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常用的句型和词汇,丰富我们的写作表达。直接阅读范文范本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写作的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经典范例。
实用地质勘探论文参考文献(汇总16篇)篇一
(1)著作:[序号]主要责任者。
著作名[m]。
其他责任者。
版本项。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
(2)连续出版物:[序号]主要责任者。
题名[j]。
年,卷(期)-年,卷(期)。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3)连续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j]。
连续出版物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年,卷(期):页码。
(4)专著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c]。
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专著主要责任者。
专著题名。
版本项。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
(5)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
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类型标志]。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或访问路径。
实用地质勘探论文参考文献(汇总16篇)篇二
文献综述是一种重要的学术论文,它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课题申报与撰写和科研写作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掌握这门写作技能对于提高科研能力大有裨益。只有依照文献综述的基本特点,重新建构文献综述相关知识的理论体系,才能撰写出思路清晰、内容翔实、语言简练的文献综述,并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为此,根据文献综述的概念和特点,笔者提出了撰写文献综述的若干要求。但是在撰写文献综述时,需要先回答以下基本问题:
第一,国内外研究者对某一主题(或内容)进行了哪些研究?回答“研究了什么”的问题。
第二,对于某一主题,国内外研究者是怎样进行研究的?这是回答“怎么研究”的问题。
第三,对于研究结果,国内外研究者的研究之间有什么关联性?即是回答“相关性研究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的问题。
第四,该研究有何突出性的贡献或效果?后世对该研究做出了何种评价?回答“研究怎么样”的问题。
上述的问题是构思文献综述中最核心的问题,如果能比较清楚地回答,那么这篇文献综述的主体内容就基本形成了。但是还要注意以下的若干原则,才能写出高质量和高水准的文献综述。
(一)选文献的“三最”原则。
在撰写文献综述时,收集和选用文献是前提。根据笔者的经验,总结出选用文献时的“三最”原则,即“最权威、最经典和最新的”原则。“最权威”是指当下某个研究领域内最有影响力和最知名的国内外学者、专家和教授的著作、论文、会议论文等各类文献资料,主要是学术论文;“最经典”是指在中外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那些经历了历史和社会的检验的世界名著等,主要是书籍;“最新的”是指近几年来(一般默认为5年)发表的各种文章,而“最新的”资讯主要体现在报纸上,因为报纸信息更换速度和信息承载量都比较大,每日都在更新。
下面以撰写“高等教育学”专业等方面的文献综述为例,“最经典”的文献就是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年出版的12本汉译世界高等教育学名著丛书,比如约翰·s·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诸如此类的名著就是经历过历史和世人的考验的学术专著,那么他们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知识价值就比较大。如果你在思考和撰写文献综述中,连这种非常重要的文献你都没有收集到,那么,你的研究就缺乏重要的理论支撑,其研究结果就可以预想而知了。“最权威”的论文就是《高等教育研究》和《教育研究》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它们代表着这个领域研究发展的现状和最前沿的学术动态。“最新的”的文献就是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在线、教育报、教师报等报纸上传递的教育类的知识或报道。恪守这“三最”原则,就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最珍贵和最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有利于研究所用。
(二)读文献的忠实原则。
在选择好文献之后,就是读文献。文献既是研究的.材料,也是评论的对象。阅读文献时,可以采取“史-著-论”的顺序展开阅读,才能更接近于对原文的理解,才能分清谁是作者的观点,谁是前人的观点,哪些是描述性的文字,哪些是议论性的文字。特别一提的是,有研究者提倡“史论著”的阅读法,笔者在此讲三者的顺序略微做了一下调整,提倡采取“史-著-论”的顺序展开阅读。理由如下:“著”和“论”的存在显著差异。著作类原创性更强,知识覆盖面更广,逻辑关联性更强,而论文类知识涵盖量有限,更多作品只是对著作类的解读或释义,算是比较二次性的作品。它研究的基础已经是建立在别人的文献基础之上,而著作类,特别是学术专著,更多地体现出作者的原创性,它更多依赖于长期的教育生活实践,它的研究成果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和作用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研究过程中,某些研究者为了多快好省地发表论文,在对文献资料收集不全的情况下或者对文献资料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涵义的情况下就开始写作,这就违背了对研究中的客观性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忠实于原文原观点。尤其是一些外文资料。要做到忠实原则并不容易。某些主题或学科专业类的文献并不是普通研究者或人士可以获得的最原始或一手的资料。造成这种研究的原因有:一是研究者的身份和地位;二是文献资料的珍贵程度;三是学科专业的特性。由于上述原因,所以来执行和落实忠实性原则时就会大打折扣。
