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分析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优秀的写作技巧和策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优质变色花教学课堂实录设计大全(17篇)篇一
一、案例背景“用细节描写人物”是上海高中语文s版教材中一个表达单元的写作要求,训练要求是能从生活中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来描写人物。
二、案例设计我通过认知、理解、运用、提高、拓展这样一个教学流程来训练学生学会选择、运用生动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来描写与表现人物。
2、教学思路分析:
(1)有关教学导入,我想了很久。如果直接由细节描写的含义引出,恐怕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如果从学过的小说中有关人物描写的语句入手,未尝不可,但是缺乏新意。后来我想到了漫画,它以一种简单的线条来表达主题,在某些方面与文学是相通的。于是我采用了学生都熟知的张乐平画的三毛,眼睛鼻子都没有,但头上有三根毛,就通过这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来表现人物。由此引出本堂课的内容“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2)对细节描写含义的理解,比较简单,关键是如何理解它的作用。于是,我选了小说《祝福》中一段有关祥林嫂的肖像描写,故意略去几处有关的细节描写,让学生产生疑问,并且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由此引出本堂课的主题——于细微处做文章。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也为了让课堂气氛活跃,我在这里还举了一个例子,钱钟书在《围城》里形容李梅亭大白眼睛时说“像剥掉壳的煮熟的鸡蛋”,学生都乐了,觉得非常形象生动,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3)接下来是口头作文,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描述班中某位同学,其中可以综合运用各种细节描写,最后让同学猜猜描述的是谁。分组讨论学生气氛活跃,连平时较腼腆的同学也活跃起来了。因为描述竞猜的都是朝夕相伴的同学,所以学生的热情很高。
(4)再接下来由口头描述进入书面描写。因为考虑到时间关系,事先布置回家作业:用细节描写“吃相百态”的片段,主要用细节描写淑女与粗汉的吃相。课堂上,我选择了几个写的比较有特点和典型的片段让学生主动交流,并且帮助同学修改润色,学生积极参与,气氛更活跃了。学生一(描写淑女):她端起碗,挑了几根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嘴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原文)她小心翼翼地端起碗,挑了几缕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樱桃小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还不停地用餐巾纸擦拭唇角的余油。(改文)学生二(描写粗汉):他见菜齐后,便提起筷,端起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的两腮鼓鼓的。(原文)他见菜端齐后,便忙提起筷,端起大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呼呼地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的两腮鼓鼓的,还有一粒米粒挂在嘴角上。(改文)。
(5)在学生书面训练“细节描写”的基础上,引导阅读有关著作中类似“吃相百态”的文章片段,如阿城《棋王》中有关“吃饭”的片段,丰子恺《中国的女人、小姐们》中有关吃瓜子的精彩片段,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从中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三、教学后记从上述教学流程看,首先,整堂课按照认知、理解、运用、提高、拓展的教学思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课内到课外,既忠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其次,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有关用细节描写淑女与粗汉的吃相的写作片段,学生很有兴趣。
课堂上,我选择的这几个写的比较有特点的学生交流,气氛更活跃了。此外,在整个交流过程中,也使学生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最后,从这堂作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得出写作指导课也能把课堂气氛调动起来,这要求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参与,并且活用教学形式,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优质变色花教学课堂实录设计大全(17篇)篇二
执教者:薛炳钦(一级教师)。
整理评点:郭庭平(高级教师)。
师:初三(2)班谢希宁同学的习作,常常被作为范例拿来评议和欣赏。今天,我特地邀请他参加这节课的学习,欢迎嘉宾希宁同学。(学生热烈鼓掌)。
[请邻班学生作嘉宾列席课堂,真是别出心裁。]。
师:爱因斯坦曾留下一个关于成功的公式,这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w=x+y+z”。(板书)爱因斯坦说:“x代表艰苦的努力,y代表方法正确,z代表少说废话。”当然,公式中的x、y、z,还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现在请大家根据自己的体会来解读“成功”吧。(学生沉思片刻,纷纷举手。)。
生1:成功等于勤奋+天赋+运气。生2:成功等于勇气+努力+创新。生3:成功等于艰苦的劳动+科学的方法+不怕失败。
……。
师:其实,刚才同学们的不同解读,就是围绕话题“成功”,展开发散思维,进行多角度立意的结果。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由此可见立意是多么的重要。那么,什么是立意呢?生4: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生5: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
师:对!立意有哪些要求呢?生6:鲜明,准确。生7:深刻,而且要新颖。
(挂小黑板。上板书作文题:风,有自然界的,也有人类社会的;有可亲可爱的,也有可憎可恶的。请以”风“为话题,进行多角度立意。)。
[话题选得好,适合初三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
师:请同学们看清小黑板上的作文题,认真思考,写出不同角度的立意。五分钟后让大家自由发言。(全场寂静。学生思考,动笔;教师巡视。五分钟后)。
师:现在请大家停笔。谁愿意第一个发言,把你的立意端出来让同学们共享?(稍作等待,一生举手)。
生8:我想到社会上的腐败之风。我想到一位歌手唱的《风筝》,它象征着自由奔放,无拘无束。我想到春风,想到朱自清先生在《春》一文中的一句话:“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让我想到了最伟大最深沉的母爱,独处异乡的我一想起它,心里就涌上一阵阵的温暖。师:真让人感动!继续讲下去。生8:(接着)我还想到自然界之风,从沙尘暴联想到环保问题。
师:欢迎嘉宾谢希宁同学来点评一下。
生(嘉宾):这位同学联想丰富,能从不同的角度立意。既有自然界的风,也有无形的社会之风;既有揭露腐败现象的,也有歌颂永恒母爱的。立意深刻,也有新意。
师:点评不错吧?(生热烈鼓掌)。
生9:我想到风气,社会上助人为乐之风,歌颂文明新风尚。
我还想到树与暴风雨的抗争,我们应当坚强地面对社会上的风风雨雨。
师:很好!你既关注社会生活,又有对人生的思考,立意表达明确,而且比较深刻。生10:我想到风是大自然的礼物,想赞美大自然的伟大。
我想到社会上的风气,好风气能够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坏风气会玷污人们的心灵,我们要多接触健康事物。
我还想到风吹雨打,经历了风雨,才会有成功。正如那首歌: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每个人都不可能随随便便成功。(学生热烈鼓掌,气氛活跃)。
生12:我想到流行风,想到见风使舵的人。师:流行风有哪些呀?生12:崇拜偶像之风,追星之风,交笔友之风。生13:(插嘴)还有校园里刮起了“韩流”,来自韩国之风。
师:对这些追星之风、崇拜偶像之风该怎么对待呢?请嘉宾同学发表意见好不好?(学生鼓掌)。
师:这种意见你们能够接受吗?(学生鼓掌,气氛热烈,情绪高涨)还有什么独到的立意呢?生14:我想到了飘飘然的自我陶醉--自我满足要不得。
想到了暴风雨--我们要敢于面对挫折。
想到风带来的诗意,风的飘逸,想到了陶渊明的隐居生活--人类要回归自然。
想到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家事国事天下事”--读书为自己的风气不可长。
还想到火烧赤壁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成功的条件要靠自己去创造。
师:哇,这么多呀,陈玉同学的文化底蕴真深厚啊,让人大开眼界!这些立意算得上抄一条美丽的小路,觅得独好的风景。请大家祝贺他一下吧!(学生热烈鼓掌)。
[学生的回答,教师的评价,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我也情不自禁为之鼓掌。]。
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显然,多角度立意是使话题作文的立意达到较高要求的途径之一。刚才同学们围绕“风”这个话题,根据题目的提示,分别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两个方面切入,有的从有形的角度出发,抒发自己的情怀,有的从无形的角度立意,或歌颂新时代新风尚,或揭露抨击坏风气,追求深刻、新颖。多角度立意需要进行发散思维,既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的角度想开去,寻找新的视角,更可以凭借自己的阅读积累展开广泛的联想,使自己的立意高人一筹、别开生面。(板书)。
多角度:自然界--有形。
人类社会--无形。
发散思维:生活--家庭、学校、社会。
阅读--古今中外。
[教师的总结恰到好处,板书言简意赅,提纲挈领。]。
师: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我们以“良师”为话题,再进行一次立意训练。(学生思考,下笔;教师巡视。三分钟后)。
师:请大家说说自己的立意。生15:母亲是良师,教给的道理使我终生受益。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良师。
自然界里的花花草草,让我们学会热爱生活,它们是良师。
时间是伴随终生的良师,时刻让我们认识到生命的可贵。
生(嘉宾):我敬爱的老师是良师。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有情,献身大地,它教我做人应该无私奉献。落花是我的良师。
失败是我的良师。(鼓掌)。
生16:磨难是一位良师。兴趣也是良师。……。
[学生的思路全被打开了,这是思维训练所期待的呀。]。
[总评]。
话题作文不设置审题障碍,其思维特点是全方位开放。于是不少教师忽略了话题作文的立意训练,以为审题立意已无关紧要,殊不知这正是训练学生写作思维的良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契机。薛老师意识到这一点,他设计了话题作文的思维训练序列,“多角度立意训练”是其中之一。这节课的训练重点是多角度立意,以实现立意的深刻、新颖为近期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围绕这个中心,作者为课堂教学设计了三个环节:一是创设情境,引导训练;二是依题发散,实施训练;三是布置作文,延伸训练。第二个环节是整节课的重心所在,教者安排了两个训练点,一是以“风”为话题(详),二是以“良师”为话题(略),指导学生多角度立意。整节课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简洁流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教师引导有方,激励得法,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课堂气氛热烈和谐,双边活动配合默契,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优质变色花教学课堂实录设计大全(17篇)篇三
安阳市示范区高庄镇第一中学常艳芬。
(一)本课出自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后面的写作训练《抓住细节》后面的第一题,修改作文,添加细节。为了让学生对细节描写有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以及能够真正的学以致用,特设计了这样一个作文修改的课例。
在备课过程中,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
一,认识作文修改之于一篇作文的`重要性。故而把上次学生修改的一篇作文拿来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是一篇修改结构成功的作文。
二、引入本次的课题细节描写的添加和修改,在这个环节,设计了什么是细节描写,找细节描写,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等内容。
三、细节描写的前提必须有一个明确中心,通过作文片段的对比让学生对此有个清醒的认识;接着,辨析叙述和细节描写的分别。这是学生习作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即文章只有笼统的叙述缺少具体的细节描写,内容空洞缺少形象性。
四、如何写好细节,关键点是“关键处驻足,慢说细微处”,设计想要通过学生习作具体指导方法最后引出具体细节描写的方法。
五、展评学生习作中的缺少细节描写的范例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通过自己作文的自我检查找出缺失了细节描写的地方并进行片段修改。以上是自己的设计初衷。
六、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基本上实现了自己的教学初衷,学生互动参与也较为积极主动。只是在第四个环节因为那篇作为引导写作方法的例文在播放ppt时和下一页快进了,直接转到了方法总结,使这个环节有点仓促。因为自己误以为这张幻灯片没放进去,所以直接进行到了下一个环节,好在后来又重新放映找到了例文,却使学生现场修改作文的时间不足了。这个时间安排上的问题还跟前面的教学环节不够紧凑有关,以后在这个方面要多加注意。
七、总体上来看,这节课的设计符合学生的作文认知需求,紧密扣合了新课标的要求,并且在作文指导的过程中也很好的促进了阅读教学。缺点是环节安排不够紧凑,重点内容可以更加明确突出,另外可以多给学生一些自己作文修改反思的实践机会。
优质变色花教学课堂实录设计大全(17篇)篇四
相信对于大多数语文老师来说,最头疼的莫过于便是作文教学了,每当看着那些枯燥无味,味同嚼蜡的文字真是束手无策,真是“狗咬刺猬不知从何处下手。”结合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感受,现在我简单地谈谈我的看法和应对策略。
二、有真情,情感能激起大家共鸣。很多学生在写作文,害怕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得更具体些,就是暴露自己人性的弱点。比如说写“当我面对_____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可能都会选择写“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当然,只要语言精彩倒也可以写出佳作。其实想想,如果能敞开心扉,写一写当我面对“虚荣”的时候,或者选择的时候,写出自己在伦理道德面前内心的挣扎痛苦,就会有真情实感,真情流露出的东西是最能感动人的。那么在这里,心理描写就显得格外重要。
初中阶段的作文一般以记叙文为主,我认为只要在这两个方面下功夫,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并非难于上青天。
优质变色花教学课堂实录设计大全(17篇)篇五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生字新词,理解“乐坏了”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情感变化,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和失去友谊的痛苦。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和失去友谊的痛苦。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小熊、松鼠图片,大纸船实物。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复习生字。
1、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0课,让我们把课题清楚、响亮地读一遍。
昨天老师要求大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完成得怎么样?自己再讲一讲。
谁能清楚、简洁、完整地讲一讲?抽生讲故事。
瞧,故事中的小松鼠和小熊他们来了,(图)快!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师:咳,大家好,认识你们非常高兴,欢迎大家到我们的家去玩。
二、情境中复习生词,增添情趣。
生:我发现美丽的小溪里有好多纸船呢!
