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反思中,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和教学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范文中的教师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教学成果。
音乐课晚风教学反思(优质12篇)篇一
音乐活动《买菜》是主题“香香的蔬菜”中的一个活动,有图、有音乐,看似比较容易开展,但是在实际的活动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或是需要再深入思考的东西。下面就来详细的说一说。
1、因为在活动中,我考虑的较多的是“鸡蛋圆溜溜呀、青菜绿油油呀、母鸡咯咯叫呀、鱼儿蹦蹦跳呀”这些语句在幼儿理解、记忆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就弱化了歌曲的欣赏和幼儿的唱,而是比较注重对歌词的记忆。同时在幼儿欣赏两遍的情况下,让刚进入中班的孩子来表述出上述等歌词,更加是有难度的。那么如何来改进呢?这些语句可以在活动前就和孩子认识一下,并丰富这些词语,那么孩子在欣赏过后就能很快地说出歌词内容,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就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来梳理这些歌词,就能用更多的时间来欣赏、演唱歌曲了。
2、节奏谱到底要不要使用?如果孩子对念的部分“萝卜黄瓜西红柿、蚕豆毛豆小豌豆”的节奏谱熟悉、会按节奏拍的话,那么采用的话就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有节奏的说。但是如果节奏比较简单,且孩子不熟悉的话,不用刻意拿出来放在这里用(平时也可以当做游戏来熟悉)以免浪费时间,因为在一个活动中有一至二点新的东西就可以了,不是大杂烩,全都要的,所以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直接通过倾听老师的琴声来引导幼儿运用拍手有节奏说。
3、在幼儿学唱的时候,除了在每一遍唱之前提出一些要求外,还可以从一张开始逐步拿掉几张图片唱,这样不仅能提高幼儿学唱的注意力和兴趣,也能使活动显得有幼儿自主学习的一些味道在里面。
反思与收获:
歌唱活动不是简单的让幼儿欣赏一下歌曲,然后让孩子来逐一说出歌词是什么,进而学唱歌曲,这样就会弱化“唱”,因此应该在孩子熟悉歌词的基础上来欣赏歌曲,这个就可以在活动前和孩子一起先进行熟悉,然后在活动中我们重点的就是要感受音乐的旋律特点、情感等,再对歌词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最后将重点放在“唱”或“表现”上,这样就能将更多的时间与力度放在开展多种方式的唱上了。就比如可以提出不同情感方面的要求来唱,可以去除一些图片的辅助来唱,还可以加上一些动作来边唱边边表演等,而且因为孩子对歌词已经熟悉了,所以唱了不做动作,或是做了动作不唱的现象就会好很多。同时,要给幼儿更多的欣赏、自主学习歌曲的空间,要避免老师教歌的迹象过多的显现在活动中。
歌唱活动不是简单的让幼儿欣赏一下歌曲,然后让孩子来逐一说出歌词是什么,进而学唱歌曲,这样就会弱化“唱”,因此应该在孩子熟悉歌词的基础上来欣赏歌曲,这个就可以在活动前和孩子一起先进行熟悉,然后在活动中我们重点的就是要感受音乐的旋律特点、情感等,再对歌词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最后将重点放在“唱”或“表现”上,这样就能将更多的时间与力度放在开展多种方式的唱上了。
音乐课晚风教学反思(优质12篇)篇二
认真拟定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音乐晚风的说课稿,欢迎大家的阅读。
一、教材分析。
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歌曲为6/8拍,大调式,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曲调优美抒情,委婉动听。第一乐句在弱起小节进入后以平稳的节奏展开,在第1小节和第3小节只作了上移一度的小变化,使得曲调在平稳中稍有起伏,似乎音乐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到了黄昏时刻、当晚风吹来时四周田野一片静谧的情景之中,富有诗情画意。第二乐句在四度跳进后,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旋律由上而下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起伏,抒发了人们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情景之中象树丛中的夜莺一样快乐的歌唱。第三乐句完全重复了第二乐句的旋律。把赞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得以进一步的抒发。
1.初步感受晚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指导学生以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的第一声部。
3.认识拍号6/8拍,懂得它的含义、强弱规律及指挥图式。
1.重点:唱会歌曲的第一声部。
2.难点:注意每句的弱起拍,唱准歌曲的节奏。
四、教学准备。
电子琴、三用机、磁带。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清晨》。要求随着歌曲的录音伴奏演唱。
(二)学习新课。
1.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聆听范唱。并谈谈听后的感受。
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拍号:2/。
4、3/。
3.复习已学过的三种音符:xxx.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它们分别唱半拍、一拍、一拍半;以八分音符为一拍,它们分别唱一拍、两拍、三拍。
4.全体跟唱第一声部歌谱,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5.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设问:哪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6.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7.随着录音范唱轻声地学唱。
8.再学唱一遍,请找出难唱的地方。
9.请会唱的同学或老师帮助教唱难唱之处。
10.教师指挥,随着录音伴奏,全体唱一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三)课堂评价。
请学生评价演唱的情况。
(四)课堂小结。
学了这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回去复习这节课所学的内容,预习第二声部的演唱。
音乐课晚风教学反思(优质12篇)篇三
情感体验是我们音乐活动进行中不能忽视的要素。在今天的音乐活动《老师,再见了》活动中,我觉得有必要进一步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让孩子们充分地感受到歌曲中歌颂“老师与孩子们”之间浓浓的情谊,激发孩子们更加投入地学习和演唱歌曲。
1.谈话活动,情感的首次注入。
我问孩子们:你们就要从幼儿园毕业了,留念我们的幼儿园吗?你们想用什么方式表达你们的感情呢?孩子们的就会以非常多的回答来回应,很自然地引发了对幼儿园和老师的热爱。
2.感受旋律,加深情感的共鸣。
播放歌曲的旋律的时候,孩子们能随着旋律自然地摆动身体或者双手,他们对整个歌曲的性质有了第一次的感受。抓住这个机会,我顺势让孩子们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听到这曲子感觉怎么样?”“你有什么样的心情?”孩子们也会非常动情地诉说自己的初步倾听感受。接着的重点则让孩子们感受一下三拍子的旋律,并鼓励幼儿用拍手表现歌曲节奏。
3.声情并茂,充分激发情感的流露。
我借助图谱,结合动作与表情将歌词内容朗诵一遍,示范一遍后,又继续引导孩子们观察图片和给出的动作,再一次学习歌词内容。孩子们能做到安静倾听,并能说出听完这首歌曲后很感动,很舍不得老师等情感。学唱过程中幼儿积极性高,表演欲强。或者这群孩子们已经有一点点感受到和小朋友、老师分离的意思,他们所表达的真是对老师的恋恋不舍。通过歌曲的学习和演唱,激发了幼儿对幼儿园的依恋,流露出了对老师的敬爱、依恋之情,个个表达要做一名遵章守纪的小学生。
4.结伴表演,升华相互的情谊。
孩子们学得投入,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在后面结伴表演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孩子已经很动情了。为了安慰可爱的孩子们,我让小朋友在歌曲的动作创编的时候,加上拥抱的动作,和好朋友、老师互相表达自己的情感,大家都非常感动。
音乐课晚风教学反思(优质12篇)篇四
《清晨》,这首歌本身就是一首琅琅上口又充满着轻松快乐的歌曲。让人一听就觉得耳目一新,越听越愿意听,越唱越愿意唱。
虽然是一首非常简单的歌曲,但是也存在着教学的难点,那就是第二部分的旋律优美舒展与第一部分的旋律轻快活泼形成了对比,第二部分的第二乐句3—︱3—和第四乐句2—︱2—结尾音是不同的,学生唱时把握不准。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备课的时候,就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先将这两句的旋律写在黑板上2221︱7712︱3—︱3—︱、2221︱7771︱2—︱2—︱作为本节课的一个发声练习,同时也是为后面歌曲中这个难点的解决做一个铺垫。在课堂上教师先用“啦”模唱两句旋律,引导学生听辨不同并模仿视唱,接着在学唱过程中利用手势提示学生歌唱时注意结尾音高的变化。单句同学们都能唱好,接下来便是连着唱时在音准上的准确性了。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听辨——手势引导——学生视唱——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的环节,紧紧相扣的学习过程,最后同学们能基本掌握。
《晚风》。
歌曲《晚风》是一首田园风格的歌曲。歌曲以“晚风”为题,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夕阳的晚上”,“树丛中的夜莺在歌唱”。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歌曲为6∕8拍,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曲调优美抒情,委婉动听。这是一首二声部的合唱曲,高音区清亮悠扬,犹如宁静的晚上的银铃一般,低音区委婉动听,与高音区浑然一体,犹如夕阳的晚上树丛中的夜莺在歌唱。
