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规划和安排,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四年级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小学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范文(17篇)篇一
一、谈话导课。
教师出示一根编中国结的红丝线,同学们这是什么?
教师出示一个中国结,这优势什么呢?你能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教师总结:
"这跟绳子扯的再远,也离不开这个"头".这就形成了这个"中国结".。
板书课题:中国结。
二、整体认读了解课文内容内容。
1、通过自身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解决课文中新的生字朋友。
2、考虑:课文中写的中国结都在什么地方出现?
三、细读课文,交流品读。
通过对课文第二段的阅读,对中国结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默读二、三段,
考虑:你喜欢中国结吗?为什么?
让学生展开想象除了书上的这些描写你还能想到什么?
小朋友用自身的语言来描述,通过学生的相互补充达到完美的境界。
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人民喜欢中国结,在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画下来,全班互相交流。
指名读一读画出的语句。
指导朗读,通过个别的词语体会中国结的意义,应该读的速度快一点,声音响亮。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上下理解。
过渡:
中国结不只代表着你们说的意义?它还代表着中国心,饱含这中国情.。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读完后集体交流你是怎样理解文章中所说的"头"的。
通过课文的分析让学生试着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
四、总结:
根据板书,由学生总结从课文中学到了写什么?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介绍了中国结受欢迎的原因.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通过课文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五、作业:
背诵自身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题。
2、我们继续来感受文章中给我们怎样来解释中国结的。
[板书课文标题]。
播放课文录音。
二、重新认识全文。
1、速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用笔画下来。
2、你能读出自身喜欢的语气吗?
3、小组研究:
它包括了什么样的民族感情?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课文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三、总结全文。
1.再读全文:跟着课文录音轻声读课文。
2.纵观全文,说一说:
中国结代表了什么?
把你心中的感受用一二句话说出来。
四、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1、学习生词。
a、本课中你还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b、集体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叹为观止。
神往。
2、学习写本课生字。
a、出示生字“宠饰颈侨憧憬乞”。
b、读字组词。观察字形,想一想: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一个一起特点是什么?
c、认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模仿写。
d、写完后在班里展示写的好的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五、课堂小结。
对于本节课你想说点什么?
小学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范文(17篇)篇二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熄灭、喷火、缺少、冶炼、液体、大盆、金光四射、云霞”等词语。
2.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课前准备:收集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件神奇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图片)。
2、这图片里藏着一个神奇的故事,谁知道它的名字?
3、这些故事都是古代人们用丰富的想象力来征服自然的结果,我们把这样的故事称为——神话。
4、(出示插图)你们知道这幅画里藏着的又是一个什么神话故事吗?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再一次走进神话世界,去感受古人那丰富的想象和女娲神奇的力量。
5、板书课题:女娲补天。
6、介绍女娲。
7、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8、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归纳问题:为什么补?(起因)怎么补?(经过)补后如何?(结果)。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由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
(1)出示词语:燃烧、窟窿、塌下、挣扎、熄灭、冶炼、欢歌笑语、熊熊大火、金光四射。指名读。齐读。
(2)(生字变红色)这几个字是本课要求会认的,谁能带大家读一读?
(3)这里有几个生字是带有同一个偏旁的,请同学们找出来。
指导书写带火字旁的字。
(4)还有一个字的偏旁也表示火的意思,能不能找出来?“熊”。
3、指名说说故事的内容。
三、品读课文,体验“惨景”
1、同学们,你们想象过如果天塌了,会是怎么样的吗?
2、那么,古人又是如何想象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3、当时天塌了的情景是什么样的?课文是怎么说的?(指名读相关语句)。
4、现在,天就是塌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师范读。
谁来说说,你刚才仿佛看到了什么?
看—(播放课件)。
此时,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表达心里的感受吗?(可怕)。
5、出示相关语句:“……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1)看到这样的画面,大家都忍不住惊叹一句:天哪,太可怕了!(齐读)。
(2)指名读,师引:你看,天塌了……。
师评价。
(3)男女生读。
(4)当时的情况危急吗?想象一下,处于危险之中的人们会怎么求救?
(5)这时候的人类真的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了,这种惨痛的求救声,让我再次想象到那可怕的场景。齐读。
(1)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2)师引读:女娲,你的心情怎样?提醒读出女娲的难过和着急。(指名两人读)。
(3)我看到难过和着急的女娲了,你们看到了吗?齐读第二自然段。
5、就这样,人类的灾难解除了吗?要怎么做才能彻底拯救人类呢?接下来又会有哪些神奇的事发生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四、板书设计:
女娲补天。
天塌可怕。
女娲难过着急。
小学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范文(17篇)篇三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夜幕降临、皎洁、悬挂、遐想、奥秘”等10个词语,会正确认读。
2.朗读课文,通过学习,初步认识月球的基本情况。
3.学习第1、2小节,引导学生仿写一段话。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了解月球表面的基本情况,仿写一段话。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月球的魅力。
师:(出示句子)亲爱的小朋友们,伴着这首柔和的音乐,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优美的诗句吧!
1.音乐《春江花月夜》。
2.幻灯出示古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3.师:这些古诗描写的都与什么有关呢?——月亮。
4.出示月亮的图片。
师:人们仰望晴朗的夜空,仰望高高地悬挂在夜空的那一轮明月,月光如银,洒落人间,总会激起人们无穷的想象。
师:小朋友们,仰望着这一轮明月,你会想象什么呢?
生:我会想象……(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问题)。
5.师:是啊!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月球,去美丽的月球探险,好吗?
