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丽江古城东大街导游词范本一
木府占地46亩,中轴线长369米,整个建筑群体座西朝东,“迎旭日而得木气”。沿中轴线依地势建有“天雨流芳”木牌坊、忠义坊、仪门、前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配殿、阁楼、戏台、过街楼、家院、走廊、宫驿共16幢,大大小小计162间。
天雨流芳是纳西语“特嗯吕返”的音译,汉语之意为“皇恩浩荡,天降甘露,润泽百姓”。在纳西语中的意思是“读书去吧”。纳西人推崇知识,重视教育的灵心彗性由此可见。 相传鸱吻是龙的儿子,所谓龙生九子,鸱吻为其中之一。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书说大海中有一种鱼,虬尾似鸱鸟,也就是鹞鹰,说虬尾是水精,喷浪降雨,可以防火,建议置于房顶上以避火灾;于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
瓦当是瓦的头端,瓦用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面,主要功能作用是防水、排水,保护木构的屋架部分。在实用上,既便于屋顶漏水,起着保护檐头的作用,也增加了建筑的美观。
木府的门前有一忠义坊,由汉白玉建成,宽 9米,高约18米,4根石柱撑着牌坊上的碑、椽、檐和坊盖。木氏土司忠义不二,曾多次得到皇帝的嘉奖,忠义坊就是明朝的万历皇帝批准建造的。匾额上镌刻着明神宗钦赐的“忠义”二字。忠义坊“栋梁斗拱,通体皆石,坚致精工,无与敌者”,是国内石建筑的精品,民间有“大理三塔寺,丽江石牌坊”的说法。忠义坊两侧,立着两对石狮,威严神武,神采奕奕,展现出木氏王府的王者之气。在牌坊的顶部,则立有两对小石狮。与底座的迎宾石狮统一面外不同,顶部的两对石狮却是一对望外,一对朝内。据传,这是为了监督木氏土司勤政爱民而特意设置的。如果土司及其后人在外游玩不归或行为不轨,望外的两个石狮便会发出吼声警示。而倘若土司及其后人贪图享福,久居府内荒废政务或不理民生,朝内的石狮也会发出吼声提醒他们外出理政巡视。
忠义石牌坊高三丈三尺,育有纳西东巴教的十三层天的文化内涵,宽二丈八尺,育有东巴教记日记月文化来历的二十八宿象征。四柱建构三门,中十尺,侧九尺,为正房开间格局,石柱通天式,仿其木结构式样,上下有六檐,檐下有斗拱,下层二挑,都为斜拱,下依石柱而雄踞四头狮子,二公二母,后有两头石狮鱼和两个云鼓互撑。四柱顶座各有内向外的两具望进出吼,以示祝主人出入平安。其坊上台面雕刻有二龙捧圣旨图案,其左右两侧石面上雕刻有二尊男女图案,左为托日阳神,也叫陆神,右为托月阴神,也称色神。陆色二神为纳西东巴教创世神、造物神,也是制度礼德的文化神。下台雕刻“忠义”二字的石面两侧,有雕刻有一牦牛和一老虎图案,它为纳西族的门神具象。其寓有门神护卫“忠义”圣旨,诚表木氏土司对中央王朝笃守“忠义”的情怀。
进入木府。进入后便看见有一广场,广场正前方就是议事厅,议事厅端庄宽敞,气势恢宏,是土司议政之殿。如果把木府看作是“紫禁城”,这大厅便是“金銮殿”。楼内挂有朱元璋御赐的“诚心报国”的匾额。在议事厅的屋顶有三个藻井,中间是龙,为了避嫌,这里的龙只有四爪,而非皇宫里的五爪。两边藻井里则是纳西妇女七星羊皮上的星星图案,令人称奇。这是因为,纳西妇女在历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土司时时用妇女们的披星戴月、辛勤劳动来鞭策自己。
万卷楼集两千年文化遗产之精萃,千卷东巴经,百卷大藏经,六公土司集诗、众多名士书画,皆是翰林珍奇,学苑瑰宝。
议事厅后是“万卷楼”,是土司读书的地方。取“读书破万卷”之意。万卷楼集两千年文化遗产之精粹,千卷东巴经、百卷大藏经、六公土司诗集、众多名士书画,皆是翰林珍奇,学苑瑰宝。万卷楼三层飞檐,一楼读书,二楼藏书,三楼写书,是木府内最为高大的建筑。如果说“天雨流芳”是底层民众对自身读书的劝勉的写照,那么万卷楼就是统治阶层对自己严格要求的明证。正是因为上下一心,知礼好学,才使丽江这一隅之地成就了茶马古道上最辉煌的传奇。
