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模仿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接下来是一些值得一读的范文,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
立德树人论文立德树人论文(模板21篇)篇一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小学生也呈现出新的授课需求,特别是对于德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在小学教育中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教师德育效能感,可以助力小学德育教育提档升级。培养教师德育效能感对于学生德育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教育实践中,需要小学德育教师深入探索,寻求有效的教育创新路线,满足现代小学德育教育發展需求。
关键词小学德育品德德育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识码:a。
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德育效能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探索培养提升教师德育效能感的有效创新路径,旨在提升学生的德育核心素养。在小学德育教育发展过程中,通过培养提升教师效能感,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参与到现代教育体系中来,提升学生的德育参与程度,让学生在互动中加强自身实践能力与互动交流能力,实现科学教育目标。
1教师德育效能感的基本概念。
作为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教师德育效能感是一种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思路。效能感属于心理学和管理学范畴的概念,是一种自我认知能力,是对自身完成一定工作的基本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效能感是对自身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能力。在实践中,教师效能感包括教学进度、学生情况、教师能力提升等多个层面,在开展小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需要教师提升自我效能感,进而提升德育教育质量,满足学生德育需求。
2教师德育效能感对小学德育教学的推动作用。
在培养教师德育效能感过程中,既要结合生活实践,同时也要结合德育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德育教学方法与路径。教师具有较强的德育效能感,可以帮助学生理顺知识脉络,对于德育知识节点有更加清晰的掌握,进而提升对整个德育教学流程的高效把握。在小学教学实践中,德育教育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引入高效、科学、学生感兴趣的现代教育模式,需要教师德育效能感的支撑,是小学德育教师的重要课题。教师德育效能感作为一种科学的德育教育思路,有着极强的启示和教育作用,对于引导学生、助力学生加深生活理解都具有重要意义。
3当前小学生品德教育面临的新难题。
3.1学生思想呈现多元倾向。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学生生活条件普遍比较优越,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给现代德育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学生通过网络等载体获取大量信息,思想不断丰富,更善于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在这样的条件下,很多学生对传统德育模式缺乏热情,很难融入到知识体系中来。
3.2德育教育与生活脱节。
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将德育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德育教育与生活处于一种脱节的状态,很难用德育教育知识直接指引生活,总体教育效果不够好。比如说,小学生由于思想认知不足,对于很多道德理念与理论无法深入理解,教师只有将德育理念将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融入感恩、礼貌等学生容易理解的生活要素,才能提升德育学习效果,这也是现代小学生品德养成的薄弱环节。
3.3师生沟通不足。
在开展小学德育教学中,要提升教学效率,培养教师的德育效能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课堂教学信息的有效传导。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不注重师生沟通,将教学精力集中在自己讲授课程知识上,与学生的交流不够深入,导致教师不了解学生想法,学生也很难领会教师的理念,导致课堂教学信息交流不畅。作为教师,要构建生动、活跃课堂,让学生融入到德育知识体系中来。
4.1适应社会发展,创新德育策略。
在开展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德育效能感,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创新教学策略。近年来,社会形势快速变化,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小学德育教学格局也随之变化,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更高,要求教师教学的内容更具有时代特性,同时也更有体系性,要及时调整教学模式,构建灵活的教学体系,提升教学综合效能。在社会快速变革的背景下,学生思想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不同学生有着不同需求,对于德育教学内容有更多样化的要求。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道德意识,是现代小学德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作为教师,要敢于突破传统,根据现代社会发展形势及教育热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引领现代小学德育向前发展。比如说,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组织学生开展“德育之星”、“感恩有我”等和生活实践内容息息相关的教育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德育教育之后,回家对自己的父母和爷爷奶奶做一件事,体现自己的感恩之心,同时将感恩实践过程进行记录,上传到班级学习平台上与同学进行分享,实现共同成长。
4.2充分利用微课,充分提升德育教育效能。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微课自从出现以来,受到现代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与运用,微课是微视频课程的简称,通过现代视频、音频软件的整合,将相同类型的知识浓缩到五分钟左右的视频内,可以在提升德育知识的直观化程度,提升德育教育效能,特别是对于很多抽象知识,可以强化学生的理解。在现在教育实践中,微课最为突出的就是教育资源的整合,实现了知识的有效浓缩,同时也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将枯燥的德育知识转为动(下转第62页)(上接第60页)态的视频,吸引学生参与到其中,此外,微课还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德育知识,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技术设备,在其他场所学习知识,实现品德的塑造与养成。
4.3充分利用主题活动,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在现代小学德育教育体系下,学生思想日趋多元,而小学德育教师由于时间有限,在开展教育过程中,很难真正的深入了解学生,对整个课程也没有准确把握,德育效能感不高。因此,可以利用主题活动,通过课程化设置,提升主题活动的系统性和制度性,利用主题活动这个载体,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为进一步加强学生教育夯实基础。作为小学教师,通过实现主题活动的课程化设置,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和诉求,引导学生表达自我,实现教师德育效能感与学生品德形成的统一。作为小学教师,要积极推动,利用现代网络建立网络平台,不断上传完善教育资源,提升网络教育平台的应用效果。比如说,可以设置传统文化主题,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包括《弟子规》《三字经》等学生耳熟能详的典籍,都蕴含着中华文明深厚的文化,学生一般也都有所学习,对于其中的感恩内容包括“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等,都是开展感恩文化教育的有效载体。具体来说,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践载体,通过传统文化传承,让学生结合现代生活,对礼让斑马线行人的车主鞠躬,在面对小区保安、保洁人员的时候,给予一个微笑与拥抱,表达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准。
4.4对班级文化建设给予充分重视。
在当前的小学生品德养成过程中,要想有效塑造小学班级灵魂,班级文化建设必须摆在首位,这也是教师效能感的内在要求,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帮助小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班级文化的影响,塑造健全的人格和意志品质,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小学老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将班级文化建设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来抓,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不断创新和转变教育思路,探寻各种行之有效的建设方式,迈好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一步。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不断进行教育创新,提升自身德育效能感,进而提升小学德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现代教育体系,让学生主动融入到教学体系中,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践行并落实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推动德育学科不断向前发展,以真正提升学生思想品德水平为目标开展教育,实现德育教育创新。
参考文献。
[1]苏靖鸥.教师德育效能感对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j].赤子,2017(17):103.
[3]梁晓梅.浅析小学生良好品德培养[j].神州,2018(19):121.
[4]李艳秋.浅谈如何加强小学生德育管理工作[j].赤子,2018(19):257.
立德树人论文立德树人论文(模板21篇)篇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让我们更加明确,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素质、有文化的有用之才。
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良好品德的形成,关键看幼小时期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生活在什么样的学习氛围和生活环境中。所以,幼教工作者肩负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使命。幼儿园应怎样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打下早期基础呢?以下是本人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多年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以《指南》为指导。
幼儿园教育要以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培养幼儿。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并将其贯穿于幼儿各个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中,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拥有良好的品德。
二具有良好的师德。
在培养幼儿良好品德时,教师首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成为幼儿的表率。教师是幼儿学习模仿的榜样,是幼儿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备受幼儿的关注,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幼儿。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具有高尚的人格,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能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要关心爱护每位幼儿,通过幼儿园生活,让他们成为讲文明、懂礼貌,有着良好行为习惯和品德的人。
三制订德育计划。
幼儿园德育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各班教师在每学期都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情况制订德育工作计划,明确幼儿在本学期要得到哪方面的培养和发展。
对于小班的孩子,主要培养他们的情绪和行为习惯。早上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并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学会使用“你好”、“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在和同伴玩玩具时,不争不抢,能友好相处。学会做游戏,学会安静听故事,学会自己吃饭,学会饭前便后洗手等。
对于中班的孩子,重点培养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幼儿健康、活泼、开朗的性格。
而大班的孩子正处于幼儿期晚期,是由学龄前期教育过渡到小学教育的承上启下的时期,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一重要时期,培养幼儿诚实有礼、敢作敢为、谦让合作、关心他人的优良品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陶冶幼儿情操,培养幼儿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幼儿进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生活中的德育。
幼儿园品德教育不是单独的一门课程,而是在幼儿的每日生活、学习过程中进行教育培养。从小朋友早上入园时最简单的问候开始,随时随地都少不了品德教育。教师应抓住机会,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如在上下楼梯时,教育小朋友不要拥挤,要有秩序地排队行走。玩耍时,教育小朋友要和同伴共同分享玩具,爱惜玩具,做到不乱扔玩具,并能分类收拾玩具。吃饭时不掉饭、不剩饭,爱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饭前便后洗手。午睡时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并保管好自己的衣物,能安静入睡,不影响他人。在上课时能认真听讲、举手发言,遵守教学活动的'纪律,能从教学活动中领悟道理等。
五教学中的德育。
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学中都渗透着品德教育,教师应对教材多研讨,开展有利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学活动,让幼儿不仅仅学到知识技能,还要让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如艺术活动“爱护小树苗”,虽然这只是一首歌曲,但通过教学,不仅可以教育幼儿要爱护植物,保护大自然,还可以带幼儿栽花植树,激发幼儿创设美好家园的愿望。语言活动“美丽的建筑”教学过程中,通过观看世界各地的名胜建筑,学说句子“……像……”,如“万里长城像蜿蜒的巨龙”,这样可以在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让幼儿感受世界各地的美丽建筑,萌发幼儿对建筑物的兴趣和对世界的热爱之情。在社会活动“假如我变成了……”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模仿残疾人蒙上眼睛走路,用一只脚跳着走,闭上嘴巴打手势表达心意或把耳朵堵起来听别人讲话,体会残疾人的痛苦与不幸,从而激发幼儿关心残疾人、帮助残疾人之情,培养幼儿的爱心。又如科学活动“神奇的水”,通过认识水、观察水的颜色形态等,了解水的用途,知道水的重要性,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养成良好习惯。
六多开展德育主题教育。
行品德教育,教育他们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垃圾、讲文明语言等。在幼儿园里可以唱一唱春天的歌曲,画一画自己眼中的春天,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体会,从而培养幼儿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在一年中,有很多节日适合开展幼儿主题活动,如妇女节、植树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中秋节、重阳节、元旦节等。通过这些节日主题活动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爱亲人的情感和良好品德。如“重阳节”,我们可以引导幼儿绘画“我的爷爷奶奶”,讲述平时爷爷奶奶是怎样关心自己的,自己是怎样做爷爷奶奶的好帮手的,在“娃娃家”为幼儿提供眼镜、拐杖等材料,让幼儿当爷爷奶奶,有条件的还可参观敬老院,为他们表演节目,送小朋友自制的礼物。让幼儿在家里帮爷爷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搬凳子、拿鞋子、拿眼镜、报纸、陪爷爷奶奶散步等,教育幼儿要做一个关心老人、孝敬老人的好孩子。
幼儿园教师还应抓住重大突发事件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如雅安4·20地震,我园开展了“心系雅安”主题活动,给小朋友讲雅安地震的事情,通过看图片、看视频体会雅安灾区的艰难与痛苦,组织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与体会,以此激发幼儿“为灾区小朋友献爱心”。小朋友们都纷纷拿出了自己的零花钱、压岁钱,为灾区小朋友捐款,献爱心。通过这次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幼儿更加体会到自己生活在幸福的家庭中,让幼儿明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道理,并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帮助弱小的、有困难的人。
当然,对幼儿的品德教育不只是教师的重任,孩子的良好品德也不只是单靠教师的培养就能实现的,这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关心孩子、培养孩子。只要我们抓住每一个有利的时机,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立德树人论文立德树人论文(模板21篇)篇三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导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启蒙教育中影响深远。长辈的教导、家庭的教育、家庭成员的素质对孩子的成长影响至关重要。因此,需要每位家长完善,自我树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必须是有利于下一代健康地、快乐地成长、符合孩子认知规律的理念。正确树立育人理念,转变立德树人观念:是“为家教子”还是“为国教子”?是“以智育人”还是“以德育人”?是“以分为本”还是“以人为本”?没有观念突破、理念创新就不能与时俱进。首先尊重理解孩子,家长应充分认识孩子是一个拥有丰富内心世界的人,激励孩子发展自我,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父母应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在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上,让孩子不仅好学,而且乐学。其次重视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父母除了开发孩子智力外,还应注意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努力提升孩子的自理独立能力。既允许孩子有其正当需求,又让孩子事事处处有大局意识,让孩子明辨是非,健康发展,有效的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合作的能力。再者注重家庭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的功效既取决于家庭是否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更重要的取决于父母是否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家长应努力给创造锻炼的机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长应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主动抛弃烦恼、破除陈规,为孩子搭建一个又一个拼搏和磨练的机会,让拼搏精神和孩子的自我发展紧密结合,让孩子茁壮成长、立志成人。让孩子懂得“温室里育不出万年松,庭院里养不出千里马”,勇敢地直面挫折,大胆地将挫折教育贯穿家庭教育始终,如此不仅让孩子成就理想,而且更是使孩子摆脱溺爱、早日实现梦想。家庭成员的生活和谐、文化氛围、文明习俗、爱好差异等都会耳濡目染地影响到孩子的心灵中去。因此,民主自由宽松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树立民主向上意识,构建健全人格,实现自身价值,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所以,每一位家长都应树立全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家庭教育理念,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人生、和谐社会创造靓点。
2.1亲子沟通―――家庭教育的基础。
我在课题调研中“最不愿意对话对象”调查晴雨表显示,家长成了孩子最不愿意对话的对象。通过调查发现我校70%左右的孩子不想和父母相处,因为孩子不愿听父母的“唠叨”。因此,家庭教育的第一步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什么都愿意说。家长应该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尊重理解孩子,学会倾听。实事求是,教育子女不要盲目攀比。有的家长要求孩子数学跟一楼的比,语文跟三楼的比。再者,不要把孩子作为炫耀的本钱。孩子暂时不如人,也没关系。我们应该让孩子把家庭作为最温馨最安全的港湾。
2.2教育就是要求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
生活上做到:不挑食、多运动、有节奏、自己事情自己做。有这样一个案例:学校组织春游,有个孩子不会摔跤,看到其他同学摔跤,结果自己从凳子上受惊吓摔成骨折。这个教训让我们觉醒,应该让孩子从小运动起来,顺应态势调整学生生活节奏,让孩子能动起来,也能静下来,能疯会静。在日常的家庭学校教育中,重点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听课、作业、订正、反思、整理;行为习惯:待人接物、诚实守信、现代文明;现代文明即规则:不要认为我的自由不影响别人的自由;思维习惯:辩证、多元、不走极端。《易经》告诉我们不能拿起筷子吃饭,放下筷子骂人,不能用负面情绪影响孩子。注重德性成长,让孩子养成向善之心:学会倾听、理解同情、帮助、恻隐、孝敬、感恩。加强社会责任教育,让他们学会对自己、家庭、社会、国家、地球负责。顾明远家教理念,正视了孩子的人生信念,让孩子热爱生活、直面挫折、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2.3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小有良好的人生规划。
孩子天真烂漫,只有性向与志向结合,才有幸福的人生。让他们保护好奇、养成习惯;发现兴趣、引导兴趣;只有性向与志向的结合,才能帮助孩子做好人生规划。教育是为幸福人生奠基,没有人为诺贝尔奖而奋斗,只是他们的性向所致。习近平同志说过,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出彩的机会。家长要学会等待、发现、引导;不要超越、跟风、放任、强加。文凭时代即将过去,孩子的终身财富会是健康、能力、人品。
3家庭教育怎么教。
3.1说教灌输。
灌输仅仅是一种手段,网络时代越来越不受欢迎。说什么,怎么说,什么时候说,是有学问的。不该说的话:当代劝学篇、不能吃亏论,人上人等。看看韩愈的劝学,读书不为功利。老人为生计捡菜叶,社会学角度值得同情,家庭教育上看是自酿苦果。源于不能吃亏的教育。不该当孩子面说的话:有意无意的话都产生教育影响。多用正面情绪影响孩子,力求对孩子强化训练。训练就是持之以恒;强化就是适度奖惩。行为习惯主要靠训练,奖励不应该是预设的,幼儿园、小学孩子忘了怎么得到小红花,只记得得了小红花。另外,惩戒应该就事论事,有位家长用“你再这样妈妈就死了”,让人心寒,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3.2渗透影响。
注重环境育人,身教胜于言教。教育最原始的形式就是效仿,孩子学大人。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浙江省教育厅关工委主任张绪培说“父亲最大的教育是不教我,而是用自己的行为影响我”,父亲善于阅读,孜孜不倦。儿时起,我开始看书,现在我可以很快的浏览,也可以精读。知情意行始于行,只有参与才有体验。诸如,魏书生的德育让孩子更多的.参与班级管理;美国“最牛校长”的建议,让孩子更多的参与家庭生活;美国周末都是家庭集体行动,而中国人多是公干。我们应该领悟家庭教育必须要回归家庭。
4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4.1不输在起跑线上,人生是长跑,更需要的是耐力。
教育阶段不容跨越,教育不要反季节,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方向。中国不少人认为大学是终点,大学应该是起点,中国已经输在国际教育的起跑线上,名校学子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不知道自己喜欢的专业,只当做敲门砖。美国人说,这样普及大学的国家,我们不怕。教育是慢的艺术,要学会等待。
4.2我们的孩子从小每一分钟都被家长安排要清醒的认识到学习时间不是越长越好。“第十名现象”提醒家长应多给孩子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学会安排是重要的素质。
4.3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
立德树人论文立德树人论文(模板21篇)篇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当前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中国^v^人永恒的主题。下面,我就牢记初心使命,践行立德树人,谈几点体会和认识,与大家一起交流,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落实十九大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十九大是2017年10月24日闭幕,一周后,也就是10月31日,^v^^v^带领^v^^v^常委专程赴上海瞻仰^v^一大会址、赴浙江嘉兴瞻仰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在上海^v^一大会址纪念馆,^v^^v^还带领^v^常委一起重温入党誓词,宣示坚定政治信念。自此,便开启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之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用党的光荣历史和革命传统涵养党性,用^v^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v^^v^将^v^人的信仰,形象地比喻为“总开关”。的确,信仰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追求和坚持。思想上坚信不疑,所以意志上坚忍不拔;灵魂中坚实熔铸,所以行动上坚定不移。革命年代,信仰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和平时期,信仰则是“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自己”。正是坚定的信仰,让血肉之躯拥有了超越艰难险阻的力量;也正是忠诚的信仰,让境界因之提升、人格因之升华、事业因之兴旺。大浪淘沙,惟真信仰不会被黑暗吞没。这是历史的启示,也是世道人心的真理。
(一)回顾党的历程,增强党员荣誉感。回顾我党96年的历史,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用28年的不懈奋斗和无数先烈的前赴后继,先后经历了^v^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四个阶段,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把人民大众从灾难深重、水深火热的旧中国解脱出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从1981年到现在,我们党依靠和带领全国人民,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开辟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v^同志为^v^的^v^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运筹帷幄,沉着应对,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谋划,作出一系列关系全局、影响深远的重要决策,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华民族走上了全面复兴、加速崛起的新征程。
今天,我们重温党的历史,共同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在享受党的惠民政策,用自己的辛劳创事、创业的同时,必须记住党恩、感谢党恩,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同时,更应该为自己的党员身份而自豪,要牢记党的宗旨,遵守党的纪律,服从党的号召,学习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和大无畏精神,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要充分认识到党的光辉形象来之不易,切实增强自豪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v^同志十分注重历史的研读。如其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从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不断提升领导工作水平。又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
我觉得读史有三点重要价值:
一是明智,可以明善恶,辨是非,看清历史发展进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同样的事件发生,你比别人会看深,看得远。
二是感恩,“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曾经沧海难为水,事非经过不知难”,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干事创业,就会有牺牲奉献。牺牲奉献靠谁,靠的是^v^员。好日子不会从天降,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的,老祖宗把江山传下来,我们是做“坐吃山空”的“败家子”,还是做“感恩担当”的“大孝子”,全凭自己选择。
(二)坚定理想信念,把好思想总开关。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激励^v^人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一代又一代的^v^人前赴后继,努力奋斗,甚至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靠的就是崇高的理想信念。^v^员是最大公无私、最英勇无畏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勇于奉献自己的一切,甚至是宝贵的生命。^v^人勇于奋斗、敢于牺牲,靠的就是崇高的理想信念作支撑。
但是,不可否认,现在个别党员,对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不那么坚定,甚至完全动摇了。有的认为,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不是讲理想的时代,而是讲实惠、讲利益的时代了,讲理想“过时”了。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使的滑坡。放弃了正确的理想信念,也就丧失了做^v^员的资格,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v^员!
