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通过整理和总结具体案例的方式来展示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的运用,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和借鉴,以便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应用该知识或技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思考。
审美心得解读(汇总21篇)篇一
审美是指人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它不仅仅存在于艺术品、文化产物中,也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自然存在。从我们所见到的、所听到的、所品味的,或者从一些具体对象或场合中去挖掘其美感,归纳提炼所获得的种种思考,便是审美的体验。在这个日益物欲横流,外物显著化的时代,发掘审美的重要性渐渐显现。
第二段:审美体验与情感表达。
我认为,在审美中我们不仅需要感性去领会美的价值,还要用理性去揣摩美的来源、表达和比较,从而让我们更充分地理解和欣赏美的过程。例如,艺术作品代表了艺术家的表现力和情感,去欣赏它,就要去深入理解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背景,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艺术思想、风格与意蕴。通过学习美学基础,如色彩、形状、音响和饮食等,我们可以应用正确的美学标准和价值判断,进一步领会审美的深意,为我们日后的生活中增添更多的美好色彩。
第三段:审美教育与人格修养。
审美也是一种修养,是提升我们品味和素质的重要手段。在培养审美意识时,我们应该从小处着手,多触摸美好事物,从环境中感受美,培养语言和文化修养,从多角度、多维度审视事物,最终达到对美的敏锐度和判断准确度。我们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加以促进,积极审视一些值得学习的人或事物,并在其基础上不断打磨提升自己的审美层次和人格修养。
第四段:审美对创作和生活的影响。
审美对我们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为我们创作和生活提供了灵感和动力。审美会激发我们的创作激情,让我们去发现、创造、探索与表达,从而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培养我们的自信心。审美还可以治愈我们内心的创伤和焦虑,给我们带来一种冷静而愉悦的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审美的眼光去欣赏一个简单的菜肴、一段清新的音乐、或是有价值的艺术作品,让生活更加丰富有趣。
第五段:结语。
总之,审美是一个广泛而多方面的认知,通过审美的体验我们可以提高我们对美的情感体验与思考能力,在生活中获得快乐与满足,在创作中获得灵感和动力。在现代社会中,审美教育也越来越重要,让人们明确了对美的认知、意义与价值,从而更好地理解生活的美好,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美的需求。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去感受、去思考、去享受美的存在,让美好的事物在生活中常伴着我们。
审美心得解读(汇总21篇)篇二
人们对于审美的定义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观和审美标准。但无论如何,审美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生活体验,它伴随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瞬间,影响着我们的看法和行为,甚至塑造着我们的个性和品位。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分享一些自己对于审美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审美来源。
审美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人们的审美能力主要来自于现实世界和自身的经验。而现实世界中的审美体现在自然和人造物品的美学价值。比如美丽的景色以及清晨的自然光线等都能让我顿时感受到美的世界,使我对生活变得更加热爱;而人造物品中的艺术、文化、设计和建筑等方面则是另一种重要的审美源泉。这些都是影响着我对世界的看法和经验,从而塑造了我自身的审美观。
第三段:审美与文化。
除了与日常生活的相互关联外,审美还有重要的文化背景。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显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人们的审美标准。例如,中国人认为牡丹花是美的标志,而在西方国家,人们普遍认为玫瑰花是最美丽的花。我曾经在一次文化交流活动中与外国友人交流,他们围绕着“美”的话题讨论,发现他们看待美与我截然不同,这让我意识到,审美是与文化紧密相关的事物,它必须从多个方面来考虑。
第四段:审美的价值。
审美并不是难以琢磨的概念,它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既然人们会不同程度地接受美好的事物,那么,美——或者说审美——就需要我们去欣赏,这不仅仅是为了让人们能够感受到美好,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我们的内心素质。例如,看一幅优美的画,观看一场震撼人心的电影,或者聆听一段优美的音乐都会让我们的心境变得更加宁静,让我们更加爱惜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因此,审美是一种传递美好价值观的方式,也是我们人类的自我提升和修养的基础。
第五段:结论。
总结来说,审美是多样化的。它来自于我们的身边所看到的事物,发现美,欣赏美的过程也是体现人类智慧、文化和心灵的成长过程。而从我自身来看,审美是一种对世界的情感表达和记录方式,也是一种对自我增长的形式。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会更加珍惜一切美好的事物,用心去欣赏它们,在审美的道路上不断地成长和提升自我。
审美心得解读(汇总21篇)篇三
第一段:引言(200字)。
从小到大,我们都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审美影响,无论是音乐、绘画、电影、建筑还是服装,审美情趣无处不在。审美情趣是我们对美的感知、理解和欣赏,它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提升我们的心境。而在这个快节奏、浮躁的现代社会中,如何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成为了一门必修课。本文将从审美的来源、培养、体验和分享几个方面,分享我的审美情趣心得体会。
第二段:审美的来源(200字)。
人们的审美情趣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人经历和文化背景。个人经历是我们对美的感知的基础,通过阅读、旅行、观影等方式,我们不断积累各种经验。同时,文化背景也会对审美情趣产生深刻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审美观会有所不同,这是因为每个文化都有独立的艺术传统和美学标准。扩大我们的审美视野,了解和欣赏多样化的审美风格,能够丰富我们的审美情趣。
第三段:培养审美情趣(200字)。
培养审美情趣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提高我们的情感和思维的深度,欣赏艺术作品可以触动我们的内心世界。此外,了解艺术史和文化背景也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同时,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如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也是提升审美情趣的好方法。通过亲身体验艺术的创作过程,我们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艺术家的灵感和创作意图,增强自己对艺术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第四段:审美的体验(200字)。
审美情趣的提升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对美的感知和欣赏的体验。通过欣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一首动人的乐曲、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我们可以与艺术家的创作心灵进行交流。每个人的感受和理解都是独特的,这也是艺术的魅力所在。审美的体验不仅能够带给我们愉悦和享受,还能够给予我们思考和启发。在审美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艺术家对人性、社会和现实的思考,拓宽我们的思维和视野。
第五段:分享审美情趣(200字)。
审美情趣是值得分享的。我们可以通过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审美体验和心得,一起欣赏和探讨艺术作品。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艺术,还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获取启发和灵感。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博客等方式,将自己的审美心得与更多人分享,从而形成一个艺术交流的网络社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不断拓展自己的审美视野,认识到美是无穷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
总结(100字)。
审美情趣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但只有当我们加强学习、不断体验和分享时,它才会真正成为丰富人生的一部分。审美情趣的提升不仅能够让我们欣赏美的事物,更能够让我们从中体验到生命的丰富和充实。我相信,通过不断深化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我们能够更加热爱生活、关注美丽、拥抱美好。
审美心得解读(汇总21篇)篇四
第一段:引言(200字)。
在过去的三个月里,我参加了一门名为“审美课程”的课程。这门课程为我带来了很多有益的收获和启发,让我对审美的世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审美课程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它对我的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第二段:审美的定义与重要性(200字)。
审美是一种独特的感知和理解方式,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和文化传统,我们可以培养自己对美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审美课程通过学习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从绘画到音乐,从舞蹈到建筑等,使我们拓宽了自己的审美视野。通过深入了解和分析艺术作品,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并从中获得灵感和启示。审美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艺术领域,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对各个领域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益处。
第三段:审美课程的学习和经历(300字)。
在审美课程中,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我们学习了艺术史、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过程的各个方面,了解了不同艺术流派和艺术家的创作方式。通过观看画展、音乐会和舞蹈演出,我们能够亲身感受和体验艺术的力量和魅力。同时,我们也进行了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如绘画、编曲和舞蹈等,以提高我们自己的艺术创作能力。这些实践活动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艺术的难度和创作的过程,也增强了我对艺术家们的敬意和欣赏之情。
第四段:审美课程对我的影响(300字)。
审美课程对于我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首先,它让我明白了艺术是一个持续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在课程中,我学习了很多以前从未接触过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家,也发现了自己对某些艺术形式的喜好和潜在的潜能。课程中的实践活动也让我更加了解了艺术创作的过程和技巧,提高了我的艺术创作能力。其次,审美课程让我对世界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欣赏不同艺术形式,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们的创作意图和审美观。这让我对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充满了敬畏和好奇。最后,审美课程使我对艺术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艺术是人类精神和情感的表达方式,它能够给我们带来美感和温暖,还能够呈现和反思社会现实。审美课程让我认识到艺术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审美需求,更是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精神提升的力量。
第五段:结论(200字)。
通过参加审美课程,我对艺术和审美的理解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且在艺术创作和欣赏方面有了更高的水平。同时,审美课程也让我明白了艺术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和意义。通过欣赏和参与艺术,我们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并且感受到艺术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和启迪。我相信,将来我将继续在艺术的领域中深耕下去,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多的美和快乐。
审美心得解读(汇总21篇)篇五
可怜微小的人呵!
二十七。
诗人。
是世界幻想上最大的快乐。
也是事实中最深的失望。
二十八。
故乡的海波呵!
你那飞溅的浪花。
从前怎样一滴一滴的敲我的盘石。
现在也怎样一滴一滴的敲我的心弦。
二十九。
我的朋友。
对不住你。
我所能付与的慰安。
只是严冷的微笑。
三十。
光阴难道就这般的过去么。
除却缥缈的思想之外。
一事无成!
三十一。
家是最不情的——。
人们的泪珠。
便是他的收成。
三十二。
玫瑰花的刺。
是攀摘的人的嗔恨。
是她自己的慰乐。
三十三。
母亲呵!
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三十四。
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滚滚的波浪。
却是他底下细小的泥沙。
三十五。
万千的天使。
要起来歌颂小孩子。
小孩子!
他细小的身躯里。
含着伟大的灵魂。
三十六。
阳光穿进石隙里。
和极小的刺果说。
“借我的力量伸出头来罢。
解放了你幽囚的自己!”
树干儿穿出来了。
坚固的盘石。
裂成两半了。
三十七。
艺术家呵!
体和世人。
难道终久的隔着一重光明之雾。
三十八。
井栏上。
听潺潺山下的河流——。
料峭的天风。
吹着头发。
天边——地上。
一回头又添了几颗光明。
是星儿。
还是灯儿。
三十九。
梦初醒处。
山下几叠的云衾里。
瞥见了光明的她。
朝阳呵!
临别的你。
已是堪怜。
怎似如今重见!
四十。
我的朋友!
你不要轻信我。
贻你以无限的烦恼。
我只是受思潮驱使的弱者阿!
四十—。
夜已深了。
我的心门要开着——。
一个浮踪的旅客。
思想的神。
在不意中要临到了。
四十二。
云彩在天空中。
人在地面上。
思想被事实禁锢住。
便是一切苦痛的根源。
四十三。
真理。
在婴儿的沉默中。
不在聪明人的辩论里。
四十四。
自然呵!
请你容我只问一句话。
一句郑重的话。
我不曾错解了你么。
四十五。
言论的花儿。
开的愈大。
行为的果子。
结得愈小。
四十六。
做饭上的蜡烛。
依旧照着罢!
反复的调儿。
弹再一阕罢!
等候着。
远别的弟弟。
从夜色里要到门前了。
四十七。
儿时的朋友。
海波呵。
山影呵。
灿烂的晚霞呵。
悲壮的喇叭呵。
我们如今是疏远了么。
四十八。
弱小的草呵!
骄傲些罢。
只有你普遍的装点了世界。
四十九。
零碎的诗句。
是学海中的一点浪花罢。
然而他们是光明闪烁的。
繁星般嵌在心灵的天空里。
五十。
不恒的情绪。
要迎接他么。
他能涌出意外的思潮。
要创造神奇的文字。
五十—。
常人的批评和断定。
好像一群瞎子。
在云外推测着月明。
五十二。
轨道旁的花儿和石子!
