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培养写作兴趣和发展创作潜力的有力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锻炼文字表达能力和拓宽写作思路。同学们,下面是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你们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
精选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封面(案例18篇)篇一
摘要:今天,现代信息技术已走入了幼儿教育,它为我们开辟家园共育新形式带来了契机。文章从四方面入手就现代信息技术对幼儿教育教学的影响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
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打破了传统的家访形式、家长会、幼儿开放日、电话联系等家园联系和沟通方式,为家园合作交流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为家园共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家园和谐沟通的途径和策略,努力实现新型的家园网络互动,促进家园共育新渠道的开发与整合。
一、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幼儿园教师的思想理念。
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教师的思想理念。首先,教师从陈旧的教学观念中走了出来,树立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确立了现代人才观和科学教育质量观,在教学中尊重幼儿个体差异,训练幼儿的创新思维,从而取得了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掌握了基本的现代信息技术,学会了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学会了制作网页,建立网站,撰写自己的博客等,并具备在教育教学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中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包括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网上操作能力等。再次,教师学会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弥补教学中感性材料不足的缺陷,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二、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家园交流的方式。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变得越来越繁忙,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家长很少亲自接送孩子,他们与幼儿园、教师的沟通非常少,这会影响家园正常的交流。幼儿园不能及时让家长掌握对孩子在幼儿园的一些表现情况,同样家长也不能把一些好的建议和意见反馈给幼儿园和教师。在这种情况下,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的建构为家园合作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为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交流提供了便利,使家园交流更方便,更省时、省事,受到了家长和教师的欢迎。在平时的家园互动中,家长能及时掌握孩子一天在园的表现,了解当今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师也能从家长那儿学习到许多宝贵的经验,为日常工作提供了许多帮助。如教师在每一个主题活动的开展、每一次半日开放活动前后,都可向家长征求意见和建议,以使活动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意义。现在幼儿园都有自己的网站,在网站上不但能宣传本园的教育理念、教育资讯,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而且为家长学习提供了网络资源。家长则可以在这个网站上浏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下载幼儿喜欢的视频、音像、图文等,非常便利。还有的班主任建立了各种班级群。如大多数班级都会建立qq群。qq群具有同步性与异步性的特点,为教师与家长的双向沟通、交流与探讨提供了同步和异步接受信息的选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交流平台。我们可把家长的qq号加入到由自己管理的班级qq群中。通过qq群的“群聊”功能,家长可以和老师以及其他家长进行实时的沟通;通过“群空间”功能,教师和家长既可以在论坛里发表观点,也可以自由上传或下载有价值的资源、信息等,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家园协同教育的目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形象、生动、鲜明地展现教学内容。其传输信息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幼儿教育教学方式,优化了课堂教学,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形象,将教师难以用语言解释的词汇、现象生动地演示出来,从而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他们获得情感的愉悦。在幼儿教育中,现代信息技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合理的、科学的、适当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如在进行《化蝶》这一音乐游戏课时,可以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和网络优势,把音乐、舞蹈、图片等教学资源巧妙地融于一体,描绘出蝴蝶飞舞的场景,使幼儿产生鲜明直观的感知。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并不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四、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师的学习环境。
网络丰富的资源和庞大的体系,为教师学习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在网上与他人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教学心得,互相学习、讨论、探究。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如电脑等,收集课堂上需要的教学资料,丰富自己的教学知识。同时,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时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传统的培训方式主要以开会为主,这种培训方式需要固定的地点,并且整个过程比较复杂。现在,通过信息技术就可以直接对教师进行培训,如远程视频、yy等,这就为教师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构建改变了幼儿园教师的思想理念,不仅使家园合作更具时代特征,为每个幼儿的发展起到了不同程度的积极催化作用,还进一步激活了家园互动、家家互动,以更快、更广的方式丰富了家园间的联络形态,实现了快速双向互动的家园共育,开创了家园共育新局面,也为教师继续学习提供了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徐华勇。现代教育技术对幼儿教师教学思想的影响[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2)。
[2]梁晶晶。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冲击及影响[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xx(4)。
[3]宋照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幼儿教育教学[j]。广东科技,20xx(11)。
[4]吴秀梅。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刍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19)。
[5]武爱红。现代教育技术与幼儿教育改革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xx(20)。
[6]范丽娜。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9)。
精选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封面(案例18篇)篇二
摘要:高校教师之间的教学研讨是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推动高校合作文化创生的重要途径。但当前高校教师的教学研讨普遍存在着趋于功利、流于形式及迫于任务等问题。究其根源,是功利主义价值取向评价的片面导向、高校教师对教学学术内涵和合作研讨价值理性认识的匮乏及高校科层制的组织结构和相应的管理模式,阻抑了合作研讨文化的生成与发展,遮蔽了其理想价值的充分实现。文化作为最深层次的东西,是在长期积淀中形成的,对学校长远发展和教师持续成长具有很强的导向、凝聚和教育功能。必须通过建立激励教师合作研讨的长效评价机制、深化教师对教研合作价值的理解及恢复与重建教研组织的活力,逐渐培育新型的教学研讨合作文化。
关键词:高校;教学研讨合作文化;问题;培育策略。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教学研究型组织,教师作为学校组织的主体,其思维和行为方式、教育教学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深受学校文化的影响,有人认为:“教育改革对教师以及教师文化的忽视是造成各种改革项目表面化和低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文化是最深层次的东西,具有很强的导向、凝聚和教育功能。以个体劳动为特征的工作模式和分化主义倾向的教师文化已难以满足和适应高校学科发展和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而教学研讨合作文化的形成将有助于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研讨是教师个体在自我发展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集体研究、集体讨论形式,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间题,揭示教学规律,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的活动。而教师的教学研讨合作文化是在教师进行教学研讨的过程中,逐渐积淀或凝结的稳定的价值观和相应的行为方式,它的形成与发展将会对教师持续成长产生决定性影响,也从深层次制约学校的长远发展。然而,近些年来高校在扩招和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学工作的地位日益被边缘化,致使教研合作文化的形成、发展缺乏有利的环境和相应的激励机制。
一、当前高校教师教学研讨存在的问题。
(一)趋于功利。
目前高校管理中“重科研、轻教学”的制度与政策导向,以及职称评聘与相应利益机制的影响与制约,教学常常被视为非学术活动和教师职称评审的点缀。因为教学不具有科研成果的高功利价值,部分高校教师则较为明显地反映出对科研尤其是科研成果数量的过分注重,而作为教学者的责任意识则逐渐淡化。即使有为数不多的教学研讨活动存在,也多为追求功利目的。例如各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各种重点精品课程的申报与建设等,往往更多地是为了获取和科研成果相媲美的金钱与名利,而大多并不是纯粹基于对教育教学研究本真价值的追寻。实质上,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研究应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它反映的应是教师日常的工作状态,体现的是教师的强烈教学责任感和对待教学的热情。
(二)流于形式。
从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上看,一般都有关于教师教学研讨的相关规定与具体形式,但教研活动的真正开展一般需要依靠学校或院系制度规定强制式地推动。同时,由于教学研讨制度的确立和活动的开展缺乏对教师主体需要的了解、唤醒和满足,也很少建立起教研合作文化与教师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而作为教学合作研讨本可依托的基层组织—高校教研室,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组织涣散、功能弱化及缺乏凝聚力等问题,使高校教师之间的合作研讨失却了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壤和环境。教研活动的形式主义和行政意味的浓烈很难吸引教师的充分关注和投入,也失去了通过教学改革与研究推动学科建设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再加上教师自身对教学合作研讨的价值缺乏深人理解,使高校教师的教学合作研讨常常流于形式。
(三)迫于任务。
目前高校教师的教学合作研讨活动一般是围绕学校或院系的特定任务和要求展开的,例如修订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编写教材、申报重点课程或课题、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的参赛选拔、为了完成院系规定的教师之间听课及学生实习之前的听评课等。类似的教研活动一般都规定了显性的短期可达成的具体目标,一旦完成教研活动也随之终止。教师的教学合作研讨并没有成为教师日常的职业生存方式和重要的专业发展途径。这种“任务”取向在无形中窄化了教学合作研讨的内涵,造成合作研讨价值的萎缩,难以形成丰富而完整的教研合作文化。
二、阻抑高校教师教学研讨合作文化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评价使高校教师的合作研讨文化的发展空间萎缩。
国家对高校的办学水平评估存在重量轻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它诱导一些高校去追逐物质化、可量化的科研目标,偏离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教学为主要任务的轨道,弱化了评估对高校教学改革应有的导向功能,也难以产生促进高校教师教学研究与创新的动力。其片面导向也影响了高校对教师评价的激励功能的发挥。一些高校为了达到规定的评估指标要求,赚取更多办学经费与相应权利,在教师评价制度中不断强化对科研的硬性要求及奖励,如论文发表数量及获奖情况、课题立项、刊物级别等,而与教师教学相关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与教学水平等软性指标,却几乎未被纳人评价体系,评价内容难以体现对教学和学术研究长期性、迟效性和创新性的支持与鼓励。评价的功利价值取向驱使高校教师根据利益多少及相关度来决定工作付出和投人程度,导致行为方式上对名利的极度追逐和心理上的严重失衡;也使高校教师教学创新与研究的激情逐渐消退,作为教学者角色的职责意识弱化,高校教学研究的地位也日益边缘化,这也是教研合作文化难以生成与培育的重要制度根源。
(二)高校教师对教学学术内涵和合作研讨价值理性认识的匾乏阻抑了教研合作文化的发展。
素的影响,个人主义的教师文化在高校教师间更为盛行。个人主义的教师文化虽然具有不可否认的优势,但它却易于使教师形成封闭的心态,教师之间的知识分享与思想交流严重匾乏,不利于教师的主体性成长和获取外界积极的情感支持而加剧了高校教师的职业孤独感。
(三)高校教师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性质不利于合作研讨文化的生成与发展。
教学研讨合作文化实质是一种自觉的人为合作文化,而高校教师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不利于教师合作文化的生成与发展。首先是高校科层制的组织结构和相应管理模式约束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学校内横向的组织结构是一种以分割和阻隔为特征的蜂窝状结构,教师们被分隔在一个一个独立的教室或教研室中;学校纵向结构是具有等级明显、分工明确特征的科层制,教师仅限定于狭窄的工作岗位上。这种相对封闭与隔离的特征限制了教师之间的知识分享。目前高校实施的是强调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的职责分工、严厉的奖惩措施的管理模式,驱使教师之间围绕名利展开激烈角逐,要在竞争中获胜,必然不愿坦陈自己的教学感悟与经验以及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势必淡化通过合作研讨改善教学的热情,也日渐丧失了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进一步加剧了高校教师之间孤立、封闭的现象,使高校教师之间缺乏合作共事的习惯与相应文化氛围;其次,高校教学工作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并且高校教学工作的迟效性相对于中小学教学更明显。因为中小学教学成效还可以用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去衡量,而高等教育教学成效却难以用眼前现实功利的标准去评判,因此高校教师很难体验到教学的即时成效所带来的成功感与愉悦感,却常被一些消极情绪所困扰,为了维持专业自尊和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满足感,一般不情愿向同事公开自己的教学并乐意接受同行评价,当然也限制了教师通过同行合作吸纳新鲜思想和交流有益的教学经验。再次,教学工作也缺乏诸如医生律师等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一样的公有文化的支持,使教师们很难相互分享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学经验和知识体系,很难运用一些“公共技术术语”来进行相互之间的批判反思。劳蒂对此曾断言:“教学公有文化的缺失,造成了教师之间的孤立,这就是代价之一。……由于教学工作私人化和‘成败靠自己’的社会化准则,个人主义、教师文化被强化了。
