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是指针对一段时间内的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和安排的文件,能够提供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方向和目标。小编整理了一些教学计划范文,希望对你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人教版一下找规律教学设计(热门13篇)篇一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和观察、操作等活动,能找出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找规律,感受规律的多样性;联系生活找原型,感受规律的美。
3.通过摆学具、设计纸手帕等的活动,培养动手能力、观察、推理能力,提高合作交流和创新意识。
4.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培养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三、教具准备颜色笔、学具袋、正方形纸、纸贴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什么是规律猜风车游戏。
1、师出示纸箱,告诉学生里面有绿、黄两种颜色的风车。
2、先拉出绿色风车,猜猜下一个是什么颜色?(生猜黄或绿后,师拉出一个黄色的)。
3、师再依次拉出一个绿色和黄色的之后,让学生猜猜下一个会是什么颜色?再下一个呢?
4、为什么会猜得这么快这么准?(发现了风车的出示有规律)板:规律。
5、像这样一组物体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我们就说这组物体的排列有规律。(风车挂于黑板上)。
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小朋友一起学找规律。板:找规律。
二、情境探究---怎样找规律。
2.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他们的布置不仅漂亮,而且还藏有一些小秘密,有什么秘密呢?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学生分组交流,师指导观察)。
指名让学生一组一组的说清楚。(在学生表述时,追问重复的部分是什么?重复了几次?)。
4、根据发现的规律,你知道下一个是什么吗?(你们不但找到了规律,还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5、说说这些规律都有什么共同点?(两个为一组,颜色变化有规律)。
(二)规律的多样性。
1、摆一摆。
1)立体图形的规律。
跟着老师摆,当我停下来的时候,大家就把我接下去要摆的那个图形举得高高的。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形状正方体、长方体交替,颜色黄红交替)。
2)平面图形的规律。
a.师先摆前两个,再让学生猜下一个是什么?为什么?(学生会猜与第一个一样的图形)。
师:老师只摆了一组,你能判断我的.排列一定有规律吗?(不能,还没有重复出现相同的部分)。
c.比较风车和平面图形的排列规律有什么不同?形状相同颜色不同;形状、颜色都不同。
小结:规律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三个一组的、四个一组…。
3)自己摆一条平面图形的规律。展示。
4)反例辨析师摆小圆片蓝白蓝白白蓝这组排列有规律吗?为什么?怎样移动后有规律?
2、巩固练习第一题猜下一个是什么?(图形、苹果)。
第二题星星闪烁处是什么图形?(直线形、圆形、正方形呈现)。
四、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2、掌声中也有规律,那么你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规律呢?
3、欣赏有规律的图片。(播放课件)。
五、设计应用--创造规律。
既然规律能把我们的生活打扮的这么美,就让我们来当一个小小设计师。今天我们来设计一张纸手帕。请你用信封中的纸贴,也可用彩笔,在正方形的纸上设计有规律的图案。设计之前先小组讨论怎样设计?再分工合作。比一比哪一组设计得最有规律,最漂亮。
1、小组讨论。
2、分工合作。
3、交流展示。
人教版一下找规律教学设计(热门13篇)篇二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节)。
关索四小黄莹。
课题名称《找规律》。
科目数学年级一年级。
教学时间一课时。
学习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课堂中,只要老师稍加规范和引导,就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
一年级的小孩子很活泼,思维很灵活,这就需要串联一个情景,引起她们的兴趣。找规律这个知识点相对来说很简单,关键就看老师怎么规范学生已有的凌乱的知识。另外,一年级的小孩子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很短,这就对我提出了挑战。我怎样设计情景才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我怎样抓住学生集中精力的这段时间把我要突出的重点讲出。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按照从易到难的层次逐步提高。从简单的颜色规律到形状规律,之后,联系生活、发现规律,最后能够摆出规律、运用规律。由易到难,一步一个脚印,层层递进。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和欣赏数学美,并发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和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能够找出所列举事物的规律.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发现事物中的排列规律,体会数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
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教室。
教学活动1。
课堂导入:游戏中感知规律.