这首歌曲旋律悠扬,节奏甜美,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难点的地方是高音区的最高音为小字二组的e,音域较高,很多孩子听到却不敢唱,另一个难点是与低声部的合唱,对于音域较高的问题,我让孩子用自己能唱的声音自然地、放松的演唱,切不可喊唱,一定要保护好嗓子,尤其是很多孩子快要进入变声期,这一定孩子们做得很好,由于合唱曲的高声部都比较容易唱,因此,采用让唱的好的孩子带大家唱的方式,这样也能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和相互学习的作用。低声部是我唱旋律,学生填词,多唱几遍后,完整的唱低声部的歌词,最后再进行二声部的合唱。虽然合唱中低声部不够理想,但已经能听出两个声部了,希望这个学生孩子们的二声部合唱的能力有所提高。
赏这种古典的器乐曲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在这节课堂设计中,精心组织和设计了多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难题。本节课,我一开始让学生看到古筝乐器,介绍古筝乐曲,老师弹奏古筝,让学生了解丰富的音色,并演奏古筝曲《渔舟唱晚》,用音乐语言导入课堂,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很好的创设了教学情境,吸引了学生。随后通过采用音画结合的教法,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创造性,在强调欣赏的同时分析乐曲,让学生听了想,想了说,说了动。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参与中,课堂自始至终有很浓的音乐气氛。在分段欣赏时,我配上了《渔家傲》词朗诵,帮助学生想象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使直观、生动、感性的图象与抽象、理性的音乐节奏、意境有机联系起来,还引导学生通过关注情绪、速度,来感受每段所表达的不同情景,提高了学生音乐鉴别能力和分析能力。最后还与古筝曲《丰收锣鼓》进行了对比,不同风格音乐所带来的不同感受,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和情绪的体验。
嘎达梅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很多优秀的、经典的作品都是扎根于民族音乐的沃土,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民族音乐的兴趣与愿望——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最大的收获:
1、将民歌、电影音乐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教学中,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
2、突出音乐本位原则,充分聆听体验音乐作品;
3、提供开放式的音乐学习情景,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不足:
1、在音画结合讲嘎达梅林的故事环节,我没能溶入情感,直白,语言贫乏,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2、在视屏欣赏民歌环节,没有引导学生结合mv画面去理解音乐情绪和内涵,使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歌曲情绪。或无法表达自己所想。
3、学唱歌曲环节时间的把握不太好,以至于延长了上课时间。改进的方法:
1、继续深挖教材,做到吃透教材。
2、注意上课语言的锤炼,既富有感染力,又要精练。
3、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
《雨花石》是一首旋律优美,非常深情的一首歌曲,它动听的旋律给孩子们的眼前营造了一副美丽的景象,我借助歌曲以及讲述石头的故事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出一个多姿多彩的小石头的艺术长廊。
本课的重难点是:
1、学习歌曲,能深情的演唱。
2、掌握休止符及装饰音在歌唱中的运用。
3、通过歌唱教学,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结合自己讲讲理想,其中,掌握休止符及装饰音在歌唱中的运用尤为关键。旋律和节奏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歌曲的演唱效果。但在音乐课中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比较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比较少。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歌曲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最能表现他们的心情。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采用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将音乐基本技能训练融于轻松、自然之中,使学生情趣盎然地去学习。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在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的识谱从感性入手来教,融入音乐实践活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利用识谱这个学习音乐的好工具,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
《我怎样长大》。
《我怎样长大》是第三单元足迹中的歌曲,歌曲的曲调优美动听,三拍子的节奏特点使得歌曲在优美的同时富有动感。这首歌曲的歌词看起来很简单,但却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而且这是首三拍子的歌曲,学唱时引导学生回忆三拍子的节拍特点和指挥图式是这节课我将考虑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我设计的重难点是学会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我怎样长大》,在唱歌实践中,巩固三拍子指挥手势。
生根据三拍子的节奏特点试着打打拍子,这时我发现孩子的脸上皱起了眉头,我才发现这个节奏对于这个班的孩子来说可能比较难,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花了挺多的时间教授知识,但是结果没有预期的好,孩子学的比较枯燥,掌握的情况也不够理想,所以导致在学习新歌的过程中孩子们失去了学习的热情,所以歌曲学唱的效果也不够理想。所以我认为今天这节课教授的不是很成功。
通过课下的认真反思发现,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在备课的过程中只重视对教材的重视,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的知识基础,也就是说只备了教材而没有备学生。其实备学生比备教材还要重要,因为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学生才是主题,如果课堂教学设计只考虑到教材的学习而忽视学生,就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今后我会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同时,也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有效课堂。
《丰收锣鼓》。
《丰收锣鼓》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表现了我国农民的劳动生活和喜获丰收的欢乐情绪。乐曲吸收了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素材,充分发挥了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彩的表现功能,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乐曲由多段旋律和锣鼓部分组成,在调性和情绪上形成并置对比,又因主部旋律频频穿插其间而显得前后呼应和统一。
1、以打击乐器的认识、感受、使用为主线,把教学各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使教学步步深入。一气呵成。
2、在欣赏《丰收锣鼓》教学时,教师的引导简洁而具有启发性,学生能充分畅谈自己的感受,思维特别活跃;用自制打击乐器创编音响时,学生参与积极,想象丰富,创编的成果丰富多彩-------这些环节都较好地体现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学习同学们认识了民族打击乐器,了解了民族打击乐器丰富的表现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学生们进行学习、互动、参与、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通过学生体验、分组、讨论,使整个课堂气氛和谐、融洽和活跃。在聆听、分析乐曲《丰收锣鼓》作品结构时,学生还不能准确的把握作品结构,还需继续引导与帮助。
这首歌曲表现了朝鲜人民在苹果丰收时的喜悦心情,因此,速度较快,尤其是第一乐段,一字一音。所以必需唱得非常流畅,才能表达这种喜悦的情感。在范唱时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情绪效果后,必需放慢速度让学生来学习旋律与歌词。
在学习中运用竞赛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分小组自学提高了学生。
对歌曲旋律掌握的能力,这对于学生的基础也是很重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要的。让学生带领学习也培养了他们的领导和组织能力。
歌曲《丰收的节日》是一首新疆塔塔尔族民歌。歌曲运用了明快的节奏和鲜明的民族韵律,描绘了少数民族庆丰收时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表达了他们分享劳动成果的喜悦之情。歌曲前半部分欢快、活泼,后半部分较为舒展。具有浓郁的新疆歌曲风格特点。
