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题材和文体的写作特点,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最新初中物理知识小论文(汇总18篇)篇一
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最新初中物理知识小论文(汇总18篇)篇二
水比其他任何液体都能溶解更多的物质,这要得力于它独特的分子结构,特别是水分子的有极性。我们都知道水的分子式是h2o。水的分子结构非常简单,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呈一定对称性组成v字型分子。
这种结构导致水分子在氧的一边出现微弱的负电,而在氢的一边形成微弱正电,所以水分子很容易相互形成立体的连接,也使它很容易与其他物质的原子因电荷的吸引而相互接合,因而使水有很强的溶解其他物质的能力。比如当我们将盐(nacl)加到水中时,水分子的有极性使它与盐分子间形成微弱结合,使得晶体盐粒均匀分散到水中。正是这一特性才使得我们的生活中有那么多的美味,我们每一天都在不知不觉中喝下了各种水溶液,酸甜苦辣样样都有。水的这种强溶解性,使得动物体内的水溶液携带着各种所需要的物质在体内循环,从而也为生命的代谢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水的密度与地球生命。
在地球环境条件下,水是已知惟一三态共存的自然物质。水的不同状态对应分子的不同排列形式,在固体状态下分子呈高度有序态存在。大多数物质在一定压力下,随着温度的下降,其密度会上升;而水却比较特殊,在温度大于4℃时,水是遵循这一规律的,包括从气态水到液态的过程。但在低于4℃后,水的密度反而开始减小,即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
水的这种固态密度大于液态密度的特性在自然界中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在地球的大部分能结冰的地方,冬天来临时,水开始结冰,然后浮在水面上,这样将冰下方的液态水与冰上方的冷空气隔离开,从而阻止或是减缓了冰下液态水的固化,也保证了水中以液态水为生活条件的生命形式比如鱼类、水草等的存活。当第二年春天到来时,上升的气温会熔化掉浮在水面上的冰,水又重新回到流动的液态。试想一下,如果水没有这一特殊的物理性质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上面的水结冰后往下沉,涌上来的水又结成冰,如此反复,最终是一条河或整个湖都变成硕大的冰疙瘩,水中的生命也就无法生存下去了。果真如此,生命形式是否还这样丰富多彩也就很难说了。
三、水的表面张力与植物的吸水。
对液态的水来说,它的水分子由于有极性会处于一种半有序的状态,即水分子不断形成小团体同时这种连接又不断被打断,这是液态水有流动性的一个根本原因。水分子之间的吸引使得水有一定的形状,如在重力场中水滴是上小下大的尖椭圆球体而不是散开的。也正是水分子之间的这种内聚力使得水与空气接触的表面形成了与水内部不一样的特征,即表层分子因所受内聚力不同而具有比内部水分子更高的势能,于是产生表面的收缩,在表层上形成一定的张力,可以承受一定的重量。
比如我们常看见水面上有小昆虫站立,这时如果用一定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就会看到昆虫站立处的水表面就像有一层膜一样微微下凹。而且水越纯净表面张力越大,实验中可以看到在很纯净的水面上,一个5分的硬币也不会下沉。同样在水与容器的接触壁处,由于水分子之间和水分子与容器的固体分子间的分子作用力的共同作用,水会沿壁上升或是下降一定的位置,这就是水的毛细现象。对于植物的根脉来说水是浸润的,即水会在没有外来压力的情况下自动沿植物的毛细管或毛细缝上升,其上升高度与毛细管的宽度及水溶液本身所含物质以及地球的引力等因素相关。对于大多数不足1米的植物而言,利用水的毛细现象吸收水分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如果在生活中水没有了这一特性,你桌上的水也就无法用布或纸吸干。
四、熨斗对水潜热的利用。
要升高水的温度需要加热,使1克水温度升高1℃所要的热能定义成1卡。1克水从0℃上升到100℃所要热量是100卡,但要把100℃的这1克液态水变成100e的气体则要540卡的热量,而这期间水温度并没有上升,只是水的物理形态发生了变化。
可见水蒸气当中蕴藏着大量的潜热。一旦水蒸气遇到冷物体就会液化,这一过程将快速地释放出潜热。人们利用水的这一特性制成的蒸汽熨斗,可以利用热能将衣服熨成我们想要的形状。当然,做饭时要小心,不要让水蒸气遇到你的冷手,否则蒸汽中放出的潜热将烫伤皮肤。
五、水的蒸发与凉爽的感觉。
除了前面提到的对液态水加热可使其汽化之外,实际上在其他任何温度下水都可以小规模地汽化,我们把这一现象叫水的蒸发,比如一年四季晒在外面的衣服都有可能晒干,这就是因为水的蒸发的缘故。为什么在任意温度下水分子都能蒸发?因为从水分子的角度来说不是每一个分子在每一个时刻都有完全相同的能量,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而具有相当大能量的分子比较容易挣脱其他水分子的束缚而离开群体。
从微观角度来说是少数的受束缚的水分子变成了可任意移动的水分子,从宏观角度来看就是液态水汽化了。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水是要吸热的。炎热的夏天洒一点水在手臂上或是自己体内冒出一点汗水,感觉是如此凉快,就是因为水在蒸发过程中带走了人体体表的热量。再加上水有强溶解其他物质和能流动的特点,所以再洗个澡会让人觉得身上又清洁又凉快。当然还有很多更容易蒸发的液体,如酒精,但酒精比水更贵,对老百姓来说再没有比水更方便、更便宜的散热剂了。
最新初中物理知识小论文(汇总18篇)篇三
磁力线在磁体外是由n极出来而不间断地在空间经历一定路线返回s极;在磁体内部,继续通向n极而成一闭合曲线。感应电动势本身也会产生一个磁场,而这个磁场是反对外磁场的变化的:外磁场的磁力线要增加,则感应电动势所产生的磁场的磁力线是和它顶头的——以便抵消外磁场增加的磁力线,外磁场的磁力线要减少,则感应电动势所产生的磁场的磁力线是顺着外磁场的磁力线方向的,以便补充它的减少。以上都用右手定则决定。
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而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的附近
地磁场与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相似:在靠近磁体中部的地方,磁场方向与磁体平行,而在北半球,磁感线是要回到地磁南极的,所以就像条形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一样是倾斜方向上的。
地磁场的方向不是永远不变的,它会随时间而改变,历史上已经改变过几次,现在也在改变,只不过这个过程十分缓慢,要等几千年才会来一次“大颠倒”。
用磁场判断电流的方向,用左手定则。四根手指是磁场方向,大拇指是电流方向
用电流判断磁场的方向,用右手定则,四根手指是电流方向,大拇指是磁场方向
最新初中物理知识小论文(汇总18篇)篇四
一、电荷电荷: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摩擦起电的`原因:在摩擦过程中,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多余的电子带上负电荷,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上等量的正电荷。
两种电荷:
1、正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2、负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负正电荷。