师:猜猜!纸船上会有什么呢?
生:小松果。
师:是吗?
生:草莓。
师:有可能。
生:放着写满祝福的纸条。
师(神秘状):纸船上究竟有什么呢?我们来看看。(课件)怎么全是词语呀?恩,只要大家读好了这些词语,松鼠会给你们惊喜!
抓住松果草莓。
祝愿幸福乐坏了。
吵架难受飘荡漂流。
师:谁来读一、二排?
生:(第一、二排)……。
师:你的表现太棒了。看!松鼠真的送你一只大大的纸船!读一读。
生读:祝你幸福!
(一、二排一起读一遍)。
师:生活中,什么事会让你快乐,会让你乐坏了?
生:……。
师:那就再读读这个词语,把你的“乐坏了”表现出来!
生:第三排……。
师:声音真响亮,松鼠也送你一只大大的纸船!祝你快乐!你们想要吗?那好,我们一起来正确、响亮地读第三排。
真棒!松鼠把纸船和风筝送给你们。(课件出示纸船、风筝)。
过渡:这只风筝怎么样?……就是这只风筝,这只纸船,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他们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自己读读课文的2--6自然段。
三、理解课文,体悟情感。
(一)感受成为朋友的快乐:(精读2、3、4、5自然段)。
师:现在我来采访一下松鼠,你是怎样成为小熊的朋友的?
生:……。
生:……。
生:……。
师:小熊,你收到礼物了吗?
一只纸船、一个松果、一句祝福,就值得你那么快乐吗?
生:我得到了别人的祝福,所以我乐坏了。
生:有人在关心我,所以我乐坏了。
师评:多么真诚呀!
被人关心是一种幸福。
读一读,体会小熊的快乐。
师:松鼠呢,你收到礼物了吗?
生:……。
师:读一读,体会松鼠的快乐。
师:谁和我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范读,师生对读3、5段--分组对读。)。
让我们把祝福再次送给朋友,让我们热情地说--;让我们真诚地说--;让我们大声地说--。(读问候语)。
多么真诚祝福啊!松鼠和小熊当然乐坏了。
(2)二段:(课件)快看,这就是小熊收到的纸船,它是。
怎么来到小熊身边的?拿出手来演示演示。(你为什么这样演示呢?)。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
四段:瞧,美丽的风筝又是怎么来到松鼠身边的呢?
(二)理解词语“漂呀漂”和“飘呀飘”。
(出示课件)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词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个“飘呀飘”右边有一个风字,所以是在空中有风才能飘;第二个“漂呀漂”是三点水,所以是在水中漂。
会用这两个词语吗?你还知道哪些东西可以在天空中飘呀飘?第二个呢?
()在天空中飘呀飘;(树叶)在天空中()飘呀飘。
()在水上漂呀漂。
小结:中国的汉字多有意思呀,往往根据偏旁就能推测字的意思,这是一种很好的识字方法。
小结过渡:(指课题)纸船漂呀漂,风筝飘呀飘,(贴)他们就这样成了好朋友。
可是有一天,它们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纸船消失);天空中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课件中风筝消失)。纸船和风筝哪儿去啦?自己读读课文的8、9自然段。
(三)感悟失去友谊的痛苦:(理解8--11自然段)。
师:小熊你的风筝呢?
生:……。
生:……。
师:为什么呀?
生1:……。
生2:挂在高高的树枝上。他多么希望松鼠看得见啊。
师:他在思念朋友。
师:松鼠你的纸船呢?
生:……。
师:知道为什么吗?
生:……。
师铺垫引读:(课件:溪水、蓝天、音乐)在没有纸船和风筝的日子里,小熊每天来到清清的小溪边,他多么希望能收到纸船呀,可他只看见从山上流下来的溪水;松鼠每天都走出家门,他多么希望能收到风筝呀,可他只看见蓝蓝的天空。一天,两天,三天……松鼠再也受不了了。(师读10段。)。
多么真诚呀!谁再读?(抽读“如果……”--齐读)。
评:多么渴望……多么急切……多么期盼……。
师引读:傍晚,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啦!松鼠高兴得--生:哭了。他连忙--爬上屋顶,把一只只纸船--放进了小溪里。
四、读中回味。
纸船和风筝又使他们成了好朋友(板书)。让我们轻声朗读这首小诗,感受幸福,分享快乐。自己先读一读。
友谊是风筝飘呀飘,
友谊是纸船漂呀漂,
友谊是祝福一串串;
友谊是得到了就会快乐,
友谊是失去了就会难受;
友谊就是祝你幸福!
友谊就是祝你快乐!
五、写字训练:
(一)提示:1、“祝”、“福”左窄右宽,示字旁的笔顺;
2、“幸”横笔很多,注意主横的突出。
(二)把祝福写在属于你的纸船和风筝上。(注意写字姿势)。
(三)把祝福送给你的朋友--可以是同学,也可以是现场听课的老师。
二00四年九月十九日。
作者邮箱:oo_108@。
优质变色花教学课堂实录设计大全(17篇)篇六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积累动词,运用动词。
3.通过恰当的修饰更加生动地展示人物的内心。
教学重点: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展现人物的心理。
教学难点: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展现人物的心理。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一)说收集到的动词。
1.老师昨天布置同学们收集表示动作的一个字词语和四字词语,你们都按要求去做了吗?
2.用一个数字说出你收集到的动词有多少?(请四、五个同学说)。
3.还有很多同学在举手,我们一起说出收集了多少动词。
大屏:我收集了个动词。
4.很想听听你们收集到了哪些动词。现在开火车交流。
(二)猜一猜。
看来同学们都是爱动脑勤动手的孩子,为了奖励大家,我们现在做一个游戏,首先是。
1.看动作猜一个字的动词(六个)。
推举压喝跳拍。
(难度增加罗。)。
2.看表演说一个表示动作的四字词语。(举十个)。
东张西望挤眉弄眼又蹦又跳。
东倒西歪拳打脚踢大摇大摆。
小结:同学们,人物的动作我们可以用动词把他描述出来。在作文中,我们必须学会准确捕捉人物的动作,这样就可以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了。
二、品析词句,体会用词准确。
1.请闭上眼睛,我们先来听一听老师收集到的一个描写动作的经典片段。
6岁的小表妹看见了几只飞舞的蝴蝶,便调皮地奔过去。有一只蝴蝶停在了一朵花上,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它,躬着背,小心翼翼地踮起脚尖,蹑手蹑脚地走到蝴蝶旁,猛地用双手一捧,可蝴蝶却飞走了,她气得撅起小嘴,但马上又像只小鹿似的蹦跳着追赶另一个目标去了。
(1)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看到?(因为文中有了动作描写。)。
(2)说出文中所用动词。
(3)我们看到小女孩捕捉蝴蝶的动作,是因为作者细致观察,准确用词。
(4)调换动作顺序,行不行?(描写人物地动作,要注意顺序,细化动作。)。
(5)巧用修饰,突显特点。
(6)根据场景,妙用修辞。
1.这段精彩的动作描写,用了哪些有效的写作方法呢?
