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和决策,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如果你正在为写心得体会而苦恼,不妨阅读一下这些范文,或许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通用17篇)篇一
“一刻也离不开群众”,这是1943年毛主席为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马锡五的亲笔题词。马锡五担任庭长期间,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执法严正,刚直不阿,他的审判方式被称为“马锡五审判方式”。
2021.6.4,57岁的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滕启刚积劳成疾去世,他的故事让人们想起了“红色法官”马锡五。
11月4日,滕启刚被辽宁省委宣传部追授“辽宁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这个被称为“马锡五式好法官”的人的故事,像暖流温暖着初冬的辽沈大地。
“滕氏调解法”让百姓心服口服。
滕启刚30年来从未离开过千山区人民法院,他是千山地区人民熟悉和爱戴的法官。2011年到千山法庭工作的王铋程,从滕启刚身上看到马锡五的身影。
“马锡五下乡了解情况遇到农民下地归来,会把农民手中的牛绳接过来帮他拴好,等他休息一会才开始谈;滕庭长经常带着我们把法庭搬到农民家炕头,盘腿坐在炕上从拉家常话开始。马锡五说,群众找上门来反映问题,是对你的信任,怎么可以拒之门外?滕庭长把自己的电话对外公开,随时接受群众咨询、倾听他们的诉求。”
就像“马锡五审判方式”给边区人民带来公平正义一样,滕启刚的“滕氏调解法”让千山群众感受到司法温度。
2013年,辽宁省鞍山市千山镇山印子村要建文化广场,需占用一个农户门前200多平方米土地,农户要求高价补偿,村里做了多次工作也没用,气得村书记找滕启刚要起诉农户。
滕启刚了解到这个农户刚做完心脏手术,脾气还很暴躁。他找到农户说:“我来不是因为村里告你,我也是农村出来的,你不用把我当法官,就当懂点法律的人,帮你出出主意。”一番话拉近了距离。几次登门交流后,问题得到解决。
有人概括“滕氏调解法”:办理家庭纠纷,运用“亲情融化法”;矛盾复杂,依托各类组织运用“外力协助法”;涉及利益分配,运用“换位思考法”;纠纷激烈,运用“背靠背法”。对滕启刚来说,所有调解法只有一个核心:用心去调解、用情去疏导、用法去解疑,让法律以柔软方式走进群众生活。
滕启刚整理归档的收案簿中,有一本封面上写着“史上最牛的一年收结案”。那是2009年,滕启刚收结案219件,其中210件以调解和撤诉方式结案。
篇二。
英雄是什么?我想,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英雄,他可以是在生死面前敢于踏出第一步的人,也可以是在危难之际勇于发出第一声的人,是敢于牺牲的革命先辈,是保家卫国的英勇战士,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当然,也可以是默默于人群之中,甘于奉献、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生命的人。滕启刚同志,正是这样一个躬耕于我们身边的英雄,他平凡而不渺小,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英雄”这个词汇做出了独特的诠释。
作为法院青年干警,我们将接过滕启刚同志传承给我们的火种,在平凡岗位铸就忠诚担当的品格,练就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高扬干事创业的奋斗精神,以青春无悔践行为民司法的初心使命,以矢志奋斗谱写法治事业的辉煌成就,以担当有为铸就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通过学习滕启刚的先进事迹,我认识到他在完成职业所赋予的职责与使命中,肩负起了作为法官应有的担当。我深刻体会到向英模学习必须要落实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
不管多忙,现场永远是滕启刚的冲锋阵地,接到案件,他会第一时间到现场去调查,查清案件事实。我要学习他对案件的“较真”,对真相的执着追求。
见贤思齐、奋发努力。我要向先进看齐,以先进为榜样,身处行政岗位,要以“螺丝钉”的精神,沉下心,耐得住寂寞,把忠诚担当镌刻进日复一日的琐碎工作中,将默默奉献书写在平凡岗位里,以扎实可靠的作风,以奋斗拼搏的姿态,主动投身到辽河法院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滕启刚工作和生活中的大爱情怀打造了他独有的人格魅力,甚至影响着身边人的职业理想。一件件日常工作事迹,是审判一线的同志学习的榜样,一桩桩故事折射的精神也为我们行政岗位干警立下标杆。
我们要学习他“一切听从组织安排,无论在哪个岗位,他总能满怀激情,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奉献精神,忠诚审判事业,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尽责尽心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学习他朴素的价值观,潜心扎根基层30年,牢记为民宗旨,认认真真坚守正义勤俭持家当好法庭和自己家庭的.大家长;学习他“心中装着百姓,在具体司法实践中体现人民性”的百姓情怀,善于换位思考,踏踏实实沉下身子幽默智慧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通用17篇)篇二
爱岗敬业就是热爱自我的工作,认真做事、全心全意地做事。我们要在自我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忠于职守,尽心尽责地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不管工作微不足道,不管领导在不在场,做事情要主动作为、尽善尽美。
爱岗敬业就是要认真看待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工作虽然平凡,但平凡的工作,也会有闪光的地方,在普通的岗位上,也能创造出人生价值。我们生命的价值,很大的一部分都体此刻我们的工作中,失去了工作,也就失去了展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如果不好好工作,也就等于扼杀了我们自我的生命价值。
也许有的时候,我们无法选取自我的工作。有的时候,你所从事的工作,不是你理想的工作,是你所不喜欢的。在我们无从选取工作的时候,我们能够选取的,就是我们对待工作的态度。无论我们做什么样的工作,我们都应始终抱着一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一种勤劳扎实的工作作风,一种对待工作高度敬业的精神。
爱岗敬业就要忠于职守。干一行,爱一行,立足本职,胜任岗位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自觉做到,对分配的工作不挑肥拣瘦,不拈轻怕重,深入调查研究,抓好工作落实,树立爱岗敬业的形象;对分管的工作要主动管、科学管,敢于碰硬,善于解难,不等待观望,不推诿扯皮,树立敢抓敢管的形象;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敢于正视、勇于担当,不遮遮掩掩、不含含糊糊,树立担当负责的形象。
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通用17篇)篇三
滕启刚法官是一面旗帜,他忠于职守、不怕困难,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他在法院工作的31年间,始终扎根基层,终生捍卫着法律的公平正义,用赤诚肝胆书写党性本色。滕启刚法官是一座丰碑,他想人民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忠诚履职、勇于担当,用拳拳之心守护百姓的公平正义,是一名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好法官。他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初心闪耀,使命不渝。
我们要从滕启刚法官身上汲取奋进力量,以滕启刚法官为镜鉴,切实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展现人民法院干警新风貌!