(三)提高思想觉悟,提升精神境界。^v^章开篇便说:中国^v^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一表述,特别强调了党员的觉悟问题,明确了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关键条件。觉悟是党员理想信念、思想品德、道德情操的外在表现,是党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有没有思想觉悟,是^v^员是否真正在思想上入了党的最重要衡量标准。高尚的精神境界是党员立身做人的标准,是党员成就事业的基石,也是我们党员成为群众的“旗手”和“标杆”的条件。每一名党员都应当牢记自己的政治身份,自觉提高思想觉悟,提升精神境界。
有句话说的好,“人做不好,才分越大,可能越危险”。“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谨慎使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人格完善了,就成人了,本领增强了,就成才了。是人才,就得出来为社会为集体做贡献。古人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一平台,就是我们的职业。
同样的工作,同样的境遇,不同的心态,也便会有不同的感受,选择利他,同样可以有源源不断的动力,这无关金钱与名利。没有得失,从容坦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便是我们的初心和信念。而这正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足工作岗位,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心存感恩,做到爱岗敬业。
网上曾有一篇文章写的很好:善待你的单位。你不种地,但你有吃有喝;你不织布,但你衣着华丽;你不造车,但你以车代步;你不盖楼,但你家居安泰;你不是神仙,但许多人尊重你;你没有才华,但你仍然能够参与社会;你相貌平平,但你的爱人喜欢你;你能力一般,但你的儿女崇拜你。这是为什么呢?你是依靠什么去和他们进行交换?你是依靠什么获得你需要的生活物品?你是依靠什么赢得社会的尊重?――那就是咱们的工作岗位。
工作岗位是你和社会之间、和他人之间进行交换的桥梁和纽带,是显示自己存在和人生价值的舞台,是你美好家庭、和谐人际关系的后院。在工作中你要感谢那些能够让你独当一面的人,感谢那些能够给你压担子的人,感谢能够在关键时刻拉你一把的人,感谢能够给你提出意见和建议的人。因为那是机会与信任,那是平台与发言权。我们大家肯定都听过这样一句话:“领导批评你,是因为领导觉得你还值得培养,如果领导不愿批评你了,也就是放弃你了”。我觉得这句话非常有道理,我们应该感谢那些批评过我们的领导和同事。
爱岗敬业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境界。大多数人都希望单位能够给与自己一定的发展空间和展示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要把这种意愿变成现实,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在自己平凡岗位上的爱岗敬业。平时不要总想党给了我们多少?而要问自己为党的事业做了什么?奉献了多少?当我们将爱岗敬业当作人生追求的一种境界时,我们就会在工作上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奉献,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责任;有了这种境界,我们就会倍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并抱着知足、感恩、努力的态度,扎扎实实地去工作,从而赢得领导的认可和同事们的尊重。因为只有爱岗才会敬业,只有爱岗敬业才会无怨无悔做出无私奉献。
(二)甘于奉献,坚持锐意进取。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是人性中真善美的集中体现,也是对优秀^v^员的基本要求,是^v^员道德品质中最本质的特征。党员不同于一般群众,应当甘于奉献不为索取。当前,学校各项工作都相当繁重,作为党员,应淡泊名利,志在奉献,奉献是党身上不能或缺的品质。我们一定要树立奉献意识,规范自己追求利益的行为,自觉维护和发展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
(三)三尺讲台守初心――做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对于我们每个教育人来说,初心是什么?很简单,就是做一名好老师;我们的初心就在那三尺讲台。唯有唤出师者的初心,方能牢记住我们每位老师的使命。具体来说,教师的初心可以概括为“三心”:
1、师者应不忘信仰之心,对教育事业负责任。作为教育人,对教育的信仰乃是教育健康发展、教师幸福成长的魂之所系,如果缺失对教育的信仰,必然使自己沦为一个自甘平庸、缺少幸福感的人。古之圣贤,无不为自己的信仰孜孜以求,作为当代人民教师,对教育的信仰是立业之基。坚守信仰,方能固守精神家园,方能克服职业倦怠,方能抵御物欲横流,方能恪尽责任之心。
3、师者应不忘仁爱之心,对学生关怀备至。教育不止是知识的传承,更是心灵的碰撞、感情的共鸣、有爱的教育才有生命力。
(四)立德树人勇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是教育人的光荣使命。习^v^曾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所以,我们的岗位看似平凡,实则光荣而伟大;我们的使命,事关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未来。只有我们每一位教育人都牢记初心,不忘使命,人民才会幸福,民族才会复兴。让我们牢记“做好老师”这个初心,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个立德树人的伟大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全部力量。
立德树人论文立德树人论文(模板21篇)篇五
摘要:政治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需要通过德育的渗透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具体方法是需让教师充分地做到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要充分立足课本教材;丰富教学形式,让教学具有吸引力与感染力,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
在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民众精神层面道德品质却有下滑的趋势。在政治教学中注重立德树人则是更好地做好德育渗透教育,让人们在新时期社会形势下,能够通过思想的规整来促进社会进一步的发展。全球化的发展导致个体也将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对于生而言也需要有更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追求,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市场人才的需求。
一、注重教师自身行为的约束与榜样作用。
在政治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理念。首先需要教师自身做到该原则,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会因为其居于教学的领导地位而让其行为举止的影响力放大,甚至成为学生在道德方面的首要参照方向。因此,教师需要充分意识到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需要较好地约束自我不良行为,认真地践行德育有关内容。教师要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新文化,不断地丰富自身内涵,从而达到引导学生的目的。学校方面需要注重师德培养与氛围的搭建,让教师在日常行为中更好地规范自己,在人才引入中要更加注重师德的考核要求。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要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身的人生体会,例如,政治教学中会涉及个人价值观的树立课程,要充分地让学生意识到个人的发展需要,自己的辛勤的积累与努力的付出,要懂得约束自己,而不是一味的任性,要珍惜生活,了解他人的辛苦付出,懂得感恩。这些才能让自己立于世,让个人拥有更和谐的.生活环境。要充分地尊重他人,从而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此外,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多关爱学生,在对学生的赞赏和评价上不能一味地追求成绩,要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道德文化水平对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性。要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与同学关系。要以身作则,做到对其他学生与教师尊重,从而让学生得到感染与引导。在日常教学中要多赞许道德优秀者,对于缺乏道德的行为要进行批评,无论对方成绩如何优秀。同时要让学生意识到道德的缺失会让个人受到社会的不认可,甚至举步维艰,让学生注重对个人道德的修养。具体的道德方面较为广泛,例如诚信、友善、尊重、勤勉等多方面。
二、充分挖掘课文教材。
政治教学的教材中本身就具有较多的德育内容,其中以马克思主义为主要教学主体内容的教材开展德育内容较为便捷。每节课程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引入社会现象与个人的人生体会,这样就可以轻易地渗透德育有关内容,因为德育关乎到生活各方面内容,只要社会发展,存在人类活动就会有与德育相关的问题。例如市场经济中有关乎诚信与合作等内容,政治活动中可以涉及到不同阶级之间的尊重与关爱,社会文化与精神文明等层面教学中则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渗透,这些都可以与立德树人有关内容相关联。例如在我国国旗的设计上,一颗大五角星与四颗小五角星,代表不同劳动人民围绕着党的领导一同发展共存,代表了对不同劳动人民的充分尊重;红色则代表着国家的成立,革命的成功是千千万万民众的鲜血换来,作为每个民众个体需要充分的珍惜革命成果,珍惜当下的生活。
三、丰富教学形式来提升教学效果。
政治教学中要想渗透立德树人理念,需要不断地丰富教学形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素材与课外信息资料,也可以开展辩论会、演讲竞赛、情境模拟、小组讨论,或者开展有关主题调查报告等多种方式,这样能有效地规避传统书本照本宣科教学的弊端。例如可以围绕社会中道德问题做辩论选题,选题情境可以选择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情境之下,每个人应该自扫门前雪,还是多伸出援手去帮助他人,这从远古到如今都是一个较具有争议的话题,甚至代表着古代圣贤的不同观念,其中蕴含了较多的道德话题,同时具有较强的辩论条件;可以开展演讲竞赛,话题可以是当下社会各种道德缺失的问题,例如倒地的人被车辆碾压两次而没有人去阻止或者帮助,老人倒地没有人敢伸出援手帮扶。面对这种问题,学生如何在不伤害自己的同时去帮助他人,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道德的体现。可以进行情境模拟,让学生演练遇到道德疑难问题时应如何处理,考验学生的道德水平与应对智慧;可以开展视频教学,通过具有生动感的影视作品,来表现生活中道德问题的处理应对,让学生从中获益;可以在课堂中多讲授社会热点问题,让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政治教学中德育教学对未来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未来是综合素质的竞争,而不仅仅是技术与知识的竞争,精神层面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一个人的成就高低。
参考文献:
[2]安路艳.浅析政治德育教育教学[j].读书文摘,,(14):338.
立德树人论文立德树人论文(模板21篇)篇六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关爱学生,立德树人》。
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树立自己良好的德行。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培养高素质的综合人才,教师应做到德才兼备,并且要坚持努力向德艺双馨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做好榜样。
其次,要懂得关爱学生。冰心老师曾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是啊,师爱就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就是一种宽容,一份鼓励,一句点燃与唤醒。是啊,师爱就像绵绵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都会让学生备受鼓舞,获得无穷的信心,从而改变他的一生。是啊,师爱能点燃激情唤醒希望,师爱能使一个个冻僵的灵魂沐浴春风,它是以满腔热血和赤诚去撞击学生心灵的火花。
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只要我们付出真爱,倾注真情,总能使枯木逢春,铁树开花。我们无权放纵每一个学生,因为放纵就等于放弃;我们更无权放弃每一个学生,因为放弃就等于毁灭。师爱像甘泉,它能滋润学生干涸的心田;师爱像暖暖春风,它能苏醒学生枯萎的心灵。师爱像暖流,它能融化学生心灵深处的坚冰。师爱是无私的,师爱是无悔的,师爱是纯粹的,师爱更是神圣的。
在我身边,我不时被我的同事深深的感动着,学校实行教改,全体领导和老师都拧成一股绳,为了教改的成功而努力,更是为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而努力。看!这边教室里班主任在给初一学生做小组培训,那边初二教室又在开展学习小组推进会。在初三教室里,我们看到了学生大胆的展示自我,听到了学生流畅的语言表达,全体学生用他们的自信、阳光相互感染着,使得整个校园呈现出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在始丰,正是因为有着许多平凡却又伟大的老师,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才有了始丰的今天。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相同的信念和追求:那就是用自己博大的爱心演绎着无悔人生!用无私的奉献谱写幸福的人生!用自己的的青春智慧和热血诠释人民教师的内涵,用真和善哺育纯洁的心灵,用爱与美铸造闪光的灵魂!
记得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让他传播到遥远的后世。”我们无法延伸生命的长度,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对教育痴心不改,对学生播撒爱的雨露,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就一定能拓展我们生命的宽度!铁肩担道义,爱心筑师魂。老师们,让我们为了心中共同的梦想风雨兼程!让我们热忱、执着、坚定地用无私的爱心谱写幸福的人生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立德树人论文立德树人论文(模板21篇)篇七
树木,让参天的巨手擎起一片蓝天;树人,一切只为了学生的终身进展。
当民国的钟声还在回响,江南的沃土之上已然探出了一个脑袋,寻找着泰伯传承的点滴。当时代在震颤,插入云霄的山峰照旧等候着有人攀登。那幼时的树苗也悄然长成挺立的大树,眺望着远处的山。走近些,那“至贤”的字眼已清晰地镌刻在上面,感受着时代的心跳。砰、砰、砰当一切回归脚下,眼前已是参天大树。可不敢忘过往的岁月,这都要归功于他那万里绵延的长河。细数这点点滴滴,有心之人便不难发觉,这正是悄悄的教师啊,而那郁郁葱葱的大树不就是在风雨中成长的我们吗?千里的沃土啊,有多少人还记得,你已悄悄奉献了一百载,更别说谁会走上前贺一声“生日欢乐”了。我们都有着不一般的故事,而这位老人百年梅中,更是非同凡响。我与她故事的开头,都是在那个雨天。别妄想有诗境中的美感,淅沥的雨点在现实的光环下可是大雨倾盆。就这样,奔驰着,跃入了这崭新的世界。唯一可以庆幸的就是很快找到了避雨的地儿,在那儿全部的似曾相识,一股脑的都来了。我眼中的,是砖红色的建筑,在雨中悄悄的。没有奢侈的装潢,看不到夺目的设计,更没有一丝“危楼高百尺”的高傲。唯一有的是渐渐散发出来的亲切感,就像幼时在农村的家中看着雨神在舞蹈,每一样可触可见的都是和谐与熟识。那时的房也是这般颜色,和谐的砖红色永久伴随着泥土的`芳香,微微一嗅,夏日的郁闷便被凉快所驱散,雨天真好啊!立刻,记忆的阀门被静静翻开,雨中砖红色的情感便再也抑制不住地涌了出来,荡涤了心灵的每一处。
的吸引力,让我们六个越走越近,我也曾流着泪说过,这辈子是忘不了你们了。这是最真挚的话语,纯净如美人鱼的泪,感动着每一颗跳动的心。这就像我下铺开玩笑说的那样:现在的我们,就像脐带相连,成长中离不开对方那样。如此不合规律,可却如此真实啊。那最终一夜,模糊在眼前的是泪吗?这是我难以答复的,就像我求学生涯中的另一份感情,可言语,却不行名状。
树木的人是你们,树人的固然也是你们。教师啊,梅中的教师,我所述说的都是真心话,就犹如你们某时闪耀的泪光那般。学习的路很苦,走走停停,那骤停的标点我们又怎看得清,只是一味地朝着目标奔驰,也就少不了磕磕绊绊。身边的每一位教师啊,最快扶起我们的只有你啊,替我们拍去灰尘,笑着指责我们,恨铁不成钢啊。教师,我们是愚笨的,顶着耳边的责骂,眼又怎敢睁开,固然也就看不到温暖的笑容了。只有现在,只有走过了再回头看看,云彩边上的霞光才会觉得漂亮。成长的路是翻阅青春的读者,个中奇妙,还要靠微笑的教师们替我们画出来啊。
这里的雨还在下,身边的伙伴们玩闹着,学校石子路上,走来的正是得意的教师们,撑起小巧的伞,在雨夜中润物而无声。百里绵延的长河,百丈高的大树,都是梅中历史的丰碑。走过去吧,贺一声“生日欢乐”,这百岁的老人也会呵呵笑出声呢。
立德树人论文立德树人论文(模板21篇)篇八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让我感到,党和国家比以往更加重视教育,并且把“立德树人,立教圆梦”放在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们人民教师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但这是无比光荣的责任和使命。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应做到德才兼备,并且要坚持努力向德艺双馨的方向发展。立德树人,立教圆梦。
当一名教师是多少毕业生的梦想,而我通过清新县招教考试终于实现了这一梦想。教师的确是非常的难当,不仅担负着教书育人,更担负着学生的管理。是学生的榜样,学生关注的对象,也是学校教育工作、尤其是学生行为规范习惯培养的主力军。教育,这是一项用爱浇灌的事业。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能算是真正的教育。
一.立师德以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立师德,就是树立教师良好的德行,为人师表,做人楷模。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具备怎样的道德品质,不仅仅是教师个人修养的问题,而且关系到熏陶和培育出怎样的人的问题。
1、忠心是教师成就事业的前提和基础。
对工作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形成持久的工作动力。
2、良心是教师教育工作的重要动力和调节机制。
“良心”是道德情感的基本形式,是个人自律的突出体现。教育良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范畴。作为老师,我们要对得起我们国家给我们的那份工资;要对得起上级对我们的谆谆教导;要对得起我们学生及其家长给予我们的渴望的目光。在有限的时间里,潜心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将自己智慧与汗水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让我们的良心才能坦然。
3、热心是教师教育工作的动力源泉。
作为教师,就是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只有拥有一颗对工作的无限热爱之心,你才能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业职责,才会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4、爱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作为教师,首先,要热爱教师职业,懂得教学艺术,具有诲人不倦的精神和对教育事业矢志不渝的情感,才能激发自己为这一事业忘我工作的热情,才能为培养下一代尽心尽力。其次教师要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出自崇高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三是爱同事。这样才能与同事友好相处,齐心协力,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5、雄心使教师拥有更广阔的天地。
作为老师,如果有了雄心壮志,肯定会注重学习与研究,观察与思考、潜心钻研教育教学。在教育教学中,勇于实践,善于从教学实际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积累经验,及时总结,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
6、虚心是教师进步的阶梯。
虚心学习是一个合格教师良好的品德,在师德修养中善于虚心学习他人、自觉与他人交流,才有可能成为师德修养高的教师。
7、同心是教师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定有力武器。
教师应该树立校荣我荣的意识,只有同心同德,才能心情舒畅;只有同心同德,才能共同击破一个个难题;只有同心同德,才能更好地做好工作,协调一致地促使学生全面发展,造就素质全面、出类拔萃的人才;只有同心同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8、耐心是教师成就事业的保障。
“耐心”如实反映出一个教师自我修养的程度。守住耐心,就意味着教师能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不良习惯;就意味着教师能以一种接纳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学习障碍;就意味着教师愿意给学生一种在成长过程中有人陪伴的安全感;就意味着对每一名学生都寄予期望,都不放弃。
9、公心是学生评价教师的一杆公平秤。
身为教师,也要时时牢记这一点,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带着成见去评价学生。
10、恒心是教师成就事业的试金石。
只要有恒心,相信做什么事情都可以成功!对于教育事业而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应时时事事不性急、不气馁,力求耐心细致地教育和帮助孩子们,让每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以德正身堪为人师才称其职。”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板书笔迹等。因此,可以说教师道德素质更为重要。“十心立德”中“十心:忠心、良心、热心、爱心、雄心、虚心、同心、耐心、公心、恒心”均离不开真诚。让我们真诚地对待教育事业,真诚地对待上级同事,真诚地对待各位学子,不断地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做一个具有高尚师德和文化素养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教师的人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一个教师对自己育人的工作职责是否明确,也就是说一个教师的教育思想是否端正,这是衡量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也是师德规范的首要问题。
(一)、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催化作用。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品质高尚,而且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首先,他应满腔热忱,关心爱护学生,不歧视、辱骂、体罚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样的老师可敬可亲,学生才会愿意学,也才学得好。其次,他应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工作总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这同样会给学生以影响和感染,使本一心向善的学生更增添了动力,小树才有机会长成参天大树。
