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心得体会不仅是对个人成长的记录,也是对培训过程的总结和反思,有助于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下面是一些关于培训心得体会的案例和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参考。
音乐教学法培训心得体会(模板15篇)篇一
3月1-3日三天,在梅园小学参加了奥尔夫教学法的培训。来自中国台湾潘老师授课。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我第三次参加奥尔夫教学法相关的培训。庆幸的是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
潘老师应梅园小学的要求,在第一天为我们介绍了所有的奥尔夫乐器。才发现还有那么多乐器不认识,比如:棘齿、海鼓、自响筒、多音筒、牛铃……。
第二天,潘老师给梅园小学二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各上了一节音乐课,让我们看到奥尔夫教学法直接作用在学生身上的效果。(只是课前我满心期待着进来50个学生后,看看一些游戏会不会让学生失控,没想到进来也只有20个学生。看来奥尔夫教学法进入音乐课堂,人数问题确实是让人头疼。)。
其余的时间潘老师一直在跟我们做游戏,围绕着:唱歌、舞蹈、律动、语言(节奏)、乐器(身体乐器)展开。三天的学习非常愉快,老师们已经体验到奥尔夫教学法的独特魅力。虽然说奥尔夫教学法不能直接套用在音乐课堂,但它的精髓很值得借鉴。让我感受最深的有两点:一是教师超高的音乐素养,二是非常适合孩子的教学目标。
一、课程中体现出教师超高的音乐素养。
在一节音乐课里我们不需要看到一个音乐老师像演奏家或者歌唱家一样展示自己的专业,那音乐老师的专业素养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通过这三天的学习,我觉得教师素养充满了整个教学过程,在细节处体现。
首先,教师是作曲家。奥尔夫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是一个个短小的音乐素材,通过教师的引导,一个小素材加入各种元素,发展成为较长的乐曲。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创作过程,期间教师需要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去判断,如何让乐曲的声响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木质乐器和金属乐器音量上是否平衡,各个节奏声部的松紧等等。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曾经设计过的乐器伴奏的环节,大多也只是走个过场,没有从学生的演奏中得到反馈,一方面是因为对未知的“创作”没有把握,所以不会预留很多时间在这个环节,另一方面是自己没有关注到“创作”的音乐上。一个没有关注音乐的老师,如何让孩子去关注音乐呢?一个不能帮助孩子提高演奏效果的老师,演奏的环节,能让孩子得到什么呢?(走了,面壁思过3分钟……)。
再次,教师是指挥家。三天的课程中,我看到的潘老师是全情投入的。每个游戏,不论面对老师,还是学生,潘老师都用自己的眼神、肢体……所有可以用到的一切向我们传递着讯息。就像指挥家一样。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也会给学生做渐强和渐弱的拍手示范,可我从来没想过渐强的时候可以通过手部的渐渐抬高使得学生能不单在听觉感受到变化,而能够结合视觉感受。(这也是奥尔夫教学法常提到的听视觉结合)教师的体态、肢体语言如此重要,以后不能偷懒了,还有太多太多可提高的空间了。(走了,面壁想想哪里还能做得更好……)。
三次,是让人钦佩的应变能力。我想,如果课前要跟潘老师要一份上课的详案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整个教学过程中,太多的“生成教育”。所有的教学环节,可能根据一个学生或者几个学生的一个小念头而即兴发生。学生不但参与了音乐创作过程,甚至参与了课程设置。可谓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了。比如,潘老师在四年级《回声》这一课,在乐句中间穿插的学生回答“云”,和“o,yeah——”,完全是偶然。只是因为一个学生的答案,而最后的效果却是这两个地方成了整课的亮点。
最后,教师是心理学家。面对孩子,教师必须很好地把握每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征。设置的游戏,要适合孩子的年龄和能力,要关注细节。适合孩子,潘老师提到,所有游戏如果太难,会让孩子有挫败感而不愿意玩下去。所有游戏,应该从简单到难循序渐进。并且遵循“进三退二”(我自己起的名字)理论。就是说我们不能一味要求学生进步,我们要允许孩子进一大步,退一小步。而整个过程中孩子是在进步的就可以了,而不能要求孩子只进步不退步。学习的过程,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不论是音乐还是别的科目,甚至人生,都遵循着“进三退二”的原则。
总结:奥尔夫教学,在歌曲教授过程中,几乎不会用到现成的伴奏音乐,这给学生参与创作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同时也对教师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作曲家的创作能力,指挥家的控制能力,判断能力,和超人的应变能力。还要能够结合每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征。我想,一个好的音乐老师,都离不开这些素养,并且我们需要从学生身上,得到反馈,参与修正,得到提高。不单外出学习是学习,我们面对学生的每节音乐课,都是学习。前提是,认真上好每节音乐课,做好反思。这才是教学经验的意义所在。(走了,学习去……)。
二、奥尔夫的教学目标。
很喜欢奥尔夫的教学目标,所以记下:
1、帮助孩子累积音乐经验。
2、帮助孩子发展其潜在的音乐性。
非常简单,又是那么地适合学生。
音乐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我们不必纠结一节课里面要有一首曲子,还是要有好多曲子,不必纠结一节课上完,这首歌可能还没学会唱。(潘老师四年级的课《回声》上完,学生并没有学会演唱,但学生充分体验了音乐,甚至参与了音乐的拓展创作)只要我们关注的是学生,关注的是音乐,而不是课程本身、不是把学生当成课程的道具,相信学生必有所获。
音乐教学法培训心得体会(模板15篇)篇二
20xx年12月11至12月30日,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福建省薄弱学科小学音乐教师的培训学习,这次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聆听专家老师们精彩的讲座,与专家及本省的同仁面对面的观点交流,经验分享,使我在教育科研方法、课堂教学艺术、教研活动形式等方面都获益匪浅。
这次培训每天的日程安排得很充实。期间共听了15场专题讲座;5节典型的课例观摩。无论是讲座还是授课,都让人耳目一新,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全新的教学舞台。老师们在教育科学理论方面的阐述简要而精辟,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老师们的讲座给我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们饱享了高品质的“文化大餐”。尤其是听了陈秀鸿老师的《教师师德新探》、张含功老师的《音乐教师与教育科研》及林家凌老师的《音乐教育新体系》,令我们受到一次教育的洗礼,精神的震撼。张老师的语言幽默、诙谐、生动,从他的举手投足中让我们感受到他朴素的人格魅力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听他们讲座真的是一种精神享受。
在转变观念,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老师们从实际工作中大家经常遇到的问题入手,主要讲解了音乐教育教学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吴老师的《音乐教学设计及片段教学研究》、刘老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李小瑜老师的《图谱教学法》的讲座。李xx针对如何上好结合图谱进行音乐教学课,把自己多年来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的倾授给我们,让我们做学生感受、体验音乐课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吴蔚老师为大家讲解了的教学设计流程,通过观看片段教学的录像,让大家对教学设计的手段和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