教师活动:你们喜欢做游戏吗?讲课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动作接龙”,看谁能按老师的动作接着做下去。
学生活动:全班跟着老师做游戏。学生通过拍掌游戏感知其中的规律。
教学活动2。
情境中发现规律。
教师活动:教师利用多媒体:
1、创设情境。
2、观察提问。
3、引导发现规律。
4、指导学生应用规律。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课件,主动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并汇报。
教学活动3。
操作中深化规律。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并评价学生汇报。
学生活动:动手摆一摆有规律的图案:
教学活动4。
体会中创新规律:。
教师活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看图中这些图片?谁来说说。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自己说一说生活中的规律。
生活中运用规律:。
教师活动:播放ppt。
学生活动:观看讨论。
教学活动5实践中提高规律:。
教师活动:提问、评价。
学生活动:观察身边的事物.汇报概括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节)。
关索四小黄莹。
课题名称《找规律》。
科目数学年级一年级。
教学时间一课时。
学习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课堂中,只要老师稍加规范和引导,就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
一年级的小孩子很活泼,思维很灵活,这就需要串联一个情景,引起她们的兴趣。找规律这个知识点相对来说很简单,关键就看老师怎么规范学生已有的凌乱的知识。另外,一年级的小孩子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很短,这就对我提出了挑战。我怎样设计情景才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我怎样抓住学生集中精力的这段时间把我要突出的重点讲出。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按照从易到难的层次逐步提高。从简单的颜色规律到形状规律,之后,联系生活、发现规律,最后能够摆出规律、运用规律。由易到难,一步一个脚印,层层递进。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和欣赏数学美,并发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和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能够找出所列举事物的规律.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发现事物中的排列规律,体会数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
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教室。
教学活动1。
课堂导入:游戏中感知规律.
教师活动:你们喜欢做游戏吗?讲课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动作接龙”,看谁能按老师的动作接着做下去。
学生活动:全班跟着老师做游戏。学生通过拍掌游戏感知其中的规律。
教学活动2。
情境中发现规律。
教师活动:教师利用多媒体:
1、创设情境。
2、观察提问。
3、引导发现规律。
4、指导学生应用规律。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课件,主动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并汇报。
教学活动3。
操作中深化规律。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并评价学生汇报。
学生活动:动手摆一摆有规律的图案:
教学活动4。
体会中创新规律:。
教师活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看图中这些图片?谁来说说。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自己说一说生活中的规律。
生活中运用规律:。
教师活动:播放ppt。
学生活动:观看讨论。
教学活动5实践中提高规律:。
教师活动:提问、评价。
学生活动:观察身边的事物.汇报概括总结。
人教版一下找规律教学设计(热门13篇)篇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画图、表演、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数字间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简单的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规律的内涵。
教学准备:
课件、贴画、水彩笔、作业设计纸等。
教学过程:
1、师生2人玩,明确输赢规则。
2、指定一人与电脑玩,小裁判定输赢。
游戏一:猜拳。
3、指定一小组依次与电脑玩。
4、全班与电脑玩,获取胜利。
问:每次都赢,你们是怎样做到的?
游戏二:猜糖。
1、依次出示棒棒糖、牛奶糖、棒棒糖,猜:下一个会是什么糖?
问:为什么每次都错?怎样才算有规律?
2、板书:规律。
游戏三:找规律。
1、师:我们明白了有规律、无规律,现在老师邀请大家欣赏一幅画,你看到了什么?
彩旗、灯笼、花,孩子们都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
2、启发说出:××和××为一组,一组组重复下去。
3、生活中有哪些有规律的现象?
游戏四:运用规律。
2号箱密码:192837()(),这两个空缺的数字是几呢?你是怎样想的?