最新丽江古城东大街导游词范本二
各位嘉宾,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我们美丽的七彩云南,很荣幸能认识大家,我是本次的导游小普,旁边的是我的小伙伴小李,我们很荣幸能为大家导游。我们今日要去的地方呢是被誉为“高原姑苏”、“东方威尼斯”的丽江古城,也许各位朋友可能会想,小普怎样会口出狂言这样夸赞丽江呢?其实呢我一点都没有夸大,丽江古城就是因为玉泉水贯穿全城,又分为西河、中河、东河,在古城里再分成更多的支流走街过巷,穿墙过屋。街道自由布局,不求工整,主街傍河,小巷临渠,清澈的泉水穿街流镇,穿墙过屋。“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诗句是这个城市的真实写照,所以那里虽然是云贵高原的小镇,却颇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大研镇
下头我就先给大家说说丽江的历史吧,丽江古城坐落在玉龙雪山下,四周青山环抱,城中碧水滢滢,宛如一方碧玉大砚,古时“砚”和“研”相通,于是明代土司将古城改名“大研”,寓意文脉昌盛,人杰地灵之意。
也许未来之丽江之前大家都听说过丽江古城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这是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那为什么会没有城墙呢,据说丽江世袭统治者都是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木氏土司因忌讳而不设城墙。
古城始建于南宋后期,距今约有800年的历史。历代均为滇西北政治、经济军事重镇和纳西、汗、藏等个民族经济文化交往的枢纽。中国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写到“宫室之丽,拟于王者”同时也是历史上茶马古道的重镇。全城面积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万,纳西族16900人。
丽江古城在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那么到丽江我们游览什么呢?
一、登高揽胜,可看古城形式。古城巧妙的利用了地形,西有狮子山,北有象山、金虹山,被西北而向东南,避开了雪山寒气,接引东南暖风,占尽地利之便。
二、临河就水,古城充分利用泉水之便,玉河水在城中一分为三,三分为九,再分成无数条水渠,洁净而充满灵气。三、走街入院,可观古城建筑。古城建筑全为古朴院落居民,房屋建造简洁、粗矿,而院落布置和房屋内部建筑丰富而细腻,构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入市过桥,可一览全城布局。古城布局自由灵活,不拘一格,石桥、木桥、花鸟鱼虫、琴棋书画、民风民俗,生发出无穷意趣,使古城独具无穷乐趣。
古城入口
说话间我们已经来到古城入口了,我们面前的水车,有人说他是母子水车,也有人说它是情侣水车。怎样就没有看到城门呢?其实各位嘉宾是看不到的,这也是丽江古城的一奇,即看不到城门,也看不到城墙,因为古城根本没有城墙和城门,因为纳西族的头领姓“木”,如果建了城墙和城门就变成了“困”字,所以古城没有城墙,也没有城门了。大家请看,这是__题词“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照壁,端庄秀美。“三坊一照壁”是纳西族民居的建筑特色。往右是水龙柱。反映了当时古城土木结构建筑对防火的重视,这也算纳西先民的智慧。这个是世界遗产纪念碑,标志是由圆圈与方框相连,表示人与自然要和谐统一。下头我们就去古城游览吧!