印象最深的是林家凌老师指导的三位参加中央音乐学院国培回来的厦门老师为我们带来的三节不同课型的音乐课为我们传授了许多音乐教学方法受益极大。她们让全班同学全面参与、体验、实验。把这些知识变化性地运用到我们的音乐课堂中,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她们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她们尽量避免那种生硬的、繁难的技巧技能性训练,而是从学生出发,多为他们营造一些发现美、创造美的自由空间,以激发起他们热爱美、传播美的热情,从而使美能在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这些鲜活生动的教学课例,让我们受益匪浅。课例背后的思考与解读,更是让我们教师深受启发,大开了眼界。最后,就是老师们高深独到的理论见解,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各具特色的授课风格,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学员。
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成为每位培训人员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一条捷径。在本次培训中,我们音乐班学员共上了5堂片段教学和2节完整课进行交流与学习,我也有幸在福州市钱塘小学上了一节省级音乐公开课《快乐的小熊猫》,这节课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通过这些实际演练,我们不断的交流,真正做到彼此之间的“教学相长”。在讨论中,学员们畅所欲言,提出的许多观点和问题都是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得到了与会老师们的重视,他们的回答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对我们今后的音乐教育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培训是一个反思进步的过程。二十天的培训学习是短暂而辛苦的,但留给我们的记忆和思考却是永恒的。通过这次培训,我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我要把汲取到的先进理念、思想运用到工作中去,让此次培训的价值在工作中得到的体现。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要努力发挥自己的专业素质,把爱与知识播送给每一位孩子,让他们健康、个性地成长。使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去感受、理解、表现音乐;给他们富于旋律的人生,享受人生的旋律。
音乐教学法培训心得体会(模板15篇)篇三
开学前,我初步学习了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听曹老师的奥尔夫音乐培训活动中可以看到,她所呈现出来的东西不是单一的,而平时我们的活动就只有一个目标,让孩子唱会歌,填鸭式的教孩子唱歌。聆听这次活动,使我有时机领略到:作为音乐而言,它的材料也应是多样的,画面中有节奏,节奏中有律动,律动中有欣赏,在有机整合中,让幼儿在音乐中记忆、感知、注意、体验等,这将会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下午马老师和我们做了一些游戏,比方律动小跳蚤、找羽毛、还有上海的一个方言儿歌蚊子咬等,接着又跟我们做了妞妞找毽子、胖厨师的故事游戏等。做游戏期间曹老师用了很多的手势、乐器、小道具、一些感慨词的.提示等,而且马老师的表情很夸张,但是做的很自然,在整个过程老师也很享受。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还可以这样上课。
奥尔夫教学非常的生活化,让人有一种轻松、快乐的感觉。我越来越觉得这种教学可以把比较枯燥的音乐知识,通过精心的设计运用舞蹈,游戏、情景教学等方式使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这些音乐知识。
音乐教学法培训心得体会(模板15篇)篇四
“绽放璀璨的生命之花,谦学省培智慧的成果,收获十天有意义的人生!”带着这样的座右铭我一路前行!一路凯歌!我有幸参加了小学音乐骨干教师培训。这次培训专家讲座引领;有教学实地的考察,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等。以下是我参加培训学习的几点体会:
音乐是一种崇高而深刻的艺术,它具有强烈的感人魅力,作为一线的教师必须安心坚守岗位,这是道德的底线。只有安心,才能思变、才能发展,这是生命的意义。怎样对待自己、怎样对待学生、给学生什么教育、给学生什么影响,这是教师的责任。因此,在今后的实践期间,我永远铬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它让我更安心地从事教育事业。
教学应是一种体现人的生命性的活动。教学过程是师生生命存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而关注生命价值,引导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内在品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应是对话的、和谐的关系。教学要真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释放学生的内心能量,发掘学生的生命潜能,倡导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教学过程应是一个不断生成及提升人的生命价值的过程。教师要用一颗灵动的心,要用一双锐利的眼,去把握与发现学生的生命律动,唤醒学生内在沉睡已久的意识和潜能。学生是主体性的生命体,教育的目的是提升人生命的价值和质量,而不只是实现社会功利主义的工具、手段。教学就是对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进行关怀,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享受生命的过程。收获的是美的和声!
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幸福不仅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它同时也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在当今这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幸福是人的追求,也是人的需要。然而人的幸福的获得需要教育来实现。幸福在教育方面不仅包括学生的幸福,也包括老师的幸福。教学过程中要有幸福,接受教育之后的人更要有幸福。现实教育的幸福与理想教育的幸福的实现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幸福的教育有实现的可能。因此可以说幸福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教育对人的发展的理解的深化与把握。幸福教育就是以人的情感培养为目的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能够创造幸福、拥有幸福的人。今后我会体验我幸福的音乐教育人生!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努力发挥自己的专业素质,把爱与知识播送给每一位孩子,让他们健康、个性地成长。使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去感受、理解、表现音乐;给他们富于旋律的人生,享受人生的旋律。
印象最深的课程是程碧霞程老师为我们传授了许多音乐教学方法(达尔克洛兹教育体系、柯达伊教育体系、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受益极大。特别是洁净的教学方式——丹麦的七式音阶,让全班同学进全面参与、体验、实验。把这些知识变化性地运用到我们的音乐课堂中,收到很好的教学效应。例如:在教授二年级的音乐课程中,其中《大自然的声音》这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利用天气变化来认识声音的强弱,根据各种天气变化,来引导学生用报纸制造声音及音乐的强弱。学生用轻轻撕纸来表示下绵绵细雨的声音(表明很弱),把报纸来回飘飘表示下小雨沙沙的声音(弱),把报纸用力撕破表示闪电的声音(强)等。从生活中感知强弱,再切入到音乐当中,再用各种声响效果和打击乐器来加强对强弱的认识。又如:教授音乐的长短时,我让学生用肢体动作(手势、脚、报纸等方法来体验),学生很感兴趣。同时需要我们根据各年级特点设置简易的体验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引导学生去感受、欣赏、理解美,启迪学生去想象美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建构起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
我真的希望将来我的学生一千个孩子就是一千个懂音乐的哈姆雷特!创设轻松的音乐课堂,营造和谐氛围。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我尽量避免那种生硬的、繁难的技巧技能性训练,而是从学生出发,多为他们营造一些发现美、创造美的自由空间,以激发起他们热爱美、传播美的热情,从而使美能在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成长、壮大。在教授欣赏《野蜂飞舞》这首歌曲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初次聆听歌曲所表现的情绪,再重听、分层感受,理解音乐元素的塑造作用:速度——急(表现飞来飞去)、力度——强(表现野蜂跳舞的猛烈)、音色低沉。最后听音乐,为野蜂飞舞创编舞蹈动作(摇摆舞),用不同方式的三步曲来感受音乐之美。这样的设计,学生乐于参与,不会盲目欣赏歌曲,使音乐之美流淌于孩子心中。用专业知识理论来引领开展音乐科研与教研活动。注重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我还坚持以博客的形式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认真的总结与反思,汲取经验教训。