游戏五:设计规律。
1、按一定的规律给小牛涂上颜色。
2、利用手中的贴画,设计一幅有规律的图案。
3、设计一列有规律的数字。
展示汇报,发现问题,及时评价。
游戏六:通过移动和取走等办法,使无规律的图形变得有规律。
人教版一下找规律教学设计(热门13篇)篇四
教材分析:
《找规律》数学课程标准在探索规律的内容中明确说明:“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给出具体例子。在日堂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存在,这为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很多的素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过游戏、观察、实践、猜测、推理等教学活动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2、通过涂一涂,摆一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图形中找出规律。
教学难点:在数量变化图形中找出规律。
教学过程:
一、探索新知。
1、观察贴图找寻规律。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小花,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贴两组红黄小花)。
问:谁能知道接下来贴出的会是什么颜色?(红色)。
问:为什么你会猜是红色呢?(叫多人回答)。
师: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你们刚刚的猜测是不是正确的。(三组)。
师:仔细观察下这些小花,你会发现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板书规律)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板书找)。
问:谁能上来将小花重复的部分圈起来?(提醒从前往后,圈出红黄)。
小结:小花的排列的规律是,将红黄作为一组,再一组一组的往下排。
2、动手找寻规律。
师:谁能用这些小花排出另外一种规律?(两位同学来排,其他的在座位上思考)(黄红黄红)。
问:你能发现这组小花的排列规律吗?(黄红为一组,再一组一组的往下排)。
3、提升观察(三个为一组)。
师:将小花按照红黄黄、红黄黄依次排列下去,让学生找寻规律。
问:你能说出这组小花的排列规律吗?(红黄黄为一组,一组一组往下排)。
问:这与前面摆的两组小花的规律有何不同?(前面为两个一组,这个是三个一组)。
小结:看来不仅可以两个为一组,还可以三个为一组,当然也可以4个、5个、甚至更多个为一组。
二、应用新知。
问:通过刚刚的学习,你能找出生活中其它事物的排列规律吗?
三、总结。
小结:这节课小朋友们表现的都很棒,希望你们学了这节课后能用你们敏锐的小眼睛发现生活中更多事物的排列规律,谢谢大家。
人教版一下找规律教学设计(热门13篇)篇五
教材分析:
《找规律》数学课程标准在探索规律的内容中明确说明:“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给出具体例子。在日堂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存在,这为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很多的素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过游戏、观察、实践、猜测、推理等教学活动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2、通过涂一涂,摆一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图形中找出规律。
教学难点:在数量变化图形中找出规律。
教学过程:
一、探索新知。
1、观察贴图找寻规律。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小花,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贴两组红黄小花)。
问:谁能知道接下来贴出的会是什么颜色?(红色)。
问:为什么你会猜是红色呢?(叫多人回答)。
师: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你们刚刚的猜测是不是正确的。(三组)。
师:仔细观察下这些小花,你会发现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板书规律)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板书找)。
问:谁能上来将小花重复的部分圈起来?(提醒从前往后,圈出红黄)。
小结:小花的排列的规律是,将红黄作为一组,再一组一组的往下排。
2、动手找寻规律。
师:谁能用这些小花排出另外一种规律?(两位同学来排,其他的在座位上思考)(黄红黄红)。
问:你能发现这组小花的排列规律吗?(黄红为一组,再一组一组的往下排)。
3、提升观察(三个为一组)。
师:将小花按照红黄黄、红黄黄依次排列下去,让学生找寻规律。
问:你能说出这组小花的排列规律吗?(红黄黄为一组,一组一组往下排)。
问:这与前面摆的两组小花的规律有何不同?(前面为两个一组,这个是三个一组)。
小结:看来不仅可以两个为一组,还可以三个为一组,当然也可以4个、5个、甚至更多个为一组。
二、应用新知。
问:通过刚刚的学习,你能找出生活中其它事物的排列规律吗?