(一)高校应逐步建立激励教学研讨合作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评价机制。
教师的教学研讨合作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一定的外部动力机制,以保证教师参与合作研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久性。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只有用激励因素来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提高生产效率。真正的激励因素就是工作本身以及职工对完成工作的感觉。”因此,高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及教师的主体需求,摈弃影响教师长远的潜在发展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评价机制,积极构建激励教师教学改革与合作研究,能促进教师持续成长的发展性评价制度,将学校评价重点放在引导教师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创新与教师之间的合作研究上,增加教学合作研究与教学创新在教师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充分体现学校对教学工作这一高校中心职能的足够重视。只有教学研究在职称评定、专项奖励、年终考核等教师评价体系中举足轻重,其价值能被充分认可,才能激发教师教改探索的自由或自主的激情,也才有利于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的不断提升和教学实践精神的培育;在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时,应充分考虑被评价教师的理解和接纳程度,应赋予基层教学研究组织和教师教学改革的相应权利。只有逐渐建构起具有正确导向的评价机制才能有助于教研合作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二)高校教师应深化对教学学术内涵的理解和追求教学合作研讨价值的实现。
学术视野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研究,将对教学问题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以体现教学的学术性,即教学的研究性、成果的创新性与可交流性以及实践的有效性。大学教学除了知识的传授以外,还须通过与学生间的交流对话,扩展完善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品质,促进教师新知识的发现与创造。高校教师教学的学术性表现在对不同学生的清晰了解和研究,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需要及个性的深人分析与认识基础上的尊重、理解与关注;在熟练掌握运用已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更能结合教师个人特点、条件以及学生实际选择教学方法及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新的教学方法;最后高校教师还需要加强课堂管理研究,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和课堂管理技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进课堂效能。教学学术的发展对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而教师之间的合作研讨既是一种有助于教学学术发展的形式,也是强调“合作与同事关系有助于教师成长”的思想观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教师只有从思想观念上形成对教学学术价值的理性认识,明确合作研讨有助于促进教师之间思想的碰撞与信息的交流、给予教师缄默知识适当表达的机会和场合和促进教师专业研究的深度;通过合作研讨也能不断激发与增强教师主体发展的意愿与能力,提高教师反思能力以及促进学校组织优良文化的形成发展,从根本上确立教学的学术地位,形成重视教学合作研讨的文化氛围。在教师同行的相互关怀与信任、支持的合作文化背景下,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坦诉教育教学中经历的失败与不足,通过合作分享交流彼此的教学理念与经验,实现资源共享,改善同事间的人际关系,通过教师之间的观摩教学、课题合作研讨、教学学术沙龙及网络共享协作空间等形式,为教师之间合作提供交流的多元化平台,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作为高校教研合作基层组织的教研室应强化开展教学研究、进行学科建设的职能,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教研室文化,恢复组织活力。高校教研室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和把握教师的专业背景,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始终保持敏感的问题意识和注重教学研究,发挥中老年杰出教师在教学研究上的引领作用,着力营造重视教学研究,促使教师潜心钻研教学的教研氛围和富有专业特色的教研室文化,增强教研室对教师的吸引力,成为教师向往的精神家园;另一方面,应根据院系发展规划和遵循各专业教研室的内在发展特点、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教研室评价体系,使各专业教研室在保持学科或专业特色的基础上,进行组织功能的重建探索,通过制度革新以拓展其功能,以增强教研室对高校教师的吸引力;通过制度导向鼓励相关专业教研室教师之间的积极交流与合作,突破专业隔阂与界限,充分吸纳相关学科专业研究成果,通过交流、共享和融合实现知识与思想的创新,使教学改革和研究能有真正的突破。当然,教研组织的发展还离不开学校管理者的充分关注与支持,并给予教研组织在资源配置与分配方面的适当权利、教师评价和学术事务方面的更多决策权与从事教学学术活动的充分自由,尽量减少或避免学校或院系行政力量的过度制约和干预,这样教研组织的活力才能真正被激发,从而为教学研讨合作文化的持续生长提供可依托的精神土壤。
精选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封面(案例18篇)篇三
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特别是要重视“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高校思政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教学当中,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虽然一些教师认为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提升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导入量,但是事实上,欠缺互动的教学过程很难确保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认知与理解,为此,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有必要体现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这要求高校思政教师熟悉自己的学生、理解自己的学生,并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与学生开展沟通与交流,推动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向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教学模式转变。其次,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上,高校思政教师在思政教学中要尊重差异、崇尚创新,并构建起开放的思政教学氛围。不同学生具有的学习能力、学习需求存在明显不同,与此同时,不同学生看待问题的视角也存在一定差异,而高校思政教师则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允许学生针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提出不同的观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思政教学活动获得成长。
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师在教学中所展现出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思政知识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所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这对高校思政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高校思政教师需要重视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为思政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具体而言,在高校思政教师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自身的思政素养进行提升。高校思政教师不仅需要对党的理论进行深入学习与钻研,而且需要了解思政领域中的新理论与新思想,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为思政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保障。其次,对自身的表述能力进行提升。表述能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能力之一,重视高校思政教师表述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效提升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感染力与吸引力,确保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所传递的积极情绪与正能量。最后,对自身的教学指导能力进行提升。如教师需要在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设计与社会热点紧密结合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并对学生在探索问题过程中遇到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与此同时,教师还有必要使用积极客观的评价,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升学生对思政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
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过程当中,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能够为思政教育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因此,高校思政教师不仅需要重视发挥板书等传统教学工具所具有的教学优势,也要重视现代化教学工具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整合。以多媒体与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整合为例,当前大部分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都已经将多媒体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工具,这种教学工具的使用虽然要求教师能够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就完成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可以凭借直观性的信息呈现优势以及多样化的信息呈现形式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在推动高校思政教育与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进行整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认识到,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不能替代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因此,教师同样需要重视设计各类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思政知识进行探索。再如,教师也可以将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应用到思政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在此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微博、微信群等形式,与学生在课堂之外开展广泛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知识掌握效果,继而有针对性地对教学策略、教学内容作出调整,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当然,在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还需要遵循适度使用原则,并根据不同教学工具的特点,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作出合理的选择,从而确保教学工具的优势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宋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xx(09):125-128.[2]彭川.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反思与重构研究[j].亚太教育,20xx(05):22-23.[3]黄斌华.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难点与创新[j].才智,20xx(19):100.
精选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封面(案例18篇)篇四
最近听了许多课,也看了一些发表的课例和文章,亦喜亦忧。喜的是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阅读教学正逐渐从以考试为轴心、以传授“标准”答案为目的的封闭圈中走出来,实行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忧的是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口号下,“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被极端化,文学作品的教学似乎正滑向一个混沌的“糊涂圈”。读了《语文建设》20xx年。
第1。
期陆精康老师《评选项链“最佳结尾”》和卢肖莉老师《灵魂为什么是紫色的》两文(以下简称《评选》和《灵魂》),这种感受尤为强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如果放弃必要的引导,让阅读教学变成学生的自由交谈,容忍对话活动在肤浅的水平上滑行,听任学生对文本的任意解读,那么“这种倾向发展到极端,就是‘一切由学生说了算’。事实上是,一千个学生说了都算,这就完全放弃了教师的职责”。
阅读的确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人生态度、性格爱好和阅读经验不同,其所获得的感受与见解也就不完全相同,因此要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以激发学生研读文本、探索思考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但是也必须看到,受认知水平所限,学生亲身体验获得的独特见解,当中不乏盲人摸象式的结论。所以“尊重”并不是无原则的认同,而是意味着要把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产生的困惑和所建构的“意义”作为起点和重点,一方面允许学生出错,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发表见解,一方面重视和严肃对待来自学生的或深或浅或对或错的感受和看法,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结构和阅读习惯与态度,认真地加以评价、点拨或匡正,以帮助学生反省思考,突破思维的障碍,克服狭隘,养成科学、严谨的精神。如果对学生肤浅的感受不导其深入,对有误的看法不纠其偏差,那等于怂恿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解读,实质是对学生发展权利的漠视和不尊重。