(三)写作时的综述结合原则。
撰写文献综述时要“综”“述”结合。文献综述应有述有评,对所引述文献应做提炼、分析,尽量避免对所引述文献只做一般性简介。在广泛收集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对已有研究成果作出合理性地评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和依据。有些研究者不是系统化地回顾现有的研究文献,找适合研究的问题或可预测的假设,却宣称某种研究缺乏文献,从而自认他们的研究是探索性研究。这样有选择性的综述文献就带有明显的主观偏见。
“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只有把两者合理地融合在一起,才算是一篇合格的文献综述。如你所研究的主题是关于德育方面的,通过检索知网、万方、维普、人大复印资料、百链图书馆和goolge学术收索等网站,发现关于德育方面的文献资料就收集全面了。殊不知还有一些重要的文献未能进入你的视野。如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网中关于德育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该网站论文主要是由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主办的《道德教育研究》期刊发表的论文,而这一部分论文及研究成果就不能在上述我们常说常用的网站上查阅到。
(四)写作时的读者意识。
文献综述属于学术论文中的一种,它的读者群体具有特殊性。主要供高校、科研机构、期刊社、研发中心、企事业单位等科研人员或教学人员阅读,简言之主要供同行交流。鉴于这种特殊的读者群体,撰写文献综述时就需要考虑该群体的文化需求,学会换位思考,在恪守学术规范和职业道德的前提下,用专业和平实的语言写作,这样才能让读者理解和明白作者的真实意思。
所谓读者意识,就是写作过程假想读者对象,写作过程倾诉或交流的目标人群。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隐在读者”,这一“读者”存在于作者创作的任何一个环节。写作中的读者意识另一层含义就是学会换位思考。如果我是读者,通过读某人写的文献综述,我能从中收获什么呢?这篇文献综述的新颖和独特之处在哪里呢?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有时,你去读别人写的文献综述时,常常能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其实,这类文章多半属于低水平高重复的文章。如果在读别人的文献综述时,能找到眼前一亮或者拍案叫绝或读完之后意犹未尽之感,那么这类文献综述就算是比较上乘之作。换位思考,就是在理性分析和对比分析中,站在读者的角度体验自己写出的文献综述是怎样的感觉,试想,它将给读者们留下怎样的第一印象呢?如果我们善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就为文献综述的修改找到了方向,从而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论文水平和质量。
综上,撰写文献综述较为妥帖的处理方式就是保持“中庸”———不偏不倚。因为没有人可以完全肯定地说自己的研究是十分完美的,也没有人可以评价他人的研究一点价值都没有。当然,这种“中庸”之道也要注意适度,如果掌握了翔实可靠的文献资料,并且对研究问题做出了理性分析,那么就要勇于打破“中庸”式的平衡。
实用地质勘探论文参考文献(汇总16篇)篇三
文献资料是多类型的,包括是学术著作、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研究报告、研讨会论文、政府部门的资料与数据汇编、国家政策文件等。
当前,很多毕业生写论文参考的文献主要集中在期刊论文、学术著作和学位论文,对国家政策文件、研究报告、研究会论文等关注不够,因此参考的文献类型较少,出现比较片面、或研究不典型的情况。
从学术研究上来说,这两者是同等重要的,但是对于一些特殊专题来说,研究后者可能更有价值。
比如国家政策不仅包含过去的研究成果,也包含目前研究的热点、前沿问题,是研究中不可忽视的文献。
所以,文献综述要尽可能参考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料,做到全面有力。
二、过度依赖已有的研究成果。
学术研究是渐进的过程,新的研究要依赖于过去已有的'研究成果,但是,过度依赖就成为一种简单的重复。
目前,不少研究生写文献综述时,很难跳出别人的研究思路框架,不自觉的重复别人的观点,或者用目前已有大量参考文献的研究领域作为选题,这些都是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过度依赖的表现,这也导致很难有学术创新成果。
所以,写文献综述时,我们首先要明白一点,文献综述是为了找到的研究起点。
在文献综述写作过程中,不能过度依赖已有的研究理论或观点,大胆的做出突破。
三、否定已有研究成果。
有些研究者在表达自己观点时,热衷于否定已有研究成果,并以此来凸显自己研究的原创性。
要知道,文献综述要坚持全面性原则,批判与肯定同时进行,当方面的批判或肯定都是不理性的,也是不客观的。
目前,很多毕业论文总是喜欢说自己的研究填补了空白,对别人的研究不能给予客观的评价。
然而,其所谓的空白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研究意义重大但实在太难没人研究;二是研究没有意义或价值所以没人研究。
其实,从根本上来说,这样的研究空白是有风险的,更何况,为了凸显自己而极力否定他人研究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理性的,没有价值的。
所以,我们在写文献综述时,应该客观的评价已有的研究成果,避免对其局限性大做文章,这是对研究者的尊重,也能保证自己研究的客观性。
四、简单罗列文献。
