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写作作品,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示范作用。请大家逐篇阅读以下总结范文,以便更好地了解总结的写作要点和技巧。
专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通用17篇)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词语6个,在阅读中积累含有“静”或“美”字的词语;理解“人间仙境、情不自禁、面目全非”等词的意思。
2、能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一个原本环境幽美、空气新鲜的小镇,由于人为的原因变得面目全非。
3、通过了解白银仙境的今昔,懂得要保护自然,爱护自己的生存空间。
重点难点:
1、了解白银仙境面目全非的原因。
2、明白人类的悲哀是失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图片导入,感受仙境美。
师:上课前,老师先请大家欣赏几张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郁郁葱葱的树木,令人感到心旷神怡。看到清澈的河流……)。
二、整体感知。
1、学习新词。
师:打开书本读读课文,看看这些新词你能过关吗?指名读、齐读。
2、师:在这些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与我们刚才所看到的图片内容是非常吻合的?
(学生可以随意选择词语来说,随机指导字音、字形)。
(1)“五彩缤纷”的“缤”注意是平舌音。
(2)“随风摇曳”中的“曳”的字形,注意最后一笔是撇。
板书:空气清新。
3、找出文中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感情朗读。(个别读、配乐朗读)。
区分优美和幽美的不同,积累“美”的词语。
(优美:美好。
幽美:幽静美丽)。
(幽静比优美更多了一层幽静、幽雅的意思。)。
(秀美、鲜美、华美、健美、纯美)等。
4、结合图片,想象说话。
(选择其中的一句说。)。
5、齐读课文1——3节,再一次来感受一下白银仙境那世外桃源的芬芳。
要求学生反复读第1节。
6、出示句子:
读句子,理解情不自禁(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师:难怪罗宾逊会情不自禁地说:(学生跟读)。
7、过渡:
人间仙境会有怎样悲惨的遭遇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
课后小结。
三、复习巩固。
1、指导感情朗读课文1——3节,要求学生当堂背诵第1节。
2、用几句话来介绍白银仙境。
专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通用17篇)篇二
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3、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教学重、难点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1、幻灯片出示蝴蝶图片。
师:同学们看,看到这些蝴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你们知道蝴蝶的家在哪里吗?看到大家急切的样子,老师也特别希望和大家一起去寻找蝴蝶的家,咱们一起去吧。
2、检查预习情况。
(1)知名读课文。正音。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二、初读感知,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再读课文。画出你喜欢的词或段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第二课时。
继续学习课文。
一、读课文,提炼重点。
1、教师配乐示范读课文。
在老师范读课文的时候,你可以打开书,去感知课文,也可以闭上眼睛静静地想象一下作者所描写的情景。
2、生谈听完后的初步感受,提炼主要问题。
4、结组讨论,发表个人见解。
二、全班交流,解疑释难,深化理解,体悟感情。
第一自然段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难为蝴蝶吗?”
(1)理解“喧嚷”、“震撼”的意思,体会感情。
你有没有到过喧嚷的环境?这里是谁在喧嚷呢?这里用“喧嚷“又说明了什么呢?
拟人的写法形象地说明了风雨交加的热闹场面,让人听着心惊、看着害怕!
你觉得蝴蝶能受得了吗?哪些句子说明了蝴蝶经受不住猛烈的风雨呢?
“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2)理解素洁、玷污。(指导本段朗读:)。
素洁:文中指蝴蝶素雅而洁净。
玷污:弄脏。
(3)假如蝴蝶没有及时躲过猛烈的风雨,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翅膀会被雨点打湿。
会被风吹得不知去向。
彩粉会被雨水冲刷,失去原有的美丽。
沾上泥污,摔在地上,再也无法飞起来。
(4)是啊!这轻盈的、素洁的蝴蝶,它们是多么的弱不禁风啊!同学们,说到这里,老师都无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的(着急)。
你们心里着急吗?
(6)屋宇、麦田、松林、园中之花、老树干、桥下、树叶下面……。
(7)作者作了这么多种假设,下雨的时候,蝴蝶是躲在这里吗?你是怎样认为的呢?
作者谈到了这么多地方,又说都没有见到蝴蝶,说明作者平时怎么样?
(8)我们都应该睁大你明亮的眼睛去发现,运用你聪灵的耳朵去聆听,像作者一样,置身于、置心于大自然,做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
蝴蝶到底有没有家呢?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呢?
(1)一位小朋友非常确认地说:“它们和我们一样,肯定有家。下雨的时候,它们就会急忙飞到家里去哩!”