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通用17篇)篇四
滕启刚同志对党忠诚、对司法事业无私奉献、对人民担当负责的敬业精神和司法为民的情怀十分值得我学习,他的生命定格在57岁,成为辽宁政法英模榜上一颗耀眼的星,温暖着每一个人。在滕启刚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名人民法官无私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格,也看到了共产党员忠诚信仰、坚守初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先锋本质。他以生命践行使命,将公平正义写进了自己的人生。
英模是一个民族的脊梁,一个时代的坐标,一支队伍的象征。弘扬英模精神,既是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重要一环,也是新时代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我要以英模为镜,深刻感悟英模精神,筑牢思想之基,汲取奋进力量。滕启刚同志的先进事迹,朴实无华、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我们既为失去这样一位好法官而痛惜,也为辽宁政法队伍中涌现出这样一位先进典型而自豪。
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通用17篇)篇五
“一刻也离不开群众”,这是1943年毛主席为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马锡五的亲笔题词。马锡五担任庭长期间,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执法严正,刚直不阿,他的审判方式被称为“马锡五审判方式”。
2021.6.4,57岁的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滕启刚积劳成疾去世,他的故事让人们想起了“红色法官”马锡五。
11月4日,滕启刚被辽宁省委宣传部追授“辽宁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这个被称为“马锡五式好法官”的人的故事,像暖流温暖着初冬的辽沈大地。
“滕氏调解法”让百姓心服口服。
滕启刚30年来从未离开过千山区人民法院,他是千山地区人民熟悉和爱戴的法官。2011年到千山法庭工作的王铋程,从滕启刚身上看到马锡五的身影。
“马锡五下乡了解情况遇到农民下地归来,会把农民手中的牛绳接过来帮他拴好,等他休息一会才开始谈;滕庭长经常带着我们把法庭搬到农民家炕头,盘腿坐在炕上从拉家常话开始。马锡五说,群众找上门来反映问题,是对你的信任,怎么可以拒之门外?滕庭长把自己的电话对外公开,随时接受群众咨询、倾听他们的诉求。”
就像“马锡五审判方式”给边区人民带来公平正义一样,滕启刚的“滕氏调解法”让千山群众感受到司法温度。
2013年,辽宁省鞍山市千山镇山印子村要建文化广场,需占用一个农户门前200多平方米土地,农户要求高价补偿,村里做了多次工作也没用,气得村书记找滕启刚要起诉农户。
滕启刚了解到这个农户刚做完心脏手术,脾气还很暴躁。他找到农户说:“我来不是因为村里告你,我也是农村出来的,你不用把我当法官,就当懂点法律的人,帮你出出主意。”一番话拉近了距离。几次登门交流后,问题得到解决。
有人概括“滕氏调解法”:办理家庭纠纷,运用“亲情融化法”;矛盾复杂,依托各类组织运用“外力协助法”;涉及利益分配,运用“换位思考法”;纠纷激烈,运用“背靠背法”。对滕启刚来说,所有调解法只有一个核心:用心去调解、用情去疏导、用法去解疑,让法律以柔软方式走进群众生活。
滕启刚整理归档的收案簿中,有一本封面上写着“史上最牛的一年收结案”。那是2009年,滕启刚收结案219件,其中210件以调解和撤诉方式结案。
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通用17篇)篇六
什么是爱岗敬业呢?小时候老师的殷殷叮咛:参加工作后要做一个爱岗敬业的人!工作后领导的深切教导:步入岗位后你要做一个爱岗敬业的人!我也曾浅薄地认为爱岗敬业就是为了工作要加班加点牺牲休息时间,为了工作放却忽视亲情和友情,为了工作带病的身体于不顾而忘我投入的表现。可在经历了工作的点点滴滴,目睹了身边的人和事,才知道什么是真正地爱岗敬业。
敬业不是加班加点,敬业不是任劳任怨。敬业是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一种精神享受的人生体验。就拿内勤工作来说吧!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的工作,同样的机械化的运动,可工作并不都是枯燥乏味的,我们要学会在工作中寻找乐趣。面对成堆的残币的时候,想一想残币被整理好那一刻的成就感。面对成堆的贷款合同的时候,想一想客户拿到贷款时的喜悦感。面对……像这样什么样的难题都能迎刃而解,做什么事都充满热情。爱岗是敬业的基础,敬业是爱岗的具体表现,不爱岗就很难做到敬业,不敬业也很难说是真正的爱岗。
工作是一种付出,不论是体力还是脑力方面,总是要你有一定程度的付出,很多时候还需要承受更多的压力,现在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自然我们员工的压力就越来越大,(规章制度办事入手。有的单位的员工爱岗敬业精神之所以缺失,跟不能严格照章办事大有关系。奖勤罚懒在那里成了一纸空文,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在那里吃得喷香,有人严重失职渎职了,但有保护伞的全力保护故而仍然平安无事,逍遥自在。凡此种种,必然对员工的积极性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爱岗敬业往往成为一纸空文,难以落到实处。在那样的地方,办事作风稀拉、办事效率低下自必在情理之中了。有制度不遵、有规章不循是最坏事的。因此,笔者在这里呼吁:要有高效的工作质量,必得健全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该罚的罚,该奖的.奖,赏罚要非常分明,爱岗敬业才能蔚然成风。
我要为爱岗敬业者讴歌,他们是人群中的奋然前行者,他们是社会的脊梁,毕竟值得赞美!