只这一秒的时间里。
我和你。
是无限之生中的偶遇。
也是无限之生中的永别。
再来时。
万千同类中。
何处更寻你。
五十三。
我的心呵!
警醒着。
不要卷在虚无的旋涡里!
五十四。
我的`朋友!
起来罢。
晨光来了。
要洗你的隔夜的灵魂。
五十五。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五十六。
夜中的雨。
丝丝的织就了诗人的情绪。
五十七。
冷静的心。
在任何环境里。
都能建立了更深徽的世界。
五十八。
不要羡慕小孩子。
他们的知识都在后头呢。
烦闷也已经隐隐的来了。
五十九。
谁信一个小“心”的呜咽。
颤动了世界。
然而他是灵魂海中的一滴。
六十。
轻云淡月的影里。
风吹树梢——。
你要在那时创造你的人格。
六十一。
风呵!
不要吹灭我手中的蜡烛。
我的家远在这黑暗长途的尽处。
六十二。
最沉默的一刹那顷。
是提笔之后。
下笔之前。
六十三。
指点我罢。
我的朋友!
我是横海的燕子。
要寻觅隔水的窝巢。
六十四。
聪明人!
要提防的是。
忧郁时的文字。
愉快时的言语。
六十五。
造物者呵!
谁能追踪你的笔意呢。
百千万幅图画。
每晚窗外的落日。
六十六。
深林里的黄昏。
是第一次么。
又好似是几时经历过。
六十七。
渔娃!
可知道人羡慕你。
终身的生涯。
是在万顷柔波之上。
六十八。
诗人呵!
缄默罢。
写不出来的。
是绝对的美。
六十九。
春天的早晨。
怎样的可爱呢!
融洽的风。
强扬的衣袖。
静悄的心情。
七十。
空中的鸟!
何必和笼里的同伴争噪呢。
你自有你的天地。
七十一。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七十二。
西山呵!
别了!
我不忍离开你。
但我苦忆我的母亲。
七十三。
无聊的文字。
抛在炉里。
也化作无聊的火光。
七十四。
婴儿。
是伟大的诗人。
在不完全的言语中。
吐出最完全的诗句。
七十五。
父亲呵!
出来坐在月明里。
我要听你说你的海。
七十六。
月明之夜的梦呵!
远呢。
近呢。
但我们只这般不言语。
听——听。
这微击心弦的声!
眼前光雾万重。
柔波如醉呵!
沉——沉。
七十七。
小盘石呵!
坚固些罢。
准备着前后相催的波浪!
七十八。
真正的同情。
在忧愁的时候。
不在快乐的期间。
七十九。
早晨的波浪。
已经过去了。
晚来的潮水。
又是一般的声音。
八十。
母亲呵!
我的头发。
披在你的膝上。
这就是你赋予我的万缕柔丝。
八十一。
深夜!
请你容疲乏的我。
放下笔来。
和你有少时寂静的接触。
八十二。
这问题很难回答呵。
我的朋友!
什么可以点缀了你的生活。
八十三。
小弟弟!
你恼我么。
灯影下。
我只管以无稽的故事。
来骗取你。
绯红的笑颊。
凝注的双眸。
八十四。
寂寞呵!
在你软光中浮泛。
八十五。
父亲呵!
我愿意我的心。
像你的佩刀。
这般的寒生秋水!
八十六。
影儿越浓。
生命也是这般的真实么。
八十七。
初识的海中。
神秘的礁石上。
处处闪烁着怀疑的灯光呢。
感谢你指示我。
生命的舟难行的路!
八十八。
冠冕。
是暂时的光辉。
是永久的束缚。
八十九。
花儿低低的对看花的人说。
“少顾念我罢。
我的朋友!
让我自己安静着。
开放着。
你们的爱。
是我的烦扰。
九十。
坐久了。
推窗看海罢!
将无边感慨。
都付与天际微波。
九十一。
命运!
难道聪明也抵抗不了你。
生——死。
都挟带着你的权威。
九十二。
朝露还串珠般呢!
去也——。
风冷衣单。
何曾人到烦乱的心。
朦胧里数着晓星。
怪驴儿太慢。
山道太长——。
梦儿欺枉了我。
母亲何曾病了。
归来也——。
辔儿缓了。
阳光正好。
野花如笑。
看朦胧晓色。
隐着山门。
九十三。
我的心呵!
是你驱使我呢。
还是我驱使你。
九十四。
我知道了。
时间呵!
你正一分一分的。
消磨我青年的光阴!
九十五。
人从枝上折下花儿来。
供在瓶里——。
到结果的时候。
却对着空枝叹息。
九十六。
影儿落在水里。
句儿落在心里。
都一般无痕迹。
九十七。
是真的么。
人的心只是一个琴匣。
不住的唱着反复的音调!
九十八。
青年人!
信你自己罢!
只有你自己是真实的。
也只有你能创造你自己。
九十九。
我们是生在海舟上的婴儿。
不知道。
先从何处来。
要向何处去。
一百。
夜半——。
宇宙的睡梦正浓呢!
独醒的我。
可是梦中的人物。
一百零一。
弟弟呵!
似乎我不应勉强着憨嬉的你。
来平分我孤寂的时间。
一百零二。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深厚的恩慈。
反使他终于沉默。
母亲呵!
你是那春光么。
一百零三。
时间!
现在的我。
太对不住你么。
然而我所抛撇的是暂时的。
我所寻求的是永远的。
一百零四。
窗外人说桂花开了。
总引起清绝的回忆。
一年一度。
中秋节的前三日。
一百零五。
灯呵!
感谢你忽然灭了。
在不思索的挥写里。
替我匀出了思索的时间。
一百零六。
老年人对小孩子说。
”流泪罢。
叹息罢。
世界多么无味呵!“。
小孩子笑着说。
”饶恕我。
先生!
我不会设想我所未经过的事“。
小孩子对老年人说。
”笑罢。
跳罢。
世界多么有趣呵!“。
老年人叹着说。
”原谅我。
孩子!
我不忍回忆我所已经过的事“。
一百零七。
我的朋友!
珍重些罢。
不要把心灵中的珠儿。
抛在难起波澜的大海里。
一百零八。
心是冷的。
泪是热的。
心——凝固了世界。
泪——温柔了世界。
一百零九。
漫天的思想。
收合了来罢!
你的中心点。
你的结晶。
要作我的南针。
一百一十。
青年人呵!
你要和老年人比起来。
就知道你的烦闷。
是温柔的。
一百一十一。
太单调了么。
琴儿。
我原谅你!
你的弦。
本弹不出笛几的声音。
一百一十二。
古人呵!
你已经欺哄了我。
不要引导我再欺哄后人。
一百一十三。
父亲呵!
我怎样的爱你。
也怎样爱你的海。
一百一十四。
”家'么。
我不知道。
但烦闷一一忧愁。
都在此中融化消灭。
一百一十五。
笔在手里。
句在心里。
只是百无安顿处——。
远远地却引起钟声!
一百一十六。
海波不住地问着岩石。
岩石永久沉默着不曾回答。
然而他这沉默。
已经过百千万回的思索。
一百一十七。
小茅棚。
菊花的顶子——。
在那里。
要感出宇宙的独立!
一百一十八。
故乡!
何堪遥望。
何时归去呢。
白发的祖父。
不在我们的园里了!
一百一十九。
谢谢你。
我的琴儿!
为我颂赞了自然。
一百二十。
母亲呵!
这零碎的篇儿。
你能看一看么。
这些字。
在没有我以前。
已隐藏在你的心怀里。
一百二十一。
露珠。
宁可在深夜中。
和寒花作伴——。
却不容那灿烂的朝阳。
给她丝毫暖意。
一百二十二。
我的朋友!
真理是什么。
感谢你指示我。
然而我的问题。
不容人来解答。
一百二十三。
天上的玫瑰。
红到梦魂里。
天上的松枝。
青到梦魂里。
天上的文字。
却写不到梦魂里。
一百二十四。
“缺憾呵!
”完全“需要你。
在无数的你中。
衬托出他来。
一百二十五。
蜜蜂。
是能溶化的作家。
从百花里吸出不同的香计来。
酿成他独创的甜蜜。
一百二十六。
荡漾的是小舟么。
青翠的是岛山么。
蔚蓝的是大海么。
我的朋友!
重来的我。
何忍怀疑你。
只因我屡次受了梦儿的欺枉。
一百二十七。
流星。
飞走天空。
可能有一秒时的凝望。
然而这一瞥的光明。
已长久遗留在人的心怀里。
一百二十八。
澎湃的海涛。
沉黑的山影——。
夜已深了。
不出去罢。
看呵!
一星灯火里。
军人的父亲。
独立在旗台上。
一百二十九。
倘若世间没有风和雨。
这枝上繁花。
又归何处。
只惹得人心生烦厌。
一百三十。
希望那无希望的事实。
解答那难解答的问题。
便是青年的自杀!
一百三十一。
大海呵!
那一颗星没有光。
那一朵花没有香。
那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一百三十二。
我的心呵!
你昨天告诉我。
世界是欢乐的。
今天又告诉我。
世界是失望的。
明天的言语。
又是什么。
教我如何相信你!
一百三十三。
我的朋友!
未免太忧愁了么。
”死“的泉水。
是笔尖下最后的一滴。
一三四。
怎能忘却。
夏之夜。
幽栏独倚。
勒红的莲花。
深绿的荷盖。
缟白的衣裳!
一百三十五。
我的朋友!
你曾登过高山么。
你曾临过大海么。
在那里。
是否只有寂寥。
只有”自然“无语。
你的心中。
是欢愉还是凄楚。
一百三十六。
风雨后——。
花儿的芬劳过去了。
花儿的颜色过去了。
果儿沉默的在枝上悬着。
花的价值。
要因着果儿而定了!
一百三十七。
聪明人!
抛弃你手里幻想的花罢!
她只是虚无缥缈的。
反分却你眼底春光。
一百三十八。
夏之夜。
凉风起了!
襟上兰花气息。
绕到梦魂深处。
一百三十九。
虽然为着影儿相印。
我的朋友!
你宁可对模糊的镜子。
不要照澄澈的深潭。
她是属于自然的!
一百四十。
小小的命运。
每日的转移青年。
命运是觉得有趣了。
然而青年多么可怜刚。
一百四十一。
思想。
只容心中游漾。
刚拿起笔来。
神趣便飞去了。
一百四十二。
一夜——。
听窗外风声。
可知道寄身山巅。
烛影摇摇。
影儿怎的这般清冷。
似这般山河如墨。
只是无眠——。
一百四十三。
心潮向后涌着。
时间向前走着。
青年的烦闷。
便在这交流的旋涡里。
一百四十四。
塔边。
花底。
微风吹着发儿。
是冷也何曾冷!
这古院——。
这黄昏——。
这丝丝诗意——。
绕住了斜阳和我。
一百四十五。
心弦呵!
弹起来罢——。
让记忆的女神。
和着你调儿跳舞。
一百四十六。
文字。
开了矫情的水闸。
听同情的泉水。
深深地交流。
一百四十七。
将来。
明媚的湖光里。
可有个矗立的碑。
怎敢这般沉默着——想。
一百四十八。
只这一枝笔儿。
拿得起。
放得下。
是无限的自然!
一百四十九。
无月的中秋夜。
是怎样的耐人寻味呢!
