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政策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精选17篇)

时间:2024-11-20 作者:FS文字使者

范文可以作为学习的参考,帮助我们了解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接下来将向大家介绍一些精选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教育政策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精选17篇)篇一

问题的设计同合作学习的效果有很大的关系。这是因为,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是围绕着一些问题进行的,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和掌握。所以,教师对合作学习问题的设置必须要仔细。首先,要设置开放性的问题。以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电路图的设计,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为了让结论更加普遍,我们需要对电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进行怎样的改变?”通过讨论之后,学生就可以找出两个问题的答案。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其次,设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不能是为了合作而合作。例如:在进行电压这堂课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电压表和电流表在使用的过程中有神门相同点和不同点,虽然学生们在一起的讨论相当热闹,但是这一问题的答案都在书本上,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

二、有效分组。

在进行合作学习教学时,分组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首先是要对全班同学的分组进行认真的研究。在进行分组时,不是将学生进行随机的分组,而是综合考虑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别、性格和脾气。对内,老师分配的小组需要每个同学能够在小组内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而且能够相互帮助,提高学习效率;对外,小组之间能够进行公平又激烈的竞争。然后进行适时分组。这里的分组就是要求一些同学负责收集资料,一些同学负责发言,每个同学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合理评价。

合作学习中,评价工作要将小组评价和小组中的个人评价结合在一起。例如,在“摩擦力”的教学过程中,对小组的评价主要是查看小组中的成员分工是否明确,学生的个人能力同分工是否相符;而评价个人时则是查看学生参加合作学习时是否积极,最后,查看探究是否得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与此同时,评价需要帮助同学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四、小结。

总而言之,育人是物理教学的主要目的,而合作学习仅仅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教学策略。但是,老师在运用这项教学方法的时候要注意问题的设置、分组和评价三个方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育政策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精选17篇)篇二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灌输、“手把手”式教学广泛为高校所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只是将理论知识、动作要领灌输给学生,虽然能够使学生的体质得到改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但是却难以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体育意识。机械的教学,让学生仅仅是领略了理论、技术要领的表层,学生单纯的模仿,这样的学习和吸收过程,不但会让学生对体育的理解陷入误区,还影响学生体育的终身发展。理论固然是高校教学的重点,但是实践同样不可小觑,两者不能有效地结合,就难以发挥体育教学的效用,从而制约体育教学的发展。

1.2教学设施还比较欠缺。

体育教学的开展大多都需要专门的设备、设施,设备、设施是发展专项体育,调动学生体育兴趣的关键所在。然而,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很多高校的教学设施还比较简陋。或是体育器材、场地比较少,难以满足学生的运动、锻炼需求;或是体育科目比较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是高校的重要学科,是缓解学生压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实现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缺少教学设施的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定然会受到不良的影响,这对高校的体育建设,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都会有很大制约。

1.3教学评价、内容教单一。

考核评价是每个学科都难以避免的,我国的体育教学自从小学阶段就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学评价内容、标准较为刻板。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高校仍然将跳远、短跑、俯卧撑等作为考核项目,几乎和小学、中学的教学没有什么差别。这样的教学评价、内容,虽然具有较强的普及性,但是也埋没了许多的专项人才,对天赋上佳的学生会产生拖累,不利于其长远发展。

1.4课程设置、模式教死板。

现在的体育教学课程、模式存在较强的继承性,是对以往的教学课程、模式精粹而成的,但是其仍旧没有脱离于传统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单一,很多内容都较为赘余,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现在很多学生都因为死板的课程、教学模式,对体育学习失去了兴趣。而兴趣的丧失不但使其缺少了一个发泄情绪的途径,也倒逼其沉迷网络、游戏,对其终身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1.5教师综合素质教低下。

现在很多高校的领导,本身的教育管理精神未能与时代相契合,对体育课程的重要性把握不当,仍然按照以往的要求来开展体育教学。由于对体育教学的期待不高,所以在择取教师的时候标准比较低,大多都只是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证书等进行简单的考核。很多教师缺乏心理学、管理学、生理学等方面知识的了解,综合素质偏低,这样就使得单调的体育课程,难以激起半点涟漪,仍旧未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教育政策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精选17篇)篇三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现象为基础的学科,大多数物理知识是通过物理现象的观察与实验总结出来的。目前大学物理教学普遍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教学过程直观生动,信息量大,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但是也存在弊端。本文主要探讨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以及应对策略。

1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特别是在模拟物理现象方面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例如劈尖干涉中干涉条纹的移动、振动、波动等现象,物理图像非常清晰,便于师生交流。

信息量大,以较少的学时数完成很大的教学任务。与传统的黑板粉笔模式比有很大的优势,教学过程更加紧凑,既节约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又增加了每堂课的教学内容。

有利于知识的认知。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人类接受知识的主要来源是视觉,在大学物理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其中的图像、动画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印象深刻,便于记忆。

教育政策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精选17篇)篇四

摘要: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原动力。学生在探知知识时,浓厚的兴趣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在愉快的心理状况下学习。文章首先阐述了初中物理教学与初中生的心理特征,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与训练学生的心理特征,阐述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种途径。

关键字:初中物理;教学效果;学习兴趣。

在初中学习过程中,初中物理一直伴随学生整个初中求学生涯。由于初中物理自身的特点,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而由于初中生大多处在成长阶段,很难具备良好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刚刚接触到的物理知识存在恐惧心理,使学生丧失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物理学科学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显得格外重要。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角度进行教学。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应当对学生心理进行分析,将物理教学特点与学生心理状况相结合,显著增强教学效果。初中生大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内心对外界世界充满好奇,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思维活跃。然而,初中生同样面临心灵脆弱,极易受到外界影响,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问题。开始学习物理知识时,初中生往往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一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往往造成心理上的创伤,丧失学习积极性,甚至讨厌物理学科。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教学内容非常抽象,需要一定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学好物理。这些要求对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初中生而言相对较高。在教学阶段,教师如果能把握教学尺度,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一旦没有把握好教学尺度,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甚至厌恶物理学科,害怕物理学科。因此,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学生身心特点与教学内容的特点,发现优质教学切入点进行教学。

二、培养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基于学生心理特点和物理学科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一)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在众多物理教学方法中,实验教学是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很多抽象物理知识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具体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抓住学生好奇心强、好学好问的特点,充分运用物理实验,教会学生物理知识。例如,在讲授大气压强知识时,教师可以将硬纸片放于盛满水的杯子上,然后将杯子倒立,使学生观察到杯中水未流出,硬纸片未被水冲掉的物理现象。学生看到此景时往往感到非常惊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应该让学生亲手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物理实验的神奇,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器官,激发学习热情。

(二)从生活入手,以学生为主导,培养学习兴趣。在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改变自身角色,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索,并最终发现正确答案。实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在一旁观察学生实验,找出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错误,指导学生正确进行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魅力。物理是一门源自生活的学科,很多生活常识中包含丰富物理知识。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尽可能取用生活材料进行试验,避免替代品进行试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应当给予鼓励,不能给予不耐烦的回答,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

(三)加强初中物理课堂趣味性,深化学习兴趣。在物理教学设施上,学校应加大对物理硬件设施的投入,配齐物理教学实验室,并配用专门人员进行管理维护,为学生物理实验提供有力后盾。另外学校应该利用信息手段优化物理教学方法,如使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积极使用网上资源,拓宽学生思维和视野,提升物理课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当针对教学内容充分发掘各类资源,尤其是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趣味新闻。如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授伟大物理学家的一些趣味故事,如牛顿煮手表的故事。另外在教学时应当尊重学生发展规律,按教学难度由易向难、循序推进,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题。

(四)灵活运用教法,创设物理情境,巩固学生学习兴趣。中学物理教学是一个多因素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为了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选择最优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具体教学中可以使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对比论证法等方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更深地理解学习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实验教学法进行教学,对于危险性实验,可以用多媒体技术代替。物理实验可以将原本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加物理课的趣味性、形象性,提升物理课教学质量。通过合理创建不同的实验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使学生主动记忆知识点,积极探索未知点,为学生创新打下基础。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只是物理教学的一种方式,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学习,如鼓励学生参加物理兴趣小组、参加课外辅导班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多参加课外读书活动,多读有关书籍,使学生视野变得更开阔,让学生跟上最新时代发展潮流。如我国正在进行的北斗卫星、低碳经济、高铁速度、核辐射等与物理学知识密切相关的科学实验。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知识竞赛问答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作者:郎永丽王丽雪单位:农安县开安镇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殿爽.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1).

