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人教版(模板18篇)

时间:2025-01-04 作者:JQ文豪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我们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因此需要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教学计划实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最热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人教版(模板18篇)篇一

本节课的教材说明:本课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六年级(下)教科书第56—58页“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比例的意义以及有关平面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逐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并能利用方格纸按指定的比将一个简单的图形放大和缩小;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课堂中我提出问题,“如何判断要求给的比是放大图形还是缩小图形呢?”有一个学生的回答让我耳目一新,跟比例尺的意义入手更能让学生理解。他说:“题目给出一个比,算出比值,如2:1=2,那就是把图形放大到原来的2倍,像1:3=1/3就是把图形缩小到原来的1/3.”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不会搞不清楚是放大还是缩小,对解题也很有帮助。看来还是要把问题抛给学生,说不定有不一样的惊喜。

最热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人教版(模板18篇)篇二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1.观察体验。

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老师这有一张照片,我们来一起看一看。(照片很小,学生看不清楚。)

怎样才能看清呢?

生会说把图片放大,(板书:放大)教师将照片放大,使学生看清照片。

拍摄照片是什么现象?(板书:缩小)

2.联系生活实际。

(1)观看主题图。

师: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把物体放大,有时我们也需要把物体缩小。(多媒体课件)来看看这些生活中的现象,你们知道他们反映的是哪种情况吗?可以联系人物的活动来谈。

学生自由发言。

(2)学生举例。

师: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其他放大缩小的现象吗?指名说一说。

师:看来放大缩小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应用还是十分普遍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板书课题。

(一)感知图形的放大。(多媒体出示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

1.初步感知画在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

师:我们已经认识过许多的平面图形了。老师这把正方形、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分别画在了方格纸上。大家看一看画在方格纸上的三个图,我们能获得哪些相关的数学信息?学生自由谈。

2.理解要求。(多媒体出示例4的要求)

师:你怎么理解这个要求?学生自由发言。

3.通过画正方形了解画法。

师:按2:1画出放大后的图形,其实就是要把原图形的各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谁能以这个正方形为例来具体说一说怎样画出它按2:1放大后的图形。学生试说。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正方形按2:1放大后的图形,并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方法画得。指名代表用实物投影展示并介绍自己的方法。

教师总结学生方法中的重要一点:先确定一个固定的点,以它做为确定图形位置的重要点再画出其他的部分。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画放大后正方形的过程。

4.经历画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过程。

(多媒体出示要求)学生自己画出两个图形按1:3缩小之后的图形,并在小组里互相检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画的过程。

师:直角三角形和其他的两个图形不同,它有一条斜的边,谁能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画的。

学生展示画法。

5.置疑。

学生提出自己的置疑。

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学生提出的置疑。

选取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和找到的答案。教师配合多媒体课件随机演示验证的过程。

学生试概括发现,多媒体出示。(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它的'每条边都按相同的比放大。)

6.引导发现。

学生比较放大后图形和原来的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并总结概括。多媒体出示。

(二)感知图形的缩小。

出示缩小的要求。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交流评议。

选取学生代表的作品展示,多媒体完成按一定的比缩小后画出的图形。

学生试说自己的发现并尝试总结。

3.总结发现。

学生试总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的特点。

教师在学生充分的发言之后用多媒体出示图形放大和缩小的特点。

1.观察选择(多媒体出示)。

学生选择并说明理由。通过此题使学生区分放大和按比例放大的区别和联系。

2.按1: 2画出火箭模型缩小后的图形(多媒体出示)。

3.发展练习。

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组合图形,自己设定一个放大或者缩小的比,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按这个比放大或者缩小后的图形。画完后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画法。

生畅谈收获。

ppt把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可以设计出许多美丽的图案,我们来一起欣赏。

最热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人教版(模板18篇)篇三

一、要正视学生的朴素认识与数学概念之间的差距。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有自己的朴素认识。但是,这一认识是感性的、概括的、模糊的,只能是基于自身经验的理解,不能清楚地用数学的语言描绘变化的关系。而数学上的图形放大与缩小则是指按一定比例放大与缩小,它是一种定量的刻画。这一差距正是我们进行教学时需要加以利用的。教学中,我先出示很小学生照片,问学生看到什么了?由于太小,学生就让我将图像放大。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学习的价值自然就蕴含其中。接着我把图象放大了三次(只放大长、只放大宽、长和宽都按一定比例放大)。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此时由于前两次图形变形比较严重,学生禁不住发出了笑声,一致认为第三次放大比较好)。我适时提问:为什么呢?在学生思考的时候我出现了相关的数据。经过学生的观察、讨论与交流,学生对于图形放大后相应边的变化有了清晰的认识,完成了真实的数学理解过程。

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述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我觉得按什么比放大与缩小比较难理解。教学中,当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图形放大的变化过程后,我随之追问:“我们怎样将图形缩小呢?”然后引导反思:“你觉得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过程中什么比较难理解?你是怎样理解的?”

1、我觉得这个比是现在与原来的比。

2、我有一个重大的发现,将图形放大比的前项就大,将图形缩小比的后项就小。

通过今天的教学,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学生脑中并不是一片空白,他们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当学习之舟泊在学生的已有海域之上就会激起探究的激情,掀起思维的浪花。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会使作为老师的我领略更多的精彩!

最热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人教版(模板18篇)篇四

一、教材分析:。

这是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单元的第一课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新授部分的两次教学过程,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的意义以及有关平面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直观操作。

五、教具、学具准备:

16开方格纸、彩笔、尺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察体验。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老师这有一张照片,我们来一起看一看。(照片很小,学生看不清楚。)怎样才能看清呢?生会说把图片放大,(板书:放大)教师将照片放大,使学生看清照片。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它的照片,拍摄照片是什么现象?(板书:缩小)。

2、联系生活实际。

(1)观看主题图。

师: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把物体放大,有时我们也需要把物体缩小。(多媒体课件)来看看这些生活中的现象,你们知道他们反映的是哪种情况吗?可以联系人物的活动来谈。学生自由发言。

(2)学生举例。

师: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其他放大缩小的现象吗?指名说一说。

师:看来放大缩小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应用还是十分普遍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感知图形的放大。(多媒体出示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

(1)、初步感知画在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

师:我们已经认识过许多的平面图形了。老师这把正方形、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分别画在了方格纸上。大家看一看画在方格纸上的三个图,我们能获得哪些相关的数学信息?学生自由谈。

(2)、理解要求。(多媒体出示例4的要求)。

师:你怎么理解这个要求?学生自由发言。

(3)、通过画正方形了解画法。

师:按2:1画出放大后的图形,其实就是要把原图形的各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谁能以这个正方形为例来具体说一说怎样画出它按2:1放大后的图形。学生试说。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正方形按2:1放大后的图形,并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方法画得。指名代表用实物投影展示并介绍自己的方法。教师总结学生方法中的重要一点:先确定一个固定的点,以它做为确定图形位置的重要点再画出其他的部分。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画放大后正方形的过程。

(4)、经历画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过程。(多媒体出示要求)学生自己画出两个图形按1:3缩小之后的图形,并在小组里互相检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画的过程。

师:直角三角形和其他的两个图形不同,它有一条斜的边,谁能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画的。学生展示画法。

(5)、置疑。学生提出自己的置疑。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学生提出的置疑。选取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和找到的答案。教师配合多媒体课件随机演示验证的过程。学生试概括发现,多媒体出示。(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它的每条边都按相同的比放大。)。

(6)、引导发现。学生比较放大后图形和原来的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并总结概括。多媒体出示。

师:我们一起研究了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的画法以及放大后图形的一些特点。如果把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该怎么画,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之后会不会也有什么特点呢?出示缩小的要求。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交流评议。