细致观察,准确用词。
注意顺序,细化动作。
巧用修饰,突显特点。
根据场景,妙用修辞。
3.小结: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这就叫做动作描写。写好人物动作,首先要进行细致地观察,准确地运用动词,注意顺序,再适当地运用修饰语或修辞方法,就能更加生动地展现人物的特点。
三.片段习作练习(用上收集的动词。)。
1.现在,该轮到同学们小试身手啰。
请填上准确的动词或修饰语。时间2分钟。
天啊!要迟到了。我()开被子,从床上()下来,()地()过校服,()上鞋子,几步()进卫生间,()地()出牙刷,()上牙膏,在嘴里胡乱地()了几下,然后,()下毛巾,在脸上()了两把,飞快的()出屋子。
2.大展身手。
片段演练:主题1、斯文女士的吃相。
主题2、粗鲁男士的.吃相。
主题3、胆小的他放烟花。
要求:
1.运用人物动作描写方法,选择本小组对应的主题进行刻画,字数50字——100字。时间5分钟。
2.小组成员交互作品修改,选取优秀习作在班级上展示。时间3分钟。
(五)读一读(注意按老师的要求去听。)。
大屏展示:所用到的动词是、、,这些动词得好的原因是。
四、总结:
细致观察人物动作,准确地用上动词进行描写,就能使人物象放电影一样,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而且能从他的一举一动中体会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1.交流收获从本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
2.师总结。
优质变色花教学课堂实录设计大全(17篇)篇七
2,学会运用细节描写。
3,“人生感悟”类记叙文的.写作训练。
教学设想。
三课时。
教学内容。
一,习作讲评。
对照老师所讲,思考你的作文为什么得了低分?
a书写太差,或错字连篇b字数不足。
c光写“读书”没有写“我”d记叙文平淡如水,无感想。
e议/论文泛泛而谈,无实例,无层次f文体不明。
别人优胜作文摘录。
二,描写在作文中的作用。
描写的作用在于使客观事物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使受众得到鲜明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这里,我们介绍记叙文.写作中的三种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如《孔已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二是渲染气氛(如《故乡》中对故乡景象的描写);三是烘托人物性格(如《驿路梨花》中对小茅屋的描写)。此外,还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运用环境描写要做到:目的明确――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具体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抓住特征――写出独具特色的景物。
场面描写是指对人物(往往是众多人物)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的活动所构成的画面的描写。场面描写要做到:有条不紊,主次明晰;既有全景的描述,也有细致的特写;要写出特定场合的气氛。
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
有一篇作文,题目是《在阅览室里》。本文记叙人们在阅览室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一个故事,反映出人们为了振兴中华、建设四化而发愤攻读的社会风气。文章第二段详细描写了阅览室的场面,烘托了人们专心读书的气氛,为后文的主要情节的记叙做了环境铺垫:“刚走到阅览室的门口,一股热气就迎面扑来。踏进阅览室一瞧,嗬,人真多啊!坐的坐,站的站,还有挤来挤去找位子的、觅书报的……然而却静得出奇,只有日光灯发出‘吱――’的声响。我不禁屏息静气,插身进去。”如果没有这一段场面描写,不仅后文显得干瘪、突然,也使后文详写的典型事例显得孤立,失去了一定的代表性,淡化了主题。
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
有一篇作文《门》,写的是北方一个学校的一间教室的门。中午,有的同学在教室里睡觉,有的同学在教室里.写作业,为了不让夹带沙尘的风吹进教室,不得不把门插上。但是,还有的同学要进教室,敲门声不断,搅的教室里面的同学觉也睡不实、作业也写不好。一来二去班级里就因为门发生了**,后来,干脆就不插门了,任凭风吹得满屋尘土。第二天,门的问题解决了,因为有人在门框上钉了一块黑胶皮,它增大了门和门框之间的摩擦力,不用再插门,门也不会轻易地被风吹开了。作者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道:“一块方寸大小的黑胶皮牢牢地巴在了门框上,它填补了门与门框之间的间隙……好多同学在开门的时候都把惊喜的眼光投向了这黑色的、普普通通的、用三个小钉钉住的胶皮。”这样就更加突出了黑胶皮的作用,也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和文章里的同学一起,去感谢做这件好事的人。
运用细节描写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真实,要符合生活实际;二要有选择,为表现中心服务;三要新颖,切忌一般化。三,细节描写可以是对一种特定情节下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的描写。其成功之例不胜枚举(同学们也可以自己各举一两个例子)。细节描写往往会使记叙文更具有可读性与真实性,会让你的作文别开生面,请大家多品味后面的高考例文,想想高分作文离自已有多远。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细节就是品味,细节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深度。下面的文章是介绍细节描写的知识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
作者佚名。
语文教师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很久以前看过的小说中的'精彩细节,会时时浮现在眼前,历久而弥新。像祥林嫂手中的空碗,开裂的竹竿,以及她那木刻似的脸;孔乙己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t不多也”的穷酸气;冯幺爸被曹支书逼得在一处房檐下蹲着,眼睛直愣愣地,抱着双手,耳鬓有一股细细的汗水,顺着又方又宽的脸淌下来的神情。真是历历在目,甚至能由此回忆起整个作品的情节和内容。
基于此在作文时我要求学生从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入手,打开作文内容空洞无物的缺口。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的精彩细节,分析其在丰富文章内容和深化主题上起到了什么作用,然后进行有意识的.写作训练。这样学生感觉.写作训练变得真实而有的放矢。当然,选择进行细节描写的事物应具备一定条件。
首先,所选事物要能引起读者广泛的联想和想象。如《药》中有这样一个“特写镜头”:坟上草根没有全合,露出一块一块黄土,煞是难看。“镜头上摇”,在那尖圆的坟顶,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这使人联想到,夏瑜作为一个革命者并不孤寂,他还有生前志同道合的朋友,冒着生命危险,前来为他送花。我们眼前仿佛有一束革命的火焰在熊熊燃烧。又如岑参的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也是描写景物的一个“特写镜头”。雪地上曲曲折折的马蹄印,使读者想到客人分别时一步三停,左右徘徊,久久不愿离去的凄凉场面。还可以想象到作者因为思念朋友而呆呆地伫立于风雪之中,凝望着雪地上朋友走后留下的串串马蹄印的情形。
其次,所选事物要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境。因为无声是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到极点的表现,此时的细节描写最能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同时也能让读者安下心来,沉醉其中,产生共鸣,为想象留下纵横驰骋的广阔时空。《纪念刘和珍君》中有这样一组细节描写:刘和珍君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张静淑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杨德群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此处,作者只描写了子弹的出入部位和一只手枪,却表现了反动政府的官兵们穷凶极恶,不择手段地枪杀青年学生的场景。这样写,比正面描述喊杀震天的全景更令人回味。还有《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就是“别有忧愁暗恨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生动表现,这远比描写一声声地唉声叹气,断肠哭诉更具表达效果。
巴尔扎克说:“当一切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在前进一步,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这个细节怎么去设计t当然方法很多,但我觉得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能引发学生的主动性。因为细节描写可以让肤浅走向深刻,让枯燥走向生动。
四,例文。
《棋王》中的场面描写。
a众人都轰动了,拥着往棋场走去。到了街上,百十人走成一片。行人见了,纷纷问怎么回事,可是知青打架?待明白了,就都跟着走。走过半条街,竟有上千人跟着跑来跑去。商店里的店员和顾客也都站出来张望。长途车路这里开不过,乘客们纷纷探出头来,只见一街人头攒动,尘土飞起多高,轰轰的,乱纸踏得嚓嚓响。一个傻子呆呆地在街中心,咿咿呀呀地唱,有人发了善心,把他拖开,傻子就依了墙根儿唱。四五条狗窜来窜去,觉得是它们在引路打狼,汪汪叫着。
b人是越来越多。后来的人拼命往前挤,挤不进去,就抓住人打听,以为是杀人的告示。妇女们也抱着孩子们,远远围成一片。又有许多人支了自行车,站在后架上伸脖子看,人群一挤,连着倒,喊成一团。半大的孩子们钻来钻去,被大人们用腿拱出去。数千人闹闹嚷嚷,街上像半空响着闷雷。
他把碗高高地平端着,水纹丝儿不动。他看着碗边儿,回报了棋步,就把碗缓缓凑到嘴边儿。这时下一个局号又报了棋步,他把嘴定在碗边儿,半晌,回报了棋步,才咽一口水下去,“咕”的一声儿,声音大得可怕,眼里有了泪花。他把碗递过来,眼睛望望我,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里面游动,嘴角儿缓缓流下一滴水,把下巴和脖子上的土冲开一道沟儿。我又把碗递过去,他竖起手掌止住我,回到他的世界里去了。
网文片断。
a邵伯伯燃起第二枝烟,意态悠然地朝天花板吐烟,一缕缕,一圈圈的,没一会,沙发这一角,都是烟雾,劈头劈面地盖下来,罩了我跟幺哥一身。
优质变色花教学课堂实录设计大全(17篇)篇八
一、引入过程:
教师深情诵读散文《语文天生浪漫》片段,让我们从心灵出发,开启“心音共鸣”的大门!(幻灯展示课题:《心音共鸣--学会细节描写》)。
(教师板书“心音共鸣”)。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样的事情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呢?我们先来看一幅图片(幻灯展示图片,教师介绍背景:图中的小女孩叫刘小环,年仅11岁,为了能上学,每天去给一家窑厂背砖坯,她每次背16块,重40公斤,走140米,只得3分3厘工钱)。
同学们看了这幅图片,有什么感受?
生发言,师点评。
我们再来看一幅图片(幻灯),有什么感觉?
生发言,师点评。
二、主体过程:
什么样的小事能够触动我们?(生:)是情,能体现真情的小事更容易给我们触动。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处处离不开情,有些什么样的情?()有亲情,有友情,有师生之情,有爱情,而让现阶段让我们感受最深的应该是父母亲情。因此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要善于把体现父母亲情的小事写进作文,并加以渲染,达到触动心灵的目的。
我们先来听一段歌曲,感受一下。(幻灯,放歌曲《母亲》)在听歌曲的时候,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与音乐配套的画面。
生分组讨论、回答。
师:歌词中打动我们的是很普通很平凡的小事,但正是这些平凡小事引起了我们的共鸣,所以,我们应如何对待身边的小事?是像以往那样吧它们忽略掉吗?()关注小事,记录小事。(板书)。
师:刚才讨论的时候还有同学说,是歌词中母爱的细节打动了自己,这正是我们作文时要注意的,板书:细节展现触动。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是细节描写?