文献综述应该是通过寻找各种文献的内在关联来实现学术增值,而不是对已有文献的简单罗列。
有些研究者在写文献综述时,会不自觉的将文献罗列在一起,将各种没有关联的文献罗列在一起确实会比较容易,但这只能是一种低水平的描述型文献综述,很难获得审稿人的认可。
由于文献繁多,很多原始文献是比较凌乱无序的,所以,作者写文献综述时,首先要对原始材料进行整理,即订正那些错误的材料,补充那些缺漏的材料,区分哪些材料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哪些是过时的。
其次,要对原始材料进行强有力的关联论证,即找出这些原始材料之间的内在关联,诸如今天的研究跟过去的研究有什么关联,未来的研究同今天的研究有什么关联。
最终在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引导下来写文献综述。
实用地质勘探论文参考文献(汇总16篇)篇四
人力资源会计是把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会计学理论相互借鉴融合,帮助企业合理预测人力资源投资效益,从而进一步提高竞争力。本文从人力资源会计的内涵着手,剖析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发展的现状,并提出推动其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实用地质勘探论文参考文献(汇总16篇)篇五
1大数据可视化分析的基本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逐渐朝着数字化、新信息的方向发展,物联网、互联网以及云计算发展十分迅速,导致社会充满数据,因此,使得数据成为了新的信息资源,需要人们进行适当的利用,以此来满足人们的实际生产生活要求。基于此,导致呈现指数形成增长,并且变的更加复杂化,使得大数据区别与传统的数,增加了内涵。可视分析实际是一种融合了信息可视化、科学可视化、数据挖掘、人机交互、信息论、认知科学等方面的新方向学科。可视化分析实际上是一种能够利用交互式可视化界面来对复杂数据进行分析的技术,可视化基本流程为数据、知识、循环数据,主要包括可视化技术以及自动化分析技术。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实际上是一种利用自动化分析进行数据挖掘的时候,在使用能够进行分析的人机交互界面和能够进行信息可视化的界面来融入自身的认知能力和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从而可以有效地得到观察大数据的能力[1].
2大数据可视化分析。
2.1文本可视化。
作为大数据时期文本可视化数据的一个典型文本信息,实际上也是最主要的互联网数据信息,与此同时,也是物联网通过一定的传感器收集到的信息类型,在正常的工作和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最多的就是文本形式的电子文档。文本可视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直观的体现文本主要优势和特点,例如,逻辑结构、动态演化规律以及主体聚类等。最基本和典型的文本可视化就是标签云,依据词频来合理的把关键词进行排序和归类,然后利用一定的颜色、大小等属性来进行文本可视化。
现阶段,最主要的就是利用字体大小展现的关键词使用在互联网中主题热度的`识别。随着关键词数量的不断增加,如果不能合理的进行设计阀值,就会出现重复覆盖以及局部密集的问题,这样就需要提供一定的交换窗口来操作[2].
2.2网络可视化。
在大数据分析中最常见的关系就是网络关联,例如,社交网络和互联网。实际上层次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网络信息。依据连接拓扑和网络节点之间的关系,可以非常直观的体现出网络中隐藏的关系。例如节点,实际上是进行网络可视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怎样在大规模边和节点的网络中利用有限空间进行一定的可视化,是现阶段大数据研究的重要和难点。除了能够可视化静态拓扑关系,还具有相应的动态流动演化性,所以对动态网络进行一定的可视化也是不容忽视的内容。随着网络中边和节点数目的增多,很容易出现覆盖、重叠以及聚集等问题,不能很好的进行可视化,影响效果。因此处理大规模可视化的主要方式就是图简化。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利用多尺度和层次聚类进行交互,把大规模数据变化为具有一定层次的树结构,然后利用多尺度进行不同的可视化。另一种是对边进行适当的聚集,保证具有清晰的可视化效果。这些都是简化的主要方式,也可以看出引入交互技术,是可视化技术未来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方式[3].
2.3时空数据可视化。
时空数据主要是指具有一定时间标签和地理位置的数据。
移动终端与传感器发展非常迅速,因此,使得时空数据逐渐成为大数据发展过程中典型的数据类型。充分结合地理制图学以及数据可视化技术,分析和研究空间和时间对于可视化表征之间的关系,能够很好的展示空间和时间以及规律模式。大数据时代发展模式下,时空数据具有实时性和高维性,同时这也是数据可视化的重点。为了能够更好的体现信息随着空间和时间位置发生一定的变化,一般可以利用信息对象来逐渐实现数据可视化。流式地图是最典型的可视化方式,充分融合地图和时间事件流。为了可以打破二维数据的局限性,出现了时空立体方,是利用三维模式来展现空间、时间、事件[4].
2.4多维数据可视化。
多维数据可视化实际上就是说拥有很多个维度的数据变量,在数据仓库以及数据库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商业智能系统、企业信息系统。进行多维数据的主要目的就是不断发现多维数据的模式和规律,合理展示不同纬度之间存在的关系。多维数据可视化具有多种方式,主要包括基于图标、基于图结构、几何图形、基于层次结构、基于像素、混合方式。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的不断发展,几何图形是研究多维数据可视化的重点。
最常用的多维数据可视化的方式就是散点图,二维散点图可以适当利用多维度中的两个维度综合的体现映射到两条轴上,利用不同的图形在二维平面内合理反映维度信息。例如,可以利用不同颜色、形状等来表示一定的离线或者连续性。投影是从多维度方面来体现可视化的一种方式。能够很好的体现出维度的属性值的分布情况,还可以体现多维度之间的关系[5].
