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书心得,我们可以培养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和理解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读书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进而改进和提升自己的读书心得写作水平。这些范文涉及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书籍,包括文学作品、历史传记、科学研究等等,每一篇都是作者自己对书中内容的深入思考和个人理解。希望大家可以从中获得灵感,写出自己触动人心的读书心得,与他人分享学习的快乐和收获。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书心得(实用17篇)篇一
读了“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一书,我感慨万千。班主任工作林林总总,纷繁复杂,我想:班主任不好当。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让我明白了:作为班主任,埋怨没有用,牢骚也没有用,在我们不能改变大环境的情况下,我们只能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学会做一个专业班主任,以真正体会教师的幸福感和崇高感。
面对王老师提出的班主任的九种类型,我反思,我属于哪一种班主任呢?这是我以前从没想过的问题,正象王老师说的:“我感觉中小学班主任普遍不知道我是谁。既不知道自己的优势,也不清楚自己的弱点,而且几乎没有照镜子的习惯,遇到挫折只会怨上怨下。”看看身边的班主任,也是盲目的工作,缺少思考,习惯性的把班级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我的地盘我做主”,班级的大事小情,往往班主任说了算,中学“班官”型的居多,小学的“班妈”型的居多,极少数是不愿意做班主任,领导硬性安排的,所以保持“维持会长”的身份。我们只有真正认清自己,才能改变既定的思维模式,才能像“科学家”型班主任转变。
提起问题生,没有老师不头痛的,问题生耗费了班主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成为班级“顽疾”。问题生何以成为问题生?什么样的学生才是问题生?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问题生?王老师给我们做了具体说明,让我们对问题生有了新的认识。在我们的惯性思维中,只要学习差的学生都是问题生,这样,一个班级可能会出现三分之一乃至更多的问题生,我们人为的扩大了问题生的范围,今天抓这个,明天找那个,整天累死累活的,班级却没有任何起色。我觉得这主要是我们专业知识欠缺的原因,在问题生问题上,我们要么“高压”,要么“怀柔”,要么“招安”,要么“一棒子打死”,要么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要么强迫转学,眼不见心不烦。殊不知,很多问题生就是我们造成的,是我们人为地把他们推向了问题生行列。面对问题学生,我们不分析,不思考,不管什么样的问题,习惯按自己惯有的思维处理。事实上,问题生的出现,对班主任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每成功转化一个问题生,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又提升了一步,这会促进班主任的成长。而我们却习惯了安逸的生活,怕出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能避则避,避不开便草草解决。所以我们的教育历程显得苍白,所以我们的工作原地踏步。
一直对班主任工作持排斥态度,一直以为班主任工作不需要太强的专业知识。读了王老师的这本书,在感叹自己肤浅无知的同时,更觉震撼,原来这才是真正的班主任生活。所以,我决定告别以往的懒惰,告别以往的懈怠,告别往昔那些缺少思考的日子,学会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书心得(实用17篇)篇二
读完《班主任基本功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感受颇深,体会颇多。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更直接地体现在对学生的热爱上。一名好的班主任,永远要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每一个学生。
首先,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决不厚此薄彼。无论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他们都需要班主任的关爱。班主任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之窗的烛光,相反,任何看似不经意的失误都可能给学生幼小的心灵留下难以抚平的创伤。
其次,爱学生就要善于了解所有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在工作中,要善于观察,通过看学生在学习、课外活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情况,就会大致了解到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聪明才智;要细心询问,通过与学生聊天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和内心世界,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注意和关心;要集思广益,通过访问家长,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家庭生活和成长环境,通过与任课老师交流,掌握学生的各项特长和心理特征。只有这样,才能为下一步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进行教育就会因人而宜,事半功倍。
最后,爱学生就要真诚面对所有学生,能够亲密无间。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求知欲望非常高,对什么都感到新奇,什么都要问个为什么。这就需要班主任始终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干他们爱做的事,说他们爱讲的话,与他们打成一片,不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增加他们的知识技能,学生们也就自然会把你当作他们的大朋友,有了高兴的事就忍不住要告诉你,有了小烦恼也会第一个向你倾诉,如此,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天然障碍和心理阻隔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教育也就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教师经常要对学生的工作进行评价,而这种评价则必须要公正,只有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学生信服,从而激发起他们奋发向上的愿望。因此,我在教育中力求公正的评价每一位学生,对成绩好的学生不护短,对学习差的学生不歧视,注意发现优生的不足,防微杜渐;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并使之发扬光大。如在卫生工作中,有些学习差的学生劳动表现积极,不怕脏、不怕累,争做重活,而有些所谓的好学生却怕脏、怕累,在一旁转圈。劳动结束后,我及时作了全面的实事求是的总结,同学们听后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对于班干部同学要求更加严格,要求他们每月写出工作总结,召开一次干部会议,推广各自的工作经验,对于取得成绩的同学适时地表扬,使他们心理上享受到成功的愉悦,以便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学习。总之,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成才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在工作中只有讲科学、讲创新、讲艺术,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多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积极探索,善于总结,使自己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在很多人眼里,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大部分老师能推则推,实在推不了,就勉强应付。事实上,这既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也是长期对班主任工作的一种曲解。做好班主任工作,不仅是完成了学校的一项工作,对自己的教学也是大有助益的。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书心得(实用17篇)篇三