教学中我首先播放一段新疆人民丰收后载歌载舞画面的视频,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看到视频,孩子们对新疆歌舞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然后再加入简单的新疆舞蹈动作范唱这首歌曲,然后请有特长的学生上台跟着歌曲范唱跳一跳,其他同学模仿舞蹈动作。感受歌曲欢庆热闹的场面。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这就对更好的学唱歌曲做好了铺垫。接着是学唱歌曲曲调,这首歌曲曲调较快,十六分音符较多,由于新疆歌曲风格,还有装饰音,因此欢快的节奏唱起来较难,因此,主要采用我来多次范唱歌曲曲调,让学生边拍击节奏边熟悉曲调,然后找出曲调的规律、最后模唱曲调。熟悉曲调后,填入歌词就较简单了。在歌曲处理中,主要让学生分组加入舞蹈动作和打击乐器表演,使得歌曲完整而丰富,孩子们通过歌舞乐的方式,既学习了歌曲,又从中感受了新疆人民庆丰收时的欢庆场面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外婆的澎湖湾》。
大海关联的图片,让学生进入本课内容的意境,感受阳光、沙滩、椰树、船、海浪„„之后,导入本课歌曲的出产地--祖国台湾。直接引审出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同胞和大陆同胞血肉相连,做为同是中华民族龙的传人,老师引领学生用手拍掌歌曲部分节奏,让学生感受到节奏型的变化,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轻快活泼,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注意节奏型的变化,为学习歌曲、演唱歌曲、伴奏歌曲做好铺垫,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拉近师生距离。
美为核心,课堂中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演”,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习,同时双基落实也比较好,音乐知识的教学融入游戏与情境中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牧场上的家》。
《牧场上的家》是一首旋律优美,感情丰富的美国乡村儿童歌曲。它给学生们勾勒出一副在美丽的牧场上,美国少年儿童自由自在生活的画面。本节课以聆听音乐为主,感受美国乡村音乐的歌曲的风格。并学习这首歌曲。我采用的方法是:
1.上课开始用发声练习来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唱歌发声技巧,并用学生感兴趣的语言词汇使学生更易接受。并为下一步学好歌曲打好基础。并由此来导入新课。
2.采用带音乐,欣赏牧场上的景色,学生马上进入了情境,投入状态。3.采用舞步让学生感受音乐,感受3|4拍的特点。使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不显枯燥。
4.学习弱起小节的演唱及附点四分音乐的演唱中,采用指挥拍学弱起学生容易接受。
5.采用唱乐谱,和小组合作找到相同或相似乐句来培养学生合作及观察能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更使乐曲由难变易。
6.处理歌曲时从换气,歌曲的强弱,歌曲的感情来处理。
7.从用乐器伴奏来使学生参与进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学生再次体会3|4拍的强弱关系。
8.创编歌词,这一环节是我们音乐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让学生通过歌词创编感受自己家乡的美。爱家乡。
9.最后欣赏盛世长安再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可爱的家》。
《可爱的家》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歌曲描绘了一个温馨而可爱的家庭,音乐优美抒情,节奏舒展,旋律流畅,表现了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向往。歌曲教学的重点是用优美,安详的声音演唱歌曲,难点是用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有感染力地表演歌曲。
整堂课,教师通过音乐活动、唱歌教学、创编歌词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情”的感受当中来感受音乐,在“情”的呼唤中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渴望。通过学习,学生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和家庭的温暖,从而启发了孩子去爱自己的家。充分的体现了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的艺术原则。
教学中我力求在“合”的基础上表达音乐形象,所以在合唱教学前,先让学生看。
低声部旋律,整体聆听合唱部分的旋律,让学生在聆听中“找出”低声部的旋律,并跟唱。在唱的过程当中,将高,低声部的旋律设计为家庭中某个角色的歌声,用旋律模唱的方法学唱两个声部,或分组自主练唱相应角色的旋律,并互换旋律进行演唱。引导学生像和家人相处一样进行演唱,做到“和睦相处”,互相配合“,”缺一不可。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声音的统一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在平时对学生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对他们进行歌唱习惯的常规培养。有好的音色,合唱的歌曲才能够产生和谐,更美的效果。在这节课中,我要求学生歌声要协调统一,从而做到在听觉上得到更好的审美体验,从而达到合唱教学的目的。
本节音乐课教师激情、投入和感染力还不够深入。在新歌教学环节上,对学生难点点拨不够。由于受学生的家庭条件、居住环境以及音乐基础等影响,许多学生课外很少接触音乐,学生对音乐知识、音乐术语很陌生,在没有进行系统的复习的情况下,学生课堂发言准确率不高。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今后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创设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音乐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思乡曲》。
我国著名小提琴家马思聪的《思乡曲》把浓浓的乡愁演绎的淋漓尽致,如今有幸把这首乐曲作为教学文本让学生欣赏。当中充满了对作者的崇拜和初听乐曲时对那种缠绵不绝的思乡而感动。
在教学设计之初,很简单的想法就是让学生去听这首乐曲,去感受作者创作此曲时的内心思想。所以就设计了一些简单的环节,如听速度,情绪等等。但是从课堂上所反馈出来的情况来看,我的设计过于简单,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不够深入。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音乐欣赏”比“听音乐”需要更高层次的心理活动,但是这并不表示非要音乐专家才有“欣赏音乐”的能力。只要精心的制定教学过程,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的讲解提示,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一共让学生听了7次,在这7次听的过程中有听片段的也有全曲聆听的每一次听都有不同的目的。多听多感受这个固然很好,但是每次提问都不够深入,对音乐要素的聆听不够到位。教师只是简单的让学生听一下速度情绪等一些潜在的音乐,对于那些隐形的能够体现作者心理的音乐发掘不够,这也是老师在备课时对教材挖掘不够深。
音乐课有别于其它学科最主要的特点是它具有音乐性,这个音乐性体现在哪里呢?不单单是唱唱歌,听听音乐。而是让整个课堂充满音乐,在音乐的氛围中学习音乐。老师尽量少说话多用音乐曲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我觉得这节课当中讲的还是太多。
特别是在分段聆听的时候,教师说着说着就会把问题的答案说出来,而学生没有自己亲身曲体验过音乐,即使体验了答案已经被老师说出来了,再回答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另外,我觉得《思乡曲》是一部好作品,但是想让学生们真正理解却不简单。因为作者他所经历的这些事都是很多人没有经历过的,对于小学生来讲很难产生共鸣。我认为我们在选择教材的时候应该更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多选一点能够让学生感兴趣的音乐曲听,让他们产生共鸣。当然怎么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就要靠老师曲引导了,老师引导的好,学生产生共鸣的几率也就越大,对音乐的理解也就更深更透彻。
《故乡的小路》。
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突出学生本位。情感就是艺术,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很显然,它需要情感的投入,作为音乐老师,我们应该很明白,要唱好一首歌,要表演一个人物角色,必须要以感情的投入为基础,上音乐课也是一样,我们作为学生的策划指导者,要想他们投入,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先要付出更多呢,以前上音乐课我也没注意到这一点,结果学生就表现得很散,不集中,通过这一节课,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加强与学生合作,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学生也不例外,有些学生条件好,唱歌自然好听,也有些学生舞蹈动作做得很好,具有很丰富的表现力,所以,我在课堂上常常轮流安排一些学生表演,这就很容易去发现他的优点,既锻炼了他本人,也乐趣于他人,形成对比,帮助他人乐于去找自己的闪光点,这很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不断注入音乐新元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教育也要不断加入新元素,如果一味以歌碟,又或者是钢琴这种单一的形式,很容易使学生对音乐感到厌倦,那么对于音乐的学习,那可能是件很可怕是事,兴趣是学习的动力,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永保新鲜感,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应用到了萨克斯管作伴奏乐器,尽管吹得不大好,但是,学生还是投入了浓烈的兴趣,在这种气氛下教学,是我要的效果,我相信这也是大多数老师的意愿。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在这方面多下点功夫,搞搞新意思,或许会有更多的惊喜!
