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是科研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是研究者展示自己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机会。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开题报告范文,供大家分享和学习。
专业历史课题开题报告(模板19篇)篇一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
选题依据。
我们的课题研究是以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1种立体交互的有机结合研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着10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信息技术中,以信息丰富为特点的网络技术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在这种网上探究式学习中,能培养学生对资源信息的识别、采集、存储、加工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在观察中、在整理中、在协作中、在建构中探索研究新事物,激发学生发现新现象,探索新规律的创新精神。
正是基于以上想法,本课题选取了基于网络的探究式学习视角,来开展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
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设计开发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实践能力。探索并总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通过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中,使学生初步掌握从网上获取、分析、加工、利用、表达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其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并向其它学科和领域迁移。
开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而成的校本综合实践课程的多媒体网络课件,形成1批符合中学生认知基础和心理特征的未来教育案例,构成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资源库,充分利用全国教育互联网、宽带网、校园网等教学资源库,协作学习。把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从探究性学习中体现出来。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发展学生发现、质疑、探索、创新等自主探究能力。构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评估指标,其中包括制订和调整学习目标的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材料的能力,自我选择学习方式和调整学习目标的能力,自我选择学习途径的能力,与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的能力,自我及相互评价学习结果的能力,自主处理信息和操作信息工具等能力。通过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探究、利用网络信息的创新能力。
在课题实验与研究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促进其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形成1支德高为范、业精为师的高素质信息化、研究型的.新型教师队伍。
研究内容。
我校已与互联网相接,且建成了校园网。我们将在全校,充分利用internet的信息资源的丰富性、时空不限性、人机交互性等特点,进行优化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实验研究,该实验研究的重点是利用internet辅助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比如,在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帮助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学习、探究式学习、发布成果激励学生的创造热情、利用网校辅助学习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逐步摸索出1套适合初中学生教育教学特点的,基于internet的现代化、高效率的,能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1代新人的方法和途径。
学生运用计算机的技能。
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运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的技能,直接影响到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与能力培养的顺利进行。实验班学生除每周规定的信息技术课外,根据需要还要在业余时间有针对性的安排学习与上机时间,保证其具有较强的信息能力与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自学的技能。
辅助课堂教学的情境式课件开发。
教学情境的展示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非常重要,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将设计开发设计出满足课堂教学需要,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情境式教学软件。
教学模型的展示和联想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大为重要,同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根据知识的交叉性和渗透性要求,开发理综模型建立式课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用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软件的利用、开发。
在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再根据能力培养要求,集理化教研组的集体力量,收集大量的有关的素材,制作出适合个别化学习学习软件。
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的研究。
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开阔眼界,培养灵感,并提供让学生对身边有关理化问题进行讨论,充分发表见解、观点的场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积极实践,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专业历史课题开题报告(模板19篇)篇二
对于中学各个学科来说,作业都是检查和巩固学生学习状况与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历史学科也不例外。历史老师通过作业的布置,能反馈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认知水平及操作运用情况,进而对学生做出正确评价。
但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所看到的现象是:大家都注重了对教学过程所进行的一系列创新改革,却对学生的作业布置和评价方面思考的较少。因而也就形成了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传统作业模式。比如我们在许多学校听课过程中发现:许多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完成后布置作业时总会说:“课后请同学们把课本xx页的作业做完交上来”。这种简单粗放的传统作业布置,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极其有限,成为长期制约历史教学发展和影响教学效果的瓶颈。主要表现在:
第四、历史老师长期将班里的优秀生与学困生进行“一锅烩”式的作业布置,就会造成优秀生觉得没意思,学困生无法适应等状况。从而降低和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传统的历史作业模式所存在的这些弊端,若不尽快改变,将会给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本课题针对上述这些传统落后的作业模式,试图通过调查、实验、论证、分析、研究,找出这些传统作业模式的缺陷,并针对这些弊端,摸索总结出一套较为新颖的历史作业理念和作业布置方法,通过这些新方法使历史教师逐渐形成一种全新的作业理念,同时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作业感受,让学生们由过去的应付历史作业到现在的喜欢做历史作业,进而使学生在这种新颖有趣、灵活多样、扎实有效的历史作业之中越来越喜欢上历史课,愈加喜欢学习历史知识,从而全面提高中学生的历史素养以及历史学习能力。
1、课题名称的界定。
所谓“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主要是针对中学生,是指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如何打破传统的历史作业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历史作业的布置与评价进行新理念、新方法的探索和研究。
2、课题名称的解读。
对于《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这一小课题的研究,我们课题组主要是针对高中学生的历史学科作业问题,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去研究,对于教师,在研究中试图给他们一种既能全面掌控学生,又能逐步提高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和成绩的作业布置与评价方法;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主要是带给他们一些自己比较喜欢、便于操作而且行之有效的作业形式和内容。
3、课题研究的方向和角度。
在课题研究方向上,我们紧扣“创新”二字,从理念和方法两方面入手;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切入;将有趣和有效两点结合起来,总结开创一种先进的历史作业布置与评价理念和一些新颖灵活的作业布置方法。
在研究中,课题组还要结合国内外一些先进教师的作业布置与评价方法,召集课题组及实验学校的优秀教师,对各种先进的理念和方法都进行充分的整合、分析、论证,并在实验班级进行有效的尝试,进而总结出一些对历史教学非常实用而且有效的作业布置理念和方法。
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课题组教师通过教学实践、问卷调查、听课调研、师生座谈、跟踪实验并结合有关文献理论的研究等方式完成本课题的研究。本课题的研究大致分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20xx年4月初——9月初)。
首先由课题负责人组织召开课题小组会议,讨论研究筹备课题的申报立项等工作,并将课题负责人及其成员进行具体分工:即由课题负责人填写课题申请报告,并考虑制定具体的课题实施方案(即开题报告);考察并确定实验学校和班级,即陕鼓子校的高一年级六个班的学生。课题组成员张涛老师具体参与实验,并负责搜集和查阅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编写和收发问卷调查表及调查分析报告等。课题组在对课题进行研究之前,要对课题实验学校以及周边一些高中进行走访调查,力争掌握更多的资料,而这些资料中将涵盖各校历史老师对历史作业的常用布置方法;学生对各种作业布置方式的看法;老师对历史作业布置的一些想法及学生对作业布置方式的建议等。
2、中期实验阶段:(20xx年9月中旬——20xx年1月上旬)。
(4)在充分验证、反复实践之后,课题组将对有关作业布置的一些新理念和新方法进行汇总、成文,由课题实验老师撰写阶段性教学实验反思、教学随笔、教学实验小结。再由课题负责人撰写小课题中期报告。
3、后期总结结题阶段:(20xx年元月中旬——20xx年5月底)。
收集前期所有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和数据,进行整理、提炼、分析、概括和总结,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由张涛老师撰写完成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论文、调查分析报告;由课题负责人撰写结题报告;并将课题研究成果主件结题报告及相关资料交给西安市有关专家进行评审、鉴定;准备好所有课题研究的文本资料与影像资料等待结题。
一、课题成果预期。
2、在实验学校老师中间形成一种全新的作业布置与评价风气;
3、能让这种全新的作业布置模式带给学生对历史作业的热爱并带来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
4、进而通过教研室,逐步在全区推行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改革尝试。
二、课题成果的呈现。
1、关于《中学历史作业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2、关于《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小课题研究论文;
3、关于中学历史作业创新形式下的作业布置实例若干;
5、《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小课题中期报告;
专业历史课题开题报告(模板19篇)篇三
作为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作业一直被认为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教师用来衡量自己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巩固和深化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现代的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提高,而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也是培养其非智力因素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作业的形式基本以机械抄袭和死记硬背为主,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探究潜能,甚至有很多时候作业流于形式。因此,在新课程教学的实施中,作业的形式和作用也应发生相应的变革。
历史是活的,历史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让后人少走弯路,以史为鉴,指导未来,所以通过教学和作业方式的改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有按自己的独特角度审视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相对权力,将教科书作为学生研究的材料,创设多点“历史机会”,在布置作业时竭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允许学生创造性的思考、评价、分析、总结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建构知识体系,学会整理、归纳、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真正完成历史学科独特的育人作用。
《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
关键词:中学历史、作业、创新。
《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是对反思现在历史教学中作业布置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对历史作业的实效性和创新性进行思考和优化改进,以期达到使作业真正起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作业创新”的探索与“实践效果”为研究的重点。
这次研究主要立足我校课堂观察合作体的研究实际,结合我所带班级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进行研究,通过尝试性的改进历史作业的形式等实践,观察实施效果,同时结合一些教育专家的相关教学理论与经验,进行实践、探索和思考。
研究目标:通过对历史作业创新的实践,以期探究实现“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多角度的、有创意的思考历史”的能力,力求通过科学的引导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优化学生思维方式的目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以期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学思想。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归纳分析法、案例分析、反思优化等方法。
研究步骤: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一年,研究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年7月——xx年9月)。了解国内外已有的关于本课题的相关成果,结合教学实际,设计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完成课题开题报告。
根据学生的建议和教学内容设计新的作业类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总结梳理历史作业的类型,并在研究过程中以多样方式呈现研究成果。xx年1月30日前,及时上传研究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提升阶段(xx年3月至6月)。将实践中的结论和思考进行整合,将实践过程进行整理、修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验证、反思和完善,从而形成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如期完成结题报告。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同时应形成:。
1、关于“中学历史作业创新”课题研究的相关论文;。
2、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教育随笔、教学叙事等;。
3、部分改进后的学生各种形式的作业成果展示;。
专业历史课题开题报告(模板19篇)篇四
本站后面为你推荐更多!