电荷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验电器: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是看它能否吸引轻小物体,如能则带电;。
2、是利用验电器,用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果金属箔张开则带电。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单位:库仑,符号:c。
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石墨等。
导体导电原因:导体中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金属中导电的是自由电子)。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如:橡胶、陶瓷、塑料、干燥的空气、油等。
绝缘体绝缘的原因: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
二、电流和电路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中发生定向移动的是自由电子)。
电流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电路中电流: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电路构成:
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发电机、电池。
2、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3、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4、导线:连接电路输送电能。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发光二极管还可发光)。
三、串联和并联串联:
1、连接特点:逐个顺次,首尾相接。
2、电流路径:只有一个。
3、开关作用:能同时控制所有的用电器,开关位置变了控制作用不变。
4、用电器工作:互相影响。
并联:
1、连接特点:并列连接,首首尾尾。
2、电流路径:至少2个。
3、开关作用:干路:总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只控制本支路。
4、用电器工作:互不影响。
最新初中物理知识小论文(汇总18篇)篇五
平面镜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光线的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所以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虚像与物体等大,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像和物体对镜面来说是对称的。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的大小,总是相等的。无论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如何变化,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始终不变,与物体的大小总一样。但由于人在观察物体时都有“近大远小”的感觉,当人走向平面镜时,视觉确实觉得像在“变大”,这是由于人眼观察到的物体的大小,不仅仅与物体的真实大小关于,而且还与“视角”密切相关。从人眼向被观察物体的两端各引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夹角即为“视角”,如果视角大,人就会认为物体大,视角小,人就会认为物体小。当人向平面镜走近时,像与人的距离小了,人观察物体的视角也就增大了,因此所看到的像也就感觉变大了,但实际上像与人的大小始终是相等的,这就是人眼看物体“近大远小”的原因。这正如您看到前方远处向您走来一个人一样,一开始看到是一个小黑影,慢慢变得越来越大,走到您面前时更大,其实那一个小黑影和走到您面前的人是一样大的,只是因为视觉的关系,平面镜成像的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因此人逐渐靠近镜面。像也一定逐渐靠近镜面,人的感觉是“近大远小”,这是一种视觉效果。
1、平面镜成正立等大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2、像和物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
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4、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5、像的大小相等,但是左右相反。
6、像的上下不变,左右互换。
【仪器和器材】
蜡烛,12 cm×15 cm透明玻璃片(最好用贴有反光膜的汽车用玻璃),12 cm×10 cm普通透明玻璃片,玻璃胶。
【制作方法】
在透明玻璃12 cm边涂上适量的玻璃胶,将其固定在12 cm×10 cm普通透明玻璃片的正中间(要保证两玻璃面的垂直),并在反光面位置两侧的底座玻璃上画线。
【使用方法】
将做好的装置放在方格纸上,并让装置上的记号线与方格纸上的中线重合。
【实验技巧】
做实验时方格纸上的记号,应将物体的整个底部形状画出。
【实验方法】
本实验总方法:实验归纳法。
用未打开的蜡烛代替点燃的蜡烛的像的方法:等效替代法。
今天有关初中物理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最新初中物理知识小论文(汇总18篇)篇六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物质在升华时要吸收热量。例如,碘升华时要对它加热,就是要让碘吸热来完成升华。
:干冰、碘、冰、萘、金属钨等。
:结冰的衣服变干,夏天的樟脑丸变小。
:物质在升华时吸热,具有制冷作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利用物质的升华吸热来降低温度。如干冰就是一种常见的制冷剂,在生活中常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应用。
(1)人工降雨:将干冰发射到云层附近,干冰迅速升华并从周围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高空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当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大时,就从空中掉下来,小冰晶在下落时熔化,就形成了雨。
(2)制作舞台烟雾:舞台烟雾也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制冷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最新初中物理知识小论文(汇总18篇)篇七
1. 电荷的种类:电荷有两种正电荷和负电荷。人们把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原子核内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