[2]刘哲.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教师版),(4).

[3]丁兰华.引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5).

教育政策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精选17篇)篇五

初中物理授课中关键内容是物理实验,在学习和进行物理实验时,学生可以加强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如今的初中物理实验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使得物理实验教学成果难以达到理想值。借助苏教版初中物理重点探究物理实验,归纳出能够促进实现物理实验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物理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和探究物理的能力。

如今,传统观念仍影响着物理实验教学,大家比较重视理论课教学却忽视实验教学,这使得实验数量不达标,实验效果也同样不达标。调研中有一个现象,老师只要求学生熟悉实验内容和结果,不要求实验操作。实验中,经常是老师先演示一遍如何进行物理实验,学生再简单的效仿,进而达到实验目的。这样的物理实验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物理学习态度。这种授课状况不利于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也很难达到新形式课程的教学要求。基于此,强化探究物理实验,完备物理教学方法是势在必行的。

二、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精心设计提问环节。

什么是探究性实验教学?顾名思义,这是一种教学方式,该方式是通过在实验前和实验中期发现并解决问题。在教学新课时,老师要创造性的构造合理的问题情境,通过巧妙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该问题时发现,之前所学内容与该知识点相悖,从而发觉新知识点的正确之处。在该情境中,学生的探索欲望会油然升起,该欲望促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并进行实验。比如,作者在第一章描述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时,首先简明扼要地提出探讨的主题———哪些因素影响摩擦力。接下来提问学生:为何车的轮子不是方的或是椭圆的而是圆的?为何我们不易在地摊上滑倒却易在光滑的地面滑倒?为何增加压力就不易在光滑的地面滑倒?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会考虑问题的关键在哪,因此可以就所提出的具体探索性问题进行试验探究。

(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学生在进行探索试验后提出相对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基于此,身为人师,理应激励学生,通过已学知识大胆猜想现有的问题,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入到物理学习中,进一步促进学生从多个方面思考问题,提高思维创造性。因此,日常授课和学习中,我们要勤思考,想出有异曲同工之处的引导方法,引导学生不要胆怯,要大胆地吐露出内心的想法。例如涉及到的摩擦力的那一章节,作者讲述该章节时,注意到教学要求需要深入思考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具体因素是什么。因此,在师生互动时,作者有目的性地鼓励学生大胆吐露并写出自己的想法。学生所提出的猜想中有合乎题目的,也有不切题的,作者让学生对之前所提出的猜想进行分类,讨论得出较合理的猜想,为下面的探究实验作了扎实的铺垫。

(三)对猜想的问题展开实验设计。

每个猜想都必须经过实验的检验方能得到最后正确的答案,这也是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中之重。该环节是进行后面实验探究的关键一步,它既承接了之前的物理实验设计,也启示了后面的物理实验操作,所以老师必须高度重视该环节的设计。例如讲述的摩擦力的那一章节。学生在探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必须明确的一点是,要让学生在讨论结束后自己独立的设计实验。待完成具体的实验方案后,让学生沟通探讨,最终得出能够证实猜想并能够实施的方案。但是学生的能力有强有弱,大部分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实验,但有部分学生不能,老师可以将能力强的学生和能力弱的学生搭配分组,让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实验的主力,学生相互合作探究实验。待每个学生所设计的实验完成后,老师应指导学生通过控制变量法论证实验并记录数据。

(四)实验论证环节。

何为实验论证,顾名思义,就是学生遵循实验操作指导书,正确地完成实验操作后,科学记录实验中所得的有效信息和数据,并在表格上完善实验数据,之后利用记录的信息和数据反证之前的'猜想。实验记录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是后面我们进行归纳总结的保障。所以,老师理应通过引导学生利用物理实验所得到的实验数据论证先前做出的实验猜想,这样学生才会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有效的实验论证。在探究论证时,作者将会在黑板上写下每个组的实验数据,鼓励学生详细地分析所有的实验数据,进而得出与数据相符的结论。此时,我们需要注意一点,我们都不要太在意结论是否正确,我们应该将鼓励学生放在核心地位,肯定学生探索实验的过程。学生对探究实验的热情会随着老师的认可而高涨,即使在实验中知道自己的缺点,也会积极主动的去修改和完善。同时,老师还需要鼓励学生取长补短,积极进行交流分析。此教学方法可以短时内提高学生独立探究实验的能力。综合以上情况,结合教学现状,掌握好学生的内心想法和实验情况,有效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究对探究初中物理实验大有裨益。在强化物理实验时,老师不仅要通过完善自己的能力来提高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还要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使得实验更为科学,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王雄.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研究[j].新课程上旬,(8)。

[2]马科.探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j].赤子:上中旬,(9)。

教育政策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精选17篇)篇六

近年来,我国高校不断增容扩招,大学毕业生总量逐年攀升。加入wto后,国家产业政策日趋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国际化进程加快,人才选拔注重专业知识、岗位能力、实践经验和综合素质。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题诸多,容易产生以下不良就业心理。

1.焦虑抑郁心理。

焦虑是紧张不安并带有恐惧体验的情绪状态,多半是由不能实现目标或不能避免某些威胁而引起的。抑郁是悲哀、沮丧、郁闷等情绪体验,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和沉默寡言。大学生正处于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重要阶段。他们满怀激情参与就业竞争,结果事与愿违,必然感到失望,多次受挫会产生焦虑,若不及时调整心态,能发展成抑郁症,危害身心健康,严重者甚至会引发犯罪或自杀等极端行为。

2.随意矛盾心理。

求职就业中,以我为中心,片面强调“双向选择”,常表现出随意违约频繁“跳槽”的矛盾心态。他们渴望就业急于求成,轻率辞职好高骛远。随意矛盾心理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时“高不成,低不就”。

3.从众攀比心理。

从众是个体受群体影响,放弃自己主张,转变原有态度,在认知、判断、信念、行为等方面与群体多数保持一致的现象。攀比是盲目地与他人进行不对称比较。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重组和完善时期,易忽视个体特异性,形成自我价值取向的从众攀比心理。在就业中,盲目涌向中心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一味追求热门行业或知名企业,想进大机关不愿下基层,常与他人攀比收入待遇、行业单位和工作生活环境。从众攀比心理使目前“有人无业就”或“有业无人就”的结构性失业现象更加严重。

4.自负偏执心理。

自负偏执是自命不凡,盲目清高,刚愎自用,不善团结的心理表现。求职时,期望值偏高,偏执地追求择业高标准,无视跨专业的职业选择,“该出手时不出手”;一旦未被录用,不从主观上检查,往往偏执地认为社会不公,人为地丧失了许多就业机会。

5.自卑依赖心理。

自卑依赖心理常出现于两种群体:(1)家庭贫困或就业有困难的大学生常常自我评价偏低,表现出害羞、内疚、胆怯、忧伤、失望等消极自卑情绪。他们是就业的弱势群体。(2)80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在自立、自信、自主方面不成熟,遇事犹豫不决,常过分地依赖父母或亲属决策。他们应聘面试要家长陪伴,签约要家长拿主张,甚至报到时还要家长陪送。