一、课题名称:初中历史有效学习研究。
二、课题的核心理念。
历史学科在中考的分数比例上占得很少。学生历史学习普遍主动性差,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仅局限满足于上课被动听老师授课,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初中的历史知识多而繁杂,初中学生难免有“繁多、杂乱、易忘”的感叹,认为学习历史是一种负担。学生们心理自我安慰现象就越来越严重,懒惰、颓废、自暴自弃。如何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才能达到有效学习。
三、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如今教学方式越来越无法让学生们巩固心神努力学习,课程的教育问题仿佛完全跟不上学生们的脚步,而学生们对于学习的态度也越来越感到枯乏无味,伴随21世纪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前进,而生活的条件也越来越好,学生们原本怀着积极进取的心态都随着时间慢慢给淹没了。而学生们对学习态度问题也是引起了教师们的注意,大多数教师都知道学生们对于学习态度低下的问题,无非就是一些“哎!读书那么苦那么累,现在是21世纪啊,随便出去就能找份工作养活自己了,干嘛还要那么辛苦的读书呢?”这大部分都是如今学生们心中的心声,从而课堂却成了学生们过日子的凭借。学生们心理自我安慰形象是越来越严重,懒惰、颓废、自暴自弃。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实践、体验,养成学生搜集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成果交流的习惯,并将这些习惯落实于学生历史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历史探究合作性学习恰好适应了新教改的要求。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新课改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兴趣是成功的起点,也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短短40分钟一堂历史课上,如何最大程度地体现这样的教学理念,这就对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我研究初中历史有效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学生自己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和诀窍,让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组织能力。使学生领悟到成功的喜悦,学会学习、实践、创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能健康全面的发展。让初中学生既能对历史非常的感兴趣,同时又能在非常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好历史知识,充满自信的面对初中历史中考。教师本人通过课题研究可以更加系统地提高历史教育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新课程的视野》,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师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结构。有了结构,中心、重点一目了然,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学生的学习过程可变被动为主动,就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分析研究不同层次学生历史的学习行为、学习现象和学习效果。
(二)、研究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活动的策略以及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活动的方式。
(三)、影响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因素分析。通过观察、调查和个案分析法,了解学生在学生活动中参与学习的表现、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学习的主要方式等,找出影响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因素。
(四)、加强历史学法指导和研究,找寻攻克历史知识难记的堡垒,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针对影响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因素和低效或无效学生学习活动的表现,采用行动研究法,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操作策略。
七、课题研究方法。
(二)、个案分析法:对典型的学生个体,详细地描述个案,反映其研究前后的发展变化情况。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的表现、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学习的主要方式等,分析影响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原因、影响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原因、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
(三)、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不断总结,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使之更适应学生的学习,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求老师以自身的教学实践为出发点,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改进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
(四)、经验总结法:在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结合调查分析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及时汇总形成成果。
八、课题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6月)。
(1)准确界定研究内容,这是课题研究的前提和关键。
(2)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学习。
(3)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制定研究计划,形成实施方案。
(4)通过调查问卷,帮助学生弄清楚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对历史学习过程中的现状有所了解并找寻对策。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0月)。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
(2)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调整方案。
(3)定期开展专题性研究,制定有效的课堂教学,指导学生掌握知识。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12月)。
(1)继续开展行动研究,不断总结和收集资料。检测成效,做出定性、定量分析。
(2)收集资料,健全资料。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九、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一)、整理学习笔记,撰写“初中历史有效学习研究”相关的论文和各种报告。
(二)、编写历史有效学习的时间研究报告和课题研究中的典型课例教案。
(三)、形成结题报告。
专业历史课题开题报告(模板19篇)篇五
(1)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世纪之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中国、中国的直接领导下,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这次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都是以往改革所不可比拟的。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1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其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1。有感于农村中学在学习方式上依旧停留在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的层面上,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实施,从教育自身需要出发,从学生发展出发,从学校的可持续性出发,提出本课题。
(2)课题提出的目的及意义: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这1课题的研究旨在解决教育实践和教育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建立已知领域和未知领域的联结点,反映现有实践和认识的广度与深度,反映向未知领域探索和前进的广度与深度。其义在于: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1。“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环节,也是各门课程实施的基本理念之1。这种理念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多元化地获取知识,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过去,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教学大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教学内容和,使得教师的教学只能用“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进行。今天,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积极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度探究”等学习方式,将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谐发展、有特色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充分自主引导发现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是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充分自主是还学生学习主动权,在学习中充分激活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本课题的研究,是新课改的需要,是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是教师转变传统教育观的需要,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1)概念的诠释、界定:
在本课题的名称中,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学习方式”“变革”“多样化”。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学习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变革是指对本质的改变,本课题中所说的.变革,是针对学习方式而言。多样化是指在原有的基础上,出现多元的分化。
(2)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内容:
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大都是以被动接受为主,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让学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很少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出发,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导致出现了课堂单调,气氛沉闷;学生茫然,漫无目的;教师困惑,苦于导学的现象。这都是学习方式单1所带来的弊病。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表现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等多个方面。这些方式不是单1的、孤立的存在,而是和谐的、互补的发挥效用。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方式将给自身的发展带来不可限量的潜在收益。
专业历史课题开题报告(模板19篇)篇六
作为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作业一直被认为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教师用来衡量自己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巩固和深化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现代的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提高,而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也是培养其非智力因素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作业的形式基本以机械抄袭和死记硬背为主,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探究潜能,甚至有很多时候作业流于形式。因此,在新课程教学的实施中,作业的形式和作用也应发生相应的变革。
历史是活的,历史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让后人少走弯路,以史为鉴,指导未来,所以通过教学和作业方式的改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有按自己的独特角度审视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相对权力,将教科书作为学生研究的材料,创设多点“历史机会”,在布置作业时竭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允许学生创造性的思考、评价、分析、总结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建构知识体系,学会整理、归纳、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真正完成历史学科独特的育人作用。
《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
关键词:中学历史、作业、创新
《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是对反思现在历史教学中作业布置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对历史作业的实效性和创新性进行思考和优化改进,以期达到使作业真正起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作业创新”的探索与“实践效果”为研究的重点。
这次研究主要立足我校课堂观察合作体的研究实际,结合我所带班级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进行研究,通过尝试性的改进历史作业的形式等实践,观察实施效果,同时结合一些教育专家的相关教学理论与经验,进行实践、探索和思考。
过科学的引导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优化学生思维方式的目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以期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学思想。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归纳分析法、案例分析、反思优化等方法。
研究步骤: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一年,研究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7月——20xx年9月)。了解国内外已有的关于本课题的相关成果,结合教学实际,设计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完成课题开题报告。
根据学生的建议和教学内容设计新的作业类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总结梳理历史作业的类型,并在研究过程中以多样方式呈现研究成果。20xx年1月30日前,及时上传研究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提升阶段(20xx年3月至6月)。将实践中的结论和思考进行整合,将实践过程进行整理、修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验证、反思和完善,从而形成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如期完成结题报告。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同时应形成:
关于“中学历史作业创新”课题研究的相关论文;