班主任也需要专业?班主任工作都有哪些?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可否借鉴?用心做和用力做、让我做和我要做之间究竟有多大区别?……带着这些疑惑,我打开了王晓春老师的这本著作《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
有多少人,如我一般,把班主任仅仅看作是班级的管理者,可事实上班主任更应该是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的平等对话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导者,更是终生学习者。
读了王晓春老师的这本书,让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我一直忙于的班级日常管理仅仅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班风的建设和对问题学生的诊疗是独立于班级日常管理之外,班主任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扪心自问,我却从未把这两部分当成“正事儿”。
班主任既然是一项专业工作,那么做这项工作就需要有科学的方法。以前总说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可是这种艺术性的提法到很多人那里就变成了随意性,变成了肤浅性,成为拒绝深入学习的挡箭牌。王晓春老师告诉我们,班主任工作更是一门科学。因此,我们更应该带着科学的态度去深入研究,认真学习专业知识,锻造班主任工作本领。正如这本书封面上所说:尽量减少行政思维和行政语言,减少空话、大话、套话、废话,把班主任工作真正作为一个教育专业,进行学术研究,追究其理念、探索其规律、构建其体系,寻找其方法,从而使更多的班主任从“知之”走向“好之”和“乐之”。
“想想自己,面对自我”是我从此书中读到的另一种收获。太多的时候,我们班主任太无私,无私到总想着学生的成绩、学生的进步、学生的成长,以至于无私到太“忘我”,忘记了自己的成长、自己的进步、自己的收获。改变别人那么不易,我们却天天在做;改变自己,主动权就在自己手中,我们却压根没有做。比这种没有做更可怕的是我们根本就没有这种意识。真的有一天,我们觉醒了,我们改变了自己,进而影响了别人。我们班主任工作的效果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到那时,“不费吹灰之力”的神奇,你会体会得淋漓尽致。
让我们从疲惫和焦虑中走出来,做一个明哲的班主任吧。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书心得(实用17篇)篇四
近期我一直在读《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这本书,读后感触颇深:要做,就该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书的内容,那就是:主张班主任实现思路和工作方式的转轨,从只会交替使用“管”和“哄”的方式转变到逐渐更多采用“帮”的方法上来。管孩子就是用各种规则和批评、惩罚手段迫使孩子就范,哄孩子就是用表扬、赏识等手段诱使学生走成人设定的道路,这两种办法都强调从成人的主观愿望出发的外部干预。帮孩子则不然,它是先搞清孩子的特点,从他的现实出发,帮他实现自我。
管孩子时,教师是指挥者;哄孩子时,教师是鼓动者;帮孩子时,教师是研究者。管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害怕,恐惧是动力;哄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欣喜,兴奋是动力——两者都主要诉诸感情,比较情绪化。帮孩子则不然。帮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冷静、清醒,动力是智慧。帮孩子是一种平静的、理性的交流,当然“帮”也需要“管”和“哄”两种方式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书中引用了两个故事,一个是美国商人去亚洲某部落订购草垫,定得多反而提价,因为单一的重复动作将使人很厌烦;第二个故事是一个工作了十五年的人从没被提升,而刚进公司一年的小伙子被提升了,他得到上司的回答是“您并没有十六年的经验,您只有一年的经验,只不过您把它用了十五次而已。”这段话发人深省,如果我们年复一年地走老路,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复制自我,那收获的多半就是疲惫和焦虑,永远做不成快乐明哲的班主任。快乐的前提是明哲。想起去年自己刚做老师,当时我只是一个初出茅庐、年轻力盛的“孩子王”,跟着有经验的老师学本领、学技巧。
而如今一年过去了,我觉得班主任要擅用个人的魅力和威信,让学生真正钦佩,并在工作中不断自我反思,切实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专业技能。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书心得(实用17篇)篇五
近期读了一本书《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书中写道:教育有三种形式:管孩子、哄孩子和帮孩子。管孩子就是用各种规则和批评、惩罚的手段使学生就范;哄孩子就是用表扬、赏识等各种手段使学生走向成人设定的道路,而帮孩子则是先搞清楚孩子的特点,从他的现实出发,帮助他实现自我。前两点都是强调从成人的主观愿望出发的外部干预。而帮孩子时,教师是研究者,真正动起来的是学生本身。
进入初中三年级,也是最关键的毕业班,由于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应该干嘛,而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有些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学,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指引,帮着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而进入一所理想的高中。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书心得(实用17篇)篇六
作为一个教师,习惯于高高在上,教训学生。这也是教师的一大弊病。教师强化了自己作为教育者的身份,完全淡化了自己作为一个学习者的身份。从而导致了教师整体素质并不是很高。
王晓春在他的《寻找素质教育的感觉》中曾经说道:“我不得不遗憾地说,有些老师没有养成反思的习惯,却养成了不反思的习惯。他们练就了一身硬功夫,无论遇到什么事,绝不想自己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介绍外国的经验,他就说:‘人家是外国,咱们是中国。’他就不想,既然同属人类,为什么不能互相学习;你说有些优秀教师的经验,他就说:‘人家老师和学生的素质高,我比得了吗?’你局一个教师失误的例子,他听了反感,你知出他自己的失误,押回千方百计给自己找理由。总之,他老有理,战无不胜。”像这样的情况,我们身边也有,出现这种情况,多数与自己的思想有很大关系,他们丝毫不想改变自己,却总想要求别人、改变别人。这种教师,真的是有些封闭和僵化,几乎失去了学习的能力。可有趣的是,他们总说自己并不保守。
所以我觉得教师作为一个学习者是理所应当的,而且是一个能引导学生的学习者,让自己终身学习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学习中还要善于反思,在反思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在教学实际中有意识地改变自己,这样,才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书心得(实用17篇)篇七
孔夫子教导我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教师必须首先成为一个好的教育者,才有可能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只有懂教育,他的学科知识才能派上用场。
为什么有一些老师喜欢当班主任呢?我想,不光是因为他们对教育工作特别热爱。如果你仔细观察他们,就会发现这是一些主体性较强的人。他们即使在夹缝中,也尽可能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即使在一片盲从中,也能保持一份清醒;即使在“类体力劳动”的包围之中,也能捍卫思想的权利和尊严。这种人,一旦体制宽松了,他们会更加如鱼得水,而不会茫然,因为他们的肩膀上,长自己的脑袋。他们是一些真正把班主任工作当作专业的人。
班主任的角色要求:今日要做好班主任,应该同时具备以下几种角色意识:教育型的管理者,学习指导者,学生的平等对话着,学习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导者。
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科学本身在相当程度上是枯燥的。你有再大的本事,也没有办法把各门课程都变成故事和游戏。所以,在浅层次的吸引方面,你竞争不过电视机,你注定处于劣势。
想当年,学生服老师,首先是服你的学科专业本领,你“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现在知识已经“进超市”了,哪里都能买得到,你作为知识传播者的重要性自然会降低。
学习者——教师应该是学习者,而且是比学生“更加没有把握”的学习者;教师不但是学习者,而且是能引导学生学习的人,要有两套本领;教师要适应学生,像细木工“适应木头”一样。
为什么非得用心理治疗的方法?用传统的思想教育法就不行吗?