二、大学生不良就业心理归因分析。

大学生群体正在步入成年期,正处于“第二次心理断乳期”、“边缘人”地位和“心理延续尝负期”,集多种特殊性于一身,多重价值观和人格的再构成是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形成的内因,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是大学生诱发就业心理问题的外因。

1.自身因素。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可是大学生择业认知心理却依然停留在精英化阶段。首先面对强大的就业压力,他们普遍表现出焦虑抑郁心理和自负依赖心理;其次,由于社会阅历较浅,心理发展尚不成熟稳定,不能正确认清自我,容易产生自负偏执心理和从众攀比心理;第三,初次就业时,过分理想化,心理承受力差,稍微遇到点困难或不满意就表现出随意矛盾心理,在择业、就业、“跳槽”和再就业的循环中反复徘徊。

2.社会因素。

(1)传统就业观念,官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不少大学生不顾自身条件,热衷于考研、考公务员,一心想“端铁饭碗,吃皇粮”。

(2)就业市场缺陷。全国的就业市场五花八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入市成本较高;人事管理制度仍带有较强的计划体制色彩,毕业生异地就业派遣、落户口、接档案,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险等方面还存在着种种壁垒。另外,大学生招聘或使用过程中,凭关系、走后门,搞暗箱操作等不公平竞争也时有发生。

(3)用人单位制度性歧视。不少单位过分强调工作经验,不接收女大学生,甚至还有身高和体貌等方面的限制;有些单位劳资政策不透明,钻国家政策空子,工资薪酬、福利待遇、劳动保障、社会保险等随意性很大。也有单位重招聘、轻培养,对招用的大学生,缺乏人文关怀,这也是大学生频繁跳槽的原因。

3.学校因素。

(1)高校专业设置结构性问题突出。大学生就业既有总量性矛盾也有结构性矛盾,如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结构性矛盾是主要矛盾。高校扩招,基本上只是招生总量的扩大。出于自身师资力量的考虑,高校专业设置未能同步满足就业市场需求。

(2)高校的实习实训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大学生普遍感到实习难,找到学以致用的实习单位更难,尽管政府已对大学生实习、学工交替予以政策支持。但要做到全社会都主动吸纳大学生实习见习,关心其成长成才,政府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3)高校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必须改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多偏重思想教育和政策教育,而在毕业生创业教育,求职能力培养,就业心理咨询等方面滞后。另外,高校注重“初次就业率”,强调“先就业后择业”,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助长了毕业生仓促就业,随意毁约,频繁跳槽等随意矛盾不良心理的滋生。

4.家庭因素。

父母期望值过高而毕业生急切地要感恩父母,这些家庭因素也是大学生产生上述心理问题的诱因。

1.构建社会防御体系。

(1)全社会都要切实落实国家的《就业促进法》,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政策环境,要确保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充分就业的良性互动和正向循环,激励用人单位多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目前应着重解决毕业生异地户口准入和同城就业享受同等社会保障等问题,促进全国城乡人才双向流动,让大学生领悟到西部就业去基层锻炼的可行性和光明前景。

(2)完善公益性人才市场体系,减少人才交流环节和入市成本,健全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切实保障大学生就业权益。用人单位应当兼顾毕业生的人格利益和其他利益,减少各种就业歧视,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就业氛围。

2.构建学校防御体系。

(1)深化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高校应主动与用人单位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切实推行“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等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大力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行动”。

(2)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和谐的校园环境。高校在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

(3)努力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以创业教育和就业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行个性化和全程化指导,大力开展就业心理咨询,最大限度地避免各种就业心理问题的.产生,为毕业生提供合理的就业平台;同时,要建立就业困难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双困”毕业生的就业帮扶机制,确保他们顺利就业。

3.构建家庭防御体系。

家庭是大学生心灵的港湾,父母与子女间应多交流,增进理解和信任,配合高校做好思想工作。在求职受到挫折时,大学生最需要家人关心和抚慰,才能重建自信。同时,高校应从新生入学起就要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让家长认清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新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共商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共建大学生不良就业心理的家庭防御体系。

4.构建大学生自我防御体系。

大学生应从学业、就业、创业几个层面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自身的就业创业能力。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抓紧在校时间,拓展职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发展多种兴趣爱好,构建不良就业心理的自我防御体系,学会自我排解各种心理问题,理性地参与就业竞争;还要确立创业意识,暂无条件创业应先就业,积累经验和人脉,等待机会再创业。

综上所述,只要有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关心和竭诚帮助,大学生毕业生就一定能自立自强,消除不良就业心理的影响,有效地破解就业难题,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伟大理想。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育政策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精选17篇)篇七

本校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的湘、黔、桂交界处,其中侗族学生占90.8%,艺术教育很有特色,艺术生都很有特点,而且个性鲜明。但在会考科目——化学学习过程中,很多艺术生对化学学习方法很不正确,学习主动性欠佳,出现化学学习的兴趣不够,信心不足,化学基础不牢固。所以近年来本校化学组不断的对艺术特长生的教学进行了研讨和总结,并发现了以下问题:

一、化学成绩不理想主要因素。

民族地区对于艺术类学生来说,因为化学是非高考科目,这些艺术生早在初中阶段学习程度不够,基础不扎实,甚至放弃了化学学习,造成化学成绩普遍偏低,加上高中化学和初中化学知识衔接不严密,所以出现不会写氧气、水、硫酸的化学式,确实令人堪忧。

二、化学学习方法问题。

艺术生在化学学习“理解记忆”和“理解应用”知识方面,能力普遍较低,主要原因是课前很少进行预习,课外练习基本不做,即使做些教材上的课堂练习也是乱做的,或者是抄袭的,这种没有目的的方法,对化学成绩影响很大。

三、学习积极性的问题。

由于民族艺术学生普遍对化学学习目的的认识不够明确,化学课程不重视,积极性发挥不起来,所以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想方设法去解决却是心有余力而不足,所以平时学习的'积极性是必不可少的。

四、化学教学课程内容。

化学课堂授课容量方面,要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适当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因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觉得内容太少,容易变懒,基础差的学生感到无能为力,就容易变烦,所以在因材施教内容方面,有些化学教师对于艺术生的教学,趣味性不够,实用性不强,条理性模糊,系统性不紧密,启发性不充足,也是影响化学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原因。

以上几点表明:要提高民族艺术生的化学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但要从艺术生的思想入手,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改变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切合实际精选教学内容,而且还要要求教师正确选用教学方式和方法。从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艺术生的科学素养。为此笔者提出了几点有效策略: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为艺术学生创新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要因材施教,根据艺术生的能力和特点来确定教学的重点和深度。做到重能力,重课程,重方法,有探究,有互动,有反思,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启发引导与自主探究相结合,培养科学态度与形成学习兴趣相结合。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要求教师必须全面掌握教学大纲,熟悉教材,抓住重点、难点,提高使用教材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科学性,才能有效地进行学法指导,教师要加强学法研究,不研究学法就不能改进教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法与学生学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方法的总称。如何才能达到教学良好的效果,是每个教师都应该认真探究的课题。因此,教师在研究教法时,就必须研究学法,只有这样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才能同步进行。

二、让艺术生在体验探究过程中,达到提高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思维和探究科学知识内在潜力,激发他们化学学习兴趣就要开展综合性教学活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对于艺术生,就要少而精选用与生活,特别是与少数民族生活相关的实验内容,把平时看到的现象在实验教学中找答案,把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即解决生活现象问题,又解决化学教学问题,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观察、创新能力,比如在学脂类有机物时,就讲到侗乡有名的打油茶,有的人打得好吃,有的人打得不好吃,原因是什么呢?大家都在议论纷纷,火候不够?茶叶不好?环境问题?最后看课本以后有这样结论:要用侗乡特有的茶油把茶叶炒,油脂可以把茶碱溶解,才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当然还要有侗乡的“款”文化在里面,这才是喝油茶的境界。全体同学终于有一种轻松的感觉,化学也是与生活有关的知识。