6.板书课题:月球之谜。(齐读课题)。
过渡:月球上到底有什么谜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全文,学习词语。
1.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2.师:要想了解月球,我们得先过词语关!
出示词语:夜幕降临皎洁悬挂遐想奥秘努力细菌土壤水藻估计。
(开小火车读—男女比赛读—指名读)。
3.师:会读书的孩子老师喜欢,会读书又会思考的孩子,老师更喜欢。思考一下,谁能告诉我课文中描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学生自由发言)。
过渡:月球之谜如此多,就让我们走近月球,一层层揭开月球神秘的面纱吧!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生;挂。
师:是的,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皎洁的月光似水、如霜,洒落人间。小朋友们“皎洁”是什么意思?(生说)。
3.师:多么迷人的月夜啊,薄纱轻笼,月色溶溶,清辉如洗。如果此时你正站在皎洁的月光下,你会怎么读?(生读)评价:要是语气再轻柔舒缓些就更棒了。(再请一生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范文(17篇)篇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新词。
2、理解"最后的辉煌"的真正含义,懂得文章通过两件事来体现人物的精神境界。
3、领会诺贝尔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热爱祖国、热爱人类、热爱和平的崇高品格。
1、能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拓宽阅读、思维的空间。
2、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及诺贝尔晚年的辉煌业绩,学习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精神。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诺贝尔的资料。(生平、事迹、兴趣、爱好)。
2、课件:凝重、庄严的背景音乐、诺贝尔名言、诺贝尔的补充材料、"诺贝尔知多少"知识竞赛题。
一、激情引入、交流资料,感知人物。
1、音乐起、出名言、指名读: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2、交流资料:课前已布置收集资料,请说说你了解的诺贝尔先生。
一个世纪以来,"诺贝尔"这个名字在神圣的科学殿堂上,熠熠闪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奖金,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科学大奖。这节课,请让我们走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用心灵去感知他不朽的灵魂。
3、齐读课题:产生了什么疑问?(“最后、辉煌”的含义)。
(名言的引入、课外资料的交流、教师的深情导入,充满激情的`开课,达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厚实的情感基础。)。
二、直奔重点,合作交流,自主感悟。
汇报、交流。
过渡:让我们再次亲近这位科学巨人,感知他的内心世界,聆听他生命最后时刻奏出的音。
2、选择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4--10自然段)。
读,画出诺贝尔心理活动的语句;。
议,从中悟到了什么;。
品,如何才能读好;。
3、反馈交流、探究感悟。
幻灯片出示描写诺贝尔捐出巨款前后心理变化的重点语句:
焦虑:我在事业上所获得的巨大财富,死后既不能带走,又无人继承,在一息尚存的日子里,我必须将这笔巨款做出有意义的安排。
兴奋:医学是使人类幸福延绵、减少病痛的高尚事业,拨出一部分款项,支持医学研究工作,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自责:但是只想到我的国家,我的民族,未免心胸有些狭窄……。
激动:追求幸福是人类的理想,享受幸福是人类的权利。我的财产不仅要献给我的祖国,还要献给世界。
幸福轻松:我已经尽全力为人类的和平和进步作了最后的努力,我可以安心地离开这个世界,死而无撼了。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通过感情朗读,在字里行间领悟伟人“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热爱和平、无私奉献”的人格魅力。
小学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范文(17篇)篇五
一、汉字解读,动画激趣。
1.了解女娲造福人类,引出人类的第一次大灾难。(火、水)。
出示:人—大—天(字理图示)火——水(字理图示)。
2.解读“人类始祖”——女娲。
出示灯片:我看了动画片认识女娲了。
女娲有神奇的本领:
女娲是这样的一个人:
二、自主互动,感知文意。
1.一读认字词:用画出不认识的字,用画出好词,用画出好句。
2.二读解疑惑:(方法是教师范读、小组读、学生个人读、全班读,让学生在读中遇疑,了解一些有价值性的问题)注意读准字音,了解课文每部分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三读知其意:读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三、积累生字、词语。(出示生字,词语。)。
1.生字排队:左右结构;上下结构。注意“火”字旁的写法;注意“炼”字的写法。(出示灯片:读读想想,我发现了……)。
炼熄燃。
隆塌挣喷缺纯冶。
熊露盆。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字有什么规律?
生:第一排是:
生:都是与火有关的字。
师:谁还发现什么?
生:第二排。
生:第三排是。
师:善于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的同学都是智慧同学。
2.词语跳舞:轰隆隆、塌下……等13个词语跳舞着出来,让学生认识。
3.积累词语:抄写“挣扎、围困、冶炼”等词语。
小学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范文(17篇)篇六
这是一首描写孩子们雨后戏水玩耍的儿童诗歌,意境优美、基调欢快。诗歌先总写广场上赤脚的孩子戏水时“快乐得好象神仙一样”,然后集中写兄妹俩在雨后玩耍时的快乐情景,场面热烈,充满童趣,比较适合少年儿童朗读和说话训练。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能读、会读和读好的过程。
2、认识课文中的生字,体会孩子们雨后游玩戏水时的欢快心情。
3、鼓励学生由熟练朗读到试着背诵,积累语言。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重点。
2、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朗读课文,读出愉悦的心情是难点。
以教材文本为依托,以读为本贯穿全课,引导学生采用个性化的阅读方式与文本对话,让学生从中获取有益的信息。激发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和理解文本,强化情景体验,诱发情感,产生共鸣。
生字卡片、录音机、儿歌《大雨和小雨》与《捉泥鳅》歌带等。
一、感受生活,揭示课题。(启发思维,唤起学生生活体验)。
1、上课开始,听儿歌《大雨和小雨》。
2、大雨哗哗下,大家听到了什么?夏天一场雷雨过后,你最喜欢干什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3、教师:大家都曾有过戏水的快乐,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把小朋友们雨后戏水时的欢乐情景写成了一首诗歌,说不定诗歌当中还有我们的影子呢!大家想不想读一读呢?(板书:13雨后)。
二、自读文本,初步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读诗歌。
2、听课件录音读,感知诗歌内容。
3、课件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词。(雨后、广场、水花、糟糕、赤脚、神仙、水淋淋、发射、唇儿)。
4、再读课文,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唤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亲切感,会更有利于教学的深入开展。)。
三、展开想象,感受童趣。
1、出示挂图,听配乐诗朗诵。
2、放声朗读第一节,说说自己仿佛看见了什么?