传统的教育方法比较注重外部灌输。它的指导思想是:只要把正确的道理、正确的行为规范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就会照着去做。心理治疗的方法则不同,它侧重于学生内心世界的研究和引导,鼓励学生自己认识自己。对待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传统的做法是首先作出外部的道德评价,分清是非曲直,搞清楚原因,判断其性质,说明其危害,最后找出纠正的方法。心理治疗则不同,它尽量避免作出评价,只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心理,由学生自己去判断是非,有时候则根本不论是非,只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就可以了。
美国心理学家哈里森说:“帮助儿童的最佳途径是帮助父母……当今世界上许许多多包括儿童精神学家和儿童心理学家在内的儿童教育专家,他们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测验和实验……除非父母同时再造,否则我认为多数这类努力都是无济于事的。”
家庭教育正处于重要的转轨时期。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很容易带来孩子的个性问题、社会化障碍、非智力因素的欠缺;家庭富裕程度的提高很容易腐蚀孩子,造成他们畸形的消费欲和幸福观;传媒发达和信息爆炸很容易促使孩子畸形早熟,使他们见多识广而胆大,使他们注意力分散,无法认真学习;社会的开放和宽松势必使今日学生的个性彰显;沉重的就业压力和激烈的竞争水涨船高地提升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学校之间的应试竞争又迫使学校不断向家长施压,孩子和家长都受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力。
班主任的类型。
(1)“班妈”型——这种班主任总是把“爱”的旗帜举得高高的,把爱的气氛搞得浓浓的,无论遇到什么问题,他们都诉诸感情,求助于“爱”。
对这类班主任,应该告诉他们,爱当然是需要的,但班主任工作主要靠爱是不行的,班主任工作需要专业技术,而爱,不能算专业技术。
(2)“班官”型——这种班主任主要靠督促、检查、评比等管理方式来工作,他们给自己定位的主要角色是学生的“上级”,学生的管理者。
这种班主任,极需转变角色意识。他们要明白,自己首先是一个教育专业人员,而不是一个“管人的人”。
(3)鼓动家型——这种班主任要靠“煽情”来工作。他们有个人魅力、知识和才能,他们给自己的角色定位是要做学生喜爱和钦佩的人。
这种工作风格无可厚非,应该允许他们发扬个性和个人魅力搞好工作。当然,同时也要引导他们注意提高工作的科学性。
(4)领袖型——这种班主任主要靠活动来工作,他们给自己的角色定位是“带领着”、“组织者”“统帅”。
这种班级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学生个性可能受到压抑。
(5)导师型——这种班主任主要靠思想影响和人格魅力来工作,他们给自己的角色定位是学生人生的指导者。
指导人生当然是很好的,这是班主任的分内工作,学生崇拜老师也是可以理解的,这种老师肯定有值得崇拜的地方。问题是,如果这种崇拜形成某种狂热,导致迷信,导致排他,导致封闭,那就对学生成长不利了。
(6)科学家型——他们主要靠科学来工作。他们给自己的角色定位首先是学习者和研究者,其次才是学生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他们与学生的关系,类似成人与成人的朋友关系,温暖,理智,平和。
(7)“维持会长”型——这种班主任其实就是在那里维持局面而已,他们主要靠权力和空洞说教来工作,给自己的角色定位是学校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的机械执行者。
(8)“寨主”型——这种班主任很厉害。他们主要靠权力和权术来工作,给自己的定位是“寨主”,“我的地盘我做主”。
“书生”型——这是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只是从书本上学了一些理论,完全没有教育实践经验,甚至缺乏生活经验。
教育有三种方式:管孩子、哄孩子、帮孩子。
管孩子就是用各种规则和批评、惩罚手段迫使孩子就范;哄孩子就是用表扬、赏识等手段诱使学生走成人设定的道路,这两种办法都强调从成人的主观愿望出发的外部干预。帮孩子则不然,它孩子是先搞清楚孩子的特点,从他的现实出发,帮他实现自我。
管孩子时,教师是指挥者;哄孩子时,教师是鼓动着;帮孩子时,教师是研究者。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书心得(实用17篇)篇八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而小学生处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是致关重要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可在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背景下,很多孩子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娇纵任性;难于相处,缺乏容人雅量;做事不专注,缺乏坚持到底的精神;不能正视缺点,推卸责任;受得起表扬,受不了批评??概括起来就是身体虚弱,心理脆弱,意志薄弱。我所带的班级,这些现象在很多同学身上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以前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差强人意。怎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呢?我经常问自己。
假期中,同事小魏向我推荐了《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这本书,作者是王晓春老师。粗略地翻看一遍,感觉这本书确实很好,没有大理论,有的却是丰富的案例与明确的做法,尤其“班主任影响学生的手段”一章,好似专门在为我指点迷津。利器在手,免不了跃跃欲试。恰好刚刚升入六年级,学校设计了一次军训活动,为我提供了一次演习的契机。
9月2号,我带着学生前往军训基地参加军训。一路上,孩子们个个“精神焕发”,像活猴似的,没有一点规矩,那种表象给我们的感觉不是去军训,而是度假。简短隆重的开营式后,正式的军训开始了。第一个科目是站军姿,不到5分钟,学生和一路上的表现已经判若两人。最先坚持不住的就是小杰同学,他向教官请假说他想吐,要休息。我赶紧跑过去,看着他的面色,就知道他又在装病。——在学校时,一遇到困难,他经常说肚子疼。他爸妈带着去医院检查,结果是没有任何问题。鉴于学生第一次远离父母,也怕有个万一,我这次并不点破,边摸摸他的额头,边问他怎么了,他告诉我就是恶心想吐,我于是把他拉到凉快的地方坐下,拍着他的后背,问他是否舒服一些,他告诉我稍微舒服一些了,抓住时机我说:“小杰,咱们来军训,目的就是磨练意志,超越自我,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坚强。我看你并不是那么不堪一击的。现在能上吗?”他点点头,“实在不行,也别勉强?”他坚定地说:“老师,没事了,我能坚持住。”这一天,他坚持得非常好。
在晚上点名的时候,我对大家说:“咱们应该向军人一样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有毅力,有恒心。遇到困难时要挺住,不要找任何借口请假休息,别认为自己休息了就是占了大便宜,其实那是吃亏了,因为别人训练了,学到了东西,而你只是得到了懒惰。但如果你坚持下来了,你会发现你的收获很多。”一方面是鼓励大家,一方面也是说给小杰听的。
之后训练中,同学们坚持的都非常好。我每当看到小杰有畏难情绪的时候,就不失时机地就询问小杰,“能坚持住吗?”他自信地点了点头,“没问题!”我满意地对他一笑,他也笑了。
9月5号休息时,小杰找到我,说:“老师,我总是出汗,您看,我的头发都湿了。”看着他那湿漉漉的头发,我惊讶地说:“这是出的汗?我还以为是你洗头了呢?怎么回事?是不是太累了,要不然别练了?8号的会操表演不参加了吧?”他却对我说:“军人嘛,应该是‘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放心吧,老师,我没事。”说完他就回队伍了。我当即走到队伍跟前,当着全体同学的面,很真诚地表扬了小杰,“在学校时,小杰身体最不好,可是大家看到了,小杰坚持的最好,一直没有掉队。小杰,你是最棒的!相信大家都会坚持到会操表演的那一天。”接下来的训练,他更加认真,其他同学变得比以前也认真多了。