2.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教育随笔、教学叙事等;
3.部分改进后的学生各种形式的作业成果展示;
专业历史课题开题报告(模板19篇)篇七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
选题依据。
我们的课题研究是以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1种立体交互的有机结合研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着10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信息技术中,以信息丰富为特点的网络技术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在这种网上探究式学习中,能培养学生对资源信息的识别、采集、存储、加工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在观察中、在整理中、在协作中、在建构中探索研究新事物,激发学生发现新现象,探索新规律的创新精神。
正是基于以上想法,本课题选取了基于网络的探究式学习视角,来开展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
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设计开发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实践能力。探索并总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通过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中,使学生初步掌握从网上获取、分析、加工、利用、表达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其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并向其它学科和领域迁移。
开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而成的校本综合实践课程的多媒体网络课件,形成1批符合中学生认知基础和心理特征的未来教育案例,构成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资源库,充分利用全国教育互联网、宽带网、校园网等教学资源库,协作学习。把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从探究性学习中体现出来。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发展学生发现、质疑、探索、创新等自主探究能力。构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评估指标,其中包括制订和调整学习目标的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材料的能力,自我选择学习方式和调整学习目标的能力,自我选择学习途径的能力,与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的能力,自我及相互评价学习结果的能力,自主处理信息和操作信息工具等能力。通过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探究、利用网络信息的创新能力。
在课题实验与研究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促进其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形成1支德高为范、业精为师的高素质信息化、研究型的新型教师队伍。
研究内容。
我校已与互联网相接,且建成了校园网。我们将在全校,充分利用internet的信息资源的丰富性、时空不限性、人机交互性等特点,进行优化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实验研究,该实验研究的重点是利用internet辅助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比如,在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帮助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学习、探究式学习、发布成果激励学生的创造热情、利用网校辅助学习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逐步摸索出1套适合初中学生教育教学特点的,基于internet的现代化、高效率的,能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1代新人的方法和途径。
学生运用计算机的技能。
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运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的技能,直接影响到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与能力培养的顺利进行。实验班学生除每周规定的信息技术课外,根据需要还要在业余时间有针对性的安排学习与上机时间,保证其具有较强的信息能力与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自学的技能。
辅助课堂教学的情境式课件开发。
教学情境的展示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非常重要,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将设计开发设计出满足课堂教学需要,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情境式教学软件。
教学模型的展示和联想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大为重要,同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根据知识的交叉性和渗透性要求,开发理综模型建立式课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用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软件的利用、开发。
在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再根据能力培养要求,集理化教研组的集体力量,收集大量的有关的素材,制作出适合个别化学习学习软件。
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的研究。
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开阔眼界,培养灵感,并提供让学生对身边有关理化问题进行讨论,充分发表见解、观点的场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积极实践,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专业历史课题开题报告(模板19篇)篇八
《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课题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课题研究的开展对建立和完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探索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和新途径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同时,该课题也是在当今公众和大众传媒越来越关注高校发展、高校新闻事件的“聚焦化”、高校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这一不可阻挡的新形势下,树立和维护高校良好形象,进一步提升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能力的的重要环节。该课题的研究还是高校加强舆论引导,做好师生思想政治工作,营造良好校园舆论氛围,培育良好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和谐平安校园,维护民族团结的必然要求。它还对有效疏导和化解高校师生思想中存在的困惑与不解,激励师生积极应对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有着积极意义。
我们希望通过此项研究促进改变高校应急管理理念滞后、师生危机意识淡薄的现状,建立健全我国高校的宣传工作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机制,为进一步提高和完善高校应急管理水中国提供理论研究基础、参考资料和对策建议。
(一)研究目标在此项研究中,我们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3.寻找解决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反应及时性不足,信息准确性、公开性、透明度不高,学校各相关部门协调不顺、职责不清,执行过程中效益损耗过多等问题的新途径。
(二)研究框架与内容。
第一部分:当前我国高校宣传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第二部分: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设现状。
1.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2.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立的可行性。
3.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面临的全新挑战。
第三部分: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概述。
1.危机及危机相关因素理论。
2.高校突发事件的特征、类型、影响及后果。
3.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的概念。
第四部分:高校宣传工作处置突发事件的历史与现状。
1.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历史与现状。
2.高校宣传工作在处置突发事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健全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的法律基础。
第五部分:高校宣传工作应急处置机制建设。
1.高校宣传工作的危机反应机制。
2.高校宣传工作的应急决策机制。
3.高校宣传工作的危机信息管理机制。
4.高校宣传工作的应急动员、协调保障机制。
5.高校宣传工作的危机心理干预机制。
6.高校宣传工作的危机善后处理机制。
第六部分:高校宣传工作对几种特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1.对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和管理。
2.对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和管理。
3.对高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置和管理。
4.对高校信誉危机的处置和管理。
(一)课题研究的思路此项研究将采取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横向比较与纵向梳理的研究思路。
1.宏观与微观:从宏观上,分析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在国家应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究与应急机制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在高校中的体现。在微观领域,不仅探究新闻媒体、校园文化、网络舆情等与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之间的关系,而且从典型案例的研究入手,探索制定符合实际的相关制度、措施,进一步凸显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的实效。
2.理论与实践:在探讨建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建构并实施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的创新工作模式,用实践来验证效果。
3.横向比较与纵向梳理:探讨西方发达国家校园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比较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校园应急管理方面的差异,为建立健全我国高校应急管理体系特别是宣传工作应急机制提供可资借鉴的参照系。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调查访谈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社会和高校丰富的藏书和网络学术资源,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和探究,从中寻找研究的薄弱点,掌握最新研究进展。
2.调查访谈法--通过对部分高校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对著名教育界人士及相关调查对象进行访谈交流,探讨我国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
3.比较研究法--研究发达国家校园应急机制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对比分析我国各层次、各类型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设的现实情况,创新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
4.案例研究法--选取民族高等院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设的实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引以为鉴。
(三)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分工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工作人员共5名,其中3人具有副研究员专业技术职称,3人分别具有法学硕士和文学硕士学位,专业特长分布在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媒介文化、传播学等方面,年龄均在40岁以下,呈梯次结构分布,在校园文化建设,新闻媒介及舆论传播,大学生的民族观、宗教观和法治观教育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经验和成果,能够胜任此项研究工作。为了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特成立课题组:1.课题组长:王江屏2.课题研究人员:杨泽泉、和金光、刘睿、高莹、晏妮课题组成员具体分工如下:王江屏、杨泽泉负责课题的申报、课题立项后相关材料的报送、研究方案的制定、专家咨询会的组织,同时负责课题开题报告、中期研究报告和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的撰写,以及结项验收工作。和金光、刘睿、高莹、晏妮负责研究资料和典型案例的搜集,并按研究计划完成预期研究成果研究论文《论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对建设和谐校园的作用》的撰写。
(一)研究周期1年,即20xx年10月至20xx年11月。
(二)研究各阶段任务。
1.准备阶段:20xx年10--12月20xx年10月,召开专家评议会,评议审定课题的开题报告,形成成熟意见上报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xx年10月,深入云南各高校进行调研,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掌握当前高校,特别是云南省高校的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建设和运行情况。20xx年10月至12月,广泛搜集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资料和案例。
2.研究阶段:20xx年1月至20xx年11月,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1篇有关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方面的理论文章。20xx年5月,在初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中期研究报告,上报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3.结题阶段:20xx年7月--11月20xx年7月至11月,完成课题研究报告。20xx年12月前,完成全部研究工作,申请结题。
(三)预期研究成果本课题的预期研究成果主要有2项:
1.研究报告《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
2.研究论文《论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对建设和谐校园的作用》。
五、课题经费使用说明本课题的研究经费共计肆仟元整($4000.00),拟作如下分配使用:
1.资料费(用于购买图书、进行网络下载等)1000.00元;
2.调研差旅费(到省内高校考察、搜集资料)1200.00元;
3.小型会议费(召开学术座谈会、专家咨询会等)800.00元;
4.计算机使用费(购买电脑耗材等)300.00元;
5.印刷补助费(资料复印、文稿打印等)300.00元;
6.管理费200.00元;
7.临时性小额开支200.00元。