3、“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4、指名朗读第一节第二句,领会、品味诗歌情感。
5、雨后的广场成了孩子们欢乐的海洋,请大家带着欢乐的心情读读第一节。(要求读出欢快、愉悦的心情)。
四、指导表演,体验快乐。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诗歌二、三节,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同桌之间把二、三节中所描写的情景演一演,看谁演得好。
3、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在位置上自由表演。然后,让学生评议台上同学那里表演最精彩!
4、引导学生把诗歌中的童真、童趣读出来。(可以自读,找朋友比赛读,教师相机课件展示孩子们戏水时的画面,进一步指导读出感情。)。
五、精品细读,理解感悟。
1、学生自由读第四节,具体看看小妹妹在听了哥哥的提醒,看到小哥哥滑了一跤后,她自己是怎么跑的。
2、课件出示句子:小妹妹撅着两条粗短的小辫、紧紧地跟在这泥裤子的后面,她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小心地跑,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指导学生朗读,重点体会动词,领会描写的细节。)。
3、体会“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所包含的情感。
4、指导用多种形式诵读。
六、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分角色朗读诗歌。
2、背一背,把你喜欢的诗句背给同学听。
3、画一画,把小朋友们雨后戏水时的情景画成一幅画与同学交流。(课件播放儿歌《捉泥鳅》营造氛围)。
4、课后查一查描写其它雨后景色的诗歌或文章读一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范文(17篇)篇七
前面我们已经学会了量角的度数,今天我们来学习画角。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来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呢?如:你能画一个65°的角吗?请同学们把这个角画在草稿本上,并记住你画的过程。
二, 新授课
1, 画角
2,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把这个角画出来的?
3,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出这个角,并板书出画角的步骤。
(1) 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
度线和射线重合。
(2) 在量角器的65°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3) 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
射线。
4, 学生读一下画角的步骤。
5,特别注意画角时应找到相对应的刻度(因为有两圈刻度) 三, 画一画
画出下列度数的角
1, 学生画,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全班集体纠正。 2, 指明学生板画
3, 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
四, 做一做
课后练习第2题
五, 作业
画出下面的角
55° 95 ° 130°40°
执教者:韦有勇
教学内容:找规律(一),教材第48页例题、“试一试”、“想一想”、第49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让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
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发生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3、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自主研究、与人合作感受数学与生活之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咱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游戏名字叫“猜一猜”,请看:
1、出示:
你们猜一猜,下一个气球是什么颜色?
2、出示:
请你们猜一猜,中间应该摆上什么水果才能使它们的排列有顺序,且更美呢?
生:找规律。
师:对!你们找到了它们的排列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师: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只要找到规律,就能解决很多疑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的排列规律。
(二)创设情景、认识规律
出示教学主题图:小兔乐园
师: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一下:小兔乐园!
1、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师:请你们把在小兔乐园里看到的和想到的跟小组里的同学说说。
2、观察数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行物体有多少个,它们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教师依次提出教科书上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按三部分分别数一数,分别得出两种物体的个数,然后按问题顺序,根据学生数的结果,分别板书三行,显现出各是多少。
3、比较发现
(1)师:比较每行两种物体,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先和你的同桌说说。
(2)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教师帮助学生把话说通顺,清楚。
4、归纳规律
(1)师:通过观察、比较、交流从、我们发现“小兔乐园”的情景中有怎样的规律?
(2) 学生归纳规律。 (板书略)
(三)理解规律
摆一摆,比一比,谁能发现其中的规律
(2)组织全班交流
(四)实际举例,体验规律美
1、生活处处有规律
师:你能在生活中找到有这样规律的例子吗?仔细想想,先跟同学说一说,再告诉全班同学。
2、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美
展示生活中规律美的画面
(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为了巩固新知识,发展学生思维,我设计了以下几道题:
2、河坝的一边了75棵柳树,每俩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栽桃树多少棵?
3、沿圆形池塘的一周栽了25棵柳树,每俩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六)创造规律
(七)总结归纳
师:你能告诉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举手发言)在生活中,在数学王国里,还有更奇妙的规律等着你去探索。只要同学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定能发现其中的奥妙!