生分组讨论,总结,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板书。
学生找出文中的描写父亲的动作细节加以品味。
教师小结:这应该是全文最动人的一段文字了,平实的语言,尽量简单的描写,就好似高明的画家只用了几笔简单的白描便已将画中人物的身心、相貌勾勒了出来。透过这处看似平淡质朴的细节描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家道艰难、年老多病的老父亲对儿子真挚而又深沉的爱。
我们刚刚从音乐、文字中感受到了父母给予我们深深的爱,接下来,我们来进行看图写作练习:
师:展示一幅摄影作品,(幻灯)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这样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小婴孩健康成长到现在的,妈妈的爱,是我们尚在襁褓时的抚摸;妈妈的爱,是我们初学走路时的搀扶;妈妈的爱,是我们走进学堂时的注视;妈妈的爱,是我们他乡求学时的牵挂。
阎维文的歌曲《母亲》是从听觉角度打动我们,现在老师给大家请同学们从视觉角度来观察()。
你从中看到了什么细节,用100字左右的文字来描述。
分组交流,推荐。
--诵读,说出推荐理由,全班交流。
--教师提出修改要求。
--教师下水展示,教师饱含感情诵读,学生点评。
三、总结过程:
最后,老师送大家一句话:用善感的心灵去关注生活,那么生活处处流淌着感动;用细腻的笔墨去描写生活,那么生活处处洋溢着真情。
这样,我们就能让自己的作品与读者之间达成心音共鸣!(幻灯)。
四、课后作业:
以“我熟悉的”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细节描写,不少于800字。
五、板书设计:
关注。
小事触动心灵。
记录。
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动作。
细节展现触动语言。
神态。
心理。
罗浚齐。
优质变色花教学课堂实录设计大全(17篇)篇九
高三作文备考教案:细节描写-记叙文的灵魂(网友来稿)。
江苏省上冈中学。
第二作细节描写――记叙文的灵魂。
教学目的。
1,总结上一作之得失。
2,学会运用细节描写。
3,“人生感悟”类记叙文的写作训练。
教学设想。
三课时。
教学内容。
一,习作讲评。
对照老师所讲,思考你的作文为什么得了低分?
a书写太差,或错字连篇b字数不足。
c光写“读书”没有写“我”d记叙文平淡如水,无感想。
e议论文泛泛而谈,无实例,无层次f文体不明。
别人优胜作文摘录。
二,描写在作文中的作用。
描写的作用在于使客观事物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使受众得到鲜明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这里,我们介绍记叙文写作中的三种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如《孔已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二是渲染气氛(如《故乡》中对故乡景象的描写);三是烘托人物性格(如《驿路梨花》中对小茅屋的描写)。此外,还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运用环境描写要做到:目的明确――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具体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抓住特征――写出独具特色的景物。
场面描写是指对人物(往往是众多人物)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的活动所构成的画面的描写。场面描写要做到:有条不紊,主次明晰;既有全景的描述,也有细致的特写;要写出特定场合的气氛。
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
有一篇作文,题目是《在阅览室里》。本文记叙人们在阅览室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一个故事,反映出人们为了振兴中华、建设四化而发愤攻读的社会风气。文章第二段详细描写了阅览室的场面,烘托了人们专心读书的气氛,为后文的主要情节的记叙做了环境铺垫:“刚走到阅览室的门口,一股热气就迎面扑来。踏进阅览室一瞧,嗬,人真多啊!坐的坐,站的站,还有挤来挤去找位子的、觅书报的……然而却静得出奇,只有日光灯发出‘吱――’的声响。我不禁屏息静气,插身进去。”如果没有这一段场面描写,不仅后文显得干瘪、突然,也使后文详写的典型事例显得孤立,失去了一定的代表性,淡化了主题。
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
有一篇作文《门》,写的是北方一个学校的一间教室的门。中午,有的同学在教室里睡觉,有的同学在教室里写作业,为了不让夹带沙尘的风吹进教室,不得不把门插上。但是,还有的同学要进教室,敲门声不断,搅的教室里面的同学觉也睡不实、作业也写不好。一来二去班级里就因为门发生了**,后来,干脆就不插门了,任凭风吹得满屋尘土。第二天,门的问题解决了,因为有人在门框上钉了一块黑胶皮,它增大了门和门框之间的摩擦力,不用再插门,门也不会轻易地被风吹开了。作者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道:“一块方寸大小的黑胶皮牢牢地巴在了门框上,它填补了门与门框之间的间隙……好多同学在开门的时候都把惊喜的眼光投向了这黑色的、普普通通的、用三个小钉钉住的胶皮。”这样就更加突出了黑胶皮的作用,也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和文章里的同学一起,去感谢做这件好事的人。
[4][5][6]。
优质变色花教学课堂实录设计大全(17篇)篇十
实录片断一:
师:上节课,同学们已充分朗读并交流了相关的资料。这节课,让我们跨越时空,走进历史,去体验《赤壁之战》这著名战役的整个过程。现在,请大家再读读战争起因及战前准备部分,找出有关交战双方的语句,选定一方与你的合作伙伴讨论研究,一会儿派代表上台来作战前形势分析(师出示示意图)。(学生按学习小组认真讨论,不时发出争议声,师也边巡视边寻机参与讨论。)。
生:我是曹操,已统一了北方,为了能早日统一中原,现在率领80万大军南下,先夺取东吴,后踏平蜀川。如今已到达长江北岸,可惜我军乃北方人氏,不熟水性,只能等练好了水上作战的本领才能渡江,真是急死我也!
生:(补充)不过,我兵多将广,拿下东吴不在话下。瞧,有一谋士给我献上一计,让我把船用铁索一条一条连起来,铺上木板,真的像在平地一样。将士们不用担心坐不惯船了,看来,我们可马上渡江了,哈哈哈……(作仰天大笑状)。
生:我是东吴都督周瑜,看(边说边指着示意图),曹军80万大军已驻扎在北岸了,我也调兵遣将,在赤壁这个地方安营扎寨,与曹兵隔江相对,我方只有3万,兵力悬殊,看到双方日夜操练,我真是心急如焚啊,怎样才能保住东吴,我得与众将士好好商议对策才行(作焦急忧思状)。
师:刚才,周曹双方的精彩分析,让我们对战局有了清楚的认识,同时,又为我们留下了一处思考空间:周瑜一方有何良策,以克敌制胜,以少胜多呢?下面请同学们继续研读课文第三部分(略)。
反思: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谈及阅读教学时指出:“要避免繁琐多余的内容分析。”战因和战前准备不是课文的重点,而且这一段语言浅显,内容易懂。于是,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改变了传统的讲析式教学方法,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有关角色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使教材中的文字变成学生生动的语言,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讨论的对话和介绍中有效地培养了学习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录片断二:
师:成功是令人关注的,失败也同样。战斗战束后,大获全胜的东吴和惨败而归的曹操,同时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吸引了无数言辞犀厉的记者(指指同学们)。现在,你们可选择你所感兴趣的一方组成研究小组,这时,你既是一方将领或谋士,也是一方来采访的记者,即可采访对方,也可被对方采访。(创设的有趣情境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也引起了探究质疑的好胜心,讨论了几分钟后……)。
生a:当我看到曹操把船连在一起时,我就想到如用火攻,他们想逃都逃不了了。
生(同组的补充):还有曹操轻敌多疑,可以利用他的这种性格用火攻。
师:除此之外,还有理由吗?
(无人回答)。
师(补充):用火攻还有一个原因是双方兵力悬殊,相持下去对东吴没有好处,所以只能智取不能力敌。
生2:请问黄盖老将军,你认为火攻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生b:关键是东南风,没有东南风,火攻计划布置的再周密,都不可能成功。
生2:据我所知,战前一直是西北风,你怎么知道那天是东南风?
生b:这是……这……。
师:是啊,没有东南风,火攻就无法施行,你是如何得知那天有东南风的呢?谁能帮助他。
师:对,有句成语就出自此,(出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要想详知这其中的故事,课后请来借阅《三国演义》,请继续。
生3:那你为什么要给曹操写诈降书呢?他会相信你吗?你又是怎样写的?
师:噢,这位同学,你是从哪知道“苦肉计”这个故事的?
生c:我课前就阅读了《三国演义》了,这里面还有几个小故事呢,我可以为大家讲讲……。
师(打断):是的,这又让我想起了一个歇后语,(出示)周瑜打黄盖--。
部分学生(回答):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生d:请问曹丞相,您是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了,怎么会被他的一封诈降信骗倒呢?
生4(作伤心状):唉,都怪我太骄傲轻敌了,黄盖诈降,其实我也怀疑过,还派人去打探过呢,只恨对手太狡猾,早有准备,我又操之过急,被黄盖的花言巧语蒙痹了,这真是“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者(手指扮周瑜的学习)千虑,必有一得啊!”
作者邮箱:
优质变色花教学课堂实录设计大全(17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明确细节描写的内涵,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鉴赏、训练来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引发学生情感冲动,激起参与兴趣,产生表达冲动,诱发成就动机,从而自觉投入写作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2.激发情感,把对生活、社会、人生的真实、独特的感受化作细写的文字。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看希望工程宣传图片,谈感受)。
看了图片你有何感受?你觉得哪些地方打动了你?(明确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2、初步掌握描写细节的方法和技巧。
细节描写是对事件发展和人物的性格、肖像、心理、动作以及环境等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所做的细腻、具体的描写。
“我在生活中到处寻找细节,如果把我的作品比做编织好的生活网,那么细节就是网中的结点。”————(托尔斯泰)。
三、品味经典,欣赏细节。
品味以下的经典文段,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片断】。
(点析)动作、外貌描写,用慢镜头分解,细化动作。
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层次分明地先描摹父亲的外貌:身体肥胖、穿着臃肿、步履蹒跚,这简朴的形体素描,不仅给背影提供了实感,而且写出了父亲老态、憨厚。
作者深情地写出了父亲的一系列动作,”探身下去“,”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两手攀着“,”两脚向上缩“,”身子向左倾“……父亲艰难的举动,肥胖的背影打动了儿子的心,这里背影的描写,字里行间充溢着父亲对儿子的慈爱。
“情动于中而行于外”,动作是人物的情感性格的流露,来自于作者的真切的生活体验。在这样的细节中,最容易使读者与作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因而最容易感染读者。
小结: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四、借助实例,明确细节(分类)。
品读下列细节描写,思考是怎样描写的?
1.场景(环境)细节描写。
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2.服饰(外貌)细节描写。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鲁迅《孔乙己》)。
3.语言细节描写。
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多吃,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就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4.动作细节描写。
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鲁迅《孔乙己》)。
5.心理细节描写。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都德《最后一课》)。
五、对比反思,探究方法。
1、这里有段学生习作,写一个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老师办公室的情景。大家来评一评,写的怎么样。
【甲文】。
我走进了办公室,迎面正碰上黄老师的目光,里面充满了责备,我喊了一声“黄老师”,黄老师点了下头,只是“嗯”了一声。
学生点评并试着修改。
点拨:我是怎么走进办公室的?有什么动作和心情?黄老师的目光是怎么样的?看到那样的目光我又有什么心情?我是怎么“喊”老师的,有什么心情?老师点头的神态,“嗯”一声的语调如何?这些都是可以展开描写。
出示【乙文】。
学生对比点评。
点拨分析:(1)用词比较准确。例如“忐忑不安”一词就写出了作者当时那种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的七上八下的心理(2)细节突出。例如:黄老师皱了皱眉。(3)注意了人物的情态特征。例如:“那双眼睛里没有了往日的慈祥可亲,而是充满了责备”。
小结:方法一: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方法二:运用修辞,画其神韵(结合前面环境、外貌描写例句。)。
六、退而结网——学以致用。
1、明确强调: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运用修辞,画其神韵。
2、练笔:选择以上方法,试根据语境,任选一题,给下面的句子添加细节描写。
1、下课铃响了,老师还在讲着,同学都很着急。
2、我的同学小宇他很瘦。真没见过这么瘦的人。
3、学习借鉴这里有一篇写片段2的学生习作。大家来看一看好在哪里?。
【甲文】。
我的同学小宇他很瘦。真没见过这么瘦的人。
【乙文】。
他很瘦。有人形容谁瘦常常说“他瘦得像豆芽菜”,但是他即使是豆芽也是那种脱水两三天之后的蔫豆芽。他很瘦。笔挺的西装到了他的身上往往就变成了风衣,只能向下垂。他受的叫人担心,以至于关心他的人总是劝他——风大的时候尽量不要出门,即使必须出门也要离树远一点,离水远一点。他瘦得是那样的彻底。假如医学院的学生要学习人体骨骼的位置,看看他就一目了然了,视觉效果绝对不亚于医学标本。
学生对比点评。
点拨:怎么个瘦法,瘦到什么程度?