化形式的听,由竹笛演奏的这一部分,意在让学生唱之前,感受b段旋律的悠扬,然后练习高位置读词、哼鸣、填词、逐渐加速,最终完成高潮部分b乐段的演唱,因学生程度的差异,在我校三个班级磨课,以及最终在他校借班上课,b段演唱的情况反馈各不相同,有好有差,使我更加认识到在平时的音乐课上,发声练习的重要性,演唱高音时音高位置训练的重要性,而不能因唱不上去而降低要求,长期以来就会形成学生习惯性的降低音调演唱,就很难达到演唱歌曲的情绪表达等一些列的音乐表现元素都会大打折扣。
这节课的活动设计环节,学生分小组讨论他们想要如何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我进组指导。我给某小组提供了打击乐器,给希望创设一个乡间小路上情景的小组提供了一些小花等道具,还请一位同学负责控制灯的开关,营造ab两乐段的不同;给想要添加舞蹈动作的小组要求注意在ab段上使用不同的动作表示,表现歌曲轻快和悠扬的两部分。在负责演唱的小组单独练习时有一位小老师带着他们唱;总体上学生均参与了活动的设计和表演。不足之处在于练习时间较短,统筹的时间太仓促,整体表演时氛围很好,但歌曲的演唱上较差。不同情况的反馈都给我在以后上课时留下反思,音乐活动最后利用完整的一节课,有设计有练习有延伸,才能把音乐的表现形式更好更完整的呈现。
在今年的课堂展示月活动中,我执教了一首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二声部合唱歌曲《叮铃铃》。这是一首动听、活泼的歌曲,我很喜欢,孩子们也比较喜欢,尤其是合唱部分是歌曲的扩充,采用了衬词加滑音的唱法和二声部的效果,烘托出一个交织在一起的热闹场面,从中听到了铃声、吆喝声、琴声等,表现了牧童赶着羊群悠闲自得地歌唱的情景。
教学过程中,为了降低二声部合唱的难度,我首先把二声部作为发声练习,为后面歌曲的合唱作了铺垫,并用羊儿身上的铃声、牧童的歌声、吆喝声等分别进行声部的模仿学习,分别在不同声部建立起比较稳定的音高印象。歌曲是听会的,而不是老师生弹硬唱教会的。有了前面的铺垫,在明确提出聆听要求时,孩子们倾听习惯更好了,指向性更强了,齐唱部分就着重解决变化音的问题,通过“小老师”的帮助、对比聆听,基本解决了升5的音准。但在合唱的结束句最后一小节,一声部还不够稳定,总会受第二声部的影响,这和平时学生的音高概念练习少了有关,还应加强音准的练习。整节课中,我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虽然绝大多数的孩子都能进入到音乐的学习中来,小组的团队力量与个性的张扬也进行了有机结合,但给孩子们提供的展示舞台还不够广,多数学生表现还不如平时出色,我应该在教学环节设计上再下功夫。尽可能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机会,把课堂变成了所有人的舞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快乐,表现自己。归纳本节课有如下问题值得反思:
1.教学环节的设计应再优化,不同对象采取的策略也就不一样,教学的模式不一定是固定的,要根据课堂和学生的需要酌情调整。
2.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对于音乐课,应该要能够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兴趣,作为音乐教师,要能够用自己幽默的语言和创设的情境来充分调动课堂气氛。
3.初步完成二声部合唱的目标基本达到,但学生参与合唱的面还有待再提高,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
每一次上课后我都存在很多的问题,在反思的过程中也能学到一些东西,可以说每上一次研讨课就是对自己的一次磨练与提升,这就是自我成长的过程。我希望能在不断的学习中把音乐课堂调控得更好,让学生喜欢音乐课、喜欢音乐老师,享受音乐课堂的40分钟,在成就我们的学生的同时也成就着自己——做幸福的音乐老师!
《雏鹰之歌》。
这是一首比较新的歌,以鲜明的节奏、简约的结构,表达了少年儿童意气风发、勇于进取的坚定信念,好听,很有劲,学生挺喜欢的。这首歌有两个特点,一、是带有新疆地区的音乐风格。因此,我设计音乐活动“我是小乐手”这一教学环节。
二、是有许多的下滑音。因此,我采用一些流行歌曲作例子,让学生在很熟悉的歌曲里找到唱下滑音的感觉,再来演唱歌曲。在教授《雏鹰之歌》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下滑音,及无形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再次,这首歌的曲调节奏较复杂:有十六分符、切分音,以及三十二分音符,所以这首歌曲我主要通过聆听范唱,范唱曲调从听觉中加强学生的模仿记忆,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让学生看谱唱曲。
《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生聆听了课外的合唱曲《踏雪寻梅》。
教学环节中,个别难点强调的还不够。情感处理的还不够到位,对学生的评价没有进行拓展,歌曲教唱有点形式化,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我应该继续挖掘教材,把握教材,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更好的掌握知识。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反思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很久以来,怎样与学生沟通情感,在歌唱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用情去感染学生,成了音乐老师非常头疼的事情。在《堆雪人》上课过程中,我按照教学设计很顺利的上课,上课一开始,这个班的孩子非常拘谨,明显很紧张,我尽力去带动他们,事与愿违,本课教学重点是通过学习,感受冬雪给大地带来了严寒的同时,体验雪景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心想,一定是刚刚上课,慢慢会进入状态的。但是在雪景导入过程,和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的几个环节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没有让孩子们感受到冬雪带来的欢乐,反而学生更加紧张。我闷了,学生是怎么回事呢?还是我没有用情绪带动他们呢?学生的底气和声音明显没有达到我预计的目标,整节课堂死板,没有生机。这个引起了我的反思,怎么样才能在歌唱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怎么样把一些生硬、死板的音乐符号,用亲切的方式讲述给学生听,怎么样才能用自己对歌曲的理解,用情感交流的方式,教给学生,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音乐的美。
在歌曲教学中,我认为创设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创设音乐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心境,唤起学生的对音乐的审美注意,当学生一进入教室,耳闻目睹的全是另人心旷神怡的画面和语言,新鲜感就会油然而生,注意力就会自然而然的集中在我创设的情境中。在堆雪人这课中,我认为一开始就要大家看完冬雪的场景以后,马上让大家来发声练习,而且用暖手的方式打开声音,学生在用美丽的声音做发声练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冬雪带来的快乐,课堂也不会太死板,没有灵动性了。
其实,在很多环节设计中,可以更深刻的去让学生用动作去领会冬天寒冷的气候,让学生在寒冷的冬季,能够去堆雪人而感到十分的有乐趣,可以跟着我一起手舞足蹈的,打雪仗,这样学生就不会死板的只唱歌曲,而不是为了唱歌而唱歌,使他们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感受堆雪人、表现打雪仗,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总之,在堆雪人一课中有太多的环节出现了错误,不过,归根结蒂,是自己没有把课设计好,下次上课,要吃透歌曲,组织好各个教育环节,用生动的教学用语和动听的音乐打开学生的心扉,唤起学生的心中的美感。
歌曲《小雪橇》描写儿童们在冰天雪地中不畏严寒、快乐嬉戏的场景。歌曲为降。
b大调,2/4拍,第五、六乐句是补充乐句,进一步渲染了歌曲欢快的情绪。歌曲节奏丰富、速度较快,情绪欢快、活波,充满了童趣。
这是一首教唱歌课。
1、听音乐让学生们对音乐内容的初步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看音乐动画,加深学生对这首歌曲的了解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听唱法:在学习歌曲中用听唱法,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便于学生学会歌曲。