(2)一个女孩对我说:“雨后,蝴蝶就会重新出来,在阳光里飞,…………一定是这样的。”
小女孩连用了三个“一定”,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孩子们对蝴蝶的家的想象是确信不疑的。
一起读读吧齐读“它们的家一定美丽而香甜,……一定是这样的。”表达对蝴蝶的祝愿。
点明主旨。
你觉得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三、总结升华。
四、畅谈感受。
五、作业设计:
1、给生字注音、组词、扩词。
2、课后练习题。
专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通用17篇)篇三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积极、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落实规范,提高效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打造“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二、学情分析。
四(2)班共有学生75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大部分学生性格开朗,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加各项活动。在语文学习方面,本班两极分化比较明显:优秀生平时比较乐于表达,善于交流,知识掌握牢固;个别孩子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思维活跃;后进生上课好动,课后拖欠作业,学习质量不高。考虑到四年级是小学阶段非常关键的一个学年,本学期仍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与兴趣的培养,加强硬笔书法的练习,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材分析。
(一)基本结构。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二)教材特点。
本册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2)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
(3)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2.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
3.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4.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四、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语文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学语文,用语文的人,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仅是关注的知识的掌握,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养成会学习爱学习的习惯,这学期将继续关注以下良好习惯的培养:
(1)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习惯。
(2)能够自学课文的习惯。特别是精读课文,如何让学生自己抓住重难点,学会分析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文句的表达方法。通过略读课文学习方法的掌握,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3)大胆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以及主动与人合作的习惯。
(4)把写作当成是一种乐趣。爱写作也愿意写作。
(5)继续加强培养善于倾听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要重视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作者对话、与学习伙伴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3.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因此,新课程下的语文学习尤其要重视自主、合作与探究。学生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
4.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其它学科、社会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古诗诵读和优美词句的积累,推广看课外书,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5.开展辅优补差活动。
教学中既要注意培养那些优生,也要注意帮助后进生,缩小优秀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差距,使全班同学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主要措施:1、作业面批、有错及时改正。2、课堂上优先提问、优先板演。3、结合学习情况老师抽时间个别辅导,请班级里的优秀生为其接对辅导。4、与科任老师、家长经常联系交流,形成教育合力。5、鼓励为主,及时表扬。6、重视思想教育,尊重信任,持之以恒,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
对于白雪剑、周蓓蓓等优秀生要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其写作,强调真情实感的再现,给予写作技巧的指点,指导参与各种作文比赛;对于王林、龚温荷等要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多下工夫,培养他们对语文的热爱,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对于马凯铖、陈俊帆等重点指导写字和朗读,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做到“三个一”,养成大声朗读的好习惯。
六、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
3——4《中彩那天》《万年牢》《尊严》《将心比心》、《语文园地二》。
5——6《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
《大自然的启示》、《语文园地三》。
7——8《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唤》《和我们享受春天》《语文园地四》。
9——10《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
《花的勇气》《语文园地五》。
11——12《乡下人家》《牧场之国》《古诗词三首》。
《麦哨》《语文园地六》。
13——14《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
《鱼游到了纸上》《语文园地七》。
15——16《寓言两则》《文成公主进西藏》的故事》。
《普罗米修斯》《语文园地八》。
17——18复习,迎接期末考试。
《渔夫。
专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通用17篇)篇四
1.听范读。
2.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四年级语文上册:《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3.检查预习:缘庐峰。
4.指名读《题西林壁》。
5.齐读。
6.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古诗给你的初步印象(描写庐山的景色)。
7.质疑。
二、学习《题西林壁》。
1.知诗人,解诗题。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诗词造诣很高。
题西林壁: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2.抓字眼,明大意。
(1)学习1、2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讨论句意:(从正面看形成岭,从侧面看形成峰,远近高低各不相同)。
(3)把握朗读重音读出气势,有强弱对比,如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远”强一些,“近”弱一些,“高”强一些,“低”弱一些。
(4)学习3、4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不认识,看不清。缘:因为。题:书写。
(5)讨论句意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
(6)指名说全诗意思。
3.想意境,悟诗情。
(1)放庐山幻灯片,让学生想象当时意境,领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联系生活试讲3、4句诗的含义,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2)引伸: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准确地认识这个事物。
(3)提问:我们评价一个同学时,应该怎样看?(是只看他缺点,以此评价他呢?还是只看他优点呢?引导学生说出看问题要从不同解度看。意思讲明白即可。)。
小结:《题西林壁》把庐山特色浓缩成绝句,概括贴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我们还从中获得启示。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体会诗情。
附:板书: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专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通用17篇)篇五
怎样在这短短时间内有效地将本册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落实好,又不显得那么枯燥机械,是我面临的一大挑战。下面把我的一些复习思路和收集到的一些复习策略与各位分享。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积极、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落实规范,提高效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打造“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二、学情分析。
四(2)班共有学生75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大部分学生性格开朗,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加各项活动。在语文学习方面,本班两极分化比较明显:优秀生平时比较乐于表达,善于交流,知识掌握牢固;个别孩子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思维活跃;后进生上课好动,课后拖欠作业,学习质量不高。考虑到四年级是小学阶段非常关键的一个学年,本学期仍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与兴趣的培养,加强硬笔书法的练习,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材分析。
(一)基本结构。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二)教材特点。
本册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2)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
(3)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2.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
3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4.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四、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语文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学语文,用语文的人,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仅是关注的知识的掌握,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养成会学习爱学习的习惯,这学期将继续关注以下良好习惯的培养:
(1)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习惯。