2.电量: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6.25×1018个电子的电量为1库仑。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两个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不同的物体在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能力较弱的物体的一些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自身因缺少电子带正电,使对方因有了多余电子而带负电。可见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2)接触起电:物体与已带电荷的带电体接触,物体就会带上与带电体同种的电荷。
(3)感应起电:感应起电是利用静电感应现象来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静电感应:不带电的金属导体内有许多自由电子,通常情况下这些自由电子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导体不论哪端都不带电。
希望通过上面对物理中电荷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上面的知识,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的吧。
初中物理电和磁知识点详解
关于物理中电和磁的知识点内容学习,我们做下面的讲解,相信可以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吧。
一. 磁现象
1. 磁性(又称吸铁性):磁铁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2.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个磁体有两个磁极。南极(s),北极(n).
3. 磁铁的指向性:
磁体自由转动静止后南极指南,北极指北。磁体具有指示方向的性质叫它的指向性。
4. 磁极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5. 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
6. 磁场的基本性质:它对放入磁场中的磁体会产生磁力的作用。
7. 磁场具有方向性: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 磁感线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总是从磁体北极指向南极。
9. 地磁场: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它周围存在着磁场。
10.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场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11.我国宋代沈括首先发现磁偏角。
12.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二. 电生磁
1. 电流的磁效应:通过导体周围的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
上面对物理中电和磁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后面我们进行更多的知识点内容学习吧。
初中物理电功率知识点详解
下面是对物理中关于电功率知识点的内容讲解知识,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学习。
一. 电能
1. 电能的产生: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
2. 电能的利用: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3. 电能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能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常用单位是:千瓦时,符号是:kw·h。两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kw·h=3.6×106j。
4. 电能的测量:电能表。
5. 电能表的相关参数:220v——额定电压是220伏;10(20)a——额定电流是10安,短时间内电流允许超过10安,但不能超过20安;50hz——在频率为50赫的交流电电路中使用;600revs/kw·h——电能表上的转盘每转过600转,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
二. 电功(w)
1. 电功: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 能量转化: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上是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
3. 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消耗了多少电能,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4. 电功的单位:与电能的单位一样,都是焦(j)。
三. 电功率(p)
1. 物理意义: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 电功率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常用单位是:千瓦,符号是:kw。换算关系为:1kw=1000w。
3. 定义:用电器在1s(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少。
4. 定义式:p=w/t
w——消耗的电能多少(电流所做的功)——焦(j)或千瓦时(kw·h)
t—— 所用的时间 —— 秒(s)或小时(h)
最新初中物理知识小论文(汇总18篇)篇八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1、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的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的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热传递。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单位:j。
2、做功:(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少。
温室效应:太阳把能量辐射到地表,地表受热也会产生辐射,向外传递热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阻碍这种辐射,地表的温度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就是温室效应。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砍伐森林,加剧了温室效应。
焦耳。
最新初中物理知识小论文(汇总18篇)篇九
(一)1.密度的定义:单位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反映物质的一种固有性质的物理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性质表现为: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具有的质量不同;或者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不同物质的体积不同。