分析: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突出人物特点。
七、作业。
文题:我从没有这样。
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如舒畅、激动、烦恼、懊悔等。
2、以写人、记事为主,记事要完整、具体,要有真情实感。
3、至少要有一处人物细节描写,拿红笔用曲线勾画出来。
4、不少于600字。
优质变色花教学课堂实录设计大全(17篇)篇十二
课前活动,有趣快乐,贴近生活,有利创新。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风车,你看它多么漂亮啊!谁会玩?
生:我!我!……。
师:是谁让风车转动?
生:我。我跑风车就转动。
师:你站在老师这里,你不动老师也能让风车转动!
生:(站住了,教师用书扇风,风车转动。)。
师:谁还有更好的办法让风车转动?
生:(学生活跃了,想出很多让风车转动的方法,并且争先恐后地要用自己的方法使风车转动。)。
师:(教师赞同,风车确实转动了。)风车为什么会转动呢?聪明的孩子你能想出来么?
生:(学生议论,有知道的孩子高喊着)风,老师我知道是风吹动风车的。
一、由观察自然,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生:(看窗外)风,是风儿!
师:(窗外正好有风吹过,教师把风车放在窗外。)同学们看,风把风车吹得飞转。
师:风是什么样子你看见过么?他这么顽皮!
生:(不说话了)。
师:风啊,是什么样子呢?谁也没有见过。但是它是个顽皮的孩子,他一来我们能知道他在哪里了。
二、引导读文,学习读书和评论。
1、自由读文,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师:在课文《风》中叶圣陶告诉我们怎么找风。我们读读课文。
生:(打开书)七嘴八舌地读起来。
师:(有意给时间让学生自己读通课文。不急于讲课,到座位中听孩子读书,看孩子是怎么读通课文的。)。
生:(自己拼读课文。)。
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值得运用的教学资源。指导弱差生读通课文,尽量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小组中的优秀者帮助弱差生读通课文。)。
生:(读熟课文以后,他们会想听老师说什么,有的学生会忍不住要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同伴,他们有的会停下声音,有的会议论。)。
2、谈读书感受,体现个性学习。
师:(在这个时候教师要灵活调控。)小朋友读了《风》你想做什么?
师:(让学生自己做)谁想告诉老师你读过后想做什么?(看举手的抽一个。)。
3、大胆读书,学习评价。
生:(有想读书的)我想读书,我把课文读一次。
师:好啊。我和同学们倾听你读书。
生:(读课文。读完课文以后。)。
师:读得真不错!不过,有个地方需要注意啊!如果这样就会更好。(指导该注意的地方)。
生:(再读一次。)。
师:真不错啊!你学的真好!有没有其他小朋友想读课文啊?
生:(很多人举手争取)。
师:抽一个小朋友读。读了以后小朋友们来评评她读得怎么样好吗?
生:(读书。倾听。在书上做上记号。在评同学读得时候发言才有根据。)。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评论。)。
师:(指导评论别人的语言和态度。)。
师:你能示范一下该怎么读呢?
生:(读。)。
师:(引导学生评论,并讨论该怎么样读。)。
师生:(一齐练习读通顺,读懂。)。
4、范读课文,评价老师,不迷信老师。
师:听老师读一次好么?听完之后给老师评论好不好?
生:好。
师:(范读《风》。)。
生:听。做记号等给老师评论。
(在做记号的时候,学生学习了认真倾听,认真做笔记,对自己不懂的东西不认识的字在听读中能正音。)。
师:(读完后观察学生举手情况。抽人给自己评论,了解自己的朗读在学生中地位,看学生能不能,敢不敢给老师的朗读评论。在评论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学生不要迷信老师。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让学生敢说自己的见解。)。
生:(评论教师的朗读。)。
生:(在小组中读课文,评论。)。
三、认识课文中生字词,训练基本功。
师:刚才我们读课文的时候同学们表现真不错。读得好评的认真啊!老师觉得你们能干呢。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课文中的生字。先在小组中认识一下。并想办法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告诉同学们用什么办法记忆最好。
生:小组中认识生字。讨论记忆方法。
师:抽认生字。学生告诉同学们生字记忆方法。
师:生字举例:用--yong记忆方法1:月字多一竖。记忆方法2:月亮里面竖根竿。3、一月不是月,两月共半边。
……。
四、读懂课文,联系多媒体感受风。
1、把手教学,学习做笔记。
师:(引导读课文第一节,让学生看屏幕;幻灯1微风吹树叶。):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在树叶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板书:风--吹树叶颤动--风在那儿。
生:当我们看见树叶颤动的时候就知道风来了。它把树叶吹动了。
师:你说的真好啊!
2、牵手乐学,自由发言。
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二节)在多媒体课件引导下,让学生从风弄得声音,风摇动的树枝了解风)同学们看大屏幕!
生:风在摇动树枝。
生:我没有看见风的样子。可是我看见树枝在摇动。
师:是风在摇树枝啊!风在那里了。
生:齐读“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在林木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师:就是啊,你看风拂过林木。林木就点头了。小朋友们认识风了么?
生:认识了。
师:你们把那些词划圈了?
生:(七嘴八舌议论然后举手告诉大家。)。
师:板书:风--走过--树林--林木点头--风在那儿。
3、放手自学,自由漫步。
师:(引导读第三节)小朋友,书上说风还到过那里呢?能告诉老师么?
生:书上说风好到过小河。
师:你能读给老师听么?
生:但是河水起波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师:你找得真准呀!我们来一齐读读课文第三节。
生: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当河水起波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师:(多媒体屏幕打出河水被风吹得起波的图片,从动态的图片知道风吹河水起波。)小朋友看见风在和水游戏,你看,河水起波了。
师:板书:风--吹过--河水起波--风在那儿。
五、课堂总结,学习怎样看见风。
师:小朋友,可问告诉我们谁也没有看见过风的样子,现在我们能找到风了。我们齐读课文知道怎样能看见风。
生:齐读课文。
师:小朋友谁能告诉我课文告诉我们在那些地方什么时候可以找到风。(留时间给学生议论)。
生:(议论)树叶颤动的时候、林木点头的时候、河水起波的时候。……(学生有可能会几个人才能答全。)。
六、阅读欣赏,拓宽视野。
师:同学们真不错。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欣赏古人的一首诗《风》。
师:(多媒体课件幻灯范读:)《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生:(跟着媒体声音读诗。)。
师:小朋友,这首诗写出了在那些地方能看见风?
生:(讨论)。
七、课堂实践,到现实生活中感受风,练习说话。
生:好。
师生:(到教室外面感受风)。
师:我看见了,风在和红旗玩耍,他正吹得红旗飘动。
生:我看见风了,他在和花儿玩找朋友,花儿在点头跳舞呢!
生:我看见风了。风把塑料口袋吹上了天空,你看,塑料口袋在空中飘来飘去,他很害怕也。快掉下来了,会摔痛的。
生:我看见风了。真可恶,把沙吹进我眼睛里了。
生:风把我的纸飞机吹到河对面去了。
生:风在吹贝贝的头发,看贝贝的头发飘起来了。
生:我感觉风在抚摸我的脸。轻轻的。真好玩。
生:老师,夏天,电扇能吹风,有了风很凉快。
生:老师,冬天的风很冷。
师:小朋友,这是春天,你感觉春天的风怎么样?
生:很大,把树上的枯枝都吹掉下来了。
师:是啊!春风摧枯拉朽。你看春风把树枝吹发芽了耶!
……。
八、课外延伸,写风、画风,多元感受。
师:小朋友,我们看见过风在玩耍,你能写出来、画出来么?今天的课后作业就是画风、说风或写风,你喜欢做什么啊?自己选择!老师很喜欢看你们的作品哟。
优质变色花教学课堂实录设计大全(17篇)篇十三
师:今天我们来上一堂特别而有趣的课,先请大家用你最充满爱的声音朗读一下课题。
生齐读课题《珍珠鸟》。
生笑。
师:接下来,老师带大家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放松你的思想,展开你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的隧道,随老师一起来到一个美丽奇特的地方。
(师播放一组轻音乐,伴随着鸟欢快的叫声)。
(生闭上眼睛,伴随着轻快的音乐,在老师的描述中感受珍珠鸟的美丽与温情)。
师:这里是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这里百鸟争鸣,百花盛开,犹如人间的仙境。这里就是澳洲的东部。在这儿,生活着一种小鸟,当地的人们称之为“锦花鸟”,意为“锦上添花”,可见人们赋予了它们更多的美丽。它们羽毛艳丽,五颜六色,体态娇小玲珑,叫声细柔,清脆,它门常常躲在繁花绿叶当中,和着春风,歌唱春天,歌唱生活。它们生性胆小,常常躲在繁密的树林里,悄悄的探出小脑袋,露出红红的小嘴,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它们就“吱”的一声钻进了树林里,洒落一片歌声。这啊,就是美丽的珍珠鸟。
更神奇的是,今天,还有两只还从遥远的澳洲大森林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做客呢?请同学们睁开眼睛,看一看吧。
师展现出自己画的珍珠鸟的图片,栩栩如生。
生笑(发出惊叹):好漂亮的小鸟。
师:大家喜欢吗。
生:喜欢。
师:是啊,看到这么美丽可爱的小鸟,谁又能忍的住满心的欢喜呢?同学们一定是迫不及待的想走近珍珠鸟了吧?或许想跟珍珠鸟来一个亲密接触吧?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珍珠鸟的温情与美丽吧!
