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旅行指南(实用22篇)

时间:2025-01-03 作者:紫衣梦

范文范本的目的是鼓励读者深入思考和反思,进而提升自己的写作和表达能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这些作品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指导,让大家的写作更上一层楼。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旅行指南(实用22篇)篇一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译文。

海外来的客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瀛洲)实在难以寻求。绍兴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在云雾霞光中有时还能看见。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天台山高一万(一万为正确版本,四万经考证为误传)八千丈,对着天姥山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了绍兴,一天夜里,飞渡过了明月映照的镜湖。镜湖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送我到了剡溪。谢灵运住的地方现在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空中传来天鸡的叫声。山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天色昏暗看不到洞底,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琴,鸾鸟拉车。仙人们排成列,多如密麻。忽然惊魂动魄,恍然惊醒起来而长长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如此,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与君分别何时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游览时就骑上它访名川大山。我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心中郁郁寡欢,极不舒坦!

名家点评。

《李太白诗醇》引谢叠山语:“此太白避乱鲁中而留别之作,然以游仙为是,以游宦为非,盖出于不得已之情”。

唐汝询《唐诗解》云:“将之天姥,托言梦游以见世事皆虚幻也。……乃知世间行乐,亦如此梦耳。古来万事,亦岂有在者乎?皆如流水之不返矣。”

严羽《沧浪诗话·诗评》云:“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太白《梦游天姥吟》、《远别离》等,子美不能道”。

《唐宋诗醇》卷六:“七言歌行,本出楚骚、乐府,至于太白,然后穷极笔力,优入圣城。昔人谓其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咏之使人飘扬欲仙。而尤推其《天姥吟》、《远别离》等篇,以为虽子美不能道。盖其才横绝一世,故兴会标举,非学可及,正不必执此谓子美不能及也。此篇夭矫离奇,不可方物,然因语而梦,因梦而悟,因悟而别,节次相生,丝毫不乱”。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生于7,出生。

地是现今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祖籍是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身高六尺六,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诗圣)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诗仙”因此得名。

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旅行指南(实用22篇)篇二

1、教学目标。

1.领悟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情感;

2.认识和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即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

1、教学重点。

1.体会乡土情结的时代内涵。

2.培养学生研习文本能力。

3.认识散文问题特点。

1、导入新课。

2、写作背景。

天宝元年,李白经友人实现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征召入京。他以为实现自己“济沧海”“安社稷”的政治抱负的时机到了,于是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踌躇满志到了长安。却被任命为翰林供奉,一个没有实权的文学侍臣,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干。由于他蔑视权贵,不趋炎附势,加上桀骜不驯的性格,招致了权贵们对他不断的攻击和谗毁。不到三年,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赶出长安,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李白在“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这样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之中离开京城,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洲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此诗是诗人于天宝四年离开东鲁南游吴越时所作,一名《别东鲁诸公》。

3、作者介绍。

李白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藉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东),生于碎叶(今巴尔克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25岁始离川在各地漫游。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4、题目解说。

(1)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2)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

(3)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

其它的如“歌”、“行”等。

(4)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意向是真。

5、层次结构。

第1段入梦缘由。

由神山的难以觅求,引出天姥山。刻画天姥山的壮阔和遮天蔽日的气势,由此入梦。

第2段梦游。

诗人因情设梦,精心描绘了四幅精彩的画面:月夜“剡溪清幽”,白昼“山中壮美”,傍晚“洞外恐怖”,夜晚“洞中仙乐”。

第3段叹梦。

写梦醒后的感慨。直抒失意的情绪,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6、全文分析。

1、为何从“瀛洲”谈起?

把神山和天姥山并提,起陪衬作用,表现天姥山的神奇色彩,是诗"神”的特色凸显而出。

2、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

高大、巍峨。

3、怎么体现?使用什么写作和修辞手法?

先用天相比,又用高峻闻名的五岳及附近名山赤城、天台相比。正面与侧面相结合。写作手法:比较、衬托、夸张。极力表现高耸、时隐时现的天姥山,为幻想做好准备。

梦到剡溪。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4、"飞”表现了什么追求?

自由自在。

5、“照”和"送”写出什么?

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

1、背诵并默写此诗。

2、读李白的这首诗,总能被深深地感染,我相信,每个人心中从此都有了一个你自己的李白。我们可尝试着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想。请写一篇随笔《我读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旅行指南(实用22篇)篇三

诗的开头几句是写入梦的缘由。诗人说:海上回来的人谈起过瀛洲,那瀛洲隔着茫茫大海,实在难以寻找;越人谈起过天姥山,天姥山在云霞里时隐时现,也许还可以看得到。“瀛洲”是一座神山,中国古代传说,东海上有三座神山,一座叫蓬莱,一座叫方丈,一座叫瀛洲。越,就是浙江绍兴一带。“信”,在这里当“实在”讲。

先说“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这一笔是陪衬,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再说“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转入正题。以下就极力描写天姥山的高大:“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诗人先拿天姥山跟天相比,只见那山横在半天云上,仿佛跟天连结在一起。再拿天姥山跟其他的山相比,它既超过以高峻出名的五岳,又盖过在它附近的赤城。“五岳”,指中国的五座名山,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赤城”,是山名,在浙江天台北,因为山上赤石列,远看好像红色的城,所以叫赤城。接着诗人又换一个角度以天台山为着眼点来写,说那天姥山东南方的天台山虽然非常高,但在天姥山面前,也矮小得简直像要塌倒了。这里的“天台四万八千丈”,只是说天台山非常高,并不是说它实有四万八千丈。

在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天姥山怎样高,却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仿佛那高峻挺拔、在云霞里时隐时现的天姥山就在我们眼前,唤起了我们的幻想,跟着诗人一步步地向那梦幻境界飞去。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句开始,诗人就进入了梦境。从这里到“失向来之烟霞”一大段,写的都是梦境,是全诗的主要部分。

诗人梦见自己在湖光月色的照耀下,一夜间飞过绍兴大都市的镜湖,又飞到剡溪。他看到:谢公投宿过的地方如今还在,那里渌水荡漾,清猿啼叫,景色十分幽雅。“谢公”,指的是魏晋贵族诗人谢灵运。谢灵运喜欢游山,以写山水诗著称,浙江的名山他差不多都到过。谢灵运在登天姥山的时候,曾经在剡溪这个地方住宿过,留下了“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的诗句。

接着,李白写道:“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这里的“谢公屐”,指的是谢灵运特制的一种登山用的木鞋,鞋底上有木齿,上山就去掉前齿,下山就去掉后齿,这样走着省力些。“天鸡”,是古代传说里的一种神鸡,相传住在东海桃都山顶的一棵大树上,天鸡一叫,天下的鸡都跟着叫起来。诗人说:他穿着谢灵运特制的木屐,登上天姥山的上连青云的石阶。站在高山之巅,看见东海的红日在半山腰涌出,听见天鸡在空中啼叫。这样,从飞渡镜湖到登上天姥山顶,一路写来,景物一步步变幻,梦境一步步开展,幻想的色彩也一步步加浓,一直引向幻想的.高潮。正面展开一个迷离恍惚、光怪陆离的神仙世界:“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在千回万转的山石之间,道路弯弯曲曲,没有一定的方向。倚靠着岩石,迷恋缤纷的山花,天忽然昏黑了。熊在咆哮,龙在吟啸,震得山石、泉水、深林、峰峦都在发抖。天气也急剧地变化,青青的云天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升起烟雾。写得有声有色。这里采用了楚辞的句法,不仅使节奏发生变化,而且使读者联想到楚辞的风格,更增添了浪漫主义的色彩。突然间景象又起了变化:在我们面前,霹雳闪电大作,山峦崩裂,轰隆一声,通向神仙洞府的石门打开了,在一望无边、青色透明的天空里,显现出日月照耀着的金银楼阁。且看:“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这里作者接连用四个四言短句“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节奏参差错落,铿锵有力,把天门打开时的雄伟声势,充分地写了出来。“列缺”就是闪电。

在天门打开以前,诗人极力铺叙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响声,而天门打开以后,景象又是一片光辉灿烂,壮丽非凡。这样,前者就对后者起了烘托的作用,在诗的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接着,神仙出场了:“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许多神仙纷纷走出来,穿着彩虹做的衣裳,骑着风当作马,老虎在奏乐,鸾凤在拉车。梦境写到这里,达到了最高点,诗人的幻想真像“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地任意奔驰。读着这些迷人的诗句,好像是在欣赏色彩鲜艳、变化莫测的童话影片一样,是那样富于魅力,那样引人入胜。使人读了心往神驰,宛如置身神仙世界。

但是,好梦不长:“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心惊梦醒,一声长叹,枕席依旧,刚才的烟雾云霞哪里去了?诗在梦境的最高点忽然收住,急转直下,由幻想转到现实,仿佛音乐由响彻云霄的高音,一下子转入低音,使听者心情也随着沉静下来。读诗,尤其是读古体诗,全篇的波澜起伏是应该注意体会的。

诗人由梦醒后的低徊失望,引出了最后一段。这一段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了全诗的中心意思。这首诗是用来留别的,要告诉留在鲁东的朋友,自己为什么要到天姥山去求仙访道。这一段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在短短的几句诗里,表现了诗人的内心矛盾,迸发出诗人强烈的感情。他认为,如同这场梦游一样,世间行乐,总是乐极悲来,古来万事,总是如流水那样转瞬即逝,还是骑着白鹿到名山去寻仙访道的好。这种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表现了李白思想当中消极的一面。封建社会里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的知识分子,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情况下,对人生抱消极态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评价这首诗里所表现的李白的思想,决不能只看到这一面,还要看到另一面,更强烈的一面。在李白的思想当中,和“人生无常”相伴而来的,不是对人生的屈服,不是跟权臣贵戚同流合污,而是对上层统治者的蔑视和反抗。他的求仙访道,也不是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为了满足无穷的贪欲,而是想用远离现实的办法表示对权臣贵戚的鄙弃和不妥协,正像诗的结句所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富有反抗精神的。

名人点评:

2,唐汝询《唐诗解》云:“将之天姥,托言梦游以见世事皆虚幻也。……乃知世间行乐,亦如此梦耳。古来万事,亦岂有在者乎?皆如流水之不返矣。”

3,严羽《沧浪诗话·诗评》云:“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太白《梦游天姥吟》、《远别离》等,子美不能道”。

4,《唐宋诗醇》卷六:“七言歌行,本出楚骚、乐府,至于太白,然后穷极笔力,优入圣城。昔人谓其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咏之使人飘扬欲仙。而尤推其《天姥吟》、《远别离》等篇,以为虽子美不能道。盖其才横绝一世,故兴会标举,非学可及,正不必执此谓子美不能及也。此篇夭矫离奇,不可方物,然因语而梦,因梦而悟,因悟而别,节次相生,丝毫不乱”。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之托可马克市),李白即诞生于此。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后世将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它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旅行指南(实用22篇)篇四

我课改前、课改后都听过一些高中老师对这篇诗歌的课堂教学,总的来看,他们在本文解读上依旧思维单一,在鉴赏角度上缺乏开发创新,究其原因:一是受教学参考资料上的观点的束缚,二是对文本本身的解读不够深入。许多教师都是依照有关教学参考资料上的观点来讲解:“梦游”就是“梦中游”;“天姥”即“梦游”的地点——天姥山;“吟”即一种诗体形式;“留别”即表明此诗是留给为自己送行的朋友的;认为“梦游天姥”就是记叙诗人在梦中游历天姥山的一个“梦境”,因而全诗富有浪漫的色彩、新奇的比喻、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雄浑的气势等等。这些看似言之有理,但关键之处其实不然。尽管有一种文艺理论观点认为:艺术作品就是艺术家的“白日梦”,艺术创作的过程就是艺术家做“白日梦”的过程。但我却不认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是在讲述一个“白日梦”,全诗也不是在记叙的一个“梦中”游天姥的“梦境”,而是在表达诗人蕴藏在心中的一种“梦想”与追求。

唐玄宗拿出一笔“补偿金”就把李白从朝中解职辞退了。李白出了翰林之后,来到他在山东东鲁的家中居住了一段不长时间,第二年,即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李白就告别东鲁家园,又一次地踏上了漫游的征途。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

了解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我们再来看这首诗的最核心内容——诗中所言明的“志”和所抒发的“情”到底是什么?我认为就是诗歌的最后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两句应是李白对其所言之“志”、所抒之“情”的“画龙点睛”!如果有了这个共识,往下我们就好对《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梦”进行具体解析了。我认为《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梦”不是“梦中”之梦;李白的“梦”游并非是在“梦中”游,而是一种“梦想”游。有人一定会追问:有什么依据说诗人写的“梦”游不是“梦中”游而是“梦想”游呢?我下面将先按照常理、再依据文本来回答有人提出的疑问。