附 板书设计
找 规 律
图片 手帕9 10夹子
主题图片 蘑菇7 8兔子
篱笆12 13木桩
图片
两种物体间隔着排成一行,排在两端的物体个数比中间的多1,或者说排在中间的物体的个数比两端的少1。
找规律(一)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页的例题,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2、教材分析:
“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化数”领域的部分。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接触过直观、简单的“找规律”方面的内容,但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出现在教材中还是第一次。其内容是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应用,教材以有趣的童话场景为素材,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学习这样的内容,可以使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经验,发现数学规律,感受数学的探索性,以及数学的价值,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设计理念:
《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依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猜测、试验、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为了做到这一点,在教学时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摆一摆等实践活动中,了解“规律”,初步建立“规律”的概念。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综合与归纳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初步能力,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5、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找”出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通过“找”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6、教具准备
教具:主题挂图、教学课件。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小棒和石子。
二、说教法
1、在教学思想上,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在教学活动中。
2、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直观法、游戏法、动手操作、引探等方法,从扶到放,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尝试、探索、练习、实践操作过程中悟出规律和创造规律的方法。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操作的过程中找出规律。
四、说教学程序
详见教案
教者:李名树 时间:2012年4月21日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特性(教科书第80、81页,练习十四第 l、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 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 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会在三角形内三条边上画高。
教具、学具准备:师生分别准备木条(或硬纸条)钉成的三角形。 教学过程:
1、展示课本第80页情境图: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三角形,仔细观察一下你能在图上找到三角形吗?学生先说说哪里有三角形,再让学生在图上描出来。
2、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让学生说一说。生:红领巾、标志牌……
3、导入课题:其实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请你画出一个自己喜爱的三角形。并同桌互相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老师也画一个。
出示学生画的三角形。
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
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学生回答:
(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谁来补充一下?
(2)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相机出示图形,学生发现不一定能组成三角形。
(3)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三角形。
请学生对照上面的说法,议一议: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
讨论:怎样说更准确?
阅读课本: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你认为三角形的
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教师用准备好的三条线段的教具在黑板上摆放帮助理解关键词:三条线段、围成。学生发现:只有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才能准确无误地围成三角形。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老师手上拿着平行四边形说:平行四边形有高,那么三角形有高吗?
生:有。
师:把准备好相应的三角形学具试着让学生指一指它们的高。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准备在黑板上示范作高)
(1)看书自学。
师:谁来说一说?
生: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刚才的三角形中画出一条高,并标出它所对应的底。
(2)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为了表达方便,我们通常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用字母a、b、c 表示,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在三角形中标上字母abc。
(3)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高。
和同桌说一说刚才画的高是以哪条边为底画的?
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发放课前教师准备的三角形,让学生按要求小组之间合作画高。展示学生作品,展示时学生互评互议,总结画高的好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最后,让学生谈谈画高时的感想与收获。
出示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作底),你能画出这条底边上的高吗?
学生试画,画后发现高是另一条直角边。
出示另两条底边,学生在答题纸上画出对应的高。
三、实验解疑,探索特性
1、提出问题。
出示教材第81页插图:同学们,在生活中三角形有着广泛的运用,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生产、生活中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的,它具有什么特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2、实验解疑。
下面,请大家都来做一个实验。
学生拿出预先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学具,分小组实验:拉一拉学具,有什么发现? 实验结果: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四、巩固运用,提高认识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1、2、3题。
五、总结评价,质疑问难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你还想了解和三角形有关的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画三角形”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性,抽象出概念。这样有利于学生借助直接经验,把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这里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恰当把握教学要求。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在第一学段学生已初步认识过。此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征,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为此,还出示了一组含正、反例的图形让学生辨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角形概念。此处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边画边想、组织交流、引导概括三角形的特征,从而有效地落实了本节课重点的教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水彩笔,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淡粉色的纸片,双面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64~65页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知道了直线的特点,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
(一)学生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师:老师这儿有一张纸,如果把这个面儿无限扩大,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一条直线。想一想,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学生想象)
(二)学生画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
师:每个同学手中都有这样的白纸,现在咱们就把它当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把你刚才的想法画下来。注意,一张白纸上只画一种情况。开始吧。(学生试画,教师巡视)
二、观察分类,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征
(一)展示各种情况
师:画完了吗?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看看你们组谁的想法与众不同?(小组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把你们的想法展示给大家看看?
(小组展示,将画好的图贴到黑板上)
师:仔细观察,你们画的跟他们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以上来补充!(学生补充不同情况)
(二)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画出来这么多种情况。能把它们分分类吗?在小组中交流交流。(小组讨论、交流)
1.小组汇报分类情况。
预案:
a.分为两类: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b.分为三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c.分为四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一类,交叉成直角的一类。
当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出现“交叉”一词时,教师随即解释:也就是说两条线碰一块儿了。在数学上我们把交叉称为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并在适当时机板书:相交)
2.引导学生分类。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为相交、不相交两类。
(学生说出自己小组的分法后)师:对于他们小组的这种分法,你们有问题吗?
设想:当出现“b”情况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想象直线是可以无限延伸的,并把直线画得长一些,使学生明白,看起来快要相交的一类实际上也属于相交,只是我们在画直线时,无法把直线全部画出。
当出现“c”的分法时,开始同“b”的做法一样,先使学生明确快要相交的一类也属于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再使学生明确分类时要统一标准。相交的一类,快要相交的一类,不相交一类,这样分类是以相交与否为分类标准。而相交成直角是根据两条直线相交后所成角度来分类的。二者不是同一标准,所以这种分法是不正确的。从而达成分类的统一,即相交的一类、不相交的一类。
总之,在分类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看似两条直线不相交而事实上是相交的情况。先想象是否相交,再请一两名学生动手画一画,从而达成共识。
三、归纳认识,明确平行与垂直的含义
(一)揭示平行的概念
师:那剩下的这组直线相交了吗?(没有)想象一下,画长点,相交了吗?(没有)再长一点,相交了吗?(没有)无限长,会不会相交?(不会)(边提问边用课件演示)
师:这种情况你们知道在数学上叫什么吗?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板书:互相平行)知道为什么要加“互相”吗?(学生回答)谁能说说什么是互相平行?(学生试说不完整的概念)
小结:在同一平面内,画两条直线会出现几种情况?