特别是涉及价值导向的时候,教师尤应旗帜鲜明地加以引导。因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就像阅读《项链》时,学生提出的“参加舞会何尝不是改变自身命运的一次机遇”“为了片刻的灿烂,付出十年的艰辛,值得”等看法,从中反映出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玛蒂尔德并没有两样。玛蒂尔德“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她参加舞会目的是要满足强烈的虚荣心,用美丽的外表博得官员的赏识,而这便是她最大的幸福。正是这种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导致了玛蒂尔德的悲剧。如果我们还以“不乏创造性理解”而一味肯定不加引导的话,那么看似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创造性,其实只能是美丽的误人子弟。
《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对话不是单向的传输与接受,而是相互推动的一种互惠互赠的交流活动。”不能光有学生的交谈而没有教师的对话交流,教师是平等的对话者之一,理应参与对话;没有教师的参与,就不成其“多向互动”,也就难以“动态生成”。所以王尚文教授强调:“教师要通过学来教,即通过自身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对话中来,一起探索,一起发现。”特别是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之后,教师应以平等的对话者身份,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理解、感悟和发现,给学生一种观点碰撞,使学生从中受到激励,得到启迪与深化,或获得智慧与方法。李镇西老师说:“每次给学生布置作文,我都和学生同题写作,在作文讲评时,我把自己的作文拿出来让学生评判,同时我又给学生讲我在写作过程中是如何构思、如何遣词造句的。我深深感到,对学生来说,这是最好的作文指导方法。”师生间这种面对面的平等交流,同时也是心与心的碰撞,是情感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人文的关怀。当课堂里闪烁着师生思想碰撞的火花、回荡着师生情感共鸣的音符、洋溢着人文精神的关爱时,教与学真正变成了一种探究的乐趣,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课堂就会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叶澜教授语)。
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突破自身的局限,拓展思维的空间,提升鉴赏、创造的层次。
《标准》强调高中语文教学要“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学生由于受阅历、经验、知识积累和文学素养等的制约,对问题的思考,对文本的意义建构往往是有局限的,虽然答案丰富多彩,“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却常常可能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生生间的对话很热烈,却始终在肤浅的水平上滑行而不能深入。这个时候,作为有较丰富生活经验、较高鉴赏能力的长者,作为“熟练的阅读者”的教师,作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必须承担自己的责任,发挥专业特长,在尊重学生或横看或侧看或远看或近看所获得的独特见解的前提下,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或引导学生冷静地在纷杂中寻找问题的焦点所在,理出一条深入探究的道路,或引导学生“努力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从而引领学生突破个人局限,不断登上高峰,探求“庐山真面目”,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
课堂上有了《项链》的五种“结尾”,经评论都觉得不太满意,这时候教师缄默不作为,实际上是一种失职。五种“结尾”都不令人满意,笔者以为关键是没有引导学生与文本作潜心的深入的对话,没有透彻把握玛蒂尔德的性格,漠视十年苦难带给她的种种变化,特别是性格上的改变。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借鉴评论意见的基础上,回归文本,找出症结所在,并告诉学生,续写的结尾可能有千万种,但真理只有一个,那就是合情合理。续写是一种推测想象,关键是对已知条件的充分利用与把握,把握得越深越透,推测就越合情合理。“故事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托尔斯泰为笔下人物安娜?卡列尼娜卧轨自杀而痛哭,便是明证。玛蒂尔德爱慕虚荣,不顾自身条件追求上流社会的生活,终于酿就了一杯苦酒;十年的苦难,磨炼了她,诚实、刚强已成为她性格的主导方面。昔日因家境、衣饰不如别人而整天苦恼;如今她懂得做家里的一切讨厌的杂事,成了一个吃苦耐劳的妇女了。原先每次见到有钱的同学,回家便要伤心几天;而今自己这番模样了仍大胆、主动地和已不认识自己、依旧美丽动人的同学打招呼。这一切都表明她已变得实在,敢于面对现实了。且家境的贫寒、容貌的改变也打破了她重走老路的幻想。
从小说主旨和作家的意图看,作家对主人公既讽刺又充满同情。让她为了一挂假项链,付出十年的青春代价,其目的是让她从梦幻中跌入现实,重择生活之路。所以如果是笔者,我将这样和学生交流:“玛蒂尔德尽管得知假项链的真相后,打击不小,心酸,目瞪口呆,十年的苦难涌上心头,但她已不是十年前的她了,十年的磨难,改变了她,使她变得实在、心态平和,敢于面对现实。我相信她真的醒悟了,她会,也希望她会实实在在地生活。尽管有时她还会梦想,还会回想起那个美妙的夜晚。”
精选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封面(案例18篇)篇五
那么班级常规的含义是什么?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而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也就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这样一个集体环境中,老师如何帮助和引导孩子指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更顺利地开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了解幼儿园工作的人都知道,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包括: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虽然微小,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实施及方法。
1、用拟人的方法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的思维具有拟人化的特点,因此具体的模仿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午餐后的散步是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的活动。但幼儿活泼好动,常发生追跑现象。我多次提醒,但收效甚微。于是,我尝试换了种方法,对他们说:咱们来学小乌龟走路好吗?幼儿特别感兴趣。之后,我又引导他们模仿蜗牛走路、小猴子踩钢丝等动作,小朋友们都非常高兴地慢慢地走着,有的孩子告诉我,小乌龟和小蜗牛走路是不一样的。拟人的方法使散步变成了游戏,在孩子们眼里,这不是在散步而是在玩。这就将老师让我散步,不让我跑的被动行为转化为我想散步的自愿活动。
2、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理解常规。
对于幼儿来说,空洞的说教是无用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幼儿洗手后不擦手也是个总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正巧有一段时间,幼儿感冒生病的很多,我灵机一动,把洗手变成给手洗洗澡。我说:"不擦手,小手会感冒生病的。"由于有了关于感冒的生活经验,幼儿对我的话理解很快,有的孩子边擦手边对我就:"不擦手,小手应该咳嗽了。"常规培养在幼儿充分的自身体验之上,便于幼儿理解并自学遵守。
3、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
要让幼儿主动学习,最重要的是让幼儿主动思考。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
午睡前要叠好衣服,椅子小,叠起来很困难。有的孩子在床上叠,有的孩子在地上叠,很不卫生。抓住矛盾,我组织幼儿讨论:应该在哪里叠?怎样叠?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出主意想办法,并要求到前面示范。特别是"系扣或拉锁上衣怎么挂"的问题,有的说把扣都系上,有的干脆叠起来……其中一名幼儿的主意简便易行,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把上衣挂在椅子靠背上,把两只袖子交叉放在前面。当天中午脱衣服时,没有一名幼儿再把衣服放在床上或地上叠,所有的上衣都挂在小椅子,并且不忘把两袖交叉放好。看来,幼儿自己出得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4、用教师的情绪感染幼儿。
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幼儿在喝水时有说有笑的情况比较突出。有一天,在喝水前笔者提了"喝水时请轻轻做事,不要影响别人"的要求,然后放小红帽的故事录音。一个叫明明的小朋友忘了老师的要求,放回水杯后跺着脚回到座位上。我连忙用夸张的语气告诉他:"哎呀,明明,你刚才的脚步声吵到我了,小红帽是怎样被大灰狼吃掉的,我都没听清楚。"于是,又重新放了一遍录音,非常专注地听着,孩子们看我认真的样子,都不由自主地轻手轻脚做事。抓住幼儿情绪易受感染的特点,开展氛围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5、多鼓励表扬,正面引导幼儿。
爱与尊重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进行正面引导,幼儿更易接受。在日常生活,千万不要因事小而吝啬你的鼓励与表扬。发挥小班幼儿主动性进行常规培养的方法实在很多,我只是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小小的尝试。如果我们要这方面多留意、多运用,相信孩子们能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6、更新观念,挖掘常规教育资源。
未来全球教育的目标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幼儿必须从小了解、认识其生存的客观环境,学习与人共处,而且会用一定的常规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有效掌握以上四个"学会"。
7、在常规教育中,突显幼儿发展的主体地位。
通过评价促进幼儿行为常规意识。培养良好的常规,必须经过反复的训练包括经常性的常规训练、专门的常规活动训练和个别常规训练。而在这其中,评价是使行为训练内化为幼儿的规则意识,获得自主发展的有效措施。教师肯定性的评价在增强幼儿的愉悦情感的同时,强化了幼儿对行为的意义的理解,多次的正向强化使行为成为了习惯,更使行为内化为意识,主体获得了真正意义的发展。在幼儿进餐时老师要注意观察每一位幼儿,注重纠正幼儿进餐的习惯,以表扬为主,多次示范拿勺子、筷子、端碗、保持桌面干净等的具体要求,久而久之,幼儿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进餐文明,良好的习惯也形成了。
三、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意义。
1、良好的开端,创设全新的环境。
开学第一天,我们侨情接待了每一位孩子,带着孩子参观了教室的每个角落,让他们说说大班教室和与原来中班教室有什么不一样,哪里变化了?孩子在新奇的氛围中我们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感到十分地自豪,自信也由然而升。看着他们乐呵呵的样子,我俩知道他们喜欢上了这个班级。紧接着我们给孩子提问了:每天你们进入幼儿园怎么和老师、小朋友打招呼呢?做了一名大班小朋友你会怎么参加集体活动呢?和同伴怎么游戏呢?吃饭时候应该怎么样呢?离开幼儿园前应做什么呢?在回答问题时孩子都想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老师倾听着每个孩子的答案,给予及时肯定。我班的一日常规也随之形成了。
2、良好的常规利于为孩子实际操作服务。
对于大班的孩子,独立自主的要求提高了,在班级常规的指定上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如我班给每个孩子安置了一个"小书柜",自从有了这个小书柜,孩子们的学习用品就能自己安放得整整齐齐了,而且给我们教学活动减少了不必要的等待。如开放式的区域环境,让孩子有玩、能玩,区域里的规则图示在区域值日生的带领下能如实执行了,从此班上杜绝了你追我赶的坏习惯。
3、幼儿园常规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幼儿的心灵是一块奇特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能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只要我们辛勤耕耘,未来的幼儿将是生活的主人,他们懂得做人、懂得做事、懂得学习、懂得与他人共同生活。
常规训练中老师的榜样和方法是极为重要的。教师是幼儿的领导者,要想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领导者,我们应该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努力钻研各种课题,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常规环境,以便更好的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当然,常规训练中所用的更好方法还有待我们更进一步去研究和探索。所以我们每个幼儿园教师,都有义务根据幼儿本身的各种变化,从幼儿日常生活入手不断的进行探索,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机会让幼儿掌握有关良好生活常规的知识、规范行为,让他们愉快有序的生活,并在活动中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幼儿的常规,是一个班集体形象的展现,也是带班老师班级管理水平的体现。我想,只要有爱心,拥有恒心,一个班集体一定会积极健康地发展,成为每个孩子快乐成长的家园。
参考资料:
1、教育部20xx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幼儿园常规教育参考用书》北京市幼儿园品德教育教研组。
3、《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与利用》新世纪出版社1995年6月版。
精选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封面(案例18篇)篇六
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它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潜移默化的产生着影响。引入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教学的传统模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变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这种教学模式内容丰富、生动直观,便于理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传统的教学形式和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并不断挖掘硬件和软件的潜力,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声音,图象、文字、影像以及交互功能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让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去感受现代教育媒体带来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需要,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综合发挥多媒体优势,使课堂呈现动静交错、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激发了师生教与学的兴趣。同时,师生还根据学习需要,打破教材的限制,主动在网络中浏览和下载有关学习内容,拓宽视野,自主学习,增长见识,丰富生活。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全新的改变,新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在学生中逐步树立,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我在教学中深切地感受到,利用多媒体教学,学生注意力集中,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容易使学生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创设自主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形成愉快的学习氛围。多媒体网络教学能使教师获得创造性的自由,更能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利用现代教育教育技术教学,学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多媒体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通过使用各种相关的图象、声音、动画等手段,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接受新知识。例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让学生边观看动画边听故事,在轻松愉悦的故事情节中,通过美丽生动的画面,懂得了小壁虎为什么没借到尾巴,以及它的尾巴是可以再生的,很自然的学到了新知。化难为易,化烦为简。它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生动直观,还能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境,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改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结构。