3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大数据分析的重要方式,可视化分析可以有效的弥补计算机自动化分析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缺陷。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可以很好的融合计算机的分析能力和人们对信息的感知能力,在依据数据挖掘前提下进行的数据分析。
实用地质勘探论文参考文献(汇总16篇)篇六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初次撰写文献综述,所选题目宜小些,这样查阅文献的数量相对较小,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否则,题目选得过大,查阅文献花费的时间太多,影响实习,而且归纳整理困难,最后写出的综述大题小作或是文不对题。
选定题目后,应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问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有多种,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实用地质勘探论文参考文献(汇总16篇)篇七
[2]由然,赵旭,仲兵.国外非油品业务渐趋成熟[j].中国石油企业,(07)。
[3]钟成索,由然.美国非油品销售领域宽阔[j].中国石油企业,2012(1).
[4]吴金林,毕港峰土编.加油站经营与管理[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3s}240.
[5]张海潮.中国加油站非油品业务发展策略研究[j].当代石油石化,2010.(06).
[6]陈青松.非油品业务成加油站新利润点[n].中国企业报,2011.2.2(11).
[8]刘冀生.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清华人学出版社,2010.
[9]田景惠.加油站营销理论与实务[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10]田景惠.中国成品油行业十一五发展回顾与十二五展望[j].国际石油经济,2011(04).
[11]马兴芹.构建加油站非油品业务新机制[j].中国石油企业,2011(07).
[12]任征兵.石化双雄:非油也忧[j].中国连锁,2011(02).
[13]韩祥峰.北美成品油零售经营特点及其启示[j].理论学刊,2011.(06).
[14]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网编著cei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一汽车服务业「r].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03).
[15]王旭东.便利业务[j].中国石油企业,2008(1).
[16]董仕华.连锁便利店快速成[`期的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5).
[17]李秀山.加油站便利店顾客需求分析与运行模式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6).
[18]悉早加油站媒体户外传播新蓝海[j].市场观察,2011(os).
[19]杨波.7-i1连锁业真经[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朱明.我国石油加油站便利店的现状与发展探析[j].知识经济,2011(o1).
[21]闵志民.中石油终端销售策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大津人学,2004.
[22]刘宇.中石油沈}i{加油站便利店营销案例研究[di.硕士学位论文.大连理i一火学,2009.
[23]彭未然.中石油s销售公司1h油品业务发展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石油人学,2011.
[24]景仲林.加油站非油品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兰州人学,2011.
实用地质勘探论文参考文献(汇总16篇)篇八
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以word2007为例,可以在插入尾注时先把光标移至需要插入尾注的地方,然后点击引用-脚注下面的一个小箭头,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有个自定义,然后输入中括号及数字,然后点插入,然后自动跳转到本节/本文档末端,此时再输入参考文献内容即可。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不要以为已经搞定了,我们离成功还差一步。论文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后还有发表论文情况说明、附录和致谢,而word的尾注要么在文档的结尾,要么在“节”的结尾,这两种都不符合我们的要求。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
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于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注:以上在word中的处理是比较常用的做法,不过作者需要了解,投稿稿件是word格式或pdf格式或wps格式,但是很多期刊是用方正排版系统排版的,二者不“兼容”。因此,作者的word投稿只是编辑部排版的原稿,排版问题作者无需太过担心;而作者如想要编辑部出刊前最后的电子稿(有些作者着急要清样或已经排版的电子稿)其实也没有太大意义,因为没有方正的软件就无法打开这个电子稿。
返回目录。
实用地质勘探论文参考文献(汇总16篇)篇九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因此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然而自从矿产资源开发以来就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不合理的矿山建设对环境产生了破坏作用。而我国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还处于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对前期建设中的失误进行弥补,对问题进行修补。
矿山建设;环境保护;保护措施。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又同时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资源的需求量正在逐步增大。国家发展规划一再强调,经济的发展要又好又快,不能走西方国家发展的老路,不能重复先破坏后修复的经济发展道路,在资源开发的同时就注重环境的保护。矿山建设也一样,它所造成的问题主要造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是开采方法不够合理规范,另一方面是对开采后的废料处理不当,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因此,工作单位与工作人员必须响应国家的号召,在开采过程中提高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努力做到既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又能保护环境。