古城布局
各位嘉宾心目中必须有这样一个问题,象这样的古城在中国有的是,为什么这个高原上的偏僻的古城竟被评上呢?想要得到答案,各位嘉宾请随小黎一同去游览一翻。一条小巷、一户人家,一不细心你就站在了一百年的历史上了,这种感觉,在路上、在各个庭院中,您随处都能感受到。所以这座古城不是因为拍戏或是故弄玄虚而建的,是一座真实的活着的古城,不信您看看脚下,您就会觉得比刚才走的路光滑多了,一块块的五花石板,象是有许多碎石沾在一齐,但它是一种丽江特有的乐角岩,采自周围的山上,因为五颜六色,所以当地人称五花石,人行马踏,经过几百年,磨得光滑透亮,雨水一流,诗意就在你脚下了,这条街就叫新华街。在街道两旁,偶尔会看到一些人家门上贴有不一样颜色的对联,纳西人有人仙逝,都要纪念三年,第一年白联黑字,第二年绿联黑字,第三年贴对联,这是纳西人对死去亲人的怀念,经过一些林立的铺面,清澈的河水,小桥垂柳便印入大家眼帘,而在各位都没有见过的这么清澈的河边看到了一排排的桌椅和一阵阵的音乐传入耳中,这便是客人所谓的“洋人街”,但这条街上的铺面并非洋人所开,那里的酒吧又书生气的,有叛逆性的,有纯生意性的,各人可各取所需。城市里的人到丽江“充电”的方便之处就是在
酒吧找感觉,尤其以外国人为多。有就有朋友,有小桥流水,只要不醉,人生是可找到一刻逍遥的。在经过酒吧街之后便看到了一座小石桥,因为早先在那里卖豌豆,所以称为豌豆桥,桥西的小门楼便是科贡坊,科贡坊的名于坊后小巷,清朝嘉庆年间,巷内杨家有两兄弟同时中举,到道光年间,弟弟又中举,此事是丽江人得意之事,官府为了表彰杨家,激励来者,特立此坊。
站在那里向东望去,眼前一片开阔,这便是中心四方街,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广阿场,占地约五亩,为什么叫四方街,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为广场的形状很象方形的知府大印,由土司取名叫四方街,取“权镇四方”之意,也有人说那里的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是四面八方的人流,物流集散地,所以叫四方街,那么四方街为什么这样有名呢?如果说我国北方又一条世界闻名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的话,我国南方也有一条被称为“茶马古道”的贸易通道,它是藏区以及丽江的马匹、皮毛、藏药等特产和南方的茶叶、丝绸、珠宝等商品的一条贸易通道,丽江古城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四方街则是这个重镇的贸易中心,从古到今,四方街都是一和露天集市,这个集市从开始至今有三百年的历史,要体会到四方街的一天才能领略到其中的奥妙,清晨,早起的人们开始买早点,是朦朦胧胧正在伸赖腰的四方街;午,买铜、买山货、买小吃的商贩组成繁荣的市面,这是精力旺盛的四方街;天刚黑,生意人回家了,又经过一次摩擦的五花石板还剩着人和阳光的余温,在桥头晒太阳的老人换成了孩童嬉戏,两侧酒吧又透出夜色的油光,这是化了妆的四方街;凌晨两点左右,四方街人去街空,小巷深不测,仅有流水之声高低起伏,这是素面朝天的丽江。接
下来让我的小伙伴小李,继续带大家讲解浏览!
古城民居
下头我们前往“纳西四合院”参观!古城民间在广泛吸收汉、白、藏等民族的建筑文化的同时,也把本民族的建筑文化和审美意识融于其中,构成许多具有纳西特色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样式。前后院一进数院的建筑形式,在门楼、前楼的设置,天井铺地、六合门及其装饰灯方面构成了浓郁的地方的色和民族特色。说到这我们走进去看看吧,那里的“四合五天井”就是东南西北四坊房屋,每相邻两坊之间有一个小天井,再加上中间的大天井共五个天井,所以叫“四合五天井”。着四坊房屋的楼上楼下都是想通的,所以也叫“走马转角楼”。
朋友们可能会问,纳西民居哪一部分最具纳西特色呢?那就是六合门和六合门上的窗芯-“四季博古”了。“四季博古”是纳西语,翻译过来意思是“福包四季”。体现纳西民族对生活的厚望,这六合门,可装可卸,方便灵活,开则为门,关则为窗,平时只开中间的两扇,遇有红白两事、客人较多时,六扇门均可卸下来。窗芯在构图上用名花异卉、吉鸟异兽和完美的典故,寄托纳西人四季吉祥、福禄寿喜、耕读传家的完美意愿。
木府
各位朋友,大家有看过电视连续剧《木府风云》的吧?《木府风云》就是在木府内取景、拍摄的,想必大家在欣赏剧情的同时,也沉醉于丽江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里了。此刻就让我们真真切切的去木府一览究竟吧!