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通用17篇)篇七
近日,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原四级高级法官滕启刚,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追授为“全国模范法官”。
57岁的滕启刚因病于2021年6月去世,从千山区人民法院派出法庭千山法庭,到法院刑事审判、信息化管理、行政审判等岗位,30年来滕启刚从未离开过千山区人民法院,他是千山地区人民熟悉和爱戴的法官,他与千山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里的人们到处传颂着他心系群众、严格执法、公平断案的佳话。
千山法庭是千山区人民法院的派出法庭,滕启刚30年的法官生涯有近三分之一时间在这个偏远的农村法庭度过。滕启刚常说,自己就是农民出身,知道农民打官司不容易,每当看到农民走进法庭,他都不着急立案,而是想方设法调解。
2012年,千山镇山阴子村要建文化广场,需要占用一个农户门前200多平方米的土地,农户要求高价补偿,气得村支书找到滕启刚要起诉农户。滕启刚了解到这个农户刚刚做完心脏手术,还是个脾气暴躁的人,就对村支书说:“你这样告他是容易出事的,我来劝劝他。”滕启刚找到这个农户一见面就说:“我来不是因为村里告你,我也是农村出来的,现在还住在谢房身村,你不用把我当法官,就当懂点法律的村里人,帮你出出主意。”一番话拉近了农户距离,几次登门交流,农户的问题得到了顺利解决。
滕启刚做群众调解工作有很多办法,有人将其总结为“滕氏调解法”:办理家庭纠纷,运用“亲情融化法”;矛盾复杂,依托各类组织运用“外力协助法”;涉及利益分配,运用“换位思考法”;纠纷激烈运用“背靠背法”。
他却说,无论用什么样的调解法,都要用心去调解,用情去疏导,用法去解疑,让法律以柔软的方式走进群众生活。
“已近耳顺之年,始终无畏岁月,我相信我还是从前那个孜孜不倦、追求公平正义的少年。”这是2021年初滕启刚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一句话。
在千山政法系统广泛流传着一个8倍放大镜的故事,这是滕启刚作为一名法官尊重法律、追求公正的最好例证。
2019年5月的一天,王某因行车冲突,动手打了任某,路上监控距离现场太远,难以辨别实际情况。对此公安机关没有处罚,任某一纸诉状把公安机关告到法院。那段视频民警难以辨别,法官也一样。为此滕启刚买来8倍的放大镜,头几乎贴着视频一帧一帧细致查看,眼睛看红了,看出了泪水,却一直不放弃,终于捕捉到了王某抬手打人的动作,那一秒,铁证如山。法院判决公安机关重新做出行政决定,对打人者给予行政处罚。
现任千山区人民法院千山法庭庭长的吕晋锋,曾多次亲眼见证了滕启刚在执法时的严谨细致。2009年,一家矿山公司因尾矿发水造成耕地和果树被淹,几十户村民涌到法庭要说法。在评估过程中,滕启刚顶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不顾污染物对皮肤的伤害,一下子踏进10多厘米厚的污染层,不断提醒鉴定人员,这里的污染物更厚一些,那里需要再测量……一天下来,汗水早就湿透了他的衣服。最终村民获得了合理的补偿,双方都没有上诉。
“请大家相信我,我不光是法官,我还是一名共产党员。”2008年,吕晋锋刚到千山法庭工作时,经常在大厅碰到一些当事人在议论打官司是否需要花钱找人,“每当这时候,滕庭长就会站到大家中间说这句话,说得特别诚恳坚定。”吕晋锋说。
1991年考入千山区人民法院不久,滕启刚就积极申请入党,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能有今天,一切都要感谢党和人民培育了我,爱党于我而言,是一种镌刻进生命里的情感。”
在千山法庭工作的时候,锅炉工生病了,滕启刚就每天早早到单位烧锅炉。连续三个春节,他都在法庭值班,有一年除夕夜,妻子去法庭给他送饺子,正见他往锅炉里添煤块,满脸全是煤灰,只有牙是白的。他看见妻子便打趣地说:“你看见过法庭的庭长烧锅炉吗?这次就让你看看。”听了他这话,妻子真是哭笑不得。
滕启刚的家,在千山区大孤山街道谢房身村一户普通的农家小院里,从出生到去世滕启刚一直住在这里,一家三口过着简单而幸福的生活。
滕启刚生前曾获得“优秀直播法官”“辽宁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等30项荣誉;去世后被追授为“全国模范法官”“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辽宁时代楷模”等称号。
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通用17篇)篇八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事迹吧,事迹有两种用途:一是宣传典型,二是评选先进。什么样的事迹才是规范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通用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刻也离不开群众”,这是1943年毛主席为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马锡五的亲笔题词。马锡五担任庭长期间,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执法严正,刚直不阿,他的审判方式被称为“马锡五审判方式”。
2021.6.4,57岁的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滕启刚积劳成疾去世,他的故事让人们想起了“红色法官”马锡五。
11月4日,滕启刚被辽宁省委宣传部追授“辽宁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这个被称为“马锡五式好法官”的人的故事,像暖流温暖着初冬的辽沈大地。
“滕氏调解法”让百姓心服口服。
滕启刚30年来从未离开过千山区人民法院,他是千山地区人民熟悉和爱戴的法官。2011年到千山法庭工作的王铋程,从滕启刚身上看到马锡五的身影。
“马锡五下乡了解情况遇到农民下地归来,会把农民手中的牛绳接过来帮他拴好,等他休息一会才开始谈;滕庭长经常带着我们把法庭搬到农民家炕头,盘腿坐在炕上从拉家常话开始。马锡五说,群众找上门来反映问题,是对你的信任,怎么可以拒之门外?滕庭长把自己的电话对外公开,随时接受群众咨询、倾听他们的诉求。”
就像“马锡五审判方式”给边区人民带来公平正义一样,滕启刚的“滕氏调解法”让千山群众感受到司法温度。
2013年,辽宁省鞍山市千山镇山印子村要建文化广场,需占用一个农户门前200多平方米土地,农户要求高价补偿,村里做了多次工作也没用,气得村书记找滕启刚要起诉农户。
滕启刚了解到这个农户刚做完心脏手术,脾气还很暴躁。他找到农户说:“我来不是因为村里告你,我也是农村出来的,你不用把我当法官,就当懂点法律的人,帮你出出主意。”一番话拉近了距离。几次登门交流后,问题得到解决。
有人概括“滕氏调解法”:办理家庭纠纷,运用“亲情融化法”;矛盾复杂,依托各类组织运用“外力协助法”;涉及利益分配,运用“换位思考法”;纠纷激烈,运用“背靠背法”。对滕启刚来说,所有调解法只有一个核心:用心去调解、用情去疏导、用法去解疑,让法律以柔软方式走进群众生活。
滕启刚整理归档的收案簿中,有一本封面上写着“史上最牛的一年收结案”。那是2009年,滕启刚收结案219件,其中210件以调解和撤诉方式结案。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为积极响应关于学习宣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深入学习宣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全体检察人员弘扬英雄精神,营造崇尚英雄、争做英雄的浓厚氛围。4月19日,大同市平城区人民检察院召开学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专题会议,会议由院党组书记、检察长何芮彬主持。
会上,何芮彬检察长传达学习了滕启刚同志的先进事迹。会议指出,滕启刚同志扎根基层法院工作30年,以恒心践初心、以生命担使命,对党忠诚、爱岗敬业、一心为民、忘我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部分参会人员结合自身工作情况,围绕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进行了交流发言。