1.1目前矿山建设中的破坏性影响。
矿山开采主要采用地上和地下两种方式,然而这两种开采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弊端,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作用。矿山开采会对地表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会改变原有的地表地貌特征,严重影响植被覆盖率。而地表植被的破坏对其他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可能引起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水土流失等问题。不恰当的开采行为严重时可能会造成地表坍塌也就是塌方的危险,地下水位也可能会因此受到影响。对矿石开采后的产生的废石、尾矿等固体污染物的处理不当也会严重影响环境,主要体现在对土壤环境和大气环境的影响上。其中,有一部分废石所含有的化学成分会引发自燃现象,并释放出对环境或人体产生伤害的气体。除此之外,挖矿井所产生的废水也是重要的污染源。
1.2对其重要程度的分析。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甚至起着决定作用。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我们一个国家更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如果没有处理好环境问题将使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就目前来看,我国已经重视环境保护问题,保护环境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矿山建设中产生的环境问题无疑是环境问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活环境,也影响了经济。环境不仅仅是针对当下时代生活的人,更是对几十年乃至几个世纪后的人类而言,他们的生活环境取决于我们现在的所做所为。矿山建设所面临的不仅仅是资源枯竭的问题,对地表环境,对土壤、大气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几乎影响到整个生态环境。
2.1合理处理废水,防治水源破坏。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淡水资源十分有限,工业用水需求量大,每个人所占有的淡水资源量很有限,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水资源匮乏的现象在矿区就更为严重了。我国矿山酸性水污染普遍较为严重,主要分布在有色金属、化工矿山和部分含硫冶金矿山。处理酸性水总的原则是:在生产过程中减少酸性水的产生,在排放前加以必要的处理以及对酸性水进行重复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需要不断地改进,将用水洗净矿产的过程尽量减少,减少所需要的净水用量,有足够技术支持的可以采用封闭净化的技术。对于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同时存在于矿山,可以进行酸性水和碱性水中和处理,节省环保费用。
另外,可以采用其他物理方法对治理酸水。废水处理方法也应该得到改善,尽可能地减少废水的排放,或对废水进行再处理后再进行排放。处理后的废水可以重复使用,既减少了浪费,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化。无论是排放还是再利用都需要对废水进行一定的处理,这就要求废水处理技术的不断提高。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保护水源,矿山往往接近于水源,污染了水的源头就意味着污染了一条河,一片区域,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建造封闭性高的工厂,严格控制,严格把关,提高管道的防渗透能力,定期检查管道的破损情况,避免管道中的废水泄漏造成污染的现象。在矿山建设中,要提高对水的重要性的认识,减少水资源的使用,合理处理废水,杜绝水资源的浪费。
2.2对大气环境污染物的治理。
在矿山建设中对大气产生污染的主要是粉尘和废气,粉尘和废气中的有害成分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有危害。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空气中弥漫着粉尘,通过人类的呼吸进入呼吸道,引发呼吸道感染,容易诱发多多种疾病,粉尘更被称作人类健康的天敌。粉尘和废气不仅影响人类的健康,对大气的污染也是极为严重的。由此看来,粉尘和废气的治理也是矿山环保建设中重要环节。对于废气的治理方法是多样的。首先,可以优化动力结构,采用污染小,环保的动力资源,如使用电力、天然气等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动力资源,也可依靠科学技术开发使用新型能源,将新能源技术运用到矿山建设中。
另外,可以采用尾气排放相对较少的,符合国家制定的尾气排放标准的柴油机。这两种方法的治理原则是从污染的源头进行治理,也可以安装净化尾气的装置,使尾气的排放能够安全,无污染。就粉尘治理而言,通过对粉尘产生的原理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方法加以应对。在作业过程中采用静电除尘,使用旋风式除尘器,或者脉冲布袋除尘器捕集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岩粉,不使岩粉扩散和污染作业场地。除次之外,在作业中还可以配合水的使用,可在场地中建设水道,并适当地喷洒,增加空气湿度,以达到使粉尘潮湿,难以在空中飞扬的目的。粉尘和废气的适当处理是对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一种保障,也是对保护环境的责任的履行。
环境保护是矿山建设的重要课题,环境污染往往比环境治理要简单得多,因此在矿山建设过程中就应该注意环境保护,将污染降到最低。哪怕是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也不能只顾经济利益,忽视道德问题,经济的发展要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竭泽而渔的思想应该抛弃。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工作,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以适应现代社会对环境标准的新要求。国家、地方出台的标准也会越来越严格,对污染物的排放严格限制,减少矿山建设中对环境的迫害。国家、地方、工作单位、工作人员、公众都应该站在自己的角度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环境。
[1]郑红,董影卓,安冬梅,等.矿山环保现状与防治对策的思考矿[j].业快报,2001.(4).
[2]管荣根,顾玲,陈静,等.矿山机械环保问题的探讨矿山机械[j].矿山机械,2001(8).