(二)、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就必须知道怎样做人。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如果一位教师在讲台是教育学生应当诚实,但某天为应付检查,为了听领导的话,居然教唆学生如何去说谎,在学生心灵中留下难以磨灭扔阴影,那又如何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呢?。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师内在素养的外在体现,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而学生也正是通过这一点来了解教师的思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注重修养,注意言行,处处给学生做出表率,言教辅以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学生受到影响,其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受到约束,得到修正。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完善作用。一个心理不健全、不健康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同样,一个心理不健全、不健康的学生也很难说是一名优秀的学生,将来也很难成为出众的人才,挑起重大的责任。
当老师真的就是这样一份拷问心灵、磨炼耐心的差事。似乎很苦,可如果我们不把它看作外界的压力,而是发自内心去做,仍然可以甘之如饴。我不想用哲人那些华丽的辞藻来装点自己的人生,更不敢期望自己以魏书生为目标,在教育事业上开创一片新天地。以此做到“立德树人,立教圆梦”。
立德树人论文立德树人论文(模板21篇)篇九
小学教师是指符合一定条件,经过规范选拔任用,在全国各级各类小学任教的特定专业人员。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您的手上有许多正在成长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全部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您的指引、塑造和培育,才能成长为最好的公民。
——题记。
昌邑一中1946年建校,2010年8月搬迁现址。学校投资4亿元,占地60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教学设备总值1500万元,馆藏图书30万册。现有118个教学班,在校生6500人,教职工492人,其中高级教师112人,硕士研究生76人。近年来,学校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构建文化体系,升华师生境界,建设道德学校,缔造精神家园,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了宽松和谐的氛围,使素质教育在持续发展的路子上形成了良性循环。
教育追问: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教书育人历来是我们提倡的最基本的教育思想。新课程实施以来,随着中西方教育的交流,我们过分追求西方教育的个性发展,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道德的培养与熏陶。如何有效协调“教书”、“育人”的关系,如何落实胡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上对青年学生提出的“三个结合”,既能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又能使他们具备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是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必须破解的课题。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其实就是传承人类或民族的未来。人类的根本传承是文化的传承,学校存在、发展的遗传基因在于文化。我校有着65年的办学历史,历届领导重视德育工作,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德育文化。教育的全部工作和唯一工作,就是引领学生精神成长,为国家、为家庭、为个人赢得荣誉,赢得未来。素质教育推行以来,我们提出了“立德树人”的办学思想,在师生中大力倡导“万事德为先”,提出了“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为家庭培养幸福的人”的育人目标。
陶行知先生有篇文章,题目就叫《学做一个人》,他的观点很简单,很明确:要做一个整个的人,别做一个不完全、命分式的人。什么是整个的人?就是学校核心价值观提到的能够为民族、家庭、个人、团队勇于担当,有着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气质,有着自尊自信、自谦自持的情怀,有着热爱自然、关心社会的操守,有着求实致远、质朴高雅的品位。
教育的任务是育人,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在历史的视线里,什么都会渐行渐远,而唯有人以及人格的力量,千古流传。而我们所承载的使命,正如竺可桢所言:“尤在于养成公忠坚毅,能担大任,主持风气的人才。”
一、精神文化渗透德育思想。
校长实现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观念和价值的领导。在65年的发展史中,特别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学校围绕德育工作,生成并积淀了内涵丰富的学校文化。这些由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形成的文化,归纳起来最主要的有12条:
1、校徽由“昌邑一中”拼音首字母“cyyz”元素构成,呈现“人”字造形,彰显人本,象征人文,守护人道,闪耀人性,寓意一中师生关注国家,放眼世界,做一个具有天下胸襟、道德风骨、高远情怀的优秀中国人。
2、校训: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仰望星空”寓意师生修身育人理性宽容,追寻道德真义,呼唤情怀操守,追求无尽真理上下求索,坚守人类正义永不松懈,坚持远大理想永不放弃。
“脚踏实地”寓意做人做事,持其本道,行之有度,立稳健行,做一个知识广博、学识渊博,言行儒雅、行为优雅的优秀中国人。
4、办学理念:行而循德,学以致用。这是峻青先生为我校的题词,从德、智两个方面对学生提出了希望,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5、办学目标: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为家庭培养幸福的人。
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意即:每一个学生都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有创新精神、现代意识、探究精神、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独特的个性和宽广的世界胸怀,适应未来世界竞争的能力。
为家庭培养幸福的的人,一是让学生接受幸福的教育,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下,能够将“幸福”贯穿在学习、生活当中,能够感受到幸福的愉悦。二是让学生享受成长的幸福,在优美的校园环境里,在教师的悉心教育下,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能够沭浴幸福的阳光,实现人格的成长、智慧的成长、心灵的成长。三是为学生开启智慧的幸福。学生经由学校教育,逐渐开启做人的智慧、学习的智慧、相处的智慧和发展的智慧,通过多元智慧的成长而拥有智慧的人生。
6、核心价值观:为民族复兴而学达天下,为家庭幸福而立德至善,为终身发展而博雅笃行,为团队使命而恪诚允公。从民族复兴、家庭幸福、终身发展、团队使命四个方面为全体师生提出了高远的精神追求,潜移默化中激励着广大师生修身齐家、团结协作,共同缔造精神家园。
7、一中精神:立德树人精神:人为本,德为先,和谐至上;讲廉洁,重安全,师生第一。青檀风骨精神:锲而不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奋发进取。奥林匹克精神:学校建设:又好又快;品牌课程:特尖名强;师生追求:志高情远;规划愿景:卓越名校。
8、一中校歌:校歌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承载着学校的历史与沧桑,铭刻着师生的信念与期翼,是音乐,更是心声。“人为本,德为先,求实为要义;扬个性,显特长,行当胜于知。”校歌的主旋律唱响了学校师生内心真正的追求。
9、学校目标发展定位:建设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普通高中;建设教育理念、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一流的中华名校;建设与国际同类学校建立文化交流关系的现代化开放式高级中学。
10、学校“五年规划”:一年完善配套,两年提升内涵,三年打造特色,四年凝聚品牌,五年争创一流。
11、《聆听文化生长的声音》校本课程:本书全面阐述了校风校训、育人目标、核心价值、办学特色、规章制度等校园文化特质,旨在深层挖掘一中建校以来所沉淀积聚下来的文化精神财富,传承创新,厚积薄发,为学校未来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地精神动力。
12、《向着明亮那方》专题片:包括发展篇、管理篇、育人篇和展望篇,通过不同章节体现一中精神,体现立德树人精神。
通过文化接力,学校的办学理念融合到师生心中,凝聚教师,影响学生,取信社会,使学校真正成为师生成长的摇篮、精神的家园、生活的乐园。
二、物质文化彰显德育特色。
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物质基础,是学校文化的有机载体。搬迁新校,学校按照“现代化建筑+花园式环境+浓厚文化氛围”的思路,规范学校文化建设,打造了学生社团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家长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四大中心和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和休闲区四大功能区文化,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文化育人体系。
四大服务心中心:学生社团中心设有第一放影厅、第二放影厅和选课走班教室及各种社团活动室;教师发展中心既有承担大型文艺演出的功能,更要通过教师专业成长报告会、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学骨干,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家长服务中心设有年级家长教室、学情会商室、亲情接待室、亲情谈话室、心理咨询室等,形成了家庭社会齐心合力、全员育人谱绘新篇、学情会商同心同德、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四大德育阵地,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综合服务中心包括行政办公区、理化生实验区、图书阅览区、信息技术区、校史展览馆、书画展馆等,其中校史馆建筑面积800平方米,以“一中精神”为核心,贯穿学校发展的全部历史,通过100多个版面的解读,一个承载丰厚文化沉淀、稳定和谐而又洋溢着蓬勃生机的昌邑一中完美而鲜活的呈现,让师生重温记忆,感受昌邑一中特有的精神气质,达到全面育人、以文化人的目的。
四大功能区:教学区a、b、c、d、e、f六幢教学楼分别体现“立德、知博、行雅、崇真、至善、尚美”主题,同时各年级部、办公室、级班文化都制作了名片文化,围绕“立德树人”主题设计个性化特色文化。生活区文化由学生公寓文化和学生餐厅文化组成,体现和谐向上的主导思想,使学校成为健康文明、举止高雅、严格自律的和谐校园。运动区有着可供学生活动的体育用地56000余平方米,包括高标准400米塑胶体育场两个、体育看台、排球训练馆、体操训练馆、乒乓球训练馆、综合训练馆等,馆内文化体现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定期举办师生书画展,既满足学校体育教学、举办大型体育、文艺盛会和全民健身的需求,更通过文化熏陶提升师生人文素养。休闲区文化精心设计了德育长廊、励志长廊、感恩长廊、勤奋长廊“四大文化长廊”,实现了“一草一木见精神,每面墙壁会说话”,起到了怡情和励志的作用;水系景观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植被覆盖,水流潺潺,一处一景,和谐典雅,生态与文明相融,自然与人文共生,是广大师生休闲、放松的重要场所。学校道路、湖泊、广场的命名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原则,命名为博雅湖、青檀广场,内环路分别为“仁爱、弘毅、求实、行知”等,做到传统文化与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
三、制度文化凝聚德育理念。
良好制度是一所学校得以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独具特色的管理制度和强有力的执行力度是建设一流名校的根本保证。学校在围绕“立德树人”主题,探索“大年级部”管理体制,大力推行首席班主任制度,重点打造学情会商制度,在教书与育人之间找到了平衡接点。
1.“两部四段两统一”年级管理制度——让子弹飞得更快更准。
2010年,学校招收52个教学班,2011招收40个教学班,急剧扩大的规模引发管理难题:如何让年级部在大规模行进中既能步调一致,又能彰显个性?如何让每个学生既能接受集体智慧下的教育又能享受到独具个性的哺育?若单纯从升学的角度考虑,一分为二,两两竞争无疑是最有效的模式。但我们想找到“教书”、“育人”这对“矛盾”的平衡点,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高一年级部提出了“两部四段两统一”的管理模式,即一个年级分为两个部,每个部设一个年级部主任,一个年级部副主任,两个首席班主任。每个部实行年级主任负责制,年级副主任一人分管德育,一人分管教学,对整个年级部负责,是谓“两统一”;首席班主任每人负责一段(10个班、,四个首席班主任共同担当起高一年级部40个班的事务管理,责任明确又顾全大局。
从目前运行来看,“两部四段两统一”的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各自为战的`弊端,集中优势兵力共克难关,让子弹飞得不但更快,而且更准。从教师层面上,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资源共享,特别为今年新分配的53名研究生搭建了广阔的学习平台。从学生层面上,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受到同一水平也是年级最高水平的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参与到各项主题活动中去,对于他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有着无可替代的益处。同时,在学习上根据智力差异和基础不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真正做到“顺天之木,以致其性”。
2.首席班主任制——让学校的育人队伍更强大。
教育的核心是教书育人。班主任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为了让班主任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空间、更多的热情和更多的信心来做好工作,学校从工作量、经济待遇、教育学生的权利、在学校的地位等方面来综合考量,实行首席班主任制。符合条件的班主任都可报名。2011年7月19日下午2:30,首席班主任竞聘会在综合楼第二会议室进行。通过竞选、答辩、评委入围选、二次评选等,选拔了昌邑一中首届首席班主任10人。
首席班主任是年级部“两部四段两统一”这一举措的强力保障,也是学科建设的有效补充。10位首席班充实到年级管理中去,他们既要当好本班学生的班主任,又要当好班主任的班主任。管理创新、育人创新是学校对他们提出的基本要求,他们不但是班级管理的首席,更是立德树人的首席。10名首席班主任建立班级博客,写育人随笔,在一学年的任期中形成自己的育人经验,学年结束在学校层面上述职,育人业绩突出者可以连任,业绩平平者不享受首席班主任的待遇,并且不得连任。
3.学情会商制度——让学校、家长、社会走到了一起。
学情会商就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交往背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把促进和保证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落实到全体教师身上,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一个学生成功,努力办好让家长、社会满意的教育。
2011年7月29日,学校组织第一次学情会商,高一年级部的学生、家长、老师约70人参加;2011年8月15日,学校组织第二次学情会商,三个年级部的学生、家长和老师约100人参加;2011年9月20日,学校组织第三次学情会商,高三年级部的家长、老师46人参加。
每一次的对象不同,每一次的内容不同,但参与其中,每个人的心底都有相同的震憾。以第二次学情会商为例,原定9点开始的座谈会,7点多钟,就有家长、老师、学生来了。陈大鹏第一个发言,2010年高考山东省理科第一名,应邀上过《开心辞典》,现就读清华大学。他谈自己的学习历程,谈和同学的深厚友谊,谈对老师的感恩之心,谈对母校的眷恋之情,谈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气氛热烈,掌声不断,大家在这样的氛围中相互感染,年级部主任、学科老师、学生、家长都忍不住发言,效果之好超过我们的想像,同时坚定了学校将学情会商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的决心。
目前,学校建立了学情会商台账,每个年级部都设立了学情会商办公室,每周班主任召集学生导师对班内学生进行会诊,并对会诊情况进行记录,确定采取的教育措施,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制育人方案,把教育管理与关心爱护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因材施教与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形成特色,创出品牌。从已经组织召开的三次学情会商,我们认识到了以下三点:
一是学情会商是学校、年级、班级、老师、学生、家长、社会沟通的平台。通过这种方式,在较短的时间内整合较大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对每一个层面的人的成长都是不可或缺的财富。
二是学情会商可以把同一类型、潜能相同、爱好相近的学生聚在一起,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在相同中寻到不同,从不同中相互学习,智慧分享,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每个人都有“捷径”可走。
三是学情会商可以不定期进行,但时间最好放在寒暑假或节假日,这样更能保证参加人数的层面比较宽泛,听到更多不同的观点和建议。
四、行为文化传递德育信念。
教师文化是学校的主流文化、理性文化,是教师精神力量的核心,是学校最宝贵的一种精神力量资源。我们以发展为主题,创新教师发展文化,打造名师队伍,构建和谐课堂,建设充满活力的素质教育生态。
学校以《昌邑一中团队文化》为引领,以《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标准,《诗书画卷一中魂》描绘一中发展美好愿景,修订了昌邑一中教师誓词、校歌,对新形势下的一中教师提出了“四个魅力”,努力做到让学生敬仰,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学生文化是学校的亚文化,其核心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以人为本,尚智重德,本着“教而育之、学而习之、重在涵养、贵在创新”的原则,确立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大课程观,突出课程的实践性、自主性和开放性,优化整合各种资源,把各类活动纳入课程中来,开展了八个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规章制度约束人、活动开展打动人、信念理想激励人、高标严求规范人、自主管理锻造人、警示教育锤炼人、因材施教培养人、心理看护关注人,以课程实施和活动开展带动德性提升,致力于培养一群“贤人”——有境界、有品位、有修为的贤明君子。
学校借助社会服务类课程、自主管理类课程、自我锻造类课程、社团组织类课程、课题研究类课程、专题活动类课程六大课程,通过“十八岁成人宣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祖国在我心中”“贴心”活动、“告别不良行为”签名活动、“设计我的高中生活”、“我向社会庄严承诺”、“奉献爱心捐赠图书”、“伸出双手捐献衣物”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宽容,学会与他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学校把12月份定为“向父母献爱心”教育月,把星期日定为“孝敬日”,要求学生做到“理解、尊敬、孝顺家长十二条”,设计“三个一”活动:承包一天家务;“三·八”节给母亲写一封信;作一篇题为“我是怎样记住父母生日的”或“我为什么没记住父母的生日”的命题作文,让学生知道父母的劳苦和用心。
对一所高中学校来说,这些行为信念及活动一直沿续至今并继续下去,是因为我们坚信:学生只有亲其亲、爱其爱,才会培养起朴素的爱国情感和民族大义。
实施效果:缔造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校长对学校的最大贡献,不是高楼大厦,不是先进设施,而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沉积下来的制度、精神、文化和价值取向。学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最终落脚在核心价值观上,最终达到全校上下行为活动自觉有序,精神思想完美和谐。
现在的校园,阳光足了,空气清了,老师步履轻盈,谈笑风生,学生笑脸如花,神采飞扬,老师、学生真正有了自由呼吸的空间了。这就是我们追寻已久的教育“百草园”。学生风华正茂,奋发向上,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活动有着热情的参与,对社会有着强烈的责任;对父母有了更多的孝心,对别人有了更多的关心,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信心。老师敬岗爱业,积极进取,享受着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自豪感,享受着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感。正是这些变化,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校园洋溢生机,学生更具活力,教师更具智慧。整个学校,生动了许多,丰富了许多,明亮了许多,灿烂了许多。
我们这样描述“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带来的变化,这样一个群体出现在校园:我们既拥抱物质生活,又体认精神世界;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既富有激情,又尊重规则和秩序;既追寻幸福,又不摒弃远见;仁爱,但不软弱;勇敢,却深知尊重法治、和谐宽容、和平和解的可贵。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其他家园,我们的校园就是我们的共同的家园;我们没有其他梦想,“立德树人”的梦想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
“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本是教育的本位、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核心、教育的灵魂,是人人都应该明白的道理,本是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可是现时情况却并非如此。学生、教师、家长仍然深陷于实用主义教育的泥沼中而不能自拔,仍然困扰于应试教育的藩蓠中而难以超脱,使教育这一原本净化心灵、提升境界、光明自性的轻松愉悦的生命成长过程,变成了无可奈何的疲惫不堪的应试教育的奴役过程,这一教育本质的变异使神圣的“育人为本”的教育低贱为“谋生”、“竞争”的手段,这种“结茧自缚”成了难以解脱的顽疾,这正是当今教育的悲哀!