会议要求,要把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作为持续巩固拓展党的历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的生动教材,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新动力,对标先进找差距,汲取力量创佳绩。始终保持赤胆忠心,坚持人民至上,坚守公平正义,做到作风过硬,以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在当前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在防疫、办案两不误中彰显平城检察担当。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同为基层政法工作者,要以滕启刚同志为榜样,不断提高履职能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勇气和担当,苦干实干拼命干,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为建设平安平城、法治平城贡献检察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英雄是什么?我想,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英雄,他可以是在生死面前敢于踏出第一步的人,也可以是在危难之际勇于发出第一声的人,是敢于牺牲的革命先辈,是保家卫国的英勇战士,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当然,也可以是默默于人群之中,甘于奉献、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生命的人。滕启刚同志,正是这样一个躬耕于我们身边的英雄,他平凡而不渺小,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英雄”这个词汇做出了独特的诠释。
作为法院青年干警,我们将接过滕启刚同志传承给我们的火种,在平凡岗位铸就忠诚担当的品格,练就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高扬干事创业的奋斗精神,以青春无悔践行为民司法的初心使命,以矢志奋斗谱写法治事业的辉煌成就,以担当有为铸就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通过学习滕启刚的先进事迹,我认识到他在完成职业所赋予的职责与使命中,肩负起了作为法官应有的担当。我深刻体会到向英模学习必须要落实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
不管多忙,现场永远是滕启刚的冲锋阵地,接到案件,他会第一时间到现场去调查,查清案件事实。我要学习他对案件的“较真”,对真相的执着追求。
见贤思齐、奋发努力。我要向先进看齐,以先进为榜样,身处行政岗位,要以“螺丝钉”的精神,沉下心,耐得住寂寞,把忠诚担当镌刻进日复一日的琐碎工作中,将默默奉献书写在平凡岗位里,以扎实可靠的作风,以奋斗拼搏的姿态,主动投身到辽河法院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滕启刚工作和生活中的大爱情怀打造了他独有的人格魅力,甚至影响着身边人的职业理想。一件件日常工作事迹,是审判一线的同志学习的榜样,一桩桩故事折射的精神也为我们行政岗位干警立下标杆。
我们要学习他“一切听从组织安排,无论在哪个岗位,他总能满怀激情,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奉献精神,忠诚审判事业,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尽责尽心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学习他朴素的价值观,潜心扎根基层30年,牢记为民宗旨,认认真真坚守正义勤俭持家当好法庭和自己家庭的.大家长;学习他“心中装着百姓,在具体司法实践中体现人民性”的百姓情怀,善于换位思考,踏踏实实沉下身子幽默智慧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滕启刚是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先后获得全国法院“优秀直播法官”“辽宁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等30余项荣誉。2021.6.4积劳成疾去世,被辽宁省委宣传部追授“辽宁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滕启刚的“滕氏调解法”让群众感受到司法温度。他把法庭搬到农民家炕头,盘腿坐在炕上从拉家常话开始。他把自己的电话对外公开,随时接受群众咨询、倾听他们的诉求。他用心去调解、用情去疏导、用法去解疑,让法律以柔软方式走进群众生活。
作为一个法律人,滕启刚尊重法律敬畏法律,公平已经刻进了他的生命。为了帮助受害人寻找证据,他买来8倍放大镜,头贴着屏幕一帧帧察看视频,最终用铁一样的证据维护了公正。他严格区分经济纠纷和刑事犯罪界限、敢于做出无罪判决,给予了当事人坚持到底的勇气与决心。
滕启刚对百姓有深厚感情,他以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精神把党的温暖传递给百姓。他对待群众像自己的女儿,哪怕妻子下岗成为小贩,也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
滕启刚用他的一生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他为千山群众送去了党的温暖,让他们感受到了司法温度,得到了公平正义。我们年轻的党员干部也要向他学习,深入基层,致力于乡村振兴,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华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2021.6.4,准备汇报普法宣传活动筹备进展情况的同事和等待开庭的当事人,没能等来滕启刚。当天早上6时,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滕启刚在家中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生命定格在57岁。
滕启刚,“全国优秀直播法官”“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办案标兵”“调解能手”“个人三等功”等30项荣誉获得者。扎根基层法院30年,他心里装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生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和人民法官忠诚信仰、甘于奉献、勤勉敬业、清正廉洁的高尚品格。
9月8日,辽宁省委政法委下发通知,要求全省政法机关学习宣传滕启刚同志的先进事迹;11月4日,辽宁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办追授滕启刚同志“辽宁时代楷模”称号。
1991年,滕启刚从教育行业考入法院工作,30年来,他始终扎根基层,先后从事刑事审判、民事审判、信息化管理、行政审判等工作。无论岗位如何轮转,滕启刚的初心始终不变,他以生命肩负使命,为公平正义不懈奋斗。正如26年前,他在入党申请书上写道:“无论何时,集体利益高于我的个人利益,一切服从组织需要,党叫干啥就干啥。”。
30年来,滕启刚不停歇地奔走在法庭、行政单位、村屯之间,把对党和事业的忠诚融入每一份公正判决中。他主审过各类案件共计1958件,审结1932件,结案率98.67%。其中,民事案件886件,调解撤诉率近70%。
对待工作,滕启刚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他常说:“一个案子,对我们来说,是工作,可对当事人来说,也许就是他的人生。在守护司法公正的这条生命线上,容不得半点马虎。”
2020年3月,滕启刚受理了原告不服公安机关对第三人不予治安行政处罚的决定一案,原告与第三人有无肢体冲突是案件争议焦点。路上的监控视频距离现场太远难以分辨,为了还原真相,患有老花眼的滕启刚特意买来一柄8倍放大镜,把视频的播放速度调到最慢,用了3个多小时,一帧一帧地细致查看,最终找到了事实认定的关键证据,作出公正判决。
时至今日,一盒胖大海润喉药和一瓶速效救心丸依然放在滕启刚曾经的办公桌上,那是千山法院的同事为他备下的。