隔着层云。
隐着清光。
一百五十。
独坐——。
山下泾云起了。
更隔院断续的清磬。
这样黄昏。
这般微雨。
只做就些儿调怅。
一百五十一。
智慧的女儿!
向前迎住罢。
”烦闷'来了。
要败坏你永久的工程。
一百五十二。
我的朋友!
不要任凭文字困苦你。
文字是人做的。
人不是文字做的。
一百五十三。
是怜爱。
是温柔。
是忧愁——。
这仰天的慈像。
融化了我陈结的心泉。
一百五十四。
总怕听天外的翅声——。
小小的鸟呵!
羽翼长成。
你要飞向何处。
一百五十五。
白的花胜似绿的叶。
浓的酒不如淡的茶。
一百五十六。
清晓的江头。
白雾。
是江南天气。
雨儿来了——。
我只知道有蔚蓝的海。
却原来还有碧绿的江。
这是我父母之乡!
一百五十七。
因着世人的临照。
只可以拂拭镜上的尘埃。
却不能增加月儿的光亮。
一百五十八。
我的朋友!
雪花飞了。
我要写你心里的诗。
一百五十九。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一百六十。
聪明人!
文字是空洞的。
言语是虚伪的。
你要引导你的朋友。
只在你。
自然流露的行为上!
一百六十一。
大海的水。
是不能温热的。
孤傲的心。
是不能软化的。
一百六十二。
青松枝。
红灯彩。
和那柔曼的歌声——。
感谢你付与我。
寂静里的光明。
一百六十三。
片片的云影。
也似零碎的思想么。
然而难将记忆的本儿。
将他写起。
一百六十四。
我的朋友!
别了。
我把最后一页。
留与你们!
文档为doc格式。
审美心得解读(汇总21篇)篇六
审美是指在欣赏、评价或创作艺术、文学等方面,基于个人能力和背景所形成的审美感受,可分为艺术审美、文学审美、音乐审美等。审美无处不在,它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影视、音乐、书籍、服饰、建筑等等。
第二段:审美与文化的关系。
每个人对审美的认同程度和方式都是不同的,而这种差距的根源之一是文化背景的不同。文化可以塑造人的观念,从而影响到审美体验和审美的理解。比如,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理解和欣赏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否则就很难真正理解和欣赏其中的美。
第三段:审美的心态和方法。
首先,要学会多角度去观察和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一件事物,这样有利于我们发现其中的精彩之处。其次,完整的了解和背景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一个作品的情景、时代和创作者的生平背景有所了解,可以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欣赏其内涵。最后,对于具有争议性的作品,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执着于个人偏好和习惯,在充分理解和思考之后,也应该尊重别人的审美观点。
第四段:审美和美好生活的关联。
审美体验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因为它可以增强我们的情感共鸣能力、增加心灵上的满足感、认知和思考能力,并促进人们的创造力和识别力等。审美体验也会让人们更加敏锐地感受到美的存在,进而促进人们在自我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和完善。
第五段:结论。
总之,审美是一个非常重要、让人感到愉悦而又充实的生活元素。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心态,这样才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世界的美,并在生活中不断追求自我升华和完善。
审美心得解读(汇总21篇)篇七
自古以来,审美已经被人们所提倡,无论是在绘画、音乐、文学、建筑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审美不仅是欣赏美好事物的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艺术上的修养。在自己长期的观察与体验中,积累了许多关于审美的心得和体会,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自己的见解。
第二段:审美的主体感知。
审美是一种主体感知,即每个人的审美标准可能是不同的,由此而来的感性产物也会不同。然而,为了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我们需要学会分析、判断美与丑、真与假、好与坏,通过对多样性艺术形式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形成自己的客观审美标准。在我的观察中,审美需要重视心灵的感受和表达、对具体事物的深度思考和理解,也需要具有批判精神,及时发现并纠正自己的缺陷和错误。
第三段:审美的文化积淀。
美的追求是人类文化的内在需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美的定义和解读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审美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理解艺术之美,还需要了解美的文化内涵,掌握一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在文化背景的帮助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品的审美价值,及时发现艺术品所传达的人文精神和艺术构思的深度。
第四段:审美的人性关怀。
艺术是通过形式的表现和内容的呈现来媒介人与人之间关系和情感的产生和传递。我们在审美时,不仅是欣赏艺术品本身的表现形式,更需要关注艺术品在情感和精神上所传达的内涵。通过感受作品所蕴含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可以促进个人情感与精神层面的提升,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理解,达到个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目的。
第五段:审美的体验与实践。
审美是一种个体化体验,既需要自己的感受又需要自己的思考,我们应该通过不断的反思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欣赏和探索,我们可以对事物的美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领悟,同时在不断地实践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审美体系。
总结:
在艺术的审美领域,体认到审美的主体性、文化内涵、人性关怀和实践体验,是我们不断提高自己审美水平的必要条件。通过不断地积累、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更全面和深刻地理解艺术之美,掌握并发扬文化的内在精神,享受艺术与生活的共同感染和美好的体验。
审美心得解读(汇总21篇)篇八
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意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提高大众的审美素养,许多学校开始开设审美课程。作为一名学生,我有幸参加了这门课程并在过程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体验和体会。
首先,在审美课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欣赏艺术。通过学习绘画、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我慢慢培养了对美的敏感度。在以前,我总是很难理解并欣赏艺术家们的作品,但通过这门课程,我学会了如何通过感官去感受艺术的美。我开始注意到作品中的色彩搭配、线条构图、音符的旋律等等。这使我对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其次,审美课程让我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审美观。在过去,我经常因为欣赏的品味和周围的人不一样而无法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而通过审美课程的学习,我学会了用语言和行动去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喜爱或者不喜欢。我开始主动参与艺术评论,参观各类美术展览和音乐会,并和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这种主动投入和交流的经历让我变得更加自信和开放,也使我重新认识到艺术所带来的力量。
第三,审美课程教会了我如何从艺术作品中提取灵感。在审美课程中,老师鼓励我们通过艺术作品来寻找创造力的源泉。我开始仔细观察艺术家的构思和创作过程,从而激发出自己的创造力。我学会了如何运用不同的线条、色彩和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这些灵感和技巧将对我的未来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审美课程还让我了解了艺术与社会的关系。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为了表达个人情感,更是反映了社会现实和时代背景。通过审美课程的学习,我发现艺术家们通过作品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批判。他们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唤起了社会对于特定问题的关注。这让我认识到艺术对于社会进步和改变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艺术与社会的关系。
总结起来,审美课程为我带来了诸多收获。我不仅学会了欣赏艺术、表达自己的审美观和从艺术中获得灵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艺术与社会的关系。这些体验和体会对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深信,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将能够拥有更好的审美素养,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我期待将来能够继续探索艺术的无穷魅力,并在我的生活中运用到更多领域中去。
审美心得解读(汇总21篇)篇九
审美学是研究艺术与美感的学科,通过对美的本质、审美经验和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艺术与美,并能够运用审美原理去感知和欣赏美。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我深感审美学的价值和魅力。以下是我在学习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审美学让我重新认识了美的含义。在我开始学习审美学之前,我对美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外貌与外表之上。然而,通过学习审美学,我逐渐明白了美的本质是多元而深刻的。美不仅仅是静态的外貌,还体现在事物的内在品质和特点上。美不仅仅是一时的冲动和感官的享受,还包含着思想和灵魂的交流。审美学告诉了我美的真正内涵,使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美。
其次,审美学让我清楚了审美经验的多样性。每个人的审美经验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背景和经历都不同。审美学教会了我如何尊重和欣赏他人的审美观点,从而扩宽了我的审美视野。通过与他人交流和对比,我发现了不同审美观点的独特之处。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一种美,而是多种美的表达方式。审美学让我明白了多样性与包容性的重要性,为我提供了更多去发现美的可能性。
第三,审美学培养了我对艺术作品的敏感性。在学习审美学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从艺术作品中感受到艺术家的用心和创造力。以前,我只是过眼云烟地欣赏艺术作品,没有深入地思考或体会到其中所包含的意义与情感。而审美学让我学会了从多个角度去解读艺术作品,发现其中的内涵和艺术手法。通过学习审美学,我培养了对艺术作品的敏感性,使我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之美。
第四,审美学在我的生活中提供了一种愉悦和享受。审美学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学习,更是一种实践和体验。通过参观艺术展览和演出,我能够与艺术作品进行真切的互动,从而获得心灵的愉悦和满足。无论是欣赏一幅绘画作品的色彩和线条,还是感受一首音乐的旋律与和声,每一次接触都会带给我一种快乐和相通的感觉。审美学让我拥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提升了我的生活质量。
最后,审美学让我更加关注社会与人文问题。美是与社会和人文之间联系紧密的,它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人类价值观。通过学习审美学,我对于艺术作品背后的含义和社会思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开始关注和思考一些重要的社会问题,例如性别、种族、环境等。审美学让我意识到艺术家的创作与时代的联系紧密,每一幅图片、每一首音乐、每一出戏剧都在无声地道出一种社会问题或传达一种价值观。审美学让我更加关注社会与人文问题,从而成为一个具有责任感和思想深度的审美者。