三、教材注重知识条理,教学内容注意趣味性的渗透。

化学式一门自然科学,必须要把化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特别我们民族艺术学生教学内容,更要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在讲到氯化钠的性质时,笔者从家里那一块侗乡酸鸭肉到教室,全体同学顿时热闹非凡,都在讨论好吃不好吃,就叫几个同学回答酸鸭肉怎么制作的,然后全体同学讨论氯化钠的性质,这样很容易把教材内容学好,并能学会应用。

经过几年推广应用,笔者学校的艺术生化学学习修养有很大的提高,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形成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的高效才具有真实意义,使他们学习专业艺术提高到新水平。

参考文献:

[1]舒元梯.李海涛.化学教育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

[2]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广西教育出版社.2月第二版。

[3]吴俊明.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几个问题.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2)。

教育政策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精选17篇)篇八

本文主要分析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弱化现象,找出淡化语法教学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语法是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是学习语言的基础。语法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语言表达规范化,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新课标重视语文的人文性,淡化语文语法教学,导致学生语言水平的整体下降。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重视语法学习。

一、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现状。

新课改后,语文教材的编写轻视语法,以“人教版”为例,必修模块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四部分,四个模块都很少涉及语法知识;选修模块只有《语言文字应用》是专题的语法知识,其他部分根本没有直接的语法教学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语法知识教学形同虚设,初中语文很淡化语法教学,高一、高二的学生没能接受系统语法知识教育,因此,语法知识成了一些学生学习的盲区。

二、淡化语法教学带来的问题。

1.淡化语法,学生难以辨析和修改病句。

句子必须符合语法规范,才能起到表情达意的作用。辨析并修改病句是高考必考点,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语法知识,学生辨析句子往往只凭语感,导致出错率很高,因此,教师要系统讲授句子成分的构成,要求学生辨析病句时,要找出句子的主干部分和附加成分,然后辨析句子是否结构完整、搭配得当、排序合理、符合逻辑。

2.淡化语法,不利于学生学习文言文。

阅读经典的古文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新课标要求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并能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实词、虚词,还要掌握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用法,并能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学生语法知识欠缺,教师教学费力费时,学生收效甚微,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淡化语法,严重影响学生的作文水平。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一篇文质兼美的作文,不但要有深刻的思想、一定的写作技巧,还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但是,由于学生不通语法,导致文章语意不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文章的质量。

此外,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语法受到从所未有的冲击,学生由于没有掌握规范的语法,无形中受到网络语言的不良影响。

教师要结合本校情况制订一套完整的高中三年的语法教学计划。此外,教师在平时的阅读和写作教学中,也要向学生渗透语法知识,这样学生便能在实践中轻松有序地学到语法知识。语法知识的教学要贯彻以下原则:

1.语法教学和阅读教学相结合原则。

入选高中语文教材大都是名家名篇,是写作的典范,也是语言的典范。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随文点拨语法知识,这也是学习语法知识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语法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而且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不知不觉地掌握语法知识。比如教学《纪念刘和珍君》中“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诡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这一复杂长句,由于附加成分和特殊成分多,晦涩难解,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主干部分(“事实”“为“明证)”,这样,句子的意思就容易理解了。

2.比较教学原则。

比较法是学习语言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语文和英语同属语言学科,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有许多相似之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英汉对比、归纳,解决一些复杂的语法问题,比如通过对语文的词性和英语词性的对比,让学生掌握一些复杂的副词、介词的用法。

教学文言文语法知识可以和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古汉语中的特殊句式尤其是倒装句式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为它涉及语序调换的问题,如分析定语后置句“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项羽之死》),教师要告诉学生,现代汉语定语一般都是放在中心语之前的,而古文则常把定语放中心语之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翻译时就应调整语序,翻译为“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

3.作文教学与语法教学相结合原则。

文章要写得好,需要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实践,并掌握一定的语法规则,才能对文字运用自如,任意创造。所以,在作文教学中结合语法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又可以让学生学习语法知识。写作中的语法教学主要体现在讲评这个环节,教师要从学生的作文中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病句,让学生借助语法知识修改。这些病句来自学生的作文实践中,是学生常犯的语法错误,更具示范性。

4.语法教学与培养语感相结合原则。

语法教学需要一定的语感支撑,而语感的提高则需要掌握一定的语法规范才能实现。从表面看起来,语感是感性的,语法是理性的。其实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并不矛盾。平时写作时如果简单堆砌理性的语言,文章就一定枯燥无味,如果仅凭语感,文章肯定就会有许多不合语言规范的地方,所以,我们不能将语感和语法割裂,而要使两者完美结合起来。

教育政策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精选17篇)篇九

如上所述,高校体育教学影响因素颇多,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就需要采取如下应对策略。

2.1提高理论实践结合程度。

理论灌输、技能的模仿,对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的效果有限,且会打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自身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方法,单纯的理论灌输,不让学生发挥个性,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利影响。为此,教师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来说,应该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不同的学生对理论的认知和学习不尽相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提高实践能力,教师需要加深对学生身体素质、心理、兴趣等方面的了解,并以此作为教学的依据。第二,集中讲授,分段教学。教师可以采取集中讲授的方法,但是不能停留于此,而应该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不同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分段教学,让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都有所成长。第三,实践反哺。以篮球教学为例,尽管教师教授了,学生也理解了,但是要达到精通仍旧困难。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并通过对经典比赛视频的讲解,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2配给足够的教学设施。

教学设施是体育教学的基础,若是脱离了这些物质载体,体育教学的效果就沦为单纯的理论讲解,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为此,高校应该配给足够的教学设施。一方面要使设施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体育锻炼;另一方面要保证教学设施的多元性,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场馆上,高校也应该预留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课内外的'体育锻炼,为其终身发展奠基。

2.3完善体育教学考核方式。

考核是总结、凝练、升华的步骤,要提高体育教学水平,这个步骤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以往的考核评价体系,大多考核评价都较为陈旧、肤浅,未能与现时代体育精神相结合,埋没了一批优秀的体育人才,对学生体育习惯、体育精神的培养产生了消极影响。为此,高校应该在完善体育教学考核方式上多加努力。考核不但是对以往的总结、升华,也是对未来的激励和引导。教师在考核的过程中,要偏向对学生能力、进步等方面的考核,而不能单纯的进行常规指标的考核。体育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体育精神,养成良好体育习惯。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使其认识到体育的内涵,能够通过自己的进步,逐步领悟到体育的内核,这样才能使其得到更好地发展。

2.4更新体育课程、模式。

体育课程、模式是体育教学的载体,要想取得更好地体育教学效果,就需要更新体育课程、模式,使其与时代体育的发展相契合。具体来说,要主义如下两点:第一,更新课程、教材设置。在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时候,应该以终身体育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体育课程、教材一方面要与最新的体育科学、精神相契合,另一方面要保证教学的梯度化递进,做好课程的科学布局。在教材体系上,应该引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诸如保龄球等,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第二,更新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理论、技能是需要让学生掌握的。而为了使其更高效、愉快地掌握这些内容,就需要对教学模式加以创新,使其领悟体育精神,徜徉在体育锻炼的“海洋”中。