三、总结。
小结:这节课小朋友们表现的都很棒,希望你们学了这节课后能用你们敏锐的小眼睛发现生活中更多事物的排列规律,谢谢大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一下找规律教学设计(热门13篇)篇六
教学内容:课本第8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欣赏、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图形中的一些简单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3、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规律能创造美,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图形排列的简单规律,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利用比赛,感知规律。
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数学小精灵聪聪听说我们学习找规律,也来到了这里。他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说呀,在这春暖花开、春暖花开的季节,光明小学一一班的小朋友去公园聚会了!他们把会场布置得可漂亮啦!同学们又蹦又跳玩得可开心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朋友、灯笼、彩旗、小花。
首先研究装饰物是怎么排列的。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彩旗是怎么排列的?(黄红、黄红)。
我们就把这一面黄旗和红旗看作一组。(板书:一组)。
2、接下来讲解小花、灯笼的排列方式。
3、小朋友队伍的排列。
小结:像彩旗、小花、灯笼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按都是按顺序为一组,一组一组重复排列的,而且至少要重复3次,像这样的排列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
四、学以致用,摆出规律。
小组合作,作品展示。
1、智力闯关,应用规律。
2、联系生活,找出规律。
3、情感教育,总结本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一下找规律教学设计(热门13篇)篇七
[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14页例题,第1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教材先通过主题图,让学生分类数一数1~5个数,接着用算珠表示数量1~5,对应着出示数1~5,让学生认识并写数。用算珠直观表示出1添上1是2,2添上1是3……可以使学生感知1~5的联系,体会这五个数的数序排列。通过学生的数数、画画、写写等活动,加深学生对1~5各数实际意义的感受和认识,提高写数能力。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1~5各数的过程,认识1~5,会读、写1~5各数。
2.在联系实际情境认数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能按顺序用数描述物体的个数并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物体的个数,体会日常生活中存在着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师: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吗?我们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
(屏幕出示:猴子5只、斑马3匹、熊猫1只、鸵鸟2只、孔雀4只)。
师:这么多可爱的动物中,你喜欢哪一种?
师:数清你所喜欢的动物的个数,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
(学生动手摆圆片)。
师:与组内的小朋友说说,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你是用几个圆片来表示这种动物的?
(学生小组内讨论)。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说说你喜欢的动物数量?
(学生在实物展台上摆出相应的圆片,学生边说边摆,全班进行简单地评价。)。
小结:小朋友们所摆出的圆片都在1~5之间,今天我们一起认识1~5。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摆一摆。
(学生活动,师在组内巡视学生操作情况)。
组内同学相互评价摆得是否正确,请每组的一名代表上台摆出圆片和数字卡片,全班交流。
2.拨一拨。
(1)小朋友们摆得很正确,下面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新的学习伙伴——计数器,仔细看。(师在计数器上拨上1个珠子)。
下面请你在自己的计数器上依次从1拨到5,再从5拨到1,好吗?
(学生拨珠,边拨边说)。
(2)如果任意给你一张数字卡片,你能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吗?
35241。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一起操作)。
(3)像老师一样,一个小朋友出示卡片,组内的其他小朋友来拨一拨。
(学生组内进行拨数活动)。
3.写一写。
刚才我们认识了1~5,你们愿意写一写吗?自己先来试一试,把这些数写在自己的本子上,从1写到5。看谁写得最好。
写完后,小组内的小朋友相互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教师示范书写1~5,重点指导写5,第2笔,在斜竖靠上的地方写横,注意要平。学生练习书写。
(学生重点练习书写数字5,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说一说。
场景图:看,那是几路公共汽车?(2路)。
丁丁家住几号楼几单元几室?(4号楼3单元501室)。
人教版一下找规律教学设计(热门13篇)篇八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勇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3)乐于参加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器材准备:
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及光具座若干组。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各有什么特点?