本环节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充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聆听,加深对歌曲的认识。第二个目的是,采取听唱法让学生学会唱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记忆力有好处。在为歌曲打击乐伴奏部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这节课的一点遗憾之处在于教师在乐器拓展组织的不好。
在课堂上尽量为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和展示自我的舞台,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以后的教学中积极努力去探究,学习多种多样有效的教学模式,把课上好,让学生简易有效的吸收知识。
音乐课晚风教学反思(优质12篇)篇五
音乐活动《不认输的小火车》,是一首能培养孩子遇到困难努力要学会解决困难的歌曲。歌曲从小火车遇到困难时着急、懊恼的情绪到小火车努力解决困难,到最后战胜困难的开心、欢快的情绪,很自然地带动了孩子们的情绪。大班的孩子有一定的情感基础,能理解歌曲所蕴含的意思,同时,大班的孩子也能根据歌曲强弱的变化用不同的情绪、不同的方式进行演唱。
活动一开始我用山坡那边开来一辆小火车导入,让孩子们说说看到了什么?猜猜小火车遇到了什么困难?小朋友们各抒己见。此时,我将幼儿的回答用歌词来总结,让他们熟悉歌词。然后再完整的欣赏歌曲,让幼儿学唱歌曲。这首《不认输的小火车》是一首比较流畅、欢快的歌曲,学唱初始,幼儿兴趣都比较浓厚。但是,几次活动下来,我发现一节课准确的记忆歌词,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困难。也正因为这样,在学唱中后期,仿佛幼儿都失去了信心,反而显得不感兴趣了。所以,在三备课时我们将活动的重点放在了尝试渐强的演唱方法之上。因为是重复的唱三次,歌词虽然一样,但是唱法却完全不同,孩子们很难把握,为了让幼儿能够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们借助了动作的辅助以及表情图谱来帮助幼儿了解小火车情绪的变化,理解对歌曲细节方面的处理。但时整个活动下来,我们也发现辅助的手法较为单一,使得整个活动较为平淡。其实,适当给幼儿相关的学习信息,幼儿的学习欲望会更高。因此,我觉得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渗透歌曲的知识,待到教学时,似曾相识的知识更能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正所谓“跳一跳摘到果子”。
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看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例如教师的基本功不够扎实、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性不强。似乎每一个环节都在走过场,并没有实扎稳打。其实,只有脚踏实地的落实每一个环节,孩子们才能够在随着环节的深入达到我们所要求的教学目标。
教学是一种科学活动,也是一种创造活动,更是一种艺术活动。要开展好一个优质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以上所说的以外,还有很多因素:教师的素养、语言的功底、灵活的教学机智等,我们唯有在每一次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反思,才能真正的让活动精彩,让教学闪光。作为教师的我,更需努力钻研教材,思考使用何种教学策略能更好地适应大班幼儿的特点,能更好地展示幼儿个性化的审美,我将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努力摸索。
我们这周开展的主题是“不一样的我”,通过学习与发现感受自己的与众不同。在日常活动中,发现幼儿对警察、解放军、海军叔叔充满了崇敬与向往,为此在这个主题中选取了《小海军》这首极富童趣的进行曲风格的歌曲,这首歌曲的特点就是声音有力、干净利落以及海军的英勇与坚强的精神。首先要让幼儿感受音乐,因为音乐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的方式,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这节音乐课上了两遍后,发现自己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座位安排不合理。上什么样的课要选择什么样的座位教师事先要想好,安排这个座位能不能让幼儿最大空间的去发挥。能不能感受到乐曲中的气势。合理的安排应该是安排六竖排,每一位幼儿与每一位幼儿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让幼儿有充足的发挥空间,为下面幼儿做动作做好铺垫,幼儿在做动作才会做的更有力与神气。
老师还会否定幼儿的回答,我在这节课中,第一个问题问幼儿:“你们有见过海军吗”?一个幼儿高高举起手,我很高兴的叫起他,他说:“我见过舰艇的,是我在上海爸爸带我去看的??”我看到他跑题了,自己就开始紧张了,不知道怎么接她的话,我只是重复了她的话,而没有把他的话引导我的问题上来,经过琰琰老师的指导,给了我一些关于随机应变的方法。之后想了想,可以这样回答会更好:“你见过舰艇的啊!舰艇是谁开的啊?”很轻松的一个问题就把问题又问回来了。对于课上随时都要接到幼儿所抛来的球,每一个球都要接稳,并巧妙的回答跑题的问题、这样不仅回答了幼儿的问题,也把幼儿跑题的答案又搬了回来。
三、
每一节课更多的是关注每一位幼儿,尽量给每一位幼儿机会,音乐课更注重幼儿由内而外的情感,怎么做到呢?就是让幼儿多欣赏歌曲,让幼儿自己去感受歌曲的不同,老师用精简的话提示,给幼儿创造歌曲中的情境,让幼儿自然而然的融入到这首歌曲里去倾听以及有学唱的欲望。这样幼儿就会喜欢,有了这种喜欢幼儿自然而然的就学会了这首歌曲。
上了这节课,发现我们班的幼儿还是很喜欢的,尤其是三个“轰”字把整首歌曲的情趣展现的淋漓尽致。通过一遍的上课,听取听课老师的意见和一些好的措施。再来上一遍课,发现自己有了一定的进步,虽然进步不是自己想象中那么大,我想在以后的音乐教学中会有更大的进步,只要自己在教学中不断的积累以及反思,这样才会获得更大的收获。
音乐课晚风教学反思(优质12篇)篇六
1.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4.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教学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1.听《谁不说俺家乡好》、《乡间的小路》、做变奏练习。
2.唱《如今家乡山连山》;画、写故乡等综合表演。
第二课时:唱《故乡小路》,听《乡间的小路》,“唱唱自己家乡的歌”。
第一课时。
一、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初听歌曲。
2.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
3.复听歌曲。
师生可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
4.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
二、聆听《乡间的小路》。
1.直接导入:初听歌曲。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
2.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
3.师生议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4.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让人流连忘返。
三、表演《如今家乡山连山》。
1.歌曲分析:歌曲以天真而富有想像力的描述,表达少儿对家乡的赞美。所以演唱时要把这种欢乐的情绪、天真可爱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2.歌曲的学习可以用多种形式。
(1)第一、二句的曲调学习,通过听辨相同与不同小节进行识谱学唱。
(2)二声部合唱4小节,可作为发声训练。顿音要唱得有弹性,表达一种开怀大笑的情绪。
(3)最后二句的曲调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手段学唱。
(4)当曲调熟练后,先可用衬字“啦”唱(在合唱时仍用“哈”)。在“啦”唱得天真欢快的基础上再唱歌词,并唱好语气的起伏。
(5)在对歌曲曲调唱得较有乐趣、熟练的基础上,分组自编表演唱(教师到学生中去分层指导)。
(6)各组展示。
四、创作活动。
1.拓展艺术的领域,以画、诗歌、短文等综合艺术的手段表现对故乡的眷恋。
2.“画”主要是写意,所以要求简洁,不必太复杂精细,意到即可。
3.短文有条件的可以进行采访,一段情况下以收集为主,到图书馆、或家里有电脑的上网者,可将网上资料下载即可。
第二课时。
一、表演《故乡的小路》。
1.直接导入:我们自己来表演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聆听范唱。提出三个要求:
(1)歌曲的内容是什么?