“为了真正案结事了,多年心脏不舒服的滕庭长经常坐在老百姓家炕头上,一直讲到当事人想通为止,嗓子哑了也不知道。”滕启刚一手带起来的徒弟、千山法院法官吕晋锋回忆,滕启刚对待当事人就像对待自家人一样,让百姓不光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还有暖人心的情理。滕启刚的调解功夫和智慧是从实践中历练出来的,他主张“小法庭要成大事”,常常提醒年轻法官要走出法庭,多到群众中去,把参与基层治理作为分内工作,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真正了解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张口闭口都是老百姓,都是别人的事儿,从来没有他自己……”千山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金峰说:“为了让农民知法懂法,用法律保护自己,老滕经常带领年轻同志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发放宣传手册、宣讲典型案例、提供法律咨询;坚持每月与司法助理、治保主任召开碰头会,通报涉农纠纷情况,提出司法建议,传授调解经验。”
自滕启刚担任千山法庭庭长以来,法庭收案数量逐年攀升,但结案率始终保持在100%。2018年,千山区法院被确定为全市行政案件集中管辖的法院之一。作为庭长也是庭里唯一的员额法官,2019年、2020年两年时间,滕启刚共办理行政案件316件,每年结案率都是100%。
2020年7月,“千山区行政争议调处中心”成立后,滕启刚在本就满负荷工作的情况下,又担起了调处中心的筹划、启动和运行工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实质性化解了大量行政争议,为官民纠纷多元化解探索了一条新路。
“百姓恳切的诉求和期待,就是激励我不断前进的初心动力,百姓对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就是我继续努力的深厚底气。”滕启刚生前总是这样说。他用为民、助民的情怀,潜移默化影响着身边的人。
推开滕启刚生前办公室的房门,他的那些“老物件”仍在:贴满索引标签的工作笔记、一个镜片已破碎的老花镜、扶手已磨掉皮的座椅......同事们依旧每天过来打扫卫生、给花浇水,仿佛滕启刚从未离开。
8月24日下午,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到市司法局做专场报告。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谭家戎同志,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金悦同志,市中级人民法院专职审委会委员杜尔莉、赵毓同志,市司法局党组班子成员与100多名市司法局党员干警聆听了报告会。报告会由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保义同志主持。
报告会上,千山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金峰同志,千山区人民法院立案二庭负责人吕晋锋同志,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覃文博同志,滕启刚妻子李淑华同志,从不同角度、多个侧面,深情讲述了滕启刚同志生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先进事迹,使现场党员干部深切感受到一位优秀人民法官的坚定信念和为民情怀。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感人至深,会场内不时响起热烈掌声。
现场聆听报告后,广大司法行政系统党员干部深受教育和鼓舞,一致认为滕启刚同志就是我们身边的榜样,可亲、可近、可学,一致表示要认真按照市委和市委政法委关于开展向滕启刚同志学习活动的安排部署,自觉以滕启刚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党叫干啥就干啥、赤胆忠诚再出发”的政治本色,学习他“案件无大小、公正价最高”的履职情怀,学习他“清正传家远、廉洁润人心”的品行风范,把初心变恒心,视使命如生命,在实际工作中着力加强法治建设工作统筹,持续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全面拓展守法普法工作质效,有效增强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不断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过硬队伍,努力为全市“抓发展、促振兴”贡献更大的法治智慧和力量。
今年64岁的李某是上世纪80年代从辽阳迁到当地的外来户,他性格孤僻倔强,妻子离开了他,大女儿也不与他来往。他心情不好时,村里人都绕着他走。
当初,滕启刚的父亲在务农时和李某相识,看他可怜,经常关怀和照顾他,处得就像爷俩儿。
滕启刚的父亲去世后,李某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滕启刚就主动找上门,一口一个大哥地叫。起初,李某觉得人家是法官,自己是个“土把式”,不好意思多接触,没想到,滕启刚经常撸胳膊挽袖子地帮他种菜,来时手提东西,走时满鞋的泥,让李某家的菜园规整了不少。
李某的邻居是个养蜂人,他家的蜂场就在李某家的菜园边上。他告诉记者,以往逢年过节,经常能看到滕启刚骑着电动车,把冒着热气的饺子送到李某面前,看着他吃上才走。后来他从李某口中得知,滕启刚是一名法官,但在他眼里,滕启刚一点也不像法官,每次路过蜂场都像来串门一样,很热情地和自己打招呼,像个地道的庄稼汉。
多年来,滕启刚经常和李某谈心聊天,李某把滕启刚当成了亲人。李某发脾气时非常暴躁,但只要滕启刚一到,几句话就能使他情绪平复。李某生活拮据,符合申请低保户的条件,滕启刚曾想帮他向村里申请低保,可李某死活不干,非要靠自己去大孤山市场卖菜谋生。在他家的仓库,记者看到一张塑封的a4纸,李某说这是滕启刚为他打印的,也是他永远的留念。上面的文字内容言辞诚恳,大意是向买主说明李某家的实际情况,靠卖菜生活不易,请求大家别糊弄他,他家的菜不打药。
邻居说,自滕启刚不在了,他感到李某整个人蔫了不少。如今,他家的菜园地也不如从前整洁了。
李某小声对记者说:“当初滕老爷子去世,我怕人笑话,没有流泪。现在启刚走了,家里一下子冷清了不少,有时一个人在菜地里,捂着脸偷偷地哭。”
30年来,滕启刚把骨子里为人民服务的情怀注入生命,他像一块永不生锈的磁铁,牢牢地把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吸在心头,把人民当事业,更把人民刻在天平之上。
当我们要离开时,李某让大伙放心,他说,现在李淑华还像从前的滕启刚一样给自己送饺子,滕启刚家包的饺子,是他吃过最香的饭。
滕启刚生前的千山区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数量在辽宁并不算多,他30年共审结了1927件案件。然而,谁也算不清楚他在诉前还化解了多少矛盾,在生活中帮助他人解决了多少难题。
李梅(化名)和郭力德(化名)是二婚重组家庭,有一处共有财产被当地政府征收,签订补偿协议时只有郭力德一人,李梅并不知情,后下发补偿款时被李梅发现。2020年8月,法院调处中心受理了李梅要求确认综合执法局《关于对郭力德补偿的协议书》无效一案。
这是滕启刚去世前头痛了好几周的案件。
立案后,滕启刚第一时间作出财产保全裁定,冻结补偿款672万余元。紧接着,滕启刚找到综合执法局了解在签订征收补偿协议时是否尽到了审慎审查义务,是否存在委托授权签订等情况。
在调查之后,他发现综合执法局并未履行调查义务便签订协议。只要撤销该征收补偿协议,案件也就结了。然而,滕启刚认为,这起案件是因为家庭内部财产分配存在严重分歧引起的,简单一判,案子能了结,家庭矛盾不能解决。
于是,他将其家庭纠纷纳入案件的调解中,找到第三人郭力德与原告李梅儿子共同到法院调解此案,重新调整了补偿协议,原告与第三人也签订了调解协议。在解除冻结款时,滕启刚一并将征收补偿款为李梅和郭力德分配完毕,家庭多年恩怨就此化解。
不管多忙,现场永远是滕启刚的第一法台。2021年1月1日起,辽宁省环境资源案件实行集中管辖,鞍山地区的环境资源案件由千山区法院集中管辖。凡是遇到涉行政类的环境资源案件,滕启刚都会第一时间到现场去调查,再次确认案件类型,确保案件管辖无误。
今年年初,在新任员额法官宣誓仪式上,滕启刚代表老法官向3位新任员额法官提出寄语:“你们要接受人民的重托,担当使命,铿锵前行,在案牍之劳形中独守高洁,在丝竹之乱耳中坚守内心,在法治中国建设的大潮中,在司法改革的全面深化中,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奋斗!”