实用地质勘探论文参考文献(汇总16篇)篇十
选择【引用】—【插入尾注】,插入后,光标会跳转到“文档结尾”让你填写文献内容。
选择【引用】-【交叉引用】选择尾注,【尾注编号(带格式)】,选择要交叉引用的文献即可。当被引用的尾注删除、或者编号改变时,交叉引用并不能随之改变,此时可“ctrl+a”选中全文,按f9更新即可。
打开替换对话框,查找输入"^e"(注:若为脚注使用"^f",两者使用"^2"),替换为输入"[^&]",选择主文档和尾注,则替换所有的正文中的尾注引用和尾注文本中的编号。
对于交叉引用,先使用alt+f9显示文档中的域代码,打开查找替换对话框,查找中输入"^dnoteref",替换中输入"[^&]",替换的格式选择【格式】-【样式】选择【尾注引用】,然后全部替换即可。最后按alt+f9隐藏文中的域代码。
所有文献都引用完后,你会发现在第一篇参考文献前面一条短横线(页面视图里才能看到),如果参考文献跨页了,在跨页的地方还有一条长横线,这些线无法选中,也无法删除。这是尾注的标志,但一般科技论文格式中都不能有这样的线,所以一定要把它们删除。
1)切换到普通视图,word2019中按“ctrl+alt+d”这时最下方出现了尾注的编辑栏。
2)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3)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4)切换回到页面视图。
默认的参考文献默认的要么显示在“节的末尾”要么显示在“文档结尾”都不符合要求。
可以用书签的方法来完成。
1)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
2)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引用︱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注意:不要选择超链接,否则打印时会出错:“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格式/项目编号和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如果不处理,打印时原来的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此时可以选中尾注文本,选择-【字体】,选择隐藏选项,将尾注文本隐藏起来,然后再按照4中的方法删除尾注分隔符。此时可以在前一页按backspace键一直将尾注页缩到前一页结尾。或者将尾注页的页眉页脚页码清除,使尾注页成为一个空白页,打印时不受影响。
注意尾注页要是新的一节。
选择“页眉或页脚”,首先删除文字;。
实用地质勘探论文参考文献(汇总16篇)篇十一
地质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探技术中起到先导作用,是通过对地质勘探区域的地质状况进行分析及探测,借此全面掌握区域范围内的地质信息及矿产、石油等能源的赋存规律。地质测绘技术较常运用于工程地质学实践及找矿工作中,在先进的地质测绘技术,如gps、gis的辅助下,对相关的探测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从而为地质勘探的设计及实施方案提供详实的信息参考。
1.2绳索取芯勘探技术。
地质勘探技术中的绳索取芯这一技术类型较为广泛地应用于地质勘探实践当中,这主要是基于绳索取芯技术的显著优势。绳索取芯勘探技术省却了钻杆这一勘探步骤,能够在内套管和绳索等勘探设备的辅助下,将诸如岩石等勘探对象的岩芯加以提取,一方面可以有效增强地质勘探的效率,另一方面又凭借其便捷性,极大降低了地质勘探的工作强度。
1.3地、物、化相结合的地质勘探技术。
地、物、化相结合的地质勘探技术主要是综合运用地球勘探技术、物理勘探技术、电磁勘探技术等形式,达到对地质信息、矿产资源、石油赋存状况的预测、定位及开采[2]。具体地说,地球勘探技术主要以重力勘探这一技术为主要表现形式,是通过对地质勘探区域内的地壳信息及岩体状况进分析,借助于探测岩体的重力大小及演变规律,从而实现对地质勘探对象的地质情况、岩体分布、岩体密度等要素的识别及判定。在进行相应的地质勘探数据整理及分析时,主要是通过采用相关的重力测量设备的方式,对勘探区域的地质状况,岩体信息等进行实时的跟踪,如出现岩层密度大小不一等现象,可以进一步预测及推论岩体各部位矿产资源的分布及密集情况,进而达到预期的地质勘探及找矿目的。电磁勘探技术作为一种分析及研究地质勘探区域地质构造及资源赋存状况的技术类型,主要原理是通过设置磁场,在相关仪器设备的辅助下,达到对电磁磁场信息的动态追踪,根据地质勘探区域的磁性反应信息,实现地质状况勘探及矿油资源定位开采的目标。现阶段较为常用的电磁勘探技术有井中磁测、地面磁测及海洋磁测等,各类磁测技术的侧重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涉及到地面金属类矿产资源的勘探时,如铜矿、铁矿等,可以通过对地质勘探区域的地质构造单元及岩体分布、断裂、破碎信息来预测相应的矿体;涉及到海洋区域的油气资源勘查,主要是利用电磁感应技术,对海洋部位的地质构造状况进行深度探测,以此获取相应的油气资源赋存信息。
rs地质勘探技术也成为遥感勘探技术,主要是借助于遥感传感器及遥感信息数据处理技术,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达到对多种资源类型的勘探及地质灾害的防控。rs地质勘探技术具备了效率高、波段性及时相性多、勘探范围广等优势,并在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中,逐步向实时化、智能化及自动化方向演变。在rs地质勘探技术的应用中,其通常与gps技术进行交叉运用,以实现对地质勘探区域三维坐标的`获取。在获取所需的三维坐标后,rs技术通过对勘探区域范围的物质进行光谱及晶体场特征筛选对比,最终对各部位的矿产信息加以判别。
地质勘查一方面在新时期发展环境中凸显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又需要掌握及遵循相应的地质勘查原则及策略,以提高地质勘查及矿产资源勘探的效率和准度[3]。一般而言,地质勘查策略及其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地质勘查作为一项系统全面而又具备极强专业属性的实践活动,需要严格遵守地质勘查及矿产资源勘探的客观规律,通过对地质信息规律及矿产成矿规律加以运用,以更好更快地完成预期的勘查任务及目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地质勘查受制于勘查区域范围的地质状况及自然生态环境,在采用相应的地质勘查技术时,除了要考虑该技术的优劣势外,还应重点分析研究本地质勘查区域的实际情况,如地质条件状况、自然生态环境状况、水文特征、人口密集程度等,以保障地质勘查能够实现技术与生态的有机协调。其次,根据地质勘查的技术要求及预估风险等级,在做好地质勘查规划的基础上,应适度扩大地质勘查实践参与人员范围,加深企业、社会及专业组织的合作交流,达到共担风险,增进效率的目的。不管是单一的地质勘探还是矿产,石油资源勘测,其都带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性,需要在勘探过程中创新管理思路及合作模式,因而,在地质勘查实践中,要制定出详细的地质勘查及矿产勘探,开采方案,明确各部位的勘探职责,进而提高地质勘查的效率和质量。第三,地质勘探技术要注重丰富及创新。地质勘查带有极强的技术性,要确保地质勘查成果的精度和准度,应在结合最新的科研技术及设备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及创新地质勘探技术类型,使地质勘探技术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范畴,然后再针对性地做好地质勘探人才的挖掘机培养工作,达到地质勘探技术、矿产资源探测、地质勘查人才应用的良性循环。