我们先按照常理来看:

“梦中”的“梦”,通常表现的是人的一种无意识状态,其“梦中”的内容多是画面芜杂、呈现无序、缺乏内在联系的零散印象;而“梦想”的“梦”,则通常表现的是人的一种有意识行为,其“梦想”的内容常为目标集中、表达有序、具有逻辑层次的想象过程。

“梦中”的“梦”,只是一种以“刺激-反应”为基础的正常生理现象;而“梦想”的“梦”,则是一种以联想与想象为基础的特殊心理现象。

“梦中”的“梦”所呈现的只是人对过去的某种生活回忆;而“梦想”的“梦”所体现的则是人对未来的某种精神追求。

是不是这样的?我们再依据文本来看。原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全文如下: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全诗共有三节(三个段落)。

第一节是诗人说明自己产生“梦想”“游天姥”的原因,而且这个原因是通过比较之后才产生的。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我从航海的人那里听到传说海上有座仙山叫瀛洲,可因为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而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说那云霞忽明忽暗的景象有时就能够看到。那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它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即使天台山高一万八千丈,可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像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因此,既然去不了海上仙山瀛洲,那就不如到吴越的天姥山去游历一番也好。

第二节是诗人描述自己如何“梦想”“游天姥”的内容,也算是做的一个“白日梦”片断吧。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我根据人们对天姥山的传说,梦想去游一趟天姥山。在急切心情的驱使下,我梦想连夜飞渡到那月光映照下的镜湖。想象那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剡溪。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我脚穿那谢公为游山而特制的木屐,亲自攀登高耸入云的“天梯”(高峻陡峭的山路)。在半山腰能看见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山顶上仿佛可以听到天鸡啼鸣。无数山岩重叠,道路曲折回旋,没有一定的方向。由于迷恋奇花,倚着山石,不觉已经天黑了。这时听到岩泉发出的响声,既像熊在吼,又像龙在吟,使幽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岩震惊,乌云黑沉沉地像要下雨了,水波荡漾升起阵阵烟雾。突然闪电迅雷,像是把山峦崩裂一样。电闪雷鸣使我仿佛看到像是仙府一样的石门,轰隆一声从中间打开了,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闪电中的群峦叠嶂好像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筑成的神仙宫殿。闪电中我仿佛看到云中的神仙用彩虹做衣裳,把清风当作马,一个接一个地下来了;闪电中我仿佛看到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成群结队多得像麻一样。猛然间我心惊胆颤,神志恍惚,一惊而起,不禁长声叹息。原来我仍醒着,枕头床席也都在,可刚才梦幻中的烟雾云霞却原来根本没有。

第三节是诗人解释自己为何“梦想”“游天姥”的目的,表达的是诗人对“梦想”的某种精神追求。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人世间行乐也应像畅游梦中幻境一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你们问我告别诸位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这可不好说哦。我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要想远行时就骑上它去探访像天姥山这样的名山。为什么非要低头弯腰去侍奉巴结权贵们,让人不能舒心畅意、开开心心地做自己所喜欢做的事情呢!

综观全诗,所表现的完全是诗人的一种有意识的、主动而自觉的创作行为,其“梦想”的产生、“梦想”的内容、“梦想”的追求都非常清晰而有条理,富有逻辑思维的层次性和积极联想与想象的过程性。

本文之所以要把《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梦”重新进行一番解析,是因为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不首先把诗中的“梦”解读准,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就不能顺利推进,常常出现顾此失彼、不能自圆其说的情形。例如,若把诗中的“梦”当作“梦境”来讲,那么诗歌的第一节和第三节就就完全脱离“梦境”了。再说,如果整首诗的中心和重点是在记叙一个“梦境”,那么该诗第三节中的那句极其关键的、直抒胸臆的议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显得十分突兀。因为这最“画龙点睛”的最后一句,竟与诗中有关“梦游天姥山”的情景之间,怎么也构不成一种思维链。而只有把《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梦”当作“梦想”来讲,那么整首诗歌就显得自然而顺畅,既有产生“梦想”的原因(诗的第一节),又有展开“梦想”的过程(诗的第二节),更有表达“梦想”的目的(诗的第三节),再稍微联想一下诗人写作此诗的历史背景,一切都那么的合情合理。至于诗人此前本没有游历过“天姥山”,可为什么能在诗中把“游天姥山”的过程描绘得如此栩栩如生、仿佛让人身临其境呢?我想,这一定与诗人在写作此诗之前,曾有16年的漫游经历和生活积累有关,李白可能把他在其他地方登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移植到了此诗当中。这也证明了一个真理:“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再如李白在诗中写到“脚著谢公屐”,这“谢公屐”就是南朝时的一位喜爱游玩山水的诗人谢灵运(公元385年—433年)专为登山而特制的鞋子,可见李白为自己“梦想”如何攀登天姥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作了充分准备的。

最后,我把自己对《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的创作思想作如下两点概括与揭示:

一、“梦游天姥”,不是在记叙诗人“梦中游天姥”的离奇景遇,而是在抒发诗人“梦想游天姥”的强烈愿望。诗人通过抒发自己“梦想游天姥”的强烈愿望,排遣的是他在现实生活中“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内心痛苦,表达的是一种对心灵解放与精神超脱的极度渴望。

二、“吟留别”,是诗人想通过这首诗歌告诉那些留在京城的朋友或醉心于官场的朋友,不要“摧眉折腰事权贵”,当感到“不得开心颜”的时候,应当想到“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不如像我这样想开些,“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到美好的大自然去放飞心情,获得精神的自由。

如麻”这两句夸张性的拟人与比喻,也只是李白在“梦想游天姥”的过程中,想象那“天姥山”的千姿百态的山峦叠嶂在电闪雷鸣背景下可能出现的“幻觉”,而不是在表现李白对“仙人”“仙境”的向往与追求。结合全诗来看,当听到人们传说海山有座叫“瀛洲”的仙山时,李白凭理智知道,这是“烟涛微茫信难求”,根本不去追求。而当听到“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既可望又可求时,李白立即产生向往,想去攀登现实中那“势拔五岳掩赤城”的“天姥山”。并为此梦想能“一夜飞渡镜湖月”,立刻飞到那“连天向天横”的天姥山下。李白除了有“梦游天姥”的强烈兴趣外,还对现实自然界的其他“名山”具有兴趣。如他在诗中告诉朋友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我认为,这里的李白不论想“梦游天姥”也好,或打算探“访”更多的“名山”也好,其实都是在用一种极其浪漫的表象来掩饰他极其现实的想法——“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我想谁都不会否认,作为李白的一种“梦想”与追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一句不仅是“诗眼”所在,而且是千古名句,但我们也要清楚这点:李白所不愿“摧眉折腰”侍奉巴结的“权贵”,绝不包括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唐玄宗,而只能是那些在级别上能够管压着李白、并想从李白身上捞点油水图谋索贿的朝廷官员。从李白后来的人生经历来看,其实还真是没有完全放弃“事权贵”的。例如李白在写出《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歌的当年(天宝四年)不久,就曾和高适、杜甫一起去拜谒过北海太守李邕;天宝七年,李白又去谒见过庐江太守昊王李抵;天宝十四年,李白还应邀出任过唐永王李?的幕僚至于李白在后来多次“事权贵”的过程中,是否完全没有“摧眉折腰”过?很难说。

所以,尽管李白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宣言里彰显了一种做人的气节和人格尊严,但我看来,在李白内心深处仍是懦弱的、自卑的。他对不能得罪的“权贵”,他对所看不惯的官场腐败以及其他一些“潜规则”,李白或是不敢抗争,或是不想面对,或是不愿同流合污。我们如果用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标准来衡量李白在这首诗中所体现的思想,“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也只是处于一种思想境界的最初级阶段——“修身”而已。而且李白在诗中所选择的“修身”途径也只不过是“梦游天姥”似的自我陶醉、遍“访名山”样的自寻快乐,而这其实也是选择了一种在我们当代人看来极不认同的处世方式——逃避现实!而这一点,也正是我们今天教学这篇传统名篇时,应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和正确认识的地方。“做梦”哪个不会?“梦想”谁人没有?但怎样的“梦想”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怎样的“梦想”才是我们这个民族应弘扬的,怎样的“梦想”才能导向一种脚踏实地的奋斗理想和具体实践?尚请我们的教师在备课与教学过程中三思!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旅行指南(实用22篇)篇五

人们评价李白的诗,多以“想象奇特,飘逸奔放,雄浑壮丽”概括之,究其原因,大概李白之诗,多为一挥而就,洒脱恣意,虽说思维跳跃性强,但都较为直白,很好理解,唯有《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文,颇为难懂。

解读《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文,其关键在于对梦境的理解。我个人认为,梦与人的经历、思想密切相关,梦境是现实的折射。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文中,天姥山是诗人描形状物的对象,感慨抒怀的依托,诗人开篇从“谈瀛洲”始,将“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进行对比,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却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又用五岳、赤城和天台,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完成了对天姥山的描写。

由此,诗人说,“我欲因之梦吴越”,便进入了梦境。在徐徐清风中,相随明月,飞度镜湖,来到剡溪;然后着屐登山,将无限风光尽收眼底:脚下湖月如镜,渌水荡漾;岸边清猿啼啸,余音袅袅;向远处看,一轮红日从大海上冉冉升起,又闻天鸡长鸣。在这里我们看到诗人的心境是愉悦的、恬美的、欣喜的。对于“飞度镜湖”,着眼点在“飞”。在现代来说,飞是一种行路的方式,而在根本无法飞行的古代又代表什么呢?我们来看一些古代的词语:人们说游子想家,就会说“归心似箭”,飞了回去;说军情紧急,就来一个“飞马急驰”等等。所以“飞”就代表快,代表一种急切的心情。又因为人们看到鸟可以在天空自由地飞翔,向往鸟的无拘无束,就有了各式各样的飞天之梦,但在古代人是不可能飞上天的,所以“飞”又代表某种愿望的企图达成。而“著屐登山”,则强调“登山”,不管在现代还是古代,都有代表“努力、艰辛、奋斗”之类的意思,也有企图达成某种愿望的意思。同时“登山”又有爬向高处的意思,所以还有“地位提高”的象征意义。“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一句是说诗人登山到半山腰,看到了太阳,。在儒家文化盛行的中国,经常将太阳阐释成君主、上司和父母。这句的象征意义是李白见到了唐明皇。那“空中闻天鸡”又当如何理解呢?其实是李白心中的政治理想,这与天鸡有关。《述异志》卷下记载:“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鸡皆随之鸣。”我认为此乃李白自比,想做领头之天鸡,让天下跟随,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这是梦境的第一层。

理想归理想,现实并非他所想象的那样简单,他接下来的梦境就说明了这一点:“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清清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道路迷失,天色昏暗,耳边震响着“熊咆龙吟”般的瀑布,这可怕的声音连林木山石都为之发抖。到处烟云迷漫,什么都看不清楚,一切都变得昏暗、迷惑,使人恐惧,显然是恶梦。“路不定”是说道路迷失,自己找不到出路;“暝”是说天色昏暗,言指皇帝为奸臣蒙蔽;“熊咆龙吟”一句不好理解,既可解释为群小狂哮,又可解释为诗人怒不可遏,但不管怎样,都让诗人恼怒不已;而“云清清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则说明诗人自感前途渺茫。这也正是李白在官场的感受,时时不顺,处处碰壁,虽然最后被皇帝赐金放还了,但对诗人来说仍是一种失败。这是梦境的第二层。

梦境的第三层从“列阙霹雳”始,一道电光,一声霹雳,山峦崩塌,石壁中开,天崩地裂间,看到“洞天”中这样一番景象:日月照耀,金璧交辉,虎鼓瑟,鸾驾车,神仙们御风而行,纷纷落下——我们先看“雷霆霹雳”,《周公解梦》有这样的解释:“身被霹雳主富贵,电光照身有吉庆。”按这样解释,李白应该还有重回朝堂的可能。但下一句却说“丘峦崩摧”,但在后人对《周公解梦》阐释时所定的解梦原则中有一句话,叫“山望贵气水望财”,是说人梦到山就象征仕途有望,梦到水象征生财有道;而在儒家观念中,山有仁者之风,是一种恒定的依靠。山是中国人心中不变的、相对静态的意象,而在这里诗人却说“丘峦崩摧”,那就说明诗人借以维系理想、体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发生了变化,那么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仕途,山峦崩塌就意味着仕途的无望。情况到这里发生了转变,原本规划好的人生目标发生了变化,是不是李白就无路可走了?“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柳暗花明又一村,出现了一个洞,这个“洞”有极强的象征意义,首先它是一条出路,其次它还代表隐居。这都表现了李白的隐居求仙的愿望。至于后面的“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则说了仙境之美与求仙之乐,就成了诗人聊以自慰之词。