教育不但是为人立世之本,更是立国强国之本。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关键!党的十八大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尊师重教,望子成才”是中华民族素有的传统美德,教育支出至今仍然是家庭的主要支出。伴随着中华民族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崛起,良好的教育已经成为人们首要的需求,人们迫切地期盼早日超越现行教育体制的束缚,在科学的扬弃中创造出中华民族教育新的辉煌。从我们的民族传统上讲,当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诚信、守礼,这也是人的品德的形成。受教育者要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品德。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他的性格、品德包括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通过“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学习,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个人的事,应该是学校所有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强调素质不等于忽视品德。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早就说过,人者,德为先。未学文而先学文德,未学武而先重武德,学好文武,不光是光宗耀祖,最主要的是报效国民。一个人的品德好坏往往能决定他行事结果的正与负,一个邪恶的天才所造成的灾难,总要好几代人才能扭转过来。如今法治和文明是全球的大趋势,而我们的制度又还不很健全,我们不能再满不在乎于品德素质的培养。自由发展不等于要忽视个性素质。什么是个性素质?就是良好的个性。良好个性体现何在?那就是,合理地进取,合理地忍让,适当时敢于竞争,关键时能顾全大局。其实成功人士们都有很好的个性,他们那很不错的人缘就是最起码的证明。但如今的学生们已越来越不会接受批评,受了点委屈后就要死要活或喊打喊杀,不能不引起大人们的注意。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更进一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理论精神,及时掌握党的工作重点方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而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当好学生的榜样,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作出贡献。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小学生也呈现出新的授课需求,特别是对于德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在小学教育中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教师德育效能感,可以助力小学德育教育提档升级。培养教师德育效能感对于学生德育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教育实践中,需要小学德育教师深入探索,寻求有效的教育创新路线,满足现代小学德育教育發展需求。
关键词小学德育品德德育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识码:a。
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德育效能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探索培养提升教师德育效能感的有效创新路径,旨在提升学生的德育核心素养。在小学德育教育发展过程中,通过培养提升教师效能感,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参与到现代教育体系中来,提升学生的德育参与程度,让学生在互动中加强自身实践能力与互动交流能力,实现科学教育目标。
1教师德育效能感的基本概念。
作为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教师德育效能感是一种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思路。效能感属于心理学和管理学范畴的概念,是一种自我认知能力,是对自身完成一定工作的基本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效能感是对自身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能力。在实践中,教师效能感包括教学进度、学生情况、教师能力提升等多个层面,在开展小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需要教师提升自我效能感,进而提升德育教育质量,满足学生德育需求。
2教师德育效能感对小学德育教学的推动作用。
在培养教师德育效能感过程中,既要结合生活实践,同时也要结合德育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德育教学方法与路径。教师具有较强的德育效能感,可以帮助学生理顺知识脉络,对于德育知识节点有更加清晰的掌握,进而提升对整个德育教学流程的高效把握。在小学教学实践中,德育教育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引入高效、科学、学生感兴趣的现代教育模式,需要教师德育效能感的支撑,是小学德育教师的重要课题。教师德育效能感作为一种科学的德育教育思路,有着极强的启示和教育作用,对于引导学生、助力学生加深生活理解都具有重要意义。
3当前小学生品德教育面临的新难题。
3.1学生思想呈现多元倾向。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学生生活条件普遍比较优越,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给现代德育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学生通过网络等载体获取大量信息,思想不断丰富,更善于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在这样的条件下,很多学生对传统德育模式缺乏热情,很难融入到知识体系中来。
3.2德育教育与生活脱节。
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将德育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德育教育与生活处于一种脱节的状态,很难用德育教育知识直接指引生活,总体教育效果不够好。比如说,小学生由于思想认知不足,对于很多道德理念与理论无法深入理解,教师只有将德育理念将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融入感恩、礼貌等学生容易理解的生活要素,才能提升德育学习效果,这也是现代小学生品德养成的薄弱环节。
3.3师生沟通不足。
在开展小学德育教学中,要提升教学效率,培养教师的德育效能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课堂教学信息的有效传导。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不注重师生沟通,将教学精力集中在自己讲授课程知识上,与学生的交流不够深入,导致教师不了解学生想法,学生也很难领会教师的理念,导致课堂教学信息交流不畅。作为教师,要构建生动、活跃课堂,让学生融入到德育知识体系中来。
4.1适应社会发展,创新德育策略。
在开展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德育效能感,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创新教学策略。近年来,社会形势快速变化,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小学德育教学格局也随之变化,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更高,要求教师教学的内容更具有时代特性,同时也更有体系性,要及时调整教学模式,构建灵活的教学体系,提升教学综合效能。在社会快速变革的背景下,学生思想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不同学生有着不同需求,对于德育教学内容有更多样化的要求。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道德意识,是现代小学德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作为教师,要敢于突破传统,根据现代社会发展形势及教育热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引领现代小学德育向前发展。比如说,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组织学生开展“德育之星”、“感恩有我”等和生活实践内容息息相关的教育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德育教育之后,回家对自己的父母和爷爷奶奶做一件事,体现自己的感恩之心,同时将感恩实践过程进行记录,上传到班级学习平台上与同学进行分享,实现共同成长。
4.2充分利用微课,充分提升德育教育效能。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微课自从出现以来,受到现代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与运用,微课是微视频课程的简称,通过现代视频、音频软件的整合,将相同类型的知识浓缩到五分钟左右的视频内,可以在提升德育知识的直观化程度,提升德育教育效能,特别是对于很多抽象知识,可以强化学生的理解。在现在教育实践中,微课最为突出的就是教育资源的整合,实现了知识的有效浓缩,同时也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将枯燥的德育知识转为动(下转第62页)(上接第60页)态的视频,吸引学生参与到其中,此外,微课还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德育知识,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技术设备,在其他场所学习知识,实现品德的塑造与养成。
4.3充分利用主题活动,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在现代小学德育教育体系下,学生思想日趋多元,而小学德育教师由于时间有限,在开展教育过程中,很难真正的深入了解学生,对整个课程也没有准确把握,德育效能感不高。因此,可以利用主题活动,通过课程化设置,提升主题活动的系统性和制度性,利用主题活动这个载体,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为进一步加强学生教育夯实基础。作为小学教师,通过实现主题活动的课程化设置,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和诉求,引导学生表达自我,实现教师德育效能感与学生品德形成的统一。作为小学教师,要积极推动,利用现代网络建立网络平台,不断上传完善教育资源,提升网络教育平台的应用效果。比如说,可以设置传统文化主题,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包括《弟子规》《三字经》等学生耳熟能详的典籍,都蕴含着中华文明深厚的文化,学生一般也都有所学习,对于其中的感恩内容包括“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等,都是开展感恩文化教育的有效载体。具体来说,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践载体,通过传统文化传承,让学生结合现代生活,对礼让斑马线行人的车主鞠躬,在面对小区保安、保洁人员的时候,给予一个微笑与拥抱,表达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准。
4.4对班级文化建设给予充分重视。
在当前的小学生品德养成过程中,要想有效塑造小学班级灵魂,班级文化建设必须摆在首位,这也是教师效能感的内在要求,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帮助小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班级文化的影响,塑造健全的人格和意志品质,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小学老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将班级文化建设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来抓,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不断创新和转变教育思路,探寻各种行之有效的建设方式,迈好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一步。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不断进行教育创新,提升自身德育效能感,进而提升小学德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现代教育体系,让学生主动融入到教学体系中,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践行并落实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推动德育学科不断向前发展,以真正提升学生思想品德水平为目标开展教育,实现德育教育创新。
参考文献。
[1]苏靖鸥.教师德育效能感对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j].赤子,2017(17):103.
[3]梁晓梅.浅析小学生良好品德培养[j].神州,2018(19):121.
[4]李艳秋.浅谈如何加强小学生德育管理工作[j].赤子,2018(19):257.
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人师者,丰富的学识固然重要,但在教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又能兼顾到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培养和塑造一批批具备优秀人格的栋梁之材,我想,这样的教育境界就可以堪称完美无瑕的教育典范了。
但是,近些年来的几则新闻报道就深深地刺痛了很多人的心,譬如复旦大学医学骄子报毒案,而原因竟然是因为一些日常琐事而引发的矛盾;还有四川师范学校学生因别人影响了自己休息而挥刀向同学砍去……诸如此类令人触目惊心的校园惨案无不让人唏嘘不已,到底是什么使这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在父母和老师眼中无比优秀的孩子在生活中却表现出了最为残忍和让人不可思议的人性阴暗面呢?是什么让他们在简单的生活问题处理上表现的如此愚钝,不懂谦让,又不愿与人合作,不懂关爱别人。我想纵使有其他的因素,但归根到底,终归是我们教育的缺失,是缺失了对爱的传递。
是的,我们作为教师本应承担起这个责任,架起这个爱的桥梁,将爱从小就根植到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正如,我常对学生说的那样,孩子们来到学校,除了书本知识还要学习很多做人的根本。作为老师,除了教书,也要传递给学生更多的生活经验以及为人处事的技巧,而这个东西,我想就是一直推崇的德育。
其实,要真正的做到德育工作,教师就要具备三颗心,即爱心,耐心、责任心。
所谓“爱心”,真正的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生。教育是心与心的呼唤,是爱与爱的共鸣。我原来在中学教毕业班的时候,曾经在生活上帮助过一个单身家庭的学生,当时只是举手之劳,后来每年的教师节这个学生都会专程跑来看我,倾诉感恩之情。教育就是这么的神奇,你播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教师理应成为爱的传播者,示以美好,授以希望,让每位学生都心怀阳光,拥抱未来。
最后说到责任心,我想作为人民教师,其责任心是其根本之所在。能够为孩子们的未来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急功近利,不只图眼前。本着“十年树木,百年育人”的教育根本,怀抱培养祖国栋梁之才的美好愿望投入到平凡而伟大的教育工作中去。
总之,师者,就应采撷一束阳光,将它洒向学生的心田,让每一个学生都沐浴着爱的光芒,最终也成为爱的使者,传递爱的能量,一直健康的生活,快乐的成长。
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人师者,丰富的学识固然重要,但在教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又能兼顾到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培养和塑造一批批具备优秀人格的栋梁之材,我想,这样的教育境界就可以堪称完美无瑕的教育典范了。
但是,近些年来的几则新闻报道就深深地刺痛了很多人的心,譬如复旦大学医学骄子报毒案,而原因竟然是因为一些日常琐事而引发的矛盾;还有四川师范学校学生因别人影响了自己休息而挥刀向同学砍去……诸如此类令人触目惊心的校园惨案无不让人唏嘘不已,到底是什么使这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在父母和老师眼中无比优秀的孩子在生活中却表现出了最为残忍和让人不可思议的人性阴暗面呢?是什么让他们在简单的生活问题处理上表现的如此愚钝,不懂谦让,又不愿与人合作,不懂关爱别人。我想纵使有其他的因素,但归根到底,终归是我们教育的缺失,是缺失了对爱的传递。
是的,我们作为教师本应承担起这个责任,架起这个爱的桥梁,将爱从小就根植到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正如,我常对学生说的那样,孩子们来到学校,除了书本知识还要学习很多做人的根本。作为老师,除了教书,也要传递给学生更多的生活经验以及为人处事的技巧,而这个东西,我想就是一直推崇的德育。
其实,要真正的做到德育工作,教师就要具备三颗心,即爱心,耐心、责任心。
所谓“爱心”,真正的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生。教育是心与心的呼唤,是爱与爱的共鸣。我原来在中学教毕业班的时候,曾经在生活上帮助过一个单身家庭的学生,当时只是举手之劳,后来每年的教师节这个学生都会专程跑来看我,倾诉感恩之情。教育就是这么的神奇,你播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教师理应成为爱的传播者,示以美好,授以希望,让每位学生都心怀阳光,拥抱未来。
最后说到责任心,我想作为人民教师,其责任心是其根本之所在。能够为孩子们的未来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急功近利,不只图眼前。本着“十年树木,百年育人”的教育根本,怀抱培养祖国栋梁之才的美好愿望投入到平凡而伟大的教育工作中去。
总之,师者,就应采撷一束阳光,将它洒向学生的心田,让每一个学生都沐浴着爱的光芒,最终也成为爱的使者,传递爱的能量,一直健康的生活,快乐的成长。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古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对教师职业的解读。也就是说,老师不只是简简单单的教书匠,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和主张学习的可贵品质。
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人师者,丰富的学识固然重要,但在教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又能兼顾到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培养和塑造一批批具备优秀人格的栋梁之材,我想,这样的教育境界就可以堪称完美无瑕的教育典范了。
但是,近些年来的几则新闻报道就深深地刺痛了很多人的心,譬如复旦大学医学骄子报毒案,而原因竟然是因为一些日常琐事而引发的矛盾;还有四川师范学校学生因别人影响了自己休息而挥刀向同学砍去……诸如此类令人触目惊心的校园惨案无不让人唏嘘不已,到底是什么使这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在父母和老师眼中无比优秀的孩子在生活中却表现出了最为残忍和让人不可思议的人性阴暗面呢?是什么让他们在简单的生活问题处理上表现的如此愚钝,不懂谦让,又不愿与人合作,不懂关爱别人。我想纵使有其他的因素,但归根到底,终归是我们教育的缺失,是缺失了对爱的传递。
是的,我们作为教师本应承担起这个责任,架起这个爱的桥梁,将爱从小就根植到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正如,我常对学生说的那样,孩子们来到学校,除了书本知识还要学习很多做人的根本。作为老师,除了教书,也要传递给学生更多的生活经验以及为人处事的技巧,而这个东西,我想就是一直推崇的德育。
其实,要真正的做到德育工作,教师就要具备三颗心,即爱心,耐心、责任心。
所谓“爱心”,真正的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生。教育是心与心的呼唤,是爱与爱的共鸣。我原来在中学教毕业班的时候,曾经在生活上帮助过一个单身家庭的学生,当时只是举手之劳,后来每年的教师节这个学生都会专程跑来看我,倾诉感恩之情。教育就是这么的神奇,你播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教师理应成为爱的传播者,示以美好,授以希望,让每位学生都心怀阳光,拥抱未来。
最后说到责任心,我想作为人民教师,其责任心是其根本之所在。能够为孩子们的未来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急功近利,不只图眼前。本着“十年树木,百年育人”的教育根本,怀抱培养祖国栋梁之才的美好愿望投入到平凡而伟大的教育工作中去。
总之,师者,就应采撷一束阳光,将它洒向学生的心田,让每一个学生都沐浴着爱的光芒,最终也成为爱的使者,传递爱的能量,一直健康的生活,快乐的成长。
摘要:教育现代化对教师德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明确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德育能力具体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在课程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在实践实习中进行规范引导的方法培养师范生的德育能力;通过用人单位强化、落实德育管理、教师自觉提高德育水平的方式提升在职教师的德育能力。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德育能力;培养途径。
教育现代化是指整个国家教育的高水平发展状态,具体包括教育观念、师资队伍等的现代化,涉及教育发展方式、教育管理等的全方位转变。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探究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德育能力的培养途径,有利于切实提升教师个人思想政治文化素养,使之顺利开展与推进相关教学工作,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对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稳步提升乡村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育现代化背景下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德育能力。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重点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任务,提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中明确指出:“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大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
由此可见,国家十分重视德育工作,注重教师的师德师风修养以及德育能力的培养。当前,德育教育对教师的德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能力是教师胜任德育工作、达成德育目标需具备的素质。在教育一线,教师不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以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学生提供示范;还需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卓有成效地开展德育工作,塑造学生的道德品格。
通过总结乡村小学教师德育能力的研究经验,结合一直以来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在工作中面临的挑战,我们发现在教育现代化大背景下,乡村小学语文教师的德育能力主要包括:自身道德修养、自我教育和管理能力,德育认知能力、德育技能和德育实践能力。具体而言,指的是自身优良品质,自律意识,挖掘、运用德育素材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并进行德育评价反思的能力。
二、当前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了解宜春地区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有利于揭示问题的原因,明确改善的方向。为此,我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谈话等灵活形式,在校内了解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德育情况;在宜春地区的乡村小学中了解语文教师的德育工作情况。总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1.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德育工作,但大多数教师对德育的界定不清晰、认识不充分。
学校和用人单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都十分重视德育工作。学校充分意识到在新时代师范生德育工作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紧迫性,大力强调对师范生德行及育德能力的培养。用人单位积极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号),针对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和内容,在课程教学、文化活动、实践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提高学生道德素质。
现阶段师范生及小学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对德育工作的目标、主要内容有整体把握,但大多数师范生和教师对德育教育的界定不清晰、对德育理论的认识不充分。他们普遍将德育工作集中在思想品德课和班主任德育工作中,认为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只要实现了教学目标,就基本完成了德育任务。
2.师范生德育水平普遍不高。
在师德和育德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德育课程体系,师范生德育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不高。他们对教育工作有较大的热情和憧憬,但在工作中由于自身知识储备不足、工作任务繁重、与老教师差距明显等原因倍感压力,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德育素养和教学能力。在实习过程中,他们往往过分关注学生成绩,着眼于班级管理,对德育的认识和理解集中在师德修养的提升上,侧重于为学生提供示范和榜样,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以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由于认识失误、经验不足,处理突发、偶发问题的能力不强,师范生容易忽略德育教育,德育意识不强,工作不到位,整体成效不明显,以至于学科德育效果十分薄弱。
当前,宜春地區的乡村小学教师需求量大,以全科型教师为主。一般而言,一名教师须承担数学或语文一门主课,以及音乐、品德等其他一至两门课程,或者担任班主任。有的教师甚至需要承担某一年级的大部分课程和任务。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德育教育缺乏系统性,较为零散、琐碎,成效并不显著。在品德教育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会有意识地强调德育教育;在具体课程教学中,往往也包含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但大多数教师对德育理论的认识不够全面,不同教师对德育素材的选取、提炼能力差距较大,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德育效果的有效考核、评价。此外,在德育工作的实施途径中,家庭教育引导普遍缺失,社会协同机制并未覆盖。乡村小学教师应不断加强德育意识,科学定位自身育德角色;主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不断提升德育实践能力;引导家长注重家教、家风,积极营造良好向上的社会氛围,协调家庭、学校和社会力量,协同育人,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针对当前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德育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切实加强他们的德育意识,提高他们的育德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师范生和在职教师两个方面探讨教师德育能力的培养途径。
1.师范生德育能力的培养。
大多数师范生对德育理论的认识流于形式,德育意识有待加强,德育水平急需提高。对此,我们可以调整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师德与人格修养的培育,在课程体系中加大德育内容的比重,逐步建立系统规范的德育课程体系。在实践活动和见习、实习过程中,建立体现德育绩效的评价激励机制,强化师范生对德育工作的观察、体验和反思。
(1)在课程体系中加大德育内容的比重,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明确师范生各阶段德育目标及实施举措,强调德育基本理论和德育技能的学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加强人文通识教育,突出优秀传统文化,带领师范生熟读经典,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在小学教育专业所有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使学生在知识习得的过程中自觉接受价值引领。此外,宜春地区文化积淀深厚,红色资源丰富,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学习资料,能够增强师范生家国情怀。以上措施有利于培养师范生的德育认知能力和德育技能。
(2)在校园文化活动和实践实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德育能力。我校在小学教育专业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团日活动、文艺汇演、基本功比赛、职业教育活动周等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严格见习、实习考核管理制度,学生分组在市区小学各年级流动跟班学习之后,会到本地区各小学进行实习。师范生育德能力不高的重要原因在于他们在德育实践中缺乏价值引领、规范引导。因此,培养师范生德育实践能力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德育,定制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在具体实践中,融入德育元素,把德育能力作为考评标准之一,制订德育能力培养活动的操作指引。在见习、实习过程中,强调德育工作,制定德育绩效量化考评标准,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锻炼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素养。
2.在职教师德育能力的培养。
教师德育能力的高低对德育目标的实现和学生道德水平的发展有直接影响。现阶段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德育意识有待提高,德育能力有待加强。培养在职教师的德育能力应从学校层面和教师自身两方面入手:学校应重视教师德育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积极开展德育培训,加大宣传力度,协调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关系。教师应自觉提升道德素养,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主动学习德育知识,不断提升德育实践能力。
(1)学校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德育管理。
(2)教师转变德育理念,自觉提高德育认知能力和德育技能。
学生德育工作不只是班主任和品德教师的任务,而应贯穿学校教育各个环节,覆盖所有课程。德育教育不应是说教,而应采取活动、游戏等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在良好的情感体验中接受熏陶和引导。为此,教师需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育人意识,加强师德修养,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关注相关法规政策、前沿动态,积极参加德育培训,主动学习德育知识,不断提高人文素养,思考、落实语文课程教学中德育的渗透途径,自觉提高德育认知能力和德育实践能力。
总之,教育现代化对教师的德育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无论是师范生,还是在职教师的德育水平都急需提高,使教师增强德育意识,获得系统德育知识,进行德育技能的实践训练,对提升乡村语文教师德育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俞晓婷.基于“教师德育能力”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2019年首届教师德育能力研讨会综述[j]中国德育,2020(02)。
[2]刘劲松.新时代乡村小学教师业务能力提升途径探究[j]教师,2020(19)。
[3]何美珑.免费师范生德育课程建设——基于高中阶段教育的视角[j]上海教育科研,2011(01)。
[4]葉建柱.论师范生学科德育能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11)。
立德树人论文立德树人论文(模板21篇)篇十