参考文献:
《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精选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封面(案例18篇)篇七
学生从小学进入到初中阶段,学业开始加重,而自由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面对繁重的学习,学生们很需要通过别样的方式进行解压,而计算机无疑就是最好的解压助手之一。例如面对众多的课业,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作业的书写,可以了解社会信息和动态,以及更好地接触社会。其中打字软件的正确使用、网络的正确使用以及网络平台的合理利用等,这对于学生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初中计算机课程存在的不足。
应试教育一直是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国家要求对学生进行减压,提高课堂教学方式,把应试教育改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虽然近年来有所收获,但是收获还不是十分明显,“填鸭式”教育依然存在。特别是大多数学校为了提高教质量,对于一些辅课不重视,如美术、音乐、计算机课等,能推掉就推掉,让学生失去很多学习的乐趣,以及培养自主学习和提升阅历的机会。许多学校对于计算机课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计算机设备落后,硬件、软件配套设施不够,计算机数量少,质量差,相关软件不足,学习时学生只能进行简单的打字练习,或者只是纯粹纸上谈兵,这样无法达到学习的效果。第二,相关的信息课教材不健全,教材深浅不一,能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十分有限,学生在学校很难学习到符合年龄段的相关知识。第三,没有专业的计算机教师,无法进行专业的教学。第四,网络信息不到位,没有建立健全网络学习的模式,以及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心理需求没有掌握清楚。第五,所学知识与社会完全脱节,没有达到与时俱进的要求。第六,家长不重视计算机的教学,以及误认为学生使用计算机会影响学习,而阻止学生使用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已有很多年,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广泛,计算机的使用率远远大过其他工具,计算机对于初中生而言,既是一门新课程,也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为此,学生进行计算机学习无可厚非,学校不仅要抓好重要学科的教学,更应该做到与时俱进,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全能型学生。
三初中计算机课程的改革。
信息时代,计算机成为普及率最高的使用工具,计算机的应用成为一种评判人才的标准,而初中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是为将来成为应用型人才夯实基础。初中生所要面对的计算机知识是不一样的,为此,为初中生所设定的教学内容应以应用型为主,教学方式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
1、学校及教师应改变观念。
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重视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把计算机课程当成重要的课程进行科目建设。教师应以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既要掌握计算机课程的相关知识,又要了解传授的方式,应以学生的主动性为主,让学生尽可能地表现自己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地进入到课堂之中,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再加以引导,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学到新知识,又可以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2、基础设施应引起重视。
计算机教学,离不开计算机这样的硬件设施,相应的计算机教室也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学校应该配备相关的计算机教室以及计算机设备。而教师的水平也应该全面提升,既要有专业性,又要有全面的教学方法。
3、计算机课堂设计的新鲜性。
初中生对于死板的教学方式是十分排斥的,虽然计算机一直都是学生喜欢的生活工具,但对于枯燥的软件学习,如打字、文档的处理等都是十分枯燥的,所以在这个时候,教师应该把课堂设计出别样的新鲜性,如增加课堂动手能力的表演,并且展开讨论或者相互竞争的学习。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初中计算机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既是很好地开发学生知识潜能的工具,又是让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对于初中生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国家、学校、教师、家长加以重视,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校里学到更多的计算机知识,以便为成为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精选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封面(案例18篇)篇八
为进一步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深化"减负增效"的研究主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于本学期组织学校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全体课任教师。
论文选题要求围绕“减负增效”主题,开展本学科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倡导开展相关问题的深化研究。
推荐论文主题: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教学材料的创生与有效使用;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与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具或媒体的使用与专用教室的管理;教与学的评价研究等。
建议:选题时应侧重于自己感触最多的问题或正在研究的课题。
1.论文格式:(1)论文题目(2)内容摘要(3)正文(4)参考文献。
2.论文a4纸、宋体、标题小三号、正文小四号、行距固定值20磅。
教学论文应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学科性、实践性。论文写作要求主题集中、言之有物。字数以不超过5000字为宜。引用别人原始资料的观点、信息、文字、数据等应做标注。
第一阶段:(2月27日前)完成选题、列好提纲、形成初稿,于2月27日前上传ftp/教科室。
第二阶段:(3月25日前)定稿,按要求设置,于3月25日前上传ftp。
第三阶段:(4月10日前)完成评选。评出优秀论文参加县级比赛。
教科室。
精选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封面(案例18篇)篇九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该标准体现了“能力为重”的基本理念,要求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的实践能力;要求教师应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要求,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我校不仅采用了“送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以加强实践教学,同时还拓展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实践教学体系初步形成。我校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发了以“能力为重”的实践教学体系。下面要介绍的就是我校的主要由课堂教学、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实验与实训教学、教育观察(一日见习)、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教学活动设计等部分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其中的各部分的作用。
一、课堂教学。
我校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了学生所学各门课程中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并有相应的实践教学的计划,它体现了教师教育专业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按我校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掌握小学语文和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及教学法理论,同时还要掌握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学科的知识,以胜任多面手小学教师工作的需要。我们还合理安排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重。教材、教师和学生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三要素。教材是一种内涵极为丰富的审美对象,其中记载的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生产生活经验及其科学美和艺术美。教师担负着将这种静态的实践经验加以活化的职责,以让学生从中能学到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教师教育就应该指向实践,就应该要求教师要有开发和利用教育教学资源的能力,其中包括我们所用的教材、教学辅导资料、光盘等影像资料,包括我们周围的人和物,也包括儿童生活中的经验与体验,等等。有了这种开发之后,教师还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把一切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因素都充分利用起来,做到一切为教学服务。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改进和强化教师教育的实践课程,突出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培训。我们通过狠抓自习课、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和加强基本功训练等措施对学生的课堂教学技能、对第二课堂的指导技能、教学研究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现代教育技术技能、“三字两话(画)”(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普通话、简笔画)等教师职业基本技能进行强化培训,借以实现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并举、通识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并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与实践技能的形成并举。
师范类专业开设有书法练习课,由专门的书法教师上课,并定期进行作品展示。我们安排学生每天晚上有半个小时的专门的书法练功的时间,各班级学生统一在这个时间练习书法基本功,并将之纳入对班级的量化考核之中。同时,在晚自习时我们还安排有读报时间。读报之前,学生要先选择读报内容;读报初期,学生可以拿着报纸读;半个学期以后,要求学生要能脱稿把报纸上的内容说出来;一个学期以后,要求学生能根据报纸上的内容上台做五分钟的演讲。如此安排,目的是让学生能达到敢上台演讲和能上台演讲的要求。我们还安排了一种“课前一支歌”的活动,即在上下午课前的十分钟时间里集体唱儿歌、校园歌曲或红歌。所唱歌曲在自习时间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训练,必要时请专业教师做指导。
师范类专业根据专业特点还开设有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或成立兴趣小组。小学教育各专业开设有强化“三字”和普通话训练的技能课,成立了简笔画兴趣小组;语文教育和音乐教育方面开设有播音或节目主持兴趣小组;数学教育方面开设有奥赛和数学建模兴趣活动课;现代教育技术方面开设有摄影活动小组;学前教育专业开设有蒙氏活动小组、感统教育活动小组和亲子教育活动小组。这些兴趣小组的建立和特色课程的开设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三、实验与实训教学。
完备的实验室和实训室是实践教学有效开展的前提。实验与实训教学具有“实验性”特点,其关键在于寻找理论与实践对接的可能性。实验与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实训教学是在实训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预定的目标,借助实训条件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训练的过程。作为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的结合点,实训教学目前已经成为师范类院校教学的重点和关键。实训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学习和掌握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实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我校实训教学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严格过程管理。实训教学前有计划,过程中有记录,结束后有总结,强调加强过程监控,强调过程性评价。二是考核内容多样化。在对学生的实训成绩进行考核时,不仅要看学生实训的结果,还要看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进步,看他们在实训中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的强弱,看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看他们实训中的态度等。实训中对每个学生我们都严格要求,凡实训不及格者一律要补考,补考不及格者不准毕业。实训之外,教师教育课程中的许多学科还有实验教学,目的是通过实验,引起实验对象的变化。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及常识等,都需要进行相关实验。"。
四、教育观察(一日见习)。
我们实施的教育观察又称一日见习。教育观察主要安排在第一学期进行,意在使学生认识教师职业、了解小学(幼儿园)的教学。在第一学期,学生刚进校,一般都有一定的不适应。通过教育观察,可以使学生对教育理论及教师职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该项活动易被忽视,因此我们不仅予以重视,而且要求要做到有准备、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有体会,务求使之有实效。
五、教育见习。
教育见习是高师院校为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而开设的一种实践课程。我校的教育见习除了一日见习(教育观察)外,在第二学期还安排进行一次一周时间的见习,第三学期则进行专门的教法课的见习。第二和第三学期的教育见习是在教育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二和第三学期的教育见习要求由指导教师带领,一般以2~3名学生为一组,主要是对小学或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观察和分析;也可由指导教师安排进行少量的教学活动,如帮助见习所在学校教师批改学生的作业或参与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管理及辅导等。