(二)揭示垂直的概念
师:咱们再来看看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你们发现了什么?(都形成了四个角)
师:你认为在这些相交的情况中哪种最特殊?(相交形成了四个直角)
师: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而其他情况相交形成的都不是直角,有的是锐角有的是钝角。
师:你是怎么知道他们相交后形成了四个直角呢?(学生验证:三角板、量角器)(板书:成直角、不成直角)
师:像这样的两条直线,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互相垂直。(学生试说后指名回答)(课件出示互相垂直的概念)
四、练习巩固,深化对垂直与平行的理解
1.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垂直与平行的现象,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学生举例后教师可适当添加一两个没想到的例子。
2.我们看看运动场上还有这样的现象吗?(出示主题图)
3.咱们看看几何图形中有没有垂直和平行的现象?(出示几何图形)
五、拓展延伸,发展空间观念
师:下面咱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出示小棒)每根小棒代表一条直线。
1.摆出两根红色小棒与绿色小棒平行,想象有多少条直线跟绿色小棒平行。观察发现规律。
2.摆出两根红色小棒与绿色小棒垂直,想象有多少条直线跟绿色小棒垂直。观察发现规律。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范文(17篇)篇八
立定跳远是四年级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学重点是两脚同时起跳,落地平稳。所以,教学应着重解决两个问题:
1.培养学生正确的跳跃姿势,为儿童以后的发展与提高打下基础。
2.学会轻巧落地的方法,增强安全地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1.四年级学生已能模仿小兔子、大青蛙、袋鼠等动物的跳跃动作。对跳跃有了一定的基础认识,这些为学生探究、合作学习提供了基础和可能。教学重点应放在协调用力和落地轻巧上。
2.学生已经熟悉学习环境,能通过合作,共同参加身体练习,能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并相互交流。
1.对于四年级小学生来说,在体育课中体验运动参与的乐趣,增进健康,并掌握一定的技能是主要任务。所以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身体现状和心理需求,让儿童在富有情境的环境中学习体育,参加锻炼。
2.体育健康课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和情感的体验,所以,应给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展示、自我体验的机会,以完成运动参与、身体健康、社会适应等各领域的教学目标。
3.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适当渗透自我保护的常识,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
1.运动参与目标:积极活泼地参与体育,并表现出全身性的活动。
2.运动技能目标:掌握两脚同时起跳和轻巧落地的'跳跃方法。
3.身体健康目标:发展跳跃能力,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4.心理健康目标:养成主动与同伴交流,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5.社会适应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一)引起动机。
1.“红绿灯”:学生想象公路上红绿灯的情景,根据自己的想象,用身体、动作、语言(声音)表现出来。教师变化口令,学生练习。当教师喊“绿灯”,学生做“跑”,当教师喊“黄灯”,学生做“原地踏步”当教师喊“红灯”,学生做“站如松”,迅速站好。(反复几次)。
[旁注]:以游戏的方式开始体育课,完成热身活动,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及表现力,在活动中表现出“动中有思、思中有练、练中有情”。“红灯停,站如松”,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站立姿势和组织纪律性。
2.“荡秋千”:教师利用自己的手臂以肩关节为轴做前后摆臂练习,学生模仿教师做出手臂荡秋千动作。练习过程中逐步加大摆臂的幅度,做到协调用力。
[旁注]:提高学生的摆臂能力,调节运动负荷,为立定跳远做好铺垫。
3.拍皮球:学生模仿小皮球,师生按儿歌的内容、节奏边说边练。
师:我有一群小皮球,拍一拍,
生:跳一跳,跳一跳,(边喊边做)。
[旁注]:在师生共同参与的角色游戏中,让学生体会双脚同时蹬地起跳的动作要领,增加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二)发展活动。
1.小兔子回家:设计情景,一只大灰狼在小兔子家门口睡觉,小兔子怎样回家?(引起学生思考,跳跃时落地轻巧。)师生共同参与游戏。
[旁注]落地轻巧是本课的重点,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情经验,在游戏中让学生去体验落地动作,并掌握落地的方法,将教学重点内化在情境中。
2.讨论尝试:
(1)怎样跳,才能和小兔子一样落地轻?
(2)各小组利用小垫子进行练习,目标是落地轻,落得远。
3.发表分享:请各组做做看,选出最好的小组和个人带领练习,相互交流,为完成目标而努力。
4.展示归纳:设计陷阱(将小垫子纵放),小兔子越过“陷阱”,评比,各小组以过得多者为胜。
[旁注]:立定跳远是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情感体验。在有趣的情境中,通过分组讨论、发表分享、展示归纳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并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地给他们创造自我设计、自我展示和交流探讨的机会。
(三)综合活动。
1.想像生活中还在什么情况下用跳跃动作,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试着练练看,并做到落地轻巧。
2.让学生在垫子上放松练习。
小学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范文(17篇)篇九
教学设想与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2、课文中六次出现了“爱我中华”,引导学生读后交流朗读的感想,体会此类歌曲歌词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准备:
教学难点、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2、课文中六次出现了“爱我中华”,引导学生交流朗读感想。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问:同学们,喜欢唱歌吗?
答:喜欢,
答:想。
师:那好,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由乔羽创作的歌曲《爱我中华》。
(播放歌曲视频)。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介绍课文背景。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检查初学成果,扫除字词障碍。在课文中圈一圈,画一画,把自己认为好的词语摘抄下来。
三、精读赏析。
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
课文中将56个民族分别比做什么?这样写你感觉到了什么?