新时代、新知识、新课程都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学习不仅仅只学专业方面,要扩充到各个领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首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其次,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这次培训,为我们营造了一个互相学习的环境,从根本上改变了原先的传统学习模式,更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和教学理念,为我们今后的教育人生开辟了新天地。我要把汲取到的先进理念、思想运用到工作中去,让此次培训的价值在工作中得到最大的体现。短暂的集中学习虽然结束了,但网上远程学习还在继续,我相信骨干教师培训带给我们的将是不断探究,不断发展,不断完善自我的永远的研修平台。
音乐教学法培训心得体会(模板15篇)篇五
通过尚老师的专项培训,我了解到奥尔夫音乐的材料应该是多样性的,学习的方式也应该是多样性,画面中有节奏、节奏中有律动、律动中有欣赏,各种多样性的结合,形成了奥尔夫音乐的综合性,这种综合性不但培养孩子的感受、欣赏、表现能力,而且还综合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通过这次培训,我对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也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可以在欣赏课的教学中参加奥尔夫的元素,尚老师对《匈牙利舞曲(第五号)》进展教学时,采用情景教学以小矮人的故事代入音乐,使孩子们更形象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图谱的欣赏以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方式感受音乐;在与舞曲比照时,分别从情绪、色彩、旋律线来分析音乐。这些方法都是值得学习的,在今后的欣赏课中都是可以借鉴的。在音乐课中是可以通过语言、声势、律动、旋律、打击乐器、舞蹈、情景表演等方式来进展学习的。我认为,奥尔夫教学是一种过程性的教学,是以孩子们为主体的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你学会了不一定会教好学生,它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以及深厚音乐功底,才能通过崭新的教充理念和教学方法给孩子们全面有效的、生动有趣的音乐教育。因此,今后我在音乐教学上要不断去实践,不断去探索,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使孩子们感受音乐的魅力并热爱音乐。
音乐教学法培训心得体会(模板15篇)篇六
第二天,潘老师给梅园小学二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各上了一节音乐课,让我们看到奥尔夫教学法直接作用在学生身上的效果。(只是课前我满心期待着进来50个学生后,看看一些游戏会不会让学生失控,没想到进来也只有20个学生。看来奥尔夫教学法进入音乐课堂,人数问题确实是让人头疼。)其余的时间潘老师一直在跟我们做游戏,围绕着:唱歌、舞蹈、律动、语言(节奏)、乐器(身体乐器)展开。三天的学习非常愉快,老师们已经体验到奥尔夫教学法的独特魅力。虽然说奥尔夫教学法不能直接套用在音乐课堂,但它的精髓很值得借鉴。让我感受最深的有两点:一是教师超高的音乐素养,二是非常适合孩子的教学目标。
在一节音乐课里我们不需要看到一个音乐老师像演奏家或者歌唱家一样展示自己的专业,那音乐老师的专业素养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通过这三天的学习,我觉得教师素养充满了整个教学过程,在细节处体现。
首先,教师是作曲家。奥尔夫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是一个个短小的音乐素材,通过教师的引导,一个小素材加入各种元素,发展成为较长的乐曲。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创作过程,期间教师需要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去判断,如何让乐曲的声响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木质乐器和金属乐器音量上是否平衡,各个节奏声部的松紧等等。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曾经设计过的乐器伴奏的环节,大多也只是走个过场,没有从学生的演奏中得到反馈,一方面是因为对未知的“创作”没有把握,所以不会预留很多时间在这个环节,另一方面是自己没有关注到“创作”的音乐上。一个没有关注音乐的老师,如何让孩子去关注音乐呢?一个不能帮助孩子提高演奏效果的老师,演奏的环节,能让孩子得到什么呢?(走了,面壁思过3分钟……)。
再次,教师是指挥家。三天的课程中,我看到的潘老师是全情投入的。每个游戏,不论面对老师,还是学生,潘老师都用自己的眼神、肢体……所有可以用到的一切向我们传递着讯息。就像指挥家一样。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也会给学生做渐强和渐弱的拍手示范,可我从来没想过渐强的时候可以通过手部的渐渐抬高使得学生能不单在听觉感受到变化,而能够结合视觉感受。(这也是奥尔夫教学法常提到的听视觉结合)教师的体态、肢体语言如此重要,以后不能偷懒了,还有太多太多可提高的空间了。(走了,面壁想想哪里还能做得更好……)三次,是让人钦佩的应变能力。我想,如果课前要跟潘老师要一份上课的详案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整个教学过程中,太多的“生成教育”。所有的教学环节,可能根据一个学生或者几个学生的一个小念头而即兴发生。学生不但参与了音乐创作过程,甚至参与了课程设置。可谓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了。比如,潘老师在四年级《回声》这一课,在乐句中间穿插的学生回答“云”,和“o,yeah——”,完全是偶然。只是因为一个学生的答案,而最后的效果却是这两个地方成了整课的亮点。
最后,教师是心理学家。面对孩子,教师必须很好地把握每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征。设置的游戏,要适合孩子的年龄和能力,要关注细节。适合孩子,潘老师提到,所有游戏如果太难,会让孩子有挫败感而不愿意玩下去。所有游戏,应该从简单到难循序渐进。并且遵循“进三退二”(我自己起的名字)理论。就是说我们不能一味要求学生进步,我们要允许孩子进一大步,退一小步。而整个过程中孩子是在进步的就可以了,而不能要求孩子只进步不退步。学习的过程,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不论是音乐还是别的科目,甚至人生,都遵循着“进三退二”的原则。
总结:奥尔夫教学,在歌曲教授过程中,几乎不会用到现成的伴奏音乐,这给学生参与创作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同时也对教师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作曲家的创作能力,指挥家的控制能力,判断能力,和超人的应变能力。还要能够结合每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征。我想,一个好的音乐老师,都离不开这些素养,并且我们需要从学生身上,得到反馈,参与修正,得到提高。不单外出学习是学习,我们面对学生的每节音乐课,都是学习。前提是,认真上好每节音乐课,做好反思。这才是教学经验的意义所在。(走了,学习去……)。
很喜欢奥尔夫的教学目标,所以记下:1、帮助孩子累积音乐经验。2、帮助孩子发展其潜在的音乐性。非常简单,又是那么地适合学生。
音乐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我们不必纠结一节课里面要有一首曲子,还是要有好多曲子,不必纠结一节课上完,这首歌可能还没学会唱。(潘老师四年级的课《回声》上完,学生并没有学会演唱,但学生充分体验了音乐,甚至参与了音乐的拓展创作)只要我们关注的是学生,关注的是音乐,而不是课程本身、不是把学生当成课程的道具,相信学生必有所获。
音乐教学法培训心得体会(模板15篇)篇七
在蒙氏音乐教育体系中最突出、重要的一项原则是即兴性原则,即兴是最古老、最自然的音乐表现形式,是情感表露的最直接的形式。从游戏入手,将幼儿的娱乐优势转向学习。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幼儿,而是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声音。在探索式的学习中了解音乐。原本复杂的音乐,在趣味强的游戏中、没有了传统学习音乐的乏味,让老师也乐在其中。
音乐教学法培训心得体会(模板15篇)篇八