选取学生代表的作品展示,多媒体完成按一定的比缩小后画出的图形。学生试说自己的发现并尝试总结。

(3)、总结发现。学生试总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的特点。教师在学生充分的发言之后用多媒体出示图形放大和缩小的特点。

(三)、目标检测。

1、观察判断。

(1)选择。(多媒体出示方格纸上放大和缩小的图形)学生选择并说明理由。

2、填一填。

(1)图形在平移和旋转后,()发生了变化()不变。图形在放大与缩小后,()发生了变化,()不变。

(2)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时,这个比的比值比1()。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时,这个比的比值比1()。

(3)一个正方形,边长按照4:1放大后,周长扩大到原来的()倍,面积扩大到原来的()倍。

(4)一个图形按照1:10缩小后,就是把这个图形的周长缩小为原来的()。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欣赏。

把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可以设计出许多美丽的图案,我们来一起欣赏(多媒体出示)。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到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现象,只要大家做生活的有心人,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你们就能创造许多新鲜有趣的事物,用以丰富和美化我们的生活。

最热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人教版(模板18篇)篇五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新旧教材《比例》这一部分内容的最大不同之处。它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方面的内容。比例的知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新教材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纳入到比例单元中,将两条线交织在一起。我认为主要是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使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

面对这一新内容的教学,我从学生的原有经验以及这一内容在教材整体中的作用作了一番研究。经过今天的实际教学我对这一部分的教学有了一些思考。

一、要正视学生的朴素认识与数学概念之间的差距。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有自己的朴素认识。但是,这一认识是感性的、概括的、模糊的,只能是基于自身经验的理解,不能清楚地用数学的语言描绘变化的关系。而数学上的图形放大与缩小则是指按一定比例放大与缩小,它是一种定量的刻画。这一差距正是我们进行教学时需要加以利用的。教学中,我先出示很小的福娃图片,问学生可爱不可爱?由于太小,学生就产生让老师将图像放大的想法。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学习的价值自然就蕴含其中。接着我出示了三幅图片(b、只放大长、c、只放大宽、d、长和宽都按一定比例放大),不出现数据。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此时由于图形b、c变形比较严重,学生禁不住发出了笑声,一致认为d放大比较好)。我适时提问:为什么d比较好呢?在学生思考的时候我出现了相关的数据。经过学生的观察、讨论与交流,学生对于图形放大后相应边的变化有了清晰的认识,完成了真实的数学理解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

通过今天的教学,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学生脑中并不是一片空白,他们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当学习之舟泊在学生的已有海域之上就会激起探究的激情,掀起思维的浪花。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会使作为老师的我领略更多的精彩!

最热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人教版(模板18篇)篇六

今天,我怀着愉快的心情走进课堂准备给学生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第二课时,这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根据要求正确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上课前自己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在复习了位似的定义和相关性质后,通过与学生共同讨论分析,使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作图的.方法,紧接着自己亲自用一道例题做板演,想以此加深学生的记忆,做完这些工作后,自己下来给学生安排了大量练习活动,结合学生的课堂反响,我认为练习完后一定会收到满意的效果。于是我自信满满的等待着学生的练习展示,黑板上叫了一个学生,他很快做完了,但底下不时有说话声,原来有好多人没带圆规,原本会很成功的一节课却出现了这种情况,这节课成功之处在于留给学生大量的练习时间,但由于环节上的一个疏忽而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虽然带作图工具这是上数学课的常识,而且自己坚信学生通过预习会很自觉的带来,但自己昨天忘记强调忘记检查,这是这节课教学中的最失败之处,今后对于教学的方方面面都应考虑周全,这是我上完这节课最深的体会。

最热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人教版(模板18篇)篇七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33耀34页例1、例2、“试一试”和随后的“练一练”,完成练习六第1、2题。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初步理解图形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初步感受图形的放大、缩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性,进一步积累图形运动的经验,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认识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学习过程中,养成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对学习的兴趣。

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尺子、方格纸。

一、激趣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我们经常需要下载一些图片,下载后的图片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

2、教师演示:将一张长方形照片拖动电脑鼠标后得到四幅不同的照片。

提问:把变化后的图与原图比,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图a、图b会变形?

3、揭题:图a、图b变形了,看起来很奇怪。图c、图d和原图相比,大小变了,但形状没变。怎样使它的形状不变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研究的新知识,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出示图并提供数据:原图长8cm、宽5cm,放大后长16cm,宽10cm。

3、指出: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了原来的2倍,放大后与原来长的比是2:1,宽的比也是2:1,可以概括成放大后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我们就说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放大。

(看着图指一指,自由读一读。)。

4、提问:你是怎样理解对应边长的比是2:1的?2:1前项和后项分别指什么?

追问:要想把一幅图按3:1放大,怎么做?

小结: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了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2、1:2前项和后项分别指什么?

3、还可以继续缩小吗?几比几?(板书:1:3、1:4……)。

4、这些缩小的比,前项和后项都表示什么?

1、刚才我们分别把一幅图进行了放大和缩小,请大家分别用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对比,能发现什么?(大小变了,形状没变)。

2、从数学的角度讲怎样才能做到不变形。(指定的比)。

3、小组讨论:比较放大的比和缩小的比,你有什么发现?如果1:1是什么意思?

教师强调:放大的比和缩小的比相同点是对应边长度比相等;都是大小变了,形状没变;前项都表示变化后,后项都表示原来。不同点是放大的比比值大于1,缩小的比比值小于1。

4、练一练。

(1)你能一眼看出几号是1号放大得到的?几号是1号缩小得到的图形吗?

(2)为什么于号、榆号不是?

(3)是按怎样的比放大和缩小的呢?要想正确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养成好习惯:数学离不开数。数、标、算)。

小结:放大后与原图对应边长的比是相等的,同样缩小后与原图对应边长的比也是相等的。也就是大小发生了变化,但形状没有变。

三、操作实践,内化新知。

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对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变化规律已经很清楚了,现在让我们运用刚才学习的知识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独立完成例2的绘图。

(一)教学出示例2。

1、提问:按3:1的比放大表示什么意思,1:2呢?

2、你能带上刚才的好习惯去完成吗?同学们按要求独自画在方格图中。

3、反馈:让学生相互评价,并交流画法。

4、讨论:观察并比较上面的三个长方形,你有什么发现?

5、指出:放大后与原图对应边长的比是相等的,同样缩小后与原图对应边长的比也是相等的。也就是大小发生了变化,但形状没有变。

(二)完成练习六第2题。

1、你能快速完成这题吗?完成后和大屏幕对答案。

(三)试一试:按2:1的比画出直角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

1、你会把一个三角形放大吗?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完成“试一试”吗?(独立完成)。

2、你是怎样算的?把你的思考过程和大家分享一下。

3、为什么只算直角边就行了?斜边是不是原来的2倍?(量一量,验证)。

小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对应的每一条边的比是相同的。同样,如果图形对应的每一条边的比是相同的,图形不是放大就是缩小。

四、拓展延伸,巩固内化。

1、独立完成“练一练”。

交流:你是怎样画的?都是这样考虑的吗?为什么从直角边入手?缩小后的斜边也是缩小前斜边的2倍吗?请同学们去量一量。

2、把下列平行四边形按2:1放大。

3、生活中的应用。

(1)刚才研究了放大、缩小,生活中的例子有很多,你知道哪些?

(2)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在生活中的运用。如教师外出旅游时拍下的景点照片、北京世界公园里著名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图片;再如复印文件、房地产沙盘模型、放大镜、显微镜等的功能。

3、梳理:你对放大和缩小有了怎样的认识?还有什么疑惑?

最热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人教版(模板18篇)篇八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察体验。

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老师这有一张照片,我们来一起看一看。(照片很小,学生看不清楚。)。

怎样才能看清呢?