2.定义式:p=m/v。
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质的密度跟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均无关,所以上述公式是定义密度的公式,是测量密度大小的公式,而不是决定密度大小的公式。
4.物质密度和外界条件的关系。
物体通常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即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大;温度降低时,体积变小。而质量与温度无关,所以,温度升高时,物质的密度通常变小,温度降低时,密度变大。
最新初中物理知识小论文(汇总18篇)篇十
1.物理学习中已经学习过机械效率、炉子效率等效率问题,所谓效率是指有效利用部分占总体中的比值。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做功的装置,用来做有用功的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
2.由于燃气的内能一部分被排出的废气带走,一部分由于机器散热而损失,还有一部分用来克服摩擦等机械损失,用于做有用功的部分在总体中的比例不可能达到io0%,一般情况下:蒸汽机效率6%~15%,汽油机的效率20~30%,柴油机的效率30%~45%。
3.热机效率是热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人们在技术上不断改进,减小各种损耗,提高效率。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在总体中所占比例最大,对这部分余热的利用是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热电站就是利用发电厂废气余热来供热,既供电,又供热,使燃料的各种利用率大大提高。
热机效率比较低,说明热机中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中用来做有用功的部分比较少,即热机工作过程中损失的能量比较多,归纳起来有如下原因:第一,燃料并未完全燃烧,使一部分能量白白损失掉,例如从汽车排出的气体中我们可以嗅到汽油的味道,这说明汽油机中的汽油未完全燃烧;第二,热机工作的排气冲程要将废气排出,而排出的气体中还具有内能,另外气缸壁等也会传走一部分内能;第三,由于热机的各部分零件之间有摩擦,需要克服摩擦做功而消耗部分能量;第四,曲轴获得的机械能也未完全用来对外做功,而有一部分传给飞轮以维持其继续转动,这部分虽然是机械能,但不能称之为有用功。据上所述,热机中能量损失的原因这么多,所以热机效率一般都比较低。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根据前面所归纳的损失能量的几个原因,我们只要有针对性地将各种损失的部分尽可能减小,便可使效率提高。
(1)改善燃烧环境,调节油、气比例等使燃料尽可能完全燃烧;。
(2)减小各部分之间的摩擦以减小磨擦生热的损耗;。
(3)充分利用废气的能量,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如利用热电站废气来供热。这种既供电又供热的热电站,比起一般火电站,燃料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最新初中物理知识小论文(汇总18篇)篇十一
以上对元电荷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1、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2、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等;
3、金属导体靠自由电子导电,酸碱盐溶液靠正负离子导电;
4、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上面对物理中导体和绝缘体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1、原因: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以上对物理中摩擦起电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1、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
2、电荷的单位:库仑(c)简称库;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电荷量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对此知识的巩固学习,希望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
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原理:利用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以上对验电器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知识是没问题的哦。
1、用绸子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2、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3、基本性质:同中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上面对两种电荷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效的。
最新初中物理知识小论文(汇总18篇)篇十二
液化:雾、露、雨、白气。凝华:雪、霜、雾淞。凝固:冰雹,房顶的冰柱。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任何温度下进行)和沸腾(一定温度下进行)。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反射和拆射总是同时发生的。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一虚像,要画成虚线,二等大的像,人远离镜,像大小不变,只是视角变小,感觉像变小,实际不变。
照像机的物距:物体到相机的距离,像距:底片到镜关的距离或暗箱的长度。投影仪的物距: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像距:屏幕到投影仪的距离。
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和色光决定,和物体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过,不同的色光则被吸收。
沸腾时气泡越往上越大,沸腾前气泡越往上越小。
六种物态变化。
晶体有熔点,常见的有: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种金属;非晶体没有熔点,常见的有:蜡、松香、沥青、玻璃。
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条件:一达到一定的温度(熔点和沸点)二继续吸热。
金属导电靠自由电子,自由电子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串联和并联只是针对用电器,不包括开关和电表。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没有分流点,并联电路电流多条路径,有分流点。