(2)有几个声部组成?
(3)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
3.讨论以上三个问题,不清楚的可再听范唱。
4.听一遍曲调范奏,学生再进行划拍练习。
5.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
6.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每小节强拍拍手,其它拍拍腿)。
7.在前8小节唱得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分声部各学唱自己的声部曲调。(因为这部分节奏与前8小节一样,所以必需在前8小节熟练的前提下再学习第二部分。)。
8.弱起小节不必从理论上去讲,而是从歌调的重音布局去阐述,如“我那故乡的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这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节唱好。
9.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的重点与难点。要以对故乡“弯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之中去表现。
10.设计打击乐伴奏,注意4/4与3/4的交换.二、变奏练习:创作活动。
1.不讲变奏的概念。
2.从本书上的“例”开始练习。3.完善书本上的“例”,学生自己作变化发展。不要受书上的“例”限制,可以自由创作变奏曲,不仅是同一拍号,还可以是变拍子的。
三、音乐知识:变拍子。
1.变拍子的乐理知识结合歌曲《故乡小路》的教学顺带进行。
2.教学时不从理论上讲解,而从谱的现象上去切入。
设问:这首歌曲每小节的拍数是否一样?除第1小节是不完全小节外,每小节的拍数有几种类型?归纳:歌曲由两种拍子组成,这就是变拍子。
3.复习音名变音记号,比较“4”与“#4”的音高关系以及“4”与“#4”的手势。唱准“3、4、5、#4、6、5、3”。因此“#4”的教学也结合歌曲《故乡的小路》进行。
第六课欢乐的少年。
1.本课中外四首作品都反映了一个主题——欢乐的少年。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音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我们应以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2.在前面几课曲调填空、改变等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感受曲调的结束感。
3.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教学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听《罗马的松树》;《雏鹰之歌》。第二课时:唱《叮铃铃》;听《可喜的一天》。
第一课时。
一、表演《雏鹰之歌》。
1.教师谈话导入: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20世纪90年代初团中央发动的《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少先队教育活动,旨在把全国少年儿童培养成江总书记提出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纪的接班人。
2.教师范唱、录音范唱歌曲,多听几遍范唱,加深印象。3.学唱这首歌曲。分为二部分学习。
4.学唱曲调,暂不唱滑音记号,当曲调基本学会,并能流畅地按规定速度唱谱时,才把歌词配上。
5.在唱歌词时,适时按要求加上滑音记号,歌曲的风格更浓郁,顺带讲下滑音记号、唱法。
6.该歌曲带有新疆地区的特征,所以打击乐器按“”节奏为歌曲伴奏,使歌曲的风格性更强烈。
二、聆听《罗马的松树》。
1.设问导入:你们是否想了解欧洲南部的少年儿童们是怎样玩耍的?2.视听《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树》(不告诉曲名)设问:你们能从音乐声中想像这一群少年儿童在干什么?(学生们议论)3.介绍作品名称、创作背景。
这是作曲家创作的一套描绘罗马风景人物的音乐组画——《罗马的松树》第一段“博尔盖塞别野的松树”,描写一群天真活泼的少年在罗马的游览胜地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林里跳舞“打仗”、玩耍的情景。
4.聆听舞蹈的场面音乐——第一主题。
5.聆听第二主题旋律。设问:这是描写什么?(“打仗”)6.复听全曲:完成听音乐排序等要求。7.小结:欧洲意大利少年儿童们欢乐的活动。
第二课时。
一、聆听《可喜的一天》。
1.以史地知识导入:
设问: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在20世纪初,著名的十月革命诞生了什么国家?(苏联)谈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由苏联军队攻克柏林与英、美、法盟军会师,取得决定的胜利。本歌就是前苏联影片《攻克柏林》的插曲。
2.聆听歌曲,并介绍歌曲的时代背景与内容。3.朗读一遍歌词,旨在进一步体验歌曲内容。4.再欣赏一遍歌曲。
5.师生议论从歌曲中获得的感受。
6.完成课本上的练习:歌曲分几部分?(两部分)用图形表现歌曲的不同部分。7.小结:苏联少年儿童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理想。
二、表演《叮铃铃》。
1.以聆听前奏导入:设问:这两小节你能听出是什么声音?——铃声——哪里来的铃声。请听——听.2.聆听范唱。
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二段歌词,两种铃声,你能说一说吗?他们各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情与情景?3.学习歌曲曲调。
(1)歌曲的前4小节是全曲的主题音调,学好这4小节至关重要。可跟琴模唱加视唱,唱好这开始4小节。
(2)从第5小节到第12小节让学生自学视唱歌谱。然后流畅地唱好齐唱部分曲调。
(3)二声部10个小节,可分声部让学生自学。这两个声部节奏与旋律,学生基本能视谱唱出。
(4)这曲调要唱好的关键是要唱出湖南民歌的风格。这里包括装饰音、滑音、“#5”等技术上的处理。
4.学唱歌曲时,衬词“啰”等要处理好,另外在顿音、渐强、渐弱处要唱出这一群少年活泼欢乐的性格。5.在较熟练地唱好歌曲的基础上,按教材上的伴奏要求,为歌曲伴奏。里拉琴这一记号所对应的乐曲,可以用口风琴、口琴,也可用竖笛等旋律乐器来演奏。
创作活动。
完成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唱一唱,奏一奏。
1.该创作活动旨在让学生创作的最后2小节要有结束感。从音乐的技术上讲就是调式感的问题,但与学生不讲调式问题,仅仅是感性上要求有结束即可。
1.先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分别弹奏这两段曲调。要求听辨这两段曲调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跟着钢琴模唱一遍,说出这两段曲调相同与不同之处。(节奏相同,曲调也基本相似。不同之处是第二小节的“4”升高半音为“#4”)3.用竖笛吹一吹,进一步巩固“#4”与“4”的音高关系。
音乐课晚风教学反思(优质12篇)篇七
在教学《映山红》这首歌曲时,我首先讲故事《闪闪的红星》情节,讲《映山红》这首歌的情景和寓于的情感,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于是我抓住时机展开教学,同学们兴趣盎然,情感真挚的跟着学唱,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中途,部分同学注意力又发生了转移,我马上又说把歌曲回家唱给爸爸和妈妈听,再一次激发他们的兴趣。歌曲唱会了后,他们还沉浸在音乐的情感之中。为了使课堂教学始终如一,还可以根据故事情节让同学们分角色表演,然后相互评价,并颁发优胜奖,给予表彰鼓励。因此学生始终兴趣浓厚,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五年级同学唱歌的热情高,兴趣浓,但具体在学唱的过程中却缺乏持久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兴趣需求,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环节,营造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总能处在一种亢奋阶段促进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果。