大家游了古城,游了四方街,如果说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那么,木府就是古城的心脏,也是丽江古城文化的“大观园”了。纳西族姓木的土司曾统治丽江470年,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共沿续了二十三代,建造了这被人称为“丽江紫禁城”的木府。木氏土司对朝廷忠义不贰,曾多次得到皇帝的嘉奖,这忠义坊就是明朝的万历皇帝批准建造的,人称“大理有名三塔寺,丽江有名石牌坊”。
大家请看,那里就是木府了。木府的整体构造,由东往西,就是我们刚刚看到的忠义坊,然后依次是眼前的大门,照壁,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过街楼,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一字排开。
我们此刻看到的木府,是在1996年的七级地震后修建的。这是议事厅,议事厅端庄宽敞,气势恢弘,是土司召见贵客的地方。看,议事厅的门梁上头,高挂着三块牌匾,都写着“诚心报国”四个字,分别是明朝的洪武、永乐、嘉靖三位皇帝的褒奖。那么朝廷为什么如此倚重木氏呢这是因为,纳西族生活在金沙江上游的江湾腹地,北有吐蕃,南有南诏大理。这两大地方势力常常成为中央王朝西南边疆的不安定因素,所以纳西族的向背举足轻重。
这是万卷楼,万卷楼有三层,看,第二层没有窗户,从楼底看不出第二层,所以里面收藏了许多珍贵的书籍。简单地说,这万卷楼,一楼读书,二楼藏书,三楼写书,是一个书藏万卷、书香满屋的地方。此刻你们能够进去自我参观,请遵守馆内秩序,书籍能看不能摸哦!万卷楼后面便是护法殿。它是土司议家事之殿,那里除了摆放有木氏祖先的牌位外,还有长凳、棍棒等体罚的工具,一看就明白那里是木老爷动用家规家法、管教子女的地方了。看来很像平时我们所说的祠堂了。
过了护法殿,走过一条古代的过街天桥,这过街天桥可算是木氏土司因地制宜,以民为本的一个创造。这样的设计,官民相安,互不干涉。让我们登上木府的光碧楼。这是1:300的古城模型,在那里能够清楚地看到古城和木府的全貌。这是玉龙桥,是古城的北入口,这是西河、中河、东河。有谁在古城中迷了路,那么,溯流而上就必须能走到玉龙桥。这些图片表现了丽江丰厚的历史文化和壮美的自然风光,请大家浏览。
大家再往前走,这便是玉音楼,一楼和楼前是土司歌舞宴乐的地方,二楼是供奉凤诏鹤书的地方。大厅内有白沙壁画的复制品。白沙壁画是国家重点文物,它把汉地佛教、藏传佛教和道教融合在一个画面上,让三种宗教同居一室。这种三教合一的做法,在别的地方是少见的。而在丽江,由于以木氏土司为代表的纳西族是一个开放的民族,他们在文化上兼容并蓄,广纳博采。
过了玉音楼,就来到了木府中轴线上的最终一个建筑——三清殿。在那里能够鸟瞰古城和木府,我们能够看到徐霞客笔下的古城“居庐骈集,萦坡带谷”,木府的“宫室之丽,拟于王者”了。
木府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园林,它充分反映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风采,同时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中的古朴粗犷。
游览丽江古城,不应错过还有纳西古乐。纳西古乐这一被国外称为“在中国各地已经失传的音乐”,它由《白沙细乐》和《丽江洞经音乐》两部分组成。纳西古乐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变化,构成了汉族和纳西族音乐相融合的独特风格,具有浓厚的民族民间色彩。住在丽江古城,夜晚最完美的安排莫过于去聆听纳西古乐了。
好的,游到那里,各位对古城可算是一饱眼福了,我们的旅途也要结束了。在这段欢乐的时光里,咱们浏览了享誉海内外,具有“中国的威尼斯”、“高原姑苏”美称的——丽江古城,多谢大家一路上对我和小普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大家的热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期望我们的服务能给大家留下一些完美的回忆。最终,我把祝福送给大家,我也衷心祝愿咱们能够再次重逢,多谢大家!