附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旅行指南(实用22篇)篇六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鉴赏。

诗的开头几句是写入梦的缘由。诗人说:海上回来的人谈起过瀛洲,那瀛洲隔着茫茫大海,实在难以寻找;越人谈起过天姥山,天姥山在云霞里时隐时现,也许还可以看得到。“瀛洲”是一座神山,我国古代传说,东海上有三座神山,一座叫蓬莱,一座叫方丈,一座叫瀛洲。越,现在浙江绍兴一带。“信”,在这里当“实在”讲。

先说“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这一笔是陪衬,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再说“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转入正题。以下就极力描写天姥山的高大:“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诗人先拿天姥山跟天相比,只见那山横在半天云上,仿佛跟天连结在一起。再拿天姥山跟其他的山相比,它既超过以高峻出名的五岳,又盖过在它附近的赤城。“五岳”,指我国的五座名山,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赤城”,是山名,在现在浙江天台北,因为山上赤石罗列,远看好像红色的城,所以叫赤城。接着诗人又换一个角度以天台山为着眼点来写,说那天姥山东南方的天台山虽然非常高,但在天姥山面前,也矮小得简直像要塌倒了。这里的“天台一万八千丈”,只是说天台山非常高,并不是说它实有一万八千丈。

在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天姥山怎样高,却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仿佛那高峻挺拔、在云霞里时隐时现的天姥山就在我们眼前,唤起了我们的幻想,跟着诗人一步步地向那梦幻境界飞去。

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句开始,诗人就进入了梦境。从这里到“失向来之烟霞”一大段,写的都是梦境,是全诗的主要部分。

诗人梦见自己在湖光月色的照耀下,一夜间飞过镜湖,又飞到剡溪。他看到:谢公投宿过的地方如今还在,那里渌水荡漾,清猿啼叫,景色十分幽雅。“谢公”,指的是东晋诗人谢灵运。谢灵运喜欢游山,以写山水诗著称,浙江的名山他差不多都到过。谢灵运在登天姥山的时候,曾经在剡溪这个地方住宿过,留下了“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的诗句。

接着,李白写道:“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这里的“谢公屐”,指的是谢灵运特制的一种登山用的木鞋,鞋底上有木齿,上山就去掉前齿,下山就去掉后齿,这样走着省力些。“天鸡”,是古代传说里的一种神鸡,相传住在东海桃都山顶的一棵大树上,天鸡一叫,天下的鸡都跟着叫起来。诗人说:他穿着谢灵运特制的木屐,登上天姥山的上连青云的石阶。站在高山之巅,看见东海的红日在半山腰涌出,听见天鸡在空中啼叫。这样,从飞渡镜湖到登上天姥山顶,一路写来,景物一步步变幻,梦境一步步开展,幻想的色彩也一步步加浓,一直引向幻想的高潮。正面展开一个迷离恍惚、光怪陆离的神仙世界:“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在千回万转的山石之间,道路弯弯曲曲,没有一定的方向。倚靠着岩石,迷恋缤纷的山花,天忽然昏黑了。熊在咆哮,龙在吟啸,震得山石、泉水、深林、峰峦都在发抖。天气也急剧地变化,青青的云天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升起烟雾。写得有声有色。这里采用了楚辞的句法,不仅使节奏发生变化,而且使读者联想到楚辞的风格,更增添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突然间景象又起了变化:在我们面前,霹雳闪电大作,山峦崩裂,轰隆一声,通向神仙洞府的石门打开了,在一望无边、青色透明的天空里,显现出日月照耀着的金银楼阁。且看:“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这里作者接连用四个四言短句“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节奏参差错落,铿锵有力,把天门打开时的雄伟声势,充分地写了出来。“列缺”就是闪电。

在天门打开以前,诗人极力铺叙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响声,而天门打开以后,景象又是一片光辉灿烂,壮丽非凡。这样,前者就对后者起了烘托的作用,在诗的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接着,神仙出场了:“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许多神仙纷纷走出来,穿着彩虹做的衣裳,骑着风当作马,老虎在奏乐,鸾凤在拉车。梦境写到这里,达到了最高点,诗人的幻想真像“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地任意奔驰。

读着这些迷人的诗句,好像是在欣赏色彩鲜艳、变化莫测的童话影片一样,是那样富于魅力,那样引人入胜。使人读了心往神驰,宛如置身神仙世界。

但是,好梦不长:“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心惊梦醒,一声长叹,枕席依旧,刚才的烟雾云霞哪里去了?诗在梦境的最高点忽然收住,急转直下,由幻想转到现实,仿佛音乐由响彻云霄的高音,一下子转入低音,使听者心情也随着沉静下来。读诗,尤其是读古体诗,全篇的波澜起伏是应该注意体会的。

诗人由梦醒后的低徊失望,引出了最后一段。这一段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了全诗的中心意思。这首诗是用来留别的,要告诉留在鲁东的朋友,自己为什么要到天姥山去求仙访道。这一段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在短短的几句诗里,表现了诗人的内心矛盾,迸发出诗人强烈的感情。他认为,如同这场梦游一样,世间行乐,总是乐极悲来,古来万事,总是如流水那样转瞬即逝,还是骑着白鹿到名山去寻仙访道的好。这种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表现了李白思想当中消极的一面。封建社会里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的知识分子,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情况下,对人生抱消极态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评价这首诗里所表现的李白的思想,决不能只看到这一面,还要看到另一面,更强烈的一面。在李白的思想当中,和“人生无常”相伴而来的,不是对人生的屈服,不是跟权臣贵戚同流合污,而是对上层统治者的蔑视和反抗。他的求仙访道,也不是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为了满足无穷的贪欲,而是想用远离现实的办法表示对权臣贵戚的鄙弃和不妥协,正像诗的结句所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富有反抗精神的。

下面再简单谈谈这首诗的艺术风格。

李白是我国古代诗人中浪漫主义流派的杰出代表。这首诗,在构思和表现手法方面,就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它完全突破了一般送别、留别诗的惜别伤离的老套,而是借留别来表明自己不事权贵的政治态度。在叙述的时候,又没有采取平铺直叙的办法,而是围绕着一场游仙的梦幻来构思的,直到最后才落到不事权贵的主旨上。这样的构思,给诗人幻想的驰骋开拓了广阔的领域。跟这样的构思相适应的是,大胆运用夸张的手法来描述幻想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在这方面,诗人显示了非凡的才能,他写熊咆龙吟,写雷电霹雳,写空中楼阁,写霓衣风马……把幻想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真是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杜甫说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十分恰当的评论。还应该注意,作者不是为写幻想而写幻想的,写幻想是为“不事权贵”的主旨服务的。他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正是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写自己一心想遨游仙境,正是表现对现实世界的憎恶,不愿跟权臣贵戚同流合污。不事权贵的主旨,像一盏聚光灯,把全诗照明,幻想在这灯光里才生动起来,否则,即使再铺张百倍,也是不会放出动人的光彩的。

这首诗是七言古诗。七言古诗是旧体诗的一种,在唐以前就形成了。到了唐代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种诗体,主要是七言,也可以兼用或长或短的句子。用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间换韵。句数不限,篇幅可长可短,于旧体诗中是比较少受格律拘束的一种。李白很善于写七言古诗。这大概是由于这种诗体流畅自然的特点,更适合于表现他的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就这首诗来说,句法的变化极富于创造性。虽然以七言为基调,但是还交错地运用了四言、五言、六言和九言的句子。这样灵活多样的句法用在一首诗里,却并不觉得生拼硬凑,而是浑然一体,非常协调。这是因为全诗为一条感情发展的脉络所贯穿,随着感情的起落,诗句有长有短,节拍有急有缓。有人说李白的诗“虽千变万化,如珠之走盘,自不越乎法度之外”,这是十分恰当的。(刘国正)。

本诗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为了借惜别来表现自己不事权贵的态度,诗人构思出一幅梦游奇景,塑造出—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这就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楚辞的风格,加重了诗的浪漫主义色彩。再把这些与当时丑恶的现实加以对比,才回到不事权贵的主旨上来,几乎是天衣无缝。这奇特的构思是运用了比喻、对比、衬托、夸张、联想等手法,把幻想中的事物写得活灵活现,惊心动魄。无怪乎杜甫评论此诗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旅行指南(实用22篇)篇七

我课改前、课改后都听过一些高中老师对这篇诗歌的课堂教学,总的来看,他们在本文解读上依旧思维单一,在鉴赏角度上缺乏开发创新,究其原因:一是受教学参考资料上的观点的束缚,二是对文本本身的解读不够深入。许多教师都是依照有关教学参考资料上的观点来讲解:“梦游”就是“梦中游”;“天姥”即“梦游”的地点——天姥山;“吟”即一种诗体形式;“留别”即表明此诗是留给为自己送行的朋友的;认为“梦游天姥”就是记叙诗人在梦中游历天姥山的一个“梦境”,因而全诗富有浪漫的色彩、新奇的比喻、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雄浑的气势等等。这些看似言之有理,但关键之处其实不然。尽管有一种文艺理论观点认为:艺术作品就是艺术家的“白日梦”,艺术创作的过程就是艺术家做“白日梦”的过程。但我却不认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是在讲述一个“白日梦”,全诗也不是在记叙的一个“梦中”游天姥的“梦境”,而是在表达诗人蕴藏在心中的一种“梦想”与追求。

唐玄宗拿出一笔“补偿金”就把李白从朝中解职辞退了。李白出了翰林之后,来到他在山东东鲁的家中居住了一段不长时间,第二年,即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李白就告别东鲁家园,又一次地踏上了漫游的征途。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

了解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我们再来看这首诗的最核心内容——诗中所言明的“志”和所抒发的“情”到底是什么?我认为就是诗歌的最后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两句应是李白对其所言之“志”、所抒之“情”的“画龙点睛”!如果有了这个共识,往下我们就好对《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梦”进行具体解析了。我认为《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梦”不是“梦中”之梦;李白的“梦”游并非是在“梦中”游,而是一种“梦想”游。有人一定会追问:有什么依据说诗人写的“梦”游不是“梦中”游而是“梦想”游呢?我下面将先按照常理、再依据文本来回答有人提出的疑问。

我们先按照常理来看:

“梦中”的“梦”,通常表现的是人的一种无意识状态,其“梦中”的内容多是画面芜杂、呈现无序、缺乏内在联系的零散印象;而“梦想”的“梦”,则通常表现的是人的一种有意识行为,其“梦想”的内容常为目标集中、表达有序、具有逻辑层次的想象过程。

“梦中”的“梦”,只是一种以“刺激-反应”为基础的正常生理现象;而“梦想”的“梦”,则是一种以联想与想象为基础的特殊心理现象。

“梦中”的“梦”所呈现的只是人对过去的某种生活回忆;而“梦想”的“梦”所体现的则是人对未来的某种精神追求。

是不是这样的?我们再依据文本来看。原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全文如下: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全诗共有三节(三个段落)。

第一节是诗人说明自己产生“梦想”“游天姥”的原因,而且这个原因是通过比较之后才产生的。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我从航海的人那里听到传说海上有座仙山叫瀛洲,可因为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而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说那云霞忽明忽暗的景象有时就能够看到。那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它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即使天台山高一万八千丈,可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像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因此,既然去不了海上仙山瀛洲,那就不如到吴越的天姥山去游历一番也好。

第二节是诗人描述自己如何“梦想”“游天姥”的内容,也算是做的一个“白日梦”片断吧。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我根据人们对天姥山的传说,梦想去游一趟天姥山。在急切心情的驱使下,我梦想连夜飞渡到那月光映照下的镜湖。想象那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剡溪。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我脚穿那谢公为游山而特制的木屐,亲自攀登高耸入云的“天梯”(高峻陡峭的山路)。在半山腰能看见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山顶上仿佛可以听到天鸡啼鸣。无数山岩重叠,道路曲折回旋,没有一定的方向。由于迷恋奇花,倚着山石,不觉已经天黑了。这时听到岩泉发出的响声,既像熊在吼,又像龙在吟,使幽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岩震惊,乌云黑沉沉地像要下雨了,水波荡漾升起阵阵烟雾。突然闪电迅雷,像是把山峦崩裂一样。电闪雷鸣使我仿佛看到像是仙府一样的石门,轰隆一声从中间打开了,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闪电中的群峦叠嶂好像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筑成的神仙宫殿。闪电中我仿佛看到云中的神仙用彩虹做衣裳,把清风当作马,一个接一个地下来了;闪电中我仿佛看到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成群结队多得像麻一样。猛然间我心惊胆颤,神志恍惚,一惊而起,不禁长声叹息。原来我仍醒着,枕头床席也都在,可刚才梦幻中的烟雾云霞却原来根本没有。

第三节是诗人解释自己为何“梦想”“游天姥”的目的,表达的是诗人对“梦想”的某种精神追求。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人世间行乐也应像畅游梦中幻境一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你们问我告别诸位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这可不好说哦。我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要想远行时就骑上它去探访像天姥山这样的名山。为什么非要低头弯腰去侍奉巴结权贵们,让人不能舒心畅意、开开心心地做自己所喜欢做的事情呢!