首先,我很庆幸自己能拥有参加这次小学音乐教师培训的机会。在培训中,我一直要求自己做一个认真、优秀的学员,要把握机遇,努力学习。我毕业所学并不是音乐专业,教学经验不够丰富。但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不由让我深思;21世纪的音乐课,应该教给孩子们什么?这也是备受广大音乐教师关注的一个热点课题。随着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的推广与实施,在经过多天的培训学习后,自己逐步树立了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彻底转变了旧的教学观念,在几位培训老师的理论指导下,在自己的反思下,我深刻地感受到新课改、新教材、新教法带来的课堂新气象。现将自己的几点心得体会以及今后的打算总结如下:
多年来,我们音乐教师都不断地述说着教材老、线谱难等实际教学困难,寄希望于教育部门及早更改教材。现在,终于盼来了新课改。但当我们欣喜地拿到“新课标”和“新教材”的时候,我们的脸上并没有洋溢出喜悦的笑容,因为对于“新标准”和“新教材”的大变革,我们一时还无法领悟,教学中感到无所适从。与传统音乐教育相比,“新标准”无论是从音乐教育的理念、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改革,这对于已习惯了传统音乐教学的广大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革命,一场挑战。
畴内理解,而是要把“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思想。
有了充分的理论作指导,教学实践就有了一定的方向性。今后我会注意用新思想、新理念来支配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力求全面贯彻课改精神,让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积极有效地引导下,都生动活泼地学习,促使他们全面发展。具体构思方案如下。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的教学理念提出: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让学生的身体和思维真正地“动”起来。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都受主体情绪的影响。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下,人的自主探索和体验的状态最富有开拓性和创造性,也就是说,只有课堂充满生动活泼的心理气氛时,学生的精神才会饱满,情绪才会高涨,兴趣才会浓厚,思维才会活跃,学习效率才能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我将尝试对学习环境与氛围的创设,以求取得较好的效果。
1、改变老套的座位模式。
座位模式是教学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有着深刻影响。传统的“秧田式”座位排列,单调刻板,只能让学生感到纪律的约束,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活动与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让学生在每堂课走进教室都能感受到强烈的音乐气氛,唤起学生们的学习愿望,我将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半圆形、方形、台阶形等座位模式,有时因活动需要,干脆移开方凳,师生围圈坐在地中央,尽情地唱啊、跳啊,我知道学生们肯定会非常喜欢这种全新、自由的座位编排方式。
2、精心设计板书。
音乐教育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运用独具匠心的板书设计,能够为学生营造轻
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与多层次美的教学氛围,还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的板书中感受到音符的形态美、结构美;音乐语言的简捷美;音乐表现的形象美。在以往的教学中,自己不重视板书的设计,认为音乐课重在教唱歌曲,进行表演,再加之自己缺少美术细胞,很少去设计、构画板书。在新一轮教改中,把音乐审美摆在了核心位置。所以我会结合教学内容,每堂课都尽可能地去变换花样地设计板书,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美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既体现了新课标“潜移默化培养美的情感”精神,又极大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兴趣,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形式不拘一格,面向全体学生教学;
新的教学理念提出:面向全体学生。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每一个孩子的天性都喜欢音乐,乐于自我表现。可如果总是单调呆板地教学,就违背了孩子的年龄特征与认知特点,时间长了,孩子的兴趣就会丧失,大部分的孩子就会产生厌学情绪,每堂课只有少部分的好学生来勉强配合老师完成教学活动,长此下去又怎能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呢?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恶性循环,我们在备课中就要注重备学生、备教法,采用灵活可行的教学形式来组织进行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提供可能和空间。
1、师生互动,主动参与。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定学,即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让学生配合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不愿学也不会学。新课程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所以我们在课堂中要摆正教师的主导位置,主动自觉地做好角色转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同行者与促进者,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与发展,让自己的课堂建立起师生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合作学习,鼓励创造。
音乐学科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不仅需要学生的各个感官都积极参与,而且更需要学生形成一股合力,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完成。尤其是处在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今天,如何在课堂上给学生留点“交往”空间,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进行良好的交往与合作,共同去探究新知、获得新知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注重学生小组学习与竞赛的环节设计,抓住教材中生动有趣味性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鼓励学生大胆地合作创造,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集体学习的乐趣,都分享集体合作成功的喜悦。
3、重视实践,培养能力。
轻松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可以引导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同时又增强了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对发展其想象力、创造力及其他各种能力很有益处。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轻松有趣的游戏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玩中认识、体验、创造音乐,培养了各种能力,达到新理念的最终目的。
培训时间虽短,但正是经过这几天的培训学习,使我从根本上改变了原先的传统教学模式,更给我带来了新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和教学理念。我深深地喜欢上新课标、新教材,也深刻地意识到肩上的责任和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主动去迎接各种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充实完善自我,积极投身于音乐教学的改革,为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乐素质,改进音乐教学做出自己应有的一份贡献!