最新丽江古城东大街导游词范本三
在丽江,你只要看到那个标志性的大水车,就说明你已经来到古城了。沿着古城大水车的方向走不远,有一座石桥,听导游介绍叫新华街大石桥。大石桥的右侧,就是闻名中外的酒吧一条街了。在来丽江之前,朋友就曾告诉过我,到丽江如果不去酒吧街,那就等于白来丽江一趟,所以,到酒吧街去喝一杯是早就被安排在行程之中的事情。
入夜以后的丽江,像个多情而又妩媚的女子,向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暧昧地俏笑。这里的酒吧都是二层木质小楼,依傍着一条小河临街而开。小河的岸边栽种着一排高高大大的垂柳,纤纤细细的枝条在微风细雨中轻柔地摇来摆去,仿佛那满枝满树的叶子都变成了翠绿的柳笛,任由丽江的古风古韵吹奏着悠闲自在的小曲。
酒吧街上的酒吧多得数不胜数,各家酒吧的门前都是溪水潺潺,溪水的两端由一座座小巧精致的木桥相连接。天色暗下来以后,各家各户的门前都亮起了成串的大红灯笼,那些灯笼从门楣一直垂到河面上,给整条街道增加了喜庆的气氛,同时也把丽江的夜晚点缀的热烈而奔放。店门口的招牌是用木刻做成的,上面写着中文英文和纳西文。招牌的旁边挂者金光闪闪的玉米和红彤彤的辣椒串。这些质朴的粮食和蔬菜在灯光烛光中闪出一丝丝别样的狡诘的光。刚刚看到这一切的时候,我有些刚然,我不明白酒吧的主人为什么把现代化的酒吧装饰成农家小院的风格。待我停下脚步细细品味,我突然发现古朴与现代相结合所营造出来的氛围,竟是如此和谐而典雅。
酒吧门前的河水里时不时地就会有一盏盏粉红色的莲花灯顺水漂过,我猜想那一定是人们为了索求平安而放的,色彩艳丽的莲花灯使河水变得流光溢彩。有的酒吧干脆就把桌子椅子摆放在河岸上,桌上亮着桔黄色的烛光,烛光驶入水面,使河中自在的游鱼都变得色彩斑斓。走在这样的街市上,竟有了一些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仿佛是如梦如幻,亦假亦真。
丽江的酒吧街像是个多情的女子,向人们挥动着纤纤素手。有些酒吧的门前,三五成群地站着一些身穿艳丽的民族服装的女孩子,她们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唱着原汁原味的民歌,邀约着远方的客人到她们的酒吧里去坐一坐。那歌声有些苍凉,有些幽怨,确是美妙绝伦的悦耳动听,让你忍不住停下前行的脚步。我想,这该是真正的原生态吧。一些摇滚乐和轻快活泼的现代音乐及流行歌曲从酒吧里传到街上,与纳西民歌遥相呼应,又是一幅古朴与现代相结合的画面,竟是那么恰到好处,天衣无缝。
夜晚的丽江酒吧街对人有着致命的诱惑。你走在街上,就像有一条绳索,牵扯着你的身上,让你不由自主地就走进了酒吧里。我们进的是一家叫纳西人家的酒吧。之所以走进这家酒吧,是因为我喜欢上了这家店铺的名字。许是酒吧太多的缘故吧,这里的客人不是很多,我们选择了一张靠窗户的桌子坐下来。这是在酒吧的二楼上,灯光闪着桔黄色的光,仿佛含着脉脉温情,墙的一侧装饰着神秘的东巴象形文字。楼下一位男歌手非常磁性的歌声传到楼上来,还伴随着人们的欢叫声鼓掌声。透过窗口望出去,可以俯瞰丽江的夜景。在醉人的微雨中,丽江的夜晚被一盏盏大红灯笼照耀得红光闪烁,那些个红男绿女在这浓墨重彩中仿佛喝醉了酒一般失去了重心。收回目光,发现我们面前的木桌上,铺着纳西人家自己手织的扎染桌布,蓝白相间的格子,笨拙中透着精致,简约中透着淡雅。离我们不远的地方,是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我说不准他们是哪个国家的人,但我肯定他们不是亚洲人,丽江的美丽景色也把老外诱惑的一塌糊涂,他们竟自喝着啤酒,还唱着我们听不懂的歌曲,那份惬意,那份放松,真让人羡慕,我们用自己的母语彼此微笑着致意。
穿着纳西族服装的服务员是个二十来岁的小姑娘,她说着不太熟练的普通话,给我们端来了丽江最具盛名的传统小吃:丽江粑粑、鸡豆凉粉、糯米血肠、小锅米线。据服务员介绍,丽江粑粑是最有名的风味小吃,有甜的和咸的两种,而且吃法有很多,可以油炸,可以爆炒,可以做甜点,也可以作为下酒的小菜。夹起一块放在嘴里,口感竟是出奇的爽,外表酥脆焦黄,里面却是柔软滑嫩的丽江粑粑,是我在丽江吃过的最好吃的食品。瞥一眼邻桌的几个老外,他们也和我们一样,一边喝着啤酒,一边品尝丽江的风味小吃。
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坐着,品味着纳西风格的美味,喝着风花雪月牌的啤酒,欣赏着窗外烟雨笼罩下的古城夜景。美轮美奂的纳西古乐,不知从什么地方飘然而来,若有若无的传入耳朵里,才知道什么叫酒不醉人人自醉。
夜已经深了,那几个老外打着手势和我们告别了,我们依然不忍离去,我真的希望时光在这一刻是静止的,就像此刻我静如处子的心。
最新丽江古城东大街导游词范本四
大家好!我是你们游览丽江古城的导游。我很高兴能与大家共渡这快乐时光!我姓张。大家可以叫我张导游。
请大家跟我来。这里是丽江古城。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丽江古城。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丽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好了,现在大家跟我进古城看看。
丽江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大研古城是一座具有浓烈人文气息的小城。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看,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
前面就是古城中心的四方街了。这里工艺品琳琅满目。人气兴旺。来古城没有不来四方街的。位于古城与新城交界处的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古城大水车旁有一块大屏幕,每日播放的歌曲即是古城最受欢迎最有特色的歌曲,其中《纳西净地》是较为出名的歌曲之一。现在给大家十分钟拍个照吧,你一定感觉很好的!