“爱我中华”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出现在哪里?你觉得有什么作用?
2、师生共议,明确:
(1)课文中分别将56个民族比作“星座”、“鲜花”、“兄弟姐妹”,语言朴实,反映了我国各民族的亲密团结。
(2)课文中六次出现“爱我中华”。第一次出现在第一节的末尾,说明56个民族的人们像一片星空下的56个星座,像同一个大花园里的.56朵鲜花,是亲如一家的兄弟姐妹,在他们的心中,对祖国的热爱是完全一样的;第二,三、四次出现是在第二节中,表现了中华民族儿女在爱国热情的激励下在运动场上,在各行各业中忘我的工作,无私奉献。最后一次出现是在歌词结尾,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将作品的爱国情感推向高潮。
四、研读、感悟。
1、指导有感情朗读。
(2)“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可让学生说说谁在建设我们的国家?可举出自己知道的人或事。
(3)“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可让学生想想是谁雄姿英发?生:“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我仿佛看到运动健儿在奥运赛场上为国争光的情形。
生:当我国的运动健儿夺得金牌为国争光,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的内心非常激动。
生:“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我理解为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建设我们的国家。
生:有无私奉献的老师,保护环境的环卫工人,都在建设我们的国家。
……。
2、组织讨论:在朗读歌词中,哪句话让你充满激情?试着给大家朗读一下。
3、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师读“爱我中华”,其余生读。
4、讨论:
你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为国家做了什么?仿照这三句话自己写一到两句。全班交流。
五、升华情感,结束课文。
这么美丽的歌词,配上昂扬的旋律,更能表达人们的爱国情感,就让我们载歌载舞再一次听这首催人奋进的歌曲吧。
(播放歌曲,结束全文)。
六、板书设计。
乔羽。
民族情--星座、鲜花、兄弟姐妹。
爱国心--奋起步伐建设国家雄姿英发。
课后反思。
我所在的学校是城镇和农村的结合部,学生多数来自农村。这些学生虽然没有非常好的家庭教育的氛围,但是对待学习和生活,他们有认真的态度,有朴实的情感。他们想像力丰富,口头表达欲望很强烈,学习兴趣浓厚,所以在教学中能自始至终注重学生对文本的诵读和对学生语感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情,读中悟志,使文中的事与物活化。如在理解课文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自读,同桌读,小组读,师生对读,让学生在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的阅读中去感悟作者的民族情,爱国情。通过欣赏歌曲、课件图片等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使学生、教师、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实现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达到高效课堂的效果。
小学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范文(17篇)篇十
课文写了年轻的刘伯承,右眼严重受伤,坚持不用麻醉剂,忍受巨大的疼痛接受了72刀,手术治疗,被沃克医生成为“军神”,表现了刘伯承坚韧的钢铁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年龄、土匪、拒绝、麻醉剂、施行、勉强、过奖、诊所、惊疑、从容镇定、目光柔和、肃然起敬。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并组词。
龄匪诊患审职晕邮垫勉。
2、学生互相说说易错的字:
容易少横的字:龄醉。
容易多横的字:哼。
注意字的笔顺:匪。
1、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来叙述事情的?
板书:
手术前(1-10)。
手术经过(11—17)。
手术之后(18—26)。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默读思考:
(1)划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简单批注在书上。
(2)有不懂的地方画下来,学生互相质疑。
3、小组讨论交流。
4、在全班交流并质疑。
(1)指名读划的相关的句子,简单说体会。
(2)解词:
审视—仔细看。
第二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3、学习刘伯承坚韧不拔的意志,立志做一个性格坚强的人。
1、根据提示读出语气、语调。
2、理解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进一步学习快速阅读课文。
1、填空:课文中的“军神”是指(),这是()对他的敬称。
2、指名朗读课文。
1、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呢?你知道沃克医生当时是怎么想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
1、导学“求治”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沃克医生开始是怎样识别刘伯承是军人的?
(3)刘伯承的“镇定”是从哪几个地方反映出来的?
(4)分角色朗读第一自然段。
2、导学“术前”部分。
(1)读读、想想、画画、议议。刘伯承为什么不肯用麻药?
(2)联系课前收集的关于刘伯承的资料猜想:刘伯承担心损坏脑神经只是从爱惜自己身体的角度考虑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3)不用麻药意味着什么?
(4)刘伯承能忍受这种难以忍受的疼痛吗?课文是怎样反映出来的?
(5)有感情地朗读,根据提示读出坚定的语气。
3、导学“术中”部分。
(2)课堂交流。
(3)联系自己生病的经历,说说刘伯承忍受的是怎样的痛苦。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从中感悟刘伯承的“军神”形象。
(5)小结。
4、导学“术后”部分。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做完手术……了不起的军神!”
(3)震惊的沃克先生不敢相信地注视着眼前的这位年轻人,他心中会怎么想?
(4)根据提示语自由朗读,注意根据提示揣摩语意、把握语气,突出“军神”形象。
(5)指导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小学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范文(17篇)篇十一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小学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范文(17篇)篇十二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捞铁牛》,板书课题。
捞:东西掉到哪里用捞这个词呢?
