背景下举行的。中央对明年经济发展的策略应对都有很强的针对性,是全国经济协奏曲的主旋律和指挥棒,所以必须全面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才能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反复学习研读、思考归纳,我认为把握好会议精髓,必须把握“四个基本”:
一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无数的事实证明,党的事业胜利来自于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和深刻分析。20xx年中国经济在危机中成长,所以在20xx年政策安排和准备行动之前,一定要对形势有一个准确判断。会议认为,国内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股市持续暴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蔓延、美国经济陷入混乱和高负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世界经济前景低迷等。这就是中央对形势的基本判断,只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国际国内两个形势基本判断上来,才能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提高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自觉性,才能时刻保持清醒和主动,才能趋利避害,实现稳中求进,实现持续发展。
二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基本定调。中央对各种形势作了全面分析和判断,提出了推动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这个“稳中求进”的定调,对于把握20xx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节奏和速度,数量与质量很重要。这样基调的确定,是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下的科学判断。“经济维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光稳还不够,必须继续朝前走,在稳的前提下,要化不利为有利,在危中求机,推动经济继续平稳地向前,因为发展中的问题只能靠发展去解决,要准确理解,不稳无法进,不进难以稳的辩证关系。
三是把握对经济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中央强调20xx年经济工作,必须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线和发展方式转变这个主题,做到四个牢牢把握: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个战略基点,因为外需无法左右、内生动力、自主发展必须扩大内需;牢牢把握发展实体这一坚实基础,鼓励勤劳致富、实业致富,不鼓励投机式致富和掏别人口袋致富;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鼓励自主创新、增强集成创新,以创新增强竞争力;牢牢把握民生这一根本目的。把握了这四个基本原则,工作就有了尺度和标杆,就有了着力点和着重点,工作才能卓有成效。
四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基本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五项:把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放在第一位,强调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重点。二是抓好“三农”工作,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三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四是抓好重点领域改革。第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其实工作任务远远不止这些,这是中央对新年度工作的基本部署,也强调了着重要做好的重点工作。
二、突出“五个坚持”在履职实践中落实会议精神。
20xx年全国经济工作大政方针已定,目标任务已明确,调子已定。关键是要抓落实,关键是要办好自己的事。20xx年我们将以迎接宣传和学习贯彻党精神为主线,把握一个总基调,强化“两个保障”,突出“五个坚持”,重点围绕“稳”字做文章、围绕“进”字求突破,全面做好20xx年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的胜利召开。
一个总基调就是稳中求进。“稳中求进”是20xx年经济发展必须坚决执行的一个总的政策基调,不能有丝毫动摇。
强化两个保障。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工作,为落实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部署,提供组织保障。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队伍保障。实现中央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的战略目标。
突出五个坚持。我们要深刻理解“稳中求进”准确内涵和内在要求,在稳中求进的框架内,正确处理稳与进的辩证关系,在工作中突出五个坚持:一要坚持稳中求进。稳是为了进,进是为了稳,不进无以稳,不稳无法进,因而进才是稳的目的。我们要按照总分行要求,紧贴淮安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第一手情况,针对性拿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和政策建议,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向上争取信贷资金倾斜和政策倾斜,加大对地方经济的信贷投入,最大限度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合理资金需求。小微企业、三农、科技型等企业贷款增幅要高于平均增速,以此推动地方经济在稳中继续前进。
二要坚持稳中求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虽然方向不变,但要求增强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前瞻性,提出了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这对执行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作为货币政策的传播和执行者,必须认真研究、深刻理解稳健货币政策的新内涵、新要求。针对不同的金融机构采取不同的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对不同的行业和产业区别加以政策对待,同时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变动,适时适度调整窗口指导方向和力度,着力引导金融机构根据货币政策意图灵活支持经济实体,把货币政策执行得适时适度、灵活有效。
三要坚持稳中求优。就是通过优化对政府、对金融机构、对社会公众的金融服务,为货币政策传导和经济发展提供优良环境。引导金融机构贴近自身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的经营优势,着力调整信贷结构,以信贷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着力保障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再建项目、小微企业优先发展,成效优良。大力推进民生金融创业惠民工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辖内社会秩序优良。
四要坚持稳中求新。要创新货币政策传播新渠道,在“四会”基础上,建立约见谈话制度、月度分析制度、突发情况报告制度、定时会商制度,信贷投入效果评估制度等。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继续推进深化扩大推广“金融帮办、行业协会、商会联盟”等金融服务新形式。大力推广林权抵押、商标质押等融资新渠道,指导金融机构积极推广应收账款、订单、知识产权等适合科技企业发展特点的新型金融产品,举行金融产品创新推介会、督办会、表彰会。加快推进融资债券、集合票据等直接融资活动,提请政府制定一个推动直接融资指导意见和激励办法。
五要坚持稳中求为。在支持地方经济平稳发展中,人行要主动作为,顺势而为,为所当为,正确把握政策,准确判断形势,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当好地方政府参谋助手,加强沟通协调,开展良好合作,争取地方政府对工作的支持,为有效传导货币政策创造良好环境。协助政府出台鼓励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制度办法。继续深化“金融帮办、县区行”对中小企业的覆盖面,引导金融机构开拓视野,准确定位,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之中,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识和责任。加大推进金融生态建设和征信体系建设,为金融机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努力推进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建设美丽富庶幸福新淮安贡献力量,为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提供支撑,为实现淮安五大建设目标作出努力,以优异成绩向党的献礼。