在丽江古城区,修建有桥梁354座,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桥梁的形制多种多样,较着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
古城内的木府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五凤楼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20xx年),楼高20米。因其建筑形制酷似五只飞来的彩凤,故名“五凤楼”。这里还有白沙民居建筑、群束河民居建筑群……一会大家自由参观吧。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城市布局错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风貌,又富于水乡韵味。丽江民居既融和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很独特吧!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祝大家旅愉快!再见!
最新丽江古城东大街导游词范本五
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大研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大研古城是一座具有浓烈人文气息的小城,明亮的阳光下,总会有步履缓慢的上了年纪的纳西老人悠闲地踱步,他们身着藏满历史的靛蓝色衣服,头戴红军时期的八角帽,对眼前身后猎奇的目光视而不见、不屑一顾。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境相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中心,位于古城与新城交界处的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古城大水车旁有一块大屏幕,每日播放的歌曲即是古城最受欢迎最有特色的歌曲,其中《纳西净地》是较为出名的歌曲之一。
1、古街
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以红色角砾岩(五花石)铺就,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质感细腻,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位于古城的核心位置,不仅是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地区的集贸和商业中心。四方街是一个大约4000平方米的梯形小广场,五花石铺地,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其西侧的制高点是科贡坊,为风格独特的三层门楼。西有西河,东为中河。西河上设有活动闸门,可利用西河与中河的高差冲洗街面。从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光义街、七一街、五一街,新华街,又从四大主街岔出众多街巷,如蛛网交错,四通八达,从而形成以四方街为中心、沿街逐层外延的缜密而又开放的格局。
2、古桥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飞架有354座桥梁,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形式有廊桥(风雨桥)、石拱桥、石板桥、木板桥等。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
大石桥为古城众桥之首,位于四方街东向100米,由明代木氏土司所建,因从桥下中河水可看到玉龙雪山倒影,又名映雪桥。该桥系双孔石拱桥,拱圈用板岩石支砌,桥长10余米,桥宽近4米,桥面用传统的五花石铺砌,坡度平缓,便于两岸往来。
3、木府
木府原系丽江世袭土司木氏衙署,“略备于元,盛于明”。历经战乱动荡,1998年春重建,并在府内设立了古城博物院。
修复重建的木府占地46亩,坐西向东,沿中轴线依地势建有忠义坊、义门、前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配殿、阁楼、戏台、过街楼、家院、走廊、宫驿等15幢,大大小小计162间。衙内挂有几代皇帝钦赐的十一块匾额,上书“忠义”、“诚心报国”、“辑宁边境”等。有人评价:“木府是凝固的丽江古乐,是当代的创世史诗。”
4、福国寺五凤楼
五凤楼(原名法云间),位于黑龙潭公园北端,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983年被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楼高20米,为层甍三重担结构,基呈亚字形,楼台三叠,屋担八角,三层共24个飞檐,就象五只彩凤展翅来仪,故名五凤楼。全楼共有32棵柱子落地,其中四棵中柱各高12米,柱上部分用斗架手法建成,楼尖贴金实顶。天花板上绘有太极图、飞天神王、龙凤呈祥等图案,线条流畅,色彩绚丽,具有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5、白沙民居建筑群
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大研古城北8公里处,曾是宋元时期丽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有一个梯形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民居铺面沿街设立,一股清泉由北面引入广场,然后融入民居群落,极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大研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6、束河民居建筑群