生会说把图片放大,(板书:放大)教师将照片放大,使学生看清照片。

拍摄照片是什么现象?(板书:缩小)。

2、联系生活实际。

(1)观看主题图。

师: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把物体放大,有时我们也需要把物体缩小。(多媒体课件)来看看这些生活中的现象,你们知道他们反映的是哪种情况吗?可以联系人物的活动来谈。

学生自由发言。

(2)学生举例。

师: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其他放大缩小的现象吗?指名说一说。

师:看来放大缩小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应用还是十分普遍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图形的放大。(多媒体出示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

1、初步感知画在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

师:我们已经认识过许多的平面图形了。老师这把正方形、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分别画在了方格纸上。大家看一看画在方格纸上的三个图,我们能获得哪些相关的数学信息?学生自由谈。

2、理解要求。(多媒体出示例4的要求)。

师:你怎么理解这个要求?学生自由发言。

3、通过画正方形了解画法。

师:按2:1画出放大后的图形,其实就是要把原图形的各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谁能以这个正方形为例来具体说一说怎样画出它按2:1放大后的图形。学生试说。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正方形按2:1放大后的图形,并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方法画得。指名代表用实物投影展示并介绍自己的方法。

教师总结学生方法中的重要一点:先确定一个固定的点,以它做为确定图形位置的重要点再画出其他的部分。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画放大后正方形的过程。

4、经历画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过程。

(多媒体出示要求)学生自己画出两个图形按1:3缩小之后的图形,并在小组里互相检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画的过程。

师:直角三角形和其他的两个图形不同,它有一条斜的边,谁能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画的。

学生展示画法。

5、置疑。

学生提出自己的置疑。

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学生提出的置疑。

选取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和找到的答案。教师配合多媒体课件随机演示验证的`过程。

学生试概括发现,多媒体出示。(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它的每条边都按相同的比放大。)。

6、引导发现。

学生比较放大后图形和原来的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并总结概括。多媒体出示。

出示缩小的要求。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交流评议。

选取学生代表的作品展示,多媒体完成按一定的比缩小后画出的图形。

学生试说自己的发现并尝试总结。

3、总结发现。

教师在学生充分的发言之后用多媒体出示图形放大和缩小的特点。

三、应用练习。

1、观察选择(多媒体出示)。

学生选择并说明理由。通过此题使学生区分放大和按比例放大的区别和联系。

2、按1:2画出火箭模型缩小后的图形(多媒体出示)。

3、发展练习。

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组合图形,自己设定一个放大或者缩小的比,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按这个比放大或者缩小后的图形。画完后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画法。

四、总结。

生畅谈收获。

五、欣赏。

ppt把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可以设计出许多美丽的图案,我们来一起欣赏。

最热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人教版(模板18篇)篇九

本节课主要教学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59-60页的内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方面的内容。新教材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纳入到比例单元中,比例的知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以及有关平面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前,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有自己的朴素认识。但是,这一认识是感性的、概括的、模糊的,只能是基于自身经验的理解,不能清楚地用数学的语言描绘变化的关系。而数学上的图形放大与缩小则是指按一定比例放大与缩小,它是一种定量的刻画。课一开始,我利用课件出示教材第59页上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些现象中,哪些物体是放大?哪些物体是缩小?同时呈现的素材选用学生熟悉的照片,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产生对知识的渴求心理。接着出示教材第60页的例4,在教学中,我利用课件把放大和缩小的过程直接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长方形各部分按比例放大的现象。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意义上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理解。经过学生的.观察、讨论与交流,学生对于图形放大后相应边的变化有了清晰的认识,完成了真实的数学理解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述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觉得按什么比放大与缩小比较难理解。在这一过程的教学中,当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原长方形到放大后的长方形的变化过程后,随之发现对应边的比,后到图形的比,然后培养学生用规范的语言阐述出图形是如何放大的;再类推出图形的缩小的方法,结果在练习的反馈是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此接受上有困难,分不清放大与缩小的现象,描述不出来。但经过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对比后,学生不难找出其中的规律,如按2:1放大就是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比的后项是1;按1:2缩小就是每条边缩小到原来的2倍,比的前项是1,同时学生还明白了图形的形状是不变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明白学生脑中并不是一片空白,他们是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在学习过程中能由学生观察、发现就会激起探究的激情,掀起思维的浪花。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会使学生领略到更多的精彩!

最热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人教版(模板18篇)篇十

教学反思:

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什么?

北蒋实验学校徐如滨。

本节课的教材说明:本课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苏教版六年级(下)教科书第38—39页“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的意义以及有关平面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逐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并能利用方格纸按指定的比将一个简单的图形放大和缩小;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这节课的备课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对于比例这部分内容,是苏教版新教材的改动比较大的内容,它不仅仅是从表面上让学生直接去认识比例的概念,而是从数与形的角度,安排了这么一节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与操作交流中充分地作好学习比例的知识储备,以备下节课的水到渠成,那么如何做到让学生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呢?我做了这样几个准备:

一、充分尊重学生,体现生本课堂。

1、能让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教师决不包办。注重课堂的及时生成,例如对于例一的处理。

2、能让学生观察与交流的,教师决不代替。

3、能让学生阅读与理解的,老师决不错过。

4、能让学生当堂完成的,决不拖到课后。

5、能不需要老师讲解的,决不多讲废话。

教的最终目标,我认为就是为了不教,不需要教学生仍能较好的有创造性地学习并获得进步。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他的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一次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脚步。”

二、深入研究教材,体现尊重而不迷信教材。

为了让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比例中体现,教材设立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是图形与变换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从简单图形开始,借助实物或计算机演示,再让学生动手操作,由此充分体验图形的相似是指图形运动后,大小发生了变化,但形状不变,前后图形是相似的。

本课的教学,还是按教材的两个例题进行教学,但结合具体情况适当进行了修改,一是问题的展示方式,二是图形的放大形式,三是例题的显示方式等都适当调整了一下,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1、学生概念的生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要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经历过程。生活中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和今天所学有何区别与联系,学生原有的认识怎么办?教者应充分考虑到,从本节课的教学上看,我充分注意到了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但其中有些地方处理还是不够智慧。

2、学生的自我探究的课堂还是需要教师的引领,必要时的小结与提问,可大大提高师生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对于什么是图形的放大,可以从图形的对比中概括出来,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变课堂为学堂。这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4、六年级的教学应着眼于学生不久以后进入初中学习,因而教学方法与思想应早日接轨。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新旧教材《比例》这一内容的最大不同之处。它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方面的内容,比例的知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新教材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纳入到比例单元中,将两条线交织在一起。我认为主要是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使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就本课而言“从简单图形开始,借助实物或计算机演示,再让学生动手操作,由此充分体验图形的相似是指图形运动后,大小发生了变化,但形状不变,前后图形是相似的。

针对这一新内容,我利用学生的原有经验以及这一内容在教材整体中的作用在前设计中尽力做到缩小学生的朴素认识与数学概念之间的差距。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有自己的朴素认识。但是,这一认识是感性的、概括的、模糊的,只能是基于自身经验的理解,不能清楚地用数学的语言描绘变化的关系。而数学上的图形放大与缩小则是指按一定比例放大与缩小,它是一种定量的刻画。这一差距正是我们进行教学时需要加以利用的。教学中,我先出示很小图片,由于太小,学生就产生让老师将图像放大的想法。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学习的价值自然就蕴含其中。接着我出示了三幅图片(b、只放大长、c、只放大宽、d、长和宽都按一定比例放大),不出现数据。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此时由于图形b、c变形比较严重,一致认为d放大比较好)。我适时提问:为什么d比较好呢?在学生思考的时候我出现了相关的数据。经过学生的观察、讨论与交流,学生对于图形放大后相应边的变化有了清晰的认识,完成了真实的数学理解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

其次是做到重视放大与缩小的比的理解。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述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我觉得按什么比放大与缩小比较难理解。教学中,当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图形a到图形d的变化过程后,我随之追问:“我们怎样将图形d变为图形a”。你怎样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你是怎样理解“2:1”的?”(1、我觉得这个比是现在与原来的比。2、我有一个重大的发现,将图形放大比的前项就大,将图形缩小比的后项就小。3、要说清楚是按怎样的比放大或缩小的,只要先算出对应边的比,再看看是放大还是缩小,将前项或后项调整一下就行了……学生的智慧碰撞,内心的欣喜溢于言表)。

通过教学,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学生脑中并不是一片空白,他们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当学习之舟泊在学生的已有海域之上就会激起探究的激情,掀起思维的浪花。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会使作为老师的我领略更多的精彩!