综观全诗,所表现的完全是诗人的一种有意识的、主动而自觉的创作行为,其“梦想”的产生、“梦想”的内容、“梦想”的追求都非常清晰而有条理,富有逻辑思维的层次性和积极联想与想象的过程性。

本文之所以要把《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梦”重新进行一番解析,是因为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不首先把诗中的“梦”解读准,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就不能顺利推进,常常出现顾此失彼、不能自圆其说的情形。例如,若把诗中的“梦”当作“梦境”来讲,那么诗歌的第一节和第三节就就完全脱离“梦境”了。再说,如果整首诗的中心和重点是在记叙一个“梦境”,那么该诗第三节中的那句极其关键的、直抒胸臆的议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显得十分突兀。因为这最“画龙点睛”的最后一句,竟与诗中有关“梦游天姥山”的情景之间,怎么也构不成一种思维链。而只有把《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梦”当作“梦想”来讲,那么整首诗歌就显得自然而顺畅,既有产生“梦想”的原因(诗的第一节),又有展开“梦想”的过程(诗的第二节),更有表达“梦想”的目的(诗的第三节),再稍微联想一下诗人写作此诗的历史背景,一切都那么的合情合理。至于诗人此前本没有游历过“天姥山”,可为什么能在诗中把“游天姥山”的过程描绘得如此栩栩如生、仿佛让人身临其境呢?我想,这一定与诗人在写作此诗之前,曾有16年的漫游经历和生活积累有关,李白可能把他在其他地方登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移植到了此诗当中。这也证明了一个真理:“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再如李白在诗中写到“脚著谢公屐”,这“谢公屐”就是南朝时的一位喜爱游玩山水的诗人谢灵运(公元385年—433年)专为登山而特制的鞋子,可见李白为自己“梦想”如何攀登天姥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作了充分准备的。

最后,我把自己对《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的创作思想作如下两点概括与揭示:

一、“梦游天姥”,不是在记叙诗人“梦中游天姥”的离奇景遇,而是在抒发诗人“梦想游天姥”的强烈愿望。诗人通过抒发自己“梦想游天姥”的强烈愿望,排遣的是他在现实生活中“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内心痛苦,表达的是一种对心灵解放与精神超脱的极度渴望。

二、“吟留别”,是诗人想通过这首诗歌告诉那些留在京城的朋友或醉心于官场的朋友,不要“摧眉折腰事权贵”,当感到“不得开心颜”的时候,应当想到“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不如像我这样想开些,“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到美好的大自然去放飞心情,获得精神的自由。

如麻”这两句夸张性的拟人与比喻,也只是李白在“梦想游天姥”的过程中,想象那“天姥山”的千姿百态的山峦叠嶂在电闪雷鸣背景下可能出现的“幻觉”,而不是在表现李白对“仙人”“仙境”的向往与追求。结合全诗来看,当听到人们传说海山有座叫“瀛洲”的仙山时,李白凭理智知道,这是“烟涛微茫信难求”,根本不去追求。而当听到“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既可望又可求时,李白立即产生向往,想去攀登现实中那“势拔五岳掩赤城”的“天姥山”。并为此梦想能“一夜飞渡镜湖月”,立刻飞到那“连天向天横”的天姥山下。李白除了有“梦游天姥”的强烈兴趣外,还对现实自然界的其他“名山”具有兴趣。如他在诗中告诉朋友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我认为,这里的李白不论想“梦游天姥”也好,或打算探“访”更多的“名山”也好,其实都是在用一种极其浪漫的表象来掩饰他极其现实的想法——“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我想谁都不会否认,作为李白的一种“梦想”与追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一句不仅是“诗眼”所在,而且是千古名句,但我们也要清楚这点:李白所不愿“摧眉折腰”侍奉巴结的“权贵”,绝不包括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唐玄宗,而只能是那些在级别上能够管压着李白、并想从李白身上捞点油水图谋索贿的朝廷官员。从李白后来的人生经历来看,其实还真是没有完全放弃“事权贵”的。例如李白在写出《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歌的当年(天宝四年)不久,就曾和高适、杜甫一起去拜谒过北海太守李邕;天宝七年,李白又去谒见过庐江太守昊王李抵;天宝十四年,李白还应邀出任过唐永王李?的幕僚至于李白在后来多次“事权贵”的过程中,是否完全没有“摧眉折腰”过?很难说。

所以,尽管李白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宣言里彰显了一种做人的气节和人格尊严,但我看来,在李白内心深处仍是懦弱的、自卑的。他对不能得罪的“权贵”,他对所看不惯的官场腐败以及其他一些“潜规则”,李白或是不敢抗争,或是不想面对,或是不愿同流合污。我们如果用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标准来衡量李白在这首诗中所体现的思想,“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也只是处于一种思想境界的最初级阶段——“修身”而已。而且李白在诗中所选择的“修身”途径也只不过是“梦游天姥”似的自我陶醉、遍“访名山”样的自寻快乐,而这其实也是选择了一种在我们当代人看来极不认同的处世方式——逃避现实!而这一点,也正是我们今天教学这篇传统名篇时,应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和正确认识的地方。“做梦”哪个不会?“梦想”谁人没有?但怎样的“梦想”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怎样的“梦想”才是我们这个民族应弘扬的,怎样的“梦想”才能导向一种脚踏实地的奋斗理想和具体实践?尚请我们的教师在备课与教学过程中三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旅行指南(实用22篇)篇八

诗的开头几句是写入梦的缘由。诗人说:海上回来的人谈起过瀛洲,那瀛洲隔着茫茫大海,实在难以寻找;越人谈起过天姥山,天姥山在云霞里时隐时现,也许还可以看得到。“瀛洲”是一座神山,我国古代传说,东海上有三座神山,一座叫蓬莱,一座叫方丈,一座叫瀛洲。越,现在浙江绍兴一带。“信”,在这里当“实在”讲。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这一笔是陪衬,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再说“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转入正题。以下就极力描写天姥山的高大:“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诗人先拿天姥山跟天相比,只见那山横在半天云上,仿佛跟天连结在一起。再拿天姥山跟其他的山相比,它既超过以高峻出名的五岳,又盖过在它附近的赤城。“五岳”,指我国的五座名山,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赤城”,是山名,在现在浙江天台北,因为山上赤石罗列,远看好像红色的城,所以叫赤城。接着诗人又换一个角度以天台山为着眼点来写,说那天姥山东南方的天台山虽然非常高,但在天姥山面前,也矮小得简直像要塌倒了。这里的“天台一万八千丈”,只是说天台山非常高,并不是说它实有一万八千丈。

在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天姥山怎样高,却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仿佛那高峻挺拔、在云霞里时隐时现的天姥山就在我们眼前,唤起了我们的幻想,跟着诗人一步步地向那梦幻境界飞去。

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句开始,诗人就进入了梦境。从这里到“失向来之烟霞”一大段,写的都是梦境,是全诗的主要部分。

诗人梦见自己在湖光月色的照耀下,一夜间飞过镜湖,又飞到剡溪。他看到:谢公投宿过的地方如今还在,那里渌水荡漾,清猿啼叫,景色十分幽雅。“谢公”,指的是东晋诗人谢灵运。谢灵运喜欢游山,以写山水诗著称,浙江的名山他差不多都到过。谢灵运在登天姥山的时候,曾经在剡溪这个地方住宿过,留下了“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的诗句。

接着,李白写道:“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这里的“谢公屐”,指的是谢灵运特制的一种登山用的木鞋,鞋底上有木齿,上山就去掉前齿,下山就去掉后齿,这样走着省力些。“天鸡”,是古代传说里的一种神鸡,相传住在东海桃都山顶的一棵大树上,天鸡一叫,天下的鸡都跟着叫起来。诗人说:他穿着谢灵运特制的木屐,登上天姥山的上连青云的石阶。站在高山之巅,看见东海的红日在半山腰涌出,听见天鸡在空中啼叫。这样,从飞渡镜湖到登上天姥山顶,一路写来,景物一步步变幻,梦境一步步开展,幻想的色彩也一步步加浓,一直引向幻想的高潮。正面展开一个迷离恍惚、光怪陆离的神仙世界:“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在千回万转的山石之间,道路弯弯曲曲,没有一定的方向。倚靠着岩石,迷恋缤纷的山花,天忽然昏黑了。熊在咆哮,龙在吟啸,震得山石、泉水、深林、峰峦都在发抖。天气也急剧地变化,青青的云天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升起烟雾。写得有声有色。这里采用了楚辞的句法,不仅使节奏发生变化,而且使读者联想到楚辞的风格,更增添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突然间景象又起了变化:在我们面前,霹雳闪电大作,山峦崩裂,轰隆一声,通向神仙洞府的石门打开了,在一望无边、青色透明的天空里,显现出日月照耀着的金银楼阁。且看:“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这里作者接连用四个四言短句“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节奏参差错落,铿锵有力,把天门打开时的雄伟声势,充分地写了出来。“列缺”就是闪电。

在天门打开以前,诗人极力铺叙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响声,而天门打开以后,景象又是一片光辉灿烂,壮丽非凡。这样,前者就对后者起了烘托的作用,在诗的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接着,神仙出场了:“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许多神仙纷纷走出来,穿着彩虹做的衣裳,骑着风当作马,老虎在奏乐,鸾凤在拉车。梦境写到这里,达到了最高点,诗人的幻想真像“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地任意奔驰。

读着这些迷人的诗句,好像是在欣赏色彩鲜艳、变化莫测的童话影片一样,是那样富于魅力,那样引人入胜。使人读了心往神驰,宛如置身神仙世界。

但是,好梦不长:“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心惊梦醒,一声长叹,枕席依旧,刚才的烟雾云霞哪里去了?诗在梦境的最高点忽然收住,急转直下,由幻想转到现实,仿佛音乐由响彻云霄的高音,一下子转入低音,使听者心情也随着沉静下来。读诗,尤其是读古体诗,全篇的波澜起伏是应该注意体会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旅行指南(实用22篇)篇九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注解】:

1、瀛洲:神山名。

2、信:果真。

3、拔:超越。

4、赤城:山名。

5、列缺:闪电。

6、摧眉:低眉。

【韵译】:

海上来客,谈起东海仙山瀛洲,

说它在烟涛浩渺中,实难寻求。

越中来人,说起那里的天姥山,

尽管云霞或明或暗,间或可见。

天姥山高耸入云,象横卧天际,

高超五岳遮盖赤城,其势无比。

天台山,传说高达四万八千丈,

面对天姥山,象拜倒东南偶下。

一夜飞越,梦里见到镜湖明月。

明月清辉,把我身影映在湖里,

不久又把我的身影,送到剡溪。

当年谢灵运的`住处,至今犹在,

清波荡漾猿猴长啼,景致凄凄。

我脚穿着,谢灵运的登山木屐,

攀登峻峭峰峦,如上青天云梯。

在云间的山腰,可见东海日出,

身体悬在半空,可听天鸡鸣啼。

山中尽是?岩,道路千回万转,

迷恋倚石赏花,忽觉天色已晚。

熊吼声龙吟声,在岩泉间震响,

深林为之惊?,峰峦火之抖颤。

乌云沉沉低垂,似乎快要落雨,

水波淡淡荡漾,湖面腾起云烟。

闪电划破长空,一声惊雷巨响,

山丘峰峦,仿佛突然崩裂倒塌。

神仙石府的石门,在隆隆声中打开。

洞里天空青暝暝,望不到边际,

日月交相辉映,照耀着金银台。

云神们以彩虹为衣,以风作马,

他们踩踏祥云,纷纷飘然而下。

老虎奏起琴瑟,鸾鸟拉着车驾,

仙人翩翩起舞,列队纵横如麻。

忽然令人胆颤,不由魂飞魄散,

恍恍惚惚惊醒,不免惋惜长叹。

醒来时看见的,身边唯有枕席,

方才美丽烟霞,已经无影无迹。

世间行乐之事,实在如同梦幻,

万事从古都象,东去流水一般。

我与诸君作别,不知何时回还?

暂且放养白鹿,在那青崖之间,

要走随即骑去,访问名川大山。

我岂能低头弯腰,去事奉权贵,

使我心中郁郁寡欢,极不舒坦!