总之,通过学习审美学,我重新认识了美的本质,尊重了审美经验的多样性,培养了对艺术作品的敏感性,获得了愉悦和享受,并关注了社会与人文问题。审美学改变了我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使我成为一个更加全面和有深度的审美者。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审美学,我将会继续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并学会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美。
审美心得解读(汇总21篇)篇十
美,是一种绝对存在的事物,它既是客观的,又有主观的,人们对于美的感受和理解也因个人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而与此同时,美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我们的审美观念不仅来自于我们的文化、教育和整个社会环境,还受到生物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影响。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环境中,体验和领略美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心灵感悟,一种内心的启示。本文将分享我的审美心得体会,来展现审美对人生的影响和启示。
第一段:审美来源于生活,生活源于审美。
第二段:审美知识是认知美的前提和基础。
好看、不好看,美和丑貌往往是凭一己之见,而存在着差异,因此正确的认知和了解美成为审美的前提。审美知识就像一副通向审美世界的魔鬼图纸,因它而了解历史、大众文化、社会风俗、民俗艺术等。审美知识的研究能够促进对美的认知、研究、欣赏和创造,并将这些知识转化为生活中融入审美的活动。例如:了解中外音乐的发展历程,从欣赏中体验到不同风格的音乐和充满魅力的文化,了解各种美食的历史发展,能从美食中体验到人文、自然、科技等多种因素。在美的体验上,知识的锤炼能逐渐提高我们的审美素养。
第三段:领略审美,体验生命之美。
审美的实践不仅是对美的感受和认知,还是开启心灵、启迪人生的关键。审美的实践就是通过欣赏、体验和创造美来unlock我们腕力中的潜能,提高自我的修养。与美的交流中,常常体验到生命之美,那种饱含美感的心灵指引我们深刻思考生活和人生。西方思想家费尔南多·萨瓦特说:“美的欣赏本质上就是思考。”这是因为审美实践涉及提高人类认知和思考的过程。审美的实践不仅使我们的思想更加游刃有余,还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使我们的内心更加宽广和敏锐。
第四段:审美观是人格之花,开启审美之路。
每个人的审美观都不尽相同,这种差异取决于个人的文化、教育、经验、环境和自身素养的方方面面。有一种说法,“好看是一种能力,不好看是一种选择”,意思是美与不美并不是简单的感觉和判断,而是深入骨髓中对颜色、形状、空间、时间等要素的感性理解,需要一定的学习、修行和长期实践。因此,发展个人的审美观念是建立个人品格的基础。个人的审美观不仅是自身观照的镜子,也是自己构建的美丽人生之桥,它开启审美之路,让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压力、不适和失落、情感和行为问题时,做出更加美好的抉择和决策。
第五段:审美的价值在于激发人的创造力,提升精神层次。
在实践交流中,审美思维常常被认为是一种启发和激发创造力的方法和手段。让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凸显和展示出来。美是启迪我们感情和思想,推动我们自由的表达自己,并体验和探索世界的力量。美培养我们的感知、构思和创造力,让我们掌握感知和表达的艺术,让我们把握创意和开拓精神的力量,塑造出如自己想象的那样美妙的世界。一个能够欣赏和理解美的人往往是具有高度精神层次的人,能够弥补精神不平衡,拥有更高的生活质量。他们能够把审美世界真正运用到生活中去,创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生。
结论:审美不仅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心灵感悟,一种内心的启示。好的审美能够提高思维格局、塑造个人品格、启示人生智慧。审美无处不在,我们只需要努力去寻找它。同时,审美也是人们创造美好世界的火花。尝试去感受、领悟和理解美,这不是一件无聊的事情,而是一种心灵上的欣慰。让我们在这样的探索之中,拥有一份健康愉悦的心。
审美心得解读(汇总21篇)篇十一
第一段:
审美,是指对美的感性理解和欣赏,也是我们对事物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审美贯穿始终,无论是衣着打扮、食物饮品、音乐歌曲还是电影图片,我们都在不断地运用审美观念来塑造自己的生活品味。而在我看来,审美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更是细腻的人类情感体现,是生活中的美好与精神的抒发。
第二段:
在我的审美体验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一首优美的歌曲与音乐制作的重要之处。当我沉浸在某一首歌曲中时,除了要听懂歌词,还要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和音乐节奏的变化。一个好的音乐作品能够给人以温暖、慰藉和激励。回想起自己曾经爱听的歌曲,它们拉近了我与这个世界的距离,让我感觉到身心被释放,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三段:
除此之外,在视觉艺术方面,我更多地欣赏到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在我看来,自然美是我们周围最为广阔的艺术,远山深林、江河流水等自然景观给人带来的震撼、清新和宁静的感受是绘画、雕塑乃至建筑都无法替代的。而人文之美则展现在一件件艺术品和建筑中,常常体现着历史、文化、艺术等多种元素,例如城市中的广场、公园,还有寺庙等,为城市注入无限的魅力和人文情怀。
第四段:
我认为审美不仅仅是一种感性的体验,更是一种思考和品味的过程。有时候,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也可以通过巧妙的艺术构筑,形成贯穿主题的鲜明线索。对于作品的理解不应仅停留于表面印象,而应该深入思考,探究其中蕴含的内涵和思想,从而拓宽我们的思维和知识面。审美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通过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积累,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
第五段:
总之,在我的生活中,审美对我来说是无处不在的。它不仅关注外表,更注重内在的质感和品味。我们应该在美好审美中塑造自己更为优美的人格,用审美的手段去感受、认知和解读生活。审美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创作和欣赏形式,更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的符号,我们应该在生活的点滴中不断汲取精神营养,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和生活品质。
审美心得解读(汇总21篇)篇十二
设计审美是一种独特的艺术领域,它不仅关乎美感和感官享受,还涉及到人们对文化、历史和生活方式的理解。在我的设计学习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关于设计审美的心得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首先,设计审美需要对文化的理解和感知。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它囊括了历史、民俗、艺术和社会习俗等方面。在设计作品中融入适当的文化元素,不仅能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还能给人们带来独特的审美享受。例如,在国际品牌标志设计中,往往会融入当地的文化符号,这样不仅能让品牌更具辨识度,也能增强人们对品牌的认同感。
其次,设计审美需要结合实用性和美感。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追求艺术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要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好的设计应该既能体现个性和独特性,又能提供实用性和功能性。例如,在家居设计中,时尚和舒适是大家追求的目标,而设计师需要将这两个因素完美结合起来,让人们在美的享受中获得实用的居住空间。
第三,设计审美需要关注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设计中的小细节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设计作品中,一个巧妙的构思或一个精致的处理细节,往往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例如,在包装设计中,一款简约的商品包装虽然在整体上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其中需要仔细考虑的细节却是非常多的,只有经过反复打磨和修改,才能呈现出完美的效果。
第四,设计审美需要关注人们的感官享受。设计是一种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综合体验,好的设计能够给人们带来愉悦和享受。在设计中融入恰当的颜色、音乐、材质等元素,能够激发人们的感官体验。例如,在餐厅的装修设计中,采用柔和的灯光、舒适的座椅、优雅的音乐等元素,能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用餐氛围,让人们在用餐的同时感受到美的享受。
最后,设计审美需要勇于创新和突破。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设计师需要不断追求创新,突破传统的束缚,创作出独具一格的作品。只有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例如,现代建筑设计中,一些大胆的建筑设计理念和结构形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种创新和突破也推动了建筑设计领域的发展和升级。
总结起来,设计审美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关注文化、实用性、细节、感官体验以及创新等方面。通过对设计审美的持续研究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设计的魅力和影响力。希望今后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设计作品。
审美心得解读(汇总21篇)篇十三
第一段:介绍审美的概念和重要性(200字)。
审美是一种欣赏和感知美感的能力,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审美不仅仅是欣赏美丽的事物,更是一种对美的认知和理解。通过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艺术、自然风景、日常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从中获得精神享受。提高审美心得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它可以帮助我们塑造优雅的生活态度,提高自身情商和文化素养。
第二段:培养个人审美能力的途径(200字)。
要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首先需要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感知力。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观看优秀电影和艺术品,来扩展我们的审美视野。此外,品味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也是培养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品尝美食、观赏花草植物、欣赏音乐等。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参观艺术展览和博物馆,与他人分享心得体会,拓宽自己的艺术感受和审美眼界。
第三段:审美心得对个人成长的意义(200字)。
提高审美心得不仅仅是为了欣赏美,更是为了提升自我修养和自我理解。审美能力的提升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艺术表现、解读文化内涵和感受自然之美,进而提升个人素质和修养。审美心得的积累还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培养同理心和包容心,并能够更好地与人交流和相处。在职场中,拥有审美心得的人能够更好地处理问题,灵活应对变化的工作环境,并能够在工作中创造出更多的美。
第四段:如何运用审美心得改善生活品质(200字)。
将审美心得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改善居家环境,使室内装饰更加精致、协调,创造出温馨而舒适的居住空间。在穿衣搭配方面,我们可以选择符合个人风格又具有审美品味的服装,展现自己的个性魅力。在饮食方面,我们可以尝试新的美食,将美食的色、香、味融入日常生活,享受美食带来的愉悦。总之,运用审美心得改善生活品质需要从点滴做起,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实践和运用,使美和艺术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五段:总结审美心得体会的重要性和未来的努力方向(200字)。