小学教师是指符合一定条件,经过规范选拔任用,在全国各级各类小学任教的特定专业人员。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摘要:教育现代化对教师德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明确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德育能力具体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在课程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在实践实习中进行规范引导的方法培养师范生的德育能力;通过用人单位强化、落实德育管理、教师自觉提高德育水平的方式提升在职教师的德育能力。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德育能力;培养途径。
教育现代化是指整个国家教育的高水平发展状态,具体包括教育观念、师资队伍等的现代化,涉及教育发展方式、教育管理等的全方位转变。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探究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德育能力的培养途径,有利于切实提升教师个人思想政治文化素养,使之顺利开展与推进相关教学工作,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对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稳步提升乡村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育现代化背景下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德育能力。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重点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任务,提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中明确指出:“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大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
由此可见,国家十分重视德育工作,注重教师的师德师风修养以及德育能力的培养。当前,德育教育对教师的德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能力是教师胜任德育工作、达成德育目标需具备的素质。在教育一线,教师不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以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学生提供示范;还需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卓有成效地开展德育工作,塑造学生的道德品格。
通过总结乡村小学教师德育能力的研究经验,结合一直以来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在工作中面临的挑战,我们发现在教育现代化大背景下,乡村小学语文教师的德育能力主要包括:自身道德修养、自我教育和管理能力,德育认知能力、德育技能和德育实践能力。具体而言,指的是自身优良品质,自律意识,挖掘、运用德育素材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并进行德育评价反思的能力。
了解宜春地区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有利于揭示问题的原因,明确改善的方向。为此,我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谈话等灵活形式,在校内了解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德育情况;在宜春地区的乡村小学中了解语文教师的德育工作情况。总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1.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德育工作,但大多数教师对德育的界定不清晰、认识不充分。
学校和用人单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都十分重视德育工作。学校充分意识到在新时代师范生德育工作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紧迫性,大力强调对师范生德行及育德能力的培养。用人单位积极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号),针对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和内容,在课程教学、文化活动、实践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提高学生道德素质。
现阶段师范生及小学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对德育工作的目标、主要内容有整体把握,但大多数师范生和教师对德育教育的界定不清晰、对德育理论的认识不充分。他们普遍将德育工作集中在思想品德课和班主任德育工作中,认为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只要实现了教学目标,就基本完成了德育任务。
2.师范生德育水平普遍不高。
在师德和育德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德育课程体系,师范生德育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不高。他们对教育工作有较大的热情和憧憬,但在工作中由于自身知识储备不足、工作任务繁重、与老教师差距明显等原因倍感压力,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德育素养和教学能力。在实习过程中,他们往往过分关注学生成绩,着眼于班级管理,对德育的认识和理解集中在师德修养的提升上,侧重于为学生提供示范和榜样,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以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由于认识失误、经验不足,处理突发、偶发问题的能力不强,师范生容易忽略德育教育,德育意识不强,工作不到位,整体成效不明显,以至于学科德育效果十分薄弱。
当前,宜春地區的乡村小学教师需求量大,以全科型教师为主。一般而言,一名教师须承担数学或语文一门主课,以及音乐、品德等其他一至两门课程,或者担任班主任。有的教师甚至需要承担某一年级的大部分课程和任务。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德育教育缺乏系统性,较为零散、琐碎,成效并不显著。在品德教育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会有意识地强调德育教育;在具体课程教学中,往往也包含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但大多数教师对德育理论的认识不够全面,不同教师对德育素材的选取、提炼能力差距较大,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德育效果的有效考核、评价。此外,在德育工作的实施途径中,家庭教育引导普遍缺失,社会协同机制并未覆盖。乡村小学教师应不断加强德育意识,科学定位自身育德角色;主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不断提升德育实践能力;引导家长注重家教、家风,积极营造良好向上的社会氛围,协调家庭、学校和社会力量,协同育人,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针对当前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德育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切实加强他们的德育意识,提高他们的育德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师范生和在职教师两个方面探讨教师德育能力的培养途径。
1.师范生德育能力的培养。
大多数师范生对德育理论的认识流于形式,德育意识有待加强,德育水平急需提高。对此,我们可以调整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师德与人格修养的培育,在课程体系中加大德育内容的比重,逐步建立系统规范的德育课程体系。在实践活动和见习、实习过程中,建立体现德育绩效的评价激励机制,强化师范生对德育工作的观察、体验和反思。
(1)在课程体系中加大德育内容的比重,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明确师范生各阶段德育目标及实施举措,强调德育基本理论和德育技能的学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加强人文通识教育,突出优秀传统文化,带领师范生熟读经典,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在小学教育专业所有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使学生在知识习得的过程中自觉接受价值引领。此外,宜春地区文化积淀深厚,红色资源丰富,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学习资料,能够增强师范生家国情怀。以上措施有利于培养师范生的德育认知能力和德育技能。
(2)在校园文化活动和实践实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德育能力。我校在小学教育专业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团日活动、文艺汇演、基本功比赛、职业教育活动周等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严格见习、实习考核管理制度,学生分组在市区小学各年级流动跟班学习之后,会到本地区各小学进行实习。师范生育德能力不高的重要原因在于他们在德育实践中缺乏价值引领、规范引导。因此,培养师范生德育实践能力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德育,定制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在具体实践中,融入德育元素,把德育能力作为考评标准之一,制订德育能力培养活动的操作指引。在见习、实习过程中,强调德育工作,制定德育绩效量化考评标准,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锻炼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素养。
2.在职教师德育能力的培养。
教师德育能力的高低对德育目标的实现和学生道德水平的发展有直接影响。现阶段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德育意识有待提高,德育能力有待加强。培养在职教师的德育能力应从学校层面和教师自身两方面入手:学校应重视教师德育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积极开展德育培训,加大宣传力度,协调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关系。教师应自觉提升道德素养,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主动学习德育知识,不断提升德育实践能力。
(1)学校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德育管理。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德育管理。一方面,定期开展在职教师德育培训,举办德育技能比拼活动、德育工作总结、分享会;加强教师德育工作考核,制订合理的教师德育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完善各科教师德育工作考核标准,对不同阶段教师采取不同激励措施,提高教师进行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家长会议、定期聘请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做专题报告演练等形式,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与社会的联系制度,多渠道增强学校德育教育与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统筹结合。
(2)教师转变德育理念,自觉提高德育认知能力和德育技能。
学生德育工作不只是班主任和品德教师的任务,而应贯穿学校教育各个环节,覆盖所有课程。德育教育不应是说教,而应采取活动、游戏等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在良好的情感体验中接受熏陶和引导。为此,教师需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育人意识,加强师德修养,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关注相关法规政策、前沿动态,积极参加德育培训,主动学习德育知识,不断提高人文素养,思考、落实语文课程教学中德育的渗透途径,自觉提高德育认知能力和德育实践能力。
总之,教育现代化对教师的德育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无论是师范生,还是在职教师的德育水平都急需提高,使教师增强德育意识,获得系统德育知识,进行德育技能的实践训练,对提升乡村语文教师德育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俞晓婷.基于“教师德育能力”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2019年首届教师德育能力研讨会综述[j]中国德育,2020(02)。
[2]刘劲松.新时代乡村小学教师业务能力提升途径探究[j]教师,2020(19)。
[3]何美珑.免费师范生德育课程建设——基于高中阶段教育的视角[j]上海教育科研,2011(01)。
[4]葉建柱.论师范生学科德育能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11)。
摘要:学校教育过程中,除教学生基本知识外,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我国教育部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其中德育处在首位。可见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本文结合笔者班主任工作经验,浅谈几点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德育教育;自我教育;主题活动;树立榜样。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一、引导学生有效的自我教育。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在学生印象里好像天然的是一种“对立”的关系,学生对教师的讲话内容总是会用“对立”的心态去思考和理解。因此,德育工作的开展最有效的方式不是教师的说教而是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我们应该把教师有形的、生硬的说话形式转化为学生背后的推手,转变为学生思考问题的内驱力,使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具体操作方式有以下几种。
1.培养班干部正确的思想观念,使之影响到全班同学。学生干部既是学生又是管理者。学生干部所带有的管理职能使得其最容易成为全班同学的思维引导者。因此做好班干部的德育工作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首先,班干部的选用一定要选择有良好思想品德的学生,不一定要局限于学习好的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才能在班里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使我们的德育工作得以有效开展。其次,要加强班干部的思想引导,每周召开班干部会议,对班级内发生的重点问题与班干部分析、讨论并把正确的观念传输给班干部,并逐步使其影响到全班同学。总之,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我们对班干部的培养和使用。
2.抓好后进生的德育教育。如果说班干部是班级里的“领头人”,那么后进生就是班级里的“小尾巴”。抓好“领头人”的同时,我们还要抓好“小尾巴”的德育教育。一方面,后进生德育教育不一定能够受到班干部的影响,另一方面后进生思想意识的好坏也会较大程度地影响班级学生的自我教育。对于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应以引导为主,批评为辅。首先,班主任应倾听后进生的想法,并从中发现较为严重的思想问题,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思想意识从而实现自我教育。其次,对于较为明显的错误行为应以批评为主,对于后进生的批评教育应注重对于班级的影响使得在批评后进生的同时,使其他同学形成自我教育。
二、开展主题活动,实现活动育人。
德育工作的开展环境的营造是非常重要的。在班级德育教育中,主题活动教育是非常有效的德育教育方式。班主任应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状态以及不同年龄段的接受程度,选择适合学生的主题开展活动。主要活动形式有以下几种。
1.校外活动。带领学生走到现实的社会环境中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校外活动主要有参观、宣传、帮助等形式。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我校组织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走上街头为清洁工人、交通警察等服务人员送上一杯热茶,说上一句“您辛苦了”。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学生真实感受到社会各个工作岗位的不容易,从而使学生更懂得尊重、理解和爱。这种教育效果是学校内任何形式都无法达到的。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大型庆典、义务劳动、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等活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学生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素材和条件。学校德育要打破封闭式的教育模式,善于捕捉信息,通过走入校外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与见识,不失时机地进行理想、品德教育。
2.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是我们整个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主题班会的设计与运用需要有一定的系统性。中学阶段,每一个学年、每一个学期、每一个班会都应该有具体的规划与设计。对于高一阶段,可以从文明礼仪、理想、勤奋、和谐、积极向上、创造力、感恩等方面来设计主题班会内容;对于高二阶段可以从责任教育、誠信教育、人生观教育、感恩与爱心教育等方面来设计主题班会内容;对于高三阶段,可以从行动力教育、理性教育、拼搏精神教育、人生教育、大学生活教育等方面来设计主题班会内容。只有成系统的主题班会教育才能让我们整个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更加有效,更加完整。
三、树立榜样,以身作则。
当代青少年学生是敢想敢说敢做的一代,他们知识面宽广,社会信息量大,对变幻莫测的客观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他们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年龄阶段,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面对社会种种现象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甚至良莠不分。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学高、身正”。一名成功的班主任就是能够让学生想要成为那样的人。德育工作的开展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以一个“身正”的姿态站立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思想与社会中那些杂七乱八的思想有所不同有所“吸引”。只有这样,我们的德育教育才能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真正能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每一位教师都应时刻以一名“师者”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学生的榜样。
参考文献:
[1]杨贵娟.改进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j].世纪桥,2012(9).
[2]孙前胜,曲宗霞.试谈德育工作中的批评之法[j].辽宁教育,2017(12).
“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本是教育的本位、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核心、教育的灵魂,是人人都应该明白的道理,本是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可是现时情况却并非如此。学生、教师、家长仍然深陷于实用主义教育的泥沼中而不能自拔,仍然困扰于应试教育的藩蓠中而难以超脱,使教育这一原本净化心灵、提升境界、光明自性的轻松愉悦的生命成长过程,变成了无可奈何的疲惫不堪的应试教育的奴役过程,这一教育本质的变异使神圣的“育人为本”的教育低贱为“谋生”、“竞争”的手段,这种“结茧自缚”成了难以解脱的顽疾,这正是当今教育的悲哀!
教育不但是为人立世之本,更是立国强国之本。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关键!党的十八大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尊师重教,望子成才”是中华民族素有的传统美德,教育支出至今仍然是家庭的主要支出。伴随着中华民族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崛起,良好的教育已经成为人们首要的需求,人们迫切地期盼早日超越现行教育体制的束缚,在科学的扬弃中创造出中华民族教育新的辉煌。从我们的民族传统上讲,当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诚信、守礼,这也是人的品德的形成。受教育者要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品德。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他的性格、品德包括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通过“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学习,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个人的事,应该是学校所有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强调素质不等于忽视品德。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早就说过,人者,德为先。未学文而先学文德,未学武而先重武德,学好文武,不光是光宗耀祖,最主要的是报效国民。一个人的品德好坏往往能决定他行事结果的正与负,一个邪恶的天才所造成的灾难,总要好几代人才能扭转过来。如今法治和文明是全球的大趋势,而我们的制度又还不很健全,我们不能再满不在乎于品德素质的培养。自由发展不等于要忽视个性素质。什么是个性素质?就是良好的个性。良好个性体现何在?那就是,合理地进取,合理地忍让,适当时敢于竞争,关键时能顾全大局。其实成功人士们都有很好的个性,他们那很不错的人缘就是最起码的证明。但如今的学生们已越来越不会接受批评,受了点委屈后就要死要活或喊打喊杀,不能不引起大人们的注意。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更进一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理论精神,及时掌握党的工作重点方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而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当好学生的榜样,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作出贡献。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小学生也呈现出新的授课需求,特别是对于德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在小学教育中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教师德育效能感,可以助力小学德育教育提档升级。培养教师德育效能感对于学生德育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教育实践中,需要小学德育教师深入探索,寻求有效的教育创新路线,满足现代小学德育教育發展需求。
关键词小学德育品德德育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识码:a。
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德育效能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探索培养提升教师德育效能感的有效创新路径,旨在提升学生的德育核心素养。在小学德育教育发展过程中,通过培养提升教师效能感,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参与到现代教育体系中来,提升学生的德育参与程度,让学生在互动中加强自身实践能力与互动交流能力,实现科学教育目标。
1教师德育效能感的基本概念。
作为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教师德育效能感是一种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思路。效能感属于心理学和管理学范畴的概念,是一种自我认知能力,是对自身完成一定工作的基本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效能感是对自身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能力。在实践中,教师效能感包括教学进度、学生情况、教师能力提升等多个层面,在开展小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需要教师提升自我效能感,进而提升德育教育质量,满足学生德育需求。
2教师德育效能感对小学德育教学的推动作用。
在培养教师德育效能感过程中,既要结合生活实践,同时也要结合德育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德育教学方法与路径。教师具有较强的德育效能感,可以帮助学生理顺知识脉络,对于德育知识节点有更加清晰的掌握,进而提升对整个德育教学流程的高效把握。在小学教学实践中,德育教育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引入高效、科学、学生感兴趣的现代教育模式,需要教师德育效能感的支撑,是小学德育教师的重要课题。教师德育效能感作为一种科学的德育教育思路,有着极强的启示和教育作用,对于引导学生、助力学生加深生活理解都具有重要意义。
3当前小学生品德教育面临的新难题。
3.1学生思想呈现多元倾向。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学生生活条件普遍比较优越,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给现代德育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学生通过网络等载体获取大量信息,思想不断丰富,更善于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在这样的条件下,很多学生对传统德育模式缺乏热情,很难融入到知识体系中来。
3.2德育教育与生活脱节。
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将德育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德育教育与生活处于一种脱节的状态,很难用德育教育知识直接指引生活,总体教育效果不够好。比如说,小学生由于思想认知不足,对于很多道德理念与理论无法深入理解,教师只有将德育理念将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融入感恩、礼貌等学生容易理解的生活要素,才能提升德育学习效果,这也是现代小学生品德养成的薄弱环节。
3.3师生沟通不足。
在开展小学德育教学中,要提升教学效率,培养教师的德育效能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课堂教学信息的有效传导。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不注重师生沟通,将教学精力集中在自己讲授课程知识上,与学生的交流不够深入,导致教师不了解学生想法,学生也很难领会教师的理念,导致课堂教学信息交流不畅。作为教师,要构建生动、活跃课堂,让学生融入到德育知识体系中来。
4.1适应社会发展,创新德育策略。
在开展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德育效能感,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创新教学策略。近年来,社会形势快速变化,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小学德育教学格局也随之变化,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更高,要求教师教学的内容更具有时代特性,同时也更有体系性,要及时调整教学模式,构建灵活的教学体系,提升教学综合效能。在社会快速变革的背景下,学生思想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不同学生有着不同需求,对于德育教学内容有更多样化的要求。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道德意识,是现代小学德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作为教师,要敢于突破传统,根据现代社会发展形势及教育热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引领现代小学德育向前发展。比如说,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组织学生开展“德育之星”、“感恩有我”等和生活实践内容息息相关的教育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德育教育之后,回家对自己的父母和爷爷奶奶做一件事,体现自己的感恩之心,同时将感恩实践过程进行记录,上传到班级学习平台上与同学进行分享,实现共同成长。
4.2充分利用微课,充分提升德育教育效能。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微课自从出现以来,受到现代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与运用,微课是微视频课程的简称,通过现代视频、音频软件的整合,将相同类型的知识浓缩到五分钟左右的视频内,可以在提升德育知识的直观化程度,提升德育教育效能,特别是对于很多抽象知识,可以强化学生的理解。在现在教育实践中,微课最为突出的就是教育资源的整合,实现了知识的有效浓缩,同时也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将枯燥的德育知识转为动(下转第62页)(上接第60页)态的视频,吸引学生参与到其中,此外,微课还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德育知识,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技术设备,在其他场所学习知识,实现品德的塑造与养成。
4.3充分利用主题活动,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在现代小学德育教育体系下,学生思想日趋多元,而小学德育教师由于时间有限,在开展教育过程中,很难真正的深入了解学生,对整个课程也没有准确把握,德育效能感不高。因此,可以利用主题活动,通过课程化设置,提升主题活动的系统性和制度性,利用主题活动这个载体,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为进一步加强学生教育夯实基础。作为小学教师,通过实现主题活动的课程化设置,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和诉求,引导学生表达自我,实现教师德育效能感与学生品德形成的统一。作为小学教师,要积极推动,利用现代网络建立网络平台,不断上传完善教育资源,提升网络教育平台的应用效果。比如说,可以设置传统文化主题,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包括《弟子规》《三字经》等学生耳熟能详的典籍,都蕴含着中华文明深厚的文化,学生一般也都有所学习,对于其中的感恩内容包括“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等,都是开展感恩文化教育的有效载体。具体来说,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践载体,通过传统文化传承,让学生结合现代生活,对礼让斑马线行人的车主鞠躬,在面对小区保安、保洁人员的时候,给予一个微笑与拥抱,表达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准。
4.4对班级文化建设给予充分重视。
在当前的小学生品德养成过程中,要想有效塑造小学班级灵魂,班级文化建设必须摆在首位,这也是教师效能感的内在要求,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帮助小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班级文化的影响,塑造健全的人格和意志品质,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小学老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将班级文化建设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来抓,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不断创新和转变教育思路,探寻各种行之有效的建设方式,迈好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一步。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不断进行教育创新,提升自身德育效能感,进而提升小学德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现代教育体系,让学生主动融入到教学体系中,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践行并落实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推动德育学科不断向前发展,以真正提升学生思想品德水平为目标开展教育,实现德育教育创新。
参考文献。
[1]苏靖鸥.教师德育效能感对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j].赤子,2017(17):103.