(2)能够自学课文的习惯。特别是精读课文,如何让学生自己抓住重难点,学会分析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文句的表达方法。通过略读课文学习方法的掌握,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3)大胆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以及主动与人合作的习惯。
(4)把写作当成是一种乐趣。爱写作也愿意写作。
(5)继续加强培养善于倾听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要重视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作者对话、与学习伙伴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3.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因此,新课程下的语文学习尤其要重视自主、合作与探究。学生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
4.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其它学科、社会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古诗诵读和优美词句的积累,推广看课外书,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5.开展辅优补差活动。
教学中既要注意培养那些优生,也要注意帮助后进生,缩小优秀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差距,使全班同学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主要措施:1、作业面批、有错及时改正。2、课堂上优先提问、优先板演。3、结合学习情况老师抽时间个别辅导,请班级里的优秀生为其接对辅导。4、与科任老师、家长经常联系交流,形成教育合力。5、鼓励为主,及时表扬。6、重视思想教育,尊重信任,持之以恒,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
对于白雪剑、周蓓蓓等优秀生要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其写作,强调真情实感的再现,给予写作技巧的指点,指导参与各种作文比赛;对于王林、龚温荷等要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多下工夫,培养他们对语文的热爱,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对于马凯铖、陈俊帆等重点指导写字和朗读,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做到“三个一”,养成大声朗读的好习惯。
一、课标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二、学情分析。
我们4.3班共有学生40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15人。本班存在的问题: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其中优生较多,可后进生也较多,(如姜玉凤、张堡城、张洪建等)时有不及格的现象发生,这与他们的基础差、家庭教育懈怠、学习习惯差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学期,仍将写作、阅读做为重点之重,尽心辅导,力求质量为先,面向全体学生,以训练促思维,促语文水平的提高,并与各科老师携手共同提高学生的成绩,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材分析。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四、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重、难点。
2.练字:练钢笔字,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练毛笔字,写正楷。
3.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练默读,默读重在练习速度和理解大意。
5.习浏览,练阅读速度和信息查阅能力。
6.习简单的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学习仿写。
7.会修改自己的习作,会用标点符号(如冒号、引号)。
8.习作养成整洁、规范的书写习惯,可开展限时作文及专门书写速度训练。
9.简单的读书笔记,学会写内容梗概。
10.书信格式,学会写书信。
11.用普通话交谈;学会倾听、请教,敢于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12.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13.会转述,能生动的讲述故事。
六、教学措施与方法。
1.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语文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学语文,用语.文的人,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仅是关注的知识的掌握,更主要的是让生养成会学习爱学习的习惯,这学期将继续关注以下良好习惯的培养:
(1)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习惯。
(2)能够自学课文的习惯。特别是精读课文,如何让学生自己抓住重难点,学会分析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文句的表达方法。通过略读课文学习方法的掌握,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3)大胆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以及主动与人合作的习惯。
(4)把写作当成是一种乐趣。爱写作也愿意写作。
(5)继续加强培养善于倾听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其它学科、社会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古诗诵读和优美词句的积累,推广看课外书,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4.辅优补差活动。
教学中既要注意培养那些优生,也要注意帮助后进生,缩小优秀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差距,使全班同学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班级后进生帮助对象有:姜玉凤、张堡城、张洪建、隋洪欣.等。主要措施有:1、作业面批、有错及时改正。2、课堂上优先提问、优先解难。3、结合学习情况老师抽时间个别辅导,请班级里的优秀生为其接对辅导。4、与科任老师、家长经常联系交流,形成教育合力。5、鼓励为主,及时表扬。6、重视思想教育,尊重信任,持之以恒,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
5.重视思想教育,尊重信任,持之以恒,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
(1)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其写作,强调真情实感的再现,给予写作技巧的指点,指导参与各种作文比赛。
(2)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多下工夫,提倡“多读书、读好书、读杂书”,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3)在指导写字和朗读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技巧和书写水平。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积极、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落实规范,提高效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打造“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二、学情分析。
四(2)班共有学生75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大部分学生性格开朗,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加各项活动。在语文学习方面,本班两极分化比较明显:优秀生平时比较乐于表达,善于交流,知识掌握牢固;个别孩子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思维活跃;后进生.上课好动,课后拖欠作业,学习质量不高。考虑到四年级是小学阶段非常关键的一个学年,本学期仍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与兴趣的培养,加强硬笔书法的练习,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材分析。
(一)基本结构。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二)教材特点。
本册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2)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
(3)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2.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
3.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4.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四、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语文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学语文,用语文的人,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仅是关注的知识的掌握,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养成会学习爱学习的习惯,这学期将继续关注以下良好习惯的培养:
(1)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习惯。
(2)能够自学课文的习惯。特别是精读课文,如何让学生自己抓住重难点,学会分析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文句的表达方法。通过略读课文学习方法的掌握,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3)大胆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以及主动与人合作的习惯。
(4)把写作当成是一种乐趣。爱写作也愿意写作。
(5)继续加强培养善于倾听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要重视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作者对话、与学习伙伴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3.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因此,新课程下的语文学习尤其要重视自主、合作与探究。学生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
4.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其它学科、社会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古诗诵读和优美词句的积累,推广看课外书,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5.开展辅优补差活动。
教学中既要注意培养那些优生,也要注意帮助后进生,缩小.优秀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差距,使全班同学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主要措施:1、作业面批、有错及时改正。2、课堂上优先提问、优先板演。3、结合学习情况老师抽时间个别辅导,请班级里的优秀生为其接对辅导。4、与科任老师、家长经常联系交流,形成教育合力。5、鼓励为主,及时表扬。6、重视思想教育,尊重信任,持之以恒,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
对于白雪剑、周蓓蓓等优秀生要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其写作,强调真情实感的再现,给予写作技巧的指点,指导参与各种作文比赛;对于王林、龚温荷等要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多下工夫,培养他们对语文的热爱,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对于马凯铖、陈俊帆等重点指导写字和朗读,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做到“三个一”,养成大声朗读的好习惯。.