生:(学生思考、回答)照相机成倒立的缩小的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像。师: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用放大镜先看书本上的文字,然后再用放大镜看远处的同学和老师。你发现了什么吗?请描述一下看到的现象。
生:描述看到的现象。如:看到远处的物体是倒立的、缩小的,近处的物体是放大的、正立的等。
(二)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
师:放大镜本身就是凸透镜,从刚才的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是凸透镜,但观察到的现象却有很大不同:有时是正立的,有时是倒立的、有时是放大的,有时是缩小的。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情况的了解思考一下,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提炼学生问题中的知识点,确定本课的探究课题: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
2、猜想假设。
师:通过我们已经了解的关于凸透镜的知识和你的日常生活经验,你认为上述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什么?以小组为单位继续讨论。(说明:一定要给学生留一定思考时间,引导学生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并且让学生充分讨论。对学生提出的猜想,是有价值的,合理的,一定要给予肯定,特别是具有创新的猜想和假设。而对明显不正确的猜想,也不要草率否定,在充分肯定积极性的同时提出正确合理的成分,使他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强学生的勇气。)猜想:
照像时人和景物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像是缩小的;使用投影仪时,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小,像是放大的。看来,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可能跟物体凸透镜的距离有关。窗外的景物到凸透镜的距离比较远,像是倒立的;用凸透镜直接看书上的字时,凸透镜离书面较近,像是正立的。可能凸透镜成像的正倒与物体到凸透镜前的位置有关。
照相机、投影仪工作时,物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而放大镜中,物体和像在透镜的同侧。像的正倒可能跟物体和像是否在同侧有关。
3、设计实验。
生:用实验的方法可以来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师:那么在动手实验之前,请各小组先讨论一下,拿出你们的小组的实验设计方案。(教师指导下进行全班交流,并参照书上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比较各组的方案中的成功之处和考虑不够周到的地方,请学生修正自己组的方案,可以边设计,边实验校正,边修改。)教师介绍:物距(u)、像距(v)、实验器材。
师:从“物距”这个名词的字面含义上看,物距应该指的是什么?生:物体到透镜的距离。
师:准确地说是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那像距呢?生: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实验时注意分工合作,边实验边记录数据,并填入表格。同学们可以直接填写在课本上给出的实验表格上,也可用自己设计的表格。(各小组讨论,并将各组方案汇总至教师处,并投影在大屏幕上)。
4、进行实验。
1、学生根据要求,自己组装仪器并进行实验。把蜡烛放在离透镜不同的位置上,移动光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
2、各人得出数据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析数据,比较物距和焦距关系,得出成放大、倒立像的条件和缩小、倒立像的条件。(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3、将各组数据及结论全班交流,分析各组数据中是否出现错误,并探讨一下出现错误的可能情况,并改正。(评估各组结论是否正确)。
4、分析论证师:下面我们把探究的结果汇报一下。学生回答。教师介绍实像和虚像:
师:在实验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把蜡烛放在什么位置,无论光屏如何移动,均无法在光屏上得到像?此时,若取下光屏,在光屏处直接用眼睛观察,你会看到什么现象?这个像和前两次成的像有什么区别?师:在刚才的实验中,同学们看到了正立的放大像,却无法用光屏承接,是因为在成像的位置并没有光线在那里会聚,只是我们感到光线是从那里射出来的,是虚像;倒立的像则不同,在像的位置真的有光线在那里会聚,可以用光屏承接,像这样由真实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叫实像。
生:讨论并回答,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时成实像;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虚像。师:我们从实验中获得了许多数据,并得出结论。请同学们根据成像的情况对结论进行归纳分类。(教师提示:
1、利用数学上的数轴知识,把物距分为几个特殊的段,看像的特点是什么;
2、先把像的特点进行分类,再看物距的位置。)。
师:通过这节课的探究学习,你能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吗?(通过前面各子课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结论:
6、评估。
生:(讨论回答)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归纳分析。师:通过这节课的探究,你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生:讨论回答。
7、当堂练习:
8、布置作业:老年人看不清温度计的读数,请你利用学过的知识给他帮助,说出你的办法和理由。
人教版一下找规律教学设计(热门13篇)篇九
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海边早晨美丽的景象,激发学生观察自然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练习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会写4个一类字,做到正确美观,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初步感悟到海边早晨美丽的景象。
【课前预学】。
1.教师准备课件。2.学生预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在优美的画面和轻柔的音乐声中师描述:清晨的树林里空气格外新鲜,在树枝的缝隙。
间射下了一道道光芒。那是每天最早起床的晨光,是太阳公公把她送来的。小朋友们,你们。
想认识晨光和它的朋友们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读读课文吧!
2.板书课题:晨光,读题。
同学们看到课题以后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二、整体感知。
1.导学提示:这些生字娃娃走遍了晨光照射的每一个角落,你们看看,它们藏在了课文。
的什么地方?自由读课文,圈划生字,读准字音。
2.学生试学:以小组为单位,用喜欢的方式练习认读生字。
3.合作共学:全班交流,说说哪些字的字音容易读错。
后鼻音:光、成、亮、阳。
轻声:的。
多音字:处。
请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早早起床的晨光都叫醒了谁呢?