一周见习的目的是了解小学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学习的形式、学生的思维状况、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兴趣爱好等。为使这种见习能收到实效,我们要求见习学生要熟悉见习所在学校的环境、体验该学校的教学氛围、协助该学校教师做好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在做中发现问题,在做中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策略。因为从第二学期开始我们才给学生开教法课,所以第三学期我们组织学生进行教法课见习。通过教法课见习,通过聆听见习所在学校优秀教师的优质课,让学生了解他们所属专业课的教法,进一步消化自己所学教育教学理论。
教育见习是一种在现场的实践活动,是学生观察、了解、模仿、学习课程实施的一个过程。通过教育见习,获得真实的教育教学的体验。
集中实习后期即集中实习的总结阶段,应开始进行顶岗实习的前期准备。顶岗实习是实习学生与实习所在学校联系,通过顶岗任课的方式来完成教育实习的任务。在顶岗实习中,实习学生作为一个“正式”的教师站在教师的岗位,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把实习活动与实际教学工作统一起来。顶岗实习能够增强实习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密切实习学生与实习所在学校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
七、教学设计。
我校的教学活动设计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具体说,即在实习总结阶段结束时就布置教学设计任务,然后让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来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地予以安排,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地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为目的。
我校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各个部分之间有其内在的联系,即校内校外七环节紧密联系,缺一不可。七个环节之间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相互影响、互为补充或相互支持的关系。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校内通过课堂教学、教学技能的训练、实验与实训等,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相应的理论,也初步掌握了教育教学的实践技能。在这个基础上,通过观察、理解、交流、操作和反思,以理论指导实践,然后再把实践上升为理论,就实现“了理论—实践—理论”的互动和融合。如此,学生就基本完成了他们在职前的角色转换,就由学生变成了一个准教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精选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封面(案例18篇)篇十
摘要:加强外聘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对解决师资不足、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师资使用效率、提高高校专业适应性、促进产学研结合、改善师资队伍结构等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高职院校外聘教师队伍建设普遍存在关注聘任、忽视建设,重学历轻能力、结构不够合理,规章制度执行不严,绩效和待遇脱钩、没有真正做到“优质优酬”等问题。应狠抓规章制度落实,拓宽外聘教师的来源渠道,严把外聘教师“入口关”,建立外聘教师师资库,完善外聘教师管理模式,实现梯度管理等,从而建设好外聘教师师资队伍。
关键词:高职院校;外聘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师资建设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起关键性作用,而外聘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聘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实现教育目标、培养人才、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改善学校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外聘教师的使用对于高职院校解决师资不足、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师资使用效率、提高专业适应性、促进产学研结合、改善师资队伍结构等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建设一支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外聘教师队伍是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外聘教师队伍建设对高职院校发展的积极意义。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越来越重视外聘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xx〕5号)中明确指出:“聘任兼职教师是改善学校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各高职(高专)院校要结合实际,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由此可见,国家教育部已将外聘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这是因为,加强外聘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如下重要作用和意义:。
职业经验传授给学生,有利于学生技术技能的熟练掌握和职业意识的强化。外聘教师在授课时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实践经验进行案例教学,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2.有利于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来自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的外聘教师,他们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了解当前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这对学校更加准确地把握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脉搏,开发新专业和优化课程内容,培养适应性、针对性较强的高等技术型应用人才,为地方和行业服务,都非常有利。
3.有利于激活竞争机制。在旧有的学校管理模式中,终身聘用制的教师比例过高,缺少应有的竞争意识,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开发社会教育资源,建立校企之间、各类学校之间专业人才的流通渠道,有助于建立起固定与流动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能满足高职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结构。这种教师队伍宜于激励专任教师主动适应时代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由此,学校的师资使用效率和办学效益均可大大提高。
4.可以弥补专业教师数量的不足。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各学校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都在不断开发新专业,增设新课程,相应地带来了专业教师紧缺问题。专任教师的缺乏,影响了高职教育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虽然通过引进新教师或派出教师进入企业岗位进修学习,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在短时期内仍难以满足新专业开课的需要,而聘用外聘教师则可弥补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不足。
5.有利于校企结合,拓宽学校办学和毕业生就业渠道。使用外聘教师可以缩短学校与社会、学校与行业之间的距离,使学校的教学满足社会和行业需求,保持较强的生命力。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学校自身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各行业的支持,外聘教师来自社会的各个层面,学校可通过聘任外聘教师来增加学校与社会、学校与行业之间的联系,这对学校实习基地的建设、学生实习上岗的安排和毕业生就业都会带来有利影响。
二、外聘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
为研究高职院校外聘教师队伍的现状,本文选取了某高职院校作为典型案例进行调查分析。该院为市级示范校,其外聘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基本上反映了该地区高职院校外聘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和水平。为加强兼职教师管理,提升外聘教师的建设水平,该院制定了《外聘教师管理办法》,要求各系部严格按照外聘教师的职称和能力标准聘任教师,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具体要求有:。
(4)在教学过程中,学院通过学生考评、系部考评、教务处考评和督导室考评等多种方式对外聘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将原始材料上交教务处存档。
为了鼓励外聘教师积极授课,建立一支稳定的外聘教师队伍,该院除了按课时和职称支付课时费,还提供一定的福利补贴,如过节费、免费午餐和年限津贴等,对表现出色的外聘教师还颁发奖教金。
在各种政策和措施的激励下,该院逐步建立了一支比较稳定和优秀的外聘教师队伍。以20xx年第二学期学生打分为例,所有外聘教师都合格,其中优秀的占45?56%,良好的占40%,及格的为14?44%。由此可见,该院外聘教师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获得了学生的认可。
三、外聘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该院进行调查分析,笔者发现该院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在对外聘教师的管理上也在不断完善进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高职院校外聘教师队伍建设中普遍存在的。
1.关注聘任,忽视建设。许多高职院校虽然充分认识到外聘教师的重要性,但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单纯为了弥补专任教师数量不足去聘任外聘教师的问题,这就容易导致在聘请外聘教师时只关注聘任本身,不能真正从优化教师结构和改善实践教学效果出发来聘任外聘教师,更谈不上从学科发展建设和外聘教师队伍建设的角度去看待外聘教师的聘任。
2.外聘教师结构不够合理,存在重学历轻能力的现象。以20xx年度为例,该院外聘教师179人,占全院教师总数的62?37%,其中98?32%的外聘教师具有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者占外聘教师总数的90?5%,初级和无职称者占9?5%;具有“双师”素质的12人,占总数的6?7%;其中71%的外聘教师年龄在50岁以下。在外聘教师中,70?95%是来自其他院校,8?94%是来自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另有约17?88%的外聘教师为在校研究生。从该数据可以看出,该院外聘教师的学历和职称一般都能满足学院要求,但来源比较单一,年龄结构偏大,且“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外聘教师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3.有规章制度,但没有做到有法必依。仍以该院为例,该院的《外聘教师管理办法》对外聘教师的聘任、管理、考核都有明确规定,对外聘教师的任职条件和职责也做了详细要求,但在真正执行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原因难以贯彻执行,形同虚设。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人情大过原则。
有些外聘教师,尤其是一些热门行业的专业课教师都是学院千方百计聘请来的,因此各系部也不得不尽量体谅他们,致使部分规章制度无法落到实处,如尽可能少地给他们安排教学之外的任务,不要求外聘教师必须参加教研活动等;二是人手问题。目前该院还没有设立专门的外聘教师管理机构,外聘教师管理采取的是院系两级管理模式,但是教务处和各系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繁重,对外聘教师的管理就难免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学院对外聘教师的期望不得不降低,有时甚至是只要能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就行。
4.绩效和待遇脱钩,没有真正做到“优质优酬”。该院外聘教师的薪酬是按照教师的职称给予课时费,并没有与实际的教学效果挂钩。奉献大小,教课好坏,报酬都一样,让人看不到业绩是衡量薪酬的标准。一支优秀的外聘教师队伍应该是动态的,对不称职的要及时解聘,对有突出贡献的要予以褒奖,对具备条件的优秀人员要及时吸收进来,这样才能保持其活力。
四、建议。
要做好外聘教师队伍建设,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进行改进:1.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目前各院在外聘教师的管理方面都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但正如前面所述,有些制度由于各方面原因难以落到实处。在今后的管理中,学院应该继续保持现有制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不能朝令夕改,同时在现有制度下花力气将每一项制度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外聘教师的制度化管理。
2.拓宽外聘教师的来源渠道。由于工作时间冲突等原因,学院从企业一线聘请外聘教师的难度较大,招聘成本高,而高校教师则时间灵活、自由,且数量较多,容易聘请,这就容易导致外聘教师来源比较单一,这不仅影响了外聘教师的数量,也使外聘教师的实践教学大打折扣,大大降低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应千方百计扩大外聘教师的招聘渠道,从而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企业、行业人员来院任教。
3.严把外聘教师“入口关”。[1]严格选择是保证外聘教师队伍素质的基础和前提。在选择过程中不仅要看其拥有什么样的资历、资格证书、职位和头衔,还要考察其人品、师德等。在外聘教师的聘任过程中,学院应严把外聘教师“入口关”,坚决拒绝不符合条件的外聘教师在学院任教,对于效果不好的外聘教师要坚决予以更换,优胜劣汰,促进外聘教师的合理流动,保证外聘教师的质量。
4.建立外聘教师师资库,包括外聘教师信息库和外聘教师业绩档案。外聘教师信息库包括外聘教师准确的个人信息,外聘教师业绩档案则是外聘教师业务档案,如外聘教师的停课记录、所带班级学生的成绩测评以及外聘教师的教学水平、工作质量、工作态度等,以备考核、奖励,并将其作为续聘或解聘外聘教师的依据。
5.完善外聘教师管理模式,实现梯度管理[2]。梯度管理模式的实现以建立外聘教师师资库和完善外聘教师考核体系为基础,不同层次的外聘教师享受不同的福利待遇,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师上课的心情和积极性。因此,高职院校相关教学管理部门应努力配合外聘教师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为外聘教师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从而大大提高外聘教师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外聘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外聘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壮大,研究和讨论外聘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有利于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目前,在外聘教师的聘任和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值得我们不断地去探索,也需要全社会建立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以利于科学利用外聘教师资源。
参考文献:。
[1]孙丽华.加强外聘教师育人工作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黑河学刊,20xx(5).
[2]林仁昌.浅谈中职外聘专职教师的梯度管理[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8).