2.5提高体育教学综合素质。

当前高校很多领导对体育教学的认识较为肤浅,在人才选聘上也未指定科学的标准,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是很高,导致教学缺乏人性化因素,整体的教学质量较低。为此,高校应该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这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对老教师的培训。对已经招聘的教师,为了提高其综合素质,可以定期安排培训,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学习、继续教育,不断充电,满足体育教学的客观要求。第二,改善招聘标准。在招聘新教师的时候,要尽量多的选择那些专业技能过硬、素质全面的人才,并开展入职前培训,使其了解将来将要迎接的教学,确保其能够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3结语。

该文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更好地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教育政策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精选17篇)篇十

摘要:

语文学科一直是各个教学阶段的基础课程,其不仅承载着中华优秀文化,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能够指导学生更加科学地探索社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开始转变自身教学理念与方式,但受到学生本身、传统教学模式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当前语文教学中仍存在诸如教学错位等怪象,直接降低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以语文教学怪象为基础,简要分析其出现原因,重点探究其应对策略。

关键词:

语文课程;怪象;传统文化;教学方式。

语文学科作为不同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大多数学校都比较重视语文教学,但就当前学生学习效果而言,语文教学质量仍有待提升,学生本身的知识运用能力有待提升。如何突破语文教学的“瓶颈”,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是当前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的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深入分析语文学科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茁壮成长。

一、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常见怪象。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受到学生、教师、学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语文课堂中仍存在以下几种常见的怪象:

(一)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设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常态,不管是公开课还是日常教学课,教师都习惯性运用ppt等教学方式,甚至部分教师已经完全“摒弃”黑板等传统教学方式,直接利用短视频教学。学生虽然在观看视频、ppt过程中兴趣盎然,但就其实际效果而言,学生并没有形成系统的语文知识网络,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二)说教意味较为严重。

语文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因此,部分教师为渗透德育教育、传播传统美德,过于强调语文中的“大”道理,将语文课堂转变成说教的场所,不仅打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会使得语文教学脱离教材内容,直接降低学生语文成绩,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堂目标华而不实。

课堂目标是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标准,但部分教师在制定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时,追求目标上的华丽,没有将目标落到实处。如“某班语文成绩在期末上升30%”等,目标较为宏大,没有制定相应的小目标,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

(四)学生主体性地位不突出。

学校在每个学期前都会为教师布置对应的教学任务,部分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通常会赶教学进度,采取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仍以教材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并没有尊重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语文教学中出现怪象的原因。

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怪象,可分为教师与学生两个部分,因此,为探究怪象的原因,也可从这两方面入手,具体如下所示: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较为依赖教师,当突然转变为自主学习时,学生会出现不适应等多种问题,如在通过ppt等方式教学时,学生无法辨别出知识的重点,即习惯于教师标出知识重难点。因此,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仍不高。

(二)应试教育思想较为顽固。

学生在学习阶段,需要经历小升初、中考、高考等多种重大考试,说明当前我国的影视教育思想仍较为顽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语文教学的发展。如当前高考学子,大多通过题海战术提高语文成绩,不仅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想,还形成了学生套板思想,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三)缺乏实用的语文常识教育与实践教育。

语文常识包括文学、文字等多种形式,但通常教师仅强调文字、语音等,而忽略了文学作品,导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多采取机械性训练方式,影响到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

三、解决语文教学怪象的方法。

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怪象,教师应在全面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语文教学方式,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丰富学生语文知识积累,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更新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基于素质化和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教师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学生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因素,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尊重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如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整合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丰富学生课堂活动,进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课堂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当学生提出不同建议时,教师应予以尊重,在了解学生想法的前提下,科学指导学生探索。

(二)动态评价学生成绩,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教学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为解决语文怪象问题,教师应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转变传统期末考试定高低的评价方式,以学习过程为主,动态评价学生。如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全方位记录学生日常表现,多鼓励与表扬学生,引导学生体会语文,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知识运用水平。

(三)重视语文常识教育,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重视语文常识教育,主要是指教师应帮助学生积累文学常识,在强调字、形、义的同时,加大对文学作品整体的研究,以丰富学生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知识薄弱点,针对性加入语文常识,并不断创新语文常识的记忆方式,增加语文课堂的文学意味,使得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如教师可以开展“语文常识”的`小比赛,通过竞赛的方式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利用学生好胜心,提升语文学习的有效性。

(四)渗透其他知识教学,发挥语文教学整体价值。

渗透其他知识教学,如思想品德教育、生态教育、人文精神教育等,协调语文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价值。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语文课堂中,仍必须坚持以教授语文知识为基础,在确保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再合理渗透其他知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教师也可利用其他知识丰富语文教学活动,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受到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当前语文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直接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学校与教师应及时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良好道德品质,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教育政策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精选17篇)篇十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改革中,我们一直强调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增加实验教学。然而,就整体而言,实验教学仍然是十分薄弱的环节,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由于受“应试”思想的影响,出现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倾向。

2.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开展受到各学校设备、仪器、药品、教材、课时的限制。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学生不会动手做实验不要紧,只要会动笔答实验题就行。

3.部分中学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实验教学素质及实验技能不够,不能适应实验教学的要求。

4.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受到学科本身的限制。由于许多化学实验本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腐蚀性、毒害性,所以教师们更愿意用多媒体代替实验教学,甚至于以讲代做。

5.实验会考(考查)缺乏有效监督、流于形式。

二、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及改进措施。

从这些制约因素出发,为了使实验教学能充分发挥其在化学教学中的特殊作用。针对实验教学现状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学校应添加必备的仪器和药品、逐步完善设备,保证化学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

第二、改变传统观念、促进实验教学改革。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重课本理论而轻实验教学的现象、把实验教学作为整个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第三、建立健全对理科教师的评价机制,建议把理化生教师的实验教学完成情况作为年终考核成绩参考依据之一。

第四、积极改进、使用微型实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做na2o2与co2的反应实验。实验时,取一干净的干燥管,两端放入少量疏松的玻璃棉,中间放置干燥剂无水cacl2,(教学论文)把干燥管的细口对准蘸有na2o2的脱脂棉,用嘴吹干燥管的另一端,脱脂棉很快就会燃烧。本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没有任何污染,还可以省略制取co2气体的操作,并节约了药品。

第五、运用多媒体课件、避免严重危害师生身体健康的实验。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汽挥发出来,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第六、强化高中理化生实验考查监督机制、对于实验操作水平不达标的学生、必须组织重考或者参加下一届考查、彻底杜绝某些学生不喜欢做实验的坏习惯。

第七、应配备足够实验员,并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福利待遇。实验员应该是一种复合型人才,他不仅懂仪器的性能、还要懂得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充足的化学实验员是化学教师做好化学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关键。

第八、不定期地开放实验室,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提高实践操作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做课外实验、掌握各种实验手段,把各门课程的学习融会贯通起来。

第九、根据本地区的情况组织相应实验技能、小制作大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促进教师和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促进实验教学的开展。

总之,从化学教学的角度看,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基础。取消了化学实验,也就扼杀了化学教育;化学实验教学的运作,不仅发展智力更是培养能力,学生科学世界观、及良好学风的形成,更是与化学实验教学紧密相关。

(作者单位:838000新疆吐鲁番地区实验中学)。

教育政策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精选17篇)篇十二

4)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国情,试图只有一个大纲,一套教材的做法是行不通的。所以国家教委提出”在统一基本要求、统一审定的前提下逐步实现教材的多样化,以适应各类地区、各类学校的需要。“因此,对于我们的实验教材也可采取这样的做法,即经批准,各地区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分别制定出实验教学计划并编写与己相适应的实验教材。这样就给予了不同地区学校一定的自由度,使他们因地制宜地搞好实验教学。