音乐教学法培训心得体会(模板15篇)篇九
奥尔夫音乐教育强调让学生自主参加音乐活动,而不是一味地观看或听。通过学生自由的,自主的设计音乐活动才能真正体验、感受音乐,才会从中有效地到达音乐的教学目的。如在探索声音课堂上,安吉丽娅老师幽默的表演了一段声音戏剧,让我们开怀大笑了一阵,但是我们从中很快知道了声音的魅力,接着她从中选五个人到台上盘腿坐下,每人心中想一个声音,如嗡嗡,喵喵,哎呀,哦,啊等等,但是声音不能与别人相同,而安吉丽娅那么当起了乐手,每拍一个人的头时,就会发出一个声响,连续的按节奏拍的'话,就成了一曲美妙的乐曲。这个游戏让大家都想跃跃欲试,老师说光只有声音不行,还要有情节。于是大家七八个人一组,自己分工,一些人做声响,一些人表演。展示时,每一组都表现的超乎想像。三打白骨精,嫦娥玉兔,腊笔小星都搬上了舞台,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表演了一幕幕精彩纷呈的故事。在这堂课中,老师并没有告诉我们应该如用声音,这个声音应该表现什么,如何适当的参加声音,全是学生自己去想像去创编。得到的效果却极佳。
音乐教学法培训心得体会(模板15篇)篇十
近年来,随着艺术教育在我国幼儿教育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孩子小小的年纪就想把他们领进艺术的大门。通常情况下家长会让孩子进行一种或多种乐器的学习,但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厌烦的情绪,甚至抵触的情绪,就是这种负面情绪的产生反而耽误了孩子的艺术教育,而并没有让孩子进入艺术的大门,而成为过客。那么作为教育者,我们到底为什么要进行音乐教育?应当如何进行音乐教育?随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传入中国,越来越多的老师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找到了答案,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主动积极的越快的从中获得相关的艺术经验。
卡尔·奥尔夫——德国作曲家、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受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和现代舞蹈的启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版《音乐教程》一书,力图“引导人民走向音乐的原本力量和原本形式”。同时,考虑把教学经验用于儿童音乐教育实验。在奥尔夫音乐课程中要求幼儿“动”起来,用“综合式、即兴式”的方法学习音乐,幼儿在学习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在不知不觉地接受着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我认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之所以能够广为流传,从根本上来看,他是符合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的,幼儿在学龄前时期只具抽象逻辑思维还没有发育完全,无论是感知、记忆、想象能力很低,兴趣爱好和特长也不明显,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较低,日常幼儿在课堂中表现出非常好动,喜欢游戏的特点,所以要求教师为幼儿传射的学习环境必须要符合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
举例来说,针对幼儿园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入园困难是幼儿、家长与教师最头痛的问题,为了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就可以运用奥尔夫教学法中的方法与幼儿进行音乐互动,以《小松鼠上学校》的故事带入,进行主题式的音乐活动。
我认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十分适合作幼儿,既能帮助幼儿在艺术技能上有所习得,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幼儿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体验,培养幼儿在艺术学习中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不追求结果而更加注重过程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使我们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音乐教学法培训心得体会(模板15篇)篇十一
参与了这次网络远程培训,听了专家们的视频讲座,我心里有着很多的感受,收获颇多!
通过专家们的引领,关心我们老师进一步领悟新课程教学理念,对学校音乐教学有更深化的理解与思索;通过参加学习、反思体会,关心我们老师精确把握音乐学科的新课标的要求;通过对音乐学科的分析与研讨,关心我们老师熟悉并把握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并能够有效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通过培训,使广阔老师留意到参加教学研修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其参加研修的乐观性和爱好。
老师是人类文化科学学问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在社会的连续和进展中起着不行缺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音乐训练要把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贯彻到教学的始终。老师是训练过程的组织者,必需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监督和调整力量。
同学都有向师性,其受训练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老师的人格力气是无形的、不行估量的,老师要真正成为同学的引路人。学校的音乐教学同样要从育人的目标动身,对同学进行审美训练。
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同学的进展。为了使同学能轻松、开心地上音乐课,我从创设情境动身,多用鼓舞的方式使同学表现出良好的品质,让同学在开心的气氛中接受审美训练。
老师要在教学中树立以同学为本的现代训练观念,给每个同学供应思索、制造、表现及获得胜利体验的机会。做到这一点,老师要学会观赏每一位同学,发觉每一位同学的闪光点。
教学是门艺术,多在备课上下功夫。教学中肯定要仔细地贯彻新的教学理念,以同学进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势迎接新的挑战。音乐训练--不是培育音乐家,我们要全面提高同学的素养,培育完善的人格,音乐训练首先要教会同学学会做人。在教学方法上,一切从儿童动身,提倡学习元素性音乐,注意培育制造力,使儿童能以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并从中获得共性的进展。
现代的学校音乐训练,是开放的、综合的和可持续进展的。我们的素养训练需要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进展,而音乐作为远培,让我能以更宽敞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训练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养和训练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
通过这一次培训,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忱,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锐意创新,制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音乐教学法培训心得体会(模板15篇)篇十二
在当下的音乐教育领域中,流行音乐教学培训已经成为了一个广受欢迎的领域。随着流行音乐产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流行音乐的热爱和需求也日益增长。因此,流行音乐教学培训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方向。流行音乐教学培训不仅仅是简单的教授音乐技巧,更是通过音乐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在这个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流行音乐教学培训的重要性,也收获了很多心得体会。