《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课题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此项研究的开展及时适应了目前高校宣传工作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的要求。通过对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的建立、健全与完善对策等方面的研究,有利于高校以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校园舆论环境,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育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有利于疏导和化解高校师生思想中存在的困惑与不解,有利于激励师生积极应对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对促进和谐、平安校园的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该课题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方法恰当,研究内容具体。课题组成员构成精干,有宣传工作应急管理的经验和专业能力,并已参加过相关课题研究,形成了着作等研究成果,并发表过多篇相关学术论文,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完全能够胜任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建议:
1.课题组成员要认真研究和领会研究目标,进行充分讨论并最终确定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的框架、主要内容和创新点,以及研究论文写作的重点及其与课题研究之间的关系。
2.课题组成员要明确自己的分工及职责要求,信息资源及时共享,按时按质完成自己的任务,保证研究工作如期完成。
3.课题组成员还要积极争取部门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从资金、时间和精力等方面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4.课题组要严格按照方案,对照各项预期研究成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工作,确保按时按质完成研究任务。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可加页)。
根据评议专家意见,课题组在进行深入研究、充分讨论后决定作如下重要变更:
2.对课题研究重新进行科学分工,由课题组全体成员一起合作完成最终预期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报告《和谐校园视角下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研究》的撰写任务。
同意开题报告对课题研究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和预期成果的意见以及专家组对课题研究工作提出的各项具体建议。请课题组根据专家建议认真修改开题报告,准确把握课题研究重点、研究框架、研究内容,进一步明确分工及职责,保证研究工作顺利如期完成。同意该课题开题研究。
专业历史课题开题报告(模板19篇)篇九
历史学科在中考的分数比例上占得很少。学生历史学习普遍主动性差,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仅局限满足于上课被动听老师授课,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初中的历史知识多而繁杂,初中学生难免有“繁多、杂乱、易忘”的感叹,认为学习历史是一种负担。学生们心理自我安慰现象就越来越严重,懒惰、颓废、自暴自弃。如何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才能达到有效学习。
三、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如今教学方式越来越无法让学生们巩固心神努力学习,课程的教育问题仿佛完全跟不上学生们的脚步,而学生们对于学习的态度也越来越感到枯乏无味,伴随21世纪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前进,而生活的条件也越来越好,学生们原本怀着积极进取的心态都随着时间慢慢给淹没了。而学生们对学习态度问题也是引起了教师们的注意,大多数教师都知道学生们对于学习态度低下的问题,无非就是一些“哎!读书那么苦那么累,现在是21世纪啊,随便出去就能找份工作养活自己了,干嘛还要那么辛苦的读书呢?”这大部分都是如今学生们心中的心声,从而课堂却成了学生们过日子的凭借。学生们心理自我安慰形象是越来越严重,懒惰、颓废、自暴自弃。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实践、体验,养成学生搜集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成果交流的习惯,并将这些习惯落实于学生历史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历史探究合作性学习恰好适应了新教改的要求。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新课改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兴趣是成功的起点,也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短短40分钟一堂历史课上,如何最大程度地体现这样的教学理念,这就对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我研究初中历史有效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学生自己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和诀窍,让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组织能力。使学生领悟到成功的喜悦,学会学习、实践、创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能健康全面的发展。让初中学生既能对历史非常的感兴趣,同时又能在非常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好历史知识,充满自信的面对初中历史中考。教师本人通过课题研究可以更加系统地提高历史教育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新课程的视野》,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师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结构。有了结构,中心、重点一目了然,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学生的学习过程可变被动为主动,就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分析研究不同层次学生历史的学习行为、学习现象和学习效果。
(二)、研究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活动的策略以及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活动的方式。
(三)、影响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因素分析。通过观察、调查和个案分析法,了解学生在学生活动中参与学习的表现、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学习的主要方式等,找出影响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因素。
(四)、加强历史学法指导和研究,找寻攻克历史知识难记的堡垒,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针对影响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因素和低效或无效学生学习活动的表现,采用行动研究法,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操作策略。
七、课题研究方法。
(二)、个案分析法:对典型的学生个体,详细地描述个案,反映其研究前后的发展变化情况。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的表现、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学习的主要方式等,分析影响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原因、影响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原因、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
(三)、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不断总结,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使之更适应学生的学习,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求老师以自身的教学实践为出发点,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改进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
(四)、经验总结法:在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结合调查分析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及时汇总形成成果。
八、课题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6月)。
(1)准确界定研究内容,这是课题研究的前提和关键。
(2)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学习。
(3)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制定研究计划,形成实施方案。
(4)通过调查问卷,帮助学生弄清楚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对历史学习过程中的现状有所了解并找寻对策。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0月)。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
(2)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调整方案。
(3)定期开展专题性研究,制定有效的课堂教学,指导学生掌握知识。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12月)。
(1)继续开展行动研究,不断总结和收集资料。检测成效,做出定性、定量分析。
(2)收集资料,健全资料。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九、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一)、整理学习笔记,撰写“初中历史有效学习研究”相关的论文和各种报告。
(二)、编写历史有效学习的时间研究报告和课题研究中的典型课例教案。
(三)、形成结题报告。
专业历史课题开题报告(模板19篇)篇十
俗话说得好:“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而一句“衣食住行”更是将“衣”摆在首位。可见,“衣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交际中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绚丽多彩的服饰不仅体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更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载体,不同的服饰打扮还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从远古时代的人类用树叶兽皮遮羞保暖,到当今社会讲究时尚、潮流、个性的流行服饰,人类的服饰演变历程怎样?它又是怎样影响、改变人们生活与观念的?当代的中学生对穿着打扮的追求和看法又是什么?我们将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追寻我国服饰文化史,领略中华服饰文化的精髓与博大。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制订出一个可行方案,宣传服饰文化,让服饰文化引起更多当代中学生的关注,使他们对穿着打扮的追求有更高更新的认识与品味,让他们的穿着打扮展现出当代中学生动人的风采。
体验、调查分析报告、论文。
通过查阅书籍、报刊杂志、互联网、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基础知识、能力,收集有关资料,撰写相关论文。
任务分工:由于人数有限,所以全组全过程参与。
第一阶段(第3周):参加课题研究培训,开好开题会,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第4—10周):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搜集中国古今服饰文化的有关资料,并整理分析资料。
第三阶段(第11周):对我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对穿着打扮追求与认识的问卷调查,整理分析调查数据高中历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模板高中历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模板。
第四阶段(第12—13周):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和修改课题研究报告。准备相关验收材料,完成有关结题验收的准备工作,申请课题鉴定、验收。
人员条件:我们对这个课题充满着浓厚的兴趣,这将会使我们更加热情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完成好这门课程。
我们的成员中有一名是团支书,这将使我们的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本组成员团结互助,善于分工合作,这也将促使我们的活动更加迅速的完成。
物质条件:我们家中都有电脑,上网查找资料较为方便。
时间条件:现在下午一般都是两节课后就放学了,所以我们聚在一起的时间很充裕;同时,课间,中午的时间我们也都可以利用。
总结:对我们来说,研究性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同其他功课相比,它的学习范围,内容和自由度都大大增强了。虽然开始大家都有点儿摸不着头脑,但在我们的努力以及朱老师的精心辅导下,我们克服了困难,最终顺利地完成了这次开题报告。
1、我们共进行了两次开题论证。第一次论证时我们做得很不好,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很粗糙。看了另外两组同学的展示,我们感到很没面子,也有些不服气。我们决定重新修改,完善一下,同时希望再有一次论证的机会。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第二次论证我们做得非常好,不仅内容充实,而且做成了幻灯片的形式,视觉效果也很好,得到了其他同学和老师的一致好评。由此我们感到,不是我们没有能力,而是我们没有全心全意地付出。只要肯做有心人,相信天下一定无难事dd信心,是我们研究过程中的第一个收获。
3、通过此次活动我们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许多问题,比如说办事拖拉,效率太低,对问题的理解不够透彻等等,我们要在今后的活动中积极解决这些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
该生对选题与老师进行了充分讨论,符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要求,参考了许多文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选题是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延续,符合学生专业发展方向,对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于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有益。研究方法和研究计划基本合理,难度合适,学生能够在预定时间内完成该论文的设计。
专业历史课题开题报告(模板19篇)篇十一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中国的重要环节。
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究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研究方案水中国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中国的重要反映。
第二部分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应做的基础性工作。
写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还要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我们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研究;其次,我们要掌握与我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没有理论基础,就很难深入研究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加强理论学习,这样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第三部分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中国、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研究内容、方法。
(六)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中国,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中国如何。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八)现有基础。
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
(九)经费估算。