5)教材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随着社会、教育形势的发展,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知识不断在更新,教育也应该要有新的内容、新的知识,因此,不断研究教材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随时注视国外教材的最新动向,每隔一定时间对教材作一次较大的修订,可以使教材不断更新、不断适应新的教学要求。例如:教材改革要对于一些陈旧过时,或者说明问题不够直观,又或者在说明问题时出现漏洞的演示实验必须剔除或者改进,添加一些已经解决了困难的物理疑难实验等。同时在改革教材添加与生活、科技的联系紧密的实验课题,应反映物理科学的变革,让学生多了解近、现代物理方面的重大实验成果,知道这些成果对人类发展的重大作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极大兴趣,并且重视物理实验。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多一些新的知识。

3.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战斗在教育第一线上的教师是实施教育的直接参与者,要真正运用好物理实验,使之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出独特的作用,需要教师具备的实验教学的素质,既要有物理学理论和实验知识,又要有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知识,还必须脚踏实地亲手实践。

科学在发展,教育也要发展,没有一成不变的。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的实验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提高,使自身具备良好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要有钻研和创新精神,例如对物理中的疑难实验进行专题学习和研究、改进一些实验等;也应接受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育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各地区教育部门应组织力量定期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或组织在职教师进修。其他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在有些地区已经开展,但针对物理实验方面的相对较少。可以进行针对物理教师在物理实验中对实验的设计,实验测量的操作技巧,设计、改进实验以及排除故障的创造性能力,实验考核的命题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此外通过举行各级研讨会,提供物理教师间交流与探讨的机会,从而相互促进。

1)确定实验教学指导思想,强化实验教学目标。

在职高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确定以实验为基础,用实验来展开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操作实验、设计实验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尽量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把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通过挖掘教学内容的学术性,有机地把课内探索延伸到课外。总之,尊重科学,实事求是,面对群体,以实验创新教育为前提,使学生达到掌握物理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学会运用实验手段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为指导思想,强化实验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实验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抓好”七个正确“:其一,选择仪器正确;其二,安装调试实验装置正确;其三,操作规程正确;其四,观察方法正确;其五,测量读数正确;其六,处理数据正确;其七,实验结论正确。

2)探索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发挥主导、主体功能。

大力探索改革不适应新时期形势的职高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建立起按科学设计实验教学程序、优化实验教学过程、指导实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的”引导-探索-实验-掌握“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课本让学生看,实验让学生做,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析。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利用物理实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式、多向式信息传递与交流,教师在课内讲重点、关键点和注意点,发挥好主导调控作用.主要方式是采取提问、答疑、讨论、观察实验现象、动手操作等.在实验中,加强对学生实验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育政策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精选17篇)篇十三

如何让一个从来没有见过车的孩子学会骑摩托车?甲先教会他骑自行车,然后再让他自己去琢磨摩托车;乙直接给他一辆摩托车让他自己去琢磨。甲的答案显然更符合客观实际,也更符合“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乙则认为只有这样才符合“探究式”的学习原则,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强的学习和研究能力。如今像乙这样对“探究式”学习理解进入误区的人可谓大行其道。笔者基于此现状,对现行“探究式”学习存在的问题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应对策略。

一、什么是“探究式”学习。

对“探究式”学习的探索由来已久,现在大家普遍可以接受的“探究式”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somethingthatstudentsdo,notsomethingthatisdonetothem”(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做什么、怎么做,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可以说,探究式学习在初衷上对学生的学习是起到了很正面的作用。可是在我们国家,对于探究式学习的认识却存在很多的误区。

二、“探究式”学习的几点误区:

误区(一):过于注重过程,忽略了基础的重要性,“探究式”学习陷入形式主义。

有部分教师对“探究式”理解不够深刻,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掌握有偏差,过于注重探究的过程,反而忽略了基础的重要性,结果得不偿失。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孩子只有先学会走路才能去学跑步,只有学会了说话才能去学习唱歌,只有学会了自行车才可以去学摩托车……。

同理,一个学生只有在掌握了初步的电学基础后才有能力去探究比较复杂的电学知识。

笔者以“探究欧姆定律实验”为例。这是初中第一例以探究为主要手段的重要电学实验。教学几年来,因为不知这节课究竟怎样讲才能更有效果,笔者曾不下十数次去听其他老师怎么去讲这节课,发现其他老师几乎不约而同的按照教材要求“探究式”的方式去上课: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得出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整节课非常紧凑,感觉也比较流畅,但从效果来看,学生“探究”过程流于形式,对实验过程认识不足。

这节课教材要求的标准课时是两课时,教师也基本按要求去做,但在后来的测试中往往问题很大:因为这节课是中考的重点,所以教师都比较重视,学生在学习和复习中也比较认真,可是每次考试总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出错。笔者曾有统计,中考前仅“探究欧姆定律”的这一道实验题就要做二十几遍,而且题目基本都是相同的,有的学生往往把一个问题连错二十几遍。稍微好一些的,虽然考重题可以不错,但只要题目稍有变化就不知所措。以中考实验题“探究欧姆定律”为例,只是把平时接在电阻两端的电压表换接在滑动变阻器两端,就造成了超八成的学生失分。这不得不说是个典型的教育失败案例。

更严重的后果是,这节课和后面要学的“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大小”、“测量小灯泡的阻值大小”、“测量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三个实验,在初中教材中并称“电学四兄弟”,探究操作过程大同小异。如果这节课没有上好就直接影响到了后面的三个重要电学实验,后果严重程度可想而知。

基于此,笔者在上这节课时,先把实验中的各种仪器性能和使用方法先做详细介绍,对实验原理和步骤做详细分析,让学生先在脑子了做“思想实验”并设想实验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做足交流分析。然后到实验室让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且要求烂熟于心,达不到要求下节课接着做实验,直至闭着眼睛都知道这个实验应该如何操作时,才作罢。或许有人认为这就是最受人诟病的“讲授法”“满堂灌”。根据经验,这节课笔者需要四课时,比课程要求时间多出一倍,故而笔者也饱受组内同事非议。但就是这看似费时,看似不符合“探究”精神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却出奇的好。在已经熟练掌握这个实验的基础上,再按照教材要求对其余电学实验做“探究式”学习,学生探究起来显得得心应手,掌握十分到位,中考成绩自不用多言。究其成功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先奠定“欧姆定律实验”的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所探究,才能有所成果,否则只能是舍本逐末。

误区(二)凡教学内容必用“探究式”学习,将“探究”和“研究”混淆。

我们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探究式”的学习,有些知识没有可探究性,或者说可探究性不强,就不适合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模式。比如让小学生学习1+1=2时,就没有必要探究嘛。

另外我们也应该清楚中学生的“探究”和科学家的.“探究”是有本质区别的。后者的“探究”准确说其实应该是“研究”,是为了解决人类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而前者是为了在探究人类已知的问题过程中增长自己的知识,充分体验科学探究和发展的过程,并在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和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简单说,探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增长知识、锻炼思维和积累经验的。所以这也要求教师在选择探究问题的时候要慎重。并不是说随意的多提问题,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就是探究式学习。

误区(三)过分依赖多媒体,挤占学生的思考空间。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学工作中使用ppt现象越来越普遍,课件展示也成了现代课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直观、形象、容量大、把抽象的过程形象化是多媒体的优势。但过分依赖多媒体导致学生的思维产生惰性,缺少了天马行空的思考,同时也就失去了“探究式”学习的意义。

总之一节好的“探究式”学习的课堂必然应该是建立在相应的基础上的,并且应该满足以下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原则(1):导向性原则;(2)可行性原则;(3)程序性原则;(4)新颖性原则。

虽然“探究式”学习有时会占用比较多的时间,但是只要是课前教师准备的充分,过程设计合理,对课堂把握适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严谨的完成探究过程,对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科学的评价,那么这样的一节课就一定是成功的。学生在长时间的“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必然能够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也必然能够学会解决未知难题的方法和途径。“探究式”学习也才能真正走出误区,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教育政策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精选17篇)篇十四