3结论。
通过全文的论述,我们能够十分清楚地了解到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对于地质勘察技术以及地质勘探策略的重视度有所提升,正是由于社会建设水平逐渐提高,能源利用量逐渐增大,因此强化技术和策略的应用可以有效保证我国能源事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社会建设速度。有效保证利用高效科学的技术,使得能源事业发展得到指导。随着信息技术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地质勘查及地质勘探技术也实现了同步发展及创新,在进行地质勘查实践时,要在对现阶段常见常用的地质勘探技术加以熟悉掌握的同时,遵循地质勘查的基本原则及地质勘查策略要点,使地质勘查工作能够真正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闵康.关于在某煤矿当中运用地质勘探技术的研究[j].地球,2015,(9):210.
[2]王立杰.地质找矿中地质勘探技术的应用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15,(3):20.
实用地质勘探论文参考文献(汇总16篇)篇十二
公路工程的建设需要跨越自然地质条件不同的区域,若公路经过山区或者河流区域时,需要开挖山岭隧道或河底隧道。隧道的开挖技术与该地区的地质环境具有密切联系,为保障隧道工程的安全性,应对需要开挖隧道的地区进行科学的地质勘探,为公路工程的规划、设计及施工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指导。
地质勘探是通过钻探、电探、震探等一系列方法对构成地质条件的各个要素进行测试的一种技术,为煤田开采、石油开采、地下工程的建设等各项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参数。隧道是在天然地层中修建的建筑物,隧道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如位置选择、工程设计、施工技术等均与地质条件有紧密关系。以山岭隧道为例,修建山岭隧道时应对岩层地质构造、产状、裂隙发育、风化程度、地层含水量、地层温度、有害气体等各个要素进行地质勘测,以决定隧道的深度、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对重点隧道工程,除常规的地质勘测外,还应进行区域性的工程地质调查、测绘及试验;若地下水对隧道具有重大影响时,还应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计算隧道涌水量。隧道工程地质勘探工作主要关注的内容为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地下水对隧道的影响、地层温度的影响、有害气体的组份、隧道位置及洞口位置的确定等。
1.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勘探。
隧道工程的可行性勘探主要目的是了解项目所在地的地质特征、各工程方案的地质条件及其控制工程方案需要的主要地质参数,为工程的路线设计、桥位设计、方案的选择、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这一阶段的探测工作主要是踏勘,对多个可能方案沿路线进行实地调差,对重要工点进行必要的勘探,大致探明地质情况即可。一般需要进行勘探的工点有大桥、隧道、不良地段等。
2.初步勘探阶段。
初勘阶段一般以物探为主,物探的测区一般在测绘范围以内,当对物探解释有重要的对比价值或参考价值时,可进行勘测追踪,扩大测绘范围。在测量范围内,应按照物探方法,结合地形条件,对测线的方向、间距、测点的疏密、激发点与接收点的.距离及布置形式进行设定。物探方法较多,对隧道工程进行物探时,可根据隧道深埋和下伏岩体特性,选择合适的物探方法。电火花法、声脉冲轰震器、旁侧扫描声纳可用于水下隧道地质勘探;高分辨率反射法可用于深埋隧道的勘探;磁力、重力测量法则适用于矿体、煤层、采空区、溶洞、断裂等特殊构造的勘探。分离式隧道一般沿隧道轴线纵向布置2-3条物探测线,两洞口横向测线可布置2条,根据隧道长度、地质条件确定测线长度和测点间距;整体式隧道可适当增加纵向和横向测线。地质体或构造类型不同时,应设计2-3条物探测线穿过,每条测线的测点应在3各以上,若地质条件复杂时,可酌情增加测点数目。
3.详细勘探阶段。
详细勘探主要是进一步探测初步勘探阶段未查明的地质问题,为后续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提供必要的补充和校核,这一阶段探测技术仍以物探为主,具体选择方法可根据隧道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质条件决定。对山区岩质隧道进行探测时,应先进行地震勘探。进行地震勘探时,可沿隧道轴线布置一条以上的地震测线,以10-20m为间距设置测试点;若在测试过程中发现地质构造,可将测试点数据布置密度增加;两洞口布置横测线,测点距离设置为5m;若在洞口或洞身发现溶洞或其他构造破碎带,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横测线或测试点。公路为上下行时,对于地质条件简单、岩性单一、无地质构造的短小隧道可作为一条隧道,组织勘探工作外,其余均应作为两条隧道进行单独勘探。勘探方法如下:用声波法对岩体的弹性纵波波速和横向波速进行同时测定,用于计算岩体的弹性特征值;测试岩石试件的弹性波速,以计算岩体的完整性,从而判定围岩的破碎程度;在进行地震勘探时,若发现明显的地质构造或溶洞时,可利用其他方法进行再次勘探,以供验证;采用电探时,可沿隧道轴线设三条测试线,其中两侧的测试线与主测线的间隔距离为20m,测点间距为20m;洞口设置横测线,间距为10-30m;对水下地质进行物探时,应根据水域的水底地形、水体流苏、水体深度等情况决定物探方法的选取,一般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探测,勘探主线至少为2条,横测线可根据水流方向布设,至少为3天,测点间距应小于陆上物探测点间距。