滕启刚的法官助理傅兴正是那3名新任员额法官之一。“一个案子对于我们来说是工作,可对当事人来说或许就是他的人生。”傅兴说,他们会永远记得滕启刚,记得他的叮嘱。
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通用17篇)篇九
学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就要学习他初心如磐、意志似铁的忠诚本色。不管岗位怎么变换,他始终坚守初心、忠诚履职、秉公办案。他把对党和人民事业的绝对忠诚融入到每一份公正判决、每一次矛盾化解中。要学习他牢记宗旨、甘于奉献的爱民情怀。把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本领,始终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通过优质高效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满意度。也要学习他勤勉敬业、守土尽责的担当精神。把职业当成事业来干,以实干书写人生,用奋斗镌刻荣光,用实际行动践行崇高理想信念,把维护公平正义作为永恒价值追求。更要学习他清正廉洁、严于律己的道德情操。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我们要坚守初心,履行好新时代政法工作职责使命,努力提升工作本领,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我要厚植为民情怀,坚持把每一件事关人民群众的小事当成大事,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我要坚守法治精神,捍卫司法权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我要把英模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把教育整顿成效转化为解民忧、办实事的能力,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出自平凡。坚守平凡便是不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法官助理,百姓恳切的诉求和期待,就是激励我不断前进的初心和动力,百姓对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就是我继续努力的深厚底气。我要牢记“无论何时,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一切服从组织需要,党叫干啥就干啥。”舍小家顾大家,不计较个人得失,把对党和事业的忠诚融入到每一份的公正判决之中,融入到每一次的矛盾化解之中,在建党100周年、“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启新征程,贡献新力量!
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通用17篇)篇十
2021.6.4,准备汇报普法宣传活动筹备进展情况的同事和等待开庭的当事人,没能等来滕启刚。当天早上6时,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滕启刚在家中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生命定格在57岁。
滕启刚,“全国优秀直播法官”“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办案标兵”“调解能手”“个人三等功”等30项荣誉获得者。扎根基层法院30年,他心里装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生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和人民法官忠诚信仰、甘于奉献、勤勉敬业、清正廉洁的高尚品格。
9月8日,辽宁省委政法委下发通知,要求全省政法机关学习宣传滕启刚同志的先进事迹;11月4日,辽宁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办追授滕启刚同志“辽宁时代楷模”称号。
1991年,滕启刚从教育行业考入法院工作,30年来,他始终扎根基层,先后从事刑事审判、民事审判、信息化管理、行政审判等工作。无论岗位如何轮转,滕启刚的初心始终不变,他以生命肩负使命,为公平正义不懈奋斗。正如26年前,他在入党申请书上写道:“无论何时,集体利益高于我的个人利益,一切服从组织需要,党叫干啥就干啥。”。
30年来,滕启刚不停歇地奔走在法庭、行政单位、村屯之间,把对党和事业的忠诚融入每一份公正判决中。他主审过各类案件共计1958件,审结1932件,结案率98.67%。其中,民事案件886件,调解撤诉率近70%。
对待工作,滕启刚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他常说:“一个案子,对我们来说,是工作,可对当事人来说,也许就是他的人生。在守护司法公正的这条生命线上,容不得半点马虎。”
2020年3月,滕启刚受理了原告不服公安机关对第三人不予治安行政处罚的决定一案,原告与第三人有无肢体冲突是案件争议焦点。路上的监控视频距离现场太远难以分辨,为了还原真相,患有老花眼的滕启刚特意买来一柄8倍放大镜,把视频的播放速度调到最慢,用了3个多小时,一帧一帧地细致查看,最终找到了事实认定的关键证据,作出公正判决。
时至今日,一盒胖大海润喉药和一瓶速效救心丸依然放在滕启刚曾经的办公桌上,那是千山法院的同事为他备下的。
“为了真正案结事了,多年心脏不舒服的滕庭长经常坐在老百姓家炕头上,一直讲到当事人想通为止,嗓子哑了也不知道。”滕启刚一手带起来的徒弟、千山法院法官吕晋锋回忆,滕启刚对待当事人就像对待自家人一样,让百姓不光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还有暖人心的情理。滕启刚的调解功夫和智慧是从实践中历练出来的,他主张“小法庭要成大事”,常常提醒年轻法官要走出法庭,多到群众中去,把参与基层治理作为分内工作,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真正了解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张口闭口都是老百姓,都是别人的事儿,从来没有他自己……”千山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金峰说:“为了让农民知法懂法,用法律保护自己,老滕经常带领年轻同志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发放宣传手册、宣讲典型案例、提供法律咨询;坚持每月与司法助理、治保主任召开碰头会,通报涉农纠纷情况,提出司法建议,传授调解经验。”
自滕启刚担任千山法庭庭长以来,法庭收案数量逐年攀升,但结案率始终保持在100%。2018年,千山区法院被确定为全市行政案件集中管辖的法院之一。作为庭长也是庭里唯一的员额法官,2019年、2020年两年时间,滕启刚共办理行政案件316件,每年结案率都是100%。
2020年7月,“千山区行政争议调处中心”成立后,滕启刚在本就满负荷工作的情况下,又担起了调处中心的筹划、启动和运行工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实质性化解了大量行政争议,为官民纠纷多元化解探索了一条新路。
“百姓恳切的诉求和期待,就是激励我不断前进的初心动力,百姓对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就是我继续努力的深厚底气。”滕启刚生前总是这样说。他用为民、助民的情怀,潜移默化影响着身边的人。
推开滕启刚生前办公室的房门,他的那些“老物件”仍在:贴满索引标签的工作笔记、一个镜片已破碎的老花镜、扶手已磨掉皮的座椅......同事们依旧每天过来打扫卫生、给花浇水,仿佛滕启刚从未离开。
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通用17篇)篇十一
不是第一次听滕庭长的故事,却依然热泪盈眶。
通过他生前的同事、朋友、爱人的讲述,我看到了一位有血有肉真性情的法官,一位对他人亦师亦友倾心相交的汉子,一位为了工作亏欠着家庭却尽力弥补的孝子、慈父、良夫。他努力践行着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脚步,却独独让自己,停留在了永远的57岁。
几度哽咽的,不仅仅是站在台上讲述着的人们;眼含热泪的,还有在台下倾听着的我们。
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通用17篇)篇十二
近日来,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广为传颂,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全县上下掀起了向滕启刚同志学习热潮。听了报告团成员作滕启刚同志先进事变报告,本人深受教育和启迪。滕启刚同志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责任、对待人生的一言一行、无不使人心灵震感,就是这样一个普遍的党员,一个平凡的基层党员干部、他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忠实地实践了科学发展观、忠实地履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忠实地担当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他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英模的先进典型事迹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热爱祖国、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乐于奉献的人。
我们要学习英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才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才会感觉到英模的平凡与伟大。
平凡的人总是给我最多感动,今后我要在工作生活处处向英模们学习。一是要学习英模们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斗志与激情。二是要学习英模们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高尚情怀。三是要学习英模们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公道正派的高尚品质。四是要学习英模们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始终保持工作热情,踏踏实实工作。
学习英模,就是要识大体、讲大局,从本职工作做起,兢兢业业地做出成绩;学习英模,就是要有诚诚恳恳的办事态度;学习英模,就是要有扎扎实实的干事热情;学习英模,就是要有辉辉煌煌的工作成就;学习英模,就是要有清清廉廉的为人风范。
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通用17篇)篇十三
《考工记》里说,打造一把良弓需要完成“冬析干而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三材,寒奠体,冰析灂”等六个过程。“早熟的果子长不大,拔苗助长易夭折。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干部只有怀揣精益求精的匠心多“墩墩苗”才能“拔拔高”,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滕启刚的调解功夫和审判智慧来自于30年司法实践,沉淀在50余万字的工作笔记之中。“下错葬、埋错坟”怎么判?没有先例,滕启刚用考证再三的证据体系动摇了被告“没埋错”的坚持,又用在基层摸爬滚打多年的深厚内力“蹦出”的一句:“你难道想把自己母亲的骨灰永远寄存在别人的坟里吗?”触及灵魂的诘问更让被告低下了头。只有审理多件离婚案件后才能凝结出弥合离婚双方撕裂情感的对联——“前进一步是孤独”“后退一步是幸福”“不弃不离”。
在千山区法院的审判委员会上,“老滕你先说说”是院长金峰的口头禅。“老滕说”的权威性和认可度来自于对法律知识的匠心和对社会百态的深耕。不一则不专,不专则不能。匠心是对初心的坚守,对浮躁的拒绝。学习滕启刚,要求法院人加快知识更新、加强实践锻炼,跟上时代节拍,筑牢每一道防线,攻破每一个关卡,专注每一道工序,精研每一个课题,全面提升审判业务综合素养,努力成为正义的保护者、公平的捍卫者和法治的引领者。
滕启刚的生命定格在57岁,他用一生的光阴坚守公正与担当,辛苦了自己,芬芳了别人。那么多的曾经来不及回忆,那么多的故事来不及续写,时光且住,不言离别。我们要汲取榜样的力量,积跬步至千里,以最稳定、最持久、最满格的正气风采全力以赴,担当起更大的责任;用严谨理性又不失温暖良善的执业情怀在法庭的“方寸间”办好群众认为的“天大事”;凭卓越超群、谦逊执着、清正廉洁的职业涵养谱写一曲共产党员争做时代先锋的颂歌!