4)实验教学模式僵化,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学方式呆板.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就分组实验来说,教材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操作步骤到注意事项,写得面面俱到.然而每次实验课教师还要花相当长的时间根据教材讲实验目的、原理……,然后学生照着现成的实验步骤或跟着教师动几下,取几个数据,实验就算完成了.这样做实验,收获不大.再说,现阶段往往是一个班的学生同一时间做同一个实验,用同一种方法、相同的仪器,都要在规定时间内做完,得出同一结论,这样就有可能导致部分学生看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特别是两人合做时,有极少数学生只看不动手,也不留心实验观察,不记录有关数据,更谈不上去思考.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这个思维障碍,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方法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

以上实验教学的现状,极大地影响着物理教学质量,与物理教学目的、教育改革的要求和物理实验教学重要地位很不相称,与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很不适应。

我们应当看到当前职业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薄弱,是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也应从这些方面进行,应针对职业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从素质教育的高度,从这些制约因素出发,进行职业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使实验教学能充分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那么要加快实验教学改革的步伐,首先要抓好几个配套措施:

3.1转变观念。

职高学校上至领导,下到学生,对基础课普遍不够重视,认为可有可无。职业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与观念有关,要促进实验教学改革,转变观念是关键问题。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大行动,应该要从家庭、学校、社会来统一考虑。我们不能把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单单的归咎于物理教师,其实不少教师是深知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而且也曾经设想或尝试采用较好的教学方法,但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教学课时上的限制,最后不得不放弃。因此要转变观念,就要转变整个社会的观念。要让学校和教师,特别是社会上的人们认识到教育不能追求暂时的表面的效果,不能急于求成,而要着眼于未来,特别要着眼于学生在未来社会的作用与价值。教育不能带有功利性,而要为社会培养真正的人才。

学校领导树立了新观念,观念端正了,才能在课程设置、经费投入、师资调配和其他相关方面充分考虑到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需要,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实验教学改革给予保证。同时也只有让学生、家长知道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使他们从以前单单追求短期学生成绩和升学率的片面认识中转变过来。这样才能给广大物理教师一个广阔的发挥才干的空间,使他们能自由地投身于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中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大胆采用创新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得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才能大步向前迈,才能改进现状。在物理实验教学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把物理实验教学作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巩固和理解知识的辅助教学手段。于是,有的时候会出现忽视实验教学,或出现认为可有可无的情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则把物理实验教学作为整个物理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启发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因此,改变传统的教育观,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不断提高对实验教学基础地位的认识,从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出发,认真改进、大力加强实验教学,把实验教学真正移到以实验为基础上来。职业高中物理教师树立了这个教育观后,教师就会千方百计地重视实验教学,努力做好实验。

3.2改革教材。

要推进实验教学的改革,应改革现行的教材。改革的主要思想是,教材应重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应体现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色。在物理教学中,注意让学生通过自已动手实验学习物理知识。

教育政策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精选17篇)篇十五

1)现行有关实验的教材甚少,有关教育部门应召集这方面的专家学者根据各种实验教学类型编出相应的物理实验教材,供学生用书,并作为教师教好实验的参考用书。编成一个由正规的学生实验、实验练习题、课后随堂小实验以及课后小制作等组成的系列实验教材。当然还要适当增加一些能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和拓宽知识面的课外读物。

2)对于学生实验应有一套专门的正规的实验教程。这个教程能与课本独立开来,有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实验技能,掌握科学思维方法等功能。这一教程的编写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让学生上好实验课,预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程应根据实验内容布置一些预习思考题,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加深对原理的理解。例如:在”研究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实验中可提出:1)根据纸带上的点,能判断小车的运动性质吗?什么情况下作匀速运动,匀加速运动,匀减速运动?什么情况下作加速运动,减速运动?2)为什么我们不一定从运动物体刚刚运动时打出的点作为起点,而从中间某一个作为起点?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在纸带上可以把任一个点选作起点(不一定从第一个点选起),为什么?3)两个连续的记数点怎样选择?是不是选两个相邻的点?为什么我们常用打点计时器打五个点的总时间为时间间隔,而不是逐点选取?4)通过纸带上打下的点怎样计算加速度?怎样计算即时速度?学生通过预习能做到实验前心中有数。只有让学生先动脑筋,课上才会动手。

二)实验教材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程应在实验的各个阶段(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对提出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根据需要,提出学生不易回答的问题。同时启发学生提出问题,问题一经提出,实验的目的也就很清楚了,学生也会带着问题做实验,在实验时分析、解决问题。

三)教程在介绍实验器材不要像”抓方“一样罗列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机械地搬用;而是应该用”开方“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来选取实验器材。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选用这些器材进行实验以及除了老师提供的器材外还可以选用哪些器材来代替。同时可以用例子来鼓励学生自制仪器进行实验,可以让学生收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替代原有的器材做各种实验。

四)现在很多学生很希望能亲自参与设计实验。教程要特别注意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矛盾冲突。在规定学生完成一定的实验计划和要求的前提下,教程可以鼓励、引导学生不拘泥于教程中的做法,可以进行一些创新改进,或自己另外设计不同的方案或者自己提出实验研究课题,设计实验方案,独立或与同学合作进行实验。

五)教材应对学生实验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要让学生带着一定的任务来做实验。有了具体要求,学生实验时才有矩可循。当然提出的要求要循序渐进,在不同阶段,提出的要求应有所不同,在刚开始做实验时可以只提出简单要求,循序渐进,然后逐步提高。当然教程在编写实验时也应注意分出层次:开始几个实验可以详细的给出实验的各个环节,例如: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数据表格、实验报告的书写模式等。先让学生打好基础,养成按一定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的习惯;以后的实验就不再这样,而是逐步引导学生在理解实验原理和内容的基础上,自己独立地列出实验步骤、自制实验表格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素养。

3)利用多种有效渠道增加实验在教材(区别于上述的实验教程)中的比重,尽可能的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例如:在教材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有趣的实验来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愿望;或增加一些简便易做的课堂实验,使学生利用手边的学习用品或生活用品就能自己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多动手做实验,又有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又或者在各章节后面的阅读材料或开?quot;小实验”栏目介绍有趣的实验等,这也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多数学校仪器设备不足,物理实验教学受到限制。为了在仪器设备不足的条件下加强实验,。教材也可重点安排不必使用专门仪器、简单易做的课堂实验、实验性习题和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把一些过去由教师演示的实验,改为既可以演示又可以由学生自己动手做的实验,供教师选择。还可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物理知识自己设计一些实验。不要单单采用陈述性的语言,而应该多一些启发性,比较生动的言语或问题来编写实验。例如在编写时可以通过设置一些类?quot;看一看“、”问一问“、”想一想“、”做一做“等环节来促使和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发问、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逐步培养学生能力。

教育政策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精选17篇)篇十六

对于化学这门学科来说,初中学生是学习化学的一个初始阶段,尤其是化学实验教学,更是孩子们理解化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方式,对化学知识理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目前化学实验教学工作,初中化学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化学知识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顺利掌握化学知识。随着教育标准越来越高,初中教师的原本思维可能无法适应现代化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也很难达到教学实验目标。

有的初中化学教师认为化学实验教学演示在课上不仅麻烦,而且浪费时间,对考试一点帮助也没有,因此他往往就用视频代替了实验教学内容,甚至有的初中化学老师直接跳过了这一部分。这种教学方式长期下去导致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强于实践能力,对于动手操作方面不理解,无法使理论化学与数学实验教学两者之间有效融合,甚至对于学生的思维的探究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育都造成了极大地不利影响。