流行音乐教学培训的方法和技巧与传统音乐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在传统音乐教学中,更加注重乐理和技巧的掌握。而在流行音乐教学培训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表演和创作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需要发掘学生的兴趣和潜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很多创新的方法,如让学生创作自己的歌曲、进行即兴表演等。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锻炼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流行音乐教学培训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它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学习兴趣。相比传统音乐教育,流行音乐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让他们更愿意主动去学习和探索。其次,流行音乐教学培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流行音乐通常是多人合作完成的,学生需要与其他人共同创作和演出,这促使他们学会与人合作和沟通。最后,流行音乐教学培训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用音乐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第四段:总结流行音乐教学培训对教师的要求(200字)。
流行音乐教学培训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需要对流行音乐有全面的了解和研究,了解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和各个流派。其次,教师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最后,教师需要有良好的沟通和引导能力,能够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音乐才能。
随着流行音乐产业的不断发展,流行音乐教学培训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对流行音乐教学培训充满了信心和热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培养出更多有才华的流行音乐人才。我希望将来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流行音乐教育工作者,为学生们带去更多音乐的快乐和成长的机会。
以上就是我在流行音乐教学培训中的心得体会。流行音乐教学培训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途径。它的影响不仅限于音乐领域,更可以在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中产生深远的影响。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支持流行音乐教育,为培养更多有才华的音乐人才做出贡献。
音乐教学法培训心得体会(模板15篇)篇十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流行音乐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在青少年之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流行音乐教学培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我曾参加过一次流行音乐教学培训,下面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流行音乐教学培训的内容非常丰富多样。在培训期间,我们学习了很多流行歌曲的演唱和伴奏技巧。老师们耐心地教我们如何正确运用发声技巧,如何选择合适的音乐曲风和调式。此外,我们还学习了音乐创作和编曲的基本知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我们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还能够不断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其次,流行音乐教学培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课堂上,老师们鼓励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尝试新的音乐元素和创作方式。同时,他们还组织我们进行团队合作,让我们互相合作、协作,共同完成一首流行歌曲的创作和演唱。通过这样的培训方法,我们不仅能够体验到音乐的乐趣,还能够培养出创造力和团队精神。
第三,流行音乐教学培训注重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堂上,老师们会给我们讲解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音乐的节奏、和弦、曲式等。但他们不仅仅停留在讲解的层面,还会安排我们进行实际操作和演练。通过这样的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到演唱和创作中。
第四,流行音乐教学培训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情感表达能力。在课堂上,老师们会向我们介绍各种不同的音乐曲风和风格,让我们感受到不同音乐对情感的表达和传递。同时,他们还会引导我们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情,培养我们的音乐审美和情感表达能力。
最后,流行音乐教学培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在培训结束后,我们有机会参加音乐会和比赛,向大家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这不仅是对自己学习成果的一种肯定,还能够增加自己的自信心和表演能力。
总之,参加流行音乐教学培训给了我很大的收获。通过培训,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音乐水平,还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团队合作能力、音乐审美和情感表达能力。我相信这些能力将在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非常感谢这次培训给我带来的一切,我会继续努力,成为一名出色的流行音乐人。
音乐教学法培训心得体会(模板15篇)篇十四
音乐教学培训是提高音乐的教学能力,也是自我修养的时候,那么大家参加音乐教学培训都有怎样的收获呢?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音乐教学。
希望大家喜欢。
11月12日,我们参加了区少年宫在实小举办的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培训。聆听中国音乐家协会柯达伊专业协会特邀专家赖达富的讲座。感受颇深。俗话说的好:“人过四十不学艺”我已经五十奔六的人了还有什么好学的吗?不然啊,赖老师那激情和精彩的讲座深深地打动了我,同时又涌起一种再搏一把的冲动和热情。其实我知道这种来源于匈牙利不是今天的事,但真正懂他、了解他却在今天。这使我爱好了近五十年的音乐艺术在今天又增加了一副飞翔的翅膀和新鲜的血液。
在他的讲座中,一是要树立本民族为主题的教学理念,强调音乐中的团体动感和音乐的涌动特点相结合。将双基教育融入其中通过人的肢体语言体现出来。用最简单的音乐乐思做出多种律动效果来,使孩子们多层次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二是注意了基本知识的公共性备课。按照不同的教学深度,备出不同的基础知识的组合训练方法。并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使孩子们一上课就得到音乐带来的启动,自然进入学习状态。真是妙不可言。三是他的拓展不是仅限于教科书的范围,而是广泛收集和利用中外民族和乡村的民歌小调加以编配,去粗存精。进行拓展性训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之,他的讲座给现有的中小学教育带来了更新更现实的经验和方法。需要我们细细的品,慢慢的消化,认真的领会。与我们现有的实际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切不可照猫画虎,生搬硬套,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艺术教育的心路来。
3月1-3日三天,在梅园小学参加了奥尔夫教学法的培训。来自中国台湾潘老师授课。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我第三次参加奥尔夫教学法相关的培训。庆幸的是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