师:这是一篇叙事散文,我们该怎样来读呢?请大家推举一位我们班朗读最好的同学来读。
生:我认为应该用情来读,用一种喜爱的感情来读。
师:是的,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篇文章如果有了情感,就有了灵魂。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就要设想读者如文中的人物,文章“如出我心”,文句“如出我口”,读之,由文入情,就会与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心心相应的境界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选择你最想了解的内容?或你最感兴趣的内容,用你最喜爱的语气来读一读。
生自由择读。
师:好,下面我们来进行一次接力赛读,我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最能读出播音员的水平。老师挑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师播放轻音乐,师生进行接力读。)。
师:几位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读,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连老师也甘拜下风了。
(掌声)。
师:谁能用最简洁的话概括一下,这篇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生:讲我养了一只鸟的故事。
师:谁能在补充一下?
生:我喂养了一对珍珠鸟,他们有了雏儿,这只珍珠鸟有害怕我到亲近我的过程。
(生读书勾画)。
生:我喜欢第8自然段,“起先……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这段用了“飞”、“落”、“站”、“啄”、“撞”、“逃”这些动词写出了小珍珠鸟的活泼、调皮的特点。
师;噢!动作轻盈,活泼又有点儿胆小。
生:我找的是第7自然段,写小珍珠鸟外形很漂亮,长得又胖乎乎的,显得很可爱。
师:小珍珠鸟和我已经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了,祝你梦想成真。
师:是的,我们是“英雄所见略同”。
生:我喜欢“却是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是因为写得很好看!
师;万绿丛中一点红,多么清新美丽的境界!
生:我喜欢“忽然有一个更大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是因为这句中的“探”字用得生动。
生:还有第13自然段也是写它的动作。
师:同学们读的很美,说的也比较准确!作者正是从小珍珠鸟的外形、动作、神态来展示它的可爱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喜爱之情。现在我们一起怀着着喜爱之情把这几段读一遍。(生齐读7--14)。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开动我们的脑筋,讨论思考这几个问题。
投影仪展示:
2、小鸟为什么不怕我了呢?你能以小鸟的口吻对作者说一句话吗?
3、作者仅仅是为了给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吗?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讨论交流)。
生:“我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
师:我为小鸟建了个绿色的家园。
生:“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我呢,决不掀开……惊动它们”
生:“我不动声色地”“我用手摸一摸它细腻的绒毛”
生:“我手中的笔停了,生怕惊跑了它”……。
师:那从这些举动中,你们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生:爱鸟的人!
生:细心的人。
生:善良的人。
生:懂的付出的人。
生:会生活的人。
师:是啊,“我”是个有爱心的人,我尊重它们的生存空间,给它们提供宽松、自由的活动场所,不惊扰它的活动,甚至宽容它的淘气捣蛋。文中的我就像许多宠爱孩子的爸爸妈妈,对待小鸟就象迁就他们调皮的孩子一样。(板书:爱心、宽容、尊重)。
师:受到这么优越的待遇,假如你是文中的小鸟,你想对做着说写什么呢?
生:你给我温暖,我给你快乐。
师:爱是相互的,给予的同时你也就得到了许多。
生:感谢你对我的照顾,我会用我的美妙的歌喉装饰你的每一天。
师:你是一只感恩图报的小鸟。
生:主人,如果有来生的话,我愿与你共续缘。
生:主人啊,感谢你对我的照料,但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天空才是鸟儿真正的家!我更渴望自由,请让我飞翔吧!
师:你是一只具有“鸿鹄之志”的小鸟!展翅飞翔吧,我会永远的祝福你!
生:信赖,可以创造美好的境界!
师:是的!信赖是一种接纳,是一种包容。是一种气度,是一种胸襟。有了它,不仅人与人之间可以相互沟通,人与动物之间也可以相互信赖!有了它,我们的生活中定会多出许多美丽而温情读故事。我想这就是作者想传达给读者的心声。(齐读此句)。
(生默读材料)。
生:他们是富有爱心的人。
生:能和小动物和谐相处的人。
师:那么,请拿起你的`笔,为保护动物写下一句标语,来表达你的心声吧!
(生进行写作)。
生: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自己的眼泪]。
生:地球上的最后一顿晚餐将是人类自己的肉。
师;触目惊心的标语。
生:爱护生命就象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
生:人类啊,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吧。
(生笑)。
师:是啊,该放下屠刀了,否则,地球上将会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了。
师:听着同学们一句句真诚的话语,我的眼前仿佛展现出一幅幅温馨的图画来:鸟儿们又在快乐的歌唱了,小动物们又在自由的奔跑玩耍了,大森林里又恢复了往日的欢声笑语了!好,下课!
《珍珠鸟》教案设计。
课型:阅读课。
教学思路:美读熏陶--探究说话--品味领悟--创作运用。
教学目的: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人鸟和谐相处,相互信赖。
2、领悟“爱”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
3、激发学生内心爱的情感,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4、品位语言,学习作者对珍珠鸟细腻、人性化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唤醒学生内心爱的情感,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
教学难点:文章中融注喜爱之情的描写笔法。
教学准备:珍珠鸟的图片和一曲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欣赏音乐,了解珍珠鸟的习性。
二、课文美读。
4、自由诵读---要求读的准确流畅。
5、接力赛读---要求读的字正腔圆。
6、选点精读---要求读的有情有景。
三、合作探究。
7、本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你能用简洁语言概括吗?
10、小鸟为什么不怕我了呢?你能以小鸟的口吻对作者说一句话吗?
11、作者仅仅是为了给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吗?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四、阅读视角。
补充几则相关的材料,唤醒学生内心爱的情感,引导他们体验反思,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人与自然要和平共处。
五创作天地。
六资料卡片:
(1)1928年3月,纽约繁忙的百老汇沃尔克大街上,一只名叫“小黑人”的母猫阻塞了交通,因为它有5只小猫需要救护。警察詹姆斯卡德莫尔拦住了过往的汽车和行人,让“小黑人”把5只小猫一一叼过了马路。当时没有一个人、一辆车因为这而诅咒。有人拍下了这一动人的情景,题名为《为小猫让路》。
(2)辽宁省宽甸县军民村有一位叫黄丽杰的妇女,五年前她用准备买蔬菜种子和大棚薄膜的300块钱救下了一只差点成为人口中食的受伤的大雁。她和丈夫精心治好大雁的伤,大雁不愿离开他们,就呆在了他们家里。他们给它取了个名dd雁宝(自己的儿子叫忠宝),还买来大白鹅和它做伴。从此雁宝成了他们家庭的正式成员,并且和那六只大白鹅日久生情,生下了许多小雁。黄丽杰一家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雁专业户。
(3)北京有一位老太太,她收养了100只流浪猫,从此这些猫咪有了温暖的家,不再风餐露宿;老太太也因为有了这些猫咪做伴而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生活充实而愉快。
作者邮箱:dstzthb。
优质变色花教学课堂实录设计大全(17篇)篇十四
师:现在是下午第二节课,同学们都有点累了,我们做一个简单的热身运动,先抬头,再低头,抬头为仰,低头为俯。
生做。
师:在低头抬头之间,我们看到了什么?
生齐:天花板。
师:请大家自由朗诵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句读,划出关于“俯仰”的句子。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但老师还是要考考大家。
出示ppt2。
一、字音。
(1)岁在癸丑。
(2)临文嗟悼。
(3)流觞曲水。
(4)趣舍万殊。
二、句读。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生回答,师确定,生齐读。
师:关于俯仰的句子。
生: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生: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出示ppt3。
一、“俯仰”之间,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1)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师:请一位同学翻译一下。
生: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
师:声音可以大一点,同桌,你接着来。
生:抬头望宇宙的广大。
师:换一下语序会更合理。
生:抬头望广大的宇宙。
生:舒展。
师:“游”和“骋“应该都是使动用法。“信”是什么意思?
生:实在。
生:第一段里面吧,虽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师:怎么看出来?
生:虽然没有热闹的音乐,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师:流觞曲水,他们是怎么喝酒的?
生:围坐着喝。
师:把酒喝掉后,还要吟诗,以前的文人雅士在一起,都要吟诗。这样的事情是比较有情趣的,这是一件可乐的事——“事雅”
生:文人雅士,一共有41人。
师:从哪句话看出来他们比较雅。
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生:还有景美,这是第三个“可乐”。“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景色很美。
师:很美吗?有山有水就是很美,我们这里也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山环水绕,境界应该比较清幽。
生:是景幽。
生:作者的心情也很快乐,“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
师:老师也很喜欢这种感觉,“游目骋怀”,视线没有被阻碍,人就进入冥想状态。看山,是“崇”“峻”;看竹,是“修”;水是“清”的;风是“和”的,天是“明朗”的.,空气是“清新”的,好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景由心生,是经过作者心灵洗涤的自然。作者在这样的环境里,俯仰天地,不由地乐由心生。我们推荐一位女同学朗读第一段,有个要求,读到“是日也”的时候,大家和上来。
生按要求朗读。
师:读出快乐的情景了吗?“信可乐也”的“信”要拉长一点,多一点。
生齐读,读出乐的感觉。
师:这种快乐的情感是不是贯穿全文。
生:不是。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出示ppt4。
一、“俯仰”之间,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师:人生在俯仰之间,作者感慨什么?
生:韶光易逝,是世事无常,人生短暂。
师:小沈阳怎么说的“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话很俗,却很有道理,下面哪句话和它很像。
生:“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出示ppt4。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生翻译。
师: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翻译成“的”,第二个“之”是代词,翻译成“它”,代前面的内容。
师:死生亦大矣,谁说的?
生:孔子说的。
师:庄子也引过。你读出了什么?
生:很悲伤。
师:这位同学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死亡”是如此强大而无法抗拒,因而个体的生命在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赤壁赋中》中苏轼提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文章中,作者也感慨人生苦短,“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作者在对“死亡”的观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
师:这种痛缘何而起?
生:快乐的事情很快就会过去。
师:是“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请你翻译一下。
生译。
师:对,这里的“之”是音节助词和结构助词“的”的意思。快乐只是一时的,岁月流逝,青春不再,作者自然发出人生的感慨。
生:事过境迁,会对自己喜欢的东西变得不喜欢。
师:是“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请你来翻译这一句。
生:等到对得到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
生: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生: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生:
师:注意它的位置放在什么地方。
生:取独。
师:主谓之间的“之”是取消句子独立性。请一位同学翻译整个句子。
生:但当他们对遇到的事物感到高兴时,暂时得到自己的快乐,感到满足,不知道衰老悄然而至。
师:《兰亭集序》里,20个“之”字。各具情态,绝不雷同,令人叹为观止。而且“之”的意思也各不相同,“王羲之”的“之”又什么意思?他的子子孙孙名字里都有“之”
生:是个代词吧。
师:代什么?