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
第四部分课题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一)课题名称。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我们现在有一个课题名称叫“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佛山市,研究的问题就是教育现代化问题。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比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而不是中学生或者大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这就说的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的不是很准确,比如,“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这个名称,就没有把研究的对象、问题说清楚,你是中学生或者说是小学生、大学生,是所有的学科或者是单指语文、数学等。再比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这个名称,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好象是英语,是中学或者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或者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如:一个课题名称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还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如:一份课题申请表中对它的课题意义是这样说的:“实施了解3+x方案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学必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当前的形式下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教育水中国,这是化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x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1999届至20xx届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x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中国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一看就觉得的确有价值,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中国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对于范围比较大,时间又很长的课题来讲,在总的方面,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导思想,就可以避免出现如:“一名老师在《中国中国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方案里写的课题指导思想:这一课题研究要依据平和国家要求,依据省委省中国的决定,依据市委市中国的决定,结合国情、市情和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力求揭示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的规律及表现形式,为市教育现代化实践服务”。理论研究中的一些方向性错误。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如:《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实验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1、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中小学各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2、提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3、制定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价方案;4、初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理论;5、全面提高实验学校学生的素质,促进实验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6、促进实验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中国的科研队伍。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中国。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它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人们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如:某重点课题《初中语文活动课研究和实验》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课题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学有序、切实有效的开展初中语文活动课。具体内容包括下列三个方面。
1、根据初中各年级学生的情况和语文教学要求,对学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素质的发展进行详细的目标规定,从而建立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目标体系。
2、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安排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内容的安排力求充实、精当、有序,并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活动课内容体系。
3、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内容和初中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探索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确定活动类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语文活动课教学模式。
(六)课题研究的现状。
包括本课题的研究在国内外达到什么水中国、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学校教学的现状等。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方法的要求,不能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要详细制订调查表,仔细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张表,搞一些百分数、中国均数就行了。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情况。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中国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要明确合理,让每个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研究,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十)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报告、论文、专著、软件、课件、优质课等多种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第五部分材料的积累。
(一)课题研究档案材料包括:立项通知书、开题报告、研究实施方案、每学期阶段性总结(包括各研究阶段完成情况、取得成效、存在问题、今后研究方向、预期成果及课题负责人和成员变更、经费使用情况等)、能体现研究进程及取得成效的原始材料和复印件、取得的成果推广应用情况。
(二)档案材料要求:所有材料全部用a4纸打印,页边距左边为2.5厘米、其它为2厘米,沿左侧装订,大标题用黑体二号,一级标题为仿宋三号,正文为仿宋四号。
(三)材料积累注意事项:
1.引用的材料注明出处、作者等。
2.注意原始材料的积累。比如:学习材料、会议记要、比赛活动等相关的过程材料。
3.建好平时的档案,尽量规范化、精细化。
专业历史课题开题报告(模板19篇)篇十二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强调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背诵优秀诗文160篇,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由此可见,课文阅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我们又发现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阅读量不达标,有许多学生不能主动去阅读课外书籍。
2我们的语文教师和家长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缺乏更是一个重要因素。学生所获得的课外阅读经验严重缺失。
3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指导,只看些订阅的报刊,作文书,对于经典名著的领悟,望而却步,也很难坚持写读书笔记。
鉴于我校实际情况以及学生阅读的具体情况,我们确立了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这一课题。
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纠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误区,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享受阅读过程。
3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评价。
4全校开展读书活动。
5家校共建,建立班级阅读库。
6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我们研究的目标就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始终保持强烈的读书欲望,真正享受阅读的乐趣。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言行可直接影响着孩子读书习惯的培养。
教师自己对阅读充满着欲望,必会潜移默化使得孩子也热爱课外阅读推荐一些适合儿童阅读的内容,让他们的童心被喜爱的故事浸染,利用多种多样的阅读方式让孩子喜欢上“书”这个充满趣味与想象的东西,真切地感受阅读的成功与快乐。一旦他们把阅读不再动作沉重的负担,他们就会热爱语文,从而形成语文学习的良好循环。
(1)创建良好的校园读书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展示学生的个性风采。
我们要为学生搭建一个中国台,多渠道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打造书香学生,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并营造书香家庭,让家长也参与其中,这非常重要。通过立体式的互动交流,营造家长,孩子,教师全员参与的氛围。能极大地激发孩子的自觉阅读兴趣,唤醒家长的亲子共读意识,也能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2)各年级语文实验教师互相合作,选择课本中经典的文章,设计拓展性阅读指导方案,进行共享,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读,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3)课题组教师每周至少上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和读书汇报课,使读和写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4)科学地利用好学校的图书馆,强化管理,发挥其最大的功能。倡导学生以及家长,少买一样玩具,少吃一次零食,把节省下来的钱购买图书,并和班级同学共享,成立班级图书角。这样,学校和班级互相配合和补充,保证每一位学生的手边时时有书可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保持连贯性,使学生获得系统又完整的知识。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的能力。
(5)各实验班级确定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认真填写课外阅读记录卡,每学期根据学生实际,分年级开展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演讲会,评选小书迷,读书笔记评比,读后感评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6)创造中国台,引导学生积极进行阅读评价。开好阅读交流课,体验阅读的成就感,并适当加以引导,捕捉学生阅读交流的共性体验及时地予以点评和鼓励。以读促写,架起阅读和作文的桥梁。教师引导和要求学生积极作文,将自己阅读的体验和心得用观后感的形式表达出来,也保证学生鉴赏实践课的学习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7)通过加强教师课外阅读的指导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历代文人和教育家对课外阅读都十分重视,都有过精辟的论述。
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朱熹指出:“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唐彪也说:“文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
1997年2月,中国提出“美国教育行动”,其目标就是让每一位儿童都能阅读,每一位成年美国人都能进行终身学习。
20xx年,英国教育部发出号召,要把儿童阅读进行到底。
日本文部省把20xx年定为“儿童阅读年”,拨款资助民间团体举办为儿童说故事活动。
针对此现状,我们期待“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能取得以下成果:
1制定学生阅读指导课常规。
2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经验交流会,并有大量作品呈现。
3教师课外阅读指导论文在市级获奖。
4学生能将阅读成果运用于课堂学习中,使减轻语文学习负担成为现实。
5建立教师阅读指导教学视频资源库和内部发行教师阅读教学指导论文集。
1人员结构。
本课题组人员人均年龄在35岁左右,其中有国家级、市级、区级优秀论文获奖教师等等。所有人员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积极性都很高。
2资料准备。
我校有校园图书室,收藏了多样的的课外阅读类书籍,这些将是为课题研究提供资料准备的最大保障。
3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1)问卷调查法。
(2)经验总结法。
(3)学习成果展示法。
(4)教育观察法。
4经费保障。
我校把本课题研究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学校成立科研组,由中心小学教科主任组织牵头,学校给予本课题研究正规活动经费保障。
(一)规划实验阶段(20xx年1月---20xx年3月)。
1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通过收集到的资料及对目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分析,使每位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并决心将这种理念转变成为具体的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行为。
2确定实验班级、实验教师和对照班级。
3确定研究人员,研究人员强化课外阅读指导理论的学习。
(二)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
1做好开题及相关工作。
2多渠道收集适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主要是拼音读物和绘本读物等)。
由课题组成员通过上网寻找、到儿童书店寻找、向学生或家长做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适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以备研究之用。
3制作问卷调查表和《小学生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及童心读书卡。
4开展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的语文水中国统一测试。
第二阶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
1氛围营造。
2提高巩固。
(三)、总结和成果展示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1阅读成果展示。
2实验总结,资料归类,成果结集或制盘。
4推广研究成果。
组长:全面负责课题工作。
副组长:负责收集、归档研究资料,负责课题组会议的人员召集,负责通讯联络,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组员:负责保障课题研究的经费,为课题组成员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适时调整研究方向,从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