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通用17篇)篇十四
“一刻也离不开群众”,这是1943年主席为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马锡五的亲笔题词。马锡五担任庭长期间,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执法严正,刚直不阿,他的审判方式被称为“马锡五审判方式”。
20__.6.4,57岁的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滕启刚积劳成疾去世,他的故事让人们想起了“红色法官”马锡五。
11月4日,滕启刚被辽宁省委宣传部追授“辽宁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这个被称为“马锡五式好法官”的人的故事,像暖流温暖着初冬的辽沈大地。
“滕氏调解法”让百姓心服口服。
滕启刚30年来从未离开过千山区人民法院,他是千山地区人民熟悉和爱戴的法官。20__年到千山法庭工作的王铋程,从滕启刚身上看到马锡五的身影。
“马锡五下乡了解情况遇到农民下地归来,会把农民手中的牛绳接过来帮他拴好,等他休息一会才开始谈;滕庭长经常带着我们把法庭搬到农民家炕头,盘腿坐在炕上从拉家常话开始。马锡五说,群众找上门来反映问题,是对你的信任,怎么可以拒之门外?滕庭长把自己的电话对外公开,随时接受群众咨询、倾听他们的诉求。”
就像“马锡五审判方式”给边区人民带来公平正义一样,滕启刚的“滕氏调解法”让千山群众感受到司法温度。
20__年,辽宁省鞍山市千山镇山印子村要建文化广场,需占用一个农户门前200多平方米土地,农户要求高价补偿,村里做了多次工作也没用,气得村书记找滕启刚要起诉农户。
滕启刚了解到这个农户刚做完心脏手术,脾气还很暴躁。他找到农户说:“我来不是因为村里告你,我也是农村出来的,你不用把我当法官,就当懂点法律的人,帮你出出主意。”一番话拉近了距离。几次登门交流后,问题得到解决。
有人概括“滕氏调解法”:办理家庭纠纷,运用“亲情融化法”;矛盾复杂,依托各类组织运用“外力协助法”;涉及利益分配,运用“换位思考法”;纠纷激烈,运用“背靠背法”。对滕启刚来说,所有调解法只有一个核心:用心去调解、用情去疏导、用法去解疑,让法律以柔软方式走进群众生活。
滕启刚整理归档的收案簿中,有一本封面上写着“史上最牛的一年收结案”。那是20__年,滕启刚收结案219件,其中210件以调解和撤诉方式结案。
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通用17篇)篇十五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千山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滕启刚无疑就是后者。他扎根基层三十余载,用生命践行使命,用一生为公平正义不懈奋斗。我们追忆滕启刚,就是要把他的精神传承下来、发扬下去,用他的精神孕育出更多的“滕启刚”。这也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1991年进入法院工作以来,滕启刚始终扎根基层,从刑事审判到民事审判,再到行政审判,岗位轮转,初心不变。他始终坚信,只要怀着司法为民的初心和秉持正义的决心,把案子办好,一定会得到百姓的信任和赞许。扎根基层法院30年,滕启刚始终保持对审判事业的热爱和忠诚,无论在哪个岗位,他从未提过困难,总是把工作做到极致。“全国优秀直播法官”“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办案标兵”“调解能手”“个人三等功”等30项荣誉,是对他一生坚守法治初心、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好见证。
兰花是廉洁的象征,是司法工作者应有的清高心境,也是滕启刚同志气质最好的表达。他一生正气,刚正不阿,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心里这份廉洁真情。他所办的大案要案,有不少前来打招呼、说情之人,都被他拒之门外。他有个远房亲戚,因为抢劫被抓起来了,亲属找到他让帮忙说情,被他断然拒绝了,后来那个亲戚被判了十多年,两家人也从此断了往来。为此,得到公正判决的当事人都称赞他为“铁面法官”。无论是对待企业家,还是对待普通群众,滕启刚始终秉持一颗公平正义之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不少人的眼里,他是“不近人情”的铁面包公;但面对弱势群体,他始终怀有一颗“柔软”的心。2013年冬,滕启刚接手了一起赡养老人纠纷案件,老人有多个子女,却互相推诿不肯尽赡养义务,也不肯来法院应诉。他见老人年近80岁孤苦无依,心中苦涩难过,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做通子女工作。他顶着严寒、冒着风雪,一家一家走访,摆事实、讲道理、做工作,经过耐心调解,最终赢得了老人子女的尊重和信服,兄弟姐妹同意轮流赡养母亲。他常说一个案件关系到一个人、一个家庭,我们办案人一定要用心去对待,要秉承严谨工作作风一直守护着公平正义,保卫着弱势人群不被欺凌。他常呼吁法官要走出法庭,深入到基层去,真正去体会基层百姓的疾苦,在为群众服务的实践中提高调解功夫和办案本领。
滕启刚同志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撼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他的人格魅力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而他所产生的精神力量,也必将转化成我们实实在在的行动。我们要以他为榜样,认真对照检查不足,切实改进提高工作,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以更务实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自己的工作不断进步。
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通用17篇)篇十六
20_年,在全省法院系统“五个一百”活动中,他一人分获“百名基层尖兵”和“百名办案能手”称号,荣记个人二等功。20_年,在锦州市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新时代先进政法干警(单位)事迹报告会上,他作为锦州两级法院唯一的代表作事迹报告,讲述自己甘愿扎根基层、努力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心路历程。
他叫陈烈,锦州凌海市人民法院石山人民法庭法官。下面讲述的,就是关于他的平常小事。“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警车传出悠扬的乐曲,车窗洒进秋日午后乡村特有的阳光,陈烈愉悦地说:“这次去应该能调解成功。”警车颠簸了一下,随行的书记员嘟囔起来:“咋总下乡啊?为什么不能让当事人去庭里?”陈法官看了看那张年轻的脸:“回庭里我们再说,快到了。”
“陈法官,来了。快进屋里坐!”一个黑瘦的老头正弯着腰走过来。“老哥,这几天身体咋样?腰还疼不?”陈法官一边说着,一边熟稔地走进屋里,他蹲在墙边,一遍又一遍摸着那道裂缝:“老哥,这缝儿裂了这么久,该合上了。”说完,陈法官转身走出农家低矮的门,向不远处的一户人家走去。
几分钟后,他走进一个农舍:“马大哥,我刚从李哥那里过来。墙上那么一道大缝子,看着揪心,这觉都睡不安稳……咱睡在这样的房子里,心也不能踏实是不是?乡里乡亲的,咱将心比心啊!我前三次是现场勘定,村干部陪着调解。今天都是第九次来了,马哥你也心疼心疼我。我先听听你们的意见。”50多岁的农家老汉瓮声瓮气地说:“法官兄弟啊,我就是心里窝火,我春天平整土地维修过排水沟,那不是好事吗?这都八月份了,老李头儿家进水,还怨我?这过几年别人家房子塌了,也还得我修咋地?”