一、制定目标:到位而不越位。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感受到教师一定要充分研读教材,然后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合教学要求也切合学生自生发展需求的“到位”的教学目标。例如,本节课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含义的理解就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理解相对应的长和宽的放大与缩小;第二个层次是理解相对应的线段(边)的放大与缩小;第三个层次是理解相对应的图形各部分所有长度的放大与缩小。而本节课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认识程度,教师就要根据本册教材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现状制定出具体的目标即达到第二层次的理解,如果将第三层次的理解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有点“越位”,不仅时间不允许对本节课其它教学目标的达成也有影响。

因此制定教学目标要把握好教学要求,做到“到位而不越位”。

二、锁定目标:定量呈现凸显本质。

本节课的另一个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图形的相似变换,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推理能力。这一教学目标是通过例2的教学达成的',然而只让学生观察例2的三个图形去发现放大与缩小的本质“大小变了,形状不变”学生很难发现,因此在揭示这一特征时教师可以再多呈现几组图片和图形,有的是按比例放大缩小的,有的不是按比例放大缩小的,在让学生判断完后去除没按比例变化的图形,留下按比例变化的图形,让学生在去与留的过程中感受相似变换的特征,然后再通过这几组变化前后图形的呈现凸显放大与缩小的本质。通过一定量的图形的呈现凸显放大与缩小的本质也就凸显例2的教学目标。

三、达成目标:领悟含义择法画图。

本节课还有一个教学目标就是“学生会在方格纸上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学生在理解了放大与缩小的含义之后,还要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指定图形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这就要“锁定”图形中的横比与纵比,因为在方格图上最好画的就是横的线段与纵的线段,长方形与正方形、直角三角形的横比与纵比是比较好找到,但如果是圆或一般的锐角、钝角三角形学生操作起来就需要动脑经思考怎样从所给图形中自己创造横比或纵比将缺少的想办法自己补足,这样画图就比较难操作了。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教师要有贯穿始终的目标意识,制定“到位而不越位”的教学目标,有了这样合理的教学目标指引才能合理使用教材有效组织教学,最后才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方面的内容。比例的知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教材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纳入到比例单元中,将两条线交织在一起,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使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

就第二学段而言,“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是图形与变换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从简单图形开始,借助计算机演示,再让学生动手操作,由此充分体验图形的相似是指图形运动后,大小发生了变化,但形状不变,前后图形是相似的。

面对这一新内容的教学,我从学生的原有经验以及这一内容在教材整体中的作用作了一番研究。经过实际教学我对这一部分的教学有了一些思考。

一、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生活中的放大、缩小学生有很丰富的感性认识,所以我采用了两组照片:第一组三张照片:(1)小军的一张生活照片;(2)把小军照片按2:1放大后的照片;(3)把小军照片的长按2:1放大,宽不变,变化后的照片。第二组三张照片:(1)向日葵照片;(2)把向日葵照片按1:2缩小后的照片;(2)把向日葵照片的长按1:2缩小,宽不变,变化后的照片。请学生欣赏照片,初步建立图形放大和缩小的表象。同时通过师生对话活动创设了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自然过渡到本课学习的课题,为全课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二、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例1教学中我把教材中的“第一幅长方形画”“第二幅长方形画”分别改为“原来的长方形”“变化后的长方形”,使学生更容易认识到研究图形放大或缩小时写比的规定。虽然.例1的大、小两个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比较简单,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数据,让学生思考也能很快得出两者之间的关系,但是我为什么要求学生先量出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再让学生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呢?目的是:依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借助只观图形,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获取新知。结果,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人人动手、动脑,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在轻松愉快的教育环境中很快认识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例2教学我基本上是学生自己完成的,但在做题前作了提示,提示学生明确做题步骤,关注图形布局;做题后作了必要的总结,揭示了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本质。实现了目两个的:1、学生能在网格中画出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2、通过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进一步巩固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我增加了引导学生了解、感知三个图形两两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感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一个相对应的关系,两个相反的过程。

三、拓展练习,形成能力。

等腰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都有其独特之处,这也是我们在把这些图形放大或缩小时必须考虑的方面:等腰三角形要考虑底边和高;圆只需考虑半径;平行四边形则要考虑底、高和角三个方面。1:3、2:1、1:4三个比既有放大也有缩小,在选择比时学生必须考虑如放大这个图形能不能在网格中画下;如缩小好不好画这些因素,要求学生能合理选择,正确操作。

另外本节课内容较多,特别是学生对放大与缩小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时间的把握非常重要。

最热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人教版(模板18篇)篇十一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33耀34页例1、例2、“试一试”和随后的“练一练”,完成练习六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初步理解图形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初步感受图形的放大、缩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性,进一步积累图形运动的经验,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认识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学习过程中,养成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对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具准备】。

尺子、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我们经常需要下载一些图片,下载后的图片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

2、教师演示:将一张长方形照片拖动电脑鼠标后得到四幅不同的照片。

提问:把变化后的图与原图比,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图a、图b会变形?

3、揭题:图a、图b变形了,看起来很奇怪。图c、图d和原图相比,大小变了,但形状没变。怎样使它的形状不变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研究的新知识,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出示图并提供数据:原图长8cm、宽5cm,放大后长16cm,宽10cm。

3、指出: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了原来的2倍,放大后与原来长的比是2:1,宽的比也是2:1,可以概括成放大后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我们就说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放大。

(看着图指一指,自由读一读。)。

4、提问:你是怎样理解对应边长的比是2:1的?2:1前项和后项分别指什么?

追问:要想把一幅图按3:1放大,怎么做?

小结: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了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2、1:2前项和后项分别指什么?

3、还可以继续缩小吗?几比几?(板书:1:3、1:4……)。

4、这些缩小的比,前项和后项都表示什么?

1、刚才我们分别把一幅图进行了放大和缩小,请大家分别用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对比,能发现什么?(大小变了,形状没变)。

2、从数学的角度讲怎样才能做到不变形。(指定的比)。

3、小组讨论:比较放大的比和缩小的比,你有什么发现?如果1:1是什么意思?

教师强调:放大的比和缩小的比相同点是对应边长度比相等;都是大小变了,形状没变;前项都表示变化后,后项都表示原来。不同点是放大的比比值大于1,缩小的比比值小于1。

4、练一练。

(1)你能一眼看出几号是1号放大得到的?几号是1号缩小得到的图形吗?

(2)为什么于号、榆号不是?

(3)是按怎样的比放大和缩小的呢?要想正确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养成好习惯:数学离不开数。数、标、算)。

小结:放大后与原图对应边长的比是相等的,同样缩小后与原图对应边长的比也是相等的。也就是大小发生了变化,但形状没有变。

三、操作实践,内化新知。

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对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变化规律已经很清楚了,现在让我们运用刚才学习的知识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独立完成例2的绘图。

(一)教学出示例2。

1、提问:按3:1的比放大表示什么意思,1:2呢?