2.教学方法单一。

对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来说,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深入了解初中化学知识,也帮助为化学知识打下良好基础。但是现今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要教学内容,对化学实验中所出现的仪器、实验步骤、结论、实验现象都是让学生以背书的形式背诵下来,导致初中学生在学习化学实验时与语文背书学习模式一样,对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理解与化学知识深入掌握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虽然有部分初中院校的初中老师也教导学生按照相应合理的操作方式来帮助学生完成化学实验,可是由于老师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会缺少对实验的探索能力与水平,甚至由于操作的程序化,面对一些异样或者一些问题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忽视,进而丧失了对化学实验的探究能力。因此对于初中化学教师来说,需要放手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做化学实验,提高自主的探究能力与水平,也最大程度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改变实验教学思维。

在现代化的教学背景与基础之下,初中化学教师需要将学生有意识地培养成为有技能和知识的学生,在教学思维上面也要想创造性思维和复杂交往能力靠拢。尤其是在化学实验教学当中,化学教师不可以简单地介绍实验,而是需要不断地往下深入了解实验教学的功能。例如我们在学习金属化学性质这一个课程的时候,教师需要首先引入金属的活动的发现时,让学生自己将酸与各种金属相互反应,学生一旦产生疑问,为什么有的金属可以与酸反应,而有的金属却与酸有很大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一旦产生了探究的兴趣,就会自主的学习下去。这种方式比让学生单纯的背诵化学规律表更加容易让学生理解与了解,这种方式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实验与探究的过程,提高了化学学习的效率与动手能力,符合现代化化学实验的教学新标准要求。

2.创新实验教学方法。

现今,对于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方法也有了心得说明,要求教学方式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一个好的教学方式可以对学生的`化学知识质量与效率造成直接的影响,帮助学生的化学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目前初中化学实验一般来说都有一个演示实验,学生基本实验和一个探究实验,教师会重视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基本实验,但是对最为重要的探究却往往忽视。其实化学实验中的探究实验就是帮助学生得到化学知识,有效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办法。探究实验他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对于学生合理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素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渗透健康生活概念。

在传统教学之中,初中化学除了对教学实验的课本内容作出全面的展开,还要将其实验结合人们的实际生活,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不要让学生产误区,以为实验只能在实验室中完成,没有意识到化学实验可以为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尤其是在网络化的今天,很多人因为化学原理的不理解,往往会因为谣言而上当,形成了不好的影响。作为初中化学教师,有义务帮助学生可以有效分辨谣言。比如最为常见的一个说法就是说面条燃烧分辨面条质量。如果燃烧之后有气味,那么说明添加剂多,吃这种面条就是吃塑料袋。这种说法曾经对人们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而化学教师可以对淀粉和蛋白质进行燃烧试验,帮助学生了解羽毛气味是因为存在蛋白质。这样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了解社会相关问题,真正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去。

参考文献:

[1]张翠敏.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探究实验的改进研究[d].鲁东大学,.

教育政策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精选17篇)篇十七

4.1高速公路绿化工作应走专业化、市场化、群众化的道路。

(1)专业化:高速公路绿化工作科技含量相对较高,技术要求严格,施工安全系数较低,因此,施工人员应有较强的技术能力、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必须培养专业化的施工、养护队伍。

(2)市场化:随着我省高速公路绿化工程规模、标准、投资的不断扩大,我们将结合养护体制改革,对绿化施工及管护实行招投标制度和定额管理制度,引进社会化、专业化的绿化队伍,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模式,降低管护成本,提高管护质量。

(3)群众化:高速公路的整体绿化工作非赖高速公路绿化主管单位一己之力可以达成,尚需各有关方面群策群力,共同创建。我们将高速公路绿化纳入各级国土绿化规划、城市整体规划中,积极配合各级政府和群众搞好用地范围外的绿色通道建设。发动收费站、服务区人员,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自己动手,美化家园,使绿化工作更具群众性。

4.2加强管理,重视质量,明确管养目的。

抓好绿化抚育管理工作,及时对苗木进行补植、修剪,切实做好防治病虫害、浇水、更新、采伐等工作,确保苗木生长旺盛,保持树形美观、突出绿化美化效果及植物功能。同时采用以圃代林,加强苗圃建设的方式,使绿化与效益相结合,满足高速公路补栽、更新等管护要求,并积极开拓绿化市场,尽可能的达到”以绿养绿“的目的。

4.3依靠科技进步,推动高速公路绿化建设迅速发展。

提高高速公路绿化水平,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在工程施工、选种育苗、栽植管护、植物病虫害等方面加强科研工作,提高技术含量,加快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推进科技成果向高速公路绿化实际工作的转化。培养引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加强专业人员的在职培训,适应新形势下高速公路绿化工作的需要。

4.4根据山东省干旱缺水的自然特点,推广节水型管护措施。

高速公路绿化区域的干旱缺水,成为苗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并降低了绿化苗木的成活率与保存率,影响了景观、生态和功能绿化的效果。因此,须在选择耐干旱苗木品种的同时,应用多种措施进行节水:

(1)覆盖保墒:通过覆盖塑料膜、草苫、干土,起到减少蒸发的目的。

(2)修建蓄水池: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建设蓄水池、蓄水沟,尽可能截留自然降水。

(3)药剂喷施:通过喷施抗旱剂等药剂,减少植物水分蒸发。

(4)新产品应用:采用干水、保水剂等新型保水材料,最大限度的蓄积水分。

(5)循环用水:对生活区、服务区的污水加以净化处理,并用于苗木灌溉。

高速公路建设方兴未艾,高速公路绿化工作更是有广阔的前景。在目前我国自然环境面临严重危机的时期,高速公路生态景观绿化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任务是繁重的,未来是美好的。我们计划,利用三至五年的时间,使山东省高速公路的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和恢复,并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并最终建设成绿化、美化、四季常青、三季有花、路与路旁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人、车、路与大自然相协调的生态、旅游、文明大通道网络。

相关范文推荐

    人力资源经理的安全员个人工作总结报告(精选15篇)

    安全工作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的安全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旨在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以下是一些安全工作总结的经典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

    学校学生会竞选会议(优秀13篇)

    学生会竞选是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过程,通过参与竞选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学生会竞选是一项重要的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怎样进行学生

    教师合作加工厂合同(实用17篇)

    合作可以集思广益,各取所长,达到超出个人能力的成果。以下是一些合作中的案例研究和分析,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乙方(加工方):_____________。甲、乙双方经

    幼师师德师风演讲稿范文(模板23篇)

    通过演讲稿的撰写,我们可以更好地组织思想,梳理逻辑,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接下来是一些成功的演讲稿范文,希望能为大家的演讲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家庭咨询师协议离婚协议书女方(专业14篇)

    离婚协议的签署需要夫妻双方理智对待,通过公平公正的原则达成对双方和子女最有利的结果。想要写一份成功的离婚协议吗?下面是一些经典范文,给你一些启示。男方姓名:出生

    教育专家总结表彰会议主持词大全(21篇)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作为主持人,将会以最大的热情和活力,为大家呈现精彩的节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一些主持座谈会的实用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环境保护研究数据分析(专业15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写作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思维能力,使我们的文章更加连贯流畅。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本,希望能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帮助。

    农村丧事答谢词的发言人指南(汇总20篇)

    答谢词是一种表达感激之情的书面或口头表达方式,常用于会议、庆典等场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答谢词范文,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尊敬的各位来宾、亲朋好友:大家

    学生的管理英语学习心得体会实用(热门19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记录,对于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阅读以下范文,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心得体会的写作要点和技巧,为自己的写作提供一些思路

    六年级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专业21篇)

    学习是一种探索和发现的过程,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打开新的视野和拓宽自己的思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今天小编为同学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