【评析】。

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体制解放。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旅行指南(实用22篇)篇十

一教学目的:。

理解运用对比、夸张等修辞方法,通过丰富联想来描绘梦境,以表达蔑视权贵的精神和豪迈的气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虚设梦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联想丰富、构思奇特的艺术特点。

三、教学时数:。

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解题:。

“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这的一种体裁。“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梦游是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是真。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旧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古体诗。

课文分析:。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2)。

航海归来的人谈到海中仙山瀛洲,(大海)烟波浩渺(瀛洲)实在难以寻求;

三山:蓬莱、方丈、瀛洲,古代传说中东海中的三座仙山。

越人(3)语天姥,云霞明灭(4)或可睹。

越地人谈到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有时能够目睹。

天姥见注(1)。

分析:一难求,一可见,梦游有现实基础。

天姥连天向天横(5),势拔五岳掩赤城。(6)。

天姥山直插云霄遮断天空,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

五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南岳衡山(河南)。

&nbs。

[4]。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旅行指南(实用22篇)篇十一

海外来的客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瀛洲)实在难以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有时还能看见。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天台山虽高一万(一万为正确版本,四万经考证为误传)八千丈,对着天姥山,(却矮小得)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年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忽然(我)魂魄惊动,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远去(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舒心畅意,笑逐颜开!

这首诗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对封建权贵永不妥协的反抗精神,也曲折地反映出他对当时上流社会中污秽、庸俗、丑恶现象的鄙视和厌弃。它唱出封建社会中许多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

作品特色:

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比如他写梦境中仙人们其乐融融的和谐景象就是为了衬托出现实的黑暗;还有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第一段写的是实景,第二段写的是虚景,所以是虚实结合!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旅行指南(实用22篇)篇十二

诗境虽奇,脉理极细。略作梳理,可见梦境四景:

“我欲固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这里展示的是梦中第一景,朗朗月色,澄碧湖水,漾漾渌水,清亮猿啼,构成了一幅清丽恬静的幽美画面。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这一段移步换形而变化迅疾。石径通云,海日升空,天鸡高唱,山花烂漫,似已见到光明而仍在暧昧之境。这是梦中展现的第二景。

“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但随着夜晚的降临,诗人梦中的见闻已是熊在咆哮,龙在吟啸,而且震得山石、泉水、深林、峰峦都在发抖。天气也在急骤变化,青青的云天像要下雨的水面腾起烟雾,置身这样的.环境,令人感到身居高危之地而毛骨悚然。可用阴森恐怖来形容这梦中的第三景。

第四景:“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如果说前面仅仅是诗境的奇异的话,那么这接下来则是光怪陆离,梦境也随之进入高潮。刚才虽是令人惊憟之境而举目所见,依然一片宁静。紧接着便写到山崩地裂之声,仿佛《天方夜谭》中的石穴洞开一样,一幅奇异而璀璨的景象呈现在眼前,由晦暗突然转为光芒万丈。古人说山中别有洞天,这一景诗仙有意识地把它形象化了。既有奇丽的形象,又有色彩的描绘,且有舒卷的情域,这是诗人梦游畅想的最高境界,也是全诗最为饱满、明朗的艺术画面。

诗人因情设梦,精心描绘了四幅精彩的画面。品读诗歌意境,联系诗人经历,笔者认为,梦中所展示的一切决非偶然,似乎是诗人生活遭遇的真实反映。李白二十五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访太原,开始了以安陆(今属湖北)为中心的十六年游历生活。此阶段,诗人可算是自由自在,对现实充满了美好的向往憧憬。梦中第一景正是此阶段诗人生活的诗意化写照。天宝元年,李白因友推荐,应召入京,供奉翰林,起初诗人可谓“仰天大笑出门去”、“春风得意马蹄疾”,深得唐玄宗的青睐,这一短暂的时间可以说是诗人政治生涯中最壮美的时刻,难怪诗中出现了“海日”、“天鸡”那种壮观雄奇景象。但是李白那种傲岸的性格,是不为权贵所容的,后遭受高力士、杨国忠的谗害,唐玄宗疏远了他。天宝三年(744),他被迫离开长安,这是诗人人生经历中的低谷地,诗中所描绘的阴森恐怖之景,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现实生活的黑暗。李白是一个具有远大抱负的人,他有“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美好愿望,但是他的美好理想被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促使他追求梦寐以求的乐土,这就是他梦中追求的第四景。因此,我们不妨说,梦中四景是诗人人生旅途的曲折再现。诗人的那种高于生活的浪漫主义的奇特想象是植根于现实生活的。

诗人写梦中诗境,其神奇瑰丽的场面固然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但神奇瑰丽的背后还有着若隐若现的恐怖的阴影,这正是诗人在现实社会中因四处碰壁而精神压抑的诗化反映。这梦中四景看似写仙人世界,实则是诗人二入长安后,在政治上屡受挫折的投影,隐晦曲折地反映了他迷惘于“出世”与“入世”间的心理矛盾。我想,学生在鉴赏《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时,如果能把李白的这些人生经历融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中,不仅会理解这一点,而且会深刻地体验到诗人嶙峋直立、不取悦于世而又不苟活于世的一腔悲愤。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旅行指南(实用22篇)篇十三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李白的名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创新出奇、别具一格的留别诗,而不是什么记梦诗、游仙诗或其他什么诗。该诗表现的是作者辞别友人、往赴吴越时的情感变化和心态意识,梦游在诗中只是一种表达作者留别心绪的表现手法,是一种虚拟的幻境。文章认为,就留别的题材内容而言,此诗并无超常新奇之处,全诗紧扣留别主题,逐层展开,表达的无非是与友人告别的话头,写出了道别的地点、别后的行程、到达的目的地以及内心的愿望。但在艺术构思方面则显示出非凡的创造力。诗人一反描述留别情景的传统写法,而选用表现行人心灵意识的方式,并且不是静态地直接地描述留别情感,而是动态地委婉地表现心态意识的变化过程,使作品既体现出浓厚的温柔敦厚的诗歌传统,又涵纳着新颖奇妙的艺术创造。文章认为,此诗成为名作的重要原因一是作者在艺术构思上的别具匠心,二是在艺术表现上的推陈出新,三是在境界构造上的大胆创新,四是在文体运用上的勇于革新,五是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六是体现了自由独立的人格精神。

一、本诗主题:留别而非记梦。

李白此诗写的什么?或者说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自唐迄今,多有视为记梦诗、游仙诗者,甚至有人认为是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陈沆《诗比兴笺》)。这些意见,虽各成一家之言而又实在难避片面穿凿之嫌。

笔者认为,弄清本诗的主题可从两方面人手:一是题目,二是全诗的整体内容。题目是作品的眼睛,成功的作品总是紧紧围绕题目展开,而作品的内容又高度浓缩和凝聚在题目中。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题首先就反映在题目上。该诗题目梦游天姥吟留别由两层意思或两部分内容构成,一是梦游天姥,一是留别,这两个内容通过吟的形式结合在一起,融为一体,前者是吟的内容,后者是吟的目的,二者之间又有主次之分。梦游天姥是本诗重点描写的内容,但并非本诗主旨,而留别才是诗旨所在,才是题目的重心,这是本诗创作的起因,也是该诗写作的目的,是作品表现的核心主题。关于全诗的内容,无需详作剖析,只看诗中别君去兮何时还一句,足以知道是为留别而作,方东树说留别意只末后一点(《昭昧詹言》),即由此句而发。另外,该诗宋代刊本一般都在题下注云一作别东鲁诸公,四部丛刊影印明刊本《河岳英灵集》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乃将二题合一,均可佐证是一首留别诗。

留别是诗歌传统的表现题材,它以情感交流为轴心、为生命,以心灵沟通为目的,一般抒发友谊、留恋、惜别,或表达开导、劝慰、理解、鼓励、愿望、志趣,等等,总之以抒情言志为宗旨。李白也未超出这一樊篱。但李白笔下的留别往往奇采焕发,多具变化。诸如他的《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清新隽永,活泼自然;《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生动形象,轻快明晰。然而,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则是截然不同的另外一种风格。由于作者抒发的感情因特定的环境及其艺术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法的变化而呈现出一种较为复杂的状态,如不仔细体察,详加剖析,则易被雄奇虚幻的意境导入误区。记梦、游仙、寄意去国离都诸说就是如此。

二、构思追绎:拟梦以写别绪。

题目已定,怎么来写是体现作家艺术气魄、艺术腕力的重要方面。李白的这首诗正是首先在整体构思方面表现出非凡的创新出奇之魄力。诗以表现自我、表现心灵、表现情绪变化为轴心,而以描述梦游天姥为主线,虚实结合,叙议相间,遵守传统而又不囿于规矩。一方面诗人严格区别送别与留别的界线,遵守留言道别的常情常理,将被送远游的对象作为表现的主体,一方面诗人又不去正面地描述分别场面、抒发友情,而是采用了直接与间接结合、重在迂回委婉的表现方法,表达对友人挽留的感谢及深厚的'友谊,通过自己心态情绪的变化,表现对友人依恋的慰解,尤其是以拟梦的形式抒写别绪,构造雄奇迷离的意境,令人叹为观止。遗憾的是,前人评点,多赏其句段,或称其接连,而对整体构思的审视剖析则极为少见。此诗在结构方面,有三点值得注意。

其一是诗的开头四句为破题之笔。发端即言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东鲁近海,故言海客(李白《赠崔侍御》有故人东海客之句),此是与之留别的友人,同时点出了留别的地点。《十洲记》载:瀛洲在东海中,地方四千里,大抵是对会稽,去西岸七十万里。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高且千丈,出泉如酒,味甘,饮之数升辄醉,令人长生。洲上多仙家,风俗似吴人。历史上的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梦寐以求,派人去寻长生不老药,无一成功。谈瀛洲、信难求透露了东鲁诸公曾盛情挽留诗人,邀其同游海上,共寻仙境,而李白则婉言逊谢,遂有越人语天姥之句,表达了辞鲁往越的决心和意向,自然地将诗笔引向了天姥。实际上诗的起句就点出了创作的动因,紧扣留别下笔。但由于这种开头法创新出奇,高雅不俗,被动接收的读诗方法往往难以追寻作者的思绪,故连方东树这样的学人也感叹陪起令人迷(《昭昧詹言》)。明代胡应麟曾谓此诗无首无尾,窈冥昏默,其言虽非甚确,却道出了他读此诗的感觉,尤其无首二字正道着了该诗开头以突如其来之笔写尽千回百转之意的妙处。信难求、或可睹如同戏剧中人物的内心道白,表达的都是诗人的主观判断,体现出选择的倾向性。其二是诗的结尾五句为揭题之笔,回应全篇。别君去兮何时还,既揭示了题目又照应了开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脍炙人口的警言名句,不仅收束了全篇,给人以旷达、超脱、潇洒和轻松之感,而且与诗歌开头顿入的沉重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情绪和感情的表达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其三是中间部分的梦游天姥,这是全诗的精华和主体,也是作者匠心独到处,故最能吸引读者,也最易迷惑读者。解开此诗奥秘的关键即在此一梦。

梦是文学作品常见的题材和内容。清代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明代戏剧汤显祖《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元代杂剧王实甫《西厢记》中的草桥惊梦等,有口皆碑。宋代诗词中更是俯拾即是。辛弃疾感慨国事遂书《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爱国诗人陆游的记梦之作多达上百首,《楼上醉书》三更扶枕忽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书悲》谁知蓬窗梦,中有铁马声,感人肺腑,脍炙人口。如果仔细琢磨一下文学作品中的梦,其实内涵并不一样,至少有实梦与虚梦之分,而后者则往往是一种虚拟、虚构或者幻想、理想、梦想。研究作品需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那么,本诗中的梦是实还是虚?是记梦还是拟梦?