7天的军训生活结束了,小杰一直坚持的非常出色,在最后我对他说:“小杰,你太厉害了,太有毅力了,军训居然你都坚持下来了,我佩服你。”小杰很有自信的对我说:“老师,将来的每件事我都会坚持下来的。能够把一件事认真完成的感觉,真好!”最后,小杰虽然没被评为训练标兵,但他在我心里已经是优秀学员了。
——他想出来的好方法。
针对这种情况,在他第一次不想坚持的时候,我采用了“说服”加“暗示”这一手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且从他的看法出发,我相信他真的不舒服,摸摸他,拍拍他,当他感觉舒服后提供了新信息,引起了他的思考,思考后认为我说的正确,这样的教育才算有效。第一次我赢了。其实,真正的说服教育与心理治疗是比较接近的。
接下来我采取的办法是“关注”加“关心”,让他觉得老师随时在关注他,以激发他的表现欲,成就感。最后他向我表示出不舒服的时候,其实已经有几分炫耀和自豪的'成份了,我抓住了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喜欢听表扬、不服输的反抗精神这一点,采用了激将法,让他打退堂鼓,他却坚持要训练。我想此时应该给他动力,给他自信,于是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表扬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手段,但是表扬要真诚。真诚的表扬对孩子本人是一种提高,他认识到了自己优点的实质,就可能在更自觉的基础上发扬它。表扬其实也是在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树立的正确,可以带动大部分人跟着学习,进而达到最好的效果。
一个学生的改变,让我体会到班主任必须有一些影响学生的手段,而这些手段应该有选择地使用,对症下药地使用,综合运用,常常需要出“组合拳”,“套拳”。不要迷信其中任何一种手段,不要“单打一”地使用某种武器。班主任只有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才能成为优秀的专业人员,才能根据学生的需要给学生终生受益的教育。是《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助我成功。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书心得(实用17篇)篇九
在20xx年新春之际,我重温《班主任专业基本功》,深刻认识教师就是学生们的精神关怀者,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学生发展的重要他人。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在这短暂的假期里,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收获颇丰。在《班主任基本功》这本书上,我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心理学思想、全新的管理体制,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无不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下面我从理性、热情、平常心三个方面来谈谈班主任的温度。
一、理性。
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成才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在工作中只有讲科学、讲创新、讲艺术,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来,班主任应提高自身素质。
新时期的班主任应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的同时,不断地完善自己,必须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班主任应该具有独特的魅力,成为教育战线上的魅力形象大使,因为在潜移默化中班主任的德才学识、情感、人格、言行举止等都会给学生留下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要理性看待自己的身份。
二、热情。
班主任应善于激励学生,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艺术的顶峰是师生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最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我们要贯彻奖励为主,惩罚为辅的正面教育原则,如果一个班级受到表扬多,则这个班级学生思想品德、纪律、成绩就会越来越好,相反,如果一个班级经常受到批评,便会失去信心,就会使他们自暴自弃,很难进步,因此,教育学生时少批评、少惩罚,多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有位教育家讲过: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如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够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所以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就能激励学生,使他们不断争取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有人说:不变的老师,流水的学生。走过了多年的教学生涯,我要说:老师也要变,老师和学生一起成长才是真正的教学相长。让我们用心思考用心感悟,让教育智慧升华,炼就一双慧眼,发现学生那一点点光。总会有那么一瞬间,一颗流星,一点流萤,在广袤的夜空,都是亮丽的风景,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个鲜活生命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新的时代向我们提出新的要求,新课程向我们提出了新的理念,我们要用真心动真情。
在《班主任基本功》这本著作中,受益匪浅。在我工作中出现失误时,在我遇到难题束手无措时,在我和学生关系出现矛盾时,我都会静下心来看看这本书,有时候是茅塞顿开,有时候是虚心借鉴,有时候是另辟捷径。比如第十章《沉迷时的呼唤――学生问题行为的干预与处理》,里面讲到的让班主任头痛的学生问题行为,如厌学、逃学,网络成瘾,早恋及未成年人性行为等,哪一样不是班主任最费心的呢?看到这一章的时候,我很自然地就想起了我现在教的一位小男生。他是从二年级转来的,初来乍到,蛮横无理,胆肥拳硬拳,作业不写,不遵守课堂纪律。喜欢拉帮结派,送小礼品贿赂小朋友,等到目的达到,就用拳头索要回自己的礼品。
我一年来次次都得流动红旗的优秀班级,被他搅和着。别说学生们烦他就连其他任课老师也是反感不已。为此,我心里确是不痛快,花了近一个多月的教育收获还是不喜人,于是我决定去家访。当我说明来意,并简要且含蓄地汇报孩子在校表现时,那位个头不大的母亲冲着孩子的后背就是一脚。震惊得我半天反应不过来,孩子本是天使,教育岂可如此草率。我理了理思绪,努力回忆着自己从《班主任基本功》这本著作中学到的知识,慢慢地问题分析给这位年轻的妈妈听。没想到这位妈妈竟流泪哭诉说:“孩子成绩差,又调皮。走到哪都被人说。自己很烦。”最后我与这位妈妈达成共识,当她解决不了的文题就直接跟我联系,每天晚上作业通过微信给我检查,借此机会视屏辅导。一学期以来,孩子成绩进步明显。期末居然考虑88分。下一个目标就是让他在优秀中向前,故对每一个孩子都应备一份热情。
三、平常心。