提高审美心得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乐趣和满足感。通过培养个人的审美能力,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世界上的美好事物,感受人类文化的底蕴和深度。在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努力,不断学习和锤炼自己的审美眼光,培养独立的审美判断力,丰富自己的审美阅历。只有不断提高审美心得,并将其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才能真正享受到美的魅力,并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增添更多的色彩。
审美心得解读(汇总21篇)篇十四
韩愈是韩孟诗派的核心人物,他与中唐其他杰出诗人一样,坚持对诗歌多样化艺术风格的实践,但其诗歌的主导性审美追求具有奇险怪异的创新趋向。韩愈奇险怪异的审美追求既受到中唐“好奇尚怪”的时代氛围的影响,又与其好奇反俗的个性特征有关,同时韩愈仕途的备受压抑对其险怪诗风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不仅在古文改革和创作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在诗歌风格的探索方面也独树一帜,并因此成为中唐韩孟诗派的核心人物。韩愈一生实践对诗歌多样化艺术风格的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的变化与他的人生经历是一致的,有着一个纵向发展的过程。对此,笔者试从韩愈的个性特征和成长历程解析其诗歌的主导性审美追求特征。
《全唐诗》编存韩愈诗歌10卷共300多首,这些诗歌大多具有孤僻、冷峭、艰涩的特征。韩愈同中唐其它杰出诗人一样,一生实践对诗歌多样化艺术风格的追求,其诗歌有古朴近似汉魏的歌赋,如《青青7k.中蒲》:“青青7k.中蒲,下有一双鱼。君-4-上垅去,我在与谁居?青青水中蒲,长在7k.中居。寄语浮萍草,相随我不如。青青水中蒲,叶短不出水。妇人不下堂,行子在千里。”这是韩愈思念内人而设想内人怀念自己的诗,叙述儿女离别之情,抒发丈夫四海之志,也是韩愈生平唯一的情诗,显然是摹仿东汉文人诗。他还有一些作品受陶渊明的影响,语言清新自然,如《南溪始泛》叙事一往情深、淳朴真挚、耐人寻味,再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中的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杉i满皇都。”更是平易清新,天然去雕饰,而《秋怀诗》,则是奇警与清新兼而有之。另外,《陆诨山火》、《叉鱼》、《石鼓歌》等许多诗歌新颖奇突、色彩瑰丽。对此,唐末诗人兼诗论家司空图称之为“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撑抉于天地之间,物状奇怪,不得不鼓舞而徇其呼吸也”。
韩愈有意识追求诗歌风格的多样性,其诗歌风的变化与其人生经历相一致,有着一个纵向发展的过程。综观韩愈的诗歌创作,其早期作品平正古者居多,而对雄奇险怪诗风的追求则是在被贬阳山之后才明显出现的,到了晚年,随着境遇心情的转变,创作风格又渐趋平缓。元和十年以后,他很少创雄肆有力的古诗而多写清新蕴藉的闲适诗,如《南始泛》、《早春》等。
尽管韩愈诗歌风格各异,但是人们在评价其诗时,都是归结为“奇伟”和“奇诡”,他与孟郊等人一构成中唐时期一个独具特色的诗歌流派——“奇险”诗派。韩孟诗派的诗歌创作主要表现为奇险怪的创新趋向,这也是韩愈诗歌风格多样化背景下的主导性审美追求。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讲:荆公云:诗人各有所得,清水去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所得也。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老杜所得也。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再,此韩愈所也。”阐述了李白、杜甫、韩愈各自不同的审美理,韩愈鲜明地提出了诗歌崇尚奇险的主张。韩愈歌“奇崛险怪”的艺术风格具体表现在语言、艺术思、主观思想感情等方面。
(一)通过追求险语奇句创造“横空硬语”的艺术境界。
为了追求奇险的艺术效果,韩愈在语言上很下了一番功夫。他好用奇字新语,正如袁枚所说:“昌黎好生造字句,正难其自我作古,吐词为经,他人学之便觉不妥耳。”韩愈在岳阳楼别窦司直》、荐士》、《送无本师归范阳》等名篇,遣词造句都诙诡奇崛,造成独特的效果。同时,他对同时代诗人作品的评价也体现了他诗歌语言尚奇的审美标准,如“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界”其实便是他对孟郊诗歌的评价。所谓“硬语”,即语言文字要奇诡怪异;“横空”即纵横空中;“力排界”即诗歌要笔力雄健,而要做到诗歌语言的奇险必须具体以下条件:第一,要通过大量的读书,积累丰富的书本知识,这是追求奇险语言的前提条件;第二,诗人要有创新精神,要狂放不羁,这是创作险怪诗的主观条件;第三,要花费心思雕饰语言,他称赞孟郊的“苦吟”与贾岛的“推敲”,认为精雕细刻、苦思冥想是写出险语怪词的必要条件。韩愈认为,只有勇敢大胆、充满自信才能创作出不同于世俗的险语奇句,因此在他的诗作中经常出现一些奇崛险怪的动词,如刮、斫、拗、崩、劈等。
(二)通过奇异的艺术构思和内容来追求奇崛的艺术效果。
奇异的艺术构思对创造险怪的艺术境界有重要作用。赵翼称:“盘空硬语,须有精思结撰。若徒摭奇字,诘曲其词,务为不可读以骇人耳目,此非真警策也。其实《石鼓歌》等杰作,何尝有一语奥涩,而磊落豪横,自然挫笼万有。”他认为韩愈诗歌奇崛的艺术效果来自构思的磊落豪横。此外,诗中奇异的内容也有助于创造奇险怪异的艺术境界,例如在《陆浑山火》中描写燎原的大火:“摆磨出火以自燔,有声夜中惊莫原。天跳地踔颠乾坤,赫赫上照穷崖垠。截然高周烧四垣,神焦鬼烂无逃门”;在《洞庭湖阻风》中描写掀天的巨浪:“雾雨晦争泻,波涛怒相投”;在《叉鱼》中描写的奇情奇景:“刃下那能脱,波间或自跳。中鳞怜锦碎,当日讶珠销”真可谓集天下之奇。
(三)通过强烈的忧惠意识铸就奇险怪异的艺术境界。
韩愈的诗歌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这是构成其奇险怪异的艺术境界的重要方面。忧世和忧己是韩愈在险怪诗中表现的主要感情和思想,其内涵是对人生遭遇和自我生命的感怀悲叹。忧世与忧己的心态影响到韩愈的审美情趣,他追求险怪的审美体验与精神愉悦,建构了一个奇险怪异的艺术境界。
韩愈《华山女》赏析。
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庭。
广张罪福资诱胁,听众狎恰如浮萍。
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晨星。
华山女儿家奉道,欲驱异教归仙灵。
洗妆拭面著冠帔,白咽红颊长眉青。
遂来升座演真诀,观门不许人开扃。
不知谁人暗相报,訇然振动如雷霆。
扫除众寺人迹绝,骅骝塞路连辎輧。
观中人满坐观外,后至无地无由听。
抽钗脱钏解环佩,堆金叠玉光青荧。
天门贵人传诏召,六宫愿识师颜形。
玉皇颔首许归去,乘龙驾鹤来青冥。
豪家少年岂知道,来绕百匝脚不停。
云窗雾阁事恍惚,重重翠幔深金屏。
仙梯难攀俗缘重,浪凭青鸟通丁宁。
这首《华山女》,在韩愈的诗作中,是另外一种风格。它和《落齿》比,是不怪,没有散文气。和《山石》比,是从清淡变为秾艳。
这首诗也是四句一绝,一韵到底。第一绝四句是叙述街东街西处处都有和尚在讲佛经。撞钟,吹法螺,使寺院里喧闹得很,宫庭是指梵王宫庭,即寺院,不是指皇帝的宫庭。和尚们宣扬积福赎罪,以此来诱骗、威胁愚民,听众像浮萍一样挤得满满的。
第二绝和第三绝共八句,叙述穿黄衣的道士也在讲道家经典,以对抗佛教。可是讲座下没有几个人听。可见当时佛教势力大于道教。忽然,这时来了一个华山女道士,她一心要驱逐佛教,使群众归依道教。于是她洗妆拭面,穿著起华美的道家冠帔。红红的面颊,雪白的颈子,青黛的长眉,非常美艳。她就来到道观里升座讲道。叫人把大门关上,不许人开闭。真诀就是仙诀,使人成仙的秘诀。演真诀,就是演讲道家经典。
第四绝和第五绝八句,叙述这位美艳的女道士正在讲道的消息,不知给什么人传了出去,一下子群众轰动,如雷震一般。在各个寺院里听讲佛经的人跑空了。骑马的男子,乘车的妇女,都一齐涌到道观里来。道观里人坐满了,后来的人止得坐在院子里,没有地方挤,也听不到。这位女道士讲经的收获,是许多妇女布施了金珠饰物,堆金叠玉,宝光青荧。
第六绝四句叙述这位女道士轰动京城的讲道,被皇帝知道了。就传出诏书召唤她进宫去,说是皇后妃子等都要见见她。在皇宫里耽了一时之后,皇帝才点头允许她回去。于是她乘着云龙仙鹤的车子从皇宫里回来了。天门贵人,指宫中派来的使者,如太监之类。玉皇,指皇帝。青冥是天的代词。来青冥,即来自天上。天上,即指皇宫。
最后六句叙述这位女道士自从进过皇宫以后,名气越大。就有许多豪家子弟来追求她。这些少年並不是真要修道,而是恋慕她的美色。他们两脚不停地在观门外面绕着走,尽管买通了人去传达情意,可是他们到底是俗缘太重,够不上成仙得道,托人也是浪费。至于那位女道士呢?她住在云窗雾阁之中,有重重翠幔和混金屏风遮掩着。她屋子里的一切事情,都是恍恍惚惚,不是外人所能看见、所能知道的了。
整首诗的创作方法是赋,即描写和叙述。最后六句的赋体是隐寓讽刺意义的,但辞句也写得恍恍惚惚,使读者捉摸不定,不知道作者对这位华山女道士的态度到底如何,我们如果把这六句中的第三、四句抽出,把一、二、五、六句连起来读,可知豪家少年都没有能够攀上仙梯,获得女道士的青睐。如果这样讲,那么中间二句的意思,止是说那位女道士是深居修道,非讲经不露面的规矩人物了。
韩愈另外有一首《谢自然诗》,叙述贞元十年果州南充县一位女道士白日升天成仙的异事。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其末尾一大段是正面批判在秦皇、汉武的影响之下,人民崇道求仙的愚昧。以《谢自然诗》和《华山女》相比较,显然可见前诗主题明确,后诗主题隐晦。因为隐晦,所以这最后六句可以解为诗人对这位女道士还是肯定的。
宋人许彦周说:“退之此诗,颇用假借。”(《彦周诗话》)这“假借”二字,意义非常含蓄。他的意思是:韩愈虽然不喜欢佛道二教,但在二教之间,他的态度微有不同。他更反对佛教。因为这是外来的异端,而道教是唐朝的国教。一位女道士能讲经打垮佛教徒,他是赞扬的。至于这位女道士的私生活,尽管有各种流言,但豪家少年到底无人能勾搭到她。韩愈虽然没有从正面肯定她,但诗意並没有贬斥她。这就是“假借”的涵义。
但多数人讲这首诗,都以为是有讽刺的。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批云:“《谢自然》诗,显斥之,《华山女》诗,微刺之。总见神仙之说惑人也。”又在“云窗雾阁”下批道:“中藏亵慢之意。”这两条批语,说明了沈德潜对此诗的体会。他以为从“云窗雾阁”这一句看来,作者透露了这位女道士的私生活是有暧昧的。以一个淫泆的女道士而能倾动京城里的男男女女,可见神仙之说很能迷惑人。因此,得出评断,说这首诗只是微微地讽刺了一下,不象《谢自然》诗那样明显地谴责。
佛道二教极盛于唐代,和尚道士不必劳动而享受十方供养,生活比一般人民富裕得多。不但男子争求出家,妇女也愿出家。不过出家做尼姑要剃光头发,妇女不很愿意,因此女道士多于尼姑,妇女出家做女道士,称为“入道”。唐诗中有许多“送宫人入道”诗,就是送年老宫人出家的诗。她们止有入道,才能出宫,否则就得老死在宫中。道士又称为炼师。唐人有许多赠炼师的诗,多半是赠女道士的。
许多妇女以入道为摆脱礼教束缚,取得生活自由的手段。唐朝有许多公主都出家做女道士。著名的有睿宗李旦的两个女儿: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玄宗李隆基的女儿万安公主,她们入道之后,就从宫里搬出来,住在为她们修建的豪华的宫观里,过着奢侈而放浪的生活。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都招集诗人文士宴会作乐,俨然像法国十七、八世纪贵族夫人主持的“沙龙”,当时许多诗人都有为这两位公主写的诗。
妇女入道也是改变阶级地位的一个办法。在宫里做公主,不能随便接见外人。做了女道士,就改变了身份,可以自由邀集门下清客了。社会阶级、家庭门第本来不高的妇女,做了女道士,就不属于她原来的阶级,因为僧道不在四民之列。这样,她们就有资格结交达官贵人。皇帝不能宣召一个平民妇女进宫去,但可以请一位有道行的女道士进宫去。
武则天本来是太宗李世民宫中的才人,被高宗李治看中了。太宗死后,高宗不能把父亲的宫嫔接收过来。他就暗示武则天出家做尼姑。这样就改变了她的前朝宫人的身份。然后把武则天召进宫去,封为昭仪。这就是宠爱了一个尼姑,不是宠爱了他父亲的宫女。
杨太真原来是玄宗第十八子寿王瑁的妃子。被玄宗看中了,就暗示她去做女道士。然后召她入宫,册为贵妃。这样就算爱上了一个女道士,不是爱上了自己的媳妇。
大约在盛唐、中唐这一段时期,女道士特别多。诗人李冶、鱼玄机都是女道士,名声也不很好。李治曾被玄宗召进宫去,不过算来她那时年纪已老,不会有什么秘史。韩愈所写的华山女,是个美丽而有口才,轰动一时的女道士,她的被“玉皇”所赏识,这件事就有些“恍惚”了。
中唐诗人韦渠牟有《步虚词》十九首,张继有《上清词》一首,都是用道家的歌曲来歌咏女道士的。韦渠牟的第三首落句云:“天高望不见,暗入白云乡。”第四首头尾四句道:“鸾影共徘徊,仙官使者催,何须生羽翼,始得上瑶台。”张继的绝句云:
紫阳宫女捧丹砂,王母今过汉帝家。
春风不肯停仙驭,却向蓬莱看杏花。
这些诗句,恐怕都是暗射女道士入宫的“恍惚”事。
韩愈《落齿》赏析。
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
俄然落六七,落势殊未已。
馀存皆动摇,尽落应始止。
忆初落一时,但念豁可耻。
及至落二三,始忧衰即死。
每一将落时,懔懔恒在己。
叉牙妨食物;颠倒怯漱水。
终焉舍我落,意与崩山比。
今来落既熟,见落空相似。
馀存二十馀,次第知落矣。
倘常岁一落,自足支两纪;
如其落并空,与渐亦同指。
人言齿之落,寿命理难恃,
我言生有涯,长短俱死尔。
人言齿之豁,左右惊谛视,
我言庄周云:木雁各有喜。
语讹默固好,嚼废软还美,
因歌遂成诗,时用诧妻子。
选韩愈诗者,大多选他的五、七言古诗,因为韩诗的风格突出地表现在古体诗中。但在唐人的选集中,《极玄集》、《才调集》均不选韩愈诗。《又玄集》选韩诗二首,一为《贬官潮州作》七律,一为《赠贾岛》七绝,都是属于当时一般风格的诗。可知韩愈那些风格独特的古体诗,在当时还没有被重视。因此也和他的古文一样,没有立即产生影响。