出示ppt5。
谢安曾对他说:“中年以来,多伤于哀乐。”
王羲之深有同感地说:“年在桑榆,自然至此。”
师:桑榆是什么意思?
生:晚年。
师:开头提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作者当时51岁,谢安曾对他说:“中年以来,多伤于哀乐。”王羲之深有同感地说:“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所之既倦”的中年王羲之的感喟,他的“幽情”,便是面对宇宙人生所体会到的“至深的无名的哀感”,以王羲之为代表的“魏晋名士”对时间和死亡的恐惧,催化了精神的解放和自由,魏晋风流更是文学史上人性的第一次觉醒。
师:请同学们再推荐一名同学朗读,男同学好吗?
生朗读。
师:与“信可乐也”感情有什么不同?
生:是悲痛的情感。
师:注意“岂……哉”,反问的语气表示强调,“哉”要读长一点,强调出来。我们齐读第二段,感受一下“痛感”。
生齐读第二段。
师:俯仰自我,痛从心起。这里的痛包含三层意思。一是由于个人内心变化.致使情随事迁,物是人非。二是乐景不常,盛事难再。“向之所欣”,转眼之间灰飞烟灭,触目伤怀。三是对生命流逝、感到无奈和忧惧,“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心头始终郁结着一股挥之不去的生命悲感。
师:那么,在接下来的这一段里,作者的情感有没有发生变化呢?
生:悲。
师:第三段中情感由“痛”转化为“悲”。
出示ppt5。
生:我觉得郭沫若说得很有道理,人生就是一声旅途,就是要学会欣赏沿途风景,过程本身就是美的,没有必要悲伤。
师:你很有自己的看法,但我们在文本阅读时还要紧扣文章。
生: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此景当然美好,可以说充满诗情画意。高高兴兴地在此饮酒赋诗,可以看出当时的快乐,转向悲,很可惜。
师:也就是说“悲得没道理”。其他同学是不是赞同?
生:第一段说“信可乐也”,但是这种快乐是不会长久的,会很快过去的,人生不会永远都快乐,所以我觉得悲得有道理。
师:会乐极生悲。当时有一群人和王羲之一样。
出示ppt5。
魏晋之际,为我国历史上又一动荡黑暗时期,当时很多有名的士人,纷纷丢弃了自西汉以来笃信的儒家学说,信仰道家思想,纵情山水,有很多人都选择世外桃源隐居避世。至少,本文中兰亭集会上的人都有此举动。如谢安曾长期隐居东山,不问世情。
他们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思想虚无。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意志消沉,不求进取,认为人生无常,生死等同。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生就是死,死就是生,即所谓“一死生,齐彭殇”。
师: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是什么意思?
生:把……看作一样。
师:“齐”就是“把……看作相等”。这是意动用法。你是怎么看待这种思想的?
生:有点消极。
师:仅仅是消极的吗?“固”是什么意思?
生:本来。本来就会死的。所以是消极的。
师: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妄作”什么意思?
生:妄造,胡说。
生:也有流露。
师:作者也流露过“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的思想,但又有另一个自我,不断地否定他。
出示ppt7王羲之书法。
师:余秋雨说过,笔墨是一个人才情、气质、性格的自然流露。我们欣赏一下他的书法,是不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可惜,唐太宗太过喜欢,弥留之际,死抓真迹不放,把他带入昭陵殉葬,我们今天所见的只是摹本。
笔墨是一个人才情、气质、性格的自然流露,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从“飘若浮云”中,我们也许可以读到他的“消极其表”,从“矫若惊龙”中,我们也许可以读到他的“执著其里”。
出示ppt8。
他们对时间和死亡的恐惧,并没有必然导致消极悲观,反而激发起更强烈的创造冲动,以扎实的现实努力来抗拒人生的虚无。虽然王羲之慨叹了人生的无常,但是他的这种慨叹不是消沉的,而是一种奋起和抗争。
生齐读。
师: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比如曹操,在他的诗中曾经写道“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如朝霞,去日苦多”,但这并不妨碍他建功立业,成为乱世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
这也印证了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的目的: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师:有人说,《兰亭集序》40岁才能读懂,我也不知道十七八岁的同学们你们能读懂多少。老师希望:当我们再次仰望头上的星空,俯瞰脚下的大地时,能于俯仰之间,思考生存的意义,做一棵“会思想的苇草”,活多久就要思想多久。
师:阅读:周国平的《思考死:有意义的徒劳》,写一段你关于生命的思考。
优质变色花教学课堂实录设计大全(17篇)篇十五
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习作的素材。
2?通过阅读积累,让学生领悟写想象作文的方法。
3?通过谈话交流,先引后放,进一步培养学生学写想象作文的能力。
4?鼓励学生自由大胆的想象,编故事。
5?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材内容及分析】。
本次习作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的习作。习作要求是:一、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故事。(要求把故事写清楚,写明白)二、在故事里,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自由表达,大胆想象)三、写好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根据他们的意见认真改一改。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2)初步掌握写想象作文的方法,并能通过一定的课外阅读来丰富课堂写作。
(3)培养学生独立构思,相互评改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指导学生在想象中能够编一个故事。
(2)讲评面向全体学生,让更多的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
【教学设计理念】。
将学生居于主体地位,教学生学会自己改的能力。引导学生写想象习作,可以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准备】。
cir。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指导课。
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1?大屏幕出示《西游记》动画剪辑片断:同学们,还记得《西游记》中孙悟空和二郎神斗法的故事吗?现在就让我们重温这个精彩的场面吧!
二、学生自由想象,教师引导学生口头习作。
1?自主交流,开拓想象空间:看到孙悟空的72变,你们是不是很羡慕?想变还不容易,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梦想课堂,可以让你们梦想成真。你想变成什么?你为什么想变成它们?(你说说你的理由等)。
2?指名发言,广开言路,师板书“变……”:(激励语)你想到了什么?就尽管说出来吧!有自己独特想法的人才是有创造性的人。
评价语:(1)(学生变成超人)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2)(学生变成树、河流)想法奇妙,很有爱心,你的思维很活跃,了不起!
(3)(学生变成美人鱼)令人难忘的想法!
(4)(学生变成小鸟)你有一颗等待飞翔的心。
(5)(学生变成有超能力的科学家)你是一个有理想的孩子。
还可以竖大拇指,奖励金星等。
3?同桌交流:还有这么多同学想说,那就说给你的同桌听吧!
4?师示范口头习作(课件):看你们说得那么起劲,老师也忍不住想变,因为乌鲁木齐是远离海洋的城市,而我从小就喜欢水,向往大海。所以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如果自己能成为大海里的一滴水珠该有多好啊!有一天,我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正抬头看着天,忽然发现自己真的变成了一滴晶莹透亮的小水珠。我欣喜若狂,快乐地奔向海洋,希望可以马上回到家。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看见了一株快要渴死的小花儿,枝叶已经枯黄了,花瓣也即将凋落,小花失去了原本的美丽。我看了看花儿,很想去帮助它,可是我也怕失去自己晶莹剔透的衣裳。这时我听到一个微弱的声音:“帮帮我吧!”我便不再犹豫了,跑过去献出了自己,帮助了花儿。花活了,我也满意地笑了。同伴们知道了这件事后,都纷纷向我学习呢,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3?学习伙伴交流,口头编故事:你也想讲一个这样的故事吗?那就和你身边的同学讲一讲,你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为什么变?都做了些什么?记得,倾听也是一种学习,你们还可以互相做补充。
4?汇报交流:(教师示意坐端正的姿势,让学生坐好)我们先交流到这儿,好吗?谁想讲一讲?(如果遇到学生讲不出或讲不下去时,教师要入情和学生一起完成他的口头故事。)。
评价语:(1)(学生口头作文流畅的)你的小脑瓜真聪明,故事编得好,讲得也好。
(2)(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我们都被你的故事陶醉了。
(3)(学生口头习作有问题的)你很有想法,再组织一下语言,你会讲得更好。
(4)(学生和老师故事雷同时)你的故事很特别,老师还想听到更多不同的故事。
三、明确习作要求,开始课堂习作。
词。
2?学生汇报发现,师相机板书:
(参考:1?编。2?我想变人、物。3?读。4?认。)大屏出示习作要求:一、把故事写清楚,写明白。二、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3?教师口头补充习作要求:待会儿习作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找老师,我们商量商量。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先用拼音代替,课后用查字典的方法再写上。同学们,现在拿起笔,直接在作文本上写下你心中的故事吧!
4?学生开始习作,教师相机进行常规指导。(例如写字姿势)。
讲评课。
一、教师示范指导学生修改习作。
2?自读自评习作:想不想给自己打个分呢?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要求?请看大屏幕:
习作自评要求。
自评(一片智慧叶)自评(两片智慧叶)。
语句通顺,通过片断习作,能把故事写清楚,写明白,敢于大胆想象。
语句通顺、生动;通过片断习作,能把故事写清楚,写明白,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想象丰富。
师补充要求: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自己的习作吧,并把自评的结果写在题目的左边。
3?承接语:刚才有哪些同学得到了两片智慧叶?(不错啊!)谁愿意到前面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习作?(咱们班的同学很自信!)还要接受同学们的评价呢!(带着同学们给你的建议,你会越写越好。)。
一下,我们合作修改习作有哪些要求呢?
5?师归纳小结,出示课件:说的都不错,总结起来就是三点:
(1)在四人学习小组组长的带领下,圈出错别字,勾画出好词好句。
(2)参照自评成绩,综合小组成员意见,给出建议成绩。并将评价成绩写在题目的右边。
(3)如果可以留下小组评改意见就更好了。
二、四人小组合作评改习作。
奖给本组习作进步最大的同学,神笔星奖给书写最棒的同学,聪明星奖给讲评时听得最认真的同学。
2?四人小组互评互议,教师巡视,并参加一个四人小组的评改。
3?教师组织反馈四人学习小组的评改情况:刚才有哪些同学得到了聪明星?看来你们是最会听的孩子。那神笔星呢?一定是书写最棒的同学。我们的冲刺星呢?你们的进步最大,要再接再厉哦!还有希望星呢,未来的小作家。
4?四人小组汇报评改情况:2―3组。请你们小组到前面来。(师相机引导学生评价并修改。)。
三、教师激励学生完善习作。
1?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听了小组成员的意见和刚才同学间的汇报,想不想再修改一下自己的习作吗?好,那就让我们现在行动,在原文上改吧。
2?自主习作交流会:修改之后,可以去给你的好朋友或现场的老师读读你修改过后的习作,讲讲你畅想出来的故事,听听他们有什么感受和好的建议吧!