[3]梁晓梅.浅析小学生良好品德培养[j].神州,2018(19):121.
[4]李艳秋.浅谈如何加强小学生德育管理工作[j].赤子,2018(19):257.
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人师者,丰富的学识固然重要,但在教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又能兼顾到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培养和塑造一批批具备优秀人格的栋梁之材,我想,这样的教育境界就可以堪称完美无瑕的教育典范了。
但是,近些年来的几则新闻报道就深深地刺痛了很多人的心,譬如复旦大学医学骄子报毒案,而原因竟然是因为一些日常琐事而引发的矛盾;还有四川师范学校学生因别人影响了自己休息而挥刀向同学砍去……诸如此类令人触目惊心的校园惨案无不让人唏嘘不已,到底是什么使这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在父母和老师眼中无比优秀的孩子在生活中却表现出了最为残忍和让人不可思议的人性阴暗面呢?是什么让他们在简单的生活问题处理上表现的如此愚钝,不懂谦让,又不愿与人合作,不懂关爱别人。我想纵使有其他的因素,但归根到底,终归是我们教育的缺失,是缺失了对爱的传递。
是的,我们作为教师本应承担起这个责任,架起这个爱的桥梁,将爱从小就根植到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正如,我常对学生说的那样,孩子们来到学校,除了书本知识还要学习很多做人的根本。作为老师,除了教书,也要传递给学生更多的生活经验以及为人处事的技巧,而这个东西,我想就是一直推崇的德育。
其实,要真正的做到德育工作,教师就要具备三颗心,即爱心,耐心、责任心。
所谓“爱心”,真正的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生。教育是心与心的呼唤,是爱与爱的共鸣。我原来在中学教毕业班的时候,曾经在生活上帮助过一个单身家庭的学生,当时只是举手之劳,后来每年的教师节这个学生都会专程跑来看我,倾诉感恩之情。教育就是这么的神奇,你播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教师理应成为爱的传播者,示以美好,授以希望,让每位学生都心怀阳光,拥抱未来。
最后说到责任心,我想作为人民教师,其责任心是其根本之所在。能够为孩子们的未来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急功近利,不只图眼前。本着“十年树木,百年育人”的教育根本,怀抱培养祖国栋梁之才的美好愿望投入到平凡而伟大的教育工作中去。
总之,师者,就应采撷一束阳光,将它洒向学生的心田,让每一个学生都沐浴着爱的光芒,最终也成为爱的使者,传递爱的能量,一直健康的生活,快乐的成长。
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人师者,丰富的学识固然重要,但在教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又能兼顾到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培养和塑造一批批具备优秀人格的栋梁之材,我想,这样的教育境界就可以堪称完美无瑕的教育典范了。
但是,近些年来的几则新闻报道就深深地刺痛了很多人的心,譬如复旦大学医学骄子报毒案,而原因竟然是因为一些日常琐事而引发的矛盾;还有四川师范学校学生因别人影响了自己休息而挥刀向同学砍去……诸如此类令人触目惊心的校园惨案无不让人唏嘘不已,到底是什么使这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在父母和老师眼中无比优秀的孩子在生活中却表现出了最为残忍和让人不可思议的人性阴暗面呢?是什么让他们在简单的生活问题处理上表现的如此愚钝,不懂谦让,又不愿与人合作,不懂关爱别人。我想纵使有其他的因素,但归根到底,终归是我们教育的缺失,是缺失了对爱的传递。
是的,我们作为教师本应承担起这个责任,架起这个爱的桥梁,将爱从小就根植到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正如,我常对学生说的那样,孩子们来到学校,除了书本知识还要学习很多做人的根本。作为老师,除了教书,也要传递给学生更多的生活经验以及为人处事的技巧,而这个东西,我想就是一直推崇的德育。
其实,要真正的做到德育工作,教师就要具备三颗心,即爱心,耐心、责任心。
所谓“爱心”,真正的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生。教育是心与心的呼唤,是爱与爱的共鸣。我原来在中学教毕业班的时候,曾经在生活上帮助过一个单身家庭的学生,当时只是举手之劳,后来每年的教师节这个学生都会专程跑来看我,倾诉感恩之情。教育就是这么的神奇,你播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教师理应成为爱的传播者,示以美好,授以希望,让每位学生都心怀阳光,拥抱未来。
最后说到责任心,我想作为人民教师,其责任心是其根本之所在。能够为孩子们的未来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急功近利,不只图眼前。本着“十年树木,百年育人”的教育根本,怀抱培养祖国栋梁之才的美好愿望投入到平凡而伟大的教育工作中去。
总之,师者,就应采撷一束阳光,将它洒向学生的心田,让每一个学生都沐浴着爱的光芒,最终也成为爱的使者,传递爱的能量,一直健康的生活,快乐的成长。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古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对教师职业的解读。也就是说,老师不只是简简单单的教书匠,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和主张学习的可贵品质。
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人师者,丰富的学识固然重要,但在教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又能兼顾到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培养和塑造一批批具备优秀人格的栋梁之材,我想,这样的教育境界就可以堪称完美无瑕的教育典范了。
但是,近些年来的几则新闻报道就深深地刺痛了很多人的心,譬如复旦大学医学骄子报毒案,而原因竟然是因为一些日常琐事而引发的矛盾;还有四川师范学校学生因别人影响了自己休息而挥刀向同学砍去……诸如此类令人触目惊心的校园惨案无不让人唏嘘不已,到底是什么使这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在父母和老师眼中无比优秀的孩子在生活中却表现出了最为残忍和让人不可思议的人性阴暗面呢?是什么让他们在简单的生活问题处理上表现的如此愚钝,不懂谦让,又不愿与人合作,不懂关爱别人。我想纵使有其他的因素,但归根到底,终归是我们教育的缺失,是缺失了对爱的传递。
是的,我们作为教师本应承担起这个责任,架起这个爱的桥梁,将爱从小就根植到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正如,我常对学生说的那样,孩子们来到学校,除了书本知识还要学习很多做人的根本。作为老师,除了教书,也要传递给学生更多的生活经验以及为人处事的技巧,而这个东西,我想就是一直推崇的德育。
其实,要真正的做到德育工作,教师就要具备三颗心,即爱心,耐心、责任心。
所谓“爱心”,真正的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生。教育是心与心的呼唤,是爱与爱的共鸣。我原来在中学教毕业班的时候,曾经在生活上帮助过一个单身家庭的学生,当时只是举手之劳,后来每年的教师节这个学生都会专程跑来看我,倾诉感恩之情。教育就是这么的神奇,你播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教师理应成为爱的传播者,示以美好,授以希望,让每位学生都心怀阳光,拥抱未来。
最后说到责任心,我想作为人民教师,其责任心是其根本之所在。能够为孩子们的未来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急功近利,不只图眼前。本着“十年树木,百年育人”的教育根本,怀抱培养祖国栋梁之才的美好愿望投入到平凡而伟大的教育工作中去。
总之,师者,就应采撷一束阳光,将它洒向学生的心田,让每一个学生都沐浴着爱的光芒,最终也成为爱的使者,传递爱的能量,一直健康的生活,快乐的成长。
您的手上有许多正在成长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全部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您的指引、塑造和培育,才能成长为最好的公民。
——题记。
昌邑一中1946年建校,2010年8月搬迁现址。学校投资4亿元,占地60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教学设备总值1500万元,馆藏图书30万册。现有118个教学班,在校生6500人,教职工492人,其中高级教师112人,硕士研究生76人。近年来,学校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构建文化体系,升华师生境界,建设道德学校,缔造精神家园,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了宽松和谐的氛围,使素质教育在持续发展的路子上形成了良性循环。
教育追问: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教书育人历来是我们提倡的最基本的教育思想。新课程实施以来,随着中西方教育的交流,我们过分追求西方教育的个性发展,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道德的培养与熏陶。如何有效协调“教书”、“育人”的关系,如何落实胡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上对青年学生提出的“三个结合”,既能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又能使他们具备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是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必须破解的课题。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其实就是传承人类或民族的未来。人类的根本传承是文化的传承,学校存在、发展的遗传基因在于文化。我校有着65年的办学历史,历届领导重视德育工作,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德育文化。教育的全部工作和唯一工作,就是引领学生精神成长,为国家、为家庭、为个人赢得荣誉,赢得未来。素质教育推行以来,我们提出了“立德树人”的办学思想,在师生中大力倡导“万事德为先”,提出了“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为家庭培养幸福的人”的育人目标。
培养路径:立德树人以文化人。
陶行知先生有篇文章,题目就叫《学做一个人》,他的观点很简单,很明确:要做一个整个的人,别做一个不完全、命分式的人。什么是整个的人?就是学校核心价值观提到的能够为民族、家庭、个人、团队勇于担当,有着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气质,有着自尊自信、自谦自持的情怀,有着热爱自然、关心社会的操守,有着求实致远、质朴高雅的品位。
教育的任务是育人,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在历史的视线里,什么都会渐行渐远,而唯有人以及人格的力量,千古流传。而我们所承载的使命,正如竺可桢所言:“尤在于养成公忠坚毅,能担大任,主持风气的人才。”
一、精神文化渗透德育思想。
校长实现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观念和价值的领导。在65年的发展史中,特别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学校围绕德育工作,生成并积淀了内涵丰富的学校文化。这些由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形成的文化,归纳起来最主要的有12条:
1、校徽由“昌邑一中”拼音首字母“cyyz”元素构成,呈现“人”字造形,彰显人本,象征人文,守护人道,闪耀人性,寓意一中师生关注国家,放眼世界,做一个具有天下胸襟、道德风骨、高远情怀的优秀中国人。
2、校训: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仰望星空”寓意师生修身育人理性宽容,追寻道德真义,呼唤情怀操守,追求无尽真理上下求索,坚守人类正义永不松懈,坚持远大理想永不放弃。
“脚踏实地”寓意做人做事,持其本道,行之有度,立稳健行,做一个知识广博、学识渊博,言行儒雅、行为优雅的优秀中国人。
3、办学思想:立德树人,以文化人。
4、办学理念:行而循德,学以致用。这是峻青先生为我校的题词,从德、智两个方面对学生提出了希望,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5、办学目标: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为家庭培养幸福的人。
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意即:每一个学生都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有创新精神、现代意识、探究精神、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独特的个性和宽广的世界胸怀,适应未来世界竞争的能力。
为家庭培养幸福的的人,一是让学生接受幸福的教育,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下,能够将“幸福”贯穿在学习、生活当中,能够感受到幸福的愉悦。二是让学生享受成长的幸福,在优美的校园环境里,在教师的悉心教育下,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能够沭浴幸福的阳光,实现人格的成长、智慧的成长、心灵的成长。三是为学生开启智慧的幸福。学生经由学校教育,逐渐开启做人的智慧、学习的智慧、相处的智慧和发展的智慧,通过多元智慧的成长而拥有智慧的人生。
6、核心价值观:为民族复兴而学达天下,为家庭幸福而立德至善,为终身发展而博雅笃行,为团队使命而恪诚允公。从民族复兴、家庭幸福、终身发展、团队使命四个方面为全体师生提出了高远的精神追求,潜移默化中激励着广大师生修身齐家、团结协作,共同缔造精神家园。
7、一中精神:立德树人精神:人为本,德为先,和谐至上;讲廉洁,重安全,师生第一。青檀风骨精神:锲而不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奋发进取。奥林匹克精神:学校建设:又好又快;品牌课程:特尖名强;师生追求:志高情远;规划愿景:卓越名校。
8、一中校歌:校歌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承载着学校的历史与沧桑,铭刻着师生的信念与期翼,是音乐,更是心声。“人为本,德为先,求实为要义;扬个性,显特长,行当胜于知。”校歌的主旋律唱响了学校师生内心真正的追求。
9、学校目标发展定位:建设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普通高中;建设教育理念、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一流的中华名校;建设与国际同类学校建立文化交流关系的现代化开放式高级中学。
10、学校“五年规划”:一年完善配套,两年提升内涵,三年打造特色,四年凝聚品牌,五年争创一流。
11、《聆听文化生长的声音》校本课程:本书全面阐述了校风校训、育人目标、核心价值、办学特色、规章制度等校园文化特质,旨在深层挖掘一中建校以来所沉淀积聚下来的文化精神财富,传承创新,厚积薄发,为学校未来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地精神动力。
12、《向着明亮那方》专题片:包括发展篇、管理篇、育人篇和展望篇,通过不同章节体现一中精神,体现立德树人精神。
通过文化接力,学校的办学理念融合到师生心中,凝聚教师,影响学生,取信社会,使学校真正成为师生成长的摇篮、精神的家园、生活的乐园。
二、物质文化彰显德育特色。
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物质基础,是学校文化的有机载体。搬迁新校,学校按照“现代化建筑+花园式环境+浓厚文化氛围”的思路,规范学校文化建设,打造了学生社团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家长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四大中心和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和休闲区四大功能区文化,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文化育人体系。
四大服务心中心:学生社团中心设有第一放影厅、第二放影厅和选课走班教室及各种社团活动室;教师发展中心既有承担大型文艺演出的功能,更要通过教师专业成长报告会、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学骨干,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家长服务中心设有年级家长教室、学情会商室、亲情接待室、亲情谈话室、心理咨询室等,形成了家庭社会齐心合力、全员育人谱绘新篇、学情会商同心同德、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四大德育阵地,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综合服务中心包括行政办公区、理化生实验区、图书阅览区、信息技术区、校史展览馆、书画展馆等,其中校史馆建筑面积800平方米,以“一中精神”为核心,贯穿学校发展的全部历史,通过100多个版面的解读,一个承载丰厚文化沉淀、稳定和谐而又洋溢着蓬勃生机的昌邑一中完美而鲜活的呈现,让师生重温记忆,感受昌邑一中特有的精神气质,达到全面育人、以文化人的目的。
四大功能区:教学区a、b、c、d、e、f六幢教学楼分别体现“立德、知博、行雅、崇真、至善、尚美”主题,同时各年级部、办公室、级班文化都制作了名片文化,围绕“立德树人”主题设计个性化特色文化。生活区文化由学生公寓文化和学生餐厅文化组成,体现和谐向上的主导思想,使学校成为健康文明、举止高雅、严格自律的和谐校园。运动区有着可供学生活动的体育用地56000余平方米,包括高标准400米塑胶体育场两个、体育看台、排球训练馆、体操训练馆、乒乓球训练馆、综合训练馆等,馆内文化体现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定期举办师生书画展,既满足学校体育教学、举办大型体育、文艺盛会和全民健身的需求,更通过文化熏陶提升师生人文素养。休闲区文化精心设计了德育长廊、励志长廊、感恩长廊、勤奋长廊“四大文化长廊”,实现了“一草一木见精神,每面墙壁会说话”,起到了怡情和励志的作用;水系景观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植被覆盖,水流潺潺,一处一景,和谐典雅,生态与文明相融,自然与人文共生,是广大师生休闲、放松的重要场所。学校道路、湖泊、广场的命名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原则,命名为博雅湖、青檀广场,内环路分别为“仁爱、弘毅、求实、行知”等,做到传统文化与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
三、制度文化凝聚德育理念。
良好制度是一所学校得以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独具特色的管理制度和强有力的执行力度是建设一流名校的根本保证。学校在围绕“立德树人”主题,探索“大年级部”管理体制,大力推行首席班主任制度,重点打造学情会商制度,在教书与育人之间找到了平衡接点。
1.“两部四段两统一”年级管理制度——让子弹飞得更快更准。
2010年,学校招收52个教学班,2011招收40个教学班,急剧扩大的规模引发管理难题:如何让年级部在大规模行进中既能步调一致,又能彰显个性?如何让每个学生既能接受集体智慧下的教育又能享受到独具个性的哺育?若单纯从升学的角度考虑,一分为二,两两竞争无疑是最有效的模式。但我们想找到“教书”、“育人”这对“矛盾”的平衡点,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高一年级部提出了“两部四段两统一”的管理模式,即一个年级分为两个部,每个部设一个年级部主任,一个年级部副主任,两个首席班主任。每个部实行年级主任负责制,年级副主任一人分管德育,一人分管教学,对整个年级部负责,是谓“两统一”;首席班主任每人负责一段(10个班、,四个首席班主任共同担当起高一年级部40个班的事务管理,责任明确又顾全大局。
从目前运行来看,“两部四段两统一”的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各自为战的`弊端,集中优势兵力共克难关,让子弹飞得不但更快,而且更准。从教师层面上,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资源共享,特别为今年新分配的53名研究生搭建了广阔的学习平台。从学生层面上,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受到同一水平也是年级最高水平的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参与到各项主题活动中去,对于他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有着无可替代的益处。同时,在学习上根据智力差异和基础不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真正做到“顺天之木,以致其性”。
2.首席班主任制——让学校的育人队伍更强大。
教育的核心是教书育人。班主任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为了让班主任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空间、更多的热情和更多的信心来做好工作,学校从工作量、经济待遇、教育学生的权利、在学校的地位等方面来综合考量,实行首席班主任制。符合条件的班主任都可报名。2011年7月19日下午2:30,首席班主任竞聘会在综合楼第二会议室进行。通过竞选、答辩、评委入围选、二次评选等,选拔了昌邑一中首届首席班主任10人。
首席班主任是年级部“两部四段两统一”这一举措的强力保障,也是学科建设的有效补充。10位首席班充实到年级管理中去,他们既要当好本班学生的班主任,又要当好班主任的班主任。管理创新、育人创新是学校对他们提出的基本要求,他们不但是班级管理的首席,更是立德树人的首席。10名首席班主任建立班级博客,写育人随笔,在一学年的任期中形成自己的育人经验,学年结束在学校层面上述职,育人业绩突出者可以连任,业绩平平者不享受首席班主任的待遇,并且不得连任。
3.学情会商制度——让学校、家长、社会走到了一起。
学情会商就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交往背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把促进和保证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落实到全体教师身上,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一个学生成功,努力办好让家长、社会满意的教育。
2011年7月29日,学校组织第一次学情会商,高一年级部的学生、家长、老师约70人参加;2011年8月15日,学校组织第二次学情会商,三个年级部的学生、家长和老师约100人参加;2011年9月20日,学校组织第三次学情会商,高三年级部的家长、老师46人参加。
每一次的对象不同,每一次的内容不同,但参与其中,每个人的心底都有相同的震憾。以第二次学情会商为例,原定9点开始的座谈会,7点多钟,就有家长、老师、学生来了。陈大鹏第一个发言,2010年高考山东省理科第一名,应邀上过《开心辞典》,现就读清华大学。他谈自己的学习历程,谈和同学的深厚友谊,谈对老师的感恩之心,谈对母校的眷恋之情,谈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气氛热烈,掌声不断,大家在这样的氛围中相互感染,年级部主任、学科老师、学生、家长都忍不住发言,效果之好超过我们的想像,同时坚定了学校将学情会商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的决心。
目前,学校建立了学情会商台账,每个年级部都设立了学情会商办公室,每周班主任召集学生导师对班内学生进行会诊,并对会诊情况进行记录,确定采取的教育措施,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制育人方案,把教育管理与关心爱护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因材施教与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形成特色,创出品牌。从已经组织召开的三次学情会商,我们认识到了以下三点:
一是学情会商是学校、年级、班级、老师、学生、家长、社会沟通的平台。通过这种方式,在较短的时间内整合较大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对每一个层面的人的成长都是不可或缺的财富。
二是学情会商可以把同一类型、潜能相同、爱好相近的学生聚在一起,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在相同中寻到不同,从不同中相互学习,智慧分享,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每个人都有“捷径”可走。
三是学情会商可以不定期进行,但时间最好放在寒暑假或节假日,这样更能保证参加人数的层面比较宽泛,听到更多不同的观点和建议。
四、行为文化传递德育信念。
教师文化是学校的主流文化、理性文化,是教师精神力量的核心,是学校最宝贵的一种精神力量资源。我们以发展为主题,创新教师发展文化,打造名师队伍,构建和谐课堂,建设充满活力的素质教育生态。
学校以《昌邑一中团队文化》为引领,以《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标准,《诗书画卷一中魂》描绘一中发展美好愿景,修订了昌邑一中教师誓词、校歌,对新形势下的一中教师提出了“四个魅力”,努力做到让学生敬仰,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学生文化是学校的亚文化,其核心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以人为本,尚智重德,本着“教而育之、学而习之、重在涵养、贵在创新”的原则,确立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大课程观,突出课程的实践性、自主性和开放性,优化整合各种资源,把各类活动纳入课程中来,开展了八个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规章制度约束人、活动开展打动人、信念理想激励人、高标严求规范人、自主管理锻造人、警示教育锤炼人、因材施教培养人、心理看护关注人,以课程实施和活动开展带动德性提升,致力于培养一群“贤人”——有境界、有品位、有修为的贤明君子。