选韩愈的古诗者,取舍亦有不同。有的选其“古”,如《琴操》、《元和圣德诗》、《南山》之类,有的选其“怪”,如《陆浑山火》、《月蚀》之类。有的选其比较流利平稳,如《山石》、《雉带箭》、《秋怀诗》之类。这三种面目必须合起来看,才能认识整个韩愈的风格。
《落齿》诗从来没有人选取,也几乎没有人齿及。现在我选讲这首诗,作为“以文为诗”的一个典型例子。
这首诗完全不用一般人所熟习的诗的修辞。除了押韵和五言句这两个诗的特征之外,可以说全是散文的表现法。因此,讲这首诗一点也不费力,思想段落仍是四句一绝,我们现在把它译成散文:第一绝说:从去年开始落一个牙齿,今年又落了一个,不久便连续落了六七个,看来落势还不会停止。牙与齿虽然有一点区别,但这里是互文同义。第二绝和第三绝说:“留存着的牙齿都在动摇了,看来总要到落尽才完结,想当初落下第一个牙齿时,只觉得口中有了缺缝,怪羞人的。及至后来又落下两三个,才耽忧年寿衰老,恐怕快死了。因此,每一颗牙齿将落的时候,常觉得中心懔懔。第四绝描写将落的牙齿。歪斜颠倒,既妨碍咬嚼,又不敢用水漱口,可是它终究还是舍弃我而落下了。这时我的情绪好比崩塌了一座山似的。“叉牙”是个连绵词,歪斜旁出之意,是状词,不是名词。第五绝和第六绝叙述习惯于落齿的心理状态。近来已经对于落掉牙齿习熟了,落一个,也不过和上一个差不多,现在还留馀二十多个,也有了思想准备,知道它们会得一个一个地落掉。如果经常是每年落一个,那么还可以支持二十年。如果一下子全部落光,那么,和慢慢地落光也是一样。第七绝说:有人说,牙齿在掉了,看来生命也靠不住了。我说:人生总有一个尽头,寿长寿短,同样得死。第八绝说:有人说:牙齿落空了,左右的人看了也会吃惊。我说:庄子有山木和鸣雁的比喻,山木因不中用,故得尽其天年;雁因为能鸣,故得免于被杀,可知有才与无才,各有好处。我的牙齿落光了,说不定也是喜事。第九绝说:落了牙齿,说话多误,那么就经常缄默也好。没有牙齿,不能咬嚼,那么就专吃软的东西,也同样味美。最后两句是结束:因为歌咏落齿,就写成了这首诗,常常用它来给老妻和孩子们读读,让他们惊笑。
全诗只用了一个《庄子山木篇》里的典故,此外没有必须注释才能懂的辞句,我们演译为散文,宛然是一篇很有趣味的小品文。牙齿一颗一颗地落掉,是每一个渐入老年的人都会遇到的事。作者就利用这一件平常的事,描写他每一个阶段的思想情绪。从紧张到旷达,从忧衰惧死到乐天知命,整个过程,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态度,是从执着到自然,基本上还是老庄思想。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体会,也可以说,作者不因落齿而消沉,对人生的态度,仍然是积极的。
这样的题材;这样的表现方法,在初、盛唐诗中,确是不曾有过。因此,韩愈的诗和文,在同时代人的心目中,都被认为是一种怪诞的文学。他的门人李汉在《昌黎先生集》的序文中说:“时人始而惊,中而笑且排。”这是记录了当时人对韩愈的态度:始而惊讶,继而讥笑,最后便大施攻击。但韩愈并不动摇,他坚守他的原则:第一,不用陈辞滥调(“惟陈言之务去”)。第二,有独创的风格(“能自树立”)。他说:“若皆与世浮沉,不自树立,虽不为当时所怪,亦必无后世之传也。”(《答刘正夫书》)这是说:如果跟着一般人的路走,而没有独创的风格,在当时虽然不被人排斥为怪,可是也必不能流传到后世。从此也可以了解,韩愈自己很清楚地知道他的文艺创作,不是迎合当世,而是有意于影响后世的。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他的创作是为将来的。
韩愈所倡导的古文运动,是在复古的口号下实现革新的目的,所以他的第一个原则是“师古”,要向古圣贤人学习。学习些什么呢?他说:要学习古人的意,而不是学习古人的文辞。(“师其意,不师其辞。”)什么是古人之意呢?就是“务去陈言”和“能自树立”。他的散文,以“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为师,就是学习他们的创作方法。同样,他的一部分诗,虽然当时人以为怪,其实也还是远远地继承了汉魏五古诗的传统,或者还可以迟到陶渊明。从陶渊明以后,这种素朴的说理诗几乎绝迹了三四百年,人们早已忘记了古诗的传统,因而见到韩愈这一类诗,就斥为怪体了。
韩愈《山石》赏析。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羁。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魏晋南北朝,是文学发展倾向于轻浮靡丽的时期,尤其是齐、梁、陈三朝一百年间,诗文都只讲文字之美,而内容空虚,思想庸俗。诗则盛行宫体,文则堆砌骈语。经过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盛唐的王维、孟郊、李白、杜甫,诗的风气总算纠正过来了,但文体却还以骈语为主。开元、天宝以后,张说、贾至、李华、独孤及、元结等人,曾有志于改变文风,写作醇朴通畅的新散文,但只是个人的努力,而没有成为风气。到韩愈出来,猛力攻击近体文的陈言滥调,主张写散文要学习“三代两汉之书”,要学习孟子、荀子、司马迁、扬雄的文章。除了他自己的实践以外,他的学生李翱,皇甫湜等人也跟着写作新散文。他们的口号虽是复古,其成就却是在继承先秦、两汉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的文体,扫荡了六朝以来浮靡骈俪的文风。因此,在文学史上,韩愈的地位,首先是一位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但是,在诗的领域中,韩愈也是一位唐诗的大家。他的作诗,也实践了他对散文的理论:文字要排除陈言滥调,排除隐晦诘曲。思想内容要“言之有物”。就是要求先有情感,然后作诗,不要无病呻吟。这也就是刘勰所谓要“为情造文”,而不是“为文造情”(见《文心雕龙情采》)。他把诗的语言和散文的语言统一起来,散文里用的词藻,也可以用在诗里。又把散文的语法结构和诗的语法结构统一起来,诗的句法並不需要改变散文的句法。这样,他的三百八十首诗就呈现了一种新的面目:因为不避免散文词语,他的诗里出现了许多人以为生涩、怪僻的词语;因为引进了散文的句法、篇法,他的诗就象是一篇押韵的散文。守旧的人不承认他的诗是诗,说他是“以文为诗”,但无论如何他给唐诗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
韩愈的诗,影响了一些同时的诗人,如孟郊、贾岛、卢仝、刘叉、李贺等。这些人又各自有发展和变化,创造了各人独特的风格。但是,在韩愈死后不久,他的影响就消失了,晚唐、五代的诗文,都起了回潮。直到宋代,才有穆修、欧阳修等人起来重振古文运动,而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显然也是韩愈诗派的继承者。
宋元以来的诗论家,对韩愈的诗有极不相同的看法。《苕溪渔隐丛话》记沈括和吕惠卿二人谈诗,沈括说:“韩退之诗乃押韵之文耳,虽健美富赡,而格不近诗。”吕惠卿说:“诗正当如是。我朝诗人以来,未有如退之者。”这两人的观点,可以代表历代评价韩诗的两派。苏东坡说:“诗之美者,莫如韩退之;然诗格之变,自退之始。”(《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七引)这句话,和沈括的观点一样。承认韩愈的诗是好的.。但是由于他们对于诗有一个固执的、保守的认识,他们从诗的面目看,终觉得韩愈是“以文为诗”。尽管“押韵”,还是文而不是诗。吕惠卿从诗的精神看,肯定诗正应当这样做,尽管用了散文的表现方法,但表现得成为诗了。
“以文为诗”,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解释,就是不用或少用形象思维,象散文一样直说的句法较多。诗的装饰成分被剥落了,就直接呈现了它的本质。本质是诗,它还是诗;本质不是诗,它才是“押韵之文”。
韩愈的诗,已经一反他以前诗人的规律,极少用形象思维了。但由于他毕竟是个诗人,他的诗有丰富的诗意,所以他还有许多很好的诗篇。《山石》是韩愈的著名作品,可以代表他的七言古诗的风格,我们现在就选讲此诗。诗题《山石》,是用全篇开始二字为题,並不是赋咏山石。
韩愈在贞元八年(公元七九三年)登进士第后,一直没有官职。贞元十一年,三次上书宰相,希望任用,都没有效果。贞元十二年,在汴州,宣武节度使董晋请他去当观察推官。到贞元十五年,董晋卒,军人叛乱,韩愈逃难到徐州。徐州节度使张建封留他当节度推官。十六年夏,辞职回洛阳。这首诗就是贞元十六年秋在洛阳所作。当时他还是初任官取,已经感到处处受人拘束,因而发出了这些牢骚。结句的“归”字是“回去”之意,有人讲作“归隐”,就和“不更”二字矛盾了。
初、盛唐诗人作七言古体,往往喜欢用一些对偶句法。即使在杜甫的大篇七古中,也屡见对句。只有韩愈的七古,绝对不用对句。他只象说话一样,顺次写下去,好象不在语言文字上做雕琢功夫。这就是“以文为诗”的一个特征。但是如果把这篇游记写成散文,字句一定还要繁琐,而韩愈则把他从下午到次日清晨的这一次游览的每一段历程,选取典型事物,用最精简的字句,二句或四句,表现了出来。这就毕竟还不同于散文了。他的叙述,粗看时,好比行云流水,没有细密的组织,但你如果深入玩味,就能发现他是处处有照顾的。“无道路”呼应了上文的“行径微”。“出入高下”呼应了上文的“山石荦确”。“赤足踏涧石”呼应了上文的“新雨足”。在黄昏时看壁画,是“以火来照所见稀”;在清晨的归路上,则看见了山红涧碧和巨大的松栎。前后两个“见”字,形成对比。在一句之中,也有呼应。“蝙蝠飞”,是“黄昏”时候,“百虫绝”,所以“静卧”。只有“吾党二三子”和上文的“天明独去”似乎有些矛盾。他这次游山,恐怕是和两三个朋友结伴同行的,要不然,为什么说“嗟哉吾党二三子”呢?但如果有两三人同行,又为什么说“天明独去”呢?看来这个“独”字,不可死讲,不能讲作“独我一人”,而应该讲作“只有我们几个人”。《项羽本纪》叙述沛公兵败成皋时,“独与滕公出成皋北门”。又在鸿门宴上“脱身独去”,其实当时还有从人。这里的独字也是同样用法。
何义门(焯)在《义门读书记》中评这首诗云:“直书即目,无意求工,而文自至。一变谢家模范之迹,如画家之荆关也。”这是赞扬作者的创作方法纯用自然,不刻意做作,而达到极高的境界。宋齐时代。谢灵运、谢惠连、谢眺等一派诗人,创造了描写风景的诗,极力模山范水,在选字造句方面,终有费力的痕迹,而韩愈此诗,却如“荆关画派”的白描山水,不用色采渲染。
字句精简而朴素,思想内容直率地表现,使韩愈的七古有一种刚劲之气。施补华在《岘傭说诗》中评云:“七古盛唐以后,继少陵而霸者,唯有韩公。韩公七古,殊有雄强奇杰之气,微嫌少变化耳。”这也可以说是公论。杜甫以后,韩愈的七古,确实可以独霸诗坛。至于嫌他“少变化”,则是思维方法的问题。韩愈为人直爽,他的诗,也象他的散文一样,不喜婉转曲折,始终是依照思维逻辑进行抒写,因而篇法上就没有多大变化。
元代诗人元好问写过三十首《论诗绝句》,其中有一首是涉及《山石》的: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技。”
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有情芍药”二句是秦少游《春雨》诗中的句于。元好问以为这样的诗句,如果和韩愈的《山石》诗来比较,就知道秦少游这二句是“娘儿们”的诗。说秦少游诗是“女郎诗”,是形容它柔弱无力,反过来也就烘托出韩愈此诗的“雄强奇杰”,有丈夫气了。美学上有温柔的美和刚健的美,韩愈的七古,属于刚健的美。
审美心得解读(汇总21篇)篇十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图案,无论是衣服上的花纹还是建筑物上的雕塑,都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视觉享受。图案审美是我们对图案美感的感知和理解,而这一概念的发展离不开我们的观察和思考。以下是我对图案审美的心得体会。
首先,图案审美的判断标准来源于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思考。人们对于图案的审美好恶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对于一个人来说,一个图案所具备的美感可能是因为他与这个图案有某种特殊的情感联系,亦或与他个人的审美偏好有关。因此,我们不能把图案审美的标准简单地归为一种模式,而应该相信个体的选择与感受。
其次,图案审美需要综合考虑色彩、形状和构图等因素。色彩的搭配要合理并能给人以舒适感,同时要符合图案表达的主题及所需的氛围。形状的选择也应该遵循图案所要表达的主题,同时要保持整体的协调美。构图的合理安排不仅能够突出图案的重点,还可以给人以整洁、有序的视觉效果。这些因素在图案设计中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美观的图案作品。
第三,在图案审美中,了解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规范。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常用的图案元素是几何图形和抽象符号,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常用的图案则是云龙、花鸟等元素。因此,在设计图案时,需要了解观众所属文化的特点,以便制作出更符合他们审美习惯的图案作品。
第四,图案审美是一种主观的体验,但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虽然每个人对图案的感受有所不同,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审美规则。例如,金字塔形及斜对角线构图是被认为具有稳定感和动感的构图技巧。对比色的搭配能够增加图案的亮度和视觉冲击力。了解这些规律,能够更好地指导我们设计和欣赏图案,使我们的审美体验更加智慧和高级。
最后,图案审美需要通览全局,注重细节。一个完美的图案不仅需要整体上能够给人以愉悦的感觉,还需要在细节上达到精致和独特。例如,一个花纹精美的蕾丝图案,需要在花朵之间的花瓣、花蕊等细节处理上能够凸显出层次感和立体感。而一个几何图案,在线条的交汇处需要有精准的打磨和对齐。只有将整体与细节相结合,才能呈现出一个完美的图案作品。
总之,图案审美是一门复杂而又精妙的艺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图案无处不在,无论是服饰、建筑还是产品设计,都需要图案的点缀。通过不断的观察和思考,我们可以对图案的审美有更为深刻的体会。同时,我们也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他人对图案审美的看法,共同创造更美的世界。
审美心得解读(汇总21篇)篇十六
第一段:介绍审美学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00字)。