20xx年是“”规划收官之年,20xx年则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会议公告指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既是对明年经济工作的全面部署,也是对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部署。”
会议明确了20xx年经济五大任务: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供给、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强化供给侧管理顺应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逻辑。
近一个时期以来,经济理论界一直热议“新供给经济学”,对其理论演绎和实践逻辑从各个层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阐释,这是非常应势的针对性研究,也有许多有价值的判断。笔者认为,其实,在一个经济运行周期中,什么时候多使用些需求管理政策,什么时候多使用些供给管理政策,政府在协调平衡总供给与总需求中怎样把控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和施策力度,并没有优劣之分,完全要依赖其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和满足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需要。
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经济能够比较平稳地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是充分运用了经济赶超时期后发优势和要素资源比较优势,释放出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活力。但今天中国经济体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各种生产要素已经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国内国际经济格局也出现了深刻变化。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资金成本等要素投入的低水平数量型规模扩张助推经济快速增长的“要素红利”时代已经告一段落。今天的中国,面对的是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克服“三期叠加”的“成长中的烦恼”,要应对各种利益博弈的挑战,在传统生产要素边际效率递减、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拐点的时候,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依靠创新驱动,优化要素配置,重塑产业结构和生产组织结构,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释放组织变革的红利和制度改革的红利,以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如果说,过去的30多年,中国已经比较好地解决了“为谁生产”的需求经济学这个基本问题,在中国经济步入发展新常态的今天,我们必须谋划好“生产什么”“怎样生产”的供给经济学问题。这就是中国经济学今天的基本逻辑,其着力点就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来盘活巨大的要素存量;通过提高投资有效性,扩大有效供给,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通过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这是一个重大判断,也是一个顺乎时势的战略抉择。
切实运用好政策“组合拳”实现“五降”和“五增”
20x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围绕“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重点任务,会议明确了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思路和取向,即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实施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关键是要打好政策的“组合拳”,在“五减”和“五增”上下大功夫,取得实效。
这次会议明确提出,明年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现实经济压力来看,笔者认为,首先是要减少和降低这五个方面的压力。这五大任务,实质上是相互关联,相互牵掣,有着内在联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化解产能过剩(去产能)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国内许多产业产能过剩,既有结构性原因,也有经济周期原因和体制性原因,比如,“一吨钢铁”卖不过“一斤白菜”令人咋舌,今年的煤价跌落到历史低点,原油价格也受到国际油价大跌的困扰,等等。在因地制宜、分类处置的基础上,宏观政策与产业政策要积极引导,化“过剩产能”为“富余产能”,通过开辟中西部产业接续发展通道和国际产能合作积极纾解;也要把去企业库存与减低企业成本紧密结合,在财税政策和价格政策上切实减少企业负担,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步伐;在转化二三线房地产库存上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扩大公共服务社会化供给上紧密结合;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上,一方面要守住防风险底线,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结构性宽松货币政策,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建设,等等。因此,解决“五减”,本质上是要变“结构性减负”为促进“结构性改革”和“结构性补短”。
笔者认为,对应这“五去”还必须强调“五增”,就是“增活力”“增动力”“增效益”“增均衡”和“增信心”。要通过宏观、中观、微观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创新,以改善供给侧管理的视角,切实加大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力度,进一步消除利益壁垒,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切实摆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权力于市场、还权力于社会,以充分激发企业活力、社会活力和大众创业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组织制度的成长步伐,尽快让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孕育而生,以创造新供给带动释放新需求;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在未来的5年,加大力度推进区域发展均衡、城乡二元经济均衡、产业发展均衡、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均衡,以及社会各个阶层利益发展均衡,让更广大的群众普遍增强改革发展的获得感。
最后,我们还是要强调“增信心”。尽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正如所指出的,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全党要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便无难不克、无坚不摧。
“”成就辉煌,我们又站在新的起点上,“十三五”时期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新引领,我们一定会有一个新开篇。
中央经济会议会议组织者心得体会范文(20篇)篇十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规格最高的经济会议。下面是带来的你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4日在北京闭幕。会议客观评价了2021年经济工作的成果,深度分析了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确定了2021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和总体要求、政策基调和主要任务。体现了我们党驾驭发展大局、把握规律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就如何学习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如何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谋划好2021年工作,推动科学发展,谈几点思考与学习体会。