精选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封面(案例18篇)篇十一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笔者认为,趣味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学得主动,提高效率。由于教师的素质不相同,教学对象不同,使用教材不同,因而进行趣味教学没有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但趣味教学所探讨的这些方面和所要追求的效果是相同的。本文愿就此谈点拙见,以期引起同仁的兴趣,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来推动中学英语教学。
一、和谐、融洽师生关系。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鸟”吧!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
这种现象也是大家司空见惯的。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可以听之任之。而是批评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的爱护他们。因而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这样,也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二、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总是教师“一言堂”,课堂上教师总是向学生灌输,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没有什么轻松、愉快而言,因而也就无兴趣可谈。即使那些认真学习的学生,也无非把自己当作知识的记忆器,为分数不得已而为之。但就多数而言,由于不感兴趣也就逐渐放弃英语学习,从而导至“两极分化”,教学质量不佳。
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仪表要洒脱,精神要保满,表情要轻松愉快,目光要亲切,态度要和蔼,举止要大方、文雅,言吐要简洁,语言要纯正、地道、流利,书法要规范、漂亮,版面设计要合理醒目等。
为了淡化传统教学给人们的印象。要“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学用结合”“师生配合”。
课前,可根据教学内容,由教师用学生听懂和大致听懂的英语讲一个幽默笑话,一则谚语,或由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英语会话练习,自由演讲,自由谈,集体唱一首英语歌曲。从而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完成教学前的预热活动。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充满情趣。
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既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如初学、巩固、和复习,就不能用一样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付出心血,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在教学中,这应该是教师大有作为的地方。
比如教字母,26个字母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教得快、教得准、教得好,让学生学得有趣味,也并非每一位教师都能这样做的。有人照本宣科,每次几个字母,依次教完就过去了。可有人把字母做成卡片让学生做字母排队游戏,分组进行字母排队比赛,教唱字母歌。这样做学生学得快而好,还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反应灵敏能力,集体观念。两种做法,两种效果,前者索然无味,后者乐融融。开始教单词,我们可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比如教football,我们指着足球:“what‘sthis?it’sall、football再重复一下,足球的音形意深深印在学生脑子里,以后看到足球就会脱口而出football,football,而不需要汉语翻译作中介;教词汇也在教思维。如果进行词汇复习,我们可进行“guess”比如复习bell,football,pen,book,car,jeep等名词。我们便可把准备好的小实物、图片、模型放在讲台上,先让学生看一下,然后放到讲台下,密秘放地把一件比如book放在一个准备好的大袋子里,然后拿出,用学生已学过的句型问:t:what‘sinmybag?学生猜后回答然后再换一件继续进行。如此等等,既复习了单词,也熟悉了句型,既练了听,也练了说,而且学生不以学为苦,而是兴趣浓厚地参于。
教句子开始可进行听力比赛,看谁最先说出所听的句子,看谁读得好。进而进行单词组句比赛等等,都可提高学生兴趣,比老师一遍一遍地讲,学生一遍一遍地读,效果好得多。
教课文,可根据不同体裁和内容在不同阶段上,可采用模拟对话,扮演角色,讲故事,述大意、改变人称,变对话为叙述,变叙述为对话,即兴口头作文,看图说话,组句成文等多种形式。这样就会把死教材活用,学生学得兴趣浓,用的机会多,效果必然好。
四、课内外相结合。
英语教学应主要放在课内,向45分钟要质量。但要学好英语光靠每周几次英语课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还要大力开展课外教学活动。但这种话动,不应是课内教学的继续,也不应是无组织的放任自流。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同学,进行适当地组织。比如,有目地的培养骨干,开展英语游戏、开演唱会、朗诵会,讲演比赛,识词默写比赛,作文比赛,听力比赛,等等,既可各班进行,也可同年级、全校进行。其目的是活跃学生课外生活,巩固课内学的知识,创造英语的气氛,培养学生学英语兴趣,使课内外结合,相得益彰。
精选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封面(案例18篇)篇十二
[摘要]对青年教师而言,如何尽快培养起教学和育人的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以作者实际工作经历和经验为背景,提出适用于日常工作的提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教学;教育;能力。
作为一个教师,“教书育人”是天职。然而对一个青年教师而言,如何尽快培养起教学和育人的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以下,我想以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来阐述这一问题。首先,是教学能力的培养。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备课、上课和课后辅导三大环节。在备课环节,建议分三步来完成,自学-互学-自学。自学是自己先将要教授的内容好好钻研一番,理清重难点,列出提纲。互学就是与同组的特别是教同一门课的老师相互讨论交流,听听别人的构思,互相启发。另外,在备课过程中如果遇到自己不能理解透彻的内容,一定不能马虎的敷衍过去,要想办法解决,绝对避免在授课过程中犯科学性错误。最后就是自学,将原先的构思进行整理,最后完成教案。作为教师,上课时的自信体现在语言的响亮、清晰、流利,板书的工整详略得当,知识的前后迁移能力以及对整个课堂的管理。因此,建议新教师把教案写的尽量详细,甚至落实到上课要讲的每一个子,然后就通过反复研读,将整个教学过程牢牢的记在脑中。尽管课堂上总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但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熟悉掌握,能使自己心中有底,口中无错。此外,在课堂上的游刃有余能使学生对自己产生好印象,甚至是喜欢和崇拜,这都有利于后续的教学和管理的。在课堂上教师要将自己从一个只是传授知识的“独奏者”演变成一个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引导学生去学习的“伴奏者”的角色,课堂上老师不是主角,学生才是主角,自己只做启发和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探究和学习。作为新教师,往往急于将自己的授课内容通过讲授尽快的传授给学生,对于学生的接受情况考虑不多。同时,一味地采取讲授的方式也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出现精神不集中的状况。因此,在教学中,新教师应注意课堂提问,或者采用学生板演,分组讨论竞赛等方式,一方面可以随时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另外,也利于活跃课堂气氛,避免学生开小差、睡觉等问题。
这里,总结一些自己在教学方面的心得:1)作为一个青年教师,要多用心钻研教材,多与人讨论,多向老教师求教。所以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有很多东西都不会,不懂,那么要使自己尽快的成长起来,勤学多问是必须的。2)有这样一句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其实作为一个教师,三尺讲台就是我们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的表演,没有所谓的最好,只有更好。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否定自己,改进自己,如果有2个平行班,那么要争取做到第二遍比第一遍好,如果,之前已教过这门课,那么要在原来的教案上改进,让这一遍比上一遍好,这样才能让自己有所成长。3)争取每一节课都有一个能吸引学生兴趣的亮点。根据授课内容,安排一些联系生活的案例,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事件,或者分析一些简单的经济现象。例如我在涉及会计报表内容时给学生介绍股票,上市公司;在介绍货币时间价值时,加入银行利率,汇率的知识;在讲会计法规和职业道德的时候,介绍一些会计从业岗位和会计人员职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等。“教书育人”,“教书”在前,“育人”在后,这不由得使我心灵的天平更多的偏向了“教书”这一边。然而多年的班主任生涯,自己的体会,身边生动鲜活的例子,使我意识到,在职业学校,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出色的育人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青年教师一般都需要担任班主任工作,和谐的师生关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进行有效教育的前提,也是班主任工作快乐的源泉。我现在担任一个财会班的班主任,这个班有超强的班级荣誉感和凝聚力,不论活动还是考试、考证,都积极参与、共同奋斗、互帮互助,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是个和谐快乐的大家庭。这些源于他们自身的性格优势,也源于我自己在带班方式上的改变。
第一,班主任必须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这是取得教育成果的前提。班里有个学生,他时常犯错,大大小小的问题不断,还好说话,好动,上课需要我时常提醒:“唐某某,不要讲了;唐某某,坐好!”说多了,我烦,他也烦,难免动气。一次,我感觉他情绪不对,于是我半开玩笑半当真的说:“我怎么竟碰上好动好讲话的人呢?!家里有个女儿,班里有个唐某某,女儿上苗班,家长会上,班主任给我学了各种女儿的坐姿,腿搁在凳子上的,半躺的,后脑勺朝前面的,我可难为情了,后来,老师把她的凳子拿了,让她站着上课,几次下来,她老实了。她三周岁不到,唐某某你十六周岁,我是不是也要这样对你,你才能安分呀?”大家哈哈笑,他也笑了!对学生注意语言分寸,多鼓励学生,多表扬其优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做到你尊重他,他才会尊重你,这样才能搞好师生关系。做班主任,要做到是老师又不是老师,不能过分强调自己的教师地位。过分强调自己的权威,会禁锢学生的思想,捆绑学生的手脚,时间长了学生和班主任之间会形成紧张的局面,从而动摇班主任在学生心中的地位。然后,是家长又不是家长。班主任要让学生感觉就像处在家庭的温暖之中,与此同时班主任又不能过分强调自己的“家长”地位,居高临下训斥学生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其结果会造成班主任和学生之间你压我顶的紧张局面,最终失掉威信。最后,是朋友又不是朋友。班主任只有和学生交朋友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打开学生心灵之锁的钥匙,但交朋友要有原则,如果班主任和学生之间没大没小,学生就不容易严格要求自己,使班主任失去教师的尊严。第二,班主任必须是班级的管理和建设核心。建设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要向学生灌输的就是集体观念,要树立每个学生心中的“大我”观念,克服“小我”意识,这样,学生才能自觉维护班级的班风和荣誉。另外,培养一批得力的班干部。干部培养的关键在于选择好合适人选,而这要分为两个部分:班长和其他班委。一般班委由于他的专项性比较强,相对而言,对他们的综合能力要求弱些;而一班之长,除要有责任心外,还应有管理能力,有一定的威信。因而,不能完全由学生民主决定班委,应由班主任初选一部分,不断观察比较,然后再确定班委。另外,不妨一个职位设正副两人,这样能调动更多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作为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所以我们的工作注定是不平凡的,是不易的,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只有不断付出,方能不断收获。
精选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封面(案例18篇)篇十三
一、教研重点:
围绕“建立新课程下数学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向教研要质量。
二、指导思想。
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本着继续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深化课程改革的工作思路,以《国家教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减轻学生负担,转变数学学习方式”为核心,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主自探索”为工作重点,以学校教研组为基地,围绕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展开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制订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学习,自主发展,帮助学生体验到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工作思路。
围绕一个重心课程改革;抓好两个重点校本研究活动和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建立;落实三项措施转变观念,落实行为,完善教研建设;完成四个目标一个校本研究、一批骨干教师、一个实验课题研究、一批实验成果。
四、具体措施:
1、加强教师学习培训,确立新理念。进一步通过“传、帮、带”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或请一些专家来做讲座或现场指导的培训方式,展开观摩、学习和取经活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开拓教师的视野,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推动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2、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建立新的教学理念。各数学教师更要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在反思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为后继实验积累有价值的经验素材。
3、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建立新课程下数学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尝试探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度性,发展能力;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开展不拘一格的课堂教学改革。
4、根据上级、学校有关活动精神,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积极、及时组织教师、学生开展各类竞赛、趣味数学学习活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以教师自评为重点,加强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诊断和反思:对教材的理解,教学资源的挖掘,课堂上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学习,获得并掌握了什么。
6、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特别是对旧教材,要根据新课标理念,重新组合,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改进课堂教学,努力体现新理念。课堂是学生焕发活力的地方,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平时做好课堂教学随笔和体会撰写。各教师要善于用新课程理念来审视和剖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对一些典型课例进行“案例分析”。
7、加强教研组建设,正常开展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
(1)严格执行点名制度,实行签到,保证业务学习时间。每周三上午二、三节课作为教师业务学习时间,集中全体数学老师进行业务学习,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促进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
(2)开设教研课,组织青年教师轮流上研讨课。全体数学教研组成员之间要多学习、多探讨、多交流、多反思、多总结。老教师要以老带新,各教师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请教。促进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和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8、开展专题校本研究根据校制订的校本培训计划要求,开展挖掘校本课程的研究活动。数学研究专题将根据师生普遍困惑或关注的问题,以不同教学内容的目标价值和资源的捕捉、利用为主线展开研究。组织数学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围绕专题开展相关研究,并将研究的经验、状况和发现的问题在专题研究活动中进行探讨与交流。使校本研究专题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切实为学校课程改革的进程开路,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9、继续抓好课题实验课题研究工作,加强教学指导,专业指导与群众性研讨并行,面与点共进。努力为我市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服务,为我市基础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服务。