审美学是一门研究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学科,探究美的本质、特征和规律。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对于个体的生活品质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审美学的学习和思考,我意识到审美不仅仅是对外在事物的评价,更是一种内心的感受和体验。在我看来,审美学不仅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思考方式。
第二段:审美学对艺术的影响(200字)。
艺术是审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审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我们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学习和运用审美学的知识,我对于艺术品能够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欣赏。审美学告诉我们,艺术是一种表达和传递情感、思想的语言,每个艺术作品都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意义。审美学的研究让我明白了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增强了我对艺术的敏感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三段:审美学对生活的启示(200字)。
除了对艺术的影响,审美学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有很大的启示。审美学告诉我们,生活中的美不仅仅存在于艺术品中,也蕴含在自然景观、人际交往、生活环境中的方方面面。通过观察、思考和感受,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审美学帮助我认识到美是个体内心感受的产物,需要我们主动去发现和创造。尊重个体的审美情趣和体验,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第四段:审美学对社会的影响(200字)。
审美学不仅对个体的人生产生影响,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一个社会的审美品味和审美观念,直接关系到社会的文化水平和精神境界。通过推广和普及审美学的知识,我们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审美素养,促进人们的审美情趣得到培养和提升。审美学让我认识到,一个美丽的社会需要每个人一起努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一份美感和艺术的贡献。
第五段:总结审美学的重要性和个人收获(200字)。
通过学习和思考审美学,我深刻认识到审美学的重要性以及它对艺术、生活和社会的影响。审美学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和精神追求。通过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我更加能够欣赏和享受美的存在。同时,审美学也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可以是审美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为美的存在增添色彩和价值。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能够在审美学的指导下,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审美心得解读(汇总21篇)篇十七
美,是每个人心中都会产生的感受,它不仅体现在我们的外貌和身材上,更体现在我们的行为和言语中。审美,是对美的感受和理解。作为人类,我们都应该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让自己对美具有感知能力。在这个日益注重审美的时代,掌握一套好的审美标准变得尤为必要。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自己的一些关于审美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审美不只是外在。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语——外貌协会。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和标准,对于外貌的形象要求,确实是人们所关心的一大方面。但是,审美并不仅仅体现在我们的外貌上。审美也可以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娱乐、学术、音乐、艺术等等。事实上,外在和内在的审美都是相辅相成的。在我们学习生活中,经常接触颜色、形状、音乐、文字等能激发审美感、塑造审美意识的事物,都是能够帮助我们提升审美能力的。
第三段:审美是因人而异的。
面对审美,人的主观性和个性化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每个人在成长和生活环境不同的情况下所接受的美学熏陶也不尽相同,因此,审美标准自然有着个体化的差异。另外,离不开的是审美的审批力——一个人通常不难审美,但审美的能力不在被审美者本身,而在于能否被大部分人认可。审美也是一种意识,“这样做好看不好看?”等自问自答的思考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意识到审美能力的提升,以及增强自己的审美独立性。
第四段:审美不断改变。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的观念的发展,我们的审美观也日新月异的变化。现在的审美趋势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不同的审美场景需要不同的审美类型。我们可以发现,现代审美越来越倾向于大众化和泛化。面对社会生活瞬息万变的发展,我们更应该保持思想和心态的积极开放和活泼,拥有审美的灵敏度与观察力,去对新的审美载体进行感知和理解,从而正确掌握当下审美的趋势。
第五段:结论。
总之,审美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素质。它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艺术创作领域,也可以在生活中的各种情境中运用和展现。因此,我们要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的方式,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驾驭好生活中的审美这一重要的语汇,创造更加美好的人生。对于我的个人而言,针对这些心得感悟,我将从不断学习,塑造自身审美意识和审美自信等多方面入手,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自己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态度。
审美心得解读(汇总21篇)篇十八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写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就连他写的奏折,也比一般为官者讲究些。于理、于情都特别动人,文字铿锵有力。他的那篇《谏迎佛骨表》,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大气和献身精神。但是,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就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一般的不顺,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他在过蓝关时写了那首著名的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一个人为文不说空话,为官不说假话,为政务求实绩,这在封建时代难能可贵。应该说韩愈是言行一致的。他在政治上高举儒家旗帜,是个封建传统思想道德的维护者。传统这个东西有两面性,当它面对革命新潮时,表现出一副可憎的顽固面孔。而当它面对逆流邪说时,又表现出撼山易撼传统难的`威严。韩愈也是这样,他一方面反对王叔文的改革,一方面又对当时最尖锐的两个社会问题,即藩镇割据和佛道泛滥,深恶痛绝,坚决抨击。他亲自参加平定叛乱。到晚年时还以衰朽之身一人一马到叛军营中去劝敌投诚,其英雄气概不亚于关云长单刀赴会。他出身小户,考进士三次落第,第四次才中进士,在考官时又三次碰壁,乌纱帽得来不易,按说他该惜官如命,但是他犯上直言,被贬又继续尽其所能为民办事。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他又倡导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革命,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先河,砍掉了骈文这个重形式求华丽的节外之枝,而直承秦汉。他既立业又立言,全面实践了儒家道德。
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处逆境之心也分四种:一是心灰意冷,逆来顺受;二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三是见心明志,直言疾呼;四是泰然处之,尽力有为。韩愈是处在第二、第三种逆境,而选择了后两种心态,既见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脚踏实地,尽力去为。只这一点他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层高明,没有只停留在蜀道叹难、江畔沉吟上。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
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认。于是,我心中也渐渐泛起这样的四句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
审美心得解读(汇总21篇)篇十九
审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审美能力和审美经验的学科,在我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发。通过对华章艺术之美和美感规律的探索,我不仅增长了审美见识,而且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判断力。在这个过程中,我明白了审美意识的重要性,感受到了美的力量和意义,同时也体验到了审美带来的愉悦和满足。
第二段:对审美意识的理解和重视。
审美意识是人类对美的感知和判断能力,是一种在人类文化发展中形成的主观能动性。我认识到,只有具备强烈的审美意识,才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和情感。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明白了审美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巨大意义,而这种意义远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爱好和兴趣。审美意识的培养需要审美教育的引导,只有当人们具备了美的鉴赏能力,才能更好地欣赏和创造美。
第三段:了解美感规律的重要性。
美感规律是人们对美的认知和感知过程中所遵循的客观规律。通过对美感规律的学习,我懂得了美不仅仅是主观的感受和情感,更是一种客观存在。美感规律帮助我建立了一种客观判断美的方式和标准,使我能够更准确地发现美的存在和价值。例如,对于绘画作品,我可以从构图、色彩运用等方面分析作品的美感特点,从而更好地欣赏艺术家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第四段:美的力量和意义的体验。
美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能够影响人们的情感和思考。当我欣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或是聆听一首动人的音乐时,我感受到了美给我带来的愉悦和兴奋。美还能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我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美意味着秩序、和谐和完美,它能够让人们摆脱现实的痛苦和困扰,感受到一种心灵的自由和宁静。美带给我无穷的精神愉悦和心灵享受,同时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境界。
第五段:审美经验的总结与启示。
通过学习审美学,我深刻体会到了美的存在和意义。审美学不仅丰富了我的生活,还促进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以更全面的角度看待和理解世界。我也将积极倡导和传播美的观念,引导他人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审美水平和素质。美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力量,它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文化,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和多彩。