专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通用17篇)篇六
1、认识、会写“离、失、陪、达、傍、途、塔、介、绍、澈、参”11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生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感情。
【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
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曦不忍说出真相的原因。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录音机。
五、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说隐瞒真相,不说真话是我们应该做的吗?但今天我们将要学的这篇课文中的小主人公小曦就是这样的,这究竟为什么呢?她这样做对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2、板书课题:3故乡的风景。
3、齐读课题,问:你认为课文会写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读课文。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2、小声地自由读课文,连读边标出自然段,圈画生字词。
3、开火车逐句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动笔圈圈、画画,并给不懂的词语做出标注。
4、请根据“思念故乡”“故乡之行”“小曦的沉默”给课文分段。
三、自主识记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离、失、陪、达、傍、途、塔、介、绍、澈、参”。
2、使用学过的方法,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3、反馈生字识记情况,看哪个组的方法最好。
4、尝试听写个别生字,指几名上台听写。
5、理解词语。
让学生开火车认读。
(2)同桌说说词语的意思,然后选一个最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四、指导学生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流利读出感情。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
3、教师点拨:读爷爷的话时语调要轻快,应带着喜悦与自豪的语气;读小曦所见时,应带着失望与难过的心情,语速要略缓。
五、作业(出示小黑板)。
1、比一比,再组词。
倍()旁()塔()招()。
陪()傍()答()绍()。
2、我会连。
美丽的黄土美好的讲着。
强烈的古树兴奋地回忆。
清澈的风景不忍心找到。
参天的愿望不停地说出。
裸露的河水顺利的告诉。
专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通用17篇)篇七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以“角度”为主题的这一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写了“我”因为相信“牛的眼睛看人,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这句话,常欺负牛,怕鹅。在遭到鹅袭击时,怯懦、不敢还击,金奎叔将鹅制服,鼓励我不要怕鹅,使我悟出一个道理:“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说明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结果大不一样。
学情分析:
文章内容涉及到动物,会受到学生的喜爱。作者是以孩子的眼光写了他小时侯的事,便于学生与作者心灵对话,产生情感共鸣。因为“我”看问题的角度变了,与牛和鹅的接触的情形前后比较变化明显,学生易于理解。从本文获得的启示学生可能分析不透,需要教师点拨,同学间互相交流启发的基础上完成。
教学目标:
1.会读写生字、新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生字新词,读准除生字外,一些易读错字的读音。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中一处破折号的作用;体会作者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好处;学习准确使用动词使文章更生动;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
3.悟出这样的道理:“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从中受到教育,指导今后的行为。
教学重点:
继续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特别是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理解语言、体会文章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教会学生由读文——理解课文——领悟到“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这个道理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包含图片、重点词句的多媒体。
学生:熟读课文,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一组漫画]。
图1:一个人物背影全身照片,这个人留长发,体型消瘦,旁边一个女孩怯生生地问:“阿姨,几点了?”
图2:被称做阿姨的人,一转头,小女孩怔住了,原来这个人是个叔叔。
提问:看过这组漫画你想到什么?
2.[出示一张牛的图片、一张鹅的图片]提问:你对它们的印象分别是怎样的?
[点评:使学生对牛和鹅先有初步印象,进而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进行对比阅读]。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牛和鹅》,“我”与牛和鹅发生了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提问:有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如果学生谈不到,师点拨:扳、似的、吭、束缚、掐住,边说边用出示该词,引导学生练读)。
3.试用一段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点评:落实概括能力的训练]。
三、理解课文。
1.理解课文1-4自然段。
(1)请同学们练读课文1-4自然段。
请一位同学读“我们”对牛的印象及由此带来的表现;请一位同学读“我们”对鹅的印象及由此带来的印象。
(2)同位合作这样读一读。
2.过渡:“我们”尤其是“我”怕鹅,可就偏偏遭遇了鹅的袭击。
学习课文5-7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5-7自然段,找出读后留下印象最深的句子,并结合句子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2)提问,在学生畅谈中点拨重点:
出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我的心理很害怕,怕他们看见了会追过来。”“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从中能体会出我非常怕鹅,一点也不敢反抗。
出示“鹅听见了,……好象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找出动词,体会到在我们眼里“鹅”不怕人,“鹅”大胆地想来袭击我们,我们很怕鹅。“好象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一句照应了课文第一自然段。练读。
出示“这时,……拉住我不放。”找出象声词,体会到在我眼中,老雄鹅很可怕。练读。
过渡:如果是你亲眼看到这紧张的时刻,你会怎样做?