串联电路是等流分压,电压和电阻成正比,也就是电阻越大,分得电压越大。并联电路是等压分流,电流和电阻成反比,也就是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判断电压表测谁的电压可用圈法:先去掉电源和其它电压表,把要分析的电压表当作电源,从一端到另一端,看圈住谁就测谁的电压。
连电路时,开头要断开;滑片放在阻值最大的位置;电流表一般用小量程;电压表的量程要看电源电压和所测用电器的额定电压;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并且要看题目给定的条件先择连左下或右下;电压表一定要放在最后再并在所测用电器的两端。
电路中有电流一定有电压,但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电路还得闭合)。
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尤其是定值电阻),但它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阻越大,灯丝电阻表现最为明显。
测电阻和测功率的电路图一样,实验器材也一样,但实验原理不一样。(分别是r=u/i和p=ui)测电阻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但测功率时功率是变化的,所以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计算电能可以用kw和h计算,最后再用1kwh=3.6×106j换算。
电能表读数是两次读数之差,最后一位是小数。
家庭电路中开关必须和灯串联,开关必须连在火线上,灯口螺旋要接零线上,保险丝只在火线上接一根就可以了,插座是左零右火上接地。
磁体上s极指南(地理南级,地磁北极,平常说的是地理的两极)n极指北。
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是固定不变的,但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是变化的。但在变化时,电阻是不变的。可根据r=u2/p计算电阻。
磁盘、硬盘应用了磁性材料,光盘没有应用磁性材料。
电磁波的速度都等于光速,波长和频率成反比。
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外电路有电源。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制成了电动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制成了发电机。沈括发现了磁偏角。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卢萨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贝尔发明了电话。
最新初中物理知识小论文(汇总18篇)篇十三
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是一种电磁波。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光的反射。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
6、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
(1)成像;。
(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9、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
(1)为什么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便于找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能够比较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大小。
(2)无论怎么移动蜡烛b也不能和a的像重合?
玻璃板未与水平桌面垂直。
(3)怎么找到a的像的位置?
挪动蜡烛b直到与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
光的折射。
10、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11、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光的色散。
12、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透镜。
1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两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
(2)物近像远像变大。
(3)实像都是倒立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
(1)等高共轴调节:
等高:将蜡烛、凸透镜、光瓶三者中心调整到同一水平高度。
共轴:目的是使蜡烛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处。
(2)焦距确定:平行光源照射得到最小最亮光斑为止。
14、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15、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最新初中物理知识小论文(汇总18篇)篇十四
电荷:
1.电荷的种类:电荷有两种正电荷和负电荷。人们把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原子核内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
2.电量: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6.25×1018个电子的电量为1库仑。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两个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不同的物体在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能力较弱的物体的一些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自身因缺少电子带正电,使对方因有了多余电子而带负电。可见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2)接触起电:物体与已带电荷的带电体接触,物体就会带上与带电体同种的电荷。
(3)感应起电:感应起电是利用静电感应现象来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静电感应:不带电的金属导体内有许多自由电子,通常情况下这些自由电子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导体不论哪端都不带电。
希望通过上面对物理中电荷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上面的知识,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的吧。
最新初中物理知识小论文(汇总18篇)篇十五
月亮本不是光源,长度单位有光年;传光最快数真空,8分能飞到月宫。
光线原以直线过,遇到界面成反射;一面两角和三线,法线老是在中间;。
三线本来就共面,两角又以相等见;入射角变反射角,光路可逆互相看;。
反射类型有两种,成像反射靠镜面;学生坐在各角落,看字全凭漫反射;。
若是个别有“反光”,那是镜面帮倒忙。
镜面反射成虚像,像物同大都一样,物远像远没影响,连线垂直镜中央.