10、充分发挥有经验老教师的骨干带头作用。老教师继续做好传、帮、带工作。各教师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请教。老教师要以老带新,使年中青年教师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精选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封面(案例18篇)篇十四
摘要:21世纪的管理者和青年教必须转化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强化职业能力,才能适应警官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要求,才能促使警官职业学院类学校的教学工作科学平衡、协调、永续发展。
关键词: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一、引言。
司法警官职业院校是随着司法行政工作、监狱管理、劳教工作的快速发展,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组建的。教师主要来源于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具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青年教师偏多,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这一特点更为明显。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承担教学的重担,成为教学的骨干,促使学院教学工作科学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一只观念新、能力强,既有较强职业精神,又有一定基层经验,既懂教育学,又会管理的“双师型”优秀青年教师队伍,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办好学院的任务,历史地落到了青年教师的身上,青年教师该如何承担历史赋予的这一重担?师资队伍建设涉及多方主体,涉及主管部门,涉及学校管理层,涉及每一个教师。青年教师的成长,一是取决于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文化修养、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努力和不断自我完善。二是取决于良好的人际氛围、学术环境、工作环境、教学环境和领导者的心胸和气魄。不搞小集团,要搞五湖四海。三是取决于教学实践和生活实践。
四是取决于师生关系的好坏。五是取决于党和政府的重视程度。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要站在这样的角度,每个与师资队伍建设有关的人都能做到公平、公正、客观、包容、宽容,人才成长、团队建设、合力倍增等等才会卓有成效。
二、对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初浅思考。
(一)管理者和教师都要树立新的人才培养理念。
人的观念决定人的行为。狭隘和拥有、榨取的人才观念,只会限制人才的成长和发挥作用;将人才作为摆设,害怕后浪超前浪,势必培养出心胸狭隘、自私自利、畏首畏尾的“人才”。所以,要下大力气,更新人才观念,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全责备,尊重个性,发挥专长,扬长避短,营造宽松、良好的人才成长和工作环境,才能使青年教师成为心胸宽广,基础扎实,能力一流,思维活跃,思路开阔,高瞻远瞩,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高级专家。
首先,教师自身要打牢基础理论基本功和教书育人的技能、水平,持之以恒,多读书,读好书;边读书,边提高、完善、塑造自己。投机取巧,走捷径,只做有好处的短平快事情,不做有益于长远发展和团队成长的努力,即使很快成功,终究是要付出代价的。一个合格的教师,逻辑思维能力强,动手能力强,口头表述能力突出(当然最好是标准普通话),最重要的是书面写作能力,读书,不是死读书,是研读,研读一本书,结合现实和自己的理论基础,可以产生很多理论成果,而不是为了职称东拼西凑搞论文、搞所谓的课题。
其次,管理者和教师都要重视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实现途径是实战训练。要根据新时期司法实际工作对人才的要求,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政治业务素质、逻辑能力、语言能力(口头和书面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疏导和调节能力、开拓进取能力、提高职业能力建设这一主线,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牢固确立人才培养贴近实战、实用、警学合作教育的理念,调整教学模式,把对学生的培养从单纯学习知识,向学会应用、提高职业能力转变。此乃青年教师成长和成熟的重要步骤。
再次,管理者和教师都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强化优质服务意识。应该进一步牢固树立“今天的工作要比昨天做的更好”和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平等、公正、客观地热爱、尊重、关心、爱护学生,不断改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贴心朋友,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认真负责地做好教学工作。教师对学生要着眼于发展,着眼于未来,不要求全责备,而管理者和老教师要为青年教师营造良好的学术、教学、育人、成长环境,也要甘为人梯,也要着眼于师资队伍的永续发展,对青年教师同样重在帮扶,重在发展,亦不能求全责备,对青年教师可以批评教育,但不能嫉妒和打击青年教师的成长。
最后,管理者和教师都要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参加学院的各项活动,尽早融入集体,把自己当成学院的主人,增强责任心、使命感;把工作当做责任、事业来对待,具体做到三个发展和三个善待:发展个人专业,发展个人事业,发展学校事业;善待自己的职业,善待自己的学生,善待自己。
(二)管理者和教师都要不断加强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是师德师风的核心。青年教师要按照《高校教师岗位职责》的要求,结合学院的工作目标任务,以“构建和谐校园,培养政治业务素质高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公民道德实施纲要》、《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向先进人物学习,向老教师学习等活动,增强依法执教、以德修己、以德执教、以德育人的思想观念,强化“忠诚、为民、公正、奉献、廉洁”的人民警察职业精神,形成“积极主动、服务学生、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乐于奉献”崇高师德风尚。
(三)管理者和教师都要不断提高知识智能水平。
知识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纽带。任何一个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绝不限于某一专业领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这就要求青年教师必须掌握、懂得、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管理学、职业技能教育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学生身心活动和发展规律。过去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
今天,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一桶不断更新的水,这就需要青年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具有较强的持续的学习能力,才能适应岗位的要求。
知识和能力,是教师在教育舞台上赖以立足的两根支柱。政法院校招录体制改革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和接受教育的主动性,要求把实践教学作为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来抓,要求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智能因素,是实现开发学生智能和出色完成教育任务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青年教师必须提高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提高组织教学的能力。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业务能力,教师具有这种业务能力,才能把教与学两方面积极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充分调动和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因素。(2)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师用以向学生进行教学的最重要的工具,教师语言的优劣,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的发展。在现代教学条件下,对教师的语言要求更高了,因此,青年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语言。如果教师语言同时具备了学者、演说家、教育家的特色,准确、精练、生动、具体、富有感染力,他就具有了吸引学生和感动学生的巨大魅力,他的教育努力也更容易取得成效。(3)提高创新能力。教学就是一种创新,具体体现在教学设计即教材重组和教材的二次创新上。新的教学改革倡导的理念是: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在讲授时必须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才能做到既紧扣教材又超越教材,从而尽量避免简单复制教材现象的发生。对于青年教师而言,是否具备敏锐的教材重组与二次创新能力,是青年教师由教学的新手逐步走向成熟,形成教学风格,成为优秀教学能手的必经之路,基于此,青年教师需通过“老带新”、录像观摩、优秀案例分析、同伴互助等途径,比较分析,不断培养自己的备课能力。(4)增强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许多青年教师大多是独生子女,部分人从小在优越的条件和赞扬声中长大,对现实和未来的变化了解、估计不足,普遍具有环境适应能力弱、抗挫能力差的情况。为此,青年教师要克服“自我设防”的心理障碍,积极进取,增强自信心,确立正确的成功观,尽快适应新环境,既要有当好“螺丝钉”的精神,又不要当永远只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螺丝钉”,不断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
(四)管理者和教师要不断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和水平。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确定,对司法警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能迅速适应司法行政工作和监管改造岗位第一线工作的应用性技能型的高等司法职业人才成为警官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要求他们必须具备扎实的政治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能够适应新时期司法行政工作、监狱管理、劳教工作的需要。这种改变同时要求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教师的角色也要发生相应的转变,而“双师型”教师就是这种适应高等司法职业教育特色需要的多角色的教师。所以,要使学生具有出色的实践技能,就必须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为此,青年教师须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学历提升、培训考察、挂职锻炼、课题开发与研究等形式,到知名高校、到司法职能部门、监狱、劳教单位去学习、锻炼与调研,获得前沿技术信息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把握司法行政工作新动态、新思路,掌握第一手资料,积累经验,从而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积极参加全国统一开考的各种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称,如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律师等各种职业资格证书,争取成为专业基础扎实、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而且熟悉本行业情况的行家里手,使自己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专业技能训练的教学、指导;既能进行科学研究,又能从事专业技术开发及应用。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智则国智,对于未来的警官职业教育事业也是如此。新的历史时期,是司法行政工作大发展,人才大比拼的时期。因此,除青年教师自身不断努力外,各院校还要高度重视,从政治上、思想上、业务上、生活上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解决他们的困难,尽快培养出一大批优秀教师适应警官职业教育事业和司法行政工作的要求,促使青年教师担赋起历史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刘永华.浅谈青年教师队伍建设[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xx,(01).
[2]童晓明,方竹根.目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xx,(08).
[3]黄颖.关于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z].文教资料,20xx,(36).
[4]郝广智.浅谈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j].人力资源管理,20xx,(04).
精选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封面(案例18篇)篇十五
幼儿教师应从幼儿时期抓起,对幼儿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开发幼儿的潜力,以培养能担当兴国重任的创造型人才,实施学前创造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一、创造性教育要求幼儿教师具有的能力。
(一)科学研究的能力社会对幼教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要加快提高质量的进程,只有靠科学研究,形成科研促教学、教学促科研的良性循环,才能实现幼教质量的迅速提高。
(二)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力目前幼儿园教学正在打破口耳相传的传统,投影机、电脑和多媒体已经在幼儿园广泛运用。这些设备的使用既可以在教学领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又可以使幼儿获得生动形象的多元信息,使教学达到多、快、好、省的效果。
(三)心理指导的能力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实施个性化教育,使教育内容和方法适应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心理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敏感地发现幼儿需要的能力与准确地观察评价幼儿发展水平及存在问题的能力。
(四)创新能力教师起的是模范带头的作用,所以,教师应千方百计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形成创造性的人格特征,使自己成为创造型教师。
二、实现三个转变由知识“传递型”向知识“创新型”转变,由“一次性”学习向“终身化”学习转变,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
三、做到三点要求第一,不断学习,接受新知识、新观点、新方法,博学多才,从不满足,不自我封闭,不拘泥于前人的理论观点,敢于质疑,想前人未想之事,做前人未做之事。凡事不仅知道是什么,更应探究为什么,真正做到学高为师。第二,具有创造性的操作能力,应在写作、阅读、听说、计算、获取信息、处理问题、实践动手等方面加强研究,进行创新,从而给幼儿起到示范作用。第三,具有创造性人格或创新精神。教师的创造性人格特征表现为: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怀疑、善质疑的问题意识,不迷信权威,不怕困难和挫折,勤奋刻苦钻,强烈的事业心、进取心,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超凡脱俗的非从众心理,做事有恒心和毅力。教师具备了这样的素质,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将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遵循五个原则。
(一)知识与能力并举,能力为本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的传授和落实,更要加强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学习、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探索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及时发现并积极保护幼儿的创新意识,引导幼儿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鼓励幼儿提出问题,问题往往是创造研究的起点;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幼儿自学研究的能力。
(三)个性化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幼儿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智力、意志品质、知识水平、能力高低、创造个性、认知风格等各不相同,教师应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引导其发展,尊重幼儿的主体人格,给他们提供创新思维、创新才能发展的条件,科学塑造幼儿独特的个性人格。
(四)动态化原则要求教师用唯物辩证的方法,将静与动结合起来,教育幼儿用静态的知识分析动态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对幼儿做动态分析,另一方面对幼儿所学的内容做动态分析,树立动态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研究新情况,采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培养幼儿求异、求新的思维。
(五)实践性原则在教学中,教师应在讲授理论的过程中,增强实践的力度,引导幼儿动脑又动手,走出课堂,参加兴趣小组、高科技实验、参观调查、模拟法庭、小小制作展示、辩论会、演讲会,培养幼儿观察问题、处理信息、获得新知识、明辨是非和灵活应变抵御腐蚀的能力,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总之,创新教育正全方位地向当前的幼儿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势在必行!