当作者在运用夸张、渲染、拟人等多种艺术手法描述了天姥的雄奇之后谓我欲因之梦吴越,接着叙述了梦游天姥的全部历程和所见、所闻及所感,且又有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的诗句,从梦因、梦游到梦醒、梦感,顺序写来,不仅意境动人,而且情节完整,给人以确有其梦的感觉。但是,只要我们联系全诗内容和留别主题,搞清梦在全诗中的作用,梦的性质也就昭然若揭。

诗的主题既然是留别,内容自然与留别密切相关。而梦一般是人的潜意识反映,往往表达怀念、思念或向往,在时间上多具以往性、过去性的特点,正如杜甫《梦李白》所言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如果李白诗中的梦境内容是与留别的对象密切相关,就是对诗歌主题的直接表达。然而,梦游天姥与东鲁诸君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没有直接的联系,更何况在友人相送的留别之际,也不会有做梦的条件。结合全诗来看,此诗梦境至少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之后将要往游的目标,由于诗人对这个地方的向往,此处表达的只是一种憧憬之情。简言之,游天姥不过是诗人的虚拟,这里的梦也只是虚梦、拟梦,而不是实梦、记梦。因此,这里的梦在诗中就变成了一种表现手法而成为诗人创新出奇的重要体现。诗中的梦,是诗人心绪情感的载体,是诗人道别的内容与话头。它反映了诗人仕途失意之后,向慕古贤而希求知音、倾心佛老意欲超世脱俗、陶醉山水以达物我两忘的心态,也传达了诗人的志趣和意向,成为诗人辞鲁往越的理由。由此,梦游天姥与留别就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前人谓太白诗虽若升天乘云,无所不之,然自不离本位(刘熙载《艺概》),于斯可见。《唐宋诗醇》称此篇夭矫离奇,不可方物,然因语而梦,因梦而悟,因悟而别,节次相生,丝毫不乱,正是看到了梦在全篇中的地位与留别的联系。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旅行指南(实用22篇)篇十四

从李白生平所述的各种诗歌中,都能反映出他是一个追求个性自由的诗人,而且他极赋有才华,但是却怀才不遇,不禁心有所悲,更因为他个性的傲岸,为权贵所不容,放使得他对腐败的政治有更深刻的认识,由于种种遭遇使之感慨万分,方写下“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句。

整首诗形式自由多变,句式长短不一,并结合了楚辞的特点,使全诗朗朗上口,便于抒情。而且这首诗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用稍带夸张的手法将天姥山的清幽、壮美写的淋漓尽致。首段中,未出现任何一个描写天姥高大的字眼,却综合对比与烘托,将天姥描画得神秘且雄壮,颇有“一览众山小”的磅礴之势。

诗人也借梦境表达出自己所向往的仙人之境,相敬相爱,雍雍穆穆的极乐世界。然梦醒之后,面对现实的残酷与黑暗,心情陡转,文也随之跌宕,全诗可谓波澜起伏,令人倍感其意。

其次,诗人选题极妙,用“吟”一字,既写出本诗的`体裁,又写出本诗的风格——自由浪漫,又有悲秋感叹之意,与其心境形成照应,带有点睛之意味。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生于7,出。

地是现今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祖籍是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身高六尺六,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创作背景。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得罪了权贵,及翰林院同事进谗言,连玄宗也对他不满。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旅行指南(实用22篇)篇十五

这座诗人梦中的天姥山,在诗人笔下高耸云天,直插云际,从而憧憬能够“到此一游”。由此,诗人之梦就有了现实的基础。诗人对天姥山的神往,正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诗人的浪漫情怀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开启了“梦游天姥”之旅,一幅又一幅绮丽的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不知不觉中追逐着诗人的梦一同入境。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一个“欲”字表达出诗人李白本无此“梦”,“梦”,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愿景,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天姥山如诗如画、美妙绝伦的奇景就是诗人心中向往的仙界,是没有世俗肮脏的净土。这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圣地怎不叫诗人“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得以“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这是梦吗?红日在半山腰悬挂,天鸡在晴空中啼鸣,“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浪漫写实的手法写出了天姥山真乃神仙世界也,诗人也是醉了,不知路往何处去了。

虚幻的梦境其实是诗人现实的写照,接下来的梦境曲曲折折,有如诗人的一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对于权贵的抗争,是对于郁郁不得志人心声的倾吐,在那个年代,有多少人怀才不遇,有多少人屈身权贵,又有多少人才被埋没!诗人李白大胆地向封建帝王说“不”——“安能”很好地体现出李白对权贵的蔑视,从此,一个孤高自傲,豪迈奔放的“诗仙”流芳后世。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旅行指南(实用22篇)篇十六

李白为什么“梦游”?为什么“留别”?运用诵读、点拨、讨论等方法弄清这两个问题,体会诗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操守,认识封建社会埋没正直之士、压制贤能之才的落后本质。

本设计紧扣诗题的“梦游”和“留别”,主要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诗人为什么钟情于“天姥”?

2.诗人如何“梦游”?3.如何理解“留别”?

提问:步入中年的作者为什么写“梦游”呢?他是如何“梦游天姥”的?天下名山那么多,他为什么钟情于“天姥”?(范读“我欲因之梦吴越,……仙之人兮列如麻”)。

明确:作者是如何“梦游”的?从静谧幽美的湖月到奇丽壮观的海日,从万转千折的山径到令人战栗的层巅,从山景幻入仙境。

提问:“梦游天姥”使人目眩神迷,抛于梦境,“天姥”在诗人眼里是什么样子呢?“天姥”真的很高很大吗?(范读“海客谈瀛州,……对此欲倒东南倾”)。

提问:李白写“眼中”的“天姥”及“梦中”的“天姥”时,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组成了一幅亦实亦虚、亦真亦幻的“天姥图”。

提问:以上我们简析了“梦游天姥”,那么“吟留别”是什么意思呢?(范读“忽魂悸以魄动,……使我不得开心颜”)。

明确:这首诗写于公元745年,往前追三年,即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但不到两年,即被“赐金放还”,又开始了漫游生活。本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怀才不遇的痛苦和对开明、自由的渴求,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留别”一词既有“留赠”之意,也有对长安三年“痛苦的留恋和凛然地作别”之意。这是作者钟情于“天姥”的原因之三。

(跟着录音齐读全诗)。

讨论归纳:作者为什么钟情于“天姥”?

(1)借古喻今(“谢公宿处……清猿啼”);

(2)以“天姥”自喻(“天姥连天……东南倾”);

(3)借“梦游”抒情(“我欲因之……开心颜”)。

李白。

眼中梦中。

天姥。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旅行指南(实用22篇)篇十七

一、想象丰富而奇特,夸张大胆,而不失险怪。

古人说:言而不文,行之不远。诗歌,尤其需要想象。在《梦游天姥吟留别》里,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驰骋在一个奇特的艺术境界中,创造了一个迷离恍惚、雄苛壮丽的美妙意境,使人目眩心迷,魂悸魄动。诗人写此诗时,刚从长安放还,未曾到过天姥山,诗中所写的景象,或本诸传说,或托之虚构;但他信笔写来,却显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有如身临其境。其中有历史故事,神话和传说。有诗人长期漫游经历过的万壑千山的印象,也有长安三年宫廷生活在意识中的印记。这一切通过浪漫主义的非凡想象,聚在一起,构成辉煌灿烂、惊心动魄的图画。题曰“梦游”,可见诗人是在“梦”字上大做文章,梦即是真,真即是梦,在梦与真的有机结合上,写出了无比瑰丽的幻想境界。你看他一夜之间就从东鲁(今山东省)飞度过绍兴的镜湖,上有—轮明月伴随,下有一池碧波映衬,他穿起南朝谢灵运曾经穿过的木屐,沿着高入云霄的石梯开始向天姥山的峰顶攀登,诗意多浓!境界多美!

李白诗歌的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的。诗人对现实生活不作过细的描写,而是驰骋于广阔的空间,穿插于历史、神话、梦境、幻境和大自然的景物,捕捉许多看来似乎无联系的意象,构成一幅幅惊心动魄的图画,表现跌宕起伏的感情。诗人就是通过这些奇幻的景物,抒发迭宕起伏的感情,表示对社会现实的摒弃。诗的最后—部分写梦醒后的感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新颜。”我怎么能低眉弯腰服侍权贵们,叫自己终日闷闷不乐呢?诗人的梦游天姥,向往仙境追求自由,超脱尘世,都与他反权贵思想密切相关。诗人的想象如此丰富而又奇特,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少见的,只有屈原的《离骚》与《远游》可以比拟。

二、别具匠心的构思。

《文心雕龙·章句》在论及文章的`结构时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这是就文章的一般结构而言。然而诗歌的结构不同于一般的文章。它可以按照诗人感情的需要,进行大幅度的跳跃。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突破了一般留别诗“有别必怨,有离必伤”的陈规俗套,全然不写惜别之情,而是借“别”抒怀,另有寄托,写成一首惊心动魄、众音繁会的纪梦诗、游仙诗,借此来表明自己不事权贵的政治态度。为此,不按生活的顺序,逐个描绘每一事物,而是以炽烈的感情去燃烧读者的心灵。他一任感情之所至,大胆地展开想象,尽情地予以挥洒。明代胡应麟以为这首诗“无首无尾,杳冥昏默”,似乎不可捉摸。然而仔细寻绎,还是具有严谨的规律性的。正如《唐宋诗醇》所说:“此篇夭矫离奇,不可方物,然因语而梦,因梦而悟,因悟而别,节次相生,丝毫不乱。”该诗在构思上,不同于一般触物生情、感事抒怀之诗,而是离开现实生活,把主观世界的活动外化为幻想,制造出一片幻影,任凭主观意愿在幻觉里自由的驰骋,不受现实生活的约束,因此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这种构思,最大限度地表现了李白对发扬个性自由的独特追求。

诗人写神仙世界的美好,正是为了反衬现实社会的恶浊;写自己对仙境的向往,正是为了表现对尘世的憎恶。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写出了诗人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仿佛诗人苦闷的灵魂在梦中得到真正的解脱。正是由于这种别具匠心的构思,使得全诗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从而构成了全诗浪漫主义的华赡情调。

该诗虽分成三段,然而彼此关联,不可分割,不仅自始至终,“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一气呵成,浑然一体;而且每两段之间都以关键性的诗句作为纽带,加以绾合。例如第一、二段之间,用“我欲因之梦吴越”来承接上文:二、三段之间以“失向来之烟霞”结上启下,环环紧扣,宛转相生,不留斧凿之痕,表现了诗人高超的结构技巧。

三、句式参差,节奏缓疾相间。

诗歌和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代诗歌的语言讲平仄,讲押韵,都是为了创造抑扬顿挫的节奏,以供合乐和应歌。《梦游天姥吟》中这个“吟”字,就是古代长篇歌行的一种诗体,乐谱虽已失传,然而我们今天吟诵起来,仍然感到一种节奏铿锵的音乐美。在平仄上,它不像近体律诗那样严格,句法也没有那样整齐,更不讲究对仗的工稳。在押韵方面,它不是一韵到底,而是换了九次。每一次换韵,都形成一个明显的节奏,在感情上表现—个顿挫,两句一换韵的,显得节奏急促,如“我欲因之梦吴越”二句;多句一换韵的,显得音调舒徐,如“送我至剡溪”以下七句。

本篇在句法上也有鲜明的特点:全诗以七言为主轴,错以四、五、七、九言长短句式。有散文式的句式,也有楚辞体的句式。长歌永言,语气荡漾,读之有回肠荡气之效;有的甚至三句构成一个小段,全不讲求对仗,如“别君去兮何时还”三句便是如此。由于其中有—个单句,在音节上造成不稳定感,于是下面二句就夸口而出,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由于韵脚的不断变化,句子的长短不一,便形成快慢不同的节奏,起伏跌宕的旋律,恰到好处地反映了诗人感情的变化:有时慷慨激烈,犹如万壑争流,波涛汹涌;有时飘逸闲适,犹如一条小溪,平缓地流去。词釆亦明丽璀璨,极富表现力。写静幽,则渌水荡漾,白鹿青崖,镜湖映影,金银台承日月之照耀,读之确有烟霞明灭、美不胜收之感;写动荡,则列缺霹雳,丘峦崩摧,虎咆龙吟,又使人魂悸魄动,惊栗而感叹。凡此,皆可看出诗人艺术手段之高明。在这里,语言的音乐美和诗人的灵魂美融铸为—个艺术整体。

四、思想艺术的高度统—。

即使李白作品读得不多,也都知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两个警句,它表现了李白蔑视权贵、向往自由的高尚品格,是对封建制度的强烈反抗。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比兴的传统,在景物描写中讲究寄托,《梦游天姥吟》也是一样。清人陈抗说:“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借指唐代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诗比兴笺》)并且解释说“首言求仙难必,遇主或易”“身登青云梯”以下是指“金銮召见”,醉草吓蛮书;“忽魂悸以魄动”以下是说“一旦被放,君门万里。”至于“安能”二句,乃是对高力士之淹表示嗔怒,这一切当然不必指实,但作为作品的主旨是贯串全篇的,只不过是到了篇末作了直截了当的抒发。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很难截然分开。请注意,该诗写的是诗人的主观世界,它不是那对现实的描写。思想渗透形象,形象展示思想,两者融合无间,表现了思想艺术的高度统一,这是《梦游天姥吟留别》主要成就所在。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旅行指南(实用22篇)篇十八

这是一篇“梦游”之作,开篇时已经写了他入梦的缘由:“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诗仙说海上回来的人谈起瀛洲,那瀛洲隔着茫茫大海,实在难以寻找;越人谈起那天姥山,那天姥山在云霞里时隔时现,也许还可以看得到。这开篇已经有了神话般的意境,“瀛洲”是一座神山,东海上有三座神山,一座是蓬莱,一座是方丈,一座是瀛洲。提到“神”增加了我们想一探究竟的想法,引导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一同前往。