阅读《班主任基本功》这本书上的众多优秀事例,逐渐让我意识到在三尺讲台上,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桃李满天下的满足感,而是一种甘于平常的心。三尺讲台,我甘于平凡。“润物细无声”的细雨看似平凡,可它奉献的是一片热情;“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看似平凡,可它奉献的是一种力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真情看似平凡,可它奉献的是一颗真心。我愿做一个真、善、美的老师,不迷茫于远处的群山,只执著于脚底的泥沙,在贤师林立,新秀云集的校园里,我始终铭记“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我将在青灯下研学教师的礼仪修养,铭记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倾我所有,去欣赏明天的桃李芬芳。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书心得(实用17篇)篇十
教书十几年了,整天忙忙碌碌的,耕耘在教学第一线,感觉自己做得还不错。但是学习了《班主任基本功》一文后,感触很深,终于明白各行各业都有基本功,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在工作中,善于“看”学生,所谓“看”就是细致地观察。班主任通过观察学生来了解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现和情绪变化,及时发现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一个班主任要真正对全班、对每个学生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是,很不容易的事。如:为什么有的学生这几天神情恍惚?为什么他上课注意力分散,为什么有的同学这几天花钱那么大?这些信息班主任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会发觉,才能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观察,并且要“看”的全面。
所谓“听”就是象朋友一样善于倾听各方面的声音,通过“听”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倾听能找到“问题”的根源。学生出现“问题”,总有一定的原因,班主任遇到“问题”。不急躁,先听,能从学生的解释、申辩中了解学生的思想认识、情感发展,知道学生的人际关系,这样就能清楚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
听能确定教育的方法。通过倾听,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明白了“问题”的症结所在,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也就有了,而且由于有根据,这种方法绝对不是强迫的、压制的。
倾听能展现教师的美德。倾听是一种尊重、一种理解、一种宽容。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发展着的人.在人格界,及时解决潜在的问题,也就是充分利用耳的功能。
在工作中,我觉得应该用心“记”学生。都要求自己力争在两个周之内记熟全体学生姓名、外貌特征,还要记住学生的家庭住址,及家庭状况,这样既拉近了师生心理距离,又树立了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完美形象。
所谓“问”是班主任主动与学生交谈。相比较于听而言,班主任主动地位。班主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谈话是很好的方式,平时,了解个人情况,了解班的情况,问话也是很必要的手段,多与学生谈话跟学生的关系就会密切。
学习生活中,遇到以下情况更需要班主任亲切真诚交谈。1、学习成绩不理想时;2、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时;3、学生遇到困难时;4、班级某种不良风气抬头时;5、学生犯错误时,每当这时班主任主动接近学生,真心实意地促膝长谈,学生不会无动于衷,他会受到感动与感染进而感化。
问话时应注意的问题:1.地点要适合;2.语气平易可亲;3.实事求是,不听一面之词,不乱表态,不偏激;4.讲究技巧,针对不同的学生,善于运用不同的技巧。
至于恰当的“切”。我觉得我这项基本功我太欠缺,在处理班级问题上,缺乏技巧性,导致有些事情干起来很吃力。
所以今天看了这篇文章后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有很多,我想只要我们学好班主任的基本功,每位教师都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书心得(实用17篇)篇十一
弹指一挥从事幼教已快九年,从去年开始接手新班后,自己又做起了繁忙、辛苦的班主任,自己也曾一遍一遍的问着自己:您喜欢做班主任吗?其实,我知道自己内心深处的答案,肯定不是特别的愿意,因为太多的事情总压得我喘不过气。碰巧园内购置了一批新书,随手我就挑中了一本——《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触颇深:要做,就该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
从第一天的阅读中,我的思想上就有了很大的转变,不要把班主任工作当做一个苦差使,不要认为他会限制自己专业的发展,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导致没有时间来研究教学。从事班主任工作,能让自己的教育人生更加完整、更加丰富,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促进专业成长,对学生的深入理解,引导班风的方法等等。通过读这段时间的几本书,我好像没那么讨厌做班主任了,主要可能是心中觉得更有底了吧。
平日里我们的教育有三种方式:管孩子、哄孩子、帮孩子。本书竭力介绍和推荐的是第三种方式。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书的内容,那就是:主张班主任实现思路和工作方式的转轨,从只会交替使用“管”和“哄”的方式转变到逐渐更多采用“帮”的方法上来。记得在日常活动中,我们总是管孩子,就是用各种规则和批评、惩罚手段迫使孩子,如班内有几个特别调皮的孩子,我们总是管着他们,批评他们,出去玩大型玩具或是做游戏,总会有一个老师专门负责他们,生怕他们一眨眼功夫就去欺负小朋友;哄孩子就是用表扬、赏识等手段诱使学生走成人设定的道路,我们采取最多的就是奖励小红花或是糖果,这两种办法都强调从成人的主观愿望出发的外部干预。帮孩子则不然,它是先搞清孩子的特点,从他的现实出发,帮他实现自我。帮孩子时,教师是研究者,帮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冷静、清醒,动力是智慧,帮孩子是一种平静的、理性的交流,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运用到其中,使孩子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
一个是美国商人去亚洲某部落订购草垫,定得多反而提价,因为单一的重复动作将使人很厌烦;第二个故事是一个工作了十五年的人从没被提升,而刚进公司一年的小伙子被提升了,他得到上司的回答是“您并没有十六年的经验,您只有一年的经验,只不过您把它用了十五次而已。”
这段话发人深省,如果我们年复一年地走老路,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复制自我,那收获的多半就是疲惫和焦虑,永远做不成快乐明哲的班主任。快乐的前提是明哲。记得去年九月初,我被分配到一个新的班级担任班主任,自小小班就入园的孩子们,入园第三年对园内的学习生活相当熟悉,也对以前几位老师产生了深深的感情。刚进这个班,班内几个调皮、倔强的男孩子,处处与我作对,活动课不认真、聊天,午睡玩衣服、鞋子,虽然他的举动很让我厌恶,但我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友善的和他聊天、游戏,到了第三天他与我的对话多了起来,慢慢的从家长的口中得知,孩子总在家提到我,还说我是他最好的朋友。
这件事虽然已过去了一年,但我不时会想起来,如果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上始终采用批评加灌输,那得到的成效可能是甚微的。我们要擅用个人的魅力和威信,让学生真正钦佩,并在工作中不断自我反思,切实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专业技能。
看完此书后,让我更坚定的认为做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我想说:我喜欢做班主任。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书心得(实用17篇)篇十二