3.师述:金奎叔来解救我了。
(1)师生配合读8-11自然段,师“金奎叔是个结实的汉子……他飞快地走了过来,……鹅……,可是……老雄鹅……”
(2)提问:在金奎叔的制压下,鹅怎样了?
(3)分角色读金奎叔与我的对话。请同学们点评他们的朗读,理解金奎叔的话。
四、回顾课文,总结升华。
师述:我们对待任何事物,都要尊重客观事实,从事实出发;同时,换个角度看待问题,得到的结果就大不相同。
专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通用17篇)篇八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读7个会认字,学会本课生字以及新词;理解“斑驳陆离、罢了”等词的意思。
3.通过理解感悟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
4.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理解感悟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出示荷叶图,要求学生说说当自己看到一池碧绿的莲叶时,会想些什么?导入:当作者看到玄武湖的田田莲叶就会心生感动,想起祖母,为什么呢?学习了课文《莲叶青青》就知道了。
2.板书课题,指导学生朗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想知道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和新词。
3.教师分发学习纸条,巡视。
4.检查自学情况:
(1)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问。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组词。
(3)重点指导书写“斑、缸、替”。
5.找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解决环节一质疑中容易解决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小组内互动交流。
2.反馈分段情况。(教学预设:)。
第一段(1):写作者由玄武湖那一望无际的田田莲叶勾起了对祖母的回忆。
第二段(2-4):回忆了祖母每年在自家的院子里种植荷花的情景。
第三段(5-7):写祖母把自己喜爱的'荷叶剪下来送给别人的孩子治疮。
第四段(8):照应开头,写我看着一池的莲叶想到了祖母,令“我”感动。
3.指出回忆祖母令“我”感动的事的部分,并再次概括内容。
4.谈感受,朗读。
提出学习任务: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句子。
2.展示自己积累到的诗句。谈谈作者找不到自己想要的诗句的原因。(那些句子都不能与祖母相比,“我”只想到祖母。)。
3.朗读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斑驳陆离”;了解作者的心事,感情朗读句子。(预设:对祖母的思念,作者由景到人,触景生情。)。
提出学习要求。
五、小结。
感悟作者对祖母的思念之情。
小结:引导学生体会“我”对祖母的思念。
六、作业。
1.感情朗读课文,把5-7自然段多读几次。
2.抄写生字。
专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通用17篇)篇九
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概括三角形的特征,认识各部分名称以及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活动、概括中,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概括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的高。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主题。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你能找出图中的三角形吗?
2.生活中的三角形。
教师:生活中哪儿有三角形?(随着学生说出示)。
3.引入。
教师:真会观察,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会用到三角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三角形的世界。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找三角形,列举生活中的三角形,唤起旧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了三角形的表象,同时体会三角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三角形的含义。
(1)教师:我们在生活中找到了三角形,现在请你画一个三角形。
(2)订正: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画出的三角形?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先画一条线段,从这条线段的一个端点出发,再画一条线段,把两条线段的端点连接起来)。
预设:学生会画出不同的三角形。在说画法的过程中体会“围成”。
(3)课件出示:
教师:大家看,这两个是三角形吗?为什么?(有两条线段的端点没有连上)。
课件演示:画三角形的过程。
教师:大家说得非常好,三角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必须相连,这样相连的三条线段就是“围成”。
(4)教师总结:说说什么是三角形?(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设计意图】在画三角形、说画法、辨析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围成”的含义,概括三角形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专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通用17篇)篇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经历操作和比较的过程,增强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重难点分析:
使学生认识“升”和“毫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初步建立1升和1毫升的表象。
课前准备:
学习卡片、学习指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两个茶杯: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杯子里盛水多?
3.说明:哪一个杯子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板书:容量)。
4.想一想,你能说出这个水杯的容量是多少吗?你是怎么想的?
5.同学们说的都不太一样,大家觉得这样说科学吗?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你能知道这壶水的容量吗?因此,人们就给容量定出了统一的单位。
6.出示探索学习流程。
二、交流预习卡片。
出示学习指南(一)。
1.交流预习卡片。
2.整理预习卡片,完成小组学习卡片。
3.根据小组学习卡片进行汇报。
4.集体交流存在的问题。
三、深入探究问题。
出示学习指南(二)。
1.小组从中任选一题。
2.小组内交流。
3.集体交流。
四、检测。
完成任务卡片和发展卡片。
五、总结所学到的知识。
专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通用17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巩固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2.能力目标:学会观察日历,能从日历上找到一些重大节日并熟记。会计算从哪年到哪年是几周年,从哪天到哪天是几天,某年、某月、某日是星期几。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1.能从日历上找到一些重大节日并熟记。
2.会计算周年、经过天数,会根据一些相关提示推算某年某月某日是星期几。
教学难点:
计算经过时间和推算星期几。
教具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每年当中都有许多节日,你最喜欢过哪个节日?教师把学生汇报的节日依次写到黑板上。
1.为什么喜欢过“六一”儿童节?