组员:负责制作和印制各种调查表格、文本及摄像、照相事务,课堂调查材料的整理及典型案例展示,进行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评价和激励机制的研究。
组员:负责课外调查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及典型案例展示,进行亲子阅读和建立班级阅读库的尝试研究。指导中心本部的老师的研究工作。
组员:进行课外阅读课堂指导策略的研究。
组员:张秀琴、徐年华负责摘录并借鉴和提供先进案例、研究成果,进行课题数据分析。进行课题研究的开题和结题工作。
报名参与的其他语文老师同时开展本校课外阅读指导的研究工作。
专业历史课题开题报告(模板19篇)篇十三
1.老师们及时整理资料的意识不足,一些资料在活动开展,课程研讨后就遗失了。
2.老师们在古诗词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方面仍然会步入之前古诗词教学的窠臼,创新的力度不够。
3.古诗词教学老师你们容易急功近利,对课外相关知识挖掘过全、过细,打击了学生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
(二)改进措施。
1.继续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
语文教材中本就包含了大量的古诗词篇目,此外,我们的校本教材、阅读拓展资料中蕴含着大量丰富的传统文化因素,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继续对符合学龄的古诗词,进行深度挖掘,发现故古诗词深植于文字中的文化因子,并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将这些文化精华渗透给学生,引领学生在课堂,通过想象画面,创设情景,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诗词的魅力,品味文化的博大,进而内化为学生的人格素养和文化本能,这才是真正让学生的终身收益的事情。
2.充分营造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古诗词的教学与其他文体教学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我们要充分考虑古诗词的特点和学生的学龄特点,让学生不仅可以轻松愉悦地感受诗词的魅力,能从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中,寻找自己精神人格。所以营造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尤为重要,比如课前诵读的落实、路队时的行进朗诵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入情入境学习古诗的合理途径。
3.拓宽学生浸染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教师充分利用好教室内外的空白之处,通过主题式的板报布置、宣传栏和教室墙壁上悬挂古典诗词名句,或者展示学生的书法作品。激励学生发挥潜力和特长,品味经典诗词的文化魅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此外,语文课上预留几分钟的诗词名句品读环节,让学生通搜集资料进行讲解,从一到多,从多到精,渐渐地让学生自主地养成读诗鉴诗的好习惯。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接纳更多的古诗词,吸取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
4.继续探索古诗词教学与其他个学科的整合,使古诗词教学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各科学习过程,走进孩子们的生活,甚至能够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使孩子们随时随地背被古诗词的文化所涵养,不断提升素养。
专业历史课题开题报告(模板19篇)篇十四
对于一个科研课题来说,撰写结题报告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个程序,课题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如何撰写呢?尽管研究方法各有不同,具体的撰写因而也各有所异,但是,从其基本的格式来说,它们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就其结构而言,教育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是:
1.研究报告的题目。
研究报告的题目就是课题的研究报告。如“小学三年级数学思维能力训练报告”;“‘成功教育’实验报告”;“‘和谐教育实验阶段性成果研究报告”;“‘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训练’实验报告”;“利用电教媒体优化课堂结构,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初中课堂教学tet模式实验报告”等等。一般在题目下面都应该写清楚课题研究组或课题研究报告撰写人姓名。
2.研究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实际上就是研究报告的开头部分,有如“引言”的功能。这部分主要内容是写清楚这一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背景、价值和意义,以及这一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成果、现状,研究这一课题预计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理论框架。在这一部分还要分析清楚研究假设是什么,假设用语是否明确、是否具有可检验性,对课题假设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当然可以参考课题立项申请报告中的有关内容。
3.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这一部分主要写明进行这一课题研究所选用的方法。包括:
(1)根据课题的特点,选用何种研究方法。
(2)研究对象(即样本)的取样方法、数量(即容量)、条件(即研究前所具备的水平)。要求取样方法科学,样本容量合适且具有代表性。
(3)根据所选用的研究方法确定研究设计。
(4)明确操作定义。即对课题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给出明确的定义或解释,使研究更具有可操作性。
(5)对研究的变量给出明确、具体的测量方法和统计检验方法。
(6)对课题研究的无关变量给出控制方法。
(7)课题的具体实施程序。即研究时间和步骤。
4.研究的.结果。
“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是整篇结题报告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一个结题报告写得好不好,是否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使课题研究成果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价值,就看这部分的具体内容写得如何。一般说来,这部分的文字内容所占的篇幅,要占整篇结题报告的一半左右。
“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内容的表述,要注意三个问题:
第一,不要只讲实践成果,不讲理论成果。一个结题报告的研究成果,应当包括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两个部分。不少的结题报告,是这样陈述研究成果的:我们通过研究,开设了几节公开课、观摩课,发表了多少篇论文,获得那一级奖,在cn刊物和那些汇编上发表了几篇文章,有多少学生参加什么竞赛获得了那些奖项。或者是,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获得了哪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得到了哪些提高等等。这些是不是研究成果?是成果。但仅是属于实践成果。一篇结题报告,单单这样陈述,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样的陈述,别人无法从你们的研究成果中学习到什么,这样的研究成果没有什么借鉴推广价值。具有借鉴价值和推广价值的,往往体现在理论成果部分。有的同志认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没有什么理论成果。其实不然。我们所说的理论成果,就是我们通过研究得到的新观点、新认识,或者新的策略、新的教学模式等等,开题报告《课题结题报告》。这些新观点、新认识、新策略、新模式,又往往与我们在“研究目标”或“研究内容”中所确定了的要达到的成果密切联系。例如,有项研究阅读教学的课题所确定的研究目标是:要通过研究,“建构具有主体性、开放性、实效性、体验性、创造性的自主探究、激励成功的阅读教学新模式,研究探讨该模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基本操作程序和常用操作程序以及操作该程序的有效展开和运作的基本教学策略”。那么,在“研究成果”中,具体陈述所建构的新模式是什么,以及基本原则、操作程序、基本教学策略等。这些就是研究的理论成果,这样的研究成果才有借鉴和参考的价值。
专业历史课题开题报告(模板19篇)篇十五
根据瑶海区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我校于20xx年9月申报了瑶海区教育局与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学院合作研究的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模式及应用方法的研究”的子课题,经过瑶海区教育局与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学院的审批,成为瑶海区首批18所“东北师范大学信息化教育实验校”之一。在瑶海区教育体育局和东北师范大学专家组的领导和指导下,学校领导和老师经过近五年来的摸索和实践,结合各学科教学内容和特点,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之路,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酝酿了有益的反思。现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作课题结题工作报告。其具体内容如下: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领导课题研究工作。
2、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研究内容。
(1)整合模式的研究:具体研究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教学过程,改革学习方式,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交流合作等提供技术支持。研究各学科各种课程类型可能的教与学模式。发掘、总结并评价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优秀教学案例和经验,帮助教师在理解、迁移的基础上提高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教学设计水平,积累相关教学经验。总结并评价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优秀教学案例和经验,探索常规教学手段存在的困难,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困难的模式,研究各学科教学软件资源的应用方法。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研究学科教学效果定位、评价基本方法、具体项目;研究评价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有效方法。
(4)信息技术应用于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培训研究:根据我校的校情和具体教学需求,开展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教师培训,研究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教师培训方法。
1.组织管理。
设立课题领导小组,负责课题的整体设计和对各类专题、子课题进行指导和管理。
2.课题活动管理。
(1)课题核心组每月一次例会制度,交流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总结前期研究的经验,并对下一阶段的研究作出决策。
(2)课题组全体成员每季集中活动一次,汇报、交流课题研究及实验情况,解决研究中碰到的各种困难,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课题组每学年组织2--3次大型探讨课活动,推广阶段性研究成果。
(4)各学科课题组负责人根据研究需要,进行正常的课题研究活动,可不定期交流研究情况,总结研究成果。重点、难点问题可集中力量攻关,课题领导小组做好协调工作。
3.课题资料管理。
(1)资料管理采取集中与分散结合的方式,课题组定期进行收集、整理。
(2)各学科课题组应做好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并及时将研究资料和成果提供给课题组。
专业历史课题开题报告(模板19篇)篇十六
作为__省教育学会学习学委员会领导、__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朱__老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学生学习活动科学化与学习素养养成”的子课题之一,本课题是由__市进修学校校长蔡__老师作为负责人向__省教育学会学习委员会申请的一个子课题,而我校作为这个子课题的实验基地校之一,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扎实开展课题研究,贯穿课堂教学内容,努力提高学生学习习惯和教学质量。
在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广大教师的观念、态度、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资料等因素的影响,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同时,由于我校地处农村,生源素质低,学生的家教水平、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参差不齐,导致课堂教学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得不到落实,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新课程理念与教师传统教学方式的矛盾,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推进。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初步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动机不明确,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比较馈乏。
2.课堂教学的形式僵化、教条,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
3.教学过程缺乏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探究的实效性。
4.大班化的教学让教师无法顾及各个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5.农村学校学生家长对教育重视不够,学生学习习惯不够科学有效。
目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新课程改革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在这一基本的教育观下,我们选择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教师优化教学方法的形成,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的理想课堂。
我们的选题主要立足于我校的实际情况,侧重于研究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隐藏在性格特征背后的学习风格,结合学生现有的学习习惯,找出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策略,实施分层次教学,实现个别化教学,从而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专业历史课题开题报告(模板19篇)篇十七
技高速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加速到来的今天,基础教育的内容必须来自于生动的当代生活,单纯的课本知识和课堂教学难于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走进社会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社会资源中,选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就是顺应了这一时代教育的要求而适时提出的。其研究目的是:研究收集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质社会资源;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利用社会资源的有效途径及方法;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利用社会资源后,对学生学习兴趣、习惯、方法以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影响。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等,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了使课题得到有效地实施,我校从课程的设置、任课教师的安排、课题组主要成员、课题实施方案、阶段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都作了细致、深入的研讨与安排。从实验与研究阶段成果看,我们的课题研究是可行的、有益的,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是可推广实施的。下面将我校对本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相关工作及阶段研究内容和成果做扼要汇报,敬请教研室领导及相关活动课程专家、领导审阅。