《新世纪班主任必读》就是一本很好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指导书,它可以称作是“班主任自己的教育学”。打开这本书,你就会发现,与那些板起面孔来说教的书籍不同,这是一本既轻松明快,又让人忍不住掩卷沉思的教育读物。
《新世纪班主任必读》实际上是一本教育随笔集萃,作者都是曾经做过班主任和正在做班主任的一线教师。全书以真实生动的教育叙事来接近班主任专业化的本质。这让笔者不由得想起前苏联的教育学,可以说,如今在教师中流传最广的、深受大家喜爱的那些教育家,像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柯、阿莫纳什维利,他们的著作,无一不是以生动通俗的教育叙事,在向人们展示教育最美好境界的同时,悄然地实现着教育理念的引领与传递。
首先,本书的随笔体写作方式,通俗易懂,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且富有一定的哲理性。它着眼于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发生的点点滴滴,给予学理上的阐释,并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从而收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效果。书中的每一位作者通过与学生互动中的平凡小事挖掘出深层次的教育意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总结经验教训,从而逐步完善自己的班级管理。
其次,本书为班主任教师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并非易事,可能随时面临各种突发事件,经济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无孔不入的媒介与网络的负面作用,都造成了青少年教育工作的艰巨性。本书通过大量典型案例,为老师们提供了方法借鉴。如本书“成长篇”中,强调站在与孩子平等的立场上去解决问题,与孩子进行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个性,珍爱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共同成长与进步;“反思篇”则对如何评价学生,怎样爱学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考;“技巧篇”又对于如何做一个有智慧的班主任,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宝贵经验。阅读此书,与作者心灵对话,我们既享受到育人的快乐,也获取更多的育人良策。
再次,本书自始至终洋溢着浓浓的爱的教育和人间情怀,从文章中你能感受到每一位作者对于教育、人生与社会独到而细腻的洞察与体认,这一点难能可贵。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爱是相互的,教师爱学生,学生也会爱自己的老师,师生之间在爱与爱的交融、情与情的相契中,得到了爱的升华,教师也就从中得到了快乐,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
最后,与其他教育理论著作不同,本书多了一份真实、感悟和灵性,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得到心灵的震撼与洗礼,领悟到教育的魅力和意义,书中的每一个小故事,令人感慨,令人回味,令人遐思。本书对新世纪的师生关系进行了重新认识和界定、在教育评价、为师之道等方面也不乏独到精辟的见解。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书心得(实用17篇)篇十三
《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一书中,梅老师在明确了班主任的本位之后,提出了突围的方向,也就是他的“培育--发展”的理念。所谓培育,就是为孩子的发展搭建尽可能广阔的,动起来的。可持续发展的平台;而发展,则是指孩子在班主任搭建的平台上充分地舒展灵魂,习得知识和发展能力,使得每个孩子都可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阅读有感】。
班主任工作的本位在哪里?作为班主任,该以一种什么样的视角和姿态关注班中的人和事?以实现班级的理想运营与踏实践行的有效对接?这些曾一度让我迷茫的问题,随着梅老师的“培育――发展”理念的深入解读,渐渐在我头脑中清晰、明了。做班主任工作的这几年,我何尝真正的反思过自己。读梅老师的书,我开始“留一只眼睛给自己”,边读边思考梅老师所说:“一个职业化的教师,是一个站在讲台上认真做教育的教师,是一个明白自我道德价值和人身价值的人”的真正内涵;知道了:“一个职业化的班主任是明白自己价值微小和学生自身成长重要的班主任,是一个可以退而为俗人体验丰富生活进而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是一个放低自己而不去盲目引领的班主任”。
书中很多话,我至今记忆深刻。
“培育”,就是为孩子的发展搭建尽可能广阔的、动起来的、可持续发展的平台;而“发展”,则是指孩子在班主任搭建的平台上充分地舒展灵魂、习得知识和发展能力,使得每个孩子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班级是一个大平台,班主任可以做并且只能做的就是搭建、运营这个平台。这是学生成长发展的舞台,舞台越宽广,学生的发展就越有多种可能”。
“教师没有资格以一棵树的形象告诉孩子该如何生长,或者说为人师表的我们还没有资格。”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存在,自然每个人都会有自身的缺陷,一个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如果不能正视自己的缺陷,却要用自己的形象或者自己理想的想象来塑造学生的话,您塑造的学生,或许不是教育所追求的相对完美,您的不足是会投射到您尽心培养的学生身上”。
“人放开了自我的思维,就会给自己一片广阔的天空;守着自我既束缚了自己,也束缚了教育本身”。
“很多老师想用关爱换来学生的感激。教师一厢情愿的认为,学生一感激,就会改正缺点,可是现在孩子由于家庭的溺爱,感恩心态已经越来也淡薄。你想,你关爱再多,能超过家长吗?家长关爱了那么长时间,那么大的力度,都没能使孩子听话,您的爱怎么就那么灵呢?“千万不要以为爱能包治百病,而且我再说一句得罪人的话:爱不属于专业能力,虽然它对教师来说是必须的,非常重要的`。他缺少的不是爱,而是理智、是智慧,是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如果学生是种子,班主任不应该是大树,而应该是土地虽然我不知道长成怎样好,但我知道向上长没有错”。
“教师改变一个学生没有那么容易,进入基础教育之后孩子的内在心理结构基本稳定,教师的每一次教育活动通常仅仅是对孩子内在心理结构稳定性的一次表层调节而已”。
“很多时候的教育成果其实只是瞬间的触动,时间会消解这种教育成果。因为孩子内在心理结构的稳定性具有较强的反调节能力,而一次教育的效果,哪怕孩子当时痛哭流涕,那也很可能只是一次表层的调节而己。正如我们拉橡皮筋,它有弹性度,每一次拉它都是一次表层的改变,一旦松手,又会回归到它原始的情况。孩子的这个心理事实就决定了要改变一个人是很难的。所以,我们不能夸大教师的教育能力,尢其是不能夸大一次教育的效果”。
“当对生命的敬畏让位于自以为是甚至是盲目的师道尊严时,教育只能是一地鸡毛,苍凉满地”。
“在孩子漫长的人生道路中,我们只不过跟他们偶然相逢了几年,真的不必把自己看得太重要”。
梅老师书中的这些话语,无不触动我深深的思考:回望自己曾经的班主任工作,面对班级中的突发事件、问题学生思维的旁逸斜出、南辕北辙、甚至是背道而驰,我感到迷茫:作为班主任,我究竟该怎样做才能实现真正的走进孩子们的心?为什么觉得有时也放低了自己,认真倾听学生生命成长的诉求,可好像并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
读梅老师书的过程我渐渐悟出:作为班主任,我们只有顺应学生成长的价值取向,去有效地激发学生成长的内在动力,虽然这样有时会冲击我们班主任自己内在的价值取向,但如果我们牵着孩子们走,无疑会置学生的成长于不顾,扼杀他们创造的积极性。