坐在一旁的年轻书记员忍不住小声插嘴:“那就去司法鉴定,具有法律效力!”“你别说话,做好调解笔录。”陈法官嘴角始终挂着那招牌式的微笑,“马哥,前几次我都说了,咱找专业人士看了,也查了许多资料,这老李家房子进水,确实是咱修排水沟造成的。申请司法鉴定是您的权利,您可以去这样做,可是,马哥啊,老李的房子也就值个三四万,鉴定费就要16000元,咱花完鉴定费再花修房子的钱得三万多啊!算算这笔账,咱等于白花鉴定费啊!我看这样吧,马哥,你们出点钱给老李家修房子,省下鉴定费,大家都不吃亏。咱这一年的庄稼才出多少钱啊?”
老马终于说话了:“法官兄弟啊,大哥不懂法,但这是为大哥好,大哥懂,你去问问老李,看看他啥心情。”这样一来二去,两个小时后,双方最终都同意调解,握手言和,老哥俩儿也打开了心结,和好如初。
返程的乡间小路上,依然是那熟悉优美的旋律:“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陈法官难掩喜悦,对书记员语重心长地说:“这里离咱们法庭40多里地,你让本来就有怨气的老百姓去庭里8、9次进行调解,他们不方便去,也不能去啊。像你说的如果直接鉴定后作判决,那一万多的鉴定费都够修房子了。咱基层法官不能就案办案,要设身处地为老百姓着想。咱们多跑跑路,累点儿没关系,这样调解后,不但省了16000,墙上的缝儿合了,这当事人心里的缝儿也合了。”
从1998年陈烈进入凌海法院,就在基层法庭工作,一干就是22年。
“基层法庭条件艰苦,可这陈烈在基层还干上瘾来了。”他的同学,也是法院的一名领导笑着说,言谈间是敬佩之情:“石山法庭距离市区开车30多分钟,要是堵车或者下乡再加上一个小时左右,乡间的小路可不那么好走啊!石山镇有许多石材厂经济繁荣,一些矛盾也随之而来。在这里能做好调解工作的法官,可真是不一般啊!”
陈烈只说,他喜欢法庭,给老百姓解决点问题便有成就感,觉得很满足。
多年的经验积累,让陈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背靠背调解方式,他善于从不同角度切入,“拉家常”似的给当事人分析利弊,让当事人敞开心扉、打开心结。近几年,陈烈每年审理案件达400多件,许多纠纷就地化解,调撤率达75%以上。
做滕启刚式的好法官,把为民情怀浸润到每一个司法案件中,这是陈烈学习滕启刚事迹后的心灵感悟。
滕启刚总是平和地对待群众,始终致力于耐心调解和矛盾化解。而优秀法官的共通点,就是他们看似平凡,却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心用情播撒爱的种子,传递爱的温暖。无论是繁华的都市里,还是乡间的小路上,他们用满腔热血镌刻正义,用无悔的青春铸就公平!努力让司法阳光照耀到更远的地方,温暖更多的心房!
滕启刚同志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通用17篇)篇十七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6月4日6时20分,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长、四级高级法官滕启刚,在家中因病突发脑出血抢救无效去世,终年57岁。而滕启刚同志就是那一位重于泰山的燃灯者,法治路上的一棵小草,他得精神品质,需要发扬传承下去,用他的精神孕育出更多新时代优秀的政法干警,这也是对他最好的留念。
滕启刚在法院31年间,先后从事刑事审判、民事审判、信息化管理、行政审判等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奉献着,他像是一面旗帜,更是一种力量,心中装有自己的信念,唯有信念,才能够让一个人奋勇争先、矢志不渝,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党,尽职尽责,将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激励着自己砥砺前行,坚定理想信仰,始终不忘初心。
学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使我明白了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将其化为自身的一种力量,是我们永远的课题。我们要不断强化理论学习,夯实自己的党性根基,进一步坚定信仰,也要学会释放信仰的力量,忠诚于党,忠诚于党的事业,怀揣一颗爱民之心,朝着中国梦的方向不断努力前行。同时,勇于担当要体现在行动上,不光要守好自身本分,坚守思想道德底线,更要追求伟大理想,为党为民开创一番美好的事业。我们学习榜样,学习他们的本领与精神,找到一条适合自己施展才华的道路,并进一步增强自身专业能力,我们还要学习他们敢于拼搏、敢于人先、不畏艰险、刻苦钻研的精神。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将滕启刚同志视为学习榜样,榜样的力量,激励我奋起,凸显出更多可贵光辉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学习滕启刚同志,就要向他看齐,要通过学习实践,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作为人生价值坐标;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工作指南,用同理心去接待当事人,用专业的知识答疑解惑,用奉献的精神为民服务,坚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努力钻研专业,把滕启刚同志的精神和思想传承下来,指导工作,为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奋斗。