总结:通过学习审美学,我深入了解了审美意识和美感规律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了美的力量和意义。审美学的研究让我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中的美,并且培养了我的审美能力和判断力。美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力量,它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文化,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和多彩。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继续致力于美的追求,同时也积极引导他人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审美水平和素质。
审美心得解读(汇总21篇)篇二十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是一种享受和追求,它能够让人们感受到一种心灵的美好与愉悦。而审美,是一种能力的表现,它需要我们通过观察、领会来学习、培养。下面,我将分享我在审美方面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审美与精神生活。
我认为审美与精神生活密切相关。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例如音乐、绘画、文学等,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陶冶情操,拓宽眼界。在面对复杂的生活时,这些精神的享受可以帮助我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缓解压力。此外,审美还能够培养我们的欣赏能力,使我们拥有辨别美与丑的眼光。
第二段:审美与个性与气质。
每个人的审美标准不同,这与每个人的个性与气质有着密切联系。我曾经与一个朋友听一首歌曲,他对这首歌曲十分欣赏,而我却完全无法感受到它的美。这说明,在审美方面,我们的感受往往是被个性与气质影响的。在审美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独特性,拥有自己个人的审美标准,去发掘属于自己的美。
第三段:审美与人际交往。
在学习与生活中,往往需要与其他人进行交流,这时候审美的能力就显得很重要了。在面对不同的人时,我们应该学会去理解他们的审美观,接受他们的意见,同时也要有自己的主张与看法。这样才能够在人际交往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四段:审美与艺术制作。
在艺术制作过程中,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的作品需要作者对美的追求,追求完美的视角,这样才能够得到良好的效果。同时,观众也需要对作品进行审美,才能够真正地欣赏作品。
第五段:审美与社会责任。
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我们也需要在审美方面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我们应该积极地传播美的文化,让更多的人受益。同时,我们还需要对丑陋的事物进行批判,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反思,让社会更加美好。
总之,审美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它需要我们通过不断地学习、探索与思考来获得。我相信,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会继续善用自己的审美能力,欣赏并追求属于自己的美。
审美心得解读(汇总21篇)篇二十一
韩愈是韩孟诗派的核心人物,他与中唐其他杰出诗人一样,坚持对诗歌多样化艺术风格的实践,但其诗歌的主导性审美追求具有奇险怪异的创新趋向。韩愈奇险怪异的审美追求既受到中唐“好奇尚怪”的时代氛围的影响,又与其好奇反俗的个性特征有关,同时韩愈仕途的备受压抑对其险怪诗风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不仅在古文改革和创作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在诗歌风格的探索方面也独树一帜,并因此成为中唐韩孟诗派的核心人物。韩愈一生实践对诗歌多样化艺术风格的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的变化与他的人生经历是一致的,有着一个纵向发展的过程。对此,笔者试从韩愈的个性特征和成长历程解析其诗歌的主导性审美追求特征。
《全唐诗》编存韩愈诗歌10卷共300多首,这些诗歌大多具有孤僻、冷峭、艰涩的特征。韩愈同中唐其它杰出诗人一样,一生实践对诗歌多样化艺术风格的追求,其诗歌有古朴近似汉魏的歌赋,如《青青7k.中蒲》:“青青7k.中蒲,下有一双鱼。君-4-上垅去,我在与谁居?青青水中蒲,长在7k.中居。寄语浮萍草,相随我不如。青青水中蒲,叶短不出水。妇人不下堂,行子在千里。”这是韩愈思念内人而设想内人怀念自己的诗,叙述儿女离别之情,抒发丈夫四海之志,也是韩愈生平唯一的情诗,显然是摹仿东汉文人诗。他还有一些作品受陶渊明的影响,语言清新自然,如《南溪始泛》叙事一往情深、淳朴真挚、耐人寻味,再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中的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杉i满皇都。”更是平易清新,天然去雕饰,而《秋怀诗》,则是奇警与清新兼而有之。另外,《陆诨山火》、《叉鱼》、《石鼓歌》等许多诗歌新颖奇突、色彩瑰丽。对此,唐末诗人兼诗论家司空图称之为“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撑抉于天地之间,物状奇怪,不得不鼓舞而徇其呼吸也”。
韩愈有意识追求诗歌风格的多样性,其诗歌风的变化与其人生经历相一致,有着一个纵向发展的过程。综观韩愈的诗歌创作,其早期作品平正古者居多,而对雄奇险怪诗风的追求则是在被贬阳山之后才明显出现的,到了晚年,随着境遇心情的转变,创作风格又渐趋平缓。元和十年以后,他很少创雄肆有力的古诗而多写清新蕴藉的闲适诗,如《南始泛》、《早春》等。
尽管韩愈诗歌风格各异,但是人们在评价其诗时,都是归结为“奇伟”和“奇诡”,他与孟郊等人一构成中唐时期一个独具特色的诗歌流派——“奇险”诗派。韩孟诗派的诗歌创作主要表现为奇险怪的创新趋向,这也是韩愈诗歌风格多样化背景下的主导性审美追求。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讲:荆公云:诗人各有所得,清水去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所得也。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老杜所得也。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再,此韩愈所也。”阐述了李白、杜甫、韩愈各自不同的审美理,韩愈鲜明地提出了诗歌崇尚奇险的主张。韩愈歌“奇崛险怪”的艺术风格具体表现在语言、艺术思、主观思想感情等方面。
(一)通过追求险语奇句创造“横空硬语”的艺术境界。
为了追求奇险的艺术效果,韩愈在语言上很下了一番功夫。他好用奇字新语,正如袁枚所说:“昌黎好生造字句,正难其自我作古,吐词为经,他人学之便觉不妥耳。”韩愈在岳阳楼别窦司直》、荐士》、《送无本师归范阳》等名篇,遣词造句都诙诡奇崛,造成独特的效果。同时,他对同时代诗人作品的评价也体现了他诗歌语言尚奇的审美标准,如“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界”其实便是他对孟郊诗歌的评价。所谓“硬语”,即语言文字要奇诡怪异;“横空”即纵横空中;“力排界”即诗歌要笔力雄健,而要做到诗歌语言的奇险必须具体以下条件:第一,要通过大量的读书,积累丰富的书本知识,这是追求奇险语言的前提条件;第二,诗人要有创新精神,要狂放不羁,这是创作险怪诗的主观条件;第三,要花费心思雕饰语言,他称赞孟郊的“苦吟”与贾岛的“推敲”,认为精雕细刻、苦思冥想是写出险语怪词的必要条件。韩愈认为,只有勇敢大胆、充满自信才能创作出不同于世俗的险语奇句,因此在他的诗作中经常出现一些奇崛险怪的动词,如刮、斫、拗、崩、劈等。
(二)通过奇异的艺术构思和内容来追求奇崛的艺术效果。
奇异的艺术构思对创造险怪的艺术境界有重要作用。赵翼称:“盘空硬语,须有精思结撰。若徒摭奇字,诘曲其词,务为不可读以骇人耳目,此非真警策也。其实《石鼓歌》等杰作,何尝有一语奥涩,而磊落豪横,自然挫笼万有。”他认为韩愈诗歌奇崛的艺术效果来自构思的磊落豪横。此外,诗中奇异的内容也有助于创造奇险怪异的艺术境界,例如在《陆浑山火》中描写燎原的大火:“摆磨出火以自燔,有声夜中惊莫原。天跳地踔颠乾坤,赫赫上照穷崖垠。截然高周烧四垣,神焦鬼烂无逃门”;在《洞庭湖阻风》中描写掀天的巨浪:“雾雨晦争泻,波涛怒相投”;在《叉鱼》中描写的奇情奇景:“刃下那能脱,波间或自跳。中鳞怜锦碎,当日讶珠销”真可谓集天下之奇。
(三)通过强烈的忧惠意识铸就奇险怪异的艺术境界。
韩愈的诗歌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这是构成其奇险怪异的'艺术境界的重要方面。忧世和忧己是韩愈在险怪诗中表现的主要感情和思想,其内涵是对人生遭遇和自我生命的感怀悲叹。忧世与忧己的心态影响到韩愈的审美情趣,他追求险怪的审美体验与精神愉悦,建构了一个奇险怪异的艺术境界。
三、韩愈诗风探源。
韩孟诗派作为一个特异现象出现在中唐有其特定的时代氛围,因为“好奇尚怪”在元和时期是一种相当普遍的风气。审美时尚作为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带有倾向性的文化心理与价值趋向在艺术领域的体现,自然折射着强烈的精神特征,沉淀着浓重的历史文化氛围。韩孟诗派崇尚瘦硬险怪的审美观念,从整个唐代文化史进程角度看,是随时代巨变而产生的社会心理、审美时尚的集中体现。作为韩孟诗派的核心人物,韩愈选择尚奇险,与他同时代的元缜、白居易尚平易,迥然不同,这说明除了时代原因以外,个人因素对诗歌风格的形成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韩愈天生具有争奇斗胜、不安平庸的个性,这种个性促使他在继承前辈诗人的基础上要有所创新,而创新意识是韩愈形成险怪诗派的重要原因。韩愈力图在李白、杜甫诸大家之后,发展诗的技巧,并给诗的发展开拓出新局面。赵翼曾这样解释:“李、杜之前,未有李、杜,故二公才气横恣,各开生面,遂独有千古。至昌黎时,李、杜已在前。纵极力变化,终不再辟一径。惟少陵奇险处,尚有推扩,故一眼觑定,欲从此辟山开道,自成一家。”因此,韩愈既继承了李白雄奇的浪漫主义风格,同时又继承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追求精神。
韩愈对奇情、奇景的天性爱好与一生的多次贬谪而遍览天下奇观的经历有关,而天下奇观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所以在他笔下常会出现嶙峋神秘的高山、荒寂无人的古刹等不平凡的景象。总之,韩愈好奇反俗的个性特征和勇于探索创新的艺术追求,促成了令人耳目一新的险怪诗风。
高度自信的自我评价对韩愈独特诗风的形成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高度自信是韩愈的主要心理特征,他在《进学解》中对自己的才、学、识、德诸方面都进行了高度的评价。然而,事实上韩愈“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在任官期间又因正义之举而屡遭贬谪,甚至危及性命,面对种种不公正遭遇,韩愈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多情怀酒伴,余事作诗人”,韩愈没有把诗歌创作看成正经事,把诗歌看作“多情”之时所做的“余事”,这更能反映他真实的创作心态。因此,抒忧娱悲成为韩愈写诗的真正目的,既抒发自身遭遇的不公平,同时又娱乐自己,使诗歌成为自己苦闷时的精神寄托。
韩愈认为那些王公贵人骄横自得,是写不出什么优秀作品的,只有那些生活穷困、遭遇坎坷的下层文士,心中郁郁不平,才能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创作出抒忧娱悲的优秀作品,如屈原、李白、杜甫、陶渊明、柳宗元,他们都是怀抱一腔忠诚而屡遭陷害,在悲愤中创作出经世之作。韩愈是一个崇拜英雄而且尊重人才的优秀人物,他为这些人的不平命运而愤懑,同时又联想到自身遭遇的坎坷,因此他得出结论:“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这是韩愈继承了屈原发愤抒情的优良传统,为千百年以来许多杰出人物所遭到的不公正待遇道出不平之言,同时又肯定了屈原、李白、杜甫、陶渊明、柳宗元等人在诗歌取得的成就和人生价值,这也是韩愈高度自我评价上的间接表现。
一直没有退出仕途的韩愈在仕与隐的选择上也经历了矛盾痛苦的心理过程。以至于精神备受压抑。他曾经向往过归隐,然而韩愈是不可能退出官场的。在《秋怀》中他这样写道:“世累忽进虑,外忧遂侵诚。”天性的执著和“世累”、“外忧”使他不可能淡泊世事、逃避现实,而生活的窘迫也必须靠入仕维持家资。韩愈在《从仕》中感叹:“闲居食不足,从仕力难任。两事皆害性,一生恒苦辛。”此时的韩愈便处于一种失意的人生与压抑的心态下。作为艺术家应该是生性孤独,好深思,爱正义,慷慨豪放容易激动的人,一旦流落于萎靡与腐化的人群中间,周围尽是欺诈压迫、专制与不义,连自己的生命也受到威胁,觉得活着不过是苟延残喘,在备受奴役的缄默之下,他的伟大的心灵和悲痛定会在艺术上尽情倾诉。所以,韩愈要在诗歌上有所抗争,以表现自我价值,在创作中表现出奇险怪异的创新趋向,极力要“出俗”、“惊俗”。韩愈诗清新瘦硬,前所未有,而且重在表现一种清寒的意境,据统计,“寒”字在韩愈诗中出现了63次,其中的“苦寒”与其说是大自然的寒冷,倒不如说是诗人心灵世界中悲剧意识的反映。
综上所述,好奇反俗的个性特征形成了韩愈诗歌的创新意识,高度自信使他在仕途生涯受挫后便转向鸣不平的诗歌创作,而精神的备受压抑又促使其险怪诗派悲剧意识的产生,对其险怪诗风的创立起重要作用,从这种意义上讲,奇险怪异的诗歌艺术也是其抒忧娱悲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