这本书让我明白,班主任只有“放低自己,顺应学生成长的需要,给学生搭建动起来的平台”,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昂扬孩子们的生命,使班级进入良性运作,从而实现班级发展的美好愿景。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书心得(实用17篇)篇十四
弹指一挥从事幼教已快九年,从去年开始接手新班后,自己又做起了繁忙、辛苦的班主任,自己也曾一遍一遍的问着自己:您喜欢做班主任吗?其实,我知道自己内心深处的答案,肯定不是特别的愿意,因为太多的事情总压得我喘不过气。碰巧园内购置了一批新书,随手我就挑中了一本——《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触颇深:要做,就该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
从第一天的阅读中,我的思想上就有了很大的转变,不要把班主任工作当做一个苦差使,不要认为他会限制自己专业的发展,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导致没有时间来研究教学。从事班主任工作,能让自己的教育人生更加完整、更加丰富,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促进专业成长,对学生的深入理解,引导班风的方法等等。通过读这段时间的几本书,我好像没那么讨厌做班主任了,主要可能是心中觉得更有底了吧。
平日里我们的教育有三种方式:管孩子、哄孩子、帮孩子。本书竭力介绍和推荐的是第三种方式。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书的内容,那就是:主张班主任实现思路和工作方式的转轨,从只会交替使用“管”和“哄”的方式转变到逐渐更多采用“帮”的方法上来。记得在日常活动中,我们总是管孩子,就是用各种规则和批评、惩罚手段迫使孩子,如班内有几个特别调皮的孩子,我们总是管着他们,批评他们,出去玩大型玩具或是做游戏,总会有一个老师专门负责他们,生怕他们一眨眼功夫就去欺负小朋友;哄孩子就是用表扬、赏识等手段诱使学生走成人设定的道路,我们采取最多的就是奖励小红花或是糖果,这两种办法都强调从成人的主观愿望出发的外部干预。帮孩子则不然,它是先搞清孩子的特点,从他的现实出发,帮他实现自我。帮孩子时,教师是研究者,帮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冷静、清醒,动力是智慧,帮孩子是一种平静的、理性的交流,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运用到其中,使孩子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书心得(实用17篇)篇十五
在《班主任基本功这本书上,我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心理学思想、全新的管理体制,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无不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
比如第十章《沉迷时的呼唤-----学生问题行为的干预与处理》,里面讲到的让班主任头痛的学生问题行为,如厌学、逃学,网络成瘾,早恋及未成年人性行为等,哪一样不是班主任最费心里的呢?看到这一章的时候,我很自然地就想起了我曾经教过的一位男同学小才。那个班是我从三年级一直带到毕业的,可以说对每位学生都是十分了解,摸透了他们的脾气,我处理什么事情孩子们都是十分服气的。唯独小才,这个高高胖胖的男同学,一个跟随爸爸生活的单亲家庭的男孩,可以说是班里最不受人欢迎的同学了。他懒惰,经常不做作业,上我这个班主任的课有时都无精打采的,其他音乐课、美术课基本都在打瞌睡,连卫生轮值也经常开溜。除了批评教育外,我还尝试过许多方法都不奏效,和他家长的联系几乎两三天就一次,但他还是老样子。
一天早上,小才打电话跟我请假,说自己生病了,要请一天假。听他在那头有气无力的说话,我急了,再三叮嘱他要让爸爸带去看病,要休息好。上完第二节课,我打电话给他爸爸问情况。他爸爸说今天早上还好端端地上学,并且拿了2元钱去买圆珠笔。我俩顿时醒悟过来,这孩子是旷课了。他爸爸火冒三丈,说找到他非打断他的腿不可!我们在烈日下奔走,足足找了一个多小时,才在一家网吧找到他。我虽然生气,但想起班主任的职责就是关心爱护学生,要循循善诱地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于是,我劝住就要动手打孩子的家长,并邀请他们父子到谈话室里,三人心平气和地聊一聊。我先是细细分析了旷课和沉迷游戏的害处,然后和他爸爸一唱一和讲了欺骗老师和父母的弊端,小才爸爸也跟孩子诉说自己赚钱的不易、不能给孩子一个更好环境的内疚,听得孩子眼泪汪汪。
第二天,我送了一本陶宏开教授的《救救孩子》给小才,嘱咐他要戒除网瘾,认真学习。小才之后的点滴进步,我都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他继续努力。直到毕业,虽然成绩中上,但人确实上进了很多。
在学习本章的相关内容后,我对自己当初的处理基本上是满意的,但我还有个想法就是,老师不要老摆着师道尊严的架子高高在上,应和学生打成一片,这样学生们愿意把班里或同学们的任何情况反映给你,平时也要主动多与家长联系,这样你才能及时掌握情况,把不良现象消除在萌芽状态,不要出了事情才跟在学生屁股后面跑,弄得自己很被动。
在《班主任基本功》这本著作中,我受益的何止一两点!在我工作中出现失误时,在我遇到难题束手无措时,在我和学生关系出现矛盾时,我都会静下心来看看这本书,有时候是茅塞顿开,有时候是虚心借鉴,有时候是另辟捷径。在这本书上,我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心理学思想、全新的管理体制,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无不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更增添了我努力使自己成为科研型教师的信心。这些理念我会在日常的教学中努力尝试,相信对学生一定会有积极的影响,期待今后的实践效果。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书心得(实用17篇)篇十六
这本书是一本特意为新手班主任准备的入门手册,里面很详细的介绍了班主任工作内容和细节,是能够让新班主任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初步掌握一些关键的工作技巧,让班级早日走上正轨。
第一部分介绍了怎样才能顺利接好一个新班,详细列出开学前所需的准备、开学时应注意的细节。开学前要做好清洁工作,打扫好教室,将粉笔盒、黑板擦等摆放整齐整,干净明亮的教室会让同学自然产生对新学期的期待。其次要弄好黑板欢迎词,用美体字写上“欢迎你回校学习”,加上班主任姓名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开学时报名收费和分发课本是一个重要环节,掌握三个要点能顺利完成收费和分课本工作。要点一是在黑板上写明收费的项目和数额,避免重复回答。要点二是请热心家长来协助,报到当日事务繁杂班主任常感分身之术,邀请热心家长协助班主任看班、收费和清点课本数目。要点三是慢一点,多复查,避免出现少课本和少收钱的问题,不能单纯求快,这种小问题会扰乱心情导致手忙脚乱。
第二部分阐述了怎样排座位才能让大家满意。排座位受到身高、视力、性别、个性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这是开学时遇到的头一件大事。本书介绍了七种基本的排列方法,高矮式、男女搭配式、兴趣式、自选式、轮换式、成绩搭配式和抽签式。优秀的.班主任是灵活运用各种编排方法的,不可强求统一,也不是一成不变使用同一种方法。这里还给出一个案例,案例中的老师第一次采用自选式和男女混搭,观察学生的表现,过了一段时间后摸清学生个性特点,第二次选用“动静结合”的方式,等班级初步稳定下来就定期进行座位移动。这位老师根据同学们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各种方法混搭,有不错的效果。
第三部分讲了怎样制定班规最有效。班规需要了解班级的特点和物色班干部人选,应在开学后一段时间后制定。这里列出制定班规的五大原则,民主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奖惩并重原则、权利义务配合原则和人文性原则。其中,我觉得奖惩并重原则最重要。具体明确的评价激励制度,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也能更全面的评价每一位学生。有好的制度还是不够的,离不开认真负责的班干部的执行。