学生试学:生字娃娃们又回到了课文中,再读读课文,把它们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合作共学: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
男女生比赛读课文。
过渡:这些生字宝宝,咱们光会读还不行,还要会写。下面就让我们和老师一起学着写写。
这些生字吧。
三、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光、成、亮。起。
1.学生试学:请学生看笔顺表,记住生字的笔顺。
交流:这几个生字宝宝你觉得哪个最难写,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好地记住。
2.学习新偏旁。
3.合作共学:
(1)指名说笔顺、组词。
(2)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说说关键笔画。
4.教师示范写。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到晨光吹向了谁,读准了课文的字音。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第1课。
《晨光》,相信同学们更能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好。
五、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生字描红,完成习字册上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1.晨光。
光成亮起。
人教版一下找规律教学设计(热门13篇)篇十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本79页例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在解决“之间有几个”的问题中继续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检验回顾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能用数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之间有几个”的问题,为理解“植树模型”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区分“之间”和“从…到…”。
2、使学生深化对数的大小、数序的理解,加深对基数和序数含义的认识。
【教学重点】理解并区分“之间”和“从…到…”的含义,深化对数的大小、数序的理解,加深对基数和序数含义的认识。
【教学难点】理解并区分“之间”和“从…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数数的复习:
师:小朋友,你们已经学过哪些数呢?能从小到大数一数吗?
(2)序数的复习。
【设计意图:通过数数和序数的复习,唤起了学生这方面的知识,为后面例题做好准备。】。
二、创设现实情景,引导学生数学思考。
2、帮小宇找小红花。
出示小红花图。
师:红花都是按顺序地串成一串,请仔细观察,你从红花的编号上发现了什么?
师:那么缺了哪些编号的红花,共缺了几朵?
师小结板书:小宇的红花是在8和13之间遗失了,共遗失了4朵。
刚刚我们是运用数数的方法来帮助小宇找到遗失的小红花的,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用数数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揭题)。
3、新授例题6。
师追问:小丽排第10,那么小丽前面有多少人?
小宇排第15,小宇前面有几人?这些人包括小丽吗?
那么问题中“之间”又怎么理解呢?
师:信息找到了,问题也知道了,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谁会,动脑筋想一想。
生展示:(我是通过数一数的方法解决的。学生可能心里知道,但是不知道这是什么方法,若他说不出来,可适当引导)我是这样想的,小丽和小宇之间不包括小丽和小宇。小丽排在第10,我就从第11开始数,11、12、13、14。所以他们之间有4人。(边指着边说)(引导他们一定说完整)(1-2人说)。
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板书出数一数和他数的过程。
师小结:刚刚这位同学是用数数的方法来解决的,还有其他方法吗?
让学生思考,若学生想到了就展示,若没有想到可适当引导。
生:用“o”代替。
那么求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多少人?就是求这图中的哪些部分?
师让生上台指画。
师作相应的板书。
师请生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解题过程。
三、巩固练习。
(1)。
师:你打算怎么解决呢?