潘老师应梅园小学的要求,在第一天为我们介绍了所有的奥尔夫乐器。才发现还有那么多乐器不认识,比如:棘齿、海鼓、自响筒、多音筒、牛铃……。
第二天,潘老师给梅园小学二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各上了一节音乐课,让我们看到奥尔夫教学法直接作用在学生身上的效果。(只是课前我满心期待着进来50个学生后,看看一些游戏会不会让学生失控,没想到进来也只有20个学生。看来奥尔夫教学法进入音乐课堂,人数问题确实是让人头疼。)。
其余的时间潘老师一直在跟我们做游戏,围绕着:唱歌、舞蹈、律动、语言(节奏)、乐器(身体乐器)展开。三天的学习非常愉快,老师们已经体验到奥尔夫教学法的独特魅力。虽然说奥尔夫教学法不能直接套用在音乐课堂,但它的精髓很值得借鉴。让我感受最深的有两点:一是教师超高的音乐素养,二是非常适合孩子的教学目标。
一、课程中体现出教师超高的音乐素养。
在一节音乐课里我们不需要看到一个音乐老师像演奏家或者歌唱家一样展示自己的专业,那音乐老师的专业素养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通过这三天的学习,我觉得教师素养充满了整个教学过程,在细节处体现。
首先,教师是作曲家。奥尔夫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是一个个短小的音乐素材,通过教师的引导,一个小素材加入各种元素,发展成为较长的乐曲。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创作过程,期间教师需要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去判断,如何让乐曲的声响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木质乐器和金属乐器音量上是否平衡,各个节奏声部的松紧等等。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曾经设计过的乐器伴奏的环节,大多也只是走个过场,没有从学生的演奏中得到反馈,一方面是因为对未知的“创作”没有把握,所以不会预留很多时间在这个环节,另一方面是自己没有关注到“创作”的音乐上。一个没有关注音乐的老师,如何让孩子去关注音乐呢?一个不能帮助孩子提高演奏效果的老师,演奏的环节,能让孩子得到什么呢?(走了,面壁思过3分钟……)。
再次,教师是指挥家。三天的课程中,我看到的潘老师是全情投入的。每个游戏,不论面对老师,还是学生,潘老师都用自己的眼神、肢体……所有可以用到的一切向我们传递着讯息。就像指挥家一样。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也会给学生做渐强和渐弱的拍手示范,可我从来没想过渐强的时候可以通过手部的渐渐抬高使得学生能不单在听觉感受到变化,而能够结合视觉感受。(这也是奥尔夫教学法常提到的听视觉结合)教师的体态、肢体语言如此重要,以后不能偷懒了,还有太多太多可提高的空间了。(走了,面壁想想哪里还能做得更好……)。
三次,是让人钦佩的应变能力。我想,如果课前要跟潘老师要一份上课的详案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整个教学过程中,太多的“生成教育”。所有的教学环节,可能根据一个学生或者几个学生的一个小念头而即兴发生。学生不但参与了音乐创作过程,甚至参与了课程设置。可谓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了。比如,潘老师在四年级《回声》这一课,在乐句中间穿插的学生回答“云”,和“o,yeah——”,完全是偶然。只是因为一个学生的答案,而最后的效果却是这两个地方成了整课的亮点。
最后,教师是心理学家。面对孩子,教师必须很好地把握每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征。设置的游戏,要适合孩子的年龄和能力,要关注细节。适合孩子,潘老师提到,所有游戏如果太难,会让孩子有挫败感而不愿意玩下去。所有游戏,应该从简单到难循序渐进。并且遵循“进三退二”(我自己起的名字)理论。就是说我们不能一味要求学生进步,我们要允许孩子进一大步,退一小步。而整个过程中孩子是在进步的就可以了,而不能要求孩子只进步不退步。学习的过程,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不论是音乐还是别的科目,甚至人生,都遵循着“进三退二”的原则。
总结:奥尔夫教学,在歌曲教授过程中,几乎不会用到现成的伴奏音乐,这给学生参与创作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同时也对教师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作曲家的创作能力,指挥家的控制能力,判断能力,和超人的应变能力。还要能够结合每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征。我想,一个好的音乐老师,都离不开这些素养,并且我们需要从学生身上,得到反馈,参与修正,得到提高。不单外出学习是学习,我们面对学生的每节音乐课,都是学习。前提是,认真上好每节音乐课,做好反思。这才是教学经验的意义所在。(走了,学习去……)。
二、奥尔夫的教学目标。
很喜欢奥尔夫的教学目标,所以记下:
1、帮助孩子累积音乐经验。
2、帮助孩子发展其潜在的音乐性。
非常简单,又是那么地适合学生。
音乐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我们不必纠结一节课里面要有一首曲子,还是要有好多曲子,不必纠结一节课上完,这首歌可能还没学会唱。(潘老师四年级的课《回声》上完,学生并没有学会演唱,但学生充分体验了音乐,甚至参与了音乐的拓展创作)只要我们关注的是学生,关注的是音乐,而不是课程本身、不是把学生当成课程的道具,相信学生必有所获。
这次有幸参加了世界三大音乐教学法的培训,短短的五天培训收获满满,快乐多多。到了培训的最后一刻,大家都还依依不舍,不愿离开,因为在这五天里,我们学到的不仅是专业的知识还有老师们的敬业精神。
首先,三位老师都很可爱,虽然年纪都有50几了,但是一点也看不出年纪,风采依旧,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可爱,让我不能不喜欢他们。这和他们的心态是离不开的,对于孩子的犯错,他们不会死抓不放,真正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去解决问题,所以音乐课都成了孩子们快乐的天堂。回想自己的工作状态,经常会死脑筋,不能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自己设计的教学目标,结果孩子没在我预期的阶段完成目标,我就会进行强压式的方式进行教学,孩子不高兴,我也不高兴,自己还心想着怎么就学不会,不应该不会啊?却没想过他们还是孩子,学不会不是应该的吗?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也是一样,遇到事情不懂得往好的地方想,难怪自己要长白发了,应该都是愁出来的。所以这次三位老师包括刘老师都是我学习的对象,首先从心态上我应该努力去改变,让自己也变成一位可爱的老师,快乐的老师。
其次,三位老师的敬业精神都是非常值得我好好学习的。她们从孩子的快乐出发,用心在做教育,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在快乐的体验中学习,渗透,巩固。孩子在音乐课中体会到了快乐,才能真正的爱上音乐,从而愿意学习音乐。回想自己的音乐课堂,都是要求孩子要唱会歌,学会知识点,而忽视了孩子的快乐,我想如果能换个角度进行教育,真正从孩子的快乐出发进行教学,很多知识就迎刃而解了。培训中,姚玉娟老师就和我们说:“音乐老师的嗓子是很宝贵的,所以我们要学会保护好嗓子,我的课堂中也会有很多调皮的孩子,管不住自己的孩子,那我从来不用我的嗓子来约束他们,我都是用我的手势来告诉孩子们,每节课我会给孩子们三个音乐游戏,当我伸出一个手指,那么一个游戏没有,如果我伸出三个手指,那么三个游戏都没有了,而且一定要说到做好,如果三个手指都伸出来了,那节课绝对就没有游戏。”这其实是一个保护嗓子很好的办法,让孩子自己约束自己。回想自己的合唱队,我其实也应该制定一定的规则,说到做到,不至于每次排完合唱,我的嗓子就连话都说不出来,我的课堂也是一样,我想,这些专家们的很多方法都是可以借鉴到我的音乐课堂中的,可以让音乐课上的既轻松快乐又丰富多彩!
最后,我分别谈谈三位老师给我们展示的课例的一些感想。姚玉娟老师的柯达伊教法融合,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柯达伊手势和节奏训练。这次培训中,跟着姚老师一起做手势,让自己的手势也熟练了不少。曾经看到过日本的孩子边演唱歌曲边做柯达伊手势,当时就想这些孩子太厉害了,变化的那么快,手势居然能一点不错的做出来,证明这些孩子对这手势已经非常熟悉了,平时的音乐课堂中肯定也是一直在运用,这是需要日积月累的。柯达伊手势我自己本身接触的不多,在课堂中用过一些,但后来又没有坚持下去。声音是听觉的艺术,它没有视觉的形象,如何让孩子通过视觉形象来感受音高的概念,我想柯达伊手势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它通过直观现象的手势变换,来帮助学生区别不同的音高,从而形成正确的音准概念,然后把音正确的唱出来。当孩子们非常熟悉的掌握了柯达伊手势,对合唱教学的辅助作用也是很大的,平时的合唱训练中,我都是提早告诉孩子你们要唱什么音,如果我运用手势来训练孩子的和声,既方便又能很好树立孩子的音高概念,如果坚持训练,我想孩子的音准肯定会越来越好!