束河民居建筑群在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是丽江古城周边的一个小集市。束河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错落有致。街头有一潭泉水,称为“九鼎龙潭”,又称“龙泉”。青龙河从束河村中央穿过,建于明代的青龙桥横跨其上。青龙桥高4米、宽4.5米、长23米,是丽江境内最大的石拱桥。桥束侧建有长32米、宽27米的四方广场,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同样可以引水洗街。
一、登高揽胜,你可看古城形势。古城巧妙地利用了地形,西有狮子山,北有象山、金虹山,背西北而向东南,避开了雪山寒气,接引东南暖风,藏风聚气,占尽地利之便。
二、临河就水,你可观古城水情。古城充分利用泉水之便,使玉河水在城中一分为三,三分成九,再分成无数条水渠。使之主街傍河、小巷临渠,使古城清净而充满生机。
三、走街入院,你可欣赏古城建筑。古城建筑全为古朴的院落民居,房屋构造简造、粗犷,而庭院布置和房屋细部装饰丰富而细腻,居民喜植四时花木,形成人与自然的美好和谐。
四、入市过桥,你可一览古城布局。古城布局自由灵活,不拘一格,民居、集市、道路、水系组织聚散合理,配置得当,再加上石、石桥、木桥、花鸟虫鱼、琴棋书画、民风民俗,生发出无穷意趣,使古城独具魅力。
最新丽江古城东大街导游词范本六
各位游客:
今天我们要去丽江古城游览。我国有两大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们分列一南一北,各具特色,北方是山西的平遥古城,南方是云南的丽江古城。丽江古城由大研、白沙、束河三个相对独立的城建单元组成,大研古城是它们的集中代表,所以人们也常常把大研古城叫做丽江古城。从地域来讲,丽江大研古城是一座驰名中外的少数民族高原古城。
古城形成于宋末元初,明清以来一直是滇西北商贸中心和连接滇川藏的茶马古道重镇,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了。古城面积3.8平方公里,海拔2400米左右,居住着6200余户人家,常住人口约有2.5万多人,其中纳西族人口约占67%。丽江古城在1986年12月8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我们脚下是“巴格图”,又叫青蛙八卦图,是纳西先民根据五行学说创造的占卜工具。图案正中爬着一只青蛙,背上似有占卜经文,腹部横穿着一支箭,象征五方五行五色八位。箭杆朝东,象征“木”,木色青;蛙嘴朝南,嘴吐“火”,火色红;蛙腹居中,化为“土”,土色黄;箭头朝西,象征“铁”,铁色白;蛙尾朝北,撒出“水”,水色黑。此外,蛙的左肢指向东南,右肢指向西南,左脚指向东北,右脚指向西北,加上东、南、西、北,象征八方卦位。图案周围标有十二种动物形象,从正东方起的次序是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犬、亥猪、子鼠、丑牛。这样,木、火、土、铁、水五行各配公母而得十,然后循环配与十二种动物而得六十序数。巴格图对研究纳西先民的原始宇宙观,乃至对研究八卦起源,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游客们,现在我们到了四方街。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广场,它是由成排连接的铺面围成的一块近似长方形的广场街面,街场占地约有6亩。为什么叫四方街,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为广场的形状很像方形的知府大印,由土司取名叫四方街,取“权镇四方”之意。也有人说是因为这里的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是四面八方的人流、物流集散地,所以叫四方街。我国南方也有一条被称为“茶马古道”的贸易通道,它是藏区以及丽江的马匹、毛皮、药材等特产和南方的茶叶、丝绸、珠宝等商品的一条贸易通道,丽江古城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而四方街则是这个重镇的贸易中心。
也许大家已注意到四方街并不水平,而是向东稍有倾斜,这是为什么呢?四方街就如纳西谚语所说的,是个除了鸡辔头什么都有卖的热闹集市,没几天就会有许多垃圾,古城又没有固定的清洁工,古城人民就根据地势,巧妙地利用西河水自然冲洗街场。做法是:下午集市散了,人们就用三块铺板在街头河上一闸,西河水就漫上河岸流向街场,四周店铺的主人则用棍子乘着水势挑拨,污水流入东河,去灌溉千顷农田。利用河水自流洗街,既干净,又免了扫地之劳,这在我国的城市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这是科贡坊。丽江在清朝的雍正元年,也就是公元1720xx年实行“改土归流”,即由原来的土司统治改变为由中央政府委派的有一定任期的流官统治,丽江从此就由封建领主社会进入了封建地主社会。社会制度的变革极大地激发了民间子弟的读书热情,从“改土归流”到清末废除科举180年的时间里,丽江先后出了六十几位举人和七位进士。“一门三举”在文化发达的中原地区不足为奇,可在丽江这样一个长期由土司统治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却是一桩具有轰动效应的大喜事,于是官府和民众捐资在这里建了一座两层的科贡坊。清朝末年,这个小巷里又出了丽江最后一位进士和庚吉,于是乡亲们在被烧毁后的原址上重建科贡坊,并且升为三层。实际上,从“改土归流”到清末取消科举,光古城就有两家“一门三举”。现在,人口只有三十多万的纳西族,却拥有成百的专家教授;每年的高考录取人数,按人口平均数在省内也一直名列前茅。可以说,纳西族是一个崇尚文化、善于学习的民族。
游客们,谢谢大家的配合。下面,游客们可以自由活动1小时。活动完了就到这儿来集合。注意安全哟!