隧道工程地质勘探测试项目主要包括地应力、岩土力学、水文地质、水质分析以及其他综合测试。地应力测试方法多采用水力压裂法,其他方法可作为辅助方法。岩体内部应力状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可利用应力试验,并结合岩体组份的分析及构造分析,对岩体的主应力方向进行确定,岩土的力学试验常用测定标准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隧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钻探操作,地质勘探孔的设定应考虑水文地质试验孔的设定情况,地质勘探孔终孔可作为后期的水文地质试验的观测孔,若发现钻探孔终孔含有大量地下水,应考虑进行专业的水文地质勘探,以获得水文地质参数。对隧道内的主要含水层取样进行水质分析,看是否满足生活、工程、消防用水的要求,一般测试样品为1-3组。综合测井是配合钻孔,利用声波测井和放射测井的方法,从多个方面获得隧道围岩工程所需的地质、水文等各项参数。
语
公路隧道工程的施工需要科学的地质勘探,这是为后期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提供的基础保障。在实际的勘探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地质情况进行勘探方法的选择及变通,确保勘探数据的准确性及有效性。
实用地质勘探论文参考文献(汇总16篇)篇十三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提升地质勘探技术是强化我国能源利用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要想保证我国经济建设能够正常持续地进行,提升石油能源的开采和利用效率是非常关键的。时代的进步推动着我国能源利用事业的发展,正是由于人们对于能源的利用量不断增大,才会不断促进我国的地质勘探技术以及地质勘察策略的发展。主要论述的就是对现阶段我国使用的地质勘探技术以及地质勘察策略的应用情况,意在强化能源事业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而提升社会发展的前提就是利用更加高效的方式以及技术。目前发展我国能源事业就需要利用地质勘探技术和地质勘探策略,所以就需要相关部门对该技术和策略提高重视,使得我国的技术类型以及系统能够得到创新和丰富。只有不断完善我国的技术和系统策略,才能够提升我国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由于矿油能源的开采对于技术的要求较高,因此地质勘探技术和地质勘探策略在能源事业发展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
实用地质勘探论文参考文献(汇总16篇)篇十四
[3]杨永.古建筑数字化保护关键技术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0。
[4]林源.古建筑测绘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王其亨.古建筑测绘[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实用地质勘探论文参考文献(汇总16篇)篇十五
3.川濑刚志著《回顾wto争端解决谅解协议的修改谈判进程》。
5.李浩培著《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6.周忠海等著《国际法学述评》,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7.李居迁著《wto争端解决机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8.宣增益主编《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教程》,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9.梁西著《国际组织法》(总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曾令良著《世界贸易组织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3.沈木珠著《国际贸易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5.朱榄叶编《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纠纷案例评析》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8.杨荣珍编《wto争端解决案例与评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版。
返回目录。
实用地质勘探论文参考文献(汇总16篇)篇十六
[1]姜从盛陈江吕林女丁庆军胡曙光.高性能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研究,湖北工学院学报20042期.
[4]李成军.导管法浇筑水下混凝土的施工原理与质量控制措施分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6]洪海禄.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研究,2005.
[8]孙建全.粉煤灰c55高性能混凝土在滨州黄河大桥工程中的应用研究.,2006.
[9]李超.工业废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2012.
[19]陈迎明.提高水下混凝土灌注桩强度的试验研究与应用.中南大学,2003.
[20]沙林浩,林鲜,冯爱丽.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流动性损失控制技术研究.混凝土,2001(8):3-5.
[21]林秀丽.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和预防裂缝.建材发展导向,2011(1).
[22]刘娟.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抗分散剂的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05
[26作杨婧于彬.粉煤灰在水下混凝土中的应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