一、突出“五个坚持”在履职实践中落实会议精神。
2021年全国经济工作大政方针已定,目标任务已明确,调子已定。关键是要抓落实,关键是要办好自己的事。2021年我们将以迎接宣传和学习贯彻党精神为主线,把握一个总基调,强化“两个保障”,突出“五个坚持”,重点围绕“稳”字做文章、围绕“进”字求突破,全面做好2021年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的胜利召开。
一个总基调就是稳中求进。“稳中求进”是2021年经济发展必须坚决执行的一个总的政策基调,不能有丝毫动摇。
强化两个保障。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工作,为落实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部署,提供组织保障。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队伍保障。实现中央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的战略目标。
突出五个坚持。我们要深刻理解“稳中求进”准确内涵和内在要求,在稳中求进的框架内,正确处理稳与进的辩证关系,在工作中突出五个坚持:一要坚持稳中求进。稳是为了进,进是为了稳,不进无以稳,不稳无法进,因而进才是稳的目的。我们要按照总分行要求,紧贴淮安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第一手情况,针对性拿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和政策建议,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向上争取信贷资金倾斜和政策倾斜,加大对地方经济的信贷投入,最大限度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合理资金需求。小微企业、三农、科技型等企业贷款增幅要高于平均增速,以此推动地方经济在稳中继续前进。
二要坚持稳中求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虽然方向不变,但要求增强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前瞻性,提出了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这对执行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作为货币政策的传播和执行者,必须认真研究、深刻理解稳健货币政策的新内涵、新要求。针对不同的金融机构采取不同的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对不同的行业和产业区别加以政策对待,同时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变动,适时适度调整窗口指导方向和力度,着力引导金融机构根据货币政策意图灵活支持经济实体,把货币政策执行得适时适度、灵活有效。
三要坚持稳中求优。就是通过优化对政府、对金融机构、对社会公众的金融服务,为货币政策传导和经济发展提供优良环境。引导金融机构贴近自身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的经营优势,着力调整信贷结构,以信贷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着力保障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再建项目、小微企业优先发展,成效优良。大力推进民生金融创业惠民工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辖内社会秩序优良。
四要坚持稳中求新。要创新货币政策传播新渠道,在“四会”基础上,建立约见谈话制度、月度分析制度、突发情况报告制度、定时会商制度,信贷投入效果评估制度等。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继续推进深化扩大推广“金融帮办、行业协会、商会联盟”等金融服务新形式。大力推广林权抵押、商标质押等融资新渠道,指导金融机构积极推广应收账款、订单、知识产权等适合科技企业发展特点的新型金融产品,举行金融产品创新推介会、督办会、表彰会。加快推进融资债券、集合票据等直接融资活动,提请政府制定一个推动直接融资指导意见和激励办法。
五要坚持稳中求为。在支持地方经济平稳发展中,人行要主动作为,顺势而为,为所当为,正确把握政策,准确判断形势,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当好地方政府参谋助手,加强沟通协调,开展良好合作,争取地方政府对工作的支持,为有效传导货币政策创造良好环境。协助政府出台鼓励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制度办法。继续深化“金融帮办、县区行”对中小企业的覆盖面,引导金融机构开拓视野,准确定位,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之中,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识和责任。加大推进金融生态建设和征信体系建设,为金融机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努力推进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建设美丽富庶幸福新淮安贡献力量,为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提供支撑,为实现淮安五大建设目标作出努力,以优异成绩向党的献礼。
二、准确把握“四个基本”深刻领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实质。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的意义重大、节点关键。这次会议是在欧债危机蔓延、国内经济下行、部分中小企业破产、股市持续下跌等如此复杂背景下举行的。中央对明年经济发展的策略应对都有很强的针对性,是全国经济协奏曲的主旋律和指挥棒,所以必须全面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才能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反复学习研读、思考归纳,我认为把握好会议精髓,必须把握“四个基本”:
一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无数的事实证明,党的事业胜利来自于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和深刻分析。2021年中国经济在危机中成长,所以在2021年政策安排和准备行动之前,一定要对形势有一个准确判断。会议认为,国内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股市持续暴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蔓延、美国经济陷入混乱和高负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世界经济前景低迷等。这就是中央对形势的基本判断,只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国际国内两个形势基本判断上来,才能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提高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自觉性,才能时刻保持清醒和主动,才能趋利避害,实现稳中求进,实现持续发展。
二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基本定调。中央对各种形势作了全面分析和判断,提出了推动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这个“稳中求进”的定调,对于把握2021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节奏和速度,数量与质量很重要。这样基调的确定,是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下的科学判断。“经济维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光稳还不够,必须继续朝前走,在稳的前提下,要化不利为有利,在危中求机,推动经济继续平稳地向前,因为发展中的问题只能靠发展去解决,要准确理解,不稳无法进,不进难以稳的辩证关系。
三是把握对经济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中央强调2021年经济工作,必须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线和发展方式转变这个主题,做到四个牢牢把握: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个战略基点,因为外需无法左右、内生动力、自主发展必须扩大内需;牢牢把握发展实体这一坚实基础,鼓励勤劳致富、实业致富,不鼓励投机式致富和掏别人口袋致富;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鼓励自主创新、增强集成创新,以创新增强竞争力;牢牢把握民生这一根本目的。把握了这四个基本原则,工作就有了尺度和标杆,就有了着力点和着重点,工作才能卓有成效。