精选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封面(案例18篇)篇十六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从生活经验入手,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二、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
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水池的容积、为家庭的装潢设计一个购物计划;又如学过“人民币”后,可指导学生到超市购物等。
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精选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封面(案例18篇)篇十七
论文摘要:记得冰心曾说:“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就不能抽象。孩子们爱祖国、爱人民总是从身边感受到的,如爱自己的教室、校园,爱自己的父母和老师……。”为了在班级中加强这方面的德育教育,使每个学生在思想上有更大的进步,培养其优秀的人格,我从自身做起,用点点滴滴的小事来感化孩子们。
论文关键词:言传身教德育教学。
一、练好内功,树立威信,以情感人。
班主任的内功就是要在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前提下,掌握渊博的知识,具有崇高的人格和深受学生欢迎的民主的、科学的工作方法。练好内功对班主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知识渊博的优秀老师,无疑会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一座丰碑,会引起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戴,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和佩服使他们在情感上接受老师的教导,进而在行动上拥护和加以效仿。
练好内功的关键是班主任要做到一专多能,既要精通自己所教授的专业知识,又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质的修养,做到品行端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大公无私、光明磊落,从而使学生从心里佩服老师的才华和人品,愿意与老师亲近,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品行不端、自私自利、不学无术的教师能在学生中享有真正的威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爱。
1、我要求学生“懂得回报”。一次主题班会“给谁过生日”,我问了30多位同学,他们父母的生日在哪一天?竟无一人知道,又问他们自己的生日在哪一天?他们都记得清清楚楚。我又问他们谁为父母过过生日,也无一人。我告诉他们在日本,孩子们把自己的生日称为“母难日”,过生日请母亲吃饭,向母亲鞠躬。因为我要求学生“懂得回报”并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有事晚归,给家里打个电话,免得家人牵挂;父母过生日,送张贺卡;教师节,不忘对老师说声“节日快乐”。
2、在家里给予孩子参与劳动的机会和岗位。现在许多父母包办孩子的一切,家务活根本不让孩子插手,久而久之,孩子不干活就不会对这个家表示关心,会变得自私冷漠,为此,我说服了许多家长,恳请家长让学生在家里有固定的事情做,并要求负责到底,有利于他们了解生活,了解父母,这样不仅培养了同学们的责任感,而且还让他们学会关心,学会爱。
3、每周班会上,要求每一位同学讲一件在这个星期中回报亲人所做的事,有的同学讲给父母捶背;有的同学给家里人做饭,有的帮父母洗衣服;有的讲遇见老师问声“好”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同学们学会了关心,学会了爱,他们爱父母兄弟姐妹,爱老师同学,爱学校,爱祖国。
四、无声艺术指导下的德育教育。
作为班主任,我们的德育对象是一群正在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他们好奇、敏感、浮躁,任性且最厌恶唠叨,如果我们在其耳边喋喋不休,他们不仅不能接受,反而反感,甚至产生抵触情绪。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我适时运用无声技巧。所谓“无声胜有声”。
在工作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一个学生正在课堂上小声说话或在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教师突然停下正在进行的授课,让全班都保持沉默,那么学生会立即感受出一种异样,停止说话或停止正在做的小动作。这便是无声艺术的自觉运用。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和学生的冲突,节约课堂时间,而且还可以发挥出教育的最佳效果。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在无声的同时,运用眼神暗示可以表达出各种用语言所无法表达出的焦虑、关切、怜爱、责备、激励等多种情绪。有一天吃过早饭,我去教室查看学生,看到有两个调皮学生为小事打架,双方互不相让,怒气冲冲,我默不作声,只是用眼睛失望地看了他们一眼,然后弯下腰来捡他们的书,我捡的非常认真,也非常专注,每捡一本都拍打上面的尘土,就如同爱我自己的书一样,时间在无声中悄然过去,两名学生终于被我的举动所感动。他们噙着眼泪也弯下腰捡了起来,并小声说:“老师,对不起,我们错了。”再一次我什么也没说,又用眼睛赞许地看了他们一眼。风波就这样过去了。后来,他们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总之,不管是用什么方法,都是德育工作者特意设置的一种宁静肃穆的`氛围,使用的各种方法,以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震动,从而收到预期效果。
精选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封面(案例18篇)篇十八
7、学科竞赛活动的开展与落实。
8、七、八年级初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9、推广普通话,正确使用规范文字。
三、工作目标。
1、初一重在知识平稳过渡,初二重在学生分化期的学习引导,初三重在知识落实与能力提高。
2、以课堂研究为先导,不断发现教学问题,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开启师生智慧,追求文化品位,提高教学质量。
3、在教学上敢于创新,探索形成适合我校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4、形成教风正、素质优的教师团队,和谐共进、积极向上,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
5、教学人员的教案、板书、作业批改的用字规范,不出差错。每个学月进行检查并进行普通话培训。
6、学生初步能用规范字书写毛笔字。本期进行两次抽查。
四、教学工作管理。
1、渗透成功教育思想,构建高效课堂模式。
全面落实教学课程计划,努力构建符合创新教育需求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以学生学习效率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注重教法、学法的研究与落实,教学中做到面向中下层,课堂上教好第一遍,在重视学生知识积累的前提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起点恰当,容量适度,落脚点准,不仅要让学生学懂学会,还要强调学生当堂巩固,注重迁移、运用;复习突出“讲、练、评、补”四结合,强化答题技巧、答题规范训练。所有教师都要从研究学法入手,切切实实改革教法,认认真真指导学法。
各年级要定期举办学法讲座,组织学生课堂笔记、读书笔记、错题集的检查评比,更要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全过程之中,并且有计划地进行阶段小结,切实书写课后小记,促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活泼;切实抓好弱势群体学生的学习,努力发掘他们自身的学习潜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要求、时间安排和习题训练等方面切实做到分层教学,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
2、落实教学基本要求,不断提高课堂效益。
认真学习、把握和运用课标、教材,认真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特别要研究所教学科的新课程标准,做到以新思想、新理念来统领教学。把教学“五认真”真正落实到教学管理的全过程:
四是认真辅导,在集体辅导的基础上切实加强个别辅导,通过辅导实现培优拔尖和医瘸补缺两不误,同时要强化总分意识,科学合理配置各学科课时和辅导时间,防止在学习时间安排上的偏科现象;五是认真组织考试,要不断研究考试的模式与方法,从编制试卷、批改分析到整合讲评,都要以效果为落脚点。
3、强化集体备课,整合教学资源。
加强教研组建设,抓实备课组活动。积极推行“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课后反思”的集体备课制度。开展备课组观摩和交流活动,抓实组内听课活动,对听课提出更加明确更加具体的要求。备课组每周集中备课一次,组员不得无故缺席,全体教师以团结协作精神为已任,贡献个人智慧、寻求共同发展,服从组长分工,主动承担组内工作。
努力做到“五定”、“五议”、“六有”,“五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每周进度、定教学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议”即议学生学习状况、议备课中疑难问题、议可供的教学方法手段、议课后心得体会、议教改动态信息。“六有”即有重点,有措施,有收获,有提高,有记录。各备课组将课堂教学研究、教学方法研讨、考试信息研究、考试方法指导作为备课组活动的核心内容。
作业的布置量适中,作业的目的要放在通过信息反馈、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上,反对贪多贪难、食而不消,作业必须对教学内容具有典型性、基础性和概括性。对资料中的习题要加以分析,去粗取精,对参考资料的内容加以比较、适当补充。作业要分层,以减轻学生负担为根本原则。要自批、记病例、汇病案,对症下药,让每个学生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努力造就优等生,带动中等生,辅导“后进生”。
4、加强业务精细管理,确保教学规范有序。
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全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六个有效”(有效备课、有效选题、有效训练、有效讲评、有效自学、有效补差);教学手段上抓好“五个关键点”(常考点、新考点、失分点、能力点、支撑点)。结合学校实际修订和完善教学管理、常规管理、考核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加大对教学常规管理和专项管理督查力度。
5、强化学科组织建设,建立校本教研制度。
完善学科教研组制度;定期组织学科教研活动,加大学科教学研究力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健全和完善听课、评课等制度;加强学科内、外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市区同级学校的联谊,真真切切地在学科教学、考试研究和教学活动等方面做到互通有无,开展经常性的相互交流,确保本学期期末统测各学科成绩再创辉煌;同时要争取获得学校教科室与县教研室的支持与指导。
6、提升教研水平,强化教学实效性。
走一条“教学、科研一体化”的道路,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求生存、求发展。以课题研究为中心,教研科研有机融合,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形成一些典型性、普遍性、现实性的问题加以探索和研究,各教研组、备课组积极制订好各组的课题计划和活动计划,做到有准备、有主题、有质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深层次上开展教学研究、教改试验,实现教师人人有研究的课题。
本期教师听课不少于15节,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行政领导不少于20节。组织好教师的论文撰写、交流、评比、推广工作。
7、增强教学辅助功能,确保一线稳定有序。
加强班级图书角、阅览室、实验室、投影仪的管理,将学校教学业务管理规定的具体专项要求落到实处,做到物品完好、维修及时、账册完整、记录齐全,为教学一线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教辅工作管理,教材分发、排课调课、制卷打印、考务安排、学籍管理、资料收缴等要严格有序,为教学常规管理的有效落实做好先行保证。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的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任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面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我们迫切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和的能力,增强理解学生和促进学生道德、学识和个性发展的自觉性。那么如何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制定了自己今后三年的个人专业成长规划,在“师德修养”、“课堂教学”、“课改与科研”、“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育理论学习”这五方面做实做好,使自己成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开阔的视野、创新的精神、积极的态度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1.树立高尚的师德,全心全意地关心班中每个孩子的成长,为人师表,做到校内外皆为人师。以学校的需要为己任,认真、尽责地完成组织上交给的各项工作。在平凡的工作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力求无悔于每一天、每一时、每一课。
2.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实践能力,了解多方信息,掌握多种技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看有关业务方面的书籍和刊物,掌握各方面的理论知识,以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第一年研读《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新课程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培养与提升》两本书,学习信息技术在化学上的应用,学习各种新的教育理念。第二年与科组老师一起尝试开发校本课程。第三年以所任教年级学生为试点,综合应用。要不断开扩自己眼界,补充养分,切切实实提高自身的涵养,做“源头活水”,使今后的工作得心应手。
3.积极投身“自主化、兴趣化”课堂教学及“结构化学”、“有机化学”的教改实验中,在实践中逐步探究课堂教学的路子,探索出一套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教有实效的,能促使学生综合发展的愉快学习方法,形成自身的授课风格体系。
4.重视多媒体在化学中的应用。以往的学习是被动的接受,学完后即抛之脑后,较少应用实践,导致工夫没少费,收效甚微。今后,我准备在已有的基础上,增强自身的主动性,业余时间自学,向他人请教,在实践中提高,争取能够制作高质量的课件,完善校本课程。
5.综合以前的工作情况,明显感到自己在科研方面存在较大欠缺。因此,在今后我一定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重视理论学习,做教学的有心人,及时积累、总结教学经验,实现“理论——实践——理论”的飞跃,能够写出一定质量的论文,逐步使自己完成由苦干到巧干的转变,成长为专业化水平教高的研究型教师。
总之,今后三年我将尽最大努力,抓住一切机会,使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争取以良好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生动、精彩的授课吸引学生,以扎实、创新的工作态度打动学生,使自己能真正成为思想和业务上都过得硬的教师,做一位让自己满意、受学生欢迎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