2、你能带上刚才的好习惯去完成吗?同学们按要求独自画在方格图中。

3、反馈:让学生相互评价,并交流画法。

4、讨论:观察并比较上面的三个长方形,你有什么发现?

5、指出:放大后与原图对应边长的比是相等的,同样缩小后与原图对应边长的比也是相等的。也就是大小发生了变化,但形状没有变。

(二)完成练习六第2题。

1、你能快速完成这题吗?完成后和大屏幕对答案。

(三)试一试:按2:1的比画出直角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

1、你会把一个三角形放大吗?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完成“试一试”吗?(独立完成)。

2、你是怎样算的?把你的思考过程和大家分享一下。

3、为什么只算直角边就行了?斜边是不是原来的2倍?(量一量,验证)。

小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对应的每一条边的比是相同的。同样,如果图形对应的每一条边的比是相同的,图形不是放大就是缩小。

四、拓展延伸,巩固内化。

1、独立完成“练一练”。

交流:你是怎样画的?都是这样考虑的吗?为什么从直角边入手?缩小后的斜边也是缩小前斜边的2倍吗?请同学们去量一量。

2、把下列平行四边形按2:1放大。

3、生活中的应用。

(1)刚才研究了放大、缩小,生活中的例子有很多,你知道哪些?

(2)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在生活中的运用。如教师外出旅游时拍下的景点照片、北京世界公园里著名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图片;再如复印文件、房地产沙盘模型、放大镜、显微镜等的功能。

3、梳理:你对放大和缩小有了怎样的认识?还有什么疑惑?

最热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人教版(模板18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多谋体课件,方格纸,文具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手拿一本书做平移运动,手推动门作旋转运动。

提问:这是什么运动?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对,图形的平移或旋转后,图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形状和大小没有变。今天我继续学习图形的变化,不过与以往的图形变化不同的是图形的形状不变,但大小发生变化。这就是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1。

1、认识图形的放大。

电脑演示:呈现例1图片在电脑上拖动鼠标并把长方形图片放大的情境。出示例1中两幅图片长和宽的数据。

提问:把放大前后的两幅画相比,你能发现什么?两幅图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组织学生先讨论,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两幅图的长和宽的关系:第二幅图的长是第一幅的2倍,宽也是第一幅的2倍;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长的比是2:1,宽的比也是2:1。

教师明确:把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是把图形按2:1的比放大。

提问:刚才我们在电脑上操作时,把原来的一幅长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了?

2、认识图形的缩小。

谈话:我们可以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也可以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

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教师明确: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大小变换,形状不变。

三、教学例2。

1、出示例2,让学生读题。

(1)提问:按3:1放大是什么意思?放大后的长、宽各是原来的几倍?各应画几格?

(2)学生画图,再展示、交流。

(3)让学生尝试在方格纸上画出缩小后的长方形,再展示各自画的图形,并交流思考的方法,共同评议,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重点指导学生说说缩小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应画多少格。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讨论:把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明确: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大小变了,但形状没变。(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长与宽的比与原来图形的长和宽的比是完全一样的。)。

3、教学“试一试”

先独立画出按2:1的比放大后的三角形,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画的?

小结:把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后,各条边的长都是原来的2倍。图形放大过程中,对应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才能保持图形形状比变。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2、做练习九第1、2题。

第1题要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相关图形边的长度,并完成填空,再组织交流。

五、全课小结。

六、板书设计。

放大:

缩小:。

大小变换形状不变。

七、布置作业。

八、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从“平移和旋转”切入,通过例1引导学生先研究图形的放大后与原来对应边的比的特点,理解图形的放大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理解图形缩小概念。例2的教学是在方格纸上将一个图形放大和缩小,揭示了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本质特点:大小变化,形状不变。教学中以教师引导为辅,以学生观察、比较、操作、交流为主的思想,让学生逐步体验了图形的相似性,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探索意识。

最热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人教版(模板18篇)篇十三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8~39页的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九的第1、2题。教材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放大和缩小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再让学生经历按指定的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操作过程,借助图形的直观变化,帮助学生感知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同时教材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贯穿整个单元的始终。这样的安排,既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同发展,也能为以后学习用比例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按照大纲的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法:采用情境导入法、演示法、讲授法进行教学。

学法:搜集资料法、观察法、探索法、讨论法、比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

多媒体课件、方格纸、文具。

(一)、创设情境导入。

1、手拿一本书做平移运动,手推动门作旋转运动。有直观的动作引起同学的好奇与疑问。

2、提问这是什么运动?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平移与旋转运动特点,引出与之不同的图形变化。(引出课题)。

(二)、教学例1。

提问两幅图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两幅图的长和宽的关系。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总结成通顺的语句,关键点出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图形可以放大,能不能缩小呢?把第一副画按1:2缩小,长与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同上面情形一样组织学生思考。

3、通过例1的教学,让同学们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动手、比较初步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具体过程,相同点与不同点。

(三)、教学例2。

1、出示例2,让学生读题,明白题目中有几个问题,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2、让学生尝试在方格纸上画出缩小后的长方形,再展示各自画的图形,并交流思考的方法,共同评议,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3、讨论把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明确: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大小变了,但形状没变。(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长与宽的比与原来图形的长和宽的比是完全一样的。)。

4、教学“试一试”

(2)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动手画一画。

(3)汇报展示:先让生说一说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并说出是怎样画出放大后的图形的?边展示边说出自己的想法。重点说一说为什么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两倍,连接两个端点后斜边也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可采用什么方法验证?让孩子动手量一量。通过自己的动手画,亲自验证来加深对图形放大的理解。

(四)、教学练一练。

方法同试一试类似。

(五)、教学练习九第一题、第二题。

1、ppt出示题目。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动手算一算,画一画。一起讨论,相互交流。

2、展示自己的答案,说出如何思考的。

3、感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应思考的方向与步骤。体验一下不管图形放大还是缩小,图形的对应边之比不变的规律。

(六)、全课小结。

(七)、说板书设计。

放大:

缩小:。

大小变换形状不变。

(八)、作业。

由于第一课时授完,练习九没有适合课后作业的题目了,ppt准备了课外作业。该作业紧贴课本,比较基础,能够加深同学对本课的理解与掌握。

(九)、教学效果。

本课教学从“平移和旋转”切入,通过例1引导学生先研究图形的放大后与原来对应边的比的特点,理解图形的放大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理解图形缩小概念。例2的教学是在方格纸上将一个图形放大和缩小,揭示了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本质特点:大小变化,形状不变。教学中以教师引导为辅,以学生观察、比较、操作、交流为主的思想,让学生逐步体验了图形的相似性,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探索意识。

最热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人教版(模板18篇)篇十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39页的例1、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九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及多媒体设备、直尺。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板书:位置形状大小。

总结:图形在平移与旋转的过程中,位置发生了变化,图形的形状与大小没有变化。

2.拖动鼠标,把一幅长方形画放大。

师:在刚才的活动中,图形是怎样变化的?

强调:形状不变,大小发生了变化。(学生说出变大也可以)。

拖动鼠标,把一幅长方形画缩小。

师:在刚才的活动中,图形又是怎样变化的?

强调:形状不变,大小发生了变化。(学生说出缩小也可以)。

3.师:你能说出生活中,放大与缩小的例子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师:要研究图形的放大,怎样考察?你需要知道什么?

出示数据:第一幅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

第二幅长方形的长是16厘米,宽是10厘米。

师:看到这组数据,你想说什么?

随学生的表述,教师给予评价与引导。(倍数、分数、再到比)。

板书:2:1。

师:你能用2:1说说图中的变化吗?