2.其实这些节日都有它特殊的意义。所以大家要牢记它们。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指导学生看日历。
随便翻开一页日历,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
2.分别在今年的日历上找到各个节日,看一看各是星期几?结合各个节日的特殊意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用年、月、日的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说同学们可以随便说一个今年的日期,老师不用看日历就能推断出这一天是星期几,不信就试试。
生提问,师回答。
你们想不想学会解决这样的问题?
师交待方法:先算间隔时间(天数),用天数除以7,如果没有余数,即为原星期几;如果有余数,从起始的星期几往后推出余数所表示的天数。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见教材p72—练一练。
专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通用17篇)篇十二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丰富见闻。
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由朗读,自主预习。通过本文的教学,学生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
二、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1.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雨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4.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的表演,范写“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废”,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4.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5.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四、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专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通用17篇)篇十三
一、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我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两项宏伟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农民的伟大创造,增加民族自豪感。
二、学习重点:
我能了解万里长城和运河的起点和终点,知道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三、学习难点:
通过课外更多的中国建筑的介绍,进一步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
四、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词。
(二)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1.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作者以什么样的方式看长城和运河的?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看?
3.在作者的眼中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4.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5.文中运用了什么问句形式和修辞手法?
(三)自主学习,多元选择。
1.速读,了解课文,圈点疑难。(课文中不理解的句子)。
2.细读,疏通文意,小组内讨论交流。(读通课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和语气。
3.研读,深入分析,总体把握(分析理解课文)分析解决问题。
4.创读,独特感悟,情感升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品读课文,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个人朗读:挑选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或一句话,为什么喜欢?
2.根据课文中的插图说一段话。
3.组之间赛读:声音、动作、表情、各组学生的注意力。
4.比赛背课文。
(五)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那些人间奇迹?(布达拉宫、故宫、苏州园林、兵马俑)。
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点明中心主旨)。
(六)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完成快乐导航剩余部分,组长批改,及时矫正。
专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通用17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1、熟读、背诵对子歌,丰富语言,增加积累,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2、
阅读短文《四季的美》,了解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可与过去学过的写景文章在叙述顺序上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师生收集对子,课件。
教学过程:
1、趣聊对子:师讲郭沫若的故事,一定注意要讲得有声有色。
郭沫若幼年在私塾里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问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说: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思索了一会儿,对出下联: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先生为他的才华所震惊,极为高兴,全体学生都免予处罚。(边讲故事,边演示课件,课件出示故事中的对联)教师解释蟾宫)。
对子也叫对联,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有人对此很感兴趣,我以前有个学生就是这样的,他学了《狐假虎威》后,就自己做出这样的对联:上联是老虎虽凶恶,半信半疑该受狐狸骗,下联是狐狸太狡猾,大摇大摆凭借老虎威。大家看,多么有趣!同学们喜欢对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先创造的这种世上独有的对子。(课件出示此对子)。
2、教师范读,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听老师是怎样读出对子的韵味儿的。(教师的范读要读出文味,读出趣味,读出韵味)。
3、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对子的美感。
4、各种形式读,男女生对读、小组读、师生读、同位读等,熟读成诵。
5、发现对子规律:读着读着,你发现对子的什么规律吗?(意思相反、相似、相近,字数相等等)。
6、交流收集到的对子。
7、
小结过渡:大家对对子的学习兴致很高,我建议大家多搜集一些,如有可能,我们将利用秋游机会,开展对对子比赛,好不好?说到秋游,有人心花怒放了。来,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去欣赏一下。(出示课件:四季美景图片)。
1、看了图片,你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2、刚才我们欣赏了哪几个季节的美?
3、自由读短文,检查自己昨天预习有没有要变动的内容。
4、小组讨论交流教材中的问题,训练一个同学当小组长。
5、全班反馈:
(1)作者认为每个季节什么时候、什么景物最美?(教师小结,出示课件:四季的美)。
春天的黎明,美在天空颜色的变化;
夏天的夜晚,美在萤火虫的微光在漆黑的夜里闪烁;
秋天的黄昏,美在风声、虫鸣;
冬天的早晨,美在暖和的火盆与严寒的和谐。
(2)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描写,美美地读一读,准备挑战读,指名读。
(3)分春、夏、秋、冬四大组,找志趣相投的伙伴读最喜欢的一段,争取背下来。
(4)大家将每段的第一句划下来,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没有?