姚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节奏的训练也是非常的扎实。她通过一个形式变化出不同的游戏,也制作各种各样的玩具进行节奏的训练,我想这需要老师真的很用心的在进行教学研究。比如,她用包装丝袜的纸板画上嘴唇,来提醒孩子要用怎样的嘴型进行演唱,用她的话说既做到了废物利用,而且自己需要怎样的嘴唇就画怎样的,又生动形象。从这也可以看出姚老师是一个对生活很有心的老师,如果换成是我,肯定就把纸板一扔,哪能想到纸板还能作为他用。她还在吸管的一头粘上细细的须须,在吸管另一头吹气,须须就会随着气息流动而转动,通过比赛谁吹的时间最长来激发孩子在平时练习气息,不但气息得到了练习,而且孩子们还很愿意来玩这个。一个简单的传笔过程,如果是我肯定是发下去大家往后传,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肯定是叽叽喳喳边传边说话,而姚老师是通过唱歌拍节奏的形式一只一只的传笔,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要非常专注的唱歌,拍节奏传笔,哪有时间来说话啊,不但歌曲复习了,节奏也巩固了,孩子的注意力也得到了训练。同样的节奏练习可以变化出各种各样的形式,上学期在班里我也进行了学生的节奏练习,我拍节奏,学生模仿,很单一,但学生却也玩得很开心,我想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更用心一点,音乐课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吴玟蓉老师的奥尔夫教法的融合课例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奥尔夫的这套乐器,在音乐课堂中加入了这套乐器,音乐的层次感更浓了,乐器的音色真的是非常悦耳,在聆听的过程中也是一种美的享受。一套乐器要十几万,对于现在的情况我们的课堂中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有很多东西却是我们在音乐课堂中可以很好借鉴的。比如我们可以制作一些乐器来进行演奏,比如一只纸箱,我们可以用它作为一种打击乐器;比如玻璃瓶也可以作为乐器来敲。只要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乐器真的是太多了,包括我们自己的身体也可以发出很多不同的音色。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孩子去发现身边的不同音色,让孩子们自己去体验大自然的美好,这不正是音乐的美育功能吗?虽然没有能力去买这套昂贵的乐器,但是不同的和声编配合作却可以用在音乐的课堂和合唱中去,让孩子分声部演唱不同的旋律,用不同的音色,母音来演唱,不但丰富了和声效果,对于孩子的合唱也是很有帮助的,当然这也是需要长时间的日积月累,从简单开始,慢慢加大难度。以前一直很畏惧合唱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遇到合唱的教材,基本上就是只唱一个声部,想象着合起二声部,那是一件相当痛苦的事情,想想都不敢让孩子演唱二声部。但是上学期自从参加了低段合唱教学的优质课比赛,我开始尝试在课堂中进行二声部的教学,结果真的没那么难,虽然不能完全准确的演唱,却也克服了我的恐惧心理,其实二声部真的不可怕,只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扎扎实实的进行训练,其实可以实现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的。这次的培训又让我增加了信心,合唱的教学就是要扎扎实实,从简到难,一步一步的训练,只要用心去做,肯定也能做的很好。
吴老师和姚老师有一个共同点,也会在音乐课堂中加入音乐游戏。比如画旋律线,平时我的课堂的,画旋律线肯定是拿出一个手指跟着老师一起画旋律线,画完以后,很多孩子基本上是一脸的迷茫,而我自己也似乎是走过场,把这个环节完成就行,却没有用心去思考,如何把这画旋律线变得有效。吴老师给我们展示了《草原上》的游戏教学,她通过围圈拍节奏念一片云两片云……最后右手去抓右边同学的左手,左手不能被左边同学抓住来训练节奏,同时也训练孩子们注意力。然后两个同学相对,两只手举起和对方相对,但不能碰到,进行抓云的游戏,一个人带一个人跟着,带的人手的方向是根据音乐的走向,两人同时演唱旋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刻意的要求孩子去画旋律线,但是孩子们却可以很好的掌握音乐的走向,通过游戏的形式,孩子们很感兴趣,歌曲旋律也得到了巩固,音乐的旋律走向也在游戏中让孩子明白了,真的是很好的办法。所以在以后自己的音乐课堂中,也可以根据歌曲的需要进行游戏的创作,我想通过游戏学习音乐,孩子们会更开心,更快乐。
达尔克罗兹体系的教学实践是由由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和即兴音乐活动三部分内容组成。在张馨方老师的达尔克罗兹教法融合的课例中,也有充分的展示。比如视唱练耳部分,大家手拉手,听钢琴的演奏,如果旋律是舒展的,那么大家就拉着手向外扩张,如果旋律是紧凑的,那么大家就向中心靠拢,这是集体的游戏,必须要大家非常专注的聆听旋律,在玩中进行耳朵的训练,孩子们肯定是非常乐意玩的,远比要求孩子们坐端正认真听来的更有效果。把呼啦圈铺在地上,大家各自走,听到四分音符大家随便走,当听到八分音符的时候跳到呼啦圈里去,老师们在上面也玩得不亦乐乎,更何况孩子了。想想自己在黑板上解释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自己说的口干舌燥,孩子们却听得云里雾里,正像方老师说的我们这些是学院派的特点。其实这些游戏的过程都是教育无痕的一种体验,而我缺的也是这无痕。
游戏多种多样,比如用三人拉丝袜,感受音乐的变化;用大块的布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在这些老师的面前,什么东西都能用来表现音乐,用于音乐教学。最后的《山谷静悄悄》的展现,当时听得云里雾里,心想着这么简单的一首歌曲,为什么要把它变得这么复杂,后来在全体教师展现的时候,真的觉得这样的创作很有趣。通过分组创作,每组都可以创作出不同形式的音乐,有舞蹈,节奏,歌曲串联,乐器演奏等用这样的形式复习了很多学习过的音乐,也创作出不同的音乐形式,丰富了音乐课堂,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兴趣。
五天的培训学到了很多东西,三位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很多音乐教学的方法,但是对于音乐情感的处理却没有看到,不知道是不是三位老师在这次培训中没有展现出来。而刘老师在点评时都会指导我们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每次在刘老师的指导下演唱完歌曲,我都会觉得很尽兴,因为音乐中不仅有很多知识技能,更缺不了情感的体现,当情感真正融入了音乐中,音乐才赋予了它生命,才能让音乐深入人心。
接下来的音乐教学,我会好好利用三位老师教给我的方法,用心去思考我的课堂,扎实的进行音乐教育。希望将来,我的孩子们能真正的热爱音乐,快乐的生活,幸福的学习!
音乐教学法培训心得体会(模板15篇)篇十五
5月8日至11日,我代表试验学校参与了全市中学校音乐老师专业提升班培训班,受益匪浅。虽然只是短短几天时间,但我觉得实充而开心。这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学问,熟悉了许多优秀的老师,使我受益匪浅。这次我们培训的内容有:
2、合唱指挥技能,方法培训。
3、音乐新课程标准解读。
首先,这次培训,使我从观念上、理论学问水平上和教学方法与技巧上都有了新的熟悉与提高,在某些方面有了质的进步。
其次,通过这次培训,促使我深刻的反思自己的音乐教学。古语说:“吾日三省吾身。”是指道德层面,一名老师能成为教学上的能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长期的磨练,在反思中不断地成长起来的。过去我对教学中的深层次的思索熟悉不足,反思不够。通过培训,我看到了老师们的严谨的'教学态度,授课的专致,看到了同行们的仔细钻研与孜孜不倦的学习劲头,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与学习中,我会对自己每节课的的教学进行反思,做一名反思型的老师。我要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多钻研,敢创新,在艺术训练方面作出自己应做的贡献。
第三,通过这次培训,我对音乐有了更深的熟悉,在今后的音乐唱歌教学中,我会结合实际,运用这几天学习中学到的珍贵学问,尽量根据老师教的方法进行教学。同时还要不断地创新,使我校的音乐教学上一个新的台阶。老师们的讲座给我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们饱享了高品质的“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