师小结: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的比是2:1。

理解:对应边2:1的前后项各表示什么?

小结: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的对应边的比是2:1,就是把原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学生说出对应边的长度,或是判定放大都可以)。

师:你怎么看出它是放大的呢?

(3)师:若变化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的对应边的比是1:2,你能想到什么?

(学生说出对应边的长度,或是判定缩小都可以)。

师:你怎么看出它是缩小的呢?

那么缩小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

2.教学例2。

(1)教师呈现例题。

学生读题,师:在将图形放大之前,你应该做什么准备?(尺子、数出原图中长和宽各是多少格)。

学生按要求画出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

(2)师:你能确定你画的图形是按正确的比来放大(缩小)的吗?

师:观察上面的3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强调:形状不变,大小发生了变化。

3.试一试。

学生按要求画出放大后的图形。

师:你是怎样画的?(确定放大或缩小后三角形直角边的长度)。

师:量一量,三角形任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2倍吗?

师:你的测量与计算能证明什么?(对应边的长都是2:1)。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学生按要求画出缩小后的图形。

师:你是怎样确定缩小后图形每条边的长度的?

2、练习九第1题。

图中几号图形是1号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几号图形是1号缩小后的图形,它们分别按怎样的比变化的呢?想一想,填一填。

学生汇报。

小结:图形放大或缩小时要注意什么?(所有对应边都要同时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

3、练习九第2题。

学生独立做题,同桌互相检查。

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这节所学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什么特点吗?(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图形的形状不变,对应边的长度发生变化,图形的大小也随之发生变化。)。

四、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的相应练习。

板书设计:

长宽。

第一幅:8厘米5厘米。

第二幅:16厘米10厘米。

最热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人教版(模板18篇)篇十五

一、注重数学术语表述的准确性。

教学中让学生体会、理解“变大”与“放大”含义的上不同时,我把图片先进行“变大”后再“放大”,让学生有直观的体验,再直观体验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放大的含义,学生因为是第一次接触,不能准确地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述清楚,这里我就用标准的数学术语指出:“现在的图片形状与原来的相同,只是图片的尺寸变大了,这样改变图片的大小,我们数学上称为把图片放大”,学生有了明确的术语指出“放大”的含义,就会从直观的体验升华到理性的认识,便于学生在思维中建立好“放大”的概念。

二、注重教学磨到细微变化处本文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在练习“试一试”教学中,学生在练习把三角形按2:1放大后,我细心观察学生所画情况,虽然有部分学生在画前,有了对三角形特征地提示后知道三角形按2:1放大后,不仅底和高会按2:1放大,第三条斜边也会按2:1放大,但大部分学生没有直观的进行验证,只有空谈的概念是没有办法在头脑中形成强烈的直观意识的,所以对与放大和缩小是把条边的放大和缩小体验不深刻,不利于对放大和缩小含义的理解,不利于对比例含义建立。

三、注重教学随机变化。

在教学中当图片原来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放大2倍后的图片长是16厘米,宽是10厘米。当时我第一次把图片的长放和宽放大相应的倍数时,没有放大到2倍,当时可以作为让学生初步感知,提到那如果再进行放大呢?放大到2倍时,观察一下现在的长、宽与原来长、宽的变化,适当地调整教案灵活的处理,第一次让学生初步体验,第二次放大学生有了第一次的体验,第二次就更易感知了,教学也就顺理成章了。

最热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人教版(模板18篇)篇十六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方面的内容,将这一内容纳入比例单元中进行教学,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学生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为了让孩子在课堂上对本节课动心,在教学过程中,我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为了一开始就让孩子们动心,我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数学。在导入环节,我设计的是对本班的班牌进行变化,通过对班牌的放大与缩小,让孩子们初步感知。为了让孩子产生冲突认知,我刻意只放大或缩小照片的长或宽,照片中的班牌会发生什么变化,以夸张的手法形成对比,引起学生视角上的冲突,学生在惊讶与爽朗的笑声中感悟到在进行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时,不能随意的变化,是有一定要求的从而初步感知比例的意义。

课堂上,我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首先在例题的出示中我故意去掉2:1这一重要条件,让孩子去发现问题,孩子们很快的看出题目不对,进而引出2:1这一个比,大家在激烈的讨论中自己得出了放大的要求。到这里,我没有就此停下思考,而是顺势在幻灯片上展示将正方形的一边放大,孩子们在视觉与思维的冲突中对各边加深了印象,从而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特点:大小变了,形状不变自己总结出来,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效果比较好。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让孩子们自主完成图形的缩小这一部分的内容,在分组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积极性很高,并能当小老师进行讲解,这一系列的活动很好的展现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将孩子们课堂上的动心活动都晒了出来。

动心课堂一直是我们李蕊工作坊所追求的,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但要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精彩展示,还要让孩子们在课后留有余味。因此,课尾,我以配乐的方式播放幻灯片,让孩子们感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还让孩子上讲台演示自己所带的实物,如:气球、放大镜、手电筒等,这一举动不但是对本节课的一个总结,而且将课堂上的知识迁移到课外,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寻找到了知识的原点,从而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将枯燥的数学回归绚丽的生活,孩子们在下课了还在“动着”,真可谓是心动而行动啊!

不足之处:

本节课结束后,达到了目标的要求,但是还是有几个不足之处,一个就是在讲授图形的放大的过程中因为对2:1解释的不到位而占用的时间太长,导致后面讲图形的缩小部分内容时间太紧张,另一个就是在练习的处理中应该在细节部分处理的更严密一些,让孩子说清楚是图形的放大还是缩小后再下笔画,这样就更明了了。

在今后的的教学中,我还是要沿着如何让孩子对数学课堂动心这个思路探究下去,用有趣的生活情境生动教学,争取让课堂精彩,学生动心!

最热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人教版(模板18篇)篇十七

一、填空。

1.小圆的半径是2厘米,大圆的直径是3厘米,大圆和小圆的直径比是,大圆和小圆的周长比是()。

2.如图所示,甲和乙是两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甲和乙两幅图中的阴影面积的比是。

():()。

3.

二、操作题。

1.

2.在方格图中“自己设定一个比”并画出按比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

3.在下面的图形中任选一个,再按自己选定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

4.在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形中任选一个图形,再选定一个比,把它放大。

或缩小。

小学频道六年级数学试题。

最热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人教版(模板18篇)篇十八

这是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单元的第一课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新授部分的两次教学过程,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的意义以及有关平面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直观操作。

16开方格纸、彩笔、尺子。

:多媒体课件。

1、观察体验。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老师这有一张照片,我们来一起看一看。(照片很小,学生看不清楚。)怎样才能看清呢?生会说把图片放大,(板书:放大)教师将照片放大,使学生看清照片。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它的照片,拍摄照片是什么现象?(板书:缩小)。

2、联系生活实际。

(1)观看主题图。

师: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把物体放大,有时我们也需要把物体缩小。(多媒体课件)来看看这些生活中的现象,你们知道他们反映的是哪种情况吗?可以联系人物的活动来谈。学生自由发言。

(2)学生举例。

师: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其他放大缩小的现象吗?指名说一说。

师:看来放大缩小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应用还是十分普遍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

1.感知图形的放大。(多媒体出示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

(1)、初步感知画在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

师:我们已经认识过许多的平面图形了。老师这把正方形、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分别画在了方格纸上。大家看一看画在方格纸上的三个图,我们能获得哪些相关的数学信息?学生自由谈。