音乐课晚风教学反思(优质12篇)篇八
跳绳是一项简单而又方便、易行的运动项目。一根短绳,不大的空间,手脚协调的动作,练习上几分钟,将使你得到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效果,再配合上韵律性音乐,那将有效的陶冶你的情操,提高你的协调能力。坚持经常练习,能促进练习者的体格健壮,全面发展体能,提高适应能力,促使精力充沛,动作更加协调,同时可以提高练习者的速度、耐力、协调、灵敏及弹跳等素质。
一、提高身体素质法。
此法是通过跳绳提高机体的耐力素质、弹跳素质、速度素质、灵敏素质,也可以说身体素质训练法,是提高跳绳次数及能力与成绩的一项训练方法。具体方式有:
1、耐力素质的训练。
2、单脚垫跳、双脚垫跳、单双脚连跳、交换脚垫跳和连跳、屈腿跳、蹲跳、沙坑跳、弓步交换跳??这些方法对提高教师的前脚掌力量及脚踝蹬力起着重要作用。因上述方法不受场地、时间限制,所以在课堂上可以贯穿到游戏教学中去,这样教师的练习量、练习效果都不会受到影响的。但在练习时请各位教师注意:下肢脚掌动作要准确,均可用前脚掌或由全脚掌过渡到前脚掌蹬地跳,并用前脚掌或由前脚掌过渡到全脚掌着地交换练习。
3、灵敏、速度素质的训练。
对这一身体素质的训练要注意教师练习动作的节奏性,要求速度快慢与教师口令同步,并按节拍进行练习;训练教师的反应速度可结合其它素质训练,交替进行;其方法有:高抬腿跳、前踢跳、单脚或双脚高摇跳、计时跳等。
二、增大负荷训练法。
1、增大上下肢关节重量练习,即手持300-500克物体进行空摇练习,也可以结合下肢进行空摇练习,这一方法可以纠正教师上肢的错误动作。例如:部分教师上肢摇绳时,两臂外张大,肩关节紧张,手腕转动不灵活,这样就可以采用两腋夹物或持重物反复练习空摇动作,直到技术熟练为止。
2、增大绳子的重量或长度练习。此练习法主要是提高上肢关节的摇绳能力,其方法有:前摇绳、后摇绳、交臂摇绳,还可练习“8”字开空摇绳,这些都可提高手腕、肘、肩关节的灵活性及上肢肌肉的摇绳耐久性,对提高跳绳起着辅助作用。
3、增大下肢负荷训练。方法有在下肢绑上沙绑腿进行跳绳,或者穿沙袋进行跳绳。这一方法对教师耐力、弹跳力、速度及提高跳绳水平都有非常好的练习效果,特别是对后进生的成绩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力。
三、时间及提高跳绳成功率训练法。
这两种方法适用于临近测试的那段时间。大家知道,1分钟跳绳是有时间限制的。在这60秒内要不浪费每一秒,那么就应该有很强的跳绳能力,也就是说,能完整跳满60秒是较难的,但要让教师在这60秒内减少失误是必要的。据本人了解及实践测算,失误一次,再恢复到原有的竞技状态,至少需要2—3秒,甚至更多,这样就比校容易影响成绩的发挥了,对教师的心理素质也有一定影响。因此在日常训练中,要不断去提高教师的速度与成功率。
针对这一情况我是这样做的:
1、提高教师完成跳绳的能力,这是基础。例如:教师要求教师完成120次,不计速度快慢,不计时,但不能失误2次以上,一定完成这一练习;或者把这120次结合计时分解次数进行练习:第一次完成30,隔3秒后第二次完成40,间隔6秒后完成余下的50次;或者第一次完成70,间隔6秒第二次完成余下的50次。第一种方法要求教师不准失误一次,第二种方法只准失误一次。
2、加强教师的时间观念进行练习。让教师算出自己在1分钟内,每秒平均完成几次,然后让教师计算出5秒、10秒、15秒、20秒完成几次,再进行计时跳绳,跳完后要求教师进行对照,看看能否高出你的平均数,并及时调整。这个方法可以采用比赛形式进行,其特点是时间短,速度快,教师在体力耐力及神经控制上都处于兴奋状态。
3、在结合以上两种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安排1分钟跳绳的战术布置的练习方法。例如:0秒到25秒时间,不准失误一次,保证次数在85---105次之间,30秒到50秒用90﹪的手摇速度完成150—170个,最后10秒让教师竭尽全力全速完成。这一方法应让教师掌握其中的时间性、节奏性、目的性并且平时应反复练习。
四、其它方法。
动作熟练且有很强的跳绳能力后,可以利用这一方法,当作平时的辅助练习。例如:跳长绳。在跳长绳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法去进行。1、单长绳(跑过、跳过、连跳);2、双长绳(向内、外摇绳,一人或两人跑进做各种跳法);3、长短跳绳(两人摇转一长绳,另一人摇一短绳跑进);4、跳绳网(用3—5条长绳,每两人持一绳相距面对站立,使绳同时,同步摇转成网状,其他人跑进做各种连跳动作);5、双人跳(一人摇,另一人从体前或体后跳进跳出或两人同时摇跳);6、三人跳绳(一人摇绳,另两人同时或依次在体前、体后跳进跳出,三人并立,同时摇跳,一人助摇,另两人摇跳等)。这些练习可用于课外或课前准备活动,这样对提高教师的兴趣及教师的纪律性、组织必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总之,跳绳的练习方法多种多样,简单易行,充满着趣味性、比赛性。
音乐课晚风教学反思(优质12篇)篇九
作为一名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我来说,本学期刚开学的教学给我的印象和体会非常深刻,再次回顾这一阶段音乐课的教学活动,我最深的体会有以下二点。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的,开阔学生视野。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1、据现有的教学资源,和自己做的音乐课件,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
比如,我在玩乐器这节课里,我先用谜语的形式让学生认识乐器,再让学生用心辨别乐器的音色,最后,通过亲手演奏乐器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不同的乐器。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气氛。
二、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因为我面对的都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刚走出幼儿园,对小学的生活还不十分了解,而且音乐课局限在教室进行,所以为了使学生能喜欢音乐课,喜欢音乐,我尽力每节课都做课件,在课件里,可以加入动画、mtv、flash,让学生更直接地理解音乐,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还有联系美术学科,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时值,画出不一样的音符曲线,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2、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一)、利用熟悉的歌曲欣赏,激发学生兴趣。
(二)、开展器乐、歌词创编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三)、弱化传统环节及概念教学,注重体验。
知道怎样的声音更美,怎样的动作最动人及二拍子节奏的特点,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听辨能力的培养。
在让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特别是通过自身肢体语言来表演的时候,课堂气氛一直没有把握好,导致很多学生没有根据音乐节奏而乱跑乱动,课堂节奏比较散漫。在学唱新歌曲的方式上还是比较传统,没有大的突破等。这都还需要我今后不断的去学习、探究、总结。
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是我今后教学的重点。对于音乐教师而言,除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良好的教学能力。
音乐课晚风教学反思(优质12篇)篇十
本学期即将过去,回顾这几年的音乐课研究教学,我有很多的体会和想法,下面我就对这几年的教学工作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经过几年的音乐教学我也觉得自己有很多做的不够的的地方值得反思的。
记得刚走上讲台时,我也碰到过同样的.问题,班级演唱时,总有那么一些不谐和合音混在里面,实在是束手无措,于是有人建议我,你让他们坐在同一个角落,让他们轻唱或别出声。“行吗?”我疑惑了。但为了教学效果,我也尝试着运用了这个方法果然被我揪出了四五个不入调的人。于是将他们安置在最*边的一排,看着他们个个诚惶诚恐的小脸,我最终还是未能开口说出不许出声的话,只是让他们小声地跟唱。因为心存不舍,所以边上课边溜眼观察这几个人的表情。有无奈的,有愤恨的,更多的是失望。当时我想他们大概是为自己感到失望吧。现在想来真像有人扇了我一巴掌那样难过和疼痛,因为他们失望的是我啊!