一、简介活动课程开设及立项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组织保障。
葛洲坝西陵中学附小,现有25个班级,1148名学生,教师总人数62人,活动课专职教师3人,活动课兼职教师16人。9月1日,葛洲坝城区进入新课程改革试验,小学三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西陵附小积极加入到课改的浪潮中,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全面落实《课程计划》。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独立的课程形态来加以设计和实施,学校给予高度重视,不仅严格按葛洲坝教委相关规定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安排专、兼职教师任教,而且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研组,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探索,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能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力图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亲历,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学习的时空突破课堂时空的局限,向社会生活领域和自然环境延伸。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创造精神。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我校还努力去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定。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学校要求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课程实施、课程管理,到课程评价已形成系列,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受到葛洲坝教委及兄弟学校的高度肯定。
省立项课题《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得到了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教研室的高度重视。我校刘立丹校长(省心理学会会员),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教研室主任丁朴(省教学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理事)共同担任此课题实验与研究的负责人。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领导及教研室主任丁朴曾多次到我校莅临指导,参与课题的实施与督导。课题组主要成员囊括了学校教学管理的各个层面,它由教务处主任,教科室主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研组长,综合实践活动课、信息技术课和劳动课教师等7人组成。3—6年级学生是本课题实验与研究对象,3—6年级班主任也是本课题的参与者与组织者。学校70%的学生及教师加入到此课题的实验与研究中。此项实验与研究工作是我校教科研工作的重中之中,为此学校拟定了实验方案,确定了实验步骤,保证实验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每月召开一次课题实验与研究工作会,实验学生与教师汇报实验进展,提出遇到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本课题除了在人员组织上得到保障以外,学校还投入了一定数量的科研经费,购置了一些在实验过程中所需的设备(如:电脑、数码摄象机等)、工具(剪刀、纸张等)、书籍等。对积极参加本课题研究及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所有这些,调动了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发挥了教师的聪明才智,使本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使每一阶段实验与研究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二、阶段实验与研究的内容及成果。
本课题实验与研究的主要步骤:(一)准备实施阶段:209月—3月,成立课题组,拟定课题方案,进行课题方案论证。(二)启动阶段:203月—年6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教育理论及相关文件,经验材料,学习新课程标准,进行学科综合现状调查,拟定具体实施方案。(三)实施阶段:2003年9月—12月,实施研究计划,展示研究成果。本阶段是课题研究的重要阶段。
前两个阶段已顺利完成,目前,实验正处于第三个阶段。在第三阶段——实施阶段中,依据学生、学校、社区及地理环境,分别进行了三个内容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内容一“利用废旧材料美化校园环境”。
专业历史课题开题报告(模板19篇)篇十八
本课题于三月立项,经过两年的实施,取得了必须的效果。学生改正作业的进取性提高了,学生作业质量明显提高了,各年级的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现就课题做出总结。
一、如何培养学生订正作业的习惯。
(一)研究现状。
此刻很多教师都比较注重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学生及学生家长都重视听课和完成作业,往往都容易忽视订正作业这一环节。订正作业其实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能够查漏补缺,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小学数学组以培养学生及时订正作业的习惯为研究课题,开展小课题研究。经过前阶段的研究,我校教师观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1、更改了现有的作业评价体系:2、更改了作业布置模式;3、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加强课后反思。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经过教学,教会学生知识,大多数教师把着眼点放在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方法上。我们认为,如果能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让学生对自我的学习结果负职责,养成对作业中所产生的错误及时订正的好习惯,会到达对当前教学效果增值的目的。从长远来说,好习惯养成了,会让他们的后续发展更为顺利。新一轮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教师已逐渐由只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的思维本事和创新本事等课题上,我认为我们忽略了对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的研究:订正作业。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往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教育就是培养各种良好习惯”。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所以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在学校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达标”自主互助新教学模式下,我们小学数学组结合实际情景进行“如何培养学生及时订正作业的习惯”的研究。及时订正作业是学习效果反馈的重要途径,也是预防和矫治学生“学习误差”积累的必要手段。及时订正作业是课外作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景,并且对强化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订正作业的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发展的情景,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培养这些习惯,从而为提高学生作业质量和发展学生心理供给良好的条件。
学生在校内所学的数学知识掌握了多少,能应用多少,往往是经过作业来反馈、衡量。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对教学结果的检验、巩固,也是数学知识转化为技能,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当前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从学生的数学作业情景来看,一方面作业的资料更加灵活、形式更加多样,练习的综合性、开放性更强。另一方面学生作业中错误的现象也增多了,随之而来的是学生每一天订正的作业也多了。仔细审视当前学生数学作业的订正情景,及时订正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指当天订正当天清。第二层指及时有效地订正,区别于那种“为了订正而订正”、“不及时订正”、“反复订正”的现象。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道练习题,学生在平时练习做过了,批改后教师也讲评过了,做错的同学也订正过了,但当类似的练习再次出现时,许多学生仍会出现与第一次练习时一模一样的错误。分析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也与学生作业订正效果不佳相关。
二、概念的界定。
作业订正是学生在教师作业批改后,对自我所做作业中的错题进行改正,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影响学生课余生活的时空,对学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查漏补缺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是学生成绩提高的关键。效率是指对时间的利用率,学习效率高的人不会让每一分钟闲过,不会总犹犹豫豫,这道题该不该做?这个难点该不该问?这个知识讲过没有?仅有效率高,才能在有限的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要想效率高必须做到:1、要精神高度集中,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条件,学习的时候就应当全神贯注,心无杂念,把精力集中在本子上、笔上,全身心投入进去。第二、就是有良好的习惯,好习惯才能利用时间,提高效率。
及时订正:一是从时间上来说,得到批改后的作业,在他的第一时间改错,就叫及时订正。第二从学生本事来说,只要他把经过努力能订正的订正了,就叫及时订正。第三从学习态度的角度来说,如果他发现自我不懂的知识,能想各种办法主动去解决的,那更是叫及时订正作业。
习惯:人的行为倾向,一种稳定的、固定化的行为方式。心理学上说,习惯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链接。
三、研究的依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订正,在关注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在作业订正中所折射出来的思维过程与方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不是消极的容器,要使学生把人类知识转化为自我的财富和技能,必须自我学会学习,学会评价,学会反思。作业订正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把培养学生本事及作业订正的有效性放在重要地位。
1、有效性理论。
有效性是一种价值属性,不论“效”的大小如何,“效”之代价多少,均须以该活动结果,作为客体是否贴合活动主题需要的依据。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性必须研究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收益可看做学习的结果,安全可看做学习体验,能够说,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衡量学生有效性学习的三个重要指标。
2、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我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监控。其核心是对人知的认知。元认知实质上是描述了人类自我意识在认识调解上的一种功能,活动对象是认知过程。所以说他核心意义是人知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有三点十分关键:第一,元认知是一种认知活动或者心理活动,这种活动包括两个成分,1、认识、了解、理解、分析等,2、这是一种监控活动,管理性活动。第二、这种活动的对象是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而不是知识本身,第三、认识的对象不是别人的学习活动,而是自我的。不是一般的学习活动,而是特殊的具体的学习活动。我们能够通俗认为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结果的再认识,是对原先构成的认知结构的认知体验,进行元认知调控、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并不断重复这种认知活动的一种认知活动。
3、最近发展区理论。
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二胎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到达的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能独一的完成任务,但在人的帮忙下,在团体活动中,经过模仿却能完成这些任务。能加速学生的发展。最近发展区主要是智力而言,其实在学生心理发展各个方面都存在最近发展区。教师应围绕“最近发展区”大做文章,经过联系薄、周记、作业本、期末鉴定等。让学生看到成功的期望,明确努力目标,获得动力。不断完善自我。加速自我的发展。
四、研究的目标,资料,方法,对象。
研究的目标:1.经过本项目的实施,探索行之有效、便于操作的、促使学生及时订正作业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反思学习本事,增强学生的自觉纠错本事,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辨析本事,让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显著的变化,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变得更加聪明,到达“不犯同样的错误”的目的,促进数学成绩的提高。
2.经过本项目的实施,减少或避免重复机械的练习,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本事。
研究的资料:1、分析学生的订正作业现状与不及时订正作业的各种原因。
2、讨论并制定出及时订正作业的要求。
3、寻找各种提高学生数学作业订正有效性的措施,培养过程中分层进行,持续观察各类型学生的行为,并做好记录。
研究方法:1、运用代币制原理,进行正面强化。
2、分年级段研究,1-2年级为低段年级,三四年级为中段年级,五六年级为高段年级。
3、自然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行为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
研究对象:小学1-6年级学生、
五、实施研究措施。
(1)进行课题申请、论证,
(2)设计调查表,分析调查研究学生订正作业的习惯,做好前测工作。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4)实验尾声,进行实验后测,检验实验成果。
六、研究结果。
在实施培养学生订正作业习惯的小课题中,给教师的执教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带来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先说教师行为的一些变化。原先教师批改完学生的作业后及时返还给学生,学生能否改错全凭学生自愿。学生能主动改错,教师心里当然很高兴。不能改错或不去改错也不会去深究。此刻教师会给孩子提出明确的改错要求,会检查学生的改错结果。对于没有能按时完成改错的学生,会找寻原因,然后针对性地供给帮忙。在每次批改作业时,会有意识地查看前次作业的完成情景。这样在教师的坚持下,学生订正作业错题的行为也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再说学生行为的一些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绝大部分的学生有了自觉改错的习惯。他们养成了得到作业本后,先看教师的批改意见,发现有错及时改正。学习成绩本身比较差得学生改错困难极大,偶尔不能完成改错是自然的事。适当降低对他们的改错要求,只要能把力所能及的那部分题完成了就算过关,不要给这部分学生太大的心里压力。
最终说说教学效果的变化。因为教师和学生每一天都注重检查自我的教和学的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不要小看这样每一天改正一两道错题,久而久之,每一天都尽量地没有存留问题,所以带来了教学效果的可喜变化。上期我校数学组的期末考试成绩,在我们片区的五校联考中,各个年级基本是取得了名列前茅的好成绩。这不能不说是课题研究取得的一点小小的成绩。
值得说明的一点是,不要以为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订正错题的习惯,就能够一劳永逸。事实证明,如果过一段时间,教师不在这方面提要求,学生的这个习惯会慢慢弱化的。所以小课题实验虽然告一段落,但对学生订正错题习惯的培养还不能结束,必须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七、研究结论。
如何培养学生及时订正的习惯呢?