四是把握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基本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五项:把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放在第一位,强调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重点。二是抓好“三农”工作,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三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四是抓好重点领域改革。第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其实工作任务远远不止这些,这是中央对新年度工作的基本部署,也强调了着重要做好的重点工作。
12月22日,中国保监会召开党委扩大会,学习传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国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项俊波传达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求保险监管系统深入学习、准确把握、全面贯彻,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抓服务、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推动2021年保险监管和行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项俊波指出,要加深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理解,确保在思想和行动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判断,统一到中央对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统一到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上来。今年以来,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妥善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今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
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比较大。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正从粗放向集约、从简单分工向复杂分工的高级形态转变,必须克服困难、闯过关口,必须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努力实现多方面的工作重点转变。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项俊波强调,要紧紧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刻把握保险业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刻领会新常态给保险业发展带来的趋势性变化,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加大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努力实现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
深刻把握保险服务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领域,立足于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强化风险管理核心功能和提高保险资金配置效率为方向,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更好地服务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刻把握改革、发展和防风险的关系,既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又要把握好改革的力度、节奏,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在改革和发展中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项俊波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联系实际认真谋划和做好保险监管工作。一是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全面深化保险改革,为保险市场注入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全面实施商业车险改革,进一步推进保险市场准入退出机制改革,深化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切实发挥市场在保险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二是在服务全局上下功夫。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更好地体现保险的行业价值和责任担当。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调动更多保险资源进入农业农村,使农民更便捷获取保险服务。创新保险资金运用方式,盘活用好保险资源。
三是在防范风险上下功夫。运用好前期压力测试的成果,加强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工作。稳妥推进“偿二代”的正式实施,防范偿付能力不足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监管,防范资金运用风险。强化案件综合治理,切实防控非法集资风险。
四是在加强监管上下功夫。要坚持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统一,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统一,不断推进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完善监管制度机制,改进监管方式方法,加强保险公司治理和内控监管,提高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加强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监管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监管效能,为“十三五”时期保险行业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促进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对明年经济工作全面部署的重要会议,也是对推进结构性改革进行重点部署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国内外环境,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实现了“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为“十三五”时期发展顺利开局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认识要到位,适应要主动,引领要有为。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这些问题从症状上看,表现为增速下降、价格下跌、效益下滑等,但在根子上,是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所致。化解矛盾的根本办法,在于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适应新常态,不能坐着等、站着看。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克服困难、闯过关口,引领经济迈上新台阶。
做经济工作,贵在把握规律、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有需求总量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在有效供给不能适应需求总量和结构变化的情况下,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这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