接下来是真正提到天姥山,这才是我们真正要去游览之地。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这座山极其高大,气势宏伟。诗人先就其纵向而言,高到了仿佛与天相接,又与高俊出名的五岳相比,亦是超出。“掩”也是高出,它也超出了“赤城”。“赤城”是山名,在浙江天台北,因其山上多赤石而得名。接着,诗人以天台为点,说天台虽高但也要拜倒在天姥山的东南脚下,这是横向看山。如此高俊之地,在云霞里忽隐忽现,我们早有心意想要随着诗人的足迹向那梦境飞去了。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从这句开始直到“失向来之烟霞”都是梦境的主体。

恰如袁行霈先生评李白之诗心是“可以离开身体飞向远方,或随狂风,或随大雁,或随明月”的。这一次诗人梦到自己一夜间随月而飞,飞过镜湖,飞到了剡溪。他看到谢公投宿过的地方如今还在,那里渌水清澈,猿声啼鸣。于是,诗人也穿上了谢公当年发明的底上有齿的木屐,开始了这次非凡之旅。他沿着那绵延至天际的石阶,攀到山的半腰,见到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听见天鸡在空中啼叫。诗人经过那许许多多的岩石,随着山形转弯,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得天色已经晚了。熊在咆哮,龙在吟啸,震得山石、泉水、深林、峰顶都在发抖。天气这时也发生了急剧地变化,青青的云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腾起烟雾。在朦胧的景致中忽现:

“列缺霹雳,邱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电光从云中决裂而出,故称“列缺”。这时“訇然中开”了一个神仙的世界,洞天福地。

此时的世界是忽然间由暗转明,“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云之君”――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这次的聚会宏大又热闹非凡,虎为仙人鼓瑟,鸾为之驾车,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景色壮丽,异彩缤纷,何等的光耀夺人、惊心眩目,俨然一场群星的聚会,这也恰是人世间生活的反映。我想这是诗人长期漫游山水的印象,也有他在长安三年宫廷生活的痕迹,这金碧辉煌、气象万千的一切都通过诗人绮丽的想象、大胆的笔法展现无余。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这是诗人的感慨,也是诗人经历了人生几多得意和失意后的思考所得,人生啊不过也是一场梦而已,所有的一切都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走过。此刻能够给予诗人安慰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此句似乎可以到此作结,但诗人愤然道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诗人长久以来不得志的苦闷之情,这神来一笔,点明了全诗的主题:对名山的寻访是因为对权贵的抗争,它喊出了封建社会里众多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不“事权贵”,是对封建统治者的蔑视,是“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我肯定,更是后来多少文人争相竞逐的名句。恐怕只有李白敢于大声呼喊,恐怕只有李白这位诗仙才能将梦境与现实结合的如此紧密,恐怕只有李白才能这般豪放浪漫、不拘一格。

[1]《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唐诗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3]《阅读和欣赏》,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

此诗作于李白出翰林之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天宝四载(745年),李白将由东鲁(在今山东)南游吴越,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得罪了权贵,及翰林院同事进谗言,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他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旅行指南(实用22篇)篇十九

原文:

作者: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译文。

海外来的客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瀛洲)实在难以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有时还能看见。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天台山虽高一万(一万为正确版本,四万经考证为误传)八千丈,对着天姥山,(却矮小得)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忽然(我)魂魄惊动,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远去(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舒心畅意,笑逐颜开!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旅行指南(实用22篇)篇二十

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译文:

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它)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天台山虽高一万八千丈,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象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

我想根据这(传说),梦游一趟越地(的天姥山),梦中,一个夜晚飞渡过月光映照下的镜湖。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剡溪。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我)脚穿谢公游山时穿的木屐,亲自攀登直入云霄的天梯(高峻陡峭的山路)。在半山腰就看见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山顶上可以听到天鸡啼鸣。无数山岩重叠,道路曲折回旋,没有一定(的方向)。(由于)迷恋奇花,倚着山石,不觉已经天黑了。岩泉发出的响声,象熊在怒吼,龙在长鸣,使幽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岩震惊,乌云黑沉沉啊要下雨了,水波荡漾升起阵阵烟雾。闪电迅雷,使山峦崩裂。仙府的`石门,轰隆一声从中间打开了,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殿。云中的神仙用彩虹做衣裳,把清风当作马,一个接一个地下来了;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成群结队多得象麻一样。猛然间(我)心惊胆颤,神志恍惚,一惊而起,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见到的只有枕头床席还在,刚才梦中的烟雾云霞消失了。

人世间行乐也是象梦中的幼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象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离开(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要想远行时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怎么能低头弯腰侍奉权贵,使我不能舒心畅意,高高兴兴地过日子!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旅行指南(实用22篇)篇二十一

中国的诗歌早于绘画,古典诗歌的艺术成就给中国绘画带给了肥沃的土壤,很多中国画都取意于诗,或者干脆是为诗作注,描摹诗境。宋代的宋迪,提出了自然景色的八个题材:平沙落雁、远浦归航、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汀夜雨、古寺晚钟、渔村落照。这些都是中国古典诗歌最常见的情境。但是诗本身却是对生活形象的概括,它来自生活,诗歌展现的就是活生生的生活画面。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去体会诗歌所展现的优美画境。

美总是以生动可感的形象出现的,这是美的第一特性。美更多是形式,是直观的。因此马克思才说眼睛对美的追求最坚决。诗人李白十分擅长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用他的如巨笔把它描摹刻画出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仅十四个字,却塑造了一幅意境开阔、情意深长的送别画面。在那里,我们似可看见画面中友人渐行渐远,诗人却依然翘首以望的怅然身影。《梦》一诗中也不乏这样的句子:“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诗人运用比较与夸张,写出天姥山之巍峨高耸,直插云霄之势如在眼前,使人不敢逼视。而末句以拟人手法反衬原本高峻的天台山应对天姥,如小孩在作拜倒之势,恭敬之态使人不禁莞尔,也不禁对天姥山产生崇敬之情。这样的`笔法相比于任何一幅高山奇石图也不逊色。对诗歌中类似的美的画面的赏析,“不仅仅令人怡情悦目,而且能丰富人的感情,促进人的性格全面发展,开拓人的思维。……从而净化了人的心灵。”(陆一帆在《美育丛书》)这是欣赏《梦》一诗的美学价值之一。

二、诗的情感美。

形象的美是种外化,它还依靠于人的主观感受,内化为某种审美情感。审美不单要体会形象之美,更要融合自己的感情构成审美感受、审美决定。这就要求审美者要透过直观、外在的形象去探寻内在的情感。《梦》一诗中有这样的句子:“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那里除了有伫足半山,远望海日升空、天鸡高唱的辽远、空旷的意境美,更有一种豪情勃发,壮志凌云的情感蕴含其间。结合作者的遭遇,他当时初到长安,带着满腔抱负,也最后能被皇上赏识,青云直上,岂不是雄姿英发,意气风发?而之后群小谗毁,无奈骑驴出京都,一时之间前路无定,岂不是“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诗人李白的《梦》一诗在情与景的融汇表达上也创造了美的典范。

《梦》的情感美还表此刻其跌宕起伏的旋律美。诗人李白生性自由,追求解放,因此他的诗在感情的表达上也如朝日,如滔滔逝水,不可阻抑。在诗歌写作上,也是不拘形式,表现其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感情。《梦》起句情感苍茫,意境渺远,仙山之美却渺不可及,现实与愿望的矛盾在此语中一览无遗。继而想及尚有天姥可到,情怀顿时激昂不可抑制,连续用四个句子极力渲染天姥山之雄奇高伟。“因梦”成行后,他沉浸于剡溪美景之中,攀登至半山腰,又不由为所见的壮阔景观所激荡。暮雨将至,熊咆龙吟,林栗巅惊,令读者的感情也随之沉郁凝重。至此情感由渺茫而激昂而宁静而高昂又沉郁,已有数转,但作者并不就此收束,继而随电闪雷鸣创造了最瑰奇最绚烂的想象。诗人描绘了辉煌灿烂,气象万千的神仙世界,可谓惊心眩目,动人魂魄,情感更是排山倒海而来,难以抑控。但是忽而梦醒,无限寥落,情绪大起大落,起承过渡,全无痕迹。这时诗人的感情本已沉至谷底,似乎再不能昂扬了,但末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又如奇峰突起,一种不卑不屈的巍然正气冲天地而出。《梦》这首诗正是这样把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迭起与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完美地结合起来的,体现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三、诗的气质美。

中国的儒家文化历来注重“温良恭俭让”与“文质彬彬”,而“道”家思想则推崇修身养性,因此“弱美”、“静美”则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相对的对“力美”、“壮美”的追求与表现则显得较为薄弱。就女子形象而言,从《诗经》中“君子好逑”的“窈窕淑女”,到汉乐府中“纤纤作细步”的刘兰芝,到杜甫《丽人行》中“态浓意远淑且真”的杨贵妃,到现代“始终微笑着”的刘和珍君,无不是娴静温柔的。从琴棋书画”的文化传统的深入人心,到对名士风流的景仰,到对家庭和美、田园理想的追求,无不是寻找一种人生宁静境界。诗歌的气质追求与文人的文化心态的深层结构是适应的,诗人李白深受儒”、“道”思想影响,他的诗当然也会打上这种文化品格的烙印。《梦》一诗,虽然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瑰丽想象与昂扬气势,但其最根本的气质却是沉静、飘逸的。经历了政治大失败的李白,对人生作了深刻的思考,最终他认识到在一个不正确的时代里,个人的理想是难以实现的,他所能够做到的最大的反抗便是蔑视权贵,鄙薄富贵,“前后更叹息,浮荣何足珍?”(《拟古十二首?其九》)他决意“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诗人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对“弱美”、“静美”的追求,不免有消极的嫌疑,但对一个时代中的人物的评价应站在他所处时代的思想高度来评析,过高的要求显然是不客观的。而这种文化品格对社会的安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浮躁的时代容易滋生急功冒进的情绪,这对于和平社会来说未必是好事。而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弱美”、“静美”的文化品格能够透过抒发忧愤郁悒,从而冲淡个人不幸与社会现实的冲突,更为人的伦理构造带给了美的表现形式,构成儒雅、沉静、含蓄、飘逸、从容、开阔的优美气度与风格。这也是欣赏《梦》一诗时所能看到的审美价值。

美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是为提升人的素质服务的,在欣赏《梦》一诗时,对形象美的鉴赏,对情感美的把握,对诗气质美的定位,都有助于我们自身素养的培养,这正是我们挖掘《梦》一诗审美价值的好处所在。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旅行指南(实用22篇)篇二十二

学习把握欣赏诗歌运用对比烘托、借景抒情、拟人夸张的表现手法,提高诗歌自主鉴赏的能力。

诵读全诗,讨论交流,结合背景与意象气氛,欣赏艺术特色与作者情感,学会独立鉴赏、概括、表述。

渲染烘托神秘气氛,突出赞美太姥山高大峻拔气势非凡,表达向往之情。

品味欣赏、归纳实践。

1课时。

一、诵读全诗,感受意象气氛与情感。

二、琢磨词句。

信语或拔(出类拔萃)因殷惊列缺雨烟鼓且须。

三、简述分析,能力养成。

1、首段背诵赏析。

表现手法:对比烘托、借景抒情、拟人夸张。

作用与感情:渲染烘托神秘气氛,突出赞美太姥山高大峻拔气势非凡,表达向往之情。

2、二段背诵鉴赏。

时间线索推进梦境描写:夜渡、到达、登山、半壁海日、空中天鸡、

空间转换写景抒情:岩路、花石、熊咆龙吟、岩泉、深林、层巅——太姥山胜景。

青云、水烟、霹雳、洞天、日月、霓衣风马(云之君)、虎鸾(仙之人)——仙境降临。

过渡句及感情:梦境美好终归短暂,现实残酷无可回避,唯有坦然面对。

3、末段背诵欣赏。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是否消极?