(5)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体会,你认为哪个季节最美?仿照书上的内容说一说。
(6)这篇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与《高大的皂荚树》对比。(《高大的皂荚树》的叙述顺序:围绕皂荚树这一种景物来写的,本文写的是各个季节不同的景物。)。
(7)归纳小结:读文章要弄清文章的叙述顺序,这样可以了解作者的思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我们自己写文章,也要理清思路,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别人读了才会清楚明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
2、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训练学生,使学生了解掌握购物讲价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活技能。
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难点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创设真实的购物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练习如何购物讲价。
课前准备:教师:各种商品,商店标牌等。
专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通用17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础上,体会运动员的顽强精神和为国争光的斗志豪情。
教学难点:
培养顽强斗志和为国争光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984年7月29日,这是改写历史的一天,在男子慢射50米比赛中,当许海峰的60发子弹全部打完,报靶员报出了566环成绩的时刻,多少中国人激动得热泪盈眶,人们记住了“‘零’的突破”四个字,和创造这四个字的民族骄子许海峰。谁也没料到初次参赛的许海峰会一举夺魁,以致美国根本没有准备中国国旗,升旗仪式因找不到五星红旗而推迟了45分钟……如今那枚激励了整整一代中国人的金牌,已被珍藏在了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也珍藏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让我们今天来学习(板书课题)第八课——“零”的突破。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自主地认真读课文,注意读到难读通的字或词,一定要多读几遍,扫除文字障碍。
2.请在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二)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分组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同学讨论并解答。
1.许海峰在国家集训队中是怎样进行艰苦训练的?(多少次瞄准,射击,再瞄准,再射击……练得手臂麻木了,僵硬了,连扳机都扣不动了,而他咬咬牙还是坚持下去。
2.这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许海峰的什么精神?(突出表现许海峰顽强的意志和不怕吃苦的精神。)许海峰的这种精神,也是他夺得金牌的关键所在。
3.请孩子们默读3、4、5段,抓住写赛场紧张气氛的句子进行体会,感受许海峰的沉着冷静,体会他精湛的技术。(如许海峰显得格外沉着和冷静,他没有去理会记者们的喝彩声和照相机的“咔嚓”声,而是全神贯注地瞄准着、射击着,仿佛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存在,眼前只有那忽大忽小、忽远忽近的红色靶心。)。
4.当出现意外情况时,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引导学生反复读“忽然,靶位上出现了一个刺眼的8环!……又坚定地、沉着地抬起了手臂”从中体会到他为国争光的强烈愿望。
5.老师引导学生读“关键的一枪啊,艰难的一枪!他举起,放下,放下,举起……”让学生讨论交流,此时此刻的许海峰会想些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犹豫?作者在这里再次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从读中让学生体会“反复”这一修辞方法的作用。
6.反复朗读第6段。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亿万中华儿女的激动与兴奋?(雄浑豪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首次在奥林匹克运动场上昂扬高奏,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三)拓展延伸,丰富积累。
1.在我国体育发展的历程中,你还知道哪些“‘零’的突破”?
2.从1984年中国夺得第一枚奥运金牌到承办奥运会说明了什么?请同学们在网上查有关中国奥运会的历史。
三、练习。
“‘零’的突破”指的是什么?许海峰取得冠军有什么历史意义?
课后小结。
“零”的突破既是奥运会上金牌的突破,又是中国走向体育大国的突破。这一枚金牌不仅代表一次比赛的胜利,更展示出新中国的体育事业已得到蓬勃发展,中国人正以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出现在世人面前。因此,许海峰的胜利不是他一个人的胜利,而是一个民族的胜利,一个国家的崛起。
专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通用17篇)篇十六
教学目标:
1.借助重点词句背诵第1自然段。
2.理解"奇异、神奇、呈现、漫山遍野、赞叹"的意思,会用“不但……而且……”写一句话。
3.感受五彩池的形态美和色彩美,受到自然风光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引导学生边读边展开想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2、积累语言。
第1课时。
初读,激趣质疑知神奇。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意思。
2.初读课文,说说五彩池有哪些特点,理清课文脉络。
(二)教学过程。
1、讲故事激趣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五彩池,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交流随机出现: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板书。)。
水池形状多(真不错,能把读懂的意思直接说出来。)。
池水颜色多。
四川藏龙山。
五彩池的水的颜色真鲜艳。
其实五彩池的水都是清水。
石粉能反射阳光。
……。
3、质疑问难,点然学趣。
(1)、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自己读懂了这么多。那学习当中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其他同学注意,要认真听同学的问题,看他提出的问题你想到了吗?你有办法帮他解决吗?
以下交流随机出现: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板书。)。
池水颜色多的原因?
池水的颜色为什么会变化多端?
为什么叫五彩池?(能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不错。)。
什么是石粉?是哪儿来的?(看来你对石粉感兴趣)。
为什么四川藏龙山有这样神奇的自然现象?
……。
先让学生自由说,答案可以多种多样。
(2)然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五彩池的主要特点是:
(1)池的形状大小不同,而且玲珑多姿;。
(2)池水的颜色鲜艳多彩。
4.再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出美感。
5.鼓励学生自由读,说说各段主要写了什么。
6.作业:摘录课文中描写五彩池形状、颜色的词语。
第2课时。
研读,再现形象悟神奇。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1、2自然段。
2.借助重点词句试背第1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复习生字词。
2.教学第1自然段。
(1)轻声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五彩池的什么?