看了这本书,我收获很大,也让我有了前进的方向。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书心得(实用17篇)篇十七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很值得回味,让我懂得了收获了不少知识,更加明白了要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
欢迎阅读希望对你能够提供帮助。
弹指一挥从事幼教已快九年,从去年开始接手新班后,自己又做起了繁忙、辛苦的班主任,自己也曾一遍一遍的问着自己:您喜欢做班主任吗?其实,我知道自己内心深处的答案,肯定不是特别的愿意,因为太多的事情总压得我喘不过气。碰巧园内购置了一批新书,随手我就挑中了一本——《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触颇深:要做,就该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
从第一天的阅读中,我的思想上就有了很大的转变,不要把班主任工作当做一个苦差使,不要认为他会限制自己专业的发展,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导致没有时间来研究教学。从事班主任工作,能让自己的教育人生更加完整、更加丰富,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促进专业成长,对学生的深入理解,引导班风的方法等等。通过读这段时间的几本书,我好像没那么讨厌做班主任了,主要可能是心中觉得更有底了吧。
平日里我们的教育有三种方式:管孩子、哄孩子、帮孩子。本书竭力介绍和推荐的是第三种方式。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书的内容,那就是:主张班主任实现思路和工作方式的转轨,从只会交替使用“管”和“哄”的方式转变到逐渐更多采用“帮”的方法上来。记得在日常活动中,我们总是管孩子,就是用各种规则和批评、惩罚手段迫使孩子,如班内有几个特别调皮的孩子,我们总是管着他们,批评他们,出去玩大型玩具或是做游戏,总会有一个老师专门负责他们,生怕他们一眨眼功夫就去欺负小朋友;哄孩子就是用表扬、赏识等手段诱使学生走成人设定的道路,我们采取最多的就是奖励小红花或是糖果,这两种办法都强调从成人的主观愿望出发的外部干预。帮孩子则不然,它是先搞清孩子的特点,从他的现实出发,帮他实现自我。帮孩子时,教师是研究者,帮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冷静、清醒,动力是智慧,帮孩子是一种平静的、理性的交流,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运用到其中,使孩子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
一个是美国商人去亚洲某部落订购草垫,定得多反而提价,因为单一的重复动作将使人很厌烦;第二个故事是一个工作了十五年的人从没被提升,而刚进公司一年的小伙子被提升了,他得到上司的回答是“您并没有十六年的经验,您只有一年的经验,只不过您把它用了十五次而已。”
这段话发人深省,如果我们年复一年地走老路,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复制自我,那收获的多半就是疲惫和焦虑,永远做不成快乐明哲的班主任。快乐的前提是明哲。记得去年九月初,我被分配到一个新的班级担任班主任,自小小班就入园的孩子们,入园第三年对园内的学习生活相当熟悉,也对以前几位老师产生了深深的感情。刚进这个班,班内几个调皮、倔强的男孩子,处处与我作对,活动课不认真、聊天,午睡玩衣服、鞋子,虽然他的举动很让我厌恶,但我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友善的和他聊天、游戏,到了第三天他与我的对话多了起来,慢慢的从家长的口中得知,孩子总在家提到我,还说我是他最好的朋友。
这件事虽然已过去了一年,但我不时会想起来,如果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上始终采用批评加灌输,那得到的成效可能是甚微的。我们要擅用个人的魅力和威信,让学生真正钦佩,并在工作中不断自我反思,切实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专业技能。
看完此书后,让我更坚定的认为做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我想说:我喜欢做班主任。
这个寒假,我很有幸拜读了王晓春老师写的一本书——《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把班主任工作真正作为一个教育专业,进行学术研究,追究其理念,探索其规律,构建其体系,寻找其方法,从而使更多的班主任从‘知之’走向‘好之’和‘乐之’。”——是这本书的精髓,是王老师写这本书的宗旨。整本书,王老师用很通俗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班主任的六种角色要求,然后阐述了班主任影响学生的十种手段,在此基础上,把班主任分成了九类,并论述了班主任工作的内容。首先厘清了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边界,然后分别阐明了班主任工作三大块(班风建设、班级日常管理、问题生诊疗)的内容和工作方法。读了这本书之后,作为副班主任的我,收获颇丰,同时我的心灵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要做,就该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
通过阅读,我对班主任角色有了客观的认识。班主任无论从事任何学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是一名教育者,其次才是教学工作。在工作中不能就经验来处理事情,不能只看事情的表面现象,而是要深入地考虑自己是否从科学的教育手段来解决问题。从事班主任工作,能让自己的教育人生更加完整、更加丰富,也能使自己从另外一个角度来促进专业的成长。其实班主任工作并不是一个苦差事,只是缺乏智慧而已。
教育有三种方式:管孩子,哄孩子,帮孩子。历来的教育者(包括我自己),只会用前两种方式。王老师竭力向我们推荐的是第三种方式——帮孩子,主张班主任实现思路和工作方式的转轨,从只会交替使用“管”和“哄”的方式转变到逐渐更多采用“帮”的办法上来。作为新教师的我,第一要务是做好“管”和“哄”,在此基础上努力做好“帮”。
王老师书中谈到有关班主任影响孩子的手段——定规矩、评比、批评、惩罚、说服、表扬、榜样、集体舆论、师爱、威信,让我感触颇多。结合具体的事例,我看到了智慧的老师做出的智慧的选择。同时王老师很理性地分析了这些工具的用处,也指出“万能钥匙是没有的”,每一种工具只有用得恰当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怎样才能算有效果呢?学生在你这种方法的影响下确实有进步。我结合自己在这学期的工作,发现自己确实做得不好,遇到问题,只是单纯地选择了批评,很少运用表扬,效果非常不理想。另外,自己定的规矩,说过的话,有时疏忽了,让学生逐渐有了坏的意识——老师没惩罚我,下次还可以再犯。在以后的工作中,面对班级及学生存在的情况,我要学会使用多种手段,并理智地分析和思考用哪种方法比较合适,力争把这些工具用娴熟。当然,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要盲目硬搬。
书中结语处引用了两个故事,一个是美国商人去亚洲某部落订购草垫,订得多反而提价,因为单一的重复动作将使人很厌烦;第二个故事是一个工作了十五年的人从没被提升,而刚进公司一年的小伙子被提升了,他得到上司的回答是“您并没有十六年的经验,您只有一年的经验,只不过您把它用了十五次而已。”这段话发人深省,如果我们年复一年地走老路,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复制自我,那收获的多半就只是疲惫和焦虑,永远做不成快乐明哲的班主任。快乐的前提是明哲,是智慧。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很值得回味,让我懂得了收获了不少知识,更加明白了要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