还有凸面凹面镜,反光作用不一样;凹面镜能会聚光,来把灯碗灶台当;。
观后镜使光发散,扩大视野任车转。
不管凸透凹透镜,都有一定折射性;经过光心不变向,会聚发散要分清。
平行光束穿透镜,通过焦点是一定;折射光线可逆行,焦点出发必平行;。
显微镜来是组合,两个镜片无分别;只是大小不一样,焦距位置要适当;。
物镜实像且放大,目镜虚像再放大;望远镜来看得清,全靠两片凸透镜;。
物镜实像来缩小,目镜虚像又放大。为啥感觉像变大,全靠视角来变化。
画反射光路图:
作图首先画法线,反入夹角平分线,垂直法线立界面。光线方向要标全。
画折射光路:
空射水玻折向法,水玻射空偏离法。海市蜃楼是折射,观察虚像位偏高。
凸透镜成像:
一倍焦距不成像,内虚外实分界明;二倍焦距物像等,外小内大实像成;。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倒立虚像正,照、投、放大对应明。
眼睛和眼镜。
晶薄焦长看远物,晶厚焦短看近物。晶厚近视薄远视,凹透矫近凸矫远。
近物光聚网膜前,已经成为近视眼。远物光聚网膜后,已经成为老花眼。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初中物理知识小论文(汇总18篇)篇十六
常常听到有的同学说:压力就是压强,两者是一样的.这话对吗?看来,有的同学对压力和压强的概念不清,因此,他们解题应用时势必出错。压力和压强是两个重要的物理概念,弄清楚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对这两个概念的深刻理解和具体应用。为此,提醒同学们有必要清楚下面几点:
1.压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它的方向总是指向支持物并和支持物的表面垂直。在具体的问题中,压力的方向和支持物的位置有关.这里必须要明确的是,我们不能有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错误认识。
2.压力和重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产生压力的因素很多,而重力仅仅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压力的大小并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在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时,它对水平面产生的压力在数值上才等于物体的重力。
3.压强是描述压力产生的效果的物理量,这种效果不仅和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与受力面积的大小也有关。
4.压强是物体和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它存在于受力的两物体的接触面上。压强不但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和压力的方向相同。
5.在应用公式p=f/s解题时,要注意下面几点:受力面积s必须是受到压力的那部分面积,p是面积s上受到的压强;f的单位是牛顿,s的单位是平方米,p的单位是帕斯卡。
最新初中物理知识小论文(汇总18篇)篇十七
我们在讲速度之前,首先讲述机械运动及参照物的知识,以此为基础,进而引出本章重点——速度的概念及相关知识。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体会速度的物理意义,学会描述物体运动的方法。
运动和静止。
题型一根据选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培养你应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1.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可能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知识点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闯关点拨由于运动的相对性,造成同样的现象,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解:图中房子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烟向左飘,说明此时有风向左;对于甲车来说,甲车上的旗子向左飘,有三种可能的情况:一是不动,二是甲车向右运动,三是甲车向左运动,但运动速度小于风速。对于乙车相对讲情况简单,只有乙车向左运动且车速大于风速。
答:选d。
例2.一个人骑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去,若以这辆车为参照物,此人()。
知识点根据选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闯关点拨关键是看研究的物体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的位置如何变化。
解:骑车人和汽车都由南向北运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汽车“疾驶而去”,说明汽车比人运动得快,现以汽车为参照物,骑车人在后退,即向南运动。
答:选b。
题型二本组题是题型一的逆过程,即: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找出所选定的参照物,培养你的逆向思维能力。
例1.在行驶的火车中有一位乘客,他认为自己是静止的,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的()。
a、路旁的电线杆b、火车的车厢。
c、迎面驶来的火车d、火车路上的铁轨。
知识点参照物的选择。
闯关点拨得到的结论是“乘客是静止的”,关键是看乘客相对于谁的位置没有变化。
解:乘客相对于“电线杆”、“迎面而来的火车”、“铁轨”的位置都在变化,只有相对于所乘的“火车车厢”的位置没有变化。
答:选b。
例2.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风和水b、船和地面。
c、山和船d、风和地面。
知识点参照物的选定。
闯关点拨本题选了一首古诗,描述了一幅美妙、生动的画面,这看似矛盾的情境,蕴涵了丰富的物理知识。前一句“看山恰似走来迎”,这是诗人身在船上,以船为参照物,船在航行,山和船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山是运动的;后一句“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仔细一看,山与山之间、山与地面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地面为参照物,山是静止的。对照题中所给的选项,b是正确的。本题考查诗中描述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充分体现了文理综合的新观念,对同学们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要求。
答:选b。
最新初中物理知识小论文(汇总18篇)篇十八
杠杆示意图的画法:
(1)根据题意先确定。
支点o;(2)确定动力和阻力并用虚线将其作用线。
延长;(3)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并用l1和。
l2分别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如图所示,以翘棒为例。
第一步:先确定支点,即杠杆绕着哪一点转动,用字母“o”表示。如图甲所示。
第二步:确定动力和阻力。人的愿望是将石头翘起,则人应向下用力,画出此力即为动力用“f1”表示。这个力f1作用效果是使杠杆逆时针转动。而阻力的作用效果恰好与动力作用效果相反,在阻力的作用下杠杆应朝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则阻力是石头施加给杠杆的,方向向下,用“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