(2)、理解要求。(多媒体出示例4的要求)。

师:你怎么理解这个要求?学生自由发言。

(3)、通过画正方形了解画法。

师:按2:1画出放大后的图形,其实就是要把原图形的各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谁能以这个正方形为例来具体说一说怎样画出它按2:1放大后的图形。学生试说。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正方形按2:1放大后的图形,并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方法画得。指名代表用实物投影展示并介绍自己的方法。教师总结学生方法中的重要一点:先确定一个固定的点,以它做为确定图形位置的重要点再画出其他的部分。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画放大后正方形的过程。

(4)、经历画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过程。(多媒体出示要求)学生自己画出两个图形按1:3缩小之后的图形,并在小组里互相检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画的过程。

师:直角三角形和其他的两个图形不同,它有一条斜的边,谁能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画的。学生展示画法。

(5)、置疑。学生提出自己的置疑。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学生提出的置疑。选取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和找到的答案。教师配合多媒体课件随机演示验证的过程。学生试概括发现,多媒体出示。(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它的每条边都按相同的比放大。)。

(6)、引导发现。学生比较放大后图形和原来的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并总结概括。多媒体出示。

师:我们一起研究了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的画法以及放大后图形的一些特点。如果把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该怎么画,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之后会不会也有什么特点呢?出示缩小的要求。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交流评议。

选取学生代表的作品展示,多媒体完成按一定的比缩小后画出的图形。学生试说自己的发现并尝试总结。

(3)、总结发现。学生试总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的特点。教师在学生充分的发言之后用多媒体出示图形放大和缩小的特点。

1、观察判断。

(1)选择。(多媒体出示方格纸上放大和缩小的图形)学生选择并说明理由。

2、填一填。

(1)图形在平移和旋转后,()发生了变化()不变。图形在放大与缩小后,()发生了变化,()不变。

(2)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时,这个比的比值比1()。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时,这个比的比值比1()。