3?小结语:今天,我们用手中的这支笔,给想象插上了翅膀了,开心吗?好,这节课就上到这儿。
优质变色花教学课堂实录设计大全(17篇)篇十六
《归园田居其一》的每一句细细品味,确是浅语蕴深意,常字见真情,质而绮,癯而腴,淡而远。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渊明田园诗歌的特点;。
2、品味《归园田居》中的景物描写,体会田园生活之美。
教学重难点:
品味《归园田居》情趣和田园生活之美,通过品味田园之美去读懂诗人对于黑暗官场和混浊社会的厌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ppt展示qq农场游戏画面、农家乐画面)。
问:大家玩过这款游戏没有?
偷菜游戏是近年来风靡全国的一款网络游戏。游戏营造的童话式的田园风光,虚拟的种菜、除草、摘取、收获等田园劳作,满足了人们对于理想中田园生活的向往。除此之外,有的城市居民在郊外土地种菜,还有的热衷于农家乐旅游等,这些都说明了人们对于田园生活的喜爱,虽然很多人身在都市,心在田园,但是我现在还没有听说过有谁完全抛下城市生活,彻彻底底地投身农村生活的。但是早在东晋时代,有一位诗人,却抛却官场,实实在在地投身农村生活。这位诗人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回归田园生活之后写的一首诗《归园田居》。
(ppt展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听示范朗读带,学生齐读。
2、范读并正音,请个别同学朗读,教师引导学生读时注意情感的把握。
3、文章大意疏解。
三、讨论鉴赏。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归”,明确告诉我们作者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他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后如何?请同学们根据这三点,齐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怎样分层次。
1、为何而归?
原因有二:
(1)本性爱田园。(2)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
思考1: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明确:“羁鸟”和“池鱼”,是陶渊明的自比,一再说明自己误入官场,渴望自由,迫切回归农村过着自在的生活。这两句是名句,请同学们划起来。所以诗人决定要“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要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安守本分地回家耕种田园。
2、归向何处?
明确:园田。
小结:第一层归园之因:写作者的个性思想,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喜爱。
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这些都是农村生活常见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新祥和的美好画面。在这画面上,有近有远,有静有动,有朴拙自然的趣味。这幅场景让我想起《桃花源记》里面的句子,大家说是哪几句?提示学生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这几句诗有视觉描写(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也有听觉描写(狗吠、鸡鸣),有感觉描写(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描写空间顺序是从近景到远景(近景有方宅、草屋、榆柳、桃李,远景有村庄、炊烟),描写手法有以声衬静(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板书)。
思考:“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虚室”指空房间,怎么理解呢?
明确:归隐田园之后,少了一些人际关系,断绝了与官场上的人员的来来往往,房间显得更加空静。“余闲”少了客套应酬之事,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无尘杂、有余闲”中的一无一有正是诗人求之不得的生活方式,清闲,自在。《陋室铭》中有一句话非常相似:“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其实这都是在远离官场、远离世俗后得到了一种清闲、平静的生活。这一句是“归园之乐”的点睛之笔。
思考2:从陶诗中景物描写看,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明确:诗人通过对农村平常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这种写作手法叫做情景交融,也可以说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等。
关于陶诗中情景交融的手法,游国恩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得很精彩:
优质变色花教学课堂实录设计大全(17篇)篇十七
教师:上课!
班长:起立。
教师:同学们好!
学生:老师好!
教师:同学们,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上有许多美不胜收的景色,其中,三峡像一颗瑰丽的明珠熠熠地闪烁着光芒。三峡美景,无限风光。三峡,以她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厚的历史沉淀,成为长江文明的华彩乐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入这个神奇的世界,共同领略这无与伦比的自然美景。
学生1:这是一篇写景的文言文,有许多优美的语句,所以我认为应该能够流利的诵读这篇文章。
(教师出示目标1)。
学生2:能够通过一些优美的语句感受出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比如说对三峡美丽的自然风光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师出示目标2)。
学生3:学习文言文首先应该先明白写了什么,所以我认为第一要做的是能够准确流利地翻译全文。
(教师出示目标3)。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不错,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篇文章我们应该掌握的内容。
(教师用幻灯片的方式出示本文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3、领悟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美。
教师:有了目标,老师就要引领同学们进入这个神奇的世界,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从课文中领略三峡的美。
首先老师来朗读这篇课文,请同学们小声地和老师一起来读,注意划出拿不准的字词,我们一起来订正。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跟读。)。
教师:这篇文章文质兼美,通过朗读可以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请同学们看一看有没有仍然感到困惑的字音,(稍作停顿,环视全场),如果没有,就请同学们和着音乐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
(学生配乐自由朗读。)。
教师:同学们读得不错,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大声朗读这篇课文。
(学生配乐齐读)。
教师:通过朗读,老师可以感受到同学们对文章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相信在我们疏通了文意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后,朗读会更加精彩。
学生1:要读准字音,该停顿的地方要做适当停顿。
学生2:这是一篇写景的文言散文,在朗读时要用一种舒缓的语气,要读出文言文的意思来。
学生3:我认为不能只用语气,就是刚才那位同学说的舒缓的语气,因为第二段写的是水流的很快的意思,在读的时候要用一种急促激昂的语气。
教师:同学们讲的很好,在朗读文言文的时候注意了读准字音,恰当停顿,而且还能够根据文意将自己的感情渗透在其中,读出文言文的韵味。我相信同学们注意了这些问题后朗读水平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的。下面哪一位同学愿意为我们朗读一下第一、二自然段,展示一下他的朗读的风采。
(学生举手,和着音乐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师:读得的确不错,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两段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写了三峡的山和水。
教师:能否再确切地说出是什么时候的水?
学生:夏季的江水。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参照书下的注释看一看这两段具体写了什么内容?
(教师结合书下注释逐句翻译这两段内容,为学生做示范)。
教师:刚才我们将第一、二自然段进行了翻译,同学们思考一下,在这两段中还有哪些词语的解释有疑问,提出来,我们一起解答。
学生:“嶂”解释为“屏障”还是“峭壁”?
教师:在古汉语中,“嶂”意为“直立像屏障的山峰,高险的山”,所以可以解释为“峭壁”。
教师:如果没有其他问题,请同学们注意一下,这两段中我们应该强调一下这几个词的意义。
(教师板书“阙”“曦”“奔”)。
教师:“阙”,这是一个通假字,学习通假字,我们的原则是通哪一个字就发哪一个字的音,解释这个字的意义。“曦”,这个字原意是“日光”,在这里解释为“太阳”,它的词义发生了变化,所以应着重指出。“奔”,“奔”原来的“奔跑”的意思,在这里解释为飞奔的马,词性由原来的动词变成了名词,这种词类活用的现象在文言文中比较普遍,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教师:疏通了这两段文字,想同学们想一想朗读这两段文字应带有怎样的感情?(稍作停顿)我们再一起来大声朗读这两段文字。
(学生和着音乐朗读第一、二两段。)。
教师:疏通了文意,同学们的朗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来翻译课文的第三、四两段。翻译文言文我们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教师出示自学文言文要求:)。
教师出示自学文言文要求:
读一读。
想一想。
看一看。
议一议。
说一说。
评一评。
教师:翻译文言文时,我们要做到“读一读这篇课文,想一想其中的意思,看一看书下的注释,议一议你认为的难点,说一说自己的理解,评一评他人的翻译”,好,按照要求,同学们试着翻译一下三、四两段,有问题,可以四人小组讨论解决。
(学生按照要求自学第三、四段内容。教师巡视,对学生自学时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推选出一位同学,依次完成第三、四段的翻译。)。
学生1:在这两段中出现了两个“清”字,根据书下的注释,它们的解释也不相同,“回清倒影”中的“清”是”清波”的意思,是名词;“清荣峻茂”中的“清”是“水清”的意思,是个动词,它们的区别很明显。
学生2:我认为“绝”这个字也很重要,全文共出现了3次,“沿溯阻绝”的“绝”,“绝多生怪柏”的“绝”,“哀转久绝”的“绝”,这三个“绝”的含义是不同的,理解这三个“绝”字的含义,这三个句子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老师:你能不能辨析一下这三个“绝”字的含义?
学生2:可以。第一个“绝”是“断绝”的意思;第二个“绝”是“极”的意思;第三个“绝”是“消失”的意思。
教师:很好,正如这个同学所说的,理解了这三个“绝”的含义,与它们相关的三个句子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学生3:“属引”二字也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属”在文章中是“连接”的意思,让我想起《核舟记》里的“神情与苏黄不属”的“属”,它的解释为“相似、类似”的意思,“引”解释为“延长”,在《陈太丘与友期》中,有一句“下车引之”,这句中的“引”是“拉”的意思,我们应该能准确地辨析这些词的含义。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学习文言文,我们要注意积累文言词语,注意各种语言现象,这样就能提高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教师点评:同学们对这篇文章理解不错,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朗读一下这篇文章,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学生随着音乐,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三峡美景已经深深印入了我们心中,现在让我们一起思考: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2、这些景观具有怎样的特点?找出能够表现出这种特点的语句。
学生1:这篇文章抓住山和水来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学生2:山写出了高峻、连绵;水突出了湍急。
学生3:对水的描写是分季节来写的,夏天的水是湍急的,春冬季节的水是清澈的.
学生4:”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可以看出山的连绵。
学生5:”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出了山的高大险峻。
学生6:”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通过一个事例,写出了夏水的湍急.
学生7:”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荣峻茂”这些词语强调了春天和冬天的水的清澈。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出示一组图片,有关三峡山水风光,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觉.)。
教师: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郦道元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冬天,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地淋漓尽致,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学生:“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与课文中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相对应;“两岸猿声啼不住”与课文中“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哀转久绝”相对应。
教师:理解得很好,其实描写三峡的作品还有许多,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教师出示投影,)。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杜甫《白帝》。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徊。
--杜甫《登高》。
(学生齐读这两句诗,体会其中的感情)。
同学们,在这堂课上,我们感受了美、领略了美,我们还应学会讴歌美、赞颂美,课后,我们做一个开心小练笔:根据你对这篇文章的感受和你搜集到的有关三峡的资料,写一篇《我心中的三峡》,或者根据你学到的郦道元描写三峡美景的手法,写一篇《青岛秋色》。教师:
板书:三峡。
郦道元。
阙奔山连绵、高峻。
湍清三峡。
绝属水湍急、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