推进结构性改革,需要五大政策密切配合、相互策应。只有宏观政策稳,才能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只有产业政策准,才能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只有微观政策活,才能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只有改革政策实,才能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只有社会政策托底,才能守住民生底线,最大程度减少阵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结构性改革,既要坚持持久战,更要打好歼灭战。明年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则要抓住关键点,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乃至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化解过剩产能,才能形成良好市场预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企业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等。化解房地产库存,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打通供需通道,稳定房地产市场。扩大有效供给,打好扶贫攻坚战,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培育发展新产业,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推进结构性改革,关键在改革。要加大国企、财税、金融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充分发挥改革举措的重大牵引作用。结构性改革必须有国际视野,要更坚定地扩大对外开放。
推进结构性改革,还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任何束缚和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言行,都是违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都要坚决反对。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此为主线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尤其要注重调动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让我们把这次会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把握正确方向,脚踏实地推进,努力在结构性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中央经济会议会议组织者心得体会范文(20篇)篇十七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中央讲话,总结2020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既总结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瞩目成就,又为2021年经济工作指明方向、提供遵循。中国经济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取决于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离不开对人民至上的始终坚守,有制度优势保障、科学决策护航、科技创新驱动。唯此,才能让中国经济这艘巨轮披荆斩棘、破浪前行,把握机遇、行稳致远。
把稳“方向盘”,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党中央权威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依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党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党的领导当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依然严峻,越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越要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凝聚一切力量,集结一切智慧,全力推动党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掌好“为民舵”,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决策的根本前提。中国经济正增长的背后,蕴含着对人民利益的始终坚守,无论是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还是在脱贫攻坚、防汛救灾第一线,各行各业的党员干部们都在心里装着人民、想着人民、念着人民,用各自的方式在为民造福中推动经济发展。只有坚持人民至上,才能把经济发展的“为民舵”把好把稳。任何时候,发展经济都要坚持人民至上。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多想民之所盼、多为民之所想、多解民之所忧,紧扣人民利益促进经济发展,为人民好的事多做、损害人民权益的事坚决不为,真正把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为经济建设作贡献。
扬好“前进帆”,始终坚持科学决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我国经济运行已经逐步走上正轨、恢复常态,但是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环境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切记不可松劲懈怠。在诸多风险挑战面前,要少一点焦灼、多一点淡定,少一点得过且过、多一点分秒必争。要强化风险意识,未雨绸缪,提前预判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要强化机遇意识,善于在风险挑战中发现发展良机,找准时机、珍惜契机、把握良机,把我国的优势条件充分利用起来,把我国的良好精神风貌充分展示出来,以求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激活“动力源”,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驱动力。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正因如此,科技创新、技术革新对于催生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把科技创新的平台建起来、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抓起来、科研基础设施强起来,为打好经济发展科技攻坚战搭好台。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科学家们“从0到1”的新突破,要着力做好人才引入、技术引进工作,引导更多的科技工作者主动做科学家精神的弘扬者,在秉持科学精神、把握科学规律、大力推动自主创新中谋发展、创佳绩。
文档为doc格式。
中央经济会议会议组织者心得体会范文(20篇)篇十八
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近期部分地方问责的6起典型案例进行公开通报。这6起案例中,有的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不用心不务实,敷衍塞责、虚于应付;有的漠视群众疾苦,为民服务不上心不尽力;有的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喊在口上,教育管理监督浮在面上,规章制度空转失灵,以致“四风”问题和腐败案件易发多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我国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xx年经济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关键在于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要强化责任担当,更加自觉履职尽责。上述6起问责案例,虽然情形各异,但都背离权责统一要求,岗位责任虚化弱化,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公开通报这6起典型案例,传递出不担责就要被问责的强烈信号,督促和激励各级党组织、党的领导干部履行岗位职责,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推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以严问责促进真正负责。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党员干部的权力和责任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无责任的权力,也没有无权力的责任。党和人民赋予权力的时候,更是压上了责任,权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担当就得有多大。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对失职失责行为严肃问责,说明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要深刻警醒,举一反三、引以为戒,坚持行使权力和担当责任相统一,切实履行岗位责任,提高履职本领,真正做到守责、负责、尽责。
以严问责促进有力担当。“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问责是为了促进更好地履职负责。担当,要有问责来保障,否则就会成为一句空话;问责,要用行动来体现,否则就会成为一句口号。问责只是手段,担当才是目的。通过强化责任追究,约束不作为、整治乱作为,从而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这才是问责的价值指向。强有力的严肃问责,能让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受到触动和警示,切实增强担当精神,增进会干事、干成事的真本领,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真正做到职尽本能、责尽本分。