学校借助社会服务类课程、自主管理类课程、自我锻造类课程、社团组织类课程、课题研究类课程、专题活动类课程六大课程,通过“十八岁成人宣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祖国在我心中”“贴心”活动、“告别不良行为”签名活动、“设计我的高中生活”、“我向社会庄严承诺”、“奉献爱心捐赠图书”、“伸出双手捐献衣物”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宽容,学会与他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学校把12月份定为“向父母献爱心”教育月,把星期日定为“孝敬日”,要求学生做到“理解、尊敬、孝顺家长十二条”,设计“三个一”活动:承包一天家务;“三·八”节给母亲写一封信;作一篇题为“我是怎样记住父母生日的”或“我为什么没记住父母的生日”的命题作文,让学生知道父母的劳苦和用心。
对一所高中学校来说,这些行为信念及活动一直沿续至今并继续下去,是因为我们坚信:学生只有亲其亲、爱其爱,才会培养起朴素的爱国情感和民族大义。
实施效果:缔造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校长对学校的最大贡献,不是高楼大厦,不是先进设施,而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沉积下来的制度、精神、文化和价值取向。学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最终落脚在核心价值观上,最终达到全校上下行为活动自觉有序,精神思想完美和谐。
立德树人论文立德树人论文(模板21篇)篇十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报告中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对教育的关注与注视,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精神,求才必先求德。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完成这项根本任务,绝非一日之功,它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长期追求不懈的目标。“历史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杜威)。古往今来,历史一向被作为道德教育的手段加以利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立德树人。
一、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邓小平同志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对青少年的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未来几十年民族国家的发展情况。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新一代的青少年呈现出与他们的父辈迥然不同的精神面貌。他们思维活跃,接受信息能力强,拥有比他们的父辈更加优越的生存发展条件。但是与此同时,社会整体道德水准的继续滑坡,不可避免的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崇尚自我,缺乏团队精神,是非善恶标准模糊,知行脱节,责任心不强等方面。对于青少年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社会各方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都应该在青少年的德育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好的条件。
学校是教育的重要场所,“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和历史,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意见》中将历史教育列为德育任务第一条,是很有深意的。
历史学科作为文科,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说“历史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中学历史教学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的要求:“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二、历史教学中德育的特点。
德,顾名思义,就是道德,品德。从孔子的“德不孤,必有邻”、左丘明的“德,国家之基也”到王充的“德不优者,不能怀远”和司马光的“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我们都可以看出来,“德”指的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孟子曰:“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一个人要处身立世,要想有所成就,要走向成功,就需要以德立身,以德立业,洁身自好,好自为之。有德,是修养,是文明,是进步;无德,是无信,是卑鄙,是自灭。人无德不立,业有德则兴。可见,道德是资源,是品牌,也是力量,更是天地良心,顺天地者昌,逆天地者亡,有德则立,无德则废。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人的成长必先修其“德”。
在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应该注意到其蕴含性、渐进性、评判性等特点。
1、蕴含性。德育在历史教学中的蕴含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德育必须有所依附。历史教学有其固有的知识载体,论从史出,是非功过历史教学中的德育与其他学科的明显区别。“寓教于史”,德育才能成为“有源之水”。另一方面,知识能力的教学培养过程中也必须反映德育的内容。“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准确的把握史料,寻找适合的德育切入口,是体现教师教学智慧重要舞台。上海市特级教师钱梦龙说:许多胸怀育人大目标的教师,把“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性格培养、情操陶冶、个性发展交融起来,汇成一股推动学生天天向上的巨大力量;而且这交融浑然天成,不见人工掺杂痕迹。所以,观摩他们的课,每觉春风扑面,和煦宜人;犹如细雨无声,浸润心田。学生在这股力量推动下,软弱者变得坚强,懒惰者变得勤奋,不知者变得有知,无能者变得有能,这才是教育的艺术。”
2、渐进性。德育的目标宏大而艰巨,一个完善的人,绝对不是一节课一句话就可以造就的。但是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不少的教学目标动不动就定位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爱国主义情怀,守法知礼诚信,这样的目标看似无比正确,但是却明显缺乏可操作性,大而无当。过大过难的目标更加增加了实施和实行的难度。德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德育的目标应该有清晰的层次性,七年级第一学期应该达到哪个层次,九年级第二学期应该达到哪个层次,每一个层次内部又应该细化为哪些内容,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德育目标应该如何协作,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
人之上,不可谓不成功。但是从人民的角度来看,他的行为损害了人民的利益,与人民的需要背道而弛,以致遗臭万年,汪精卫,蔡京等人皆是如此。由此可以看出“有才无德是小人”之言非虚。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每一个时代都会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对过往的历史进行重述,但是作为历史工作者,不应只是一味迎合时政的需要,应该有自身的专业诉求,站在历史的角度对过往的历史进行客观的评述,知识分子的批判性传统永远不应该是忘却的对象。
三、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立德。
中学历史课是对学生进行两纲渗透的一门重要课程,实践证明:通过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基本素养教育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只有不断地发掘历史学科中的德育素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进而更好地完成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任务。
1、渗透环境教育,树立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环境保护意识和环保人格是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
在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第六专题第一节《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的教学中,通过对地理环境的分析,学生们都不难总结出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它特有的政治文明——海洋文明;而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却属于大河文明因为大江大河水源充足,饮水方便,有利于植物生长和农牧业的需要,并提供了交通运输的便利。我在讲课中有意识地增加了相关的内容。如:在讲述古埃及文明时,我讲到尼罗河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大河”,“尼罗河赋予两岸土地予生命,只有尼罗河泛滥以后;才能够有粮食和生命。大家都依靠她生存。”这是镌刻在尼罗河畔岩石上的赞语。作为受惠并传承上古文明的今人,我们应该善待大自然,合理开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同学们也纷纷谈到,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要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2010年在我国云南贵州发生的严重旱情,让我们学生又上了一堂深刻的环保课。
在讲授必修二经济史《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时问道: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有哪些?学生就会答有: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和粮食短缺等等。学生就会体会到当今社会的发展进步也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越来越严重。联系现实,如2013年年底,我国北方地区哈尔滨等大城市连续几天出现雾霾天气,民众出门都需要戴口罩,甚至南部地区都受到影响。经引导学生分析成因,大家明确了人类对资源过度开发使生态遭到破坏,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大威胁。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惕,从而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世界环境大国,她的环境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且具有全球性的意义。
总之,通过联系社会现实,能使学生更深切地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人口、环境、资源和发展”的相互协调关系认识基础上,切实提高环境意识。
2、珍视生命教育,感受生命意义。
赵亚夫在《历史教育价值论》一书中说,生命是人类最基本的存在形式,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唤起生命意识,提升生命意义,成为当代教育迫切使命。而作为以人为中心,以育人为目的的历史教育当然更是责无旁贷。因此在历史课的教学中充分开发教材、生活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以增强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意识,使他们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也是当代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在《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讲到一战和二战时,同学们就会了解到其伤亡人数之多。如一战的参战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超过一千万。二战死伤人数更多,中国战场在抗战中,就一共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仅南京大屠杀中,被日军屠杀的中国居民就达三十万人以上。通过观看《南京大屠杀》录像,再现“南京大屠杀”这一铁证如山的历史史实,从听觉、视觉等不同感观器官刺激学生,使其产生对战争血腥性和残酷性的认识,从而产生心灵上的震动。在学习二战历史时请学生以二战德国法西斯奥斯维辛集中营一名狱卒身份上台进行忏悔,创造情境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充分感受法西斯暴行的残酷、血腥,激发其拒绝战争、维护和平的强烈。生命在战争中显得何等渺小,何等脆弱。通过这些血淋淋的史实,教育学生认识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是神圣的,我们应该去珍视和善待。推而广之,世界上、地球上每一个生命都是自然界的成员,都有其生存的权利,都应得到尊重和珍爱,人与人、人与自然都应和谐相处于这个世界上。历史课堂应该成为生命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之外也要坚持以实践体验为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必修三思想文化史教材中也有许多科技文化艺术领域的杰出代表,他们的成就都是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如贝多芬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德国音乐家,通过给学生讲述贝多芬克服疾病带来的困难和痛苦,沉醉于音乐创作并获得辉煌成就的故事,通过聆听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让学生充分感受和敬佩他对生命的热爱及其与病魔作抗争的勇气和毅力。
很多很多年以后,也许历史老师给他们讲的精彩故事,他们已经忘记大半了,但是历史教师故事背后的人生道理,却永远的保留下来,并且成为他们立足于人世间的支柱。这才是在历史教学中真正做到了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论文立德树人论文(模板21篇)篇十二
“立德树人,立教圆梦”,既是今年全省第五个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的活动主题,也是每一位佛山教育工作者的毕生追求。作为学生的造梦人、圆梦者,平凡的佛山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中,爱教乐教,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前教育:
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
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佛山将发展学前教育上升到政府层面和民生工程的高度加以推进。全市从2008年开始,按每人每年3000元的标准,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幼儿实施资助;建立健全财政专项、政府补助、购买服务、奖励助学、集体兴办、社会参与、个人捐助等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目前,全市100%幼儿园达到办园标准。
教师故事:
潘渝:默默耕耘育苗成长。
佛山市机关幼儿园的潘渝老师,在学前教育岗位已默默耕耘24个春秋。她热爱这一份属于阳光、微笑和爱的职业。潘渝老师所带班级学生性格活泼、思维活跃、发展均衡,入学后多人以优异成绩考取名校。所带第一届毕业生廖崇宁同学考取北大数学系元培班并继续深造读研。现就读华英学校初三级的黄国阳同学,两次参加全国英语奥赛获奖。
职业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佛山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全市中职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98%以上,居全省领先地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在国家、省的技能大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居全省前列。佛山市承担全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促进从初级技能型人才到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培养序列的形成,全面启动职业教育“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培养模式”和“高技能人才专本衔接培养模式”的探索。
教师故事:
陈平:让学生成功作为毕生的追求。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陈平,乐在教书育才、奋发图强,梦想终将变为现实。带领教师们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成全省重点培育专业和学校创省示范重点专业;指导学生三次参加全国职业技能比赛获两个国家级二等奖、一个三等奖;获省“巾帼文明岗”。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12级物流管理1班的陈文博在全国物流技能大赛中获全国二等奖。在系主任陈平的指导与关心下,他进行了一系列高强度的训练,有过体力不支、生病、气馁„„但不甘放弃的梦想鼓励着他,最终战胜了自己,彰显了价值,体会到普通人经过拼搏也会有绚丽的刹那!
特殊教育:
高质量、多类型服务特殊残障少年儿童。
2012年,佛山在全省率先实行残疾儿童少年十五年免费教育(含免费三年学前教育),以为残障儿童少年提供高起点、高质量、高公平、多类型的特殊教育服务为目标,构建了纵向上贯通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横向上涵盖康复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技能就业教育,布局上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重要形式、以“送教上门”社区服务为补充的现代特殊教育体系。基本实现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双高”普及的目标。听障、智障高中毕业生就业率和听障生普通高考升学率均达到100%。
教师故事:
林爱群:用爱撑起特教儿童的蓝天。
保姆、妈妈、老师,佛山市启聪学校的林爱群作为一个学前聋儿启蒙老师要兼任多重的角色。当初面对这些发出奇怪的声音、不停用手比划的孩子,林爱群这个从特殊学校毕业的“老师”竟然害怕了。但是纯真的孩子,师生间那份彼此的爱,让她至今依然能坚定地走在这条充满爱的特教路上。有一次,林爱群被叛逆心特强的小男孩小池的无理行为气得在全班同学面前哭了,班上的很多孩子马上纷纷围上来,递给她纸巾,轻抚着她的肩膀,用手语比划着安慰她„„那一刻的委屈,那一刻的感动,挟带着耐人寻味的温情深深地刻在了林爱群的教育生涯里。
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佛山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2011年全市学生参加《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合格率为97.8%,优秀率为30.3%。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优良率为85%,高考成绩多年来位居全省前列。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学率93.37%,中职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98%,高等教育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7%。学生体育、艺术教育成绩位居全省前列,学生科技成绩屡获世界大奖。
教师故事:
王建青:快乐、自主打造最美班级。
王建青,刚毕业的佛山一中高三(6)班班主任,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王爷”。在学生的眼里,“王爷”是可爱的:高考最后一个月的加油班报,用全班同学的相片拼出来的“ok”和用写有加油话语的便利贴拼出来的“掂”。每一张相片的周围,很快就有了各式各样的吐槽,而这一行动的发起者,就是“王爷”王建青;而“王爷”又是严厉的,因为他会给学生们布置各种各样的任务,对学生的过错毫不留情地训斥。寓德育于班级生活之中,创民主、和谐共同发展的幸福班集体,是王建青的班级管理理念。在“王爷”的带领下,2013年高考佛山一中文科高三(6)班有7人进入全省前100名,其中6位是女生,被外界誉为“最美文科班”。杨睿昕为广东省文科总分第一名。
刘凤兰:与学生同学习共成长。
南海桂江一中的刘凤兰,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已经16年,曾在广东省的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9次获初中团体第一名。
2005年,刚调到桂江一中,刘凤兰遇到了宋扬,这个被认为至今为止南海信息学上最有天赋的学生。虽然是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但2002年才开始接触信息学的刘凤兰不会快速排序,不会回溯,不会搜索,更加不懂动态规划。于是,她也跟着宋扬这批学生一起学习算法。2007年,南海高薪聘请了全国信息学名师江涛老师。从此,刘凤兰和学生才走进了高级数据结构和高级算法的世界。从回溯至动态规划、从堆到并查集、从最短路径到网络流,刘凤兰一路猛啃,不敢松懈,在一次次集训中、比赛中,她逐渐成长起来。“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以优化知识结构,改善思维品质,提高洞察能力。”刘凤兰说。
周影雯:一个普通老师对人文教育的关注。
佛山三中语文老师,将德育深深融合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责任心、品德,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周影雯老师和中学生一起,共同发起“红棉论坛”这一文化载体,使其成为“三中人文教育”的试验田。利用红棉论坛来讲文学、辩文学,将文学话题拓展到历史明智、人生感悟、社会实践;还关注身边发生的人和事,使同学们的人文素养得以提高。
立德树人论文立德树人论文(模板21篇)篇十三
这个春天,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在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激荡。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国家主席以中国梦为主题发表重要讲话,特别强调:中华民族具有5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人紧紧凝聚在一起,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千百年来人民心中向往的美好社会,它就是中国梦。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有梦,则民族有梦,少年追梦,则国家兴旺。青少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共同坚守理想信念,追逐百年以来的中国梦想,希望在少年,重任则在教育。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
学高为人师,德高为人范,师者为师亦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也是莘莘学子们道德基因的转接者,更是青少年实现中国梦想的引路人。
史烟飘过,回看今天。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它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
在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师,他不幸患上了强直性脊椎炎,颈不能转,腰不能弯,腿不能曲,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坚强的信念支撑着。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感动得落泪。他深情地说:“我的知识是国家给的,我要珍惜这有限的时光,把知识献给祖国的未来。”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做绿叶,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
这个春天,我们怀揣梦想,昂然起航。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平凡的我们,只要乐观积极,不抱怨、不懈怠;只要勇于担当,肯干,实干;只要坚韧不拔,不畏难、不退缩,就能迸发出超越个体的力量,让难题“有解”,让梦想成真。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共筑中国梦吧!