首先,要分析学生不及时订正的原因:1.不会订正,知识点不懂;2.忘记订正,或没时间;3.不想订正,反正教师未作要求,不检查。
然后,要耐心细致抓实学生的订正,促使其养成习惯。我谈几点自我的做法:
其次,强调及时订正的重要性,讲清订正的意义和具体要求,每次学生作业前,提醒他们先订正再做。必要时,能够采取强制手段,或者小惩罚一下,让孩子们明白,作业错了必须要订正,否则就无法过关。
最终,在作业或试卷讲评过程中,一般要求学生用醒目的颜色笔如红笔进行订正,色彩比较鲜明,便于查对,也便于日后的复习。
重视订正作业的批改,批改作业时先检查前一次的作业,如有未订正的,暂时不改,叫来学生当面补完订正再批改。我常问:“你是愿意认真订正呢,还是要教师罚你重新做一遍?”百分百,他们会选择前者。
定期自查互查作业订正情景,一般我每隔两三周布置一次,能够让优秀生与学困生结对互查,或组成四人小组合作互查,避免不订正作业越积越多的现象。
这样做,刚开始可能会觉得比较麻烦,需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久而久之,学生就渐渐养成了及时订正的习惯。
八、问题与反思。
1、存在的问题,以后注意订正作业要因人而异,分层要求,个别辅导要尊重个别差异。
2.研究工作应进一步深入,应落实到提高教学成绩上来。
九、参考资料。
姚玲芳新课程下学生数学作业订正的研究《科学大众(科学教育)》03期。
李志自动作业“当堂订正法”《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4年12期。
刘兼孙晓天.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先姣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订正质量的有效途径《小学教学参考》2026期。
6、郑福芬论如何批改与订正小学数学作业《新课程(小学版)》年7期。
专业历史课题开题报告(模板19篇)篇十九
把教学还给教育把课堂还给学生——万店镇中心学校“提高课堂有效性”课题研究结题报告20xx年10月,我们万店中心学校成立了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师为主的课题研究小组,并确立了以“提高课堂有效性”为课题的教研主题。从确立课题研究开始到现在已经历时五个学期的时间,目前我校课题研究已经进入末期结题阶段。为此,将这五个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农村中学教育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高投入低产出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为探讨适合农村中学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模式,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我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于20xx年9月开始酝酿课堂教学改革。
20xx年10月我校成立了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及优秀教师为主的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研究小组成立后,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开展“制约我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适时向学校提出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课题研究主题。
20xx年11月教务处初步拟定了《课题研究方案》,方案出台后,分别印发至学校领导小组成员、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及备课组长以征求意见。教务处根据征求意见又对该方案作了相应调整并最终定稿。
20xx年元月,我校正式向曾都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提出进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课题研究申请。该申请得到了教研室领导的高度重视,教研室领导要求我校制定出严格的研究措施,将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力争在全区推广。
20xx年3月16日,由区教育局杨局长带队,区教研室专家及全区各中心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组成的视导团莅临我校,召开了隆重的课题开题仪式。杨局长在开题仪式上鼓励我校教改:要立足教师的专业成长,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勇力教研教改的潮头。陈校长在会议上对全体教师作了《用课题研究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动员报告。
根据杨局长及陈校长动员报告的知识精神,我校制定了《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实施计划》,该计划明确提出第一阶段应达到的目标,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广度、深度)。并将研究任务落实到每周,做到周周有任务、周周有活动、课课有反思、周周能落实。
20xx年3月18日及25日,陈校长分别利用教职工例会时间对全校教师作了《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改变陈旧教育思想、落实学校课题计划、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真正的有效课堂不应该制造差生,而是转变差生、促进中生、创新优生》的报告,报告明确了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领导小组成员、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各自的任务与职责。
20xx年5月25日,为解决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开阔教师的教育教学视野、拓宽教育教学思维,促进我校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学校分学科组织了部分课题组成员远赴河南焦作修武第二实验中学考察学习,深入分析了修武第二实验中学现象,汲取了宝贵的经验,从而更加坚定了我校教改的决心与信心。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校以课题组为研究核心,以落实教学常规为抓手,以课堂教学活动为手段稳步推进课题研究,严格执行了课题组例会制、三级集体备课制、教后反思制、推门听课制度,在备课方式、教学方式上作了大胆的、有益的尝试。
经过半年的研究,我校在教研教改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先后组织教师、学生参加的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案例、课件制作、学科竞赛等活动中收获颇丰,其中获国家一等奖2人次,国家二等奖15人次、国家三等奖5人次,省级一等奖5人次,学生学科竞赛获市级一等奖20余人次。
但是,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仍然暴露了诸多问题,如:
1、老师们都能高谈阔论课改的理论,也就是说老师们的课改现在大多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缺少的则是实践的操作。
2、班级的学习小组的使用流于形式,表现在教师的要求不明确,留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少,指导学生探究、交流的思路与方法不到位,学生不能自觉地在组内或组间展开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学生的探究、交流、思考等只局限在表面的、简单的、直观的内容,而缺乏深层次的思维。
3、部分教师课改的意识不浓,教学观念陈旧,教育理念不转变,课改喊的震天响,应试教育做的实。
20xx年5月25日,为解决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开阔教师的教育教学视野、拓宽教育教学思维,促进我校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学校分学科组织了部分课题组成员远赴河南焦作修武第二实验中学考察学习,深入分析了修武第二实验中学现象,汲取了宝贵的经验,结合我校实际,学校决定将20xx-20xx学年度定为课题研究的关键年,定为课题研究的中期阶段。为此,学校做了如下的工作:
20xx年10月下旬,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在学校领导陈校长的提议和安排下,在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孙校长的亲自参入下,将八(3)班确定为“提高课堂有效性”课题研究的实验班。
在学校领导陈校长和主管教学的孙校长的指导下,在实验班班主任刘友波老师具体组织和各科科任教师具体实施下,实验班确立了以“德育为第一位”的工作方向,将“让每个学生接受公正公平的教育”作为班级工作理念,将“小组合作、小组竞争”作为班级管理和班级教学工作的核心。
在20xx年春,学校决定跟进一个实验班,将七(1)班作为第二个课题研究的实验班。
20xx年12月份,学校组织了全体班主任和部分教师到湖北省荆门市象山小学考察学习,观摩了象山小学的周一的升旗仪式,考察学习了象山小学的德育管理,学习了象山小学的班级自治管理,学习了象山小学的“家校”联合教育。学习归来,很多班级在不同程度的仿照象山小学的教育模式参入班级管理,实验班在学习之后成功的组织了一次家长联系会。
20xx年3月,随州尚市桃花节,学校藉此机会组织学校班主任和部分教师到尚市参观,并考察学习了尚市一中,通过与兄弟学校的对比,检查我们自己的不足,改进我们的工作。
20xx年4月,学校委派教务处的万主任和刘友波老师前往山东参加北京创新国基教育中心组织的“山东三大经典教学模式对比解读和课改核心深度研讨会”,在这次会上,他们考察学习了山东三大课改名校:山东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和即墨二十八中。在学习中,他们写下了6000多字的日记,拍摄500多张照片,记录达5个多小时的摄像,学习归来,他们又写下了20000多字的考察报告,针对学校实际提出了十几条建议。学校领导根据他们的考察报告和建议,确立了今后的课题研究方向,即研究“课堂的参与性”为下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工作重点和方向。
20xx年5月,湖北省在武汉组织了初中政治优质课大赛,藉此机会,学校委派了全体政治教师到武汉观摩了竞赛全程,通过观摩此次全省优质课大赛,他们受益匪浅,归来后,他们写下了1000字左右的学习报告,记录了学习中的种种体会,并在实际教学中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