以严问责促进责任落实。“欲影正者端其表。”“一把手”的言行是鲜明的导向,“一把手”的推动是有力的保障,“一把手”作出表率,才有资格领导部属要求部属。确保问责产生广泛持久强劲的震慑效应,必须分清问责主体,抓住“关键少数”。问责从“一把手”严起,一方面,促使领导干部自身端正态度、摆正位置,回归自己的本色与本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做下属的行为标杆;另一方面,促使领导干部扛起责任担当,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将压力层层传导下去,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共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激扬精神状态、勇于责任担当。
中央经济会议会议组织者心得体会范文(20篇)篇十九
了今年的经济工作,提出了明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会议突出强调了“六个必须”:必须深刻认识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把“三农”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必须在结构优化中促进总量平衡,必须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必须不断强化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必须坚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这“六个必须”,内涵极其丰富,意义十分重大,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是我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新体会、新认识。这些体会和认识,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断丰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不断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体系,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六个必须”,第一条是必须深刻认识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快”是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强调,“好”是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这表明我们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这个词序的变化,蕴涵了深刻的意义,是对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认识的深化,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认识的深化,是对新阶段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方式仍然粗放,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仍然过大,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有限、环境污染的制约,越来越受到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制约,越来越受到社会发展滞后的制约。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强调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促进国民经济长期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我国正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经济快速增长阶段,坚持又好又快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各类生产要素潜力的有效途径,是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实现了“十一五”开门红。面对良好开局,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前经济运行虽然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基础还不稳固,经济增长仍然具有明显的粗放型特征,经济结构仍然不合理,体制机制仍然不完善。无论是从现实出发还是从未来着眼,都要求我们必须“好”字当前,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又好又快”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尽管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水平还很低,完成现代化的任务依然艰巨。无论是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还是促进社会进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都需要加快经济发展,保持一个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是,我们要的速度应当是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的速度,是资源消耗比较少、环境得到保护的速度,是经济波动比较小、增长得到持续的速度。又好又快,就是既要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防止大起大落,更要坚持好中求快,注重优化结构,努力提高质量和效益。
我国已具备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诸多条件。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我国的经济必定能够又好又快发展,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中央经济会议会议组织者心得体会范文(20篇)篇二十
在“十四五”规划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到2035年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在新发展阶段通过民生建设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一项必须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
从一定意义上看,实现共同富裕是古往今来人类的梦想。我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说法,古代中国__世界和近代西方乌托邦社会都是人们追求共同富裕的美好梦想。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再到《礼记》描绘的“__”社会的状态,都体现了人民对共同富裕的期盼。
共同富裕一直是我们党带领全体人民不懈奋斗的初心使命。建国之初,毛泽东同志提出国家富强的发展目标,指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改革开放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强调共同富裕。进入新时代以后,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让一部分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再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从长期历史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发展目标变迁的规律性认识。但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如何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在“十四五”期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里应主要做好两个统筹--区域统筹和城乡统筹。站在决胜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更高起点上,紧密结合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长远战略目标,最终协调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问题,为实现共同富裕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