2、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谁捞的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自学生字新词。
1、音形难点:潜、陷、尚、论(多音字)。
2、组词语。
宋()拴()陷()论()。
送()栓()滔()轮()。
绳()绑()铲()拖()。
蝇()梆()产()施()。
3、理解词义。
宋朝:朝代名。由赵匡胤建立。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这个地方位于黄河中游而得名。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积的泥沙。
浮桥: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本课浮桥的不同点是两头各拴在四只大铁牛上。
议论纷纷:许多人在议论,各说各的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发表看法。纷纷,言论多而杂乱。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领。本课指了解这段河的深浅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领又很高。
潜水:隐藏在水面以下活动。
水手:在船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动的力量。
工程家: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设计以及指导施工的专门人才。本课指怀丙和尚是机械和水利工程的专家。
和尚:出家到寺庙里修行的男教徒。
三、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层次,整体感知课文。
1、小声自读课文。
2、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铁牛陷入淤泥。
第二自然段:一个和尚主动提出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第三自然段:和尚做了准备工作。
第四自然段:请水手铲泥沙到河里拔起铁牛。
第五自然段:水手们划船把铁牛拖上岸边。
第六自然段:和尚用同样方法捞起其余的铁牛。
第七自然段:和尚名叫怀丙。
四、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思考课后习题。
教学目的: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2、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捞铁牛经过,包括准备工作,打捞过程。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
思考:
1、是谁提出要捞铁牛?(板书:怀丙)。
2、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怀丙吗?谁能用一个准确的词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板书:出色)。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要捞铁牛,谁能读一读有关内容?
2、指名读一读有关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被水冲走)。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人们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是在大家感到捞铁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2、追问:从什么地方看出捞铁牛十分困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捞。从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什么好办法。)。
3、介绍:据资料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当时又没有起重机这样的现代化设备,打捞技术又比较落后。
4、怀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捞铁牛呢?反复读怀丙所说的话。(板书:叫水送回)。
过渡:怎么叫水把铁牛送回来呢?从这个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怀丙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呢?我们先来看准备工作部分,看看他那些地方做的出色。
四、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谁知道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摸清地点,两只船并排装满泥沙。并排栓紧搭架,两头拴牢。)。
3、齐读这一段,进一步体会出色的准备。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答:分几步做的?
3、哪些地方出色?船靠什么向上浮?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板书:打捞)。
4、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办呢?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打捞第二只铁牛的过程。
小结:和尚叫水把铁牛送回来了,其实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六、小结。
1、和尚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是因为他在哪个字上动了脑筋?(水)。
2、是水冲走了铁牛,又是水把铁牛送了回来,怀丙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就是因为他用自己的才智变害为利,像怀丙这样的工程家在历史上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作一个有用的、聪明的人才。
七、总结全文。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交流其它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附:板书设计。
17、捞铁牛。
捞铁牛。
被水冲走。
叫水送回。
准备怀丙打捞。
小学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范文(17篇)篇十三
1、认识“颈厉”等8个生字。会写“颈、郑”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厉声、京剧、倘若、侍侯、脾气、供养、邻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3、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4、誊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课前准备。
1、观察自身喜欢的一种动物。
2、安排同学预习,自同学字新词。
3、生字词卡片及白鹅的挂图(或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1、阅读单元导语。
2、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老师从三方面引导与梳理:学习内容、课文特点、学习要求。)。
3、揭题,引入本课。(可结合出示挂图或课件简笔画)。
1、学习小组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或同桌互教互查)。
2、教师分类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如,8个认读的生字,课文中注音的其他词,“待”等容易读错的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注意正音、读通读准)。
4、指导写字。(引导观察、发现,自主识记字形,重点指导笔画多和字形复杂的字。)。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用课文中的词概括)。
1、口头填空:这是一只————————————————-的白鹅。(高傲、高傲、从容不迫、一丝不苟、架子十足、有着老爷脾气、需要人侍侯……)。
2、你从哪里知道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引导同学找相关段落,并完成如下板书。)。
姿态:左顾右盼。
叫声:引吭大叫。
步态:从容不迫。
吃相:架子十足。
初识“高傲”
1、朗读第一自然段,考虑:你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2、品词: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3、表情朗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1、写生字。
1、朗读课文,划出自身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订正。
2、导入:你还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学习第三、第四自然段,再识“高傲”
小学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范文(17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和1个部首,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到祖国的美好,激发起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多种方法积记生字。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祖国的辽阔。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喜欢旅游吗?想到每个国家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来实现这个美好的梦想。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范读课文。生注意听准字音。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轻音节读准音。
3、再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4、“经验小交流”,你喜欢哪个字?你是采取什么好方法记住它的?
5、学习一个新的部首,“立刀旁”。
6、生汇报每个字的学习方法。
7、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乡”。
三、练习:多音字(乐)。
四、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游戏,小小火车开起来。比一比哪列火车读得快。
北京、江河、和平、图画、宝岛、名字。
2、这们认识了这么多的词语,生字宝宝从词语中走出来,你还能认识吗?
二、指导书写。
1、左右结构:江、利,其中“江”左窄右宽,“利”左宽右窄。
2、上下结构:公、宝、京,注意每个字的最后一笔都是点。
三、讨论。
看地图会给你带来哪些乐趣?