最新丽江古城东大街导游词范本七
一踏上丽江的土地,我便能感知这里是一个非凡的地方。
丽江距昆明527公里,冠誉为风景如画之地,这里屹立着犹如蛟龙凌空的玉龙雪山;躺着当今世界上最窄,最长和落差最深的虎跳峡。丽江是纳西文化的中心,又是汉族、藏族、白族等多民族文化艺术的交汇处。而丽江古城的存在,更是让这座处在云贵高原西北部的平凡城市显得意义非凡。
初来乍到的人都说:古城的街道仿佛迷宫,此地没有中轴概念、没有对称的布局,分不清东南西北,找不到几条垂直的路,整个人迷失在古城之中。然而,这也是古城的魅力。古城的街道风情无限,铺的全是当地特产的五花石板,有点凹凸不平,想快点走都比较困难。唯有慢慢地走,慢慢地品味这座小镇的悠闲气氛,感受这在大都市里享受不到的闲趣。
我突然被一条染着奇形怪状的布料所吸引,我走进这家布店,老板娘热情地告诉我,这是东巴文字。东巴文字是中国最为古老的象形文字,是纳西文化的精髓,我隐约感受到这些文字所经受的历史的沧桑。我要了那块极有纪念价值的布。当我问道古城里还有什么值得参观的东西时,出乎我的意料,老板娘平静地说道:“水。”
老板娘是纳西人,我想也许在纳西人看来,人与万物原本都是大自然的一份子。和人类一样,万物本有灵,因此在他们坚定的信念里,崇拜着山川,珍惜着草木,自然也更景仰与他们福祸相依的水,那是大自然的赐予,是丽江的魂。黑龙潭的泉水分流而成三条小溪贯穿古城,家家小桥户户流水,构成了古城纵横交错的水系。不大的地方,几十条流水,我总感觉丽江古城仿佛就建在了水上面,流水宛如是古城一条美丽的飘带,连着东家,也连着西家。邻里之间便因为这些水日夜的相连,而互通有无,守望相互了千百个寒暑……
丽江,丽江!多水的丽江,吸引了纳西人的聚集,他们也世世代代倾注心力,用心经营丽江。纳西人因水而爱上了丽江,而今天的我,爱上的,却是这个多水柔情的古城。也因为水,引起了古城里一片商业繁华的景象。酒吧一条街就驻在一条未名的水流两旁,而酒吧里的乐手并不是想象中那热情奔放的年轻人,而是一些精通古乐的老人。听说有一个超过100岁的老乐手用超过220xx年的乐器演奏了超过720xx年的乐曲。他们用古老的声音为我展现了一个乐天知命的民族,展现了一个无与伦比的丽江。
然而,一个美丽的地名,总有她美丽的由来;一个因为水而美丽的古城,总有她源源不绝的水源。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丽江的水源是金沙江的,金沙江的水源又是长江的;金沙江孕育的是丽江人,而长江孕育的是神州大地,孕育的是中华民族!
这也许就是丽江,一个曾今给许多人祝福,同时也让许多人为她祝福的地方。而这静静清泉,悠悠的流水,也将把这些祝福来到金沙江,带到与她紧紧相连的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