(3)一个正方形,边长按照4:1放大后,周长扩大到原来的()倍,面积扩大到原来的()倍。

(4)一个图形按照1:10缩小后,就是把这个图形的周长缩小为原来的()。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把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可以设计出许多美丽的图案,我们来一起欣赏(多媒体出示)。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到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现象,只要大家做生活的有心人,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你们就能创造许多新鲜有趣的事物,用以丰富和美化我们的生活。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在撰写申请书过程中,可以寻求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以提高申请书的质量。下面是一些成功申请书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对写作过程有所帮助。尊敬的学校领导:您好!我叫,
合同协议的签订是商业合作中的必经环节,它可以为双方提供法律保障,保证双方权益的平等和合理。阅读下面的合同协议范文,你可以学到一些起草合同的技巧和方法。
毕业论文是对所学专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范文中的论文选题广泛,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等不同领域。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原则
心得体会是一种思考和思考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为了方便大家写心得体会,小编整理了一些写作技巧和范文,供大家参考。作为一个画手绘的爱好者,我始终认为
单位的文化是指单位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单位是指一个组织或机构,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和经济管理权的实体。单位通常是由一群人共同组成的,目
通过对范本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某个领域的规范和特点。这些范文是经过认真挑选和筛选的,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2005年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第五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和发扬工作中的闪光点和亮点,从而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在月工作总结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行业和职业的工作经验和心得分享。
租赁合同对租赁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便于双方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以下是一份符合法律规定和常规约定的租赁合同模板,请各位认真阅读。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并且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制定更好的计划。现在为大家分享一些成功人士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能够对自己的目标和方向进行检验和调整,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未来学习和工作。在下面的心得体会分享中,你可以找到一些对你有启发和帮助的结论和观点。
范文范本不仅提供了写作思路和方法,还能帮助我们提升写作的表达能力和艺术水平。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全体居民朋友:“德乃人
写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归纳和整理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成果。推荐大家学习以下培训心得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方式和效果有所启示。通过培训,我知道了全球
前台是企业或机构对外界的窗口和展示面,担任着重要的形象代言人角色。阅读一些优秀的前台总结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前台工作的要点和写作技巧。一、上下班时要整理好
通过工作总结,可以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进步的方向。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写作任务。如今社会,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
心得体会是在自己经历了某个事件、完成了某个任务、学习了某门课程等之后,对所取得的经验、感悟、收获等进行总结和体会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小编对各
它是对自己所读书籍的记录和总结,方便以后回顾和回味。以下是一些经典读后感的范例,希望可以引起大家对这本书的兴趣。《查理和大玻璃升降机》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旺卡先生
我在这段时间里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只有对自己有高要求,才能真正发掘出自己的潜力。接下来,我们将向大家展示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以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演讲稿范文是一个充满智慧和艺术的表达形式,可以给我们带来启发和灵感。这些演讲稿范文涵盖了不同主题和场合,可以增加我们的写作思路和创意。。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
月工作总结是对自己过去一个月工作状态的必要总结,通过总结才能更好地规划和管理自己的工作。以下是一些成功的月工作总结案例,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完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实践中获取的宝贵经验,是我们通过实践发现的有关知识和道理。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宝贵时间不容浪费”的道理,从而激发出对效率和时间管理的重
在教学活动中,教案模板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步骤。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教案模板,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教学设计的思路和启发。
装修合同是装修过程中的重要法律文件之一,它规定了双方的权益和责任。下面是一份通用的装修合同范例,希望对大家在签订合同时能起到一些帮助。乙方(买方):______
4.新年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憧憬的时刻,我们可以为未来定下新的目标和计划。请继续往下阅读,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新年总结写作示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优秀作文在结构上合理布局,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开头,清晰的中间段落和精彩的结尾。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推荐一些出色的作文作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探讨。光阴似箭,日月如
汇报工作是一个全面展示自己工作能力和状态的机会,我们应该善于把握。这些工作汇报示例涵盖了不同领域和职业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工作汇报的风格和特点。
心得体会是人们在某个领域学习或经历后所得出的经验总结。最后,希望以下这些心得体会范文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和指导。案例教学是一种基于实际案例的教学方法,它通过
合同协议是商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能够规范双方的行为并保护双方的利益。掌握一份完整的合同协议范文有助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处理合同事务,提高工作效率。
离婚申请书是进行离婚诉讼的重要文件,需要认真填写和准备。以下是一些来自实际案例的离婚申请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被鉴定人:_______
代理是一种经济活动中常见的现象,可以为委托人节省时间和精力。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代理心得,希望对正在或准备从事代理工作的人有所帮助。甲方:乙方:为保护甲乙双方的
范文范本是指某一类作文的典型样本,它可以作为学习和参考的对象,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范文范本,相信对我们的写作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收获了一些重要的心得体会。在这段时间里,我学会了如何平衡学习和休息的关系,发现只有注重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一段时间内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对他人的影响和帮助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思考的结果。接下来,小编将分享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更深入的理解。心得体会范文4:在工作中,我发现与他人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只有我们能够有效地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样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吧。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
工作计划书可以帮助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中保持清晰明了的思路,避免遗漏和混乱。通过编写工作计划书,可以加强与领导和团队成员的沟通和协调,确保工作目标的一致性和达成性。
心得体会的写作是一种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自我反省,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作心得体会,这里整理了一些相关的典型范文供参考。尊敬的领导:您好!
优秀学生具备较高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他们对知识有强烈的好奇心,愿意主动深入研究。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学生总结的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的意见
心得体会是一种反思和总结的过程,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下是一些历史名人的心得体会,他们对人生和事业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思考。作为一名销售人员,
发言稿是在会议、演讲或其他公开场合发表的一篇正式演讲稿,它可以向听众传递信息、展示观点或表达主张,我觉得我们需要准备一份发言稿了。发言稿的写作是一门艺术,下面是
更多申请书的写作是对自己能力和背景的全面展示和描述。想要写一篇优秀的更多申请书,不妨看看以下范文,了解一下成功的写作技巧。尊敬的学生会主席:白驹过隙,时光易得。
心得体会不仅是对个人经验的总结,也是对问题和困惑的思考和解决。手里有一份珍贵的心得体会范文,那么,你就拥有了无穷的学习和思考资源。作为人民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
买卖是经济发展的基石,它带动了产业链的运转,促进了资金的流动和资源的配置。值得一提的是,买卖中的品牌选择和口碑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卖方:(以下简称甲方)。身份
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到真实客观,客观分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自己的成长找到突破口。我们可以参考以下心得体会范文,通过比较和分析,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
在写学生会申请书时,我们应该举例说明自己在学校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组织能力。以下是一些学生会申请书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尊敬的学院领导:你们好!我
教案的编制有助于教师提前思考和规划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果你正在编写小学教案,不妨参考一下这里的范文,相信会给你一些启示。细节描述:今天的户外场
发言稿可以帮助我们回顾演讲的重点和要点,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总结和反思自己的表达能力。下面是一些成功演讲者的发言稿,他们用自己的言辞和表达方式影响着整个社会,让我们
合同协议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双方的权益,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以下是一些合同协议的典型案例,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合同的应用。甲方:乙方:有关事宜
工作心得体会的撰写可以加深我们对工作的理解和认识,提高我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工作心得范文,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写作和总结。要当好一年级班
在开学典礼上,学校领导和教师会致辞,鼓励学生新学期努力学习。推荐给大家一些别具一格的开学典礼活动,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路。老师们,同学们:大会即将开始,为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经历了许多挑战和机遇,是时候对这一年的工作和成果进行总结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年度总结范文,希望能为你写作提供帮助和参考。
写心得体会不仅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还可以提高自我反思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编精心挑选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思考和收获。
有效的培训计划应该根据员工的需求和公司的战略目标来制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份完善的培训计划,请大家参考。引导语:下面小编为大家来介绍一下中层管理者,谢
个人简历承载着个人的职业发展历程和成就,是向雇主展示自己的机会之一。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看到一些成功的个人简历示例,希望能激发你撰写个人简历的创意和灵感。
在工作计划书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列出需要完成的任务和时间节点,以及相关的资源和人员安排。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成功落地的工作计划书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施工过程中需要及时跟进施工进度,确保工程按计划进行。通过观摩这些施工范例,我们可以了解到各种不同施工方式的优缺点。1.1.1佛肇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招标技术文件、《
幼儿园中班是培养幼儿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的关键阶段,他们通过绘画、剧场表演等形式进行表达和展示。以下是幼儿园中班总结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
培训工作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所进行的培训工作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份文档,它能够帮助我们回顾和评估培训的效果和成果。在工作中进行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提升员工的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或者经验的内涵,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第一段:引言和背景(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体会。通过这个经历,我明白了专注和执着对于达成目标的重要性,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
感恩是一种觉醒,它能够让我们认识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值得感激。感恩不仅仅在于口头上的感谢,更需要通过行动来表达,以下是一些建议和建议。小的时候党在我心中,我的母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小编精心挑选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首先,是家长对孩子的主动阅读。
班主任工作计划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十:与学校其他班级和师生交流互动,共同探讨和解决班级管理和学生发展中的问题和困
写心得体会可以促使我们更多地思考,思索自己的所得和失落,从而获得更多的收获。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路和灵感。
借款合同是一种法律文件,用于明确借款的金额、利率和还款方式等重要条款。请大家参考下面的借款合同样本,了解合同的典型结构与常见条款。第一步,审查对方的还款能力,确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表现,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给大家在工作和学习中提供一些思考
通过写转正思想汇报,我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和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升。希望以下范文能给大家写转正思想汇报提供一些思路和创意,同时也希望
培训心得通过文字的形式记录培训过程中的经验,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下是一些有关培训心得体会的实用范文,供大家参考写作时可以借鉴运用。
月工作总结是每个月对工作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和分析的一种重要书面材料,它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制定计划和改进工作方法。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值
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我有幸成为这个活动的主持人,谢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主持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经典的主持词范文,共同学习和分享。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
优秀作文能够让读者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字的美感和情感的共鸣,产生共鸣。通过阅读这些优秀的作文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审美素养。学习完这篇课文,那位温
5、通过写毕业论文,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研究方法和科学思维。毕业论文范文中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有助于提升论文的科学性。20xx年4月,我开
心得体会是对于所学知识的一种思考和总结,有助于加深自己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以下是一些总结自己学习和工作经验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优秀范文是指在某一领域或某一题材下,表现出非凡品质和高水平的书面作品。通过分析和研究一些优秀总结的特点,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甲方:乙方:根据租赁项目的批
教学计划是指教师根据学科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在一定时间内制定出来的一份系统性的教学活动安排。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师编写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
在班主任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对自己的成就和不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便更好地提高自身素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经典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启
总结心得体会是一种展示自己成长和进步的方式,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和动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
更多申请书的撰写对于个人发展或机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它是获取支持和机会的关键一步。不同范文中的语言表达、逻辑结构和内容组织方式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中班教案中包含了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可以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这些范文涵盖了语言、数学、科学、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小编汇总了一些写心得体会的经验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让我们保持一些暧昧、距离,不送
幼儿园工作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的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旨在发现问题并改进工作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如果你想了解不同领域的范文范本,那么你来对地方了,我们这里有丰富的资源等着你。此处为小编推荐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上一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知
一篇好的主持词不仅要有条理,还要有感染力,能够激发听众的兴趣和参与。以下是一些主持人常用的开场白,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挚交亲朋:大家
无论是商业合作还是个人交易,合同协议都是保障双方权益的基本保障。附上了一份精心准备的合同协议样本,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租方(甲方)。承租方(乙方)。根据《中
学期工作总结的目的是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设定新的目标和计划。下面是一些学期工作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参考
学期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和习惯,为将来的学习提供参考和指导。推荐阅读以下学期总结范文,其中包含了不同的写作风格和思路,可供大家参考借鉴。
使用教案模板可以为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和复习提供依据和指导。教案模板的设计可以参考以下范文,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春天悄悄地来了。也许是在白天或者是夜晚,
心得体会是我们思考和反思的结果,它可以让我们更加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示例文本七】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我体验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也收
通过记录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思考水平。工作中的困难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从中学习和成长。
在现如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撰写一份精彩的申请书能够为我们脱颖而出,提高被录取的机会。这些范文涉及不同领域和目标,适合不同类型的申请书参考。尊敬的党组织:成为准备
在工作计划书中,我们需要列出具体的工作内容、时间安排和资源配备等,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起到一定的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经历和感悟的总结和归纳,具有重要的思考和指导作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这些范文涵盖了
工作心得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升能力,对于职业发展非常重要。下面是一些关于工作心得的实用建议,相信能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切实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职
职工的工作表现需要根据目标和要求进行评估和总结,以推动工作的进展。请参考以下的职工总结范文,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想法和灵感。安全工作是煤矿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安全的
一年级教案的编写应该围绕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展开。祝愿一年级教师们编写出更多优质的教案,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持。2、欣赏日本民歌《
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和分析,提高我们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心得体会的写作方式,下面是一些实用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整理和梳理所学的知识和经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怀着憧憬与喜悦,20xx年**月,作为新教师的我
心得体会是在工作学习或经历某些事情后,对所得到的经验和感悟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表达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通过阅读这些心得体会范文,我们可
优秀作文有其独特之处,它在表达上更加准确、生动,逻辑更加严密。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精彩片段,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品味。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意思准
通过分析优秀范文,我们可以发现背后的思路和逻辑,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思维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选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和创造力。
合同协议是一种法律文件,用于规定各方在特定事项上的权利和义务。在签署合同协议之前,请务必详细阅读范文并确认相关内容是否满足要求。卖方(甲方):买方(乙方):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