四、完成书后练习。
1、读词语,做游戏。
先请同学试着读一读,然后指名读,再说说这些词语的特点,让学生按照数字顺序做游戏。
2、填标点。
世界上最深的洋是太平洋()。
在祖国的地图上()这找到了可爱的家乡()。
3、小组做找国家的活动。
五、课后作业。
1、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查字典。
小学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范文(17篇)篇十五
一、《颐和园》这篇课文是修订教材第七册第二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册教材的第一个重点训练项目是在第二组教材中设置的“了解叙述的顺序”,因而把“了解叙述的顺序”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它虽不是新知识,但也有新知识。这篇课文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的,与前组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有所不同。因而,教师在开课初就引导学生把文章的叙述顺序理出来,并把此顺序贯穿课堂教学。结课前,又将顺序进一步落实,强化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洋溢着民族自豪感。因此,教师在朗读的指导和训练上着力不少。例:在指导学生读长廊的长时,教师利用不失时机的渲染,巧妙地范读,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抓住“一眼望不到头”“700多米”进行指导训练。再有,录像、图片的运用效果良好,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美景,使语言文字形象化。把学习语言文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感悟美、理解美,并通过朗读表达美,有机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大家可以看出,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能自读、自悟,较为真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不同层次的读中,感受到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的逐步加深,以及内心情感的变化。
三、第4、5自然段的处理:教师根据整堂课的设计,在这儿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创造性的学习。例:在小组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昆明湖的美景。可以用书上的话,可以自己介绍,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介绍。阅读教学不同于口语交际,这里的设计,我个人认为教师是对文本、对教材创造性地使用。学生也乐学好用,效果不错。
另外,这堂课基本体现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重点落实顺序的问题,了解颐和园的美景,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师将在第二课时中侧重引导学生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并结合课后练习学以致用。
最后,我想说,井老师毕竟还年轻,学美术专业的她以往也没有这样学习、锻炼的机会,因此,对教材的理解把握,课堂的调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我为今天看到井老师的进步而高兴,相信她会越来越好。同时我更希望,我们槐荫区的小学语文教学有更快、更新的发展!
小学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范文(17篇)篇十六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一个会游的简易玩具并画出设计草图。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会游的玩具的运动原理。
2、设计制作。
教具学具:手工工具、能在水上漂的废弃物。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展示一些会游的玩具的示范作业,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2、学生思考为什么示范的玩具能够在水中游动的原理。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出示一些会游的玩具的设计草图,说明它们的设计思路,教会学生怎样进行能够设计和画设计草图。
2、让学生分组商讨各种会游的玩具的设计思路,制作方法和对制作材料的不同要求,如何根据需要选取相应的材料。
3、鼓励学生通过想象与构思,画出设计草图并制作出一个会在水中游动的小玩具,采用画,撕,剪,拼贴等造型手段对玩具进行装饰美化。
4、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意,力争设计制作出与别人不同的玩具。
5、作业完成后让学生互相评价,欣赏,分小组将玩具放在水中游动,比比谁的玩具设计和制作的好。
三、收拾整理。
指导学生收拾好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四、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去寻找更多会游的玩具,搞清玩具为什么会游的道理。
小学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范文(17篇)篇十七
2、汇报沟通,明确:每组词语中加点的字都是形近字,它们的偏旁不同。
3、同桌合作记忆形近字。
4、拓展练习。
比一比,用下列形近字组词。
蓝()。
篮()糖()。
塘()完()。
玩()炊()。
吹()。
1、学生默读三组词语:你觉得它们分别是描写什么?
2、探讨明确:第一组词语是描写山;其次组是描写水;第三组是描写植物。
3、学生自读自悟,体会词语描写的画面。
4、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选词造句。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如“惊涛骇浪”“波涛汹涌”等词语要读出磅礴的气概。
6、拓展:积累描写天空的四字词语。
1、学生自读教材中的四个句子:说说你发觉了什么?
2、探讨明确:
(1)比方句及比方词:这些句子都运用了打比方的写法,都是比方句;
但是它们的比方词不相同,有“如”“似”“若”“像”“好像”“犹如”等。
(2)体会比方句的好处:运用比方句能将事物描写得更形象、更生动。
3、学生选用不同的比方词练习说话。
4、推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方句。
(1)他长得似乎他的爸爸。
(2)话音刚落,金币像雨点一样落下来,把他砸倒在地。
(3)他犹如一只胆小的猫,蜷缩在角落。四、写字板:归类写字。
1、学生视察写字板中的六个会写字,发觉它们的结构特点及写的时候应当留意的地方。
2、指名学生沟通自己的发觉。
3、自由写字练习。
4、写后互评。
1、学生自读短文《迷人的郁金香》,完成练习:
(1)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2)积累词语,补充“我的词语库”。
(3)找出你喜爱的句段读一读。
2、拓展:课外阅读描写花的文章。
其次课时。
1、学生打算:提前将这一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花细致视察或查查资料,了解花的学问、特点(花的品种、产地,形态,开花的季节,花期的长短,花的生长环境、用途等)或养花的`阅历故事。
2、老师打算:布置教室环境,用花的盆景、图片、影片装饰教室。
1、观赏导入。
2、学生小组活动。
小组内当解说员开展沟通活动,介绍要点:
(1)清晰明白,抓住花的特点进行介绍;
(2)语言生动,让别人听懂、感爱好;
(3)沟通时可以一问一答,互动起来。
3、班级汇报。
小组代表在班级进行汇报,众生评价。
4、老师总结。
第三课时。
在口语交际活动的基础上,把你介绍的内容写下来。也可以选择你喜爱的其他植物写一写。题目自拟。
1、引导学生回顾口语交际课上你介绍的花;或者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喜爱的植物。
2、介绍花时,可以学习课文《仙人掌王国》的总分写法,有步骤地介绍,抓住显明特点进行重点介绍。
同桌之间或者好挚友之间交换习作,相互评价。
互评重点:发觉对方习作的优点;帮他提建议,如错别字、内容方面等。
1、老师评介本次习作的整体状况。
2、老师以两三篇不同程度的习作作范本,引导学生共同点评,老师作引导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