所有快乐的事情总是稍纵即逝的,自古以来,功名利禄总如流水般不可长留。

表面上看是对人生的悲观厌世,实际上这是李白对世事的看破与对现实的不满的愤懑之语,也有自我宽慰的意思。

且放白鹿青崖间。

“且”字有姑且之意,应是作者对慰留的友人的回答,也是自己心声的真实流露。作者不愿阿谀侍奉权贵以换取功名,所以只能暂时游历山水以派遣怀才不遇愁绪,姑且以此等待时机。

全诗主旨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放浪不羁、蔑视权贵、淡泊功名、追求自一由。

四、迁移拓展。

1、李白面对逆境的态度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李白为什么要梦游天姥山仙境,又很快醒来,转而游历山水?写一篇短文,表达你的欣赏与理解。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学习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在学习总结范文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智慧和经验的闪光点。摘要:针对目前大学生英语学习方法不够科
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环境。这些生产范文聚焦于不同行业的生产实践,从中我们可以汲取经验教训。六、负责完成经理交办的其它各
愿你的每个愿望都能实现,每一天都是幸福和成功的开始。祝福语的世界有着丰富多样的内容,下面是一些经典的祝福语范例,供大家参考和使用。烦恼,别恋;忙碌,别怨;痛苦,
通过销售工作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能够使销售人员更加有条理地进行工作,提高销售绩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份经典的销售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某个经历或者活动中的个人感悟和领悟。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一起来分享和交流。在9月,我带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大地财产保险公司,转眼
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的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8.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包含了各个领域和题材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提高大家的写
阅读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写作中的不足和问题,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一:公司概述:本店
教师工作计划还可以提前预防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接下来,我们将会分享一些教师工作计划的范文,希望对大家在编写工作计划时有所帮助。
在制定策划方案时,我们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时间、资源和人力的合理利用。请大家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创新和改进自己的策划方案。三、婚礼时间:四、婚礼地点:大酒店。五
范本是一种鲜活的文本材料,通过阅读范本可以感受到真实的写作氛围和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首先,我非常感谢老师为
了解范文范本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要求。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用的总结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写作上的帮助。1、知识目标:懂得承担责
在培训心得体会中,我们可以回顾培训内容、分享学习心得,以及提出对于培训效果和改进的建议。范文三:培训使我对自身的职业发展和学习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心得体会是宝贵的经验积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提升自我。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中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加强意识首先要了解外部环境,掌握社
教师工作总结不仅是对自己工作的总结,还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总结。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分享了一些教师工作总结的经验和心得,供大家参考。时间如白驹过隙
在月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对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思考和解决,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推荐一些写作月工作总结的好范文,大家可以从中学习一些优秀的写
通过撰写幼儿园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工作特点、优势和不足,以便不断提升和改进。借鉴以下这些幼儿园工作总结范文,相信会对大家的总结写作有所启发。
教学计划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科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的一种教学方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但有
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中,生产是实现资源配置和财富创造的主要手段之一。这些生产实例展示了不同行业和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经验和成功经验。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
通过研究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章类型的写作要点和技巧。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指导。设计执教者:上海市松江区茸北中心
范文范本中的例子和论证可以为我们的写作提供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提升大家的写作水平。目前的中国美容业市场的
情况报告的编写需要考虑受众的需求和背景,以便更好地传达信息和达到预期的效果。下面是一些来自实际工作和研究的情况报告,它们能够为大家提供写作思路和参考。
总结心得体会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还可以帮助他人从中受益。请大家阅读下面的心得体会范文,或许会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示和帮助。包公,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司法官员
服务月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策划、组织和宣传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服务月活动实践,一起来看看吧。乙方: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演讲稿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这些学生演讲稿范文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风格,希望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学生。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经验总结和思考。以下是一些有关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的工作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现今,教育的短缺之一就是对
好的范文范本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优秀作品的标准,有助于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份范文范本,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范文范本可以是任何形式的文学作品或作文,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考。回答:作文写到一半发现问题
人事管理需要与其他部门密切合作,共同为公司的发展和壮大努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事管理实践案例,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经验和借鉴。7、建立后备人才选拔方案和人才储
通过研究范文范本,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种特定文体的写作规范和特点。特别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学生的总结作品,以供同学们参考和学习。尊敬的学校领导:我因怀孕已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巩固学到的知识,提升我们的学习效果。下面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贵州,古称“黔”,南端多山丘陵,北部为贵
竞选是一种通过争取选票和支持来展示自己的实力和能力的行动,我觉得我们可以考虑举办一次竞选活动。如果你正准备参加竞选,以下是一些优秀的竞选演讲文稿,供你参考。
在通报的撰写中,要注重与上级或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反馈,及时回应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根据要求,随机选择一条从第一部分:通报是一种及时向相关人员传达重要信息和情况的书
学校是我拓展视野和提升能力的地方,我要不断努力,追求更好的自己。6.以下是一些学校中培养学生社交能力的实践经验,让我们一起来提升自己。年级班同学,据查实你于年月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对过去进行回顾和总结的过程,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记录成长,还可以激发我们更进一步的动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
国旗下讲话稿可以表达个人的思考和对祖国未来的期许,是展现自己的爱国情怀的重要机会。现在,让我们一同阅读一些感人至深的国旗下讲话稿范文,为国家的繁荣和幸福加油鼓劲
职业规划应该与个人的长远发展目标相一致,从而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小编为大家找到了一些职业规划的实践经验,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俗话说的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考试总结应该客观、真实地反映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帮助自己更好地成长和进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考试总结范文,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提高策略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总结经验,形成有条理的观点和见解,提高自己的表达和写作能力。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带来一些生动、有趣的心得体会案例,欢迎大家一起欣赏
每一次心得体会的写作都是一次思考和提升的过程,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理解自己的所思所感。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得出的一些重要经验和感悟,通过总结心得体会
安全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安全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今后的安全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不知道如何写一篇出色的安全工作总结?小编为大家找来了一些经典范文,供大家
范本是指导我们写作思路的好助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写作要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甲方(用人单位)单位名称:经济类型:注
范文范本可以激发我们的创新思维,帮助我们写出更富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这里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帮助和灵感。设计意图:现在的孩子
范文范本是对某一类作文的典型样本,具有示范性和指导性的作用。9.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范文范本,这些范文不仅在表达和思路方面值得借鉴,还能让我们在写作中掌握
作文是一项重要的语文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范文范本,相信大家一定会从中找到一些启示。第一条为了规范道路交通安全违法
学好英文能够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提升。下面是一些英文学习的范文,提供给大家作为学习资料和参考。1.爱情,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定义,当
心得体会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与他人交流和分享的重要内容。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的心得体会样本,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种文字表达方式。“平安结”是一种
祝福是友情的延续,可以给予朋友和亲人一份真挚的祝福和祝福。愿你在新的一年中,拥有无忧无虑的生活,享受健康和快乐。拈一片深冬的雪,斟一杯春天的酒,加一滴快乐的水,
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旨在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与沟通。以下是一些成功的家长会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启示和借鉴。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很
小丽的口头表达能力很强,有时候能够提出很有见地的观点。小学生们在这个学期付出了很多努力,以下是他们的评语,希望大家能够共同进步。1、你的内向、羞涩都构成了一个与
范文范本的阅读和分析可以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提高我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灵感。
培训心得是一个反思和总结的过程,可以帮助学员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下是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培训心得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这次我有幸参加山
对于复杂的项目或活动,策划方案的编写需要团队合作和专业指导。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策划方案的范文,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万水千山“粽”是情。二、活动地点。__珠
通过撰写调查报告,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调查报告的发布和传播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调查报告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的案例分析。随着网络媒介的
写心得体会不仅要表达自己对学习和工作的体验和感悟,还要给出对未来的规划和反思。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的样例,希望对大家在写作时有所启发。
感谢信是一种表达感谢之情的书信形式,常用于感谢他人的帮助或支持。以下是一些成功的感谢信案例,可以借鉴其中的表达方式和结构。辛勤的清洁工人,你好:清洁工人们,我虽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建立自我的过程,通过总结我们的体会,我们不断完善自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让我们一起来看
演讲稿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以言传心,以理赢人的方式,将知识、方法和思想进行有效传达的一种文稿。这些教师演讲稿是经过精心挑选和整理的,希望可以对大家的写作
今天的活动将会非常精彩,我将努力为大家呈现一场难忘的体验。今天的活动将围绕着某个话题展开,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合:大家好!王:伴随着冬日温暖的阳光,黎: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过去的经历和成就进行总结和回顾,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心挑选的心得体会范文,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近年来,随着科技的
在工作中,总结能够发现问题、找出改进措施,并提高工作效率。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题材和文体的写作风格。高三学生在复习高考的语文需要追求刷题的效率与
范文范本是提供给学习者参考、模仿的典型范例,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题材和文体的写作风格。今年所担任的六年级x班的学生,共有xx
通过实践,我明白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际运用的差异。请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够起到一些启发和提升作用。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范文范本是写作教学中常用的教材,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参考。1、情境:某铁路客运部门规
社会实践报告是一种提升自我认知和思考能力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2月7日~2月20日。大一的寒假生活短暂但是过的非
社团活动是学校与社会联系的桥梁,可以促进学生与社会的互动和融合。以下是一些社团活动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为大家改进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提供一些参考。
通过分析范文,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从中吸取经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经过精心挑选,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典型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开学典礼是一个庄重而隆重的仪式,让学生们对学校充满敬意和自豪感。通过阅读以下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开学典礼的意义和影响。放音乐幼儿有秩序地入场,各班教师带领幼
工作心得体会不仅是对自己的一种反思,也是对所处工作环境和团队协作的一种评估和思考。在下面的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中,您或许能找到一些与自己工作经历相似的案例,共同探讨
范文范本是一种学习的资源,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内涵,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对自己的成长、进步以及遇到的挑战和困惑加以分析和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样片,供大家充实自己的写作素材。
通过分析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当我们面对写作任务时,范文范本可以作为参考和对比的对象,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改进
通过分析范文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它们具有示范的作用,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一些指导。
范文范本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料,它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和思维方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启示和思路。
通过研究范本,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优秀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欢迎大家一起来阅读以下范文范本,相信对我们的写作会有所启发和提升。根据上级文件,经学校研究决定,与
教学工作总结是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梳理和思考的有效途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阅读这些范文,可以给大家提
演讲技巧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肢体语言、声音运用等方面,它们相互配合,才能产生最佳的效果。有效的演讲技巧是通过观摩他人、不断练习和反思来逐渐提高的。如何提高演讲技巧
合作需要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只有共同努力才能达成共同的目标。我们收集了一些来自各行各业的合作经验,接下来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清晨,我们轻装来到笑翻天拓展训练基地
范文范本是对某一类写作作品的典型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为我们提供参考和借鉴的方向。最后,欢迎大家一起来欣赏这些范文范本,并从中受益,提升自己的
通过研读范本,我们可以加深对写作规范和技巧的理解和掌握。范文范本是指在某个领域或某个主题下,被公认为典型和优秀的写作样本。范文范本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和借鉴,帮助
社会实践报告的撰写不仅是对自身成长的记录,更是一种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回馈和感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炎炎夏日,期待着考试完后
辞职报告是一种书面材料,用于向公司或组织说明离职原因和决策。如果你正面临撰写辞职报告的困扰,不妨看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尊敬的领导:您好!首先感谢
人力资源是指一个组织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他们负责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激励和评估等工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操作方法,希望对大家
范文范本既可以是经典的、脍炙人口的,也可以是创新的、独特的。接下来将会为大家展示一些范本写作的例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20xx年12月18日,经过了一场雪的洗
写一份检讨书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和自身存在的不足,找到提高自己的方向和方法。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检讨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
自我评价是对自己在一定时间内的学习和工作表现进行客观评价的过程。自我评价是一个全面了解自己的过程,接下来的这些自我评价范文或许能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
自我介绍时,我们可以强调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让别人对我们有更深的了解。大家好,我叫XX,我有一颗善良、乐观的心。我相信只要我们积极向上,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自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通过阅读这些心得体会的范文,我们可以学到一些有效的写作方法和思路。课程名称:机械原理。任课教师:张英。学号:
范本是一面镜子,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本,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在我9岁的那一天中
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这些范文范本涵盖了多个领域和题材,适合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参考。6、做好安全生产数据统计、分析和安全信息、
综合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机会,以下是一些成功的实践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和借鉴。
阅读经典范文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我们不妨先看看一些范本。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第一段:介绍教师
编辑的目的是使文本更加流畅、连贯和易读,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其中的信息。编辑是对文稿、资料等进行修订和整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可以提高文档的准确性和可读性。如何
教师总结是一种规范和系统化的反思过程,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思维和专业素养。小编整理了一些教师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促进我们的教育教
祝福是一种心灵的沟通,通过它我们可以传递我们对对方的祝福和善意。小编整理了一些感人的祝福句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表达出内心的祝福之情。2、新年恭祝:大财、小财、意
范文是我们自我检验与评价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提升的空间。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指导。
范文范本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高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进一步拓宽视野和思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撰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和梳理自己的思路。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心得体会时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在当前发展的世界中,后现代农
学期工作总结是我们评价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所取得成就的重要依据和证明。随着学期的结束,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学期工作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总结和概括自己
青春是一个充满热情和激情的时代,我们应该积极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去。以下是一些青春的经典语录和名言,让我们一起品味青春的智慧。有人说,与十几岁的孩子一起生活,就好比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制定计划来指导和安排工作内容和时间,工作计划范文可以指导我们如何制定合理的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