还好,那几天,我总也觉得不是滋味,看看孩子们的脸,倒象我做了贼般的浑身难过。于是仍让他们回到原位。但不久我便发现这几个孩子似乎有意和我作对,胆大的故意用别扭的声音唱,胆小的则索性闭嘴不唱。我知道是我的错,所以也没有为难他们,只是更善意地去安抚。过了好一阵子,这事才算过去了。
指名给了这位小调皮。他楞在当场。旁边同学替他接了过去。第二天,我收到了他的一份小礼物,引得班主任一个劲的说意外。
我常常在思考一个问题:我要做个怎样的老师?是人见人怕的?是见时怕,背后骂的?这些都不行,我也实在不愿意孩子们见了我像见了猫一样,那样上课还有什么趣?所以我先要与他们拉近距离,再是像朋友一样处理问题,先捧出我的心,才能得到他们所有人的心!曾有一位班主任向我说了一句班里学生的话,让我每每想起便心生自豪:“我们上课时看着音乐老师的脸都舒服呢!”有生如是,夫复何求?这更提醒我在爱生时,先要尊重他,信任他,千万别“冷语一句六月寒”啊!
当我看到办公室桌上一块小蛋糕和一封信时,我知道这又是我的学生做的。打开信纸,一行行娟秀的字体映入眼帘:“老师,今天是我的生日,请你吃蛋糕,它很小,但却是我每天吃早餐省下来的钱买的。你是我见过的最……喜欢的一位老师!”她一连用了十个“最”。这封信一直夹在我的钱包里,它时时提醒我,学生是要用心,用情去爱的。这种爱,我们可以将它细化到教学的每个细节中,让你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能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孩子们这样的信息:“孩子,老师很喜欢你!”而爱的春风雨露浇灌出的是一株株生理、心理都能茁壮成长的小苗苗。
无尽的回忆和反思暂先告一段落吧。我不知道我到底能成为哪位学生的“重要他人”,我也不知道在学生们今后的成长历程中会不会也在下意识中记住我,也会在回忆一生中的重要他人时能算上我一个。不管怎样,只要带着“爱”和“善”,我坚信我的学生会喜欢我,喜欢我教的音乐课,会非常欢迎我成为他们一生中的重要他人的!
音乐课晚风教学反思(优质12篇)篇十一
长期以来,音乐是以一种副课的形式存在于教育体系中。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音乐作为实施美育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所具备的想象、创造、审美的作用。《音乐新课程标准》使美在音乐教学中有了更多的回旋空间。如何让美贯穿于音乐课堂教学始终,是新课改后每一位音乐教师研讨、关注的问题。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是一把魔杖,可以收服孩子们的心。”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让甜美的声音洋溢在每一位学生的耳畔,给他们信心,给他们鼓励,从听觉上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会把握孩子们的心理,用生动的语言牵引着他们一步步走进音乐的情感当中去,激发他们产生愉快、痛苦、愤怒、兴奋、忧愁、哀伤等精神共鸣,这样就有效地打开了孩子们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激动中享受美德,陶冶情操。
七、八岁的孩子想象力都很丰富,而且非常喜欢童话和卡通片。根据孩子的这一年龄特点,我尝试着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把课件制作得精美,富有童话、卡通的特色。从感官上直入主题,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充分抓住孩子们的心,使他们的学习情绪骤然高涨,在极短的时间里掌握歌曲。由此可见,直观、精美的教具通过视觉上的刺激,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小学阶段的孩子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而音乐艺术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只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孩子们的年龄还小,生活经验很少,单凭老师的口头讲述,而没有亲自参与和体验,让他们来理解音乐作品是很难的。谭老师在孩子们熟练掌握歌曲之后,自然而然地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孩子们在欣赏了老师的表演之后,按捺不住地纷纷模仿,或者重新创造,用肢体的动作来表现歌曲,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望,又符合了他们好动的心理。
“让美在音乐中回旋”应该成为了音乐老师课堂教学的亮点,它将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美育教育,提高了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音乐课晚风教学反思(优质12篇)篇十二
对于低年级孩子的聆听来说,个人觉得听歌曲难度要更大些。一般来说歌曲没有乐曲那么情境明显,也没有那么大的想象空间,相反的,它固定的歌词给欣赏带来一定的难度。一方面是一年级的孩子识字还不多,无法看懂老师出示的歌词;另一方面,如果单靠听歌曲中唱的歌词,又不大能听懂。所以往往碰到这类聆听曲目,就让我大伤脑筋。以往遇到这类的歌曲通常的做法是:
1.听辨歌曲的情绪、速度等,然后根据所感受的用动作表现出来。
2.老师把歌词大致讲给小朋友听,然后再听。
第二条通常不太奏效,因为即使学生知道了大概的歌词内容,他们还是无法从歌曲中听出来,即使根据老师的问题听出来了,过一会儿也就忘了。在《让我们手拉手》中我尝试了一种综合的方法。歌曲的前面部分,我分段请学生听在唱些什么内容,用这样的问题“这段歌词中唱的是谁和谁手拉手?”等四个手拉手全部听出来后,大家配上相应的动作表演,歌曲的副歌部分旋律稍微扩大了些,在这个部分就请学生感受后直接用即兴动作表演。这样整首曲子中有听有动,有规律的动,有自由的动,个人觉得听得不错。
当然不同的歌曲结构情绪可表演性都不同,还得根据课堂和知识的需要,由教师进行灵活地组合,采取合适的方法,有些可听性不强的,只需稍作听讲。
虽然说低段的歌曲聆听要达到的目的要求不太高,但有一点是不容忽略,即培养学生听音乐的好习惯,首先是安静地听,然后是从歌曲中听歌词内容的能力和习惯。经过前面一段时间的训练,最近在上课时发现,有时只要老师播放一首歌,学生就会自主地去听歌词的内容,似乎在慢慢地养成仔细听认真听用心听的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