师:有同学说画图,那么你打算用什么图形代表这些小猴呢,请你在练习纸上尝试画一画。
师让生画,然后把学生作品展示在投影上,师生评价。
(2)图。
对于这道题,请你自己审题,自己在练习纸上解决。
(3)。
生指出这幅图的顺序。
师请生在练习纸上解答,最后在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四、全课小结,交流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用数数策略解决问题。
人教版一下找规律教学设计(热门13篇)篇十一
摘要: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在准备课单元设置了“数一数”的内容。但大多数教师认为:“凡是上过学前班的学生都会数数。”认为此内容“多此一举”,在教学中不够重视,一翻而过。殊不知,这“数一数”中,正蕴含了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关键词:内在规律;观察;思考。
一、“数数”可以让学生认识数的特性和内在规律。
如果不把数放到生活当中去数,学生是难以理解数的意义的。如,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些直观化、可操作性的材料让他们去数,一个一个地数,学生知道了某事物可以用“1”来表示,知道了某个集合的数量。通过数数量是2以上的人和物时,学生会逐步认识到怎样知道数量,认识到数的特性及变化规律,如,数的单、双等。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正着数、倒着数,学生会逐步发现自然数列的内在规律是那么有趣。
二、“数数”可以让学生学会有序地观察和思考。
人们接触客观事物,往往同时接触到数和行。由于儿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到的事物大都是直观实体。我们可以通过数实体来丰富学生对数、对事物的感性认识,逐步感受“数”的价值。数数中,无论学生是“数出来的”,还是“看出来的”,都必然用到“一一对应”的原则,说一个数字对应一个物体(或看或指或点),而“一一对应”是数学中的重要思想和法则,它能够建立起事物与事物间的对应关系,这是今后统计学的思想和方法基础。同时,“数数”活动“有序”是一个首要条件,否则就会重复或遗漏,只有做到严谨地观察、思考,才会为奠定“数学基本思想”获取必要条件。数身边的数,可以通过很多形式,如,接龙、跳数等;可以数教室内的数、自己身体上的数、校园里的数。一旦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大抵会衍生出感悟或启发。
三、“数数”活动为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和理解“加”“减”“乘”“除”打下了一定基础。
数数的形式其实很多,除了要建立数的一对一的概念以外,还要包括多种数数的技能,主要形式有:
1.n加1,即按递增1的顺序正着数,这是学n加1计算的基础;
2.n减1,即按递减1的顺序倒着数,这是学n减1计算的基础;
3.数单数,建立奇数概念;
4.数双数,建立偶数概念;
5.逢10数,建立进位概念;
11.计算10加n,包括10加1、10加2……10加9,幼儿一旦理解10加几就等于十几,不仅能快速运算10加n,还能推广至20加n、30加n乃至90加n。
正着数为加,倒着数为减,几个几个地正着数为乘,几个几个地倒着数为除。在学生初期的加减法计算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是用这种方法计算的。
“数的序列是数学发展的基石。”数数就是初步探究和表示各种事物的规律。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数数”,还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让学生来“表达”它们,用“它们”进行交流,为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技能、构建数学思想作准备。
参考文献:
毛瑛秀。低年级学生数数感的培养与思考。小学教学参考,(02)。
(作者单位湖北省建始县龙坪乡龙坪民族小学)。
人教版一下找规律教学设计(热门13篇)篇十二
本节课教学我主要采用了分组实验进行探究,由学生自主实验总结规律,将枯燥的物理理论寓于实验中,很自然巧妙的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课后根据学生的上课反应及作业情况,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
1、时间没有能够很好的把握,理想上准备尝试一节课把所有知识点都讲完的思路没有能够实现,但是在前面已经说了,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探索规律,获得研究、思维的方法,然后通过方法的获得以及运用方法探索、创造的过程,虽然让学生去探索会花费更多的时间,但是绝对是值得的。
2、在让学生得出数据之后,进行归纳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将物距与像距进行比较,虽然也对,但与教师的`预设有偏差,所以老师应该给出一个归纳的方向,比如有意识的让学生将物距和像距与焦距进行对比,这样学生给出的结论就会比较整齐一些。
3、有一些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兴趣不浓,动手能力不强,实验得出数据的速度太慢,所以我们以后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加强动手能力,致力于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人教版一下找规律教学设计(热门13篇)篇十三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20是()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个十和()个一组成17。
2.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出问题:
(1)画面上有几个小朋友(4个)。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新授。
1.教学例1。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满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2)教师拿出一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十是一百。(板书)。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l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2.教学例2。
(1)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35根小棒,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四十二。(强调数到三十九根再数一根是多少)。
四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
(2)离开实物直接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3)做课本第35页例2上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六根小棒数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数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
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引导学生认真观察。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个十和5个一组成多少呢(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35页例2下面的“做一做”。
2.再投影出示第33页图。
提问个别学生: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些羊有几只。
3、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甲:我是15号。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乙:我是50号.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丙:我是32号.三十二是由3个十和2十一组成的。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