谢谢大家!
立德树人论文立德树人论文(模板21篇)篇十四
最近,我在80德书上看到了一个大新闻:外国某公司在“克隆”了一头羊之后,又用了同样的技术又“克隆”了一头牛。我看到了以后,非常的惊讶,感到十分新鲜,并在心里有一个愿望:如果我是一个“克隆”专家就好啦!
“克隆”出许许多多的对我们人类有益的东西。如果我要是“克隆”专家,我要将大地上的树木“克隆”的越来越多。让我们每一个小区,每一个村庄,每一座城市都被那绿色笼罩着。噢!对了,那无边无际的大沙漠地带,也得换一换模样了。我用“克隆”技术在沙漠上变出许许多多的花草树木。那时候树木就可以放出氧气,吸进一氧或二氧化碳了。能让我们美丽的地球村变的更加美丽。由于人们不保护野生动物,乱捕杀它们,现在的野生动物已经少得可怜了,有的甚至还要濒临灭绝的危险。
如果我是“克隆”专家,一定要“克隆”出许许多多的野生动物,让生态得到平衡,让人类的朋友——动物,重返大自然。如果我是“克隆”专家,我还要“克隆”出许多的淡水河流,让人们赖以生存的淡水瓷源缺少的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如果我是“克隆”专家……现在,我就要踏踏实实学习,为梦想而努力了。
立德树人论文立德树人论文(模板21篇)篇十五
从前,有一只鸡,它的名字叫肯德鸡。肯德鸡有一个好朋友,是一只鸭,它的名字叫肯德鸭。
有一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肯德鸭对肯德鸡说:“这真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啊!”肯德鸡说:“是呀,我还看了天气预报,一连五天都是大晴天呢!”肯德鸭说:“趁着这些天天气好,我们去旅游吧。”“好主意!”肯德鸡一边说一边跑回家。“我去整理东西了,你也可以去准备了!”肯德鸭一拍脑门,赶紧跑回去了。
第二天,肯德鸡凌晨四点半就叫醒了肯德鸭。它们背上行李,走上了去森林的路。它们要去那里旅游。
它们走啊走,走啊走,终于走到了森林。可是森林里开了一家皮毛公司,所有拥有漂亮毛皮的动物,要么被剥皮,要么逃走,森林里冷冷清清。肯德鸭它们觉得没意思,又害怕被剥皮,赶紧回去了。
回去之后,肯德鸭被吓坏了,连续好多天晚上都做噩梦。肯德鸡却收到了启发,开了一家“肯德基快餐店”。肯德鸭见状,也开了一家“啃得呀快餐店”。两家店都逐步发展成连锁公司。但是肯德鸡心胸狭窄,它怕“啃得呀”抢了自己的风头,边怂恿麦当狼杀了肯德鸭,自己吞并了“啃得呀”公司。
从此,世界上只有“肯德基”,没有“啃得呀”。
立德树人论文立德树人论文(模板21篇)篇十六
某学生小时候因发热抽搐脑进水后有点痴呆。上历史课时听老师说:“五四”时民主的英文首音译为德,尊称为德先生。学生听后误认为是一个人,因此下决心一定要寻找到德先生。
这以后学生逢人就询见人必问,有一天终于打听到有个姓德的人住在中山路十九号上丹小区a栋五楼四号,电话号码不详;他走马路到小区行甬道穿骑楼,上来五楼四号房门前摁门铃。主人从猫眼里望见是个学生就开门;“你找谁?”“请问你姓德吗?”“是。”“我找德先生。”“我是德女士,先生是男的,你找错了。”“对不起。”
回到家中,他想起《百家姓》,就从书架上找出翻查德姓何郡人也?结果德姓过百家上面没记载。后来就在电视、报纸上登寻人启事,几个月过后一点音讯都没。
对了现在是网络时代,我怎么没想到。他突然斗胆去办证中心请帮忙,户管处警察问;“查哪位?”“姓德的,名不知道。”“这叫我怎么查。”“就是‘五四’运动的demos。”“外国人,这个最好是问领导,他知道。”学生如获珍宝似的,一溜烟跑去,守门人;“干什么的?”“找领导。”“领导不在,改天再来。”
第二天早晨,学生赶忙来到办公室,见领导翘脚抽烟,就问道;“领导,人家说你认识德先生!”“什么德先生,滚!”“就是‘五四’运动是把民主翻译成德先生……”“这不简单,你是民,我是主,懂吗。”学生大悟,踏破草鞋众里寻他却在言语上。
立德树人论文立德树人论文(模板21篇)篇十七
一个民族有了崇高的价值追求,就拥有了走向繁荣振兴的航标;一支军队有了崇高的价值追求,就拥有了走向繁荣振兴的航标;一个国家有了崇高的价值追求,就拥有了利于不败之地的精神支柱。
师之德乃教之魂,教师的师德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健康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大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四有好教师应做到以下。
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
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源自现实,又高于现实,具有一定的超越性和崇高性。但理想信念并不是完全抽象的,更不是高深莫测的存在,而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相联系,并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最终实现。广大教师只有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通过教书育人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才能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才能有成就感、幸福感和荣誉感,才能使自己的人生绽放出绚丽的色彩,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坚守职业操守,增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
育人先育己。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操守。教师的职业操守既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又是教育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作为人类文明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教师队伍职业操守的水准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教师要坚守良好的职业操守。
坚持修身立德,增强为人师表的使命感。
教师的修身立德,是指广大教师通过修养自己的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前提和基础就是教师首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自己教书育人的水平。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必须坚持为人师表,把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作为自己的毕生使命。
立德树人论文立德树人论文(模板21篇)篇十八
立德树人,立德为本。这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宗旨。立德树人,要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入手,引领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立德为本,要注重教育的根本和全局,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让学生在基本的道德认同上形成共识,坚定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通过实践和体会,我认识到,只有将立德树人立德为本的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中,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有道德、有品质、有担当的人才。
立德树人,要注重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教师是学生道德情操的重要榜样和引路人。教师要时刻保持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在教学中,通过讲解故事、课文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去感受善良、爱心、友善等美德的力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同时,通过启发性的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良知和责任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立德树人,还要注重在校园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在校园中度过了很多时间。学校要设立行为规范和约束,要求学生遵守纪律和规则。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通过课间操练、集会演讲等活动,锻炼学生的自制力和纪律性。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格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争取自己的人生价值。
立德为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在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让学生在道德认同和行为规范上形成共识。比如,在班级中可以组织一些道德教育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纯真友善的同学关系和团队合作的力量。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精神世界。可以通过读书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立德树人立德为本是教育的使命和责任。只有通过立德树人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品德优良、品质卓越的人才,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幸福和进步。这需要教育者们共同努力,时刻践行立德树人立德为本的理念,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同时,也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给予教育更多的资源和优质环境。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为祖国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立德树人论文立德树人论文(模板21篇)篇十九
95年前,一批批热血青年走上街头,为了国家命运竞相奔走,为了民族前途摇旗呐喊,进行了轰动全世界的五四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检验,从他们身上生发出来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和鲜明诠释,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在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实践中,奉献青春力量、实现人生价值。希望老师们要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和民族情怀,继承五四传统、弘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激情满怀地工作、斗志昂扬地奋进,不负众望、不辱使命,真正担起发展衡中、壮大衡中的重任,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努力成就美丽人生。在这里,我也对你们提几点具体的希望和建议。
一、写好大写的人才会有未来。人字很简单,写好却不容易。只有坚守信仰、振奋精神、保持纯粹,才能把人字写大写好,才能为未来铺路奠基。
1、要坚定立德树人的理想信念。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教师的职业信仰,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梦想之舵和精神之钙。要想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必须先立德,而立德首先指的就是立师德。可以说,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大家一定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底线去坚守,当成目标去追求,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和懈怠,切实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明晰自己成长的方向;要把爱国情、事业心、责任感等品格,融入课堂、融入生活,以高尚师德、魅力人格、学识风范,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我也希望,我们每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好故事都可以成为全市乃至全国师德培训的鲜活教材。
2、要培育昂扬向上的青年意识。作为青年教师,你们有闯劲、有干劲,有活力、有魄力,在工作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好这些优势,逢一必争、逢冠必夺。遇到问题、面对矛盾,要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不要害怕创新惹人非议、不要担心受挫踌躇不前,要多想想怎么解决问题、多看看如何创造条件;要用事业鼓舞自己、用激情感染他人,胸怀要更大一些、眼界要更宽一些,不给自己找借口、不把责任推他人;要多一些昂扬锐气、蓬勃朝气、浩然正气,甚至高傲的心气儿,要在“拼”字上下功夫,在“比”字上做文章,不做躺着混日子的人,要做站着干事业的人。
3、要固守纯洁清新的精神家园。当前,面对“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物欲追求,面对“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的道德拷问,面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暗中滋长,大家务必要保持清醒、保持警惕,抵制错误思想、抵御利欲腐蚀,恪守为人师表的精神道统、坚守教书育人的精神家园,要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的压舱石和价值的定盘星,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要有“忘我工作,务实进取”的敬业作风,把握住人生出彩的机会;要有“以信立身,以诚处世”的诚信品格,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要有“取人为善,与人为善”的友善态度,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持续不断地学才能走得远。学习是为了发现更美的世界,学习是为了遇到更好的自己,忽视学习就会知识透支、能力疲软,只有好学才能不断进步,只有学好才能行稳致远。
1、要谋划精学习要点。梳理学习的要点是做好学习的前提。要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夯实备课讲课、把握教材、语言运用、实验操作、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等各个方面的基本功;要不断吸纳学科前沿的新知识与新成果,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的时代价值,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精神财富来滋养、丰实自己,希望大家要把学习高度重视起来,缺什么、补什么,增强学习的针对性。
2、要把握好学习节点。学习的关键在于摆正学习态度、找准学习方向、摸清学习思路。很多老师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面对学习不积极、不重视、不得法,进而出现反感厌恶情绪,归根结底这是定力不够、责任不强、态度不实的表现。老师们一定要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一体化的思想;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多写几篇教学反思,多发几篇教研论文;要善于借脑引智、不耻下问,学习别人的长处,借鉴他人的经验,要直接到学生中去听意见,向学生学习,拜学生为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实际要求,要主动去听点课、邀请课、宴请课、网络课,要充当一次学生,真正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去听课,切实参与进去;要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多参加学校组织的班主任技能大赛、板书设计比赛、优质课评选等活动,要在实践中丰富头脑,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要锁定准学习落点。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以明志、学以修身、学以正行、学以增智,从而练就高超师艺和过硬本领,更好地履行立德树人的职责。因此,大家一定要在真学、真懂、真用上作表率,时刻警醒自己学习的内容读懂了没有、道理明白了没有、精神掌握了没有,真正做到明晰疑点、破解难点、消除盲点,努力把各种知识学得更深一些、研得更细一些、悟得更透一些,干一项、长一智、进一步,真正把知识变成自己干事创业、教书育人的能力。
三、拿出突出业绩才是硬道理。干事就要用行动证明、让成绩说话。干出实实在在的成效,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才能赢得同事赞赏、取得学校认可、获得学生和家长信赖。
1、要开拓思维不守旧。在座的各位青年教师是衡中知识最新、胆子最大、锐气最足的群体,在开拓思维、求变创新上,具有其他年龄段教师无可比拟的优势。大家一定要以主动的思维状态、灵活的思维结构、新颖的思维表达,着力在培养创新意识、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要走出惯性思维的峡谷,跨越陈旧观念的大山,用新视角看问题、用新观念干工作,敢于破旧立新、除旧布新、推陈出新,切实在解放思想中激发活力,在开拓创新中增添动力;要有超前意识,思想上先人一步、行动上快人一拍,想在人先、做在人前;要在尊重事实、摸清规律的基础上,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拿出新办法、闯出新路子,取得大成果,干出大业绩。
2、要同心协力不松散。干大事、成大器,就要识大体、讲大局。大家从全国各地齐聚衡中,非常不容易,要珍视这份感情、珍惜这段缘分,在工作、生活中要自觉培养容人容事的气度、从善如流的雅量,有骨气不傲气、有正气不凌气,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做到补台不拆台、成事不误事,在合作共事中加深了解,在相互支持中增进团结,要坚决禁止宗派活动,不能搞亲亲疏疏,不能借地缘、人缘、学缘、亲缘等关系拉小圈子,要真正做到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事业上同干,在内形成凝聚力、对外形成战斗力,形成和谐共事、团结干事的良好风气,齐心协力把衡中的事业办得更好。
3、要真抓实干不虚浮。呼唤莫若实干,心动不如行动。唯有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唯有实干才能实现梦想。对于工作不久的年青教师来说,你们一定要勤勉敬业、埋头苦干,绝不能心浮气躁、好高骛远,更不能轻轻浮浮、飘飘渺渺,要忠于自己的目标、忠于自己的方向、忠于自己的选择,看准了的事情、定下来的工作,就要脚踏实地地干、实事求是地做,不能“只听楼梯响”的不作为,更不能“雨过地不湿”的假作为。另外,还要实干加巧干,真教还要会教,要深化对问题的思考,强化对事实的认识,真正做到智慧实干、灵活实干、有效实干,争取胜过中年教师,超过老年教师。
在这里,我要再强调一点,在座的各位青年老师都很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很辛苦。学校对大家付出的劳动和做出的业绩,是充分肯定的。学校会进一步研究出台相关措施,努力为青年教师的.成长营造好环境,搭建高平台,在座的各位班子成员和主任,要切实担负起责任,时刻把培养青年教师放在首位,真正地尊重青年教师,关心青年教师,支持他们的工作,保障他们的待遇,要想出新办法,拿出新措施,推出新服务,为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助力加油。
伟大的五四精神历久弥新,衡中的发展催人奋进。过去、现在和将来,青年教师群体一直是支撑衡中持续发展的脊梁,希望大家以坚定远大的信念励志前行,以孜孜不倦的品格求索新知,以高尚美好的情操培育师德,以锐意创新的精神投身实践,以艰苦扎实的奋斗,成就属于你们的无悔青春和美丽人生,不断谱写无愧于前人、无愧于时代的辉煌篇章!
立德树人论文立德树人论文(模板21篇)篇二十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立德树人问题的关注越来越深刻。近年来,我国强调立德树人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教育机构也对这一理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过去的几年里,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深刻体会到立德树人立德为本的重要性与意义,下面将从个人成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总结和体会。
首先,个人成长是立德树人立德为本的基础。个人的品德修养与人格塑造是决定一个人走向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品德的力量。只有立德树人,才能使个人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其次,学校教育是立德树人立德为本的重要途径。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学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作为教师,我深刻体会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不仅仅注重学生的知识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再次,家庭教育是立德树人立德为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社会环境,也是孩子品德发展的最初阶段。父母是孩子第一个老师,他们对孩子的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注重教育方式的正确与有效,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为孩子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作为家长,我明白立德树人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也是一项神圣的使命。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我注重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积极人生态度。
最后,社会价值是立德树人立德为本的最终目标。立德树人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成长与成功,更重要的是为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只有在道德的引领下,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社会对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通过立德树人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有道德、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才。作为社会的一员,我深感立德树人立德为本的重要性,将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之,立德树人立德为本是当今时代最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个人的成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价值的实现,都需要从立德树人为出发点。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并在自己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立德树人论文立德树人论文(模板21篇)篇二十一
立德树人,是我国现阶段教育方针的新观点,也是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体现,是教育的首要任务。民间有这样的格言“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谷是粮食的总代表,一年之中,重要的是抓好粮食生产,春播,夏耘,秋收,冬藏,不违农时,在一个几千年来以农耕为主的国家,民以食为天,树谷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林木的生长期较长,种上树苗,一年一年长成小树,再长成大树,一片片树木,要长成森林,最起码也得十来年时间;人是高等动物,人的成长有个过程,由婴幼儿到童年,少年,18岁后成为公民,由青年到中年、壮年,60岁以后进入老年,由古稀到髦耋,能活到期颐的百岁老人就称得起上寿了。人的`道德素养,品格气质,学识才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遗传基因有一定关系,但主要是后天在接受教育中获得的,在社会实践中不断获得,不断进步,不断形成的,“百年大计,教育奠基;百年树人,教育为本;树人大计,德育为先。”德,道德,德行,是人生的信仰,理想和追求,是个人对国家,民族,集体,社会和他人的态度与行为。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德行、贵礼仪,在世界上素来享有盛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当然,在传统道德方面还有很多表述,但大部分都包含在这五大要素之中,或者是这五大要素的延伸,或者是这五大要素的丰富,或者是这五大要素的发展。
最终,我们就得出了一个重要理论,首先要有幻想,再加上自己的实干,或者一个团队的实干,历经一段艰苦岁月,终取成功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