课文是围绕哪个句子的意思写的?
(“大小”是用水深和面积来描述的,写形态多姿用了一连串的比喻。这样奇特的形状用我们熟识的事物一比喻,五彩池的样子仿佛就在眼前。可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学生议议读读,教师总结板书。
大的面积水深。
大大小小。
小的菜碟水浅。
形状。
像葫芦像镰刀像脸盆。
玲珑多姿。
恰似盛开的莲花。
(3)对照板书复述课文。
(4)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借助重点词句试背课文。
3.教学第2自然段。
(1)研读思考:课文是怎样把池水鲜艳多彩的景象写得引人入胜的?
(2)学生从写法,修辞,等不同角度分组讨论。
(3)全体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以下内容随机出现:
第1句在文中的作用。对下文来说,它是总起句。对上文来说,它是过渡句。
试比较:
最美丽的是那鲜艳多彩的池水。
鲜艳多彩的池水很美丽。
(后一句可以作总起句,前一句可以做过渡句。“最美丽”三字说明五彩池形状是美丽的,池水更美丽。鼓励学生换几种说法,对比体会。)。
先总写一句,说明水池之多神奇,颜色之多更神奇。
提问:从课文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漫山遍野、各种光彩、像一幅巨大的彩画。)。
然后写池水使人惊奇的色彩变化。连续用了四个“有的”,使人目不暇接。
教师可用板书提示:
上边咖啡色左边湖蓝色一池一颜色。
都是清水。
下边柠檬色右边橄榄色一池多色彩。
(3)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节奏感、美感。
4、练习。
(1)、比较:“呈现”与“表现”的异同。
(2)、按书上要求在自己画的水池上涂好颜色。想一想水池中还可能会出现怎样的颜色?再在自己设计的`水池上涂一涂颜色。同学们可自由选择完成一项任务,比一比谁画的池水颜色更瑰丽、更神奇!
第3课时。
诵读,运用语言赞神奇。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第3、4自然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第1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检查自读,结合课文解释“凝结、细腻、神奇”的意思。
(2)去掉第3自然段的第1句,请学生读一读,体会第1句的作用。
(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引出下文显得十分自然。)。
(3)小专家介绍“五彩池”的成因。
2.教学第4自然段。
(1)、以学生提出的问题导入:
“五彩池”中的“五”字现在怎样理解?
“五彩池”和“瑶池”有什么不同?
“五彩池”是怎样的池?
(2)、现实中的五彩池要比神话故事中的瑶池更美丽、更神奇!所以面对这人间的仙境,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
3、诵读最后一句。
(1)说说“赞叹”是什么意思?(称赞、惊叹)。
(2)为什么把“美啊”写在前面?(放在句首,读起来有因“惊叹”而“脱口而出”的感觉,同时也加强了赞叹的语气。)。
(3)用倒装句式赞叹景物和人物。
啊,三月的西湖。
啊,新中国的少年。
啊,我们的老师。
4、设计一条宣传五彩池美丽、神奇风光的广告语。
专业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通用17篇)篇十七
1.了解课文的内容。
2.默读课文,说说受伤的蜜蜂是怎样修补翅膀重新起飞的。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蜜蜂锲而不舍精神的赞美。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理解蜜蜂是怎样修补翅膀重新起飞的。
教具准备:
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这是什么?
2.说到蜜蜂,你想到了什么?
3.说实话,其实我不太喜欢蜜蜂,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被它蜇过一回,但是后来听老人说蜜蜂轻易不蜇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蜇,一蜇它自己就耗尽了生命,也活不久了。我听了,就原谅它了。可是从此看到它,总觉得心里有疙瘩。直到我看到了这篇文章,(板题)才知道自己对它了解得太少。
4.相信大家在读完课文后,必定会对它有新的认识。
二、初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
1.在整个故事的发展中,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2.学习2-5自然段
(1)你是从哪看出作者的厌烦?
重点:理解词语锲而不舍
指导读出我的不耐烦、厌恶之情
你看到一个怎样的作者,一只怎样的蜜蜂?
(2)小结: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我先是赶它,然后拍它,接着踏它,最后还使出全部力量碾它,恨不得置它于死地。可这只蜜蜂却没有丝毫的胆怯和退缩,它两次从土里钻出来。
3.学习6-11自然段
默读6-11自然段,同座合作补充板书。
指名回答。
(2)它是怎样修补自己的翅膀的?
划记修补过程中的动词,完成填一填。
(3)被修补的翅膀伤得怎样?从哪看出很严重?
(4)尽管伤得这么严重,但它仍然(引读填一填)
(5)师引读9-11自然段。
(6)读完了蜜蜂振翅起飞的经过,你想对蜜蜂说什么?
(7)这可爱的小生灵折服了我们,同时也折服了作者,从哪可以看出?
(8)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引入原名《翅与祷》
四、总结
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两次钻出来
不怕困难
蜜蜂一次又一次修补翅膀
坚持不懈
三次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